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8669C -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8669C
CN1208669C CNB021222541A CN02122254A CN1208669C CN 1208669 C CN1208669 C CN 1208669C CN B021222541 A CNB021222541 A CN B021222541A CN 02122254 A CN02122254 A CN 02122254A CN 1208669 C CN1208669 C CN 12086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polarization
reflection
photospher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222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9754A (zh
Inventor
饭岛千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Technology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717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736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301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780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89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9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86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86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9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fl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在互相对置的上基片与下基片之间夹着液晶、在该液晶的上下具有上偏振光层和下反射偏振光层的液晶面板;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外面一侧的照明装置,通过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转换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是具有透过轴和与该透过轴正交的反射轴,将入射光的与上述反射轴平行分量的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过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偏振光层,在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下侧设有下偏振光层。或者,可以构成为: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具有透过轴和与该透过轴正交的反射轴,并部分地设在上述下基片的内面一侧。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在透过模式时也可有充分的亮度显示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
现有技术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因没有后光等光源所以耗电小、历来多被用于各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和装置付属的显示部件等处。可是、由于其利用自然光和照明光等外光显示、所以在暗处显示时存在观看困难的问题。于是、一种在明亮处可与通常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一样利用外光、而在暗处通过内部的光源可观看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提了出来。也就是、该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了反射型和透过型功能兼备的显示方式、应周围的亮度转换为反射模式、透过模式中的某一个的显示方式、由此可在减低耗电同时又能在周围暗的情况时明亮地显示出来。以下、在本明细书中将该种液晶显示装置称为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一种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态、由铝等金属膜形成光透过用的缝隙的反射膜并将其设在下基片内部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提了出来。该种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将金属膜设在下基片内部一侧之方式、防止因下基片的厚度造成的视差影响、特别是采用彩色滤光器的构造防止混色。
图12是一个无源矩阵方式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部分断面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一对透明的上基片102、下基片101之间夹住了液晶103、下基片101上叠层了反射膜104、绝缘膜106、继而形成了由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以下、略记为ITO。)等的透明导电膜结构构成的条纹状搜索电极108、为覆盖搜索电极108形成了配向膜107。另一方面、上基片102上、形成了彩色滤光器109、然后叠层了平坦化膜111、该平坦化膜111上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结构构成的信号电极112与搜索电极108沿正交方向形成条纹状、为覆盖该信号电极112形成配向膜113。反射膜104由铝等的金属膜形成、该反射膜104中依每个像素形成光透过用的缝隙110。通过该缝隙110使来自下基片101一侧的入射光透过来、反射膜104完成半透过反射膜的功能。另外、上基片102的外侧沿从上基片102侧的顺序配置了前散射板118、位相差板119、上偏振光板114、下基片101的外侧设有1/4波长板115和下偏振光板116。另外、后光117配置在下基片101的下侧。
在明亮处以反射模式使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时、从上基片102的上方入射的外光透过液晶103被反射到反射膜104的表面后、再次透过液晶103、射出到上基片102侧。在暗处使用透过模式时从设置在下基片101的下方的后光117射出的光在缝隙110的部分透过反射膜104、然后、透过液晶103射出到上基片102侧。这些光以各种模式加到显示。
按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00、则无论外光的有无均可观看显示、与反射模式时相比存在着透过模式时的亮度不足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透过模式时的加到显示得到的光量、只是通过设在反射膜104的缝隙110的光量、加之设在下基片101的外面一侧的1/4波长板115以及偏振光板116而导致的光损失造成的。
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进行透过模式显示的情况时、从后光117射出的光、从下基片101的外侧入射到液晶显示单元、该光之中通过缝隙110的光即成为加到显示的光。在此这里、为了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作暗显示、要求从缝隙110到上基片102的光为圆偏振光。所以、从后光117射出的通过缝隙110光也须是圆偏振光、为将透过下偏振光板116转换直线偏振光的光转换为圆偏振光、需要1/4波长板115。
接下来、从后光117中射出的光当中、我们看不通过缝隙110的光、从后光117射出的、通过下偏振光板116转换为与纸面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后、通过1/4波长板115被转换为圆偏振光、到达反射膜104。该光不入射缝隙110而在反射膜104的下基片101侧的面被反射、则形成与入射到反射膜104的圆偏振光相逆转的圆偏振光、该光再次通过1/4波长板115则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直线偏振光。所以、该光被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下偏振光板116吸收。也就是、从后光117射出的光当中、不通过缝隙110在反射膜104的背面侧被反射的光、几乎完全被下基片101的下偏振光板116吸收。
而且、我们看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透过模式的明显示时、通过缝隙110入射到液晶103的光、不受液晶103的作用而通过上基片102的上偏振光板114射出到液晶显示装置的上方、从缝隙110朝向提高基片102的光、由1/4波长板115变为圆偏振光、所以通过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114时约一半被上偏振光板114吸收。
从以上的理由可见、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00中、没有实现透过模式时的明亮显示。于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图13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提了出来。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液晶203被一对的透明的下基片201和上基片202夹在中间、下基片201上反射偏振光层204、叠层了绝缘层206、其上形成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纹状的搜索电极208、为覆盖搜索电极208形成了配向膜207。另一方面、上基片202的内面一侧形成有、彩色滤光器209、其上叠层平坦化膜211、该平坦化膜211上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信号电极212形成了与搜索电极208正交方向的条纹状、为覆盖该信号电极212形成配向膜213。反射偏振光层204是、在铝等的金属膜上、将宽50nm左右的微细的开口部位作成了100nm~400nm间距的缝隙状。入射到该反射偏振光层204的光、反射与缝隙状的开口部位平行的偏振光、上述与开口部位垂直的偏振光可以透过。另外、上基片202的外侧沿上基片202侧的顺序配置了前散射板218、位相差板219、上偏振光板214。另外、后光217被配置在下基片201的下面一侧。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透过模式与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不同、由于入射到上偏振光板214的光不是圆偏振光而是直线偏振光、与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相比可使透过模式时的显示更加明亮。另外、不透过反射偏振光层204的反射光、被送回到后光217、在反射偏振光层204和后光217之间反复反射中、其偏振光状态变化、能够透过反射偏振光层204、所以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00相比、后光217的光可更有效地利用。
然而、上述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用作透过模式使用时、外光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200、则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对比度显著下降、受该外光的强度影响有时显示无法观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具备反射模式、透过模式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提高透过模式时的显示亮度、观看性优越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具备上述的观看性优越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具备在互相对置的上基片与下基片之间夹着液晶、在该液晶的上下具有上偏振光层和下反射偏振光层的液晶面板;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外面一侧的照明装置,通过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转换进行显示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是具有透过轴和与该透过轴正交的反射轴,将入射光的与上述反射轴平行分量的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过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偏振光层,在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下侧设有下偏振光层。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大幅度提高透过模式时的显示亮度,同时也解决了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问题,即使在透过模式时有外光入射,其对比度也不下降。
接着,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在互相对置的上基片与下基片之间夹着液晶、在该液晶的上下设有上偏振光层以及下反射偏振光层、在上述下基片的外面一侧设有照明装置,通过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转换进行显示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构成为: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具有透过轴和与该透过轴正交的反射轴,部分地设在上述下基片的内面一侧,在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下侧,设置下偏振光层。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大幅度提高透过模式时的显示亮度,同时也解决了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问题,即使在透过模式时有外光入射,其对比度也不下降。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上述透过轴和与该透过轴正交的反射轴,把入射光中与上述反射轴平行的分量的一部分反射,又一部分透过的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偏振光层,作为该反射偏振光层的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透过率,在20%以上70%以下时为理想状态,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透过率,在30%以上50%以下时更理想。
通过将上述半透过反射型的下反射偏振光层的反射率设在上述范围,可得到在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任一模式的明亮显示,进而获得观看性优越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果上述透过率不到20%,则因从照明装置入射到液晶的光量太少,而透过模式时的显示亮度不足,如果超过70%,则在反射模式时在下反射偏振光层被反射用于显示的光量不足。另外,将上述透过率设在30%以上50%以下的范围,则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亮度的平衡良好,可用作观看性更优越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透过轴与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基本上处于正交状态为理想状态。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进行反射模式的暗显示时,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的光可基本上全部让下偏振光层吸收,所以可使暗显示更暗,从而使对比度得到提高。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所成的角度,在60°以上120°以下的范围为理想状态。
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下反射偏振光层的透过轴所成的角度,当然是在90°(两者正交)时最理想,但是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如果在±30°以内的话,即可实用。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透过下偏振光层的光量增多,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下降。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构成还可以是:在上述下偏振光层的外面一侧,具备具有与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基本平行的透过轴的反射偏振光板。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将从照明装置射出的光,更有效率地用于显示,使透过模式时的显示更明亮。关于该结构,参照图8,在下面做详细说明。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上述反射偏振光板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30°以上30°以下的范围为理想状态。
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反射偏振光板的透过轴成的角度为0°(两者平行)时当然是最理想的,但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30°以内,即可实用。若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超过上述范围,则由下偏振光层吸收的光量增多,得不到使上述显示明亮的效果。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理想的构成是:在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上侧,设置用于使由该下反射偏振光层反射的光散射的散射层。通过有关结构,可防止由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反射的光的强度在特定的方向扩大,从而可作为观看性优越的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上述散射层,可以列举比如在下反射偏振光层的正上方或者上基片的内面一侧,形成具有光散射功能的层。或者在上基片的外面一侧前加设散射板亦可。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还可构成为将上述上偏振光层设在上述上基片的内面一侧。通过有关结构,则不必在上基片的外面一侧另设偏振光板,所以可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由于这样的偏振光层,可与在上基片的内面一侧形成彩色滤光器和平坦化膜等工序连续进行形成,所以制造工序可以不做大的改变,即可制造出本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构成为将上述下偏振光层设在上述下基片的外面一侧。也就是,也可采用在下基片的外面一侧设偏振光板的结构。通过有关结构,可使用以往一般采用的偏振光板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所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容易地制造出来。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采用在上述上基片或者下基片的内面一侧设置彩色滤光器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特别是可以控制反射模式中的视差以防混色,可实现具有良好观看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构成为: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是采用叠层构成棱镜形状的导电体干扰膜的构造。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构成为: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在金属反射膜设置多个微细缝隙状的开口部位。
接下来,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前面描述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该结构,可实现具有在透过模式时得到非常明亮的显示的优越的显示部件的电子设备。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透过模式中提高了从照明装置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以实现明亮的显示,在反射模式中使暗显示更暗,以提高对比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前面描述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透过模式时可得到非常明亮的显示,从而实现具有优越对比度的显示部件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图。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图5(a)表示透过模式,图5(b)表示反射模式的状态。
图6为用于说明图13所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图6(a)表示透过模式,图6(b)表示反射模式的状态。
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结构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
图8为用于说明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图8(a)表示透过模式,图8(b)表示反射模式的状态。
图9为表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
图11(a)~(c)为表示本发明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
图12为表示现有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断面图。
图13为表示现有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示例的部分断面图。
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就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图1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为一个无源矩阵方式的半透过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另外,以下的图面中,为使图面易看,各结构要素的膜厚和尺寸的比率等作了适当不同的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1所示的,下基片2和上基片3对应配置,STN(Super Twisted Nematic)液晶构成的液晶4夹在该上下基片2,3夹出的空间里,具有简略构成的液晶面板1和该液晶面板1的后面侧(下基片2的外面一侧)配置的后光(照明装置)5简略构成。
玻璃和树脂等构成的下基片2的内面一侧,形成了图9所示物和具有同样结构的下反射偏振光层6,该下反射偏振光层6上的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纹状的电极8沿图示横方面延伸,为覆盖该电极8叠层了聚酰亚胺等构成的配向膜9。另外,上述下基片2的外面一侧按该顺序设有下偏振光板(下偏振光层)20,反射偏振光板21。还有,该下偏振光层20的透过轴和反射偏振光板21的透过轴,配置为基本平行状态。
一方,玻璃及树脂等构成的上基片3的内面一侧上,为与上述下基片2的电极8正交,红,绿以及蓝的彩色滤光器11沿纸面垂直方向延伸,按该顺序重复配列,其上为使由该彩色滤光器11形成的凹凸平坦化,叠层了平坦化膜12。而且平坦化膜12上,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纹状的电极14沿与纸面垂直方向延伸,该电极14上叠层形成聚酰亚胺等构成的配向膜15。另外,上基片3的外面一侧上,前散射板(散射层)16,位相差板17,上偏振光板13按该顺叠层设在上基片3上。后光5的下侧面(液晶面板1相反一侧),设有反射板18。
就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6,参照图9进行说明。图9为,叠层形成构成棱镜形状的电介质干扰膜的反射偏振光层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
图9所示的反射偏振光层6,在表面形成了周期性槽的基片2上,Si构成的层61和SiO2构成的层62或者SiO2等构成的层61和TiO2,Ta2O5等构成的层62交互多个叠层而形成的,所谓3元光子结晶层。这样,叠层了形成棱镜形状的层的结构的光子结晶,有着与光的传播特性相异的方向性,光从图示上面侧入射时,与该入射光的基片2的槽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透过光子结晶,与上述槽平行的分量能够被反射。即,透过图9所示的反射偏振光层的光Et,成为与基片2的槽垂直的偏振光,被反射的光Er,成为与上述槽平行的偏振光。还有,上述层61,62的叠层间距D,被设为0.1μm左右,基片2上形成的槽的间距P,在3~5μm左右。
另外,图9所示的反射偏振光层6的光透过率,可由上述电介质干扰膜的叠层数来控制。即,随着电介质干扰膜的叠层数的加伴,反射偏振光层的光透过率减少,反射率上升。所以,通过控制该叠层数可做出有任意的光透过率的反射偏振光层。具体的透过率和叠层数的关系,虽然并不是特别要限定的东西,但在叠层数为8~12层的情况时,光透过率为30%(反射率70%)。并且,后文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图9所示的反射偏振光层6时,其与反射轴平行的偏振光反射率可调整达到100%。
图9所示的槽60的方向,与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基本上设为平行。即,该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透过轴被配置为和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基本上正交。通过这种方法,反射模式时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光,可高效率地让下偏振光板20吸收,所以反射模式的暗显示更暗,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可得到提高。
另外,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亮度平衡,也可通过调节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叠层数而任意设定。例如,如果重视透过模式时的亮度,则可通过减少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叠层数来形成,提高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透过率即可。
有上述基本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下基片2的内侧,构成形成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结构,以往的必须设在下基片的外面一侧1/4波长板可被省略。运用了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反射模式,透过模式的任何一种中均可在观看性上有优越的显示。特别是,在透过模式中,下基片2的外面一侧没有设1/4波长板,所以从后光5射出的光当中在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背面侧被反射,返回到后光5侧的光让反射板18反射,可再次送回到液晶面板1侧。通过该构造后光5的光可有效地利用于显示,所以其显示的亮度与以往相比可实现大幅度提高。就上述的效果,参照图5以及图6以下做出详细说明。
图5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图5(a)为透过模式,图5(b)为反射模式的光的路径。这些图只示意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当中,说明时所必要的结构要素,上下设有夹住液晶53用的上偏振光板54和下反射偏振光层51,该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外侧配置了下基片50,下基片50的外面一侧形成了下偏振光层(下变更板)55。下偏振光层55的外侧(图示下面一侧),设有照明装置58,该照明装置58的外面一侧设有反射板59。
上述上偏振光板54有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透过轴,下偏振光层55,有与纸面平行的透过轴。另外,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51,被作为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偏振光层,有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透过轴和该透过轴正交相反轴。而且,与透过轴平行的光几乎全部被透过,但是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可透过。即,下反射偏振光层51,与反射轴平行的光被成了半透过反射型。
以下,就图5(a)所示的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做出说明。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从照明透过模式的显示装置58射出的光来进行。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由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下偏振光层55转换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然后透过下基片50入射到下反射偏振光层51。该下反射偏振光层51,与上述的相同,有着与纸面垂直的透过轴,由下偏振光层55转换的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当作送回到照明装置58侧的反射光91,另一部分被透过入射到液晶53当作透过光90。
继而,入射到液晶53的透过光90,如果液晶53上电压是在加载状态(即ON状态),则入射到上述液晶53的光几乎不受液晶53的作用到达上偏振光板54,被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54吸收,像素被暗显示。另外,如果液晶53上的电压为非加载状态(OFF状态),则入射到上述液晶53的透过光90,由于液晶53的旋光作用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到达上偏振光板54。而且,该光作为与上偏振光板54的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透过上偏振光板54,像素成为明显示。
这里,我们看在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背面侧(下基片50侧)反射的反射光90,该反射光90,透过下基片50,下偏振光层55回到照明装置58,由照明装置58外面一侧的反射板59反射,再次朝向下偏振光装置55作为光被再利用起来。而且,该光再次到达下反射偏振光层51,部分透过,入射到液晶53,部分反射,送回到照明装置58侧。这样在下反射偏振光层51反射的光,在下反射偏振光层51和反射板59之间反射反复中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51,加到显示作为光被利用起来。所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当中,透过下偏振光层55的光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得到明亮显示。
接下来,就图5(b)所示的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时做出说明。
如图5(b)所示,从上偏振光板54的上方入射的光,首先,通过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54转换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入射到液晶53。继而,如果液晶为ON状态,则该入射光几乎不受液晶53的作用到达下反射偏振光层51。而且下反射偏振光层51,由于其有与纸面垂直的透过轴和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所以到达该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光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51。然后,透过下基片50,被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下偏振光层55吸收,像素作暗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液晶53为OFF状态,则入射液晶53的光,由液晶53的旋光作用转换为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到达下反射偏振光层51。而且,由于带有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的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作用其一部分被反射变成反射光93,另一部分透过变成透过光92。反射光93,在液晶53的旋光作用下再次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透过上偏振光板54,像素作明显示。另外,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透过光92,透过下基片50及下偏振光层55射出到照明装置58。照明装置58设有反射板59,该透过光92的部分被反射板59反射返回到下基片50侧,但该光入射到液层53,则明显示的像素会更明亮。
这样,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所示,在下基片101的外侧即使不设1/4波长板115也可进行显示。所以,从直线偏振光到圆偏振光,或者从圆偏振光到直线偏振光的转换就不会发生,所以没有因这些转换而造成的光损失。通过这种方式,可得到明亮显示,特别是透过模式时的亮度会大幅提高。
接下来,为了便于比较就图13所示的以往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动作参照图6进行说明。
图6为,用于说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3所示的结构要素当中,仅就说明时必要结构要素做图示。即,液晶203和配在其上下的上偏振光板214,反射偏振光层204和下基片201,以及配在该下基片201的外面一侧的后光217做出图示。
首先,就图6(a)所示的透过模式进行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200中,从后光(照明装置)217中射出的光,透过下基片201到达反射偏振光层204。该反射偏振光层204,由于其有与纸面垂直的透过轴和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所以到达反射偏振光层204的光的部分,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入射到液晶203。而且,如果液晶203为ON状态,则几乎不受液晶203的作用到达上偏振光板214,透过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该上偏振光板214。这样像素可作明显示。反之,如果液晶203为OFF状态,则入射到液晶203的光由于受液晶203的旋光作用转换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到达上偏振光板54,被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54吸收。这样,像素就可作暗显示。
接下来,就图6(b)所示的反射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6(b)所示的,从上偏振光板214的上方入射的光,受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214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入射到液晶203。而且,如果液晶203为ON状态,则该入射的光原原本本地到达反射偏振光板204,透过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反射偏振光板204后,透过基片201射出到后光217侧。这样,像素可做暗显示。反之,如果液晶203为OFF状态,入射到液晶203的光受液晶203的旋光作用转换为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到达反射偏振光板204。这里,反射偏振光板204因为有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该光被反射,再次入射到液晶203。而且,受液晶203的旋光作用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透过上偏振光板214。这样像素可作明显示。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0中,透过模式时如果有外光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200则发生对比度大幅下降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透过模式时和反射模式时中,对应于明显示,暗显示液晶的ON/OFF状态不同的缘故。也就是,将像素做明显示的情况时,透过模式中液晶为ON状态,反射模式中,液晶为OFF状态。为此,例如在使用透过模式状态中,如果有外光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200,则暗显示的像素(液晶上没有加载电压的像素)中,入射的外光被反射到反射偏振光层204的上面,透过上基片201射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上方。为此该做暗显示的像素就做了暗显示,所以结果是对比度下降,有时无法观看显示。
这样,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以往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从照明装置射出的光可有效地被利用,所以透过模式的显示的亮度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对应于明暗显示的液晶ON/OFF状态,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被设为相同,所以即使在透过模式时有外光入射的情况时,对比度的也不产生下降可得到鲜明的显示。而且,反射模式的暗显示中,构造为用下偏振光层吸收透过液晶的光的结构,所以可以使暗显示更暗,进而使反射模式时的对比度得到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下偏振光板20的外面一侧设有反射偏振光板21,下变更板20吸收光的现象几乎不发生,所以后光5的光可更有效地利用于显示,透过模式时的显示的亮度为优越的液晶显示。关于该反射偏振光板21的作用参照图7下面作详细说明。
图7所示的是,关系到采用了上述的结构的本发明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部位的说明图。该图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为,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基片的外面一侧设了反射偏振光板的装置。所以,以下,仅就图7所示的反射偏振光板57的作用作详细说明。另外,图7所示的结构要素当中,与图5所示的结构要素是一致的结构,所以画上一致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7所示的反射偏振光板57为,带有与纸面平行的透过轴和与纸面垂直的反射轴的反射偏振光板。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与图7(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模式基本相同,从照明装置58中射出的光,受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反射偏振光板57作用,尽有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分量透过,透过下偏振光层55及下基片50。而且,通过下反射偏振光层51入射到液晶53。这里,如果液晶53为ON状态,则入射的光就原原本本地到达上偏振光板54,被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吸收,像素可做暗显示。或者液晶53如果为OFF状态,则入射光由于液晶53的旋光作用与纸面转换为垂直的偏振光,透过上偏振光板54。这样像素可做明显示。
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设有反射偏振光板57,由此也可得到比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更明亮的显示。这是由于,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约一半,被下偏振光层55吸收,相对于此,在图7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下偏振光层55造成的光的吸收几乎不发生的缘故。
也就是,通过设反射偏振光层57的方式,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当中,除了与反射偏振光层57的透过轴(纸面平行)平行分量以外,受反射偏振光板57反射,返回到照明装置58。然后,通过设在照明装置58的外面一侧的反射板59被反射,所以如同反射上述的反射偏振光板57和反射板59之间的情况相同。该反射反复进行过程中,光的偏振光状态变化,一部分可透过反射偏振光板57。而且,透过该反射偏振光板57的光入射到液晶53成为加到显示的光。
另外,透过反射偏振光板57的光当中,在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背面侧被反射光,也如图7所示在下反射偏振光层51反射板59之间反复进行反射,反复反射过程中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51入射到液晶53,可利用于显示。从以上入射到液晶53的光量  加,透过模式中显示的亮度可得到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和上述反射偏振光板21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30°以上30°以下的范围为理想状态。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透过反射偏振光板21的光当中,除了与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平行的分量以外,被下偏振光板20所吸收,所以上述下偏振光板的透过轴和反射偏振光板21的透过轴成的角度,为0°(两者平行)时当然最为理想,但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30°以内,则可实用。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由下偏振光板20吸收的光量增多,上述的显示明亮的效果无法得到。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透过率在20%以上70%以下则为理想状态,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透过率,在30%以上50%以下则更理想。通过将上述半透过反射型的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反射率设在上述范围的方法,则无论在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均可得到明亮显示,得到观看性优越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果上述透过率达不到20%,则从后光5到液晶4的入射光量减少,透过模式时的显示的亮度不足,如果超过70%,则反射模式时在下反射偏振光层6被反射,显示时能够被利用的光量不足。另外,通过将上述透过率设在30%以上50%以下的范围的方法,则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亮度的平衡被认为良好,可用作一种更具有优越观看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基本上正交则为理想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进行反射模式的暗显示时,可将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的几乎全部的光,让下偏振光层吸收,所以可使暗显示更暗,对比度得到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透过轴和上述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60°以上120°以下的范围为理想状态。
图5(b)所示的反射模式中,进行暗显示的情况时,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光,最后,与下偏振光层55的透过轴平行分量,透过下偏振光层55,射出到照明装置58侧。该光在反射板59被反射返回到液晶53侧,则暗显示变得明亮,对比度下降。所以,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下偏振光板20(图5为下偏振光层55)的透过轴和下反射偏振光层6(图5为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90°(两者正交)当然最为理想的,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在±30°以内,则可实用。两者的透过轴成的角度超过上述范围,则透过下偏振光板20的光量增多,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下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散射层上基片3的外面一侧前散射板设结构,该散射层,例如,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正上方或者上基片3的内面一侧,光散射功能具有层结构的。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详细的说明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同点在于,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正上方,叠层形成彩色滤光器11,在该彩色滤光器11上为使彩色滤光器11的凹凸平坦化设有平坦化膜12,仅就该部分通过图2进行说明。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构造的示意图。此外,图2中与图1共同的结构要素处带有一致的符号。
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设在下反射偏振光层6上彩色滤光器11,可减低反射模式时的色散和视差。这是因为,彩色滤光器11设在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正上方处,透过1个的色素层(例如R像素)后,受下反射偏振光层6反射,再次透过同一个色素层的缘故。
(第3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为,无源矩阵方式的半透过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而且,以下的图面中,和图1一致的结构要素处带有一致的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下基片2和上基片3相对配置,在该上下基片2,3夹出来的空间里,夹有STN(SuperTwisted Nematic)液晶构成的液晶4具有简略构成的液晶面板30和该液晶面板30的后面侧(下基片2的外面一侧)配设的后光(照明装置)5,由此简略构成。
玻璃树脂等构成的下基片2的内侧顺次叠层形成了,金属反射膜上形成了多个微细的缝隙下反射偏振光层36和绝缘膜(平坦化膜)7,该绝缘膜7上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纹状的搜索电极8沿图示横方向延伸,为覆盖该搜索电极8覆叠层了聚酰亚胺等构成的配向膜9。另外,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36中,按每个像素设有为使从后光5射出的光透过的缝隙(开口部位)10。另外,上述下基片2的外面一侧按该顺序设有,下偏振光板20,和反射偏振光板21。还有,该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和反射偏振光板21的透过轴,几乎平行配置。
关系到本实施方式的下反射偏振光层36设为如图10所示的结构。图10所示的下反射偏振光层36,在基片2上形成的铝和银等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膜71处,形成多个缝隙72预定的间距。多个缝隙72,互相平行,缝隙宽Ps通过各缝隙72设为基本一致。各部的尺寸,虽然没有特的限定,但该金属反射膜71的膜厚d,定为20~400nm左右,缝隙72的宽为Ps 30nm~300nm,1块金属反射膜71的宽Pm,定为30nm~300nm。如同图10所示的反射偏振光层26中,与其反射轴平行的光100%被反射一样,形成了厚的金属反射膜71。
这样的结构的下反射偏振光层36,从上面侧的光一经入射,则与缝隙72的长的方向平行的分量被反射,与缝隙72的长方向垂直的分量会透过。也就是,透过图10所示的下反射偏振光层26的光Et,在缝隙72变成垂直的偏振光,由该下反射偏振光层36反射的光Er,在缝隙72变成平行的偏振光。
另外,将图10所示的反射偏振光层,按图5所示的下反射偏振光层的用于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偏振光层的情况时的光透过率,可通过上述金属反射膜的,膜厚来控制。即,随着金属反射膜的膜厚的  加反射偏振光层的光透过率减少,反射率上升。所以,通过控制该膜厚可定出有任意的光透过率的反射偏振光层。具体的透过率和膜厚的关系,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膜厚20~40nm和0的情况时,光透过率为30%(反射率70%)。
另外,玻璃及树脂等构成的上基片3的内面一侧上,为与上述下基片2的搜索电极8正交,红,绿以及蓝的彩色滤光器11沿与纸面垂直方向延伸,按该顺序重复配列,其上叠层有用于使该彩色滤光器11形成凹凸平坦化的平坦化膜12。而且平坦化膜12上,沿与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着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纹状的信号电极14,该搜索电极14上叠层形成了聚酰亚胺等构成的配向膜15。另外,上基片3的外面一侧,前散射板16和位相差板17和上偏振光板13按该顺序叠层设在上基片3上。后光5的下面一侧(液晶面板1相反一侧),设有反射板18。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36,如图10所示,铝和银等构成的金属膜上,为互相平行地形成多个宽30~300nm的微细缝隙状的开口部位的结构,该缝隙状的开口部位的方向,与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几乎平行。即,该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透过轴和下偏振光板20的透过轴基本上作正交配置。通过这种方式,反射模式时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36光,可有效地被下偏振光板20吸收的,可使反射模式的暗显示变暗,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得到提高。
有上述基本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下基片2的内侧,形成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结构,原本必须设在以往下基片的外面一侧的1/4波长板被省略。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无论反射模式,透过模式的哪一个均可有优越的观看性显示。特别是,透过模式中,由于下基片2的外面一侧不设1/4波长板,所以从后光5射出的光当中在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背面侧被反射,返回到后光5侧的光在反射板18反射可再次送回液晶面板30侧。所以,后光5的光可有效地于利用显示,故而其显示的亮度比以往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关于该效果,以下参照图8进行详细说明。
图8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图8(a)为透过模式,图8(b)为反射模式的光的路径。这些图上,仅就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当中,有必要说明的结构要素做出示意,图中上下设有夹住液晶53的上偏振光板54和下反射偏振光层51,该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下侧,形成了下基片50和下偏振光层(下偏振光板)55。下基片50的外面一侧(图示下面一侧),设有照明装置58,该照明装置58的外面一侧设有反射板59。
上述上偏振光板54有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透过轴,下偏振光层55,有与纸面平行的透过轴。另外,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51,有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透过轴和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而且,该下反射偏振光层51,设有为使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透过的开口部位51a。所以,本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透过模式的光源利用了通过了不设下反射偏振光层51那部分(即开口部位51a)的光,这一点,与使平行于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的分量一部分透过并利用于透过模式的显示的图5所示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不同。
以下,就图8(a)所示的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时进行说明。
首先,看被利用于显示的光即通过开口部位51a的光,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由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下偏振光层55转换为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后,透过下基片50,通过开口部位51a入射到液晶53。此时,如果液晶53为加载有电压的状态(ON状态),则入射到上述液晶53光几乎不受液晶53作用到达上偏振光板54,被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54吸收。这样,像素可作暗显示。反之,如果液晶53为没有加载电压状态(OFF状态),则入射到上述液晶53的光,受液晶53的旋光作用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到达上偏振光板54。而且,该光作为与上偏振光板54的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透过上偏振光板54,像素可作明显示。
这里,看看透过下偏振光层55的光当中,不通过开口部位51a,在反射偏振光层51的背面侧(下基片50侧)被反射的光,该光,被反射偏振光层51反射变成朝向下基片50侧的光,透过下基片50,下偏振光层55返回到照明装置58,被照明装置58外侧面的反射板59,再次作为一个朝向下偏振光层55的光被再利用。而且,该光在反射偏振光层51和反射板59之间反复反射过程中通过开口部位51a,作为加到显示的光被利用起来。所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没有被下偏振光层55吸收,所以从照明装置58射出的光的利用率可得到提高,可得到明亮显示。
接下来,就图8(b)所示的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b)所示,从上偏振光板54的上方入射的光,首先,由与纸面垂直的有透过轴的上偏振光板54转换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入射到液晶53。继而,如果液晶为ON状态,则该入射光几乎不受液晶53作用到达下反射偏振光层51。而且因为下反射偏振光层51是,有与纸面垂直的透过轴和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的层,所以到达该下反射偏振光层51的光透过下反射偏振光层51,透过下基片50后,被与纸面平行的有透过轴的下偏振光层55吸收。这样像素被作暗显示。
反之,如果液晶53为OFF状态,则入射到液晶53的光,受液晶53的旋光作用转换为与纸面平行的偏振光,到达下反射偏振光层51。而且,被有着与纸面平行的反射轴的下反射偏振光层51反射,如液晶53一般,像素被作明显示。
这样,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所示,下基片101的外侧即使不设1/4波长板115也可进行显示。所以,从直线偏振光到圆偏振光,或者从圆偏振光到直线偏振光的转换不会发生,没有因这些转换而导致光损失。通过这种方式,可得到明亮显示,特别是可使透过模式时的亮度大幅提高。
另外,关系到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8(a),(b)所示,透过模式的明显示和反射模式的明显示的状态中,液晶53均置于OFF状态,反之暗显示中两个模式中液晶53均置于ON状态。所以,以透过模式使用时,即使外光入射,暗显示的像素中由于液晶53置于ON状态,所以如图8(b)所示,入射到液晶53外光被设在下基片50的外面一侧的下偏振光层55吸收。所以,不会发生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的对比度的下降的现象。
另外,按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在下偏振光板20的外面一侧,设有反射偏振光板21,所以从后光5射出的光当中,不与反射偏振光板21的透过轴平行的分量,被反射偏振光板21反射并送回到后光5侧,在反射板18之间反复反射过程中,其偏振光状态发生变化可透过反射偏振光板21,变成可利用于显示的光。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因下偏振光板20造成的光的吸收几乎不发生,后光5的光可更有效地利用于显示,透过模式时的显示的亮度上有着优越的液晶显示。
(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于图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详细的说明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点在于,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正上方,叠层了彩色滤光器11而形成,该彩色滤光器11上设有为使彩色滤光器11的凹凸平坦化的平坦化膜7,仅就该部分结合图4进行说明。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断面构造的示意图。并且,图4中与图3共同的结构要素中加上了一致的符号付。
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下反射偏振光层36上设有彩色滤光器11,由此可减低反射模式时的色散视差。这是因为,彩色滤光器11设在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正上方,透过1个色素层(例如R像素)后,被下反射偏振光层36反射,再次透过同一色素层的缘故。
(电子设备)
就具有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1(a)为,移动电话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该图中,符号1000所示的是移动电话本体,符号1001为使用了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部件。
图11(b)为,手表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该图中,符号1100为表本体,符号1101为使用了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部件。
图11(c)为,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等的携带型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斜视图。该图中,符号1200为信息处理装置,符号1202为键盘等的输入部,符号1204信息处理装置本体,符号1206使用了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部件。
以上图11(a)~(c)所示的电子设备,具有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部件,所以可实现在透过模式下具有明亮显示的显示部件的电子设备。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可明显地看到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所谓实施例1,是一种制作了具有图2所示的半透过反射型的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均为点数160点×120点,点间距0.24mm的无源矩阵方式的半透过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下反射偏振光层6,是叠层了图9所示的结构的电介质干扰膜而形成的。该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电介质干扰膜的叠层数为12层(膜厚约1μm),棱镜形状的槽的间距设为3μm。对该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偏振光的透过率为24%。
(实施例2)
接下来,作为实施例2,除了将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电介质干扰膜的叠层数加到5层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制作了一种半透过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对该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偏振光的透过率为65%。
(比较例1)
接下来,所谓比较例的例1,制作了图12所示的以往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也与上述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为点数160点×120点,点间距0.24mm的无源矩阵方式的半透过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评价)
关于上述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分别测定了对应于透过模式,反射模式的显示的亮度的透过率以及反射率。另外,也分别测定了透过模式,反射模式的对比度。这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与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作为本发明的结构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透过率被确认为提高到3倍左右。另外,透过时的对比度也为1.6倍,被确认为得到了大幅提高。这是由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后光5的光被有效地利用于显示的缘故。另外,在减少下反射偏振光层6的叠层数制作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透过率为15%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比较也被确认为有2倍以上的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反射模式中,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为30%,与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同,但反射模式的对比度被确认为有提高。该对比度的提高是由于,明显示的亮度等同,而暗显示变得更暗而形成的。另外,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重视透过模式的亮度的设计,所以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反射率下降,反射模式的对比度稍有下降。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透过率     6%     15%     2%
透过模式的对比度     16     16     10
反射率     30%     11%     30%
反射模式的对比度     16     10     13
(实施例3)
实施例3,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在下反射偏振光层36形成开口部位10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也均为点数160点×120点,点间距0.24mm的无源矩阵方式的半透过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下反射偏振光层36,是形成了如图10所示的结构的铝薄膜缝隙的设计。该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膜厚为300nm,上述缝隙的间距为150nm,缝隙的宽为75nm。另外,按每各像素在下反射偏振光层36将2  0.068mm×0.022mm的开口部位(下反射偏振光层36的无部分),按像素的对角排列而形成。
(评价)
上述实施例3以及上述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分别测定了对应于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显示的亮度的透过率以及反射率。另外,也分别测定了透过模式,反射模式的对比度。这些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与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作为本发明的结构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其透过率被确认为提高3倍以上。另外,透过时的对比度也达2倍,被确认为有了大幅提高。这是由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后光5的光被有效地利用于显示的缘故。
此外,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为30%,虽与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同,但反射模式的对比度被确认为有大幅提高。该对比度的提高表现为,明显示的亮度虽然等同,但暗显示变得更暗。
表2
    实施例3     比较例1
透过率     7%     2%
透过模式的对比度     20     10
反射率     30%     30%
反射模式的对比度     18     13

Claims (17)

1.一种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照明装置、反射板,其特征在于:
从上开始顺序配置上偏振光层、上基片、液晶、下反射偏振光层、下基片、下偏振光层以形成液晶面板,
照明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外面一侧,
在下反射偏振光层,透过轴与反射轴正交,
下反射偏振光层是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偏振光层,反射入射光中的与反射轴平行分量的一部分并透过一部分,
通过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的转换进行显示。
2.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具有透过轴和与该透过轴正交的反射轴,并部分地设在上述下基片的内面一侧。
3.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透过率,设在20%以上70%以下。
4.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的透过率,设在30%以上50%以下。
5.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基本上正交。
6.权利要求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所成的角度,设为60度以上120度以下。
7.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偏振光层的外面一侧,具备具有与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几乎平行的透过轴的反射偏振光板。
8.权利要求7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偏振光层的透过轴和上述反射偏振光板的透过轴所成的角度,设在-30°以上30°以下的范围。
9.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上侧,为使由该下反射偏振光层反射的光散射而设有散射层。
10.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基片的内面一侧具备上述上偏振光层。
11.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基片的外面一侧具备上述下偏振光层。
12.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基片或者下基片的内面一侧具备彩色滤光器。
13.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具有叠层了形成棱镜形状的导电体干扰膜的构造。
14.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具有在金属反射膜设有多个微细缝隙状的开口部位的结构。
15.权利要求1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隙状的开口部位的间距,设在30nm~300nm的范围。
16.权利要求1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反射偏振光层的光透过率,可由上述金属反射膜的膜厚控制。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6之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CNB021222541A 2001-06-06 2002-06-04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2086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1738/2001 2001-06-06
JP171738/01 2001-06-06
JP2001171738A JP3873667B2 (ja) 2001-06-06 2001-06-06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30172/2001 2001-07-30
JP230172/01 2001-07-30
JP2001230172A JP3778025B2 (ja) 2001-07-30 2001-07-30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9754A CN1389754A (zh) 2003-01-08
CN1208669C true CN1208669C (zh) 2005-06-29

Family

ID=26616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225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8669C (zh) 2001-06-06 2002-06-04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989877B2 (zh)
KR (1) KR100483781B1 (zh)
CN (1) CN1208669C (zh)
TW (1) TW589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333178D1 (de) * 2002-04-10 2010-08-12 Tyco Healthcare Gerät zum anbringen von chirurgischen klammern mit verwindungssteifen klemmbacken
US7274418B2 (en) * 2003-10-21 2007-09-25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LCDs using circular polarization
CN100426075C (zh) * 2004-03-05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275102A (ja) * 2004-03-25 2005-10-06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56915B2 (en) * 2004-03-26 2008-11-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broadband interference polarizers
CN100395621C (zh) * 2004-12-30 2008-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US7423713B2 (en) 2005-03-28 2008-09-09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KR20060122489A (ko) * 2005-05-27 2006-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183524A (ja) * 2006-01-06 2007-07-19 Cheil Industries Inc 偏光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521305B2 (ja) * 2008-10-08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装置
KR101256936B1 (ko) * 2009-12-11 2013-04-25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초음파 진단 시스템
CN105070728B (zh) * 2015-08-21 2018-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透明显示装置
US10126607B2 (en) 2015-09-12 2018-11-13 Lensvector Inc. Liquid crystal beam control device
US11221539B2 (en) * 2016-09-22 2022-01-11 Lensvector Inc. Liquid crystal beam control device generating flat-top distribution
JP2023537702A (ja) * 2020-08-05 2023-09-05 ベーア-ヘラー サーモコントロール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特に車両用の情報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5981A (en) 1979-01-12 1980-07-21 Suwa Seikosha Kk Twist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GB2108697B (en) * 1981-02-03 1985-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S62137427U (zh) 1986-02-20 1987-08-29
JPH0475025A (ja) 1990-07-17 1992-03-10 Nec Corp Lcdパネル
JP3472338B2 (ja) 1993-05-28 2003-12-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
JPH0772475A (ja) 1993-09-01 1995-03-17 Asahi Glass Co Ltd 直視型表示素子用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025897A (en) * 1993-12-21 2000-0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Display with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randomizing cavity
RU2120651C1 (ru) 1996-04-15 1998-10-20 Поларайзер Интернэшнл, ЛЛСи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ий индикаторный элемент
JP3467562B2 (ja) * 1997-05-07 2003-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
JPH11174172A (ja) 1997-07-30 1999-07-02 Citizen Watch Co Ltd 時 計
JPH1152357A (ja) 1997-08-01 1999-02-2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6891584B1 (en) * 1998-10-28 2005-05-1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quid-crystal display
WO2000034822A1 (fr) * 1998-12-09 2000-06-15 Citizen Watch Co., Ltd.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JP2000221505A (ja) 1999-01-29 2000-08-11 Toyobo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726569B2 (ja) 1999-07-26 2005-1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及び反射型液晶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1083508A (ja) 1999-09-14 2001-03-30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456346B1 (en) * 1999-10-13 2002-09-24 Citizen Watch Co.,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uper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with molecular major axis directions parallel to a display screen horizontal axis
JP2001133629A (ja) 1999-11-02 2001-05-18 Nitto Denko Corp 偏光部材、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86242B1 (ko) * 2000-01-06 2006-06-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JP2002098954A (ja) * 2000-07-21 2002-04-05 Citizen Watch Co Ltd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01993A1 (en) 2003-01-02
US6989877B2 (en) 2006-01-24
CN1389754A (zh) 2003-01-08
KR20020093565A (ko) 2002-12-16
TW589490B (en) 2004-06-01
KR100483781B1 (ko) 200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8669C (zh)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200271994A1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220479B1 (ko) 광학 필터,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7004568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690915Y (zh)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49494C (zh)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和电子设备
US20110051046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ptical sheet
US784787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a top frame with curved corners and at least one side surface that is folded back and against itself to provide a double-layered thickness
US20050280756A1 (en) Bl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258109C (zh) 液晶显示器
CN1190689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仪器
EP2508942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451614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54039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74391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74392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41143A (zh) 半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
CN1739050A (zh) 光学膜结构、照明器具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08974B (zh) 具有外嵌模制构件的顶壳体和具有该顶壳体的显示装置
CN175574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7895205U (zh) 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408787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20077615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861293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US1146744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7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7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