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9562A - 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9562A
CN1479562A CNA031531172A CN03153117A CN1479562A CN 1479562 A CN1479562 A CN 1479562A CN A031531172 A CNA031531172 A CN A031531172A CN 03153117 A CN03153117 A CN 03153117A CN 1479562 A CN1479562 A CN 1479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ttern
substrate
thin
moisture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31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1524C (zh
Inventor
朴宰用
兪忠根
金玉姬
李南良
金官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Philips LC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Philips LCD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Philips LC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9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9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15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15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includ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用一密封图案粘结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子象素区;第一衬底上的多个阵列元件,它们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第二衬底上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衬底的背面上有一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的背面上有一有机电致发光层、在对应于各个子象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背面上有一第二电极;多个连接电极,它们接至第一衬底之上的薄膜晶体管;多个电连接图案,它们形成于每一个连接电极上,每一个电连接图案将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与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相互电连接起来;和多个吸湿图案,它们形成于连接电极。

Description

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要求享有2002年8月14日于韩国提出的第2002-04810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利益,其在此引用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外形薄、重量轻和能效高特点的平板显示装置根据其是发光还是接收光,可以归为两类显示装置中的一类。第一类是发光型的,它发光以显示图像;而第二类是接收光型的,它利用一外界光源来显示图像。等离子显示板、场致发射显示装置和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发光型显示装置的实例,而液晶显示器是光接收型显示装置的实例。
在不同种类的平板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LCD)装置普遍用于膝上型计算机和台式显示器,因为它们的图像分辨率高、色彩产生得好并且图像质量优良。但是,LCD装置有一些缺点,例如对比度低、视角窄且尺寸有限。因此,需要有新类型的平板显示器来克服这些缺点,不过仍要保持外形薄、重量轻和能耗低。
现已开发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ELD)装置,因为与LCD装置相比,它们的视角宽、对比度好。OELD装置是发光型显示装置,它们无需背照光装置,并且重量轻、外形薄。另外,OELD装置的能耗低,其中可以用一低电压直流电驱动OELD装置而得到快的响应速度。由于与LCD装置不同的是,OELD装置是固相装置,所以它们坚固得足以抵抗外部冲撞,工作温度范围也较大,并且制造成本也比LCD装置的低。此外,由于只需沉积和封装设备而无需注入液晶材料,所以工艺管理也比制造LCD装置简单。
OELD装置的一种工作方法是不采用薄膜晶体管的无源矩阵工作方法,其中扫描线和信号线彼此垂直交叉地排列成矩阵结构,并且,将扫描电压依次施加到扫描线上以驱动每一个象素。为了得到需要的平均亮度,通过在一选择周期内增大扫描次数,可以增强这一周期内每一个象素的瞬时亮度。
OELD装置的另一种工作方法是一种有源矩阵工作方法,其中为每一个象素建立一电压存储容量的薄膜晶体管对包括一选择晶体管和一驱动晶体管。选择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接至一信号线,该信号线用来在一扫描信号供给栅极扫描线时提供一数据信号,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至选择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并且一恒定电压线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有源矩阵型OELD装置中,将一供给各象素的电压存储在存储电容中,由此保持这些信号,直到下一个提供信号电压的周期开始为止。因此,在一个帧周期内,有一基本上恒定的电流流过这些象素,OELD装置发出亮度基本上恒定的光。由于将非常低的电流供给有源矩阵型OELD装置的每一个象素,所以可以加大显示装置以形成功耗低的更精细和/或更大的图像图案。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有源矩阵型OELD装置中一象素区的电路示意图。在图1中,扫描线沿一横向方向排列,而信号线沿垂直于扫描线的纵向方向排列。一电源线接至一电源,用以将一电压供给驱动晶体管,并且电源线沿该纵向方向设置,其中一象素区限定在一对信号线与一对扫描线之间。每一个通常称为开关薄膜晶体管(TFT)的选择晶体管设置在该象素区中,靠近扫描线与信号线的交叉处,该晶体管用作一寻址元件以控制一象素电极的电压。一存储电容CST接至电源线和开关TFT的漏极/源极。因此,每一个通常称为驱动TFT的驱动晶体管有一接至存储电容CST的栅极和接至电源线的源极/漏极,它用作象素电极的电流源元件。
在图1中,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漏极/源极,并且包括一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具有有机薄膜的多层结构。当将一正向电流供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时,由于在提供空穴的阳极与提供电子的阴极之间形成一P-N结的结果,电子-空穴对在一有机电致发光层中结合。电子空穴对在结合时共同的能量大于其分开时的能量。结合的电子-空穴对与分开的电子-空穴对之间的能隙通过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转换成光。也就是说,该有机电致发光层在有一电流流过时发出因电子与空穴的再结合而产生的能量。
根据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发出的光的前进方向,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分为顶部发射式和底部发射式。在底部发射式装置中,沿着朝向其上设有各种线和TFTs的衬底的方向发射光。而在顶部发射式装置中,沿着背离其上设有各种线与TFTs的衬底的方向发射光。
图2是一根据现有技术的底部发射式OELD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装置包括一个象素区,该象素区具有红(R)、绿(G)、蓝(B)子象素区。在图2中,用一密封图案40将第一衬底10和第二衬底30彼此粘结在一起,其中薄膜晶体管T和第一电极12形成于透明的第一衬底10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象素通常包括三个带有薄膜晶体管T的子象素区,第一电极12之一设置在每一个子象素区内。一有机电致发光层14形成于薄膜晶体管T之上和第一电极12之上,并且包括产生红(R)、绿(G)、蓝(B)三色的发光材料,每一种颜色对应于每一个子象素区内的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第二电极16形成于有机电致发光层14上,其中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6将电荷供给有机电致发光层14。
密封图案40将第一衬底10和第二衬底30粘结在一起,在其间保持一盒间隙。另外,一吸水材料或吸湿材料22形成于第二衬底30的内表面上,以便吸收第一衬底10与第二衬底30之间盒间隙内的湿气,防止盒间隙受潮。此外,一半透明带25形成于第二衬底30上,吸湿材料22紧紧粘附到第二衬底30上。
在图2中,如果第一电极12是一阳极而第二电极16是一阴极,那么第一电极12由一种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而第二电极16由一种低功函数的金属形成。此外,有机电致发光层14从第一电极12开始依次包括一空穴注入层14a、一空穴传输层14b、一发射层14c和一电子传输层14d。因此,发射层14c包括在相应子象素区内以交替的顺序发出红(R)、绿(G)、蓝(B)色光的发光材料。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图2中底部发射式OELD装置一个象素的放大剖视图。在图3中,一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一发光区域L内的一薄膜晶体管(TFT)T和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另外,一缓冲层32形成于透明衬底10上,其中TFT T包括缓冲层32上的半导体层62、栅极68、源极80和漏极82。一电源电极72从电源线上伸出,用以接至源极80,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接至漏极82。用与半导体层62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电容电极64设置在电源电极72之下。电源电极72对应于电容电极64,其间插有一绝缘体,由此形成存储电容CST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包括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6和插在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6之间的有机电致发光层14。图3中所示的OELD装置包括发光区域L,在该区域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发出其中产生的光。此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包括TFT T、存储电容CST和各种线的阵列元件A和绝缘体,其上设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因此,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和阵列元件A形成于同一个衬底上。
图4是一流程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图3中OELD装置的制造过程。在图4中,步骤st1包括将阵列元件形成于第一透明衬底上的过程。例如,将扫描线、信号线和开关与驱动薄膜晶体管形成于第一衬底之上,其中与扫描线垂直交叉形成信号线。将每一个开关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扫描线与信号线交叉处附近。另外,形成阵列元件还包括形成存储电容和电源线,其中将每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扫描线与电源线交叉处附近。
步骤st2包括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其中将第一电极设置在每一个子象素区内。还将每一个第一电极接至每一个子象素区内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源极。
步骤st3包括在第一电极上形成一有机电致发光层。如果第一电极是阳极,那么在第一电极上将有机电致发光层形成为具有依次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射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多层结构。相反,如果第一电极是阴极,那么顺序相反。
步骤st4包括在有机电致发光层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以覆盖第一衬底的整个表面,其中第二电极起一公共电极的作用。
步骤st5包括封装第一和第二衬底,其中第二衬底粘结到具有阵列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衬底上。第二衬底保护第一衬底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不受外部冲撞。因此,由于第一衬底用第二衬底封装,所以防止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受到装置外部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前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其内表面上的吸湿材料。
OELD装置的产量由阵列元件的产量和有机电致发光层的产量这二者确定,其中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制造产量确定和控制OELD装置的整体制造产量。例如,虽然薄膜晶体管不带任何缺陷地形成于第一衬底上,但是如果在后来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的过程中产生缺陷,那么可以把具有阵列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衬底确定为次品。这样,当后来在制造过程中有机电致发光层中出现缺陷时,浪费了在第一衬底上制作阵列元件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在底部发射式装置中,沿着朝向设有各线和TFTs的衬底的方向发光。因此,显示区域减小了,因为光被这些线和TFTs所阻挡。在顶部发射式装置中,由于沿着背离设有各线和TFTs的衬底的方向发光,所以显示区域可以增大,由此简化了对TFTs的设计。但是,由于顶部发射式OELD装置在有机电致发光层上有阴极,所以阴极一般由透明材料或可以挡住一些射自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光的半透明材料形成,这样就降低了光效率。此外,在为第二阴极选择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方面也有一些限制。
为了防止透光性降低,可以在衬底的整个表面之上形成一薄膜钝化层。但是,无法防止装置外部周围环境的渗透,该渗透会影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OELD装置和OELD装置的制造方法,它们基本上避免了因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产量提高的有源矩阵OELD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图像分辨率改善且孔径比大的OELD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给出,其中一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中明显得出或是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得到。通过在文字说明部分、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为了得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作为具体和概括的描述,一种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用一密封图案粘结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子象素区;第一衬底上的多个阵列元件,它们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第二衬底上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衬底的背面上有一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的背面上有一有机电致发光层、在对应于各个子象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背面上有一第二电极;多个连接电极,它们接至第一衬底之上的薄膜晶体管;多个电连接图案,它们形成于每一个连接电极上,每一个电连接图案将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与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相互电连接起来;和多个吸湿图案,它们形成于连接电极的各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衬底上形成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多个阵列元件;在第二衬底上形成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衬底的背面上有一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的背面上有一有机电致发光层、在与多个子象素区之一对应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背面上有一第二电极;形成多个连接电极,它们连接到第一衬底之上的薄膜晶体管上;在每一个连接电极上形成多个电连接图案,每一个电连接图案将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与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相互电连接;在连接电极各部分上形成多个吸湿图案;以及用一密封图案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粘结到一起。
很显然,上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其意在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本申请所包含的附图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其与说明书相结合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有源矩阵型OELD装置中一象素区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一根据现有技术的底部发射式OELD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装置包括一个象素区,该象素区具有红(R)、绿(G)、蓝(B)子象素区;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图2中底部发射式OELD装置一个象素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一流程图,表示根据现有技术图3中OELD装置的制造过程;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OELD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示例性部分P的放大平面图,它表示根据本发明电连接和吸湿图案;
图7是图5中另一示例性部分P的放大平面图,它表示根据本发明电连接和吸湿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示于附图中。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OELD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在图5中,第一衬底110和第二衬底150可以用一密封材料170粘结到一起,其中可以在第一衬底110的正面之上形成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的阵列元件140,并且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可以设置在多个子象素区中的每一个区内。另外,多个连接电极142可以形成于阵列元件140之上,其中每一个连接电极142可以接至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多个电连接图案144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10与第二衬底150之间,使得每一个电连接图案144可以电连接到每一个连接电极142上,并且每一个电连接图案144可以有一柱状形状。此外,多个吸湿图案146可以形成于第一衬底110与第二衬底150之间,使得每一个吸湿图案146可以设置在每一个连接电极142上。另一方面,吸湿图案146可以覆盖除电连接图案144各部分之外的每一个连接电极142的整个表面。因此,每一个子象素区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一个连接电极142、一个电连接图案144和一个吸湿图案146。
根据本发明,连接电极142和电连接图案144由导电材料形成。另外,虽然图5示出每一个电连接图案144具有单层结构,不过电连接图案144也可以具有其中有一绝缘体的多层结构。此外,可以省去连接图案142,使电连接图案144可以直接接触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
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可以包括一半导体层112、一栅极114、一源极116和一漏极118。每一个连接电极142可以接触薄膜晶体管T的漏极118之一,以使相应的一个电连接图案142与薄膜晶体管T的漏极118之一电连接。
在图5中,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150的背面。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52、有机电致发光层160和第二电极162,其中第一电极152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150的整个表面上,起一公共电极作用。有机电致发光层160可以连续包括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54、一发光层156和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8。因此,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54可以插在第一电极152与发光层156之间,而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8可以插在发光层156与第二电极162之间。  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54和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8可以将电子或空穴注入并传输到发光层156中。发光层156可以包括红、绿、蓝发光层156a、156b和156c,这些发光层以对应于子象素区的交替顺序设置。另外,类似于发光层156,第二电极162可以分成多个第二电极162,每一个第二电极162对应于一个类似发光层156的子像素区。
有机电致发光层160的多层结构可以根据第一电极152起阳极作用还是起阴极作用来确定。例如,如果第一电极152是一阳极而第二电极162是一阴极,那么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54可以从第一电极152开始连续包括一空穴注入层和一空穴传输层,而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8可以从第二电极162开始连续包括一电子注入层和一电子传输层。
在图5中,每一个电连接图案144的各个顶部可以接触每一个第二电极162的背面,使得每一个电连接图案144将相应的一个连接电极142电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的一个第二电极162上。因此,流入一个薄膜晶体管T的电流可以通过一个连接电极142和一个电连接图案144传送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相应的一个第二电极162。
虽然图5所示薄膜晶体管T可以是接至和操作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的驱动薄膜晶体管,不过至少一个开关薄膜晶体管应当设置在每一个子象素区内。例如,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开关薄膜晶体管。
在图5中,吸湿图案146可以形成于每一个子像素区内。但是,也可以在第一衬底110整个表面上形成吸湿图案146以覆盖连接电极142和薄膜晶体管T。当将吸湿材料构图到每一个子像素区内时,可以有选择地采用一遮光板方法或者一种分配凝胶型吸水材料或吸湿材料的方法。为了确保连接电极142与电连接图案144之间良好的粘附力,电连接图案144可以在形成吸湿图案146之前形成于连接电极142上。
图6是图5中一示例性部分P的放大平面图,它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与吸湿图案。在图6中,第一线210可以沿第一方向形成,以接收来自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的信号。另外,第二线212可以沿第二方向形成,以接收来自一电源线的信号。可以是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T可以设置在第一线210与第二线212的交叉处。连接电极142可以形成于薄膜晶体管T之上,并且可以通过一接触孔219接触薄膜晶体管T。
薄膜晶体管T可以包括有源层112、栅极114、源极116和漏极118,其中栅极114可以从第一线210上伸出,以接收来自开关薄膜晶体管的信号。源极116可以从第二线212上伸出,以接收来自电源线的信号,而漏极118可以跨过栅极114设置在源极116对面。有源层112可以设置在栅极114、源极116和漏极118之下,其中源极116和漏极118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接触孔216和第二接触孔218接触有源层112。当连接电极142接触薄膜晶体管T时,连接电极142通过第三接触孔219接触漏极118。
在图6中,电连接图案144可以设置在连接电极142的中央部分上。虽然电连接图案144具有图6中的四边形形状,不过它也可以具有其他几何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和六边形。吸湿图案146可以形成于连接电极142上以覆盖连接电极142的几乎整个表面,包围电连接图案144。另一方面,吸湿图案146可以与电连接图案144间隔开一期望距离。
图7是图5中另一个示例性部分P的放大平面图,它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和吸湿图案。图7中的示例性部分P可以类似于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部分P。因此,为简便起见,省去一些详细的解释。在图7中,第一线310和第二线312可以设置成向薄膜晶体管T提供信号。另外,类似于图6所示的连接电极,一连接电极314可以用来通过一接触孔与薄膜晶体管T相连。但是,在图7中,一电连接图案316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T附近并位于连接电极314的下部,而一吸湿图案318可以设置在连接电极314的上部并与电连接图案316间隔开。另一方面,电连接图案316的位置可以与吸湿图案318的位置互换。
在图6和7中,薄膜晶体管T可以是将电流供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薄膜晶体管。此外,第二线212和312可以是通过薄膜晶体管T基本上将电流供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电源线。
因此,吸湿图案可以设置在除与电连接图案对应的部分之外的连接电极几乎所有的部分上。这样,吸湿图案不会阻断连接电极与电连接图案之间的电连接。虽然图6和7公开了连接电极与电连接图案的两种布置形式,不过其他的排布和布置也是可能的。此外,可以将吸湿材料形成为覆盖衬底的整个表面,而不是构图于子像素区内。
因此,本发明提供第一衬底上的阵列元件和第二衬底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将具有阵列元件的第一衬底和具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第二衬底分开制造,然后在检验确定第一衬底上的阵列元件或第二衬底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是否存在缺陷之后,将两衬底粘结到一起。如果发现具有阵列元件的第一衬底或具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第二衬底存在缺陷,那么可易于用另一个没有缺陷的衬底替换每一个有缺陷的衬底。因此,在具有高生产率的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发明得到令人满意且可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所发射的光是朝向背离具有薄膜晶体管的衬底方向的顶部发射式装置,所以可以改善孔径比,并且易于制造具有指定形状的薄膜晶体管。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分辨率。由于本发明包括除电连接图案各部分之外第一衬底整个表面之上的吸湿材料,其中电连接图案将第一衬底的阵列元件连接到第二衬底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上,所以湿气不会影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降低其品质。
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阵列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形成于分开的衬底中,所以可易于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和有效的生产管理。由于本发明提供顶部发射式OELD装置,所以在设计薄膜晶体管方面没有限制,可以达到高的孔径比和更好的图像分辨率。此外,由于吸湿材料在形成电连接图案之后设置在第一衬底上,所以OELD装置可以具有更长的寿命,而其他的吸水图案或吸湿材料不必另外形成于第二衬底中,由此提高了加工过程的效率。
对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做出各种改进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意在覆盖那些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改进和变型。

Claims (30)

1.一种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用一密封图案粘结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一和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子象素区;
第一衬底上的多个阵列元件,它们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
第二衬底上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衬底的背面上有一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的背面上有一有机电致发光层、在对应于各个子象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背面上有一第二电极;
多个连接电极,它们接至第一衬底之上的薄膜晶体管;
多个电连接图案,它们形成于每一个连接电极上,每一个电连接图案将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与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相互电连接起来;和
多个吸湿图案,它们形成于连接电极的各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设置在除与电连接图案对应各部分之外的第一衬底整个表面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吸湿图案对应于子象素区内的连接电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吸湿图案设置成包围每一个电连接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设置在每一个连接电极的下部,而电连接图案设置在每一个连接电极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沿每一个连接电极的一个侧面部分设置,而电连接图案沿每一个连接电极的另一侧面部分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电极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漏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是利用一遮光板方法在第一衬底上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由第一衬底之上分配的凝胶型吸湿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电连接图案具有一柱状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薄膜晶体管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电连接图案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薄膜晶体管是驱动薄膜晶体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一栅极、一半导体层、一漏极和一源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极和源极之一是通过电连接图案电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电极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电极上形成电连接图案之后,形成吸湿图案。
16.一种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第一衬底上形成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多个阵列元件;
在第二衬底上形成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每一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衬底的背面上有一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的背面上有一有机电致发光层、在与多个子象素区之一对应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背面上有一第二电极;
形成多个连接电极,它们连接到第一衬底之上的薄膜晶体管上;
在每一个连接电极上形成多个电连接图案,每一个电连接图案将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之一相互电连接;
在连接电极各部分上形成多个吸湿图案;以及
用一密封图案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粘结到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设置在除与电连接图案对应各部分之外的第一衬底整个表面之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吸湿图案对应于子象素区内的连接电极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吸湿图案设置成包围每一个电连接图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设置在每一个连接电极的下部,而电连接图案设置在每一个连接电极的上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沿每一个连接电极的一个侧面部分设置,而电连接图案沿每一个连接电极的另一侧面部分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电极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漏极。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一种遮光板方法在第一衬底之上形成吸湿图案。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湿图案由在第一衬底之上分配的凝胶型吸湿材料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电连接图案有一柱状形状。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薄膜晶体管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连接图案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薄膜晶体管是驱动薄膜晶体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一栅极、一半导体层、一漏极和一源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漏极和源极之一是通过电连接图案电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电极之一。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电极上形成电连接图案之后,形成吸湿图案。
CNB031531172A 2002-08-14 2003-08-07 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15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48103A KR100474001B1 (ko) 2002-08-14 2002-08-14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0020048103 2002-08-14
KR10-2002-0048103 2002-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9562A true CN1479562A (zh) 2004-03-03
CN100401524C CN100401524C (zh) 2008-07-09

Family

ID=3171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3117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1524C (zh) 2002-08-14 2003-08-07 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70197B2 (zh)
KR (1) KR100474001B1 (zh)
CN (1) CN100401524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510A (zh) * 2012-12-27 2015-09-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73495A (zh) * 2018-11-02 2019-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68794A (ko) * 2003-12-30 2005-07-05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0554495B1 (ko) * 2003-12-30 2006-03-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04031109B4 (de) 2003-12-30 2016-03-3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sches Lumineszenzdisplay vom Doppeltafeltyp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KR100625591B1 (ko) * 2004-05-20 2006-09-2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KR20060007161A (ko) * 2004-07-19 2006-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665941B1 (ko) * 2004-09-17 2007-01-0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6092908A (ja) * 2004-09-24 2006-04-06 Tohoku Pioneer Corp 両面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100940020B1 (ko) * 2004-10-26 2010-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731547B1 (ko) * 2004-12-09 2007-06-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유기 전기발광소자와 유기 전계효과 트랜지스터의 집적방법
TWI296895B (en) * 2005-12-02 2008-05-11 Au Optronics Corp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of dual 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251375B1 (ko) * 2005-12-30 2013-04-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KR100765525B1 (ko) * 2006-01-04 2007-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303535B (en) * 2006-04-07 2008-11-21 Chi Mei El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932520B2 (en) * 2006-04-07 2011-04-26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4282678A (zh) * 2013-07-09 2015-0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光感测功能的发光显示器
CN103545345B (zh) 2013-11-11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04530A1 (en) * 1988-12-16 1990-06-16 Larry A. Nativi Desiccant for el lamps
US5051654A (en) * 1988-12-16 1991-09-24 Loctite Luminescent Systems, Inc.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384409B (en) * 1996-06-04 2000-03-1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H10333601A (ja) * 1997-06-02 1998-12-18 Canon Inc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0156287A (ja) * 1998-11-20 2000-06-06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588833B2 (ja) * 1999-04-07 2010-12-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942867B2 (ja) * 1999-09-17 2012-05-3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El表示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JP2001117509A (ja) * 1999-10-14 2001-04-2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有機el表示装置
TW511298B (en) * 1999-12-15 2002-1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 display device
JP3409764B2 (ja) * 1999-12-28 2003-05-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1195009A (ja) * 2000-01-11 2001-07-19 Sony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36151B2 (ja) * 2000-05-08 2007-06-27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JP2002050764A (ja) * 2000-08-02 2002-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基板、液晶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05826B2 (en) * 2000-08-18 2003-08-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477101B1 (ko) * 2000-10-06 2005-03-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02252088A (ja) * 2001-02-27 2002-09-06 Nec Corp 発光体、発光素子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表示装置
KR20030071998A (ko) * 2002-03-05 2003-09-13 주식회사 엘리아테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제조방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510A (zh) * 2012-12-27 2015-09-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454068B2 (en) 2012-12-27 2019-10-2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073495A (zh) * 2018-11-02 2019-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WO2020087525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US11239221B2 (en) 2018-11-02 2022-02-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073495B (zh) * 2018-11-02 2022-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15935A (ko) 2004-02-21
KR100474001B1 (ko) 2005-03-10
US20040031959A1 (en) 2004-02-19
US6870197B2 (en) 2005-03-22
CN100401524C (zh) 2008-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1354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518147B2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775527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0401524C (zh) 双板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01558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00814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477912A (zh) 双面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496203A (zh) 透射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68152A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KR20040025383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0019377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516532A (zh) 有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00816A (zh) 平板显示装置
CN145403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735290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8620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636235A (zh) 有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64337A (zh) 显示器和阵列基片
CN1477913A (zh) 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78438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50721A (zh) 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04093B (zh) Oled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897297A (zh) 减少布线数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2916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638557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LG. PHILIP LCD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Philips LCD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