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34820A - 粘着片及显示体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及显示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34820A
CN118234820A CN202280075499.5A CN202280075499A CN118234820A CN 118234820 A CN118234820 A CN 118234820A CN 202280075499 A CN202280075499 A CN 202280075499A CN 118234820 A CN118234820 A CN 118234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meth
acryl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54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洋一
安斋刚史
铃木菜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234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34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粘着片1,其具有包含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层11,将粘着剂层11贴附在多个高75μm且宽3mm的凸部以3mm的间隔延伸且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为凹部的透明被粘物上,将由此获得的层叠体设置于300cd/m2的白色光源上并测定透射光的亮度,此时,由对应于上述凸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减去对应于上述凹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所获得的亮度差为5cd/m2以上。该粘着片1适合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

Description

粘着片及显示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例如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片、及使用有该粘着片的显示体。
背景技术
近年的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游戏机等电子设备中多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显示器)。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由于自身并不发光,使用这种显示部的显示装置具有照亮该显示部的背光源。
迄今为止,作为上述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的光源配置方式,通常为在导光板的侧部配置光源的侧入式。然而,最近,从画面的明亮度、对比度的角度出发,开始研究一种在显示部正后方配置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源。对于直下式背光源,为了获得更多的光量,并且在作为显示装置时例如使画面中央与画面端部的光量均一,正在以在基板上设置多个发光体、典型地为发光二极管(LED)的方向进行研究。
其中,当将多个发光体用作直下式背光源的光源时,由于发光体耐水性低,希望用树脂等密封该发光体。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所述背光源的发光体上设置含有光散射颗粒的粘着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905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其中,如上所述存在多个LED等发光体时,为了抑制相邻发光体的颜色(R、G、B)的混色、及因此造成的渗色,可考虑使发光体彼此间存在着色物(特别是黑色的着色物)。然而,当该着色物较厚地存在于发光体上时,会发生显示装置的可视性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实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粘着片、及使用有该粘着片的显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其为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层,将所述粘着剂层贴附在多个高75μm且宽3mm的凸部以3mm的间隔延伸且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为凹部的透明被粘物上,将由此获得的层叠体设置于300cd/m2的白色光源上并测定透射光的亮度,此时,由对应于所述凸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减去对应于所述凹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所获得的亮度差为5cd/m2以上(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的粘着片在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作为一个例子,有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或Micro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构件时,能够抑制发光体的亮度降低,且能够使发光体彼此之间存在粘着剂层、特别是着色粘着剂层。由此,例如能够抑制相邻发光体的颜色混色、及因此造成的渗色,且能够充分维持发光体的亮度。特别是当着色粘着剂层为黑色时,上述粘着剂层起到作为黑色矩阵的作用。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1%以上且95%以下(发明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0.1%以上且80%以下(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1~3)中,优选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发明4)。
在上述发明(发明1~4)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构成该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40%以上且95%以下(发明5)。
在上述发明(发明1~5)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为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与至少一层无色粘着剂层的层叠体(发明6)。
在上述发明(发明1~6)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为用于贴合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发光体(发明7)。
在上述发明(发明7)中,优选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发明8)。
在上述发明(发明8)中,优选所述凹凸为因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发明9)。
在上述发明(发明1~9)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有2片剥离片、及以与所述2片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的所述粘着剂层(发明10)。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彼此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发光体,所述粘着剂层由上述粘着片(发明1~10)的粘着剂层形成(发明11)。
在上述发明(发明11)中,优选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发明1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凹凸为因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发明13)。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着片适合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多个发光体为适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显示体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显示体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的显示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粘着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为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粘着片。关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会在下文进行描述。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具有包含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层。另外,“包含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层”也包括仅由一层着色粘着剂层构成的粘着剂层。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将上述粘着剂层贴附在多个高75μm且宽3mm的凸部以3mm的间隔延伸且相邻的上述凸部之间为凹部的透明被粘物上,将由此获得的层叠体设置于300cd/m2的白色光源上并测定透射光的亮度,此时,由对应于上述凸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减去对应于上述凹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所获得的亮度差优选为5cd/m2以上。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亮度的测定方法如后述试验例所示。
满足上述物性的粘着片在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作为一个例子,有Mini LED或Micro LED)的构件时,能够抑制发光体的亮度降低,且能够使发光体彼此之间存在粘着剂层、特别是着色粘着剂层。由此,例如当多个发光体分别为红(R)、绿(G)、蓝(B)时,能够抑制相邻发光体的颜色(R、G、B)的混色、以及因此造成的渗色,且可充分维持发光体的亮度。特别是当着色粘着剂层为黑色时,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层起到作为黑色矩阵的作用。另外,如上所述对应于凸部的部分与对应于凹部的部分的亮度差大意味着,对应于凸部(发光体)的部分的亮度大,而对应于凹部(相邻发光体的彼此之间)的部分的亮度小。这是由于以下缘由而实现的:着色粘着剂层填埋多个发光体彼此之间的凹部,着色粘着剂层不存在或较薄地存在于各发光体(凸部)的上表面(发光面)(以下,有时会将达到该状态的性质称为“凹凸填埋性”)。由此,可发挥上述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适合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
从上述技术效果的角度出发,上述亮度差优选为5cd/m2以上,更优选为7cd/m2以上,特别优选为10cd/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cd/m2以上。
另一方面,从抑制亮度不均的角度出发,上述亮度差优选为250cd/m2以下,更优选为200cd/m2以下,特别优选为150cd/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cd/m2以下。
上述对应于凸部的部分的亮度优选为30cd/m2以上,更优选为50cd/m2以上,特别优选为60cd/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cd/m2以上。由此,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并且能够使发光体的亮度更加充分。上述对应于凸部的部分的亮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00cd/m2以下,更优选为1500cd/m2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cd/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cd/m2以下,最优选为200cd/m2以下。
上述对应于凹部的部分的亮度优选为1800cd/m2以下,更优选为1300cd/m2以下,特别优选为800cd/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cd/m2以下,最优选为150cd/m2以下。由此,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并且可有效抑制发光体的颜色(R、G、B)的混色、以及因此造成的渗色。上述对应于凹部的部分的亮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1cd/m2以上,更优选为1cd/m2以上,特别优选为10cd/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cd/m2以上,最优选为50cd/m2以上。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优选为1%以上且95%以下。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物性。从该角度出发,上述总透光率优选为5~90%,特别优选为10~80%,进一步优选为16~75%,最优选为22~57%。此处,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越低,所述亮度差倾向于变得越大。另外,本说明书的总透光率是根据JIS K7361-1:1997测定的值。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优选为0.1%以上且80%以下。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物性。从该角度出发,上述雾度值优选为0.3~60%,特别优选为0.5~30%,进一步优选为1~15%,最优选为1.2~8%。另外,本说明书的雾度值是根据JIS K7361:2000测定的值。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层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规定的色度a*优选为-20~20,更优选为-15~15,特别优选为-10~10,进一步优选为-5~5,其中尤其优选为-1~1,最优选为-0.3~0.3。通过使色度a*在上述范围内,粘着剂层的作为黑色矩阵的效果变得更加优异,能够进一步有效抑制相邻发光体的颜色(R、G、B)的混色、以及因此造成的渗色。另外,本说明书的色度a*的测定方法如后述试验例所示。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层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规定的色度b*优选为-20~20,更优选为-15~15,特别优选为-10~10,进一步优选为-5~5。通过使色度b*在上述范围内,粘着剂层的作为黑色矩阵的效果变得更加优异,能够进一步有效抑制相邻发光体的颜色(R、G、B)的混色、以及因此造成的渗色。另外,本说明书的色度b*的测定方法如后述试验例所示。
通过适当地选择、设定构成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所含的着色剂的种类及含量、着色粘着剂层的厚度、以及粘着剂层的储能模量及凝胶分率等,可实现上述物性。
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具体构成示于图1。如图1所示,粘着片1A由2片剥离片12a、12b、及以与该2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相接的方式被该2片剥离片12a、12b夹持的由着色粘着剂层111构成的粘着剂层11构成。另外,本说明书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的面,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虽未实施剥离处理但显示出剥离性的面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具体构成示于图2。如图2所示,粘着片1B由2片剥离片12a、12b、及以与该2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相接的方式被该2片剥离片12a、12b夹持的粘着剂层11构成。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层11为一层着色粘着剂层111与一层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着色粘着剂层111、无色粘着剂层112也可分别存在多层。
在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B中,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一侧的层可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也可为无色粘着剂层112。从容易满足上述物性的角度出发,更优选贴附时最初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接触的层为着色粘着剂层111。
1.各要素
1-1.粘着剂层
着色粘着剂层111优选由含有着色剂的粘着剂构成。另一方面,无色粘着剂层112优选由不含着色剂的粘着剂构成,且优选为无色透明。另外,“不含着色剂”是指“基本不含着色剂”,除了完全不含着色剂以外,还包括以不损害本实施方案的效果的量含有着色剂的情况。该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质量%以下,最优选为0质量%。
构成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A、1B的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系粘着剂、聚酯系粘着剂、聚氨酯系粘着剂、橡胶系粘着剂、硅酮系粘着剂等中的任意一种。此外,该粘着剂也可为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意一种,可为交联型或非交联型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优选粘着物性、光学特性等优异的丙烯酸系粘着剂。
此外,作为丙烯酸系粘着剂,可以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也可以为非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此外,丙烯酸系粘着剂优选为交联型,更优选为热交联型。
另外,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及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可彼此为相同种类,也可彼此为不同种类。例如,可以一方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系粘着剂,而另一方为非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此外,即使当两者共同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或非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时,其粘着剂的组成或主要聚合物的单体组成也可不同。
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及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具体优选为使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交联剂(B)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之为“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交联而形成的粘着剂。在为着色粘着剂层111时,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进一步含有着色剂(C)。此外,当将上述粘着剂设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
由该粘着性组合物P获得的粘着剂可发挥所需的光学特性、粘着力、凹凸填埋性等。另外,在本说明书,(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这两者。其他类似术语也相同。此外,“聚合物”也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另外,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使粘着剂层11固化后,也容易满足上述的物性值。
(1)粘着性组合物的成分
(1-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本实施方案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该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在分子内具有与交联剂(B)反应的反应性基团。通过使来自该含反应性基团单体的反应性基团与交联剂(B)反应,可形成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可得到具有所需内聚力的粘着剂。
作为上述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可优选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其中,优选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优异的含羟基单体或含羧基单体,特别优选含羟基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羟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合性这一点、以及使着色剂(C)的分散性倾向于变良好这一点出发,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4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具体而言,例如可优选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可特别优选列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丙烯酸4-羟基丁酯。这些含羟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羧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这一点出发,优选丙烯酸。这些含羧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氨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氨基乙酯等。这些含氨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该含氨基单体不包括后述的含氮原子单体。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0.1~50质量%、更优选含有1~40质量%、特别优选含有5~35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8~30质量%、尤其优选含有16~28质量%、最优选含有22~26质量%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当含有上述范围内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时,可在所得到的粘着剂中形成良好的交联结构,获得所需的内聚力,容易满足所需的凝胶分率、储能模量及粘着力等物性。特别是容易发挥所需的凹凸填埋性,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值。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还优选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羧基为酸成分,通过不含有含羧基单体,即使当粘着剂的贴附对象上存在会因酸产生不良状况的物质、例如锡掺杂氧化铟(ITO)等透明导电膜或金属膜等时,也能够抑制由酸造成的上述不良状况(腐蚀、电阻值变化等)。但是,也允许以不产生上述不良状况的程度含有规定量的含羧基单体。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允许以0.1质量%以下的量、优选以0.01质量%以下的量、进一步优选以0.001质量%以下的量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此,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粘着性。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
从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进一步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30~99质量%、更优选含有35~90质量%、特别优选含有40~80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45~70质量%、最优选含有50~6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所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发挥出适宜的粘着性及适度的柔软性,进而发挥出所需的凹凸填埋性,并且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值。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可引入适量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等其他单体成分。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还优选含有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体积大,推测通过使其存在于聚合物中,会扩大聚合物之间的间隔,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柔软性优异。由此,粘着剂的凹凸填埋性优异,且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值。
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中的脂环式结构的碳环可以为饱和结构,也可以部分具有不饱和键。此外,脂环式结构可以为单环的脂环式结构,也可以为双环、三环等多环的脂环式结构。从使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相互之间的距离适当、并赋予粘着剂更高的应力缓和性的角度出发,上述脂环式结构优选为多环的脂环式结构(多环结构)。进一步,考虑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上述多环结构特别优选为双环~四环。此外,从与上述相同赋予应力缓和性的角度及相容性的角度出发,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是指形成环的部分的所有碳原子数,独立存在多个环时则是指其合计的碳原子数)优选为5~15,特别优选为7~10以上。
作为上述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等,其中,优选发挥更加优异的凹凸填埋性的(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7),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进一步优选丙烯酸异冰片酯。这些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优选含有1~40质量%、更优选含有2~30质量%、特别优选含有3~25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5~20质量%、最优选含有10~16质量%的该含脂环式结构单体。通过使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容易满足所需的凝胶分率、储能模量及粘着力等物性。特别是容易发挥所需的凹凸填埋性,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值。
此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还优选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聚合物中存在作为结构单元的含氮原子单体,能够赋予粘着剂规定的极性,即使是对玻璃这种具有一定程度的极性的被粘物而言亲和性也优异。从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具有适度的刚性的角度出发,作为上述含氮原子单体,优选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此外,从提高所构成的粘着剂的高维结构中来自上述含氮原子单体的部分的自由度的角度出发,优选该含氮原子单体除了在用于形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中使用的一个聚合性基团以外,不含有反应性不饱和双键基团。
作为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N-(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甲基)丙烯酰基氮丙啶、吖丙啶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其中,优选发挥更加优异的粘着力的N-(甲基)丙烯酰吗啉,特别优选N-丙烯酰吗啉。这些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优选含有0.5~25质量%、更优选含有1~20质量%、特别优选含有2~15质量%、进一步优选含有3~10质量%、最优选含有4~8质量%的该含氮原子单体。通过使含氮原子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可充分发挥对玻璃的优异粘着力。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根据所需而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为了不阻碍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上述作用,作为其他单体,也优选不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作为该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其他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为直链状的聚合物。通过使其为直链状的聚合物,容易引起分子链的相互缠绕,能够期待内聚力的提高,因此容易获得凹凸填埋性优异的粘着剂。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为通过溶液聚合法而得到的溶液聚合物。通过使其为溶液聚合物,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能够期待内聚力的提高,因此容易获得凹凸填埋性优异的粘着剂,进而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值。并且,着色剂(C)容易良好地分散,所得到的粘着剂容易满足上述的光学特性。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200万,更优选为20万~120万,特别优选为30万~100万,进一步优选为40万~80万,最优选为50万~70万。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时,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等的值容易成为适宜的数值,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着色剂(C)容易良好地分散,所得到的粘着剂容易满足上述的光学特性。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2)交联剂(B)
交联剂(B)能够通过粘着性组合物P的加热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良好地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由此,提高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内聚力,凹凸填埋性变得优异。
作为上述交联剂(B),只要为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反应的交联剂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肼系交联剂、醛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铵盐系交联剂等。其中,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为羟基时,优选使用与羟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另外,交联剂(B)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至少含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成物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3~3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05~1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0.5质量份,最优选为0.12~0.2质量份。通过使交联剂(B)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储能模量及粘着力等容易变得适宜,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进而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值。
(1-3)着色剂(C)
着色剂(C)为容易满足上述物性的材料,优选选择具有所需颜色***的着色剂。为了发挥黑色矩阵的功能,优选使用黑色系着色剂。着色剂(C)可为颜料,也可为染料,从黑色矩阵的功能的角度出发,优选为颜料。颜料可为无机颜料,也可为有机颜料,由于本实施方案的着色粘着剂层111接近易发热的发光体,从耐热性、耐久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无机颜料。
黑色系着色剂可优选使用例如炭黑、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活性炭等黑色系无机颜料。其中,从容易实现上述亮度差的角度出发,优选炭黑。这些无机颜料也可施加了有机处理、硅酮处理等表面处理。另外,上述着色剂(C)可根据目的适当地进行混合使用。
关于上述黑色系着色剂,用乙酸乙酯将该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液体在波长780nm下的雾度值与在波长380nm下的雾度值的平均值、即平均雾度优选为0.5~50%,更优选为1~40%,特别优选为1.5~30%,进一步优选为2~20%,最优选为3~10%。通过适量使用这种黑色系着色剂,所得到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变得适宜,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容易变得适宜。此外,可进一步有效发挥黑色矩阵的功能。
对于上述黑色系着色剂,用乙酸乙酯将该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液体在波长780nm下的雾度值与在波长380nm下的雾度值的差值,优选为0.1~30个百分点,更优选为1~20个百分点,特别优选为2~10个百分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8个百分点以下。通过适量使用这种黑色系着色剂,所得到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变得适宜,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容易变得适宜。此外,可进一步有效发挥黑色矩阵的功能。
用乙酸乙酯将上述黑色系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液体在波长780nm下的雾度值优选为0.1~50%,特别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5~20%,最优选为2~10%。此外,用乙酸乙酯将上述黑色系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液体在波长380nm下的雾度值优选为1~60%,特别优选为5~40%,进一步优选为8~30%,最优选为10~20%。由此,容易满足上述平均雾度值及雾度值的差。
此外,用乙酸乙酯将上述黑色系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液体在波长区域380nm~780nm中的5nm间距的各波长(即,380nm、385nm、390nm……775nm、780nm)下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10,更优选为0.5~5,特别优选为1~3。由此,所得到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变得适宜,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容易变得适宜,进而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
在着色粘着剂层111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着色剂(C)的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1~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2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8~1.2质量份。通过使着色剂(C)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容易满足上述的光学物性,进而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此外,通过使着色剂(C)的含量的下限值如上所述,可获得所需的着色程度(特别是在黑色系着色剂时能够获得黑色矩阵的功能)。
(1-4)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
在将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或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设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含有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推测在由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的粘着剂经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相互聚合,该聚合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缠绕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上。该具有高维结构的粘着剂发挥非常优异的耐久性,凹凸填埋性特别优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只要为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且可得到上述效果的成分,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其中,能够优选列举出凹凸填埋性更优异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
作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双官能度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等三官能度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官能度型;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五官能度型;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六官能度型等。这些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此外,从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的分子量优选小于1000。
其中,从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凹凸填埋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二(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等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或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在分子内含有环状结构(特别是环烷烃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更优选三官能度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或双官能度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多环结构(特别是环烷烃的多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系单体,特别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进一步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0.5~40质量份,更优选为1~3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15质量份。通过使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粘着力、凝胶分率、储能模量等值变得适宜,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进而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另外,当增加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时,粘着剂层(特别是着色粘着剂层)容易变形,结果使得上述亮度差倾向于变大。然而,如上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越低,则亮度差倾向于变得越大,兼顾这一点,有时亮度差的倾向会发生改变。
(1-5)光聚合引发剂(E)
当将紫外线用作使粘着性组合物P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E)。通过含有光聚合引发剂(E),能够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有效聚合,并且,能够减少聚合固化时间及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量。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E),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1-丙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酸酯、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其中,优选氧化膦系的光聚合引发剂,其即使在隔着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塑料板等紫外线遮蔽构件进行紫外线照射时,也容易裂解,容易使粘着剂确实地固化。具体而言,优选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光聚合引发剂(E)的含量优选为0.5~40质量份,更优选为1~3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15质量份。由此,能够使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粘着力、凝胶分率、储能模量等值变得适宜,能够使凹凸填埋性更加优异,进而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
(1-6)各种添加剂
可根据所需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添加通常用于丙烯酸系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防锈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增稠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折射率调节剂等。另外,后文所述的聚合溶剂或稀释溶剂不包含在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添加剂中。
其中,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由此,无论被粘物为塑料还是玻璃,与该被粘物的密合性均得到提高,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
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良好且具有透光性的、在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
作为该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5~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1~0.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2~0.3质量份。由此,能够使凹凸填埋性更加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将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剂(B)进行混合,同时根据所需加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添加剂等。在为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情况下,进一步掺合着色剂(C)。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利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进行聚合而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优选根据所需使用聚合引发剂并通过溶液聚合法而进行。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在无溶剂下聚合。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基乙基酮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偶氮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作为偶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2,2’-偶氮双(2-
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丙酰、二乙酰过氧化物等。
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掺合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能够调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后,通过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溶液中添加交联剂(B)、以及根据所需的稀释溶剂、着色剂(C)、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添加剂等,并充分混合,得到经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而言,在使用固体状物质的情况下,或者在以未经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时发生析出的情况下,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然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系溶剂等。
作为以上述方式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只要为在能够进行涂布的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选定。例如,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成为10~6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在得到涂布溶液时,添加稀释溶剂等并非为必要条件,只要粘着性组合物P为能够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不添加稀释溶剂。此时,粘着性组合物P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溶剂直接作为稀释溶剂的涂布溶液。
(3)粘着剂层的形成
本实施方案的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优选分别由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层)交联而成的粘着剂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交联通常可通过加热处理来进行。另外,也可以将使稀释溶剂等从涂布在所需对象物上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层中挥发时的干燥处理兼作为该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50℃,特别优选为70~120℃。此外,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50秒~2分钟。
加热处理后,可根据需要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设置1~2周左右的熟化期。需要该熟化期时,在经过熟化期后形成粘着剂,不需要熟化期时,在加热处理结束后直接形成粘着剂。
通过上述加热处理(及熟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经由交联剂(B)而充分地交联。
图2所示的粘着片1B的粘着剂层11可通过层叠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而获得。层叠的时点可以在使各粘着剂层熟化之前,也可以在熟化之后。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密合性,优选在各粘着剂层熟化之前进行层叠。
(4)粘着剂的物性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剂优选具有以下物性。
(4-1)凝胶分率
构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整体)的凝胶分率优选为10%以上且80%以下。由此,粘着剂发挥良好的内聚力,凹凸填埋性变得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此外,还可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试验例所示。
从上述角度出发,上述粘着剂的凝胶分率(整体)优选为20~75%,特别优选为30~70%,进一步优选为40~60%。
当上述粘着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时,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整体)优选为40%以上且95%以下。由此,凹凸填埋性变得更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此外,还可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变得更加优异。
从上述角度出发,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整体)优选为40~95%,特别优选为50~85%,进一步优选为60~80%。
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着色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2~80%,更优选为5~70%,特别优选为8~60%,进一步优选为10~50%。由此,着色粘着剂发挥良好内聚力,凹凸填埋性变得更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此外,还可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
当上述着色粘着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时,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着色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25~95%,更优选为30~85%,特别优选为35~80%,进一步优选为40~70%。由此,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此外,还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
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无色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25~90%,更优选为30~80%,特别优选为35~75%,进一步优选为40~70%。由此,无色粘着剂发挥良好的内聚力,凹凸填埋性变得优异。此外,还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
当上述无色粘着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时,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无色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45~98%,更优选为50~90%,特别优选为55~85%,进一步优选为60~80%。由此,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还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
(4-2)储能模量
构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在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0.001MPa以上且1MPa以下。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在上述范围内,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同时还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另外,本说明书的储能模量是根据JIS K7244-6并通过1Hz的测定频率下的扭转剪切法所测定的值。具体内容如后述试验例所示。
从上述角度出发,上述储能模量优选为0.005~0.3MPa,特别优选为0.01~0.2MPa,进一步优选为0.04~0.15MPa。
当构成粘着剂层11中的任意一层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构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整体)的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在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0.001MPa以上且2MPa以下。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在上述范围内,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同时还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
从上述角度出发,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上述储能模量优选为0.005~1.2MPa,优选为0.01~0.8MPa,当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为20质量份以下时,从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的角度出发,优选为0.1~0.6MPa,特别优选为0.15~0.42MPa,进一步优选为0.3~0.41MPa。
(5)粘着剂层的厚度
当如图1所示的粘着片1A所示,粘着剂层11仅由着色粘着剂层111构成时,着色粘着剂层111(粘着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10~1000μm,更优选为50~600μm,特别优选为100~4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0~300μm。当着色粘着剂层111(粘着剂层11)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出于与着色剂(C)的含量的关系,容易满足上述物性,且容易获得所需的着色程度及所需的粘着力。另外,着色粘着剂层111可由单层形成,也可层叠多层而形成。
另一方面,当如图2所示的粘着片1B所示,粘着剂层11包含着色粘着剂层111和无色粘着剂层112时,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厚度优选为2~200μm,更优选为5~100μm,特别优选为8~60μm,进一步优选为10~30μm。当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出于与着色剂(C)的含量的关系,容易满足上述的物性,且容易获得所需的着色程度及所需的粘着力。
另一方面,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厚度优选为10~1000μm,更优选为50~600μm,特别优选为100~400μm,进一步优选为150~300μm。当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容易满足上述的物性,且容易获得所需的粘着力。另外,无色粘着剂层112可由单层形成,也可层叠多层而形成。
当如图2所示的粘着片1B所示,粘着剂层11包含着色粘着剂层111和无色粘着剂层112时,粘着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10~1200μm,更优选为25~800μm,特别优选为50~6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400μm,最优选为150~300μm。当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下限值如上所述时,容易获得所需的粘着力及优异的凹凸填埋性,进而变得容易满足上述亮度差。此外,当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上限值如上所述时,加工性变得良好,且难以发生因压痕等造成的外观不良。
1-2.剥离片
在直到使用粘着片1A、1B之前,剥离片12a、12b保护粘着剂层11,其会在使用粘着片1A、1B(粘着剂层11)时被剥下。在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A、1B中,剥离片12a、12b中的一者或两者并不是必须的。
作为剥离片12a、12b,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膜、离聚物树脂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等。此外,还可使用这些膜的交联膜。进一步,也可以为这些膜的层叠膜。
优选对上述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特别是与粘着剂层11接触的面)实施剥离处理。作为用于剥离处理的剥离剂,例如可列举出醇酸系、硅酮系、氟系、不饱和聚酯系、聚烯烃系、蜡系的剥离剂。另外,在剥离片12a、12b中,优选将先从粘着剂层11上剥离的一侧的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小的轻剥离型剥离片,将之后剥离的一侧的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约为20~200μm。
2.物性
粘着剂层11(在具有着色粘着剂层111和无色粘着剂层112时,不论是哪一个层)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优选为1~80N/25mm,更优选为5~60N/25mm,特别优选为10~50N/25mm,进一步优选为20~45N/25mm。当上述粘着力的下限值如上所述时,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当上述粘着力的上限值如上所述时,可获得良好的再加工性,在发生贴合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对显示体构成元件、特别是昂贵的显示体构成元件进行再次利用。
当构成粘着剂层11中的任意一层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剂层11的粘着力优选为5~100N/25mm,更优选为10~80N/25mm,特别优选为15~75N/25mm,进一步优选为20~50N/25mm。当上述粘着力的下限值如上所述时,凹凸填埋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当上述粘着力的上限值如上所述时,可获得良好的再加工性,在发生贴合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对显示体构成元件、特别是昂贵的显示体构成元件进行再次利用。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粘着力是指基本按照JIS Z0237:2009的180度剥离法测定的粘着力,其将测定样品制成25mm宽、100mm长,并将该测定样品贴附在被粘物上,以0.5MPa、50℃加压20分钟后,在常压、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以300m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测定的值。此外,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力为贴附被粘物后使其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粘着力。
3.粘着片的制造
作为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A的一个制造例,在一个剥离片12a(或12b)的剥离面上涂布用于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形成涂布层,然后,将该涂布层与另一个剥离片12b(或12a)的剥离面叠合。此处,也可制造多个带涂布层的剥离片,并以所需数量贴合其涂布层。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可获得上述粘着片1A。加热处理及熟化的条件如上文所述。
作为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B的一个制造例,在一个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上涂布用于形成无色粘着剂层12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此外,在另一个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上涂布用于形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然后,以使两涂布层相互接触的方式贴合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与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此处,可制造多个带涂布层的剥离片,并以所需的层叠顺序贴合所需的数量的该涂布层。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层叠的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层叠的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可获得具有作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的粘着剂层11的上述粘着片1B。
另外,用于形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涂布层及用于形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用的涂布层也可各自被2片剥离片夹持,在贴合各涂布层时,也可剥离各自的一侧的剥离片。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的方法,例如可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4.用途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优选用于贴合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与其他构件。发光体的优选种类如后所述。作为具备“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产品,例如可列举出后述的显示体,以及灯等。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可以以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中的发光体直接接触的方式贴附在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上,也可隔着其他要素贴附在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上。例如,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也可贴附在对多个发光体进行了密封的密封树脂上。该密封树脂优选具有对应于多个发光体的凹凸,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显示体]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显示体具有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使这些显示体构成构件彼此互相贴合的粘着剂层,该粘着剂层由上述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形成。
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发光体。此外,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也可在粘着剂层侧具有因上述多个发光体造成的凹凸。
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可均为硬质体。根据上述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硬质体彼此能够良好地贴合。另外,本说明书的“硬质体”是指结构不会发生不可逆变形且可弯曲角度小于90°的构件。该角度优选小于60°,更优选小于45°,特别优选小于10°,进一步优选小于5°。另外,可弯曲角度(弯曲角)是指将硬质体载置于水平面,并固定一侧端部,将相反侧的端部提起时,自水平面抬起的角度。硬质体可以由单层或单一构件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或多个构件构成。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显示体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显示体2A、2B、2B’通过具备背光源30、层叠于背光源30上的粘着剂层11、层叠于粘着剂层11上的扩散构件41、及层叠于扩散构件41上的液晶面板42而构成。背光源30通过具备1个或2个以上的基板31、设置在该基板31上的多个发光体32而构成。该背光源30具有因多个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
图3所示的显示体2A中的粘着剂层11由着色粘着剂层111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填埋因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特别是凹部)。该显示体2A中的粘着剂层11为图1所示的粘着片1A的粘着剂层11。
图4所示的显示体2B中的粘着剂层11为无色粘着剂层112与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层叠体,着色粘着剂层111以与背光源30的基板31相接的方式设置,且着色粘着剂层111填埋因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特别是凹部)。该显示体2B中的粘着剂层11为图2所示的粘着片1B的粘着剂层11。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是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填埋因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的凹部。
图5所示的显示体2B’中的粘着剂层11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无色粘着剂层112以与背光源30的基板31相接的方式设置,且无色粘着剂层112与着色粘着剂层111填埋因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特别是凹部)。该显示体2B’中的粘着剂层11为图2所示的粘着片1B的粘着剂层11。
此处,上述显示体2A、2B、2B’中的背光源30相当于第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包含扩散构件41和液晶面板42的层叠体相当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
背光源30的基板31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用于背光源的基板。该基板31通常为印刷电路基板(PCB基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基板31可以以多个发光体32一并被搭载的方式一体形成,也可以以在一个基板31上搭载一个发光体32的方式各自分离而形成。在分离而形成的情况下,各基板31通常固定在框架、支撑体、框体等上。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3~图5所示,基板31优选以多个发光体32一并被搭载的方式一体形成。
对于基板31的粘着剂层11侧的面而言,也可形成有反射层,还可设置有反射构件。由此,可有效提高由背光源30带来的亮度。反射层或反射构件的材料可采用公知的材料。
作为发光体32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无机电致发光元件等。其中,从由粘着剂层11带来的凹凸填埋性的角度出发,优选LED,特别优选Mini LED或Micro LED。发光体32可以如红(R)的发光体、绿(G)的发光体及蓝(B)的发光体般,各色各自独立,也可以为集合了红(R)、绿(G)及蓝(B)的1个发光体32。
发光体32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上。此外,发光体32的厚度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此外,相邻发光体32的间隔宽度优选为0.01mm以上,特别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此外,上述间隔宽度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特别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
发光体3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矩形、半球形等。发光体32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凹凸填埋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俯视下的一条边或直径为0.01~100mm,更优选为0.1~10mm,特别优选为0.2~5mm,进一步优选为0.5~2mm。
扩散构件41为扩散自背光源30照射的光的构件,通过该扩散构件41,可有效抑制亮度不均的发生。扩散构件41可采用公知的扩散构件,例如能够使用扩散板或扩散膜、它们的组合等。液晶面板42也可采用公知的液晶面板。
另外,也可在粘着剂层11与扩散构件41之间、在扩散构件41与液晶面板42之间、或在液晶面板42的与扩散构件41为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所需的光学构件。作为该光学构件,例如可列举出增亮膜、对比度增强膜、视角补偿膜、透明导电性膜、液晶聚合物膜、半透射反射膜、防飞散膜等。
在制造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的显示体2A时,例如将图1所示的粘着片1A的一个剥离片12a剥离,将露出的粘着剂层11(着色粘着剂层111)贴合于背光源30的存在发光体32的一侧的面。之后,从粘着片1A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使露出的粘着剂层11(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扩散构件41贴合。
在制造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的显示体2B时,例如将图2所示的粘着片1B的一个剥离片12b剥离,将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111贴合于背光源30的存在发光体32的一侧的面。之后,从粘着片1B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a,使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112与扩散构件41贴合。
在制造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显示体2B’时,例如将图2所示的粘着片1B的一个剥离片12a剥离,将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112贴合于背光源30的存在发光体32的一侧的面。之后,从粘着片1B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使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扩散构件41贴合。
无论在上述哪一种情况下,当粘着剂层11(着色粘着剂层111和/或无色粘着剂层112)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时,均会对粘着剂层11照射活性能量线。由此,使粘着剂层11中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进行聚合,使粘着剂层11固化。对于针对粘着剂层11的能量线照射,通常会隔着第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21或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中的任意一个而进行。
活性能量线是指,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量量子的活性能量射线,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紫外线或电子束等。在活性能量射线中,特别优选容易操作的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用高压汞灯、融合H灯(fusion H lamp)、氙灯等进行,紫外线的照射量以照度计,优选为50~1000mW/cm2左右,优选为100~500mW/cm2左右。此外,光量优选为50~10000mJ/cm2,更优选为200~7000mJ/cm2,特别优选为500~3000mJ/cm2。另一方面,电子束的照射可使用电子束加速器等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1000krad左右。
之后,使用所需的粘着片,贴合扩散构件41与液晶面板42。此外,作为其他例子,也可更改背光源30及扩散构件41的贴合顺序。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显示体2A、2B、2B’,通过使粘着剂层11具有上述光学物性,粘着剂层11能够抑制发光体32的亮度降低,且能够使着色粘着剂层111存在于发光体32的彼此之间(因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的凹部)。由此,可有效抑制相邻发光体32的颜色(R、G、B)的混色、以及因此造成的渗色,且可充分维持发光体32的亮度。特别是当着色粘着剂层111为黑色时,可更加有效发挥作为黑色矩阵的功能,使显示体2A、2B、2B’的显示功能更加优异。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案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案所公开的各要素,也涵盖属于本发明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或均等物。
例如,也可省略粘着片1A、1B中的剥离片12a、12b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此外,也可层叠所需的光学构件以代替剥离片12a和/或12b。进一步,粘着剂层11也可为依次层叠无色粘着剂层112、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而成的粘着剂层。
此外,也可使多个发光体32被其他密封树脂密封,也可将粘着剂层11贴附在该密封树脂上。
另外,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记作“X~Y”(X、Y为任意的数字)时,是指“X以上Y以下”的含义,同时也包括“优选大于X”或者“优选小于Y”的含义。此外,除非另有说明,记作“X以上”(X为任意的数字)时,包括“优选大于X”的含义,除非另有说明,记作“Y以下”(Y为任意的数字)时,也包括“优选小于Y”的含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等。
[实施例1]
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使27.5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27.5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5质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5质量份N-丙烯酰吗啉及25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共聚,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后述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分子量,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50万。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将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上述工序1中获得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0.15质量份作为交联剂(B)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MitsuiChemicals,Inc.制造,产品名称“Takenate D101E”)、1.00质量份作为着色剂(C)的炭黑系黑色颜料(C1)及0.25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获得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此处,将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为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时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各配比(固体成分换算值)示于表1。另外,表1中记载的缩写符号等的详细内容如下。
[着色剂(C)]
C1~C2:具有表2所示的物性的炭黑系黑色颜料
3.着色粘着片的制造
使用刮刀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然后以90℃加热处理1分钟,形成涂布层(厚度:25μm)。
之后,将上述所得到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上的涂布层、与用硅酮系剥离剂剥离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1031”),以该轻剥离型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与涂布层接触的方式进行贴合,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着色粘着剂层(a)(厚度:25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着色粘着片。
另外,上述着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及后述无色粘着剂层的厚度为根据JIS K7130并使用定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 CO.,LTD.制造,产品名称
“PG-02”)测定的值(以下相同)。
4.无色粘着片的制造
将100质量份上述工序1中所获得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0.15质量份作为交联剂(B)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产品名称“Takenate D101E”)、8质量份作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的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K Ester A-9300-1CL”)、0.8质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E)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及0.25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获得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以与上述工序3相同的方式,利用刮刀涂布机将该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
“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后,于90℃加热处理1分钟,形成涂布层(厚度:50μm)。将该涂布层与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1031”),以该轻剥离型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与涂布层接触的方式进行贴合,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无色粘着剂层(厚度:50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无色粘着片(50)。
此外,准备2个将无色粘着片(50)的轻剥离型剥离片剥离而将无色粘着剂层(厚度:50μm)露出的粘着片,使无色粘着剂层彼此贴合,由此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无色粘着剂层(厚度:1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无色粘着片(100)。进一步,准备2个将无色粘着片(100)的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剥离而将无色粘着剂层(厚度:100μm)露出的粘着片,使无色粘着剂层彼此贴合,由此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无色粘着剂层(厚度:2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无色粘着片(200)。
5.粘着片的制造
将轻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工序3所制造的着色粘着片上剥离,露出着色粘着剂层。此外,将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工序4所制造的无色粘着片(200)上剥离,露出无色粘着剂层。将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及无色粘着剂层贴合,然后在23℃、50%RH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着色粘着剂层(厚度:25μm)/无色粘着剂层(厚度:2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层叠体。
之后,将无色粘着剂层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层叠体中剥离,将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与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贴合,制造由PET膜(100μm)/无色粘着剂层(第2层;200μm)/着色粘着剂层(第1层;25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另外,在第1层与第2层之中,第1层作为与被粘物最初接触的层。
[实施例2~10、12]
除了将交联剂(B)的掺合量、着色剂(C)的种类及掺合量、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及光聚合引发剂(E)的掺合量、以及着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变更表1所示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着色粘着片。之后,使用该着色粘着片,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
另外,作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使用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K Ester A-9300-1CL”),作为光聚合引发剂(E),使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相对于100质量份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的掺合量为10质量份。
[实施例11]
除了将着色剂(C)的种类及掺合量、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成分(D)及光聚合引发剂(E)的掺合量、以及着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变更为如表1所示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着色粘着片。另外,该着色粘着剂层通过层叠多个着色粘着剂层而被制成250μm的厚度。
之后,将轻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着色粘着片上剥离,并将露出的着色粘着剂片与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贴合。由此制造由PET膜(100μm)/着色粘着剂层(25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
[实施例13]
以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造层叠体。之后,将着色粘着剂层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从该层叠体中剥离,将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与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贴合。由此制造由PET膜(100μm)/着色粘着剂层(第1层;25μm)/无色粘着剂层(第2层;2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
[比较例1]
在以下条件下,隔着轻剥离型剥离片对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的着色粘着片的着色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线(紫外线;UV),使着色粘着剂层固化。
<活性能量线照射条件>
·使用高压水银灯
·照度为200mW/cm2,光量为200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EYE GRAPHICS Co.,Ltd.制造的“UVPF-A1”
使用具有上述固化后的着色粘着剂层的着色粘着片,以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即,制造由PET膜(100μm)/固化后的着色粘着剂层(第2层;25μm)/无色粘着剂层(第1层;2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
[比较例2]
将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工序4所制造的无色粘着片(100)上剥离,露出无色粘着剂层。将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与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贴合,制造由PET膜(100μm)/无色粘着剂层(1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层叠体。
之后,将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层叠体中剥离,将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与着色成黑色的PET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DIAFOIL Z945E25[U07-901],厚度25μm,以下称为“着色PET膜”)贴合,制造由PET膜(100μm)/无色粘着剂层(100μm)/着色PET膜(25μm)构成的层叠体。进一步,将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工序4所制造的无色粘着片(100)上剥离,将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与上述层叠体的着色PET膜贴合。之后,在23℃、50%RH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制造由PET膜(100μm)/无色粘着剂层(100μm)/着色PET膜(25μm)/无色粘着剂层(10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
[比较例3]
将剥离上述工序4所制造的无色粘着片(50)的轻剥离型剥离片而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50μm)、与剥离上述工序4所制造的无色粘着片(200)的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而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200μm)层叠,由此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无色粘着剂层(25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无色粘着片(250)。将重剥离型剥离片从该无色粘着片(250)上剥离,将所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贴合于着色PET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DIAFOIL Z945E25[U07-901],厚度25μm)的一个面。由此,制造由着色PET膜(25μm)/无色粘着剂层(25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
[比较例4]
以与比较例3相同的方式,将重剥离型剥离片从无色粘着片(250)上剥离,将所露出的无色粘着剂片贴合于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由此制造由PET膜(100μm)/无色粘着剂层(25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构成的粘着片。
上述的重均分子量(Mw)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并在以下条件下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HLC-8020
·GPC色谱柱(按以下顺序通过):TOSOH CORPORATION制造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试验例1](凝胶分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着色粘着片、无色粘着片及粘着片裁切成80mm×80mm的尺寸,将各粘着剂层包裹在聚酯制的网(网目大小200)内,利用精密天平秤量其质量,并减去上述网的单独质量,由此计算出只有粘着剂的质量。并将此时的质量设为M1。
之后,将包裹在上述聚酯制的网内的粘着剂在室温下(23℃)浸渍于乙酸乙酯中24小时。之后取出粘着剂,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风干24小时,进一步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干燥后,利用精密天平秤量其质量,减去上述网的单独质量,由此计算出只有粘着剂的质量。并将此时的质量设为M2。凝胶分率(%)以(M2/M1)×100%表示。
由此导出粘着剂的凝胶分率(UV前)。并将结果示于表3。
此外,在以下条件下,对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着色粘着片、无色粘着片及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线(紫外线;UV),使粘着剂层固化。对于该固化后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导出凝胶分率(UV后)。并将结果示于表3。
<活性能量线照射条件>
·使用高压水银灯
·照度为200mW/cm2,光量为200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EYE GRAPHICS Co.,Ltd.制造的“UVPF-A1”
[试验例2](储能模量的测定)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粘着片上剥离剥离片,层叠多层的粘着剂层以使其厚度为3mm。由所得到的粘着剂层的层叠体冲孔出直径8mm的圆柱体(高度3mm),将此作为样品。
对于上述样品,根据JIS K7244-6,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Physica公司制造,产品名称“MCR300”),通过扭转剪切法,以以下条件测定23℃下的储能模量(UV前;MPa)。并将结果示于表3。
测定频率:1Hz
测定温度:23℃
此外,对于与上述相同的样品,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照射活性能量线(紫外线;UV),使粘着剂固化,由此获得活性能量线照射后的样品。对于所获得的活性能量线照射后的样品,以与活性能量线照射前的样品相同的方式,测定23℃下的储能模量(UV后;MPa)。并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3](总透光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在玻璃上,将此作为测定用样品。在使用玻璃进行了本底测量(background measurement)的基础上,依据JISK7361-1:1997,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H-7000”)对上述测定用样品测定总透光率(%)。并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4](雾度值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根据JIS K7136:2000,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H-7000”)测定雾度值(%)。并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5](L*a*b*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使用同时测光分光式色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Q2000”),针对透射光,测定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色度a*及色度b*。并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6](粘着力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粘着片裁切成25mm宽且100mm长,将此作为样品。在23℃、湿度50%RH的环境下,将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样品上剥离,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于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Co.,Ltd.制造)后,利用KURIHARA SEISAKUSHO Co.,Ltd.制造的压热器,在0.5MPa、50℃下加压20分钟。然后,在23℃、湿度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 Co.,LTD.制造,产品名称“TENSILON”),以剥离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度的条件测定粘着力(UV前,N/25mm)。除此处记载之外的条件依据JISZ0237:2009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3。
此外,将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粘着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贴附于钠钙玻璃、并进行压热处理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隔着PET膜(在比较例3中为着色PET膜),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照射活性能量线,使粘着剂层固化。对于该固化后的粘着剂层,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UV后,N/25mm)。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7](凹凸填埋性的评价/亮度的测定)
在厚度50μm的PET膜上层叠25μm的粘着剂,并裁切成长700mm且宽3mm,准备多个该带粘着剂的PET膜。将所裁切带粘着剂的PET膜以3mm的间隔以各自平行的方式贴附在厚度为1.1mm的钠钙玻璃(700mm×700mm)上。由此,获得多个高75μm且宽3mm的凸部以3mm的间隔延伸且相邻的凸部之间为凹部的透明被粘物(700mm×700mm)。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制造的粘着片上剥离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于上述透明被粘物的凹凸面。之后,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30分钟压热处理后,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将其作为样品。
另外,实施例1~10及12的样品的结构参考图4,实施例11的样品的结构参考图3,实施例13的样品的结构参考图5。
将所得到的样品设置在300cd/m2的白色光源上,测定基于透射光的、对应于透明被粘物的凸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并计算出3处的平均值。相同地,测定对应于透明被粘物的凹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并计算出3处的平均值。另外,对应于凸部的部分的亮度及对应于凹部的部分的亮度,分别在距离界线0.5mm的位置进行测定。亮度的测定使用KonicaMinolta公司制造的成像亮度计PROMATRIC IP-PMY16。
计算出由上述所得到的对应于凸部的部分的亮度的平均值(cd/m2)减去对应于凹部的部分的亮度的平均值(cd/m2)所获得的亮度差。并将结果分别示于表3。
进一步,对于各样品,根据以下基准,评价凹凸填埋性。将结果示于表3。
○:在透明被粘物与粘着剂层的界面未观察到气泡、浮起、剥落等,凹部完全被粘着剂层填埋,凹凸填埋性良好。
×:在透明被粘物与粘着剂层的界面观察到气泡、浮起、剥落等,凹部未完全被粘着剂层填埋,凹凸填埋性不良。
[试验例8](黑色矩阵形成性能的评价)
将试验例7中亮度差为10cd/m2以上、且凹凸填埋性为○的样品,判断为黑色矩阵形成性能特别优异(◎),将亮度差为7cd/m2以上且小于10cd/m2、且凹凸填埋性为○的样品,判断为黑色矩阵形成性能优异(○),将亮度差为5cd/m2以上且小于7cd/m2、且凹凸填埋性为○的样品,判断为黑色矩阵形成性能差(△),将亮度差为小于5cd/m2、或凹凸填埋性为×的样品,判断为无黑色矩阵形成性能(×)。并将结果示于表3。
[表2]
/>
根据表3可知,实施例所制造的粘着片的黑色矩阵形成性能优异,因此适合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适合用于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特别是Mini LED或Micro LED)的构件从而形成黑色矩阵。
附图标记说明
1A、1B:粘着片;11:粘着剂层;111:着色粘着剂层;112:无色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A、2B、2B’:显示体;30:背光源;31:基板;32:发光体;41:扩散构件;42:液晶面板。

Claims (13)

1.一种粘着片,其为贴附于具有多个发光体的构件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包含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层,
将所述粘着剂层贴附在多个高75μm且宽3mm的凸部以3mm的间隔延伸且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为凹部的透明被粘物上,将由此获得的层叠体设置于300cd/m2的白色光源上并测定透射光的亮度,此时,由对应于所述凸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减去对应于所述凹部的部分的亮度(cd/m2)所获得的亮度差为5cd/m2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1%以上且9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0.1%以上且8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活性能量线固化后的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40%以上且9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为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与至少一层无色粘着剂层的层叠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为用于贴合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
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发光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为因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具有:
2片剥离片,及
以与所述2片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的所述粘着剂层。
11.一种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
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
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彼此贴合的粘着剂层,
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发光体,
所述粘着剂层由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为因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
CN202280075499.5A 2021-11-25 2022-10-04 粘着片及显示体 Pending CN1182348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1567 2021-11-25
JP2021191567 2021-11-25
PCT/JP2022/037114 WO2023095452A1 (ja) 2021-11-25 2022-10-04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34820A true CN118234820A (zh) 2024-06-21

Family

ID=8653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5499.5A Pending CN118234820A (zh) 2021-11-25 2022-10-04 粘着片及显示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34820A (zh)
TW (1) TW202328373A (zh)
WO (1) WO20230954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4674A (ja) * 2007-06-07 2008-12-18 Toray Ind Inc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
JP2011257439A (ja) * 2010-06-04 2011-12-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コントラスト向上フィルタ
JP6906560B2 (ja) * 2019-04-03 2021-07-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6937338B2 (ja) * 2019-05-27 2021-09-2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7340998B2 (ja) * 2019-09-05 2023-09-0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5452A1 (ja) 2023-06-01
TW202328373A (zh) 202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3452B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10713799B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TWI834763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設備
CN111334218B (zh) 粘着片、显示体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CN108690519B (zh) 压敏粘合性组合物、压敏粘合剂、压敏粘合片及显示体
JP7340997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光学積層体
TWI819120B (zh) 背光貼附用黏著片及背光單元
CN110643287B (zh) 粘着片及光学层叠体
KR20190024606A (ko) 점착 시트, 표시체 및 표시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21138825A (ja) 粘着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1378400B (zh) 背光源贴附用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734099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445081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7383448B2 (ja)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8234820A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12646507A (zh) 显示体及粘着片
JP7105286B2 (ja) 表示体
CN117043292A (zh) 粘着片及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16355548A (zh) 着色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12442321A (zh) 粘着片、背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