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5550A -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5550A
CN1495550A CNA031588417A CN03158841A CN1495550A CN 1495550 A CN1495550 A CN 1495550A CN A031588417 A CNA031588417 A CN A031588417A CN 03158841 A CN03158841 A CN 03158841A CN 1495550 A CN1495550 A CN 1495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developer
subparticle
image
in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88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贤
杉浦英树
Ҳ
中山慎也
梅村和彦
朝比奈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55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和无机微细颗粒,而该基本色粉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着色剂,并且该载体含有磁性颗粒,该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并且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Description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静电图像的显影剂、包含该显影剂的成像装置、包含该显影剂的成像方法以及包含该显影剂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象电照相法或静电法这类典型的成像方法一般包括显影过程、转印过程以及定影过程。在显影过程中:光导绝缘层是均匀带电的;然后对该绝缘层进行曝光,从而使曝光区域上的电荷分散开以便形成带电的潜像;经带电的色粉粉末颗粒附着后,该潜像成为可见的。在转印过程中,所得到的可见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上,例如转印纸。在定影过程中,通过对其加热或者加压(典型地是使用热辊)使转印图像定影。包含载体和色粉的双组份显影剂或者无需载体的单组份显影剂(例如磁性色粉、非磁性色粉)是公知的显影剂,用于在其上保持有潜像的表面上显影静电影像。在全色成像装置的公知技术中,将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首先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并且分别暂时保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然后,色粉图像再共同转印到纸张上。
用于电照相法和静电法的色粉(显影剂),其主要成份可以是粘合剂树脂以及色料(着色剂),并且还可以包含添加剂例如电荷控制剂、以及抗残留剂。需要这些色粉来提供对应于前述的处理过程的不同性能。例如,在显影过程中,对于复印机或者打印机而言,色粉或者用于色粉的粘合剂树脂需要维持适当数量的电荷,并且能够抵抗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的影响,从而可以使色粉可以适当地粘附到电潜像上。在使用热辊进行定影的定影过程中,需要色粉具有抗残留性能,以防粘附到通常加热至大约100℃至230℃的热辊上,或者需要色粉具有定影性能,以便能够定影到纸张上。此外,还需要色粉具有抗结块性能,从而在色粉保存在复印机中时能够防止色粉结块。
此外,最近在电照相领域,正在从不同方面研究能够提供优质图像的技术。人们认识到,在这些技术中,能够提供小颗粒色粉的技术以及能够使色粉成为球形的技术是最有效的。然而,随着色粉直径的减小,转印效率趋于下降,从而产生劣质图像。然而,众所周知,通过使色粉成为球形,可以提高转印效率(参阅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9-258474)。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在彩色复印机和彩色打印机领域也需要快速成像技术。
在更快速成像的方法中,串行法非常有效(参阅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5-341617)。在串行法中,由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以重叠方式顺序转印到单张转印纸上,以便在转印纸上形成全色图像。采用串行法的彩色成像装置具有卓越的性能,例如,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转印纸,能够提供高级别的全色图像,并且能够在高速条件下获得全色图像。快速获得全色图像的性能就是使用其他方法的彩色成像装置所不具有的独特性能。
尽管已经提出了通过使用球形色粉来提供优质图像的方法,但由于难于清洁而没有投入实际使用。按照惯例,已经提出了采用趋近于球形色粉的技术。例如,参阅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61-279864,提出了一种具有SF-1为120至180并且SF-2为110至130的色粉。此外,参照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8-328312中描述的使用中间转移体的成像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SF-1为110<SF-1≤180并且SF-2为110<SF-2≤140的色粉,其中B(从SF-2中减去100得到该值)与A(从SF-2中减去100得到该值)之间的比率(B/A)小于1.0。提出这两种色粉的目的是,通过增加SF-1(球形的弯曲度)的值来改善清洁效率和转印效率。然而,与球形色粉相比,由于偏离圆形的色粉无法均匀地填充到位于光电导体上的潜像中,所以该色粉易于导致转印困难并且产生劣质图像。
此外,也尝试过利用球形色粉在提供优质图像的同时实现高速成像。为了采用上述技术实现高速成像,必须增加转印压力以便获得与上述技术相同的效果,这是因为需要减少纸张经过转印部分的时间。然而,随着转印压力的增加,转印过程中的压力将会导致色粉的粘结以及限制适当的转印,从而出现了在所形成的图像中产生空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3063中提出了,通过限定圆度、颗粒直径、比重、以及当色粉被压缩为1kg/cm2并且其粘附应力不大于6g/cm2时色粉的BET比表面积来提供优质图像。然而,对于需要使用粘附应力并且色粉被压缩为1kg/cm2的情况,压缩应力就太弱了。因此,对于转印压力增加的情况(例如,在使用OHP纸、厚纸或者铜版纸时),将导致类似于转印效率不足以及例如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的图像质量差等问题。此外,粘附应力弱将会导致类似于产生转印灰尘等问题。另外,在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352840中提出了,通过将一个色粉颗粒的粘附应力限定为每接触点不大于3.0达因来改善放电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限定压缩过程中的粘附应力。因此,虽然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色粉的放电能力,但是并不能解决类似于转印效率不足以及例如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的图像质量差等问题。
在日本注册的专利No.3002063中提出了一种在压缩过程中限定粘结度的方法,用于改善显影性能以及显影性能对应于时间的稳定性。然而,在压缩过程中限定粘结度并没有解决例如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的图像质量差等问题,并且不能充分地改善可转印性以及转移率。另外,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267422中提出了通过满足等式A×B≤7(其中A表示粘结度,B表示表观疏松密度)来防止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色粉压缩过程中物理特性的变化,从而对于那些对色粉施加过多压力的***是不适合的,例如进行中间转印的***或者通过剧烈搅拌来显影的***。此外,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352840中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表观疏松密度与表观硬密度之比为0.5至1.0,并且其粘结度为25%或更小。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表观硬密度是敲击50次后测量的体密度值。这样,就可以得到能够相对反映流动性的物理特性,但是并不能反映当动态应力施加到色粉上时所增加的体密度。其结果也与对色粉进一步施加应力的***(如,进行中间转移的***或者通过剧烈搅拌来显影的***)相类似。
同时,在改善色粉的流动性以及充电能力等特性的方法中,提出了将色粉颗粒与例如无机粉末进行混合的方法,该无机粉末可以是例如各种金属氧化物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该无机粉末称为外部添加剂。此外,对于需要改善无机粉末表面的例如疏水性或者充电能力等特性的情况,还提出了使用例如指定的硅烷偶联剂、钛酸盐偶联剂、硅油或有机酸对其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或者在其表面涂覆指定树脂的方法。一些已知的无机粉末为二氧化硅(硅石)、二氧化钛(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铈、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锡。
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疏水的二氧化硅微细颗粒,其中该疏水的二氧化硅微细颗粒是通过将二氧化硅或者氧化钛微细颗粒与有机硅化物(例如,二甲基-二氯硅烷、六甲基-二硅烷、硅油)进行反应、然后用有机基团取代二氧化硅微细颗粒表面的硅醇基团得到的。
在疏水的二氧化硅微细颗粒中,硅油作为疏水剂,具有足够的疏水性并且提供了良好的可转印性,这是由于其包含在色粉中时具有低表面能。在日本公开申请No.7-3600和日本专利No.2568244中,通过用硅油处理二氧化硅来限定疏水性的程度。在日本公开文本No.7-271087和日本公开文本8-29598中,规定了添加剂中硅油以及碳的添加量。上述公开文本中描述的硅油含量以及疏水性程度足以用于对作为外部添加剂的基料的无机微细颗粒进行疏水性处理,从而提供了高湿条件下具有稳定充电性能的显影剂。然而,没有尝试过利用硅油具有低表面能的特性来降低显影剂与接触构件之间的粘附应力,该接触构件可以是例如接触充电装置、显影剂载体(套筒)、刮墨刀、载体、静电潜像载置体(光电导体)或者中间转印体。仅仅通过调整硅油的添加量或者其疏水性程度,不能改善某些问题,例如由于显影剂对光电导体的强附着而形成背景污损,以及转印过程之后在文字区域、线区域、点区域、边缘区域和中央区域产生空白(显影剂未转印的区域)。此外,这样的调整也不能改善空白区域的问题,该空白区域是由于无法在具有凸凹表面的转印体的凹陷部分实现转移而产生的。另外,日本公开文本No.11-212299中给出了含有指定量的硅油作为液体元素的无机微细颗粒。然而,此含量无法使硅油具有满意的特性。
同时,在电照相中利用色粉来提供均匀稳定的充电性能。不足的充电性能将导致类似于污损以及密度不匀的问题,从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随着成像装置减小尺寸,显影结构也变小了。因此,对于提供优质的图像而言,色粉的初始荷电率更为重要。提出了很多建议以便获得这种高质量图像。一些用添加剂来改善电照相色粉可充电性的实例为:含有经硅油处理的无机粉末的非磁性单组份显影剂(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开文本No.3-294864);与色粉相比,添加剂覆盖率为3%至30%的磁性单组份显影剂(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开文本No.4-204665);将静电显影剂从外面添加到表面固定有微细颗粒的色粉中,该微细颗粒的BET表面积率为5-100m2/g,从而使所含颗粒的表面积率为色粉上固定的微细颗粒表面积率的1.2倍或者更多(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开文本No.4-33537);使用非磁性单一成份色粉的显影剂,该色粉含有疏水的二氧化硅微细粉末和指定的疏水氧化钛(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开文本No.7-43930);以及具有色粉添加剂的显影剂,该色粉添加剂包括有机聚合物结构和聚硅氧烷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颗粒(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开文本No.8-202071)。
然而,上述这些实例对于提供均匀充电仍然不够,也不能够提供带有足够初始荷电的色粉。对于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色粉的电荷量还是不够的。在上述实例中,许多实例是通过对氧化物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来增加添加剂的疏水性的。虽然,开始时添加剂能够提供所需的稳定电荷,但是由于成份改变使添加剂趋于恶化,这种成份改变可以是例如添加剂随时间而分离,或者埋入色粉。另外,如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布No.8-202071中所示的液相法来合成复合颗粒,保留在颗粒内部的液体催化剂材料会使疏水性不足,或者随着时间改变疏水性。
此外,具有氧化物颗粒的电照相色粉添加剂也是已知的,该氧化物颗粒是对含有两种或多种元素的固溶体进行氧化来得到的。在这种电照相色粉中,固溶体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第一电离电势差的最小值为1.20-4.20eV,固体成份中所含元素的第一电离电势的最大值为9.00eV或者更小。对于使用电照相色粉的情况,不必过多地考虑这些因素,如颗粒直径以及无机颗粒的形状。因此,为了向色粉提供适当的流动性、可转印性以及搅拌显影剂,只限定电离电势是不够的。
同时,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开文本No.1-304467中给出色粉生产方法的典型实例。在这种方法中,同时将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加热、熔化,使用捏合机或类似装置进行扩散,从而得到均匀的成份。然后,对该成份均匀的混合物进行冷却、研磨以及分级,从而得到体均颗粒直径大约为6-10μm的色粉。特别地,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电照相彩色色粉通常含有粘合剂树脂,该粘合剂树脂含有不同颜色的染料和颜料。获得彩色图像所需的性能比获得黑色图像要更严格。换句话说,对应于外部因素,例如振动或者湿度,除了需要机械稳定性以及电稳定性以外,彩色色粉还必须能够表现适当的色彩(色彩度)以及光透过性(透明度)。日本公开的公开文本第57-130043和57-130044中描述了染料用作着色剂的实例。当染料用作着色剂时,能够获得具有良好透明度以及优异彩色显影的清晰彩色图像。但是,这种染料的耐晒牢度很差,因此直射光照射时,其颜色将变化或者退色。
此外,在各种成像装置中,应用中间转印技术的成像装置是已知的。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在图像载体上按顺序形成的大量可视的彩色显影图像以重叠方式按顺序转印到不停移动的中间转印体上(第一次转印),然后,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色粉图像)整个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第二次转印)。中间转印技术特别适用于彩色成像装置,因为采用中间转移技术的成像装置具有这样的优点,例如,能够减少尺寸,对用于将最终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转印介质没有限制。然而,这种成像装置可能会产生空白,这是因为在第一次转印或者第二次转印的过程中,没有转印彩色显影图像的色粉图像,从而在没有色粉转印到其上的转印介质(例如,转印纸)的最终图像中形成转印空白区域。对于实心图像的情况,将产生大面积转印空白区域。对于线图像的情况,将以断续方式产生转印空白区域。在形成四色图像时,易于产生这些不规则图像。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仅是由于色粉层厚度的增加,而且是由于除库仑力(除了类似于范德华力等静电力之外的力)以外还存在很强的机械粘附应力,它是通过图像载体表面与色粉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及中间转印体表面与色粉之间的接触压力而产生的。此外,由于中间转印体与色粉之间的粘附应力增加了,还会产生薄膜现象,即色粉以类似于薄膜的方式粘附在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
因此,一些技术已经引入市场,用于防止在图像上产生转印空白,例如,在图像载体表面以及中间转印体表面施加润滑剂来减少粘附应力的技术,通过向色粉中添加外部添加剂来减少色粉本身粘附应力的技术。然而,在这些技术中,例如在形成四色图像以及高速转印的过程中,例如色粉之间的接触压力或者拉伸断裂强度增加的因素并没有被考虑在内。因此,应用这些技术的图像质量都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对于转印到厚纸、铜版纸、OHP膜等情况。
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8-211755中描述了这样的技术,其通过调整图像载体上的色粉粘附应力与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粘附应力之间的相对平衡,来增强可转印性,并且防止产生具有转印空白的不规则图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粘附应力是通过使用离心力方法并且色粉为粉末状态而得到的。因此,与增加接触压力时相比,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材料特性。
此外,色粉制成后,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储存或者运输,例如,高温高湿度环境,或者低温低湿度环境。因此,还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保存色粉,以防止色粉粘结,以及破坏充电性、流动性、可转印性以及定影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显影剂、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其基本上可以避免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和缺陷而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如下。
(1)提供一种显影剂(色粉),即使在输出几万份图像之后,其仍然具有稳定的性能。
(2)提供一种显影剂,即使带有球形色粉也可以进行清洁。
(3)提供一种电照相显影剂、一种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装置,其中显影剂可以防止外部添加剂埋入色粉之中,从而该显影剂可以完全实现流化剂以及电荷支持剂的功能,并且即使该显影剂在显影装置中搅拌很长时间,也能够提供稳定的荷电率以及优质图像。
(4)提供一种电照相显影剂、一种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加压以及转印色粉的过程中,对显影剂中色粉之间的粘附进行了适当地控制,该显影剂能够提供优异的可转印性、显影性能以及定影性能,适用于多种材料的转印介质,并且能够提供高质量图像。
(5)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以便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用性和低维修率的成像***。
(6)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在压缩色粉时其可以适当地转印,在不压缩色粉时其可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在开始工作时其可以具有优异的荷电率。
(7)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成像方法,其中转印色粉时将保持优异的色彩再现、色彩分辨率、颜色透明度、稳定的光泽、从而也不存在不均匀性。
(8)提供一种成像装置,防止产生不规则图像,例如,带有空白的图像、带有灰尘的图像、或者带有劣质细线复制的图像,其中该成像装置可以是采用如下方法的成像装置,即首先将静电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然后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或者该成像装置也可以是采用串行法的成像装置,其图像可以高速输出。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阐明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并且部分可以从说明书和附图中了解,或者可以通过依据说明书所教授的方法实施本发明中认识到。从说明书中具体给出的显影剂,可以认识并得到本发明的目的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并且在说明书中使用了完整、清楚、简明、准确的术语,从而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
为了实现这些以及其它优点,并且依照此处明确说明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其包含基本色粉以及无机微细颗粒,并且该基本色粉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其特征在于基本色粉满足105 SF-1 130并且120 SF-2 180,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并且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影剂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影剂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影剂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影剂中,该显影剂与磁性颗粒结合实现载体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显影剂,用于对在静电潜像载置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色粉图像;转印单元,用于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显影剂和载体,该另外的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和无机微细颗粒,而该基本色粉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着色剂,并且该载体含有磁性颗粒,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其中,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该显影剂与磁性颗粒结合实现载体的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显影剂包括多种颜色。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包括:充电单元,对光电导体进行充电;曝光单元,对光电导体进行曝光从而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图像;显影单元,使用显影剂对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将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清洁单元,对转印单元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显影剂和载体,该另外的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和无机微细颗粒,而该基本色粉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着色剂,并且该载体含有磁性颗粒,其中,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此外,在本发明的处理盒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处理盒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处理盒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处理盒中,该显影剂与磁性颗粒结合实现载体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光电导体进行充电;对光电导体进行曝光从而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图像;使用显影剂对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进行显影;将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显影剂和载体,该另外的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和无机微细颗粒,而该基本色粉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着色剂,并且该载体含有磁性颗粒,其中,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其中,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方法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方法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方法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
此外,在本发明的成像方法中,显影剂与磁性颗粒结合实现载体的功能。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明确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更多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成像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成像装置的另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成像装置的再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成像装置的又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成像装置的又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成像装置的又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含有本发明显影剂的处理盒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具有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并且该处理盒中含有本发明的显影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利用本发明的显影剂:即使对于球形色粉可以实现进行清洁;即使色粉曾经保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也可以防止外部的添加剂埋入色粉中;显影剂可以完全具有流化剂和补充充电剂的功能;即使显影剂曾经保存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也可以通过抑制荷电率的不规则增长来提供稳定的图像质量;当色粉经转印而被压缩时,附着力是可控的;并且,在经显影装置内部的应力施压之后,色粉颗粒之间的粘附也是可控的;并且实现了优异的可转印性和显影性,从而形成了具有高质量的图像。
尽管显影剂的机理依然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可以根据一些分析数据做出下面的假设。也就是说,即使在SF-2是120至180并且色粉具有凹凸表面的情况下,通过选用平均直径为30nm至160nm无机微细颗粒,也可以达到下面的效果,即:防止外部的添加剂埋入色粉中;防止色粉颗粒与光电导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并且减少色粉颗粒与光电导体之间的直接静电粘附和物理粘附。因此,可以适当地进行清洁。此外,显影剂可以充当隔离装置,用于防止色粉之间的粘附。当色粉保存在高温环境中,或者当色粉轻微搅拌时,显影剂也可以防止添加剂埋入色粉中。当色粉颗粒的直径较小时,这种效果更加显著。当色粉颗粒的直径不大于7μm时,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当色粉的圆度(circle degree)不小于0.95并且不大于0.996时,即色粉的形状基本上是球形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在色粉中混入无机微细颗粒以及其平均初级颗粒直径小于无机微细颗粒的一种或多种的外部添加剂,就可以达到下面的效果,即:获得更好的流动性,而对于单独使用具有30nm至160nm的大直径无机微细颗粒,这种效果是无法获得的;外部添加剂相对于色粉的覆盖率可以提高;外部添加剂之间的亲合力可以增加;并且外部添加剂的粘着态可以改进。此外,具有大颗粒直径的无机微细颗粒充当了隔离物,因此:可以防止色粉变质时无机微细颗粒埋入色粉中,这主要发生在色粉输入和输出很少的时候;并且色粉的流动性可以保持不变。
象粉碎法或聚合法这样的典型方法,可以用于制造本发明的色粉。然而,对于采用粉碎法制造色粉的情况,通过使用象涡轮碾磨机或kryptron这样的机械粉碎机,可以方便地制造色粉,其中色粉的SF-1为105至130。或者,经过粉碎之后,使用搅拌器搅拌色粉或者加热色粉,可以使色粉的形状成为圆形。
同时,象悬浮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作聚合法。
本发明的色粉中可以含有蜡。这样,色粉中蜡的分散直径将是2μm或更少(优选地是1μm或更少,更优选是0.5μm)。因此,即使加入了大颗粒直径的二氧化硅颗粒,也能获得足够的定影能力。而且,在色粉定影过程中,蜡可以充当防粘剂,并且慢慢地渗出以便防止热残留。蜡也可以减小色粉之间的粘附应力,改进可转印性以及转印率,并且可以避免某些问题的发生,例如位于文字部分的空白区域。
通过采用至少包含色粉以及磁性颗粒构成的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可以获得下面的显影特性,即:相对于载体的适当均衡;显影剂的低压力可变性;充足的体密度;良好的初始荷电率;并且相对于环境而言稳定的荷电率。而且,利用体密度传感器或类似装置,显影***还实现了对色粉密度的优异的可控性。
而且,对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而言,可以利用由多种颜色组成的显影剂,来对静电潜像载置体上形成的分为多种颜色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色粉图像,然后,转印单元接触静电潜像载置体的表面,并且两者之间存在转印介质,随后,色粉图像就可以在一次或者多次的静电转印过程中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因此,可以降低转印过程中的转印难度,更具体地是,可以获得优异的颜色再现。相应地,成像装置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对于将本发明的显影剂应用到成像装置的情况,首先,成像装置将静电图像载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然后再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这样,当中间转印体是具有10°至65°硬度(HS)(JIS-A)的柔软中间带时,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线条再现和满意的可转印性并且无空白产生的高质量图像。根据中间带厚度的不同,需要修正以便获得最佳硬度。对于硬度小于10°的情况,模制精确度量的中间带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在模制过程中,中间带是易于收缩和伸展的。用于改变中间带的柔软性的典型方法是在基底材料中加入油性成分。然而,利用此方法制造的中间带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加压情况下连续运转时,油性成分将会渗出。从而污染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接触的光电导体,进而产生横向不均匀性。典型的是,设置表面层以便增强防粘特性。然而,为了防止油性成分的渗出,表面层还应具有其它附加特性,例如耐磨性。从而增加了选取材料和获取适当特性的难度。同时,对于硬度大于65°的情况,随着硬度的增加,模制精度也会提高。此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加入或只需加入很少的油性成分,对光电导体的污染也会减少。然而,某些转印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例如空白的产生问题,并且中间带将很难紧固到辊上。
此外,通过选用静摩擦系数为0.1至0.6(更优选是0.3至0.5)的中间转印体,色粉与中间转印体之间可以平滑滑动。并且提高了可转印性,减少了背景污染、色粉废弃以及色粉消耗。
此外,对于成像装置是具有显影刮刀以调整显影辊层厚以及其上所施加的显影剂层厚的多色成像装置的情况,在静电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并被划分为多种颜色的静电图像分别经显影剂显影,随后,转印单元与静电图像载体的表面接触,并且两者之间存在转印介质,然后色粉图像顺次进行静电转印,这样可以获得颜色的优异再现、转印过程中优异的可转印性、以及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此外,对于成像装置是串行型色成像装置的情况,由沿驱动带辊和辅助带辊所拉紧的转印带设置的多图像生成单元所产生的图像顺次并重叠地转印到利用转印带传送的一个转印介质上,而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这样可以获得高速的复印、不同材料(例如,OHP、厚纸、铜版纸)转印介质的可用性、转印过程中优异的可转印性、以及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在下文中将进一步详述本发明。如果情况需要,任何外部添加剂、色粉、显影剂制造方法、显影剂所用材料、或者某种已知的电照相过程均可用于本发明。
(无机微细颗粒)
用于本发明的无机微细颗粒可以是利用已知的典型制造方法获得的。无机微细颗粒的初级(primary)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更优选是50nm至130nm。此处的初级颗粒直径是几个颗粒直径的一个平均值。用于本发明的无机微细颗粒的颗粒直径可以使用颗粒直径分布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其利用动态光散射原理实现测量功能(例如,Ohtsuka电子有限公司的DLS-700、Coulter电子有限公司的Coulter N4)。如果无机颗粒是经疏水处理后的颗粒,将难以分离二次凝聚(secondary cohesion)。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颗粒直径可以直接从扫描电子显微镜或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照片上获得。这样,将观察到300个氧化物微细颗粒,从而得到其平均直径的长度。
至于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可以选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No.2-188421中提出的二氧化硅微细颗粒,或者日本专利公开文件No.2000-330328中提出的二氧化硅微细颗粒。其圆度不小于0.95并且不大于0.996(更优选是不小于0.98并且不大于0.996,其形状基本上为球形)。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测量圆度。例如,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得圆度,其中该图像处理软件用于对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产生的照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下面的公式获得圆度的数学平均值。例如,对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优选地是,形成厚度大约为1nm的一个薄沉积层,或者使用高分辨率的场致发射电子显微镜(例如Hitachi有限公司的S-5200)测量非沉积态的圆度。这是因为初始形状存在因为沉积例如铂沉积变形的可能性。圆度=比例圆(proportional circle)的周长/投影颗粒图像的周长。
在上述公式中,“投影颗粒图像的周长”是通过连接二元(binarized)颗粒图像的边缘点所获得的轮廓部分的长度,“比例圆的周长”是其面积与二元颗粒图像面积相等的圆的外周长。当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圆度小于0.95时,色粉的流动性、色粉的供应特性以及色粉的保存特性将恶化。当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圆度超过0.996时,二氧化硅颗粒将难以停留在色粉的表面上,二氧化硅颗粒与色粉之间的亲合力将减弱,二氧化硅颗粒将无法实现外部添加剂的功能,相对于环境而言的储藏特性和荷电率将恶化,进而影响图像。
(外部添加剂)
除了可以使用上述的无机微细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也可以与其它类型的疏水处理后的无机颗粒结合使用。在优选情况下,疏水处理后的无机颗粒具有其平均颗粒直径为1至100nm(更优选是5nm至70nm)、其BET与表面积之比为20至500m2/g的初级颗粒。
也可以采用其它常规的外部添加剂,例如,二氧化硅微细颗粒、疏水二氧化硅、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铅、硬脂酸铝)、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亚锡、氧化锑)、或者含氟聚合物。
疏水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锑以及氧化铝微细颗粒是特别优选的外部添加剂。二氧化硅微细颗粒可以是,例如日本Clariant K.K.公司出品的HDK H 2000、HDK H 2000/4、HDK H 2050EP、HVK 21、HDK H1303,以及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出品的R972、RX200、RY200、R202、R805、R812。二氧化钛微细颗粒可以是,例如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出品的P-25,TitanKogyo K.K.出品的STT-30、STT-65C-S,Fuji钛工业有限公司出品的TAF-140,以及Tayca有限公司出品的MT-150W、MT-500B、MT-600B、MT-150A。经过疏水处理后的三氧化钛微细颗粒可以是,例如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出品的T-805,Titan Kogyo K.K.出品的STT-30A、STT-65S-S,Fuji钛工业有限公司出品的TAF-500T、TAF-1500T,Tayca有限公司出品的MT-100S、MT-100T,以及Ishihara Sangyo有限公司出品的IT-S。
使用硅烷偶联剂对亲水微细颗粒进行处理,可以获得经过疏水处理后的无机微细颗粒(特别是,二氧化硅微细颗粒、二氧化钛微细颗粒、以及氧化铝微细颗粒),例如硅烷偶联剂可以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者辛基-三甲氧基硅烷。优选地是使用经硅油处理过的氧化物微细颗粒,其通过将硅油(如果需要可以加热使用)与无机微细颗粒接触来得到。
例如,硅油可以是二甲基硅油、甲基-甲苯硅油、氯苯基硅油、甲基氢(methylhydrogen)硅油、烷基改性硅油、氟基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醇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环氧聚醚改性硅油、酚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巯基改性硅油、丙烯酰基改性硅油、甲基丙烯酰基改性硅油以及α-甲基-苯乙烯改性硅油。
例如,无机微细颗粒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三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氧化亚锡、硅石、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二氧化铈、红氧化铁、三氧化二锑、氧化镁、二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以及氮化硅。其中优选地是二氧化硅和钛。其添加量占色粉重量的0.1-5%(优选地是0.3-3%)。无机颗粒初级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优选地是不小于3nm并且不大于70nm)。如果无机颗粒初级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范围,无机微细颗粒将埋入色粉中,因此无法有效地实现其功能。如果无机颗粒初级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大于该范围,光电导体表面将会受损。
(表面加工助剂)
例如,含有无机微细颗粒的外部添加剂的表面加工助剂可以是例如硅烷偶联剂(例如硅烷-二烷基-二卤化物、硅烷-三烷基-卤化物、硅烷-烷基-三卤化物、六烷基-二硅烷)、硅烷化剂、含有烷基氟化物的硅烷偶联剂、有机钛酸盐偶联剂、铝偶联剂、硅油、以及硅清漆。特别优选的表面加工助剂是有机硅组合(疏水加工助剂)。
(软化点、放电开始温度)
本发明中色粉的软化点是由软化点装置(Mettler公司制造的FP90)在加热速率为1℃/min时所测得的软化温度(放电开始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由下述示差扫描量热计在如下条件下测得的。
(i)示差扫描量热计:
SEIKO 1DSC100
SEIKO 1SSC5040(磁盘站)
(ii)测量条件
温度范围;25℃至150℃
加热速率;10℃/min
抽样时间;0.5sec
样品数量;10mg
(分子量)
下面将详述GPC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法),该方法用于测量色粉中所含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以及最大分子量(Mp)。
将80mg样品色粉溶解于THF(四氢呋喃)从而构成样品溶液,该样品溶液经5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将其中100μm的样品溶液注入柱管(column)内,然后在如下条件下测得保留时间。另外,聚苯乙烯(其平均分子量是已知的)可以作为标准物质,测量其保留时间,并获得校正曲线,因此就可以得到样品溶液相对于聚苯乙烯转化的数均分子量。
(i)柱:保护柱+GLR400M+GLR400M+GLR400
(所有的柱都是Hitachi有限公司生产的)
(ii)柱温:40℃
(iii)流动相(流速):THF(1ml/min)
(iv)峰值检测:UV(254nm)
(热透度、耐热性以及防热性)
将10g色粉装入20cc的玻璃容器中,并在加热池中放五小时,使用透度计测量热透度。
(静摩擦系数)
可以用如下方法获得本发明中间转印介质的静摩擦系数。
选用手提式静摩擦计(Shinto Kagaku K.K.生产的Heidon Tribo-gear MuseType 94i200)。在该静摩擦计中,压板设置在带的内侧,从而使光电导体带和中间转印体可以与静摩擦计的扁压头(flat penetrator)均匀地接触。也可以使用鼓形元件代替光电导体带和中间转印体。这样,接触面积会更小,并且数据也会变化更快。然而,并不会影响上面所述的均匀接触。
通过测量扁压头与中间带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可以得到静摩擦系数,其中扁压头设置在静摩擦计中的较低位置,并且该最大摩擦力可以由扁压头与中间带在垂直方向上的压力比来确定。而且,扁压头是φ40的金属探针,其重量很轻,大约为40gf,这样可以防止损坏中间带表面。在测量静摩擦系数时,扁压头与中间带之间可以进一步地设置缓冲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薄的织物作为缓冲元件。
根据表面粗糙度和材料柔软度的不同,中间转印体(或光电导体带)可以改变其形状。而且,因为色粉为粉末状物质,相对于中间带的凹凸表面,所以色粉会粘附到中间带表面凹陷部分的底部。因此,代表了色粉与中间带之间粘附的中间带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必须是包含该凹陷部分的测量值。因而,对于凹凸表面而言,缓冲元件所用的材料应该是可弯曲的,并且不会损坏接触元件。从而可将压力均匀地施加到中间带,以便获得精确的静摩擦系数。织物束的厚度大约为0.5mmm,其纤维大约为5μm至30μm。这样,当织物挤入扁压头与中间带之间时,其纤维的形状可以适应性地改变或逐渐地改变。因此,压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中间带上。
除了用静摩擦计测量静摩擦系数,还可以通过测量角  来得到静摩擦系数,然后按照μ=tanθ(如日本专利公开文件No.8-211757中所示)就可以得到静摩擦系数,其中角θ位于平面倾斜时压头开始向下滑动的位置。在该公开文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与样品层之间的滑动阻力是在如下情况下测得的,即当PET片缠绕在扁压头(Shinto Kagaku K.K.生产的HEIDON-14DR的ASTM D-1894)上时,在目标测量对象与扁压头之间施加200gf的垂直负载,并且样品层以100mm/min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运动。然而,当可延伸性树脂材料例如PET层与压头共同使用时,不会出现色粉粘附到中间带的凹凸表面上的情况。因此,只能测量凸面上的摩擦力。而且,在这种测量方法中,是通过切断目标测量对象来得到样品层的,即,为了完成测试需要切断目标测量对象,因此在实时操作过程中不能随时完成测定。因此,手提式静摩擦计是可取的。
(所分散的蜡的平均颗粒直径)
依据本发明,通过使用TEM(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的色粉片,可以分析得到所分散的蜡的平均颗粒直径。如果需要,通过将TEM图象输入计算机,并且利用图象处理软件处理该图象,也可以得到平均颗粒直径。只要平均颗粒直径能测量,则除了TEM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光学显微镜、CCD照相机、或者激光显微镜。
(粘合剂树脂)
用于色粉的各种常规粘合剂树脂可以作为用于本发明色粉的粘合剂树脂,例如,苯乙烯或者其聚合取代物(例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甲基丙烯酸氯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甲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以及其它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多元醇(polyor)树脂、聚氨酯、聚酰氨、聚乙烯缩丁醛、聚丙烯酸酯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族或脂环族(alycyclic)氢碳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氯化石蜡、固体蜡,其中前述树脂可以独立使用或者化合使用。特别优选地是聚酯树脂以及多元醇树脂。
虽然不同类型的树脂都可以作为聚酯树脂,但是聚酯树脂优选地是由下述的组分①和组分②组成。
①二价羧酸(carbonxylic acid)、其低级烷基酯及其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②由通用分子式(1)表示的二醇组分:
其中x和y表示0或不小于1的一个值,并且其典型的上限大约是10。
上面通式(1)所述二醇组分的实例可以是,聚氧化丙烯-(n)-聚氧化乙烯(n’)-2、2-双(4-羟基苯)丙烷、聚氧化丙烯-(n)-2,2-双(4-羟基苯)丙烷、以及聚氧化乙烯-(n)-2,2-双(4-羟基苯)丙烷。二醇组分更优选的实例是,聚氧化丙烯-(n)-2,2-双(4-羟基苯)丙烷,其满足2.1≤n≤2.5,以及聚氧化乙烯-(n)-2,2-双(4-羟基苯)丙烷,其满足2.0≤n≤2.5。上述二醇组分能够改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能够更容易地控制反应。
应当指出,脂类二醇也可以作为二醇组分,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以及丙二醇。
除了组分①和②,聚酯树脂也可以包含组分③,例如为三价或更高价的羧酸组分,或为三价或更高价多元醇组分。
三价或者更高价的多价羧酸、以及其低级烷基酯及酸酐的实例可以是,1,2,4-苯三羧酸(1,2,4苯三酸)、1,3,5-苯三羧酸、1,2,4-环己烷三羧酸、2,5,7-萘三羧酸、1,2,4-丁烷三羧酸、1,2,5-己烷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2甲羧基丙烷、四(甲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羧酸、Enpoltrimer酸、及其单甲酯、单乙酯、二甲酯、二乙酯。
三价或者更高价的多元醇组分,其实例可以是山梨醇、1,2,3,6-己烷四醇、1,4-脱水山梨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双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3,5-三羟甲基苯。
三价或高价的多价单体成分适当的混合百分比是整个单体成分的1mol%至30mol%。当混合百分比低于1mol%时,色粉的抗残余性会恶化,并且其耐磨性将会减弱。当混合百分比高于30mol%时,其定影性有减弱的趋势。
在三价或高价的多价单体成分中,特别优选地是苯三羧酸及其酸酐、或者苯三羧酸类,例如酯。也就是,通过使用苯三羧酸类,定影性与抗残余性之间达到平衡。
对于本发明,除了聚酯树脂可以作为色粉粘合剂外,多元醇树脂也同样适用。
当聚酯树脂或多元醇树脂的交联密度较高时,将很难获得好的透明度和光泽性。因此,对于聚酯树脂或多元醇树脂而言,优选地是没有交联或只有很低程度的交联(THF中的不溶性物质为5%或更低)。
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制造方法并没有限制。例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或者悬浮聚合均适用。
(色料(着色剂))
各种常规的染料和颜料都可以作为本发明色粉的着色剂,例如碳黑、苯胺黑染料、铁黑、萘酚黄S、汉撒黄(10G、5G、G)、镉黄、黄氧化铁、黄赭色、钛黄、油黄、汉撒黄(GR、A、RN、R)、颜料黄L、苯黄(G、GR)、永久黄(NCG)、硫坚牢黄(5G、R)、酒石黄、喹啉黄色淀、Anthragen黄-BGL、Isoindoline黄、红氧化铁、红铅、朱红铅、镉红、镉汞红、锑朱红、永久红4R、对位红、火红、对氯原硝基苯胺红、立索尔猩红颜料G、亮猩红颜料、亮胭脂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猩红颜料VD、硫品红颜料B、亮猩红G、立索尔宝红GX、永久红F5R、亮胭脂红6B、颜料猩红3B、枣红5B、甲苯胺褐***、永久枣红F2K、日光枣红BL、枣红10B、BON褐紫红光、BON褐紫红介质、曙红色淀、硷性蕊香红色淀B、硷性蕊香红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红B、硫靛褐紫红、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铬朱砂、苯橙红、Perinone橙红、油橙红、碱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不含金属的酞菁蓝染料,坚牢天蓝色(fastsky blue)阴丹酮蓝(RS.BC)蓝靛、佛青、普鲁士蓝,蒽醌蓝,耐晒青莲,甲基紫罗兰色淀,钴紫罗兰,锰酸紫罗兰,二恶嗪紫罗兰,蒽醌紫罗兰,铬绿,锌绿,铬氧化物,铬绿,翡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金绿,酸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酞菁染料绿,蒽醌绿,氧化钛,氧化锌,锌钡白及其混合物。着色剂的用量是重量为0.1至50的着色剂对应于重量为100的粘合剂树脂。
(色母粒颜料)
在本发明中,为了增加树脂与颜料之间的亲合性,可以选用色母粒颜料,其中该色母粒颜料是将树脂与颜料按大约为1∶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或捏合。更优选地是,将在低极性溶剂中可溶的树脂与颜料进行加热混合,而不使用有机溶剂,从而获得相对于环境具有优异的电荷稳定性的色母粒颜料。此外,如果采用干粉颜料,并用水使颜料和树脂润湿,可以增强色母粒颜料的可扩散性。通常,有机颜料是疏水的。然而,在颜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水洗以及干燥两个步骤,如果在该过程中有力施加到颜料上,那么颜料缩合物中可能浸透水。在100℃或更高下,将树脂和浸透水的颜料的混合物送入开式捏合机进行捏合。因此,颜料缩合物中的水达到沸点而膨胀,并且因此从内部产生分散颜料缩合物的作用力。与施加外力相比,该来自内部的力使颜料缩合物能更有效地扩散。同时,由于树脂被加热到不低于软化点的温度,其粘度将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地润湿颜料缩合物,并且利用颜料缩合物中的水份获得所谓的冲洗效应。由此得到了色母粒颜料,其中颜料基本上分散为初级颗粒。而且,在蒸发水份的同时,也从捏合物质中带走了蒸发热,从而使捏合物质能够保持在100℃或者更低的较低的温度以及较高的粘度。从而使剪切应力能够有效地施加到颜料缩合物上。除了选用带两辊或三辊的开式捏合机用于生产色母粒颜料,也可以选用开式生胶混炼机或Mitsui MiningMatericalCo.出品的连续式双辊型捏合机。
(电荷控制剂)
如果需要,本发明的色粉中也可以含有电荷控制剂。可以选用任何常规的电荷控制剂,例如,苯胺黑染料、三苯甲烷染料、含铬金属络合染料、钼酸螯合颜料、若丹明染料、烷氧基胺、季铵盐(包括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亚磷或亚磷化合物、钨或钨化合物、氟活化剂、水杨酸基金属盐、金属盐水杨酸基衍生物。更具体而言,可以选用下列电荷控制剂:苯胺黑染料Bontron 03、季铵盐Bontron P-51、含金属的偶氮染料Bontron S-34、萘酚酸金属络合物E-82、水杨酸基金属络合物E-84、苯酚缩合物E-89(由Orient化学工业公司出品);季铵盐钼络合物TP-302、TP-415(由Hodogaya化学工业公司出品);季铵盐复印电荷PSY VP2038、三苯基甲烷衍生物复印蓝PR、季铵盐复印电荷NEG VP2036以及复印电荷NX VP434(由Hoechst AG出品);LRA-901、硼络合物LR-147(由日本Carlit有限公司出品);铜酞菁染料、二萘嵌苯、喹吖啶酮、偶氮颜料;以及带有官能团的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如磺酸基、羧基、季铵盐官能团。在本发明中,对电荷控制剂的数量并没有特殊限定,但必须根据色粉的制造方法相应地确定,其中所考虑的因素包括:例如粘合剂树脂的类型、添加剂的使用(如果需要)、或者分散方法。优选的数量范围是重量为0.1至10的电荷控制剂对应于重量为100的粘合剂树脂。更优选地是,重量为2至5的电荷控制剂对应于重量为100的粘合剂树脂。当电荷控制剂的数量大于10时,将会引起多余的色粉荷电率,电荷控制剂的作用也会减弱,而且显影辊的静电吸收作用也会增加。相应地,显影剂的流动性以及图像密度都会减弱。
(载体)
如果将本发明的色粉作为双组分显影剂,则可以在色粉中混合磁载体,其中显影剂中所含载体与色粉的比例是重量为100的载体对应于重量为1至10的色粉。常规的磁载体可以是,例如铁粉、铁氧体粉末、磁铁矿粉末、颗粒直径分别为20至200μm的磁性树脂载体。例如,涂层物质可以是,氨基树脂,例如尿素甲醛树脂、蜜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尿素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环氧树脂。此外,也可以是,例如,聚乙烯基树脂或者聚乙二烯树脂,如丙烯酰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聚苯乙烯基树脂(例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酰类共聚物树脂)、卤化烯烃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六氟丙烯;偏氟乙烯-丙烯酰类单体共聚物、聚偏氟乙烯-氟乙烯共聚物、氟三元共聚物,如四氟乙烯-偏氟乙烯-无氟单体三元共聚物;聚酯基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硅树脂。涂层物质的涂层薄膜厚度为0.01μm至3μm,更优选是0.1μm至0.3μm。当涂层薄膜厚度小于0.01时,涂层薄膜将难以控制并且无法适当地实现其功能。同时,涂层薄膜厚度大于3μm的情况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为无法获得电导率。例如,如果需要,可以在涂层树脂中包含导电粉末。例如,导电粉末可以是金属粉末、碳黑、三氧化钛、氧化亚锡、以及氧化锌。导电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优选地是1μm或者更小。当导电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大于1μm时,其电阻值将难以控制。
本发明的色粉也可以作为单用磁性色粉或者不含载体的非磁性色粉。
(磁性材料)
此外,本发明的色粉中可以含有磁性材料,从而可以作为磁性色粉。将磁性材料微细颗粒放置在色粉颗粒内部,就可以形成磁性色粉。例如,磁性材料可以是,硬磁金属如铁氧体、磁铁矿、铁、镍、钴、这些元素的合金、包含这些元素的化合物、不含有硬磁元素但经过热处理后具有硬磁性的合金,如含有锰和铜的Heusler合金(例如锰-铜-铝、锰-铜-锡)、二氧化铬。优选地是,将磁性材料放置在色粉颗粒内部,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为0.1μm至1μm,从而可以使磁性材料均匀地分散在色粉中。色粉中磁性材料的含量优选地是,重量为10至70(更优选是20至50)的磁性材料对应于重量为100的色粉。
(蜡)
为了使色粉或显影剂具有定影-分隔特性,优选地是在色粉或显影剂内部放置蜡。而且,特别优选地是,当使用在图像定影部分不使用油的无油定影装置时,将蜡放置在色粉内部。蜡的熔点为40℃至120℃,更优选是50℃至110℃。当蜡的熔点过高时,低温定影能力将不足。另一方面,当蜡的熔点过低时,抗残余性和耐久性将恶化。借助于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可以得到蜡的熔点。即,熔点就是,几毫克样品按指定的加热速率(例如10℃/min)进行加热时所得到的最大熔化温度值。色粉中蜡的含量,优选地是重量为0至20,更优选是重量为0至10。
例如,用于本发明的蜡可以是固体蜡、微晶蜡、米蜡(rice wax)、脂肪酸酰胺蜡、脂肪酸蜡、脂族一元酮、脂肪酸金属盐蜡、脂肪酸酯蜡、部分皂化的脂肪酸酯蜡、硅氧烷蜡、高级醇、以及巴西棕榈蜡。而且,也可以选用聚烯烃,例如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根据环境保护法,优选地是软化点为60℃至150℃(更优选是70℃至120℃)的聚烯烃或蜡。
更优选是选用至少一种下列的蜡:解吸自由(desorbed free)的脂肪酸型巴西棕榈蜡,其酸值为5或更低;褐煤酯蜡;氧化米蜡,其酸值为10至30;以及sasol蜡。该解吸自由的脂肪酸型巴西棕榈蜡是一种使用巴西棕榈蜡作为原料的解吸自由的脂肪酸。相应地,借助于示差扫描量热计得到其酸值小于5%,与常规巴西棕榈蜡相比其微晶特性更好,当分散到粘合剂树脂内部时,其平均颗粒直径不大于1μm,从而有助于改善可分散性。褐煤酯蜡是从矿石中获得的。正如巴西棕榈蜡一样,褐煤酯蜡也是微晶的,当分散到粘合剂树脂内部时,其平均颗粒直径不大于1μm,从而有助于改善可分散性。褐煤酯蜡的酸值优选地是5至14。
应当指出,蜡的分散直径优选地是3μm或更小(更优选是2μm或更小,再优选是1μm或更小)。虽然,当蜡的分散直径为3μm或更大时,可以增强蜡的溢出特性以及相对于转印介质的可分离性,但是色粉的特性(例如对于高温高湿的抵抗性、电荷稳定性)却趋于恶化。
此外,氧化米蜡是经氧化的米糠蜡。氧化米蜡的酸值优选地是10至30。当酸值低于10时,定影温度的下限上升,从而使低温定影能力不足。当酸值高于30时,冷残留温度上升,从而使低温定影能力不足。例如,sasol蜡可以是H1型、H2型、A1型、A2型、A3型、A4型、A6型、A7型、A14型、C1型、C2型、SPRAY 30型、SPRAY 40型(由Sasol有限公司出品)。其中,优选地选用H1型、H2型、以及SPRAY 40型,从而可以得到满意地低温定影能力以及保存稳定性。前面所述的蜡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重量为1至15(更优选是重量为2至10,以便获得前面所述的满意效果)的蜡对应于重量为100的粘合剂树脂。
(清洁增强剂)
在转印过程结束后,为了去除光电导体以及第一转印介质表面上附着的显影剂,优选地是,色粉或显影剂内部含有清洁增强剂,或者可以在色粉或显影剂表面施加清洁增强剂。例如,清洁增强剂可以是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以及聚合物微细颗粒,例如其可以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细颗粒或聚苯乙烯微细颗粒进行无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微细颗粒的颗粒尺寸分布相对较小,体均颗粒直径优选地是0.01μm至1μm。清洁增强剂的含量优选是0.001至5(更优选是重量为0.001至1)。
(制造方法)
本发明制造色粉的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机械混合显影剂成分,其至少包括粘合剂树脂、电荷控制剂、以及颜料;熔化-捏合;研磨;以及分级。此外,也可以包含其它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从研磨过程或分级过程所得到的颗粒之外的粉末产品在机械混合过程和熔化-捏合过程中重新使用。
从研磨过程和分级过程所得到的颗粒之外的粉末产品(副产品)意味着具有所需颗粒直径的在熔化-捏合过程后的研磨过程中得到的粉末产品之外的微细颗粒或粗糙颗粒,以及具有所需颗粒直径的在研磨过程后的分级过程中得到的粉末产品之外的微细颗粒或粗糙颗粒。在研磨过程或者熔化-捏合过程中,将副产品与原料进行混合,其中副产品与原料的重量比优选地是1∶90至50∶50。
对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控制剂以及颜料的显影剂成分进行机械混合的过程并没有特殊限定。例如,此过程可以由带转动翼的典型混合机来完成。
在混合过程之后,利用捏合机对混合物质进行熔化-捏合。带有一个或两个螺杆的连续式捏合机,或者带有辊轧机的间歇式捏合机都可以作为捏合机。例如,优选的捏合机可以是,Kobe钢铁有限公司出品的KTX型双螺杆挤出机、Toshiba机械有限公司出品的TEM型挤出机、KCK工程公司出品的KCK型双螺杆挤出机、Ikegai K.K.出品的PCM型双螺杆挤出机、以及Buss AG出品的Buss Ko-捏合机。
为了避免使粘合剂树脂中的分子链断裂,使熔化-捏合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更具体而言,就是根据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来确定熔化-捏合温度。相对于软化点而言,如果熔化-捏合温度过低,则分子链的断裂将会很严重,而相对于软化点而言,如果熔化-捏合温度过高,则扩散将无法进行。当色粉中的挥发性成份的数量可以控制时,优选地是设定关于熔化-捏合温度、时间以及气压的最佳条件,同时监控挥发性成份的数量。
在熔化-捏合过程之后,将研磨捏合物质。在研磨过程中,优选地是先将捏合物质研磨成粗颗粒,然后再研磨成细颗粒。在此过程中,对捏合物质研磨的优选方式是,利用射流使捏合物质与碰撞板进行碰撞,或者在机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狭缝内进行研磨。
在研磨过程之后,研磨物质将在气流中进行分级,例如可以借助于离心力。从而完成了色粉(基本颗粒)的制造过程,其中该色粉具有指定的颗粒直径,例如色粉的体均颗粒直径为5μm至20μm。综合考虑例如图像质量、制造成本、相对于外部添加剂的覆盖比例等多种因素之后,色粉的体均颗粒直径优选地可以是2μm至8μm。体均颗粒直径是可以测量的,例如可以使用Coulter电子公司出品的Coulter TA-11计量器来进行测量。
通过添加混合本发明的无机微细颗粒,可以改良依据前述方法所制造的色粉,其中该无极微细颗粒可以是,例如氧化物微细颗粒、或者疏水二氧化硅细粉,由此可以增强色粉的流动性、可保存性、显影特性以及可转印性。虽然混合外部添加剂时可以使用典型粉末混合机,但优选的方式是,例如增加一个护套以便调整内部的温度。外部添加剂可以是在过程中间添加,或者当改变施加到外部添加剂上的负载记录时,采取逐渐添加的方式。同时,其它因素例如混合机所需的转数、转速、时间以及温度也要改变。首先向外部添加剂施加强负载,然后向外部添加剂施加较弱的负载,反之亦然。
例如,混合机可以是V型混合机、摇动混合机、Loedige混合机、Nauta混合机、以及Henschel混合机。
色粉的其它制造方法可以是,例如聚合法和包胶囊法。虽然下面简述了这些方法,但也可以选用其它方法。
①聚合单体(根据需要也可以是聚合引发剂、着色剂等)在水分散系催化剂中呈颗粒状。
②颗粒单体化合物颗粒分级为适当的颗粒直径。
③使经过分级具有指定颗粒直径的单体化合物颗粒进行聚合反应。
④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如去除分散剂、过滤最终的聚合产品、水洗以及烘干,就可以获得基本颗粒了。
(包胶囊法)
①借助于例如捏合机,可以对树脂(根据需要也可以是着色剂等)进行捏合,从而得到熔化状态下的色粉内核物质。
②将色粉内核物质放入水中,并进行猛烈地搅拌,就可以使内核物质成为微细颗粒。
③将内核物质的微细颗粒放入壳体物质的溶液中,并且一边搅拌一边滴入不良溶剂,就可以将其封入内部,其表面覆盖着壳体物质。
④最终的胶囊状物质经过滤烘干后,就可以得到基本颗粒了。
本发明的色粉优选地可以采用溶解-分离法制造。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其中具有含异氰酸基的溶解的聚酯基预聚物、基于分散颜料的着色剂以及溶解或分散的防粘剂的油性分散体分散到含有微细无机颗粒和/或聚合物微细颗粒的水介质内部;加入具有含多元胺基团和/或活性氢从而与预聚物发生发生的一元胺,从而形成含有尿素基团的基于尿素改性聚酯的树脂;并且从液体介质中分离出来,从而剩下含有基于尿素改性聚酯的树脂的分散体(例如,在日本公开文件Nos.11-13366、11-149180中所述的)。
本发明中基本色粉的SF-1(意味着形状系数,其表明了色粉颗粒的球度)和SF-2(意味着形状系数,其表明了色粉颗粒表面的凹凸状态)可以按下述方式测量。
应当指出,术语“基本色粉”的意思是含有粘合剂树脂固定的成份的色粉,因此不含有外部添加的成份,例如外部添加剂。
为了得到SF-1和SF-2,可以取样100色粉图像,并且借助于图像分析装置(例如Nicolet技术仪器公司出品的Luzex III)可以根据下述公式①和②计算,其中该100色粉图像可以由超高分辨率的场致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放大1000倍。
公式①
SF-1=(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色粉颗粒的投影面积)×(π/4)×100
公式②
SF-2=(色粉颗粒周长2/色粉颗粒的投影面积)×(1/4π)×100
(中间转印体)
图1是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复印机)结构的示意图。作为充电构件的充电辊20、曝光构件30、含有清洁刮刀的清洁构件60、作为电荷清除构件的清除灯70、显影装置40、以及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体50都设置在作为图像载体的光电导体鼓(以下简称为“光电导体”)10的周围。中间转印体50绕过多个延伸辊51伸展并且经例如马达的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沿图1箭头方向不间断运转。部分延伸辊51也可以作为转印偏压辊,以便给中间转印体50提供转印偏压,其中该转印偏压是由电源(未示出)提供的指定电压。含有清洁刮刀的清洁构件60设置在中间转印体50旁边。作为转印构件的转印辊80设置在中间转印体50的对面,从而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纸100上,也就是最终的转印介质。电源装置(未示出)可以给转印辊80提供转印偏压。作为充电构件的电晕充电装置设置在中间转印体50的***。
显影装置40具有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带41。显影装置40还包括黑色显影单元45K(以下简称为“K”)、黄色显影单元45Y(以下简称为“Y”)、品红色显影单元45M(以下简称为“M”)、青色显影单元45C(以下简称为“C”),均设置在显影带41的***。显影带41绕过多个带辊伸展并且经例如马达的驱动构件(未示出)驱动,沿图1箭头方向不间断运转。显影带41在与光电导体10接触的部分处与其运转速度几乎相同。
由于前述显影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将只对K显影单元50K加以说明。对应于K显影单元50K的各部分,其它显影单元50Y、50M以及50C的各组成部分将表示为数字加上Y、M以及C,但对它们的说明将被省略。显影单元50K包括用于容纳液体显影剂的显影池42K、其下部浸泡在显影池42K内的液体显影剂中的拉伸辊43K以及涂布辊44K,其中该液体显影剂含有色粉颗粒和载体液成份且具有高粘度和高密度,涂布辊44K用于将从拉伸辊43K上拉取显影剂的形成薄层并涂布到显影带41上。涂布辊44K能导电,并且其上施加了来自于电源(未示出)的指定偏压。
应当指出,除了本实施例中前面所述的复印机,也可以选用其它结构的复印机。例如,也可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其中各种颜色的显影单元45设置在光电导体10的周围。
接着,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实施例中复印机的运转方式。参照图1,光电导体10沿箭头方向转动,并且充电辊20使其均匀带电。然后,曝光构件30借助于光学***(未示出)形成并投影来自原始文件的反射光的图像,从而在光电导体10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图像经显影装置40显影后,形成色粉图像。当薄层显影区域接触到光电导体10时,显影带41上的薄层显影剂将在显影区域处以薄层状态从显影带41上剥离,并且移动到光电导体上形成潜像的区域。显影装置40显影的色粉图像将在光电导体10与中间转印体50之间基本以与光电导体10相同速度运转的接触区域处(第一转印区域)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0(第一次转印)表面上。当以重叠方式转印三或四色图像时,将重复前面的步骤,由此在中间转印体50上形成彩色图像。
为了给中间转印体50上的重叠图像充电,根据中间转印体50的转动方向,电晕充电装置52可以设置在位于光电导体10与中间转印体50之间的接触区域的下游侧,并因此处于在中间转印体50与转印介质100之间的接触区域的上游侧。电晕充电装置52必须给色粉图像充分地充电,以便可以良好地转印到转印纸100上,其中充电电荷与色粉图像中色粉颗粒的极性相同。电晕充电装置52给色粉图像充电之后,转印辊80上的转印偏压立刻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纸100上(第二次转印),其中该转印纸100是从送纸区域(未示出)输送过来的。随后,借助于分离构件(未示出),具有转印色粉图像的转印纸100将与光电导体10分开,经定影构件(未示出)完成定影过程之后,从复印机中送出。同时,转印过程后光电导体上残余的色粉由清洁构件60除去,而光电导体10上残留的电荷由清除灯70进行中和,以便为下一次充电过程作准备。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静摩擦系数优选地是0.1至0.6(更优选是0.3至0.5)。体电阻优选地是不大于几Ωcm以及不小于103Ωcm。通过设定体电阻在不大于几Ωcm以及不小于103Ωcm的范围内,可以防止中间转印体自身充电。而且,由于减少了中间转印体上的残留电荷,因而可以防止第二次转印过程中的不均匀性。此外,在第二次转印过程中,可以轻易地施加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体的材料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几乎任何已知材料都可使用。下面将给出一些实例。(1)一个实例使用了单层结构的带,其由高值杨氏模量(弹性)的物质构成,例如PC(聚碳酸酯)、PVDF(聚偏氟乙烯)、PAT(聚对苯二甲酸烷基二醇酯)、PC(聚碳酸酯)/PAT(聚对苯二甲酸烷基二醇酯)共混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共混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PAT(聚对苯二甲酸烷基二醇酯)共混材料、PC(聚碳酸酯)/PAT(聚对苯二甲酸烷基二醇酯)混合材料、以及分散有碳黑的热固聚酰亚胺。具有高值杨氏模量的单层结构带能够更好地抵抗由在图象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引起的形变,并且能够防止定位偏差,特别是彩色图象形成过程中的套准偏差。(2)又一个实例使用具有高值杨氏模量的单层结构带作为底层,并且进一步具有第二层,或者还有作为表面层的第三层或者在单层结构外侧形成的中间层。具有两层或三层结构的带能够防止在线性图象上产生空白,而这是单层结构带所存在由单层结构带的硬度引起的问题。(3)再一个实例使用了由橡胶和弹性体构成的带,其具有相对较低的杨氏模量,并且该带不会造成线性图象中的任何空白。而且,令带的宽度大于驱动带辊或者张紧辊,延伸到辊子外侧的带垫带部分可以防止弯曲,从而无需增加肋部件或者防止弯曲的构件。因此,可以节省制造成本。
通常,可以使用例如氟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来制作中间转印带。然而,在最近几年,也会使用一种全部或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带。用于转印彩色图像的树脂带存在下面的问题。
典型地是使用四色的彩色色粉来形成彩色图像。用于形成每个彩色图像的色粉层都包含四层色粉。因为在第一次转印过程(从光电导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以及第二次转印过程(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纸张上)中,都会向色粉层施加压力,所以色粉之间的内聚力将增加。随着内聚力的增加,在文字部分以及在直接像的边缘部分产生空白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树脂带的硬度防止其变形以顺应于色粉层的状态。因此,树脂带会对色粉施加压力,并且导致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
最近几年,在不同类型的纸张(例如日本纸张、刻意形成凹凸表面的纸张)上形成全彩图像的需求正在增长。然而,在转印过程中,不光滑的纸张会在色粉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引起转印过程中空白的产生。当第二转印部分上的转印压力增加以提高色粉之间的粘合程度的情况下,色粉层中的内聚力也会增加,从而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
同时,当采用弹性带时,该弹性带能够在转印部分处变形以顺应带有不均匀表面的纸张。也就是,弹性带能够随着纸张的凹凸而改变其形状,因此无需对色粉层施加额外的转印压力。相应地,可以得到适当的粘合效果,并且不会在文字部分产生空白,即使对于具有粗糙表面的纸张也能够实现图像的均匀转印。
一种或多种下列树脂可以作为弹性带树脂,并且树脂的种类可以是,例如聚碳酸酯、氟基树脂(ETFE、PVDF)、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α-甲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苯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苯酯共聚物)、苯乙烯-α-丙烯酸氯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其它苯乙烯基树脂(包含苯乙烯或苯乙烯取代基的单体或者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树脂、丙烯酸乙酯树脂、丙烯酸丁酯树脂、变性丙烯酸树脂(例如,变性丙烯酸硅树脂、变性丙烯酸氯乙烯树脂、丙烯酸尿烷树脂)、氯乙烯树脂、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变性马来酸松香树脂、苯酚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酯聚氨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聚偏氯乙烯、离聚物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酮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二甲苯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变性聚苯醚。然而,弹性带树脂并不仅限于上面给出的树脂。
一种或多种下列材料可以作为弹性带的弹性橡胶或者弹性体,并且该材料可以是,例如丁基橡胶、氟基橡胶、丙烯酸橡胶、EPDM橡胶、NBR橡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2-氯丁二烯橡胶、氯代硫化聚乙烯橡胶、氯化聚乙烯、尿胺橡胶、间规1,2-聚丁二烯、氯醚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聚硫橡胶、聚降冰片烯橡胶、氢腈橡胶以及热塑料弹性体(例如聚苯乙烯型、聚烯烃型、聚氯乙烯型、聚尿烷型、聚酰胺型、聚脲、聚酯型、氟树脂型)。然而,弹性带的橡胶以及弹性体并不仅限于上面给出的橡胶和弹性体。
用于调节电阻率的导电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选用金属粉末,如碳黑、石墨、铝、镍,以及导电金属氧化物,如氧化亚锡、三氧化钛、氧化锑、氧化铟、钛酸钾、锑锡氧化物(ATO)、铟锡氧化物(ITO)。此外,导电金属氧化物上可以覆盖一层绝缘微细颗粒,例如,硫酸钡、硫酸镁以及碳酸钙。然而,带上的导电剂并不仅限于上面给出的导电剂。
带的表面层和/或其材料应该能防止弹性物质污染光电导体,减少转印带表面的摩擦阻力,并且减少色粉的粘附应力,从而能够增强清洁特性以及第二可转印性。例如,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来减少表面能。又如,也可以使用并分散一种或多种成份的粉末或颗粒,或者具有不同颗粒直径的同种成份的粉末或颗粒,其成份可以是,例如氟化树脂、氟化化合物、氟化碳、氧化钛、碳化硅。再如,氟化橡胶材料经热处理后,可以形成富含氟化物的表面层,进而能够减少表面能。
带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一些例子如:①使用离心力的模制法,其中通过使原料流入旋转的圆柱模中来形成带,②喷涂法,其中通过喷涂液体涂料来形成涂层,③浸泡法,其中将圆柱模浸泡在溶液中并从中拉伸出来,④浇铸法,其中将原料浇铸到外模或者内模中,或者⑤一种方法,其中令化合物包住圆柱模,然后进行硫化处理和抛光处理。另外,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制造带。
防止弹性带伸长的方法可以是,例如,在具有低拉伸特性的核心部件树脂层上形成橡胶层,或者将用于抑制拉伸特性的物质加入核心部件层中。然而,带的制造方法并不仅限于上述方法。
一种或多种下列纤维可以作为核心部件层中所含的原料,以便能够抑制带的拉伸特性,其中该原料可以是,例如天然纤维(例如棉纤维、丝纤维)、人造纤维(例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纤维、聚烯烃纤维、维纶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偏氯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聚缩醛纤维、聚氟乙烯纤维、苯酚纤维)、无机纤维(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硼纤维)、或者金属纤维(例如铁纤维、铜纤维)。纤维可以是纱状或者织物状。
单丝纱或多丝纱都可以使用,并且可以是用任何类型扭曲固定法得到的任何扭曲类型的纱。也可以对纱进行导电处理。
同时,以任何方法编织的任何织物都可以使用,例如编织布。复合织物和经传导处理的织物都可以使用。核心部件层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一些例子如:用管状织物覆盖模子等,然后在其上形成涂层的方法;将管状织物浸泡在液体橡胶等中,从而在核心部件层的一面或者两面形成涂层的方法;或者按螺旋方式以给定螺距将丝缠绕在模子等的周围,并且在其上形成涂层的方法。
虽然弹性层的厚度取决于弹性层的硬度,但是如果弹性层过厚,膨胀和收缩将加剧进而形成裂缝。而且,如果弹性层过厚,那么对应于较大的膨胀和收缩,图像也会产生膨胀和收缩。因此,优选的厚度是不小于1mm,并且其上限为大约5mm。
(串行型(tandem type)彩色成像装置)
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发明中串行型彩色成像装置的实施例。在如图3所示的串行型彩色成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光电导体1上形成的图像经转印单元2转印,其中图像是直接转印到由纸张输送带3(直接转印型)所输送的纸张S上。在如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光电导体1上形成的图像先按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4上,然后由第二转印单元5完成第二次转印,其中中间转印体4上形成的图像是一次转印到纸张S上的(直接转印型)。虽然图中的第二转印单元5是带状结构,但是辊状结构也适用。
对比直接转印型和间接转印型,前者在尺寸上存在缺陷。这是因为,需要将送纸单元6设置在串行型转印装置T的上游,同时需要将定影单元设置在其下游,从而该装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有扩大的趋势。
同时,对于后者,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第二次转印的位置。因此,例如可以将串行型成像装置T设置在送纸单元和定影单元的上方,从而该装置尺寸较小。
对于直接转印型而言,为了避免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扩展,定影单元7需要靠近串行型成像装置T设置。然而,定影装置不能设置在使纸张S充分弯曲的位置。此外,由于以下因素,定影单元7将难以在上游侧形成图像,例如,当纸张S(特别是厚纸)的一端进入定影单元7时会引起震动,或者输送纸张S通过定影单元7的速度与转印输送带输送纸张S的速度之间的速度差。
同时,对于间接转印型而言,定影单元7不会对成像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这是因为纸张S能够充分地弯曲。
因此,在各种类型的串行型电子照相装置中,间接转印型最近受到了关注。
此外,如图4所示,这种类型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包含光电导体清洁单元8,用于通过在第一次转印之后去除光电导体上的残留转印色粉来清洁光电导体1的表面,由此可以为下一次成像过程作准备。该装置还包含中间转印体清洁单元9,用于通过去除中间转印构件4上的残留转印色粉来清洁中间转印体4的表面。
参照图5,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间接(串行)型电子照相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图5中,数字100表示复印机机体,数字200表示设置在其下的送纸台,数字300表示设置在复印机体100上的扫描仪,而数字400表示设置在扫描仪300上的自动文件传递装置(ADF)。复印机体100的中心设置了中间转印体10,其中该中间转印体10由环形带构成。
如图5所示,三个支撑辊14、15和16可以转动,以便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回转输送。
如图5所示,中间转印体清洁单元17设置在支撑辊15(三个支撑辊中的第二支撑辊)的左侧,在图像转印过程完成之后,该中间转印体清洁单元17可以去除中间转印体10上的残留色粉。对应于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四个成像单元沿输送方向顺序设置在中间转印体10上,从而构成串行成像装置20,其中该中间转印体10在支撑辊14(三个支撑辊中的第一支撑辊)与第二支撑辊15之间伸展。
此外,如图5所示,在串行成像装置20的上方设置了曝光单元20。而且,在串行成像装置20对面装备了第二转印单元22,并且中间转印体10设置在两者之间。第二转印单元22包含环形带构成的第二转印带24,该第二转印带24张紧在辊对23之间。第二转印带24挤压支撑辊16(三个支撑辊中的第三支撑辊),并且中间转印体10位于两者之间,从而将中间转印体10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此外,在第二转印单元22旁边设置了定影单元25,用于定影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定影单元25包括由环形带构成的定影带26和压辊27,并且该压辊27挤压定影带26。
第二转印单元22也可以用于输送其上具有转印图像的纸张到定影单元25。第二转印单元22也可以包括转印辊或者非接触充电装置。然而,这样会使第二转印单元22难以再实现输送纸张的功能。
此外,在第二转印体22和定影单元25的下方设置了纸张翻转单元28,因此其平行于串行成像装置20,当需要在纸张双面都记录图像时,该纸张翻转单元28用于翻动纸张。
间接(串行)型电子照相装置进行复制(复印)过程时,可以将文件放在自动文件传递装置400的原始文件台30上。或者作为替代方式,打开自动文件传递装置400,将文件放在扫描仪300的接触玻璃上,合上自动文件传递装置400后使文件固定该处。
当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时,如果文件已经放在自动文件传递装置400上了,扫描仪300开始启动,并且在原始文件被输送到接触玻璃32之后,第一传送构件33和第二传送构件34开始传送。同时,当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时,如果文件是直接放在接触玻璃32上的,扫描仪300开始启动,并且第一传送构件33和第二传送构件34立刻开始传送。从第一传送构件33的光源发出的光射到原始文件上,于是从原始文件表面反射的光射到第二传送构件34的方向上。然后,光经第二传送构件34的反射镜进一步反射,通过成像透镜35到达读出传感器36,从而读取原始文件的内容。
此外,当按下启动开关时,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旋转支撑辊14、15、16中的一个,剩余其它的支撑辊随着驱动马达所驱动的支撑辊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中间转印体10转动以便实现输送。同时,每个成像单元18的光电导体40也转动,从而在其上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和/或青色的单色图像。随着中间转印体10的输送,单色图像按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0上,从而在其上形成合成彩色图像。
此外,当按下启动开关时,将选取送纸台200的送纸辊42中的一个转动。相应地,将纸张从某个送纸盒44中取出,该多个送纸盒44架设在纸库43上。然后,分离辊45实现分离功能,从而能够将单页纸输送到纸张输送路径46上。接着,输送辊47将纸张输送到位于复印机体100内的送纸路径上48。然后,当接触到阻挡辊49时,纸张就会停止。或者作为替代方式,借助于送纸辊50的转动,可以将纸张从手动送纸盘中取出。然后,分离辊45实现分离功能,从而能够将单页纸输送到手动送纸路径53上。接着,同样地,当接触到阻挡辊49时,纸张就会停止。
然后,阻挡辊49根据中间转印体10上彩色图像的时序而转动。将纸张送入中间转印体10与第二转印单元22之间。第二转印单元22实现第二次转印,以便在纸张上记录彩色图像。
当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之后,第二转印体22输送纸张到纸张定影单元25处。通过对纸张加热加压,纸张定影单元25定影纸张上的转印图像。开关钉55对纸张朝着排放辊56的方向进行切换。然后,排放辊56对纸张进行排放。接着,排放后的纸张堆到排放托盘57上。或者作为替代方式,开关钉55对纸张朝着纸张翻转单元的方向进行切换,以便能够翻动纸张并将其引导到转印位置。随后,图像被记录到纸张的另一面。接着,纸张经排放辊56排放后到达排放托盘57。
同时,在图像转印过程完成之后,中间转印体清洁单元17可以去除中间转印体10上的残留色粉,以便为串行成像装置20的下一次成像过程作准备。
应当指出,阻挡辊49上可以施加偏压,用于去除纸张所产生的灰尘(虽然,阻挡辊通常是接地的)。
参照图6,例如,在串行成像装置20的成像单元18中,充电单元60、显影单元61、第一转印单元62、光电导体清洁单元63以及电荷去除单元64可以设置在其鼓形光电导体40的周围。
此外,图7是含有本发明显影剂的处理盒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处理盒500的整体,包括光电导体501、显影单元502、充电单元503以及清洁单元504。对于本发明的各组件,例如,光电导体501、显影单元502、充电单元503以及清洁单元504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至处理盒500,从而构成统一体。处理盒500可以按可分离方式连接到成像装置上,例如复印机或者打印机。
此外,图8示出了具有处理盒的另一个成像装置,其中该处理盒中含有本发明的显影剂。此成像装置包括鼓形的光电导体601、显影单元602、驻留显影剂603-603、磁性色粉603a、磁性载体603b、显影套筒604、磁辊605、刮片606、显影剂保存箱607、预刮刀607a、色粉计量器608、色粉供应口608a、搅拌单元609、充电辊650、清洁单元658、磁场形成单元680、显影区600D以及显影剂容纳区600S。
在具有含有本发明的显影剂的处理盒的成像装置中,首先光电导体601以规定速度转动。在光电导体601转动的过程中,充电辊650对光电导体601表面进行正/负电荷充电,以便实现均匀带电。其次,曝光单元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对光电导体601进行曝光,例如狭缝曝光法或者激光光束扫描曝光法。从而在光电导体601的外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显影单元602使用色粉(显影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色粉图像。对应于光电导体601转动的时限,将转印介质从送纸区输送到光电导体601与转印单元之间,从而转印单元可以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带有图像的转印介质离开光电导体601并且进入定影单元。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上。随后,成像装置送出转印介质,从而提供了复印件(复制品)。在转印过程完成之后,清洁单元658清洁光电导体的表面并去除其上的残留色粉。而且,电荷将从光电导体表面去除或者擦掉,以便为下一次成像过程作准备。
参照下面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下面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结合图表来说明所用的评估装置、获得的性能及其效果。然而,应当指出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指明为其它含义,否则术语“...份”和“百分之...”都是表明重量的参数。
(评估装置)
可以使用下述评估装置A、B、C和D之一对待测图像进行评估。
(评估装置A)
评估装置A是全色激光打印机(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IPSio Color8000),其具有四色非磁性双组份型显影部分以及四色光电导体,并且其定影单元改为无油定影单元。以高速打印进行评估(20-50页/分/A4纸)。
(评估装置B)
评估装置B是全色激光打印机(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IPSio Color8000),其具有四色非磁性双组份型显影部分以及四色光电导体,并且该打印机改为直接转印型,其定影单元也改为无油定影单元。以高速打印进行评估(20-50页/分/A4纸)。
(评估装置C)
评估装置C是全色激光打印机(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IMAGIO Color2800),其具有四色显影部分以及双组份显影剂,用于将每种颜色显影到单个鼓形光电导体上,并使所有颜色逐个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随后使四种颜色同时转印到转移介质上,并且其定影单元也改为无油定影单元。
(评估装置D)
评估装置D是全色激光打印机(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IPSio Color5000),其具有四色显影部分以及单组份显影剂,用于将每种颜色显影到单个带状光电导体上,并使所有颜色逐个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随后使四种颜色同时转印到转移介质上,并且其定影单元为油涂布型定影单元。
(评估装置E)
评估装置E是全色激光打印机(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IPSio Color8000),其具有四色非磁性双组份型显影部分以及四色光电导体,作为串行转印型,并且其定影单元为油涂布型定影单元。以高速打印进行评估(20-50页/分/A4纸)。
(性能评估)
1)清洁性能
在测定清洁性能时,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带有0.85mg/cm2粘附性的40mm×40mm的图像,然后,当未转印图像经过清洁部分之后,关闭复制装置,随后,从复制装置中取出光电导体,使用透明胶带剥离光电导体上的形成有图像的部分,然后,将该透明胶带贴到白纸上,接着,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测量残余的色粉。扣除透明胶带贴到白纸上的密度之后,评估所得的数值,其中:◎表示不大于0.02,○表示0.03至0.04,△表示0.05至0.07,×表示不小于0.08。
2)外部添加剂的埋入性能
在测定外部添加剂的埋入性能时,将显影剂在40℃,80%的环境中保存一周,然后,在显影单元中将该显影剂搅拌一小时,随后,用FE-SEM(HitachiLtd.制造的S-4200)观测色粉表面,以便得到外部添加剂的埋入状态,并将结果按×、△、○、◎的顺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是最不好的等级,而◎是最好的等级)。埋入越少,显影剂越好。
3)图像文本部分空白的产生情况
在评估图像文本部分空白的产生情况时,当以单色模式输出30,000张50%图像区域的图像图表之后,按四色方式将文本图像输出到OHP纸上(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Type DX),然后,就可以评估线性图像文字部分中由于未转印色粉造成的空白的频率,并将结果按×、△、○、◎的顺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是最不好的等级,而◎是最好的等级)。
4)色粉转印率
在评估色粉转印率时,当以单色模式输出200,000张7%图像面积的图像图表之后,在考虑色粉使用量与色粉丢弃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得到色粉转印率。转印率=100×(色粉使用量-色粉丢弃量)/色粉使用量,其中◎表示转印率为90或更高,○表示转印率低于90但不小于75,△表示转印率低于75但不小于60,表示转印率低于60。
5)转印灰尘
在评估所产生的转印灰尘时,当以单色模式输出30,000张50%图像区域的图像图表之后,以四色方式将10mm×10mm的直接图像输出到纸上(Ricoh有限公司出品的Type 6000)然后,就可以评估转印灰尘的程度,并将结果按×、△、○、◎的顺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是最不好的等级,而◎是最好的等级)。
6)背景污点
在评估背景所产生的污点时,当以单色模式输出30,000张50%图像区域的图像图表之后,中断将图像显影到白纸上,然后,将显影之后光电导体上的显影剂转印到胶带上,接着,使用A 938光谱密度计(X-Rite公司出品)比较该胶带与未转印胶带的密度。并将结果按×、△、○、◎的顺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是最不好的等级,而◎是最好的等级)。随着密度差减少,背景污点也会减少。
7)定影能力
评估定影能力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抗热残留的能力、抗冷残留的能力、抗输送问题的能力例如卡纸。将定影能力的结果按×、△、○、◎的顺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是最不好的等级,而◎是最好的等级)。
(双组份显影剂的评估)
在评估使用了双组份显影剂的图像时,可以选用铁氧体载体,其表面覆盖平均厚度为0.3μm的硅树脂,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为50μm,随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色粉,利用Turbula混合机将每种颜色的5重量份的色粉均匀混合并充电,从而得到显影剂。
(制造载体)
①核心材料
Cu-Zn铁氧体颗粒(加权平均直径:35μm)5000份
②涂层材料
·甲苯450份
·硅树脂SR 2400(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出品,非挥发性50%)450份
·氨基硅烷SH 6020(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出品)10份
·碳黑
在均混机中将前述涂层材料分散十分钟以便配制涂层溶液。将涂层液体和核心材料置于涂覆装置中,该涂覆装置具有旋转底盘和位于流化床中的搅拌翼,并且能产生转流,以便将涂层溶液涂覆到核心材料上。将所得到的带涂层物质置于250℃的电加热炉中烘烤两个小时。从而,可以得到前述的载体。
(无机微细颗粒1)
疏水二氧化硅RX-50(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出品)可以作为无机微细颗粒1,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为50nm。
(无机微细颗粒2)
经HMDS处理的二氧化钛Titania MT-500B(由Tayca有限公司出品)可以作为无机微细颗粒2,并且其平均颗粒直径为35nm。
(无机微细颗粒3)
对蒸馏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加热,并且使氮气在其中鼓泡,以便用氮气对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气体激活,还使用了氢氧焰燃烧炉,并从喷嘴中喷出纯水,从而通过在氢氧焰中燃烧分解。在这种情况下,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添加速度为1268g/hr,氧气的添加速度为2.8Nm3/hr,氢气的添加速度为2.0Nm3/hr,氮气的添加速度为0.59Nm3/hr,纯水的添加速度为5.6g/hr,球形二氧化硅微细颗粒的热容量为1.28kcal/g。六甲基-二硅氮烷以11.2g/hr的速率从喷嘴中喷出,并且喷到所产生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细颗粒上,然后用bug过滤器进行收集。六甲基-二硅氮烷的温度为300℃。所得到的二氧化硅微细颗粒为球形二氧化硅,其平均颗粒直径为160nm,平均圆度为0.975。
(无机微细颗粒4)
(1)将623.7g甲醇、41.4g水以及49.8g浓度为28%的氨水混合添加到3升的玻璃反应锅中,并且该反应锅带有搅拌器、滴液漏斗以及温度计。在35℃的温度下准备此溶液,并且一边搅拌一边滴入1163.7g四甲氧基硅烷以及418.1g浓度为5.4%的氨水,其中滴入前者共需要六个小时的时间,滴入后者共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然后,连续搅拌半小时,并进行水解反应,就可以得到二氧化硅微细颗粒的悬浮液了。接着,将酯接管和冷却管连接到玻璃反应锅上,在60℃至7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当丢弃1132g甲醇时就加入1200g水。然后,在70℃至90℃的温度下继续加热并丢弃273g甲醇,从而得到二氧化硅水悬浮液。
(2)在室温下向水悬浮液中连续滴入11.6g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四甲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0.1),并且这一过程持续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滴入过程之后再连续搅拌十二个小时,从而实现了对二氧化硅微细颗粒的表面处理。
(3)将1440g甲基-异丁酮加到分散液以后,在80℃至11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并在七个小时后丢弃甲醇溶液。然后,在室温下将357.6六甲基-二硅氮烷加到分散液中,在12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并反应三个小时,从而用三甲硅化二氧化硅微细颗粒。随后,在减压下去除溶液,从而得到477g球形二氧化硅微细颗粒,其平均颗粒直径为120nm,平均圆度为0.990。
(多元醇树脂1)
将378.4g解聚双酚A型环氧树脂(数均分子量:大约360)、86.0g聚合双酚A型环氧树脂(数均分子量:大约2700)、191.0g双酚A型氧化丙烯加成物的二环氧丙酯化合物(依据前述通用分子式n+m:大约2.1)、274.5g双酚F、70.1g的p-coumal酚、200g二甲苯加到可拆式烧瓶中,并且该烧瓶带有搅拌单元、温度计、N2输入口、以及冷却管。在N2环境中,并在70℃至10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然后加入氯化锂,接着水和二甲苯开始鼓泡。从而可以去除水、二甲苯、其它挥发性成份,得到由极性溶剂构成的溶液。然后,在180℃的反应温度下进行6至9个小时的聚合反应,从而得到1000g多元醇树脂(多元醇树脂1),其数均分子量(Mn)为3800,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3.9,最大分子量(Mp)为5000,软化温度为10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Tg)为58℃,环氧量为20000或更高。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去除单体成份。可以用NMR来证实聚氧化亚烷基团的主链。
(色粉的制造)
[黑色色粉1,2]
·水                                                         1000份
·含有块的酞菁染料(固体部分占30%)                           200份
·碳黑(Mitubishi Chemical公司出品的#44)                      540份
·多元醇树脂1                                                600份
用Henschel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并且颜料聚集体浸透有水。随后,用表面温度为100℃的对辊使混合物捏合45分钟,然后,进行碾压及冷却,接着,用粉碎机进行研磨。从而获得色母粒颜料。
·多元醇树脂1                                                95份
·上述色母粒                                                 10份
·电荷控制剂(Orient ChemicalIndustries出品的Bontron E-84)    2份
·蜡(脂肪酸酯蜡,熔化温度83℃,粘度280mPa·s(90℃))          5份
用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以后,使混合原料熔化,并用带有双辊的碾磨机捏合30分钟,然后对捏合好的原料进行碾压及冷却。其后,选用气流粉碎型粉碎机(Nippon Pneumatic有限公司出品的I型粉碎机)以及使用转流风力的分级装置(Nippon Pneumatic有限公司出品的DS分级装置),同时改变制造条件,从而得到下面给出的黑色着色剂。
·黑色色粉1体均颗粒直径:6.5μm,SF-1:129,SF-2:176
·黑色色粉2→体均颗粒直径:6.5μm,SF-1:140,SF-2:185
[黑色色粉3]
对黑色色粉1进行碾磨以后,使用机械粉碎机(Turbo Kogyo有限公司出品的Turbo粉碎机)和风力分级机(Nittetsu Mining有限公司出品的Elbow气流分级机),可以得到黑色着色剂颗粒,其体均颗粒直径:6.7μm,SF-1:125,SF-2:140。
[黑色色粉4至6]
将黑色色粉1应用到过熔***中(Hosokawa Micron公司出品),同时改变制造条件,可以从而得到下面给出的黑色着色剂颗粒。
·黑色色粉4→体均颗粒直径:6.5μm,SF-1:106,SF-2:120
·黑色色粉5→体均颗粒直径:6.6μm,SF-1:110,SF-2:133
·黑色色粉6→体均颗粒直径:6.7μm,SF-1:102,SF-2:115
然后,在下面的条件下对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以及青色色粉进行捏合。
[黄色色粉]
·水                                                       600份
·含有水结硬块的颜料黄180(固体部分占50%)                  1200份
·多元醇树脂1                                              600份
用Henschel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并且颜料聚集体浸透有水。随后,用表面温度为100℃的对辊使混合物捏合45分钟,然后,进行碾压及冷却,接着,用粉碎机进行研磨。从而获得色母粒颜料。
·多元醇树脂1                                              92份
·上述色母粒                                               16份
·电荷控制剂(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出品的Bontron E-84) 2份
·蜡(脂肪酸酯蜡,熔化温度83℃,粘度280mPa·s(90℃))        5份
用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以后,使混合原料熔化,并用带有双辊的碾磨机捏合30分钟,然后对捏合好的原料进行碾压及冷却。
[品红色色粉]
·水                                                       600份
·含有水结硬块的颜料红57(固体部分占50%)                   1200份
·多元醇树脂1                                              600份
用Henschel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并且颜料聚集体浸透有水。随后,用表面温度为100℃的对辊使混合物捏合45分钟,然后,进行碾压及冷却,接着,用粉碎机进行研磨。从而获得色母粒颜料。
·多元醇树脂1                                               96份
·上述色母粒                                                8份
·电荷控制剂(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出品的Bontron E-84)  2份
·蜡(脂肪酸酯蜡,熔化温度83℃,粘度280mPa·s(90℃))         5份
用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以后,使混合原料熔化,并用带有双辊的碾磨机捏合30分钟,然后对捏合好的原料进行碾压及冷却。
[青色色粉]
·水                                                        600份
·含有水结硬块的颜料蓝15∶3(固体部分占50%)                 1200份
·多元醇树脂1                                               600份
用Henschel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并且颜料聚集体浸透有水。随后,用表面温度为100℃的对辊使混合物捏合45分钟,然后,进行碾压及冷却,接着,用粉碎机进行研磨。从而获得色母粒颜料。
·多元醇树脂1                                               96份
·上述色母粒                                                4份
·电荷控制剂(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出品的Bontron E-84)  2份
·蜡(脂肪酸酯蜡,熔化温度83℃,粘度280mPa·s(90℃))         5份
用混合机对前述原料进行混合以后,使混合原料熔化,并用带有双辊的碾磨机捏合30分钟,然后对捏合好的原料进行碾压及冷却。
与黑色色粉类似,经过改善例如可以所使用的粉碎机以及粉碎条件处理,可以得到含有下表中着色剂颗粒的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捏合原料。
                 黄色
    体均颗粒直径     SF-1     SF-2
    色粉1     6.4     127     175
    色粉2     6.5     133     188
    色粉3     6.5     121     144
    色粉4     6.5     105     121
    色粉5     6.4     112     133
    色粉6     6.4     103     118
                  品红色
    体均颗粒直径     SF-1     SF-2
    色粉1     6.6     129     179
    色粉2     6.7     137     184
    色粉3     6.7     124     148
    色粉4     6.5     108     125
    色粉5     6.6     113     138
    色粉6     6.7     103     116
                    青色
    体均颗粒直径     SF-1     SF-2
    色粉1     6.3     128     177
    色粉2     6.5     133     181
    色粉3     6.4     122     139
    色粉4     6.6     106     123
    色粉5     6.5     111     136
    色粉6     6.5     104     116
将3.0wt%的前述无机微细颗粒1至4添加到色粉中(显影剂),用Henschel混合机进行混合,经50μm的网眼进行过滤,并且去除聚集体材料,可以得到每种颜色的色粉。
实施例1
对具有在每种颜色的色粉1中加入无机微细颗粒1的色粉(显影剂),用评估装置A进行评估。
实施例2
除了用色粉3代替实施例1中的色粉1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实施例3和4
除了分别用色粉4、5代替实施例1中的色粉1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比较例1和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色粉1分别变为色粉2、6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实施例5
对具有在每种颜色的色粉5中加入无机微细颗粒2的色粉(显影剂),用评估装置A进行评估。
实施例6
对具有在每种颜色的色粉5中加入无机微细颗粒3的色粉(显影剂),用评估装置A进行评估。
实施例7
将对具有在每种颜色的色粉5中加入无机微细颗粒4的色粉(显影剂),用评估装置A进行评估。
实施例8
除了将1.0wt%的HDH-H2000(第一颗粒直径:12nm,Clariant K.K.Japan出品)作为无机微细颗粒添加到实施例1的色粉中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实施例9
除了将1.0wt%的HDH-H2000(第一颗粒直径:12nm,Clariant K.K.Japan出品)作为无机微细颗粒添加到实施例7的色粉中以外,按照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比较例3
除了将1.0wt%的HDH-H2000(第一颗粒直径:12nm,Clariant K.K.Japan出品)作为无机微细颗粒添加到每种颜色的色粉1中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比较例4
除了将1.0wt%的HDH-H2000(第一颗粒直径:12nm,Clariant K.K.Japan出品)作为无机微细颗粒添加到每种颜色的色粉5中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制造色粉(显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估。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评估装置B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估。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评估装置C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估。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评估装置D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装置     清洁性能   添加剂的埋入     空白的产生
实施例1     A     ◎   ◎     △
实施例2     A     ○   ○     ○
实施例3     A     △   △     ○
实施例4     A     △   △     ○
实施例5     A     △   △     △
实施例6     A     ○   ○     △
实施例7     A     ○   ○     ○
实施例8     A     ◎   ◎     ◎
实施例9     A     ◎   ○     ◎
实施例10     B     ◎   ◎     △
实施例11     C     ◎   ◎     △
实施例12     D     ◎   ◎     △
比较例1     A     ◎   ◎     ×
比较例2     A     ×   ×     ○
比较例3     A     ◎   ○     ×
比较例4     A     ×   ×     ○
  评估装置   色粉转印率   转印灰尘   背景沾污   定影性能
实施例1   A   △   ○   ○   ◎
实施例2   A   ○   ○   ○   ◎
实施例3   A   ◎   ○   △   ◎
实施例4   A   ○   ○   △   ◎
实施例5   A   ○   ○   ○   ◎
实施例6   A   ○   ◎   ◎   ○
实施例7     A     ○     ○     ◎     ○
实施例8     A     ◎     ◎     ◎     ◎
实施例9     A     ◎     ◎     ◎     ○
实施例10     B     △     △     ○     ◎
实施例11     C     △     △     ○     ◎
实施例12     D     △     △     ○     ◎
比较例1     A     ×     ×     ○     ◎
比较例2     A     ○     ○     △     ◎
比较例3     A     △     △     ○     ◎
比较例4     A     ○     ○     ○     ◎
因此,通过提供包含基本色粉和无机微细颗粒的显影剂,其中该基本色粉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着色剂;该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并且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由此即使在显影单元中进行搅拌以后,色粉也不会埋入色粉之中,显影剂能够完全实现流化剂、电荷承受剂的功能,能够提供稳定的图像质量,能够在压缩及转印色粉的过程中适当地控制色粉颗粒之间的粘附应力,能够提供优异的可转印性、显影性能以及定影性能,能够防止产生不规则图像,例如带有空白的图像,能够防止转印灰尘,能够提供优异的转印率,减少色粉的消耗量。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以及修改。
本申请是基于2002年7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第2002-201970提出的,将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此以作参考。

Claims (21)

1.一种显影剂,其包含:
基本色粉,该基本色粉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以及
无机微细颗粒;
其中,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
其中,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
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
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2.如权利要求1的显影剂,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3.如权利要求1的显影剂,其中,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4.如权利要求1的显影剂,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的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
5.如权利要求1的显影剂,其中,该显影剂结合有磁性颗粒作为载体。
6.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显影剂,用于对在静电潜像载置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色粉图像;
转印单元,用于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显影剂和载体,
该另外的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该基本色粉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以及
无机微细颗粒;
其中,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
其中,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
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
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7.如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8.如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9.如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的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
10.如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该显影剂结合有磁性颗粒来作为载体。
11.如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显影剂包括多种颜色。
12.一种处理盒,包括:
充电单元,对光电导体进行充电;
曝光单元,对光电导体进行曝光从而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图像;
显影单元,使用显影剂对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进行显影;
转印单元,将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清洁单元,对转印单元进行清洁;
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显影剂和载体,
该另外的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该基本色粉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以及
无机微细颗粒;
其中,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
其中,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
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
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13.如权利要求12的处理盒,其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的处理盒,其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15.如权利要求12的处理盒,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的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
16.如权利要求12的处理盒,其中,该显影剂结合有磁性颗粒来作为载体。
17.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光电导体进行充电;
对光电导体进行曝光从而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图像;
使用显影剂对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进行显影;
将光电导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另外的显影剂和载体,
该另外的显影剂含有基本色粉,该基本色粉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以及
无机微细颗粒;
其中,基本色粉满足105≤SF-1≤130,并且120≤SF-2≤180,
其中,SF-1=(基本色粉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π/4)×100,
SF-2=(基本色粉颗粒周长2/基本色粉颗粒的面积)×(1/4π)×100,
其中,无机微细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至160nm。
18.如权利要求17的成像方法,其中,该无机微细颗粒由二氧化硅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7的成像方法,其中,对该无机微细颗粒应用溶胶-凝胶技术,从而形成球形疏水二氧化硅微细颗粒。
20.如权利要求17的成像方法,其中,该显影剂包含其平均颗粒直径小于该无机微细颗粒的另外的无机微细颗粒。
21.如权利要求17的成像方法,其中,该显影剂结合有磁性颗粒来作为载体。
CNA031588417A 2002-07-10 2003-07-10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Pending CN14955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1970A JP2004045668A (ja) 2002-07-10 2002-07-10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970/2002 2002-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5550A true CN1495550A (zh) 2004-05-12

Family

ID=2972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88417A Pending CN1495550A (zh) 2002-07-10 2003-07-10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72091A1 (zh)
EP (1) EP1380900A1 (zh)
JP (1) JP2004045668A (zh)
CN (1) CN149555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590A (zh) * 2009-08-04 2011-03-30 施乐公司 用于减少双面漏失的鼓维护***
CN102375356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株式会社东芝 显影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178264B2 (en) 2004-11-19 2012-05-1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ating fluid for forming undercoat lay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having undercoat layer formed by applying said coating fluid
CN102540790A (zh) * 2010-12-07 2012-07-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体显影剂、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4281035A (zh) * 2013-07-02 2015-0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处理盒
CN109074019A (zh) * 2016-07-14 2018-12-21 惠普印迪格公司 电包衬调节
CN116519033A (zh) * 2023-06-25 2023-08-01 易启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端子参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4015547D1 (de) * 2003-10-08 2008-09-18 Ricoh Kk Toner und Entwickler, sowie ein Bild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pparat, worin der Entwickler eingesetzt wird
US7642032B2 (en) * 2003-10-22 2010-01-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BRPI0507402B1 (pt) * 2004-02-03 2017-11-2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JP4346075B2 (ja) * 2004-02-26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
JP4244828B2 (ja) * 2004-03-11 2009-03-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50208403A1 (en) 2004-03-18 2005-09-22 Hyo Shu Toner, developer including the toner, an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US9819403B2 (en) 2004-04-02 2017-11-1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of a client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s based on detected velocity of the client
US9826537B2 (en) 2004-04-02 2017-11-2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US8654815B1 (en) 2004-04-02 2014-02-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JP2006047743A (ja) * 2004-08-05 2006-0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18595B2 (ja) * 2004-08-31 2011-11-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4651331B2 (ja) * 2004-09-01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060055706A1 (en) * 2004-09-15 2006-03-16 Perlman Stephen 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the motion of a performer
US20060093953A1 (en) * 2004-10-31 2006-05-04 Simpson Charles W Liquid toners comprising amphipathic copolymeric binder and dispersed wax for electrographic applications
JP4990577B2 (ja) * 2005-09-13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59668B2 (en) 2005-10-07 2014-02-25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otion capture using a random pattern on capture surfaces
JP4647465B2 (ja) * 2005-11-11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母体粒子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粒子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
JP4724601B2 (ja) 2006-05-16 2011-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EP2036334A4 (en) * 2006-06-07 2010-04-21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MOTION DETECTION USING LIGHT SOFTENING TECHNIQUES
US7667767B2 (en) * 2006-06-07 2010-02-23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 dimensional capture of stop-motion animated characters
US7548272B2 (en) * 2006-06-07 2009-06-16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otion capture using phosphor application techniques
US7567293B2 (en) * 2006-06-07 2009-07-28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otion capture by strobing a fluorescent lamp
JP2008003174A (ja) 2006-06-20 2008-01-10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888592B1 (en) 2009-06-01 2014-11-1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Voice overlay
US7939235B2 (en) * 2007-03-16 2011-05-1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JP4866278B2 (ja) 2007-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68087B1 (en) 2009-06-01 2015-03-03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Video game overlay
US8613673B2 (en) 2008-12-15 2013-12-2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Intelligent game loading
US8147339B1 (en) 2007-12-15 2012-04-03 Gaikai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erving game video
JP4572246B2 (ja) 2008-05-29 2010-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26435B2 (en) 2008-12-15 2015-01-06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Dual-mode program execution
US8506402B2 (en) 2009-06-01 2013-08-13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Game execution environments
JP2011013441A (ja) * 2009-07-01 2011-01-2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60331B1 (en) 2010-08-02 2013-10-15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Audio acceleration
KR102126910B1 (ko) 2010-09-13 2020-06-25 소니 인터랙티브 엔터테인먼트 아메리카 엘엘씨 부가기능의 관리
KR20170129297A (ko) 2010-09-13 2017-11-24 소니 인터랙티브 엔터테인먼트 아메리카 엘엘씨 게임 서버
JP2013083765A (ja) * 2011-10-07 2013-05-0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00416A (ja) * 2012-03-23 2013-10-03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041238A (ja) * 2012-08-22 2014-03-06 Sakata Corp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4044287A (ja) * 2012-08-27 2014-03-13 Konica Minolta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892019B2 (ja) * 2012-09-24 2016-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73246B2 (en)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JP6079325B2 (ja) 2013-03-14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RU2767777C2 (ru) 2013-03-15 2022-03-21 Риарден, Ллк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нципа взаимности каналов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ходом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ыходом
JP5884754B2 (ja) 2013-03-15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
JP5884797B2 (ja) 2013-09-06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4316311A1 (en) 2013-09-06 2016-02-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JP6273726B2 (ja) 2013-09-06 2018-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32696A (ja) 2014-05-12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57707B2 (en) * 2014-11-14 2018-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762700B2 (ja) * 2014-11-14 2020-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5989201B2 (ja) 2015-01-23 2016-09-07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シリコーンオイル処理シリカ粒子、及び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WO2016117344A1 (ja) * 2015-01-23 2016-07-28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シリコーンオイル処理シリカ粒子、及び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WO2020184485A1 (ja) 2019-03-14 2020-09-17 株式会社 東芝 モニタリング装置、及び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US11592385B2 (en) * 2019-03-14 2023-02-28 Cytoronix Inc. Monitoring devi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7632A (en) * 1994-12-05 1998-10-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containing hydrophobized inorganic fine powder
JP3323722B2 (ja) * 1994-12-05 2002-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5712072A (en) * 1995-02-28 1998-01-27 Canon Kabusb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JP3578880B2 (ja) * 1995-12-22 2004-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砕装置
JPH09288372A (ja) * 1996-02-21 1997-11-04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4217293B2 (ja) * 1997-04-02 2009-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現像装置ユニット
US5948582A (en) * 1997-04-02 1999-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unit
JPH112929A (ja) * 1997-06-12 1999-01-06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6285848B1 (en) * 1997-06-13 2001-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developing an image with toner containing an external additive
JP3524386B2 (ja) * 1997-06-13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184719A (ja) * 1997-07-10 1999-03-30 Ricoh Co Ltd 乾式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3674251B2 (ja) * 1997-07-23 2005-07-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6353729B1 (en) * 1997-11-14 2002-03-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Using an RF repeater in CDMA applications to combat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 non-collocated radio
JP3969873B2 (ja) * 1997-12-27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019918A (ja) * 1998-06-30 2000-01-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ユニット
JP2000019826A (ja) * 1998-07-02 2000-01-21 Canon Inc トナーの充填方法および装置ユニット
DE69928876T2 (de) * 1998-08-27 2006-08-24 Ricoh Co., Ltd. Toner für die Verwendung in der Elektrophotographie,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Toner-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pparat zur Toner-Herstellung
JP2000075540A (ja) * 1998-08-31 2000-03-14 Canon Inc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0330327A (ja) * 1998-10-26 2000-11-3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303258B1 (en) * 1999-01-29 2001-10-16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US6493529B1 (en) * 1999-07-05 2002-12-10 Ricoh Company, Ltd. Charging device with walls surrounding the electrodes which reduce ozone emissions
JP4076681B2 (ja) * 1999-08-24 2008-04-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6447973B1 (en) * 1999-08-24 2002-09-10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942139B2 (ja) * 1999-10-20 2007-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US6500595B1 (en) * 1999-10-20 2002-12-31 Ricoh Company, Ltd.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arrier, and coating liquid for the method
US6363229B1 (en) * 1999-11-17 2002-03-26 Ricoh Company, Ltd. Full-color toner image fi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1209207A (ja) * 2000-01-26 2001-08-03 Canon Inc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249478A (ja) * 2000-03-02 2001-09-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らの再生方法
JP4422363B2 (ja) * 2000-04-28 2010-0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DE60120553T2 (de) * 2000-04-28 2007-06-06 Ricoh Co., Ltd. Toner, externes Additiv, un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JP3985126B2 (ja) * 2000-06-23 2007-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8481B2 (ja) * 2000-08-25 2006-03-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90994B2 (ja) * 2000-09-27 2009-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60589B2 (ja) * 2000-10-20 2009-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4093446B2 (ja) * 2000-11-06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外添剤、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電子写真現像装置
JP4037329B2 (ja) * 2003-06-25 2008-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1494082B1 (en) * 2003-07-01 2015-08-0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5079B2 (en) 2004-11-19 2013-04-0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having undercoat layer
US8178264B2 (en) 2004-11-19 2012-05-1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ating fluid for forming undercoat lay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having undercoat layer formed by applying said coating fluid
US8399165B2 (en) 2004-11-19 2013-03-1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ating fluid for forming undercoat lay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having undercoat layer formed by Applying said coating fluid
CN101992590A (zh) * 2009-08-04 2011-03-30 施乐公司 用于减少双面漏失的鼓维护***
CN101992590B (zh) * 2009-08-04 2013-03-13 施乐公司 用于减少双面漏失的鼓维护***
CN102375356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株式会社东芝 显影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790A (zh) * 2010-12-07 2012-07-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体显影剂、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540790B (zh) * 2010-12-07 2015-08-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体显影剂、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4281035A (zh) * 2013-07-02 2015-0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处理盒
CN109074019A (zh) * 2016-07-14 2018-12-21 惠普印迪格公司 电包衬调节
CN109074019B (zh) * 2016-07-14 2021-07-23 惠普印迪格公司 电包衬调节
CN116519033A (zh) * 2023-06-25 2023-08-01 易启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端子参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6519033B (zh) * 2023-06-25 2023-08-29 易启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端子参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80900A1 (en) 2004-01-14
US20040072091A1 (en) 2004-04-15
JP2004045668A (ja) 200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5550A (zh)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289972C (zh) 调色剂
CN1456942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其外部添加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及成像设备
CN1144097C (zh) 色调剂、双组分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232886C (zh) 调色剂用粘合树脂、调色剂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324408C (zh) 调色剂
CN1187656C (zh) 磁性色调剂以及利用其的成像方法
CN100335975C (zh) 色调剂和成像方法
CN1664708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231818C (zh) 调色剂和成像方法
CN1495548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外加剂、调色剂、显影剂、成像法及装置
CN1811607A (zh) 调色剂、调色剂的使用方法、调色剂的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609720A (zh) 调色剂
CN1867868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7358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577120A (zh) 非磁性调色剂
CN1487372A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象的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象的方法和成象装置
CN1580962A (zh) 调色剂
CN1107586A (zh) 静电影像显像用调色剂和显像剂制备它们的方法及成像方法
CN1940753A (zh) 成像装置、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N1527143A (zh) 彩色调色剂
CN1218203A (zh) 色调剂和成像方法
CN1536449A (zh) 磁性调色剂
CN1690871A (zh) 显影方法及使用该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