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3337A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3337A
CN1773337A CNA2005101200612A CN200510120061A CN1773337A CN 1773337 A CN1773337 A CN 1773337A CN A2005101200612 A CNA2005101200612 A CN A2005101200612A CN 200510120061 A CN200510120061 A CN 200510120061A CN 1773337 A CN1773337 A CN 1773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threshold voltage
zone
crystal indicator
ultraviolet 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0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1509C (zh
Inventor
片冈真吾
小池善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3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15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150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电极,其形成于一对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并用于给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第一排列控制层,其夹在所述两个基板之间,并使所述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液晶层,其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所述两个基板之间且随后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形成;以及第二排列控制层,其由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组成,该第二排列控制层形成为在一个像素中出现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该第一排列控制层中的阈值电压高。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半色调视角特性。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以2004年11月1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4-328429为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引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提高的半色调视角(half-tone viewing angle)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提高的半色调视角特性的垂直排列液晶显示装置,例如MVA(多区域垂直排列)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有源矩阵的液晶显示器(LCDs),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其中具有正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以在两个彼此相对的基板之间扭曲90°的方式,水平地排列到基板的表面。但是,这种TN模式具有视角特性低的问题。因此,现已进行各种可提高视角特性的研究。
MVA模式作为一个可选择的模式被开发出来,在该MVA模式中,具有负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垂直排列,并且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由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的突起物和开口(狭缝)来调节。该模式可显著提高视角特性。
使用图1A、图1B和图2来说明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图1A和图1B是表示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在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排列方向的示意图。
在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负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垂直排列。在上述玻璃基板中的一个玻璃基板上形成有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FT)的像素电极,在另一个玻璃基板上形成有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在该像素电极和该对电极上分别以交替方式形成有突起物8。
当TFT断电时,如图1A所示,液晶分子4在垂直于基板1的界面的方向上排列。当TFT通电时,电场施加到液晶,液晶分子4的倾斜方向由突起物8的构形来调节。由此,如图1B所示,在一个像素中液晶分子4在多个方向上排列。例如,当突起物8如图2所示形成时,液晶分子分别在方向A、B、C、D上排列。由于在TFT处于通电状态时,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在如上所示的多个方向上排列,因此可以实现较好的视角特性。
在上述的MVA模式中,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不是由排列控制膜来控制的,因此不需要使用以研磨过程为代表的排列处理过程,然而在以TN模式为代表的水平排列模式中,该排列处理过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由于该过程,可以避免与静电相关的问题以及由研磨所产生的碎屑,而且不需要该排列处理过程之后的清洗步骤。此外,由于该排列,该MVA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即不存在预倾斜(pretilting)中由于波动所产生的显示不规则的问题,并且可以简化过程、提高生产量、并实现低成本。
另外,作为用于调节液晶分子排列的技术,还公知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在基板之间通过使聚合物前驱体(polymer precursor)聚合而形成的第一排列控制层和第二排列控制层,该第一排列控制层和该第二排列控制层之间夹有液晶层(见日本专利No.3520376,权利要求书)。
但是,在该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还具有一些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图3所示,具有这样一种半色调区域,其中在相对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的极角(polar angle)为60°、方向角为45°的状态下,透光度电压特性(T-V特性)中的透光度比在面对液晶分子倾斜方向的方向(即,极角为0°)上T-V特性中的透光度高;还具有另一种半色调区域,其中上述的前一种透光度比后一种透光度低,因此从正面观看的色调和从对角线观看的色调有时会不相同。应该注意到,在图3的下面部分示意性地示出了极角和方向角相对于液晶分子倾斜方向的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良好的半色调视角特性。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从以下说明中变得更加清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电极,其形成于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并用于给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第一排列控制层,其夹在所述基板之间,并使该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液晶层,其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所述两个基板之间且随后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形成;以及第二排列控制层,其由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组成,从而在一个像素中出现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该第一排列控制层中的阈值电压高。
通过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实现具有良好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优选地,所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近似平行于该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物或电极中的狭缝构成所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上述不同阈值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0.3V;具有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区域形成于一个像素中,并且在一个像素中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的分区比在2∶8到8∶2的范围内;所述光聚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所述光聚化合物包括由下述式(1)表示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
α-Y-A-X-B-Z-α……(1)
其中A和B彼此独立,为环状基;两个α彼此独立,是丙烯酸脂基或异丁烯酸酯基;以及X、Y和Z彼此独立,是基或连接所述基的直接键合);
所述光聚化合物包括两种类型: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是直接键合,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不是直接键合;在式(1)中,Y和Z彼此独立,并由下述式(2)表示,
-(CH2)a-              (2)
其中a为0或1;
在所述液晶合成物中,所述光聚化合物的添加量不小于1.0wt%,并且不大于3.0wt%;所述区域的任一延迟值(Δn·d)在350nm±70nm范围内;在一个像素中形成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液晶层厚度的区域;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度不小于88°;具有最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中的预倾斜角度近似为90°;以及所述液晶分子具有这种结构:在施加电压时,所述液晶分子倾斜且倾斜方向由在基板上形成的突起物或在电极中的狭缝来调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在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形成电极,所述电极用于给液晶分子施加电压;将第一排列控制层夹在所述两个基板之间,该第一排列控制层使该液晶分子垂直排列;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所述基板之间,且随后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形成液晶层;以及形成由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组成的第二排列控制层,从而在一个像素中出现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该第一排列控制层的阈值电压高,其中进行紫外线照射,在像素的一部分上紫外线强度减弱或降低的情况下形成所述第二排列控制层。
通过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制造具有良好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列控制层是通过在所述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之后,接着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以弱于所述第一次紫外线照射的强度照射整个液晶面板;所述第二次紫外线照射在施加电压的同时进行;所述施加的电压不大于由所述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中的最高阈值电压;在所述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之前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构造为近似平行于该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所述区域之间的所述共有边界设置在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物或电极中的狭缝之上;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0.3V;具有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区域形成于一个像素中,并且在一个像素中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的分区比在2∶8到8∶2的范围内;所述光聚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所述光聚化合物包括由下述式(1)表示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
α-Y-A-X-B-Z-α……(1)
其中A和B彼此独立,为环状基;两个α彼此独立,是丙烯酸脂基或异丁烯酸酯基;以及X、Y和Z彼此独立,是基或连接所述基的直接键合;
所述光聚化合物包含两种类型: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是直接键合,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不是直接键合;在式(1)中,Y和Z彼此独立,并由下述式(2)表示,
-(CH2)a-                  (2)
其中a为0或1;在所述液晶合成物中,所述光聚化合物的添加量不小于1.0wt%,并且不大于3.0wt%。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具有良好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表示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排列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传统M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T-V特性曲线图;
图4A是具有阈值电压互不相同的两个区域A、B的像素的示意图;
图4B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C是表示阈值电压互不相同的两个区域的T-V特性曲线图;
图5是表示具有阈值电压互不相同的两个区域的所有像素的平均T-V特性曲线图;
图6是表示掩模的遮光部与突起物和电极狭缝之间位置关系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侧剖示意图;
图7是表示具有与掩模的遮光部重叠、并呈折线形的电极狭缝和突起物的像素的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实例1中像素的T-V特性曲线图;
图8B是图8A的部分放大图;
图9A是表示实例1中透光度与灰度级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9B是表示实例1中透光度与灰度级之间关系的另一曲线图;
图9C是表示实例1中透光度与灰度级之间关系的又一曲线图;
图9D是表示实例1中透光度与灰度级之间关系的再一曲线图;
图10A是为了获得各自小范围内的γ值,通过对图9A中的γ曲线在每个灰度级上求微分所得到的曲线图;
图10B是为了获得各自小范围内的γ值,通过对图9B中的γ曲线在每个灰度级上求微分所得到的曲线图;
图10C是为了获得各自小范围内的γ值,通过对图9C中的γ曲线在每个灰度级上求微分所得到的曲线图;
图10D是为了获得各自小范围内的γ值,通过对图9D中的γ曲线在每个灰度级上求微分所得到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实例3的T-V特性曲线图;
图12是表示实例3中显示响应速度与施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实例的分子结构式;
图14是示出实例5中测量阈值电压的所在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在实例5中各测量点上阈值电压变化量的曲线图;
图16A是表示在紫外线照射时遮光部位置的示意图;
图16B是表示在紫外线照射时遮光部位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6C是表示由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的示意图;
图16D是表示由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另一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在紫外线照射时,折线形的突起物与掩模的遮光部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以下的附图、表格、结构式、实例等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理解的是,这些附图、表格、结构式、实例等以及下文的说明的目的是为了阐述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显然只要符合本发明要点的其它实施例也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配备有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电极,其形成于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并用于给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第一排列控制层,其夹在两个基板之间,并使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液晶层,其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基板之间,随后再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第二排列控制层,由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组成,该第二排列控制层形成为在一个像素中可出现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至少两个区域,并且至少其中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第一排列控制层的阈值电压高。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具有良好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4A到图4C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每个像素可具有两个或更多区域,所述区域具有阈值电压不同的T-V特性。图4A是像素的平面图,以及图4B是在X-X上像素的剖视图。在图4A和图4B中,具有面积比为1∶1且阈值电压互不相同的两个区域A和B。在本实例中,如图4B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基板1、透明电极2、对电极3、包含液晶分子4的液晶层5、第一排列控制层6、第二排列控制层7、将稍后说明的突起物8以及电极狭缝9。
当如图4A所示形成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区域时,可以得到各自区域的T-V特性(如图4C所示),以及所有像素的平均T-V特性(如图5所示)。当将它们与图3中通常的T-V特性进行比较时,应理解的是,相对于正面(极角为0°)的T-V曲线,对角线方向(极角为60°)上的T-V曲线的增加和减小更为缓和,从而可以得到从正面观看的显示图像与从对角线方向观看的显示图像之间差异更小的良好半色调视角特性。
可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两个基板之间,随后由紫外线照射形成第二排列控制层或由紫外线固化物制成的层以及液晶层,从而实现这种划分(partitioning)。通过紫外线照射将液晶合成物中的光聚化合物聚合为紫外线固化物,该紫外线固化物形成为一层或多层,以接触由已失去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所组成的液晶层(即,基本上由液晶组成)。因此,当形成一层或多层紫外线固化物时,则形成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以抑制液晶分子的运动。
当得到一层或多层第二排列控制层时,可以通过仅在液晶分子倾斜角度较小的指定区域照射紫外线以形成紫外线固化物,稳定液晶分子的状态,并降低区域中的阈值电压,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但是,应考虑到,为了确保通常所需的反差(contrast),预倾斜角度必须不小于88°,而通常难以通过将预倾斜角度减小2°这样小的程度来实现足够的阈值电压差值。因此,为了实现足够的阈值电压差值,必须使该预倾斜角度足够小以致牺牲该反差。
已经发现上述阈值电压差值可以不通过降低阈值电压来实现,而是通过利用紫外线固化物使特定区域中的液晶分子运动难以处于垂直排列状态以提高阈值电压来实现的。
通过在遮挡光线的像素中的特定区域上进行紫外线照射,并改变紫外线照射的条件,可以在一个像素中实现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或多个区域。通过改变紫外线照射的条件,来改变紫外线固化物限制液晶分子的状态,从而可改变阈值电压。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或更多区域,优选为至少其中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第一排列控制层的阈值电压高。这样,可以实现较大的阈值电压差,并从而实现良好的半色调视角特性。
只要是不与本发明的要点相抵触,对像素中根据本发明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或多个区域的布置没有限制。但是,已经发现当液晶分子具有特定倾斜方向,且上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mutual border)设置为垂直于倾斜方向时,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区域的一部分往往获得显示较高阈值电压的特性,而且根据施加电压在这部分上将出现无序排列,从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不规则。
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在上述区域之间设置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近似平行的共有边界来解决。例如,当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由形成在基板或电极狭缝上的突起物来调节时,由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垂直于突起物或电极狭缝的长度方向,因此足以将上述边界设置为垂直于该突起物或电极狭缝的长度方向。应该注意到,“近似平行”意味着不需要精确平行。通常目视的平行关系已足够。更具体地,如果可以抑制或避免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不规则,则可以认为是近似平行。
同样,已经发现即使在上述边界垂直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时,也可以通过在区域之间形成边界,以使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区域中的一部分(倾向于获得显示高阈值电压的特性)出现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对显示几乎没有影响的部分上,从而抑制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不规则(irregularity)。
具体地,当在基板上形成有用于调节液晶分子倾斜方向的突起物和电极狭缝时,优选为将边界设置在该突起物和该电极狭缝之上,以使该突起物和该电极狭缝构成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
如图6所示,在由突起物和电极狭缝来实现排列控制的模式中,例如在MVA模式或PVA(图形垂直排列)模式中,突起物与电极狭缝之间的宽度L小到在大约15μm到大约30μm。如果试图形成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以使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在这种较窄的宽度内与突起物或电极狭缝平行,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其中一个问题是:由于紫外线在边界上的衍射,所以宽度与L值相比不能忽略(例如5μm)且应该包含在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中的区域会出现更高的阈值电压;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在紫外线照射时掩模的排列发生微小的漂移(drift)(例如,在应属于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区域的向左或向右方向上),在每个倾斜方向上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的面积比变化也很大。图6示出了已发生向左漂移的状态。
在这些情况中,可以通过将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重叠在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物或电极狭缝上,来实现更好的区域划分。特别是,当将像素设计为具有如图7所示的“折线形(dogleg)”形状的电极狭缝7和突起物8时,如果将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71形成为重叠在“折线形”形状间隔单元(unit)上,则可以实现极精细的区域划分。该“折线形”形状间隔单元不是必须由邻接的突起物决定,也可以由适当选择的电极狭缝和突起物来决定。
关于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提高(即本发明的目的),如果存在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则能观察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为了获得一定的效果,优选地,具有最小阈值电压的区域与具有最大阈值电压的区域之间的阈值电压差值最小为大约0.3V。更优选地,该阈值电压差值在大约0.5到大约0.7V的范围内,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在阈值电压差值过大时液晶面板的亮度显著下降,因此并不总是阈值电压差值越大效果就越好。因此,优选为要考虑液晶面板的亮度来决定阈值电压差值。因此应该注意到,在本发明中阈值电压表示在T-V曲线中透光度为1%时的电压。
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获得紫外线固化物:将可通过紫外线聚合的光聚化合物以及预先准备的液晶引入到基板之间,并用紫外线照射该光聚化合物以使其聚合。该光聚化合物在聚合时交联(crosslink)以成为固化物。紫外线照射可以在室温下进行。或者,当光聚化合物的聚合可以通过加热而加速时,可在加热的同时进行紫外线照射。
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提高程度取决于阈值电压差值的大小。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提高程度还根据具有不同阈值电压差值的区域的面积比而变化。较高阈值电压的面积比越大,半色调视角特性提高的程度越大,同时透光度变小。透光度与提高程度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像素中具有较低阈值电压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分区比(divisional ratio)优选为在2∶8到8∶2的范围内。更具体地,在6∶4到4∶6范围内的比例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平衡效果。当着重于透光度而试图提高半色调视角特性时,选择8∶2作为具有较低阈值电压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分区比是有效的。反之,当希望尽可能地提高半色调视角特性,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牺牲透光度时,选择2∶8作为具有较低阈值电压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分区比是有效的。而且,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比例过大(例如90%)时,可能出现透光度变低,同时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提高程度变小的情况。
在此应该注意到,在VA(垂直排列)模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中,从正面和从对角线观看的画面具有基本上不相同的延迟值(retardation value)。补偿膜用于补偿该延迟变化,并提高反差特性。但是,由于这种补偿膜在整个液晶面板上都提供光学补偿,因此当液晶层中的延迟差值过大时,可能会产生某些区域过补偿而其它区域欠补偿的问题。
因此,优选为形成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同时将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各区域的延迟值(Δn·d)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具体地,优选将各区域的延迟值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即在为补偿膜设定的延迟值的±20%内。当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0.10,且单元(cell)厚度为0.35μm时,通常将延迟值设为大约350nm。因此,优选条件是在350nm±70nm范围内。
当在第二排列控制层形成之后出现延迟值偏离上述设定范围的区域时,可以通过部分改变像素中液晶层的厚度,来将该延迟调整至上述设定范围内。例如,可以通过部分改变彩色滤光片的厚度,或通过改变液晶合成物中光聚化合物浓度来部分改变第二排列控制层的厚度,从而实现一个像素中液晶层厚度的部分改变。
从确保足够的反差的观点来看,优选每个区域中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度不小于88°。更优选地,具有最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中预倾斜角度为大约90°,因为随着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度变小,阈值电压往往会降低。也就是说,优选为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度不小于88°,并尽可能接近90°。更具体地,优选为89.5°或更高值。
只要是能用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基板材料,都可以用在根据本发明的基板中。只要是用于垂直排列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材料,都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排列控制层。第一排列控制层可以仅设置在液晶层的一侧。但是,优选在液晶层的两侧都设置第一排列控制层。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可选自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公知液晶材料。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具有如上所述设置在基板表面上的突起物和/或电极狭缝,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倾斜,而倾斜方向由形成在基板上的突起物和/或电极狭缝来调节。
关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下面将描述用于在像素中形成具有不同阈值电压区域的方法的实例。首先,遮掩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像素,并通过对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并夹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液晶合成物照射紫外线来进行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以有选择地在没有被遮掩的区域中形成紫外线固化物。从而可以形成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也可以在紫外线被完全遮挡或紫外线强度降低的位置进行遮掩。
尽管不可以将由这种状态的紫外线固化物形成的层作为第二排列控制层,但是由于在第一次紫外线照射后,在掩模区域内的液晶中仍残存光聚化合物和/或未固化物,因此优选可以通过使用比第一次紫外线照射的紫外线更弱的紫外线照射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表面来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以在整个区域(先前已被遮掩的区域以及未被遮掩的区域)中形成紫外线固化物。
这样,甚至在没有被遮掩的区域内也能形成紫外线固化物,从而完成第二排列控制层,同时可避免被遮掩的区域中的阈值电压变化到更高的电压。
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来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当通过施加电压来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时,液晶分子从垂直排列状态到水平排列状态的响应速度可以通过预倾斜作用而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抑制由第二次紫外线照射导致的阈值电压差值的降低,还可以通过以电压施加方式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来增加阈值电压差值,上述施加的电压不超过由第一次紫外线照射所形成区域的阈值电压。而且,还可以期望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提高。
尽管也可以使用掩模来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以仅照射没有被紫外线照射的区域,但考虑到排列的边缘(margin),因此优选为照射整个表面。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之前进行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阈值电压差值进一步地降低,因此该热处理是优选的。这是因为这样能使残余未反应的光聚化合物和/或未完全固化的聚合物均匀地散布在整个液晶面板上,通过在紫外线没有照射到的区域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所产生的紫外线固化物可减小对液晶分子运动抑制的作用。
应该注意到,当形成有三个或更多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时,可以考虑使用改变待遮掩区域的方法,或改变第一次和/或第二次紫外线照射条件的方法,来形成这些区域。当在改变待遮掩的区域和用于紫外线照射的条件的同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且在第二次照射或随后的照射期间施加电压时,可使用“不超过由第一次紫外线照射得到的具有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中的最高阈值电压的电压”来代替“不超过在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区域中的阈值电压的电压”。
已经发现为了总是能通过紫外线固化物实现阈值电压差值,使用具有能与液晶分子强烈互相作用的光聚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当通过使夹在基板之间的、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中的光聚化合物聚合来获得紫外线固化物时,只要是不与本发明的要点相抵触,且能通过紫外线聚合而形成固化物的任意公知化合物都可用作本发明中的光聚化合物。
通常,该化合物可以选自所谓的单体或低聚体。其实例是具有光反应基的化合物,该光反应基例如是:用于例如丙烯酸酯和异丁烯酸酯的丙烯酸酯基和/或异丁烯酸酯基、以及环氧基、乙烯基和烯丙基。
光聚化合物可由一种成分或多种成分组成。优选为该光聚化合物由用于固化的可交联的成分组成,或包含上述用于固化的可交联的成分。作为可交联的成分,例如是具有下述结构部分的化合物,该结构部分是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作为光反应基的多个可聚合的双键,例如丙烯酸酯基、异丁烯酸酯基、环氧基、乙烯基或烯丙基,并且可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与其它分子聚合。
而且,优选在分子中主要使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光反应基的光聚化合物,这样可使第二排列控制层中液晶分子的锚定能(anchoring energy)不随时间而改变。
光聚化合物优选为具有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包括:包括熔融环(fusedring)的芳香环、杂环以及脂环。该环状结构还可以包含取代基。例如,当主要使用单官能且不具有环状结构的丙烯酸酯时,其改变阈值电压的作用很小,并且如果提高添加量,则光通常在液晶层中明显地散射。不具有环状结构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材料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具有类似的结果:在阈值电压差值达不到所需值期间,有时光在液晶层中散射。
尽管具有环状结构的光聚化合物甚至单官能的光聚化合物对改变阈值电压有很大作用时,但随时间或由于热所导致的降解变大,从而难以长时间地保持一致特性。因此,常常更优选具有环状结构和多个光反应基的光聚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阈值电压的改变不是依靠所谓的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而是依靠由紫外线固化物制成的一层或多层排列控制层。因此,可以形成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同时保持“没有光散射的排列状态”。
研究结果发现,当光聚化合物包含如下述式(1)所示的具有双官能的光聚化合物时,可易于高效地实现阈值电压差值。
α-Y-A-X-B-Z-α           ……(1)
在这里,A和B彼此独立,是由苯环或环己胺环为代表的环状基,两个α彼此独立,是光反应基。丙烯酸酯基和异丁烯酸酯基是光反应基的实例。
X、Y和Z彼此独立,是使A、B和两个α彼此连接的基。它们可以是直接键合(direct linkage)。在直接键合的情况中,包括环状基彼此直接连接的结构,以及环状基和光反应基彼此直接连接的结构。尽管当使用具有三个或更多环状基的光聚化合物来代替式(1)中的两个环状基时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但是这不合需要,因为该光聚化合物与液晶的相溶性较差,从而在液晶面板中会产生光聚化合物的浓度分布不均匀的新问题。
在由式(1)表示的这些结构中,具有较高刚性(rigidity)的化合物形成了能更有力地抑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控制层。也就是说,当与环状基连接的X是直接键合时,排列控制层抑制液晶分子运动的能力比出现某种类型的基的情况下抑制液晶分子运动的能力强。但是,该化合物刚性越高,其在液晶材料中的溶解度越低,从而,当仅使用一种类型的光聚化合物时,常常难以将液晶合成物中光聚化合物的浓度提高到可获得期望阈值电压差值的水平。
另一方面,当X不是直接键合时,尽管一些光聚化合物可能显示出抑制液晶分子运动能力稍差的趋势,但光聚化合物仍表现出突出的溶解度。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即使使用一种类型的光聚化合物也可以获得期望的阈值电压差值,同时能够避免光散射。
应该注意到,已经发现使用少量的X是直接键合的光聚化合物和X不是直接键合的光聚化合物的混合物,就可以实现与仅使用X不是直接键合的一种光聚化合物的情况相同的阈值电压差值。而且,已经发现可以扩展紫外线照射强度的极限(margin)。例如,当添加X是直接键合的光聚化合物时,紫外线强度在±10%的范围内变化时阈值电压差值的波动可以变得更小。
从光聚化合物的反应角度来说,关于与光反应基和环状基连接的Y和Z优选为直接键合或-CH2-。这是因为随着光反应基与环状基之间的距离的增加反应会降低,从而即使-(CH2)2-也可能使反应极度降低。同样从上述刚性的观点来看,与光反应基和环状基连接的Y和Z优选是直接键合或-CH2-。更优选为直接键合。
通过使用例如上述的光聚化合物可以实现期望的阈值电压差值。在液晶合成物中大约0.5wt.%的添加量就可以改变阈值电压。但是,优选使用1.0wt%或更高的浓度的具有根据本发明结构的光聚化合物,以实现足够的阈值电压差值,例如比通过第一排列控制层所获得的阈值电压高大约0.5到大约0.7V的阈值电压。
另一方面,添加量较大有时可能不仅导致光的散射,而且导致最大透光度降低过大。这会产生亮度降低的缺点,这个缺点比本发明的目的即提高半色调视角特性的优点更大。因此,添加量的上限通常优选为在大约3.0wt.%。
实例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例。但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例。
实例1
将2.0wt%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溶解在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为0.08的负型液晶中,并且加入相对于光聚化合物2.0mol%的光反应引发剂,以形成液晶合成物。
两个作为电极的具有ITO(氧化锡铟)的玻璃基体被用作评估单元(evaluation cell)。使用抗蚀材料,在每个电极上形成长条形、高为1.5μm、宽为10μm、间隔35μm的多个突起物。
接着,通过涂布形成聚酰胺酸的垂直排列控制膜,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排列控制层;将所述基体以4.25μm的单元厚度(cell thickness)彼此粘住,以使该突起物能彼此平行并等间距分布。然后将上述液晶合成物注入该单元中。
用掩模遮蔽ITO电极的一半,非偏振紫外线以5mW/cm2、10J/cm2照射,然后测量T-V特性。其结果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图8B是图8A的部分放大图。紫外线照射区域中的阈值电压可以从大约0.55V变化到更高的电压。
然后,通过将驱动电压的最大值设置为5.4V,将正面的γ特性设置为2.4,并改变紫外线已照射区域的透光度与紫外线没有照射区域的透光度之间的合成比(synthesis ratio),从而可测量相对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的方向角为45°、极角为60°状态下的γ特性。其结果在图9A到图9D中示出。在图9A到图9D中,“参考”示出了传统MVA单元(具有相同的单元结构)的特性,该MVA单元中包含没有添加任何光聚化合物的普通液晶。
在γ值小于1的灰度级区域(曲线向上凸起)中,色彩(color)的差异通常非常明显。因此,优选在图9A到图9D中灰度级的更宽广的范围内γ≥1。而且,由于在显示中非常频繁地使用不小于128/256的灰度级区域,因此色偏往往非常明显,可通过使γ值尽可能地接近2.4而提高对角线方向上的视觉质量。
在图9A到图9D中,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面积比从A增长到D并达到占据20%时,可以观察到提高的效果。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为40%时,在γ曲线中灰度值接近128处出现凸起的部分。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达到60%时,透光度值显示出在灰度级128及其附近处最接近γ=2.4的状态。然后,该曲线逐渐地变化到在灰度值160及其附近处具有向上凸起的区域的状态。
图10A到图10D是为了获得小范围(Δγ)内的γ值,对图9A到图9D的γ曲线在每个灰度级处求微分所得到的结果。应理解的是,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占据40%时,在中心处的Δγ值最小且在许多灰度级值中超过γ=1的区域中可看出有所改进。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占据60%时,不仅γ<1的区域进一步减小,而且可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得到γ≥1.5的区域。但是,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进一步增大时,高灰度级区域中的γ值降低,从而显示质量也降低。当较高阈值电压区域达到占据80%时,高灰度级区域中的γ值降低到γ=1。
从上述结果中,可理解的是,从平衡透光度和γ值的增长角度来看,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与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分区比优选为在4∶6到6∶4范围内。但是,如果考虑到在使透光度达到较高值的前提下提高半色调视角特性的情况,以及考虑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情况即期望尽可能地提高半色调视角特性,尽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透光度时,使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与较高阈值电压区域的分区比在2∶8到8∶2的范围内变化是有利的。
实例2
紫外线以0.5mW/cm2、10J/cm2照射在实例1中制备的单元的、包括没有被紫外线照射的区域整个表面上,并观察阈值电压的改变。结果是,在仅执行0.5mW/cm2紫外线照射的区域中阈值电压从大约0.15V变化到更高阈值电压,而在执行5mW/cm2的紫外线照射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较大的阈值电压变化。
接着,使与实例1中制备的单元类似的单元在90℃退火30分钟,随后将0.5mW/cm2、10J/cm2的紫外线照射在整个表面上以观察阈值电压的变化。结果是,在仅执行0.5mW/cm2紫外线照射的区域中阈值电压的改变减小到小于0.05V。
实例3
除了单体的添加量为1.8wt%以外,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条件形成单元。
然后,在包括没有被照射到的表面的整个表面上以0.5mW/cm2、10J/cm2进行另外的紫外线照射(第二次照射),同时在液晶层上施加2.5V直流电以观察阈值电压的变化。结果是,在仅经受0.5mW/cm2紫外线照射(第二次照射)的区域中阈值电压将进一步降低,而在经受5mW/cm2紫外线照射(第一次照射)的区域上没有观察到阈值电压值的相当大的变化,如图11所示。
更详细地,可以使仅经受第二次照射的区域的阈值电压降低0.25V,同时使经受第一次紫外线照射的阈值电压保持在2.7V,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黑暗状态下透光度的情况下,将阈值电压的差值从0.40V扩大到0.65V。
此外,当测量在第一次照射中紫外线未照射的区域上进行第二次照射过程之前和之后的显示响应速度时,可以通过第二次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显著地提高显示响应速度,如图12所示。
按照下述步骤测量显示响应速度:将偏光器粘到正交尼科耳排列的液晶面板上,使用亮度计来测量在施加的电压从0V变化到一特定值的情况下面板的透光度从10%变化到90%所需时间τr的值。此外,还测量在施加的电压从一特定值变化到0V的情况下面板的透光度从90%变化到10%所需时间τf的值,将τrf作为显示响应速度。
实例4
采用两个具有ITO(氧化锡铟)的玻璃基板作为评估单元。利用抗蚀材料,在每个电极上形成长条形状、高为1.5μm、宽为10μm、并间隔35μm的多个突起物。
接着,通过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涂布形成JSR公司的垂直排列控制膜,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排列控制层,所述基板彼此粘住以使单元厚度为4.25μm,并且该突起物以等间距分布方式彼此平行地排列,然后引入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
制备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不同数量的光反应基和不同数量的环状基的材料作为光聚化合物。观察阈值电压的变化以及排列状态,同时基于液晶和作为上限的最大可溶解量,使用的添加量也不相同,但任何添加量都小于3.0wt%。对于具有0.5V或更大阈值电压变化量(在这里,“阈值电压变化量”表示与没有紫外线照射情况下的阈值电压的差值)的光聚化合物,通过使它们在60°保持恒温200小时,可观察到阈值电压的变化。液晶使用Merck& Co.公司的负型液晶。除了光聚化合物以外,还添加相对于光聚化合物0.2mol%的光反应引发剂。
用掩模遮蔽ITO电极的一半,非偏振紫外线以3-20mW/cm2范围内的强度照射以产生10J/cm2。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在表1中,RMM-34是Merck& Co.公司的光聚化合物,其使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光反应基的化合物与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光反应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光反应基的数目和环状基的数目显示了光聚化合物的分子中的这些数目。关于阈值电压变化到较高值,标记○表示不小于0.5V的阈值电压变化量,标记×表示小于0.3V的阈值电压变化量,以及标记△表示不小于0.3V并小于0.5V的阈值电压变化量。关于时间的变化,标记○表示在60°保持恒温200小时后的阈值电压不小于初始阈值电压的80%,以及标记×表示在60°保持恒温200小时后的阈值电压不大于初始阈值电压的50%。关于光散射,标记×表示在黑屏显示时能观察到白色亮斑,而标记○表示在黑屏显示时观察不到白色亮斑。
表1
光聚化合物   分子中光反应基的数目   分子中环状基的数目   向更高阈值电压变化   随时间的降解 光散射
  A   1   0   ×   -   ×
  B   1   1   △   -   ○
  C   1   2   ○   ×   ○
  D   2   0   ×   -   ×
  E   2   1   △   -   ○
  F   2   2   ○   ○   ○
  G   2   3   △   ○   ○
  H   3   0   △   -   ×
  RMM-34   混合物   ○   ○   ×
如表1所示,不管光反应基的数目是多少,没有环状基的这些化合物往往显示出光散射,而在没有光散射出现时不能提供较高的阈值电压差值。具有一个环状基的化合物能够将阈值电压增加差不多0.3V且没有光散射。不管光反应基的数目是多少,具有两个环状基的化合物能够将阈值电压增加差不多0.5V且没有光散射。但是,当采用单官能光聚化合物时,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保持恒定温度一段时间之后,阈值电压降低并变成接近初始状态。
相比较地,当使用双官能光聚化合物时,阈值电压变化量几乎没有显示出变化,可获得稳定的状态。当采用具有三个环状基的化合物时,基于添加量的阈值电压变化量与具有两个环状基的化合物的阈值电压变化量属于同一等级。但是,在溶解度上有限度,且变化量的上限为大约0.3V。同样关于RMM-34,尽管可以实现较高阈值电压,但不可能同时实现较高阈值电压和没有光散射的排列状态。
实例5
在两个基板上都印制(print)JSR公司的垂直排列控制膜,并且通过使用真空注入方法填充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来制备MVA模式、17英寸宽(1280×768点)TFT液晶面板。液晶使用Merck & Co.公司的负型液晶,光聚化合物使用在图13中示出的光聚化合物。基于光聚化合物,添加0.2mol%的光反应引发剂。在这里,X1和X2均表示连接环状基的基。
紫外线从TFT基板侧,以8mW/cm2、14J/cm2分别照射添加了0.2wt%的光聚化合物(I)(条件1)的液晶面板、以及添加了1.6wt%的光聚化合物(I)和0.4wt%的光聚化合物(III)(条件2)的液晶面板的整个表面,并且在图14中的位置A到位置E观察阈值电压的变化量。
其结果在图15中示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获得能够有效提高半色调视角特性的足够大的阈值电压变化量,而没有在排列中观察到光散射的问题。还应用具有联苯结构的光聚化合物(III)的条件2具有基于添加量的更大阈值电压变化量,并能在整个液晶面板上提供统一值。
当在相同的实验中添加光聚化合物(II)来代替光聚化合物(I)时,可观察到完全相同的趋势。
实例6
在两个基板上都印制JSR公司的垂直排列控制膜,并且通过使用滴注(dropping injection)方法填充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来制备MVA模式、17英寸宽(1280×768点)TFT液晶面板。液晶使用Merck &Co.公司的负型液晶,光聚化合物使用在图13中示出的1.6wt%光聚化合物(I)与0.4wt%光聚化合物(III)的混合物。添加相对于光聚化合物0.2mol%的光反应引发剂。
在液晶面板的TFT基板一侧设置掩模,以使遮光部相对于像素中的突起物和电极狭缝设置成如图16A或图16B所示。紫外线穿过掩模以8mW/cm2、14J/cm2照射在整个表面上,并且观察照射之后的液晶面板的排列状态。
因此,当用掩模进行遮蔽以使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与如图16A所示(遮蔽1)的突起物和电极狭缝平行时,在遮光区域中进行光聚化合物的反应,从而如图16C所示可观察到阈值电压变化到大约40%的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中的较高电压侧,并在2.4到2.5V的施加电压下出现显示不规则。
另一方面,当进行用掩模进行遮蔽以使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与如图16B所示(遮蔽2)的突起物和电极狭缝垂直时,在遮光区域中进行光聚化合物的反应,从而如图16D所示可观察到,阈值电压以与屏蔽1中相同的方式变化到较低阈值电压区域的一些部分中的较高电压侧,但该部分相对于整个较低阈值电压区域的比例较小,从而液晶面板可以实现均匀显示,并且半色调视角特性可显著提高。
应该注意到,当突起物或电极狭缝为如图7所示的折线形状时,如图16B所示的较高阈值电压区域与较低阈值电压区域之间的边界可以通过使用如图17所示的三角形掩模图案171容易地制备而成。

Claims (2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电极,其形成于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并用于给液晶分子施加电压;
第一排列控制层,其夹在所述基板之间,并使所述液晶分子垂直排列;
液晶层,其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所述基板之间,且随后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形成;以及
第二排列控制层,其由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组成,该第二排列控制层形成为在一个像素中出现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该第一排列控制层的阈值电压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近似平行于所述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设置在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物或电极中的狭缝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0.3V。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具有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区域形成于一个像素中,并且在一个像素中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的分区比在2∶8到8∶2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聚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聚化合物包括由下述式(1)表示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
α-Y-A-X-B-Z-α  ……  (1)
其中A和B彼此独立,为环状基;两个α彼此独立,是丙烯酸脂基或异丁烯酸酯基;以及X、Y和Z彼此独立,是基或连接所述基的直接键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聚化合物包括两种类型: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是直接键合;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不是直接键合。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式(1)中,Y和Z彼此独立,并由下述式(2)表示,
-(CH2)a-             (2)
其中a为0或1。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液晶合成物中,所述光聚化合物的添加量不小于1.0wt%,并且不大于3.0wt%。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区域的任一延迟值(Δn·d)在350nm±70nm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一个像素中形成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液晶层厚度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度不小于88°。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具有最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中的预倾斜角度为大约90°。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分子具有这种结构,即:在施加电压时,所述液晶分子倾斜且倾斜方向由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物或电极中的狭缝来调节。
16.一种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在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形成电极,所述电极用于给液晶分子施加电压;
将第一排列控制层夹在所述两个基板之间,该第一排列控制层使该液晶分子垂直排列;
通过将包含有液晶和光聚化合物的液晶合成物夹在所述基板之间,并且随后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形成液晶层;以及
形成由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紫外线固化物组成的第二排列控制层,从而在一个像素中出现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阈值电压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阈值电压比该第一排列控制层的阈值电压高;
其中进行紫外线照射,以在像素的一部分上紫外线被遮挡或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形成所述第二排列控制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排列控制层是通过在所述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之后接着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以弱于所述第一次紫外线照射的强度照射整个液晶面板。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次紫外线照射在施加电压的同时进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的电压不大于由所述第一次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中的最高阈值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之前进行加热处理。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区域之间的共有边界构造为近似平行于所述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
22.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区域之间的所述共有边界设置在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物或电极中的狭缝上。
23.如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0.3V。
24.如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具有所述不同阈值电压的两个区域形成于一个像素中,并且在一个像素中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区域: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区域的分区比在2∶8到8∶2的范围内。
25.如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光聚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光聚化合物包括由下述式(1)表示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
α-Y-A-X-B-Z-α  ……  (1)
其中A和B彼此独立,为环状基;两个α彼此独立,是丙烯酸脂基或异丁烯酸酯基;以及X、Y和Z彼此独立,是基或连接所述基的直接键合。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光聚化合物包含两种类型: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是直接键合;根据式(1)的双官能光聚化合物,其中X不是直接键合。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在式(1)中,Y和Z彼此独立,并由下述式(2)表示,
-(CH2)a-          (2)
其中a为0或1。
29.如权利要求1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液晶合成物中,所述光聚化合物的添加量不小于1.0wt%,并且不大于3.0wt%。
CNB2005101200612A 2004-11-12 2005-11-08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15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8429 2004-11-12
JP2004328429A JP4549819B2 (ja) 2004-11-12 2004-11-12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3337A true CN1773337A (zh) 2006-05-17
CN100501509C CN100501509C (zh) 2009-06-17

Family

ID=3661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00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1509C (zh) 2004-11-12 2005-11-08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702B2 (zh)
JP (1) JP4549819B2 (zh)
KR (1) KR100758754B1 (zh)
CN (1) CN100501509C (zh)
TW (1) TWI3216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063A (zh) * 2009-02-25 2012-01-2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07491A (zh) * 2009-04-03 2013-07-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3460120A (zh) * 2012-03-30 2013-12-18 Dic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25381B1 (ko) * 2004-11-26 2008-04-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Ocb 모드 액정층을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제조방법
JP4753001B2 (ja) * 2005-02-02 2011-08-17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膜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とその製造法
JP4460488B2 (ja) * 2005-05-16 2010-05-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95083B1 (ko) * 2008-01-29 2014-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KR101499238B1 (ko) 2008-08-07 2015-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0098063A1 (ja) * 2009-02-25 2010-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14803A1 (ja) * 2010-07-30 2012-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86718A1 (ja) * 2010-12-22 2012-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23817B2 (ja) 2011-02-08 2016-05-2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67862B1 (ko) 2012-03-30 2014-02-27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67861B1 (ko) 2012-03-30 2014-02-27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158984A (zh) * 2015-10-15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Va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0376B2 (ja) 1993-06-11 2004-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01862B2 (ja) * 1997-02-27 2008-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399796B2 (ja) * 1997-08-29 2003-04-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75107B1 (ko) * 1999-10-14 2005-03-0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멀티도메인 액정셀의 제조방법
JP2002023199A (ja) 2000-07-07 2002-01-23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39737A (ja) * 2000-07-31 2002-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56731A (ja) 2001-09-07 2003-05-30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7404B2 (ja) * 2001-10-02 2008-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78229B2 (en) * 2001-10-02 2004-08-17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030042221A (ko) * 2001-11-22 2003-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AU2002362195A1 (en) * 2001-12-28 2003-07-24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Dimmer elem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TWI292849B (zh) * 2001-12-31 2008-01-21 Prime View Int Corp Ltd
JP4100941B2 (ja) * 2002-03-19 2008-06-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75826B2 (ja) * 2002-04-16 2008-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282009B (en) 2002-05-31 2007-06-0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037690B2 (ja) 2002-05-31 2008-01-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79904A (ja) * 2003-03-18 2004-10-07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2224A (ja) * 2003-03-31 2004-10-28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7253438B2 (en) * 2003-03-20 2007-08-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4312487B2 (ja) * 2003-03-31 2009-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1979A (ja) 2003-03-31 2004-10-28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7038743B2 (en) * 2004-01-28 2006-05-02 Kent State University Electro-optical devices from polymer-stabilized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JP4387276B2 (ja) * 2004-09-24 2009-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063A (zh) * 2009-02-25 2012-01-2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07491A (zh) * 2009-04-03 2013-07-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3207491B (zh) * 2009-04-03 2016-06-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3460120A (zh) * 2012-03-30 2013-12-18 Dic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60120B (zh) * 2012-03-30 2014-12-31 Dic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39046A (ja) 2006-06-01
US20060250556A1 (en) 2006-11-09
TWI321670B (en) 2010-03-11
KR100758754B1 (ko) 2007-09-14
CN100501509C (zh) 2009-06-17
US8508702B2 (en) 2013-08-13
TW200628881A (en) 2006-08-16
KR20060052634A (ko) 2006-05-19
JP4549819B2 (ja)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3337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54873C (zh) 液晶显示器
CN1749834A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41974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44840C (zh)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677179A (zh) 液晶显示器
US872407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91670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控制方法
CN1991472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控制方法
CN1700066A (zh) 半穿透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188898A (zh) 彩色滤波器基片和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924678A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基片以及使用该基片的液晶显示器
CN180095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51682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500158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regulation force decision method
CN1912660A (zh) 偏光膜以及具有该偏光膜的显示装置
CN199372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90103A (zh) 用于修复液晶显示器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702525A (zh) 液晶显示器
CN151774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0116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670809A (zh) 液晶显示器件,它的驱动方法及电子器件
JP200813466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60736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制造该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
CN100351687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