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3046A -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3046A
CN1393046A CN01802911A CN01802911A CN1393046A CN 1393046 A CN1393046 A CN 1393046A CN 01802911 A CN01802911 A CN 01802911A CN 01802911 A CN01802911 A CN 01802911A CN 1393046 A CN1393046 A CN 1393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uilt
radio communication
di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2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8360C (zh
Inventor
伊藤英雄
江川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625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0953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3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3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3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3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means for shaping the antenna pattern, e.g. in order to protect user against rf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 H01Q19/3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being centre-fed and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g. Yagi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该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中,做成棒状的第二无源元件(392)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392)和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来改变第二无源元件(392)和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之间的互阻抗,使输入阻抗宽带化。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终端的便携性,正在促进其小型化。随之也要求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小型化。作为用于满足该要求的现有的内置天线,有的使用板状逆F天线。以下,说明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
图1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各要素被搭载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内,而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图。如该图所示,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一般设有接地板1和板状逆F天线2。X、Y及Z表示各个坐标轴。
此外,上述现有的内置天线还被用作对付电波多径所引起的接收电场强度变动的分集天线。图2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除了上述板状逆F天线2外,还设有单极天线3作为外部天线。通过作为内部天线的板状逆F天线2和作为外部天线的单极天线3这2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实现稳定的通信。
然而,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中,板状逆F天线2本身与其说起天线的作用,毋宁说起激励接地板1的激励器的作用。因此,接地板1中流过天线电流,作为天线,接地板起决定性作用。其结果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具有下述问题:由于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的人体的影响,而使增益降低。
这里,参照图3A及图3B来说明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的接收特性的具体例。图3A及图3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这里,假设接地板1的大小为120×36mm,频率为2180MHz。
首先,图3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X-Y面)的接收特性图。在此情况下,接地板1起天线的作用,所以如图3A所示,板状逆F天线2大体无方向性。
另一方面,图3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在通话时的水平面(X-Y面)的接收特性图。这里,假设无线通信终端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即,设有板状逆F天线2及单极天线3的无线通信终端4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由用户5用于通话。
从图3B可知,板状逆F天线2的增益在通话时降低。比较图3A和图3B可知,板状逆F天线2的增益降低的原因在于人体的影响,例如用户的头或手遮蔽电波等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5A及图5B来说明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的辐射特性的具体例。图5A及图5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首先,图5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X-Y面)的辐射特性图。在此情况下,接地板1起天线的作用,所以如图5A所示,板状逆F天线2大体无方向性。
另一方面,图5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在通话时的水平面(X-Y面)的辐射特性图。这里,假设无线通信终端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从图5B可知,板状逆F天线2的增益在通话时降低。比较图5A和图5B可知,板状逆F天线2的这种增益降低的原因在于人体的影响,例如用户的头或手遮蔽电波等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2中有下述问题:由于人体的影响,而使增益降低。
再者,上述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分集天线在板状逆F天线2工作的情况下也发生与上述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而且受人体影响小的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本发明的第1主题是:在无线通信终端中设置偶极天线,经具有阻抗变换功能的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对上述偶极天线进行馈电,从而极力抑制无线设备接地板中流过的天线电流,在通话时减少人体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2主题是:与构成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来设置第一无源元件,适当调整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上述第一无源元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及构成上述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和上述第一无源元件之间的间隔,从而在通话时使天线具有与人体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本发明的第3主题是:与构成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对置来配置第二无源元件,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和构成偶极天线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来改变第二无源元件和偶极天线之间的互阻抗,从而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接收特性图;
图3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在通话时的接收特性图;
图4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在通话时的状况示意图;
图5A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图;
图5B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板状逆F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电路板上配置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壳体上配置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3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3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3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3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3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发明实施例4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4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4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实施例43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44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实施例45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例46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3是本发明实施例47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4是本发明实施例48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5是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6是内置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外观正视图;
图57是内置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无线通信终端在通话时的状况示意图;
图58是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从图55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剖面图;
图59是本发明实施例5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0是本发明实施例5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63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64是本发明实施例5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5是本发明实施例5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6是本发明实施例5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7是本发明实施例5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8是本发明实施例5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9是本发明实施例5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0是本发明实施例5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1是本发明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2是本发明实施例6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3是本发明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4是本发明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5是本发明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76是从图74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中去掉第一无源元件而构成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77是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78是本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
图79是本发明实施例6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0是本发明实施例6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1是本发明实施例6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2是本发明实施例7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3是本发明实施例6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4是本发明实施例6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5是本发明实施例7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6是本发明实施例7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7是本发明实施例7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8是本发明实施例7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89是本发明实施例7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90是本发明实施例75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1是本发明实施例76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2是本发明实施例77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93是本发明实施例78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94是本发明实施例7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95是本发明实施例8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96是本发明实施例8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图97是本发明实施例8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各要素被搭载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内,而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图。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以下,说明各构成要素。
接地板11是板状接地导体,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上设有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显示器及扬声器等的面(铅直面)平行。
偶极天线12由做成矩形波状(梳刀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由此,使偶极天线小型化。构成偶极天线12的2个天线元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被配置为在同一直线上。
此外,偶极天线12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其结果是,偶极天线12被设置得使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由此,偶极天线12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该偶极天线1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12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是具有1比1或n比1(n是整数)的阻抗变换比的变换电路,被安装在偶极天线12的馈电端14上。即,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的一个端子被连接在未图示的发送接收电路上,而另一个端子被安装在接地板11上。由此,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在偶极天线12和上述发送接收电路之间进行阻抗变换,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两者间的阻抗匹配。再者,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将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变换为平衡信号并提供给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由此,能防止接地板11作为天线的作用,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偶极天线12的增益降低。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12。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2主要发送与该偶极天线1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12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偶极天线12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里,参照图7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接收特性。图7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接收特性的实测值图。假设接地板11的大小为120×36mm,偶极天线12的大小为63×5mm,偶极天线12与人体面的距离为5mm,频率为2180MHz。此外,在图7中,从原点来看为27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6中的偶极天线12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7可知,偶极天线12受人体所起的反射板作用的影响,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并且由于上述理由,不仅能防止方向性的***,而且与图3B所示的现有例相比,具有能抑制增益恶化的高增益特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将不平衡信号变换为平衡信号,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偶极天线12的增益恶化。再者,偶极天线12由矩形波状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偶极天线1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2除了偶极天线12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a、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
偶极天线12a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12a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由此,偶极天线12a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该偶极天线12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水平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天线的长度方向和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偶极天线12a被安装得使上述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平行,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水平极化波。因此,能够提供可防止天线的长度方向和来自通信对方的信号的极化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增益恶化的、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偶极天线1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3除了偶极天线1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2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构成偶极天线2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偶极天线2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2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接收与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任一个。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21的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21由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再者,偶极天线21由矩形波状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12的天线元的形状及偶极天线1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除了天线元的形状及偶极天线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1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3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馈电端14。构成偶极天线31的2个天线元分别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其弯曲面相互垂直。这里,在此情况下,在各天线元的相互垂直的面中,将具有馈电端14的面称为第1矩形波面,而将不具有馈电端14的面称为第2矩形波面。
构成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31的各天线元被安装得使第1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上述各天线元被安装得使第2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对于偶极天线31的各天线元,第1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平行,而第2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垂直。其结果是,与实施例3同样,偶极天线31被设置得使得在通话时,一部分(上述第1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而且另一部分(上述第2矩形波面)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
下面的实施例5至实施例11是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1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中,除了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单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单极天线4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4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单极天线4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5中变更单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1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51。单极天线51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5 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单极天线5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单极天线5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外部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5中变更单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1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1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61。单极天线61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单极天线6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6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形态。以下,用图1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除了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在接地板11的侧面上设有另一偶极天线71。偶极天线71具有与偶极天线12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7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偶极天线7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71,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再者,由于使偶极天线71与偶极天线12同样由矩形波状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9)
实施例9是在实施例8中变更偶极天线71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9除了偶极天线71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8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1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8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追加的偶极天线71a被安装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71a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其结果是,偶极天线71a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在通话时与人体成直角,同时与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71a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和偶极天线71a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12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偶极天线71a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12、71a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71a,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再者,由于使偶极天线71a与偶极天线12同样由矩形波状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10)
如图16所示,实施例10是在实施例8中将发送接收都使用的偶极天线71变更为与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81的形态。实施例10除了偶极天线8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8相同。在图16中,对与实施例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8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8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2及偶极天线8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8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12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12、81的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与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81,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使偶极天线81与偶极天线12同样由矩形波状天线元构成,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11)
如图17所示,实施例11是在实施例10中将只用于接收的偶极天线12变更为与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91。实施例11除了偶极天线9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0相同。在图17中,对与实施例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81及偶极天线91都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8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81及偶极天线9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8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91也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81、91的各天线元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与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81及偶极天线91,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再者,由于将各偶极天线81、91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分集天线小型化。
(实施例12)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折叠偶极天线10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2的折叠偶极天线101是平行配置2组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中说明过的矩形波状的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顶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0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01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13)
实施例13变更了实施例12的折叠偶极天线101的结构。实施例13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在图19中,对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折叠偶极天线11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3的折叠偶极天线111是平行配置2组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中说明过的矩形波状的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顶端分别装设阻抗元件11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1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11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11,能够实现宽带化,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14)
实施例14变更了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14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折叠偶极天线12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4的偶极天线121由做成螺旋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构成偶极天线12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2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偶极天线由螺旋状天线元构成,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15)
实施例15变更了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15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折叠偶极天线13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5的折叠偶极天线131是平行配置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2组螺旋状的偶极天线元、将该2组天线元的顶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3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31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31,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16)
实施例16变更了实施例15的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16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折叠偶极天线14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6的折叠偶极天线141是平行配置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2组螺旋状的偶极天线121的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顶端分别装设阻抗元件14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4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41用作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宽带化及小型化。
折叠偶极天线有自我平衡作用,所以在实施例12~实施例16中(除了实施例14),也可以采用省略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的结构。
(实施例17)
实施例17是将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式样化并配置到电路板151上的形态。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电路板151上配置的偶极天线12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12被式样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51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将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式样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51上,所以能得到稳定的特性。
除了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以外,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的其他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式样化并配置在电路板151上。
(实施例18)
实施例18是将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式样化并配置在壳体161上的形态。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壳体161上配置的偶极天线12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12被式样化并配置在壳体161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所以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将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式样化并配置在壳体161上,所以能够得到稳定的特性,并且能够省略天线的设置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除了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以外,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的其他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式样化并配置在壳体161上。
(实施例19)
实施例19是在实施例1中变更偶极天线12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19除了偶极天线12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2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171。构成偶极天线171的2个天线元中的一个被做成矩形波状,而另一个被做成棒状。这2个天线元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此外,棒状天线元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外部。
偶极天线17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并且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如上所述,偶极天线171被安装得使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及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由此,偶极天线17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棒状天线元的轴向及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17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17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71主要发送与该偶极天线17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17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17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该偶极天线17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垂直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此外,偶极天线17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来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171因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再者,将偶极天线171的一个天线元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0)
实施例20是在实施例19中变更偶极天线17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20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2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181。构成偶极天线18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和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轴向)正交。
偶极天线18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的不同点在于:构成偶极天线181的2个天线元中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18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8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棒状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棒状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8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矩形波状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18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18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接收与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任一个。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即,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181的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9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1)
实施例21是在实施例19中变更偶极天线17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21除了偶极天线171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2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1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2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191。构成偶极天线191的2个天线元分别被配置得在中央附近弯曲,在弯曲的各天线元中,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矩形波状,而不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棒状,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此外,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外部。
构成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191的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在此情况下,天线元的棒状部分被设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偶极天线191被安装得使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通过这样安装,使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19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9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主要发送与该棒状部分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19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天线元的矩形波状部分主要发送与该矩形波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19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19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矩形波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及与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191的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20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2)
实施例22是在实施例19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171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2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201。偶极天线201采用下述结构:在构成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的2个天线元中,将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做成矩形波状。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0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01由于被配置得使该偶极天线201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所以主要发送与该偶极天线20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20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20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该偶极天线20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垂直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201的长度方向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19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外部天线更加小型化。
(实施例23)
实施例23是在实施例20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181的天线元中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2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对与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211。偶极天线211采用下述结构:将构成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的2个天线元中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变更为矩形波状。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1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11的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被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另一个天线元的长度方向被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所以发送与该偶极天线211的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21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21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接收与该偶极天线211的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211的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20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外部天线更加小型化。
(实施例24)
实施例24是在实施例21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191的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天线。对与实施例2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0所示,本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21。偶极天线221采用下述结构:将构成实施例21的偶极天线191的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变更为矩形波状。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2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21的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同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2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22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由此,偶极天线2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221的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长度方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2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外部天线更加小型化。
下面的实施例25至实施例38是用实施例19~实施例2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25)
实施例25是用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1中,除了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偶极天线231。偶极天线231具有与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23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3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71和偶极天线23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231,所以与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6)
实施例26是用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2中,除了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偶极天线241。偶极天线241具有与偶极天线18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24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4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81和偶极天线24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241,所以与实施例20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7)
实施例27是用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3中,除了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偶极天线251。偶极天线251具有与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25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5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25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及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251,所以与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8)
实施例28是用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4中,除了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偶极天线261。偶极天线261具有与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26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6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11和偶极天线26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261,所以与实施例23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29)
实施例29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5中,除了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1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71和偶极天线12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所以与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0)
实施例30是用实施例2及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6中,除了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a。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a,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1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71和偶极天线12a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a及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所以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1)
实施例31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1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7中,除了实施例1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1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71和偶极天线2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及实施例19的偶极天线17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19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2)
实施例32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8中,除了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18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81和偶极天线12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所以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0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3)
实施例33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3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9中,除了实施例2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18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181和偶极天线2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及实施例20的偶极天线18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0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4)
实施例34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0中,除了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0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12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所以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5)
实施例35是用实施例2及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3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1中,除了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a。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a,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0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12a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2的偶极天线12a及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所以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6)
实施例34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3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2中,除了实施例2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0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01和偶极天线2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及实施例22的偶极天线20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2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7)
实施例37是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3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3中,除了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1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11和偶极天线12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及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所以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3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8)
实施例38是用实施例3及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4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3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4中,除了实施例2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21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211和偶极天线2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3的偶极天线21及实施例23的偶极天线211,所以与实施例3及实施例23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39)
实施例39是在实施例3中变更偶极天线2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39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3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3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3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221。构成偶极天线221的2个天线元中的一个被做成矩形波状,而另一个被做成棒状。这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和棒状天线元的轴向正交。
偶极天线22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并且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如上所述,偶极天线22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并且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由此,偶极天线22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与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2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2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21的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21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因此,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22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偶极天线22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偶极天线221因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再者,将偶极天线221的一个天线元做成矩形波状,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小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再者,主要用矩形波状天线元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棒状天线元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0)
实施例40是在实施例39中变更偶极天线22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0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39同样,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3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3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6是本发明实施例4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以及偶极天线231。构成偶极天线23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和棒状天线元的轴向正交。
偶极天线231被安装得使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9的不同点在于: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而且棒状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由此,偶极天线23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及与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3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得到与实施例39同样的效果。再者,主要用棒状天线元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矩形波状天线元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1)
实施例41是在实施例4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3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1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下面,用图4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4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41。构成偶极天线241的2个天线元分别在中央附近弯曲,在弯曲的各天线元中,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棒状,而不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矩形波状。并且,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棒状部分在同一直线上。
偶极天线241被安装得使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并且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被安装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由此,偶极天线24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与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4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24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41的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241的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接收时,接收与上述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在自由空间中,以偶极天线241为中心,接收来自所有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如上所述,人体成为反射板,所以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此外,偶极天线24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39同样的效果。再者,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2)
实施例42是在实施例41中变更构成偶极天线2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42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4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4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1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4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偶极天线251。构成偶极天线251的2个天线元分别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在弯曲的各天线元中,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矩形波状,而不具有馈电端14的一侧被做成棒状。并且,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矩形波状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偶极天线251被安装得使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1的不同点在于:各天线元的矩形波状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而且各天线元的棒状部分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由此,偶极天线251在自由空间中接收与各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及与各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25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39同样的效果。再者,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来接收垂直极化波,主要用天线元的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来接收水平极化波,所以能够适当改变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比,所以能够以与天线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极化比来进行接收。
(实施例43)
实施例43变更了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
图49是本发明实施例43的偶极天线26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3的偶极天线261是在构成矩形波状偶极天线的各天线元的元件端和馈电端14之间装设阻抗元件26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26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偶极天线261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能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26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4)
实施例44变更了实施例12的偶极天线101的结构。实施例44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在图50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44的折叠偶极天线27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4的折叠偶极天线271是平行配置2组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过的矩形波状偶极天线的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在中央附近用电容元件272连接、再将其顶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27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27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5)
实施例45变更了实施例14的偶极天线121的结构。实施例45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4相同。在图51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1是本发明实施例45的偶极天线28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5的偶极天线281是在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构成螺旋状偶极天线121的各天线元的元件端和馈电端14之间装设电感元件28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28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4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28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6)
实施例46变更了实施例15的偶极天线131的结构。实施例46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在图52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2是本发明实施例46的折叠偶极天线29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6的折叠偶极天线291是平行配置2组实施例14中说明过的偶极天线121的螺旋状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在中央附近用电容292连接、再将其顶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29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5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29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7)
实施例47变更了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7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在图53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3是本发明实施例47的偶极天线30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7的偶极天线301是在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的偶极天线(例如,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的中央附近与其平行地配置另1个矩形波状天线元而形成的。换言之,该偶极天线301是平行配置2组长度不同的矩形波状的上述偶极天线、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偶极天线中长度短的偶极天线的馈电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30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30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实施例48)
实施例48变更了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实施例48除了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在图54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4是本发明实施例48所用的偶极天线31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8的偶极天线311是在做成螺旋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的偶极天线(例如,实施例14的偶极天线121)的中央附近与其平行地配置另1个螺旋状天线元而形成的。换言之,该偶极天线311是平行配置2组长度不同的螺旋状的上述偶极天线、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偶极天线中长度短的偶极天线的馈电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31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4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311,能够实现双频天线。
折叠偶极天线有自我平衡作用,所以在实施例44及实施例46中,也可以省略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主要说明了天线元被做成矩形波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发送接收的频率及内置天线的无线设备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天线元也可以被做成棒状。
(实施例49)
实施例49是变更实施例1的偶极天线12的结构、并且设有第一无源元件的形态。实施例49除了偶极天线及第一无源元件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在图55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5是本发明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21、以及第一无源元件322。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被内置在通信终端装置中。
图56是内置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外观正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壳体330的正面,其上部设有扬声器331。在扬声器331的下方,设有显示呼叫的电话号码和操作菜单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器332。在壳体330的正面的下端部,设有用于取入用户声音的话筒333。此外,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334被搭载在壳体330的内部。该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334被设置得使接地板11与正面平行。
以下,参照图5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要素。
偶极天线321由做成棒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构成偶极天线32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轴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此外,偶极天线321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由于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所以偶极天线321被设置得使得在通话时天线元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由此,偶极天线32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该偶极天线32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32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第一无源元件322被做成棒状。此外,第一无源元件322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并且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和该第一无源元件32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的面正交。接地板11被设置得与壳体330的正面平行,所以上述基准面也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图57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从图55中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剖面图。从该图可知,第一无源元件322被配置得使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和第一无源元件32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的面正交。通过这样配置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22,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和第一无源元件32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也正交。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未图示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32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321主要发送与该偶极天线32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
通过适当变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间隔,使偶极天线32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相对,所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间隔,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接收与偶极天线32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在通话时,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间隔,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偶极天线32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22的间隔,使偶极天线32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通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将不平衡信号变换为平衡信号,能够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天线电流,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偶极天线321的增益恶化。
(实施例50)
实施例50是在实施例49中变更偶极天线321及第一无源元件32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0除了偶极天线及第一无源元件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4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5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59是本发明实施例5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21a、以及第一无源元件322a。
偶极天线321a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321a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偶极天线321a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水平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天线的轴向与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51)
实施例51是在实施例49中变更偶极天线321及第一无源元件32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1除了偶极天线及第一无源元件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4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6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0是本发明实施例5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41、以及第一无源元件342。构成偶极天线34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相互垂直。第一无源元件342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正交。
偶极天线34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此外,第一无源元件342被安装得使弯曲后的一个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弯曲后的另一个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的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34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天线元发送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
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4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41和第一无源元件342的间隔,使偶极天线34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4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41和第一无源元件342的间隔,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构成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天线元主要接收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天线元主要接收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4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41和第一无源元件342的间隔,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偶极天线34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的任一个。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34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52)
实施例52是在实施例49中变更偶极天线321及第一无源元件32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2除了偶极天线及第一无源元件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4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6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49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51、以及第一无源元件352。构成偶极天线351的2个天线元都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正交。第一无源元件352被做成在离一端规定距离的点处弯曲,弯曲后的相邻直线部分相互正交。此外,第一无源元件352还被做成在离另一端规定距离的点处弯曲,弯曲后的相邻直线部分相互正交。此时,包含第一无源元件352的两端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平行。而不包含两端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中央部分)被做得比接地板11的宽度方向要长。
构成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被安装得使包含馈电端14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不包含馈电端14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第一无源元件352被安装得使包含端部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分别垂直,并且不包含端部14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35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
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间隔,使偶极天线35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间隔,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这里,参照图62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图62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这里,假设接地板11的大小为27×114mm,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的长度为33mm,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的长度为17mm,偶极天线351与人体面的距离为4mm。此外,在图62中,从原点来看为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61的偶极天线351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62可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间隔,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
接着,参照图63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图63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作为测定条件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等与测定图62所示的辐射特性时相同。此外,在图63中,从原点来看为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61的偶极天线351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63可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352的间隔,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由此,能够抑制发送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所以能够得到比图5B所示的现有例高的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任一个。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下面的实施例53至实施例59是用实施例49至实施例5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53)
实施例53是用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4是本发明实施例53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4中,除了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单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单极天线4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4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单极天线4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所以与实施例49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54)
实施例54是在实施例53中变更单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5是本发明实施例5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4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32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51。单极天线51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5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单极天线5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所以与实施例49同样,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5)
实施例55是在实施例53中变更单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5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6是本发明实施例5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5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32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61。单极天线61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单极天线6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54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6)
实施例56是用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6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4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7是本发明实施例5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除了实施例4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在接地板11的侧面上设有另一组偶极天线361及第一无源元件362。偶极天线361具有与偶极天线321同样的结构。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36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36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偶极天线36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361,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7)
实施例57是在实施例56中变更偶极天线361及第一无源元件36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57除了偶极天线及第一无源元件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56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68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56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56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8是本发明实施例5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追加的偶极天线361a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而追加的第一无源元件362a也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6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361a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第一无源元件362a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其结果是,偶极天线361a的轴向在通话时被设置得与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361a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偶极天线361a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偶极天线3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偶极天线361a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321、361a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361a,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8)
如图69所示,实施例58是在实施例56中将发送接收所用的偶极天线361变更为与实施例51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371、而且将第一无源元件362变更为与实施例51的第一无源元件342同样构成的第一无源元件372的形态。实施例58除了偶极天线371及第一无源元件37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56相同。在图69中,对与实施例56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9是本发明实施例5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37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3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及偶极天线37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37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3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321、37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实施例51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371,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实施例59)
如图70所示,实施例59是在实施例58中将只用于接收的偶极天线321变更为与实施例51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381,将第一无源元件322变更为与实施例51的第一无源元件342同样构成的第一无源元件382。实施例59除了偶极天线381及第一无源元件38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58相同。在图70中,对与实施例5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0是本发明实施例5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371及偶极天线381都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3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71及偶极天线38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37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381也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371、38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与实施例51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371及偶极天线381,所以能够提供受人体影响小、高增益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下面的实施例60至实施例82是通过在实施例49至实施例59的结构上,进一步增设第二无源元件,实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宽带化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60)
实施例60是在实施例49的偶极天线321上设有2个无源元件的形态。实施例60除了偶极天线以及第一及第二无源元件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在图71中,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1是本发明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21、第一无源元件391、以及第二无源元件392。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被内置在通信终端装置中。
以下,参照图7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要素。
偶极天线321由做成棒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构成偶极天线32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使各个轴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此外,偶极天线321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由于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所以偶极天线321被设置得使得在通话时天线元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由此,偶极天线32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该偶极天线32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偶极天线32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第一无源元件391被做成棒状。此外,第一无源元件391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并且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和该第一无源元件391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的面正交。接地板11被设置得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平行,所以上述基准面也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通过这样配置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91,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和第一无源元件391形成的面(基准面)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也正交。
此外,第二无源元件392也被做成棒状。第二无源元件392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392和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以便改变第二无源元件392和偶极天线32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未图示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321。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321主要发送与该偶极天线32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
通过例如适当变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9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91的间隔等要素,使偶极天线32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9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91的间隔等要素,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接收与偶极天线32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在通话时,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2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39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21和第一无源元件391的间隔等要素,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偶极天线32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与实施例49同样的效果以外,通过与构成偶极天线321的天线元对置来设置第二无源元件392,能够改变第二无源元件932和偶极天线32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实施例61)
实施例61是在实施例60中变更偶极天线321、第一无源元件391、及第二无源元件392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61除了偶极天线、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7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2是本发明实施例6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21a、第一无源元件391a、以及第二无源元件392a。
偶极天线321a被安装得使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此外,第一无源元件391a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21a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并且使构成偶极天线321a的天线元和该第一无源元件391a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的面大致正交。第二无源元件392a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21a的天线元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392a和构成偶极天线321a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以便改变第二无源元件392a和偶极天线321a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321a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偶极天线321a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水平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天线的轴向与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与构成偶极天线321a的天线元对置来设置第二无源元件392a,能够改变第二无源元件932a和偶极天线321a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实施例62)
实施例62是在实施例60中变更偶极天线321、第一无源元件391、及第二无源元件39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62除了偶极天线、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7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3是本发明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6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41、第一无源元件401、以及第二无源元件402。构成偶极天线341的2个天线元被配置得相互垂直。第一无源元件401及第二无源元件402分别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大致正交。
偶极天线34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此外,第一无源元件401被安装得使弯曲后的一个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弯曲后的另一个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第二无源元件402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41的天线元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402和构成偶极天线341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以便改变第二无源元件402和偶极天线34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的上述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34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天线元主要发送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
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0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41和第一无源元件401的间隔等要素,使偶极天线34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0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41和第一无源元件401的间隔要素,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构成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天线元主要接收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34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天线元主要接收与该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而在通话时,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0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41和第一无源元件401的间隔等要素,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偶极天线34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中的任一个。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34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与构成偶极天线341的天线元对置来设置第二无源元件402,能够改变第二无源元件402和偶极天线34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实施例63)
实施例63是在实施例60中变更偶极天线321、第一无源元件391、及第二无源元件392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63除了偶极天线、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0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7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4是本发明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6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偶极天线351、第一无源元件411、以及第二无源元件412。构成偶极天线351的2个天线元都被做成在中央附近弯曲,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正交。第一无源元件411及第二无源元件412分别被做成在离一端规定距离的点处弯曲,弯曲后的相邻直线部分相互正交。此外,第一无源元件411及第二无源元件412还分别被做成在离另一端规定距离的点处弯曲,弯曲后的相邻直线部分相互正交。即,第一无源元件411及第二无源元件412分别被做成“コ”字形。此时,包含第一无源元件411的两端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平行。而不包含第一无源元件411的两端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中央部分)被做得比接地板11的宽度方向要长。这些对第二无源元件412也同样,包含第二无源元件412的两端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相互平行,而不包含第二无源元件412的两端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中央部分)被做得比接地板11的宽度方向要长。
构成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被安装得使包含馈电端14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并且不包含馈电端14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第一无源元件411及第二无源元件412分别被安装得使包含端部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分别垂直,并且不包含端部14的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再者,第二无源元件412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412和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以便改变第二无源元件412和偶极天线35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偶极天线351。构成这样馈电的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另一方面,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主要发送与该部分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极化波。
通过例如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间隔等要素,使偶极天线35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间隔等要素,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这里,参照图75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阻抗特性。图75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该图所示的参考标号421是下述情况时的阻抗特性:从图74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中去掉第一无源元件411及第二无源元件412所得的结构中,接地板11的大小为30×117mm,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的长度为34mm,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的长度为18mm。此外,参考标号422是下述情况时的阻抗特性:在图74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中,第二无源元件412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的长度为34mm,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的长度为18mm,并且第二无源元件412和偶极天线351之间的间隔为2mm。参考标号423及424表示频率为1920MHz时的情况,而参考标号425及426表示频率为2180MHz时的情况。
从该图75可知,通过以适当间隔与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对置配置第二无源元件412,能够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接着,参照图76及图7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辐射特性。图76是从图74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中去掉第一无源元件411而构成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这里,与测定图75所示的阻抗特性的情况同样,假设接地板11的大小为30×117mm,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的长度为34mm,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的长度为18mm,第二无源元件412和偶极天线351之间的间隔为2mm。
从图76可知,从图74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中去掉第一无源元件411而构成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无方向性。
图77是图7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水平面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这里,假设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的部分的长度为34mm,配置得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的部分的长度为16.5mm,第一无源元件411和偶极天线351之间的间隔为4mm。接地板11的大小、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长度、及第二无源元件412和偶极天线351之间的对置间隔与测定图75所示的阻抗特性时相同。
从图77可知,图7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通过适当调整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间隔等要素,能够形成期望方向的方向性。
接着,参照图78来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图78是图7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在通话时的辐射特性的实测值图。作为测定条件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等与测定图77所示的辐射特性时相同。此外,在图78中,从原点来看为180度的方向相当于从图74的偶极天线351来看的人体方向。
从图78可知,通过适当调整偶极天线35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长度、及偶极天线351和第一无源元件411的间隔,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沿与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方向性。由此,能够抑制发送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所以能够得到比图5B所示的现有例高的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并且在接收时能够接收与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任一个。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偶极天线351的各天线元的各部分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与构成偶极天线351的天线元对置来设置第二无源元件412,能够改变第二无源元件412和偶极天线35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实施例64)
实施例64是在实施例60中将偶极天线321变更为单极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7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0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9是本发明实施例6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板11、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单极天线431、第一无源元件432、以及第二无源元件433。
单极天线431被做成棒状。此外,单极天线431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由于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所以单极天线431被设置得使得在通话时其轴向与水平面垂直。由此,单极天线431在自由空间中主要接收与该单极天线43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再者,在通话时,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单极天线431具有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
第一无源元件432被做成棒状。此外,第一无源元件432被配置得与单极天线431的轴向平行,并且构成单极天线431的天线元和该第一无源元件43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的面正交。接地板11被设置得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平行,所以上述基准面也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通过这样配置单极天线431和第一无源元件432,构成单极天线431的天线元和第一无源元件43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也正交。
此外,第二无源元件433也被做成棒状。第二无源元件433被配置得与单极天线431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433和单极天线431之间的对置间隔,以便改变第二无源元件433和单极天线43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工作情况。来自未图示的发送接收电路的不平衡信号由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变换为平衡信号后,被送至单极天线431。这样馈电的单极天线431主要发送与该单极天线43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
通过例如适当变更单极天线43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32的长度、及单极天线431和第一无源元件432的间隔等要素,使单极天线43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单极天线43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32的长度、及单极天线431和第一无源元件432的间隔等要素,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接收与单极天线43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在通话时,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单极天线43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32的长度、及单极天线431和第一无源元件432的间隔等要素,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单极天线431接收到的上述信号(平衡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被送至上述发送接收电路。这里,上述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极力抑制接地板11中流过的电流,所以能防止接地板11的天线作用。由此,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降低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得到与实施例60同样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偶极天线变更为单极天线,能够使天线小型化。
下面的实施例65至实施例72是用实施例60至实施例6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
(实施例65)
实施例65是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0是本发明实施例65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除了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设有单极天线41。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3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单极天线4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4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单极天线4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上还设有单极天线41来构成分集天线,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66)
实施例66是在实施例65中变更单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1是本发明实施例66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321、第一无源元件391、第二无源元件39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51。单极天线51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5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单极天线5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上还设有单极天线51来构成分集天线,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67)
实施例67是在实施例65中变更单极天线41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2是本发明实施例6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67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包括:接地板11、偶极天线321、第一无源元件391、第二无源元件392、平衡不平衡变换电路13、馈电端14、以及单极天线61。单极天线61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6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单极天线6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上还设有单极天线61来构成分集天线,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68)
实施例68是用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实现分集天线的情况下的形态。以下,用图8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对与实施例60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3是本发明实施例68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除了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结构以外,还在接地板11的侧面上设有另一组偶极天线441、第一无源元件442、及第二无源元件443。
偶极天线441具有与实施例60的偶极天线321同样的结构。
第一无源元件442被做成棒状,与构成偶极天线441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并且构成偶极天线441的天线元和该第一无源元件44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接地板11的面正交。接地板11被设置得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平行,所以上述基准面也与壳体330的正面正交。通过这样配置偶极天线441和第一无源元件442,构成偶极天线441的天线元和第一无源元件442形成的面(基准面)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也正交。
此外,第二无源元件443也被做成棒状。第二无源元件443被配置得与构成偶极天线441的天线元对置。适当设定该第二无源元件443和构成偶极天线441的天线元之间的对置间隔,以便改变第二无源元件443和偶极天线441之间的互阻抗,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输入阻抗宽带化。
通过例如适当变更偶极天线4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4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441和第一无源元件442的间隔等要素,使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41发送的发送波沿上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图56所示的壳体330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具有方向性。可认为无线通信终端在图57所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壳体330的正面与用户的侧头部对置,所以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4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4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441和第一无源元件442的间隔等要素,使发送波沿与人体相反方向被发送。
另一方面,在接收时,接收与偶极天线441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在通话时,通过例如如上所述适当调整偶极天线441的长度、第一无源元件442的长度、及偶极天线441和第一无源元件442的间隔等要素,形成与人体相反方向的方向性,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再者,也由于如上所述,人体起反射板的作用,所以在上述垂直极化波中,主要接收来自与人体相反方向的垂直极化波。
这里,构成分集天线的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321,而且为接收专用。而构成分集天线的另一个天线为偶极天线441,而且为发送接收共用。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44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偶极天线44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0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441,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69)
实施例69是在实施例68中变更偶极天线441、第一无源元件442、及第二无源元件443的安装方法的情况下的形态。实施例69除了偶极天线、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的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8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以下,用图8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与实施例68的不同点。对与实施例6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4是本发明实施例69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追加的偶极天线441a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而追加的第一无源元件442a及第二无源元件443a也分别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8的不同点在于:偶极天线441a的轴向、第一无源元件442a的轴向、及第二无源元件443a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其结果是,偶极天线441a的轴向在通话时被设置得与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441a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和偶极天线441a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0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其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441a,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此外,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哪一个多的情况下,都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70)
如图85所示,实施例70是在实施例68中将发送接收所用的偶极天线441变更为与实施例62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451、将第一无源元件442变更为与实施例62的第一无源元件401同样构成的第一无源元件452、将第二无源元件443变更为与实施例62的第二无源元件402同样构成的第二无源元件453的形态。实施例70除了偶极天线451、第一无源元件452、及第二无源元件453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8相同。在图85中,对与实施例6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5是本发明实施例70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451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45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及偶极天线45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45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3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321、45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0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实施例62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451,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此外,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哪一个多的情况下,都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71)
如图86所示,实施例71是在实施例70中将只用于接收的偶极天线321变更为与实施例62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461,将第一无源元件391变更为与实施例62的第一无源元件401同样构成的第一无源元件462,将第二无源元件392变更为与实施例62的第二无源元件402同样构成的第二无源元件463。实施例71除了偶极天线461、第一无源元件462、及第二无源元件463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70相同。在图86中,对与实施例70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6是本发明实施例71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偶极天线451及偶极天线461都被安装得使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而且另一个天线元的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偶极天线45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451及偶极天线46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偶极天线45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偶极天线461也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各天线元的轴向分别平行的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哪个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各偶极天线451、461的各天线元的轴向中的某一个都与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与实施例62的偶极天线341同样构成的偶极天线451及偶极天线461,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此外,不管在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中的哪一个多的情况下,都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实施例72)
如图87所示,实施例72是在实施例68中将发送接收所用的偶极天线441变更为与实施例64的单极天线431同样构成的单极天线471、将第一无源元件442变更为与实施例64的第一无源元件432同样构成的第一无源元件472、将第二无源元件443变更为与实施例64的第二无源元件433同样构成的第二无源元件473的形态。实施例72除了单极天线471、第一无源元件472、及第二无源元件473的结构及安装方法以外,与实施例68相同。在图87中,对与实施例68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87是本发明实施例72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单极天线471、第一无源元件472、及第二无源元件473都被安装得使其轴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顶面(水平面)垂直。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中,在发送时,只有单极天线471工作,而在接收时,偶极天线321及单极天线471都工作,进行分集接收。
由此,单极天线47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偶极天线321能够抑制增益的恶化,并且能够主要接收与天线元的轴向平行的垂直极化波。而从通信对方送来的信号由于反射等各种原因,混杂有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因此,在垂直极化波多的情况下,由于天线的轴向和信号的极化面一致,所以能够提高接收增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分集天线,使用实施例60的偶极天线321及与实施例64的单极天线431同样构成的单极天线471,所以能够抑制人体的影响所引起的增益恶化,能够提供具有宽带的输入阻抗特性的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
(实施例73)
实施例73变更了实施例60至实施例72的偶极天线以及该偶极天线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的结构。
图88是本发明实施例73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构成实施例73的偶极天线481的天线元被做成矩形波状。而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也被做成矩形波状。
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81以及该偶极天线48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以及该偶极天线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例如,将上述结构的偶极天线481以及该偶极天线48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应用于图71所示的实施例6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中,意味着用偶极天线481来取代图71所示的偶极天线321,用第一无源元件482来取代图71所示的第一无源元件391,用第二无源元件483来取代图71所示的第二无源元件392。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做成矩形波状的偶极天线481以及该偶极天线48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实施例74)
实施例74变更了实施例64的单极天线431、第一无源元件432、及第二无源元件433的结构。
图89是本发明实施例74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构成实施例74的单极天线491的天线元被做成矩形波状。而第一无源元件492及第二无源元件493也分别被做成矩形波状。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4的不同点在于:单极天线491、第一无源元件492、及第二无源元件493分别被做成矩形波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做成矩形波状的单极天线491、第一无源元件492、及第二无源元件493,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实施例75)
实施例75变更了实施例60至实施例72的偶极天线的结构。
图90是本发明实施例75的折叠偶极天线50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75的折叠偶极天线501是配置2组棒状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顶端短路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50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501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76)
实施例76变更了实施例75的折叠偶极天线501的结构。实施例76除了折叠偶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75相同。在图91中,对与实施例75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1是本发明实施例76的折叠偶极天线511的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76的折叠偶极天线511是平行配置2组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顶端分别装设阻抗元件512而形成的。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511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511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能够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通过使偶极天线采用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511,能够实现宽带化,能够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77)
实施例77在图88所示的偶极天线481、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中,将偶极天线481变更为图18所示的折叠偶极天线101。
图92是本发明实施例77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分别被配置得与折叠偶极天线101对置。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01以及该折叠偶极天线10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分别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以及该偶极天线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01以及该折叠偶极天线10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以及该偶极天线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能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78)
实施例78在图88所示的偶极天线481、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中,将偶极天线481变更为图19所示的折叠偶极天线111。
图93是本发明实施例78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分别被配置得与折叠偶极天线111对置。
上述结构的折叠偶极天线111以及该折叠偶极天线11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分别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以及该偶极天线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折叠偶极天线111以及该折叠偶极天线111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482及第二无源元件483分别可以用作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的偶极天线以及该偶极天线附带的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能得到与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79)
实施例79变更了实施例72的单极天线471的结构。实施例79除了单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72相同。在图94中,对与实施例72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4是本发明实施例79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折叠单极天线521被做成“コ”字形。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2的不同点在于:单极天线471变为折叠单极天线521。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单极天线变为折叠单极天线521,能够得到与实施例72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80)
实施例80变更了实施例79的单极天线521的结构。实施例80除了单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79相同。在图95中,对与实施例79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5是本发明实施例80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折叠单极天线531是平行配置2组棒状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天线元的顶端装设阻抗元件532而形成的。
这样,通过使用装设了阻抗元件532的折叠单极天线531,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
(实施例81)
实施例81变更了图89所示的单极天线491的结构。实施例81除了单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74相同。在图96中,对与实施例74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6是本发明实施例81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81的单极天线541是平行配置2组矩形波状天线元、将该平行配置的2组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顶端短路而形成的。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单极天线变为矩形波状的折叠单极天线,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实施例82)
实施例82变更了图96所示的单极天线541的结构。实施例82除了单极天线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81相同。在图97中,对与实施例81同样的部分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7是本发明实施例82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的要部结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82的单极天线551是平行配置2组矩形波状天线元、在该平行配置的2组矩形波状天线元的顶端装设阻抗元件552而形成的。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单极天线变为矩形波状的折叠单极天线,而且装设阻抗元件552,能够升高阻抗,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匹配。此外,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在上述实施例49~实施例59中,说明了偶极天线的各天线元被做成棒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元中的一个或两者也可以被做成矩形波状。
在上述实施例49~实施例59中,说明了第一无源元件被做成棒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被做成矩形波状或螺旋状。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无线通信终端分集天线可以搭载在通信终端装置或基站装置上。
本申请基于2000年3月1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0-056476、2000年4月19日申请的特愿2000-118692、及2000年8月31日申请的特愿2000-262549。它们的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终端所用的内置天线。

Claims (66)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包括:接地导体,内置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形成板状面;偶极天线,具有连接到所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所述偶极天线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和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使其轴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而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和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使其轴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而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在所述偶极天线中,构成该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馈电端侧被做成矩形波状,另一端侧被做成棒状,所述天线元被弯曲得使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正交,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被设置得与所述接地导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而且所述做成棒状的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而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来取代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来取代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是将所述天线元的做成棒状的部分做成矩形波状而成的。
8、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
9、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
10、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
11、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
12、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5、及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的偶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偶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集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都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集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都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垂直。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集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构成,在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中,第1天线元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而第2天线元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垂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和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其轴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垂直,而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和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其轴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平行,而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地导体的所述板状面的长度方向垂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在所述偶极天线中,构成该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馈电端侧分别被做成棒状,另一端侧分别被做成矩形波状,所述天线元被弯曲得使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正交,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被设置得与所述接地导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而且所述做成棒状的部分及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在所述偶极天线中,构成该偶极天线的天线元的馈电端侧分别被做成矩形波状,另一端侧分别被做成棒状,所述天线元被弯曲得使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做成棒状的部分的轴向正交,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的长度方向被设置得与所述接地导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而且所述做成棒状的部分及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天线元在其馈电端和另一端之间装设有电感元件。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是装设有电容元件的矩形波状折叠偶极天线。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天线元在其馈电端和另一端之间装设有电感元件。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是装设有电容元件的螺旋状折叠偶极天线。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和与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平行配置的另一矩形波状天线元构成。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由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和与所述做成螺旋状的天线元平行配置的另一螺旋状天线元构成。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棒状的第一无源元件,所述偶极天线是将做成棒状的2个天线元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而构成的,所述第一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其轴向与构成所述偶极天线的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而且该第一无源元件和构成所述偶极天线的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形成的基准面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沿所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第一无源元件,所述偶极天线是将做成矩形波状的2个天线元配置得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而构成的,所述第一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构成所述偶极天线的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而且该第一无源元件和构成所述偶极天线的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形成的基准面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沿所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28、如权利要求26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
29、如权利要求26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
30、如权利要求26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基准面被弯曲,弯曲后的一个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而弯曲后的另一个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
31、如权利要求26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基准面被弯曲成“コ”字形,在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中,包含端部的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而不包含端部的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
32、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26至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棒状的单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3、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26至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矩形波状的单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4、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26至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螺旋状的单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5、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通过该2个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6、一种分集天线,通过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7、一种分集天线,通过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8、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通过该2个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3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棒状的第二无源元件,所述第二无源元件的轴向被设置得与构成所述偶极天线的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
4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第二无源元件,所述第二无源元件的长度方向被设置得与构成所述偶极天线的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
41、如权利要求39或权利要求4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所述第二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
42、如权利要求39或权利要求4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所述第二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
43、如权利要求39或权利要求4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基准面被弯曲,弯曲后的一个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而弯曲后的另一个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所述第二无源元件沿所述基准面被弯曲,弯曲后的一个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而弯曲后的另一个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
44、如权利要求39或权利要求4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基准面被弯曲成“コ”字形,在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中,包含端部的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而不包含端部的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所述第二无源元件沿所述基准面被弯曲成“コ”字形,在弯曲后的直线部分中,包含端部的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而不包含端部的直线部分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宽度方向被设置。
45、如权利要求41至权利要求4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是折叠偶极天线。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偶极天线具有阻抗变换部件。
47、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棒状的单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48、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矩形波状的单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49、一种分集天线,具有: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和做成螺旋状的单极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所述单极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50、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通过该2个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51、一种分集天线,通过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权利要求4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52、一种分集天线,通过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权利要求4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53、一种分集天线,用2个权利要求4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构成,通过该2个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54、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被内置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壳体中,具有:接地导体,形成板状面;单极天线,具有连接到所述接地导体上的天线元;以及平衡不平衡变换部件,在所述单极天线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匹配阻抗,而且进行平衡信号和不平衡信号之间的变换。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棒状的第一无源元件,所述单极天线由做成棒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第一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其轴向与构成所述单极天线的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而且该第一无源元件和构成所述单极天线的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形成的基准面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沿所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第一无源元件,所述单极天线由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构成,所述第一无源元件被设置得使其长度方向与构成所述单极天线的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而且该第一无源元件和构成所述单极天线的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形成的基准面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沿所述基准面的方向、即与所述壳体的正面正交的方向形成方向性。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棒状的第二无源元件,所述第二无源元件的轴向被设置得与构成所述单极天线的所述做成棒状的天线元的轴向平行。
58、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还具有做成矩形波状的第二无源元件,所述第二无源元件的长度方向被设置得与构成所述单极天线的所述做成矩形波状的天线元的长度方向平行。
59、如权利要求57或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壳体的正面被做成矩形,所述第一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所述第二无源元件沿所述壳体的正面的长度方向被设置。
60、如权利要求57至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单极天线是折叠单极天线。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其中,所述单极天线具有阻抗变换部件。
62、一种分集天线,通过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及权利要求59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来进行分集发送接收。
63、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权利要求16至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权利要求39至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权利要求54至权利要求6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64、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天线、权利要求32至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天线、权利要求47至权利要求5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天线、或权利要求62所述的分集天线。
65、一种基站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权利要求16至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权利要求39至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或权利要求54至权利要求6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66、一种基站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天线、权利要求32至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天线、权利要求47至权利要求5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天线、或权利要求62所述的分集天线。
CNB018029116A 2000-08-31 2001-08-30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3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62549A JP2002009534A (ja) 2000-03-01 2000-08-31 無線通信端末用内蔵アンテナ
JP262549/2000 2000-08-31
JP262549/00 2000-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3046A true CN1393046A (zh) 2003-01-22
CN1248360C CN1248360C (zh) 2006-03-29

Family

ID=18750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29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360C (zh) 2000-08-31 2001-08-30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7485B2 (zh)
EP (1) EP1315233A1 (zh)
CN (1) CN1248360C (zh)
AU (1) AU2001282546A1 (zh)
WO (1) WO20020194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433B (zh) * 2007-04-27 2013-03-2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扇形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6929B2 (en) * 2002-12-26 2006-10-24 Motorola, Inc. Anten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I115173B (fi) * 2002-12-31 2005-03-15 Filtronic Lk Oy Taitettavan radiolaitteen antenni
JP2006121444A (ja) * 2004-10-21 2006-05-1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自動調整回路、自動調整方法、及び携帯端末
JP4498364B2 (ja) 2004-12-14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及び非接触型タグ
EP1989756B1 (en) * 2006-02-24 2014-12-03 Nxp B.V. Transmitter, receiver,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use with a transmitter or for use with a receiver, and rfid transponder
US7453402B2 (en) * 2006-06-19 2008-11-18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iniature balanced antenna with differential feed
KR101058595B1 (ko) * 2006-08-03 2011-08-22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US20090058751A1 (en) * 2007-08-28 2009-03-05 Seong-Youp Suh Platform noise mitigation method using balanced antenna
US7916089B2 (en) 2008-01-04 2011-03-29 Apple Inc. Antenna isolation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8912961B2 (en) * 2009-09-09 2014-12-1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063181A1 (en) * 2009-09-16 2011-03-17 Michael Clyde Walker Passive repea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236648B2 (en) 2010-09-22 2016-01-12 Apple Inc.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resonating elements and parasitic elements within slots in conductive elements
US9203139B2 (en) 2012-05-04 2015-12-01 Apple Inc.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slot-based parasitic elements
US9680202B2 (en) 2013-06-05 2017-06-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windows on opposing housing surfaces
KR101762778B1 (ko) 2014-03-04 2017-07-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및 통신 기판 그리고 무선 충전 및 통신 장치
US9450289B2 (en) 2014-03-10 2016-09-2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clutch barrel cavity antennas
US9653777B2 (en) 2015-03-06 2017-05-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solated cavity antennas
US10268236B2 (en) 2016-01-27 2019-04-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ventilation systems with antennas
WO2017188173A1 (ja) * 2016-04-26 2017-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US11271302B2 (en) * 2020-07-01 2022-03-08 Mano D. Judd Wideband wav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otating, or shaping radio frequency or acoustic waves in free space or in a flu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08A (en) * 1979-06-14 1981-0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uning type antenna unit
JPS56711A (en) * 1979-06-14 1981-0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tenna unit
JPS60240201A (ja) * 1984-05-15 1985-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携帯用無線器
JPH0748612B2 (ja) 1985-03-08 1995-05-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S63194424A (ja) * 1987-02-09 1988-08-11 Seiko Epson Corp アンテナ回路
JP2737942B2 (ja) * 1988-08-22 1998-04-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機
JPH06232625A (ja) 1993-01-29 1994-08-19 Nippon Motorola Ltd 複共振逆fアンテナ
JP3237943B2 (ja) * 1993-03-08 2001-1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機
JP3255518B2 (ja) * 1993-11-15 2002-0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ロホン内蔵アンテナ
JPH07226624A (ja) * 1994-02-16 1995-08-22 Masanaga Kobayashi アンテナ補助装置
US5565881A (en) * 1994-03-11 1996-10-15 Motorola, Inc. Balun apparatus including impedance transformer having transformation length
JPH08335819A (ja) * 1995-06-07 1996-12-17 Kunio Sawatani 携帯無線機用アンテナ
JP3296189B2 (ja) * 1996-06-03 2002-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3700067B2 (ja) * 1996-07-23 2005-09-28 株式会社エフ・イー・シー 携帯通信端末用のアンテナと、それを使用する携帯通信端末
JPH1051223A (ja) 1996-07-29 1998-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WO1998042041A1 (fr) * 1997-03-18 1998-09-2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tenne a directivite variable et son procede de commande
JPH1127041A (ja) * 1997-07-03 1999-01-29 F Ii C:Kk 携帯通信端末用のアンテナ
JP3973766B2 (ja) * 1997-09-19 2007-09-12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EP0933832A3 (en) 1998-01-30 2001-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uilt-in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6061036A (en) * 1998-02-03 2000-05-09 Ericsson, Inc. Rigid and flexible antenna
JPH11317609A (ja) * 1998-05-07 1999-11-16 Sony Corp 垂直偏波用受信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のアンテナを有する受信機
JP3980172B2 (ja) * 1998-05-12 2007-09-26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広帯域アンテナ
JP2000031721A (ja) * 1998-07-14 2000-01-28 Hideo Suyama 内蔵アンテナ装置
JP2000134025A (ja) * 1998-10-27 2000-05-12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通信機
US6046703A (en) * 1998-11-10 2000-04-04 Nutex Communication Corp. Compact wireless transceiver board with directional printed circuit antenna
US6147653A (en) * 1998-12-07 2000-11-14 Wallace; Raymond C. Balanced dipole antenna for mobile phones
JP2001053517A (ja) * 1999-08-06 2001-02-23 Sony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JP2001053518A (ja) * 1999-08-06 2001-02-23 Sony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WO2001048860A1 (fr) * 1999-12-24 2001-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e constituee d'un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radio
CA2303703C (en) * 2000-03-30 2001-09-04 James Stanley Podger The lemniscate antenna ele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433B (zh) * 2007-04-27 2013-03-2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扇形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15233A4 (en) 2003-05-28
US6987485B2 (en) 2006-01-17
CN1248360C (zh) 2006-03-29
EP1315233A1 (en) 2003-05-28
WO2002019465A1 (fr) 2002-03-07
AU2001282546A1 (en) 2002-03-13
US20030078012A1 (en) 200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8360C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345473A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278495C (zh) 3频率分波电路、分波电路及无线通信机
CN1832072A (zh) 叠层电容器和叠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CN1926720A (zh)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机器
CN1260979C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解码装置、编码装置及编码方法
CN1160772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77334C (zh) 连接器
CN1419720A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
CN1254009C (zh) 表面声波滤波器、平衡型滤波器和通信器件
CN1336774A (zh) 天线、天线设备以及无线电设备
CN1284827A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573407A (zh) 小型成像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195429A (zh) 小型电动机和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284304C (zh) 可变增益放大装置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01034200A (zh) 摄像透镜
CN1409149A (zh) 变焦镜头***
CN101030764A (zh) 弹性边界波器件、谐振器以及滤波器
CN101036263A (zh) 天线装置以及使用该天线装置的无线终端
CN1906827A (zh) 制造叠合铁芯的方法
CN1961624A (zh) 电子元件
CN1860565A (zh) 固态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315030C (zh) 十笔结构数码输入法
CN1310387C (zh) 真空开关单元及开关装置
CN1778016A (zh) 宽带平板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