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3535A - 电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3535A
CN1233535A CN 99105471 CN99105471A CN1233535A CN 1233535 A CN1233535 A CN 1233535A CN 99105471 CN99105471 CN 99105471 CN 99105471 A CN99105471 A CN 99105471A CN 1233535 A CN1233535 A CN 1233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electrode member
conductive plate
fram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054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26C (zh
Inventor
杉山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33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3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集尘用电极的电集尘装置,能长时间保持高的集尘性能,易应对关系集尘能力的集尘面积的改变,其中将导电板分别安装在绝缘性材料的框架形构件的长边部,多个电极构件配置在框架形构件的内侧,其具有从支柱部以规定间隔突出成略直角的多个分支部及从支柱部的一端成略直角延伸的接触部的带状平板成形体,电极构件的分支部及支柱部保持规定间隙,形成在纵向上看,象接触部交互地与另一导电板进行接触那样被安装的集尘用电极。

Description

电集尘装置
本发明涉及对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进行收集的电集尘装置。
此种电集尘装置一般的构成是具有:令灰尘带电的带电用电极、和俘获带电灰尘的集尘用电极。其中,带电用电极由用于令灰尘带电的线状放电电极、和夹着此放电电极设置的板状对置电极构成。集尘用电极由俘获带电灰尘的俘获电极、和其作用是使带电的灰尘趋向俘获电极的反俘获电极构成。
图7是构成此种集尘用电极的电极板的俯视图及其放大剖面图。图中所示100的形成是沿着由聚丙烯等绝缘板形成的电极基片101的单面支柱部涂布导电涂料,形成导电层102,在电极基片101的两侧绝缘部分103上形成间隔凸起104。而且,电极板100的一个端部为电源连接部分105,将这些电极基片101依次进行重叠,同时,与省略了图示的直流电源进行连接,使其得以交互地被施加正电压和负电压,由此,构成了作为俘获电极和反俘获电极而进行作用的集尘用电极。
然而,一旦图7所示的集尘用电极的电极基片101的表面上附着了导电性粉尘时,容易产生经过间隔凸起104的泄漏电流,会成为由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起的性能不良及故障的原因。
图8为此种集尘用电极的另一构成例的侧视图。集尘用电极110是对与高压电源111的正极(高压)侧连接的两个反俘获电极112、113进行平行设置,在此两个反俘获电极112、113之间设置与高压电源111的负极(接地)侧连接的波浪形断面形状的俘获电极114,用绝缘性树脂作成的树脂膜115对两个反俘获电极112、113的表面进行分层。
此图8所示的集尘用电极110虽然在俘获电极114与反俘获电极112、113之间用树脂分层115进行了绝缘,但由于这些电极是部分地邻近的构成的,具有易产生因绝缘不良、局部放电而引起故障的可能性。
图9为此种集尘用电极的又一构成例的分解轴侧图。图中,集尘用电极120由俘获电极121和反俘获电极122构成,将这些进行组合、安装于绝缘材料作成的矩形机盒123上。此情况下,在俘获电极121上,设置了多个切折电极X1、X2、…、Xn,在反俘获电极122上,设置了***切折电极X1、X2、…、Xn的梯形电极Y1、Y2、…、Yn+1。图9所示的集尘用电极120如果对于梯形电极Y1、Y2、…、Yn+1,在其中间定位好切折电极X1、X2、…、Xn,即使导电性粉尘在表面附着,也能够避免性能的劣化和可靠性的下降,但是,集尘用电极的形状、特别是根据切折电极X及梯形电极Y在并排纵向上的长度的、包括切折电极X及梯形电极Y的个数、形状的整体变更失去了余地,难于实行零件的标准化,另外,还存在带来成本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集尘用电极的电集尘装置,该集尘用电极能够长时间持续不断地保持高的集尘性能,同时能够消除放电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容易地适应与集尘能力相关的集尘面积的变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集尘装置,该电集尘装置设有用于在电极构件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来俘获带电灰尘的集尘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其还具有:
第1电极构件,该第1电极构件为带状平板成形体,并具有:支柱部;在此支柱部的两面上,以规定的间隔突出成大致直角的多个分支部;及在上述支柱部的一端上设置的接触部;
第2电极构件,该第2电极构件为带状平板成形体,并具有:
支柱部;在此支柱部的单面上以既定的间隔突出成大致直角的多个分支部;及在上述支柱部的一端上设置的接触部;
一对导电板,该导电板被形成为带状,在纵向以规定的间隔在多处具有分别与上述接触部相对应的被接触部;及
框架形构件,该框架形构件使用绝缘材料形成为矩形的框架形,在框架的长边部分上,形成有对每个上述第1及第2电极构件的端部以及上述导电板进行安装的沟槽,
分别将上述导电板安装在上述框架形构件上,在框架的内侧的各短边部分上,邻接设置上述第2电极构件,同时,在上述第2电极构件之间,设置多个上述第1电极构件,而且,上述分支部及支柱部保持既定的间隙,将上述第1及第2电极构件安装于上述框架形构件上,从而形成了上述集尘用电极,以使在由框架的纵向上看,上述接触部交替地与另外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让其接触部与被施加与带电粒子同一特性的电压的上述导电板的被接触部进行接触的上述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大的材料;作为让其接触部与被施加与带电粒子相反极性的电压的上述导电板的被接触部进行接触的上述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小的材料。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规定体积电阻率的第1原材料、和含有相对于此第1原材料其体积电阻率较小的原材料的第2原材料分别形成体积电阻率各不相同的上述电极构件。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构件,其与同一上述导电板上的相邻接触的两个的部分,以共用上述接触部而被连接,其是使与另一方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的两连的电极构件的一方,介于与另一方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的两连的电极构件之间,而交互地被安装在上述框架形构件的纵向。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上述第1及第2电极构件,使得上述第2电极构件与施加了接近于大地侧电压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
关于所述的发明,该电集尘装置设有用于在电极构件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来俘获带电灰尘的集尘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在这种电集尘装置上,具有:
第1电极构件,该第1电极构件为带状平板成形体,具有:
支柱部;
在此支柱部的两面上以既定的间隔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外伸的多个分支部;
在支柱部的一端上设置的接触部;
第2电极构件,该第2电极构件为带状平板成形体,具有:
支柱部;
在此支柱部的单面上以既定的间隔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外伸的多个分支部;
在支柱部的一端上设置的接触部;
一对导电板,该导电板被形成为带状,在纵向以既定的间隔在多处具有分别与接触部相对应的被接触部;
框架形构件,该框架形构件使用绝缘材料,被形成为矩形的框架形,在框架的长边部分上,形成有对每个第1及第2电极构件的端部以及导电板进行安装的沟槽,
分别将导电板安装在框架形构件上,在框架的内侧的各短边部分上,邻近设置第2电极构件,同时,在第2电极构件之间,设置多个第1电极构件,而且,分支部及支柱部保持既定的间隙,将第1及第2电极构件安装于框架形构件上,以使在框架的纵向上看,接触部交替地与另外的导电板相接触,从而形成了集尘用电极。
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上,作为让其接触部与被施加与带电粒子同一特性的电压的导电板的被接触部进行接触的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大的材料;作为让其接触部与被施加与带电粒子相反极性的电压的导电板的被接触部进行接触的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大的材料。
所述发明,其特征在于,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上,利用既定体积电阻率的第1原材料、和含有相对于此第1原材料其体积电阻率较小的原材料的第2原材料成形了体积电阻率各不相同的电极构件。
所述发明,其特征在于,
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上,将接触在同一上述导电板上的相邻的两个第1电极构件的接触部连接在一起,在框架形构件的纵向交互地进行安装,在与一方的导电板相接触的两连的电极构件之间,隔着与另一方的导电板相接触的两连的电极构件的一方。
所述发明,其特征在于,
在本发明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上,对第1及第2电极构件进行了设置,使得第2电极构件与施加了接近于大地一侧电压的导电板相接触。
本发明的效果:
以上说明表明,根据本发明,将导电板分别安装在绝缘性材料的框架形构件的长边部分上,将多个电极构件配置在框架形构件的内侧,该多个电极构件是具有从支柱部以既定的间隔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外伸的多个分支部、及从支柱部的一端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接触部的带状平板成形体,而且,电极构件的分支部及支柱部保持既定的间隙,形成了在纵向上看接触部交互地与另一导电板进行接触地被安装的集尘用电极,因此,在能够长时间持续不断地保持高的集尘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消除放电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容易地适应与集尘能力相关的集尘面积的变更。
根据本发明,由于作为施加与带电粒子同一特性电压的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大的材料,作为施加与带电粒子相反极性电压的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小的材料,因此,还具有能够长时间持续不断地保持高俘获效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体积电阻率高的第1原材料、和在原材料中含有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小的原材料的第2原材料,可以得到能够容易地制造出体积电阻率不同的电极构件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接触在同一导电板上的相邻的两个电极构件的接触部连接在一起,在框架形构件的纵向将其交互地进行安装,所以,还具有使零件的管理及组装简易化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设置上是让与框架形构件的短边邻近的电极构件与被施加了接近于大地一侧的电压的导电板进行接触,使得框架形构件的三个边保持着接近于大地的电压,所以,还具有能够使从集尘用电极向其他零件的电流泄漏得以最小化的优点。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构成本发明电集尘装置的集尘用电极的实施例的构成示意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极构件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极构件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4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电板的详细构成的主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框架形构件的详细构成的主视图、俯视图及剖视图。
图6构成本发明电集尘装置的集尘用电极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极构件的俯视图。
图7构成以往的电集尘装置集尘用电极的电极板的俯视图及其放大剖视图。
图8是现有的电集尘装置的集尘用电极的侧视图。
图9是现有的另一电集尘装置的集尘用电极的分解轴侧图。
以下,基于图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构成关于本发明电集尘装置的集尘用电极的实施例的构成示意俯视图及侧视图。图中,整体用参考符号1表示的集尘用电极,其具有:
多个电极构件2,为带状平板成形体,该电极构件2具有:多个分支部22,该多个分支部22在支柱部21的两面上以既定的间隔突出;和接触部23,该接触部23是从支柱部21的一端或大致直角地延伸的;
2个电极构件3,其成相同带状平板的成形体,该电极构件3具有:多个分支部32,该多个分支部32仅设置在支柱部31的单面上;和接触部33,该接触部33是成大致直角延伸的;
导电板4,该导电板4被形成为带状,具有:被接触部41,该被接触部41被分别设置在纵向每间隔2H的多处,该导电板4的一端作为电源连接部分42被折弯;
导电板5,同样,该导电板5具有:
被接触部51,该被接触部51被分别设置在纵向每间隔2H的多处,
该导电板5的一端作为电源连接部分52被折弯;
框架形构件6,该框架形构件6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成形为矩形的框架状,在框架的长边部分上对电极构件2、3以及导电板4、5进行定位。
此情况下,从图上看,导电板4被安装在框架形构件6一边的长边部分在表面形成的沟槽上,从图上看其电源连接部分42向框架形构件6的右侧的短边部分的外侧伸出。另外,从图上看导电板5被安装在框架形构件6另一边的长边部分在表面形成的沟槽上,其电源连接部分52在框架形构件6的短边部分的外侧与电源连接部分42相并行地伸出。电极构件2、3之中未标斜线的白色条带表示的电极构件从图的表面安装在框架形构件6上,让其接触部23与形成在导电板4上的被接触部41进行电气上的接触;标斜线表示的电极构件从图的背面安装在框架形构件6上,让其接触部23与形成在导电板5上的被接触部51进行电气上的接触。
此时,从表面安装的电极构件2和从背面安装的电极构件2、3的各个分支部22、32相互之间保持相等的间隔,并且,对于这些分支部22、23的端头与互为另者的电极构件2、3的支柱部21、支柱部31来说,其间隙应保持与分支部之间的间隙大致相等,由此来决定其尺寸及安装位置。而且,导电板4的电源连接部分42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导电板5的电源连接部分52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这里的正、负是相对的,意味着正极是比负极高的电压,本实施例中负极取为接地。
再者,形成的框架形构件6的短边内侧尺寸为Q、厚度为W,导电板5的宽度为U(<W)。
图2是表示电极构件2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及侧视图。此电极构件2具有直式的支柱部21,以此支柱部21为中心,多个分支部22从其两个侧面以相等的间隔在垂直方向上伸出。分支部22对称于支柱部21,具有全都相等的长度L2,并且,在支柱部21的纵向以相等的间距P进行配置。另外,在支柱部21的一端形成了比分支部短的、且相对于分支部21为“T”字形的接触部23。接触部23形成为对称于支柱部21,长度为L1(<L2)。由(b)的侧视图可以知道,此电极构件2在含有接触部23的支柱部21的一端、和支柱部21的另一端上分别形成了缺口部分24。即,只保留框架形构件6的内侧尺寸Q而其外侧被切口。而且,由斑点表示的区域A对着在后述的框架形构件6上形成的沟槽,沿箭头R的方向***,当缺口部分24与沟槽底部相接触时,表面的高度取为一致地形成了宽度W。
图3是表示电极构件3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及侧视图。此电极构件3邻近于框架形构件6的短边部分被安装,在支柱部31的单面上伸出分支部32,并延伸接触部33。分支部32与构成电极构件2的分支部22具有完全相同的长度,在纵向以相等的间距P进行配置。另外,形成了相对于支柱部31为“L”字形的接触部33。也由(b)的侧视图可以知道,此电极构件3在含有接触部33的支柱部31的一端、和支柱部31的另一端上形成了缺口部分34。即,将由斑点表示的区域A***在后述的框架形构件6上形成的沟槽,当缺口部分34与沟槽底部相接触时,表面的高度取为一致地形成了宽度W。再者,图3表示的电极构件3根据电极构件2的设置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或者沿箭头R的方向***框架形构件6的表面的沟槽,或者沿箭头S的方向***框架形构件6的背面的沟槽。不论对于上述那一者,当缺口部分34与沟槽底部相接触时,表面的高度取为一致地在宽度W的两侧上形成切口部分34。
图4之中,(a)是导电板4的主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b)是导电板5的主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其中,导电板4使用横宽为U的带状铜板或磷青铜板、或者铝板。从纵向上看,在每隔2H处进行切口及折弯处理,形成了被接触部41,一端作为电源连接部分42被折弯呈“L”字形。从图1看,从其表面一侧将此导电板4的被接触部41及电源连接端子向内侧地安装在框架形构件6的沟槽中。另外,导电板5也使用横宽为U的带状铜板或磷青铜板、或者铝板。从纵向上看,在每隔2H处进行切口及折弯处理,形成了被接触部51,一端作为电源连接部分52被折弯呈“L”字形。从图1看,从其背面一侧将此导电板5的被接触部51及电源连接部分52向内侧地安装在框架形构件6的沟槽中。再者,由于电极构件3是与框架形构件6的短边相邻地被安装,因此,导电板5的两端的被接触部51A被形成为L1的长度。
图5(a)~(e)为框架形构件6的俯视图、侧视图及其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此框架形构件6的整体被形成为矩形,在一侧的长边部分61上,形成有从其表面向背面的深度为U的长沟槽63、和连通此长沟槽63的“T”字形沟槽65,另外,在短边附近和“T”字形沟槽65的中间部分上,从其背面向表面,形成有“I”字形沟槽67。
另外,在另一侧的长边部分62上,形成有从其背面向表面的深度为U的长沟槽64、和连通此长沟槽64的“T”字形沟槽66、以及在短边附近形成“L”字形沟槽69,另外,从其表面向背面,在“T”字形沟槽66的中间部分上形成有“I”字形沟槽68。
此时,在一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的“T”字形沟槽65与另一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的“I”字形沟槽68相互之间形成对置的位置,同样,在另一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的“T”字形沟槽66与一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的“I”字形沟槽67相互之间形成对置的位置。另外,在另一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的“L”字形沟槽69与一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的“I”字形沟槽67相互之间形成对置的位置,如图1所示,这些沟槽是以H或2H的间隔被形成。
而且,上述的导电板4其被接触部41及电源连接部分42被向内侧地安装在此框架形构件6的长沟槽63中,此时,被接触部41嵌入“T”字形沟槽65内。另外,上述的导电板5其被接触部51及电源连接部分52被向内侧地安装在长沟槽64中,此时,被接触部51嵌入“T”字形沟槽66内。
再者,电极构件2被安装在“T”字形沟槽65和与其对置的“I”字形沟槽68中,同样,电极构件2被安装在“T”字形沟槽66和与其对置的“I”字形沟槽67中。而且,电极构件3被安装在邻近于短边的“L”字形沟槽69和“I”字形沟槽67中。
其结果,如图1所示,标有斜线的电极构件2、3和未标斜线的电极构件2,包括支柱部21、31,以及分支部22、32,相互之间保持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了对置面积大的电极对,通过分别将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到电源连接部分42;将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到电源连接部分52上,标有斜线的电极构件2、3作为俘获电极进行作用;未标斜线的电极构件2作为反俘获电极进行作用,从而得到了集尘用电极1。
根据此实施例,由于作为俘获电极和反俘获电极进行作用的电极构件2、3以大致一定的间隔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长时间持续地保持高的集尘性能,同时,能够消除因放电引起故障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在构成上是将作为带状平板成形体的电极构件2、3设置在框架形构件6的纵向上,因此,在对集尘面积进行改变时,能够通过在中间增加电极构件2从而在纵向得到延长,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适应的优点。
再者,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在设置上是让与框架形构件6的短边邻近的电极构件3与被施加了负的电压、即施加了接近于大地电位的电压的导电板进行接触,因此,也具有能够使从集尘用电极向其他零件的电流泄漏得以最小化的优点。
再者,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框架形构件6上形成了沟槽63~69,以便从框架形构件6的一侧的长边部分的表面安装导电板4及电极构件2,从另一侧的长边部分的背面安装导电板5及电极构件2、3。然而,通过仅在框架形构件6的表面一侧形成这些沟槽,或者仅在框架形构件6的背面一侧形成这些沟槽,能够使电极构件2、3的安装作业变得简易。
另外,如图6所示,与同一导电板4接触的两个电极构件2被共同的接触部24相连接,通过使用此双连的电极构件2A,能够降低零件数,使组装作业进一步简易化。
但是,在电集尘装置上,带电用电极使灰尘带正电时,如前所述,与导电板4连接的电极构件2作为反俘获电极进行作用,与导电板5连接的电极构件2、3作为俘获电极进行作用。此时,为了获得良好的俘获效率,尽可能将俘获电极用导电性高的材料如铝等来构成。
即,俘获电极的电阻高时,所俘获的带电粒子的电荷在电极上蓄积,此蓄积电荷对反俘获电极与俘获电极之间的电场起到抵消的作用,使得集尘用电极的俘获效率显著降低。因此,利用让俘获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良好地维持电场强度。
另外,一旦在由带电用电极产生的带电粒子中混入了导电粒子,有时会在反俘获电极与俘获电极之间产生火花。为了防止此情况发生,作为反俘获电极,最好是使用半绝缘性的树脂,例如体积电阻率在108~1013Ωcm范围的半绝缘性的树脂。
因此,最好是作为施加与带电粒子同一特性电压的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大的材料,作为施加与带电粒子相反极性电压的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小的材料。
如上所述,在体积电阻率不同的电极构件进行成形时,如果准备好体积电阻率在108~1013Ωcm范围的第1原材料、和在材料中含有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小的材料的第2原材料,就能够容易地制造出体积电阻率不同两种电极构件。

Claims (5)

1、一种电集尘装置,该电集尘装置设有用于在电极构件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来俘获带电灰尘的集尘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其还具有:
第1电极构件,该第1电极构件为带状平板成形体,并具有:支柱部;在此支柱部的两面上,以规定的间隔突出成略直角的多个分支部;及在上述支柱部的一端上设置的接触部;
第2电极构件,该第2电极构件为带状平板成形体,并具有:
支柱部;在此支柱部的单面上以既定的间隔突出成略直角的多个分支部;及在上述支柱部的一端上设置的接触部;
一对导电板,该导电板被形成为带状,在纵向以规定的间隔在多处具有分别与上述接触部相对应的被接触部;及
框架形构件,该框架形构件使用绝缘材料形成为矩形的框架形,在框架的长边部分上,形成有对每个上述第1及第2电极构件的端部以及上述导电板进行安装的沟槽,
分别将上述导电板安装在上述框架形构件上,在框架的内侧的各短边部分上,邻接设置上述第2电极构件,同时,在上述第2电极构件之间,设置多个上述第1电极构件,而且,上述分支部及支柱部保持既定的间隙,将上述第1及第2电极构件安装于上述框架形构件上,从而形成了上述集尘用电极,以使在由框架的纵向上看,上述接触部交替地与另外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让其接触部与被施加与带电粒子同一特性的电压的上述导电板的被接触部进行接触的上述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大的材料;作为让其接触部与被施加与带电粒子相反极性的电压的上述导电板的被接触部进行接触的上述电极构件,使用体积电阻率相对较小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规定体积电阻率的第1原材料、和含有相对于此第1原材料其体积电阻率较小的原材料的第2原材料分别形成体积电阻率各不相同的上述电极构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构件,其与同一上述导电板上的相邻接触的两个的部分,以共用上述接触部而被连接,其是使与另一方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的两连的电极构件的一方,介于与另一方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的两连的电极构件之间,而交互地被安装于上述框架形构件的纵向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上述第1及第2电极构件,使得上述第2电极构件与施加了接近于大地侧电压的上述导电板相接触。
CNB991054717A 1998-04-07 1999-04-07 电集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6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4510/1998 1998-04-07
JP9451098A JPH11290717A (ja) 1998-04-07 1998-04-07 電気集塵装置
JP094510/98 1998-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3535A true CN1233535A (zh) 1999-11-03
CN1153626C CN1153626C (zh) 2004-06-16

Family

ID=14112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54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626C (zh) 1998-04-07 1999-04-07 电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H11290717A (zh)
CN (1) CN1153626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790B (zh) * 2004-05-28 2010-09-15 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及电集尘器
CN107051724A (zh) * 2015-10-30 2017-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静电集尘装置及其包括该静电集尘装置的空调机
US10464074B2 (en) 2015-10-30 2019-11-05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6843C (zh) * 2004-05-28 2009-12-09 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及电集尘器
JP5071352B2 (ja) * 2008-11-19 2012-11-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EP2424674B1 (en) * 2009-04-28 2020-11-25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with collection belt
CN107626451A (zh) * 2017-10-24 2018-01-26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座体及集尘器
CN113366196B (zh) * 2018-10-22 2023-08-15 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尾气除尘***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790B (zh) * 2004-05-28 2010-09-15 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及电集尘器
CN107051724A (zh) * 2015-10-30 2017-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静电集尘装置及其包括该静电集尘装置的空调机
US10464074B2 (en) 2015-10-30 2019-11-05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051724B (zh) * 2015-10-30 2020-04-10 Lg电子株式会社 静电集尘装置及其包括该静电集尘装置的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26C (zh) 2004-06-16
JPH11290717A (ja) 1999-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2689C (zh) 静电消除器
US8580017B2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US8054608B2 (en) MLCC module
CN1233053C (zh) 一种用于棱柱形电池的电极组件
CN100339660C (zh) 等离子体空气除尘器
CN1694293A (zh) 蓄电池组件
CN102671762B (zh) 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
CN1301568C (zh) 母线与连接触头之间的半永久性连接
CN1838463A (zh)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CN1691417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盒以及端子盒制造方法
CN1153626C (zh) 电集尘装置
CN1173833A (zh) 经电过滤器和供送空气终端
CN1738121A (zh)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CN1753228A (zh) 二次电池
CN187174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
CN1694294A (zh) 蓄电池组件
CN2817970Y (zh) 空气净化用高效电子集尘装置
US7485265B2 (en) Ceramic electrode structure for generating ions, and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486219A (zh) 树脂电极及使用该树脂电极的静电式集尘装置
CN1769597A (zh) 防止海生生物附着的装置和防止海生生物附着用复合板及其设置方法
CN1956789A (zh) 电极及电集尘器
CN101065884A (zh) 端子板部件和无螺钉连接器
CN1956790A (zh) 电极及电集尘器
CN1881694A (zh) 连接器
CN110708918B (zh) 一种离子风发生器及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