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81951A -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81951A
CN118181951A CN202311694540.XA CN202311694540A CN118181951A CN 118181951 A CN118181951 A CN 118181951A CN 202311694540 A CN202311694540 A CN 202311694540A CN 118181951 A CN118181951 A CN 118181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discharge flow
liquid
carriag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945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阿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181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81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排出气泡时抑制液体消耗的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第一排出流路,使气泡从第一储存室排出;第二排出流路,使气泡从第二储存室排出;滑架;连接部,能够与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负压产生部;第一开闭部;第二开闭部;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第一杆;第二杆;以及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切换部件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杆能够与滑架的移动连动地使第一按压部移动,在切换部件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杆能够与滑架的移动连动地使第二按压部移动。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存在一种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从作为液体喷出头的一例的记录头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并进行记录。打印机具备气泡储存室、排出通路以及作为负压产生部的一例的泵。气泡储存室设置于向记录头供给液体的流路。气泡储存室储存包含在油墨内的气泡。排出通路从气泡储存室的顶壁开始延伸。泵通过经由排出通路对气泡储存室进行抽吸来排出储存于气泡储存室的气泡。
日本特开2010-179661号公报
在将多个储存室设置于供给液体的流路的情况下,存在气泡的量在多个储存室中不均匀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对多个储存室进行抽吸时,存在气泡从一个储存室排出的同时液体从其他储存室排出的可能性。因此,存在从储存室浪费液体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喷出液体;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并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第一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一储存室的上部连通;第二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二储存室的上部连通;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所述液体储存部、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及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并能够沿扫描方向往返移动;连接部,能够与连通到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的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负压产生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使负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第一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第二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二排出流路;以及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闭部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开闭,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闭部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开闭。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为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喷出液体;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并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第一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一储存室的上部连通;第二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二储存室的上部连通;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所述液体储存部、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及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并能够沿扫描方向往返移动;连接部,能够与连通到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的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负压产生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使负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第一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第二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二排出流路;以及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使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并使所述滑架移动来开放所述第一开闭部,使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排出;以及通过使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并使所述滑架移动来开放所述第二开闭部,使气泡从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液体储存部、排出流路及开放部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基准状态下的开放部的主视图。
图4为示出基准状态下的开放部的俯视图。
图5为示出基准状态下的开放部和滑架的俯视图。
图6为示出第二状态下的开放部的主视图。
图7为示出第二状态下的开放部的俯视图。
图8为示出第二状态下的开放部和滑架的俯视图。
图9为示出第一状态下的开放部的主视图。
图10为示出第一状态下的开放部的俯视图。
图11为示出第一状态下的开放部和滑架的俯视图。
图12为开放部和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的F13-F13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4为示出基准状态下的连接部的后视图。
图15为示出第二状态下的连接部的后视图。
图16为示出第一状态下的连接部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12:液体喷出头;13:喷嘴;14:滑架;15:装配部;16:液体供给源;17:供给流路;18:第一供给流路;19:第二供给流路;20:液体储存部;21:排出流路;22:被连接部;24:维护单元;25:负压产生部;26:连接部;27:收纳部;28:盖子;29:切换部;30:开放部;32:控制部;34:第一储存室;35:第二储存室;36:第一过滤器室;37:第二过滤器室;38:储存体;39:第一可挠膜;40:划分壁;41:贯通孔;42:分离壁;43:安装孔;44:过滤器;45:调整阀;46:调整阀体;47:调整弹簧;48:轴部分;49:板部分;50:接触板;51:第一排出流路;52:第二排出流路;53:阻力部;54:第一收纳体;55:第一开闭部;56:第二收纳体;57:第二开闭部;58:第一连接口;59:第一开口板;60:第一开闭阀体;61:第一开闭弹簧;62:第一轴部分;63:第一板部分;64:第二连接口;65:第二开口板;66:第二开闭阀体;67:第二开闭弹簧;68:第二轴部分;69:第二板部分;71:合流部;72:合流体;73:第二可挠膜;74:第一按压部;75:第二按压部;76:***部;77:***体;78:阀部;79:密封部;80:第三连接口;81:第一杆;82:第二杆;83:切换部件;84:第一阀开放杆;85:第一凸轮杆;86:第二阀开放杆;87:第二凸轮杆;88:第一凸轮;89:第二凸轮;90:第三凸轮;91:第一凸部;92:第一孔;93:第一接触部;94:第一作用部;95:第二凸部;96:第二孔;97:第二接触部;98:第二作用部;99:介质;101:抽吸管;102:支承部;103:弹簧;104:第一轴;105:第二轴;107:凸轮从动件;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d:驱动方向;Ds:扫描方向;Pp:主抽吸位置;Pt:临时抽吸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通过向纸张、布帛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来印刷字符、照片等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在附图中,作为液体喷出装置11被放置于水平面上的方向,将重力的方向用Z轴示出,将沿着水平面的方向用X轴和Y轴示出。X轴、Y轴及Z轴互相正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轴为中心的不足360度的旋转也称为转动。
液体喷出装置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液体喷出头12。液体喷出头12具有喷嘴13。液体喷出头12构成为从喷嘴13喷出液体。液体喷出头12通过从喷嘴13向介质99喷出液体来将图像印刷于介质99。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滑架14。滑架14搭载液体喷出头12。滑架14构成为对介质99进行扫描。换言之,滑架14能够沿扫描方向Ds往返移动。即,本例的液体喷出装置11是滑架14沿扫描方向Ds和与扫描方向Ds相反的方向移动来进行印刷的串行型的打印机。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装配部15。装配部15也可以构成为装配多个液体供给源16。例如,能够将四个液体供给源16装配于装配部15。液体供给源16例如是油墨罐、油墨盒等。四个液体供给源16例如收纳分别不同的液体。四个液体供给源16例如分别收纳青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及黑色油墨。在附图中,仅图示了一个液体供给源16。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流路17。液体喷出装置11例如具备四个供给流路17。多个供给流路17是用于从多个液体供给源16向液体喷出头12供给液体的流路。液体喷出头12将从多个液体供给源16供给的液体从喷嘴13喷出。
多个供给流路17与多个液体供给源16和液体喷出头12连接。多个供给流路17分别连接到多个液体供给源16。多个供给流路17连接到液体喷出头12。即,一个供给流路17与一个液体供给源16和液体喷出头12连接。供给流路17从装配部15开始延伸。供给流路17通过将液体供给源16装配于装配部15与液体供给源16连接。
供给流路17例如包括第一供给流路18和第二供给流路19。第一供给流路18与液体供给源16连接。第二供给流路19与液体喷出头12连接。在供给流路17中,液体依次流过第一供给流路18、第二供给流路19。第一供给流路18在滑架14的内外延伸。第二供给流路19在滑架14内延伸。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液体储存部20。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液体储存部20。液体喷出装置11例如具备四个液体储存部20。在附图中,仅图示了一个液体储存部20。多个液体储存部20分别位于多个供给流路17。即,一个液体储存部20位于一个供给流路17。液体储存部20例如位于第一供给流路18与第二供给流路19之间。液体储存部20搭载于滑架14。液体储存部20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16向液体喷出头12供给的液体。关于液体储存部20的构成,后面进行说明。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排出流路21。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排出流路21。液体喷出装置11例如具备四个排出流路21。在附图中,仅图示了一个排出流路21。多个排出流路21分别从多个液体储存部20开始延伸。即,一个排出流路21从一个液体储存部20开始延伸。多个排出流路21搭载于滑架14。
排出流路21为用于排出液体储存部20内的气泡的流路。有时在从液体供给源16向液体储存部20供给的液体中会包含气泡。因此,气泡容易积存于液体储存部20内的上部。排出流路21例如连接到液体储存部20的上部。关于排出流路21的构成,后面进行说明。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被连接部22。被连接部22与多个排出流路21连接。被连接部22通过与多个排出流路21连接使多个排出流路21合流。被连接部22例如搭载于滑架14。关于被连接部22的构成,后面进行说明。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维护单元24。维护单元24是用于维护液体喷出装置11的单元。
维护单元24具有负压产生部25。负压产生部25例如是泵。具体地,负压产生部25是管泵。负压产生部25例如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在本例中,负压产生部25通过连接到被连接部22,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负压产生部25例如也可以直接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在本例中,负压产生部25通过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而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关于预定位置,后面进行说明。负压产生部25例如通过滑架14位于初始位置而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初始位置指的是例如在液体喷出头12不向介质99喷出液体的情况下滑架14待机的位置。负压产生部25通过进行抽吸而使负压作用于多个排出流路21。由此,负压产生部25抽吸积存于液体储存部20的气泡。由此,气泡被从液体储存部20排出。
维护单元24具有连接部26。连接部26与负压产生部25连接。连接部26例如能够与被连接部22连接。通过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连接,负压产生部25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负压产生部25例如通过连接部26使负压作用于多个排出流路21。连接部26也可以直接连接到多个排出流路21。
连接部26例如通过滑架14移动预定位置而连接到被连接部22。具体地,连接部26在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的过程中连接到被连接部22。在滑架14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连接部26***到被连接部22。此时,连接部26连接到被连接部22。通过滑架14从初始位置接近连接部26,连接部26进一步***到被连接部22。预定位置就是比初始位置更接近连接部26的位置。滑架14在移动到预定位置的过程中经由初始位置。因此,通过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连接部26***到被连接部22。
通过连接部26***到被连接部22,连接部26连接到被连接部22。据此,与连接部26总是连接到被连接部22的情况相比,无需以追随滑架14的方式在液体喷出装置11内牵拉连接部26。因此,液体喷出装置11的构成变得简易。
维护单元24也可以具有收纳部27。收纳部27与负压产生部25连接。负压产生部25所抽吸的气泡和液体被排出到收纳部27。收纳部27收纳通过维护产生的废液。
维护单元24也可以具有盖子28。盖子28构成为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盖子28通过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来覆盖喷嘴13。将盖子28以覆盖喷嘴13的方式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称为盖盖子。通过盖盖子在盖子28内形成与喷嘴13相通的空间。通过盖盖子来抑制喷嘴13的干燥。
盖子28构成为位移到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的位置和不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的位置。盖子28例如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盖子28通过在与液体喷出头12相对的状态下移动到上方来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例如,在滑架14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盖子28能够与液体喷出头12接触。
盖子28也可以与负压产生部25连接。在该情况下,负压产生部25对排出流路21内和盖子28内进行抽吸。详细而言,负压产生部25对被连接部22内和盖子28内进行抽吸。
负压产生部25通过对盖子28内进行抽吸来从盖子28中抽吸液体。例如,当在盖了盖子28的状态下,负压产生部25对盖子28内进行抽吸时,盖子28内的负压会作用于喷嘴13。由此,增粘后的液体、固化后的液体等被从喷嘴13排出。即,维护单元24对液体喷出头12进行清洗。从盖子28抽吸的液体收纳于收纳部27。
维护单元24也可以具有切换部29。在维护单元24中,切换部29位于负压产生部25与连接部26之间,且位于负压产生部25与盖子28之间。即,负压产生部25通过切换部29与连接部26连接。负压产生部25通过切换部29与盖子28连接。
切换部29构成为切换负压产生部25的连接目的地。即,切换部29例如将负压产生部25的连接目的地在连接部26与盖子28之间切换。切换部29例如是切换阀。由此,一个负压产生部25能够使负压作用于排出流路21和盖子28双方。即,液体喷出装置11的构成变得简易。除了与排出流路21连接的负压产生部25之外,维护单元24也可以具有与盖子28连接的泵。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开放部30。开放部30构成为开放排出流路21。例如,通过开放部30开放排出流路21,气泡能够从该排出流路21向被连接部22流动。
例如在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的情况下,开放部30使排出流路21开放。具体地,在滑架14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预定位置的情况下,开放部30使排出流路21开放。当排出流路21开放时,气泡能够从排出流路21向被连接部22流动。在本例中,在滑架14不位于预定位置的情况下,排出流路21锁闭。因此,在印刷中、印刷待机时,液体从排出流路21漏出的可能性降低。关于开放部30的构成,后面进行说明。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控制部32。控制部32控制液体喷出装置11。控制部32例如控制液体喷出头12、滑架14及维护单元24等。控制部32控制负压产生部25。控制部32例如通过控制负压产生部25的转数,来控制负压产生部25的抽吸流量。抽吸流量指的是例如每单位时间内所抽吸的流体的容积。抽吸流量越大,通过负压产生部25起作用的负压变得越大。
控制部32也可以是遵照计算机程序执行各种处理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控制部32也可以是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等的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电路。控制部32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处理器和上述硬件电路的组合的电路。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存储器保存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存储器、即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通过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能够访问的所有的可读介质。
液体喷出装置的详细构成
接下来,对液体储存部20、排出流路21、被连接部22、开放部30及连接部26的构成进行说明。
首先,对液体储存部20进行说明。由于多个液体储存部20分别是同样的构成,因此在此对一个液体储存部20进行说明。在本例中,将液体从液体供给源16朝向液体喷出头12流动的方向也称为供给方向。在本例中,将供给方向上的液体供给源16一侧也称为上游,将供给方向上的液体喷出头12一侧也称为下游。
如图2所示,液体储存部20具有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本例的第一储存室34是配置于第二储存室35的下游的压力室。从液体供给源16供给的液体储存于第二储存室35和第一储存室34。
第二储存室35例如包括第一过滤器室36和第二过滤器室37。第一过滤器室36在供给方向上位于比第二过滤器室37更靠上游处。因此,液体在第二储存室35中从第一过滤器室36向第二过滤器室37流动。
第二储存室35位于比第一储存室34更靠上游处。因此,液体在液体储存部20中依次流过第二储存室35、第一储存室34。详细而言,液体依次流过第一过滤器室36、第二过滤器室37、第一储存室34。
在本例中,第一供给流路18与第一过滤器室36相通。在本例中,第二供给流路19与第一储存室34相通。因此,在本例中,第一储存室34通过第二储存室35与第一供给流路18相通。
液体储存部20例如具有储存体38和第一可挠膜39。储存体38例如是树脂制的壳体。第一可挠膜39例如是具有可挠性的薄膜。液体储存部20构成为通过第一可挠膜39粘贴于储存体38能够储存液体。储存体38与第一供给流路18和第二供给流路19连接。储存体38划定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第一可挠膜39划定第一储存室34。因此,通过第一可挠膜39位移,第一储存室34的容积发生变化。
储存体38例如具有划分壁40。划分壁40是对液体储存部20内进行划分的壁。划分壁40将液体储存部20内的空间划分为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使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相通的贯通孔41开口于划分壁40。
储存体38例如具有分离壁42。分离壁42是将第二储存室35分成第一过滤器室36和第二过滤器室37的壁。使第一过滤器室36和第二过滤器室37相通的安装孔43开口于分离壁42。
液体储存部20例如具有过滤器44。过滤器44位于第二储存室3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储存室35是配置有过滤器44的过滤器室。过滤器44安装于储存体38。过滤器44安装于分离壁42。过滤器44例如嵌入于安装孔43。液体通过过滤器44,由此从第一过滤器室36向第二过滤器室37流动。通过液体通过过滤器44,异物被从液体中除去。
液体储存部20也可以具有调整阀45。调整阀45开闭供给流路17。通过调整阀45打开,液体通过液体储存部20从第一供给流路18向第二供给流路19流动。
调整阀45是调整液体喷出头12内的压力的阀。调整阀45通过调整第一储存室34的压力来调整液体喷出头12内的压力。在液体喷出头12内变为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调整阀45开放供给流路17。调整阀45调整第一储存室34的压力使得液体喷出头12内的压力变为预定的负压。调整阀45例如具有调整阀体46和调整弹簧47。
调整阀体46例如具有轴部分48和板部分49。轴部分48***于贯通孔41。板部分49位于轴部分48的一端。板部分49位于第二过滤器室37。轴部分48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储存室34。因此,调整阀体46以跨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过滤器室37的方式位于所处位置处。轴部分48的另一端与第一可挠膜39接触。与轴部分48的另一端接触的接触板5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可挠膜39。
调整弹簧47位于第二过滤器室37。调整弹簧47例如与分离壁42和板部分49接触。调整弹簧47将板部分49朝向划分壁40推按。板部分49通过与划分壁40接触来堵塞贯通孔41。
当第一储存室34内的压力变小时,第一可挠膜39以接近划分壁40的方式进行位移。例如,当通过液体喷出头12喷出液体,第一储存室34的压力变小时,第一可挠膜39以第一储存室34的容积变小的方式进行位移。由此,第一可挠膜39将调整阀体46朝向调整弹簧47推按。
当第一可挠膜39推按调整阀体46的力超过了调整弹簧47推按调整阀体46的力时,板部分49会离开划分壁40。当板部分49离开划分壁40时,贯通孔41会开放。由此,液体从第二过滤器室37向第一储存室34流动。当液体流入到第一储存室34时,第一储存室34内的压力会变大。当第一储存室34内的压力变大时,第一可挠膜39会以离开划分壁40的方式进行位移。其结果,板部分49与划分壁40接触。如此一来,调整阀45将第一储存室34的压力调整为预定的负压。
接下来,对排出流路21进行说明。由于多个排出流路21分别是同样的构成,因此在此对一个排出流路21进行说明。
排出流路21例如具有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连接到储存体38。第一排出流路51是与第一储存室34相通的流路。第一排出流路51例如与第一储存室34的上部相通。第二排出流路52是与第二储存室35相通的流路。详细而言,第二排出流路52与第一过滤器室36相通。第二排出流路52例如与第一过滤器室36的上部相通。
第一排出流路51是使气泡从第一储存室34排出的流路。第二排出流路52是使气泡从第二储存室35排出的流路。详细而言,第二排出流路52是使积存于第一过滤器室36的气泡排出的流路。
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也可以分别具有阻力部53。即,一个排出流路21具有两个阻力部53。阻力部53是在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中构成为在液体流动的情况下流路阻力变大的部分。阻力部53是在液体流动的情况下压力损失变大的部分。
阻力部53是在排出流路21中构成为压力损失比供给流路17大的部分。详细而言,阻力部53是在排出流路21中构成为压力损失比第一供给流路18大的部分。由此,在一个液体储存部20中,相较于液体在连接到该液体储存部20的供给流路17中流动的情况,在液体在连接到该液体储存部20的排出流路21中流动的情况下,压力损失更大。因此,在一个液体储存部20中,相较于供给流路17,液体在排出流路21中更难流动。
阻力部53例如由在排出流路21中流路截面积小的部分构成。即,阻力部53通过使排出流路21变细而构成。因此,阻力部53的流路直径比供给流路17的流路直径更小。阻力部53例如也可以由在排出流路21中弯曲的部分构成。阻力部53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排出流路21的流路长度增长来构成。排出流路21只要构成为相较于供给流路17液体更难流动即可。
排出流路21具有多个收纳体和多个开闭阀。详细而言,一个排出流路21具有两个收纳体。一个排出流路21具有两个开闭阀。第一排出流路51具有第一收纳体54和第一开闭部55。第二排出流路52具有第二收纳体56和第二开闭部57。第一收纳体54和第二收纳体56分别是同样的构成。第一开闭部55和第二开闭部57分别是同样的构成。
第一收纳体54位于第一排出流路51。第一收纳体54收纳第一开闭部55。第一收纳体54构成第一排出流路51的端部。第一收纳体54与被连接部22连接。第一收纳体54具有第一连接口58开口的第一开口板59。第一收纳体54内和被连接部22内通过第一连接口58相通。即,第一排出流路51内和被连接部22内通过第一连接口58相通。
第一开闭部55是第一排出流路51所具有的开闭阀。第一开闭部55能够开闭第一排出流路51。第一开闭部55通常锁闭第一排出流路51。因此,通常,第一排出流路51相对于被连接部22锁闭。第一开闭部55包括第一开闭阀体60和第一开闭弹簧61。第一开闭阀体60和第一开闭弹簧61收纳于第一收纳体54。第一开闭部55通过开放部30开放。
第一开闭阀体60例如具有第一轴部分62和第一板部分63。第一轴部分62***到第一连接口58。第一板部分63位于第一轴部分62的一端。第一板部分63位于第一收纳体54内。第一轴部分62的另一端位于被连接部22内。因此,第一开闭阀体60以跨第一收纳体54和被连接部22的方式位于所处位置处。
第一开闭弹簧61位于第一收纳体54内。第一开闭弹簧61与第一板部分63接触。第一开闭弹簧61将第一开闭阀体60朝向被连接部22推按。第一开闭弹簧61将第一板部分63朝向第一开口板59推按。第一板部分63通过与第一开口板59接触来堵塞第一连接口58。由此,第一排出流路51锁闭。
第二收纳体56位于第二排出流路52。第二收纳体56收纳第二开闭部57。第二收纳体56构成第二排出流路52的端部。第二收纳体56与被连接部22连接。第二收纳体56具有第二连接口64开口的第二开口板65。第二收纳体56内和被连接部22内通过第二连接口64相通。即,第二排出流路52内和被连接部22内通过第二连接口64相通。
第二开闭部57是第二排出流路52所具有的开闭阀。第二开闭部57能够开闭第二排出流路52。通常,第二开闭部57锁闭第二排出流路52。因此,通常,第二排出流路52相对于被连接部22锁闭。第二开闭部57包括第二开闭阀体66和第二开闭弹簧67。第二开闭阀体66和第二开闭弹簧67收纳于第二收纳体56。第二开闭部57通过开放部30开放。
第二开闭阀体66例如具有第二轴部分68和第二板部分69。第二轴部分68***到第二连接口64。第二板部分69位于第二轴部分68的一端。第二板部分69位于第二收纳体56内。第二轴部分68的另一端位于被连接部22内。因此,第二开闭阀体66以跨第二收纳体56和被连接部22的方式位于所处位置处。
第二开闭弹簧67位于第二收纳体56内。第二开闭弹簧67与第二板部分69接触。第二开闭弹簧67将第二开闭阀体66朝向被连接部22推按。第二开闭弹簧67将第二板部分69朝向第二开口板65推按。第二板部分69通过与第二开口板65接触来堵塞第二连接口64。由此,第二排出流路52锁闭。
接下来,对被连接部22进行说明。
被连接部22连接到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被连接部22也可以具有合流部71。多个收纳体连接到合流部71。多个第一收纳体54和多个第二收纳体56连接到合流部71。即,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和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连接到本例的被连接部22。气泡、液体等通过排出流路21流入到合流部71。合流部71也可以具有合流体72和第二可挠膜73。
合流体72与多个收纳体连接。合流体72例如是树脂制的壳体。第二可挠膜73安装于合流体72。第二可挠膜73例如是具有可挠性的薄膜。通过第二可挠膜73进行位移,合流部71的容积发生变化。
被连接部22具有多个动作板。被连接部22例如具有两个动作板。具体地,被连接部22具有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本例的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位于合流部71内。本例的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设置为沿铅垂方向排列,但是在图2中以横向排列进行图示。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也可以设置为沿水平方向排列。
第一按压部74能够与一个以上的第一开闭阀体60接触。具体地,第一按压部74能够与多个第一轴部分62接触。在本例中,第一按压部74能够与四个第一轴部分62分别接触。第二按压部75能够与一个以上的第二开闭阀体66接触。具体地,第二按压部75能够与多个第二轴部分68接触。在本例中,第二按压部75能够与四个第二轴部分68接触。
第一按压部74能够以使第一开闭部55开闭的方式移动。当第一按压部74接近第一收纳体54时,第一开闭阀体60会被第一按压部74按压。通过第一开闭阀体60被第一按压部74按压,第一板部分63离开第一开口板59。由此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按压部74,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一齐开放。
第二按压部75能够以使第二开闭部57开闭的方式移动。当第二按压部75接近第二收纳体56时,第二开闭阀体66会被第二按压部75按压。通过第二开闭阀体66被第二按压部75按压,第二板部分69离开第二开口板65。由此可见,在本例中,通过第二按压部75,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一齐开放。
被连接部22具有***部76。连接部26***到***部76。通过连接部26***到***部76,被连接部22和负压产生部25连接。即,通过连接部26***到***部76,多个排出流路21和负压产生部25连接。***部76具有***体77、阀部78以及密封部79。
***体77与合流体72相连。***体77内与合流体72内相通。流入到合流体72内的气泡和液体流入到***体77内。第三连接口80开口于***体77。连接部26***到第三连接口80。第三连接口80也可以以里面的口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为锥形。
阀部78位于***体77内。阀部78开闭被连接部22。通常,阀部78堵塞第三连接口80。被连接部22由阀部78锁闭。通过连接部26***到***体77,阀部78开放被连接部22。阀部78例如通过被***到***体77的连接部26推动而离开第三连接口80。由此,被连接部22开放。
密封部79安装于***体77。密封部79位于第三连接口80。当连接部26***到第三连接口80时,密封部79密封连接部26和***体77。例如,通过连接部26***到***部76,密封部79紧贴到连接部26的外周面。由此,密封部79密封连接部26和***体77。由此,液体从第三连接口80漏出的可能性降低。
接下来,对开放部30进行说明。
开放部30具有第一杆81、第二杆82以及切换部件83。第一杆81是使第一排出流路51开放的部件。第二杆82是使第二排出流路52开放的部件。
第一杆81能够接近或离开被连接部22。第一杆81通过接近被连接部22隔着第二可挠膜73与第一按压部74接触。第一杆81通过接近被连接部22将第一按压部74朝向第一排出流路51推按。由此,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一齐开放。
第二杆82能够接近或离开被连接部22。第二杆82通过接近被连接部22隔着第二可挠膜73与第二按压部75接触。第二杆82通过接近被连接部22将第二按压部75朝向第二排出流路52推按。由此,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一齐开放。
如图3所示,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分别具有阀开放杆和凸轮杆。具体地,第一杆81具有第一阀开放杆84和第一凸轮杆85。第二杆82具有第二阀开放杆86和第二凸轮杆87。
本例的切换部件83是凸轮部件。切换部件83也可以具有第一凸轮88、第二凸轮89以及第三凸轮90。切换部件83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本例的切换部件83从基准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切换部件83例如也可以从驱动负压产生部25的驱动源传递驱动力。例如,驱动源也可以通过进行正转驱动使负压产生部25产生负压,并通过进行反转驱动来驱动切换部件83。
如图4所示,第一凸轮杆85也可以具有第一凸部91。第一阀开放杆84也可以具有第一孔92。第一凸部91***到第一孔92中。第一阀开放杆84能够以第一凸部91为中心进行转动。第一阀开放杆84也可以具有第一接触部93和第一作用部94。第一接触部93能够与滑架14接触。第一作用部94能够与第二可挠膜73接触。第一阀开放杆84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在第一作用部94离开滑架14的方向上受到力。
第二凸轮杆87也可以具有第二凸部95。第一阀开放杆84也可以具有第二孔96。第二凸部95***到第二孔96中。第二阀开放杆86能够以第二凸部95为中心转动。第二阀开放杆86也可以具有第二接触部97和第二作用部98。第二接触部97能够与滑架14接触。第二作用部98能够与第二可挠膜73接触。第二阀开放杆86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在第二作用部98离开滑架14的方向上受到力。
基准状态
如图3~图5所示,切换部件83在基准状态情况下的旋转相位是0度。
如图3所示,在基准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凸轮88不推动第一凸轮杆85。第二凸轮89不推动第二凸轮杆87。
如图3、图4所示,在基准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凸轮杆85、第二凸轮杆87、第一阀开放杆84及第二阀开放杆86位于基准位置。
如图5所示,滑架14通过沿扫描方向Ds移动并位于预定位置来推动第一接触部93和第二接触部97。通过第一接触部93被滑架14推动,第一阀开放杆84以第一凸部91为中心进行转动。通过第二接触部97被滑架14推动,第二阀开放杆86以第二凸部95为中心转动。即,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地进行转动。
当处于基准状态时,即便被滑架14推动的第一阀开放杆84进行转动,第一作用部94也不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当处于基准状态时,即便被滑架14推动的第二阀开放杆86进行转动,第二作用部98也不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因此,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和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被锁闭。
滑架14沿与扫描方向Ds相反的方向移动而离开第一接触部93和第二接触部97。当滑架14离开第一接触部93时,第一阀开放杆84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力沿第一作用部94离开滑架14的方向转动。当滑架14离开第二接触部97时,第二阀开放杆86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力沿第二作用部98离开滑架14的方向转动。
第二状态
如图6~图8所示,切换部件83通过沿驱动方向Dd旋转而从基准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在设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切换部件83的旋转相位例如是90度。
如图6所示,切换部件83能够使第二杆82的位置位移。切换部件83的进行旋转的第二凸轮89推动第二凸轮杆87。第二凸轮杆87通过被第二凸轮89推动而以未图示的轴为中心在图6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凸轮杆87的轴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凸轮杆85的轴平行。
如图7所示,第二凸轮杆87也可以使第二阀开放杆86的转动中心移动。当第二凸轮杆87转动时,第二凸部95和第二阀开放杆86以靠近切换部件83的方式进行位移。第二凸部95和第二阀开放杆86也可以沿与扫描方向Ds相反的方向位移。
如图8所示,滑架14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来推动第一接触部93和第二接触部97。通过第一接触部93被滑架14推动,第一阀开放杆84以第一凸部91为中心转动。通过第二接触部97被滑架14推动,第二阀开放杆86以第二凸部95为中心转动。即,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地进行转动。
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即便被滑架14推动的第一阀开放杆84转动,第一作用部94也不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被滑架14推动着转动的第二阀开放杆86的第二作用部98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
在切换部件8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杆82能够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地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通过第二杆82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开放。此时,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锁闭。
第一状态
如图9~图11所示,切换部件83通过沿驱动方向Dd旋转而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在设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切换部件83的旋转相位例如是180度。
如图9所示,第二凸轮89从第二凸轮杆87脱离。因此,第二凸轮杆87和第二阀开放杆86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力返回到基准位置。
切换部件83能够使第一杆81的位置位移。切换部件83的进行旋转的第一凸轮88推动第一凸轮杆85。第一凸轮杆85通过被第一凸轮88推动,以轴为中心在图9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杆85也可以使第一阀开放杆84的转动中心移动。当第一凸轮杆85转动时,第一凸部91和第一阀开放杆84以靠近切换部件83的方式进行位移。第一凸部91和第一阀开放杆84也可以沿与扫描方向Ds相反的方向位移。
如图11所示,滑架14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来推动第一接触部93和第二接触部97。通过第一接触部93被滑架14推动,第一阀开放杆84以第一凸部91为中心转动。通过第二接触部97被滑架14推动,第二阀开放杆86以第二凸部95为中心转动。
当处于第一状态时,被滑架14推动着转动的第一阀开放杆84的第一作用部94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被滑架14推动的第二阀开放杆86即便转动,第二作用部98也不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
即,在切换部件83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杆81能够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地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通过第一杆81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开放。此时,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锁闭。
在本例中,多个第一排出流路51和多个第二排出流路52双方不同时开放。因此,第一开闭部55和第二开闭部57通过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而单独开闭。由此,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中的气泡被单独抽吸。
接下来,对连接部26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连接部26也可以具有抽吸管101、支承部102以及弹簧103。连接部26能够与被连接部22连接和分离。通过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连接。通过滑架14离开预定位置,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分离。
抽吸管101也可以形成为前端为圆形。支承部102支承抽吸管101。支承部102也可以设置为沿扫描方向Ds和与扫描方向Ds相反的方向滑动着移动。支承部102也可以具有图13示出的第一轴104和第二轴105。第二轴105也可以被分割成多个。
如图13所示,抽吸管101也可以能够沿与扫描方向Ds不同的第一方向D1转动。第一方向D1是以第一轴104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支承部102也可以能够沿与扫描方向Ds和第一方向D1不同的第二方向D2转动。第二方向D2是以第二轴105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抽吸管101也可以在连接到被连接部22时被第三连接口80引导。抽吸管101通过沿着第三连接口80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移动来调整相对于被连接部22的位置。
如图14所示,支承部102也可以具有凸轮从动件107。凸轮从动件107例如是与第三凸轮90接触的突起。在切换部件83为基准状态下的情况下,支承部102位于临时抽吸位置Pt。
如图15所示,在切换部件8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支承部102位于主抽吸位置Pp。
如图16所示,在切换部件83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支承部102位于主抽吸位置Pp。主抽吸位置Pp是比临时抽吸位置Pt更靠近切换部件83的位置。
控制方法
接下来,对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进行气泡的排出的情况下,控制部32使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此时,切换部件83是基准状态。
如图5所示,在基准状态下,即便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也不移动。因此,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不开放。
如图14所示,在基准状态下,支承部102位于临时抽吸位置Pt。当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连接部26会连接到被连接部22。即,滑架14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而使连接部26和被连接部22连接,并且不使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移动。换言之,控制部32通过使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在不移动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的情况下使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连接。
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的连接指的是抽吸管101***到***部76以开放阀部78。连接部26伴随滑架14进行移动而首先与密封部79接触。当滑架14进一步移动时,连接部26在与密封部79接触的状态下与阀部78接触。当滑架14进一步移动时,连接部26开放阀部78而***到***部76。
当在连接了连接部26和被连接部22的状态下驱动负压产生部25时,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22。具体地,对合流部71内进行抽吸。控制部32先使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之后,并在使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开放之前,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22。
在负压产生部25的负压到达了预定的压力之后,控制部32使切换部件83沿驱动方向Dd旋转以使所述切换部件83为第二状态。控制部32在使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不变的状态下成为第二状态。
如图15所示,当变为第二状态时,支承部102和抽吸管101移动到主抽吸位置Pp。抽吸管101进一步插进到***部76的里面。
如图8所示,当变为第二状态时,第二杆82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以开放第二开闭部57。在切换部件8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32通过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的第二杆82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使气泡从第二储存室35排出。在变为第二状态之前,合流部71被预先设为负压。当第二开闭部57开放时,负压产生部25使负压作用于第二排出流路52。负压产生部25通过抽吸管101、***部76、合流部71及第二排出流路52使负压作用于第二储存室35。第二储存室35内的气泡通过第二排出流路52被排出。
在排出了第二储存室35的气泡后,控制部32使切换部件83沿驱动方向Dd旋转以使所述切换部件83为第一状态。控制部32在使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不变的状态下成为第一状态。
如图16所示,即便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支承部102位于主抽吸位置Pp。即,在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过程中,支承部102不移动。连接部26维持与被连接部22的连接状态。合流部71被保持为负压。
如图11所示,当变为第一状态时,第二杆82离开第二按压部75。第二杆82以离开第二开闭部57的方式使第二按压部75移动以锁闭第二开闭部57。
第一杆81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以开放第一开闭部55。在切换部件83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32通过与滑架14的移动连动的第一杆81使第一按压部74移动,使气泡从第一储存室34排出。当第一开闭部55开放时,负压产生部25使负压作用于第一排出流路51。负压产生部25通过抽吸管101、***部76、合流部71及第一排出流路51使负压作用于第一储存室34。第一储存室34内的气泡通过第一排出流路51被排出。
多个排出流路21分别具有阻力部53。在液体流过的情况下和气泡流过的情况下,排出流路21因阻力部53而在压力损失中产生差异。在气泡流过排出流路21的情况下,与液体流过排出流路21的情况相比,压力损失变小。因此,负压产生部25的负压集中作用于气泡流动的排出流路21。因此,液体变得难以从没有气泡的储存室流出。由此,即便在负压一并作用于多个储存室的情况下,气泡也会被优先从多个储存室之中具有气泡的储存室抽吸。
在排出了第一储存室34的气泡之后,控制部32也可以使切换部件83沿驱动方向Dd旋转以使所述切换部件83为基准状态。控制部32在使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不变的状态下成为基准状态。
如图5所示,当变为基准状态时,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离开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因此,第一开闭部55和第二开闭部57锁闭。
在设为基准状态之后,控制部32也可以使负压产生部25的驱动停止。控制部32也可以将气泡从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排出,并在使滑架14位于预定位置以锁闭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之后,使负压对被连接部22的作用停止。
实施方式的作用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多个储存室设置于供给流路17的情况下,存在气泡的量不均匀的情况。例如,相较于在比过滤器44更靠下游的第一储存室34,气泡更容易积存于比过滤器44更靠上游的第二储存室35。但是,通过切换部件83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负压会分别作用于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
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1)在切换部件83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一储存室34抽吸气泡。在切换部件8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二储存室35抽吸气泡。即,由于能够根据切换部件83的状态从各个储存室单独地抽吸气泡,因此能够抑制在排出气泡时消耗液体。
(1-2)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分别具有阀开放杆和凸轮杆。因此,与仅通过滑架14的移动的力来使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滑架14的动作负荷。
(1-3)由过滤器44捕捉到的气泡积存于第二储存室35。在溶解于液体的状态下在通过了过滤器44之后出现的气泡积存于第一储存室34。因此,在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中,气泡的量的不均匀容易变大。但是,对于第一储存室34和第二储存室35,由于能够根据切换部件83的状态单独地进行抽吸,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气泡排出。
(1-4)当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连接部26和被连接部22连接,但是第一按压部74和第二按压部75不移动。因此,能够在不同的定时进行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的连接以及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的开闭。
(1-5)由支承部102支承的抽吸管101能够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转动。因此,即便在例如因经年劣化等而在连接部26与被连接部22的位置处产生了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接部26连接到被连接部22。
(1-6)在使连接部26和被连接部22连接之后,且在使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开放之前,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22。因此,通过先提前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22,能够降低在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开放时产生逆流的可能性。
(1-7)在锁闭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之后,使负压对被连接部22的作用停止。因此,能够降低在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中产生逆流的可能性。
变更例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面那样地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和下面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以互相组合的方式实施。
控制部32也可以在设为第一状态之后,使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控制部32也可以在设为第一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滑架14从预定位置移动。
控制部32也可以在设为第二状态之后,使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控制部32也可以在设为第二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滑架14从预定位置移动。
控制部32也可以在使第一开闭部55和第二开闭部57闭塞之前使负压产生部25的驱动停止。控制部32也可以在锁闭第一排出流路51和第二排出流路52之前使负压对被连接部22的作用停止。
控制部32也可以在使第一开闭部55或第二开闭部57开放之后使负压产生部25驱动。控制部32也可以在使第一排出流路51或第二排出流路52开放之后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22。
连接部26也可以设为不具备能够移动的支承部102的构成。被连接部22和连接部26也可以在滑架14移动到预定位置的途中连接。滑架14也可以在抽吸管101的前端连接到被连接部22的位置处暂时停止之后移动到预定位置。负压产生部25也可以在滑架14暂时停止时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22。抽吸管101也可以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来***到被连接部22。
第一储存室34也可以设置于比第二储存室35更靠上游处。
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储存室设置于供给流路17。
切换部件83也可以设为不具备第一凸轮杆85和第二凸轮杆87中的至少一方的构成。切换部件83也可以使第一阀开放杆84和第二阀开放杆86中的至少一方直接移动。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成为微量的液滴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地拖尾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关于液体,只要是物质是液相时的状态下的物质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体这样的流状体的物质。关于液体,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而得的物质等的物质。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举出诸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此,油墨为包含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各种液体组合物的物质。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喷出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和色料等的材料的液体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喷出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装置、喷出成为被用作精密移液管的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及微型分液器等。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对钟表、相机等精密设备精确地喷出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出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或者碱等蚀刻液的装置。
定义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至少一个”这一表述是指期望的选择项中的“一个以上”。作为一例,如果选择项的数量是两个的话,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至少一个”这一表述是指“仅一个选择项”或“两个选择项双方”。作为其他例子,如果选择项的数量是三个以上的话,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至少一个”这一表述是指“仅一个选择项”或“两个以上的任意选择项的组合”。
附记
下面对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所掌握的技术思想和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A)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喷出液体;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并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第一排出流路,使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排出;第二排出流路,使气泡从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所述液体储存部、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及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并能够沿扫描方向往返移动;连接部,能够与连接到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的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负压产生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使负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第一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第二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第一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一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第二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二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第一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转动;第二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转动;以及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能够使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位置位移,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杆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第一按压部移动,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杆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第二按压部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切换部件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一储存室抽吸气泡。在切换部件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二储存室抽吸气泡。即,由于能够根据切换部件的状态从各个储存室单独地抽吸气泡,因此能够在排出气泡时抑制液体的消耗。
(B)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切换部件是凸轮部件,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分别具有阀开放杆和凸轮杆,所述凸轮杆使所述阀开放杆的转动中心移动。
根据该构成,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具有阀开放杆和凸轮杆。因此,与仅通过滑架的移动的力使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滑架的动作负荷。
(C)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储存室是配置有过滤器的过滤器室,所述第一储存室是配置于所述过滤器室的下游的压力室。
根据该构成,被过滤器捕捉到的气泡积存于第二储存室。在溶解于液体的状态下通过过滤器之后出现的气泡积存于第一储存室。因此,在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中,气泡的量的不均匀容易变大。但是,对于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由于能够根据切换部件的状态单独地进行抽吸,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气泡排出。
(D)在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滑架也可以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在不移动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的情况下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被连接部连接。
根据该构成,当滑架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连接部和被连接部连接,但是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不移动。因此,能够在不同的定时进行连接部与被连接部的连接以及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的开闭。
(E)在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部具有抽吸管和支承所述抽吸管的支承部,所述抽吸管能够沿与所述扫描方向不同的第一方向转动,所述支承部能够沿与所述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转动。
根据该构成,由支承部支承的抽吸管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因此,即便在例如因经年劣化等而在连接部和被连接部的位置处产生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接部连接到被连接部。
(F)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喷出液体;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并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第一排出流路,使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排出;第二排出流路,使气泡从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所述液体储存部、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及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并能够沿扫描方向往返移动;连接部,能够与连接到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的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负压产生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使负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第一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第二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第一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一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第二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二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第一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转动;第二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转动;以及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能够使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位置位移,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的所述第一杆使所述第一按压部移动,使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排出;以及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的所述第二杆使所述第二按压部移动,使气泡从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根据该方法,能够起到与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同样的效果。
(G)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使所述滑架移动到预定位置,在不使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移动的情况下,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被连接部连接;以及先使所述滑架位于所述预定位置之后,并在使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开放之前,使负压作用于所述被连接部。
根据该方法,在使连接部和被连接部连接之后,且在使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开放之前,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因此,通过先提前使负压作用于被连接部,能够降低在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开放时产生逆流的可能性。
(H)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在将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和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并使所述滑架位于所述预定位置以锁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之后,使负压对所述被连接部的作用停止。
根据该方法,在锁闭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之后使负压对被连接部的作用停止。因此,能够降低在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中产生逆流的可能性。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喷出液体;
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并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
第一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一储存室的上部连通;
第二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二储存室的上部连通;
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所述液体储存部、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及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并能够沿扫描方向往返移动;
连接部,能够与连通到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的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
负压产生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使负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
第一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
第二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二排出流路;以及
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闭部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开闭,
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闭部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一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
第二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二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
第一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转动;以及
第二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转动,
所述切换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位置位移,
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杆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第一按压部移动,
在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杆能够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第二按压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为凸轮部件,
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分别具有阀开放杆和凸轮杆,
所述凸轮杆使所述阀开放杆的转动中心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储存室是配置有过滤器的过滤器室,
所述第一储存室是配置于所述过滤器室的下游的压力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在不移动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的情况下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被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抽吸管和支承所述抽吸管的支承部,
所述抽吸管能够沿与所述扫描方向不同的第一方向转动,
所述支承部能够沿与所述扫描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转动。
7.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液体喷出头,从喷嘴喷出液体;
液体储存部,具有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并能够储存从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
第一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一储存室的上部连通;
第二排出流路,与所述第二储存室的上部连通;
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所述液体储存部、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及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并能够沿扫描方向往返移动;
连接部,能够与连通到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的被连接部连接和分离;
负压产生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使负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
第一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
第二开闭部,能够开闭所述第二排出流路;以及
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使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并使所述滑架移动来开放所述第一开闭部,使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排出;以及
通过使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并使所述滑架移动来开放所述第二开闭部,使气泡从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
第一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一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
第二按压部,能够以使所述第二开闭部开闭的方式移动;
第一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进行转动;以及
第二杆,与所述滑架的移动连动地进行转动,
所述切换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位置位移,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使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一状态并使所述滑架移动来通过所述第一杆使所述第一按压部移动,使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排出;以及
通过使所述切换部件为所述第二状态并使所述滑架移动来通过所述第二杆使所述第二按压部移动,使气泡从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使所述滑架移动到预定位置,在不使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移动的状态下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被连接部连接;以及
在使所述滑架位于所述预定位置之后,且在使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开放之前,使负压作用于所述被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在将气泡从所述第一储存室和所述第二储存室排出,使所述滑架位于所述预定位置以锁闭所述第一排出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之后,停止负压对所述被连接部的作用。
CN202311694540.XA 2022-12-13 2023-12-11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81819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98664A JP2024084406A (ja) 2022-12-13 2022-12-13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2-198664 2022-1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81951A true CN118181951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38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94540.XA Pending CN118181951A (zh) 2022-12-13 2023-12-11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90134A1 (zh)
JP (1) JP2024084406A (zh)
CN (1) CN11818195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90134A1 (en) 2024-06-13
JP2024084406A (ja) 202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422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e-regulating device
JP53324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1020751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th pressure adjusting valve
JP542823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00231669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10780702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00231668A1 (en) Bubble removing method
JP5245975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11084297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00020126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614106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45679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18181951A (zh)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0228148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67345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6218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0837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12029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139789A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3108242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101000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06686A (ja) 流体吐出装置
JP2009160913A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JP2019077107A (ja) 流路構造体、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