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5276A -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 Google Patents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65276A
CN118065276A CN202410430074.2A CN202410430074A CN118065276A CN 118065276 A CN118065276 A CN 118065276A CN 202410430074 A CN202410430074 A CN 202410430074A CN 118065276 A CN118065276 A CN 118065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cone
pushing
supporting
storage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300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湛良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300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5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65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5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所述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包括存放部、推倒部、扶正部和移位部,所述存放部用于放置倾倒的交通锥;所述推倒部用于放置竖立的交通锥,所述推倒部可翻转用于推倒交通锥并倾倒放置于所述存放部;所述扶正部可翻转用于扶正所述存放部上的交通锥并竖立放置于所述推倒部;所述移位部可平移用于移动所述推倒部上的交通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可实现对交通锥的自动扶正、移位和推倒功能,以从时间和性能上匹配交通锥的摆放与收集工作。

Description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养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背景技术
日常道路养护过程中,需要使用交通锥对养护路段进行临时封闭,防止正常行驶的车辆进入养护区域,造成人员或车辆设备的碰撞安全事故。目前交通锥摆放及收取作业以两名或以上人员人工操作为主,工程车辆装载交通锥,车上人员负责拿取或堆叠交通锥,车下人员负责摆放或收取交通锥的操作。需要人工参与的半自动设备施工危险性高,费时费力。一方面,收放交通锥的施工过程需要两名或以上的人员协作,耗费人力;另一方面,人工收放过程中,车下人员体力劳动频繁,摆放间距长短不一;最重要的是车下人员的安全风险高,尤其在快速道路及高速道路上进行施工作业时,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可实现对交通锥的自动扶正、移位和推倒功能,以从时间和性能上匹配交通锥的摆放与收集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所述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包括存放部、推倒部、扶正部和移位部,所述存放部用于放置倾倒的交通锥;所述推倒部用于放置竖立的交通锥,所述推倒部可翻转用于推倒交通锥并倾倒放置于所述存放部;所述扶正部可翻转用于扶正所述存放部上的交通锥并竖立放置于所述推倒部;所述移位部可平移用于移动所述推倒部上的交通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通过设置扶正部配合存放部可实现对交通锥的自动扶正,通过设置推倒部配合存放部可实现对交通锥的自动推倒,通过设置移位部配合推倒部可实现对交通锥的自动移位,通过对交通锥的自动扶正、移位和推倒,可以从时间和性能上匹配交通锥的摆放与收集工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存放部相连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推倒部与所述安装架可翻转地相连,所述扶正部与所述安装架可翻转地相连,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推倒部和所述扶正部的翻转轴。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在第二方向上设于所述存放部和所述推倒部之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架、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存放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轴与所述支撑架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推倒部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连,所述扶正部与所述第二固定轴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轴沿第二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固定轴靠近所述推倒部,所述第二固定轴靠近所述存放部。
可选地,所述存放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支撑架,且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所述安装架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存放部相连。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中托部,所述中托部位于所述存放部和所述推倒部之间,所述中托部包括一个或沿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中托部可随所述推倒部一起翻转并在所述交通锥翻转时支撑交通锥的底盘。
可选地,所述中托部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第一限位块用于在所述扶正部翻转时限位所述交通锥的底盘侧边。
可选地,所述扶正部靠近所述中托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在所述推倒部翻转时限位所述交通锥的底盘侧边。
可选地,所述中托部靠近所述存放部的一侧设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用于在所述中托部翻转时避免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产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移位部与所述安装架相连,并布置于所述推倒部的下侧。
可选地,所述存放部设有托杆,所述托杆用于承托所述交通锥的锥体。
可选地,所述推倒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推倒部的远离所述存放部的一侧,所述挡板凸出所述推倒部的承托面,所述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推倒部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推扶移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别与所述存放部和所述推倒部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推倒部翻转;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别与所述存放部和所述扶正部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扶正部翻转;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设于所述存放部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移位部可移动地与所述存放部相连,所述移位部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所述推倒部的上表面,并用于承托和沿所述推倒部移动交通锥;所述移位部在第二状态不凸出于所述推倒部的上表面,并用于放置所述交通锥于所述推倒部。
可选地,所述移位部可移动地与所述存放部相连,所述移位部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所述推倒部的支撑面,并用于承托和沿所述支撑面移动交通锥;所述移位部在第二状态不凸出于所述支撑面,并用于放置所述交通锥于所述支撑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交通锥收放***,所述交通锥收放***包括前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收放***,所述交通锥收放***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推扶移位装置、收放装置和转移装置,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推扶移位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在所述存放部和工作面之间拾取、携带、转移和放置交通锥;所述转移装置与所述推扶移位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在交通锥收纳仓和所述推倒部之间拾取、携带、转移和放置交通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收放***,通过应用前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可以自动将交通锥扶正放置在所需位置,移动交通锥到指定位置,并在需要时将锥体推倒,可以从时间和性能上匹配交通锥的摆放与收集工作,通过自动化的操作,可以提高交通锥在收放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在道路上的时间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底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存放部、扶正部和推倒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存放部、扶正部和推倒部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推倒部和移位部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推倒部和移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的推倒部和移位部的后侧视图。
附图标记: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存放部110,板主体111,第一板部111a,第二板部111b,第三板部111c,连接杆112,托杆113,推倒部120,支撑面121,条形孔122,第一栅格条123,边框124,第一限位部125,第二限位部126,挡板127,扶正部130,第一侧部131,第二侧部132,让位槽133,第一边梁134,第二边梁135,连接梁136,凸面137,凹面138,第二限位块139,移位部140,第二栅格条141,横梁142,安装架150,支撑架151,第一固定轴152,第一转轴152a,第一连接筒152b,第二固定轴153,第二转轴153a,第二连接筒153b,中托部154,第一限位块155,纵梁156,左侧支撑架151a,右侧支撑架151b,让位口157,第一驱动部160,第一安装座161,第二安装座162,第二驱动部170,第三驱动部180,固定架181,滑动架182,第一驱动件183,第二驱动件184,第一导杆185,第二导杆186,剪叉机构187,伸缩缸188,位置传感器190,交通锥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和交通锥收放***,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包括存放部110、推倒部120、扶正部130和移位部140,存放部110用于放置倾倒的交通锥200;推倒部120用于放置竖立的交通锥200,推倒部120可翻转用于推倒交通锥200并倾倒放置于存放部110;扶正部130可翻转用于扶正存放部110上的交通锥200并竖立放置于推倒部120;移位部140可平移用于移动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存放部110用于支撑呈倾倒状态的交通锥200,扶正部130可用于将存放部110上呈倾倒状态的交通锥200扶正至推倒部120上并呈竖立状态,移位部140可将竖立在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平移,推倒部120可将竖立在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推倒至存放部110上并呈倾倒状态。在交通锥200的布放阶段,交通锥200被转运到存放部110上,此时交通锥200呈倾倒状态,扶正部130带动存放部110上的交通锥200翻转至竖立状态,并转移到推倒部120上,移位部140带动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平移以依次进行布放。在交通锥200的回收阶段,交通锥200被拾取依次置于推倒部120上,此时交通锥200呈竖立状态,移位部140带动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平移,推倒部120带动交通锥200翻转倾倒在存放部110上,倾倒的交通锥200被转运至存储库存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通过设置扶正部130配合存放部110可实现对交通锥200的自动扶正,通过设置推倒部120配合存放部110可实现对交通锥200的自动推倒,通过设置移位部140配合推倒部120可实现对交通锥200的自动移位,通过对交通锥200的自动扶正、移位和推倒,可以从时间和性能上匹配交通锥200的摆放与收集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架150,安装架150与存放部110相连并沿第一方向设置,推倒部120与安装架150可翻转地相连,扶正部130与安装架150可翻转地相连,第一方向平行于推倒部120和扶正部130的翻转轴。请参阅图1,具体而言,安装架150是连接存放部110、推倒部120以及扶正部130的组件,安装架150沿第一方向设置并与存放部110相连,第一方向是指与推倒部120和扶正部130的翻转轴平行的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安装架150可以固定连接存放部110的左右两侧。推倒部120与安装架150可翻转地相连,便于在给推倒部120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可以实现推倒部120的翻转操作。类似地,扶正部130和安装架150之间也是可翻转地相连,以实现扶正部130的翻转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50在第二方向上设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请参阅图1,第二方向为图中的前后方向,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一方向为图中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垂直于左右方向,安装架150在前后方向上设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安装架150可以起到连接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的作用,安装架150在前后方向上提供支撑,允许推倒部120和扶正部130进行翻转操作,使整个装置可以实现交通锥200的推倒和扶正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50包括支撑架151、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支撑架151与存放部110相连,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与支撑架151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推倒部120与第一固定轴152相连,扶正部130与第二固定轴153相连。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支撑架151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使整个装置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工作状态。第一固定轴152的作用是固定推倒部120,并允许推倒部120在第一方向上即沿左右方向进行翻转。通过与第一固定轴152的连接,推倒部120可以绕第一固定轴152翻转,实现对交通锥200的推倒操作。第二固定轴153的作用是固定扶正部130,并允许扶正部130在第一方向上即沿左右方向进行翻转。通过与第二固定轴153的连接,扶正部130可以绕第二固定轴153翻转,实现对交通锥200的扶正操作。总体来说,支撑架151提供了整体的支撑和稳定性,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分别用于连接推倒部120和扶正部130,并能做为旋转轴使推倒部120和扶正部130能够沿旋转轴在第一方向上执行相应的翻转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沿第二方向布置,且第一固定轴152靠近推倒部120,第二固定轴153靠近存放部110。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第一固定轴152沿第一方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固定轴153也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在第二方向即图中的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固定轴152靠近推倒部120,第二固定轴153靠近存放部110。结合前述实施例,推倒部120与第一固定轴152相连,扶正部130与第二固定轴153相连,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的布置更便于推倒部120和扶正部130在第一方向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放部1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架151,且第一固定轴152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151,第二固定轴153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151;安装架150还包括纵梁156,纵梁156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支撑架151和存放部110相连。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支撑架151包括设于存放部110在第一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上的左侧支撑架151a和右侧支撑架151b,可以固定存放部110并分别连接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的两端,支撑架151可以对存放部110和第一固定轴152、第二固定轴153起到支撑和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功能,在交通锥200的翻转和移动过程中,支撑架151能够承受交通锥200翻转和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旋转所产生的力和负荷。此外,安装架150还包括纵梁156,纵梁156沿第二方向即图中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到支撑架151和存放部110。纵梁156的存在可以增加***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它通过提供额外的连接点和框架支撑,可以减少存放部110在交通锥200翻转过程中所可能导致的变形和振动,还可以均匀分布横向载荷,从而确保其在翻转和移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50还包括中托部154,中托部154位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中托部154包括一个或沿第一固定轴152的间隔布置的多个,中托部154可随推倒部120一起翻转并在交通锥200翻转时支撑交通锥200的底盘。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中托部154位于推倒部120和存放部110之间,中托部154可以在推倒部120带动交通锥200翻转的过程中随推倒部120一起翻转并支撑交通锥200的底盘,以保持交通锥200的稳定性。中托部15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一个中托部154可以在推倒部120翻转过程中支撑一个或多个交通锥200的底盘,多个中托部154可以在翻转过程中支撑多个交通锥200的底盘。多个中托部154沿第一固定轴152的间隔排布,可以更加均匀地分散多个交通锥200的重量和中托部154对多个交通锥200的支撑力,减少对单个中托部154的压力,提高中托部154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多个中托部154相互分离并沿第一固定轴152间隔排布,也可以防止相应的压力在整个结构中产生传递,从而确保在同时推倒多个交通锥200的过程中,对每一个交通锥200的支撑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托部154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55,第一限位块155用于在扶正部130翻转时限位交通锥200的底盘侧边。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第一限位块155稳定固定在中托部154上,可以充分发挥其限位作用,第一限位块155在交通锥200扶正过程中可以抵接交通锥200底盘的侧边,为交通锥200底盘提供限位支撑,控制交通锥200底盘在扶正过程中的位移范围,保证交通锥200底盘在扶正过程中不超过预设范围。通过第一限位块155的设定,可以在交通锥200扶正过程中提供适当的限位和支撑,防止交通锥200底盘倾斜过度或失控,以保持稳定和安全。另外,利用第一限位块155能够与扶正部130配合,扶正部130对交通锥200的施力位置与第一限位块155对交通锥200的限位位置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力臂,而且扶正部130对交通锥200底盘的施加的力大体垂直于力臂,从而形成对交通锥200施加用于翻转的扭矩,进而驱动交通锥200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扶正部130靠近中托部154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139,第二限位块139用于在推倒部120翻转时限位交通锥200的底盘侧边。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和图6,第二限位块139固定连接在扶正部130上,第二限位块139靠近中托部154,第二限位块139在交通锥200推倒过程中可以抵接交通锥200底盘的侧边,为交通锥200底盘提供限位支撑,控制交通锥200底盘在推倒过程中的位移范围,防止超出预定范围。通过第二限位块139的设定,可以在交通锥200推倒过程中提供适当的限位和支撑,防止交通锥200底盘倾斜过度或时空,以保持稳定和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托部154靠近存放部110的一侧设有让位口157,让位口157用于在中托部154翻转时避免与第二限位块139产生干涉。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中托部154上设有让位口157,让位口157的开口朝向存放部110和扶正部130,且结合前述实施例,在交通锥200推倒过程中,让位口157的位置与扶正部130上第二限位块139的位置始终相对,让位口157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允许中托部154在不接触第二限位块139的情况下自由翻转,避免中托部154在翻转过程中碰撞到扶正部130上的第二限位块139,导致操作受阻或设备损坏。让位口157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限位块139的表面面积,给第二限位块139预留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即使在中托部154的运动超出预设范围时,也有足够的空间避免与第二限位块139发生碰撞,降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具有缝隙,中托部154设于缝隙处。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可以有效降低存放部110靠近推倒部120一侧和推倒部120靠近存放部110一侧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推倒部120的翻转更加轻松和顺畅。中托部154设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的缝隙处,可以有效避免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同时可以在翻转过程中向交通锥200底盘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托部154与推倒部120相对位置固定。同上,通过中托部154与推倒部120的相对位置固定,中托部154与推倒部120之间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一致,中托部154与推倒部120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稳定不变的,可防止中托部154在支撑交通锥200底盘的过程中出现松动或在交通锥200底盘侧边的抵接作用下朝背离推倒部120方向移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152包括第一转轴152a和第一连接筒152b,第一转轴152a设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的缝隙处,并沿推倒部120的旋转中心轴延伸,第一转轴152a与存放部110相对位置固定;第一连接筒152b与推倒部120相连,并可转动地套接于第一转轴152a上。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第一转轴152a是设在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的用于推倒部120绕其自由翻转的轴,第一转轴152a的长度方向沿着推倒部120的旋转中心轴延伸。第一转轴152a与存放部110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一转轴152a在推倒部120翻转过程中可以提供稳固的支撑。第一连接筒152b与推倒部120相连,是可以转动地套接在第一转轴152a上的筒状部件,第一连接筒152b使得推倒部120可以通过它与第一转轴152a相连,并且第一连接筒152b的转动使得推倒部120可以围绕第一转轴152a进行倾斜或翻转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轴153包括第二转轴153a和第二连接筒153b,第二转轴153a设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的缝隙处,第二转轴153a沿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延伸,第二连接筒153b与扶正部130相连,并可转动地套接于第二转轴153a上。请参阅图2,第二转轴153a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之间,第二转轴153a沿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延伸,第二连接筒153b与扶正部130相连,同时第二连接筒153b可转动地套接于第二转轴153a上,通过第二转轴153a和第二连接筒153b可以确保扶正部130的位置和连接可靠性。第二转轴153a沿着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延伸,可以使扶正部130围绕旋转中心轴旋转,实现交通锥200的转动和调整方向。第二连接筒153b与扶正部130相连,可以保持扶正部130的位置和稳定性,同时第二连接筒153b可转动地套接于第二转轴153a上,第二连接筒153b能够随第二转轴153a的转动而旋转,可以起到连接和传递旋转动作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位部140与安装架150相连,并布置于推倒部120的下侧。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和图5,通过将移位部140与安装架150相连,移位部140可以在安装架150的支持下进行平稳的移动。安装架150提供了移位部140在进行移位时所需要的固定支撑和保障了移位过程的稳定性,还能通过控制移位部140与安装架150之间的距离确保移位部140能够在移动方向上进行准确定位。移位部140布置于推倒部120的下侧,通过移位部140和推倒部120的配合,可以对置于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进行移位。此外,将移位部140布置于推倒部120的下侧还可以实现更低的重心,增加整个***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放部110设有托杆113,托杆113用于承托交通锥200的锥体。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和图3,存放部110沿第一方向设有托杆113,托杆113固定连接在存放部110的上表面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当交通锥200被推倒至存放部110上时,托杆113可承托交通锥200的锥体,对交通锥200提供额外的支撑,使交通锥200在存放时不仅依靠存放部110本身的平面支撑,还可以依靠托杆113来增加支撑面积,从而增加了稳定性。此外,通过提供额外的支撑点,托杆113有助于将交通锥200的重量均匀分布在存放部110的表面上,还可以通过托杆113与交通锥200的表面接触增加摩擦力,从而减少交通锥200倾斜或不稳定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倒部120包括挡板127,挡板127设于推倒部120的远离存放部110的一侧,挡板127凸出推倒部120的承托面,挡板127的长度小于推倒部120的长度。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推倒部120上设有挡板127,挡板127固定连接在推倒部120的远离存放部110的一侧,挡板127凸出推倒部120的承托面,即挡板127的高度高于推倒部120的承托面,以防止交通锥200在扶正或推倒过程中出现意外的侧向滑移或倾斜。挡板127的长度小于推倒部120的长度,可以理解,挡板127围挡着推倒部120的远离存放部110的一侧的部分侧边,未围挡的侧边部分可形成空隙便于交通锥200被抓取转移到工作位置。通过侧边的空隙部分,交通锥200在被抓取时可以不受挡板127的影响和限制,更便于被转移。挡板127还可以设置成倾斜状,挡板127的下端固定连接推倒部120,上端向远离推倒部120的方向倾斜,以形成一个更稳固的支撑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扶移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160和第二驱动部170,第一驱动部160分别与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相连,用于驱动推倒部120翻转;第二驱动部170分别与存放部110和扶正部130相连,用于驱动扶正部130翻转;第一驱动部160和第二驱动部170分设于存放部110的相对两侧。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驱动部160连接存放部110和推倒部120,用于驱动推倒部120进行翻转操作。结合前述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部160的力或扭矩输出,推倒部120可以围绕与推倒部120相连的第一固定轴152进行翻转,从而带动呈竖立状态置于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倾倒至存放部110上。第二驱动部170连接存放部110和扶正部130,用于驱动扶正部130进行翻转操作。通过第二驱动部170的力或扭矩输出,扶正部130可以围绕与扶正部130相连的第二固定轴153进行翻转,从而将交通锥200从呈倾倒状态置于存放部110上翻转成呈竖立状态置于推倒部120上。第一驱动部160和第二驱动部170分设于存放部110的在图3中上下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如图3中所示,第一驱动部160可以设于存放部110的上侧,第二驱动部170设于存放部110的下侧,将第一驱动部160和第二驱动部170分别设置在存放部110的上下方,可以避免它们在空间上相互干扰,能够为每个驱动部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还有助于提供平衡支撑、重心控制,以实现更灵活和精确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160可以包括对称设置分设于存放部110上侧的左右两端的两个驱动组件。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存放部110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座161,推倒部120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座162,第一驱动部160包括两个伸缩式驱动组件,伸缩式驱动组件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安装座161,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二安装座162,通过伸缩式驱动组件的伸缩来实现对推倒部120的翻转驱动。当伸缩式驱动组件伸缩时,通过铰接连接将驱动力传递到推倒部120,以驱动推倒部120翻转。此外,伸缩式驱动结构的伸缩动作可以精确控制推倒部120的翻转角度和速度,从而实现更灵活、平稳和精确的翻转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放部110包括板主体111和连接杆112,板主体111被构造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平行于推倒部120的旋转中心轴,板主体111沿第二方向的一侧靠近推倒部120且另一侧远离推倒部120;连接杆112与板主体111相连并背离板主体111上用于承托交通锥200的表面,且连接杆112沿第一方向延伸。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和图5,图中左右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平行于推倒部120的旋转中心轴,图中前后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板主体111被构造成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是一个扁平的方形或类方形结构,可以提供稳定的平台来支撑交通锥200。板主体111沿前后方向的一侧靠近推倒部120且另一侧远离推倒部120,靠近推倒部120的一侧通过与推倒部120的连接,可以在推倒部120翻转过程中提供支撑。连接杆112与板主体111相连并背离板主体111上用于承托交通锥200的表面,且连接杆112沿左右方向延伸。连接杆112并不直接与用于承托交通锥200的表面接触,而是背离在板主体111的后方。连接杆112朝左右方向延伸可以为板主体111提供额外的支撑或者连接功能,当交通锥200被推倒在板主体111上时,由于连接杆112的加固,可以使板主体111能承受的冲击力更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111包括第一板部111a、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第一板部111a和第三板部111c平行,且第二板部111b连接于第一板部111a和第三板部111c之间,并构造出台阶,第一板部111a相比于第三板部111c靠近推倒部120,连接杆112连接于第三板部111c的表面;其中,连接杆112包括一个或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或一个连接杆112设于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的转角处,并分别与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相连。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板部111a、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构成支撑推倒后交通锥200的板主体111,第一板部111a和第三板部111c平行且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第三板部111c高于第一板部111a,第二板部111b连接于第一板部111a和第三板部111c之间,第二板部111b的一端连接第一板部111a,另一端连接第三板部111c,第一板部111a、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的依次连接在图中上下方向上构造出台阶。台阶状的板主体111可以更好地适应交通锥200在倾倒状态的支撑需求,第一板部111a相比于第三板部111c靠近推倒部120,第一板部111a可以提供交通锥200底座所需的支撑平台或支撑面121,第三板部111c可以对交通锥200的锥体部分提供额外的支撑,使交通锥200保持稳定。连接杆112连接于第三板部111c的表面,可以对第三板部111c提供支撑。连接杆112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两个连接杆112在前后方向上相平行。在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的转角处可以设置一个连接杆112,对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的连接进行进一步加固,连接杆112沿前后方向上分别与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相连,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使第二板部111b和第三板部111c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扶正部130被构造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板状,并在第二方向上具第一侧部131和第二侧部132,扶正部130绕第一侧部131可翻转,并在第二侧部132设有一个或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让位槽133,用于让位交通锥200的椎体;第一方向平行于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并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第一方向平行于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第一方向为图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为图中的前后方向。扶正部130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部131和第二侧部132,第一侧部131和第二侧部132相对,第一侧部131可用于扶正部130的铰接连接,扶正部130绕第一侧部131可翻转,第二侧部132用于在扶正过程中稳定和支撑交通锥200的锥体,在第二侧部132设有一个或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让位槽133,可用于让位交通锥200的椎体,在扶正时紧密地包裹交通锥200的锥体,以提供更好的扶正效果和控制能力。此外,沿第一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让位槽133,可以实现多个交通锥200同时被扶正,当需要扶正多个交通锥200时,每个交通锥200的椎体可以对应一个让位槽133,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在翻转交通锥200时,让位槽能够让位交通锥200的锥体部分,此时,扶正部130对交通锥200的施力位置可以更加远离倾倒的交通锥200的底盘下侧边,从而可以使得驱动交通锥200翻转的力臂更长,以方便驱动交通锥200翻转,其中,扶正部130的宽度尺寸可以设置为不小于交通锥底盘宽度的1/3,例如,将扶正部130的宽度尺寸设置为不小于交通锥底盘的1/2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扶正部130包括第一边梁134、第二边梁135和多个连接梁136,第一边梁134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边梁135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边梁134与第二边梁135沿第二方向排布并具有间隙,第二边梁135具有朝向第一边梁134凹陷的让位槽133;多个连接梁136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连接梁136分别与第一边梁134和第二边梁135相连,第一方向平行于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并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第一方向平行于扶正部130的旋转中心轴,第一方向为图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为图中的前后方向。扶正部130包括第一边梁134、第二边梁135和多个连接梁136,第一边梁134和第二边梁135平行且均沿图中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边梁134与第二边梁135沿图中前后方向排布并具有一定间隙,第二边梁135具有朝向第一边梁134凹陷的一个或间隔排布的多个让位槽133,让位槽133可以在扶正时紧密地包裹交通锥200的锥体,以提供更好的扶正效果和控制能力。多个连接梁136沿图中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图中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且连接梁136分别与第一边梁134和第二边梁135相连,可以起到连接第一边梁134和第二边梁135的作用,并为交通锥200提供更好的支撑,确保整个扶正部130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本发明中简化了扶正部130的结构,并减轻了扶正部130的重量,在保证扶正部130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材料的用量,并方便扶正部130的生产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梁134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承托部110和第二承托部120之间,第一边梁134具有安装面,安装面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上排布有凸面137和凹面138,连接梁136的一端焊接连接于凹面138。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第一边梁134通过安装面安装在第一承托部110和第二承托部120之间,安装面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排布有凸面137和凹面138,凸面137可用于连接第一边梁134,凹面138焊接连接连接梁136的一端。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的凸面137和凹面138排布,可以增加安装面与扶正部130的接触面积,加强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连接梁136通过焊接与凹面138连接,进一步加强了连接的可靠性。另外,能够使得扶正部130的端部较为平整,以方便驱动交通锥200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位部140可移动地与存放部110相连,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推倒部120的上表面,并用于承托和沿推倒部120移动交通锥200;移位部140在第二状态不凸出于推倒部120的上表面,并用于放置交通锥200于推倒部120。具体而言,存放部110可以提供一个固定和支撑移位部140的平台,移位部140与存放部110相连且可移动,移位部140根据其相对于推倒部120的位置分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移位部140位于第一状态时,移位部14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推倒部120的上表面,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部分可用于承托交通锥200的底座,且交通锥200可以随着移位部140沿推倒部120的移动而移动。通过调整移位部140的位置,可以将交通锥200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同时保持交通锥200的稳定性。当移位部140位于第二状态时,移位部140不再凸出于推倒部120的上表面,推倒部120的上表面平整,交通锥200可以稳定地放置于推倒部120的上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位部140可移动地与存放部110相连,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并用于承托和沿支撑面121移动交通锥200;移位部140在第二状态不凸出于支撑面121,并用于放置交通锥200于支撑面121。具体而言,存放部110可以给移位部140提供固定和支撑的作用,移位部140与存放部110相连且可移动,推倒部120上设有支撑面121,支撑面121可以承托和支撑交通锥200,移位部140根据其相对于支撑面121的位置分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移位部140位于第一状态时,移位部14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部分可用于承托交通锥200的底座,且交通锥200可以随着移位部140沿推倒部120的移动而移动。通过调整移位部140的位置,可以将交通锥200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同时保持交通锥200的稳定性。当移位部140位于第二状态时,移位部140不再凸出于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平整,交通锥200可以稳定地放置于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倒部120上设有多个条形孔122,多个条形孔12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开,移位部140沿第三方向可移动用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移位部140沿第一方向可移动用于移位交通锥200,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和图9,第一方向为图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图中的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第三方向是图中的上下方向。推倒部120上设有多个条形孔122,多个条形孔122沿图中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通过在推倒部120上设置条形孔122,便于移位部140从条形孔122处凸出支撑面121。移位部140沿图6中的上下方向可以移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此外,移位部140沿图中的左右方向也可移动,以带动交通锥200在支撑面121的左右方向上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倒部120包括多个第一格栅条,多个第一格栅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开,相邻的第一格栅条之间构造出条形孔122;移位部140包括多个第二格栅条,多个第二格栅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开,第二格栅条可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在相邻的第一格栅条之间移动。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和图9,推倒部120包括多个第一格栅条,多个第一栅格条12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格栅条之间构造出条形孔122,第一栅格条123与条形孔122相邻排列。移位部140包括多个第二格栅条,多个第二格栅条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格栅条可沿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在相邻的第一格栅条之间移动,即在推倒部120的条形孔122之间移动。其中,第一栅格条123和第二栅格条141都可以为交通锥200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交通锥200在移位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格栅条和多个第二格栅条沿第二方向间隔交错排布。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推倒部120的多个第一格栅条和移位部140的多个第二格栅条沿图中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布,并且相互交错,相邻的第一格栅条和第二格栅条之间形成交错的结构。当交通锥200放置于支撑面121时,交错排布的第一格栅条和第二格栅条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撑,减少交通锥200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倾倒风险。当交通锥200需要进行移位时,交错排布的第一格栅条和第二格栅条可以通过在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来实现交通锥200位置的转移。此外,交错排布还可以实现更高的空间利用效率,使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的整体体积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第一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第一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L1,第二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L2,L1大于L2,第二格栅条沿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短于第一格栅条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在交错排布中,当第二栅格条141的首端与第一栅格条123的首端沿图中右侧对齐或接近对齐的情况下,第二格栅条的末端位于第一格栅条末端的右侧。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使第二栅格条141沿第一栅格条123在第一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移动时,有足够的运动空间,第二栅格条141可以从第一栅格条123的右侧移动到左侧或从第一栅格条123的左侧移动到右侧,从而带动承托于第二栅格条141上的交通锥200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格栅条与第二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差值不小于一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和/或不大于两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具体而言,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一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L1大于第二格栅条沿第一方向的长度L2,第一格栅条与第二格栅条的长度差值设为L,L的取值可以是不小于一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或不大于两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或介于一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与两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之间,设交通锥的底板宽度为d,则L≥d或L≤2d或d≤L≤2d,L大于等于一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可以确保第二栅格条141沿第一栅格条123在第一方向移位时,至少能带动交通锥200在第一方向上朝目标方向前进一个交通锥的位置。L小于等于两个交通锥的底板宽度可以使第二栅格条141在第一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在满足带动交通锥移位要求的同时尽量减短路程,以提高移位效率,同时减小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倒部120还包括边框124,边框124沿推倒部120的周缘延伸,且第一格栅条的两端连接边框124。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推倒部120的周缘设有边框124,第一格栅条的两端连接边框124,边框124可以连接和固定多个第一格栅条,多个第一格栅条可以通过连接件、螺栓、焊接等方式与边框124固定在一起,以使推倒部120的整体结构稳定。同时,边框124还能为放置在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提供一定的额外支撑,当交通锥200在惯性或环境外力作用发生倾斜或摆动时,边框124能对交通锥200的底座产生一定的阻力,以利于交通锥200的摆正和保持直立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格栅条沿第三方向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一格栅条沿第三方向的高度尺寸,移位部140还包括至少一个横梁142,横梁142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多个第二格栅条相连,横梁142设于第二格栅条的背离支撑面121的一侧,横梁142在第二状态抵靠推倒部120远离支撑面121的一侧。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和图9,在第三方向上,即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移位部140的第二格栅条的高度大于推倒部120的第一格栅条的高度,以使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时第二栅格条141的至少一部分凸出支撑面121。移位部140还包括至少一个横梁142,横梁142沿图中的前后方向延伸,与多个第二格栅条垂直且相连,横梁142可以提供支撑和连接的功能,加强移位部140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横梁142设于第二格栅条的背离支撑面121的一侧,避免影响第二格栅条的靠近支撑面121一侧的表面平整度,从而影响交通锥200在移位部140上的稳定性。横梁142在第一状态抵靠推倒部120远离支撑面121的一侧,移位部140位于第一状态时,移位部140的第二栅格条141的至少一部分凸出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此时横梁142抵靠推倒部120远离支撑面121的一侧,可以避免第二栅格条141过度凸出支撑面121,限制第二栅格条141的凸出范围,确保交通锥200移位过程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扶移位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部180,请参阅图8,第三驱动部180与移位部140相连,用于驱动移位部140移动,第三驱动部180可以采用不同的驱动机制或机械结构,如螺杆驱动、齿轮传动、液压驱动等,以实现对移位部140的控制,使移位部140可以沿着特定方向如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达到承托、移动以及放下交通锥200的目的。结合前述实施例,当交通锥200置于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时,交通锥200的移位过程为:第三驱动部180驱动移位部140逐渐凸出于推倒部120的上表面至第一状态,此时交通锥底座逐渐被移位部140的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部分托起,交通锥底座与推倒部120分离,第三驱动部180驱动移位部140沿推倒部120的上表面移动,交通锥200随移位部140沿推倒部120的上表面移动,待移位部140移动到特定位置后停止移动,交通锥200也随之停止移动,第三驱动部180驱动移位部140运动至第二状态,移位部140不再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交通锥底座也随之稳定地放置于推倒部120上表面上的第二位置。从推倒部120上表面上的第一位置到推倒部120上表面上的第二位置,交通锥200完成了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部180包括固定架181、滑动架182、第一驱动件183和第二驱动件184,请参阅图9,滑动架18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固定架181;第一驱动件183分别与固定架181和滑动架182相连,并用于驱动滑动架18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184分别与滑动架182和移位部140相连,并用于驱动移位部140沿第三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固定架181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可以连接其他部件,并确保整个第三驱动部180的结构稳定性。滑动架182沿第一方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固定架181,可以沿着固定架181上的导轨或滑道滑动,以实现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第一驱动件183一端连接在固定架181上,以提供稳定的支撑点,另一端连接在滑动架182上,通过提供驱动力来推动滑动架182,使滑动架182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第二驱动件184分别与滑动架182和移位部140相连,第二驱动件184可以随滑动架182和移位部140在第一方向移动,同时还能提供驱动力驱动移位部140沿第三方向即图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确保交通锥200在移位时不与推倒部120表面干涉。其中,第一驱动件183和第二驱动件18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机、气动驱动器、液压驱动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部180还包括第一导杆185和第二导杆186,第一导杆185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固定架181和滑动架182,用于引导滑动架182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二导杆186沿第三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滑动架182和移位部140,用于引导移位部140沿第三方向滑动。具体而言,请参阅图9,第一导杆185连接固定架181,固定架181为第一导杆185提供稳定的支撑,第一导杆185沿第一方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滑动架182套设在第一导杆185上,第一导杆185可以用于引导滑动架182沿第一方向滑动,确保滑动的平稳和准确性。在滑动架182的滑动过程中,第一导杆185起到导向、支撑和限位作用,保证了滑动架182在运动时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加重负载或扭曲的情况下,第一导杆185还能保持稳定和平衡,防止滑动架182过度倾斜和甩动。第二导杆186沿第三方向即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杆186的一端连接滑动架182,另一端连接移位部140,第二导杆186可以用于引导移位部140沿第三方向滑动。第二导杆186的功能与第一导杆185类似,也起到导向、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以确保移位部140的精准移动。此外,在加重负载和扭曲的情况下,第二导杆186也能保持稳定和平衡,防止运动部件偏移或抖动,保证一定的精度和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杆185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导杆,两根导杆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座将其固定在固定架181上,可以保证导杆之间距离的精度和稳定性,共同引导滑架沿第一方向运动,提高机械***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少移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83包括剪叉机构187和伸缩缸188,剪叉机构187分别与固定架181和滑动架182相连,且伸缩缸188与剪叉机构187相连,以驱动剪叉机构187伸缩。具体而言,请参阅图9和图10,剪叉机构187包括相交排列的连接杆和固定连接杆的销轴,剪叉机构187一端与滑动架182相连,另一端与伸缩缸188相连,伸缩缸188通过气体或液体压力的驱动,提供高推力和长行程的力量,以推动剪叉机构187进行伸缩运动。通过控制伸缩缸188内部压力的变化,可以精确控制伸缩缸188的伸缩行程,从而控制剪叉机构187的伸缩程度和速度。剪叉机构187可以用来放大伸缩缸188的行程与速度,以满足伸缩缸188安装的空间要求和***性能参数的匹配及伸缩动作的时效性和连贯性。剪叉机构187分别与固定架181和滑动架182相连,使得固定架181和滑动架182之间随着滑动架182的伸缩而产生对应的平移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83还包括连接叉,连接叉主要用来连接剪叉机构187和伸缩缸188,使剪叉机构187和伸缩缸188不受偏载。通过使用连接叉,剪叉机构187和伸缩缸188的运动可以更加平稳和稳定,提高了机械***的可靠性和精度,从而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剪叉机构187包括滑轨和滑块,滑轨可以确保滑块在其上运动时具有良好的平稳性,滑块能够沿着滑轨进行直线运动。滑轨和滑块主要用于配合剪叉机构187的动作运动,实现伸缩缸188行程与速度的放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倒部12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凸出推倒部120,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用于限位交通锥200的移位范围,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高度。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分别设置在推倒部120上表面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用于对位于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限位,限制交通锥200的移位范围,避免交通锥200的非正常移动。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凸出推倒部120上表面的高度,可以使交通锥200即使在移位部140的托举下高于推倒部120上表面也能受到第一限位部125和第二限位部126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交通锥收放***,交通锥收放***包括前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收放***,交通锥收放***包括收放装置、转移装置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推扶移位装置,收放装置与推扶移位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在存放部110和工作面之间拾取、携带、转移和放置交通锥200;转移装置与推扶移位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在交通锥收纳仓和推倒部120之间拾取、携带、转移和放置交通锥200。具体而言,在交通锥收放作业时,通过转移装置能够方便将交通锥200从存放交通锥200的收纳仓内转移到扶正部130上,其中,交通锥200可以为倾倒地放置于收纳仓,倾倒放置于箱体内的交通锥200能够提高箱体的空间利用率。转移装置将交通锥200从交通锥收纳仓转移到存放部110上,此时交通锥200呈倾倒状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交通锥200可以从存放部110上的倾倒状态翻转成置于推倒部120上的竖立状态,以便于收放装置夹取交通锥200,收放装置与推扶移位装置相对设置,收放装置可将交通锥200转移放置到工作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通锥收放***,通过应用前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可以自动将交通锥200扶正放置在所需位置,移动交通锥200到指定位置,并在需要时将锥体推倒,可以从时间和性能上匹配交通锥200的摆放与收集工作,通过自动化的操作,可以提高交通锥200在收放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在道路上的时间和风险。
在进行交通锥200的布放时,转移装置可以从交通锥收纳仓将倾倒的交通锥200放置于存放部110,其中交通锥200的底盘可以设置为支撑在中托部154,且交通锥200的锥体部位于存放部110,翻转扶正部130,将扶正部130抵接至底盘上面向锥体部的侧面;继续翻转扶正部130,同时中托部154上的第一限位块155可以抵住底盘的侧边的背离锥体部的侧面,扶正部130驱动底盘翻转;在扶正部130翻转驱动底盘翻转至预定位置时,底盘将翻转至推倒部120上,此时交通锥200将处于竖立的状态。其中,在进行交通锥200的布放时,可以利用转移装置将多个交通锥200并排放置到存放部110上,并利用扶正部130同时实现多个交通锥200的翻转扶正,而在交通锥200翻转扶正到呈竖立状态放置在推倒部120上时,推倒部120上可以设置多个摆放交通锥200的位置,多个摆放交通锥200的位置分别对应多个被同时扶正的交通锥200,最后通过移位部140调整交通锥200在推倒部120上的位置,方便收放装置将多个交通锥200依次放置到工作面上。下面以推倒部120上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四处可以放置交通锥200为例,对交通锥200的收放过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中的推倒部120还可以设置为具有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位置来放置交通锥200。另外,移位部140也可以设置成同时移动多个交通锥200。
例如,以回收交通锥200为例,收放装置拾取第一个交通锥200后,将第一个交通锥200放置于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通过移位部140带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二位置;收放装置拾取第二个交通锥200后,将第二个交通锥200放置于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通过移位部140带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带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三位置;收放装置拾取第三个交通锥200后,将第三个交通锥200放置于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通过移位部140带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三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带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二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三位置,并带动处于第三位置的第一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四位置;收放装置拾取第四个交通锥200后,将第四个交通锥200放置于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从而将四个交通锥200并排放置于推倒部120。
在交通锥收放***中,还可以设置交通锥位置传感器190,请参阅图1。结合上述回收交通锥200实施例,当位置传感器190感应到交通锥200在推倒部120上摆满后,发讯控制第一驱动部160驱动推倒部120进行翻转,以同时实现多个交通锥200的同时推倒,多个交通锥200被推倒在存放部110上,再由转移装置的排夹剪叉机构187转运到车厢收纳仓存放。通过翻转对交通锥200进行推倒,更好地保护了交通锥200筒壁,推倒动作可靠性更高。在交通锥200呈倾倒状态时,可以更方便转移装置对交通锥200进行转运。交通锥200呈倾倒状地放置于车厢内,不影响交通锥收放***的使用,且可以降低重心,提高车厢收纳仓的空间利用率。
又例如,以放置交通锥200于工作面为例,可以将并排的四个交通锥200放置于推倒部120,收放装置从推倒部120上拾取第一个交通锥200,将第一个交通锥200放置于工作面,此时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空缺;通过移位部140带动处于第四位置的第四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三位置,并带动处于第三位置的第三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带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二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一位置;收放装置从推倒部120上拾取第二个交通锥200,将第二个交通锥200放置于工作面,此时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空缺;通过移位部140带动处于第三位置的第四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带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三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一位置;收放装置从推倒部120上拾取第三个交通锥200,将第三个交通锥200放置于工作面,此时推倒部120上的第一位置空缺;通过移位部140带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四个交通锥200移动到第一位置;收放装置从推倒部120上拾取第四个交通锥200,将第四个交通锥200放置于工作面,此时推倒部120上的第一至第四位置的交通锥200均完成投放,当然,也可以对于推倒部120上的四个交通锥200进行部分投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在本申请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替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放部(110),所述存放部(110)用于放置倾倒的交通锥(200);
推倒部(120),所述推倒部(120)用于放置竖立的交通锥(200),所述推倒部(120)可翻转用于推倒交通锥(200)并倾倒放置于所述存放部(110);
扶正部(130),所述扶正部(130)可翻转用于扶正所述存放部(110)上的交通锥(200)并竖立放置于所述推倒部(120);
移位部(140),所述移位部(140)可平移用于移动所述推倒部(120)上的交通锥(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架(150),所述安装架(150)与所述存放部(110)相连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推倒部(120)与所述安装架(150)可翻转地相连,所述扶正部(130)与所述安装架(150)可翻转地相连,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推倒部(120)和所述扶正部(130)的翻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50)在第二方向上设于所述存放部(110)和所述推倒部(120)之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50)包括支撑架(151)、第一固定轴(152)和第二固定轴(153),所述支撑架(151)与所述存放部(110)相连,所述第一固定轴(152)和所述第二固定轴(153)与所述支撑架(151)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推倒部(120)与所述第一固定轴(152)相连,所述扶正部(130)与所述第二固定轴(15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轴(152)和所述第二固定轴(153)沿第二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固定轴(152)靠近所述推倒部(120),所述第二固定轴(153)靠近所述存放部(110);
和/或,所述存放部(1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支撑架(151),且所述第一固定轴(152)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151),所述第二固定轴(153)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151);所述安装架(150)还包括纵梁(156),所述纵梁(156)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51)和所述存放部(1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50)还包括中托部(154),所述中托部(154)位于所述存放部(110)和所述推倒部(120)之间,所述中托部(154)包括一个或沿所述第一固定轴(152)的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中托部(154)可随所述推倒部(120)一起翻转并在所述交通锥(200)翻转时支撑交通锥(200)的底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托部(154)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55),所述第一限位块(155)用于在所述扶正部(130)翻转时限位所述交通锥(200)的底盘侧边;
和/或,所述扶正部(130)靠近所述中托部(154)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块(139),所述第二限位块(139)用于在所述推倒部(120)翻转时限位所述交通锥(200)的底盘侧边;
和/或,所述中托部(154)靠近所述存放部(110)的一侧设有让位口(157),所述让位口(157)用于在所述中托部(154)翻转时避免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39)产生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部(140)与所述安装架(150)相连,并布置于所述推倒部(120)的下侧;
和/或,所述存放部(110)设有托杆(113),所述托杆(113)用于承托所述交通锥(200)的锥体;
和/或,所述推倒部(120)包括挡板(127),所述挡板(127)设于所述推倒部(120)的远离所述存放部(110)的一侧,所述挡板(127)凸出所述推倒部(120)的承托面,所述挡板(127)的长度小于所述推倒部(120)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部(160)和第二驱动部(170),所述第一驱动部(160)分别与所述存放部(110)和所述推倒部(12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推倒部(120)翻转,所述第二驱动部(170)分别与所述存放部(110)和所述扶正部(13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扶正部(130)翻转,所述第一驱动部(160)和所述第二驱动部(170)分设于所述存放部(110)的相对两侧;
和/或,所述移位部(140)可移动地与所述存放部(110)相连,所述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所述推倒部(120)的上表面,并用于承托和沿所述推倒部(120)移动交通锥(200);所述移位部(140)在第二状态不凸出于所述推倒部(120)的上表面,并用于放置所述交通锥(200)于所述推倒部(120);
和/或,所述移位部(140)可移动地与所述存放部(110)相连,所述移位部(140)在第一状态凸出于所述推倒部(120)的支撑面(121),并用于承托和沿所述支撑面(121)移动交通锥(200);所述移位部(140)在第二状态不凸出于所述支撑面(121),并用于放置所述交通锥(200)于所述支撑面(121)。
10.一种交通锥收放***,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
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相对设置,用于在所述存放部(110)和工作面之间拾取、携带、转移和放置交通锥(200);
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与所述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100)相对设置,用于在交通锥收纳仓和所述推倒部(120)之间拾取、携带、转移和放置交通锥(200)。
CN202410430074.2A 2024-04-10 2024-04-10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Pending CN118065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0074.2A CN118065276A (zh) 2024-04-10 2024-04-10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0074.2A CN118065276A (zh) 2024-04-10 2024-04-10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5276A true CN118065276A (zh) 2024-05-24

Family

ID=9109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0074.2A Pending CN118065276A (zh) 2024-04-10 2024-04-10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652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65012A (en) Low lift truck
US6273438B1 (en) Hand truck
RU2547024C2 (ru) Рычаж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вилочного погрузчика
US3998346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JPH07286441A (ja) 旋回ブームと支持フレームとを備えた作業車
US4439102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US4236862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CN118065276A (zh) 交通锥推扶移位装置和交通锥收放***
US5391046A (en) Automate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motor vehicles
CA2254702A1 (en) Portable overhead bin
CN214141393U (zh) 高空平台车
EP0553067B1 (en) A fork-lift truck
JP2008296623A (ja) 荷役車両
JPH0249154Y2 (zh)
CN214399669U (zh) 一种多功能平衡运输车
JP3392297B2 (ja) マスト取付型ロードスタビライザ
US3929346A (en) Steering axle assembly providing improved lateral stability
JP2718590B2 (ja) 荷受台昇降装置
JP2013154818A (ja) 可搬式コンテナ台座
JP3364110B2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
JPS6139758Y2 (zh)
JPH08192671A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の荷台構造
EP2225173A1 (en) Boom truck for handling loads above and below ground level
JP2000289623A (ja) 自在車輪と自在車輪を備えた低床昇降運搬車
JPH012019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