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5403A - 光记录介质以及光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记录介质以及光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5403A
CN1685403A CNA038227665A CN03822766A CN1685403A CN 1685403 A CN1685403 A CN 1685403A CN A038227665 A CNA038227665 A CN A038227665A CN 03822766 A CN03822766 A CN 03822766A CN 1685403 A CN1685403 A CN 1685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data
write
medium
o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27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3465C (zh
Inventor
日野泰宁
秋山哲也
山田升
守屋充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5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5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34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34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9Zoned data area, e.g. having different data structures or formats for the user data within data layer, 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ZCLV], Zone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ZCAV], carriers with RAM and ROM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DVD等的光记录介质具有可以进行数据重写的数据记录区域(103)和只能进行补写不能进行数据的删除的一次写入区域(104)。在一次写入区域(104)能够记录作为光盘所固有的号码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在数据记录区域(103)中记录数据的部分和未记录数据的部分的反射率不同,在一次写入区域(103)形成的记录坑的反射率比数据记录区域(103)的记录数据部分和未记录数据部分的反射率中高的反射率还高。向一次写入区域(104)的数据记录是通过将在数据记录区域(103)记录可重写的数据所必需热量的3倍~25倍热量的激光照射一次写入区域(104)来进行的。

Description

光记录介质以及光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性地记录信息的光盘等的光记录介质、还有对此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光盘用于AV(音频、视频)设备和PC(个人计算机)的应用非常活跃。例如,用于音乐而开发的CD(Compact Disc)被拓展为用于提供PC用的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只读型CD-ROM,进一步开发了能够进行数据的补写的CD-R和能够进行数据的重写的CD-RW,这些成为在AV领域和PC领域广泛普及的光盘格式。另外,随着近年高密度技术的进步,收录电影等的影像的再生专用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形式迅速普及,作为DVD也开发出了DVD-R、DVD-RAM、DVD-RW这些追加记录型和重写型的形式,普及不断加速。今后,随着进一步实现高密度的技术开发的进展,期待作为更大容量的光盘格式和虽然是相同容量但更小型的光盘格式得到开发,开拓出新的AV用途的光盘***的使用。
在这些技术领域中,从著作权保护的观点来看,防止数据的非法复制技术的重要性增强。在很多记录型记录介质中使用的是,作为保护著作权的结构,每张光盘在制造时记录固有的信息,利用此固有信息,对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方法,并作为一般的方法得以普及。作为这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基于使用者不能重写的介质固有号码,对数据进行加密记录的数据记录装置。
以下,对于此以往技术,利用图24简单地进行说明。数据写入装置2404由加密器2405和个别密钥生成器2406构成。数据读出装置2407由密码解码器2408和个别密钥生成器2406构成。
数据写入装置2404读出介质固有号码2402,由个别密钥生成器2406从介质固有号码2402生成记录介质2401中固有的密钥,利用此密钥将电子数据在加密器2404进行加密,作为加密的电子数据2403在记录介质2401进行电子数据的记录。数据读取装置2407和记录过程同样地从介质固有号码2402生成记录介质2401固有的密钥,利用此密钥对电子数据在密码解码器2408将密码解码,进行电子数据的再生。
在这样的***中,加密的记录数据2403成为记录介质2401固有的信息。加密的记录数据2403即使被复制到其它的记录介质中,如果介质固有号码2402没有被复制,也不能得到用于对加密的记录数据2403进行密码解码的密钥,在被复制的记录介质上也不能进行数据的正确再生,针对非法的复制能保护著作权。
在此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防止非法复制的技术,介质固有号码2402是被唯一确定的信息,而且是通过使用者不能重写和复制这样的功能实现的。假设采用何种手段复制了介质固有号码2402的情况下,非法复制就可能实现。
防止复制和篡改介质固有号码2402的技术变得非常重要。作为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技术,一般采用将条形码状的标识记录在磁盘的一部分的技术,在参考文献2和参考文献3中有记载。
以下,对于在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技术,利用图2简单地进行说明。
在图25中,光盘2501由厚度为0.6mm的2张盘粘贴在一起构成。在此光盘2501的内周,设置了用于形成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的BCA区2502。在参考文献2中,BCA区2502由凸凹形状的坑构成,在凸凹形状的坑上形成由铝膜的反射膜。对此BCA区2502,通过利用高输出的YaG激光将反射膜溶解去除的激光修调,形成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由此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记录介质固有号码2402。
在图26中表示当再生这样形成的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时的再生信号的样子。在图26中,信号2601是在条形码记录区2502的再生信号,信号2602是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的再生信号。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由于是通过激光修调除去反射膜,因此因反射光不返回检测***,所以如信号2602所示,在条形码部分再生信号大幅下降,在此之外的部分产生来自凸凹形状的坑的再生信号2603。此再生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除去来自凸凹形状的坑的再生信号2603,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被检测并被解调。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方法因为是利用激光修调除去反射膜进行记录的一次写入记录,所以重写是不可能的,作为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方式是最适当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方式是在相变型的重写记录介质上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方法,在重写型的相变记录介质中被广泛使用。进行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的区域以及被记录的标识的形式因为与参考文献2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参考文献3是在相变盘的制造工艺中,是在使记录层结晶的工艺中,即在所谓的初始化工艺中,通过部分中断在BCA区域2502的结晶,形成与由结晶化部分和未结晶化部分构成的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同样反射率的不同的标识的方式。图27表示在此方式中的再生信号。在初始化工艺中,中断了初始化的区域成为未结晶化部分。因为通过光学设计设定层叠膜使其满足无条件反射,故成为反射率低的区域,所以在条形码状的标识2503部分能得到再生信号2702。此种方式的情况下,因为利用结晶化部分和未结晶化部分形成条形码状的标识,所以使用重写型的记录装置,篡改条形码状的标识是可能的。为了防止篡改,BCA区2502用平板构成,使记录用的光束的跟踪困难化,由此使在记录装置上的篡改变得困难。
尽管上述的介质固有号码记录方式被广泛使用,但如果是能进行一次写入的记录的记录介质以及记录方式,在防止数据的篡改的同时还能够进行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
作为进行一次写入的记录的方式,有以下这样的几种方法。
①具有下述记录机制的方法:构成在基板上的以有机色素为主要成分的记录层,在记录层的背面具有层叠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反射膜的构造,通过当记录层吸收激光发热时,由此热量使记录层溶解或者分解并使基板软化,在基板和记录层的界面形成记录层材料和基板材料的混合物,以形成记录坑。(参照参考文献4)。
②具有下述记录机制的方法:具有与前述同样的构造,通过当记录层吸收激光发热时,由此热量使记录层分解,在基板和记录层的界面上使记录层材料的分解物残留,以形成记录坑。(参照参考文献5)。
③具有下述记录机制的方法:具有与前述同样的构造,通过当记录层吸收激光发热时,由此热量使记录层分解,产生气体,在记录层内形成空隙,以形成记录坑。(参照参考文献5)。
④具有下述记录机制的方法:具有与前述同样的构造,通过当记录层吸收激光发热时,由此热量使记录层分解,产生气体,由此气体压力使反射层变形为凸状,以形成记录坑。(参照参考文献6、7)。
⑤具有下述记录机制的方法:具有与前述同样的构造,通过当记录层吸收激光发热时,由此热量使记录层分解并使基板软化,用记录层分解产生的气体压力,使基板以及反射层变形,以形成记录坑。(参照参考文献6、7)。
上述的一次写入记录方法是通过基板等的变形记录记录坑的方式,作为来自记录坑的任意一个再生信号都是反射光量减少了的信号来检测再生信号。
在上述这样的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方式中,存在介质固有号码被篡改这样的问题。
在参考文献3中,由于采用结晶化部分和未结晶化部分形成条形码状的标识,因此利用重写型的记录装置篡改条形码状的标识是可能的。为了防止篡改,用平板构成BCA区,使记录用的光束的跟踪变得困难化。但是,采用具有精密的传送结构的装置,通过利用记录用的光束在相变型的记录膜上进行再记录,形成结晶部和非结晶部,使得不进行由沟槽进行的跟踪控制,重写条形码状的标识是可能的。由此,本来应当是每个记录介质固有的号码的介质固有号码的变更成为可能,非法复制就能泛滥。
虽然在参考文献1中,由于通过激光修调除去反射膜,记录条形码状的标识,所以进行篡改是困难的。但其再生波形变为如图26所示的、在条形码状的标识部分反射光量减少的信号。此再生信号与根据参考文献3中公开的记录方式的再生信号非常相似。如果由凸凹坑构成BCA区2502,根据参考文献3中记载的记录方式,利用结晶化部和非结晶化部形成条形码状的标识,就能够得到几乎同样的信号。
此种情况下,记录再生装置对是由激光修调被除去的条形码状的标识还是由未结晶化部形成的标识进行判断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记录再生装置中有必要支持很多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当考虑它们之间的互换性时,区别是由激光修调被除去的条形码状的标识还是由未结晶化部形成的条形码状的标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意味着在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上,虽然使用在BCA区2502上由未结晶部形成条形码状的标识的非法的光盘,也能够作为正规的光盘进行工作。前述这样的由未结晶部形成的条形码状的标识由于进行重写和篡改是可能的,所以即使在参考文献1的情况下,非法复制泛滥也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318493号明细书
参考文献2:日本国特许第3097917号明细书
参考文献3:日本国特许出愿、特开2002-50088号公报
参考文献4:日本国特许出愿、特开平2-168446号公报
参考文献5:日本国特许出愿、特开平2-244437号公报
参考文献6:日本国特许出愿、特开平3-63943号公报
参考文献7:日本国特许出愿、特开平3-583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保护想要防止重写或篡改的信息的光记录介质,例如,适于著作权保护的光记录介质以及对这样的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
关于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具有:可以进行数据重写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只能进行补写不能进行数据的删除的一次写入区域。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部分和未记录数据部分的反射率不同。在一次写入区域中形成的记录坑的反射率比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数据部分和未记录数据部分之中高的反射率还高。
根据这样构成的记录介质,在一次写入区域可以记录反射率增加的记录坑。因此,由于相对于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的记录坑的反射光量比未记录时下降,在一次写入区域的记录坑反射率增加,所以能够区别两者,能简单地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篡改检测。因此,能简单地检测以相变化的结晶和非结晶状态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非法光盘。由此,通过使用以本发明的方法记录的光盘和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对于著作权保护和内容发送等的计费信息等的记录,能实现安全性非常高的***。
关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对具有可以进行数据重写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只能进行补写不能进行数据的删除的一次写入区域的光记录介质进行数据记录的光盘装置。光盘装置具有:对光记录介质照射激光以记录数据的光头;控制由光头进行的数据记录动作的激光驱动机构;和控制激光驱动机构的动作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激光驱动装置,使得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可重写的数据所必需热量的3倍~25倍热量的激光照射一次写入区域以进行数据的记录。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的光记录介质是对记录介质固有分配的介质固有号码由关于记录该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信息和秘密密钥生成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记录的。根据这样的光记录介质也能实现对著作权保护等来说安全性非常高的***。
(比以往技术更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一次写入区域记录的数据和在重写可能的数据区记录的数据的区别成为可能,所以如果在一次写入区域记录介质固有号码,就能够对非法复制进行数据的保护,而且能够提供重写可能的记录介质。另外,通过将介质固有号码根据介质固有号码被记录的位置信息进行加密,对于由光盘装置的非法变更引起的介质固有信息的篡改,也能进行***保护。另外,一次写入区域不仅是作为介质固有信息,作为计费和内容管理的信息使用也是可能的,此时在一次写入区域记录的数据通过由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也能够防止在一次写入区域记录的数据的篡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的区域的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原盘制作过程的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的制作过程的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5A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ECC块(记录块)的记录格式的图。
图5B是表示重复n个记录块的情况下的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中添加的同步数据的表。
图7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调制规则的表。
图8是表示向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扇区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图9B是表示记录标识,图9C是表示与用于记录的激光的波形分别对应的图。
图10A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再生波形的图。
图10B是表示在重写可能的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再生波形的图。
图11A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在轨道沟槽内记录了记录坑的状态的图。
图11B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记录坑的剖面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坑形成时的记录能量和再生信号量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进行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和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14是详细表示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的方框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16A是表示与沟槽的摆动的最大变化位置同步,记录数据坑的情况时的再生信号的图。
图16B是表示和沟槽的摆动的交越零点位置同步,记录数据坑的情况时的再生信号的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介质固有号码的加密和密码解码的构造的图。
图19是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和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20是判断介质固有信号的有无的处理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现有的、包括密钥捆束区域的光盘内各区域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记录介质的图。
图23是在实施方式6中进行在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和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24是表示由现有的介质固有号码进行的著作权保护的构造的图。
图25是表示现有的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现有光盘的图。
图26是表示由激光修调记录的现有的介质固有号码的再生信号的图。
图27是表示通过相化膜的初始化处理记录的现有的介质固有号码的再生信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于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不能重写的介质固有号码的重写型光记录介质,以盘状的记录介质为例说明其概要。接着,按照光盘原盘的制作工艺、光盘的制作工艺、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介质固有号码的再生方法以及再生装置的顺序对其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光盘的构造)
图1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光盘。关于本发明的光盘由相变型的记录膜构成,大约直径为50mm、内径为11mm、厚度约为0.8mm,透过厚度约为0.1mm的透明基板,利用波长为405nm、开口数(NA)约为0.85的光头,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
在图1中,光盘101具有记录了用于控制光盘的控制信息和交换信息等***所必要的信息的导入区域102和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103。导入区域102包括用于记录不能篡改的数据的一次写入记录区域104。
数据记录区域103是数据重写可能的区域。一次写入记录区域104只能进行一次数据的记录且一旦记录的数据不可删除的区域。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在此一次写入记录区104中,作为光盘固有的号码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作为一次写入信息被记录。
数据记录区域103是从半径23.8mm开始至半径12.25mm为止的范围。导入区域102具有0.5mm的宽度,是从半径12.25mm开始至半径11.75mm为止的范围。在导入区域102内设置的一次写入区域104从半径11.95mm开始至半径11.75mm为止。导入区域102以及数据记录区域103的轨道是由连续的螺旋状的沟槽构成的。导入区域102的轨道间距(沟槽和沟槽之间的间隙)为0.35μm,数据区域103的轨道间距为0.32μm,在导入区域102和数据区域103的边界上大约30μm的范围内,轨道间距连续变化,但轨道是连续的螺旋状的沟槽。在轨道上,用于进行存取的地址是通过沟槽的摆动被记录的。
在数据记录区域103中,重写可能的记录数据在沟槽中作为非晶状的记录坑被记录。此非晶状的记录坑是采用与用于重写型的DVD等中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形成的。即,是通过将记录激光由多脉冲进行强度调制,使记录膜急速冷却形成的。
在导入区域102中,用于控制光盘的记录能量和记录脉冲时序等的控制信息由预先以沟槽的摆动记录的区域和用于进行记录能量的学习的测试区域等用于进行光盘的动作***所必要的信息和区域构成。
导入区域102的轨道间距比数据记录区域103的轨道间距还宽是为了安定地读出以轨道的沟槽的摆动记录的控制信息。
(光盘的制作工艺)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的制作工艺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2说明光盘原盘制作工艺。
作为感光材料,准备均匀地涂敷了正型光抗蚀剂的玻璃板201。由使用了波长248nm的远紫外线激光的切割设备202使期望的沟槽图案曝光。此时,切割设备202基于来自成型机的信号,使光束边摆动边在地址以及导入区域102的一部分上记录控制信息。在导入区域102和数据区域103之间,使切割设备的进给量变化,从而使轨道间距变化。在直到到达数据区域103的最外周为止的时刻结束曝光。
通过上述的工艺,在玻璃板201上记录期望的沟槽图案的潜象203。通过使此玻璃板边旋转边显影、干燥,制作成形成了沟槽图案204的光盘原盘205。在光盘原盘205上用溅射法形成镍膜206,将此作为电极进行镀镍,制作镍的薄板207,通过对其进行剥离、抗蚀剂去除、并研磨背面之后,将其冲孔为所期望的形状,制作了压模208。
接着,利用图3对光盘101的制作工艺进行说明。
将由上述的方法制作的压模208安装在发射成型机上,将聚碳酸酯作为材料进行发射成型,制作出复制了压模208的沟槽形状的、厚度为0.7mm的成型基板301。在此基板301的复制了沟槽的面上,通过溅射法,将厚度为80nm的Ag的反射层302、厚度为20nm的ZnS的电介质层303、10nm厚度的(Ge,Sn)SbTe的记录层304、厚度为57nm的ZnS的电介质层305进行层叠。对其上厚度约为90μm的聚碳酸酯板306在旋转涂敷器上滴下紫外线硬质树脂307,在电介质层305上将涂敷了紫外线硬质树脂的聚碳酸酯板306重叠之后,使旋转涂敷器旋转,将多余的紫外线树脂振荡甩掉,在紫外线树脂的厚度达到约10μm的时刻,停止旋转涂层器的旋转,从紫外线光源308照射紫外线,使树脂307硬化。
通过这样的工艺形成了光盘101。在上述光盘101的记录层304在由溅射法形成的状态下,全体是非晶状态,一般地,使被称为初始化工艺的记录层304的结晶化处理成为必要。此结晶化处理是用搭载了通常为650nm左右波长的高输出激光的初始化设备以全面平均的光进行扫描的。通过此处理,记录膜304的反射率变为约20%。在这些工艺结束后,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
(光盘装置)
图4是说明记录关于本发明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光盘装置的构成的图。
在图4中,马达402使储存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光盘401旋转。光头403对光盘401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传送机构404使光头403沿着半径方向移动。聚焦/跟踪驱动器405驱动光头403的聚焦以及跟踪执行机构。传送驱动器406驱动传送机构404。控制部407控制聚焦/跟踪驱动器405和传送驱动器406以及马达402。PLL408从来自沟槽的推挽信号生成地址读出用时钟。地址解码器409从来自沟槽的推挽信号解调用摆动记录的地址信息。激光驱动器410为了记录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进行光头403的激光功率调制。激光功率控制部411进行激光驱动器410的功率控制。记录时序生成器412生成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时序。ECC编码器413在介质固有号码中添加错误校正编码。数据调制部414将ECC编码器413的信息变换为记录的位数据。多脉冲生成器415将数据调制部414的位数据进行多脉冲化,生成激光调制数据。控制器416使用于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的全部控制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进行数据的记录的光头403的光学参数为NA=0.85,激光波长为405nm。
(介质固有号码信息)
介质固有号码在ECC编码器414被分块,添加奇偶校验码,成为ECC块。ECC块在数据调制器414被PE调制,添加前同步码以及同步码字。图5A表示添加了前同步码(Preamble)以及同步码字的、被PE调制的记录块501的构造。I0~I15是介质固有号码,具有16字节的信息量。C0~C15是I0~I15的奇偶校验。在这些数据块的开始部分添加由“0”构成的前同步码。
依照图7所示的规则,C0~C15、I0~I15以及前同步码部分被PE调制,由于1字节的信息变为2倍的位数,所以C0~C15、I0~I15以及前同步码部分的各个符号长度成为16位。这样,通过PE调制、记录,使从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信号中容易提取再生时钟。
如图5A所示,在各行的最开始部分添加同步标识SB、RS0~RS2。同步标识SB、RS0~RS2的位结构如图6所示。同步标识在由16位构成,在PE调制之后的坑列中,具有以2位以上连续出现在PE调制中不出现的0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从再生信号中检测同步模式。多次重复图5A的记录块501的构造,可以以16字节的整数倍的单位进行记录。图5B表示重复了n个记录块501的情况的构造。是作为前同步码标识添加了同步编码SB、作为记录数据的标识添加了RS0、作为奇偶校验标识添加了RS1、作为数据的结束标识添加了RS2的构造。包括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记录块501被记录在光盘101的一次写入记录区域104的规定地址处。
图8表示在光盘101中记录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构造。在一次写入记录区域104中的记录轨道801中,扇区804~806是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扇区。1个扇区由多个记录块构成。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是横跨2个扇区被记录的,但并不是从扇区804开始被连续地记录,而是记录了1个扇区的部分之后,越过不进行记录的扇区805而在下一个扇区806记录。此理由后面详细叙述。
(介质固有信息的记录)
对于介质固有信息105的具体的记录方法进行说明。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被划分到规定的块单位(记录块)并被记录。
控制器416基于由地址解码器409读出的地址,通过控制部407控制传送驱动器404、聚焦/跟踪驱动器405,在记录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规定的扇区(在图8中为地址M的扇区)进行寻址,基于记录时序生成器412的时序,与规定扇区的开始位置同步,记录记录块501。另外,因为在地址M-1的区域803中提供了用于解调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基准电平,所以其区域803的记录膜403被初始化为结晶化状态。通过使记录层被初始化为结晶状态,由于从再生的扇区之前的扇区的再生电平中能容易地提取出用于检测比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层的结晶状态反射率高的一次写入区域的记录坑的参考电平,因此可以简洁地构成解调电路。此详细情况在后述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方法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一次写入记录区域104与数据区域103具有相同的扇区构造。使在一次写入记录区104中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与扇区的开始位置一致。这些扇区通过在沟槽的摆动调制、记录地址信息来进行识别。用于进行数据记录的时钟也由摆动信号通过PLL408生成。还有,未必必须使在一次写入区域和数据区域的构造相同,但由于当在一次写入区域104和数据记录区域103或者导入区域102的地址记录方式和调制频率等变化的情况下,在各自的边界上由于偏心带来地址识别变得困难,因此不是优选。
虽然一次写入区域104与数据记录区域103的记录格式不同,但在一次写入区域104和数据记录区域103中,地址的格式是相同的。由此,能够实现寻址的高速化。只是,通过这样的构成,由于一次写入区域104和数据记录区域103的记录密度以及记录格式不同,所以如图8所示,在扇区产生不进行记录的部分807。这样,通过在扇区允许未记录区部分807的存在,使记录块501的开始位置与地址的开始位置一致成为可能,能够容易地检测开始位置。
另外,当记录块501的大小很大,横跨多个扇区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扇区804、806之间设置不记录固有号码信息的扇区805。这是因为通过记录坑902的记录,此部分的反射率增加,使地址的解调变得困难的原因。因为通过设置不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扇区,在此扇区确实能够读出地址,使得能够读出地址的区域存在于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区域中。因此,即使在读出过程中,由于轨道的划痕等误移动到其它的轨道上的情况下,也能够确认地址信息,能够实现稳定的再生。另外,在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区域进行存取也变得容易。以上是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格式。
(一次写入区域中的记录坑的形成)
接着,对向一次写入记录区域104的数据记录方法(记录坑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由数据调制器414生成的记录块501,通过多脉冲生成器415将1位划分为多个多脉冲,并照射激光来予以记录。图9表示记录数据“1”以及“0”时的激光脉冲波形、记录位列以及记录标识。图9A表示应当记录的记录数据、图9B表示在光盘401上形成的记录坑、图9C表示用于形成记录坑902的记录激光波形。记录激光波形包括:峰值功率904、谷值功率905、偏置功率906。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记录坑902,用6个多脉冲进行记录。当进行了记录的光盘401采用线速度为1m/s、多脉冲的峰值功率904为40ns、多脉冲的间隔为80ns、谷值功率905为0.1mW、偏置功率906为2mW的情况下,记录的峰值功率904能在9mW~11mW的范围内进行了良好的记录。
在图10A中表示由上述方法记录的记录坑902的再生信号。在图10A中,信号1001是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信号105时的再生信号,电平1002是来自结晶状态下的记录层304的再生信号电平,电平1003是记录坑902的再生信号电平,电平1004是来自光盘的反射光为零的再生电平。
如果在光盘上根据上述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则产生来自记录坑902的再生信号1003,使得与未记录时相比,反射光量增大。图10B表示在现有的重写型的记录方法中,依照1-7调制规则在记录层304上记录非晶状态的记录坑的情况下的再生信号。在图10B中信号1005表示以重写型的信息记录方法记录的情况下的再生信号,信号1006是在非晶状态的记录坑的再生电平。重写型的信息记录处理以线速度5m/s、记录的峰值功率为4.8mW、偏置功率为2.4mW、谷值功率为0.1mW进行。由于重写型的信息是作为非晶状态的记录坑被记录的,所以在反射光量减少的方向上产生。
现有的可重写的记录坑,如果数据被记录则从未记录时的结晶状态变为非晶状态,来自此记录坑的反射光量比未记录时减少。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中,在一次写入区域形成的记录坑902其反射光量比未记录时增大。因此,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光盘,基于此反射光量进行数据再生时,能够容易地区别其数据是从可重写的区域中读出的,还是从一次写入区域读出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盘的一次写入区域的记录坑902部分的反射光量变为比在相变记录中在结晶状态下得到的反射光量更高的反射光量。由此,以重写型的相变记录实现来自一次写入区域的反射光量是不可能的。
对于以上述的方法在一次写入区域形成的记录坑902的形状利用图11A、图11B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在轨道沟槽内记录了记录坑902的状态的图,图11B是表示在图11A的线1102上的记录坑902的剖面状态的图。如图11A所示,在用于进行数据记录的记录坑1101内形成了记录坑902。
在图11B中,反射层302、保护层303、记录层304、保护层305按照此顺序被层叠。在形成了记录坑902的区域,以记录层1103为中心产生变形,记录层1103的厚度减小。在记录层的厚度变薄的部分,由于由记录层进行的光的吸收量减少,所以更多的光到达反射层302,到达的光通过反射层302被反射。因此,在记录坑902部分反射光量增大。此记录模式是由记录层304的变形的不可逆变化,成为一次记录。此记录层304的变形是由在使光盘401以1m/s这样的低线速度旋转,在平均每单位体积上注入与通常的重写型记录时的功率相比是5~10倍左右的大的激光功率引起的。
图12表示一次写入区域的记录坑902的再生信号量和记录功率的关系。图12的横轴是为了形成一次记录的沟槽,通过激光照射,在每单位体积注入的热量与形成相变化的重写型的记录坑情况下通过最适当的激光照射在每单位体积注入的热量的比。在每单位体积注入的热量与照射的激光功率以及激光的照射时间成正比,与作为记录时的记录层304的移动速度的线速度成反比。图12的纵轴是通过一次记录形成的坑902的反射率与记录膜304在结晶状态时的反射率的差,也就是由一次记录的再生信号量。
如图12所示,表示从注入到每单位体积的热量比为2倍开始进行记录,在约4倍左右几乎饱和并至20倍左右为止几乎为一定的信号量。如果进一步使注入热量增大,则引起反射层302的破坏,由于激光不被反射,所以信号量减小。
这样,为了形成本发明的反射光增大的记录坑902所必要的热量当是为了形成相变化的重写型的记录坑时、通过适当的激光照射、在每单位体积注入的热量的2倍至22倍左右时是适当的。在形成更良好的沟槽的意义上,4倍至20倍是最适当的范围。
在现有的通过激光修调的记录方法中,由于破坏了保护膜,所以很难得到充分的可靠性。对此,根据本发明,因为由坑902的记录没有造成保护膜的破坏,所以能够确保和现有的光盘同样的可靠性。具体说,即使在温度为80、湿度为80%的环境的加速实验中,也没有观察到在2000个小时以上则腐蚀等可靠性的下降。能够实现这样的对环境可靠性优良的光记录介质。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记录标识的形状稳定,进行了多脉冲记录。但进行多脉冲记录不一定是必要的。如果能注入如图12所示的热量,进行一次写入的记录也是可能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光盘上的记录介质,但也不一定限定为盘状的介质。另外,上述的坑形成方法也能适用为想要使由记录的反射率比未记录时要高时的一次写入数据的记录方法。
(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再生)
接着,对于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方法进行说明。图13表示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的光盘装置的构成图。
在图13中所示的光盘装置中,马达1301使光盘101旋转。光头1302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传送机构1303使光头1302沿着半径方向移动。驱动器1304驱动马达1301。驱动器1305为了进行聚焦/跟踪驱动光头1302的执行机构。激光驱动器1306驱动光头1302的激光,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相位驱动器1307驱动传送机构1303。激光控制部1308进行激光的功率控制。伺服控制部1309进行马达驱动器1304和聚焦/跟踪驱动器1305以及相位驱动器1307的控制,一边对任意地址寻址一边进行聚焦/跟踪控制等。伺服信号检测器1310对伺服控制用的信号进行运算。地址解调器1311由推挽信号进行地址的解调。重写信号调制器1312为了将重写型的信息作为相变化的记录坑进行记录而进行数据的调制。重写信号解调器1313对作为重写型的信息的相变化的记录坑信号进行解调。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1314进行一次写入信号的解调。ECC编码器/解码器1315进行重写型信号的错误校正以及里德-所罗门(Read-Solomon)编码。ECC解码器1316进行作为一次写入信息记录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错误校正。加密器1317利用介质固有号码进行记录数据的加密以及再生数据的密码解码。控制器1318由进行***控制的微型计算机构成。主机接口1319控制与主机的接口。
光盘101如果被安装于光盘装置中,则控制器1317对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M的前1个地址M-1,通过伺服控制部1307控制相位驱动器1307使相位***移动到地址M附近。其后进行聚焦/跟踪控制,由地址解调器1311读出现在的地址,根据读出的地址和地址M-1的差,通过伺服控制部1309进行多转移(Multi-Jump)及1个轨道转移控制,结束向地址M-1的寻址。地址M-1的区域803如前所述,使其记录膜304初始化为擦除电平。以此电平为基准,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1314进行对作为一次写入信息记录的记录坑902的解调。
图14表示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1314的详细的构成。
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1314包括:储存结晶化状态的反射率电平的采样保持1401;将采样保持1401的输出放大为规定倍数(本例中是1.3)的放大器1402;对放大器1402的输出与一次写入信号进行比较的2值化器1403;进行同步编码的检测并进行数据的PE解调的PE解调器1404以及由地址信息控制采样保持1401和PE解调器1404的动作的时序信号生成器1405。在地址M-1的区域,采样保持1401采样信号的电平。此时被采样的信号电平由于地址M-1区域被初始化为擦除电平,所以成为结晶状态的反射光量电平。
在下一个地址M,采样保持1401成为保持状态,被采样的结晶状态的反射光量由放大器1402被放大为1.3倍,经与输入信号比较,其结果被变换为2进制。在地址M记录介质固有号码信息如上述这样被一次写入记录,在记录坑形成部,反射光量增大。通过将此增大的反射光量电平与结晶化状态时反射光量的1.3倍的电平在2值化器1403进行比较,变为记录比特流。进一步地,此记录比特流由PE解调器1404检测同步编码并被PE解调。被PE解调的比特流数据在ECC编码器1316被进行错误校正,再生介质固有号码。
被解调的介质固有号码是被作为用于根据来自主机的指示,用对被记录再生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者解码的加密/解码器1318进行记录数据的加密和密码解码的密钥予以使用的。重写型的数据的记录再生是在5m/s的线速度下数据的传输速率为36Mbps,激光的记录功率为9.6mW,偏压为4.5mW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的光盘中,由于将介质固有号码信息作为反射率增加的记录坑进行记录是可能的,所以其解调必须是与作为可重写的信息被记录情况下的解调所对应的电路不同的特别电路。因此,例如即使以相变化的可重写的坑伪造介质固有信息,也不可能进行再生,所以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安全级别。虽然也考虑到了变更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解调部,对以相变化的可重写的坑伪造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方法,但通过将解调部数字化,埋入LSI中,能使该变更几乎不可能。
如以上这样,通过采用记录了本发明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光盘以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能够实现对于著作权保护来讲安全性非常高的***。另外,因为进行跟踪来记录介质固有号码信息,所以用于记录此信息的宽度是数微米就足够了,由于对重写型的数据记录取值很宽,所以对记录容量的增大方面也有很大的效果。此特征在用于直径小的光盘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另外,与为了在不能重写的一次写入区域作为数据写入信息而采用BCA的情况相比,能写入欲防止各种篡改的信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方法中,形成不能篡改的记录坑902的情况下,记录后的反射光量与记录前相比增大。因此,由推挽信号生成的摆动信号也在形成记录坑902的部分信号量增大。另外,在摆动信号的交越零点(Zero-Cross)位置调制地址信息来记录的光盘中,当由于记录坑902的形成使来自交越零点位置的再生信号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地址的再生变得不可能。如果不能进行地址的再生,当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时,必须对从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地址(在实施方式1中是地址M)向其前1个地址M-1进行寻址,并对作为在下一个地址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不进行地址的确认情况下进行再生。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8所示,当跨越扇区记录介质固有信息105时,通过设置不进行记录的扇区805,提高了再生时的可靠性。
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介质固有号码的信息必须在没有地址确认的情况下再生数据,使得再生的可靠性下降。另外,由于有必要设置不进行记录的扇区805,所以记录的密度也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了可进行地址读出的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的机构。
利用图15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记录方法以及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15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记录装置的构成图。在图15中,基本的构成和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对于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采用和图4相同的记号表示。采用同一记号表示的部分因为和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图15中,PLL1501具有对摆动信号进行锁定的功能。多脉冲发生器1502与摆动同步产生多脉冲形成坑。PLL1501在是与摆动同步的PLL这点上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因为使记录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坑的位置与摆动同步,所以对多脉冲发生器1502输出摆动相位位置,多脉冲发生器1502基于此信号,将与沟槽的记录沟槽1101的摆动同步的坑记录在光盘上。
图16A、16B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使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记录坑902与记录沟槽1101的摆动同步来记录的轨道的状态和从此时的记录沟槽1101再生的摆动信号。图16A表示与沟槽的摆动量为最大的位置同步,形成记录坑902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了不能篡改的记录坑902时,反射光量增大。因此,从推挽信号生成的摆动信号也在形成了记录坑902的部分信号量增大。
与沟槽的摆动量为最大的位置同步、进行了坑记录的情况下,摆动信号变为如图16A的下部所示的信号1601所示那样的信号。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在摆动信号的交越零点位置调制地址信息来进行记录,但如果在图16A的摆动再生信号1601所示的沟槽的摆动量为最大的位置进行同步、形成记录坑902,摆动信号的交越零点位置不受影响,能安定地检测地址。
另外,也可以如图16B的摆动再生信号1602所示这样与在沟槽的摆动量为零位置进行同步,形成记录坑902。和此情况同样地,摆动信号的交越零点位置不受影响,能安定地检测地址。
以上这样,如果与沟槽的摆动同步形成记录坑902,即使通过记录坑902的形成,反射率产生变化,也可以进行正确的地址再生。通过进行上述这样的与摆动同步的记录,再生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时,在光盘上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记录区域可以进行地址的解调,能够实现高速寻址和高可靠性的读出动作。进一步,由于与构成地址的摆动信息同步并且对地址信息也能完全同步来进行记录,所以在再生时,可以从地址的同步信息确保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同步。
还有,在实施方式1中,由同步编码SB、RS0~RS2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的同步,但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不利用此同步编码,能使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密度提高。
(实施方式3)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存在未能充分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例如,当光盘装置的***控制程序被篡改的情况下,导致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介质固有号码的篡改成为可能。
在实施方式1、2中,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被记录在盘上规定的地址(在实施方式1中,是地址M),驱动器通过读出在地址M写入的信息得到介质固有号码。假设如果在与地址M不同的地址N记录新的伪造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变更***控制程序的极少一部分,使读出介质固有号码地址为N,将地址N的介质固有号码作为正确的介质固有号码识别,使光盘装置正常工作。驱动器的***控制程序的篡改虽然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技术,但如果考虑由最近的黑客进行的安全性攻击的事例,这也是十分可能的,应该被充分考虑。本实施方式3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进行的发明。
利用图17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方法以及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17是在实施方式3中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记录装置的构成图。在图17中,基本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2是同样的,对于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以与图1、15同样的记号表示。以同一记号表示的部分因为与实施方式1、2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3中,其很大特征在于设置如图17所示的加密器1701之处。加密器1701基于由控制器416赋予的密钥,进行介质固有号码的加密。通过这样对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对于上述的安全漏洞具有很大的效果。关于这点,利用图18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因为重写型的数据的记录再生和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8是说明了介质固有号码的加密和密码解码的结构的图。在图18中,著作权管理机构1801是进行内容的著作权管理的机关。记录介质制造厂商1802是制造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101的制造厂商。记录再生装置制造厂商1803是制造光盘装置和光盘装置用的LSI的制造厂商。著作权管理机构1801包括:用于对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的秘密密钥1804;表示介质固有号码被记录的位置的信息1805;将秘密密钥1804和介质固有号码记录位置信息1805的组合作为密钥生成的公开密钥1806;从秘密密钥1804和介质固有号码记录位置信息1805的组合,将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密码解码的、模块化的密码解码器1807。记录再生装置制造厂商1803制造装有加密解码器1809的记录再生装置1808。
著作权管理机构1801基于以秘密密钥1804和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位置信息1805为一对的密钥,做成对记录介质制造厂商1802公开的公开密钥的多个组合1806。将公开密钥组合1806的1个发布给记录介质制造厂商1802。记录介质制造厂商1802利用公开密钥组合1806中的公开密钥,根据预先决定的算法,将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在光盘101进行记录。
另一方面,对制造光盘装置和光盘装置用的LSI的记录再生装置制造厂商1803提供利用以秘密密钥1804和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信息1805为一对的密钥,将被加密的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密码解码的电路部件,或者以在LSI中组装的形式模块化的密码解码器。此电路部件或者模块化的密码解码器包含秘密密钥1804,如果有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信息1805,就能够将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密码解码。
此处所使用的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位置信息1805是能够由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唯一确定的信息即可,此信息有必要与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同时被记录。例如,可以在光盘101的地址信息的一部分写入此信息,或者也可以照原样使用地址信息。
对于以这样的结构记录的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读出方法以及读出装置利用图19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105的再生的光盘装置的构成图。在图19中,基本的构成和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对于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以和图13同样的记号表示。以同一记号表示的部分因为和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果***光盘101,控制器1307为了使光头1302向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M的前1个的地址M-1移动,首先,通过伺服控制部1307控制相位驱动器1307,使相位***移动到地址M附近。其后,进行聚焦/跟踪控制,用地址解调器1311读出现在的地址,从读出的地址和地址M-1的差,通过伺服控制***1307进行多转移以及1轨道转移控制,结束向地址M-1的寻址。地址M-1的区域803如前所述,其记录膜被初始化为擦除电平。以此电平为基准,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1314进行作为一次写入信号被记录的记录坑902的解调。由一次写入信号解调器1314解调的介质固有号码被加密、有必要进行解码(解读)。
在本实施方式中,著作权管理机构1801作为加密的密钥使用的介质固有号码记录位置信息1805设为是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扇区(地址M)之前的1个扇区的地址号码M-1。
此加密的解码由解码器1808进行。密码解码器1808接收由地址解码器1311读出的地址信息,使用以读出的地址信息和在密码解码器1808的内部保存的秘密密钥1804为组对,复原加密的介质固有号码的解码所必要的密钥组合,利用其对介质固有号码进行解码。
然后,由密码解码器1318利用被解码的介质固有号码对利用介质固有号码加密的内容进行解码。
在以往的光盘装置中,在与地址M不同的位置地址N解读新的其他介质模式、做成副本,篡改***控制器程序的极小部分,使读出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为N的情况下,会将在地址N记录的伪造的介质固有号码作为正确的介质固有号码,使光盘装置也能工作。针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对介质固有号码进行了加密,对其介质固有号码的密码解码时,必须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信息180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地址号M-1)。由此,在***控制器程序的极小部分被篡改,而且***上述这样的被篡改的光盘的情况下,如果对在地址N中从其他介质复制记录的介质固有号码的密码进行解码,则由于对密码解码器1808作为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位置提供了N-1,所以不能进行正确的密码解码。在原理上,篡改提供此地址号码的结构也是可能的,但在实际中,由于此部分需要变更LSI的内部硬件,所以是不可能的。
以上这样,通过以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信息作为密钥的一部分对介质固有号码加密,所以抗篡改的性能极大地增强,可以构筑强有力地保护著作权的结构。
(实施方式4)
即使采用实施方式3的结构也存在不能充分防止介质固有号码的篡改的情况。例如,对于认为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在上述的例子中,是地址M)并没有记录什么的记录介质,可以很容易地在此部分记录介质固有号码。对于用于记录不需要著作权保护的信息的记录介质,不需介质固有号码,对于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在其制造工艺中能省略记录过程,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成为对使用者巨大的优点。
由此,希望有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和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两种。但是,如果提供了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则在应当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可能会记录伪造的介质固有号码,所以导致成为安全漏洞。在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中,如果不存在应当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则上述这样的篡改就是不可能的。这是对在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对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并与介质固有号码记录位置信息同时进行记录的方法来说,特别有效的方法。但是,光盘装置有必要进行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光盘和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光盘的判断,但如果不存在应当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就不能读出介质固有号码应当被记录的地址,其判断变得不可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解决此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在记录了用于控制光盘的控制信息和交替信息等***所必要的信息的导入(lead-in)区域102,保存表示是否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信息(以下,称为“介质固有号码标识”)。当从这样的光盘再生数据的情况下,参照介质固有号码标识,当其值为“真”时,判断为存在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规定的地址,当其值为“假”时,判断为不存在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规定的地址。此动作在图20中表示。
如果***了光盘,首先对导入区域102进行访问(步骤S2001)。然后,读出介质固有号码标识(步骤S2002)。参照介质固有号码标识,判断***的光盘中是否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步骤S2003)。当介质固有号码标识的值为“假”时,即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当介质固有号码标识的值为“真”,即记录有介质固有号码的情况下,光盘装置寻址到介质固有号码地址(步骤S2004),在该位置进行介质固有号码的读出(步骤S2005)。
这样,通过在导入区域102设置表示介质固有号码的有无的介质固有号码标识,即使***了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不存在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的光盘,也能实现不进行对记录了介质固有号码的地址的寻址的驱动,可以结束光盘装置的动作。
由此,能够解决因提供没有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记录介质而带来的安全漏洞的问题,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5)
作为保护著作权的结构,提出采用用于进行设备的取消授权(revoke)的密钥捆束(key set)信息的方法。此密钥捆束信息是将多个在读出被进行了著作权管理并被进行了加密处理的信息时所必要的密钥作为捆束来记录的区域。光盘装置通过读出密钥捆束信息中的多个位置,能够得到用于进行加密解码的密钥。由此,能够解码并再生被进行了著作权管理并被加密的信息。假设进行非法处理的装置泛滥使著作权被侵犯的情况下,在密钥捆束信息中删除进行非法处理的装置读出的密钥。由此,由于非法设备不能够得到再生用的密钥,所以不能进行数据的再生。这样通过将密钥捆束用于著作权管理,就能使每台进行非法处理的设备不能工作。
在以往的光盘中,介质固有号码是在光盘的最内周的不作为数据区域使用的区域上进行记录的。但是本发明的光盘进行跟踪以在固有的地址中记录介质固有号码。因此,必须读出地址。
当以光盘的最内周作为记录这样的构造的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时,必须在最内周设置附加了地址的记录区域。另一方面,密钥捆束信息有必要是数兆字节左右,为了防止篡改也要以高速摆动坑和沟槽的状态被记录。因此,沟槽的状态与在记录再生区和一次写入区域的不同。在这样构成的以往的光盘中,为了确保密钥捆束区域,则必须图21所示的这样的构成。
如图21所示,从光盘外周向内周设置了记录可重写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103、记录了光盘的控制信息的导入区域102、第1缓冲区2101、用于进行取消授权的密钥捆束区域2102、第2缓冲区2103、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一次写入区域105。第1缓冲区2101和第2缓冲区2103确保在密钥捆束区域2102的边界。这是因为密钥捆束区域2102必须记录可刻压(Stamping)信息的数兆字节的数据。
密钥捆束区域2102的轨道构造与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记录区域103和记录介质固有号码的一次写入区域104不同,是由坑构成的轨道和通过高速摆动记录了数据的沟槽。为了即使此密钥捆束区域2102存在偏心和存取误差也能安定地存取,所以必须有第1缓冲区2101和第2缓冲区2103。此区域最低也必须为100μm左右,这成为记录容量降低的原因。这在光盘外形小的盘中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解决此问题。
图22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本实施方式的光盘的构成基本和实施方式1的光盘相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记号表示,省略说明。在图22中,光盘具有第1缓冲区2201和用于光盘装置的取消授权的密钥捆束信息2202。第1缓冲区2201在本实施例中宽度为150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中,其很大特征在于在光盘的最内周配置了密钥捆束区域2202。通过进行这样的配置,如图21所示,以往必须要2处的缓冲区2101、2103,但在此,能使缓冲区削减为1个,使记录容量增加。
(实施方式6)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都是作为一次写入信息进行记录固有号码的记录的方式,一次写入信息是制造记录介质的制造厂商在出厂时实施的。但是,近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通过网络将内容以电子形式发送,在光盘中记录的情况增加,相信今后这些领域会进一步发展。
在此领域中利用重写型的光盘时,必须在光盘上记录计费、再生次数的信息以及数据的移动等的信息的必要。但是,在重写型的光盘中,如果作为可重写的信息记录这些信息,则存在其可能篡改,使非法光盘泛滥的可能性。为了在安全性更高的电子发送用途中使用重写型的光盘,必须有不可进行数据篡改的记录区域。本实施方式提供解决此问题的结构。
图23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介质固有号码信息的再生的光盘装置的构成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写入记录区105进行由光盘装置执行的记录。图23所示的光盘装置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3是相同的。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与图13以及图19相同的记号表示,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波长为405nm、开口数(NA)约为0.85的光头1302。因为重写型的数据的记录再生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图23中,一次写入信号调制器2301将ECC编码器1315的记录数据变换为多脉冲的数据,调制为记录数据列。切换开关2302对一次写入信号和可重写信号进行切换。***光盘时读出介质固有号码的处理与实施方式3相同。
以下对向一次写入区域进行的数据记录处理进行说明。
由主机通过接口1319发出指示向一次写入区域的数据记录的命令。控制器1319如果接收到此命令,则通过伺服控制部1307控制相位驱动器1307,使传送机构1303移动到一次写入区域104。另外,控制器1319通过伺服控制部1307控制SPM驱动器,使马达的转数成为比数据记录区域103再生时的转数(例如,线速度为5m/s)还低的转数(例如,线速度为1m/s)。由主机通过接口1319发送以一次写入记录的数据。被发送的数据通过加密器1318,根据记录介质的介质固有信息被加密,由ECC编码器1315添加错误校正编码。添加了错误校正编码的数据通过一次写入信号调制器2301被变换为记录的激光调制信号。此时,切换器2302被切换至一次写入信号调制器一侧。激光驱动器1306被驱动,由激光调制信号进行记录。
一次写入信号的记录模式与实施方式1相同,记录时的峰值功率为11mW。在一次写入数据记录时,为了控制峰值功率,使马达1301的转数下降,以线速度1m/s进行记录。此种情况下,由于通常马达的转数下降则会使马达变得不稳定,所以不能大幅降低转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次写入区域配置在光盘内周侧,以防止马达转数的大幅下降。根据上述的构成进行记录,通过在一次写入区域将数据用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记录,能够确保非常高的对记录数据的可靠性。对于这点以下详细说明。
在背景技术中进行了说明,在可重写的记录介质中,通过用介质固有号码对记录数据进行加密,即使将数据复制到其它的记录介质上,也不能进行数据的密码解码,从而能保护著作权。但是,对于记录的数据是否被篡改还不能得到充分可信性。这是因为如果将数据一次删除,再次进行记录,就可以简单地重写为新的数据。由此,即使将计费、再生次数的信息以及数据向其它的介质的移动信息等用介质固有号码进行了加密,并作为重写型的信息进行记录,也不能避免被篡改的危险。
但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记录介质由于能够作为用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并不能进行数据的删除或重写的一次写入信息进行数据记录,所以全部记录的数据保留在光盘上并不可变更。另外,由于是用介质固有号码进行加密,且不存在介质固有号码相同的记录介质,所以即使通过在新的没有记录的光盘上进行记录,并再次重新记录数据以作成新的光盘,由于新光盘的介质固有号码与用于加密的介质固有号码是不同的,所以光盘真伪的辨别变得非常简单。因此,能够成为对于数据的篡改具有非常强大的安全性的***。
有必要进行保护以防数据的篡改的信息仅限于关于计费的信息、重写次数和数据的移动状态等的信息,期望被记录的AV数据等的实体数据能够进行删除和重写。例如,考虑当仅以预先决定的数据再生次数再生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删除等的情况。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以及数据的记录装置,使数据的重写成为可能,并且通过具有不可重写的区域,使应当保护以防篡改的信息得以充分安全地保护,另外可以提供记录的数据能可进行自由地删除和移动等,能够满足内容发送等的要求的优良的***。
另外,作为由一次写入记录的信息,说明了与内容发送相关的信息,但用一次写入记录的信息不只限于与内容发送相关的信息。例如,在个人计算机中,也能用于软件是否被装入PC中的信息等。另外,也可以作为记录在实施方式5中记载的密钥捆束的信息的区域使用。此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变更密钥捆束的信息,由此,使对已经被散发的介质的密钥捆束的变更成为可能,虽然这在以往是很难应付的。由此可以构筑具有非常优良的取消授权能力的***。
(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确实防止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信息的重写和篡改,例如,能够适用于高度要求著作权保护的DVD等的光记录介质和对此光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中。
本发明对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很明显对于本行业从业者来说,也能进行其它的多种变形例、修正、其它的利用。为此,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处特定的公开,只由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予以限定。
还有,本申请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277257号(2002年9月24日提出)相关,通过参照而将其内容编入本文中。

Claims (23)

1、一种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以进行数据重写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只能进行补写不能进行数据的删除的一次写入区域;
在所述数据记录区域,记录数据部分与未记录数据部分的反射率不同;
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形成的记录坑的反射率比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数据部分和未记录数据部分的反射率之中高的反射率还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光记录介质所固有的号码的介质固有号码被记录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包括:记录层和配置在相对光射入面比该记录层还远的位置的反射层;
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的数据是通过由所述记录膜的变形带来的厚度的减小被记录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写入区域的记录坑是以为了重写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坑所必要的热量的2倍至4倍的热量被记录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的记录坑是照射多脉冲状的激光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与所述数据记录区域具有相同的扇区构造,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与所述扇区的开始位置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数据的扇区的前1个扇区的记录层被初始化为结晶化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写入区域的地址是用沟槽的摆动调制来被记录的,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的记录坑是与所述沟槽的摆动量为最大的位置同步来被记录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写入区域的地址是用沟槽的摆动调制来被记录的,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的记录坑是与所述沟槽的摆动量为最小的位置同步来被记录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固有号码是通过由与记录有该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和秘密密钥生成的公开密钥被进行加密记录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有储存规定的控制信息的导入区域,在该导入区域储存了表示光记录介质是否具有所述介质固有号码的判断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从光记录介质的内周开始,记录用于取消授权的密钥捆束的信息的区域、所述一次写入区域、储存规定的控制信息的导入区域、所述数据记录区域以此顺序形成。
13、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对具有可以进行数据重写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只能进行补写不能进行数据的删除的一次写入区域的光记录介质进行数据记录的光盘装置,
其中包括:
对光记录介质照射激光以记录数据的光头;
控制由光头进行的数据记录动作的激光驱动机构;和
控制所述激光驱动机构的动作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可重写的数据所必需热量的2倍~4倍热量的激光照射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以进行数据的记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作为光记录介质所固有的号码的介质固有号码记录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形成记录坑时,以多脉冲输出激光的多脉冲生成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与所述数据记录区域具有相同的扇区构造,
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生成记录时序的记录时序生成装置,使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与所述扇区的开始位置一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再生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中记录了数据的扇区时,使光头移动到此应当再生的扇区之前的1个扇区的机构;和
保持前1个扇区的再生电平,以该保持的再生电平的规定数倍的电平为基准进行数据再生的一次写入信号解调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PLL,其从所述一次写入区域的沟槽的摆动提取时钟;和
脉冲生成机构,其生成与来自该PLL的摆动同步的信号,与所述摆动的摆动量最大的位置同步记录生成的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PLL,其从所述一次写入区域的沟槽的摆动提取时钟;和
脉冲生成机构,其生成与来自该PLL的摆动同步的信号,与所述摆动的摆动量最小的位置同步记录生成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密机构,其通过由与记录有该介质固有号码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和秘密密钥生成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
所述介质固有号码在加密之后被记录。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所述介质固有号码加密记录数据的加密机构,
所述记录信号在被加密之后,被记录在所述一次写入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再生所述一次写入区域的数据的机构;和
将该再生的数据用所述介质固有号码解码的解码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使所述一次写入区域再生时的光盘的转数比所述数据记录区域再生时的转数慢。
CNB038227665A 2002-09-24 2003-09-24 光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34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7257/2002 2002-09-24
JP2002277257 2002-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5403A true CN1685403A (zh) 2005-10-19
CN100373465C CN100373465C (zh) 2008-03-05

Family

ID=3204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276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3465C (zh) 2002-09-24 2003-09-24 光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98559A1 (zh)
EP (1) EP1551009A4 (zh)
JP (1) JPWO2004029943A1 (zh)
KR (1) KR20050057333A (zh)
CN (1) CN100373465C (zh)
AU (1) AU2003268660A1 (zh)
WO (1) WO20040299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JP4264532B2 (ja) * 2002-11-19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基板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WO2004112004A2 (en) * 2003-06-17 2004-12-23 Nds Limited Multimedia storage and access protocol
JP4473768B2 (ja) 2005-04-14 2010-06-02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憶媒体、再生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WO2007100139A1 (ja) * 2006-03-03 2007-09-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情報記録媒体、該光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該再生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該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732377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CN102610242B (zh) 2007-08-30 2014-09-03 夏普株式会社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EP2228794A1 (en) * 2009-03-11 2010-09-15 Thomson Licensing SA Hybrid read-only and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O2011077684A1 (ja) * 2009-12-22 2011-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制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4703772B2 (ja) * 2010-03-08 2011-06-15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憶媒体、情報再生方法
JP2012069206A (ja) * 2010-09-24 2012-04-05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媒体とそ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
JP2022143789A (ja) * 2021-03-18 2022-10-03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0638A (ja) * 1983-01-31 1984-08-13 Canon Inc 情報記録方法
US5247494A (en) * 1984-06-08 1993-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 and from an optical disk having a read-only recorded zone and a writable and readable zone using a spot laser light
DE3601265A1 (de) * 1985-01-18 1986-07-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Kanagawa Optisches system fuer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
US5360651A (en) * 1992-04-21 1994-1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having R/W and worm area
JPH0765414A (ja) * 1993-08-23 1995-03-10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用媒体
US5881038A (en) * 1994-04-18 1999-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illegal copy or illegal installation of information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5805551A (en) * 1994-04-18 1998-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illegal copy or illegal installation of information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EP2256725B1 (en) * 1994-11-17 2011-08-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JP3703569B2 (ja) * 1996-04-02 2005-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記録再生装置
JP2001328350A (ja) * 1997-04-23 2001-11-27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
JPH1145458A (ja) * 1997-07-30 1999-02-16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と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66612A (ja) * 1997-08-25 1999-03-09 Hitachi Ltd 相変化光ディスク媒体
EP0997899B1 (en) * 1998-09-22 2005-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method for reproduc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
WO2001006502A1 (fr) * 1999-07-15 2001-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et procede d'enregistrement de ce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JP2001093151A (ja) * 1999-07-19 2001-04-0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管理システム、光ディスク
JP2001189051A (ja) * 1999-12-28 2001-07-1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コード判定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媒体判別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2002197670A (ja) * 2000-12-25 2002-07-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記録媒体及び識別情報記録装置
JP2002245665A (ja) * 2001-02-19 2002-08-30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319129A (ja) * 2001-04-19 2002-10-31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における識別情報取得方法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WO2004021336A2 (en) * 2002-08-29 2004-03-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stack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use of such medium
KR100716966B1 (ko) * 2002-11-04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랙킹 극성 정보가 기록된 광 디스크, 그 기록 장치 및기록 방법, 및 그 재생 장치 및 재생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51009A1 (en) 2005-07-06
US20060098559A1 (en) 2006-05-11
KR20050057333A (ko) 2005-06-16
CN100373465C (zh) 2008-03-05
AU2003268660A1 (en) 2004-04-19
EP1551009A4 (en) 2007-07-11
WO2004029943A1 (ja) 2004-04-08
JPWO2004029943A1 (ja) 200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4150C (zh) 光记录媒体及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方法
CN1299260C (zh) 记录设备、记录介质、播放设备、记录方法和播放方法
CN1217323C (zh) 信息记录媒体、其记录方法和装置及重放方法和装置
CN1251090C (zh) 光盘、在光盘记录和再现附加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856C (zh) 制作信息记录介质的设备、信息记录介质/设备/方法
CN1394332A (zh) 光记录媒体、光记录媒体制造方法、光记录媒体制造装置、程序和媒体
CN1426061A (zh) 数据记录介质
CN1252580C (zh) 可记录式数据记录介质中记录固有数据的方法
CN1476600A (zh) 盘形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用于生产盘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640C (zh) 光盘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431638A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重现方法以及重现装置
CN1685403A (zh) 光记录介质以及光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CN1133981C (zh)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CN1483198A (zh) 记录媒体、记录媒体记录方法和设备以及记录媒体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465046A (zh) 数据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方法
CN1263011C (zh) 信息记录盘、记录和/或再现器件和方法
CN100351937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452166A (zh) 光盘再生装置和光盘再生控制方法
CN1273969C (zh) 光盘介质的制作、记录及识别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311461C (zh)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650363A (zh) Rom-ram介质及其存储装置
WO2004023476A1 (ja) 情報記録再生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用媒体のデータ構造
CN100463073C (zh) 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CN1257281A (zh) 记录装置、记录介质、重放装置、解密方法
JP2006338715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First inventor

Correct: Hino Yasumori

False: Hino Yasumori

Number: 42

Volume: 21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First inventor

Correct: Hino Yasumori

False: Hino Yasumori

Number: 42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1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THE FIRST INVENTOR; FROM: HINO HIROSHI TO: HINO MORIYASU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THE FIRST INVENTOR; FROM: HINO HIROSHI TO: HINO MORIYAS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05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