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599C -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非接触通信***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非接触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599C
CN1185599C CN01814259.1A CN01814259A CN1185599C CN 1185599 C CN1185599 C CN 1185599C CN 01814259 A CN01814259 A CN 01814259A CN 1185599 C CN1185599 C CN 11855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less
output voltage
resonant circuit
card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42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7954A (zh
Inventor
若林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7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7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5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5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integrated circuit to the antenn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06K19/0715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means to regulate power transfer to the integrated circu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9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on the record carrier to allow stacking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record carriers, e.g. to avoid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of the plurality of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用电源电路62整流取出与外部的通信装置电磁耦合的共振电路60的输出,用开关控制电路61监视该输出电压V,当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后,使开关元件SW导通/断开,决定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把开关元件SW保持这里决定的状态,当输出电压V进一步上升时,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据此,即使在多张非接触IC卡6重叠的状态下,接近通信装置,各非接触IC卡6也能进行数据通信。

Description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非接触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非接触进行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媒体。例如,被称作智能卡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把代表识别编号和用于本人认证的身体信息的识别信息、代表金钱信息的价值信息、***中使用的信用信息等通信,或存储这些信息,或根据这些信息,变更预先存储的信息。另外,涉及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形状为卡型的非接触IC卡、装在人、车、货物等上使用的数据记录媒体。而且,涉及非接触通信媒体与本人认证装置等识别装置、自动剪票机、现金或电子现金的交易处理装置、利用费用征收装置进行通信的非接触通信***。
背景技术
非接触IC卡具有共振电路。如果该共振电路的一部分即天线线圈对于从信息读出/写入机产生的磁通交链,就从该天线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由共振电路产生大的电压。通过把该非接触IC卡靠近信息读出/写入机的天线部,通过从该天线部接收电磁波,共振电路变为共振状态,利用该共振状态,在信息读出/写入机和非接触IC卡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另外,通过由共振电路共振而产生的电压,向非接触IC卡内的其他电路供给了电力,该电路工作。
这里,考虑非接触IC卡的实际使用状况。例如当作为铁路的定期票、银行中使用的现金卡和购物中使用的***等而使用的非接触IC卡时,因为这些非接触IC卡的厚度薄,所以经常在钱包或定期票夹等中重叠放多张非接触IC卡,就这样靠近信息读出/写入机的天线部而使用。
这时,因为在两张以上的非接触IC卡重叠的状态下使用,所以由于非接触IC卡间的互感,各非接触IC卡的共振频率对于来自信息读出/写入机的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据此,会发生共振电路中产生的电压下降,对非接触IC卡内的电路未提供充分的接收电力,从而无法在信息读出/写入机和非接触IC卡之间进行通信。
下面,参照附图17就此加以说明。图17的曲线图的横轴表示了非接触IC卡的共振电路的频率。纵轴表示了该共振电路中产生的通信电压的绝对值。后面描述的图18的曲线图的横轴和纵轴也是同样的。
图17(A)表示了把一张非接触IC卡接近信息读出/写入机时的频率和接收电压的关系。这时,只使用一张非接触IC卡。因此,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f0和来自信息读出/写入机的载波信号的载波频率fc一致,在该频率产生了高的接收电压。
图17(B)表示了当重叠两张非接触IC卡接近信息读出/写入机时的频率和接收电压的关系。这时,重叠使用两张非接触IC卡,在两张非接触IC卡间受到互感的影响,所以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变化,如图所示,共振频率f0′从来自信息读出/写入机的载波信号的载波频率fc开始偏移。据此,在载波频率fc下,只产生了比共振频率f0′下的接收电压低的接收电压。因此,产生了对非接触IC卡内的电路未供给充足的电压,无法在信息读出/写入机和非接触IC卡之间通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预先把非接触IC卡的共振频率设定为载波频率高的频率。在该方法中,当重叠两张非接触IC卡时,即使共振频率下降,因为该共振频率不会从载波频率偏移很多,所以能向非接触IC卡供给充足的电力。
下面,参照图18说明该方法。当只使用了一张非接触IC卡时,如图18(A)所示,以比载波频率fc还高的状态设定了非接触IC卡的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f0。
而图18(B)表示了重叠使用两张非接触IC卡时的情形。因为使用两张非接触IC卡,两张非接触IC卡受到互感的影响,共振频率f0′下降到低于载波频率fc。
可是,不论是使用一张非接触IC卡时,还是使用两张非接触IC卡时,与图17中所说明的相比,共振频率f0、f0′都未从载波频率fc偏移很多。因此,与图17中所说明的相比,能抑制感应电动势的下降。
另外,提出了对共振电路串联开关,通过监视随机导通/断开该开关时的共振电路的电压,检测非接触IC卡是否重叠,当判断为重叠时,断开一方的非接触IC卡的开关,只使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的共振电路为共振状态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重叠的状态下,一方的非接触IC卡为共振状态,另一方的非接触IC不处于共振状态。
据此,一方的非接触IC能取得与单独使用时同样的接收电压。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通过基于互感的电磁耦合能取得一方的非接触IC卡的共振电路的能量。因此,两张共振电路的都能取得设想的电压(参照特开平10-126318号)。
可是,所述的方法有如下的缺点。
(1)在预先使非接触IC卡的共振频率从载波频率偏移的方法中,因为使用的非接触IC卡为一张时,共振频率也从载波频率偏移,所以该偏移的部分就会使感应电动势下降,通信距离变短。
(2)在随机导通/断开连接了共振电路的开关的方法中,为了检测重叠,必须使非接触IC卡内的接收部和时钟电路总是工作。因此,非接触IC卡的耗电增加,非接触IC卡需要大的磁场。非接触IC卡为了接收该大的磁场,就需要以近距离进行通信。因此,与(1)的方法同样,通信距离变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持重叠多个非接触通信媒体而能进行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媒体。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所述非接触通信媒体的非接触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非接触通信媒体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具有以下的结构。
具有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把所述两个电容器的一方的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所述开关控制部当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为给定值以上时,按照该输出电压的上升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
(1)具有: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并且调制发送信号,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按照所述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通过所述电容变化部件使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变化的电容变化控制部件。
在所述结构的非接触通信媒体中,如果共振电路在天线线圈接收了给定频率的电磁波,就共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Q倍的电压。这里,Q是特性因数。共振电路是具有天线线圈和两个电容器的并联共振电路。两个电容器并联连接。
开关部由切换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的模拟开关构成。模拟开关在共振电路中串联***一方的电容器中。如果开关部导通,就变为电连接了并联的两个电容器和天线线圈的连接状态的共振电路。而如果开关部断开,一方的电容器和天线线圈的电连接就断开,成为只有另一方的电容器电连接了天线线圈的连接状态的共振电路。共振电路的电容器电容根据开关部的导通/断开而变化。
开关控制部是以往的非接触通信媒体中所没有的,按照所述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大小,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变化,控制开关部的切换。所述给定的变化是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比较急剧的上升变化或输出电压的比较急剧的下降变化,是伴随着共振电路中接收的电磁波的变化的变化。
当非接触通信媒体为一张时,如果它的通信对象即外部的通信装置和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电路电磁耦合,则来自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上升到给定值以上。开关控制部当输出电压的大小为给定值以上时,输出电压中有给定的变化即比较急剧的上升变化或输出电压的比较急剧的下降变化,就控制开关部,比较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和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判定哪一方的输出电压变得更高。
这里,如果预先决定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使当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和用天线线圈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则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的一方的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升高。开关控制部在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变为更高的状态下保持开关部。一方的电容器保持了连接状态。据此,非接触通信媒体维持共振电路的共振状态,能向主电路提供充足的电力,所以能与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稳定的非接触通信。
而且,当非接触通信媒体为两个时,例如非接触通信媒体为卡形状,如果把它重叠两张而接近通信装置,则各非接触通信媒体中的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都上升到给定值以上。双方的非接触通信媒体当所述输出电压为给定值以上时,如果在该输出电压有给定的变化,则开关控制部控制开关部,同时比较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和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判定哪一方的输出电压变得更高。
因为所述给定的变化是伴随着共振电路接收的电磁波的变化的变化,所以能使双方的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开关控制部的开关部的导通/断开控制的开始同步。
因为在双方的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电路间有互感,所以当重叠两张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如果预先决定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使各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和天线线圈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则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时,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升高。开关控制部在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得更高的状态下保持开关部。据此,双方的非接触通信媒体维持共振电路的共振状态,能向主电路提供充足的电力,所以能与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稳定的非接触通信。
另外,与重叠两张非接触通信媒体时相比,重叠三张非接触通信媒体时,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变得更低。因此,当重叠两张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可以预先决定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使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比天线线圈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稍高。如果这样,则无论重叠两张非接触通信媒体时,还是重叠三张非接触通信媒体时,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时,各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不会从电磁波的频率偏移很大。因此,无论重叠两张非接触通信媒体时,还是重叠三张非接触通信媒体时,都抑制了各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的下降,各非接触通信媒体都能与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稳定的非接触通信。
这时,当非接触通信媒体为一个时,当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可以预先决定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使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与天线线圈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据此,当非接触通信媒体只有一个时的通信距离不会变短。
须指出的是,当重叠两张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为了使各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提高,可以减小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这时,提高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当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所述电磁波的频率与所述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几乎一致。
另外,通过使外观形状为卡的形状,能使非接触通信媒体容易重叠,容易放在钱包和定期票夹等中。
另外,如果把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非接触通信媒体主体的电源利用,则不再需要电池。
当共振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大小达到足以使主电路工作的电压后,以为对于主电路开始工作电源的供给,所以能防止不充足的电力导致的主电路的误动作。
另外,在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达到足以使主电路工作的电压之前,通过开关控制部的控制而不向主电路进行电力供给,所以期间非接触通信媒体的耗电小。因此,即使非接触通信媒体不在主电路能工作的通信距离中,它的输出电压小,开关控制部也工作,能确定开关控制部的输出。而且,当开关控制部的输出确定了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接近主电路能工作的通信距离时,检测到在共振电路中产生了使主电路工作的充分的输出电压。通过检测该输出电压,开始向主电路供给工作电源,所以非接触通信媒体一进入通信距离内,就开始工作。
须指出的是,开关控制部在初始状态下,最好为非连接状态。这是因为模拟开关在给定的电源电压以下时,为断开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使用非接触IC卡的非接触自动剪票机的外观图。
图2是剪票机主体的乘车信息读出/写入机的结构图。
图3是非接触IC卡的结构图。
图4是非接触IC卡的外观图。
图5是开关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从剪票机的主体输出的电磁波和非接触IC卡的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图。
图7是说明一张非接触IC卡在变为可通信之前的开关元件和电源供给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一张非接触IC卡的开关元件的状态和非接触IC卡的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图。
图9是说明重叠使用两张非接触IC卡时的开关元件和电源供给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两张非接触IC卡的开关元件状态和非接触IC卡的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图。
图11是表示非接触IC卡的状态转变图和表示各状态的开关元件和电源供给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用了一张非接触IC卡时的各卡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图。
图13是表示使用了两张非接触IC卡时的各卡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图。
图14是表示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非接触IC卡和以往的非接触IC卡的比较结果的图。
图16是表示从别的实施例的剪票机主体输出的电磁波和非接触IC卡的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非接触IC卡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非接触IC卡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作为非接触通信媒体的非接触IC卡和与该非接触IC卡进行无线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剪票机。
该自动剪票机1具有隔着剪票通路2对置的一对剪票机主体3。在两个剪票机主体3的侧面分别配置了允许或阻止剪票通路2的利用者的通过的门(图中未显示)。
在各剪票机主体3上设置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一部分即天线部5配置在各剪票机主体3的上表面上,以便取得宽的通信区域。当作为车票的非接触IC卡6位于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通信区域内时,该非接触IC卡6和信息读取/写入机4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即当携带非接触IC卡6的利用者即乘客等把非接触IC卡6放到由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天线部5产生的通信区域内时,非接触IC卡6与信息读取/写入机4之间进行关于乘车信息的非接触数据通信。按照该通信结果,自动剪票机1通过控制门的开关,允许或不允许乘客等利用者的通过。
图2是所述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结构图。
信息读取/写入机4具有天线部5、发送部11、接收部12、CPU14、ROM15、RAM16。
发送部11生成用于向非接触IC卡6传输电力的载波和把用于传输数据的把所述载波调制的高频信号,提供给天线部5。
接收部12把天线部5接收的信号解调。
天线部5具有由天线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而且,天线部5通过共振电路,把来自发送部11的调制的载波作为电磁波发送。而且,如果非接触IC卡6接近天线部5,则非接触IC卡6接收来自天线部5的电磁波,在设置在非接触IC卡6中的共振电路产生电压。后面将描述非接触IC卡6的结构。非接触IC卡6把这时产生的电压作为电源。另外,非接触IC卡6接收从天线部5发来的信号即把载波调制的高频信号。在接收部12中,根据从非接触IC卡6象天线部5发送的磁场的变化,天线部5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化。据此,接收部12能接收从非接触IC卡6发来的信号。
在ROM15中存储了CPU14的处理所必要的程序、利用者的识别信息和非接触IC卡6识别编号等数据。
在RAM16中,存储了向自动剪票机1发送的数据和基于接收的信号的数据等。
另外,CPU14根据ROM15和RAM16中存储的数据,控制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各结构。
图3是非接触IC卡的结构图。
该非接触IC卡6具有:天线线圈L、两个电容器C1和C2、开关元件SW、电源电路62、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开关控制电路61、解调电路64、调制电路65以及数据处理电路63。
共振电路60由天线线圈L和两个电容器C1、C2构成。电容器C1和电容器C2并联。另外,电容器C1、C2对于天线线圈L并联。共振电路60是由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并联共振电路。在电容器C2上串联了开关元件SW。电容器C2通过该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在连接了共振电路60的状态和切断的状态之间切换。共振电路60构成天线部,天线线圈L形成了天线部的天线面。
如图4所示,天线线圈L在非接触IC卡6的表面形成图案。非接触IC卡6的中心和天线线圈L的中心几乎一致。
另外,共振电路60决定了两个电容器C1、C2的电容,使电容器C2连接了天线线圈L时(开关元件SW导通时)的共振频率和从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另外,当重叠两张电容器C2未连接天线线圈L(开关元件SW断开时)的非接触IC卡6,决定电容器C1的电容,使在这些非接触IC卡6间的互感的影响下,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
开关控制电路61通过控制使开关元件SW导通,成为电容器C2连接了共振电路60的连接状态。另外,开关控制电路61通过控制使开关元件SW断开,成为电容器C2不连接共振电路60的非连接状态。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根据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而变化。
须指出的是,电容器C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一方的电容器,电容器C1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另一方的电容器。
电源电路62通过把由共振电路60生成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生成开关控制电路61、解调电路64、调制电路65和数据处理电路63中使用的电力。另外,电源电路62当输出电压V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对开关控制电路61输入禁止工作的复位信号(Reset-A)。开关控制电路61根据该复位信号(Reset-A)的输入,在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不工作。
在电源电路62、解调电路64、调制电路65和数据处理电路63之间设置了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开关控制电路61通过控制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向解调电路64、调制电路65和数据处理电路63供给电力。另外,开关控制电路61通过控制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断开,遮断向解调电路64、调制电路65和数据处理电路63的电力供给。
解调电路64把从共振电路60输入的调制的载波解调,把解调的信号向数据处理电路63输出。
调制电路65把从数据处理电路63输出的信号调制,向共振电路60输出。
数据处理电路63存储了给定的数据,按照从解调电路64输入的信号,把给定的信号向调制电路65输出,或存储输入输出信号对应的数据,进行变更存储的数据等的处理。这里,把解调电路64、调制电路65和数据处理电路63总称为数据处理部66。该数据处理部66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主电路。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61监视用电源电路整流的输出电压V,根据该输出电压V的大小,控制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导通/断开的切换。
图5是表示开关控制电路6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须指出的是,图中未显示从电源电路62向开关控制电路61输入的所述复位信号(Reset-A)。
开关控制电路61具有第一电压比较部71、第二电压比较部72、电压变化检测部73、开关元件切换部74和状态判定部75。第一电压比较部71检测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是否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输出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Reset-B)。第二电压比较部72检测所述输出电压V是否上升到第二阈值Vth2以上,输出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PSW控制信号)。该PSW控制信号是切换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导通/断开的信号。第二阈值Vth2是比第一阈值Vth1还高的电压,还是足以使数据处理部66工作的电压。电压变化检测部73检测所述输出电压V的变化。开关元件切换部74输出导通/断开开关元件SW的信号。状态判定部75当多次使开关元件SW导通/断开时,比较导通时的所述输出电压V和断开时的所述输出电压V判定哪一方的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输出该判定结果。这里把进行该判定的处理称作检测处理。如后所述,非接触IC卡6当所述输出电压V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时,执行该检测处理,保持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一方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开关元件SW的导通状态、断开状态),以该状态等待输出电压V变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的开关控制电路61的动作。本实施例的非接触IC卡6当充分远离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为初始状态。关于该初始状态和后述的状态1~6,参照图7、图9以及图11。初始状态是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都断开的状态。
开关控制电路61当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因为从电源电路62输入了进行工作的复位信号(Reset-A),所以不工作。因此,开关控制电路61当所述输出电压V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在第一电压比较部71中不会错误地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V高于第一阈值Vth1,而开始以下所示的动作。
根据非接触IC卡6接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所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如果输出电压V变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则电源电路62停止对开关控制电路61输入所述复位信号(Reset-A)。据此,非接触IC卡6中,开关控制电路61开始工作,在第一电压比较部71中,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V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为了方便,把该状态称作状态1。状态1是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都断开的状态。
剪票机主体3每隔给定时间(例如每10ms)就发送对位于通信区域内的非接触IC卡6要求响应的查询命令。这时,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如图6(A)所示那样调制,所以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如图6(B)所示那样稍微下降。在该查询命令的接收中(调制波的接收中),如果使开关元件SW多次导通/断开,进行判定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的检测处理,就无法判断该输出电压V的变化是伴随着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动作的电压的变化还是基于调制波的电压的变化。因此,无法正确判定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
另外,当重叠多张非接触IC卡6时,如果各在任意的时刻开始该检测处理,则由于其他的非接触IC卡6的状态(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状态)的变化,所述输出电压V变化。因此,无法正确判定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为了正确判定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执行以下所示的动作。
当剪票机主体3发送查询命令时,因为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是调制了的,所以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下降。通过检测该输出电压V的上升,能检测所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
电压变化检测部73检测该输出电压V的上升。非接触IC卡6以这里检测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为基准,开始所述检测处理。据此,不但能避开从对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进行调制时,进行检测处理,而且,当多张非接触IC卡6重叠时,能使各非接触IC卡6的检测处理同步。因此,非接触IC卡6能正确判定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
须指出的是,所述检测处理能以比所述查询命令的发送间隔(10ms)更短的时间(例如4~5ms)进行。
另外,来自剪票机主体3的所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比较急剧。而使非接触IC卡6接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是缓和的。电压变化检测部73把所述输出电压V的比较急剧的上升作为来自剪票机主体3的所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而检出,对于输出电压V的缓和上升不作为所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而检出。
非接触IC卡6当所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时,电压变化检测部73检测到该输出电压V的急剧的上升。为了方便,把该状态称作状态2。状态2是以一定周期执行多次导通/断开的检测处理的状态。另外,状态2是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固定为断开的状态。
非接触IC卡6在该检测处理中,以一定周期多次导通/断开开关元件SW。这是因为多张非接触IC卡6分别能同时导通/断开。而且,如果判定同一开关元件SW在导通时比断开时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则使开关元件SW保持导通状态。为了方便,把该状态称作状态3。状态3是开关元件SW导通,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断开的状态。相反,如果在所述检测处理中,判定为开关元件SW在断开时比导通时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则非接触IC卡6使开关元件SW保持断开。为了方便,把该状态称作状态4。状态4是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都断开的状态。由于开关元件SW的导通,电容器C2电连接了共振电路60,通过开关元件SW的断开,电容器C2从共振电路60电切断。
开关控制电路61按如下方法控制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
非接触IC卡6在状态3或状态4中,如果用第二电压比较部72检测到所述输出电压V上升到了第二阈值Vth2(Vth2>Vth1),就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为了方便,把从状态3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变为导通的状态称作状态5。另外,把从状态4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变为导通的状态称作状态6。状态5是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都导通的状态,状态6是开关元件SW断开,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的状态。
非接触IC卡6是变为状态5或是状态6的哪个状态是根据状态5或状态6之前的状态是状态3还是状态4。状态5是在天线线圈L上并联了两个电容器C1、C2的状态。状态6是在天线线圈L上连接了电容器C1,未连接电容器C2的状态。在状态5和状态6中,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不同,但是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都上升到给定的第二阈值Vth2以上,取得了足以使数据处理部66工作的电压。下面,将描述变成这样的理由。
图7是表示一张非接触IC卡6接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时的开关控制电路61对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控制动作的结果的图。
在初始状态下,开关元件SW断开。另外,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也断开。在初始状态下,如果非接触IC卡6接近天线部5,在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而且,如果所述输出电压V变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则电源电路62停止对开关控制电路61输出复位信号(Reset-A),开关控制电路61开始工作。非接触IC卡6用开关控制电路61的第一电压比较部71检测到该输出电压V上升到给定的第一阈值Vth1以上,变为状态1。
非接触IC卡6在该状态1下,如果电压变化检测部73检测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比较急剧的上升,即检测到剪票机主体3的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就变为状态2。非接触IC卡6在该状态下多次重复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执行判定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的检测处理。
如上所述,共振电路60决定两个电容器C1、C2的电容,使在天线线圈L上连接了电容器C2时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
当非接触IC卡6为一张时,在所述检测处理中,使开关元件SW导通,电容器C2连接了天线线圈L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参照图8)。须指出的是,图8(A)表示了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状态,图8(B)表示了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结果,开关控制电路61成为把开关元件SW保持导通状态的状态3。这时,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
然后,第二电压比较部72检测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二阈值Vth2以上,非接触IC卡6变为导通了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状态5。
这样,当非接触IC卡6接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时,按初始状态、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5的顺序推移,变为能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的状态。
图9是表示重叠两张非接触IC卡6接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时的开关控制电路61对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控制动作结果的图。两张非接触IC卡6几乎执行相同的动作。这里,就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加以说明。
在初始状态下,各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为断开状态。如果处于初始状态的重叠的两张非接触IC卡6接近天线部5,则在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中分别产生感应电动势,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而起,如果所述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则电源电路62停止对开关控制电路61输出复位信号(Reset-A),开关控制电路61开始工作。非接触IC卡6用开关控制电路61的第一电压比较部71检测到该输出电压V上升到给定的阈值Vth1以上,变为状态1。
两张非接触IC卡6变为各电压变化检测部73同时检测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的状态2,使开关元件SW导通/断开,执行判定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的检测处理。因此,双方的非接触IC卡6的检测处理同步。
须指出的是,两张非接触IC卡6由于共振电路60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几乎同时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或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后,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
任何时候,两张非接触IC卡6都是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电压变化检测部73进行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的检测。两张非接触IC卡6的电压变化检测部73同时检测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据此,两张非接触IC卡6同时变为状态2,同时开始检测处理。这样,两张非接触IC卡6以剪票机主体3的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为基准,开始检测处理。因此,不但能避开对用共振电路60接收的电磁波进行调制时,进行检测处理,而且能使双方的非接触IC卡6的检测处理同步。两张非接触IC卡6因为各非接触IC卡6的导通/断开的周期变为一定,所以用相同的定时导通/断开开关元件SW。
如上所述,当重叠两张电容器C2未连接天线线圈L的非接触IC卡6时,决定电容器C1的电容,使在这些非接触IC卡6间的互感的影响下,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
当重叠了两张非接触IC卡6时,使开关元件SW断开,电容器C2从天线线圈L切断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参照图10)。须指出的是,图10(A)表示了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状态,图10(B)表示了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结果,两张非接触IC卡6都变为开关控制电路61使开关元件SW保持断开状态的状态4。
这时,两张非接触IC卡6受到互感的影响,但是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
然后,第二电压比较部72检测到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二阈值Vth2以上,双方的非接触IC卡6变为导通了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状态6。
根据以上的开关控制电路61的动作,即使重叠两张非接触IC卡6接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双方的非接触IC卡6也能对数据处理部66供给充足的电力。因此,双方的非接触IC卡6都变成能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状态。
须指出的是,即使重叠三张以上非接触IC卡6而使用时,各非接触IC卡6遵循所述的状态转变的任意一种。即重叠三张以上非接触IC卡6而使用时,在检测处理中,检测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导通或断开),把开关元件SW保持在该状态。
下面,参照图11详细说明非接触IC卡6的状态的转变。图11(A)表示了非接触IC卡6的状态转变,图11(B)表示了各状态下的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导通/断开状态。在初始状态1下,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是断开的。如果非接触IC卡6靠近剪票机主体3的天线部5,则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上升。其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一阈值Vth1以上,非接触IC卡6变为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时,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都是断开的。
非接触IC卡6在该状态1下,如果检测到来自剪票机主体3的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就变为状态2,开始检测处理。在该检测处理中,多次导通/断开开关元件SW,判定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即判定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和从剪票机主体3发来的电磁波的频率的差变小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
在所述检测处理中,如果判定开关元件SW为导通时,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则变为开关元件SW保持导通状态的状态3,然后,等到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二阈值Vth2以上,变为状态5。该状态5时,开关控制电路61把开关元件SW和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保持导通。这时,非接触IC卡6对数据处理部66供给了充足的电力,能进行与剪票机主体3的非接触通信。
如果在状态5结束了与剪票机主体3的非接触通信,非接触IC卡6就回到初始状态。另外,非接触IC卡6在远离天线部5,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下降到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也回到初始状态。
相反,在所述检测处理中,如果判定开关元件SW为断开时,所述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则变为开关元件SW保持断开状态的状态4。然后,等到输出电压V上升到第二阈值Vth2以上,变为状态6。该状态6时,开关控制电路61把开关元件SW保持断开,把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保持导通。这时,非接触IC卡6对数据处理部66供给了充足的电力,能进行与剪票机主体3的非接触通信。
如果在状态6结束了与剪票机主体3的非接触通信,非接触IC卡6就回到初始状态。另外,非接触IC卡6在远离天线部5,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下降到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也回到初始状态。
须指出的是,当为状态3或状态4时,当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下降到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也回到初始状态。须指出的是,当从状态3回到初始状态时,开关元件SW断开。
另外,虽然是可以不设置所述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的结构,但是如果不设置该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就从电源电路62总是对数据处理部66供电。
而如果设置该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就通过断开该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遮断对数据处理部66的电力供给,从而能降低非接触IC卡6的耗电。通常,数据处理部66比开关控制电路61消耗更大的电力。因此,通过遮断对数据处理部66的电力供给,能以比不遮断对数据处理部66的电力供给时更弱的电磁波使开关控制电路61工作。另外,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为能使数据处理部66稳定工作的第二阈值Vth2以上后,通过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能防止不充分的电力供给导致的数据处理部66的错误动作。
在接近能提供足以使主电路工作的电力的距离,能决定基于开关控制电路61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据此,当靠近到该距离时,向主电路供给电力,主电路工作。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详细说明非接触IC卡6靠近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天线部5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时间的推移。
图12是表示一张非接触IC卡6靠近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天线部5时,该非接触IC卡6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时间的推移的图。非接触IC卡6当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时(图中所示的时刻t3以后),如果检测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图中所示的时刻t5),就开始检测处理。须指出的是,图中所示的时刻t1~t2间、t4~t5间是基于剪票机主体3的查询命令的发送期间。由于这里开始的检测处理的结果,所以在时刻t6,把开关元件SW保持为导通状态。据此,因为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所以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急剧上升。而且,输出电压V继续上升。非接触IC卡6如果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第二阈值Vth2(时刻t7),就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这样,开始了对主电路的电力供给,因为非接触IC卡6的耗电增加,所以输出电压V急剧下降到V3(时刻t8)。然后,输出电压V上升到饱和电压V4(时刻t9),然后输出电压变为一定。在时刻t6,输出电压V的上升斜率变得急剧的理由在于:共振电路从最初一气上升到沿着共振状态时的上升曲线Q的电压。另外,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变为导通后,输出电压急剧下降到电压V3。设定了第二阈值Vth2,使该输出电压V3变为使非接触IC卡6的主电路即数据处理部66工作所必要的电压以上。
图13是表示两张非接触IC卡6靠近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天线部5时,各非接触IC卡6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时间的推移的图。非接触IC卡6当输出电压V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时(图中所示的时刻t3以后),如果检测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图中所示的时刻t5),就开始检测处理。由于该检测处理的结果,所以在时刻t6,把开关元件SW保持为断开状态。据此,在各非接触IC卡6中,受到互感影响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几乎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一致。而且,非接触IC卡6如果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第二阈值Vth2(时刻t7),就使电力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这样,开始了对主电路的电力供给,因为非接触IC卡6的耗电增加,所以输出电压V急剧下降到V3(时刻t8)。然后,输出电压V上升到饱和电压V4(时刻t9),然后,输出电压变为一定。
在时刻t6,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不急剧上升的理由是:非接触IC卡6的初始状态是开关元件SW断开的状态,所以输出电压V沿着上升曲线Q上升。
图14是表示开关控制电路6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s1中,判断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是否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如果输出电压V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则在s2中进行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的检测(s3),如果检测到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就多次导通/断开开关元件SW,判定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得更高的开关元件SW的状态(s4)。如果开关元件SW为导通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高,则将开关元件SW保持导通状态(s5),等到输出电压V变为比第一阈值Vth1还小(s6),或变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s7)。如果输出电压V变为比第一阈值Vth1还小,就在s8中回到使开关元件SW断开(s8),结束本处理。据此,非接触IC卡6回到初始状态。
如果输出电压V变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则导通电源供给开关元件PSW(s9)。
另外,在s4中,如果使开关元件SW断开时的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高,则使开关元件SW保持断开状态(s10),等到输出电压V变为比第一阈值Vth1还小(s11),或变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s12)。如果输出电压V1变为比第一阈值Vth1还小,就结束本处理。据此,非接触IC卡6回到初始状态。
如果输出电压V变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则导通电源供给开关元件PSW(s9)。
须指出的是,非接触IC卡6在s9中使电源供给开关元件PSW导通后,如果与剪票机主体3的非接触通信结束,就回到初始状态。另外,当非接触IC卡6离开天线部5,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变为低于第一阈值Vth1时,也回到初始状态。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重叠两张在天线线圈L上不连接电容器C1的非接触IC卡6时,采用了电容器C1为在这些非接触IC卡6间的互感的影响下,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和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的电容,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当重叠两张在天线线圈L上不连接电容器C1的非接触IC卡6时,电容器C1可以是在这些非接触IC卡6间的互感的影响下,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变得比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稍高的电容。
可是,当非接触IC卡6是一张时,决定两个电容器C1、C2的电容,使电容器C2连接了天线线圈L时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
与两张重叠时相比,三张重叠时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更低。如上所述,如果决定电容器C1、C2的电容,则无论是重叠两张非接触IC卡6时,还是重叠三张非接触IC卡6时,当所述一方的电容器C2为非连接状态时,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不会从由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偏离很大。因此,无论是重叠两张非接触IC卡6时,还是重叠三张非接触IC卡6时,抑制了各非接触IC卡6的共振电路60的输出电压V的下降。因此,各非接触IC卡6与剪票机主体3之间能进行稳定的非接触通信。
另外,当非接触IC卡6为一张时,因为决定了两个电容器C1、C2的电容,使电容器C2连接了天线线圈L时的共振电路60的共振频率与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几乎一致,所以非接触IC卡6为一张时的通信距离不会缩短。
图15表示了比较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和以往的非接触IC卡的比较结果。当重叠两张开关元件SW为断开状态的非接触IC卡6时,使共振频率几乎与剪票机主体3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一致的是A,使共振频率稍高的是B。另外,以往的非接触IC卡是C。如图15所示,当重叠多张以往的非接触IC卡时,因为共振频率大幅度下降,所以在重叠多张非接触IC卡的状态下,无法稳定地进行与剪票机主体3的通信。而当重叠多张本实施例的非接触IC卡6时,通过开关元件SW的导通/断开控制,抑制了共振频率的下降。因此,在重叠多张非接触IC卡6的状态下,也能稳定地进行与剪票机主体3的通信。
下面,说明非接触IC卡6与剪票机主体3的信息读取/写入机4通信的方法。
首先,以下表示剪票机主体3的信息读取/写入机4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非接触IC卡6一张一张地进行通信的方法。这里,以通信区域内存在两张非接触IC卡6时为例进行说明。
信息读取/写入机4在接收对查询命令的响应之前,每隔给定时间就发送查询命令。
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通信区域内存在的非接触IC卡6如果接收到该查询命令,就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包含各识别信息的响应。
当重叠两张以上的非接触IC卡6时,当在同一通信区域内存在多张非接触IC卡6时,因为这些非接触IC卡6同步,所以对该查询命令的向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响应是干扰的。因此,例如进行了以下的防撞处理。
首先,信息读取/写入机4进行查询,当判别为从多张非接触IC卡6响应为干扰时(无法正确接收),再次进行查询。该再次的查询的查询命令与开始的查询的查询命令是不同种类的命令。在这里为了方便,把开始的查询命令称作查询命令A,把再次的查询命令称作查询命令B。
接收了查询命令B的多张非接触IC卡6分别只延迟随机的时间,向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响应。据此,能使来自非接触IC卡6的响应不被干扰。
如果只延迟随机的时间而返回响应时还干扰,就从信息读取/写入机再次发送查询命令B,使非接触IC卡6再次随机响应。信息读取2/写入机4反复发送查询命令B,直到来自非接触IC卡6的响应不再干扰。据此,信息读取/写入机4能从各非接触IC卡6接收无干扰的响应。
这时,考虑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先发送响应时的情形。
信息读取/写入机4先接收来自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响应。信息读取/写入机4忽视此后发来的来自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响应。信息读取/写入机4从接收的响应的识别信息来判断接收了来自哪个非接触IC卡6的响应。信息读取/写入机4为了开始与接收了响应的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对该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通信确立的命令。在该通信确立的命令中包含了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识别信息。
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如果接收了该通信确立的命令,就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于该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接收了对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就对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结束了与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再次发送查询命令。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因为已经结束了和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非接触通信,所以不发送对查询命令的响应。未结束和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非接触通信的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对该查询命令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接收该响应,就对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通信确立的命令。
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如果接收了通信确立的命令,就向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该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接收了对该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就对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这样,信息读取/写入机4在给定时间发送查询命令,与最初发送了对该查询命令的响应的非接触IC卡6之间进行非接触通信。
下面,表示信息读取/写入机4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多张非接触IC卡6通信的别的方法。这里,以通信区域内存在两张非接触IC卡6时为例进行说明。
信息读取/写入机4每隔给定时间就发送查询命令,直到接收到对查询命令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通信区域内存在的非接触IC卡6如果接收了该查询命令,就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包含各识别信息的响应。这里,如果发生了干扰,就进行防撞处理。而且,考虑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先发送了响应时的情形。
信息读取/写入机4先接收来自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响应。然后,接收来自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响应。
这里,从两张非接触IC卡6接收了响应的信息读取/写入机4为了判断通信区域内是否存在其他的非接触IC卡6,能否进行通信,再度发送查询命令。这里,当判断为没有来自其他非接触IC卡6的响应时,按如下所述,进行用于与两张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的处理。
信息读取/写入机4从接收的响应的识别信息判断是接收了来自哪张非接触IC卡6的响应。信息读取/写入机4对各非接触IC卡6发送通信确立的命令。在一方的非接触IC卡6中,通过接收通信确立的命令,向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它的响应。另外,在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中,通过接收通信确立的命令,向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它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从各非接触IC卡6接收了对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就对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结束了与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对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结束了与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发送查询命令。
须指出的是,信息读取/写入机4每隔给定时间就反复发送查询命令,直到接收到对查询命令的响应。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非接触IC卡6根据检测到来自的信息读取/写入机4的查询命令发送结束,开始所述检测处理,但是也可以进行如下所述的处理。
信息读取/写入机4代替发送查询命令,如图16(A)所示,每隔给定时间(例如20ms)就在一定时间内使电磁波的输出降低。另外,从信息读取/写入机4输出的电磁波在与非接触IC卡6的通信时以外不调制。
因此,如图16(B)所示,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每隔给定时间(例如10ms)就在一定时间内降低。这里,信息读取/写入机4使电磁波的输出降低的一定时间是足以执行所述检测处理的时间(例如2ms)。
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检测电源电路62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以这里检测的输出电压V的上升为基准,进行所述检测处理,另外,也可以检测该输出电压V的下降,以这里检测的输出电压V的下降为基准,进行所述检测处理。无论是哪种情形,都能产生与所述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同样的效果。
须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只是进行所述检测处理的定时不同,关于检测处理的动作,与所述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6是相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信息读取/写入机4不发送查询命令,所以通过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要求通信的通信要求命令,非接触IC卡6和信息读取/写入机4进行通信。以下,表示了通信方法。这里,以在通信区域内存在两张非接触IC卡6时为例进行说明。
通信区域内存在的两张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要求通信的通信要求命令。在该通信要求命令中包含了识别非接触IC卡6的识别信息。这时,考虑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先发送了通信要求命令的情形。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一方的非接触IC卡6接收了通信要求命令,就判断是接收了来自哪张非接触IC卡6的通信要求命令。信息读取/写入机4为了开始与接收了通信要求命令的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对一方的非接触通信发送通信确立的命令。该通信确立的命令中包含了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识别信息。
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如果接收了该通信确立的命令,就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该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从一方的非接触IC卡6接收了对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就对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结束了与发来通信要求命令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每隔给定时间,一边进行在一定时间内使电磁波的输出降低的处理,一边等待从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来通信要求命令。而且,如果接收到来自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通信要求命令,为了开始与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对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通信确立的命令。在该通信确立的命令中包含了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识别信息。
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如果接收到该通信确立的命令,就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该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从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接收到对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就对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另外,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非接触IC卡6的通信也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这里,以通信区域内存在两张非接触IC卡6时为例进行说明。
当通信区域内存在多张(这里为两张)非接触IC卡6时,双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要求通信的通信要求命令。在该通信要求命令中包含了识别非接触IC卡6的识别信息。这时,考虑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先发送了通信要求命令的情形。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接收来自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通信要求命令,就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中等待来自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通信要求命令。这里,信息读取/写入机4接收来自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通信要求命令。信息读取/写入机4对各非接触IC卡6发送通信确立的命令。一方的非接触IC卡6通过接收通信确立的命令,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它的响应。另外,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也通过接收通信确立的命令,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对它的响应。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从各非接触IC卡6接收到对通信确立的命令的响应,就对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结束了与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对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发送读出命令等。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对信息读取/写入机4发送与接收的命令对应的响应。这样,就进行了信息读取/写入机4和另一方的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
信息读取/写入机4如果结束了与发来通信要求命令的两张非接触IC卡6的非接触通信,就每隔给定时间(例如20ms),只在一定时间中进行使电磁波的输出下降的处理,一边等待从别的非接触IC卡6发来通信要求命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多个非接触通信媒体(非接触IC卡等)接近的状态(重叠的状态),即使同时接近信息读取/写入装置等的通信装置,也能与各媒体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在识别装置、本人认证装置、自动剪票机、现金或电子现金的交易处理装置、利用费用征收装置等中所使用。

Claims (11)

1.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的一方的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为给定值以上时,所述开关控制部按照该输出电压的上升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
2.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个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为给定值以上时,所述开关控制部按照该输出电压的下降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
3.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方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重叠了两个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所述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是所述电磁波的频率和这两个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频率几乎一致的电容。
4.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方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重叠了两个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所述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是所述电磁波的频率和这两个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频率几乎一致的电容,并且所述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当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是所述电磁波的频率和所述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几乎一致的电容。
5.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方的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重叠了两个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所述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是这两个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电磁波的频率高的电容。
6.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方的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重叠了两个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非连接状态的非接触通信媒体时,所述另一方的电容器的电容是这两个非接触通信媒体的共振频率比所述电磁波的频率高的电容,并且当所述一方的电容器为连接状态时,所述两个电容器的电容是所述电磁波的频率和所述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几乎一致的电容。
7.一种非接触通信***,具有: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与所述非接触通信媒体间以无线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方的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按照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及按照该输出电压的给定的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的开关控制部;
当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为给定值以上时,所述开关控制部按照该输出电压的上升或下降变化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
8.一种非接触通信媒体具有:
由通过接收根据电力的大小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收发信号的天线线圈和与该天线线圈并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
处理从所述共振电路输出解调而取得的接收信号,同时调制发送信号,并且向所述共振电路输出的主电路;
将所述两个电容器中的一方的电容器在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间切换的开关部;
检测通信对象即对方的查询命令的发送结束的查询命令发送结束检测部件;
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为给定值以上时,如果所述查询命令发送结束检测部件检测到对方的查询命令发送结束,就以该检测时刻为基准,开始所述开关部的切换控制的开关控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通信媒体,其中:
所述开关控制部当控制所述开关部的切换时,判定所述一方的电容器的连接时或非连接时的哪一方在所述共振电路中产生的输出电压更高,使开关部保持该输出电压变得更高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通信媒体,其中:所述开关控制部在保持了所述开关部后,使所述主电路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通信媒体,其中:所述开关控制部在保持了所述开关部的状态下,当所述输出电压的大小达到足以使所述主电路工作的电压后,开始对所述主电路供给工作电源。
CN01814259.1A 2000-08-15 2001-06-11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非接触通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5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6349/2000 2000-08-15
JP2000246349 2000-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7954A CN1447954A (zh) 2003-10-08
CN1185599C true CN1185599C (zh) 2005-01-19

Family

ID=1873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142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599C (zh) 2000-08-15 2001-06-11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非接触通信***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952167B2 (zh)
EP (1) EP1327958B1 (zh)
JP (1) JP3843944B2 (zh)
CN (1) CN1185599C (zh)
AT (1) ATE393435T1 (zh)
AU (1) AU2001262739A1 (zh)
DE (1) DE60133755T2 (zh)
TW (1) TW516284B (zh)
WO (1) WO20020151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5050B2 (en) 2004-07-29 2011-02-08 Jc Protek Co., Ltd. Amplification relay devic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a radio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ing the above device
CN101097613B (zh) * 2006-06-29 2011-09-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2975B1 (en) * 1994-06-20 2002-10-29 Avid Marketing, Inc.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sensitivity
US7501954B1 (en) * 2000-10-11 2009-03-10 Avant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c. Dual circuit RF identification tags
DE10227558A1 (de) * 2002-06-20 2004-01-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zum Datenaustausch zwischen mindestens zwei kontaktlosen Datenträgern
EP1527410B1 (en) * 2002-07-30 2009-02-18 Nxp B.V. Transponder with a controllable power-on-reset circuit
JP3614157B2 (ja) * 2002-07-30 2005-01-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Rfidタグならびにrfidタグにおける共振周波数の調整方法
US6863220B2 (en) * 2002-12-31 2005-03-0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 for enabling and disabling an RFID card
JP4614961B2 (ja) * 2003-05-23 2011-01-19 オークランド ユニサービシズ リミテッド 誘導結合電力伝達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739410B1 (ko) * 2003-07-17 2007-07-24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Ic 카드 및 정보 기억 송신 장치
DE10334398B4 (de) * 2003-07-28 2008-04-0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des Stromverbrauchs eines mobilen Datenspeichers, Anwendung des Verfahrens in einem Identifikationssystem mit zumindest einem Schreib-/Lesegerät und einem mobilen Datenspeicher
JP4244169B2 (ja) * 2003-08-04 2009-03-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非接触情報媒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JP4036813B2 (ja) * 2003-09-30 2008-01-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EP1687761B1 (en) 2003-11-04 2010-03-31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fid tag with enhanced readability
JP4519476B2 (ja) * 2004-02-03 2010-08-0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7132946B2 (en) * 2004-04-08 2006-11-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ariable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JP4096315B2 (ja) 2004-08-04 2008-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システム
CN100418105C (zh) * 2004-08-24 2008-09-10 曾超宁 受智能控制的射频ic卡
JP2008009464A (ja) * 2004-10-13 2008-01-17 Tatsuya Hisagane カード型コンピュータ
CN101248440B (zh) * 2005-08-25 2010-06-23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数据和/或冲突方面评估数据流信号的方法和rfid读取器
FR2890501A1 (fr) * 2005-09-02 2007-03-09 St Microelectronics Sa Circuit integre sans contact passif comprenant un interrupteur de modulation d'impedance d'antenne n'inhibant pas une pompe de charge primaire
US8038070B2 (en) * 2005-10-18 2011-10-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data carrier
JP2007334507A (ja) * 2006-06-13 2007-12-27 Felica Networks Inc 集積回路、非接触型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570220B2 (en) * 2006-06-27 2009-08-04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sonant circuit tuning system with dynamic impedance matching
US8243049B2 (en) * 2006-12-20 2012-08-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Untethered stylus employing low current power converter
EP2000956B1 (en) * 2007-05-31 2010-12-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supply for RFID transponder
JP2009054061A (ja) * 2007-08-29 2009-03-1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
JP2010539876A (ja) * 2007-09-13 2010-12-16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ワイヤレス電力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アンテナ
JP2009081943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eiko Epson Corp 送電制御装置、送電装置、送電側装置およ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EP2053546A1 (fr) * 2007-10-26 2009-04-29 Gemplus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radiofréquence comprenant un temporisateur
US7652578B2 (en) * 2007-10-29 2010-01-26 Motorola, Inc.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2213011B1 (en) 2007-11-19 2014-05-28 Nxp B.V. Transceiving circuit for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EP2207240B1 (en) * 2007-12-26 2013-08-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d wireless ic device
JP2009176027A (ja) * 2008-01-24 2009-08-06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U2008353278A1 (en) * 2008-03-17 2009-09-24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Inductive transmission system
JP5195059B2 (ja) * 2008-06-13 2013-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タグ
US8981598B2 (en) 2008-07-02 2015-03-17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Energy efficient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1979201B2 (en) 2008-07-02 2024-05-07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ded communication signals regulating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s
JP2010204986A (ja) * 2009-03-04 2010-09-16 Son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024844A1 (ja) * 2009-08-26 2011-03-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通信媒体
EP2407915A1 (en) * 2010-07-16 2012-01-18 Nagravision S.A. Multiple-speed interface
JP5041610B2 (ja) * 2010-11-01 2012-10-03 則雄 宮内 無線充電装置とその無線充電方法
EP2798910B1 (en) * 2011-12-29 2017-06-21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A wireless kitchen appliance operated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KR101436063B1 (ko) * 2012-10-18 2014-08-29 (주)기술과가치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US20160087480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r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mote Device Res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8745B2 (ja) * 1994-05-27 2000-07-24 ローム株式会社 高周波タグ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情報交換システム
DE3922977A1 (de) 1989-07-12 1991-01-24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Trimmschaltung und unter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trimmschaltung ausfuehrbares abgleichverfahren
DE4327642C2 (de) 1993-05-17 1998-09-24 Anatoli Stobbe Lesegerät für ein Detektierplättchen
JP3962099B2 (ja) * 1994-05-27 2007-08-22 ローム株式会社 高周波タグ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情報交換システム
JPH087059A (ja) * 1994-06-21 1996-01-12 Sony Chem Corp 非接触情報カード
DE4438287C1 (de) 1994-10-26 1996-05-09 Siemens Ag System zur kontaktlosen Energie- und Datenübertragung
JPH09218263A (ja) 1995-10-11 1997-08-19 Texas Instr Inc <Ti> トランスポンダ・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DE19614455A1 (de) 1996-04-12 1997-10-16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ystems aus einer Basisstation und einem damit kontaktlos gekoppelten Transponders sowie dafür geeignetes System
DE19621076C2 (de) 1996-05-24 2001-06-28 Siemens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ontaktlosen Übertragen von Energie oder Daten
JP3392016B2 (ja) 1996-09-13 2003-03-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電力伝送およ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JPH10126318A (ja) 1996-10-11 1998-05-15 Omron Corp 非接触媒体および非接触伝送システム
FR2757952B1 (fr) 1996-12-27 1999-03-19 Gemplus Card Int Transpondeur radioelectrique muni d'une antenne et d'un circuit de desaccord en frequence
JPH10187916A (ja) * 1996-12-27 1998-07-21 Rohm Co Ltd 非接触icカード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応答器
GB2321726A (en) 1997-01-30 1998-08-05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power on a contactless portable data carrier
JPH10269327A (ja) 1997-03-27 1998-10-09 Hitachi Ltd 制御回路
JPH10320519A (ja) * 1997-05-19 1998-12-04 Rohm Co Ltd Icカード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応答器
FR2782209A1 (fr) 1998-08-06 2000-02-11 Innovatron Electronique Objet portatif telealimente pour la communication sans contact par voie inductive avec une borne
JP3478143B2 (ja) * 1998-10-20 2003-12-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通信方法、非接触通信媒体、非接触通信装置、乗車カードおよび自動改札機
JP2000151480A (ja) * 1998-11-11 2000-05-3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重畳タグの識別方式
FR2792134B1 (fr) 1999-04-07 2001-06-22 St Microelectronics Sa Detection de distance entre un transpondeur electromagnetique et une borne
JP3800091B2 (ja) 2000-02-10 2006-07-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通信媒体及び非接触通信システム
JP3488166B2 (ja) 2000-02-24 2004-0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カードシステムとその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非接触icカー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5050B2 (en) 2004-07-29 2011-02-08 Jc Protek Co., Ltd. Amplification relay devic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a radio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ing the above device
CN101097613B (zh) * 2006-06-29 2011-09-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7954A (zh) 2003-10-08
DE60133755D1 (de) 2008-06-05
EP1327958B1 (en) 2008-04-23
JP3843944B2 (ja) 2006-11-08
US20030178483A1 (en) 2003-09-25
DE60133755T2 (de) 2009-05-14
TW516284B (en) 2003-01-01
EP1327958A1 (en) 2003-07-16
ATE393435T1 (de) 2008-05-15
AU2001262739A1 (en) 2002-02-25
EP1327958A4 (en) 2005-05-11
US6952167B2 (en) 2005-10-04
WO2002015124A1 (fr) 2002-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5599C (zh) 非接触通信媒体和非接触通信***
CN1249622C (zh) 集成电路芯片及信息处理终端
CN101052961A (zh) 用于进行非接触式支付卡交易的方法和***
CN1832367A (zh) 通信***、通信设备、有线通信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JP4155408B2 (ja) 充電装置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CN1969464A (zh) 无线标签通信***的查询器
CN113054757B (zh) 用无线电源接收器检测磁通场特性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CN1898883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201259C (zh) 电磁应答器的电签名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59583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203445875U (zh) 近场通信部件、电子***和电子设备
CN101536345A (zh) 近场通信(nfc)激活
JP2016220540A (ja) 非接触送電装置
JP2003224937A (ja) 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方法、受電装置および方法、電力供給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389186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969465A (zh) 通信装置、安装通信装置的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和信息装置
CN1914629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搭载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非接触型信息***
KR101214534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무접점충전모듈과 근거리무선통신의 단자공유 및 선택장치
JP2007334507A (ja) 集積回路、非接触型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3178622A (zh) 信号检测装置及具备其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102591440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74343B (zh) 非接触式电力传输装置及非接触式送电装置
KR20120071333A (ko) 전력 공급 장치, 전력 수용 장치, 및 비접촉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CN1725234A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便携式通信终端装置
CN1940972A (zh) 非接触式标签及其控制方法和非接触式id识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