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5573A - 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5573A
CN1585573A CNA2004100582456A CN200410058245A CN1585573A CN 1585573 A CN1585573 A CN 1585573A CN A2004100582456 A CNA2004100582456 A CN A2004100582456A CN 200410058245 A CN200410058245 A CN 200410058245A CN 1585573 A CN1585573 A CN 1585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inkage
panel display
wiring
display apparatus
suppor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582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6550C (zh
Inventor
奥山贤一
内藤武实
川崎由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hoku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filed Critical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ublication of CN1585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5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65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655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平板显示装置(10)的结构是,通过使用粘接层(3)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密封空间(4),并在密封空间(4)形成显示功能部,其具有引出布线(5),通过粘接层(3)被引出到密封空间(4)外,并在密封空间(4)外的支撑基板(1)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由覆盖层(6)覆盖粘接层(3)附近的引出布线(5)。并且,形成重叠了粘接层(3)和覆盖层(6)的叠层部分(A)。由此,可防止平板显示装置的引出布线发生因腐蚀而劣化或因迁移现象等造成的布线不良。

Description

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部或配置在室内外的显示装置,开始广泛采用平板显示装置。作为该平板显示装置,已经开发出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显示装置(PDP:PlasmaDisplay Panel)、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装置、电场放射显示装置(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各种产品。
这些平板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虽然不同,但均具有在支撑基板上形成密封空间的结构。该密封空间的作用根据各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而不同,但在密封空间内形成显示功能部这一点上,各显示装置具有共同的结构。因此,这些平板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相同结构:在支撑基板上形成把构成形成在密封空间内的显示功能部的电极引出到密封空间外并连接驱动电路的引出布线。
另一方面,这些平板显示装置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性能化或提高显示性能,正在向彩色化、高分辨率的方向推进,相应地不得不进行显示功能部的电极和引出布线的细线化和高密度化。此时,作为构成显示功能部的电极,为了确保良好的显示性能,不得不选择特定的电极材料,但作为引出布线的材料,尽可能地选择低电阻材料对提高显示性能是很重要的。
一般,作为低电阻的布线材料使用铝(Al)或铬(Cr)系列材料,但随着布线的细线化的推进,要求使用电阻更低的银(Ag)或银合金。但是,Ag系列材料与Al或Cr相比容易腐蚀,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示例中,利用具有由Ag或Ag合金构成的层和由Cu或Cu合金构成的层的叠层体来形成引出布线。
专利文献1特开2003-58079号公报
如上述的以往示例那样,把引出布线形成为双层结构,在表层形成Cu系列金属层,由此可以防止因Ag系列材料构成的层的腐蚀造成的劣化。但是,在把Ag系列材料用于高密度布线的布线材料时,不仅存在着劣化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发生迁移现象的问题。随着该迁移现象的持续存在,使金属从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支撑基板接触的布线的底部或侧部在支撑基板上移动,造成与相邻布线的连接,所以仅依靠在表层形成保护层,不能防止因该迁移现象造成的布线不良。
为了避免因这种迁移现象造成的布线不良,可以认为利用不易产生迁移的绝缘材料将布线整体覆盖是有效的方法。可是,在支撑基板上具有密封空间的平板显示装置中,通过粘接层把密封部件粘接在支撑基板上来形成密封空间,该密封部件的端部有时被安装成其一部分覆盖从粘接层引出的引出布线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对位于该端部下面的引出布线进行充分的覆盖,在从粘接层引出后,容易在引出布线产生覆盖不良部位(引出布线的露出部位)。
即,在进行高密度布线的由Ag系列低电阻材料构成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引出布线中,根据密封部件的粘接状态,在从形成密封空间的外缘的粘接层引出布线后,形成布线露出的状态,具有因腐蚀而劣化或容易产生因迁移现象等造成的布线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这种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平板显示装置的引出布线,在从形成密封空间的外缘的粘接层引出后进行完全覆盖,从而形成高密度布线,即使在使用Ag系列低电阻材料时,也不会产生因腐蚀而劣化或因迁移现象等造成的布线不良,并且,由此提供一种高精细且不易产生布线不良的平板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至少具备以下各项发明的结构。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为,通过使用粘接层粘接支撑基板和密封部件,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形成密封空间,并在该密封空间内形成显示功能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引出布线,从构成所述显示功能部的电极通过所述粘接层被引出到所述密封空间外,在所述密封空间外面的支撑基板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和覆盖层,设在该引出布线的至少所述粘接层附近,覆盖所述引出布线,形成重叠了所述粘接层和所述覆盖层的叠层部分,该叠层部分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粘接层或所述覆盖层的厚度,所述叠层部分的厚度至少大于等于所述覆盖层的厚度。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通过使用粘接层粘接支撑基板和密封部件,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形成密封空间,并在该密封空间内形成显示功能部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从构成所述显示功能部的电极通过所述粘接层被引出到所述密封空间外,并在所述密封空间外的支撑基板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的引出布线,在所述粘接层附近形成覆盖该引出布线的覆盖层,形成重叠了所述粘接层和所述覆盖层的叠层部分,使该叠层部分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粘接层或所述覆盖层的厚度,并使所述叠层部分的厚度至少大于等于所述覆盖层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特征结构部分的说明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显示装置的说明图。
图中:1…支撑部件;2…密封部件;3…粘接层;4…密封部件;5…引出布线;6…覆盖层;A…叠层部分;W…叠层部分的宽度;d1…粘接层的厚度;d2…覆盖层的厚度;D…叠层部分的厚度;S…粘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特征结构部分的说明图。在该图中,平板显示装置10通过粘接层3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由此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密封空间4,并在密封空间4形成省略图示的显示功能部。
并且,引出布线5从构成省略图示的显示功能部的电极通过粘接层3被引出到密封空间4外面,在密封空间4外面的支撑基板1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并且覆盖引出布线5的覆盖层6设在引出布线5的至少粘接层3的附近。另外,形成将粘接层3和覆盖层6叠合而成的叠层部分A,该叠层部分A的宽度W形成为大于等于粘接层3的厚度d1或覆盖层6的厚度d2,叠层部分A的厚度D形成为至少大于等于覆盖层6的厚度d2。特别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叠层部分A是通过在粘接层3的外侧部分上叠层覆盖层6而形成的。
作为该平板显示装置10,可以用作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也可以作为显示装置单独配置在室内外。
并且,作为形成于密封空间4的显示功能部,由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PDP、FED等构成,例如,在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的情况下,密封空间4成为填充液晶材料的空间,在由有机EL显示面板构成的情况下,密封空间4成为把有机EL元件与外气隔绝的空间,在由PDP构成的情况下,密封空间4成为形成放电单元的空间。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平板显示装置10,设有将粘接层3和覆盖层6叠合而成的叠层部分A,所以引出布线5至少不会在粘接层3附近露出,可以排除在密封部件2的外侧端部附近容易产生的引出布线5的腐蚀或因移动造成的布线不良。由此,在使引出布线5的布线图形高密度化,实现各布线的细线化的情况下,可以使用Ag等低电阻材料而不用担心布线不良,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引出布线5的导通性,能够提高平板显示装置10的显示性能。
此时,叠层部分A的宽度W和粘接层3的厚度d1、覆盖层6的厚度d2的尺寸关系是W≥d1或W≥d2。这是因为粘接层3和覆盖层6一般是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叠层部分A的接合面成为不同材料之间的接合,但难以确保足够的粘接力。因此,为了确保足够的粘接力并且不产生引出布线的露出,需要根据上述的尺寸关系形成具有足够宽度的叠层部分A。
并且,叠层部分A的厚度D和覆盖层6的厚度d2的尺寸关系是D≥d2。该关系通过如图所示形成叠层部分A而必然能够实现,因此,即使是不同材质的叠层部分,也可以在至少粘接层3的附近把引出布线5与外气可靠隔绝,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相对水分等的保护功能。
图2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通过粘接层3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由此在所述支撑基板1上形成密封空间4,并在该密封空间4形成省略图示的显示功能部的平板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对于从构成省略图示的显示功能部的电极通过粘接层3被引出到密封空间4外,并在密封空间4外面的支撑基板1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的引出布线5,形成在粘接层3的附近覆盖引出布线5的覆盖层6,形成将粘接层3和覆盖层6叠合而成的叠层部分A,叠层部分A的宽度W形成为大于等于粘接层3或覆盖层6的厚度d1、d2,并且叠层部分A的厚度D形成为至少大于等于覆盖层6的厚度d2。特别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叠层部分A的形成是在形成粘接层3之后,在粘接层3的外侧部分上叠层覆盖层6。
以下,根据图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处,以下述形成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即,通过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的粘接,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多个密封空间,在粘接后在设定密封部件2的部位切断,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首先,在该图的(a)中,在支撑基板1上利用规定的布线图形形成引出布线5。引出布线5的形成可以在与构成显示功能部的电极相同的工序形成,也可以另外仅形成布线图形5。通过把该引出布线5从构成显示功能部的电极直接引出或使其与电极连接,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图形。
对此,如该图的(b)所示,把涂覆了粘接层3的密封部件2面对面地粘接在支撑基板1上。在密封部件2中与支撑基板1相对的表面,形成用于形成密封空间4的密封用凹部2A,在其周围涂覆粘接层3。在粘接层3的涂覆区域外侧形成切断用凹部2B。此处,表示在密封部件2侧形成粘接层3的示例,但也可以在支撑基板1侧的粘接区域形成粘接层3。
如该图的(c)所示,在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时,按压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以使粘接层3渗出到外侧。由此,具有相当于上述的叠层部分A的宽度W的宽度的渗出部3a形成在切断用凹部2B内。切断用凹部2B形成为,即使在形成有该渗出部3a的情况下,也能在切断部位C良好地切断而不受粘接层3的影响。
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粘接层3,在位于切断用凹部2B的端部的切断部位C利用划线法等切断密封部件2。然后,如该图的(d)所示,利用覆盖层6覆盖粘接层3附近的引出布线5,以使覆盖层6的端部重叠在渗出部3a上。并且,通过在粘接层3的外侧部分上叠层覆盖层6,形成叠层部分A。此时,通过按前面所述确保渗出部3a的宽度,可以形成宽度为W的叠层部分A,并且通过将覆盖层6可靠地重叠在渗出部3a上,而形成上述厚度D的叠层部分A。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对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部分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上述的叠层部分A是在形成粘接层3的粘接区域S的覆盖层6上叠层粘接层3而形成的,是通过在形成覆盖层6之后,在形成粘接层3的粘接区域S的覆盖层6上叠层粘接层3来进行叠层部分A的形成。
即,如该图的(a)所示,首先,相对作为通过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而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粘接层3的粘接区域S形成覆盖层6,以使端部6a进入其内侧。此处形成于粘接区域S内的端部6a的宽度形成为相当于上述的叠层部分A的宽度W。
然后,通过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在覆盖层6的端部6a上叠层粘接层3,形成叠层部分A。之后,在粘接层3的外侧的切断部位C切断密封部件2。此时,可以不受粘接层3影响,进行切断,所以没有必要在密封部件2形成切断用凹部。
这样形成的平板显示装置10如该图的(c)所示,在粘接区域S内侧形成具有宽度W的叠层部分A,此时的叠层部分A的宽度W、厚度D和粘接层的厚度d1或覆盖层6的厚度d2的尺寸关系为W≥d1或W≥d2、D≥d2。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设有将粘接层3和覆盖层6叠合而成的叠层部分A,所以引出布线5至少不会在粘接层3附近露出,也可以排除在密封部件2的外侧端部附近容易产生的引出布线5的腐蚀或因迁移造成的布线不良。由此,在使引出布线5的布线图形高密度化,实现各布线的细线化的情况下,可以使用Ag等低电阻材料而不用担心布线不良,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引出布线5的导通性,能够提高平板显示装置10的显示性能。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引出布线5的布线材料只要是低电阻材料,即可获得上述的作用,但优选至少含有Ag、Al、Cu、Cr或从它们的合金选择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中的一种以上。不论选择何种布线材料,均可以排除在粘接层3附近的布线不良,所以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平板显示装置。
【实施例】
以下,把作为显示功能部而形成有机EL显示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该有机EL显示装置20的说明图。
基本结构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粘接层3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由此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密封空间4,并在密封空间4形成由后述的有机EL元件构成的显示功能部。
由有机EL元件构成的显示功能部具有:形成于支撑基板1上的下部电极21;含有发光层并形成于下部电极21上的有机材料层23;形成在该有机材料层23上的上部电极24。在图示例中,利用绝缘层22划分下部电极21,在下部电极21的下面形成使用有机EL元件的单位显示区域(20R、20G、20B)。并且,在形成密封空间4的密封部件2的内面安装干燥部件25。
并且,引出布线5连接显示功能部的上部电极24,通过粘接层3被引出到密封空间4外面,在密封空间4外面的支撑基板1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覆盖引出布线5的覆盖层6设在引出布线5的至少粘接层3附近。而且,形成将粘接层3和覆盖层6叠合而成的叠层部分A,该叠层部分A的宽度W形成为大于等于粘接层3或覆盖层6的厚度d1、d2,叠层部分A的厚度D形成为至少大于等于覆盖层6的厚度d2。
此处,和图1的实施方式相同,叠层部分A是通过在粘接层3的外侧部分上叠层覆盖层6而形成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在形成粘接层3的粘接区域,在覆盖层6上叠层粘接层3。
作为尺寸示例可以设定如下,叠层部分A的宽度W为100~1000μm,粘接层3的厚度d1为10~100μm,覆盖层6的厚度d2为100~1000μm,叠层部分A的厚度D约为1000μm。
以下,列举具体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的各构成要素及制造方法。
a.支撑基板
作为支撑基板1,优选具有透明性的平板状或薄片状基板,其材质可以使用玻璃或塑料等。
b.密封部件
作为气密密封有机EL元件的密封部件2,可以使用金属制、玻璃制、塑料制等板状部件或容器状部件。可以使用通过在玻璃制密封基板上进行冲压成形、蚀刻、喷砂处理等加工来形成密封用凹部2A(一级凹入或两级凹入)的部件,或者使用平板状玻璃并利用玻璃(塑料也可以)制隔离物在与支撑基板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4。
c.粘接层
形成粘接层3的粘接剂可以使用热固化型、化学固化型(双溶剂混合)、光(紫外线)固化型等粘接剂,其材料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聚烯烃等。特别优选使用不需要加热处理、即固化性高的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粘接剂。
d.电极
在图4的示例中,把下部电极21作为阳极,把上部电极24作为阴极,从下部电极21侧叠层空穴输送层23A、发光层23B、电子输送层23C,但在本质上可以把下部电极21、上部电极24中的任一方设为阴极或阳极。作为电极材料,阳极由功函数高于阴极的材料构成,可以使用铬(Cr)、钼(Mo)、镍(Ni)、白金(Pt)等金属膜或ITO、IZO等氧化金属膜等的透明导电膜。而,阴极由功函数低于阳极的材料构成,可以使用铝(Al)、镁(Mg)等的金属膜、已掺杂的聚苯胺或已掺杂的聚苯乙炔等非晶质半导体、Cr2O3、NiO、Mn2O5等氧化物。另外,在所述下部电极21、上部电极24均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在与光的射出侧相反的电极侧设置反射膜。
e.有机材料层
有机材料层23如图4所示,一般是空穴输送层23A、发光层23B、电子输送层23C的组合结构,也可以分别重叠设置不只一层的多层空穴输送层23A、发光层23B、电子输送层23C,还可以省略空穴输送层23A和电子输送层23C中的任何一层,也可以两层均省略。另外,可以根据用途***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等的有机材料层。所述空穴输送层23A、发光层23B、电子输送层23C可以适当选择以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高分子材料或低分子材料)。
另外,作为形成发光层23B的发光材料,可以是呈现从单态激子状态返回基底状态时发光(荧光)的材料,也可以是呈现从三态激子状态返回基底状态时发光(磷光)的材料。
f.引出布线
引出布线5如前面所述,优选低电阻金属材料,可以是含有Ag、Al、Cu、Cr或从它们的合金中选择的低电阻金属或金属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材料,特别优选APC、Ag-Pd合金、Cr、Al等。并且,可以利用作为金属氧化物的ITO、IZO通过蒸镀、溅射等方法在与下部电极21相同的工序中将引出布线5薄膜化,通过利用光刻法形成图形而形成。另外,在与下部电极21同时形成引出布线5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为在ITO、IZO叠层了Ag或Ag合金、Al、Cr等的低电阻金属的双层结构。或者,作为Ag等的保护层,可以形成为叠层了Cr、Cr、Ta等的耐氧化性高的材料的三层结构。
g.覆盖层
覆盖层6只要是耐腐蚀性的绝缘材料即可。具体而言,使用聚酰亚胺、丙稀酸酯类树脂、硅酮树脂等覆盖引出布线5。形成覆盖层6的工序,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通过粘接层3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的密封工序的之前或之后进行。
h.干燥部件
干燥部件25可以使用以下干燥剂来形成:沸石、硅胶、碳、碳纳米管等物理干燥剂;碱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过氧化氯等化学干燥剂;在甲苯、二甲苯、脂肪族有机溶剂等石油类溶剂中溶解了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干燥剂;把这些干燥剂颗粒分散在具有透明性的聚乙烯、聚异戊二烯、聚肉硅酸乙烯酯等粘合剂中的干燥剂等。
i.制造方法(一例)
首先,在玻璃制基板1上将作为阳极的ITO等的下部电极21通过蒸镀、溅射等方法形成为薄膜,利用光刻法等形成所期望形状的图案。然后,利用绝缘层22将下部电极21间绝缘并划分单位显示区域20R、20G、20B,用旋转涂覆法、浸渍法等涂覆法、丝网印刷法、喷射法丝等印刷方法等的湿式工艺、或蒸镀法、激光转印法等的干式工艺形成有机材料层23。
并且,作为与下部电极21正交的形成有多个带状的阴极,形成多个金属薄膜的上部电极24,由下部电极21和上部电极24形成矩阵。对于上部电极24,是利用蒸镀或溅射等方法形成薄膜。
最后,通过粘接层3粘接密封部件2和支撑基板1并进行密封。该工序是:在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粘接剂中混合适量(约0.1~0.5重量%)的粒径为1~300μm的隔离物15A(优选玻璃或塑料隔离物),使用配合器等将其涂覆在支撑基板1上或密封部件2的粘接区域。然后,在氩气等惰性气氛下,粘接支撑基板1和密封部件2。之后,从支撑基板1侧(或密封部件2侧)向粘接层3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固化。这样,以在密封部件2和支撑基板1的密封空间4内封入了氩气等惰性气体的状态密封有机EL元件。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这种制造工序中的有机材料层23的形成工序,关于有机层23的形成,作为一个示例,通过蒸镀而顺序叠层空穴输送层23A、发光层23B、电子输送层23C等的各材料而形成。此时,在形成发光层23B时,使用成膜用掩模,对各单位显示区域20R、20G、20B,根据多个发光颜色进行发光层的分涂。在进行分涂时,将呈现RGB三颜色的发光的有机材料或多个有机材料的组合材料成膜在属于RGB的单位显示区域。此处,对一处单位显示区域20R、20G、20B,使用相同材料成膜2次以上,从而可以防止单位显示区域20R、20G、20B发生未成膜部分。
j.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种方式等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20的驱动方式,除采用带状的下部电极21和上部电极24的无源驱动方式以外,可以采用利用TFT驱动按照每个单位显示区域20R、20G、20B划分的各个下部电极21的有源驱动方式。关于有机EL元件的发光形式,可以是从支撑基板1侧发光的下部放出方式,也可以是从与支撑基板1的相反侧发光的上部放出方式。
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可以是单色显示也可以是多色显示,为了实现多色显示,当然包括上述的分涂方式,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滤色器或由荧光材料形成的色变换层组合到白色或蓝色等单色发光功能层的方式(CF方式、CCM方式);通过向单色发光功能层的发光区域照射电磁波等实现多色发光的方式(光致褪色方式);将2色或多于2色的单位显示区域纵向叠层形成一个单位显示区域的方式(SOLED(transparent stacker OLED)方式)等。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由于具有以上的构成,所以对于平板显示装置的引出布线,可以在刚刚从形成密封空间的外缘的粘接层引出后立即进行完全覆盖,从而即使在形成高密度布线,使用Ag系列低电阻材料时,也不会产生因腐蚀而劣化或因迁移现象等造成的布线不良。由此可提供一种高精细且不易产生布线不良的平板显示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平板显示装置,通过使用粘接层粘接支撑基板和密封部件,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形成密封空间,并在该密封空间内形成显示功能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引出布线,从构成所述显示功能部的电极通过所述粘接层被引出到所述密封空间外,在所述密封空间外面的支撑基板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和
覆盖层,设在该引出布线的至少所述粘接层附近,覆盖所述引出布线,
形成重叠了所述粘接层和所述覆盖层的叠层部分,该叠层部分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粘接层或所述覆盖层的厚度,所述叠层部分的厚度至少大于等于所述覆盖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部分是通过在所述粘接层的外侧部分上叠层所述覆盖层而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部分是通过在形成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区域中的所述覆盖层上叠层所述粘接层而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布线的布线材料含有从Ag、Al、Cu、Cr或从它们的合金中所选择出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部由有机EL元件构成,该有机EL元件由形成于所述支撑基板上的下部电极、含有发光层的形成于所述下部电极上的有机材料层、和形成在该有机材料层上的上部电极形成。
6.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平板显示装置通过使用粘接层粘接支撑基板和密封部件,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形成密封空间,并在该密封空间内形成显示功能部而形成,该方法之特征在于,
对于从构成所述显示功能部的电极通过所述粘接层被引出到所述密封空间外,并在所述密封空间外的支撑基板上形成规定的布线图形的引出布线,在所述粘接层附近形成覆盖该引出布线的覆盖层,
形成重叠了所述粘接层和所述覆盖层的叠层部分,使该叠层部分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粘接层或所述覆盖层的厚度,并使所述叠层部分的厚度至少大于等于所述覆盖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部分的形成,是在形成所述粘接层之后,在所述粘接层的外侧部分上形成所述覆盖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部分的形成,是在所述覆盖层形成之后,在形成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区域中的所述覆盖层上叠层所述粘接层。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布线的布线材料含有从Ag、Al、Cu、Cr或从它们的合金中所选择出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部的形成,是通过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形成下部电极,在该下部电极上形成含有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层,在该有机材料层上形成上部电极,从而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形成有机EL显示元件。
CNB2004100582456A 2003-08-20 2004-08-20 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4265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8006 2003-08-20
JP2003208006 2003-08-20
JP2003208006A JP4399202B2 (ja) 2003-08-20 2003-08-20 フラットパネ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5573A true CN1585573A (zh) 2005-02-23
CN100426550C CN100426550C (zh) 2008-10-15

Family

ID=34364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82456A Active CN100426550C (zh) 2003-08-20 2004-08-20 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399202B2 (zh)
KR (1) KR101196127B1 (zh)
CN (1) CN100426550C (zh)
TW (1) TWI3572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263A (zh) * 2010-12-23 2011-08-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基板模块以及显示面板
CN109273495A (zh) * 2018-09-21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1818B1 (ko) * 2006-04-24 2007-10-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밀봉 성능이 향상된 액체 렌즈
WO2007125747A1 (ja) * 2006-04-28 2007-11-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2577603A (zh) * 2009-10-05 2012-07-11 日本先锋公司 有机el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11413B1 (ko) 2015-12-15 2023-03-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8046A (ja) * 1998-08-17 2000-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場発光デバイス
JP2002033188A (ja) * 2000-07-17 2002-01-3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TW546857B (en) * 2001-07-03 2003-08-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263A (zh) * 2010-12-23 2011-08-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基板模块以及显示面板
CN102169263B (zh) * 2010-12-23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基板模块以及显示面板
CN109273495A (zh) * 2018-09-21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9202B2 (ja) 2010-01-13
TW200509741A (en) 2005-03-01
KR101196127B1 (ko) 2012-10-30
KR20050020681A (ko) 2005-03-04
JP2005063701A (ja) 2005-03-10
CN100426550C (zh) 2008-10-15
TWI357282B (en) 201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4989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903204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0527462C (zh) 有机el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741692A (zh) 成膜源、真空成膜装置、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233202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封装方法
KR100603345B1 (ko) 평판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평판표시장치의 패널
WO2003061346A1 (fr) Structure d'etancheite a film fin possedant une propriete de barriere pour un element electronique, dispositif d'affichage, equipement electron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element electronique
CN1882203A (zh) 自发光面板及其密封构件以及自发光面板的制造方法
JP2010027596A (ja) 有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11879B1 (ko)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3051358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面状発光体、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253097A (ja) 自発光パネルおよび自発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678152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CN100426550C (zh) 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259432A (ja)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97555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
CN1665351A (zh) 密封型显示面板及其基板、密封型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
CN1662118A (zh) 布线基板、布线基板的形成方法、有机el面板
CN1976086B (zh) 自发光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38120C (zh)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73397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200801A (ja) 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591524A (zh) 显示面板装置
JPH114577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65356A (zh) 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有机el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OHOKU PIONEER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Yamagat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ioneer Tohoku Corp

Address before: Yamagat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