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9965A - 纤维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纤维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9965A
CN117719965A CN202311156272.6A CN202311156272A CN117719965A CN 117719965 A CN117719965 A CN 117719965A CN 202311156272 A CN202311156272 A CN 202311156272A CN 117719965 A CN117719965 A CN 117719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tation center
lever
textile machin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562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拓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19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9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机械。卷取单元具备纱线卷取装置以及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纱线卷取装置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从卷装拉出纱线。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具有捕捉管(74a)以及吸嘴(74b)。捕捉管(74a)细长地形成,设置成能够以一端为旋转中心(C1)旋转。吸嘴(74b)设置在捕捉管(74a)的远离旋转中心(C1)的一侧的端部。在卷取单元设置有调整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93)。

Description

纤维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日本特开2017-77970号公报称作专利文献1。
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将纺出的纱线卷取于卷装的纱线卷取部的纤维机械。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纤维机械。
专利文献1的纤维机械通过将从纺纱管纱退绕的纱线络纱来制造交叉卷绕卷装。该纤维机械具备被支承为能够回转的吸嘴。在络纱被中断之后,吸嘴回转以接受卷绕在卷装上的纱线的端部。
在专利文献1的纤维机械中,通过使吸嘴在回转轨道上停止的位置变化,能够调整为了接受纱线而停止的吸嘴的吸引口与交叉卷绕卷装之间的间隔。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调整为了接受纱线而停止的吸嘴的吸引口与交叉卷绕卷装之间的间隔,使吸嘴在沿着回转轨道的方向上改变位置。根据装置的材质或者用于安装各部分的构成等,仅通过在上述方向上调整位置,有时难以充分地实现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部与吸嘴的吸引口的位置关系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吸嘴驱动部的位置的纤维机械。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构成的纤维机械。即,该纤维机械具备纱线卷取机构以及纱线拉出装置。上述纱线卷取机构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上述纱线拉出装置从上述卷装拉出纱线。上述纱线拉出装置具有主体部以及纱线捕捉部。上述主体部细长地形成,设置成能够以一端为旋转中心旋转。上述纱线捕捉部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远离上述旋转中心的一侧的端部。在上述纤维机械设置有调整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旋转中心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由此,能够将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而,纱线捕捉部的捕捉位置)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以下构成。即,上述纱线卷取机构具备与上述卷装接触而旋转的接触辊。上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的位置移动,调整上述纱线拉出装置的上述纱线捕捉部位于捕捉纱线的位置时的该纱线捕捉部与上述接触辊的距离。
由此,通过调整主体部的旋转中心,能够容易地调整吸嘴相对于接触辊的位置。一直以来已知有调整上述纱线捕捉部位于捕捉纱线的位置时的卷装与吸嘴的位置的技术,除此之外,调整吸嘴相对于接触辊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准确地决定吸嘴的位置。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上述位置调整机构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由此,能够调整纱线捕捉部的回转轨道整体的高度。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上述位置调整机构与上述纱线拉出装置一体地移动。
由此,能够在制造时集中处理纱线拉出装置与位置调整机构。因而,能够减少制造工时。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上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移动的杆部件。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的位置调整。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在上述纱线拉出装置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杆部件的孔。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杆部件安装于纱线拉出装置。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以下构成。即,上述杆部件细长地形成并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上述杆部件的旋转中心部配置有紧固部件。通过紧固上述紧固部件,能够保持上述杆部件的角度。
由此,根据需要,能够将主体部的旋转中心固定成不移动。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以下构成。即,上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使上述杆部件的姿势变化的杆姿势调整部件。上述杆姿势调整部件不需要紧固部件就能够安装于上述杆部件。
由此,能够容易地卸下杆姿势调整部件。通过例如在多个纤维机械中共用杆姿势调整部件,能够削减零件的费用。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以下构成。即,上述杆部件细长地形成并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与上述杆部件的旋转中心部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保持上述杆部件的角度的保持机构。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将主体部的旋转中心固定成不移动。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在上述纱线捕捉部捕捉纱线的捕捉位置能够安装工具,该工具确认伴随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的移动而位置被变更的上述纱线捕捉部的位置。
由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纱线捕捉部相对于接触辊的位置。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为,上述工具具有刻度。
由此,能够更准确地确认纱线捕捉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卷取单元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第2纱线捕捉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2纱线捕捉装置的安装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位置调整机构的构成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对捕捉管的根部侧的位置变化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确认吸嘴的位置的工具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放大表示工具的周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自动络纱机1所具备的卷取单元4的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构成的立体图。
自动络纱机1具备主框架2、多个卷取单元(纤维机械)4、4、……、以及未图示的机体控制部。卷取单元4排成1列配置,分别安装于主框架2。
卷取单元4、4、……在主视时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各个卷取单元4从设置于其供纱更换部3的供纱管6或者未图示的供纱卷装退绕纱线。各个卷取单元4卷取退绕的纱线。由此,在各个卷取单元4中形成卷装9。
机体控制部配置在主框架2的多个卷取单元4、4、……排列的方向的一端。机体控制部通过与各卷取单元4所具备的单元控制器90进行通信,综合地控制卷取单元4、4、……。操作人员通过向机体控制部输入适当的指示,能够综合地管理多个卷取单元4。
接着,参照图2对卷取单元4的构成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自动络纱机1的卷取单元4的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卷取单元4具备纱线卷取部5以及纱线处理部10。在垂直方向上,纱线卷取部5配置在主框架2的上部。在垂直方向上,纱线处理部10配置在纱线卷取部5的下方。纱线处理部10具备供纱更换部3以及接头部8。供纱更换部3配置在纱线处理部10的下部。接头部8配置在纱线卷取部5与供纱更换部3之间。
如此,卷取单元4是模块分割式的单元,通过组合从下方起依次配置的供纱更换部3、接头部8、纱线卷取部5这3个模块而构成。安装于供纱更换部3、接头部8以及纱线卷取部5的各装置均作为模块而相对于主框架2能够拆装地设置。
供纱更换部3是纱线处理部10的一部分。供纱更换部3是能够更换地设置供给用于向卷装9络纱的纱线的供纱管6(或者供纱卷装)的部分。供纱更换部3以载置于主框架2的底板部12的方式安装于主框架2的下部。
供纱更换部3通过选择性地安装多个形式的供纱更换装置中的任一个而构成。具体而言,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纱更换部3安装纡库式的筒管供给装置、托盘式的筒管供给装置30以及卷装供给装置中的任一个。
接头部8是纱线处理部10的一部分。接头部8是将从供纱更换部3向纱线卷取部5供给的纱线接合的部分。接头部8安装于主框架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具体而言,接头部8安装于主框架2的位置比设置供纱更换部3的位置靠上方且比安装纱线卷取部5的位置靠下方。接头部8例如通过适当的固定部件(例如,螺栓)安装在主框架2的前表面侧。在接头部8固定于主框架2的状态下,接头部8的重量由主框架2所具备的支承轴14支承。
以下,对使用上述3个模块的组合的一例而构成的卷取单元4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的卷取单元4构成为,在纱线卷取部5安装臂横动式的纱线卷取装置(纱线卷取机构)60,在供纱更换部3安装输送托盘式的筒管供给装置30,在接头部8安装吸嘴式的接头机构70。
纱线卷取装置60具备卷取管61、未图示的卷取管旋转驱动源、摇架62、接触辊63、纱线卷取框架64、横动臂67以及横动驱动马达66。
摇架62将卷取管61支承为能够旋转。卷取管61与卷取管旋转驱动源的输出轴连结,被旋转驱动。横动臂67被横动驱动马达66往复回转驱动。
接触辊63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纱线卷取框架64。接触辊63的轴向的一端部安装于纱线卷取框架64。接触辊63能够与卷取管61的周面接触而旋转。接触辊63例如也可以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固定于纱线卷取框架64的未图示的支承臂等。
在纱线卷取框架64的左右方向一侧配置有纱线卷取装置60的各种装置。各种装置包括摇架62、卷取管旋转驱动源以及横动驱动马达66等。横动臂67被横动驱动马达66往复回转驱动。
横动臂67通过横动驱动马达66的转子反复正反旋转而进行往复回转运动。由此,钩挂于横动臂67的前端的纱线一边横动一边向接触辊63侧供给,卷取于旋转的卷取管61。由此,能够形成络纱供纱管6的纱线的卷装9。
筒管供给装置30具备筒管设置部31、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9以及支承体38。
筒管设置部31能够将用于退绕纱线的供纱管6以立起的姿势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9使可动部件与形成于供纱管6的上部的气圈接触,通过适当地控制该气圈的大小来辅助纱线的退绕。支承体38将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9支承在筒管设置部31的上方的位置。在筒管设置部31的底部载置在底板部12上的状态下,筒管设置部31(进而,输送托盘式的筒管供给装置30)安装于主框架2。
吸嘴式的接头机构70具备纱线监视装置71、捻接器72、第1纱线捕捉装置73、第2纱线捕捉装置(纱线拉出装置)74、张力施加装置75以及接头框架76。
接头框架76是纵向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件。在接头框架76的左右一侧配置有纱线监视装置71、捻接器72、第1纱线捕捉装置73、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以及张力施加装置75。接头框架76悬臂支承这些部件。
接头框架76在支承上述各部的状态下安装于主框架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接头框架76与纱线卷取框架64在左右方向上对位配置,以分隔相邻的卷取单元4的接头部8之间。纱线卷取框架64与接头框架76不直接连接,在彼此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作为空间的间隙。
在接头框架76的内部配置有单元控制器90等。单元控制器90作为用于控制卷取单元4的各部的控制部发挥功能。
纱线监视装置71通过监视纱线的粗细,来检测在纱线中产生的粗节纱等缺陷(以下,有时称作纱疵。)。在纱线监视装置71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在该纱线监视装置71检测到纱疵时立即切断纱线的切断器。
在纱线监视装置71检测到纱疵而通过切断器切断纱线的纱线切断时、从供纱管6退绕中的纱线的断纱时或者供纱管6的更换时等,捻接器72将供纱更换部3侧的纱线与纱线卷取部5侧的纱线接合。在本实施方式的捻接器72中,通过从省略图示的压缩机供给压缩空气来进行纱线的合股加捻等,由此进行接头。
在捻接器72的下侧以及上侧设置有第1纱线捕捉装置73以及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第1纱线捕捉装置73吸引捕捉并引导供纱更换部3侧的纱线。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吸引捕捉并引导纱线卷取部5侧的纱线。在第1纱线捕捉装置73的前端形成有吸引口,在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前端设置有吸嘴(纱线捕捉部)74b。第1纱线捕捉装置73以及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经由配管等与鼓风管道13的开口13a连接。由此,能够在吸引口以及吸嘴74b产生吸引流。
在该构成中,当供纱管6的更换时等,第1纱线捕捉装置73的吸引口向下方转动而捕捉供纱更换部3侧的纱线,之后,通过向上方转动而将纱线引导至捻接器72。此外,几乎与此同时,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吸嘴74b捕捉从被反转驱动的卷装9退绕的纱线,之后,通过向下方转动而将纱线引导至捻接器72。然后,在捻接器72中,进行来自供纱更换部3的纱线与来自卷装9的纱线的接头。
以下,有时将在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中吸嘴74b使吸引流作用于卷装9的表面时的吸嘴74b的位置称作吸嘴74b的“捕捉位置”。为了使吸引流良好地作用于卷装9的表面而提高纱线的捕捉成功率,重要的是使吸嘴74b相对于卷装9的位置关系准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的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安装的分解立体图。
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具备捕捉管(主体部)74a、吸嘴74b、驱动马达74c以及壳体74d。
捕捉管74a能够上下回转地支承于壳体74d。在捕捉管74a中的远离回转中心的一侧的端部安装有吸嘴74b。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捕捉管74a中的配置吸嘴74b的一侧称作“前端侧”,将接近回转中心的一侧称作“根部侧”。
伴随捕捉管74a的回转运动,吸嘴74b能够从图2的实线所示的待机位置旋转至图2的虚线所示的捕捉位置。即,吸嘴74b以捕捉管74a的根部侧为中心回转。捕捉管74a由具有刚性的部件构成。因而,从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进而,旋转中心C1)到吸嘴74b的距离不论捕捉管74a的姿势如何都为恒定。
捕捉管74a经由未图示的配管等与鼓风管道13的开口13a连接。捕捉管74a构成供吸引纱线的吸引流流动的路径。由此,能够对吸嘴74b的开口部作用吸引流。
驱动马达74c供给用于使捕捉管74a回转的动力。驱动马达74c在比捕捉管74a的根部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壳体74d。另外,安装驱动马达74c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壳体74d形成为薄的罩状。壳体74d例如能够构成为金属的冲压件,壳体74d的原料没有限定。例如,也能够通过合成树脂形成。如图3所示,在壳体74d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面能够回转地安装有捕捉管74a。
壳体74d经由适当的紧固部件(例如螺栓92、螺钉等)安装于接头框架76的左右一侧。由此,在壳体74d与接头框架76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虽然未图示,但在该收纳空间配置有用于使捕捉管74a回转的齿轮以及将来自驱动马达74c的动力传递到齿轮的带等。
如图4所示,在壳体74d形成有定位孔74e以及多个第1安装孔74f。定位孔74e以及第1安装孔74f用于将壳体74d(即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安装于接头框架76。而且,在壳体74d形成有通过孔74g以及杆孔74k。在通过孔74g中***后述的基准销95。在杆孔74k中安装后述的传递杆94。
与此对应,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在接头框架76形成有定位销76a、基准销孔76b以及多个第2安装孔76c。多个第2安装孔76c优选形成在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
定位销76a以及第2安装孔76c用于将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安装于接头框架76。基准销孔76b用于通过变更壳体74d的姿势来变更捕捉管74a的回转中心的位置。
定位孔74e是设置于壳体74d的孔,定位销76a是圆柱状的销。定位孔74e的内径与定位销76a的外径实质上相等。在将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安装于接头框架76时,定位销76a***到壳体74d的定位孔74e中。定位销76a成为相对于接头框架76变更壳体74d的姿势时的中心轴。
第1安装孔74f形成在与第2安装孔76c对应的位置。第1安装孔74f形成得比螺栓92的轴部的粗细稍大。由此,允许壳体74d相对于接头框架76的一定程度的位置调整。第1安装孔74f只要大于相当于螺栓92的轴部的圆,便可以形成为长孔、圆孔的任一个。
通过将定位销76a***到定位孔74e中,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壳体74d相对于接头框架76被能够旋转地支承。换言之,定位销76a作为用于固定壳体74d的基准点发挥功能。在以定位销76a为中心使壳体74d旋转至适当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螺栓92等***到第1安装孔74f并紧固于第2安装孔76c。由此,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安装于接头框架76。
通过孔74g形成为长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孔74g相对于基准销95以支点螺栓92a为中心相对地回转的轨迹足够大地形成。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等对用于调整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位置(进而,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93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表示位置调整机构93的构成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位置调整机构93具备传递杆(杆部件)94、基准销95以及操作杆(杆姿势调整部件)96。如图4所示,传递杆94以及操作杆96在壳体74d的厚度方向(接头框架76的左右方向)上,设置在与接头框架76相反侧的面。在壳体74d安装有传递杆94以及操作杆96的面也可以说是捕捉管74a的根部从壳体74d突出的一侧的面。
传递杆94形成为细长的板状。在传递杆94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固定有基准销95。在传递杆94的长度方向上,在与基准销95相反侧形成有突起。在该突起安装操作杆96。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传递杆94的长度方向上接近基准销95的一侧称作“基准销侧”,将安装操作杆96的一侧称作“操作接受侧”。
传递杆9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经由支点螺栓92a安装于壳体74d。支点螺栓92a固定于形成于壳体74d的杆孔74k。由此,传递杆94以能够以支点螺栓92a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74d。
支点螺栓92a将传递杆94与壳体74d连结,但和壳体74d与接头框架76之间的连结无关。支点螺栓92a与壳体74d螺纹结合,通过紧固,能够保持角度以免传递杆94旋转。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卷取单元4(接头框架76)的前后方向上,支点螺栓92a位于比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靠后方的位置。以旋转中心即支点螺栓92a为基准,基准销侧位于后下方,操作接受侧位于前上方。
基准销95是圆棒状的部件。基准销95在传递杆94的厚度方向(接头框架76的左右方向)上,从传递杆94朝向接头框架76突出。基准销95通过形成于壳体74d的通过孔74g***到形成于接头框架76的基准销孔76b中。
由此,当传递杆94以支点螺栓92a的轴为中心旋转时,基准销95沿着以支点螺栓92a的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轨道相对移动。该圆弧的半径和支点螺栓92a的轴与基准销95的轴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孔74g相对于基准销95具有足够的游隙,因此,即使基准销95沿着轨道移动,基准销95也不会与通过孔74g接触。
在将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安装于接头框架76时,该基准销95***到形成于接头框架76的基准销孔76b中。基准销孔76b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孔。基准销孔76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基准销95的外径实质上相等。
基准销95的高度的变更被基准销孔76b限制。因而,在伴随传递杆94的旋转而基准销95相对于支点螺栓92a相对上升的情况下,支点螺栓92a相对于基准销孔76b被下压。在伴随传递杆94的旋转而基准销95相对于支点螺栓92a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支点螺栓92a相对于基准销孔76b被上推。由此,壳体74d能够以定位销76a为中心旋转而变更其姿势。
操作杆96形成为在大致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板状。操作杆96配置成通过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的上方。操作杆96配置在壳体74d中安装传递杆94的一侧的面。操作杆96配置成沿着壳体74d的面。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杆96具有相对于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向上方迂回的圆弧状的部分。但是,操作杆96的形状没有限定。
如图4等所示,操作杆96设置成沿着接头框架76(即,壳体74d)的前后方向延伸。
长度方向上的操作杆96的一端侧(图4所示的后端侧)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U字状。在该U字状的部分的凹部嵌入传递杆94的操作接受侧。在操作杆96安装于传递杆94的状态下,伴随操作杆96的角度变化,传递杆94的角度也一体地变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操作杆96的长度方向上与传递杆94连结的一侧称作“连结侧”。
在操作杆96的长度方向上,在远离传递杆94的一侧(图4所示的前侧)的端部设置有图4所示的固定销96a。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操作杆96的该侧称作“操作侧”。作业者通过用手在上下方向上推动操作杆96的操作侧,能够变更操作杆96的角度。
与操作杆96的固定销96a对应地在壳体74d形成有多个固定销孔74h。如图4等所示,固定销孔74h在壳体74d的前端侧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形成。固定销96a能够***到从多个中选择的1个固定销孔74h中。由此,能够将操作杆96的操作侧保持在上下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如此,操作杆96的连结侧与传递杆94的操作接受侧嵌合,操作侧通过固定销96a***到固定销孔74h中而被保持。操作杆96的连结侧能够相对于传递杆94拆装,操作侧也能够相对于壳体74d拆装。即,能够容易地将操作杆96从壳体74d卸下。
如上所述,壳体74d能够以定位销76a为中心旋转。安装于传递杆94的状态的操作杆96的姿势与壳体74d的姿势一一对应。因而,实质上,通过使用定位销76a和固定销孔74h,能够将壳体74d的姿势保持在多个阶段的不同位置。
构成位置调整机构93的传递杆94以及支点螺栓92a等零件安装于壳体74d。因而,当通过位置调整而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与此相伴,位置调整机构93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位置调整机构93能够以安装于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形式与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一体地处理。因而,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接着,参照图5、图6以及图7对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姿势的调整(进而,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的调整)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表示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的位置变化的图。图7是表示吸嘴74b与接触辊63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安装于接头框架76的状态下,进行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根部侧端部)的位置调整。
具体地说明,作业者首先在传递杆94安装操作杆96。此时,通常,操作杆96的固定销96a的位置与多个固定销孔74h中的任一个一致。作业者使操作杆96的固定销96a处于***到位置一致的固定销孔74h中的状态。
接着,作业者松缓支点螺栓92a。由此,传递杆94成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
接着,作业者松缓用于将壳体74d固定于接头框架76的多个螺栓92(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即使失去壳体74d的固定,操作杆96的位置也被固定销96a以及固定销孔74h保持,因此,壳体74d的姿势不会因自重而变化。
之后,作业者维持操作杆96与传递杆94连结的状态,并仅使操作侧以从壳体74d离开的方式稍微活动。由此,解除固定销96a与固定销孔74h的连结。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变更操作杆96的操作侧的上下位置。
如上所述,在操作杆96被上推的情况下,支点螺栓92a相对于基准销孔76b相对上升。因而,壳体74d被上推而以定位销76a为中心旋转。其结果,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的高度上升。
图6的左侧示出上推前的状态,右侧示出上推后的状态。通过使操作杆96从最下方的固定销孔74h上升至最上方的固定销孔74h,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上升距离L1。严格来说,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描绘以定位销76a为中心的圆弧而移动。但是,实质上,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移动轨迹能够视为上下方向的直线。
在操作杆96被下压的情况下,支点螺栓92a相对于基准销孔76b相对下降。因而,壳体74d被下压而以定位销76a为中心旋转。其结果,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的高度下降。
操作杆96以及传递杆94作为以支点螺栓92a为支点的杠杆发挥功能。因而,即使较大地移动操作杆96,也能够细微地调整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高度,因此作业顺畅。
在将捕捉管74a调整到良好的高度之后,作业者维持操作杆96与传递杆94连结的状态,并仅使操作侧以接近壳体74d的方式稍微活动。由此,以变更后的杆角度将固定销96a与固定销孔74h再次连结。即使在该状态下作业者从壳体74d放开手,壳体74d的姿势也不会因自重而变化。
在该状态下,作业者紧固多个螺栓92,将壳体74d固定于接头框架76。之后,在紧固支点螺栓92a之后,将操作杆96从传递杆94卸下。根据以上所述,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高度的调整完成。
如果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的高度被变更,则与此相伴,上述吸嘴74b的捕捉位置的高度也被变更。图7的朝上箭头表示作为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上升的结果,吸嘴74b的捕捉位置相对于接触辊63(接触辊63的旋转轴)向上方移动的例子。如果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下降,则捕捉位置相对于接触辊63向下方移动。在图7中,为了进行调整作业而从摇架62卸下卷装9,虽然未描绘出卷装9,但也可以在摇架62安装有卷装9的状态下进行调整。如此,位置调整机构93实质上作为捕捉位置的高度调整机构发挥功能。
吸嘴74b的捕捉位置也能够沿着以捕捉管74a的根部侧端部(旋转中心C1)为中心的圆弧变更。该变更通过以软件方式变更单元控制器90控制驱动马达74c以使捕捉管74a的回转停止的角度的设定来实现。在本实施方式中,实质上,吸嘴74b的捕捉位置的上下方向的调整由位置调整机构93实现,前后方向的调整由软件的设定实现。由此,能够实现自由度高的位置调整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1个卷取单元4的接头部8与纱线卷取部5在物理上是不同的模块,分别固定于主框架2。因而,存在在不同的卷取单元4之间纱线卷取部5与接头部8的相对位置产生差异的情况变多的倾向。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调整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因此,容易使吸嘴74b与接触辊63的间隔在卷取单元4彼此之间一致。其结果,在由多个卷取单元4构成的自动络纱机1中,能够提高各卷取单元4的效率以及减少生产品质的偏差。
如图7所示,能够在卷取单元4安装确认捕捉位置处的吸嘴74b的位置的工具68。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工具68具备基座部件68a以及刻度部件68b。
基座部件68a形成为水平的板状。在基座部件68a的底面固定有向下侧突出的两个安装销68e。该两个安装销68e在图7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在纱线卷取框架64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工具的平坦的安装面。与两个安装销68e对应地在安装面形成有两个安装孔64a。通过将基座部件68a的安装销68e***到这两个安装孔64a中,将工具68能够拆装地安装于纱线卷取框架64的上部。通过安装面与基座部件68a的底面接触,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工具68的定位。
刻度部件68b形成为板状的部件。刻度部件68b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于基座部件68a的前表面。刻度部件68b具有从基座部件68a沿着水平方向向一侧延伸的部分。
刻度部件68b设置成其厚度方向与图7所示的前后方向一致。在刻度部件68b的厚度方向一侧的面标有两种刻度68c、68d。以下,有时将刻度部件68b中标有刻度的面称作刻度面。在吸嘴74b位于捕捉位置附近时,形成为尖细状的吸嘴74b的前端部面向刻度面。
刻度68c由沿着图7以及图8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槽构成。该多个槽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等间隔排列形成。
刻度68d由多个圆孔构成。刻度68d配置在刻度68c的上方。构成刻度68d的多个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等间隔排成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列)而形成。
如图7所示,在工具68安装于纱线卷取框架64时,刻度部件68b的一部分在接触辊63的上方接近。刻度68c、68d标注在刻度部件68b中的位于接触辊63的上方的部分。刻度部件68b中的位于接触辊63的上方的部分能够与位于捕捉位置的吸嘴74b或者移动中途的吸嘴74b接触。
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且准确地确认吸嘴74b的吸引口与接触辊63的相对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具备纱线卷取装置60、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以及位置调整机构93。纱线卷取装置60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9。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从卷装9拉出纱线。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具有捕捉管74a以及吸嘴74b。捕捉管74a细长地形成,设置成能够以一端为旋转中心C1旋转。吸嘴74b设置在捕捉管74a的远离旋转中心C1的一侧的端部。在卷取单元4设置有调整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93。
由此,能够将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进而,吸嘴74b的捕捉位置)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纱线卷取装置60具备接触辊63。接触辊63与卷装9接触而旋转。位置调整机构93通过使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移动,来调整吸嘴74b位于捕捉纱线的位置时的该吸嘴74b与接触辊63的距离。
由此,通过调整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能够容易地调整吸嘴74b相对于接触辊63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位置调整机构93使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由此,能够调整吸嘴74b的回转轨道整体的高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位置调整机构93与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一体地移动。
由此,能够在制造时集中处理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与位置调整机构93。因而,能够减少制造工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位置调整机构93具备使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移动的传递杆94。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的位置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在第2纱线捕捉装置74形成有用于安装传递杆94的杆孔74k。
由此,能够将传递杆94容易地安装于第2纱线捕捉装置7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传递杆94细长地形成,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传递杆94的旋转中心部配置有支点螺栓92a。通过紧固支点螺栓92a,能够保持传递杆94的角度。
由此,根据需要,能够将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固定为不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位置调整机构93具备使传递杆94的姿势变化的操作杆96。操作杆96设置成不需要紧固部件就能够安装于传递杆94。
由此,能够容易地卸下操作杆96。通过在多个卷取单元4中共用操作杆96,能够削减零件的费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传递杆94细长地形成,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与传递杆94的旋转中心部不同的位置,设置有(通过操作杆96间接地)保持传递杆94的角度的、由固定销96a与固定销孔74h构成的保持机构。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将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固定成不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能够安装确认吸嘴74b的位置的工具68。
由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吸嘴74b相对于接触辊63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取单元4中,工具68具有刻度68c、68d。
由此,能够更准确地确认吸嘴74b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构成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变更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多个变更任意地组合而进行。
也可以在纱线卷取部5安装横动滚筒式的纱线卷取装置。
也可以在供纱更换部3例如安装纡库式的筒管供给装置、卷装供给装置等。
在接头部8除了安装吸嘴式的接头机构70以外,例如还可以安装纱线存积式的接头机构。
卷取单元4也可以构成为气流纺纱单元或者转子式纺纱单元。
位置调整机构93也可以在斜上下方向上调整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
位置调整机构93也可以代替设置在第2纱线捕捉装置74侧而设置在例如接头框架76侧。
位置调整机构例如也可以由具有上下方向的丝杠轴的进给机构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传递杆94以及操作杆96。
也可以在壳体74d代替设置杆孔74k而呈突出状设置支点轴,在该支点轴将传递杆94能够旋转地支承。
操作杆96例如也可以经由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于传递杆94。操作杆96也可以相对于传递杆94不能卸下地固定。操作杆96也可以相对于传递杆94一体地设置。
传递杆94也可以安装成不能通过支点螺栓92a紧固。也可以省略由固定销96a与固定销孔74h构成的操作杆96的保持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准销95以支点螺栓92a为基准,配置在与操作杆96相反的一侧。其结果,如果向上侧操作操作杆96,则能够使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上升,如果向下侧操作操作杆96,则能够使捕捉管74a的旋转中心C1下降,因此,能够实现直观的调整作业。但是,也可以相对于支点螺栓92a,将基准销95配置在与操作杆96相同的一侧。
工具68的刻度也可以仅由槽状的刻度68c和圆孔状的刻度68d中的任意一方构成。
工具68也可以以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而使刻度部件68b的一部分进入接触辊63的上方的方式安装在纱线卷取框架64上。
能够代替工具68而使用例如非接触的距离计来确认吸嘴74b的位置。
纱线卷取部5的纱线卷取框架64与接头部8的接头框架76也可以相互直接固定。
卷取单元4并不限定于模块分割式。位置调整机构93例如也能够应用于相对于共同的单元框架固定纱线卷取装置60以及第2纱线捕捉装置74的构成的卷取单元。
纤维机械并不限定于自动络纱机1的卷取单元4。位置调整机构93例如也能够应用于纺纱机的纺纱单元。

Claims (11)

1.一种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纱线卷取机构,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以及
纱线拉出装置,从上述卷装拉出纱线,
上述纱线拉出装置具有:
主体部,细长地形成,并且设置成能够以一端为旋转中心旋转;以及
纱线捕捉部,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远离上述旋转中心的一侧的端部,
在上述纤维机械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调整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旋转中心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线卷取机构具备与上述卷装接触而旋转的接触辊,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的位置移动,调整上述纱线拉出装置的上述纱线捕捉部位于捕捉纱线的位置时的该纱线捕捉部与上述接触辊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与上述纱线拉出装置一体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移动的杆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纱线拉出装置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杆部件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部件细长地形成并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上述杆部件的旋转中心部配置有紧固部件,
通过紧固上述紧固部件,能够保持上述杆部件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使上述杆部件的姿势变化的杆姿势调整部件,
上述杆姿势调整部件不需要紧固部件就能够安装于上述杆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部件细长地形成并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与上述杆部件的旋转中心部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保持上述杆部件的角度的保持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纱线捕捉部捕捉纱线的捕捉位置能够安装工具,该工具确认伴随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中心的移动而位置被变更的上述纱线捕捉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具具有刻度。
CN202311156272.6A 2022-09-16 2023-09-08 纤维机械 Pending CN1177199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48626A JP2024043433A (ja) 2022-09-16 2022-09-16 繊維機械
JP2022-148626 2022-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9965A true CN117719965A (zh) 2024-03-19

Family

ID=8801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56272.6A Pending CN117719965A (zh) 2022-09-16 2023-09-08 纤维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39146A1 (zh)
JP (1) JP2024043433A (zh)
CN (1) CN11771996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4029A (ja) * 2010-01-17 2011-07-2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り装置
JP2012218922A (ja) * 2011-04-13 2012-11-1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引き出し方法
JP2013252948A (ja) * 2012-06-07 2013-12-19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
DE102015013569A1 (de) 2015-10-20 2017-04-20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Kalibrieren eines Oberfadenerfassungsvorganges von Arbeitsstelle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9146A1 (en) 2024-03-20
JP2024043433A (ja)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5612A2 (en) Doffing apparatus
EP2567922B1 (en) Waxing device,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EP2671830B1 (en) Textile machine, standby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of driven member of winding unit, and winding unit
EP3144258B1 (en) Wax apply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device
EP2573235B1 (en) Spinning machine
EP2388226A2 (en)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EP2441718A2 (en) Yarn winding apparatus
EP2570377B1 (en) Traverse guide, winding unit, and winding machine
EP2570376B1 (en) Cradle,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3014937B (zh) 纺纱单元、纺纱机及纱线处理模块
EP2749516B1 (en) Yarn guiding-out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17719965A (zh) 纤维机械
JP2017001836A (ja) 糸巻取機及び紡績機
EP2388223B1 (en)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2013067476A (ja) 巻取ユニット、糸巻取機、及びボビン保持装置の取付方法
US6405964B1 (en) Individual spindle device for rewinding cops into cheeses
JP2016079023A (ja) 糸巻取装置
CN117623009A (zh) 自动络纱机
CN111032548B (zh) 自动络纱机、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纱线卷取模块、接头模块、供纱更换模块以及自动络纱机制造方法
JP2017088344A (ja) 張力付与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CN112334403B (zh) 纱线卷绕机
CN213113645U (zh) 气流纺织装置以及气流纺织单元
CN115535730A (zh) 上蜡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JP2013057152A (ja) 糸巻取機
CN106927311B (zh) 纱线卷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