CN177654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6540A
CN1776540A CN200510115330.6A CN200510115330A CN1776540A CN 1776540 A CN1776540 A CN 1776540A CN 200510115330 A CN200510115330 A CN 200510115330A CN 1776540 A CN1776540 A CN 1776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veloper carrier
developer
development sleeve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153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8071C (zh
Inventor
玉木政行
别所勇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76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6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80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80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03G15/09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with bias volt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显影装置包括接近限制显影剂量的显影剂限制部件(9)的第1显影剂承载体(8),和从第1显影剂承载体(8)接收显影剂的第2显影剂承载体(11);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除去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模式,该模式在不形成图像时,实际上不进行从第1显影剂承载体(8)向像承载体(10)的调色剂转移动作,而是进行从第2显影剂承载体(11)向像承载体(10)的调色剂转移动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显影装置的、采用电摄影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使显影剂附着在形成于像承载体的潜像上,从而形成可视图像。
背景技术
以往,在采用了电摄影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的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显影剂附着到形成于感光鼓等像承载体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形成可视图像。图11表示在这样的用于显影的显影装置中、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carrier)的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的一例。
在本例中,显影装置1中,在收容了作为显影剂T包含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2内,可沿图11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地配置有作为第1显影剂承载体的第1显影套筒8,另外,配置有显影剂限制刮板9,限制在第1显影套筒8上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尖端。
并且,在第1显影套筒8的下部的与第1显影套筒8相对的区域,可沿与第1显影套筒8同方向转动地,配置有作为第2显影剂承载体的第2显影套筒11。
另外,显影容器2由隔板7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显影室3,下面为搅拌室4,在显影室3中配置有显影剂输送螺杆5,在搅拌室4中配置有显影剂输送螺杆6。显影剂T通过上述螺杆5和6在显影室3和搅拌室4内循环。
该第1显影套筒8是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筒体,在其内部以非转动状态设置有作为第1磁场发生装置的磁辊8a。该磁辊8a具有显影极S2和输送显影剂的磁极S1、N1、N2、N3。其中同极性的第1磁极N3极与第2磁极N1极邻接,其间形成排斥磁场(repulsive magneticfield),对显影剂形成了障碍(barrier)。
另外,第2显影套筒11由非磁性材料构成,与第1显影套筒8相同,在其内部以非转动状态设置有作为第2磁场发生装置的磁辊11a。该磁辊11a具有3个极,即磁极S3、S4、N4。其中同极性的第3磁极S3极与第4磁极S4极邻接,其间形成排斥磁场,对显影剂形成了障碍。
磁辊8a、11a的S2极、N4极为显影极,通过对第1显影套筒8和第2显影套筒11施加作为DC电压、AC电压的叠加电压的显影偏压,因S2极、N4极的作用而尖端立起的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鼓10上的潜像显影。
在以上说明的二组分显影法中,在对白底部进行显影时,通过由感光鼓10上的电位和显影偏压所形成的电场,将显影夹持(nip)部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推向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方向。
即,在白底部显影后,使调色剂在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上显影,在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上附着调色剂,从而成为各套筒表面被调色剂污染的状态。
当在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被调色剂污染的状态下进行高浓度部的显影时,污染了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调色剂在感光鼓10上显影,因此,有时会发生对于感光鼓10上的同一电平的静电潜像仅污染部的浓度变浓这样的故障,即,拖延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前一转的图像的现象(所谓的重影)。
另外,还要考虑以下情况:长时间附着在显影套筒上的显影剂与其他显影剂或部件间相互摩擦,因摩擦热而熔化在显影套筒上。
当调色剂熔化在显影套筒表面上时,对显影套筒的显影区域所输送的显影剂的量减少,图像浓度降低,出现由显影套筒的表面的熔化物形成的高电阻层,因此,在显影时,即使对第1显影套筒8与感光鼓10之间的显影区域、以及第2显影套筒11与感光鼓10之间的显影区域施加显影偏压,也不会形成所希望的电场,结果,无法得到由显影偏压带来的充分的显影效果,有时浓度下降,有时产生漏白那样的图像不良。
与第1显影套筒8相比,第2显影套筒11更容易发生前面所说的调色剂污染。这是因为第1显影套筒8上的显影剂,因显影剂限制刮板9而使通过的显影剂量受到限制,在磁辊8a的S1极与N1极之间容易积存显影剂。因此,附着在第1显影套筒8上的调色剂污染,因与显影剂积存处的相互摩擦而容易剥落,而未设置显影剂限制刮板的第2显影套筒11,因没有显影剂积存处而更明显地易于发生调色剂污染。
作为对以上问题的对策,需要清扫附着在第2显影套筒11上的调色剂,使显影套筒表面总是保持为无调色剂污染的状态,对此,目前已有人提出以下方案。
即提出了以下结构:作为剥落附着在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的部件,安装姆拉磁带、弹性刮板、毛刷,并接触地剥落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或者,对显影套筒非接触地设置导电辊,在该导电辊与显影套筒之间施加电压,使附着在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向导电辊一侧飞散,从而剥落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31211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7308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产生以下问题。
即,由于设置用于重新剥落附着在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的部件,而无法满足近年来对采用了电摄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省空间、低成本方面的要求,对于设计来说,设置剥落部件并非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不特别设置用于清扫附着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调色剂污染的构件,而是清扫附着在未接近显影剂限制构件一侧的显影剂承载体上的调色剂,使显影剂承载体表面总是保持为无调色剂污染的状态,从而得到显影浓度保持为一定的显影剂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静电像的像承载体;
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承载用于使上述静电像显影的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到与上述像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以及
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
其中,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接收显影剂,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除去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模式,该模式在不形成图像时,实质上不进行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转移动作,而是进行从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转移动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静电像的像承载体;
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承载用于使上述静电像显影的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到与上述像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以及
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
其中,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接收显影剂,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除去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模式,该模式在不形成图像时,在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之间设置电位差,并将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转移到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一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显影装置的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的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与灰雾消除电位相对应的灰雾量和调色剂污染量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的调色剂污染量,相对于不进行和进行除去调色剂的模式时的复印张数的关系的图。
图6是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时序图。
图7是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图6的动作时序图中时刻T1的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图6的动作时序图中时刻T2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说明以往的显影装置的概略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对潜像是负极性的、调色剂也带有负电从而使潜像反转显影的情况进行说明。
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显影装置,在以下将要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但不限于这种方式。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结构。图2更详细地表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为电摄影方式的全色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全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的图像形成部(位置)P(PY、PM、PC、PK),即,黄色(Y)图像形成位置PY、品红色(M)图像形成位置PM、青色(C)图像形成位置PC、黑色(K)图像形成位置PK。
各图像形成位置P(PY、PM、PC、PK)具有同样的结构,在全色图像中,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图像。
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在提到显影装置1时,则是泛指图1所示的各图像形成位置P(PY、PM、PC、PK)中的显影装置1Y、显影装置1M、显影装置1C、显影装置1K。对于其他的装置或部件也同样。
首先,参照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动作。
作为像承载体的直径为40~150mm的鼓状的电摄影感光体,即感光鼓10(10Y、10M、10C、10K)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各图像形成位置P(PY、PM、PC、PK),通过一次带电器21(21Y、21M、21C、21K)使上述感光鼓10同样地带电,并由例如具有激光器那样的发光元件的曝光装置22(22Y、22M、22C、22K),用按照信息信号调制的光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静电像)。
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1(1Y、1M、1C、1K),在后述的过程中,作为显影剂像(调色剂像)形成可视图像。
接着,上述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像,由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带电器23(23Y、23M、23C、23K),转印到由转印纸输送带(sheet)24所输送来的记录材料即转印纸27上,进而,由定影装置25进行定影,得到永久图像。
另外,感光鼓1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扫装置26(26Y、26M、26C、26K)除去。
另外,因形成图像而消耗的调色剂,在此,由设置在显影装置1(1Y、1M、1C、1K)的上部的调色剂补充槽20(20Y、20M、20C、20K)补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从感光鼓10(10Y、10M、10C、10K)向由转印纸输送带24所输送的记录材料即转印纸27直接转印的方法,但本发明也可用于具有以下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代替转印纸输送带24设置中间转印体,在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0(10Y、10M、10C、10K)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统一将各种颜色的复合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转印纸上。
接着,参照图2说明显影装置1的动作。
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具有第1显影套筒8和显影剂限制刮板9,其中,所述第1显影套筒8,处于收容了作为显影剂T、包含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2内,作为第1显影剂承载体直径大于等于15mm;上述显影剂限制刮板9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在第1显影套筒8上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尖端。并且,在第1显影套筒8的下部与第1显影套筒8相对的区域,配置有作为第2显影剂承载体的直径大于等于15mm的第2显影套筒11。
另外,显影容器2由隔板7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显影室3,下面为搅拌室4,并在显影室3中配置有显影剂输送螺杆5,在搅拌室4中配置有显影剂输送螺杆6。第1输送螺杆5在显影室3的底部沿第1显影套筒8的轴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并通过转动沿轴线方向单向输送显影室3内的显影剂。另外,第2输送螺杆6在搅拌室4内的底部与第1输送螺杆5大致平行地配置,且沿与第1输送螺杆5相反的方向输送搅拌室4内的显影剂。这样,显影剂T通过上述输送螺杆5、6的转动而被输送,从而在显影室3和搅拌室4内循环。
并且,显影容器2的与感光鼓10相对的相当于显影区域的位置形成开口,在该开口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上述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使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感光鼓10的方向上局部露出。显影套筒8、11,沿与感光鼓10相对的部分即显影区域,在铅直方向从上到下通过的方向转动。由此,显影套筒8、11,在从上面的显影室3供给显影剂,再将显影后的显影剂返回到下面的搅拌室4这样的方向上转动。
第1显影套筒8是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筒体,在其内部以非转动状态设置有作为第1磁场发生装置的磁辊8a。该磁辊8a具有显影极S2和输送显影剂的磁极S1、N1、N2、N3。其中同极性的笫1磁极N3极与第2磁极N1极邻接,其间形成排斥磁场,对显影剂形成了障碍。
显影剂限制刮板9由铝等非磁性部件构成,被配置在比感光鼓10更靠近第1显影套筒8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并且,使显影剂的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二者通过该显影剂限制刮板9的前端部与第1显影套筒8之间,进而向显影区域输送。
通过调整显影剂限制刮板9与第1显影套筒8的表面的间隔,限制承载于第1显影套筒8上的显影剂磁刷的量,调整向显影区域输送的显影剂量。
另外,第2显影套筒11由非磁性材料构成,与第1显影套筒8相同,在其内部以非转动状态设置有作为第2磁场发生装置的磁辊11a。该磁辊11a具有3个极即磁极S3、S4、N4。其中同极性的第3磁极S3极与第4磁极S4极邻接,其间形成排斥磁场,对显影剂形成了障碍。在形成该排斥磁场的磁极S3和S4中、显影套筒11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一例的第3磁极S3,在两显影套筒8、11最接近的位置附近,与第1显影套筒8所内包的磁辊8a的第1磁极N3极相对。
第1输送螺杆5,在显影室3内的底部与显影套筒8的轴方向(显影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将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叶片部件螺旋状地设置在由强磁体构成的转动轴周围的螺杆构造,通过转动,在显影室3的底部沿显影套筒8的轴线方向输送显影室3内的显影剂T。
另外,第2输送螺杆6,也与第1输送螺杆5相同,为将叶片部件与第1输送螺杆5逆向地、螺旋状地设置在转动轴周围的螺杆构造,且与第1输送螺杆5大致平行地配置在搅拌室4内的底部,通过与第1输送螺杆5同方向地转动,沿与第1输送螺杆5相反的方向输送搅拌室4内的显影剂T。
通过这样的第1输送螺杆5和第2输送螺杆6的转动,显影剂T在显影室3与搅拌室4之间循环,但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中,显影室3和搅拌室4被配置在铅直方向的上下,从显影室3向搅拌室4输送的显影剂从上向下流动,从搅拌室4向显影室3输送的显影剂从下向上流动。特别是借助于积存在端部的显影剂的压力从下向上地提升,从搅拌室4向显影室3输送显影剂。
用第1显影套筒8和第2显影套筒11附近的放大图(图3)说明显影剂T的流动。
显影剂T由非接触地与第1显影套筒8的S1极部附近相对配置的显影剂限制刮板9限制层厚,在第1显影套筒8上形成显影剂的薄层。然后,在第1显影套筒8上输送且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T,到达磁辊8a的第1磁极N3极的位置,因受与下游的第2磁极N1极的排斥磁场的作用,而不能挤过作为两显影套筒8与11的相对部的再接近位置,如箭头e那样通过,即,显影剂T不能随第1显影套筒8转动,而是如箭头d所示,受从第1显影套筒8一侧的N3极向第2显影套筒11一侧的磁辊11a的第3磁极S3方向延伸的磁力线的作用,向第2显影套筒11一侧移动,在作为第4磁极的S4极,受与第3磁极S3极间的排斥磁场阻碍,而被搅拌室4内的输送螺杆6收走。
在本实施例中,施加给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电压为高压(HV)电源14的电压,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驱动,由驱动源(电动机)15共同作用。即,对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施加同一显影偏压,并进行同一驱动。
为了提高在第1显影套筒8和第2显影套筒11上的显影效率(即,对形成在感光鼓10上的潜像的调色剂的给予率),由HV电源14将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叠加,将叠加后的显影偏压施加在显影套筒8、11上。如前所述,由于该偏压,在形成白底部图像时显影剂中的调色剂被推向显影套筒8、11一侧,并伴随重影等图像弊病。
感光鼓10的静电潜像,在由显影装置1显影后,由转印带电器23转印,残留在感光鼓10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扫装置26清扫。
另外,与第1显影套筒8相比,第2显影套筒11更容易发生前面所说的调色剂污染。这是因为第1显影套筒8上的显影剂,因显影剂限制刮板9而使要通过的显影剂量受到限制,在磁辊8a的S1极与N1极之间容易积存显影剂。因此,附着在第1显影套筒8上的调色剂污染因与显影剂积存处间的相互摩擦而容易剥落,而未设置显影剂限制刮板的第2显影套筒11,因没有显影剂积存处而更明显地易于发生调色剂污染。
进而可知,由于将非晶硅或薄膜OPC等介电常数大于等于8的强电介体用于感光鼓10的部件,因此,第2显影套筒11的调色剂污染量增多。这是因为,通过使用高静电电容,大量镜像电荷受感光鼓10和显影套筒11感应,大量调色剂被吸附到感光鼓10和显影套筒11表面。
图4表示感光鼓10上的静电图像非图像部中的调色剂污染量(灰雾量)和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量相对于灰雾消除电位的关系。
这里,灰雾消除电位是指,感光鼓10的暗部电位Vd(非图像部电位)与施加在显影套筒11上的直流电位Vdc的差的电位,是在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返回到显影套筒11的方向上施加力的电位。上述灰雾量增多时,非图像部存在调色剂,纸的白底部成为污染的图像。另外,上述调色剂污染量增多时,如前所述,产生重影等图像弊病。
通过图4,上述灰雾量和上述调色剂污染量的关系是对称关系,存在使灰雾量与调色剂污染量的值最小的最佳灰雾消除电位(Vback),但由于如前所述灰雾量与调色剂污染量是对称关系的,因此,不能同时完全抑制调色剂污染的发生。
另外,图5表示本实施例1中的、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量相对于复印张数的关系。
作为图5的纵轴的调色剂污染量在N以下的区域,是没有对图像表现出调色剂污染的影响的区域,无论复印张数如何,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量都不得超过N。图5中的线a,是表示不清扫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上述调色剂污染时的、调色剂污染量相对于复印张数的曲线。不清扫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上述调色剂污染时,调色剂污染量随复印张数而增加,将超过作为调色剂污染量的上限值的N。
下面,基于时序图6,详细说明不会超过调色剂污染量的上限值N的实施例1。
图6表示感光鼓10上的表面电位,对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施加的偏压的通/断的时序,以及对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驱动的通/断的时序与时间的关系。
图6的感光鼓10上的表面电位的图像形成电位V1设定为-100V,非图像形成电位Vd设定为-400V,当图像形成电位V1通过上述显影区域时,对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施加显影偏压(AC+DC),从而进行显影。
图6的时刻T1表示图7所示的状态。图7表示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图示了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以及感光鼓10。另外,将第1显影套筒8的磁极S2极作为显影极,将其附近作为第1显影套筒8的显影区域,将第2显影套筒11的磁极N4极作为显影极,将其附近作为第2显影套筒11的显影区域。
在图7中,感光鼓10表面上的图像形成电位V1,为从第1显影套筒8的上述显影区域到第2显影套筒11的上述显影区域,此外的区域为非图像形成电位Vd。即,图7处于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电位的前端位置通过了第2显影套筒11的上述显影区域的状态。
在图7的状态下(图6的T1),对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施加AC、DC偏压,驱动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从而实际上不用第1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来填充感光鼓10的图像形成电位V1,而是用第2显影套筒11上的调色剂来填充,能够有选择地除去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
图6的时刻T2表示图8的状态。图8为感光鼓10表面上的图像形成电位V1的后端位置通过了第2显影套筒11的显影区域后的情况,其他区域为非图像形成电位Vd。即,在图8的状态下,无法将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向感光鼓10一侧排出。在图8的状态下(图6的T2),不对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施加AC、DC偏压,也不驱动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因此,不会使调色剂从显影套筒8、11向感光鼓10一侧转移即喷出,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
即,在从图6的时刻T1到T2期间,通过将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污染调色剂向感光鼓10一侧喷出,即转移除去,除去了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污染调色剂。这里,从时刻T1到T2期间为小于等于1(秒)的时间。
另外,图6的时刻T3、T5,与时刻T 1相同表示图7的状态,图6的时刻T4、T6,与时刻T2相同表示图8的状态。即,在从时刻T3到T4期间和从时刻T5到T6期间,再次将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污染调色剂向感光鼓一侧排出。
即,可以反复进行除去污染调色剂的调色剂喷出模式,直到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量减少为止。
但是,如果图7所示的第2显影套筒11的周长L1比图7所示的感光鼓10表面上的图像形成电位V1的长度L2短,则通过1次调色剂喷出模式,就能将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全部除去,因此,显然不需要多次进行如上所述的除去调色剂的模式。
如时序图6那样,能够通过对感光鼓10表面上的电位、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和驱动,将第2显影套筒表面上的调色剂排出到感光鼓10上。
通过进行上述结构的实施例,可以完成图5中的线b。通过进行该处理,无论复印张数如何,上述调色剂污染量都不会超过上限值N,不会发生图像不良。
如上所示的调色剂喷出模式,可以从每复印100张进行1次,到每复印500张进行1次。如果进一步抑制第2显影套筒11上的调色剂污染量,则可以每复印50张进行一次,但由于图像装置的停机时间增多,所以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这样并不好。
如上所示的实施例只不过是1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时序图。例如,保持感光鼓10上的表面电位总是图像形成电位V1,通过进行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通/断,也能减少调色剂污染量。
另外,如果是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施加电压的结构,而不对第1显影套筒8施加电压,则能够不利用第1显影套筒进行显影,而只利用第2显影套筒11进行显影,因此,在各种时序图下,都能减少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量。
另外,如果是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施加电压和驱动的结构,则在各种时序图下,使调色剂污染量减少也是能够容易想到的。
<实施例2>
基于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
图9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与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1的结构和配置相同,但能够用HV电源14施加要对第1显影套筒8施加的电压,用HV电源14a施加要对第2显影套筒11施加的电压。
因此,在不形成图像时,使感光鼓10的转动停止,将对第1显影套筒8施加的电压设定为-400V,将对第2显影套筒11施加的电压设定为-500V,形成调色剂容易从第2显影套筒11向第1显影套筒8飞散(转移)那样的电场。然后,将第1、2显影套筒的转数设定为10rps并使其转动,从而可以使附着在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污染调色剂向第1显影套筒一侧转移,除去附着在第2显影套筒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完成图5中的线b。
通过进行该处理,无论复印张数如何,上述调色剂污染量都不会超过上限值N,不会发生图像不良。可以从每复印100张进行1次,到每复印500张进行1次。
向第1显影套筒8一侧转移的调色剂,如上所述,被显影剂限制刮板附近的显影剂积存处捕捉,从而不会成为问题。
<实施例3>
基于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
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与图9所示的显影装置1结构、配置、以及将不同的HV电源分别连接于显影套筒这一点上相同,但在第1显影套筒8一侧设置离合器16,并使其与电动机15连接。由此,由离合器控制齿数比,从而控制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的转数。
根据上述结构,在本实施例3中,在不形成图像时,停止感光鼓10的转动,将对第1显影套筒8施加的电压设定为-400V,将对第2显影套筒11施加的电压设定为-500V,形成调色剂容易从第2显影套筒11向第1显影套筒8转移的电场。然后,通过使第1显影套筒8的转动方向速度比第2显影套筒11的转动方向速度慢,即,通过将第1显影套筒8的转数设定为7rps,将第2显影套筒11的转数设定为10rps,从而使从第1显影套筒8向第2显影套筒11的显影剂供给,比第1、2显影套筒转数相同时少,可以使附着在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快速地向第1显影套筒8一侧喷出,能够比实施例2更快地除去附着在第2显影套筒11表面上的调色剂污染。
根据上述实施例3,可以完成图5中的线b。
通过进行该处理,无论复印张数如何,上述调色剂污染量都不会超过上限值N,不会发生图像不良。上述操作也可以从每复印100张进行1次,到每复印500张进行1次。
向第1显影套筒8一侧转移的调色剂,如上所述,被显影剂限制刮板附近的显影剂积存处捕捉,从而不会成为问题。
在本实施例3中,通过设置离合器16,可以使电动机15在第1、2显影套筒中共用,但也可以在第1显影套筒8、第2显影套筒11中分别设置驱动源。
以上,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负极性调色剂、反转显影进行了说明,但调色剂为正极性或负极性均可,显影方式为正常显影或反转显影也均可。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使用1个未接近显影剂限制刮板的第2显影套筒1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有多个未接近显影剂限制刮板的第2显影套筒11,也能应用上面所述的发明。
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本发明,能够清扫附着在未接近显影剂限制刮板一侧的显影剂承载体上的调色剂,从而使显影剂承载体表面总是保持为无调色剂污染的状态,并得到将显影浓度保持为一定的调色剂图像。
特别是,将非晶硅或薄膜OPC等介电常数大于等于8的强电介体材料用于像承载体的部件时,效果尤为明显。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静电像的像承载体;
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承载用于使上述静电像显影的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到与上述像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以及
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
其中,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接收显影剂,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除去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模式,该模式在不形成图像时,实质上不进行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转移动作,而是进行从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向上述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转移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相对于从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到上述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被配置在上游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模式中,控制形成于上述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转移用的静电像的电位,以及对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施加电压和进行驱动,并优先在预定的定时除去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上述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转移用静电潜像的前端,通过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区域后,进行调色剂转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模式连续进行多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使用同一高压电源和驱动源进行电压施加和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进行上述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分别独立地驱动,进行上述模式。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静电像的像承载体;
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承载用于使上述静电像显影的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并将其输送到与上述像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以及
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
其中,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从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接收显影剂,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除去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模式,该模式在不形成图像时,在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和第2显影剂承载体之间设置电位差,并将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转移到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显影剂承载体的转动方向速度,比上述第2显影剂承载体的转动方向速度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像承载体,对每个像承载体配置第1显影剂承载体、第2显影剂承载体、以及显影剂限制部件,在不形成图像时执行上述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像承载体上使用介电常数大于等于8的电介体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像承载体使用非晶硅材料。
CNB2005101153306A 2004-11-15 2005-11-14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0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1265/2004 2004-11-15
JP2004331265A JP4773710B2 (ja) 2004-11-15 2004-11-1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6540A true CN1776540A (zh) 2006-05-24
CN100428071C CN100428071C (zh) 2008-10-22

Family

ID=3638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533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071C (zh) 2004-11-15 2005-11-1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60347B2 (zh)
JP (1) JP4773710B2 (zh)
CN (1) CN10042807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8251B2 (ja) 2006-06-02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39118B2 (ja) * 2006-06-12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0101B2 (ja) * 2006-12-12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274A (ja) 2007-07-11 2009-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933B2 (ja) 2008-10-08 2011-03-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62B2 (ja) * 2009-03-04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030925A1 (ja) 2009-09-10 2011-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6625B2 (ja) * 2010-11-25 2013-02-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12B2 (ja) * 2011-02-2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7162B2 (ja) * 2013-03-15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721A (ja) * 2013-11-01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5184424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6424B2 (ja) 2014-08-21 2018-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472A (ja) * 2015-04-24 2016-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73779B2 (ja) * 2018-02-22 2022-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条件補正方法
JP6509412B2 (ja) * 2018-06-26 2019-05-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7501106B2 (ja) 2020-05-25 2024-06-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995A (en) * 1985-07-31 1989-02-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harged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apparatus
JPH10312110A (ja) 1997-05-14 1998-11-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3483479B2 (ja) * 1998-12-02 2004-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780136B2 (ja) 2000-01-06 2006-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33301B2 (ja) 2001-06-29 2006-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49927A (ja) * 2001-11-08 2003-05-2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03173086A (ja) 2001-12-07 2003-06-20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2003202764A (ja) 2002-01-07 2003-07-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55694A (ja) * 2002-02-28 2003-09-10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386A (ja) * 2002-03-22 2003-10-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39227A (ja) 2006-06-01
US7260347B2 (en) 2007-08-21
US20060104674A1 (en) 2006-05-18
CN100428071C (zh) 2008-10-22
JP4773710B2 (ja)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65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53844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62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291284C (zh) 显影装置
CN1710495A (zh) 能优化转印部件的清洁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2728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3248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584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211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639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2682C (zh) 成象设备
CN163765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580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9030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5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1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29675B1 (ko)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63444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816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5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1302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0248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45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49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