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6670A -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6670A
CN117616670A CN202180100482.6A CN202180100482A CN117616670A CN 117616670 A CN117616670 A CN 117616670A CN 202180100482 A CN202180100482 A CN 202180100482A CN 117616670 A CN117616670 A CN 117616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insulating film
length
core back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04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谷一弥
荒井利夫
森悠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16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6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定子具备:多个分割定子铁心,它们相互连结而配置成环状;一对绝缘体,它们作为绝缘部件,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分割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绝缘膜,其安装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形成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空间亦即插槽的面,使卷绕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绕组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绝缘,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具有:铁芯背部,其沿定子的周向延伸;和齿部,其从铁芯背部的中央部向定子的中心方向突出并供绕组卷绕,绝缘膜与铁芯背部接触且分别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中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在每一个端部具备该端部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具有凹凸部的绝缘膜的端部与相邻的另一方的绝缘膜重叠配置。

Description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绝缘膜。
背景技术
作为压缩机用集中绕组DC无刷马达的绕组与定子铁心之间的绝缘方式,公知有使用绝缘部件的厚度薄且便宜的薄膜的基于薄膜绝缘的绝缘方式。对于使绝缘部件的厚度变薄而言,使绝缘部件的厚度变薄的量,能够使在定子铁心的插槽内配置绕组的空间增加,例如在确保所需的电线的匝数时,能够使用更粗的电线。即,使绝缘部件的厚度变薄的定子与不使绝缘部件的厚度变薄的定子相比,能够将更粗的电线用于绕组,因此能够降低绕组电阻,实现铜损降低带来的性能改善。
在将薄膜绝缘应用于定子的情况下,为了在定子铁心端部,除了薄膜以外还配置绕组,大多情况下使用由具有比薄膜高的硬度的注塑成型品构成的绝缘部件。另外,为了在绕线中不与绕线机干涉,需要在绕线工序前预先将薄膜固定在绕线插槽内,提出了使上述绝缘部件具有固定薄膜的功能的定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32420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定子中,将相邻的分割铁心间覆盖的薄膜比绕线时的分割铁心的齿间的距离长,余长部分的薄膜浮起而侵入绕线轨道中,可以想到绕线机喷嘴卷入薄膜。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定子中,需要严格设定绝缘膜的尺寸,以便不产生绝缘膜的余长。但是在以不产生绝缘膜的余长的方式取薄膜尺寸的情况下,当在绕线后将分割铁心闭合在圆环上时,绝缘膜卡入分割铁心的连结部,可以想到定子形状变差或者引起绝缘不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绝缘膜的卷入、绕线后的绝缘膜的卡入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公开的定子,用于旋转电机,具备:多个分割定子铁心,它们相互连结而配置成环状;一对绝缘体,它们作为绝缘部件,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分割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绝缘膜,其安装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形成作为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空间的插槽的面,使卷绕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绕组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绝缘,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具有:铁芯背部,其沿定子的周向延伸;和齿部,其从铁芯背部的中央部朝定子的中心方向突出,供绕组卷绕,绝缘膜与铁芯背部接触且分别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中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在绝缘膜的每一个端部具备该端部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具有凹凸部的绝缘膜的端部与相邻的另一方的绝缘膜重叠配置。
本公开的旋转电机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子;和转子,其设置于定子的内侧,借助磁作用进行旋转。
本公开的压缩机具备:上述结构的旋转电机;压缩机构部,其由旋转电机驱动,对从外部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以及密闭容器,其收容旋转电机以及压缩机构部。
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外空气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压装置,其对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内空气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本公开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绝缘膜与铁芯背部接触且分别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中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在绝缘膜的每一个端部具备该端部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而且,绝缘膜配置为具有凹凸部的绝缘膜的端部与相邻的另一方的绝缘膜重叠。通过使绝缘膜配置为上述状态,从而绝缘膜成为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间隙重叠的状态。因此,定子在将分割定子铁心弯折成圆环状时,能够防止绝缘膜向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间隙卷入、防止绕线后的绝缘膜向该间隙卡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连接有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空调机等制冷循环装置的简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旋转电机所使用的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旋转电机所使用的定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旋转电机所使用的定子的绝缘体的固定爪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说明基于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固定爪进行的绝缘膜的固定的示意图。
图8是将构成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多个分割定子铁心排列成直线状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9是在图8所示的多个分割定子铁心安装有绝缘体和绕组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图9所示的定子的连结部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从图10的空心箭头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侧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所使用的绝缘膜的侧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所使用的绝缘膜的另一例的侧视图。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定子所使用的绝缘膜切断后的断裂面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比较例的定子的绕线工序中的绝缘膜卷入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比较例的定子的将分割定子铁心闭合为圆环状时绝缘膜卡入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绝缘膜的重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插槽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图17所示的定子的A部的放大图。
图19是使用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俯视图和内径侧的侧视图说明绝缘膜的可切断部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绝缘膜的重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插槽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表示图20所示的A部中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绝缘膜与绕组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22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插槽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表示图20所示的A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绝缘膜与绕组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23是使用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俯视图和内径侧的侧视图说明绝缘膜的可切断部的示意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所使用的绝缘膜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分割定子铁心安装有绝缘体和绕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的定子的B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绝缘膜的示意图。
图28是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插槽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图27所示的定子的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等、一边对实施方式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相对尺寸的关系以及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另外,为了易于理解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这些记载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这样记载的,并非限定装置或部件的配置及方向。
实施方式1.
[压缩机130的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30的纵剖视图。使用图1对作为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130进行说明。压缩机130吸入低温且低压的制冷剂,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
压缩机130是单缸式旋转压缩机,是将吸入到压缩机130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作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的流体机械。另外,单缸式旋转压缩机是压缩机130的一个例子,压缩机130只要是涡旋式或往复式等,旋转电机103配置在密闭容器101内的密闭型压缩机,则不限定其压缩构造。
压缩机130在由上部容器101a和下部容器101b构成的密闭容器101内收容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部102和使该压缩机构部102驱动的旋转电机103。密闭容器101构成压缩机130的外轮廓。压缩机构部102和旋转电机103通过曲轴104连结,压缩机构部102收纳于密闭容器101的下部,旋转电机103收纳于密闭容器101的上部。
(压缩机构部102)
压缩机构部102由旋转电机103驱动,对从外部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压缩机构部102利用从旋转电机103供给的旋转驱动力,将从吸入连结管128吸入到密闭容器101的低压空间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将压缩后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构部102的上方排出。
压缩机构部102具备中空圆筒形状的缸体105。压缩机构部102将与曲轴104的偏心部104c嵌合的旋转活塞109收纳于缸体105内。对于压缩机构部102而言,在设置于缸体105的槽内沿径向往复运动的叶片(省略图示)的一端抵接于旋转活塞109的外周并且形成压缩室。
缸体105的轴向两端的开口部被上轴承106及下轴承107封闭。在压缩机构部102中,由旋转活塞109、缸体105、叶片、上轴承106以及下轴承107包围的空间形成对从吸入连结管128吸入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
也可以在上轴承106的上表面侧设置用于去除或降低压缩机构部102中的制冷剂的压缩时产生的噪声的***108。在***108形成有开口部108a,该开口部108a供从设置于上轴承106的排出口(省略图示)流入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密闭容器101的内部排出。
(旋转电机103)
旋转电机103是配置在密闭容器101内的电动机,用于使压缩机构部102移动。旋转电机103是使用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使曲轴104产生旋转驱动力,经由曲轴104向压缩机构部102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马达。旋转电机103例如使用无刷DC马达。
旋转电机103具备:定子1,其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中空圆筒形状的外观;和转子5,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定子1的内侧面的内侧,借助磁作用进行旋转。定子1通过将冲裁薄板电磁钢板所形成的定子铁心片层叠而形成。形成定子1的铁心的外径大于下部容器101b的内径,通过热压配合固定于下部容器101b的内壁部。
为了从密闭容器101的外部供给电力,定子1的导线9与设置于上部容器101a的玻璃端子119连接。玻璃端子119提供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接口。对于旋转电机103而言,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经由导线9供给至构成定子1的所卷绕的线圈,由此转子5在定子1的内侧旋转。
转子5与定子1同样,通过将冲裁薄板电磁钢板所形成的转子铁心片层叠而形成。转子5具有:转子铁心21,其形成有磁铁***孔22及制冷剂流路23;和上平衡配重25a及下平衡配重25b,它们分别配置在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两端部,兼具防止永久磁铁24飞散的作用。
在压缩机130中,上平衡配重25a配置在转子铁心21的上端部,下平衡配重25b配置在转子铁心21的下端部,实现转子5及曲轴104的平衡,用于马达驱动时的转矩的稳定化。另外,在转子5,除了上平衡配重25a及下平衡配重25b之外,也可以设置端板,该端板配置为覆盖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两端。
另外,转子5具备将上平衡配重25a、下平衡配重25b以及转子铁心21固定的铆钉26。铆钉26***于贯通转子铁心21、上平衡配重25a以及下平衡配重25b而形成的铆钉孔26a。
形成于转子铁心21的制冷剂流路23用于将从压缩机构部102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101的上部引导,并且使与制冷剂气体一起引导至密闭容器101的上部的制冷机油向密闭容器101的下部落下。另外,在定子1与密闭容器101之间存在使压缩机构部102的上方的空间与下方的空间连通,使密闭容器101内部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连通的、具有与制冷剂流路23相同的作用的空间。
在转子5的中心部,曲轴104沿轴向贯通转子5并固定于转子5。曲轴104是向压缩机构部102传递转子5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轴。转子铁心21的内径比曲轴104的外径小,转子铁心21通过热压配合固定于曲轴104的旋转轴104a。
曲轴104具有偏心部104c,该偏心部104c配置在压缩机构部102的内部中与缸体105对应的位置。在偏心部104c的外周配置有沿着偏心部104c的外侧面旋转自如地安装的大致圆筒状的旋转活塞109。若曲轴104通过旋转电机103旋转时,旋转活塞109在缸体105内沿着其内周面旋转。
在密闭容器101的外侧配置有吸入***127。吸入***127具有作为贮存液体制冷剂的蓄能器的作用和作为降低或去除由流入的制冷剂产生的噪声的***的作用。吸入***127通过吸入连结管128与压缩机构部102的缸体105连结。
排出管129贯通上部容器101a并固定于构成密闭容器101的上部容器101a的上表面侧。排出管129是使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密闭容器101的外部排出的制冷剂配管。排出管129与上部容器101a的固定部分例如通过钎焊或电阻焊接等接合。
[压缩机130的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30的动作进行说明。若曲轴104通过旋转电机103的驱动进行旋转,则收容到缸体105内部的偏心部104c及旋转活塞109与曲轴104一起进行偏心旋转。通过偏心部104c及旋转活塞109的偏心旋转,旋转活塞109的外周面在缸体105的中空部分内与缸体105的内侧面接触并移动。
与缸体105内的旋转活塞109的偏心旋转联动,配置在形成于缸体105的槽的内部的叶片进行活塞运动。从吸入连结管128流入到压缩机构部102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由旋转活塞109、缸体105、叶片、上轴承106以及下轴承107包围的密闭空间亦即压缩室。流入到压缩室的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随着由旋转活塞109的偏心旋转引起的压缩室的容积的减小,而被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设置于上轴承106的排出口,向压缩机构部102的外部的、密闭容器10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排出。排出到密闭容器101内部的中空空间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例如通过制冷剂流路23以及旋转电机103的定子1与转子5之间的间隙等,经由排出管129向密闭容器101的外部排出。即,由缸体105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排出到密闭容器101内,并通过旋转电机103而从排出管129向制冷循环装置送出。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
图2是连接有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30的空调机等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简略结构图。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压缩机130、流路切换装置133、室外侧热交换器134、减压装置135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136。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吸入***127,吸入***127与压缩机130的吸入侧连接。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优选具备吸入***127,但也可以不具备吸入***127。
制冷循环装置200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130、流路切换装置133、室外侧热交换器134、减压装置135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136连接而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1。作为在制冷剂回路201中流动的制冷剂,例如使用R407C制冷剂、R410A制冷剂或者R32制冷剂等制冷剂。另外,在空调机等制冷循环装置200中,室内侧热交换器136搭载于配置在屋内的装置,压缩机130、流路切换装置133、室外侧热交换器134以及减压装置135等搭载于配置在屋外的装置的情况较多。
流路切换装置133例如是四通阀,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流路切换装置133与压缩机130的排出侧连接。室外侧热交换器134在室外空气与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4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侧热交换器134根据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或者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减压装置135对从冷凝器流出而流入减压装置135,并在减压装置135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减压装置135例如是能够调整节流的开度的电子膨胀阀,通过调整开度来控制流入室外侧热交换器134或室内侧热交换器136的制冷剂的压力。室内侧热交换器136在室内空气与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36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侧热交换器136根据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或者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也可以具有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34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侧送风机(省略图示),也可以具有向室内侧热交换器136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外侧送风机(省略图示)。
[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
对制冷循环装置200是空调机,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的制热运转中,流路切换装置133以在图2的实线侧形成回路的方式,将与流路切换装置133连接的配管彼此连接。
由压缩机130压缩后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136,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36中冷凝而液化,在流出室内侧热交换器136后,流入减压装置135,在减压装置135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被减压装置135节流并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34流入,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4中蒸发而气化,在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134后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33并再次返回压缩机130。
即,在制冷循环装置200是空调机,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如图2的实线箭头所示在制冷剂回路201中循环。通过该制冷剂的循环,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34中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134的制冷剂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被输送至作为冷凝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36,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对制冷循环装置200是空调机,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中,流路切换装置133将与流路切换装置133连接的配管彼此连接,以便在图2的虚线侧形成回路。
由压缩机130压缩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室外侧热交换器134,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4中冷凝而液化,并在流出室外侧热交换器134后,流入减压装置135,在减压装置135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被减压装置135节流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136,并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36中蒸发而气化,在流出室内侧热交换器136后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33而再次返回至压缩机130。
即,制冷循环装置200若从制热运转变为制冷运转时,室内侧热交换器136从冷凝器变为蒸发器,室外侧热交换器134从蒸发器变为冷凝器。在制冷循环装置200是空调机,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如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制冷剂回路201中循环。通过该制冷剂的循环,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36中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室内的空气吸热,即将室内的空气冷却,吸热后的制冷剂被输送至作为冷凝器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34而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向外部空气散热。
[定子1的详细结构]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30的旋转电机103所使用的定子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30的旋转电机103所使用的定子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说明分割定子铁心2,而省略绝缘体300、绝缘膜400以及绕组4的图示。使用图3及图4对用于旋转电机103的定子1进行说明。
如图4、图3以及图1所示,定子1具有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绝缘体300、绝缘膜400以及绕组4。分割定子铁心2形成定子1的铁心。分割定子铁心2形成为沿曲轴104的轴向延伸。分割定子铁心2通过将冲裁薄板电磁钢板所形成的定子铁心片层叠而形成。
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形成为彼此相邻配置的分割定子铁心2分别相互连结而相连成一个。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在定子1中配置成环状。定子1通过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沿周向配置而形成为圆筒形状。
分割定子铁心2具备:铁芯背部2a,其沿定子1的周向延伸;齿部2b,其从铁芯背部2a的中央部向定子1的中心方向突出;以及齿前端部2c,其位于齿部2b的前端。分割定子铁心2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
铁芯背部2a构成定子1的外周壁,在定子1中形成圆筒形状的周壁。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彼此通过铁芯背部2a相互结合而连结起来。
齿部2b从铁芯背部2a向定子1的径向内侧延伸。在俯视观察定子1时,齿部2b的周向的宽度比铁芯背部2a的宽度小,并且比齿前端部2c的宽度小。绕组4经由绝缘体300卷绕于齿部2b。另外,绕组4经由绝缘膜400卷绕于齿部2b。
齿前端部2c在齿部2b的前端部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沿定子1的周向延伸。在俯视观察定子1时,齿前端部2c的周向的宽度比齿部2b的宽度大。分割定子铁心2由齿部2b和齿前端部2c的部分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倒T字形状。
如图4所示,定子1在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彼此之间形成有插槽301。插槽301是由铁芯背部2a、齿部2b以及齿前端部2c的侧面形成的空间。对于定子1而言,绕组4配置于插槽301。
绝缘体300是用于使绕组4与分割定子铁心2绝缘的绝缘部件。绝缘体300安装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轴向的两端面,绝缘体300覆盖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轴向的两端部。一对绝缘体300覆盖分割定子铁心2的轴向的两端面。在定子1中,绕组4卷绕于绝缘体300。
如图3所示,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300具有上壁部325、内壁部320以及固定爪310。在绝缘体300覆盖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轴向的两端部的情况下,上壁部325与铁芯背部2a的轴向的端面对置,覆盖铁芯背部2a的轴向的端面。内壁部320沿着上壁部325的外缘形成。
内壁部320是沿定子1的轴向延伸的壁部。在绝缘体300覆盖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轴向的两端部的情况下,内壁部320与分割定子铁心2的侧面对置并覆盖分割定子铁心2的侧面。内壁部320配置于后述的插槽301。
内壁部320具有铁芯背部侧壁部321和齿部侧壁部322。在将绝缘体300安装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情况下,铁芯背部侧壁部321与铁芯背部2a的侧面对置并覆盖铁芯背部2a的侧面。另外,在将绝缘体300安装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情况下,齿部侧壁部322与齿部2b的侧面对置并覆盖齿部2b的侧面。绝缘体300具有固定爪310,但关于固定爪31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如图3所示,绝缘膜400是薄膜状的绝缘部件。绝缘膜400的材料例如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但并不限定于PET膜。绝缘膜400的厚度例如为0.1mm以上0.2mm以下,但并不限定于该厚度。为了弯折绝缘膜400,需要有意地使绝缘膜400形成折痕。只要不有意地使绝缘膜400形成折痕,绝缘膜400就不会被弯折。为了使绝缘膜400形成折痕,例如使用高温的刀具状的夹具。
绝缘膜400安装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的、形成作为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空间的插槽301(参照图4)的面,使卷绕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的每一个的绕组4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绝缘。绝缘膜400以与铁芯背部2a、齿部2b以及齿前端部2c的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插槽301。绝缘膜400使绕组4与分割定子铁心2绝缘,使相邻的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绝缘。关于绝缘膜400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图1所示的绕组4是电线。定子1通过电流在绕组4流动而形成旋转磁场。如上述的那样,绕组4经由绝缘体300及绝缘膜400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
图5是对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30的旋转电机103所使用的定子1的绝缘体300的固定爪310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30的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固定的示意图。另外,图7是后述的图9的E-E线截面的位置的示意图。另外,图6图示出固定绝缘膜400的上端部侧的固定爪310,图7图示出固定绝缘膜400的下端部侧的固定爪310。使用图5~图7对绝缘体300的固定爪进行说明。
如图5~图7所示,在由铁芯背部侧壁部321和齿部侧壁部322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固定爪310。固定爪310设置为在将绝缘体300安装于分割定子铁心2时,位于铁芯背部2a与齿部2b的交叉部分即齿部2b的根部分。固定爪310固定绝缘膜400。
绝缘膜400通过固定爪310固定于定子1。因此,在使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彼此以后述的连结部51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固定爪310引导绝缘膜400,以将绝缘膜400引入定子1的外径侧且齿部2b的中心侧。定子1在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前或者在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后,通过施加于绝缘膜400的拉伸力,能够切断后述的绝缘膜400的可切断部400b(参照图12)。
如图3及图7所示,绝缘体300具有凹状部313。凹状部313形成于对置面312,在对置面312上形成为凹陷的形状。凹状部313由固定爪310和内壁部320形成。另外,对置面312由固定爪310形成。
对置面312是在安装于定子1的轴向上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两端的一对绝缘体300中,一对绝缘体300相互对置的一侧的面。凹状部313以在定子1的插槽301内开口的方式位于由铁芯背部2a和齿部2b包围的定子1的内侧。绝缘膜40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配置于凹状部313。凹状部313在使绝缘膜400移动的情况下,限制移动方向,并引导绝缘膜400。
凹状部313具有底部310a。底部310a是凹状部313的底部分。在此,在分割定子铁心2中,将在安装于两端的绝缘体300之间与绝缘膜400对置的部分的侧壁作为侧壁部2d。底部310a形成为位于比侧壁部2d靠分割定子铁心2的内部侧。固定爪310具有倾斜部310b。倾斜部310b形成在与内壁部320相对的位置。倾斜部310b倾斜为与内壁部320之间的宽度从固定爪310的前端部侧朝向根部侧变小。倾斜部310b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位于比侧壁部2d靠分割定子铁心2的内部侧。由于绝缘体300具有固定爪310的倾斜部310b及底部310a,因此绝缘膜400向分割定子铁心2的内部侧变形并***该内部侧。
图8是将构成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排列成直线状的情况的俯视图。图8表示将绕组4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绕线姿势时的定子1的局部平面。使用图4及图8,对定子1的构造进一步进行说明。
在从内径侧观察定子1时,将相邻配置的两个铁芯背部2a中的配置在左侧的铁芯背部2a称为左侧铁芯背部2a1,将配置在右侧的铁芯背部2a称为右侧铁芯背部2a2。另外,将从左侧铁芯背部2a1突出的齿部2b称为左侧齿部2b1,将从右侧铁芯背部2a2突出的齿部2b称为右侧齿部2b2。另外,将位于左侧齿部2b1的前端部的齿前端部2c称为左侧齿前端部2c1,将位于右侧齿部2b2的前端部的齿前端部2c称为右侧齿前端部2c2。
在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配置成圆环状的状态下,将左侧铁芯背部2a1与右侧铁芯背部2a2的连结部分作为连结部51。如图4所示,插槽301由左侧铁芯背部2a1、左侧齿部2b1、左侧齿前端部2c1、右侧铁芯背部2a2、右侧齿部2b2以及右侧齿前端部2c2形成。
更详细而言,形成插槽301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侧壁具有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左侧齿侧面2b11、左侧前端侧面2c11、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右侧齿侧面2b21以及右侧前端侧面2c21。
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是左侧铁芯背部2a1的侧壁,且是铁芯背部2a的内周壁。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是朝向定子1的中心侧的侧壁。左侧齿侧面2b11是左侧齿部2b1的侧壁,且是朝向在定子1的周向上相邻的右侧齿部2b2侧的侧壁。左侧前端侧面2c11是左侧齿前端部2c1的侧壁,且是朝向定子1的外侧方向的侧壁。左侧前端侧面2c11与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面对面。
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是右侧铁芯背部2a2的侧壁,且是铁芯背部2a的内周壁。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是朝向定子1的中心侧的侧壁。右侧齿侧面2b21是右侧齿部2b2的侧壁,且是朝向在定子1的周向上相邻的左侧齿部2b1侧的侧壁。右侧前端侧面2c21是右侧齿前端部2c2的侧壁,且是朝向定子1的外侧方向的侧壁。右侧前端侧面2c21与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面对面。
在此,如图4所示,在由左侧铁芯背部2a1及右侧铁芯背部2a2形成的插槽301中,将定子1的周向上的形成插槽301的左侧铁芯背部2a1的长度设为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mm]。在俯视观察定子1时,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是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的长度。
另外,在由左侧铁芯背部2a1及右侧铁芯背部2a2形成的插槽301中,将定子1的周向上的形成插槽301的右侧铁芯背部2a2的长度设为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mm]。在俯视观察定子1时,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是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的长度。
如图8所示,在将绕组4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绕线姿势时的定子1中,在相邻的两个铁芯背部2a之间,将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与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之间的距离设为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mm]。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是左侧铁芯背部2a1的左连结侧端部2a13与右侧铁芯背部2a2的右连结侧端部2a23之间的距离,且是在左侧铁芯背部2a1与右侧铁芯背部2a2之间形成的间隙的长度。
左连结侧端部2a13是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的连结部51侧的端部,且是在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配置成圆环状而形成插槽301的状态下,与右侧铁芯背部2a2的右连结侧端部2a23抵接的部分。右连结侧端部2a23是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的连结部51侧的端部,且是在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配置成圆环状而形成插槽301的状态下,与左侧铁芯背部2a1的左连结侧端部2a13抵接的部分。
如图8所示,在将绕组4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绕线姿势时的定子1中,将配置于相邻的两个齿部2b间D1的绝缘膜400的设置于插槽301前的长度设为绝缘膜周向长度D[mm](参照图12)。即,绝缘膜周向长度D是配置在左侧齿部2b1的左侧齿侧面2b11与右侧齿部2b2的右侧齿侧面2b21之间的绝缘膜400的长度。绝缘膜周向长度D是左侧齿部2b1及右侧齿部2b2的根部分的绝缘膜400的长度。另外,绝缘膜400具有挠曲地配置在左侧齿部2b1的左侧齿侧面2b11与右侧齿部2b2的右侧齿侧面2b21之间。绝缘膜周向长度D是延长挠曲部分的情况下的绝缘膜400的长度。
绝缘膜周向长度D形成为大于将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以及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相加而得的长度。另外,绝缘膜周向长度D形成为比将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以及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相加而得的长度的2倍的长度小的长度。
即,定子1形成为满足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绝缘膜周向长度D<2×(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的算式。绝缘膜400在将绕组4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绕线姿势时的定子1的、相邻的两个齿部2b之间,具有形成为绝缘膜周向长度D的部分。
定子1形成为满足绝缘膜周向长度D<2×(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的关系。即,绝缘膜周向长度D比将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以及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相加而得的长度的2倍的长度短。
图9是在图8所示的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安装有绝缘体300和绕组4的定子1的俯视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图9所示的定子1的连结部51的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从图10的空心箭头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侧视图。
在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从绕组终端部4g至铁心终端为止的距离设为端部长度a[mm]。绕组终端部4g是缠绕于齿部2b的绕组4,且是配置于离齿部2b最远的位置的绕组4与同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或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对置的绝缘膜400接触的部分。铁心终端是左连结侧端部2a13或右连结侧端部2a23,且是在插槽301中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接触的部分。
另外,将绕组4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绕线姿势时的定子1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设为间隙距离b[mm]。间隙距离b是左侧铁芯背部2a1的左连结侧端部2a13与右侧铁芯背部2a2的右连结侧端部2a23之间的距离,且是与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相同的距离。在沿定子1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将从连结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连结部51的中心至可切断部400b为止的距离设为切断距离c[mm]。另外,在该情况下,可切断部400b的位置是如后所述拉伸绝缘膜400,并在可切断部400b处切断后的可切断部400b的位置。连结部51的中心在定子1的周向上位于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的中心。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1所使用的绝缘膜400的侧视图。图1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1所使用的绝缘膜400的另一例的侧视图。被切断前的一片绝缘膜400在绕组4卷绕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定子1的绕线姿势的状态下具有可切断部400b。可切断部400b是形成于绝缘膜400的被加工为易于切断的部分。
可切断部400b在绝缘膜400的上下端形成为1条线状。可切断部400b以沿定子1的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绝缘膜400。另外,在图12中,相对于绝缘膜400的中心部在左侧形成有可切断部400b,在图13中,相对于绝缘膜400的中心部在右侧形成有可切断部400b。绝缘膜400相对于中心部在左右的任一侧具有可切断部400b即可。即,绝缘膜400具有与左侧铁芯背部2a1或右侧铁芯背部2a2中的任一个对应的可切断部400b即可。
如图12所示,可切断部400b具有绝缘膜400被断开的切断部400b1和绝缘膜400未被断开的连接部400b2。可切断部400b在定子1的轴向上交替地形成有切断部400b1和连接部400b2。绝缘膜400通过切断可切断部400b,即将连接部400b2断开,能够切断绝缘膜400。因此,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绝缘膜400由一片绝缘膜400形成。在设置时,绝缘膜400为一片,但通过在可切断部400b处被切断而分割成2片,分割后的绝缘膜400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
如图12所示,绝缘膜400具有卡合部400e。卡合部400e是在将绝缘膜400安装于定子1的情况下,与绝缘体300的固定爪310卡合的部分。在与定子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绝缘膜400在上端部具有两个卡合部400e。上端部的两个卡合部400e之间的长度为上述绝缘膜周向长度D[mm]。另外,在与定子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绝缘膜400在下端部具有两个卡合部400e。下端部的两个卡合部400e之间的长度为上述绝缘膜周向长度D[mm]。另外,如图10所示,将绝缘膜400的厚度设为厚度f[mm]。另外,如图1及图12所示,将绝缘膜400在定子1的轴向的长度设为轴向长度h[mm]。另外,如图12所示,在定子1的轴向上,将切断部400b1的长度设为切断长度d[mm]。另外,在定子1的轴向上,将连接部400b2的长度设为连接长度e[mm]。
绝缘膜400在切断距离c比间隙距离b的一半的距离大的位置形成有可切断部400b。即,绝缘膜400在满足切断距离c>间隙距离b/2的算式的线上形成有可切断部400b。在定子1满足切断距离c>间隙距离b/2的关系的情况下,可切断部400b的位置能够存在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左侧铁芯背部2a1的左连结侧端部2a13与左侧齿侧面2b11之间。或者,在定子1满足切断距离c>间隙距离b/2的关系的情况下,可切断部400b的位置能够存在于分割定子铁心2的右侧铁芯背部2a2的右连结侧端部2a23与右侧齿侧面2b21之间。
绝缘膜400在从将端部长度a和间隙距离b的一半的距离相加而得的距离减去切断距离c,再加上厚度f的大小亦即爬电距离ms比JIS标准中预先设定的最小爬电距离大的位置形成有可切断部400b。即,绝缘膜400在满足端部长度a+间隙距离b/2-切断距离c+厚度f>预先设定的最小爬电距离的算式的线上形成有可切断部400b。爬电距离ms是在沿定子1的轴向观察定子1的情况下,从绕组终端部4g至铁芯背部2a为止的沿着绝缘膜400的表面的最短距离。
绝缘膜400的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连接长度e小于切断长度d。即,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满足连接长度e<切断长度d的算式。
另外,绝缘膜400形成为轴向长度h除以将连接长度e和切断长度d相加而得的长度的大小为2[mm]以上。即,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满足轴向长度h/(连接长度e+切断长度d)≥2[mm]的算式。
接着,使用图9所示的定子1的绕线姿势的状态,对绝缘膜400的切断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定子1表示相对于将9个分割定子铁心2配置成圆环状的状态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位置,使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彼此以连结部51为中心旋转40°的定子1的绕线姿势的状态。另外,分割定子铁心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9个。
在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前或者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后,在使分割定子铁心2以连结部51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等,利用分割定子铁心2向旋转方向的拉伸力切断绝缘膜400的可切断部400b。例如,如果使分割定子铁心2以连结部51为中心旋转,以使左侧齿部2b1与右侧齿部2b2之间扩大,则拉伸力作用于绝缘膜400。即,如果使分割定子铁心2以连结部51为中心旋转,以使左侧齿部2b1与右侧齿部2b2之间的角度扩大,则拉伸力作用于绝缘膜400。
此时,在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后,通过绕组4对绝缘膜400的固定以及绝缘体300的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固定,抑制绝缘膜400的移动。因此,如上所述,在使分割定子铁心2旋转的情况下,通过绕组4对绝缘膜400的固定以及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支承来固定绝缘膜400,并沿左右齿部2b的旋转方向拉伸绝缘膜400。另外,被拉伸的绝缘膜400欲复原的复原力作用于绕组4对绝缘膜400的固定部分及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支承部分,该固定部分及该支承部分对抗该复原力。
另一方面,在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前,通过绝缘体300的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固定,抑制绝缘膜400的移动。因此,如上所述,在使分割定子铁心2旋转的情况下,通过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支承,固定绝缘膜400,并沿左右齿部2b的旋转方向拉伸绝缘膜400。另外,被拉伸的绝缘膜400欲复原的复原力作用于固定爪310对绝缘膜400的支承部分,该支承部分对抗该复原力。
图14是对实施方式1的定子1所使用的绝缘膜400的切断后的断裂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对于切断后的绝缘膜400的断裂面而言,当使被切断的双方绝缘膜400的端部302彼此对准时,凹凸部303一致。在插槽301中,重叠状态的相邻的绝缘膜400的端部302具有端部302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303,以便分别相互嵌合。绝缘膜400的端部302通过在可切断部400b处被断开而形成。凹凸部303形成于连接部400b2(参照图12)。
绝缘膜400与铁芯背部2a接触,分别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中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在各个端部302具备该端部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303。绝缘膜400配置为具有凹凸部303的绝缘膜400的端部302与相邻的另一个绝缘膜400重叠。
图15是对比较例的定子1L的绕线工序中的绝缘膜400L的卷入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16是对比较例的定子1L的将分割定子铁心2闭合成圆环状时的绝缘膜400L的卡入进行说明的示意图。使用图15及图16,对不使用实施方式1的绝缘体300及绝缘膜400等的比较例的定子1L进行说明。
压缩机所使用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提高绕组有效截面积,能够实现铜损的改善及性能改善。作为提高绕组有效截面积的方法,削减插槽中的用于绕组与定子铁心的绝缘的绝缘部件的量的方法,或者在定子的铁心采用分割定子铁心,削减绕线时的无用空间的方法等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在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情况下,如图15的比较例的定子1L那样,在绕线工序时,存在挠曲的绝缘膜400L侵入绕线区域401,绝缘膜400L与绕线设备干涉的风险。另外,如图16的比较例的定子1L那样,在使分割定子铁心402变形为环状时,存在挠曲的绝缘膜400L卡入分割定子铁心402的间隙,对定子1的形状等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
[定子1的作用效果]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绝缘膜400的重叠状态的示意图。图18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插槽301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图17所示的定子1的A部的放大图。绝缘膜400在插槽301中与铁芯背部2a接触,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以相邻的绝缘膜400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
绝缘膜400与铁芯背部2a接触,分别配置于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中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在各个端部302具备该端部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303。而且,绝缘膜400配置为具有凹凸部303的绝缘膜400的端部302与相邻的另一个绝缘膜400重叠。通过绝缘膜400配置为上述状态,绝缘膜400成为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重叠的状态。因此,定子1在将分割定子铁心2弯折成圆环状时,能够防止绝缘膜400向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卷入,绕线后的绝缘膜400向该间隙卡入。
定子1设置为在绕线姿势时绝缘膜400不挠曲的薄膜长度。定子1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绕线时的绝缘膜400的卷入。另一方面,在制造上无法制造绝缘膜400完全不挠曲的状态,具有一些挠曲。在绝缘膜由不具有可切断部400b的一片绝缘膜构成的情况下,即,在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所使用的绝缘膜由未被切断的一片绝缘膜构成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以下情况。在使用这样的绝缘膜的情况下,在定子1形成绕组后,在将定子1变形为圆环形状时,绝缘膜有可能向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方向挠曲。而且,当绝缘膜向间隙方向挠曲时,有时在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发生绝缘膜的卡入。
实施方式1的定子1在绕线姿势时绝缘膜400相对于分割定子铁心2间的间隙重合的位置设置有可切断部400b,在定子1被弯折成圆环状之前,在可切断部400b处切断绝缘膜400。定子1由于被切断的绝缘膜400的端部302开放,因此在切断部位不会产生挠曲。因此,定子1不具有在定子1被弯折成圆环状时在绝缘膜400产生挠曲的可能性,因而能够抑制绝缘膜400卡入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对于定子1而言,绝缘膜400在插槽301中与铁芯背部2a接触,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以相邻的绝缘膜400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通过绝缘膜400配置为上述状态,绝缘膜400成为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重叠的状态。因此,定子1在将分割定子铁心2弯折成圆环状时,能够防止绝缘膜400向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卷入,绕线后的绝缘膜400向该间隙卡入。
对于定子1而言,在插槽301中,重叠状态的相邻的绝缘膜400的端部302具有端部302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303,以便分别相互嵌合。绝缘膜400通过拉伸切断一片绝缘膜400,能够具有端部302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303以分别相互嵌合。
绝缘膜400具有可切断部400b,绝缘膜400的端部302通过在可切断部400b处被断开而形成。绝缘膜400具有可切断部400b,由此绝缘膜400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处容易地切断。
定子1形成为满足切断距离c>间隙距离b/2的关系。在定子1满足切断距离c>间隙距离b/2的关系的情况下,由可切断部400b形成的绝缘膜400的切断位置能够存在于铁芯背部2a上,而不是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定子1形成为满足端部长度a+间隙距离b/2-切断距离c+厚度f>预先设定的最小爬电距离的算式。因此,定子1在可切断部400b处切断绝缘膜400之后,由端部长度a+间隙距离b/2-切断距离c+厚度f导出的爬电距离ms能够确保最小爬电距离。
定子1形成为绝缘膜400的可切断部400b满足连接长度e<切断长度d的算式。因此,绝缘膜400通过相对于可切断部400b的垂直方向的拉伸力,容易在可切断部400b处切断绝缘膜400。
定子1形成为绝缘膜400的可切断部400b满足轴向长度h/(连接长度e+切断长度d)≥2的算式。绝缘膜400通过满足该算式,在可切断部400b设置有至少两组以上作为绝缘膜400被切断的部分的切断部400b1和作为绝缘膜400未被切断的部分的连接部400b2的组。因此,绝缘膜400不易产生可切断部400b的切断前的绝缘膜400的变形,容易维持绝缘膜400的形状。
定子1形成为满足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绝缘膜周向长度D的关系。即,绝缘膜周向长度D比在定子1的绕线姿势时,将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以及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相加而得的长度长。因此,定子1相对于从图4所示的分割定子铁心2配置成圆环状的状态向图8所示的确保定子1的绕线姿势的状态的以连结部51为中心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彼此的旋转,不会由绝缘膜400产生妨碍该旋转的力。
定子1形成为满足绝缘膜周向长度D<2×(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的关系。即,绝缘膜周向长度D比将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以及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相加而得的长度的2倍的长度短。因此,能够抑制在定子1的绕线姿势时绝缘膜400向定子1的中心方向在圆弧上挠曲的量,在将绝缘膜400和绝缘体300也组装于分割定子铁心2时,容易使绝缘膜400安装于后述的固定爪310。另外,定子1设置为在绕线姿势时绝缘膜400不挠曲的薄膜长度。定子1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绕线时的绝缘膜400的卷入。
定子1在绝缘膜400满足最小爬电距离的位置具有绝缘膜400的切断位置400d,并且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上具有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绝缘膜400的切断位置400d。即,对于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绝缘膜400的切断位置400d而言,绝缘膜400的切断位置存在于铁芯背部2a上,而不是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绝缘膜400的切断位置400d形成于上述位置,由此绝缘膜400成为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重叠的状态。另外,包含被切断的绝缘膜400的端部的重叠部400c与绕组4的一部分重叠配置。因此,定子1在将分割定子铁心2弯折成圆环状时,防止挠曲的绝缘膜400的一部分卡入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另外,即使在将绕组4卷绕于齿部2b之前,在切断绝缘膜400的情况下将绝缘膜400卷入绕组4中的情况下,绝缘膜400由于切断部分为自由端,因此也不具有将绕线嘴固定在绕线轨道上的力。因此,定子1能够不受绕线姿势影响地使用基于绝缘膜400的绝缘来实现基于高密度绕组的性能提高,而不存在绕线嘴前端破损的担忧。
实施方式2.
图19是使用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俯视图和内径侧的侧视图的说明绝缘膜400A的可切断部400b的示意图。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定子1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未说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实施方式2的定子1特定绝缘膜400A的可切断部400b的形成方向。
如图19所示,绝缘膜400A的可切断部400b形成在最接近绝缘膜400A的上下端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不同的线上。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相对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上端部最接近的分割定子铁心2与下端部最接近的分割定子铁心2不同。即,绝缘膜400A的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相对于通过连结部51的中心的中心线51a倾斜。或者,绝缘膜400A的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相对于定子1的轴向倾斜。
在图19中,可切断部400b的上端部接近左侧铁芯背部2a1,可切断部400b的下端部接近右侧铁芯背部2a2,但也可以是相反的。即,也可以可切断部400b的上端部接近右侧铁芯背部2a2,可切断部400b的下端部接近左侧铁芯背部2a1。
[定子1的作用效果]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绝缘膜400A的重叠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插槽301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表示图20所示的A部中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绝缘膜400A与绕组4的关系的放大图。图22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插槽301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表示图20所示的A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绝缘膜400A与绕组4的关系的放大图。
定子1在绝缘膜400A满足最小爬电距离的位置具有绝缘膜400A的切断位置400d,并且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上具有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绝缘膜400A的切断位置400d。即,对于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绝缘膜400A的切断位置400d而言,绝缘膜400A的切断位置存在于铁芯背部2a上,而不是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绝缘膜400A的切断位置400d形成于上述位置,由此如图21及图22所示,绝缘膜400A成为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重叠的状态。另外,如图21及图22所示,包含被切断的绝缘膜400A的端部的重叠部400c与绕组4的一部分重叠配置。因此,定子1在将分割定子铁心2弯折成圆环状时,防止挠曲的绝缘膜400A的一部分卡入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可切断部400b形成为相对于定子1的轴向倾斜,使得相对于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上端部最接近的分割定子铁心2与下端部最接近的分割定子铁心2不同。如图21所示,可切断部400b的上端部接近左侧铁芯背部2a1,因此包含被切断的绝缘膜400A的端部的重叠部400c配置为与卷绕于左侧齿部2b1的绕组4的一部分重叠。另外,在图22中,可切断部400b的下端部接近右侧铁芯背部2a2,因此包含被切断的绝缘膜400A的端部的重叠部400c配置为与卷绕于右侧齿部2b2的绕组4的一部分重叠。
实施方式2的定子1由于可切断部400b被倾斜地切断,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定子1相比,绝缘膜400A仅在轴向上被切断,绝缘膜400A的一部分并未被去除,因此在绕组完成之后不久,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间隙被覆盖。因此,实施方式2的定子1与实施方式1的定子1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膜400A的卡入发生的风险。
实施方式3.
图23是使用实施方式3的定子1的俯视图和内径侧的侧视图的说明绝缘膜400B的可切断部400b的示意图。图2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1所使用的绝缘膜400B的侧视图。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定子1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以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未说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实施方式3进一步特定绝缘体300的结构和绝缘膜400的结构。
如图23及图24所示,绝缘膜400B形成有两个可切断部400b,使得在定子1的径向上,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切断位置位于左侧铁芯背部2a1和右侧铁芯背部2a2。即,定子1的可切断部400b分别形成在与在左右两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即形成插槽301的铁芯背部2a对置的位置。
如图23所示,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300具有固定爪310和第二固定爪311这两个固定爪。第二固定爪311形成于铁芯背部侧壁部321(参照图3)。第二固定爪311设置为在将绝缘体300安装于分割定子铁心2时,位于形成插槽301的铁芯背部2a的侧面。第二固定爪311形成于比固定爪310靠连结部51侧。第二固定爪311具有与固定爪310同等的强度。第二固定爪311形成于比固定爪310靠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的连结侧,支承配置在与铁芯背部2a对置的位置的绝缘膜400。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1的在分割定子铁心2安装有绝缘体300和绕组4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的定子1的B部的放大俯视图。如图26所示,将铁芯背部2a中经由绝缘体300而与插槽301内的绕组4对置的部分作为铁芯背部2a的绕组可配置部分330。图26所示的绕组配置端部335是在铁芯背部2a的周向上能够配置绕组4的端部。定子1能够在插槽301(参照图4)内,在齿部2b与绕组可配置部分330之间配置绕组4。
另外,铁芯背部2a的周向及绕组可配置部分330的周向在左侧铁芯背部2a1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的方向(参照图8)。另外,绕组可配置部分330的周向在右侧铁芯背部2a2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的方向(参照图8)。在此,将绕组可配置部分330的周向的长度设为绕组可配置长度j[mm]。
如图26所示,将固定爪310的周向的长度设为芯部爪长度k[mm]。固定爪310的周向在左侧铁芯背部2a1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的方向(参照图8)。另外,固定爪310的周向在右侧铁芯背部2a2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的方向(参照图8)。
如图26所示,将固定爪310的径向的长度设为齿部爪长度l[mm]。固定爪310的径向在左侧齿部2b1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左侧齿侧面2b11的方向(参照图8),且是沿着齿部2b的中心轴的方向。另外,固定爪310的径向在右侧齿部2b2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右侧齿侧面2b21的方向(参照图8),且是指沿着齿部2b的中心轴的方向。
如图26所示,将第二固定爪311的周向的长度设为第二芯部爪长度m[mm]。第二固定爪311的周向在左侧铁芯背部2a1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1的方向(参照图8)。另外,第二固定爪311的周向在右侧铁芯背部2a2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1的方向(参照图8)。
如图26所示,将第二固定爪311的径向的长度设为第二齿部爪长度n[mm]。第二固定爪311的径向在左侧齿部2b1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左侧齿侧面2b11的方向(参照图8),且是指沿着齿部2b的中心轴的方向。另外,第二固定爪311的径向在右侧齿部2b2的情况下,是指俯视观察定子1时的沿着右侧齿侧面2b21的方向(参照图8),且是指沿着齿部2b的中心轴的方向。
定子1的从绕组可配置长度j减去芯部爪长度k而得的长度形成为第二芯部爪长度m以上的长度。另外,定子1的第二芯部爪长度m形成为芯部爪长度k以上的长度。即,定子1形成为满足绕组可配置长度j-芯部爪长度k≥第二芯部爪长度m≥芯部爪长度k的算式。
另外,定子1的齿部爪长度l形成为第二齿部爪长度n以上的长度。另外,定子1的第二齿部爪长度n形成为0.3[mm]以上的长度。即,定子1形成为满足齿部爪长度l≥第二齿部爪长度n≥0.3[mm]的算式。另外,0.3[mm]是基于注塑成型作为马达绝缘用部件的绝缘体300时的绝缘体300的最小厚度而设定的。
[定子1的作用效果]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1的绝缘膜400B的示意图。图28是实施方式3的定子1的插槽301部分的放大图,并且是图27所示的定子1的A部的放大图。
定子1在绝缘膜400B满足最小爬电距离的位置具有绝缘膜400B的切断位置400d,并且在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上具有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绝缘膜400B的切断位置400d。即,对于基于可切断部400b的绝缘膜400B的切断位置400d而言,绝缘膜400B的切断位置存在于铁芯背部2a上,而不是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绝缘膜400B的切断位置400d形成于上述位置,由此绝缘膜400B成为绝缘膜400B不覆盖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的状态。因此,定子1在将分割定子铁心2弯折成圆环状时,挠曲的绝缘膜400B的一部分不会卡入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
可切断部400b分别形成于与形成插槽301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2的铁芯背部2a对置的位置。即,定子1形成为可切断部400b位于形成插槽301的左右两方的铁芯背部2a。绝缘膜400B能够切下两个可切断部400b之间的部分,在绝缘膜400B的切断后,不存在覆盖分割定子铁心2的间隙的绝缘膜400B,直到将分割定子铁心2配置成圆环状为止。因此,实施方式3的定子1能够抑制绝缘膜400B的卡入的发生。
一对绝缘体300还具有第二固定爪311,该第二固定爪311形成于比固定爪310靠多个分割定子铁心2的连结侧,并支承配置在与铁芯背部2a对置的位置的绝缘膜400B。即,定子1具有固定爪310及第二固定爪311这两个固定爪。定子1通过具有第二固定爪311,能够提高防止绝缘膜400B浮起的功能,并且与仅具有固定爪310的实施方式1的定子1相比,能够使拉伸绝缘膜400的力提高。
定子1形成为满足绕组可配置长度j-芯部爪长度k≥第二芯部爪长度m≥芯部爪长度k的算式。在定子1形成为满足绕组可配置长度j-芯部爪长度k≥第二芯部爪长度m≥芯部爪长度k的算式的情况下,具有如下效果。定子1在满足上述算式的情况下,在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300的与铁芯背部2a对置的部分,在绕组可配置部分330且接近分割定子铁心2之间的间隙的位置,能够配置具有与固定爪310同等的强度的第二固定爪311。定子1除了固定爪310之外,还在该位置配置有第二固定爪311,由此能够防止绝缘膜400B向绕线区域401(图15)浮起。
在定子1形成为满足齿部爪长度l≥第二齿部爪长度n≥0.3[mm]的算式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注塑成型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300时的成型性。
作为压缩机130的电动机的旋转电机103、具有旋转电机103的压缩机130、以及具有压缩机130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定子1。作为压缩机130的电动机的旋转电机103、具有旋转电机103的压缩机130、以及具有压缩机130的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3的定子1相同的效果。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一个例子,也可以与其它的公知的技术组合,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定子;1L...定子;2...分割定子铁心;2a...铁芯背部;2a1...左侧铁芯背部;2a11...左侧铁芯背部侧面;2a13...左连结侧端部;2a2...右侧铁芯背部;2a21...右侧铁芯背部侧面;2a23...右连结侧端部;2b...齿部;2b1...左侧齿部;2b11...左侧齿侧面;2b2...右侧齿部;2b21...右侧齿侧面;2c...齿前端部;2c1...左侧齿前端部;2c11...左侧前端侧面;2c2...右侧齿前端部;2c21...右侧前端侧面;2d...侧壁部;4...绕组;4g...绕组终端部;5...转子;9...导线;21...转子铁心;22...磁铁***孔;23...制冷剂流路;24...永久磁铁;25a...上平衡配重;25b...下平衡配重;26...铆钉;26a...铆钉孔;51...连结部;51a...中心线;101...密闭容器;101a...上部容器;101b...下部容器;102...压缩机构部;103...旋转电机;104...曲轴;104a...旋转轴;104c...偏心部;105...缸体;106...上轴承;107...下轴承;108...***;108a...开口部;109...旋转活塞;119...玻璃端子;127...吸入***;128...吸入连结管;129...排出管;130...压缩机;133...流路切换装置;134...室外侧热交换器;135...减压装置;136...室内侧热交换器;200...制冷循环装置;201...制冷剂回路;300...绝缘体;301...插槽;302...端部;303...凹凸部;310...固定爪;310a...底部;310b...倾斜部;311...第二固定爪;312...对置面;313...凹状部;320...内壁部;321...铁芯背部侧壁部;322...齿部侧壁部;325...上壁部;330...绕组可配置部分;335...绕组配置端部;400...绝缘膜;400A...绝缘膜;400B...绝缘膜;400L...绝缘膜;400b...可切断部;400b1...切断部;400b2...连接部;400c...重叠部;400d...切断位置;400e...卡合部;401...绕线区域;402...分割定子铁心。

Claims (14)

1.一种定子,用于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分割定子铁心,它们相互连结而配置成环状;
一对绝缘体,它们作为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分割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
绝缘膜,其安装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形成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空间亦即插槽的面,使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绕组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绝缘,
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具有:
铁芯背部,其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和
齿部,其从所述铁芯背部的中央部向所述定子的中心方向突出,供所述绕组卷绕,
所述绝缘膜与所述铁芯背部接触且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中的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在所述绝缘膜的每一个端部具备该端部彼此的凹凸形状一致的凹凸部,
具有所述凹凸部的所述绝缘膜的所述端部与相邻的另一方的所述绝缘膜重叠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分别配置于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绝缘膜通过将一片绝缘膜切断成两片而形成,
在所述绕组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定子的绕线姿势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一对绝缘体的一片所述绝缘膜具有可切断部,该可切断部交替地形成有:所述绝缘膜断开的切断部、和所述绝缘膜未断开的连接部,
所述绝缘膜的所述端部通过在所述可切断部处断开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绝缘体具有固定爪,该固定爪在所述一对绝缘体安装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情况下,将所述绝缘膜固定于所述铁芯背部与所述齿部的交叉部分即所述齿部的根部分,
所述绝缘膜在所述插槽中与所述铁芯背部接触且分别配置于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并且以相邻的所述绝缘膜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
4.一种定子,用于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分割定子铁心,它们相互连结而配置成环状;
一对绝缘体,它们作为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分割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
绝缘膜,其安装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形成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空间亦即插槽的面,使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绕组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绝缘,
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具有:
铁芯背部,其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和
齿部,其从所述铁芯背部的中央部向所述定子的中心方向突出,供所述绕组卷绕,
所述一对绝缘体具有固定爪,该固定爪在所述一对绝缘体安装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情况下,将所述绝缘膜固定于所述铁芯背部与所述齿部的交叉部分即所述齿部的根部分,
所述绝缘膜在所述插槽中与所述铁芯背部接触且分别配置于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并且以相邻的所述绝缘膜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
5.一种定子,用于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分割定子铁心,它们相互连结而配置成环状;
一对绝缘体,它们作为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分割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
绝缘膜,其安装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形成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间的空间亦即插槽的面,使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绕组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绝缘,
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具有:
铁芯背部,其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和
齿部,其从所述铁芯背部的中央部向所述定子的中心方向突出,供所述绕组卷绕,
所述一对绝缘体具有固定爪,该固定爪在所述一对绝缘体安装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每一个的情况下,将所述绝缘膜固定于所述铁芯背部与所述齿部的交叉部分即所述齿部的根部分,
分别配置于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绝缘膜通过将一片绝缘膜切断成两片而形成,
在所述绕组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定子的绕线姿势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一对绝缘体的一片所述绝缘膜具有多个可切断部,该可切断部交替地形成有:所述绝缘膜断开的切断部、和所述绝缘膜未断开的连接部,
所述绝缘膜的端部通过在所述可切断部处被断开而形成,
所述可切断部分别形成在与形成所述插槽的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铁芯背部对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绝缘体还具有第二固定爪,该第二固定爪形成于比所述固定爪靠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连结侧,对配置在与所述铁芯背部对置的位置的所述绝缘膜进行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在所述铁芯背部中经由所述一对绝缘体与所述插槽内的所述绕组对置的部分设为所述铁芯背部的绕组可配置部分,
将所述绕组可配置部分的所述周向的长度设为绕组可配置长度j,
将所述固定爪的所述周向的长度设为芯部爪长度k,
将在所述定子的径向上所述固定爪的长度设为齿部爪长度l,
将所述第二固定爪的所述周向的长度设为第二芯部爪长度m,
将在所述定子的径向上所述第二固定爪的长度设为第二齿部爪长度n的情况下,
所述定子形成为满足以下算式:
所述绕组可配置长度j-所述芯部爪长度k≥所述第二芯部爪长度m≥所述芯部爪长度k,并且
所述齿部爪长度l≥所述第二齿部爪长度n≥0.3[m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从配置于离所述齿部最远的位置的所述绕组与所述绝缘膜接触的部分亦即绕组终端部、到在所述插槽中与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铁芯背部接触的部分亦即铁心终端为止的距离设为端部长度a,
将所述绕组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定子的绕线姿势的状态下,相邻的所述铁芯背部间的间隙的大小设为间隙距离b,
将沿所述定子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从连结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的连结部的中心到所述可切断部为止的距离设为切断距离c,
将所述绝缘膜的厚度设为厚度f,
将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所述绝缘膜的长度设为轴向长度h的情况下,
所述定子形成为满足以下算式:
所述切断距离c>所述间隙距离b/2,并且
所述端部长度a+所述间隙距离b/2-所述切断距离c+所述厚度f>预先设定的最小爬电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所述切断部的长度设为切断长度d,
将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设为连接长度e的情况下,
所述定子形成为满足以下算式:
所述连接长度e<所述切断长度d,并且
可切断部400b满足:轴向长度h/(连接长度e+切断长度d)≥2[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切断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定子的轴向倾斜,使得相对于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上端部最接近的分割定子铁心与下端部最接近的分割定子铁心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相邻的分割定子铁心的一方的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铁芯背部设为左侧铁芯背部,将另一方的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铁芯背部设为右侧铁芯背部,
将所述周向上的形成所述插槽的所述左侧铁芯背部的长度设为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
将所述周向上的形成所述插槽的所述右侧铁芯背部的长度设为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
将所述绕组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定子的绕线姿势的状态下,形成于相邻的所述左侧铁芯背部与所述右侧铁芯背部之间的间隙的长度设为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
将所述绕组卷绕于所述多个分割定子铁心的所述定子的绕线姿势的状态下,配置于从所述左侧铁芯背部突出的所述齿部与从所述右侧铁芯背部突出的所述齿部之间的所述绝缘膜的长度设为绝缘膜周向长度D的情况下,
所述定子形成为满足以下算式:
所述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所述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所述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所述绝缘膜周向长度D<2×(所述左侧铁芯背部长度A+所述右侧铁芯背部长度B+所述铁芯背部端点间距离C)。
12.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和
转子,其设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借助磁作用进行旋转。
13.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电机;
压缩机构部,其由所述旋转电机驱动,对从外部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以及
密闭容器,其***述旋转电机以及所述压缩机构部。
14.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
室外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外空气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减压装置,其对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
室内侧热交换器,其在室内空气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CN202180100482.6A 2021-07-29 2021-07-29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76166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8053 WO2023007644A1 (ja) 2021-07-29 2021-07-29 固定子、回転電機、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6670A true CN117616670A (zh) 2024-02-27

Family

ID=8508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0482.6A Pending CN117616670A (zh) 2021-07-29 2021-07-29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6670A (zh)
WO (1) WO20230076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3543A (en) * 1990-10-26 1992-03-03 Electrical Insulation Suppliers, Inc. Motor phase insulation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311047B2 (ja) * 2003-03-17 2009-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固定子
JP2005130594A (ja) * 2003-10-23 2005-05-19 Toyota Motor Corp 相間絶縁紙
JP2007252030A (ja) * 2006-03-14 2007-09-27 Mitsuba Corp 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電動機
JP4945176B2 (ja) * 2006-06-30 2012-06-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08278632A (ja) * 2007-04-27 2008-11-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分割ステータおよび分割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470903B2 (ja) * 2009-02-25 2014-04-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1259614A (ja) * 2010-06-09 2011-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419956B2 (ja) * 2011-12-20 2014-0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絶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7017784A (ja) * 2015-06-29 2017-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磁極および磁極を配置した固定子および固定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2019062681A (ja) * 2017-09-27 2019-04-18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ステ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7069738B2 (ja) * 2018-01-17 2022-05-1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モーターステーター
JP6871883B2 (ja) * 2018-03-30 2021-05-19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巻線絶縁部材、固定子および電動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07644A1 (zh) 2023-02-02
WO2023007644A1 (ja)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3851B2 (en) Insulator for motor, stator, motor and compressor
WO2020170390A1 (ja) 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119528A (ja) 電動圧縮機
US11770033B2 (en)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fan, and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23168510A (ja) 電動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11033052B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KR101986450B1 (ko) 전동 압축기
CN111247339B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7616670A (zh)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1555512B (zh) 电动压缩机以及使用该电动压缩机的空调机
JP7511770B2 (ja) 固定子、回転電機、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981935B (zh) 定子铁心、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JP6914424B2 (ja) 電動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WO2023181238A1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112078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248404A1 (ja)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511759B2 (ja) 圧縮機用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圧縮機用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WO2022172361A1 (ja) 固定子、回転電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絶縁シート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7364950B1 (ja) 回転電気機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装置
WO2020095440A1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