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6652A -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 Google Patents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6652A
CN117916652A CN202280047197.7A CN202280047197A CN117916652A CN 117916652 A CN117916652 A CN 117916652A CN 202280047197 A CN202280047197 A CN 202280047197A CN 117916652 A CN117916652 A CN 117916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light
dimm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71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方
林寿
冯涛
王加赋
郑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74949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67172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00453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86701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16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6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21Operation of devices; 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4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transpare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6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featuring transparency control by applying voltage, e.g. LCD, electrochromic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48Variable attenua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调光件(110),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调光膜(113),调光膜(1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1131a)、第一导电层(1131b)、调光层(1133)、第二导电层(1132b)、第二基底(1132a),调光层(1133)、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导电层(1132b)形成收容空间(Z),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设置于收容空间(Z)内,第一电极(111)贴附于第一导电层(1131b)背离第一基底(1131a)的一侧且电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电极(112)贴附于第二导电层(1132b)背离第二基底(1132a)的一侧且电连接于第二导电层(1132b)。调光件(110)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调光件(110)正常的发挥自身功能。还提供了包括调光件(110)的透光组件(10),以及包括透光组件(10)的车辆(1)。

Description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8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004531.4、申请名称为“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还要求于2021年7月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749492.4、申请名称为“调光膜及其封边方法、调光组件及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在先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是人类重要的交通代步工具之一。部分车辆的车窗玻璃由于加入了调光件而具有调光作用,驾驶环境更舒适,更轻奢。其中,调光件是一种电子控光产品,通过电控可以控制调光件透明与否。然而,若调光件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将影响调光件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所述调光件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调光件正常的发挥自身功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光件,所述调光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调光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底,所述调光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收容空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空间和第二子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空间内。
其中,所述调光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粘接层粘接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粘接层粘接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调光件具有密封结构,至少部分所述密封结构沿所述调光件的周缘设置,所述密封结构处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相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调光件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层叠设置第一膜层、调光层及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基底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调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调光膜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
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
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上贴附第一电极;
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
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导电层上贴附第二电极。
其中,“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包括:
沿第一预设路径裁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调光膜,以形成第一子区域;
将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
沿第二预设路径裁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调光膜,以形成第二子区域;
将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
其中,“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包括:
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调光层。
其中,“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上贴附第一电极”包括:
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第一粘接层,或,在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形成第一粘接层;
将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贴附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
其中,“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导电层上贴附第二电极”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调光膜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处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相连接。
其中,“在所述调光膜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包括:
提供第一加工件和第二加工件;
将所述调光膜设置于第一加工件和第二加工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加工件抵接于所述调光膜的第一基底,所述第二加工件抵接于所述调光膜的第二基底;
利用所述第一加工件和所述第二加工件的配合作用在所述调光膜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工件可转动,所述第二加工件可振动。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调光件,所述调光件包括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功能层及第二基底;在所述功能层的***设有一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包裹所述功能层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分别包括基底主体部和基底边缘部,所述功能层位于第一基底的基底主体部和第二基底的基底主体部之间,所述基底边缘部形成一密封结构,用于包覆所述功能层。
其中,所述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相互抵接熔融形成。
其中,在所述调光件的外边缘,至少设有一凹槽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处。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背离所述密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填充部。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基底和/或所述第二基底朝功能层的方向熔融内缩形成。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贯穿所述功能层外周边缘,连通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和/或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二基底的表面。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包括台阶结构或沟槽结构。
其中,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处,留设有一围坝结构,所述围坝结构距离所述沟槽结构 的范围为0.5mm-10mm。
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处的纵切面呈V型或者U型或者W型或者M型或者X型或者I型或者II型或者III型或者前述组合。
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调光层及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调光件还至少包括一凹口。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调光件的制作方法,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1)提供调光件,所述调光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功能层及第二基底;
(2)在所述第一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设置加工模具,所述第二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设置承载台;
(3)所述模具压紧所述第一基底,并与第二基底作平行于模具方向,且沿地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与承载台作相对的来回往复的振动,对所述功能层产生局部摩擦,使得模具紧邻的局部功能层更容易被粉粹,并被推向两侧,同时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在模具附近局部变成熔融状态;
(4)所述功能层在局部摩擦的作用下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基底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与所述第二基底相互抵接后,冷却固化以形成密封结构;
(5)在所述调光件外周边缘内形成至少一个完整的密封结构,完成封边。
其中,所述振动频率的范围为20KHz-40KHz。
其中,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一条平行于所述模具外侧的凹凸图案,所述凹凸图案在所述模具上的宽度范围为0.2mm-10mm。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贯穿所述功能层外周边缘,连通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和/或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二基底的表面。
其中,所述调光件还留设一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围坝结构,在所述“在所述调光件外周边缘内形成至少一个密封结构,完成封边”之后,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围坝结构。
其中,在形成所述凹槽结构之前,所述第一基底和/或所述第二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填充部。
其中,所述填充部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所述第一基底或所述第二基底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的1/3-1/2倍。
其中,在形成所述凹槽结构之后或者同时,于所述凹槽结构背离所述密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填充部。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件、第二透光件及调光件,所述调光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件与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透光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透光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调光件沿B-B线的一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调光件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和第一绝缘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绝缘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9为图4所示的调光件沿B-B线的另一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结构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4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5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6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7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8为对应于图1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一布置形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另一布置形式图;
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2为对应于图2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23为对应于图2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24为对应于图2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25为对应于图2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26为对应于图2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27为对应于图2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2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9为对应于图28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3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1为对应于图30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3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3为对应于图32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34为对应于图32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3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6为对应于图35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37为对应于图35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3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9为对应于图38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40为对应于图38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4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42为对应于图4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43为对应于图4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44为对应于图4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45为对应于图41所示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的结构图;
图4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4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4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调光膜俯视示意图;
图49为图48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二)提供第一基底带填充料的封边侧视图;
图5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三)提供第一基底熔融填充部的密封结构侧视图;
图5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四)提供的调光膜多道密封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五)提供的台阶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六)提供的调光膜俯视示意图;
图5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七)提供的调光膜封边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八)提供的模具及承载台示意图;
图5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九)提供的调光组件剖视示意图;
图5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十)提供的车辆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以实施例1和实施例2来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关于调光件的各方面内容。其中,实施例1来自于申请号为202111004531.4的在先申请,实施例2来自于申请号202110749492.4的在先申请。需说明的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对于调光件各部分的编号虽然不同,但是实质相同,也就是说,实施例1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实施例2中,同样,实施例2中的特征也可以应用到实施例1中。
实施例1(图1至图47)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1,所述车辆1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轿车、多用途汽车(MP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越野车(ORV)、皮卡、面包车、客车、货车等。
所述车辆1包括以下任意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透光组件10。所述车辆1还可以包括车架20,所述透光组件10直接或间接的承载于所述车架20。
所述透光组件10用于透过光线,以确保车内光线充足以及为车内人员提供视野。所述透光组件10可以为车辆1的前挡风窗、后挡风窗、天窗、车门窗、后侧窗等。
所述透光组件10可以改变透光度(从而引起雾度的变化),即透光组件10通电时高透,断电时模糊而不透明。其中,所谓的不透明并非是指光线完全被透光组件10阻隔,而是指透光组件10阻挡了大部分光线,使得车外不能看到车内,车内不能看到车外,并且,仍有部分 光线可以透过透光组件10进入到车内,从而避免车内完全进入黑暗。
请参照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透光组件10,所述透光组件10包括透光件120及以下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光件110。所述调光件110承载于所述透光件120。其中,所述透光件120为透明材质,其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玻璃、塑料等。
所述透光件120可以包括透明的第一透光件121和第二透光件122。所述调光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121和所述第二透光件122之间,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透光件121和第二透光件122保护调光件110。
请参照图3,所述透光组件10还包括透明的第一连接层130和第二连接层140。所述第一透光件121通过第一连接层130粘接于所述调光件110。所述第二透光件122通过第二连接层140粘接于所述调光件110。
所述透光组件10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向、长方形等。所述透光组件10可以但不仅限于应用在车辆1的窗户、房屋的窗户、洗浴间的隔断门、会议室的隔断门等等领域。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透光组件10中的调光件110。
请参照图4至图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调光件110,所述调光件110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调光膜113。其中,所述调光膜1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1131a、第一导电层1131b、调光层1133、第二导电层1132b、第二基底1132a。所述调光层1133、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导电层1132b形成收容空间Z。所述第一电极111和所述第二电极112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Z内。所述第一电极111贴附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背离所述第一基底1131a的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11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所述第二电极112贴附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背离所述第二基底1132a的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11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
所述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的材料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也可以是聚乙烯醇(PVA)、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合物构成。
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的材料优选为掺锡氧化铟(也称氧化铟锡,ITO),也可以是掺氟氧化锡(FTO)或者掺铝的氧化锌(AZO)构成,还可以是这些材料掺杂再掺杂金属金、银、铜等形成的材料。
所述调光层1133可以是卷对卷生产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EC)、纳米光阀(light value,LV)、悬浮粒子(Suspended-Particle Devices,SPD)、液晶(Liquid Crystal,LC)等调光材料。
可选的,请参照图7,所述调光件110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件114,所述第一绝缘件114用于包裹第一电极111。所述第一绝缘件114具有第一开口K1,以显露出第一电极11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111显露于第一开口K1的一侧电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所述第一绝缘件114背离所述第一开口K1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导电层1132b,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11和第二导电层1132b绝缘设置。请参照图8,所述调光件110还可以包括第二绝缘件115,所述第二绝缘件115用于包裹第二电极112。所述第二绝缘件115具有第二开口K2,以显露出第二电极112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112显露于第二开口K2的一侧电连接于第二导电层1132b。所述第二绝缘件115背离所述第二开口K2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从而使得第二电极112和第一导电层1131b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电源可以是电流源或者电压源。当调光件110断电时,调光层1133处于第一状态,处于第一状态的调光层1133可以阻挡绝 大部分光线,从而使得调光件110处于不透明状态,此时调光件110的雾度等级最高,雾度较大。当调光件110通电时,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之间形成电场,调光层1133在该电场的作用下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处于第二状态的调光层1133可以透过绝大部分光线,从而使得调光件110处于透明状态,此时调光件110的雾度等级最低,雾度最小。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使得调光层1133处于第三状态,从而使得调光件110处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状态。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三状态包括多个子状态,所述调光件110包括多个不同的雾度等级,且每个子状态对应一个雾度等级,当电场的强度越大,调光件110的雾度等级就越低,即调光件110的透明度越大,从而可以实现调光件110在多个(大于或等于四个)不同的雾度等级之间转换,进而可以扩大调光件110的适用场景。
其中,调光膜113在第一透光件121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入第一透光件121的所在范围内,且调光膜113在第二透光件122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入第二透光件122的所在范围内,换而言之,调光膜113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透光件121、第二透光件122的长度和宽度,从而有利于保护调光膜113不被外界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自调光膜113伸出于第一透光件121和第二透光件122的边缘,也就是说,部分第一电极111和部分第二电极112显露于第一透光件121和第二透光件122之外,从而有利于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连接电源。
在相关技术中,直接将电极插设于调光层之中,电极与导电层间隔设置,然而,该设置形式会导致不良后果。具体的,一方面,由于调光层通常为绝缘材料,导致电极和导电层不易形成电连接,即使形成电连接,电极和导电层之间的调光层将是一个较大的电阻。当调光件通电时,该区域会因为高电阻发热,在长时间工作后,可能因热量累积而损坏调光件。同时,该调光层还会因为高电阻导致导电层分配到的电压变小,使得导电层形成的电场强度不够,进而造成调光件始终具有一定的雾度,而不能进入高透明状态。另一方面,将电极插设于调光层之中会导致该部位过厚,在将调光件夹设在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的过程中,容易因应力过大而造成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碎裂,即使不碎裂,也会因厚度不一致而产生气泡。
而在本申请中,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层1131b、调光层1133和第二导电层1132b形成的收容空间Z内,从而不会造成收容空间Z所在位置处的调光件110过厚,进而可以避免后续在安装第一透光件121和第二透光件122的过程中产生碎裂和气泡的问题。并且,由于第一电极111贴附于第一导电层1131b而形成电连接,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之间不存在调光层1133,同时,第二电极112贴附于第二导电层1132b而形成电连接,第二电极112和第二导电层1132b之间不存在调光层1133,从而可以克服由调光层1133带来的因热量累积而损坏调光件110,以及因调光层1133分配电压而使得调光件110始终具有一定的雾度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调光件110能够确保自身功能的正常发挥。
请参照图4和图6,所述收容空间Z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空间Z1和第二子空间Z2。所述第一电极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空间Z1内。所述第二电极112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空间Z2内。由于第一子空间Z1和第二子空间Z2间隔设置,则意味着第一子空间Z1和第二子空间Z2之间的间隔区域不存在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因此,部分调光层1133则可以设置在该间隔区域内,而不会产生上述调光层1133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在该 间隔区域内设置调光层1133可以增大调光件110总的可调控区域,也就是说,间隔区域处也可进行雾度调节。其中,所述第一子空间Z1和第二空间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圆形、正方向、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请参照图6,所述调光件110还包括第一粘接层1134和第二粘接层1135。所述第一电极111通过第一粘接层1134粘接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所述第二电极112通过第二粘接层1135粘接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1134和第二粘接层1135为导电材质且具有一定粘接性,具体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导电胶布、导电银浆、异方性导电胶、金属胶带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工艺限制,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导电层1132b、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的表面难以做到绝对平整。下面以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一电极111进行示例性说明,若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一电极111直接接触进行电性连接,则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一电极111之间必然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存在会导致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之间的导通电阻增大。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导电能力的第一粘接层1134来连接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则可以消除或减小上述电阻。具体的,在使用第一粘接层1134粘接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的初始时刻,由于第一粘接层1134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比如导电胶布)或流动性(比如导电银浆),因此,第一粘接层1134可以填充至少部分与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线层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减小上述电阻,并且,待第一粘接层1134固化后,即可形成牢固连接,使得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的剥离强度提升。第二电极112和第二导电层1132b通过第二粘接层1135实现导电粘接的效果同理,在此不再详述。
请参照图9,所述调光件110具有密封结构M,至少部分所述密封结构M沿所述调光件110的周缘设置。所述密封结构M处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相连接且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的周缘相连接形成所述密封结构M,从而可以将外物隔离在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之外,以避免外物进入调光膜113内部而破坏调光层1133。同时,在形成密封结构M后,可以增大调光膜113边缘处的剥离强度(大约是未密封前的50倍),从而可以避免调光膜113因弯曲而造成各膜层出现相互脱离的问题,比如,天窗是3D曲面玻璃,调光膜113的弯曲区域会受到较大的应力,会有部分概率出现剥开(两层基底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形成密封结构M后则可以克服该问题。
具体来讲,用于粘接上述透光件120和调光件110的第一连接层130和第二连接层140中含有增塑剂,若该增塑剂通过调光膜113的边缘进入到调光膜113的内部,则会接触到调光层1133,进而对调光层1133造成破坏,从整体上则体现为调光层1133的周缘失效,失效区域不能发挥出相应的控光功能。本实施方式中,在调光件110的周缘设置密封结构M,从而可以阻挡增塑剂进入。
需说明的是,密封结构M呈沟壑状(或称凹陷状),密封结构M处比调光膜113的有效工作区矮1/3-1/2。沟壑可以全部位于调光膜113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不同侧(即凹陷方向相反)。以密封结构M呈矩形为例,四条沟壑可以在同侧(即四条沟壑的凹陷方向相同),也可以在异侧(即四条沟壑的凹陷方向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
在另一相关技术中,为便于贴附电极,从调光膜的相背两侧分别去掉部分第一基底和部分第二基底,从而将部分第一导电层和部分第二导电层显露出来,显露出的第一导电层用于电性连接第一电极,显露出的第二导电层用于电性连接第二电极。然而,由于部分第一基底和部分第二基底被去掉(以下将去掉基底的区域称之为预设区域),因而在预设区域无法形成如同本申请中的密封结构,那么,外物(比如增塑剂)则可以通过该预设区域进入到调光膜 的内部,进而对调光膜造成破坏。在本申请中,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从调光膜113的内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因此不需要去掉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从而可以形成上述密封结构M。
请参照图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调光件110的制作方法。关于调光件110的介绍请参照前面任意实施方式种的附图及描述。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步骤S100、S200、S300、S400、S500、S600,关于步骤S100、S200、S300、S400、S500、S600的介绍如下。
S100:提供调光膜113,所述调光膜113包括层叠设置第一膜层1131、调光层1133及第二膜层1132,请参照图11和图12。
所述第一膜层113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一导电层1131b。所述第二膜层113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基底1132a和第二导电层1132b。所述调光层1133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基底1131a、第一导电层1131b、调光层1133、第二导电层1132b、第二基底1132a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调光膜113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圆形、矩形、椭圆形、三角形等,本申请中以矩形进行示例性说明。
所述调光膜113包含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即部分调光膜113构成第一区域A1,另一部分调光膜113构成第二区域A2。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区域A1会随着调光膜113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当第一区域A1的调光膜113由第一位置转变到第二位置时,位于第二位置的调光膜113构成第一区域A1。下面结合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来辅助描述调光件110的制备过程。
S200: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第一膜层1131和所述第二膜层1132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13。
其中,所谓的剥开是指将第一膜层1131和第二膜层1132撕开。在剥开过程中,第一膜层1131和第二膜层1132往背离彼此的方向上相对运动。剥开方式可以是手动,即操作者用手直接将第一膜层1131和第二膜层1132撕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剥开方式也可以是机械操作。
需说明的是,调光膜113被剥开后,部分调光层1133附着在第一膜层1131的第一导电层1131b上,另一部分调光层1133附着在第二膜层1132的第二导电层1132b上。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第二膜层1132固定不动,将第一膜层1131往背离第二膜层1132的方向剥开,剥开操作完成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第一膜层1131呈弯曲或弯折形态连接,如图13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膜层1131固定不动,将第二膜层1132往背离第一膜层1131的方向剥开,剥开操作完成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第二膜层1132呈弯曲或弯折形态连接。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膜层1131往第二膜层1132的方向剥开,同时,将第二膜层1132往背离第一膜层1131的方向剥开,剥开操作完成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第一膜层1131呈弯曲或弯折形态连接,且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第二膜层1132呈弯曲或弯折形态连接。在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A1由剥开后的第一膜层1131、第二膜层1132、调光层1133构成。
S300: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14。
具体的,在完成剥开操作后,利用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清理被剥开部分(第一区域A1)的第一导电层1131b上的调光层1133,以使得第一导电层1131b背离第一基底1131a的一侧显露出来。
S40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一导电层1131b上贴附第一电极111,请参照图15。
也就是说,将第一电极111贴附在第一导电层1131b背离第一基底1131a的一侧,使得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形成电连接关系。
S500: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16。
具体的,在完成剥开操作后,利用有机溶剂(乙醇等)清理被剥开部分(第一区域A1)的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调光层1133,以使得第二导电层1132b背离第二基底1132a的一侧显露出来。
S60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二导电层1132b上贴附第二电极112,请参照图17和图18。也就是说,将第二电极112贴附在第二导电层1132b背离第二基底1132a的一侧,使得第二电极112和第二导电层1132b形成电连接关系。
需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00、S400、S500、S600的先后执行顺序存在多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S400、S500、S600依次进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S500首先依次进行(或同时进行),然后步骤S400、S600再依次进行(或同时进行)。
在相关技术中,未清除上述调光层,而是直接将电极插设于调光层之中,电极与导电层间隔设置,然而,该设置形式会导致不良后果。具体的,一方面,由于调光层通常为绝缘材料,导致电极和导电层不易形成电连接,即使形成电连接,电极和导电层之间的调光层将是一个较大的电阻。当调光件通电时,该电阻会发热,在长时间工作后,可能因热量累积而损坏调光件。而且,该电阻还会分配部分电压,导致导电层分配到的电压不足,使得导电层形成的电场强度不够,进而造成调光件始终具有一定的雾度,而不能进入透明状态。另一方面,将电极插设于调光层之中会导致该部位过厚,在将调光件夹设在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碎裂。关于第一透光件121和第二透光件122的介绍请参照前面相关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在贴附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之前,已将位于第一区域A1内的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调光层1133清除掉,在贴附后,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之间,以及第二电极112和第二导电层1132b之间则不存在功能,从而可以克服由调光层1133带来的因热量累积而损坏调光件110,以及调光件110始终具有一定的雾度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区域A1内的调光层1133已被清除,从而可以为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提供放置空间,进而可以避免因调光件110在设置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的位置处过厚而导致的碎裂问题。
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可以设置于调光膜113的同一端(如图18所示),也可以设置于不同端(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申请仅以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设置在同一端进行示例性说明,但不应视为是对本申请提供的调光件110构成限制。
请参照图2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第一膜层1131和所述第二膜层1132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调光层1133”可以包括步骤S210、S220、S230、S240,关于步骤S210、S220、S230、S240的介绍如下。
S210:沿第一预设路径S1裁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调光膜113,以形成第一子区域A11,请参照图22。
其中,第一预设路径S1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裁剪的工具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剪刀、刀片等,只要能够裁剪形成所述第一子区域A11即可。
S220:将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A11内的所述第一膜层1131和所述第二膜层1132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A11内的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23至图24。关于剥开过程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200中的介绍。
S230:沿第二预设路径S2裁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调光膜113,以形成第二子区域A12,请参照图25。
其中,第二预设路径S2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裁剪的工具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剪刀、刀片等,只要能够裁剪形成所述第二子区域A12即可。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子区域A12和所述第一子区域A11不重叠。
S240:将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A12内的所述第一膜层1131和所述第二膜层1132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A12内的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26至图27。关于剥开过程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200中的介绍。
需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10、S220、S230、S240的先后执行顺序存在多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10、S220、S230、S240依次进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10、S230首先依次进行(或同时进行),然后步骤S220、S240再依次进行(或同时进行)。
还需说明的是,当第一预设路径S1和第二预设路径S2为直线时,两者可以相互平行(如图25所示),或者相互垂直,或者两者的延伸方向相交。
请参照图25,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A1还包括第三子区域A13,所述第三子区域A13位于第一子区域A11和第二子区域A1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子区域A11和第二子区域A12间隔设置。因此,第三子区域A13不需进行剥开操作,第三子区域A13中的调光层1133也就不用去除,从而可以增大调光件110总的可调控区域,换而言之,第三子区域A13也可实现雾度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区域A11和第二子区域A12分别对应于上述第一子空间Z1和第二子空间Z2,也就是说,第一子空间Z1位于第一子区域A11内,第二子空间Z2位于第一子区域A11内,关于第一子空间Z1和第二子空间Z2的介绍请参照前面结构实施例中的描述。
请参照图2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1133”可以包括步骤S310,关于步骤S310的介绍如下。
S310: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A11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29。
由前面的介绍可知,第一导电层1131b用于贴附第一电极111。第一电极111在贴附完成后,需要使第一膜层1131和第二膜层1132合拢,以使调光膜113回到未剥开前的状态。在合拢后,第一电极111则位于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之间。
若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调光层1133未清除,那么在合拢后,第一电极111面向于第二导电层1132b的一侧则与调光层1133相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调光膜113可能处于长时间暴晒的状态,例如,调光膜113应用于车辆1的天窗,在夏季难以避免会出现暴晒的情况。暴晒可能会造成调光层1133产生一些可破坏第一电极111的物质,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11受损,在一段时间后,进而可能导致调光件110失效。同时,调光层1133产生的物质也可能作用于上述第一粘接层1134,使得第一粘接层1134的粘接性能下降。在本实施 例中,同时将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调光层1133都清除掉,从而可能避免上述问题。
请参照图3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00: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1133”可以包括步骤S510,关于步骤S510的介绍如下。
S510:清除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A12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131b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2b上的所述调光层1133,请参照图31。步骤S510与上述步骤S310同理,关于步骤S510的介绍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1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3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一导电层1131b上贴附第一电极111”可以包括步骤S410、S420,关于步骤S410、S420的介绍如下。
S41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一导电层1131b背离所述第一基底1131a的表面形成第一粘接层1134,或,在所述第一电极111的表面形成第一粘接层1134,请参照图33。
S420:将所述第一电极111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1134贴附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一导电层1131b,请参照图34。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在第一导电层1131b上形成第一粘接层1134,然后再将第一电极111贴附在第一导电层1131b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在第一电极111上形成第一粘接层1134,然后再将第一电极111贴附在第一导电层1131b上。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1134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导电胶布、导电银浆、异方性导电胶、金属胶带等具有粘接能力和导电能力的材料。以导电银浆进行示例性说明,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导电层1131b背离第一基底1131a的表面涂覆导电银浆,然后将第一电极111贴附在导电银浆上,最后可通过烘干操作将导电银浆固化,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11牢固粘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将导电银浆涂覆于第一电极111,然后再将第一电极111通过导电银浆贴附于第一导电层1131b。最后可通过烘干操作将导电银浆固化,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11牢固粘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上。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具有导电能力的第一粘接层1134来连接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可以消除或减小第一电极111和第一导电层1131b之间的导通电阻,具体原理可参照结构实施例中的描述。
请参照图3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二导电层1132b上贴附第二电极112”可以包括步骤S610、S620,关于步骤S610、S620的介绍如下。
S61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二导电层1132b背离所述第二基底1132a的表面形成第二粘接层1135,或,在所述第二电极112的表面形成第二粘接层1135,请参照图36。
S620:将所述第二电极112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1135贴附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二导电层1132b,请参照图37。
关于步骤S610、S620的介绍对应参照上述步骤S410、S42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38,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0: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内的第二导电层1132b上贴附第二电极112”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700,关于S700的介绍如下。
S700:在所述调光膜113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M,其中,所述密封结构M处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相连接,请参照图39和图40。
其中,所谓的周缘是指调光膜113的边缘,也就是说,在调光膜113的边缘处形成所述密封结构M,形成密封结构M后,对应位置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避免外物进入到调光膜113的内部。
需说明的是,在形成所述密封结构M之前,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为间隔状态,在第二区域A2内,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之间为第一导电层1131b、调光层1133、第二导电层1132b,在第一区域A1内,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之间为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导电层1132b、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第一粘接层1134、第二粘接层1135,具体请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的相关附图。在形成所述密封结构M之后,密封结构M与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相交,且除了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的位置处,其余密封结构M处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相连接,即仅有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处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是间隔状态。
上述结构实施例中已提到,在相关技术中,为便于贴附电极,去掉部分第一基底和部分第二基底,以显露出部分第一导电层和部分第二导电层,然后直接将第一电极贴附于第一导电层,且将第二电极贴附于第二导电层,该过程未涉及到上述剥开操作。然而,该制备方式无法在设置电极的位置形成如图本申请中的密封结构,外物(比如增塑剂)从而可以通过该位置进入到调光膜的内部,进而对调光膜造成破坏。而在本申请中,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从调光膜113的内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131b和第二导电层1132b,因此不需要去掉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从而可以形成上述密封结构M。同时,在形成密封结构M后,可以增大调光膜113边缘处的剥离强度(大约是未密封前的50倍),从而可以避免调光膜113因弯曲而造成各膜层出现相互脱离的问题,比如,天窗是3D曲面,调光膜113的弯曲区域会受到较大的应力,会有部分概率出现剥开(两层基底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形成密封结构M后则可以克服该问题。
请参照图4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00:在所述调光膜113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M,其中,所述密封结构M处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相连接”可以包括步骤S710、S720、S730,关于步骤S710、S720、S730的介绍如下。
S710:提供第一加工件2和第二加工件3,请参照图42。
S720:将所述调光膜113设置于第一加工件2和第二加工件3之间,请参照图43。
其中,所述第一加工件2抵接于所述调光膜113的第一基底1131a,所述第二加工件3抵接于所述调光膜113的第二基底1132a。
S730:利用所述第一加工件2和所述第二加工件3的配合作用在所述调光膜113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M,也就是说,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的周缘相连接形成所述密封结构M,请参照图44。
具体的,第一加工件2为承载台,其用于承载调光膜113,其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第二加工件3为轮状,且用于配合第一加工件2,以对调光膜113形成紧密的抵接效果。其中,所述第一加工件2可转动,所述第二加工件3可振动,通过第一加工件2和第二加工件3的配合作用,使得调光膜113的边缘处的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融合为一体,从而形成所述密封结构M,获得调光件110。
需说明的是,密封结构M呈沟壑状(或称凹陷状),密封结构M处比调光膜113的有效工作区矮1/3-1/2。沟壑可以全部位于调光膜113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不同侧(即凹陷方向相反)。以密封结构M呈矩形为例,四条沟壑可以在同侧(即四条沟壑的凹陷方向相同),也可以在异侧(即四条沟壑的凹陷方向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
下面具体介绍第一加工件2和第二加工件3在配合作用下使得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结合的过程。
所述第一加工件2可相对于调光膜113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加工件2和第一基底 1131a之间存在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将产生热量而使得第一基底1131a的温度升高。同时,所述第二加工件3可带动调光膜113相对于第一加工件2振动(高频振动),在振动过程中,第一加工件2和第一基底1131a之间,以及第二加工件3和第二基底1132a之间都会形成高频的抵压效果进而形成高频摩擦。因此,在第一加工件2和第二加工件3共同的作用下,第一基底1131a和第二基底1132a将升温并达到区域熔融状态,进而融合在一起,待冷却后,则可以形成具有较好密封效果的密封结构M。需说明的是,在振动过程中,对应于第一加工件2处的第一导电层1131b、第二导电层1132b、调光层1133被粉碎。
可选的,请参照图45,所述第二加工件3可围绕预设轴L旋转,所述预设轴L平行于第一加工件2朝向第二加工件3的方向,定义第二加工件3上被第一加工件2抵接的作用点(间接作用)为抵接点O,所述预设轴L到抵接点O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H,所述预设距离H大于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加工件3在密封的过程中会振动,若第二加工件3以抵接点O为中心点旋转,第二加工件3上的抵接点O的位置处则会因第一加工件2的长时间抵接而形成凹陷,最终可能损坏调光膜11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预设距离H设置为大于零,因此,在第二加工件3围绕预设轴L旋转的过程中,抵接点O也将围绕预设轴L旋转,也就是说,抵接点O为变化的点,从而避免第一加工件2重复作用于第二加工件3上的同一点,进而可以避免形成上述凹陷。而且,抵接点O变化还可以使得密封结构M形成一定的宽度D(请参照图44),从而可以增强调光膜113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M总体呈环状,该环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圆形环、矩形环(如图44所示)、椭圆形环等。具体形状可以根据调光膜113的边缘走向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调光膜113的四周边缘还可以加开口(比如锯齿状,半圆形、矩形等,数量不限),以避免应用在呈3D曲面的透光件120中出现褶皱。
可以理解的是,要形成密封结构M的总体形状,需要使第一加工件2和调光膜113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换而言之,第一加工件2需要相对调光膜113沿预设走向(密封结构M的总体形状)移动,以抵接于调光膜113上不同的位置,逐步形成密封结构M。沿预设走向形成密封结构M可以仅通过第一加工件2的运动实现,也可以通过第二加工件3带动调光膜113运动实现,还可以通过其他外物带动调光膜113运动来实现。
请参照图46,所述密封结构M可以包括第一子结构M1、第二子结构M2和第三子结构M3。其中,所述第一子结构M1形成于第一子区域A11和第三子区域A13的交界处。所述第二子结构M2形成于第二子区域A12和第三子区域A13的交界处。所述第三子结构M3沿调光膜113的边缘走向形成,用于密封调光膜113的边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子区域A11、第二子区域A12、第三子区域A13为沿第一预设路径S1和第二预设路径S2裁剪而成,因此,第一预设路径S1和第二预设路径S2的位置处存在开口,该开口也需要进行密封。
对于第一子结构M1而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结构M1沿第一预设路径S1形成,即第一子结构M1形成于第一预设路径S1上,且与第一预设路径S1的走向相同,如图46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路径S1被围设与第一子结构M1和第三子结构M3之中,即第一子结构M1和第三子结构M3形成包围圈,第一预设路径S1位于该包围圈内,如图47所示。
对于第二子结构M2而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结构M2沿第二预设路径S2形成,即第二子结构M2形成于第二预设路径S2上,且与第二预设路径S2的走向相同,如图46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路径S2被围设与第二子结构M2和第三子结构M3之中,即第二子结构M2和第三子结构M3形成包围圈,第二预设路径S2位于该包围圈 内,如图47所示。
实施例2(图48至图5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光件1,请一并参阅图48及图49,图48为本申请实施(一)方式提供的调光件俯视示意图;图49为图48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所述调光件1包括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11、功能层12及第二基底13;在所述功能层12的***设有一密封结构15;所述密封结构15通过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3包裹所述功能层12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所述调光件1的整体结构及组件,以透视的形式显示于图48中,并不代表其中的整体结构及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11之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层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21、调光层122及第二导电层123。当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施加电压或电流时,所述调光层122通电,所述调光件1进入通电状态;当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没有施加电压或电流时,所述调光层122断电,所述调光件1处于断电状态。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控制所述调光件1调整通电、断电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可以理解的,功能层除了具有光控的作用,也可以是具有其他作用,比如具有通讯或者显示等其他功能,不宜具有调光的功能为限。
所述调光件1是一种可以调节透过光线反射或透射性质的多层复合结构,例如,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悬浮粒子装置(SPD)、二色性染料液晶膜片(LC)、电致变色(EC)膜片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调光件1为PDLC为例进行说明,当所述调光件1的所述功能层12断电时,所述调光件1的雾度较大,当光线穿过所述调光件1,所述功能层12阻挡了大部分光线,使得所述调光件1在断电时为不透明状态;当所述调光件1的所述功能层12通电时,所述功能层12变透明,不再阻挡光线,光线大部分穿透所述调光件1,使得所述调光件1在通电时为透明状态。
所述功能层12对环境和膜片周围的气体如水气或增塑剂较为敏感,导致功能层周边部分膜片失去调光能力,并且可能随着时间增长和温度提高而不断地恶化,故需要对所述功能层12进行封边处理,以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从而有效地保护所述功能层12。优选的,密封结构15完全封闭地形成于调光件1的外边缘外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调光件110能够确保自身功能的正常发挥。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3在加工模具附近局部高频摩擦,两基底之间的局部导电层及功能层12材料粉碎并流向两侧;高温熔融后,比如250~300℃,使得所述第一基底11抵接第二基底13,冷却固化后形成高致密度的调光件密封结构15,可以使得功能层的吸水率1%以下,有效增强了调光件1的剥离强度,整体机械强度较大。同时,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3不会出现短路,提高成品率和产品的可靠性。
或者,请再次参阅图49,所述调光件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11、功能层12及第二基底13,所述第一基底11、第二基底12分别包括基底主体部1a和基底边缘部1b,所述基底主体部1a、1b用于保持或者夹持所述功能层12,所述基底边缘部1b形成一密封结构,用于包覆所述功能层12。
在本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在层叠方向上的总厚度与所述第一基底12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3在层叠方向上的总厚度相同,均大约为187μm,所述调光层122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大约为11μm,也就是说,所述调光件1在层叠方向上的总 厚度大约为385μm。
请再次参阅图49,在所述调光件1的外边缘,至少设有一凹槽结构14,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凹槽结构14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4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大约为270μm,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4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可能由于实际操作的变化而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较小,厚度值通常在几百nm级别,远低于5μm,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结合的非常紧密,因此,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可近似看作所述第一基底11或所述第二基底13的一部分。所述凹槽结构14处的所述调光层122中的材料会被挤出,从而呈现凹槽结构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15,与所述第一基底11和/或所述第二基底13形成浑然一体。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15通过第一基底11和/或第二基底13朝功能层12的方向熔融内缩形成。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4位于所述第一基底11的部分的纵切面为梯形,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4的纵切面还可以是矩形、椭圆形等,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凹槽结构14贯穿所述功能层12,连通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一基底11的表面和/或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二基底13的表面。高温熔融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基底11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通过所述凹槽结构14流向所述第二基底13并填充所述凹槽结构14,以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高温熔融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基底13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通过所述凹槽结构14流向所述第一基底11;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同时填充所述凹槽结构14,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第一基底11朝所述功能层12的方向熔融内缩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则所述第一基底11背离所述功能层12的一侧有至少部分内陷。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请一并参阅图50,图5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二)提供的垫高第一基底示意图。具体的,在形成所述凹槽结构14之前,在所述第一基底11对应的部分预先填充垫高部分以形成填充部111,在所述第一基底11熔化并流入所述凹槽结构14,并冷却固化后,所述填充部111可以补充所述第一基底11内陷的部分,经过熔融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底11背离所述功能层12的一侧较为平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部111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所述第一基底11或所述第二基底1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的1/3-1/2倍。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51,图5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三)提供的填充第一基底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二)的区别在于,在形成所述凹槽结构14同时,在所述第一基底11内陷的部分填充所述填充部111,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底11背离所述功能层12的一侧表面较为平整。外观上,凹槽结构14基本消失,成本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更加美观。尤其是,当该调光件1应用于诸如无边框车窗时(但不以此为限),可以优选考虑采用这种形成凹槽结构14同时再用填充部111“填平”密封结构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填充部111与所述第一基底1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谓“填平”,可以是大致填平,即使得基体主体部与填充部的上表面大致平齐,也可以是完全填平,使得基体主体部与填充部的上表面平齐。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先形成凹槽结构14,再用填充部111“填平”密封结构1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9及图52,图5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四)提 供的调光件剖视示意图。所述密封结构15在所述凹槽结构14处的纵切面呈U型或者I型或者II型或者III型或者前述组合。
具体的,如图49所示,所述密封结构15在所述凹槽结构14处的纵切面呈U型;如图52所示,所述密封结构15在所述凹槽结构14处的纵切面呈III型。可以理解的,III型的所述密封结构15与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可视为有6个受力接触面,而U型的所述密封结构15与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可视为有2个受力接触面。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II型的所述密封结构15相较于U型的所述密封结构15能够提供更强的剥离强度。而另一方面,U型的所述密封结构15相较于III型的所述密封结构15制作更加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不同所述密封结构15的形状对所述调光件1的剥离强度的调整不同。本申请附图49、附图52仅仅是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本申请限制了所述密封结构15的形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15还可以是其它形状,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48,凹槽结构14包括台阶结构或沟槽结构。当所述凹槽结构14为沟槽结构时,于所述凹槽结构14的***处,设有一围坝结构16,该围坝结构16将槽***调光件1与槽内圈调光件1完全电隔离,所述围坝结构16距离所述凹槽结构14的范围为0.5mm-10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围坝结构16中包括部分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第一基底11、所述功能层12及所述第二基底13,但在所述调光件1完成封边后,所述围坝结构16失去调光作用,而作为进一步保护所述密封结构15的存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坝结构16距离所述凹槽结构14的范围为0.5mm-10mm,优选的,所述围坝结构16距离所述凹槽结构14的范围为3mm-7mm,具体的,所述围坝结构16距离所述凹槽结构14的距离可以是5.1mm、5.7mm、6.4mm等,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当所述凹槽结构14为台阶结构时,请一并参阅图53,图5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五)提供的台阶结构示意图。所述凹槽结构14中的所述围坝结构16被切除,以形成几乎没有不调光面积的所述调光件1,以满足新兴的无边框调光夹层玻璃或其它组件、结构制造需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48,所述调光件1还包括导电件17,所述导电件17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电连接。所述导电件17用于传输电流至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以使得所述调光件1进入通电状态。可以理解的,当所述导电件17停止传输电流至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所述调光件1进入断电状态。
所述导电件17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电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21,第二电极电连接于第二导电层12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54,图5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六)提供的调光件俯视示意图。所述调光件1还至少包括一凹口18,所述凹口18的开设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所述调光件1的层叠方向向外。
具体的,所述凹口18的开设方向如图54箭头所示。在本实施方式(六)中,所述凹口18的开设形状为U型,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口18的形状还可以是V型或者其他形状,且尺寸也可以不同大小搭配,在附图中并未一一列举,本申请对所述凹口18的形状不加以限定。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凹口优选在调光件进行封边之前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较多玻璃,例如车辆上的前档玻璃、车门玻璃、天窗玻璃等,都是 双曲球面形状。因此,一张平整的膜片在双曲球面玻璃上成型后无法铺展开,将产生较多褶皱。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六)通过在所述调光件1的周边开设至少一个所述凹口18,使得成型后的所述调光件1的凹口18区域隐藏在所述调光件1的黑边下,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褶皱的出现。再将凹口18区域及所述调光件1的外周进行封边,即可将所述调光件1的所述功能层12与外界隔绝开,避免受到外界水汽以及增塑剂的影响。
接下来,将介绍依据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调光件1的一种调光件的制作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调光件的制作方法,请一并参阅图55,图5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七)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801、S802、S803、S804、S805、S806,步骤S801、S802、S803、S804、S805、S806的详细介绍如下。
S801,提供调光件,所述调光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功能层及第二基底;
具体的,所述调光件1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802,在所述第一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设置加工模具,所述第二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设置承载台;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56,图5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八)提供的模具及承载台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2为圆轮形状,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基底11。当所述模具2开始对所述第一基底11压制时,承载台高频振动,将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模具2接触的部分功能层粉粹,并推集到所述模具2的两侧;接着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直接摩擦,高温熔融;在亚秒时间内完成亚毫米膜片封边;圆轮继续均速转动,在新的位置上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封边工作连续不断地开展下去,直到完成外周全封闭完整封边。
所述承载台3可以选用圆型、表面平整的铁砧,抵接于所述第二基底13并用于承载所述调光件1。当所述模具2滚动时,所述模具2还用于带动所述调光件1在所述承载台3上沿所述模具2的滚动方向作平移运动,以对所述调光件1不同部位进行打磨。
S803,所述模具压紧所述第一基底,并与第二基底作平行于模具方向,且沿地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与承载台作相对的来回往复的振动,对所述功能层产生局部摩擦;
具体的,当所述模具2对所述第一基底11打磨时,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功能层12由于不断振动、位移而产生局部摩擦,同时,所述承载台3沿平行于所述模具2的方向作高频振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基底13产生振动、位移,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底13与所述功能层12产生局部摩擦,局部摩擦生热温度升高,使得模具紧邻的局部功能层更容易被粉粹,并被推向两侧,同时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在模具附近局部变成熔融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调光层122的结构强度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第二导电层123的结构强度较弱,在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的局部摩擦作用下,所述功能层12中的所述调光层122先被摩擦除去,并被所述模具2推集于所述模具2的打磨方向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23之间互相摩擦、撕裂,并被所述模具2推集于所述模具2的打磨方向的两侧,以形成所述凹槽结构14。
S804,所述功能层在局部摩擦的作用下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基底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与所述第二基底相互抵接后,冷却固化以形成致密的密封结构;
所述第一基底11以及所述第二基底13在持续的局部摩擦作用下局部温度迅速升高,在经过了软化温度后,达到熔化温度进而局部熔化。所述第一基底11熔化的部分由于重力作用,流向所述第二基底13,并与所述第二基底13的熔化部分融为一体,形成凹槽结构。待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熔化的部分冷却固化后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所述密封结构 15牢固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增强了所述调光件1的整体结构的剥离强度。
所谓剥离强度是指,粘贴在一起的材料,从接触面进行单位宽度剥离时所需要的最大力。举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之前,所述调光件1在剥离角度180°下的剥离强度为0.059N(牛顿)/mm;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之后,在相同剥离角度下,所述密封结构15处的剥离强度为2.5N/mm,提高了50倍的剥离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所述模具2的打磨速度、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等参数,使得步骤S804的过程在0.01-100毫秒内完成。可以理解的,例如,将所述模具2的打磨速度加快、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提高,可以缩短步骤S804的过程耗时;反之亦然,将所述模具2的打磨速度减慢、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降低,可以延长步骤S804的过程耗时,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S805,在所述调光件外周边缘内形成至少一个完整的密封结构,完成封边。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所述模具2滚动,带动所述调光件1移动,从而在所述调光件1的不同部位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形成多个连续的所述密封结构15,使得连续的所述密封结构15形成一个整体,连通所述调光件1垂直于层叠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边界,完成封边。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所述调光件1的另一侧重复上述步骤,形成另一个连通所述调光件1垂直于层叠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边界的所述密封结构15。可以理解的,位于相邻所述密封结构15之间的所述功能层12受到所述密封结构15的保护,避免外界环境气体或溶剂对所述功能层12造成损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15为基本透明或半透明的。在所述调光件1为断电状态时,PDLC为高雾度的不透明膜片,SPD及EC为带有颜色的膜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可视化程度高,可以根据所述调光件1的所述密封结构15的透明程度等特征判断封边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底11在高温熔融后,流入并填充所述凹槽结构14,使得所述第一基底11在冷却固化后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所述密封结构15牢固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底13,增强了所述调光件1的剥离强度。同时,所述调光件1的表面结构较为均匀,整体强度较大,不易受到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2与所述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调光件1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模具2与所述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调光件1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以使得所述模具2对所述第一基底11造成挤压力的同时,所述承载台3对所述第二基底13造成挤压力,也就是说,所述调光件1夹设于所述模具2及所述承载台3之间。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具2与所述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模具2对所述第一基底11造成的挤压力越大,所述承载台3对所述第二基底13造成的挤压力也越大。虽然说所述模具2与所述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对所述功能层12产生的局部摩擦效果越好,但为了避免所述模具2以及所述承载台3造成的挤压力对所述调光件1造成损害,所述模具2与所述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也不宜过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光件1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模具2与所述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应强度阈值,所述强度阈值根据所述调光件1的层级结构、材质可能发生变化,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台3产生高频振动,且振动频率的范围为 20KHz-40KHz。
具体的,所述承载台3产生高频振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基底13产生振动,从而与所述功能层12产生局部摩擦。可以理解的,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影响所述第二基底13与所述功能层12的局部摩擦的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的范围为20KHz-40KHz,优选的,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的范围为27KHz-36KHz。具体的,所述承载台3的振动频率可以是29KHz、31KHz、35KHz,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2包括至少一条围设于所述模具2外侧的模具21,所述模具21在所述模具2上围设的宽度范围为0.2mm-10mm。
具体的,所述模具2对所述第一基底11进行打磨,主要是所述模具21与所述第一基底11产生局部摩擦,也就是说,所述凹槽结构14的形成以及形状都与所述模具21的相关。所述模具21在所述模具2上围设的宽度,直接影响了所述凹槽结构14的孔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21在所述模具2上围设的宽度范围为0.2mm-10mm,优选的,所述模具21在所述模具2上围设的宽度范围为0.5mm-3mm,更优选的,所述模具21在所述模具2上围设的宽度范围为0.8mm-2.6mm,具体的,所述模具21在所述模具2上围设的宽度可以是1mm、1.5mm、2.0mm等,只要不影响所述凹槽结构14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基底11或所述第二基底13的熔融部分,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如图56所示,当所述模具21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多个所述模具21间隔设置,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所述凹槽结构14,进而形成不同形状的所述密封结构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模具21,可以是至少一条模具21与所述第一基底11产生局部摩擦,而另一模具21与所述第二基底12产生局部摩擦。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具21的形状会影响所述凹槽结构14的形状。所述模具21也可以单个,包括至少一条平行于所述模具外侧的凹凸图案,如矩形、圆形等简单图案,也可以是花边、锯齿、轮胎纹理等各种复杂图案,以使得最终形成于所述凹槽结构14内的所述密封结构15的形状更加美观。凹槽结构可以是单道,或者双道,或者多道。双道以上时,优选至少有一道是连续并且完整的。此外,模具21还可以具有特殊的形状,可以有一道或多道齿印(如类似轮胎纹理),齿印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或者交错排列,有利于形成具有较强剥离强度、封边强度的所述密封结构15,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4贯穿所述功能层12,连通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一基底11的表面和/或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二基底13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54,所述凹槽结构14包括台阶结构或沟槽结构,在所述“在所述调光件内形成至少一个密封结构,完成封边”之后,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806,步骤S806的详细介绍如下。
S806,切除所述沟槽结构的围坝结构,以形成所述台阶结构。具体的,所述围坝结构16还可以被切除,尤其是在制作无印刷黑边的无边框调光夹层玻璃时(不以此为限),以减小所述调光件1的占用体积,使得所述调光件1可以集成于不调光边缘更少的夹层玻璃或其它组件或结构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2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具体的,所述模具2为金属材质,由于金属材质通常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及强度。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所述模具2在对所述第一基底11进行加工时,由于摩擦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当所述模具2为金属材质时,可以使得所述模具2更好的进行散热,从而有利于工作的持续进行;另一方面,所述模具2需 要一定的强度才能对所述第一基底11进行加工,通常情况下,金属材质都具有较大的强度,以便于所述模具2对所述第一基底11进行加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49,所述凹槽结构14贯穿所述功能层12,连通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一基底11的表面和/或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二基底13的表面。
具体的,所述凹槽结构14连通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一基底11的表面与所述功能层12邻近所述第二基底13的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层121、所述调光层122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邻近所述凹槽结构14的一侧形成断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可能使用激光或机械器件对所述调光件1进行切割,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23经常出现短路现象,还需要高电压击穿短路部分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21、所述调光层122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邻近所述凹槽结构14的一侧形成断层结构,避免了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可能出现短路的问题,节省了所述调光件1的制作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分别为30μm-200μm,所述功能层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21、调光层122及第二导电层123,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分别为0.1μm-5μm,且方阻值范围分别为5-200Ω/□,所述调光层122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1μm-20μ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光件1通常应用于玻璃中,为了避免玻璃的整体厚度过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分别为30μm-200μm,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分别为45μm-185μm,具体的,所述第一基底11及所述第二基底1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可以是50μm、100μm、180μm等,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分别为0.1μm-5μm,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分别为0.5μm-3μm,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分别可以是1μm、1.7μm、2.4μm等。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23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还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调光件1为PDLC时,所述调光层122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10μm-20μm;当所述调光件1为SPD、EC时,所述调光层122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1μm-20μm。优选的,所述调光层122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4μm-18μm,具体的,所述调光层122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可以是7μm、9μm、13μm等,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3的材质为PET、PMMA、PC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均为具有优秀的热塑性的聚合物材质。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3的材质为PET。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3选用具有优秀的热塑性的聚合物材质,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3在局部摩擦的作用下更好地熔融,并通过所述凹槽结构14互相融为一体,冷却固化后形成所述密封结构15。
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3的材质还可以是其它材质,只要不影响所述密封结构15的形成,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透光组件4,请一并参阅图57,图5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九)提供的透光组件剖视示意图。所述透光组件4包括第一透光件41、第二透光件42及如上文所述的调光件1,所述调光件1夹设于所述第一透光件41与第二透光件42之间。
具体的,所述调光件1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透光组件4通常还包括连接部42,所述第一透光件41通过所述连接部43与所述调光件1的所述第一基底11连接,第二玻透明42通过所述连接部43与所述调光件1的所述第二基底13连接。第一透光件或第二透光件可以分别采用无机玻璃、有机玻璃,或者两种混合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43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材料。可以理解的,所述调光件1应用于所述透光组件4,具有较强的剥离强度,所述调光件1可牢固固定于所述透光组件4中。所述调光件1的层级结构较为均匀,整体强度较大,不易受到损坏,同时使得所述透光组件4更加美观。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透光组件中的粘合层,比如PVB往往还需要加入增塑剂等材料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当调光件为PDLC材料时,增塑剂等材料会使得调光件的外周缘大约3-15mm左右的部分失去调光功能,即变为透明并不具备调光作用,且会随着时间增长进一步扩散。即便采用无增塑剂,如EVA合片后,高温条件也会劣化2~12mm。现有技术的调光件进行封边后,还需要通过在110℃下的高温下进行1000小时热老化测试。实验表明,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调光件,其外周缘仅有1mm左右甚至不超过0.9mm的部分失去调光功能,并且不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较大改善以及更优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5,请一并参阅图58,图5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十)提供的车辆俯视示意图。所述车辆5采用包括如上文所述的透光组件4。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所述车辆5还包括车架51,所述透光组件4承载安装于所述车架51上。具体的,所述透光组件4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 一种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调光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底,所述调光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空间和第二子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空间内。
  3. 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具有密封结构,至少部分所述密封结构沿所述调光件的周缘设置,所述密封结构处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相连接。
  4. 一种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层叠设置第一膜层、调光层及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基底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调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调光膜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
    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
    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上贴附第一电极;
    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
    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导电层上贴附第二电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包括:
    沿第一预设路径裁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调光膜,以形成第一子区域;
    将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
    沿第二预设路径裁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调光膜,以形成第二子区域;
    将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往远离彼此的方向相背剥开,以显露出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光层”包括:
    清除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调光层。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上贴附第一电极”包括:
    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第一粘接层,或,在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形成第一粘接层;
    将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贴附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导电层。
  8. 如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导电层上贴附第二电极”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调光膜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处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相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光膜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包括:
    提供第一加工件和第二加工件;
    将所述调光膜设置于第一加工件和第二加工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加工件抵接于所述调光膜的第一基底,所述第二加工件抵接于所述调光膜的第二基底;
    利用所述第一加工件和所述第二加工件的配合作用在所述调光膜的周缘形成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工件可转动,所述第二加工件可振动。
  10. 一种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包括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功能层及第二基底;在所述功能层的***设有一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包裹所述功能层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分别包括基底主体部和基底边缘部,所述功能层位于第一基底的基底主体部和第二基底的基底主体部之间,所述基底边缘部形成一密封结构,用于包覆所述功能层。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相互抵接熔融形成。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光件的外边缘,至少设有一凹槽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背离所述密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填充部。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基底和/或所述第二基底朝功能层的方向熔融内缩形成。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贯穿所述功能层外周边缘,连通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和/或所述功能层邻近所述第二基底的表面。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包括台阶结构或沟槽结构。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光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处,留设有一围坝结构,所述围坝结构距离所述沟槽结构的范围为0.5mm-10mm。
  19. 一种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1)提供调光件,所述调光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功能层及第二基底;
    (2)在所述第一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设置加工模具,所述第二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设置承载台;
    (3)所述模具压紧所述第一基底,并与第二基底作平行于模具方向,且沿地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与承载台作相对的来回往复的振动,对所述功能层产生局部摩擦,使得模具紧邻的局部功能层更容易被粉粹,并被推向两侧,同时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在模具附近局部变成熔融状态;
    (4)所述功能层在局部摩擦的作用下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基底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与所述第二基底相互抵接后,冷却固化以形成密封结构;
    (5)在所述调光件外周边缘内形成至少一个完整的密封结构,完成封边。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振动频率的范围为20KHz-40KHz。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一条平行于所述模具外侧的凹凸图案,所述凹凸图案在所述模具上的宽度范围为0.2mm-10mm。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还留设一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围坝结构,“在所述调光件外周边缘内形成至少一个密封结构,完成封边”之后,所述调光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围坝结构。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凹槽结构之前,所述第一基底和/或所述第二基底背离所述功能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填充部。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所述第一基底或所述第二基底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的1/3-1/2倍。
  25.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光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凹槽结构之后或者同时,于所述凹槽结构背离所述密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填充部。
  26. 一种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件、第二透光件及如权利要求1-3、10-18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件,所述调光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件与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
  27.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透光组件。
CN202280047197.7A 2021-07-01 2022-07-01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Pending CN1179166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94924 2021-07-01
CN202110749492.4A CN113671729B (zh) 2021-07-01 2021-07-01 调光膜及其封边方法、调光组件及车辆
CN202111004531.4A CN113867012B (zh) 2021-08-30 2021-08-30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CN2021110045314 2021-08-30
PCT/CN2022/103414 WO2023274410A1 (zh) 2021-07-01 2022-07-01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6652A true CN117916652A (zh) 2024-04-19

Family

ID=8469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7197.7A Pending CN117916652A (zh) 2021-07-01 2022-07-01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6106A1 (zh)
EP (1) EP4361710A1 (zh)
KR (1) KR20240019309A (zh)
CN (1) CN117916652A (zh)
WO (1) WO20232744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3301B2 (ja) * 2006-02-08 2011-09-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4851961B (zh) * 2015-03-24 2017-08-25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的芯片级封装方法及结构
JP2017151167A (ja) * 2016-02-22 2017-08-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フィルム、合わせガラス及び調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8139474A1 (ja) * 2017-01-24 2018-08-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セル、調光体及び移動体
JP6978227B2 (ja) * 2017-05-31 2021-12-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調光フィルム
JP2019105680A (ja) * 2017-12-11 2019-06-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
JP2020112741A (ja) * 2019-01-16 2020-07-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671729B (zh) * 2021-07-01 2023-11-1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膜及其封边方法、调光组件及车辆
CN113867012B (zh) * 2021-08-30 2023-06-0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19309A (ko) 2024-02-14
EP4361710A1 (en) 2024-05-01
US20240126106A1 (en) 2024-04-18
WO2023274410A1 (zh)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71729B (zh) 调光膜及其封边方法、调光组件及车辆
CN110914055B (zh) 具有可电切换的光学性能和改进的电接触的多层薄膜
CN109073928A (zh) 含有具有可电控光学性能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
CA2415479C (fr) Dispositif electrochimique du type electrochrome ou dispositif photovoltaique et ses moyens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TWI551441B (zh) 具有可變之液晶引發散射的積層鑲嵌玻璃,及製造彼之方法和裝置
CN110418713B (zh) 制造包含具有可电控光学性能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的方法
EP1029662B1 (fr) Vitrage feuilleté
TWI754707B (zh) 具有三層匯流條之電活性裝置
JP7108689B2 (ja) 電気的に制御可能な光学特性を有する複合ペイン
CN113867012B (zh)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US10259392B2 (en) Exterior mirror with spotter mirror
CN111386193B (zh) 包括具有可电控光学性能的可区段状切换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
WO2010119229A9 (fr) Dispositif electrochrome a transparence controlee
FR2508267A1 (fr) Procede pour monter un vitrage dans la baie d'une carrosserie ou pour l'en demonter et vitrage pour la realisation de ce procede
JP7245262B2 (ja) 堅牢性を高めるためのセグメントを有する長いバスバー
RU2752618C1 (ru)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с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 регулируемыми оптически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JP7119305B2 (ja) 調光体
EP1653275B1 (en) Laminated glass with a light adjuster
CN111670115A (zh) 具有保护膜的未安装的可电控功能元件
CN115793340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玻璃及后视镜
US20180319131A1 (en) Packaged film assembly for lamination between substrates
CN117916652A (zh)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JP7369304B2 (ja) 複数の機能性素子及びバリアフィルム上のバスバーを有する積層ペイン
JP7172262B2 (ja) 調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1351899U (zh) 乘用车调光玻璃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