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6476C - 双线锁缝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双线锁缝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6476C
CN1256476C CN 01110337 CN01110337A CN1256476C CN 1256476 C CN1256476 C CN 1256476C CN 01110337 CN01110337 CN 01110337 CN 01110337 A CN01110337 A CN 01110337A CN 1256476 C CN1256476 C CN 12564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clamp
tension
state
upper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03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0737A (zh
Inventor
岩井胜彦
水崎隆
冈部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0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64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64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成本低、能切换夹线状态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具有面线夹线部、底线夹线部、在所述面线夹线部和所述底线夹线部之间设置有销的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及往复移动机构,往复移动机构包括:松线返回杆,其与设置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上的销卡合,通过角度位移使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向所述一侧移动;弯曲部,其设置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上,该往复移动机构通过向所述另一侧拉伸所述弯曲部而使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向所述另一侧移动,所述松线返回杆的角度位移,是连动于使压脚上升的功能的操作而进行的,通过使压脚上升,从而从第1或第2中的任何一种夹线状态切换到另一种夹线状态。

Description

双线锁缝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夹线状态能够更改的双线锁缝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利用双线锁缝缝纫机连续缝制许多层布料(坯布)的情况下,有时在布料与布料之间留出间隔,在布料与布料之间形成所谓“空环”的线缝(针迹)连接,从而连续进行缝制作业。
缝制时以面线呈拉紧状态,底线呈松弛状态的夹线状态方式进行缝制,但空环形成时,采用面线呈松弛状态,底线呈拉紧状态的夹线状态方式。这样,面线和底线的夹线状态(张力状态)切换是由线张力装置来进行。
线张力装置具有:对面线和底线进行挟持的一对夹线盘,以及以移动自如的方式被设置在一对夹线盘之间并具有一对松线爪的松线板。各纱线在被夹线盘挟持的状态下呈拉紧状态,若***松线板的松线爪,则纱线呈松弛状态。即:松线板在2位置之间以能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当其位于一侧时,这一侧的松线爪被***到面线侧的夹线盘内,面线呈松驰状态,另一侧的松线爪不被***到底线侧的夹线盘内,底线呈拉紧状态。相反,当松线板位于另一侧时,一侧的松线爪不被***到面线侧的夹线盘内,面线呈拉紧状态,另一松线爪被***到底线侧的夹线盘内,底线呈松弛状态。
所以,通过移动松线板可以切换夹线状态。该松线板由汽缸或电磁线圈驱动。
并且,这种夹线状态的切换不仅限于进行布料缝制和空环形成的场合,就是在缝制时布料厚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切换夹线状态。
夹线状态的切换必须根据缝制的时机来进行,因此必须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为此,必须对驱动松线板的汽缸或电磁线圈进行电子控制。并且,为了根据缝纫机的运针时机来切换夹线状态,马达也必须采用能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马达。
但是,这样若采用电子马达,对整个缝纫机进行电子控制的话,则就出现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能切换夹线状态的双线锁缝缝纫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它利用面线和底线来形成线缝,该双线锁缝缝纫机具有:
面线夹线部,用于把面线的张力切换到拉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底线夹线部,用于把底线的张力切换到拉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其中,还具有:
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其在所述面线夹线部和所述底线夹线部之间设置有销,并且该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在所述面线夹线部和所述底线夹线部之间往复移动,当其位于一侧时,把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的组合的夹线状态作为第1夹线状态,当位于另一侧时,把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的组合的夹线状态作为与上述第1夹线状态不同的第2夹线状态;
往复移动机构,其包括:松线返回杆,其与设置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上的销卡合,通过角度位移使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向所述一侧移动;弯曲部,其设置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上,该往复移动机构通过向所述另一侧拉伸所述弯曲部而使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向所述另一侧移动,
所述松线返回杆的角度位移,是连动于使压脚上升的功能的操作而进行的,通过使压脚上升,从而从第1或第2中的任何一种夹线状态切换到另一种夹线状态。
按照本发明,通过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进行移动,即可把面线和底线的夹线状态在第1夹线状态和第2夹线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由于该夹线状态切换构件从结构上看是一种依靠用人力使其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机构来进行移动的构件,所以操作员能按任意的时机来切换夹线状态。因此,不需要象现有技术那样进行电子控制,所以马达也能够使用廉价的离合器马达,能大幅度降低整个成本。
在缝纫机中,具有例如脚踏板等用人力来提升压脚的机构。从结构上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与该提升机构相连动地进行移动,不需另外单独安装驱动装置,利用现有的机构即可以用人力方式来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进行移动。
并且,压脚的上升,例如在开始缝纫等送入布料时使压脚上升。即:从空环形成之时起切换到通常缝制时对压脚进行提升。所以,从结构上与该压脚的上升相连动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进行移动,这样即可根据缝制开始的时间来自动地切换到缝制时的夹线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种在压脚上升时相连动地把用人力方式使已切换到另一种夹线状态上的夹线状态切换构件送回到前一种夹线状态上的机构。
本发明权利要求2的构成是:与压脚相连动来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进行移动,这样即可在缝制开始时切换夹线状态。而在本发明权利要求3中设置了这样一种机构,其利用人力来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返回到原来状态,所以,操作员能够在用肉眼确认布料缝制结束时把夹线状态切换到空环形成时的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中,具有止动器,所述止动器形成有以弹性状态嵌入到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的规定位置上形成的两个孔内的突出部,通过所述突出部以弹性状态嵌入到所述两个孔中的任何一个孔内,从而对通过所述往复移动机构而移动到所述一侧或者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进行固定。
按照本发明,因为夹线状态切换构件以弹性状态保持在2位置上,所以,作业时的振动等不容易造成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移动。并且夹线状态的切换只需要克服弹性力使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移动即可,不需要复杂的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拉紧状态,底线为松弛状态;上述第2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松弛状态,底线为拉紧状态。
按照本发明,例如,由第1夹线状态进行布料缝制,由第2夹线状态进行空环形成,这样就能够很顺利地形成绳状的空环。
夹线状态的切换并不限于这种形式,例如在缝制的布料厚度发生变化时等情况下也可以切换第1夹线状态和第2夹线状态。
下面结合实施例所示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构成的斜视图;
图2是从斜后方观看缝纫机30的针板32和压脚37的斜视图;
图3是压脚37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针35、36上升时的压脚37和针板32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针35、36下降时的压脚37和针板32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布料缝制时由面线77、78和底线79形成线缝的过程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缝纫机30的面线77、78和底线79的路线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压脚升降机构200的构成的斜视图;
图9是线张力装置60的分解斜视图;
图10是表示空环形成时的线张力装置60的正面图;
图11是空环形成时的线张力装置60的侧面图;
图12是表示布料缝制时的线张力装置60的正面图;
图13是表示布料缝制时的线张力装置60的侧面图;
图14是表示空环形成时的各线77~79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采用踏板250、膝开关260时的缝纫机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不使用操作部时的缝纫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从后面将缝纫机30的针板32附近放大后的斜视图。缝纫机30具有缝纫机头31,以及设置在缝纫机头31上方的缝纫机体33。在该缝纫机体33的基端部设置有具复数个夹线构件130的夹线器39和线张力装置60;在该缝纫机体33的前端部通过针棒61安装有针35、36。针棒61被支承在缝纫机体33的前端部,并能垂直升降位移,在针棒61的下端部的针夹34内,2根针35、36被左右留有间隔地垂直固定。在针棒61的后方,与针棒61平行地设置有压棒59。在该压棒59的下端部安装有压脚37。压棒59以能够进行自由上下位移的方式被支承,并受到弹簧的向下压力。在缝纫机头31上水平地配置有针板32,压脚37以弹性状态被按压在该针板32上。
缝制作业是,把布料铺在缝纫机头31上,由针板32和压脚37挟持布料,一边按照预定的送布方向A(在图1中为左斜后方)输送布料,一边使针35、36上下往复运动,对布料进行缝制。
这种双针双线锁缝缝纫机30用于缝制例如T恤衫(短袖园领衫)等的袖子和下摆周围,在缝制作业时,连续输送若干布料,留出间隔,在布料和布料之间一边形成空环38,一边连续进行缝制作业。而且,空环38由相宜的切断装置加以切断。
参照图3,其是压脚37的分解斜视图。压脚37的构成部分包括:压脚本体40、压脚基部41和辅助压脚152。压脚基部41经由螺丝52被固定在压脚棒59的下端部,压脚本体40被安装在该压脚基部41上。压脚本体40为板状,其前端部(送布方向A上游侧端部)向上方弯曲,并且,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角度位移轴线L1周围以角度能够进行自由位移的方式被安装在压脚基部41上。螺栓62和螺母63被旋入到压脚基部41内,用螺栓62的下端部来限制压脚本体40的角度位移量。在该压脚本体40上形成有向送布方向A延伸的矩形状的开口43,在该开口43内嵌入辅助压脚152。
辅助压角152由矩形板状的压脚板44,以及被垂直固定在压脚板44上的支承轴45构成。在压脚板44的前端部(送布方向A上游侧)上左右留出间隔,形成2个落针孔48、49。在缝制作业时,左右的针35、36被***到这些落针孔48、49内。
在辅助压脚152上,在与落针孔48、49相比更偏向送布方向A下游侧处,形成贯通孔153。该贯通孔153如图4、5所示,形成在比针板32的横条73更偏靠前方(送布方向A上游侧)的位置上。
并且,板式弹簧151被安装成从压板44的背面55覆盖住后端部(送布方向A下游侧的端部)上面。板式弹簧151的端部旋转进入辅助压脚152的后端部(送布方向A下游侧的端部),用螺钉53进行固定,在前端部(送布方向A上游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154,该弯曲部154被***到辅助压脚152的上述贯通孔153内。
压缩螺旋弹簧47被***到辅助压脚152的支承轴45上。支承轴45和弹簧47从下方垂直地***到压脚基部41上所形成的***孔46内。从***孔46的下方***的支承轴45与从***孔46的上方***的螺丝64拧合在一起,这样,辅助压脚152在承受弹簧向下压力的状态下被安装到压脚本体40上。并且,这时,辅助压脚152的压脚板44被嵌入到压脚本体40的开口43内。
以下参照图4~图6,详细说明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缝制作业。图4和图5是表示空环形成时的压脚37和针板32的状态的断面图,图4是针35、36上升时的状态;图5是针35、36下降时的状态,并且,图6是表示布料缝制时面线77、78和底线79产生的线缝(针迹)形状的斜视图。
在针板32上从送布方向A上游侧向下游侧,形成前送布槽80、爪72和后送布槽81。各送布槽80、81沿送布方向A延伸,在前送布槽80内设置有前送布齿70;在后送布槽81内设置有后送布齿71。各送布齿70、71分别在送布槽80、81内按椭圆轨迹进行运动,将针板32上的布料送往送布方向A的下游侧。
前送布槽80和后送布槽81之间所形成的爪72,通过在针板32上切制出コ字型的切口而形成,在该コ字型的切口的送布方向A上游侧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针35、36的落针部75。并且,在该コ字型的切口的送布方向A下游侧和后送布槽81之间具有向左右方向(在图4、5中与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横条73。
并且,压脚37,与针板32的上述一对落针部75相对应,配置了上述辅助压脚152的一对落针孔48、49,针35、36分别被***到辅助压脚152的落针孔48、49和针板32的落针部75内。并且,在落针部75的下方,环顶器(looper)74向左右方向(与图4、5的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
以下说明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线缝的形成方法。在右和左边的针35、36上分别穿入面线77、78并上下往复运动。若针35、36下降到下死点后开始上升的话,则形成面线环(线圈)82、83。这时,环顶器74从右侧移动到左侧(图4、5中的从纸面里侧向面前;图6中的从右侧向左侧),***到各面线环82、83内。这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
这样,在各面线77、78被环顶器74抓住的状态下,如图4、图6所示的那样,各针35、36上升。当针35、36上升时,由前送布齿70和后送布齿71把针板32上的布料向送布方向A的下游侧送出1针的量。而且,在图4、图5所示的图面中,表示出空环形成时的状态,所以,这时由后送布齿71把已形成的空环38向后方送出1针的量。
另外,与送布齿70、71的送布动作相同步,被***到面线环82、83内的环顶器74向送布方向A上游侧移动,进行退让动作。这样,在底线79、各面线77、78和环顶器74之间,形成2个空间84、85。由此,当达到上死点的针35、36再次下降时,***到上述空间84、85内,然后,环顶器74向右侧移动,从各面线环82、83内退出。以下与上述内容相同,环顶器74从右侧***到达到下死点的针35、36再次上升时所形成的面线环82、83内,并抓住面线77、78。通过重复这样的动作,如图6所示,即可形成线缝。
如上所述,在辅助压脚152上形成落针孔48、49,在比该落针孔48、49更靠近前方(送布方向A上游侧)侧端部里面形成导向面50。导向面50面向送布方向A下游侧形成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以便于对送入的布料顺利地进行导向。
另外,如上所述的那样,在辅助压脚152上设置有螺旋弹簧47和板式弹簧151,板式弹簧151被设置在落针孔48、49的后面到后端部的位置之间。螺旋弹簧47以弹性方式把辅助压脚152按压到针板32上。
若以空环形成状态再次开始送布料,开始缝制作业的话,则被送的布料前端被***到辅助压脚152的前端部下面的导向面50上,辅助压脚152被提升,向上浮起。板式弹簧151,其前端的弯曲部154被***到贯通孔153内,并能大幅度地进行上下弹性位移,所以,即使辅助压脚152向上浮起,也能被可靠地压在横条73上,对空环进行保持。
参照图7,其表示缝纫机30的面线77、78和底线79的路线的斜视图。卷绕的各线77~79分别通过夹线器39所对应的夹线构件130而被引导到针35、36或环顶器74。在面线77、78中,右侧的面线77和底线79经卷绕后通过线张力装置60被引导到夹线器39上。也就是说,只有左侧的面线78不利用线张力装置60来切换夹线状态。
参照图8,其表示压脚升降机构200的构成的斜视图。压脚37被压簧204向下方按压,利用人力,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操作员踩下踏板,即可使压脚上升。
压脚37被固定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压棒59的下端部,在该压棒59上套设有压簧204,对压脚37施加向下方的弹力。在缝纫机体33内,***一个压脚上升轴201,该压脚上升轴201沿着缝纫机体33延伸,以能绕轴线的周围进行旋转的方式被轴支,在该压脚上升轴201的前端201a上连接一压棒59。
压脚升降机构200的压脚上升杆202在缝纫机本体的里侧,被连接在缝纫机本体上,并使其能在轴线L2周围摆动,前端部通过链条和钢丝绳等机械动力传输机构被连接到踏板上。并且,压脚上升杆202和压脚上升轴201的基端部连接在一起。
因此,如果操作员踩下踏板,对压脚上升杆202的前端部施加向箭头F方向的下压力,那么,压脚上升轴201就沿箭头B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使压棒59克服押棒弹簧204的弹力而上升,于是压脚37上升。
在压脚上升杆202上连接有从缝纫机本体里侧向表面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松线轴203。该松线轴203,以能在轴线周围旋转的方式被轴支,如果沿箭头F方向压下压脚上升杆202的话,那么松线轴203就沿箭头D方向进行角度位移。在该松线轴203的前端通过松线块210固定有松线返回杆211。利用该松线返回杆211来操纵线张力装置60,对面线和底线的夹线状态(张力)进行切换。
参照图9,其表示线张力装置60构成的分解斜视图。线张力装置60由夹线台100、作为张力调整构件的松线板102以及面线夹线部103和底线夹线部104构成。夹线台100通过螺丝110被固定在缝纫机体33的基端部上。
松线板102为长板状,它以能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夹线台100上。在该松线板102上,其上下两端部形成有长孔107、108,在上侧的长孔107内***面线夹线部103的夹线棒109,该夹线棒109的基端部被固定在夹线台100上。同样,在下侧的长孔108内***底线夹线部104的夹线棒109,该夹线棒109的基端部被固定在夹线台100上。这样,松线板102相对于夹线台100是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被安装在夹线台100上的夹线棒109的基端部一侧,安装有面线导向器115,而在前端一侧安装有面线夹线部103。面线夹线部103,其一对夹线盘116、117、毛毡118、帽盖119和弹簧120被***到夹线棒109上,前端部与夹线钮121相拧合。夹线盘116、117在弹簧120的弹力作用下互相以弹性状态相搭接,基弹力可通过夹线钮121的旋进或旋合来调整。因此,一对夹线盘116、117之间所挟持的面线82张紧时的张力可通过夹线钮121的旋进或旋合来调整。由于这种构成在环顶器板张力部104中也是一样,所以对于这些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其说明从略。
在上述松线板102的长孔107的上部形成有松线爪122,在下方的长孔108的下端部内形成有环顶器松线爪123。松线爪122配置在面线夹线部103的一对夹线盘116、117的对面,同样,环顶器松线爪123配置在底线夹线部104的一对夹线盘116、117的对面。
另外,在松线板102的下端部,形成有上定位孔212和下定位孔213这2个长孔。松线板102的最下端向前方弯曲,形成弯曲部216。在夹线台100的下端部安装有由板式弹簧构成的止动器214,在该止动器214上形成有以弹性状态嵌入到上述定位孔212、213内的突出部215。所以,当松线板102向上方移动时,止动器214的突出部215以弹性状态嵌入到下定位孔213内,对松线板102进行定位。相反,当松线板102向下方移动时,止动器214的突出部215以弹性状态嵌入到上定位孔212内,进行定位。
如上所述,在压脚升降机构200的松线轴210的前方侧的前端部上通过松线块210固定有大体呈L型的松线杆211。该松线杆211通过松线轴203的旋转而使前端部上下移动。
在松线板102的中央部安装有销217,如果上述松线杆211进行角度位移,杆前端向上方位移的话,那么,松线板102的销217就拉在杆前端上,松线板102向上方移动。
钢丝绳221的一端被安装在松线板102的下端部的弯曲部216上。该钢丝绳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与安装在缝纫机体33前端部的操作杆220相连接。操作杆220安装在缝纫机体33的前端部让操作员容易操作的位置上,并且能进行角度位移。
钢丝绳221的结构与自行车等所用的制动钢丝绳相同。也就是说,是在挠性的管子内部***能自由位移的钢丝而构成的,该钢丝绳221设置在从操作杆220到线张力装置60的松线板102之间,若按下操作杆220的下部,使其进行角度位移的话,那么,就能通过钢丝绳221,向下拉动松线板102,使松线板102向下移动。
也就是说,能利用松线返回杆211使松线板102向上移动;利用操作杆220使松线板102向下移动。
因此,如图10、图11所示的那样,若通过钢丝绳221利用操作杆220把松线板102置于下方的话,则面线松弛爪122被***到面线夹线部103的夹线盘116、117内,同时,底线松驰爪123从底线夹线部104的夹线盘116、117中被拉出。所以,这时的夹线状态使面线77处于松弛状态,使底线79处于张紧状态。
这时的松线板102利用止动器214和上定位孔212进行定位。
相反,如图12、图13所示的那样,若用松线返回杆211来使松线板102向上移动的话,则***到面线夹线部103的夹线盘116、117内的面线松弛爪122被拉出,同时,底线松弛爪123被***到底线夹线部104的夹线盘116、117内。这时的夹线状态使面线77处于张紧状态,使底线处于松弛状态。
这时的松线板102利用止动器214和下定位孔213进行定位。
如图6说明的那样,在布料缝制时,在左右的面线77、78之间由底线79左右卷绕,形成线缝。所以,布料缝制时,底线79在左右的面线77、78之间能顺利地卷绕,而且,要以左右的面线77、78被卷绕在底线79上而不产生松弛的要求那样,来设定底线79、面线77、78的张力。普通缝纫时,面线77、78的张力一般大于底线79。
对此,当空环形成时,若形成的空环是左右打开的状态,则有可能被卷绕到环顶器74上,所以,必须用底线79来绞绕左右的面线77、78,使空环38呈绳结状。因此,在形成空环时,底线79的张力必须高于布料缝制时。
如上所述,环顶器74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对面线环82、83从右侧出入。所以,在空环形成时若环顶器74从2个面线环82、83向右侧拉拔的话,则首先左侧的面线环83从环顶器74离开。这时,右侧的面线77和左侧的面线78两者的张力高时,在环顶器74尚未从右侧的面线77的环中拔出的状态下,先从环顶器74中脱离出来的左侧的面线78被拉紧,不能形成绳结状的空环。
为了防止发生这种问题,如图14所示,在空环形成时,后从环顶器74中拔出的面线,在本实施例中右侧的面线77的张力要小于布料缝制时。于是,在从环顶器74中拔出左侧的面线78时,张力小的右侧的面线77也一起从环顶器74中被拔出,能顺利地形成绳结状的空环。
也就是说在空环形成时,不是把2个面线77、78,而仅是把右侧的面线77切换到松弛状态,左侧的面线78如图7所示用夹线器39的夹线构件130来保护通常的拉紧状态。
以下根据实际缝制作业来说明面线77、78和底线74的张力的切换。
在缝制开始时,操作员为了把布料***到针板32和压脚37之间,踩下踏板,提升压脚37。于是,与此相连动,线松弛返回杆211进行角度位移,把松线板102推上来,如图12、13所示的那样,使其位于上方位置上。这时,底线74处于松弛状态;右侧的面线77处于拉紧状态。这时的夹线状态为第1夹线状态。
抬起压脚37,***布料后,若放下压脚37,则布料被挟持在压脚37和针板32之间。当放下压脚37时,线松弛返回杆211也返回原处,松线板102能向下方位移。当被线松弛返回杆211推起到上方位置上时,依靠止动器214使松线板102以弹性状态保持在上方位置上。
然后,一边送布料,一边进行缝制作业。并且,当布料到头使缝制作业结束时,因为下面形成空环,所以,当操作员目视确认已到达布料末端时,按下上述操作杆220。于是,松线板102通过钢丝绳221被拉下,处于图10、图11所示的状态。
也就是说,右侧的面线77处于松弛状态;底线79处于拉紧状态。这时的夹线状态为第2夹线状态。这样,通过从第1夹线状态切换到第2夹线状态,能顺利地形成绳状空环。并且,利用止动器214使松线板103以弹性状态保持在下方位置上。
接着,为了缝制下面的布料,再次提升压脚37,***布料。这时,如上面所述的那样,与压脚升降机构相连动,利用线松弛返回杆211来把线张力装置60自动地切换到第1夹线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面线松线板102移动到下方位置(第二夹线状态)上,在结构上以手操作方式用操作杆220进行移动操作。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种构成,例如,如图15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利用踏板250或膝开关260使面线松线板102移动到下方位置的结构形式。踏板250、膝开关260分别用钢丝绳231或链条连接到松线板102的弯曲部216,通过向下拉钢丝绳231,即可使松线板102移动到下方位置上。
若进一步详细说明,则如图15右上所示的踏板250可以用操作员的脚来进行角度位移操作,钢丝绳231被连接在踏板前端上,操作员通过踩下踏板,即可使松线板102移动到下方位置上。
图15右下所示的膝开关260,其由安装在工作台下的膝承受台265、膝承受台265上借助销26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的块264、弯曲成L型的膝承受轴266、固定在膝承受轴266的前端的膝承受板261、固定在块264上的,与膝承受轴266相平行地延伸的连接轴262、以及将连接轴262的前端和松线板102连接在一起的钢丝绳231等构成。
操作员若用膝来按压膝承受板261,则膝承受板261则如箭头E符号所示的那样,以销263为中心向下方摆动。随着该膝承受板261的摆动,块264和固定在块264上的连接轴262围绕销263进行摆动,连接在连接轴262上的钢丝绳231被拉紧,松线板102向下方移动。这样,通过操作员用膝部进行操作,即可使松线板102向下方位置移动。
另一实施例如图16所示,其构成中也可以不设操作杆220、踏板250、膝开关260等操作部件。也就是说,如图16所示那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成:即松线板102的下端部仅设置向前面弯曲的弯曲部216,由操作员向下按该弯曲部216,使松线板102向下方位置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线张力状态的切换可以采用如在布料缝制时和空环形成时进行切换的那样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这样的实施例,例如也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如适用于当布料状态发生变化时切换张力状态的场合的那样的结构。
例如,当缝制厚度发生变化的布料时,对布料薄的部分减小张力,对布料厚的部分增大张力,以便能适用于上述那样的切换张力状态的场合。
另外,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状态组合不仅限于一边为拉紧状态,另一边为松弛状态的组合,也可以是两边都是拉紧状态的第1夹线状态,以及两边都是松弛状态的第2夹线状态的组合等。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因为设置了一种用人力来进行夹线状态切换的机构,所以不需要进行电子控制等,马达也可以采用廉价的离合器马达,能大幅度降低缝纫机的总成本。
另外,其构成是与使压脚升降的机构相连动,来对夹线状态进行切换,所以能根据缝制开始的时间,自动地切换夹线状态。也还设置有通过与压脚相连动,在切换夹线状态之后,以人力方式使其返回原地的机构。
再者,通过设置止动器,能很容易地进行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的定位和保持。
这种夹线状态的切换适用于交替地进行布料缝制和空环形成的场合,以及缝制厚度产生变化的布料等的场合。

Claims (6)

1、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它利用面线和底线来形成线缝,该双线锁缝缝纫机具有:
面线夹线部,其用于把面线的张力切换到拉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底线夹线部,其用于把底线的张力切换到拉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其在所述面线夹线部和所述底线夹线部之间设置有销,并且该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在所述面线夹线部和所述底线夹线部之间往复移动,当其位于一侧时,把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的组合的夹线状态作为第1夹线状态,当位于另一侧时,把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的组合的夹线状态作为与上述第1夹线状态不同的第2夹线状态;
往复移动机构,其包括:松线返回杆,其与设置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上的销卡合,通过角度位移使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向所述一侧移动;弯曲部,其设置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上,该往复移动机构通过向所述另一侧拉伸所述弯曲部而使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向所述另一侧移动,
所述松线返回杆的角度位移,是连动于使压脚上升的功能的操作而进行的,通过使压脚上升,从而从第1或第2中的任何一种夹线状态切换到另一种夹线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种在压脚上升时相连动地把用人力方式使已切换到另一种夹线状态上的夹线状态切换构件送回到前一种夹线状态上的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止动器,所述止动器形成有以弹性状态嵌入到在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的规定位置上形成的两个孔内的突出部,
通过所述突出部以弹性状态嵌入到所述两个孔中的任何一个孔内,从而对通过所述往复移动机构而移动到所述一侧或者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夹线状态切换构件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拉紧状态,底线为松弛状态;上述第2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松弛状态,底线为拉紧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拉紧状态,底线为松弛状态;上述第2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松弛状态,底线为拉紧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拉紧状态,底线为松弛状态;上述第2夹线状态是面线为松弛状态,底线为拉紧状态。
CN 01110337 2000-04-26 2001-04-04 双线锁缝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64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25183A JP2001300169A (ja) 2000-04-26 2000-04-26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2000-125183 2000-04-26
JP2000125183 2000-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0737A CN1320737A (zh) 2001-11-07
CN1256476C true CN1256476C (zh) 2006-05-17

Family

ID=1863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103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6476C (zh) 2000-04-26 2001-04-04 双线锁缝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1300169A (zh)
CN (1) CN1256476C (zh)
TW (1) TW5523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VR20050056A1 (it) 2005-05-06 2006-11-07 Vi Be Mac Spa Macchina per cucire presentante un basamento atto ad accogliere mezzi intercambiabili per la cucitura di tessuti mediante differenti tipologie di punto.
DE102009036988A1 (de) * 2009-05-12 2010-12-16 Nähmaschinenfabrik Emil Stutznäck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Nähen eines Nähguts
CN103290625B (zh) * 2012-02-28 2017-03-01 顾飞龙 包缝针车于剪线时节省用线量的方法
CN103526455A (zh) * 2013-11-04 2014-01-22 吴江市祥盛纺织品有限公司 多功能缝纫机
CN108118454B (zh) * 2016-11-29 2023-07-07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离合的调节旋钮及抬压脚高度调节机构
CN107354610B (zh) * 2017-09-11 2023-07-25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电子线夹装置及车缝机构
CN108914403A (zh) * 2018-09-29 2018-11-30 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冠帽排气孔自动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300169A (ja) 2001-10-30
CN1320737A (zh) 2001-11-07
TW552332B (en) 200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97C (zh) 链式线迹纽结成形方法及链式线迹缝纫机
CN1049707C (zh) 缝纫机
CN105437818A (zh) 线式全智能装订机
CN1256476C (zh) 双线锁缝缝纫机
CN1757812A (zh) 缝纫机
CN101057017A (zh) 刺绣机的送线装置
CN1806075A (zh) 亮片缝接装置
JP2009160029A (ja) ミシンの上送り装置
CN1144906C (zh) 缝纫机送布装置
CN1038150C (zh) 缝纫机的针杆驱动装置
CN1746372A (zh)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CN1458326A (zh) 缝纫机
CN1344340A (zh) 在缝纫机或刺绣机上用来更换缝合线梭心的装置
CN1187487C (zh) 缝纫机中的上线控制
DE1485352A1 (de) Kettenstichvorrichtung fuer Doppelsteppstich-Naehmaschinen
CN206599653U (zh) 一种立扣订扣机的松立扣机构
CN100347371C (zh) 用于形成单线链式缝合的端部结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257C (zh) 双线锁缝缝纫机
CN110541255A (zh) 一种缝纫机
CN1439759A (zh) 缝纫机
CN1439758A (zh) 缝纫机
CN1791715A (zh) 具有自动线轴装载器的弹性多头重型针车
CN209521426U (zh) 一种改进的线装式装订机
DE102009036087A1 (de) Drückerfuß für eine Stick-Nähmaschine
US5293829A (en) Compact home use sewing machine with an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the stitch length and feed dir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7

Termination date: 201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