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7564A -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 Google Patents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7564A
CN117897564A CN202280059442.6A CN202280059442A CN117897564A CN 117897564 A CN117897564 A CN 117897564A CN 202280059442 A CN202280059442 A CN 202280059442A CN 117897564 A CN117897564 A CN 117897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shaft
constant velocity
velocity joint
shaft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9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英和
石仓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97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7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groove centre-lines in each coupling part lying on a cylinder co-axial with the respective coupling part
    • F16D3/227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groove centre-lines in each coupling part lying on a cylinder co-axial with the respective coupling part the joints being telescop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传动轴的第一推进轴与第二推进轴之间设置且将第一推进轴与第二推进轴连接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中,具备:外轮部件,其形成为筒状,与第一推进轴连接,凹陷设有在外轮部件的内周设置且相对于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外轮槽部;滚珠部件,其配置在外轮槽部;保持器,其设置在外轮部件的内周侧,并且设有对滚珠部件进行保持的窗口部;内轮部件,其设置在保持器的内周侧,并且与第二推进轴连接,具有在内轮部件的外周以与外轮槽部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且配置有滚珠部件的内轮槽部、以及在内轮槽部的底部的第二推进轴侧形成为直径比内轮槽部的其他底部小的凹陷部。

Description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交叉槽式等速接头,该交叉槽式等速接头具有:在内侧形成有外轮槽部的外轮部件、在外侧形成有内轮槽部的内轮部件、外轮槽部和内轮槽部分别具有相对于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倾斜部、与倾斜部连续且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直线部、配置在外轮部件与内轮部件之间的保持器、以及配置在保持器开口的窗口部且在外轮槽部与内轮槽部之间设置的滚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1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交叉槽式等速接头中,如果增加等速接头的滑动量,则保持器周向的窗口部宽度变宽,并且保持器的窗口部相邻的壁部的周向的宽度变窄,从而强度降低。因此,通过滚珠从外轮槽部的倾斜部向直线部移动,防止保持器的窗口宽度增大。然而,在该方法中,需要对外轮部件与内轮部件都实施相同的加工,存在加工成本升高的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通过只对外轮部件和内轮部件中的一方实施加工,抑制加工成本升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轴的第一推进轴与第二推进轴之间设置并将第一推进轴与第二推进轴连接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外轮部件,其形成为筒状,与第一推进轴连接,凹陷设有在外轮部件的内周设置且相对于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外轮槽部;滚珠部件,其配置在外轮槽部;保持器,其设置在外轮部件的内周侧,设有对滚珠部件进行保持的窗口部;内轮部件,其设置在保持器的内周侧并与第二推进轴连接,具有在内轮部件的外周以与外轮槽部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并配置有滚珠部件的内轮槽部、以及在内轮槽部的底部的第二推进轴侧形成为直径比内轮槽部的其他底部小的凹陷部。
由此,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能够抑制加工成本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轴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内轮部件的单个零件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保持器的单个零件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碰撞时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短轴向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组装前的状态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内轮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内轮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碰撞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轴的图。
(传动轴的结构)
传动轴1具有:第一推进轴2,其与未图示的差速齿轮连结;短轴(第二推进轴)3,其连接于与未图示的驱动源即发动机连结的变速器的输出轴;等速接头4,其将第一推进轴2与短轴3连接;保护罩5,其对短轴3与等速接头4之间进行密封。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剖视图。
(等速接头的结构)
等速接头4由外轮部件40、内轮部件50、在外轮部件40与内轮部件50之间配置的保持器70、以及在保持器70开口的窗口部70a保持且连结外轮部件40与内轮部件50的滚珠60构成。
(外轮的结构)
形成为筒状的外轮部件40具有:第一推进轴2侧的第一外轮端部40b、以及第二推进轴3侧的第二外轮端部40c。
第一外轮端部40b通过焊接部W,与管状的第一推进轴2连接。
并且,在外轮部件40的内周形成有外轮槽部40a,该外轮槽部40a具有:第一推进轴2侧的第一外轮槽端部40a1、以及短轴3侧的第二外轮槽端部40a2,相对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倾斜并凹陷设置,并且配置有滚珠(滚珠部件)60。
外轮槽部40a在第一外轮槽端部40a1与第二外轮槽端部40a2之间具有与滚珠60抵接的外轮槽中立位置A。
(保持器的结构)
保持器70设置在外轮部件40的内周侧,具有对滚珠60进行保持的开口的窗口部70a。
(内轮的结构)
内轮部件50设置在保持器70的内周侧,与短轴3连接。
在内轮部件50的外周形成有:内轮槽部50a,其具有第一推进轴2侧的第一内轮槽端部50a1、以及短轴3侧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以相对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倾斜并且与外轮槽部40a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具有底部50e和壁部50h,并且配置有滚珠60;小径部50c,其在短轴3侧的端部形成为直径比后述的内轮槽部50a的凹陷部50g的底部50e小;夹具卡合凹部50d,其在小径部50c形成为直径比小径部50c小。
内轮槽部50a在第一内轮槽端部50a1与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之间具有与滚珠60抵接的内轮槽中立位置B。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形成有形成为直径比内轮槽部50a的其他底部50e小的圆弧状的凹陷部50g。
即,凹陷部50g形成为在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方向上与短轴3越接近,则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距离越小。
由此,即使在滚珠60向凹陷部50g移动时,也能够顺畅地滑动。
在内轮部件50的内周形成有贯通孔50b,在贯通孔50b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花键部50f、以及卡环卡合槽部50i。
短轴3在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外花键部3a和对卡环S进行保持的卡环收纳槽3b。
将短轴3的外花键部3a和对卡环S进行保持的卡环收纳槽3b***内轮部件50的贯通孔50b,使短轴3的外花键部3a与内轮部件50的内花键部50f啮合,并且使卡环S的外周卡合在内轮部件50的卡环卡合槽部50i,由此将短轴3与内轮部件50连接固定。
并且,滚珠60所处的外轮部件40的外轮槽部40a的外轮槽中立位置A以及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内轮槽中立位置B是作用于保护罩5的应力最小的位置。
由此,能够确保保护罩5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等速接头4的耐久性。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内轮部件的单个零件图。
中央的内轮槽部50a相对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中心线Q向顺时针方向倾斜角度θ并凹陷设置。
与中央的内轮槽部50a相邻的两侧的内轮槽部50a相对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中心线Q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角度θ并凹陷设置。
即,相邻的内轮槽部50a设置为向相反方向倾斜。
并且,以虚线表示的外轮槽部40a以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中央的内轮槽部50a交叉的方式倾斜并凹陷设置。
另外,与外轮槽部40a相邻的两侧的外轮槽部40a与内轮槽部50a同样地,设置为向相反方向倾斜。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保持器的单个零件图。
保持器70具有:八个窗口部70a,其保持周向的宽度为a的滚珠60;八个壁部70b,其间隔周向的宽度为b的各窗口部70a。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碰撞时的状态的图。
即,表示了如下的状态:在车辆碰撞时,由于发动机的移动,短轴3和内轮部件50向F方向移动,滚珠60位于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圆弧状的凹陷部50g,与以虚线所示的滚珠60位于内轮槽中立位置B时相比,如实线所示,向图示的下方向移动而位于该位置。
这样,滚珠60落入凹陷部50g,由此能够减小与保持器70的窗口部70a的侧壁接触的滚珠60的直径。
即,通过减小与保持器70的窗口部70a的侧壁接触的滚珠60的直径,既不会使窗口部70a的周向的宽度a变宽,也不会使壁部70b的周向的宽度b变窄,能够依然确保等速接头4的强度地使滑动量增加,并且只对内轮部件50侧加工即可,因而能够抑制加工成本升高。
图6是表示短轴向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组装前的状态的图。
在已组装有外轮部件40、内轮部件50、以及已将滚珠60保持在窗口部70a的保持器70的状态下的等速接头4中,在下一工序的组装固定短轴3之前,使夹具100的卡合部100a卡合在内轮部件50的夹具卡合凹部50d,并且使夹具100的抵接部100b与外轮部件40抵接,从而抑制内轮部件50与外轮部件40的相对移动。
由此,能够在已组装有外轮部件40、内轮部件50、以及已将滚珠60保持在窗口部70a的保持器70的状态下的等速接头4中,在下一工序的内轮部件50的贯通孔50b中***短轴3,因而能够提高传动轴1的组装作业性,并且也能够提高可靠性。
接着,说明作用效果。
在以下列举第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的作用效果。
(1)使具备:外轮部件40,其形成为筒状,与第一推进轴2连接,凹陷设有在外轮部件40的内周设置且相对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外轮槽部40a;滚珠部件60,其配置在外轮槽部40a;保持器70,其设置在外轮部件40的内周侧,并且设有对滚珠部件60进行保持的窗口部70a;内轮部件50,其设置在保持器70的内周侧并且与第二推进轴3连接,并且具有在内轮部件50的外周以与外轮槽部40a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且配置有滚珠部件60的内轮槽部50a、以及在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形成为直径比内轮槽部50a的其他底部50e小的凹陷部50g。
由此,通过滚珠60落入凹陷部50g,能够减小与保持器70的窗口部70a的侧壁接触的滚珠60的直径,既不会使窗口部70a的周向的宽度a变宽,也不会使壁部70b的周向的宽度b变窄,能够依然确保等速接头4的强度地使滑动量增加,并且只对内轮部件50侧进行加工即可,因而能够抑制加工成本升高。
(2)使凹陷部50g形成在圆弧上。
由此,即使在滚珠60向凹陷部50g移动时,也能够顺畅地滑动。
(3)使滚珠60所处的外轮部件40的外轮槽部40a的外轮槽中立位置A以及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内轮槽中立位置B是作用于保护罩5的应力最小的位置。
由此,能够确保保护罩5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等速接头4的耐久性。
(4)在已组装有外轮部件40、内轮部件50、以及已将滚珠60保持在窗口部70a的保持器70的状态下的等速接头4中,在下一工序的组装固定短轴3之前,使夹具100的卡合部100a卡合在内轮部件50的夹具卡合凹部50d,并且使夹具100的抵接部100b与外轮部件40抵接,从而抑制内轮部件50与外轮部件40的相对移动。
由此,在已组装有外轮部件40、内轮部件50、以及已将滚珠60保持在窗口部70a的保持器70的等速接头4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在内轮部件50的贯通孔50b中***短轴3的下一工序的作业,因而不需要在下一工序中进行分解、再组装,能够提高传动轴1的组装作业性,并且由于不进行再组装,因而也能够提高作为传动轴1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内轮部件的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设置的凹陷部50g形成为在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方向上与短轴3越接近则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距离越小的圆弧状,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在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设置的凹陷部50g形成为在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方向上与短轴3越接近则与等速接头4的旋转轴线P的距离越小的直线状。
因为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除去作用效果(2)的作用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使加工变得容易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只在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设有圆弧状的凹陷部50g,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圆弧状的凹陷部50g设置在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第一内轮槽端部50a1以及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双方。
因为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由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使等速接头4的滑动量为最大程度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碰撞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圆弧状的凹陷部50g设置在内轮部件50的内轮槽部50a的第二内轮槽端部50a2的底部50e,但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凹陷部40e设置在外轮部件40的外轮槽部40a的第一外轮槽端部40a1的底部40d。
凹陷部40e是外轮部件40的外轮槽部40a的第一外轮槽端部40a1的底部40d形成为直径比外轮槽部40a的其他底部40d大的凹陷形状。
因为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实施方式的结构,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例如,第四实施方式的在外轮部件40的外轮槽部40a的第一外轮槽端部40a1设置的凹陷部40e为凹陷形状,但既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为直线状,还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外轮部件40的外轮槽部40a的第一外轮槽端部40a1和第二外轮槽端部40a2双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限于一定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在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21年9月10日、申请号为特愿第2021-147400号的日本申请要求优先权。通过参照包含申请日为2021年9月10日、申请号为特愿第2021-147400号的日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所有公开内容作为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传动轴;2第一推进轴;3短轴(第二推进轴);4等速接头;40外轮部件;40a外轮槽部;40a1第一外轮槽端部;40a2第二外轮槽端部;40d底部;40e凹陷形状的凹陷部;50内轮部件;50a内轮槽部;50a1第一内轮槽端部;50a2第二内轮槽端部;50c小径部;50d夹具卡合凹部;50e底部;50g圆弧状的凹陷部;50g1直线状的凹陷部;60滚珠(滚珠部件);70保持器;70a窗口部;P传动轴以及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

Claims (8)

1.一种传动轴用等速接头,设置在传动轴的第一推进轴与第二推进轴之间,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轴与所述第二推进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具备
外轮部件,其形成为筒状,并且与所述第一推进轴连接,
凹陷设有在所述外轮部件的内周设置且相对于所述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外轮槽部,
所述传动轴用等速接头还具备:
滚珠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外轮槽部;
保持器,其设置在所述外轮部件的内周侧,并且设有对所述滚珠部件进行保持的窗口部;
内轮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内周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推进轴连接;
所述内轮部件具有:
内轮槽部,其在所述内轮部件的外周以与所述外轮槽部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并且配置有所述滚珠部件;
凹陷部,其在所述内轮槽部的底部的所述第二推进轴侧,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内轮槽部的其他底部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推进轴越接近,则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形成为越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形成为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形成为直线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位于所述第二推进轴侧的内轮槽部的底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推进轴侧的内轮槽部的底部双方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轮部件具备:
小径部,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推进轴之间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小;
夹具卡合凹部,其在所述小径部凹陷设置。
7.一种传动轴用等速接头,设置在传动轴的第一推进轴与第二推进轴之间,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轴与所述第二推进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用等速接头具备
外轮部件,其形成为筒状,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轴,
凹陷设有在所述外轮部件的内周设置且相对于所述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外轮槽部,
所述传动轴用等速接头还具备:
滚珠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外轮槽部;
保持器,其设置在所述外轮部件的内周侧,并且设有对所述滚珠部件进行保持的窗口部;
内轮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内周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推进轴连接;
所述内轮部件具有内轮槽部,所述内轮槽部在所述内轮部件的外周以与所述外轮槽部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并且配置有所述滚珠部件,
所述外轮部件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推进轴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所述外轮槽部的底部的所述第一推进轴侧或所述第二推进轴侧,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外轮槽部的其他底部大。
8.一种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具备:
所述传动轴的第一推进轴;
第二推进轴,其设置在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推进轴对置的位置;
等速接头,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推进轴与所述第二推进轴之间,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轴与所述第二推进轴;
所述等速接头具有:
外轮部件,其形成为筒状,并且与所述第一推进轴连接;
保持器,其设置在所述外轮部件的内周侧,并且设有对滚珠部件进行保持的窗口部;
内轮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内周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推进轴连接;
所述外轮部件凹陷设有在所述外轮部件的内周设置且相对于所述等速接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外轮槽部,
所述滚珠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轮槽部,
所述内轮部件具有:
内轮槽部,其在所述内轮部件的外周以与所述外轮槽部交叉的方式凹陷设置,并且配置有所述滚珠部件;
凹陷部,其在所述内轮槽部的底部的所述第二推进轴侧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内轮槽部的其他底部小。
CN202280059442.6A 2021-09-10 2022-07-07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Pending CN117897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7400 2021-09-10
JP2021147400A JP2023040443A (ja) 2021-09-10 2021-09-10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用の等速ジョイントおよび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PCT/JP2022/026935 WO2023037745A1 (ja) 2021-09-10 2022-07-07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用の等速ジョイントおよび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7564A true CN117897564A (zh) 2024-04-16

Family

ID=8550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9442.6A Pending CN117897564A (zh) 2021-09-10 2022-07-07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0443A (zh)
CN (1) CN117897564A (zh)
WO (1) WO20230377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1435A (ja) * 1992-02-24 1993-09-07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JP4245849B2 (ja) * 2001-06-08 2009-04-02 Ntn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用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232192A (ja) * 2006-03-03 2007-09-13 Ntn Corp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9058074A (ja) * 2007-08-31 2009-03-19 Ntn Corp ダブルオフセット型等速自在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0443A (ja) 2023-03-23
WO2023037745A1 (ja)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290B (zh) 传动轴及传动轴的连接方法
CN106460948B (zh) 等速万向节总成
EP2716925B1 (en)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EP1777079B1 (en) Wheel drive unit
EP1394430B2 (en) Cross coupling
US4309061A (en) Unlimited sliding ball spline assembly
EP1961981A1 (en) Bearing device for wheel
WO2019171820A1 (ja) 動力伝達軸
EP2299134A1 (en) Fixed-type, constant-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KR101994661B1 (ko) 등속조인트용 케이지 및 그 케이지 및 슬리브 일체형 내륜을 갖는 등속조인트
US7479086B2 (en) Structure of differential housing
CN117897564A (zh)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US11359676B2 (en) Fixed-type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117897563A (zh) 传动轴用等速接头以及传动轴
JP2007010086A (ja) 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333049A (ja) スプライン連結構造
US20020128077A1 (en)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JP2009074594A (ja) 摺動型等速自在継手
JP4637723B2 (ja) 摺動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8057613A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WO2020179318A1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JP6736509B2 (ja) 後輪用ドライブシャフトに用いられる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8183991A (ja) 後輪用軸受装置及びドライブシャフト
JP2008267533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6899663B2 (ja) 摺動式等速自在継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