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138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1384A
CN1541384A CNA028157621A CN02815762A CN1541384A CN 1541384 A CN1541384 A CN 1541384A CN A028157621 A CNA028157621 A CN A028157621A CN 02815762 A CN02815762 A CN 02815762A CN 1541384 A CN1541384 A CN 1541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film
light source
organic pi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57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义训
尾泽铁男
藤原英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351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4014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923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9527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212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31554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016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4821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531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9527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778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1175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1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1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中,在光路上设置对可见光区域内特定波长具有光吸收功能的色素分散层,使此色素分散层的可见光区域内的光吸收峰处于距离彩色滤光器的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中重叠点±30nm位置上。而且上述色素分散层设在作为显示器背光灯构成要素的滤光器上,这种滤光器以厚度30~350微米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基材,色素分散层的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过率为75%以下。上述背光灯以三波长管荧光灯作为光源,其发光颜色经具有在照明光路上设置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辅助滤光器得到颜色补正。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鲜明显示的新颖的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有关能够适当用于电视播送显示用途等、迄今为止以阴极射线管为主流的用途的颜色再现性极为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改进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特性、滤光器用滤光片、聚光膜、偏光膜以及使用这些光学薄片的面光源装置,更详细地讲本发明还涉及提供一种在确保高照明效率的同时,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中图像颜色再现性的新颖的照明光学***的技术。
背景技术
最近,作为面向个人计算机用监视器和薄型TV等显示装置,大多使用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液晶显示(display)装置,而且作为室外使用的许多便携式电话和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的用途,大多使用半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
此外,作为新颖的薄型显示装置,不断有人提出使用电致发光(有机、无机)的显示器,特别是有源矩阵驱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因其消耗电力少、容易薄型化而可以预期将得到迅速普及。
以这些为代表的显示器,要获得全色显示时大多情况使用彩色滤光器,特别是最近,从对高温过程具有耐久性和耐旋光性的观点来看,采用具有颜料分散方式得到的彩色滤光器的全色显示装置正在成为主流。而且由于这些装置消耗的电力极低、重量轻而薄型,所以可以看到一种作为替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的标准显示装置正在迅速普及。
然而,一旦将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用在迄今为止主要使用阴极射线管的电视播送等显示用途上,就不断受到图像的鲜明度不如阴极射线管好的指责,特别是作为彩色显示装置,本身是最重要特性之一的彩色显示的鲜明度,因其比阴极射线管相差很多而变成普及的障碍。
其原因可以想到的有,要用彩色滤光器截断显示光源的特定光谱得到彩色图像,由于颜色纯度受光源和滤光器以及偏光板和取向膜等特性的影响,所以与单纯用电子射线和等离子放电使RGB(红绿蓝)各色荧光体激发发光的阴极射线管和等离子显示器相比,很难获得实质上高的颜色纯度。
而且由于彩色滤光器一般被设置在液晶板内部,所以必须考虑因该滤光器一部分造成的偏光位移,对于用具有鲜明分光特性的彩色滤光器提高颜色再现性的方法而言这种液晶板特有的情况本身就是限制。
而且由于在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中颜色纯度实质上由彩色滤光器决定,所以要用具有鲜明分光透过特性的彩色滤光器实现高颜色再现性,虽然原有的希望是明确的,但是由于考虑到制造工序中的耐久性和耐旋光性问题而只能使用再现性差的颜料作为显示材料,所以现实上仍然存在极难使用具有鲜明分光透过特性的彩色滤光器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液晶现实装置中,通常将面光源装置,即背光灯设置在液晶组件的背面。这种面光源装置是例如一种将冷阴极放电管等线状光源转变成面状光的装置。
具体讲,具有代表性的有将光源设置在液晶组件背面正下方的方法(正下方式),和将光源设置在侧面用丙烯板等透过性导光体将光转变成面状而得到面光源的方法(侧光方式),通过在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上设置备有棱镜列组成的聚光元件的聚光膜,获得所需的光学特性。
特别优选侧光方式作为薄型且亮度均匀性优良的面光源装置,已经有许多实际使用。
具有代表性的侧光方式的面光源装置,如图14所示,备有在由透过性平板制成的基板,即导光体1的一端沿着该侧端面设置线光源2,安装一个反射器3将此线光源2覆盖,在导光体1上,由线光源2直接发出的光和经反射器3反射的反射光,从本身是光入射端面1a的一侧端面入射到内部的机构。而且将上述导光体1的一个表面,定为光出射面1b,在此光出射面1b上方,顶角朝着观察者方向设置表面形成大体呈三角棱镜状阵列(聚光元件)4的聚光膜5。另一方面,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的对面1c上,设置有以所定图案用光散射性油墨印刷了多个点6a、6a、6a…的取光机构6。此外,在形成取光机构6的导光体1的、与光出射面1b对侧面1c上,与此面1c接近设置光反射片7。
而且作为这种侧光方式面光源装置的其它代表性实例,有如图15所示的。这种装置是在光出射面1b上方设置顶角朝向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侧的聚光膜5,在聚光膜5的表面上形成有由大体三角棱镜状阵列组成的聚光元件4。而且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或者与其相对的面1c上设置光取出机构6。作为这种光取出机构6的代表性实例,是由各表面形成粗面的多个粗面图案和白色油墨印刷图案6b、6b、6b…构成的。
这些侧光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由于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重量轻、薄型这一液晶现实装置的特征,所以作为便携式个人计算机和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装置(背光灯)被实用的极多。
然而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成为特殊问题的是,如上所述,再现鲜艳色彩的能力与阴极射线管相比很不充分,在显示风景图像等要求鲜艳色彩再现性的图像时很差。
其原因之一在于,作为从背面对液晶板照明的光源,采用以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等荧光体的发光作光源的照明光这一点上。也就是说,冷阴极管的发光光谱分布,如图40所示,在与RGB(红绿蓝)对应的波长区域以外,在以次带形式产生的RGB各波长中间附近也可以发现发光光谱,这就是使颜色的再现性低下的原因。
这种状况过去在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器等以荧光发光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中,作为经常发生的现象仅限于改善荧光体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滤光器截断这些处于RGB各色中间位置波长的发光,使颜色纯度提高的方法。
然而对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必须在薄型且重量轻的背面光源机构中通过这种滤光器的作用,所以目前尚未见到同时能够满足实用上颜色纯度的均匀性、成品率的稳定性和低成本要求的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特别在背光灯方式的面光源装置中,由于只容许组件总厚度占有5毫米以下这一极薄的空间,要使这极薄的空间中具备截断位置处于RGB各色中间波长的滤光器的功能,将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如图16所示,设想在导光体1的光入射面1a附近设置截断处于RGB各色中间位置波长用的滤光器8,来控制颜色纯度的方法。这种方法乍一看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由于必须在厚度仅有(例如2.0毫米左右)的导光体1的光入射面1a附近形成滤光器8,所以一旦因结合位置不良等产生少许缺陷就会立即在光源附近产生亮线,往往产生外观不良,使成品率降低。
而且例如如图12所示,再考察一下将上述那种滤光器一部分8设置在导光体1表面上的方法,生产上也比较容易。但是,如图12所示,在侧光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照明光在导光体1内部传输,在远离光源2的出射区域内,从几何光学上来看照明光几次经过滤光器8后才出射,因与光源2的距离不同而使色调和色纯度产生差异,所以特别是在大型化的情况下因颜色不均而不实用,而且光学效率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一旦将也液晶显示器用于迄今为止一直主要使用阴极射线管的电视播送等显示用途中,与阴极射线管相比图像的鲜明度就会显得十分不足,特别是作为彩色显示装置最重要特性之一的色彩显示的鲜明度,与阴极射线管相比确实是差。
作为其原因可以举出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器的能够全色显示的光学***,要经历将由冷阴极管等为代表的放电管发出的照明光转变成面光源,用彩色滤光器截断照明光源的特定光谱得到彩色图像的这一极为复杂的过程,光源的特性或彩色滤光器的特性、以及偏光板和取向膜等的特性以复杂关系影响颜色纯度,所以与单纯通过电子射线和等离子放电激发RGB(红绿蓝)各色荧光体发光的阴极射线管和等离子显示器相比,实质上很难得到高的颜色纯度。
彩色滤光器的分光特性特别重要,理想的是如图44所示,应当采用具有鲜明波长截断特性的彩色滤光器来实现高的颜色再现性。然而,从制造工序中的耐久性和耐旋光性问题来看,特别是在有源矩阵驱动型液晶板中使用波长截断特性优良的染料作为有色材料是极为困难的,而且采用干涉滤光器和全息滤光器等物理光学现象的滤光器时波长截断特性虽然优良,但是制造工序却极为复杂,从成本方面考虑并不现实,其结果目前的状况是能够使用的有色材料,如图43所示,被限制在波长截断特性差的颜料系范围内。
而且作为光源使用的大多个冷阴极管,被制成由水银蒸气等发出的紫外光谱使荧光体激发,将RGB三种波长的发射光谱混合得到白色光的类型。然而,荧光体的波段结构通常极为复杂,要设计出能够发射出纯粹仅与三种波长各色对应发射光谱的荧光体并不容易,如图40所示,大多会出现处于各波长中间附近波长的不需要的一些发光光谱(副发光),这是使颜色再现性进一步恶化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图43所示,以配入液晶晶胞的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的RGB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图中的重叠点(透过率相同的点)为基准,在与该重叠点接近的波长区域内设计具有窄吸收峰的有机色素,将分散了该有机色素的的辅助滤光器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中,这样可以得到颜料分散方式滤光器与用染料的辅助滤光器重叠的分光特性,由于波长的截断特性提高,所以能使颜色再现性产生优良效果。
也就是说,通过采用波长选择性能优良的有机色素分散层作为辅助滤光器,能够扩大液晶显示装置的分光特性的控制范围。然而,对器件特性的光学特性和实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仅仅单纯设置由有机色素分散层构成的辅助滤光器的情况下,虽然能的确提高颜色的再现性,但是作为显示装置的另一极为重要特性的画面的明亮程度却遭到大幅度牺牲,要得到实用的亮度必须大幅度增大背光灯的光亮。
也就是说,要得到与过去同等程度的明亮程度(亮度)就必须增加背光灯等所消耗的电力量,这种情况下就会具有损害消耗电力低和环境负荷小的这种难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良特征,因而不一定能使商品价值提高。
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些已有的问题,目的在于就近来对颜色再现性极为重视的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提供一种能保持高的发光效率,同时扩大颜色再现范围,而且即使在装置未点亮时也不会感觉显示画面不协调、外观优良的显示装置方面的技术。
而且本发明的其它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内显色均匀性强、易于生产、成本低的聚光膜,以及使用该聚光膜的高性能而且容易制造的液晶显示器用的面光源装置。
发明的概述
首先,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能确保高的发光效率,同时显示面内的均匀性高(颜色不均少)、生产容易且成本低、具有高颜色纯度的显示装置,在光路上设置在可见光区域中具有特定波长光吸收功能的色素分散层,使这种色素分散层在可见光区域中的光吸收峰,处于彩色滤光器的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中的重叠点±30nm的范围内,利用色素分散层改善照明光的品质,不仅具有提高正面亮度,而且还具有能同时提高颜色再现性的作用。
光路上对可见光区域中具有特定波长光吸收作用的色素分散层,作为显示器背光灯的构成要素,可以设置在显示面内均匀性高、生产容易、成本低的膜上。作为这种膜,可以使用以厚度30~350微米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基材,对由色素分散层构成的可见光区域中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功能,而且在色素分散层的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过率处于75%以下的。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有机色素作为上述色素。
而且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的代表性实例是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色素分散层,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设置在被粘贴在液晶板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膜上。
上述被粘贴在液晶板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膜,是偏光膜和/或相位差膜和/或视角扩大膜,作为设置在上述膜上的色素分散层,可以是涂布在该膜上的色素分散树脂。
可以对上述被粘贴在液晶板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膜实施抗眩光处理和/或防反射处理。
也可以将上述被粘贴在液晶板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膜,大体被染成黑色,实施提高对比度的处理。
上述色素分散层还可以设置处于背光灯等(面光源装置)上的膜。
被设在处于背光灯上的膜上的色素分散层,可以由涂布在上述膜上的色素分散树脂形成。
而且本发明设置的对特定波长光有吸收作用的色素分散层上膜的其它特征是,当在面光源装置发光面上设置空气层的方式设置膜时,对与发光面接触的膜侧实施凹凸加工,此时形成的凹凸加工部分由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膜中在5~90%珠粒范围内具有光扩散作用,这种光扩散作用的特征还在于可以通过在调光膜表面上设置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得到。其中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能够通过使有机色素在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中分散的方式形成。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膜来说,可以利用由光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组成的涂层来形成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这种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可以通过将由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粘贴剂树脂和有机色素分散在溶剂中后涂布,再使溶剂蒸发后得到。
上述色素分散层可以是将有机色素分散设置在背光灯的导光体中的层。
上述色素分散层也可以是将色素分散设置在印刷在背光灯的导光体表面上的印刷油墨中的层。
上述可见光区域中光吸收峰的光吸收半波宽度,优选处于60nm以下。
由上述色素分散层形成的可见光区内的光吸收峰个数,优选一个以上和三个以下。
在上述色素分散层中优选配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也可以在光路中设置紫外线吸收层,使紫外线不能到达上述色素分散层。
上述彩色滤光器可以采用颜料分散方式的彩色滤光器。
作为上述有机色素,可以使用方形酸翁(スクアリリウム)系和/或四氮普鲁啡啉(テトラアザプルフイリン)系色素。
此外,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能确保高的发光效率,同时扩大颜色再现范围,而且当显示器未点亮时显示画面也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外观优良的显示装置,在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中,优选利用上述彩色滤光器在显示光透过路径上靠近光源设置处于彩色滤光器的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中的重叠点±30nm的范围内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峰的滤光器。
而且本发明中,通过在背光灯(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上设置聚光膜,即使是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板也能得到高的正面亮度,通过分散了控制适当透过光谱用的有机色素的分散层使照明光的品质得到改善,不仅正面亮度提高,而且颜色再现性因而能够同时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聚光膜可以用于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上,在表面形成了聚光元件的合成树脂形成、在位置距离彩色滤光器的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曲线中重叠点±30nm范围内上具有光吸收峰。
光吸收峰可以通过将有机色素分散在形成了聚光元件的合成树脂中的方法形成。
聚光元件,可以是在聚光膜表面部分形成的棱镜阵列、和/或双凸透镜状透镜阵列、和/或波纹状阵列、和/或微小透镜阵列、和/或角锥阵列。
聚光元件也可以利用涂布具有透镜作用的大体呈球形的珠粒的方式形成。
而且还可以在聚光膜设有聚光元件的对面形成防止密接用的凹凸。
聚光膜可以用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双轴向拉伸聚丙烯制成。
本发明中上述聚光膜是指,被设置在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上、使该面光源装置在法线方向上的亮度具有提高作用的膜。
而且为了抑制颜色纯度恶化现象,采用对偏光膜具有极窄光吸收半波宽度的有机色素,形成分散了仅吸收可见光区特定波长的有机色素的的区域,换句话说通过赋予作为第二滤光器的功能可以实现高的再现性。
这种情况下,由分散了有机色素的区域产生的光吸收位置,设计得处于尽可能靠近彩色滤光器各色分光透过率曲线的重叠点位置上,这样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彩色滤光器的肩部混入照明光谱而引起的颜色纯度恶化。
可以在本发明涉及的透过形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偏光膜,其特征在于:对于由分散了有机色素区域形成的可见光区内的特定波长光具有光吸收功能,而且与各特定波长对应的有机色素的光吸收峰半波宽度处于60nm以下。
在上述偏光膜表面上可以设置树脂涂层,而且可以使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在上述树脂涂层中。
分散了上述有机色素的区域,也可以是使有机色素分散在上述偏光膜中设置的粘结剂中的方式得到的。
上述偏光膜,可以有扩散角为1~120的光扩散功能。
其次,极为重视颜色再现性和亮度综合性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以三波长管荧光灯作为光源的背光灯(面光源装置)中,上述三波长管绿色的发光强度相对较强,在x-y色度图上表示的发光颜色x和y分别处于x=0.24~0.35和y=0.25~0.39范围内,而且在上述面光源装置的照明光路上可以设置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辅助滤光器,上述背光灯(面光源装置)的发光颜色,经由上述滤光器进行颜色补正而成为白色,不仅使三原色的独立性增强,而且还能得到亮度高的面光源装置。
具有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的透光光谱,优选在荧光灯的副发光峰附近具有吸收峰。
而且亮度相对增强的上述三波长管的一或二个原色,可以选择相对于同一投入电量发光强度较高的颜色成分。
此外,关于上述三波长管的发光颜色,将在x-y色度图上表示的颜色坐标定为x和y,而且关于上述三波长管的发光颜色,以通过上述颜色补正滤光器测定的x-y色度图中发光颜色为x’和y’时,则有:
Δy=y-y’
上式Δy值满足Δy>0.01的条件。
此外,在照明光学***中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非对称性分布控制,使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在RGB各色中间附近波长下具有吸收峰,而且使吸收峰的形状在长波侧吸收率迅速衰减,在短波长侧吸水率衰减得相对平缓,能够提供一种在保持颜色再现范围扩大的同时,将电力消耗量减小,制造容易,而且成本也低的液晶显示装置。
更具体讲,在照明光学***中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在RGB各色中间附近波长下具有吸收峰,而且上述吸收峰若将HS定义为短波长侧的半波宽度,将HL定义为长波长侧的半波宽度,则
HS>HL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光源可以使用由三波长管构成的荧光灯,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优选设置在比最前面的偏光膜更靠近照明光源之处。
关于由上述照明光源的x-y色度图上表示的发光颜色,若将透过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之前的测定值定为x,y,将透过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后的测定值定为x’,y’,则优选使
Δy=|y-y’|
上式的Δy值满足Δy>0.1的条件。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作为一种本发明显示装置实施方式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2是作为一种本发明显示装置实施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3是一种具有本发明的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另一种具有本发明的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显示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显示装置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显示装置中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显示装置用面光源装置中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一种面光源装置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10是示意表示一种面光源装置实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示意图。图12是表示在导光体表面上设置了滤光器的面光源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13是表示正下方式面光源装置的断面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面光源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种面光源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16是表示一种已有面光源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1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聚光膜实例的面光源装置的部分断面示意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面光源装置的其它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19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色素分散层的一种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0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色素分散层的另一种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1是具有本发明的色素分散层的又一种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2是具有本发明的色素分散层的其它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3是具有本发明的色素分散层的其它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调光膜中,自吸收基材膜表面上设置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部分放大断面示意图。图25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聚光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6是本发明涉及的另一种聚光膜实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7(a)、(b)是显示聚光膜功能的面光源装置的断面示意图。图28(a)~(j)是表示各种光取出机构实例的示意图。图29是表示可以在设置本发明涉及的膜的面光源装置的导光体上形成光取出机构的各种方式的示意图。图30是表示由实施例记载的面光源装置使用的粗面形成的微细圆形图案的搭配方式图。图31(a)、(b)、(c)是在聚光膜上形成的聚光元件的放大立体图。图32(a)、(b)是扩散角的说明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膜的光透过率曲线的特性图。图3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分光透过率(吸收率)特性的曲线图。图35是表示设置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透过光谱的特性图。图36是表示设置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透过光谱的特性图。图37是具有作为比较例所示的大体对称分布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透过光谱的特性图。图38是具有本发明优选的非对称分布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透过光谱的特性图。图39是具有作为比较例6所示的大体对称分布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透过光谱的特性图。图40是表示一般冷阴极管发光光谱的图。图4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使用的、仅仅绿色成分被选择性强化的光谱的、冷阴极管的发光光谱图。图42是表示对绿色成分被强化的冷阴极管的发光光谱组合了有机色素分散层后发光光谱的图。图43是表示一般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的透过率曲线的曲线图。图44是理想的彩色滤光器的分光特性图。
发明的详细说明
以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断面结构的示意图,而且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断面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由背光灯(面光源装置)11、和设置在背光灯11上面的液晶板10构成。
背光灯11由:以一个侧面作为光入射面1a、从光入射面1a入射的光以面状出射的导光体1,在此导光体1的光入射面1a一侧设置的冷阴极管等线状光源2,设置在此光源2背面的反射器3,设置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上的光扩散片8,和在表面上形成了棱镜等聚光元件4的聚光膜5构成,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的相反侧面上设置光反射膜7。
液晶板10被设置在背光灯11的上方,由沿着背光灯11侧向上依次设置的偏光膜24、玻璃基板23、取向膜25、液晶层22、取向膜26、彩色滤光器21、玻璃基板20、偏光膜19、构成本发明涉及的滤光器的膜18、以及防止反射和紫外线吸收层27构成。
而且图2所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30,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玻璃基板23、反射膜28、取向膜25、液晶层22、取向膜26、彩色滤光器21、玻璃基板20、偏光膜19、构成本发明涉及的滤光器的膜18、以及防止反射和紫外线吸收层27构成。
因此,在本发明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指,利用液晶分子的电光学效果,即光学各向异性(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和取向性等,通过对***示单元施加电场或通电使液晶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在使光透过率和反射率改变的条件下驱动的、本身是光快门阵列列体的液晶晶胞进行显示的装置。
具体讲可以举出透过型单纯矩阵驱动强力扭转向列型、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面内开关型、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垂直对准型、半透过型单纯矩阵驱动强力扭转向列型、半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反射型单纯矩阵驱动强力扭转向列型、反射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等液晶显示组件。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彩色滤光器21(符号21),如图1所示,一般是在液晶板(10)内设置彩色滤光器(符号21)的形态。而且作为彩色滤光器21的方式,从生产率和品质方面考虑优选采用对加热的耐久性和耐光坚牢性优良的、颜料分散方式。
其中作为颜料分散方式采用的的颜料,红色例如以二蒽醌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为代表,绿色例如以卤化铜酞青系为代表,蓝色例如以铜酞青系为代表,而且还可以在调色时使用黄色颜料、紫色颜料。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是,以丙烯和环氧丙烯酸酯作为基体树脂,将这些颜料分散后通过光聚合反应形成颜料分散层,对于各种颜色的通过反复光刻后得到RGB各色阵列列的彩色滤光器。
这样形成的颜料分散方式的彩色滤光器,耐旋光性和耐热性优良,例如即使在聚酰亚胺系液晶取向膜的煅烧过程中也不劣化等,虽然实用上具有特别好的特性,但是作为其反面,由于颜料分散方式中颜料难于超微粒子化和微细分散化的原因,存在本身很难获得在颜色纯度提高上重要的鲜明分光透过率特性,以及很难进行颜色再现性优良显示的问题。也就是说,如图43所示,一般的彩色滤光器的分光透过率特性不应当形成完全鲜明的峰,有一部分鲜明的肩部,所以一旦将彩色滤光器设计得保持高的明亮度(亮度),就会产生肩部发光光谱的实质性混入,而且对于作光源用的一般冷阴极管而言,如图40所示,由于仅有荧光体使颜色再现性恶化的次级光谱成分出射,所以这就会产生有害影响使颜色纯度下降。
于是本发明中,为了抑制因上述问题使颜色纯度恶化的现象,采用具有极窄光吸收半波宽度的有机色素形成仅仅吸收可见光区域内特定波长的色素分散层(图1、图2中符号18),而且尽可能使该色素分散层产生光吸收峰的位置靠近彩色滤光器各色分光透过率曲线的重合点(重叠点),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该色素分散层,来抑制因彩色滤光器肩部中的照明光谱的混入而产生的颜色纯度恶化现象,使颜色再现性提高。
也就是说,作为色素分散层若使用有机色素,则通过进行适当的分子设计,可以将吸收波长控制得极为细微,而且由于通过设计还可以使目的波长以外的吸收峰不存在,所以能够选择性仅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重要的肩部附近的照明光成分除去,结果能够在不太牺牲亮度的条件下提高颜色纯度。
更具体讲,如图43所示,以由彩色滤光器(图1、图2中的符号21)的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曲线决定的各色透过率相等的点(重叠点)作为基准,通过有机色素的分子设计使该色素分散层引起的吸收峰位置尽可能靠近此重叠点。而且具体讲,该色素分散层引起的吸收峰位置优选处于该重叠点±30nm,更优选±25nm,特别优选±20nm的位置上。
而且如图34所示,以该色素分散层中各光吸收峰处的光吸收率为基准,将光吸收率达到半值时的吸收光谱宽度定为光吸收半波宽度的情况下,应当对有机色素和粘结剂树脂进行适当设计,优选使该光吸收半波宽度处于60nm以下,更优选处于55nm以下,特别优选处于50nm以下。
此外本发明中,由于可以使用仅仅特定波长被选择性截断能力优良的有机色素,所以与通过金属离子分散等方式得到的滤光器相比,具有不产生剩余波长带区的特征,最好通过活用此特征进行设计,使可见光区域内的吸收峰个数尽可能少。也就是说,若用无机物质等制成滤光器,则除主吸收峰之外,还会在不需要的部分出现少量吸收峰,这会招致色调的恶化,所以往往出现不能获得所需波长截断特性的问题,但是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将有机色素的色素分散层用于波长截断,能够以高精度控制吸收波长,能仅使特定波长被选择性吸收。
更具体讲,若将可见光区域内光吸收峰个数定为1~5个,优选1~3个,特别优选1~2个,则能够在不截断剩余波长区域的条件下仅将必要的波长截断。而且本发明中上述可见光区域是指360nm~800nm的波长带域。
本发明使用这样一种滤光器作为滤光器,其中备有至少一层以上对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具有吸收带的有机色素32的分散层,即有机色素分散层33,并以成形性优良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基础材料31。
这里上述热塑性树脂31,是指具有高透明性,同时能保持适当刚性,而且接受冷阴极管等发出的热量后不产生弯曲的材料。
关于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基础材料31,具体讲由厚度30~350微米,优选40~300微米,更优选50~250微米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碳酸酯、多芳基化树脂、降冰片烯系环状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成的膜是适用的,其中双轴向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双轴向拉伸的聚丙烯膜刚性强而且硬度高,所以最适用。
所谓“分散了有机色素32的滤光器18”,不仅包括以独立层状形成的,而且还包括如图19所示的那样在作为基础材料31的热塑性树脂膜中分散了有机色素32的。此外作为分散了有机色素的滤光器18,可以举出如图20所示的在光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14中分散了有机色素32的,以及如图21所示的那样借助于粘结剂35将分散了有机色素32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粘贴在基膜31上的。
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还有,如图22所示,将粘结剂树脂34和有机色素32分散在溶剂中,涂装后使溶剂蒸发,仅使粘结剂树脂34残留的方法;作为特别容易控制、生产率优良、容易得到透明性优良的滤光器18的方法,优选以光固化性树脂作为所谓的粘结剂树脂,将有机色素32分散的方法,以及涂布由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粘结剂和有机色素32的分散液后,将溶剂蒸发的方法等。
其中作为光固化性树脂,选择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等为代表的,对于有机色素分散性优良的聚合性单体,采用苯乙酮系、二苯乙醇酮系、二苯甲酮系等光固化性引发剂,通过照射紫外线可以得到具有所需光吸收特性的有机色素分散层。
而且若要列举作为粘结剂的优选实例,则可以举出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乙烯—乙烯醇系共聚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系共聚树脂、AS树脂、聚酯树脂等。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滤光器18具有选择性除去可见光区域中特定波长光光谱的功能,而且如特性图33所示,具有使可见光区域最大吸收波长的透过率处于75%以下,优选70%以下,更优选65%以下,选择性截断可见光特定波长的功能。特别是为提高颜色再现性,有必要适当确定在最大吸收波长透过率不降低、最大吸收波长的峰位置,其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本发明中,构成具有吸收最大波长能力的滤光器的膜虽然也可以直接粘贴在液晶板上使用,但是特别适用的方式是在背光灯(面光源装置)的发光面上设置空气层的。关于其效果若以侧光方式面光源为例加以说明,则如图11所示的那样,可以在面光源装置11的导光体1上设置作滤光器用的扩散膜8。这种情况下,在膜与导光体1之间仅存在很薄的空气层a,在空气层a的作用下可以抑制在导光体1内传输的照明光侵入滤光器内的现象发生。
图17中,在面光源装置11的导光体1上设置有作滤光器18用的聚光膜5,这种情况下在聚光膜5与导光体1之间仅有很薄的空气层a,在空气层a的作用下可以抑制在导光体1内传输的照明光侵入聚光膜5内的现象发生。
因此,正如前面就图12所示的结构说明的那样,以长距离在导光体1中传输的照明光与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之间产生某种相互作用,使照明光的波长特性在与光源2靠近的区域和远离的区域内不会产生变化。
也就是说,由于从粗面等光取出机构6出射的照明光与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发光区域内被大体保持一定,所以例如在使面光源装置11大型化时,显示图像也不会因场所不同而产生颜色不均,色彩由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18所控制,同时还能经常获得一定颜色再现性。这一点对于有效薄型化的侧光方式的面光源装置来说,要获得高的颜色再现性是特别重要的。
其中作为在面光源装置11的发光面上设置空气层a后,配置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的方法,对于与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发光面接触一侧进行凹凸加工的方法是适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例如如图20所示涂装由分散有大体透明的珠粒13的光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涂布液,使之固化后进行凹凸加工的方法,如图19所示对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表面进行粗造处理后实施凹凸加工的方法,如图22所示将粘结剂树脂34和大体透明的珠粒12分散在溶剂中、涂装后将溶剂蒸发,使粘结剂树脂34残留的方法等。
作为生产率特别优良、能够形成适当空气层a的方法,设置由分散了大体透明的珠粒13的光固化性树脂形成的涂层14的方式,以及涂布由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粘结剂树脂和大体透明的珠粒13的分散液,将溶剂蒸发的方式。而且通过将上述有机色素32分散在粘结剂树脂34中,可以使珠粒涂层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效果。
而且由大体透明的珠粒13的效果形成的、在具有面光源装置11的发光面和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之间形成的空气层a,其厚度的适用范围,根据图23所示的方式测定的间隙L优选处于1~70微米之间,更优选处于2~50微米之间,特别优选处于3~40微米之间,这样可以使在导光体1中传输的照明光束不致于侵入有机色素分散层中。
本发明中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为了获得能够抑制闪烁感和图案可见而且出射角分布宽的照明光束,优选使由导光体1出射的光保持适当扩散的光扩散作用。具体讲,根据ASTM D 1003规定,灰雾可以在5~90%、优选10~85%、更优选15~80%范围内选择。
而且关于控制灰雾用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是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可以举出:如图22所示将大体透明的珠粒28分散在光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中,将其涂布在基膜31的表面上,然后使之固化得到光扩散层的方式,以及如图20所示对构成滤光器的膜表面实施粗造处理得到光扩散层的方式等。
此外,作为控制灰雾用的代表性方法可以举出:如图21所示,将玻璃粉等高折射率微粒36分散在基膜31中,或者使基膜31发泡产生折射率差,得到光扩散层的方式,以及如图22所示,将粘结剂树脂34和大体透明的珠粒12分散在溶剂中,涂装后将溶剂蒸发仅使粘结剂树脂34残留的方法等。
涂布透明珠粒12的方法是特别适用的,通过将作为珠粒12,以氧化硅、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为代表的大体呈球形的珠粒12分散,将其均匀涂布在基膜31的表面上,如图24所示,由于球形珠粒28起着透镜的作用,所以不仅能适当抑制闪烁感和图案可见性,而且还因将照明光正面聚光而能提高正面亮度,因而作为面光源装置使用的滤光器是适用的。
而且,如图22所示,通过将在对可见光区域的特定波长光具有吸收功能的有机色素32分散在覆盖珠粒12的涂料材料(符号34)中,能保持高分散性,而且由于无需形成滤光器18用的特别程序,所以制造工序也得以简化,因此极适于制造构成本发明滤光器用膜。
构成本发明滤光器用膜,为能适当控制可见光区域中照明光的光谱分布,如上所述设置了有机色素32的分散层。有机色素对之首光谱的控制性能虽然优良,但是却有因光或热量而容易劣化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有机色素层32中配入具有紫外线吸收作用和游离基稳定作用以及防止氧化作用等功能的所谓光稳定剂。
其中作为代表性的光稳定剂,可以举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苯并***系、草酰替苯胺系和甲脒系)、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芳基酯系光稳定剂、苯酚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等,优选在不牺牲光学特性的程度上适当配入这些物质来抑制有机色素的劣化。
更具体讲,例如作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苯基水杨酸酯(サルシレ-ト)、4-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2,5-二叔丁基苯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烷基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等。
此外,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铁、硫酸钡等。其中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透过率达到50%的波长处于350~420nm范围内的,更优选处于360~400nm的。在小于波长350nm下紫外线吸收能力弱,而在大于420nM波长下因着色增强而不是优选。
而且除了像上述那样在有机色素层32的分散层中配入光稳定剂的方式以外,如图21所示,也可以根据以下方式实施,即另外设置专门吸收对光劣化产生重大影响的紫外线的吸收层37,借以抑制有机色素32的劣化。也就是说,可以采用的实施方式有:如图21所示将有机色素32的分散层夹持在紫外线吸收和/或反射层37之间的方式,如图22所示将有机色素32分散在一个光固化性树脂涂层中,而将紫外线吸收剂分散在另一个光固化性树脂涂层14之中的方式等。
本发明的调光膜,可以用于图13所示的正下方式面光源装置11中。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正下方式面光源装置11,如图13所示,是由在框架16包围的空间内设置多个弯曲的反射器17,在各反射器17的反射焦点部分设置由冷阴极管构成的光源2,在此空间的上部设置记录垫15构成的。
另外,构成本发明的滤光器,也可以用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侧光式面光源装置11中。本发明的滤光器,特别是在存在导光体1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图像显示面内的颜色不均抑制小,所以能够极好地用于大型侧光式面光源装置中。
此外若就侧光式面光源装置的光学效率作进一步说明则可以发现,导光体1的存在虽然有容易实现薄型化和亮度不均均匀化的优点,但是从出射光束的利用效率来看与正下方式相比却不充分。所以在本发明中,被设置在导光体1上的光取出机构6,优选如图15所示,在导光体1的发光面(光出射面)1b或发光面的相对面1c中一个或者两个面上形成凹凸部分6b。
这是因为通常采用丝网印刷法在导光体上印刷一般光散射性油墨的方法形成光取出机构(图14所示的光取出机构),对于这与这种机构来说,往往因油墨部分的微粒产生多重散射,大多产生照明光损失的缘故。作为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及其对面1c上形成的光取出机构6,有图13所示的各种优选方式。
也就是说,作为光取出机构6的优选方式有,例如如图28(a)所示由粗面6b组成的图案、如图28(b)所示由断面制成粗面的断面呈台阶状的突起6c形成的图案、如图28(c)所示由内壁面制成粗面的断面呈台阶状凹坑6d形成的图案、如图28(d)所示由断面大体呈四方形突起6e形成的图案、如图28(e)所示由断面大体呈四方形凹坑6f形成的图案、如图28(f)所示由断面大体呈V形槽状凹坑6g形成的图案、如图28(g)所示由断面大体呈三角形的突起6h形成的图案、如图28(h)所示由断面大体呈具有垂直于壁面的直角三角形凹坑6i形成的图案、如图28(i)所示由断面呈圆弧状凹坑6j形成的图案、如图28(j)所示由断面呈圆弧状突起6k形成的图案等,通过形成这些凹凸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光学效率,而且还能省略印刷工序等带来制造上的优点。
作为这种凹凸部分6b~6k的具体方式,接触式或光学式表面粗造度测定装置测定该凹凸部分6b~6k的表面粗造度时,优选使用10点平均粗造度Rz为0.5~500.0微米,更优选为1.0~300.0微米,特别优选为2.0~200.0微米范围内的凹凸部分6b~6k。而且凹凸部分6a~6k优选通过图案化方式设置的,为了防止图案可见优选制成在显示画面上不能看出程度的细微图案的。具体讲,优选将该图案的配置间距P1制成5.0~1000.0微米的,更优选制成30.0~500.0微米的,特别优选制成50.0~300.0微米的。
此外,为提高光学效率,如图1所示,优选在导光体1的发光面1b及其对面1c中任意一面或两面上设置使棱线与导光体1的光入射面1a处于大体垂直方向的聚光元件阵列1d。这种聚光元件阵列1d,更具体讲应当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图29(a)~(c)所示的那种三角棱镜阵列、图29(d)所示的那种波纹板状阵列、或图29(e)所示的那种双凸透镜状透镜阵列等。
作为聚光特性特别优良、加工容易的形状,优选采用三角棱镜阵列,这种情况下三角棱镜的顶角优选处于70~160度,更优选处于75~155度,特别优选80~150度范围内的。而且聚光元件阵列15的设置间距,与上述的凹凸部分6b~6g形成的图案同样,优选将其细微化到在显示画面上难于看出的程度,具体讲设置间距P2优选处于5.0~500.0微米,更优选处于10.0~200.0微米,特别优选处于15.0~150.0微米范围内。
此外构成聚光元件阵列1d的三角棱镜阵列a的形状,只要断面是完全三角形的就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图29(a)所示的顶角部分具有曲率的形状的,也可以是图29(b)所示的那种顶角部分被形成面的。另外,棱镜阵列的棱线,如图29(c)所示,也可以有少许弯曲。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滤光器18设置在光源一侧的里面。而且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滤光器18设置在面光源装置11的光扩散膜9的里面。
其中在具有使用本发明结构的彩色滤光器21的显示装置中,如上所述,可以得到一种色彩设计的柔软性提高、发光效率高而且颜色再现性范围广的彩色显示器。然而,这种结构不一定只有优点而无缺点,为提高颜色的再现性而使用设置了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的情况下,还会附带发生各种不利的情况。
其中将成为大问题的是,当切断显示装置的电源时,因有机色素分散层释放出鲜艳的色彩而有外观不良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旦要将本发明的结构用在电视用途上,在起居室等设置的情况下,太阳光和荧光灯光一旦照射在显示装置上,画面就会出现所不希望的粉红色和紫色等颜色,所以缺乏高级感,因而不能在重视外观的商品中使用。
于是为解决此问题获得具有优良外观的新式装置,本发明中,如图3和4所示,将滤光器18设置得比彩色滤光器21更靠近电源。而且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偏光板被设置在显示器前面的显示装置中,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将滤光器18设置在比前面设置的偏光板19更靠近电源之处。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因外界光引起显示画面着色的现象得到大幅度缓和,即使作为放在起居室等内的高级电视使用,也可以获得能够商品化的外观。
更具体讲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举出,例如如图3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朝向液晶板10的背光侧的玻璃基板23上粘贴的偏光板24(偏光膜)上,或如图4所示在面光源装置11的偏光分离板(反射型偏光膜)等为代表的光扩散膜9的表面上以有机色素涂层的方式设置滤光器18的结构(形态),以及在图25以下作为实施方式后述的面光源装置11(背光灯)上设置的光扩散膜、棱镜膜5、偏光分离膜等调光膜表面上,以有机色素涂层的方式设置滤光器18的结构。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对于近来对颜色再现性极为重视的新式装置来说,不但能保持高的发光效率,扩大颜色再现范围,而且即使在显示器未点亮时也不会感到显示画面上存在不协调感,可以提供一种外观优良的显示装置。这将会促进电力消耗少、对地球环境负担极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普及。
以下说明在面光源装置11的聚光膜5上设置滤光器18的实施方式。
图25是本发明涉及的聚光膜5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图1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聚光膜5的面光源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涉及的聚光膜5,在成形性优良的热塑性树脂基膜5a上至少设置一层分散有对可见光区域的特定波长具有吸收带的有机色素层5b,制成滤光器18。
其中作为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基膜5a,应当使用具有高的透明性,能保持适当刚性,而且接受从光源2,即冷阴极管等放电管发出的热量后不会弯曲的材料。具体讲,应当使用具有30~350微米,优选40~300微米,更优选50~250微米厚度,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降冰片烯系环状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成的膜,其中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双轴向拉伸聚丙烯膜因刚性强和硬度高而最为适用。
聚光膜,如图25所示,通常被制成在基材膜5a的表面上层叠有机色素分散层5b结构,从制造工序上来看推荐采用这种结构,但是也可以制成在基膜5a本身分散(配入)有有机色素的结构的。
而且从色素本身的处理上和性能上来看,可以适当采用有机色素,但是也可以单独或者与有机色素一起使用无机色素。
以下作为实例说明有机色素。
本发明中上述聚光膜5是指,如图27所示,被设置在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1b上、对于该面光源装置法线方向上的亮度具有提高作用的膜。也就是说在具有RGB彩色滤光器的透过型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背面的面光源装置(背光灯)出射的照明光,由于要透过引起彩色滤光器和偏光膜等照明光损失的光学部件,所以背光灯必须具有效率尽可能高、将照明光引导到光出射面的法线方向的特性。
更具体讲,如图27(a)所示,在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上不设置任意物品的情况下,用亮度测定装置40测定光出射面1b法线方向上的亮度时,与这种在导光体1正上方测定的亮度相比,如图27(b)所示,在导光体1的正上方设置该聚光膜5的情况下亮度上升率,优选至少具有1.1倍以上,更优选1.15倍以上,特别优选1.2倍以上的聚光作用。也就是说,借助于聚光膜5可以在正面方向集中收集从面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束,这样即使彩色滤光器等处于液晶板上,也能保证提高显示图像的亮度。
作为这种聚光膜5具体结构的代表性实例有,如图22所示利用粘结剂树脂在基膜31的表面层上形成具有透镜效果(亮度提高效果)的大体球形珠粒12的,以及如图25所示在基膜5a的表面部分形成由微小三角棱镜阵列组成的聚光元件4的,如图26所示在基膜5a的表面部分形成由微小波纹状阵列组成的聚光元件4的,如图31(b)所示在基膜5a的表面部分形成由微小双面透镜阵列组成的聚光元件4的,如图31(a)所示在基膜5a的表面部分形成由微小透镜阵列组成的聚光元件4的,如图31(c)所示在基膜5a的表面部分形成由微小的角锥和/或圆锥阵列组成的聚光元件4的。应当适当设计珠粒的粒径和分布以及棱镜的顶角等,将其设置在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1b上时使亮度上升率至少处于1.1倍以上。
例如如图22所示,在利用粘结剂树脂将具有透镜效果(亮度提高效果)的大体球形珠粒12涂布形成在基膜31的表面上的实施方式中,珠粒12的粒径通常为0.1~100微米,优选0.5~70微米,更优选1.0~50微米,而且如图21所示,优选尽可能将珠粒12涂布得不重叠,以平面阵列列。而且在如图25所示,在基膜5a的表面部分形成由微小的三角棱镜阵列构成的聚光元件4的实施方式中,棱镜阵列的配置间距采用优选处于5~150微米,更优选处于15~100微米,特别优选处于25~75微米范围内的。当将棱镜的顶点向上配置的情况下,棱镜部分的顶角优选处于65~150度,更优选70~140度,特别优选75~130度范围内的。当将棱镜的顶点向下配置的情况下,棱镜部分的顶角采用优选处于50~80度,更优选55~75度,特别优选60~70度范围内的。
通过这样在面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面1b上设置聚光膜5,虽然即使是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板也能得到高的正面亮度,但是本发明中为了改善照明光的品质,还在滤光器结构中设置分散了适当控制透过光谱用的有机色素32的层5b,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提高正面亮度的作用,而且同时还能起提高颜色再现性的作用。
关于本发明涉及导电性聚光膜5的设计方法细节将在后面说明,分散了该有机色素的层5b的代表性方法是,如图25或图26所示,使有机色素分散在构成聚光元件4的光固化性和/或热固性树脂中形成的方式,但是此外还有将分散了有机色素的薄的热塑性树脂膜粘贴在基膜5a上的方式,以及将溶剂中分散了粘结剂树脂和该有机色素的涂布液涂装在聚光元件形成面的反面上后,将溶剂蒸发仅使粘结剂树脂残留的方法等。
作为特别容易得到容易控制分散、生产率优良和透明性优良的有机色素分散层5b的方法,适用的有将光固化性树脂作为所谓的粘结剂树脂,使有机色素分散形成的方法,以及涂布用热塑性树脂制成的粘结剂和有机色素的分散液,使粘结剂树脂蒸发形成的方法。
图9所示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由具有将光源光转变成均匀面光源的光均匀化机构的背面光源机构即背光灯11、设置背光灯11上面的液晶板10所构成。
液晶板10是在背光灯11的上面,从背光灯11一侧向上依次设置偏光膜24、玻璃基板23、取向膜25、液晶层22、彩色滤光器21、玻璃基板20和偏光膜19构成。
在构成本发明的滤光器的偏光膜24上,如图34所示,设有以极窄宽度仅将特定波长区域截断的、具有极为鲜明的吸收峰的有机色素分散区域,而且该吸收峰个数在可见光区域内优选有1个以上,少于5个,特别优选1个以上,少于3个,极优选2个,而且将吸收峰配置适当位置上。其效果虽然将在后面说明,但是这样即使不设置特别的新机构,也能将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范围控制得极为柔和。
这里上述本发明中的偏光膜,是指用在液晶上以液晶的快门形式起作用,具有仅仅取出特定偏光成分功能的膜。也就是说,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举出:由使碘和以双色性色素为代表的物质取向、阵列列,以仅吸收特定偏光形式取出偏光的吸收型偏光元件形成的方式,以及用由胆甾醇型液晶取向层和多个电介质形成的层叠体仅将特定偏光成分取出的反而型偏光元件构成的方式。其中使用多的是将碘和以双色性色素吸附在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采用单轴向拉伸得到的偏光膜。这些偏光膜也能在本发明中适当使用。
能以将光扩散功能赋予本发明的偏光膜。也就是说可以在传统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见到的背光光源机构(背光灯)光学***中,通常设有具有使光扩散作用的调光膜(光扩散膜),防止导光体图案的可见性等,提高了面光源的品质。然而这些光扩散层通常是采用将大体透明的树脂珠粒涂布在透明膜上得到的,其加工方法与在上述的偏光膜上涂布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过程极为相似,而本发明中无需单独进行任意这些操作,如图9所示,大体透明的珠粒13和有机色素混合存在与在偏光膜24上涂布的涂布液中,通过涂布不仅能节省过程,而且还具有能省去调光膜,有利于液晶显示器薄型化等优点。
这种光扩散性的优选范围,如图32(a)所示,可以用当使激光光束等准直光入射在具有该光扩散性的偏光膜19上时,如图32(b)所示,透过该光扩散层的光束出射角度分布的半宽度值定义的扩散角表示,该扩散角优选为1~120,更优选5~90,特别优选10~60。
更具体讲,将以氧化硅、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为代表的大体呈球形的珠粒配入、分散、均匀涂布在偏光膜表面上以达到上述扩散角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球形珠粒13具有使背光灯发出的照明光扩散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抑制闪烁感和图案的可见性,而且还能抑制偏光膜在导光体上密接,因而十分适用。
此外,将光扩散性赋予本发明的偏光膜的方法还可以举出各种,例如对偏光膜表面作粗化处理得到光扩散层的方法,将玻璃纷等高折射率微粒分散在偏光膜中、或者通过使偏光膜本身发泡产生折射率差得到光扩散层的方法等。
对于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来说,为了制成适于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用的、三波长纯度高而且即使在大型化情况下发光面内颜色不均等品质降低小以及向正面方向的出射光量大的面光源装置,通常可以制成具有显著不同光谱结构的。
也就是说,通常为获得白色光,冷阴极管等光源可以调整应当与白色等色的各色荧光体之间的组成比,但是在本发明中,在三波长内特定的一种或者两种原色的强度事先被设定得相对较强,将光源制成与白色有很大差异的、例如带有绿色、蓝绿色色调的光源。
这样一来,被转变为面光源的照明光虽然当然会呈现色彩,但是本发明中,由于在该面光源装置的光路上设置了具有特定波长截断作用的有机色素分散层,因而能够制成总体上能够得到与白色等色的面光源结构。
此时选择性加强发光强度的波长是本身发光效率(与投入的一定电量所相当的效率)高颜色的绿色,而绿色被增强这一点很重要,此外如图36所示,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光吸收光谱优选具有能够将处于三原色中间位置的光谱选择性截断特性的(具体讲,位置处于R与G之间、G与B之间的光谱)。
乍一看,经过这样复杂过程得到白色光源效率一定会差。然而,如图40所示即使在可以看到使原来光源光谱颜色纯度恶化的副发光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如图41所示,副发光成分在仅有绿色光谱成分的强度被选择性加强的冷阴极管和有机色素分散层的作用下被除去。于是由于此效果,如图42所示,副发光得到抑制,因而可以提高三波长的颜色纯度。而且由于形成一种光源本身发光效率优良的绿色成分被选择性加强的光谱,所以也能实质上确保面光源装置有高亮度。
这样一来,即使在能看到同样白色的情况下的原色的纯度也高,与使用了同一滤光器的液晶板相比,实现相对较高的颜色再现性成为可能,因设置有机色素分散层而引起发光效率的降低可以被减小到极小,因而还能确保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高亮度。
以下对此作用作更详细说明。首先,一般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中采用RGB三色混合的三波长冷阴极管作为光源,它可以产生图40所示的那种光谱曲线。即使产生这样复杂的光谱,要能看到白色也得对RGB各色荧光体的组成比作良好的综合调整,使之与白色等色。对于传统型(以往)面光源装置而言,由于有必须与白色等色的制约,所以必须加大发光效率差的颜色成分在全光谱成分中所占的比例。
此外,发光效率高的荧光体所具有的光谱,相对于单位电量出射的光量虽大,但是很多情况下能够发现副发光,对三原色的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这是使颜色再现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一旦只追求提高发光效率,颜色的再现性随副发光产生而降低的幅度就会增大,所以传统型面光源装置中不得不在对发光效率作出很大牺牲的条件下实现与颜色再现性之间的平衡。
与此相比,本发明中将发光效率高但副发光也容易随之产生的原色成分选择性设定为高强度,首先提高光源本身的发光效率。然后设置仅将颜色再现性随副发光产生而恶化成因的光谱成分选择性除去的有机色素分散层作为颜色补正滤光器,在二者协同作用下能够同时实现提高发光效率和颜色再现性双重目标。
冷阴极管特别适用于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光源使用,冷阴极管中绿色荧光体最容易伴生副发光,所以以下将对这种情况下的设计作更详细说明。首先调整冷阴极管的荧光体组成,如图41所示,以得到比通常绿色成分增加许多冷阴极管。以x-y色度图中表示的冷阴极管的颜色座标作为目标,在y方向上的数值设定得比通常大0.010以上,优选0.015以上,更优选0.020以上的值,制成呈现绿色色调强的冷阴极管。
接着使用选择性吸收副发光伴生波长区域的有机色素,采用设置有该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滤光器,优选将该有机色素分散层设置在面光源装置的发光面上,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光谱中除去副发光成分,提高三原色的独立性,并调整各原色的光谱强度使之与白色等色,得到白色面光源。
其中在本发明中,上述白色是指通过液晶板观测的照明光的色调。
此时由该有机色素分散层产生的优选调色程度,就用放射亮度计等测定上述冷阴极管的发光颜色而言,当以x和y作为x-y色度图上表示的座标,以x’和y’作为透过该有机色素分散层后的发光颜色时,Δy值
Δy=y-y’
应当Δy>0.01,优选Δy>0.015,更优选Δy>0.02,或者最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其中在测定x’和y’时,必须极为留心只测定透过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色度。(经过导光体评价时误差增大,不能正确评价。)
而且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有机色素分散层使用的有机色素,应当适当调整从着色的冷阴极管出射光的光谱强度,使之起与白色等色的功能,此外必须使吸收峰位置的控制容易而且具有极为狭窄范围内的吸收带,以便除去从颜色纯度观点来看不需要的荧光体的副发光和封入气体的基线。
吸收峰位置的控制性特别重要,具体讲从荧光体的副发光峰来看,必须采用优选在10nm以内、更优选在8nm以内、特别优选在5nm以内存在有机色素分散层吸收峰的有机色素。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上所述,为了拓宽彩色显示的颜色再现范围,不同于,如图1所示,在液晶晶胞中设置的由颜料分散方式形成的彩色滤光器21,应当设置一种在RGB(红绿蓝)各色中间附近波长范围内具有狭窄吸收峰的有机色素分散层构成的滤光器。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光源机构,虽然通常大多采用冷阴极管,但是由于本发明滤光器的存在,可以除去如图40所示的使颜色纯度恶化的副发光光谱,而获得颜色再现性高的显示图像。
然而,仅靠导入具有比较狭窄吸收峰的有机色素是有限度的,如上所述,一旦提高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吸收性,由于本来不想截断的三原色峰也被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吸收峰所覆盖,所以虽然颜色再现性得到提高,但是却会发生牺牲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特性的显示装置的明亮程度,即亮度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人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仅仅设置有机色素分散层,使用将该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吸收光谱变窄的照明光学***是不充分的,为了得到具有颜色再现性和亮度的综合特性,必须使吸收峰的截断形状形成非对称形状,而且非对称形状必须是短波长一侧宽而长波长一侧窄的非对称形状。
以下说明其理由。首先说明蓝与绿色边界的情况,如图40所看到的那样,产生很大有害影响的是源于绿色荧光体的副发光峰,最重要的是将其除去。此外,蓝色荧光体与绿色和红色的不同,它具有在特定波长处并不出现窄亮线峰,而是在宽范围内发光光谱扩展的特征。因此,在440nm附近可以看到的蓝色特征光谱虽好,但是此区域内的发光成分对于颜色纯度的提高不一定有效。
因此,作为蓝色与绿色边界中500nm附近的吸收峰,如图35所示,在峰位置的长波长一侧画出尽量不妨碍产生绿色主发光的那种透过率增高的陡峭曲线,反之比在峰位置的短波长一侧描画出因缓缓除去蓝色的大范围发光而提高颜色纯度的那种比长波长侧相平缓的透过率逐渐提高的曲线,具有这种非对称性吸收峰能够最有效地提高颜色纯度。
其次,在绿色与红色边界产生很大影响的是源于绿色荧光体的副发光峰,除去此峰最为重要。此时的问题是,如图35所示,使红色荧光体与绿色相同以亮线在特定波长区域内集中发光,并使亮线位置向长波长侧移动是困难的。也就是说,一旦用通常的有机色素除去绿色副发光成分,吸收光谱的端部也会影响红色主发光,不仅牺牲亮度,而且作为显示装置要作重要的白色平衡调整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
当然,也尝试通过使红色荧光体的主发光峰向长波长侧移动,远离绿色荧光体的副发光,以提高颜色再现性。然而,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中最受重视的保持高亮度的观点来看,在尽可能靠近视觉度最大的550nm附近位置上有峰是有利的,而向长波长侧移动的主发光对于高亮度化具有实质上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绿色和红色边界区域存在接近双色亮线的发光中,要求除去绿色荧光体的副发光,以便尽可能不妨碍特别是红色的亮线发光,从这样观点来看,使此区域内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吸收峰形状,在峰位置的长波长侧极为陡峭地描绘出透过率增高的曲线,形成非对称形状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使用能描绘出这样吸收峰的有机色素分散层作为辅助滤光器,能够最有效地保持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纯度和发光效率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对于显示图像面内设置均匀有机色素分散层,使该有机色素分散层在RGB各色中间附近波长下具有吸收峰,使新式装置的颜色纯度提高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为了保持颜色再现性和亮度的综合性能,不可缺少的一点是,使吸收峰的形状形成在峰位置的短波长侧的透过率实质上缓慢增大的形状,而且使长波长侧的透过率急剧增大的形状,借以实现颜色再现性和亮度二者的综合性能得到保持的显示装置。
更具体讲,就在可见光区域测定了有机色素分散层透过率的吸收光谱曲线而言,若以Hs表示短波长侧的半波宽度值,并以HL表示长波长侧的半波宽度值,则优选
Hs>HL
更优选
Hs>1.1xHL
进一步优选
Hs>1.2xHL
特别优选
Hs>1.3xHL
最优选
Hs>1.4xHL
其中本发明中上述半波宽度值,如图35所示,分别求出短波长侧和长波长侧连线的倾角相对于吸收峰位置为0的基准线,关于该基准线与吸收峰的透过率之差被二等分的透过率位置,用该透过率下具有的波长幅度定义半波宽度值。
作为构成本发明滤光器的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以下任意一种。
(1)在粘结剂树脂上设置溶解了色素的独立膜。
(2)通过在液晶显示元件中一般使用的构成要素,例如面光源装置、反射膜、光扩散膜、聚光膜、偏光膜、防反射膜、视角扩大膜、相位差膜的上面或下面与粘结剂树脂一起涂布的方式设置。
(3)在制作液晶显示元件中一般使用的构成要素、面光源装置用导光扳、光扩散膜、偏光膜、防反射膜、视角扩大膜等之时,通过混入色素的方法使构成要素本身着色后,作为滤光器使用。
作为(1)和(2)中的粘结剂树脂,可以使用透明性强、色素在树脂中能以分子状态稳定存在的,即只要是与色素相容性好的树脂都可以使用。例如可以举出,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蜜胺树脂、硅酸酯树脂等。
作为含有色素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将上述树脂和色素溶解在通常溶剂中后涂布干燥的方法,以及涂布本身是上述树脂前体的单体和色素后热固化或光致固化的方法等。
在(3)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将偏光膜、光扩散膜、视角扩大膜、防反射膜、相位差膜等成形为膜状之前与色素一起捏合,将膜本身着色为所需颜色的方法得到。在导光扳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用注塑成形法等加工成板状之前,采用与色素一起捏合的方法得到。而且在光扩散膜的情况下,为了在作为基材具有代表性的PET膜上设置分散了大体透明的珠粒的光固化性树脂形成的涂层,也可以采用事先在此涂布液中混入色素,使涂层着色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中为了将发光效率虽高但容易伴生副发光的原色成分选择性设定在高强度下,首先提高光源本身的发光效率。然后设置有机色素分散层,仅将作为颜色再现性伴随副发光而恶化的诱因的光谱成分选择性截断在二者协同作用下能够同时提高发光效率和颜色再现性。
换句话说,光源光优选那些原有色度与透过该有机分散层后的色度大幅度变异,光源光经有机色素分散层调色而变成白色的。更具体讲调色程度,关于用放射亮度计等对上述冷阴极管测色的发光颜色,当以x、y表示x-y色度图上表示的座标,而且以x’、y’表示透过该有机色素分散层后的发光颜色时,
Δy=|y-y’|
Δy值应当满足Δy>0.010,优选满足Δy>0.015,更优选满足Δy>0.020条件。
本发明中有机色素分散层中使用的有机色素必须是这样一种有机色素,它具有狭窄的吸收带,容易控制吸收峰位置,而且还能用分子设计法控制吸收峰波形缓慢下降的形状。例如,若谈到控制吸收峰的位置,则优选能控制吸收峰位置,使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吸收峰位置,与使荧光体的颜色再现性恶化的副发光峰之间的距离,优选处于10nm以内,更优选8nm以内,特别优选5nm以内,而且吸收峰的形状必须是在长波长侧吸收率迅速衰减,而短波长侧吸收率以相对平缓衰减的。
本发明中适于色素分散层使用的有机色素,是在可见光区域中吸收波长控制性优良,而且吸收光谱的半波宽度值窄、具有尖锐吸收峰的有机色素化合物。也就是说,只要吸收峰位置和光吸收半波宽度值宽度是满足上述要件的有机色素就无特别限制,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色素。更具体讲,可以举出方形酸翁系(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吡唑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四氮普鲁啡啉系等,例如适于红与绿的滤光器透过率分布曲线中重叠点用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其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以[化1]形式
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化1]
[式(I)中,R1表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氧基或卤原子。其中相邻的R1也可以共同形成链烷二基或链烯二氧基。R2表示氢原子或一价取代基,G1表示由-NR3-表示的基团(其中R3表示氢原子或烷基)或氧原子,G2表示羰基或磺酰基(其中当G2是磺酰基的情况下,R2不是氢原子。)m、n和p为0以上的整数,m+n+p处于5以下。但是苯环上的这些取代基,与其他苯环之间也可以不同,而且当一个苯环中m和n处于2以上时,由R1和G1-G2-R2表示的基团,与同一环内的其他取代基之间也可以不同。]
更具体讲,以[化2]~[化9]所示的通式(I-1)~(I-56)的化合物,作为其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
[化2]
[化3]
[化4]
Figure A0281576200431
[化5]
Figure A0281576200441
[化6]
[化7]
[化8]
[化9]
Figure A0281576200481
另外,适于红与绿的滤光器透过率分布曲线中重叠点用的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其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以[化10]形式由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化10]
[式(II)中,R1~R8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氰基、羟基、氨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氧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氨基、可以有取代基的二烷基氨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硫基或可以有取代基的芳硫基。其中R1和R2、R3和R4、R5和R6、R7和R8也可以分别连接形成脂肪族碳环。M表示两个氢原子、二价金属原子、三价一取代金属原子、四价二取代金属原子或者含氧金属原子。]
更具体讲,以[化11]所示的通式(II-1)~(II-9)的化合物,其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
[化11]
此外,适于蓝与绿的滤光器透过率分布曲线中重叠点用的吡唑系方形酸化合物,其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以[化12]表示的通式(III)的化合物。
[化12]
[式(III)中,Y1表示氢原子、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有取代基的芳基,各个Y1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Y2表示氢原子、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氨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氧羰基,各个Y2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X表示-O-或-NH-基团。]
更具体讲,以[化13]所示的通式(III-1)~(III-8)的化合物,其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
[化13]
Figure A0281576200512
Figure A0281576200521
其中这些方形酸系化合物,例如可以采用《Angew.Chem.》77.680-681(1965)上述载的方法制造,或者根据它制造。而且这些四氮普鲁啡啉系色素,可以根据《J.Gen.Chem.USSR》47卷1954-1958(1977)上述载的方法制造。
此外,本发明中为了提高颜色再现性,以得到鲜明的显示图像,优选在该色素分散层中配入也能选择性吸收波长400nm附近的色素。
作为这种色素,例如以[化14]表示的通式(IV)的二吡唑基甲川系化合物是适用的。
[化14]
[式(IV)中,R9表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氢原子,R10表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氧羰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氧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氧羰基、可以有取代基的氨基或氢原子,R11表示可以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环烷基、可以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氢原子,X表示氧原子或NH基团。这些R10、R11和X在两个吡唑环之间也可以互相不同。]
更具体讲,以[化15]表示的通式(IV-1)~(IV-9)的化合物的代表性实例,可以举出:
[化15]
Figure A0281576200532
其中这些二吡唑基甲川系化合物,例如可以采用《Liebigs.Ann.Chem.》1680-1688(1976)上述载的方法制造,或者根据它制造。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就近来再现性极为重视的液晶显示器而言,可以提供一种在保持高发光效率的条件下,使显示表面中保持高的均匀性,而且能在低成本下容易制造,具有极高颜色纯度(颜色再现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上,例如也能适当用于将白色发光有机EL元件和彩色滤光器组合而成的彩色有机EL显示装置等之中。
实施例
以下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只要不超出本发明范围,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意限制。
(实施例1)
以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00微米)作为基材,为了形成具有光扩散层的表面层,相对于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30重量%的甲苯溶液,分别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200重量%的由平均粒径27微米的丙烯树脂制造的球形珠粒、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0.130重量%的通式(I-34)表示的二苯基方形酸系化合物和0.040重量%的由通式(III-3)表示的吡唑系方形酸化合物混合,制成涂布液。
用棒涂法均匀涂装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5.4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后,干燥溶剂,得到了由透明珠粒产生光扩散的有机色素32的层34。
此外为了设置空气层,在形成构成本发明滤光器膜的光扩散层的反面上,涂布相对于作为粘结剂树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溶液,添加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3重量%由平均粒径27微米的丙烯树脂制造的球形珠粒13制成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成3.5克/平方米,在构成本发明滤光器的膜表面上形成凹凸。
作为导光体1使用尺寸289.6×216.8毫米、厚度为厚壁部分2.0毫米而薄壁部分0.6毫米、厚度沿着短边方向变化的、楔形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日本ゼオン制造的ゼオノア),在厚壁侧长边部分设置由管径1.8毫米的冷阴极管(ハリソン东芝ライテイング制造)组成的线状光源2,再将该冷阴极管周围用以Ag蒸镀层作为反射面的反光板(三井化学制造的银反光板)覆盖,使从线状光源2的出射光高效入射在导光体1的厚壁侧端部(光入射面)1a上。
利用金属模具将由直径随着远离线状光源2而缓缓增大的粗面6b形成的细微圆形图案,转印在在导光体1光出射面的相反表面1c上形成图案。如图8所示,粗面图案的直径在光源附近定为130微米并随着远离光源2而逐渐增大,距离光源2最远处定为230微米。
其中,形成由粗面构成的细微圆形图案使用的金属模具,是将厚度50微米的干膜抗蚀剂层层叠在SUS基板上,用光刻法使与该图案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部分,进而采用喷砂法用600#球形玻璃珠粒在0.3MPa喷射压力下对该金属模具进行均匀喷砂加工后,利用剥离法将干膜抗蚀剂层剥离。
而且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上,如图8所示,设置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的三棱镜阵列1d,使棱线相对于导光体1的光入射面1a大体垂直,制成能够提高导光体1出射光束聚光性的结构。形成由三棱镜阵列1d构成的聚光元件阵列使用的金属模具,可以采用金刚石单晶刀具对镍无电解电镀后的不锈钢基板进行切削加工得到。
如图8所示,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上设置光反射片(东rayon制造,LUMIRA-E601)7,在光出射面1B上设置构成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滤光器18的膜,再于此膜5上重叠设置两片形成了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三棱镜阵列的片材(3M制造,BEFIII)38、39,使各棱镜片材的各自棱线互相正交,制成面光源装置11。
借助于变频器(ハリソン东芝ライテイング制造,HIU-742A)使冷阴极管光源2高频点亮,得到了面光源装置11。用亮度测定仪制BM-7)对面光源装置11上有效发光区域内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结果,以及在此面光源装置11上设置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板驱动使RGB各色点亮后,对各色显示时的色度值的测定结果,分别示于表1之中。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为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或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1)
就上述的实施例1记载的滤光器18,除了形成光扩散性涂层用涂布液中没有混合了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成了面光源装置,在设置液晶板后进行了评价。结果示于表1之中。
表1
    面光源装置上                液晶板上
    亮度(1)(nit)   亮度不均(1)(最小/最大×100.0%)           各色显示时的色度座标     NTSC比(%)
 R  G  B
实施例1     1729     74.5  X=0.609Y=0.311  X=0.291Y=0.624  X=0.151Y=0.092     70.8
比较例1     1911     75.1  X=0.618Y=0.332  X=0.315Y=0.603  X=0.153Y=0.092     62.8
(1)有效发光区域内25点的平均值。管电流为6mA时
(实施例2)
以市售的碘系偏光膜(透过率44%,偏光度99.9%)作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 BR-80)的30重量%甲苯溶液,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分别将0.190重量%的[化2]式(I-35)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0.053重量%的[化13]式(III-3)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混合,制成涂布液。用棒涂法均匀涂布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5.4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后,干燥溶剂,得到了有机色素分散层。
如图1所示,将具有该色素分散层(符号18)的偏光膜(符号19)粘贴在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液晶板(尺寸15.1英寸)的前面上,得到了背面不设色素分散层的、粘贴有通常偏光膜的液晶板。进而构成以冷阴极管作光源的以侧光型背光灯作为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将背光灯点亮,使上述液晶板的RGB各色处于照明下,用亮度计(トプコム制造BM-7型)测定了各色点亮时的色度值,结果示于表2之中。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为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或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在上述液晶板上搭载的彩色滤光器的分光透过率特性和该色素分散层的分光透过率特性示于图34之中。经确认,如图34所示,二苯基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彩色滤光器的重叠点13nm的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半值为21nm的光吸收峰,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8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值为43nm的光吸收峰,而且确认由于在该色素分散层中形成的光吸收峰仅有两个,所以在不截断不需要的光谱的条件下,可以极为有效地将使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比较例2)
在实施例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在偏光膜上不设色素分散层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制成了液晶显示装置,并进行了评价。结果示于表2之中。
(实施例3)
以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00微米)作基材,为了形成具有光扩散层的表面层,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20重量%的甲苯溶液,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130重量%的由平均粒径3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造的球形珠粒、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0.105重量%的[化11]的通式(II-1)表示的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和0.040重量%的[化13]的通式(III-3)组成的吡唑系方形酸化合物分别混合,制成涂布液。
用棒涂法均匀涂装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5.9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后,干燥溶剂,得到了由透明珠粒产生光扩散的色素分散层。
此外为了设置空气层,在形成具有色素分散层的光扩散层的反面上,涂布相对于作用粘结剂树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溶液,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添加了3重量%由平均粒径27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的球形珠粒制成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成3.5克/平方米,在调光膜表面形成了凹凸。
作为导光体使用尺寸为325.6×242.8毫米、厚度为4.0毫米的平板状丙烯树脂(旭化成制造,80NHX),在两个相对的长边部分分别设置由管径2.4毫米冷阴极管(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组成的线状光源,再将该冷阴极管周围用以Ag蒸镀层作反射面的反光板(三井化学制造的银反光板)覆盖,使从线状光源出射的光高效入射在导光体的侧端部(光入射面)上。
用金属模具将直径随着与线状光源远离而缓缓增大的由粗面形成的细微圆形图案,转印在导光体光出射面的相反表面上形成图案。如图1所示,粗面图案的直径在光源附近定为100微米并随着与光源远离而逐渐增大,距离光源2最远处定为170微米。
其中,形成由粗面构成的细微圆形图案用的金属模具,是将厚度50微米的干膜抗蚀剂层层叠在SUS基板上,用光刻法使与该图案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部分,进而采用喷砂法,以600#球形玻璃珠粒在0.4MPa喷射压力下对该金属模具进行均匀喷砂加工后,利用剥离法将干膜抗蚀剂层剥离。
而且在导光体的光出射面上,如图1所示,设置顶角135度、间距50微米的三棱镜阵列,使棱线相对于导光体的光入射面大体垂直,制成能提高导光体出射光束聚光性的结构。形成该聚光元件阵列一部分用的金属模具,可以采用金刚石单晶刀具对镍无电解电镀后的不锈钢基板进行切削加工得到的。
如图1所示,在与导光体的光出射面相面对的一侧设置光反射片(东レ制造,LUMIRA-E60L),在光出射面上设置用上述方法得到调光膜,再于此调光膜上重叠设置由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形成的三棱镜阵列片材(3M制造,BEFIII),使棱镜的棱线与光入射面平行,制成背光灯。
借助于变频器(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HIU-742A)使冷阴极管光源高频点亮,得到了背光灯。用亮度测定装置(TOPCOM制造BM-7)对背光灯的有效发光区域内的光学特性测定的结果,以及在此背光灯上设置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板,使RGB各色点亮后,对各色显示时色度值的测定结果,均示于表2之中。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呈现鲜艳而紧凑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和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经确认,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在距离滤光器的重叠点8nm位置处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35nm的光吸收峰,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11nm位置处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45nm的光吸收峰,而且该色素分散层形成的光吸收峰仅由两个,所以无需截断光谱就能极为有效地将使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比较例3)
关于实施例记载的调光膜,除了形成光扩散性涂层用涂布液中未混合了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之外,与实施例同样制成了背光灯,设置液晶板后进行了评价。结果示于表2之中。
表2
    各色显示时的色度座标(1)     NTSC比(%)
    R   G   B
    实施例2     X=0.631Y=0.302   X=0.278Y=0.629   X=0.156Y=0.097     72.0
    比较例2     X=0.615Y=0.316   X=0.304Y=0.611   X=0.153Y=0.099     64.0
    实施例3     X=0.625Y=0.305   X=0.265Y=0.652   X=0.150Y=0.088     76.8
    比较例3     X=0.619Y=0.312   X=0.301Y=0.613   X=0.153Y=0.099     65.7
(1)有效发光区域内25点的平均值。
(实施例4)
以市售的碘系偏光膜(透过率44%,偏光度99.9%)作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甲苯溶液,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别将0.215重量%的式(I-35)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0.120重量%的[化13]式(III-3)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混合,制成涂布液。用棒涂法均匀涂布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5.7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后,干燥溶剂,得到了有机色素分散层。
如图3所示,将具有该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偏光膜粘贴在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液晶板(尺寸15.1英寸)的背面,得到了前面不设有机色素分散层的、粘贴有通常偏光膜的液晶板。进而构成以冷阴极管作光源的用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作背光灯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将背光灯点亮,驱动上述液晶板使RGB各色点亮,各色点亮时色度值的测定结果,得到的NTSC比为71.1%。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或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显示器即使未点亮时由于画面为暗黑色,所以得到了内部厚重感强具有高级感觉的显示装置。
而且从在上述液晶板上搭载的彩色滤光器的分光透过率特性和涂布了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偏光膜的透过率特性可以确认,二苯基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彩色滤光器重叠点13nm的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峰,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8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峰,可以极为有效地将使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实施例5)
以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00微米)作基材,为了形成具有光扩散层的表面层,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レイヨン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20重量%的二甲氧基乙烷溶液,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130重量%的由平均粒径3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造的球形珠粒、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0.125重量%的通式(II-1)表示的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和0.091重量%的通式(III-3)组成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分别混合,制成涂布液。
用棒涂法均匀涂装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5.4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成分)后,干燥溶剂,得到了具有由透明珠粒产生光扩散作用的有机色素分散层。
此外为了设置空气层,该调光膜在形成光扩散层的反面上,涂布相对于作用粘结剂树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溶液,添加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3重量%由平均粒径27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的球形珠粒制成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成3.5克/平方米,在调光膜表面形成凹凸。将该调光膜装在背光灯上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显示器点亮评价结果与实施例1同样,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和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显示器即使未点亮时由于画面为暗黑色,所以是一种作为室内装饰厚重感强、具有某种高级感觉的显示装置。NTSC比为69.3%。
而且从在上述液晶板上搭载的彩色滤光器的分光透过率特性和涂布了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偏光膜的透过率特性可以确认,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在距离彩色滤光器重叠点8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峰,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11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峰,可以极为有效地将造成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比较例4)
在实施例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在液晶单元(cell)的前面粘贴上设置了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偏光膜,并将通常的偏光膜朝向背光灯侧(靠近光源侧)粘贴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并进行了评价。NTSC比为68.8%。
切断该液晶显示器的电源时投入外来光,可以看到画面呈现淡粉红色,由于外观不良、高级感差而不能用在电视用途上
(实施例6)
以透明的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00微米)作基膜5a,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中分别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0.015重量%的式(I-34)组成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和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占0.005重量%的式(III-3)组成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分别混合,制成涂布液。
用棒涂法均匀涂装该涂布液(膜厚52微米),用形成了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的微细三棱镜阵列的镍金属模具,使之密接在该涂层上的状态下用紫外线灯照射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转印该三棱镜阵列的形状后,在基膜5a的表面上形成了具有聚光元件4的有机色素分散层5b。
此外为了设置空气层a,在基膜5a的有机色素分散层5b的反面光上,涂布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30重量%甲苯溶液,添加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5重量%由平均粒径27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的球形珠粒制成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3.5克/平方米厚,形成了凹凸。
作为导光体使用尺寸为315.2×232.0毫米、厚度为4.0毫米的平板环状聚烯烃树脂(日本ゼオン制造,ゼオノア),将两个由管径2.2毫米冷阴极管(ハリソン东芝ライテイング制造)组成的线状光源2相面对配置在长边部分,再将该冷阴极管周围用以Ag蒸镀层作反射面的反光板(三井化学制造的银反光板)覆盖,使从线状光源2出射的光高效入射在导光体1的侧端部,即光入射面1a上。
用金属模具将直径随着与线状光源距离的增加而缓缓增大的由粗面形成的微细的圆形图案,转印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的相对表面上形成图案。粗面图案的直径在光源附近设定为160微米并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增大,距离光源2最远处为设定230微米,配置间距设定为200微米。
其中,形成由粗面构成的细微圆形图案用的模具,是将厚度25微米的干膜抗蚀剂层层叠在SUS基板上,用光刻法使与该图案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部分,进而采用喷砂法,以600#球形氧化铝珠粒在0.2MPa喷射压力对该金属模具进行均匀喷砂加工后,用剥离法将干膜抗蚀剂层剥离。
如图10所示,在与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1b相对向侧,如图1所示,设置光反射片(东Ray制,LUMIRA-E601)作为反射镜7,在光出射面1b上设置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聚光膜5,进而在该聚光膜5上设置雾度(haze)20%的光扩散膜9,制成面光源装置。
用变频器(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HIU-742A)将该冷阴极管光源高频点亮,得到了面光源装置。用亮度测定装置(TOPCOM制造BM-7型)对面光源装置上有效区域内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以及再将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板装配在该面光源装置上,使将其驱动使RGB各色点亮后,测定各色显示时的色度值的结果适于表3之中。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和亮度同时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明亮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和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在液晶板中虽然采用了配置有颜色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的有源矩阵驱动面内开关型液晶板,但是经确认:上述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在距离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的重叠点12nm位置处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38nm的尖锐的光吸收峰,而且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11nm位置处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43nm的尖锐的光吸收峰,而且该色素分散层形成的光吸收峰仅有两个,无需截断招致亮度降低的光谱就能极为有效地仅将造成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表3
    面光源装置上   液晶板上
    亮度(nit) 亮度不均(最小/最大)×100(%) 配置聚光膜后亮度的上升率   各色显示时的色度座标   NTSC比(%)
  R  G  B
    1729 74.5 2.22倍   X=0.631Y=0.319  X=0.291Y=0.639  X=0.148Y=0.090   73.5
表3中,亮度是管电流为6mA时有效区域内25点的平均值。
(实施例7)
以市售的碘系偏光膜(透过率44%,偏光度99.9%)作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的25重量%甲苯溶液,分别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0.160重量%的式(I-35)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占0.053重量%的式(III-3)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和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78重量%的由平均粒径3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球形珠粒混合,制成涂布液。用棒涂法在该偏光膜上均匀涂布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4.8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后,干燥溶剂,得到了本发明的偏光膜。
使经无焦距型光学***扩大光束直径的He-Ne激光器的准直光入射在该偏光膜上,如图4所示对各出射角下出射光量分布的测定结果为扩散角为17度,这证明得到了适于本发明使用的具有光扩散性的偏光膜。
如图9所示,将具有该有机色素分散区域的偏光膜粘贴在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液晶板(尺寸15.1英寸)的背面,得到了前面粘贴有通常偏光膜的液晶板。进而制成以冷阴极管作光源、以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作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将背光灯点亮,使上述液晶板的RGB各色处于点亮下,用亮度计(TOPCOM制造BM-7型)测定了各色点亮时的色度值,结果示于表4之中。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为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或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经确认,二苯基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彩色滤光器重叠点13nm的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25nm的光吸收峰,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8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41nm的光吸收峰,此外由于分散了该有机色素的区域内形成的光吸收峰仅有两个,所以在不截断不需要光谱的条件下,可以极为有效地将造成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实施例8)
以市售的碘系偏光膜(透过率44%,偏光度99.9%)作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造,ダイヤナ-ルBR-80)的20重量%甲苯溶液,分别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0.113重量%的式(II-2)的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占0.053重量%的式(III-3)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占150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2微米的玻璃制球形珠粒、和0.3重量%的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组成的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制成涂布液。用棒涂法在该偏光膜上均匀涂布该涂布液使干燥后重量达到3.9克/平方米(换算成粘结剂树脂)后干燥溶剂,得到了本发明的偏光膜。
使经无焦距型光学***扩大光束直径的He-Ne激光器的准直光入射在该偏光膜上,如图4所示对各出射角下出射光量分布的测定结果为扩散角为21度,这证明得到了适于本发明使用的具有光扩散性的偏光膜。
如图9所示,将具有该有机色素分散区域的偏光膜粘贴在透过型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液晶板(尺寸15.1英寸)的背面,得到了前面粘贴有通常偏光膜的液晶板。进而制成以冷阴极管作光源、以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作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将背光灯点亮,使上述液晶板的RGB各色处于点亮下,用亮度计(トプコム制造BM-7型)测定了各色点亮时的色度值,结果示于表4之中。
由于颜色的再现性提高,所以得到了一种图像为鲜艳而紧凑的显示,即使进行DVD(数字视盘)或电视图像显示时也无不协调感的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经确认,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距离彩色滤光器重叠点8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32nm的光吸收峰,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重叠点8nm位置上具有光吸收半波宽度为40nm的光吸收峰,而且由于在分散了该有机色素的区域形成的光吸收峰仅有两个,所以在不截断不需要光谱的条件下,可以极为有效地将造成颜色再现性降低的发光光谱截断。
(比较例5)
在实施例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未在偏光膜上设置分散了有机色素和透明珠粒的区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并进行了评价。结果示于表4之中。
表4
    各色显示时的色度座标(1)     NTSC比(%)
    R     G     B
    实施例7     X=0.636Y=0.325     X=0.301Y=0.611     X=0.149Y=0.090     68.8
    实施例8     X=0.629Y=0.310     X=0.312Y=0.610     X=0.148Y=0.091     67.5
    比较例5     X=0.620Y=0.335     X=0.319Y=0.608     X=0.150Y=0.092     63.7
(1)有效发光区域内25点的平均值。
(实施例9)
就管径2.4毫米、灯长317毫米的以Nb为电极的冷阴极管,选择性增加绿色荧光体的比例,制成能发出比通常绿色调更强发光颜色的冷阴极管。用变频器(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HIU-742A)将其高频点亮,用亮度计(トプコム制造BM-7型)测定了x-y表色系中的颜色座标,结果x=0.292,y=0.319。其中绿色荧光体的发光效率为47.61米/瓦,是RGB三原色荧光体中发光效率最高的原色成分。
接着以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75微米)作为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ダイヤナ-ルBR-80)30重量%的甲苯溶液,添加占粘结剂树脂成分200重量%的、由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球形珠粒制成涂布液。用棒涂法涂布该涂布液,均匀涂装后干燥溶剂,得到了透明珠粒的光扩散层。
进而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30重量%的甲苯溶液,添加占粘结剂树脂成分5重量%的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球形珠粒,并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分别混合0.540重量份由式(I-35)组成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和0.270重量份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制成涂布液。用棒涂法在形成了光扩散层的反面涂布该涂布液,干燥、均匀涂布后,干燥溶剂,得到了有机色素分散层。
作为导光体使用尺寸314.0×232.0毫米、厚度为4.0毫米的平板状丙烯树脂(三菱レイヨン制造,VH5),在长边部分相对设置两个上述绿色色调增强的冷阴极管,再于该冷阴极管周围用以Ag蒸镀层作为反射面的反射板(三井化学制造的银反光板)覆盖,使从线状光源出射的光高效入射在导光体的侧端部(光入射面)1a上。
利用金属模具将由直径随着远离线状光源2而缓缓增大的粗面形成的细微圆形图案,转印在与导光体1发光面1b的相对面上。如图30所示进行设置,使粗面图案的直径在光源附近定为170微米并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增大,距离光源最远处定为245微米。
其中,形成由粗面构成细微圆形图案使用的金属模具,是将厚度25微米的干膜抗蚀剂层层叠在SUS基板上,用光刻法使与该图案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部分,进而采用喷砂法用600#氧化铝珠粒在0.2MPa喷射压力下对该金属模具进行均匀喷砂加工后,用剥离法将干膜抗蚀剂层剥离。
而且导光体的成形,采用装有设置了上述图案的注射成形机用的金属模具,在具有550吨模压力的注射成形机(东芝机械制造)上进行注射成形。
如图4所示,在与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相对面侧设置光反射片7(东Ray制造,LUMIRA-E60L),安装备有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调光膜,进而在该调光膜表面上安装其中备有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的三棱镜阵列的透镜膜(3M制造,BEFIII)制成面光源装置。
其中证明,备有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膜具有透镜效果(提高正面亮度的效果),若以用亮度计在导光体的发光面正上方测定的正面亮度为LA,以装配了该调光膜后测定的正面亮度为LB,则比例LB/LA为1.27,与有机色素分散层产生的补正效果结合,也具有聚光作用。
此外,配有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膜,当将其配置在导光体正上方时,仅因混合了珠粒的效果而不能与导光体发光面密接,所以可以设置与导光体表面有20微米左右间隙的空气层。这样一来,可以阻碍在导光体内传输的照明光束与有机色素分散层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与距离冷阴极管的距离无关使相互作用保持一定,因而能够防止颜色不均现象的发生。
为了使该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效果定量化,在厚度100微米的透明的双轴向拉伸聚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制造)上涂布与上述同样的涂布液,得到了仅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评价用膜。评价用膜的透过光谱如图36所示,在三原色的中间波长附近具有鲜明的吸收峰,而其他光谱区域内则没有吸收峰。
通过该评价用膜确认,与上述方法同样对冷阴极管点亮时的颜色座标测定的结果,x’=0.290,y’=0.287,Δx=x-x’=0.002,Δy=y-y’=0.032,在有机色素分散层的作用下,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带有绿色色调的光谱向白色方向移动。
用6毫安管电流驱动设置在该面光源装置上的两个冷阴极管,在点亮状态下放置30分钟,使之充分稳定化后测定了光学特性。而且冷阴极管的发光光谱如图42所示,从中可以证明,起因于绿色荧光体的副发光被抑制减弱,而与RGB色对应的光谱的独立性增强,此外发光效率也优良,具有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灯用的极好的特性。
(实施例10)
就管径2.6毫米、灯长320毫米的以Ni为电极的冷阴极管,使绿色荧光体和蓝色荧光体的比例选择性增加,制成能发出比通常蓝绿色调更强发光颜色的冷阴极管。用变频器(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HIU-742A)将其高频点亮,用亮度计(TOPCOM制造BM-7型)测定了x-y表色系中颜色座标,结果色座标为x=0.301,y=0.314。
将六个该冷阴极管以35毫米间隔并列设置,如图18所示,在灯下部设置被弯曲成薄型板状的反射板。在反射板的表面设置白色并具有高反射率的材质(东Ray制,LUMIRA-E60),而且作为盖板在发光面上光源附近设置仅用白色油墨印刷的丙烯树脂板(板厚2毫米,三菱レイヨン制,アクリライト),使亮度分布均匀化,抑制灯的可见性。
进而将采用与实施例9同样方法得到的、在一面形成光扩散层、一面设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调光膜,设置在上述丙烯树脂板上。其中为了评价调光膜的透镜效果(正面亮度提高效果),若以用亮度计在作盖板用丙烯数值板正上方测定的正面亮度为LA,以装配了该调光膜后测定的正面亮度为LB,则比例LB/LA为1.22,在有机色素分散层产生的光谱补正效果的同时,也保持了聚光作用。
而且与实施例9同样,仅用设置了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评价用膜测定的Δx,Δy为,Δx=0.003,Δy=0.031,由于有机色素分散层的作用,在没有大幅度牺牲亮度的情况下,可以使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带蓝绿色的发光光谱向白色方向转换。
在该调光膜上放置另一个具有同样透镜效果的光扩散膜,制成面光源。用4毫安管将该面光源装置点亮后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之中。而且确认,发光光谱与RGB色对应光谱的独立性增强,发光效率也优良,具有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灯用的极好的特性。
(实施例11)
以实施例9记载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灯,在背光灯上设置装配有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的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液晶板,制成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该有机色素分散层,由于上述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在距离该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的绿和红重叠点12nm位置处有光吸收峰,而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在距离蓝和绿的重叠点11nm位置处有光吸收峰,所以对彩色滤光器的分光特性没有大的损害。
对液晶显示装置输入电视信号将其驱动后确认,测定了白色点亮时以及RGB各色点亮时的亮度和色度。测定结果示于表6之中。在颜色再现范围(NTSC比)拓宽的同时,亮度降低也被抑制小,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保持优良的特性。
(比较例6)
关于管径2.4毫米、灯长317毫米的以Nb为电极的冷阴极管灯,通过调整荧光体组成制成像通常那样处于白色位置的冷阴极管。用变频器(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HIU-742A)将其高频点亮,用亮度计(TOPCOM制造BM-7型)测定了x-y表色系中颜色座标,结果色座标为x=0.288,y=0.241。
进而与实施例9同样,在透明的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涂布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球形珠粒,制成光扩散层,在反面涂布没有混合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和吡唑系方形酸翁系化合物,而仅有丙烯树脂和粘结剂树脂的涂布液,制成调光膜。其他例如导光体、反射膜、灯反射器和该调光膜上设置的聚光膜等都与实施例9相同,制成面光源装置。
与实施例9同样,使该面光源装置充分稳定化后测定的光学特性示于表5之中。而且冷阴极管的发光光谱示于图40之中。RGB三原色的独立性不充分,要实现高颜色再现性本来是困难的光学特性。而且有关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实施例11记载的液晶板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之中。
(比较例7)
使用如比较例6记载的与白色等色的冷阴极管,其他与实施例9同样得到了面光源装置。
与实施例9同样,使该面光源装置充分稳定化后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色素分散层的影响使亮度降低,效率低。结果示于表5之中。而且关于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实施例3记载的液晶板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之中。
(比较例8)
关于实施例9记载的有机色素分散层,除了相对于粘结剂树脂成分分别混合0.110重量份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和0.033重量份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制成涂布液,设置有机色素分散层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面光源装置。
与实施例9同样,采用仅设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评价用膜测定的Δx,Δy,Δx=0.001,Δy=0.008。而且与实施例1同样,待充分稳定化后测定的光学特性示于表5之中。此外关于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实施例11记载的液晶板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之中。
(比较例9)
关于实施例1记载的面光源装置,除了在调光膜形成光扩散层的反面,使用未混合球形珠粒的涂布液形成调光膜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成面光源装置。
为进行点亮评价而长时间点亮后,在导光体上产生部分密接之处,因发光面位置不同产生颜色不均,造成面光源品质劣化。与实施例9同样,待使之充分稳定化后测定的光学特性示于表5之中。此外关于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实施例3记载的液晶板而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之中。
表5.面光源装置上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
面内25点平均亮度(nit)     面内25点平均色度     面内25点色度差(最大值-最小值)
    x     y     x     y
实施例9     2155     0.295     0.322     0.003     0.018
实施例10     3240     0.303     0.348     0.004     0.020
比较例6     2396     0.296     0.320     0.003     0.016
比较例7     1689     0.281     0.291     0.004     0.015
比较例8     2245     0.294     0.312     0.003     0.017
比较例9     2080     0.298     0.323     0.029     0.034
表6.液晶板上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
面内25点平均亮度(nit)   面内25点平均色度 面内25点色度差(最大值-最小值)   NTSC比(%)
    x     y     x     y
实施例11     151     0.303     0.342     0.002     0.016     68.3
比较例6     174     0.301     0.339     0.004     0.017     63.3
比较例7     118     0.29     0.309     0.002     0.014     65.1
比较例8     157     0.299     0.323     0.003     0.017     64.0
比较例9     146     0.310     0.339     0.024     0.030     67.5
(实施例12)
就管径2.4毫米、灯长317毫米的以Nb为电极的冷阴极管,用变频器(Harrison东芝writing制造,HIU-742A)高频点亮,用亮度计(TOPCOM制造BM-7型)测定了x-y表色系中的颜色座标,结果色座标为x=0.312,y=0.328。
接着以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75微米)作为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甲苯溶液,添加由式(I-34)、(I-35)和(I-36)组成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的混合物制成涂布液,进而用棒涂法涂布该涂布液、干燥,均匀涂装后干燥溶剂,得到了涂布了由膜厚3.8微米形成的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调光膜。调整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的混合比,使之形成,如图37所示,短波长侧窄、长波长侧扩大的非对称形状。
而且关于上述冷阴极管,透过调光膜的照明光的颜色座标测定的结果为,x’=0.293,y’=0.282,通过有机色素分散层的y座标值变化量为|y-y’|=0.46。而且HS=1.94HL
作为导光体使用尺寸314.0×232.0毫米、厚度4.0毫米的平板状丙烯树脂(三菱レイヨン制造,VH5),在长边部分相对设置两个上述的冷阴极管,再于该冷阴极管周围用以Ag蒸镀层作反射面的反光板(三井化学制造的银反光板)覆盖,使从线状光源出射的光高效入射在导光体的侧端部(光入射面)。
用金属模具将由直径随着远离线状光源而缓缓增大的粗面形成的细微圆形图案,转印在与导光体发光面1b相对的面上。设置得使粗面图案的直径在光源附近为170微米并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增大,距离光源最远处为245微米,间距为200微米。
其中,形成由粗面构成的细微圆形图案使用的金属模具,是将厚度25微米的干膜抗蚀剂层层叠在SUS基板上,用光刻法使与该图案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部分,进而采用喷砂法用600#氧化铝珠粒在0.2MPa喷射压力下对该金属模具进行均匀喷砂加工后,用剥离法将干膜抗蚀剂层剥离。
而且导光体的成形,采用装有设置上述图案的SUS基板的注射成形机用的金属模具,在具有550吨模压力的注射成形机(东芝机械制造)上进行注射成形,在表面上转印粗面形成图案。
如图7所示,在导光体1的光出射面的相对面侧设置光反射片(东Ray制造,LUMIRA-E60L),在导光体的光出射面上重叠设置光扩散膜(ツジデン制,D121Z)以及设有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的三棱镜阵列的透镜膜(3M制造,BEFIII),再重叠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备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调光膜,制成面光源装置。
进而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有源矩阵驱动扭转向列型液晶板,制成液晶显示装置。用6毫安管电流驱动设置在面光源装置上的两个冷阴极管,在点亮状态下放置30分钟左右,使之充分稳定化后,首先在白色显示状态下测定了亮度和色度。进而驱动液晶板,以测定红绿蓝各色显示时色度的方式进行了颜色再现范围测定。结果示于表7之中。可以证明,不但颜色再现范围拓宽,而且发光效率也优良,得到了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13)
以透明的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75微米)作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Rayon制,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甲苯溶液,添加占粘结剂树脂成分200重量%的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的球形珠粒制成涂布液,进而用棒涂法涂布该涂布液、干燥,均匀涂装后干燥溶剂,得到了透明珠粒的光扩散层。
接着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30重量%甲苯溶液,添加占粘结剂树脂成分5重量%的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球形珠粒、由式(I-34)、(I-35)和(I-36)组成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式(III-3)组成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调整浓度制成涂布液,以便得到如图38所示,长波长侧窄、短波长侧扩大的非对称吸收光谱曲线。利用棒涂法在将该涂布液涂布在形成有光扩散层的反面、干燥后得到涂布有膜厚4.1微米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调光膜。
冷阴极管的发光颜色为,x=0.292,y=0.295,关于该冷阴极管对透过上述调光膜的照明光的颜色座标测定的结果为,x’=0.295,y’=0.280,通过有机色素分散层的y座标值变化量为|y-y’|=0.015。而且HS=1.91HL(蓝与绿的边界部分),HS=2.11HL(绿与红的边界部分)。
使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导光体,如图5所示,在导光体光出射面的对侧设置光反射片(东レ制造,ルミラ-E60L),在导光体的光出射面上设置上述调光膜,再重叠设置备有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的三棱镜阵列的透镜膜(3M制造,BEFIII),制成面光源装置。
此时为测定上述调光膜的透镜效果,若以经亮度计在导光体发光面正上方测定的正面亮度为LA,以配置该调光膜后测定的的调光膜上正面亮度为LB,则确认比例LB/LA为1.22,上述调光膜与有机色素分散层产生的光谱补正效果结合,也具有透镜效果(正亮度提高作用)。
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与实施例12同样的液晶板,构成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2同样进行了光学特性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可以证明,不但能保持宽的颜色再现范围而且发光效率也优良,得到了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而且部件数极少,组装性能也好。
(实施例14)
关于管径2.4毫米、灯长317毫米的以Nb为电极的冷阴极管,使绿色荧光体含量选择性增加,用变频器(ハリソン东芝ライテイング制造,HIU-742A)将其高频点亮,用亮度计(トプコム制造BM-7型)测定了x-y表色系中的颜色座标值,结果x=0.292,y=0.322。
与实施例13一样,以透明的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造的PET膜,厚度175微米)作基材,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レイヨン制,ダイヤナ-ルBR-80)的30重量%甲苯溶液,添加占粘结剂树脂成分200重量%的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制的球形珠粒制成涂布液,进而用棒涂法涂布该涂布液、干燥,均匀涂装后干燥溶剂,得到了透明珠粒的光扩散层。
接着相对于作粘结剂树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30重量%甲苯溶液,添加占粘结剂树脂成分5重量%的平均粒径25微米的丙烯树脂球形珠粒、由式(I-34)、(I-35)和(I-36)组成的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以及式(III-3)组成的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调整浓度制成涂布液,以便得到如图38所示,长波长侧窄、短波长侧扩大的非对称吸收光谱曲线。利用棒涂法在将该涂布液涂布在形成光扩散层的反面,干燥后得到涂布有膜厚4.1微米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调光膜。
关于该冷阴极管对透过上述调光膜的照明光的颜色座标测定的结果为,x’=0.297,y’=0.299,通过有机色素分散层的y座标值变化量为|y-y’|=0.023。
使用与实施例12记载相同的导光体,如图6所示,在导光体光出射面的对侧设置光反射片(东レ制造,ルミラ-E60L),在导光体的光出射面上设置上述调光膜,再重叠设置备有顶角90度、间距50微米的由三棱镜阵列形成的透镜膜(3M制造,BEFIII),制成面光源装置。
此时为测定上述调光膜的透镜效果,若以亮度计在导光体发光面正上方测定的正面亮度为LA,以配置该调光膜后调光膜上正面亮度的测定值为LB,则比例LB/LA为1.21,上述调光膜与有机色素分散层产生的光谱补正效果结合,也具有透镜效果(正亮度提高作用)。
在该面光源装置上设置实施例12记载的液晶板,制成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光学特性评价的结果示于表7之中。可以证明,不但能保持宽的颜色再现范围而且发光效率也优良,得到了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而且部件数极少,组装性能也好。
(实施例15)
对实施例14记载的调光膜调整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与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之间的浓度比,设置了y-y’=0.013的有机色素分散层。
其他与实施例3同样制成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
(比较例10)
除了就实施例12记载的调光膜,调整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的混合比,用如图39所看到的那种具有对称吸收光谱的有机色素分散层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制成了液晶显示装置。HS=1.02HL
与实施例12同样进行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由于调光膜的影响使亮度降低,所以颜色再现性和发光效率综合性能差。
(比较例11)
除了就实施例13记载的调光膜,调整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的混合比,用如图37所看到的那种具有对称吸收光谱的有机色素分散层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制成了液晶显示装置。HS=0.91HL(蓝与绿的边界部分),HS=0.97HL(绿与红的边界部分)。
与实施例12同样进行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由于调光膜的影响使亮度降低,所以颜色再现性和发光效率综合性能差。
(比较例12)
就实施例14记载的调光膜,调整二苯基方形酸翁系化合物与吡唑系方形酸翁化合物之间的浓度比,设置了y-y’=0.007的有机色素分散层。
其他与实施例14同样制成用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
(比较例13)
就实施例12记载的调光膜而言,除了将该调光膜粘贴设置在液晶板前面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构成了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2同样进行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
由于在通常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明亮室内环境下,背光灯点亮时液晶板前面着色,所以没有高级感并缺乏外观性。
(比较例14)
就实施例12记载的调光膜而言,除了将该调光膜粘贴在导光体的发光面上构成面光源装置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制成了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2同样进行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之中。
表7.液晶板上光学特性的评价结果
面内25点平均亮度(nit)     面内25点平均色度   面内25点色度差(最大值-最小值)     NTSC比(%) 背光灯非点亮时的着色现象
    x     y     x     y
实施例12     152     0.305     0.336     0.004     0.018     67.6     无
实施例13     159     0.303     0.332     0.002     0.016     66.9     无
实施例14     154     0.306     0.339     0.003     0.017     69.4     无
实施例15     167     0.303     0.343     0.002     0.015     65.7     无
比较例10     144     0.304     0.322     0.004     0.017     62.1     无
比较例11     131     0.302     0.329     0.003     0.014     61.8     无
比较例12     169     0.299     0.347     0.004     0.015     60.6     无
比较例13     155     0.302     0.340     0.003     0.017     67.9     有
比较例15     138     0.311     0.339     0.002     0.033     65.2     无

Claims (6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中,在光路上设置可见光区域中具有特定波长光吸收功能的光吸收层,这种光吸收层可见光区域中的光吸收峰,位置处于上述彩色滤光器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中重叠点的±30nm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光吸收层由有机色素分散层构成。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照明光学***中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在RGB各色中间附近波长下具有吸收峰,而且关于上述吸收峰若将短波长侧的半波宽度定为HS,长波长侧的半波宽度定为HL,则有
HS>H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装置的照明光源中使用三波长管构成的荧光灯,而且将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设置在比最前面的偏光膜更靠近照明光源之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用上述照明光源的x-y色度图上表示的发光颜色,若将透过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之前的测定值定为x,y,将透过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后的测定值定为x’,y’,则
Δy=|y-y’|上式的Δy值满足Δy>0.1的条件。
6.一种面光源装置,是以三波长管组成的荧光灯作光源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三波长管绿色的发光强度相对较强,在x-y色度图上表示的发光颜色x和y分别处于x=0.24~0.35和y=0.25~0.39范围内,而且在上述面光源装置的照明光路上可以设置具有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辅助滤光器,上述面光源装置的发光颜色,经由上述辅助滤光器进行颜色补正而成为白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的辅助滤光器的透过光谱,在荧光灯的副发光峰附近具有吸收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三波长管的发光颜色,若以x-y色度图上表示的颜色坐标为x和y,而且关于上述三波长管的发光颜色,以通过上述辅助滤光器测定的x-y色度图中的发光颜色为x’和y’时,则有:
Δy=y-y’上式Δy值满足Δy>0.01的条件。
9.一种膜,是液晶显示装置用的厚度30~350微米的以热塑性树脂为基材的膜,其特征在于:由有机色素分散层构成的在可见光区域内具有特定波长吸收功能,而且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过率处于75%以下。
10.一种透过型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器用的偏光膜,其特征在于:对于由分散了有机色素的区域组成的可见光区域内的特定波长光具有吸收功能,而且与各特定波长对应的有机色素的光吸收半波宽度值处于60nm以下。
11.一种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上使用,表面上形成有聚光元件,由合成树脂组成,在位置距离彩色滤光器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中的重叠点±30nm范围内具有光吸收峰。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形成光吸收层的辅助滤光器设置在比上述彩色滤光器更靠近光源之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是具有在前面设有偏光板的彩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滤光器设置在比最外层更靠近光源之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5、12、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是液晶显示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5、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驱动的透过型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上述色素分散层是被粘贴在液晶晶胞上的膜,或者是被设置在背光灯发光面上设置的膜上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色素分散层被设置在设在背光灯发光面上的膜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被粘贴在上述液晶板的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膜,是偏光膜和/或相位差膜和/或视角扩大膜,被设置在上述膜上的色素分散层,是被涂布在该膜上的的色素分散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5、12~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彩色滤光器是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而且上述背光灯中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粘贴在上述液晶板的玻璃基板表面的膜实施抗眩光处理和/或防反射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粘贴在液晶板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膜大体被染成黑色,实施提高对比度的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色素分散层是设置在处于背光灯上的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被设在处于背光灯上膜上的色素分散层,是在上述膜上涂布的色素分散树脂。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色素分散层在背光灯的导光体中分散设有有机色素。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色素分散层在背光灯的导光体表面上印刷的油墨中分散设有色素。
25.根据权利要求1~5、12~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可见光区域中光吸收峰的光吸收半波宽度处于60nm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1~5、12~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色素分散层形成的可见光区域中光吸收峰的个数为一个以上和三个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1~5、12~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色素分散层中配入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28.根据权利要求1~5、12~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路上设置紫外线吸收层,使紫外线不能达到上述色素分散层。
2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被设置在上述面光源装置发光面上设有空气层配置的膜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辅助滤光器的膜具有透镜效果。
31.一种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以权利要求6~8、29、30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灯,具有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
32.根据权利要求1~5、12~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采用方形酸翁(スクアリリウム)系和/或四氮普鲁啡啉(テトラアザプルフイリン)系形成的有机色素。
3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光膜,其特征在于:由分散了上述有机色素的区域形成的可见光区域中光吸收峰的个数为一个以上,少于三个。
34.根据权利要求10或33所述的偏光膜,其特征在于:在表面上设置树脂涂层,而且在此树脂涂层中分散有上述有机色素。
35.根据权利要求10、33或34所述的偏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具有扩散角为1~120的光扩散功能。
3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辅助滤光器的膜,通过在透过型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发光面上设置空气层的方式设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当在上述面光源装置的发光面上设置上述空气层的方式,设置构成上述辅助滤光器的膜时,对与上述发光面接触的膜侧实施凹凸加工,此时形成的凹凸加工部分由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形成。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辅助滤光器非膜,在5~90%珠粒范围内具有光扩散作用,上述光扩散作用可以通过在上述颜色补正膜表面上设置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得到。
39.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可以通过使有机色素在大体透明的珠粒涂层中分散的方式形成。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大体透明的珠粒的上述涂层是由光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组成的涂层。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大体透明的珠粒的上述涂层,通过涂布由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粘贴剂树脂和有机色素分散在溶剂中的溶液,使溶剂蒸发的方式得到。
42.根据权利要求36~4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中配有光稳定剂。
43.根据权利要求36~4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颜色补正膜中配有紫外线吸收层。
44.根据权利要求36~4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形成的可见光区域内光吸收峰的个数为一个以上,少于三个。
45.根据权利要求36~4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彩色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由上述有机色素分散层形成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光吸收峰位置,处于距离上述彩色滤光器各色分光透过率特性中重叠点±30nm范围内。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彩色滤光器是颜料分散方式彩色滤光器。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与上述各光吸收峰对应的有机色素仅有一种。
48.根据权利要求45~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有机色素是方形酸翁系和/或四氮普鲁啡啉系化合物。
49.根据权利要求45~4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使用与上述各光吸收峰对应的有机色素得到的分光吸收率曲线中,由上述分光吸收率得到的光吸收半波宽度值处于60nm以下。
50.一种面光源装置,是备有由冷阴极管的任一方或热阴极管任一方或双方组合而成的光源,和将上述光源转换成均匀面光源的光均匀化机构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面光源装置作为透过型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光源机构,而且在上述面光源装置的发光面上设置权利要求45~4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膜。
51.一种面光源装置,是权利要求50中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备有以至少一个侧端面作光入射面并以一个表面作发光面的导光体,向导光体外取出照明光的光取出机构,和设置在与上述发光面相对面侧的光反射片构成。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在上述导光体上的上述光取出机构,由在上述导光体的上述发光面或与该发光面相对面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上形成的凹凸构成,这种凹凸是用金属模具热转印而成的。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导光体的上述发光面或与该发光面相对面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上,设置棱线与上述光入射面处于大体垂直方向的聚光元件。
5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光吸收峰是通过在表面上形成了聚光元件的合成树脂中分散有机色素的方式形成的。
55.根据权利要求11或54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聚光元件是在聚光膜表面部分形成的棱镜阵列、和/或双凸透镜状透镜阵列、和/或波纹状阵列、和/或微小透镜阵列、和/或角锥阵列。
56.根据权利要求11或54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聚光元件利用涂布具有透镜作用的大体呈球形的珠粒的方式形成。
57.根据权利要求11、54~5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在聚光膜设有聚光元件的对面形成防止密接用的凹凸。
58.根据权利要求11、54~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聚光膜用双轴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双轴向拉伸聚丙烯制成。
59.根据权利要求11、54~5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可见光区内光吸收峰的半波宽度处于60nm以下。
60.根据权利要求11、54~5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可见光区域内光吸收峰的个数为一个以上,少于三个。
61.根据权利要求11、54~6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吸收峰通过将有机色素分散在聚光膜中的方式形成。
62.根据权利要求11、54~6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设有紫外线吸收层。
63.根据权利要求11~6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有机色素由方形酸翁系和/或四氮普鲁啡啉系中至少一种组成。
64.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备有光源、和将上述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的机构,在使用透过型和/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光源的面光源装置中,在其光出射面上设有权利要求11、54~6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膜。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光源转换机构备有:以至少一个侧端部作光入射面并以一个表面作光出射面的导光体、向导光体外取出光源光的光取出机构、以及上述光出射面与夹持导光体在反侧设置的光反射片。
CNA028157621A 2001-10-31 2002-10-30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5413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35170A JP2003140145A (ja) 2001-10-31 2001-10-31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と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35170/2001 2001-10-31
JP2001384989 2001-12-18
JP384989/2001 2001-12-18
JP2001392363A JP2003195278A (ja) 2001-12-25 2001-12-25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92363/2001 2001-12-25
JP2002121235A JP2003315544A (ja) 2002-04-23 2002-04-23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121235/2002 2002-04-23
JP2002201606A JP2003248218A (ja) 2001-12-18 2002-07-10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606/2002 2002-07-10
JP2002253103A JP2004095278A (ja) 2002-08-30 2002-08-30 面光源装置並びに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53103/2002 2002-08-30
JP2002277803A JP2004117562A (ja) 2002-09-24 2002-09-24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77803/2002 2002-09-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1384A true CN1541384A (zh) 2004-10-27

Family

ID=27567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157621A Pending CN1541384A (zh) 2001-10-31 2002-10-3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447785A1 (zh)
KR (1) KR20050042004A (zh)
CN (1) CN1541384A (zh)
TW (1) TW200302943A (zh)
WO (1) WO2003038787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5725C (zh) * 2004-09-14 2009-03-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制造其光回收元件的方法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CN101943820A (zh) * 2010-08-20 2011-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蓝色彩色滤光片
CN101403834B (zh) * 2007-10-02 2013-03-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
CN103163684A (zh) * 2011-12-08 2013-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器
CN103842892A (zh) * 2011-10-11 2014-06-04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透镜
US8748875B2 (en) 2009-11-10 2014-06-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05932038A (zh) * 2016-05-23 2016-09-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Woled显示装置
CN106814504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6990606A (zh) * 2016-01-20 2017-07-28 爱思开哈斯显示用薄膜有限公司 包括量子点膜和色彩纯度增强薄膜的液晶显示器
CN107526212A (zh) * 2016-06-22 2017-12-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797331A (zh) * 2017-11-20 2018-03-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7894675A (zh) * 2017-12-28 2018-04-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942577A (zh) * 2017-12-08 2018-04-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31775A (zh) * 2018-07-05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07371A (zh) * 2018-01-19 2019-03-01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反射薄型液晶显示屏
CN112925133A (zh) * 2021-03-05 2021-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光元件、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4077086A (zh) * 2020-08-20 2022-02-22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光学复合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6439B2 (en) * 2003-05-22 2006-05-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element with nanoparticles
WO2005066663A1 (ja) * 2004-01-05 2005-07-2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47177B2 (ja) * 2005-10-24 2013-02-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転写材料、表示装置用遮光画像、遮光画像付き基板、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用装置
JP2007131711A (ja) * 2005-11-09 2007-05-31 Fujifilm Corp 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転写材料、表示装置用遮光画像、遮光画像付き基板、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用装置
KR100784512B1 (ko) * 2006-05-25 2007-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1601199B1 (ko) * 2009-08-04 2016-03-09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시트
TWI485452B (zh) * 2012-10-31 2015-05-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複合導光板的製造方法
TWI642549B (zh) * 2017-09-11 2018-12-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控制膜、應用其之顯示裝置、及改善光控制膜之彩紋現象和/或高反射性的方法
KR102324966B1 (ko) * 2018-01-15 2021-11-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5541A (ja) * 1998-07-28 2000-04-11 Sumitomo Chem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前面板
JP2001124920A (ja) * 1999-10-27 2001-05-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5725C (zh) * 2004-09-14 2009-03-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制造其光回收元件的方法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CN101403834B (zh) * 2007-10-02 2013-03-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
US8748875B2 (en) 2009-11-10 2014-06-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02577610B (zh) * 2009-11-10 2015-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1943820A (zh) * 2010-08-20 2011-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蓝色彩色滤光片
CN101943820B (zh) * 2010-08-20 2012-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蓝色彩色滤光片
CN103842892A (zh) * 2011-10-11 2014-06-04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透镜
US9146336B2 (en) 2011-10-11 2015-09-29 Yamamoto Kogaku Co., Ltd. Synthetic resin lens
CN103163684A (zh) * 2011-12-08 2013-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器
CN103163684B (zh) * 2011-12-08 2016-03-02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器
CN106814504B (zh) * 2015-11-30 2021-03-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6814504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6990606A (zh) * 2016-01-20 2017-07-28 爱思开哈斯显示用薄膜有限公司 包括量子点膜和色彩纯度增强薄膜的液晶显示器
CN105932038A (zh) * 2016-05-23 2016-09-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Woled显示装置
CN107526212A (zh) * 2016-06-22 2017-12-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797331A (zh) * 2017-11-20 2018-03-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7942577A (zh) * 2017-12-08 2018-04-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7894675A (zh) * 2017-12-28 2018-04-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07371A (zh) * 2018-01-19 2019-03-01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反射薄型液晶显示屏
CN109407371B (zh) * 2018-01-19 2020-11-03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反射薄型液晶显示屏
CN109031775A (zh) * 2018-07-05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4077086A (zh) * 2020-08-20 2022-02-22 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光学复合片
CN114077086B (zh) * 2020-08-20 2024-05-28 爱思开迈克沃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其中使用的光学复合片
CN112925133A (zh) * 2021-03-05 2021-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光元件、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47785A1 (en) 2004-08-18
TW200302943A (en) 2003-08-16
WO2003038787A1 (fr) 2003-05-08
KR20050042004A (ko) 2005-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41384A (zh) 显示装置
CN1142451C (zh)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元件
CN1244006C (zh) 可对图像显示状态和镜面状态进行切换的装置及其应用
CN1533512A (zh) 光调制元件、显示元件及曝光元件
CN116580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296732C (zh) 偏振部件,偏振光源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94248C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机器
CN100340905C (zh) 前方照明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293420C (zh) 光调制介质和光调制方法
CN1875217A (zh) 照明***及采用该照明***的背光装置
CN1213327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91459A (zh) 显示装置
US2005004632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489710A (zh) 导光体、光反射片及使用该光反射片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光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CN1853068A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483150A (zh) 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78926A (zh) 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186257A (zh) 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969145A (zh) 发光装置及使用该发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41383A (zh) 电子显示器用的滤光器以及使用该滤光器的电子显示装置
CN1385754A (zh) 投影屏用薄板、光扩散薄板以及投影屏
CN1341870A (zh) 背面投影型屏幕及背面投影型显示器
CN1392451A (zh) 微隅角棱镜阵列、制造它的方法以及反射型显示装置
CN1390082A (zh) El器件、el显示器、el照明装置及液晶装置、电子设备
CN1170189C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