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0795B - 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 Google Patents

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0795B
CN117580795B CN202180100180.9A CN202180100180A CN117580795B CN 117580795 B CN117580795 B CN 117580795B CN 202180100180 A CN202180100180 A CN 202180100180A CN 117580795 B CN117580795 B CN 117580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lator
pair
frames
main plat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01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80795A (zh
Inventor
大岛龙平
藤井幸广
武田修平
金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8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0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80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0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1/00Accessories for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e.g. for sterilising or cleaning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能够安全地载置自动扶梯的部件。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具备:主板,其形成为具有设置面的板状,在自动扶梯的多个梯级中的上方梯级被拆下的状态下,主板被放置成,设置面接触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上方梯级相邻的载置梯级的上表面,并且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从载置梯级分别伸出;第一突出体,其在主板的设置面中从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以及第二突出体,其在主板的设置面的与上方梯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

Description

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自动扶梯的作业台。根据该作业台,在自动扶梯的维护作业时,从开口部吊起的驱动单元的部件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载置于梯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93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台中,在部件载置于作业台时,作业台可能从部件承受朝向开口部的方向的摩擦力。作业台可能因该摩擦力而落下到开口部。因此,无法安全地载置部件。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全地载置自动扶梯的部件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具备:主板,其形成为具有设置面的板状,在自动扶梯的多个梯级中的上方梯级被拆下的状态下,所述主板被放置成,所述设置面接触所述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所述上方梯级相邻的载置梯级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从所述载置梯级分别伸出;第一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中从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二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的与所述上方梯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以及腿,其从所述第二突出体向下方延伸,该腿的与所述第二突出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支承于所述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所述载置梯级相邻的梯级的上表面,所述腿能够从所述第二突出体拆卸。
另外,本公开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具备:主板,其形成为具有设置面的板状,在自动扶梯的多个梯级中的上方梯级被拆下的状态下,所述主板被放置成,所述设置面接触所述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所述上方梯级相邻的载置梯级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从所述载置梯级分别伸出;第一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中从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二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的与所述上方梯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一对第一框体,它们形成为棒状,在朝向与所述设置面相反的方向的载置面中相互平行地设置;以及一对第二框体,它们形成为棒状,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中的一方到另一方相互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的与所述设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第二突出部从主板中与作为开口部的上方梯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突出。因此,能够安全地载置自动扶梯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自动扶梯整体的概要图。
图2是从移动路径的下部观察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自动扶梯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挂件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侧视图。
图8是从设置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图。
图9是从载置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载置面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1是向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3是表示拆下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腿部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安装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挂件的工序的图。
图15是表示安装有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挂件的棒部件的图。
图16是表示安装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固定部件的工序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右侧固定部件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左侧固定部件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棒部件固定于扶手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1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带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带的另一端侧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带的一端侧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4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7是设置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吊起的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9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图。
图30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图。
图31是表示放置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上的驱动单元的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自动扶梯整体的概要图。
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1设置在建筑物的上层与下层之间。乘客通过自动扶梯1的移动路径2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移动。
一对栏杆3设置于移动路径2的两侧。图1表示一对栏杆3中的一方。一对扶手4分别是环状的带。一对扶手4分别设置于一对栏杆3的外周。多个梯级轴5设置于移动路径2的下部。多个梯级6分别安装于多个梯级轴5。在通常运转时,乘客搭乘于多个梯级6在移动路径2中移动。
自动扶梯1的驱动单元7设置在移动路径2的下方。开口部8通过在维护作业中拆卸多个梯级6中的几个而形成于移动路径2的下部。在图1中示出拆下了多个梯级6中的三个上方梯级6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单元7经由开口部8露出。
悬吊工具9在自动扶梯1中设置于开口部8的上方。悬吊工具9具备一对固定部件10、棒部件11、带12以及起重装置13。
一对固定部件10分别固定于一对扶手4。
例如,棒部件11是金属制的单管。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根据一对扶手4的宽度尺寸来确定。棒部件11的两端部分别架设于一对扶手4的两侧。棒部件1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一对固定部件10。
例如,带12是绑扎带。带12将棒部件11紧固于多个梯级轴5中的一个。具体而言,带12的一端安装于棒部件11的中央部。带12的另一端安装于多个梯级轴5中的一个。带12以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产生张力的方式张设。例如,带12以在从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观察的投影面上与一对扶手4垂直的方式张设。
起重装置13是利用起重机吊起物体的装置。具体而言,例如,起重装置13是链滑车。起重装置13具备链条体13a和曳引体13b。
例如,链条体13a是环状的链。链条体13a的下端具有起重机。
曳引体13b悬吊于棒部件11。曳引体13b设置在链条体13a的上端。曳引体13b被设置为能够卷起链条体13a。曳引体13b被设置为能够以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为轴旋转。
作业台14放置于多个梯级6中的在下侧与开口部8相邻的载置梯级6b之上。具体而言,作业台14放置于与三个上方梯级6a中的位于最下侧的上方梯级6a相邻的载置梯级6b之上。
在维护作业中,作业人员经由开口部8进行设置于移动路径2的下方的装置的检查作业、部件更换作业等作业。例如,在维护作业时搬运作为自动扶梯1的驱动单元7的部件的盘式制动器7a时使用悬吊工具9。在搬运驱动单元7的部件的作业中,作业人员进行开口工序、第一设置工序、第二设置工序、吊起工序、移动工序以及载置工序。
在开口工序中,作业人员通过拆下多个上方梯级6a来设置开口部8。之后,在第一设置工序中,作业人员将悬吊工具9设置于自动扶梯。之后,在第二设置工序中,作业人员将作业台14设置于载置梯级6b。
之后,在吊起工序中,作业人员使用起重装置13吊起部件。此时,曳引体13b存在于从棒部件11向铅垂下方悬吊的第一位置A。在该状态下,曳引体13b通过卷起链条体13a而吊起驱动单元7的盘式制动器7a。曳引体13b将盘式制动器7a提升至比安装过3个上方梯级6a中的位于最下侧的上方梯级6a的梯级轴5高的位置。
之后,在移动工序中,作业人员通过拉拽盘式制动器7a,使盘式制动器7a和链条体13a的下端的起重机以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为轴向移动路径2的下方侧呈圆弧状地旋转移动。此时,作业人员使盘式制动器7a和起重机旋转移动至作业台14的铅垂上方。在该状态下,曳引体13b存在于第二位置B。
之后,在载置工序中,作业人员一边维持盘式制动器7a的铅垂方向的位置,一边使从曳引体13b延伸的链条体13a延长,由此将盘式制动器7a载置于作业台14。
之后,例如,作业人员进行部件的更换作业。在更换作业中,作业人员利用绑扎带对载置于作业台14的盘式制动器7a和多个梯级轴5中的任意梯级轴5进行紧固。在该状态下,作业人员进行盘式制动器7a的部件的更换作业。之后,盘式制动器7a通过被起重装置13吊起而再次设置于驱动单元7。在该情况下,更换作业结束。
接着,使用图2对悬吊工具9进行说明。
图2是从移动路径的下部观察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自动扶梯的主要部分的图。
悬吊工具9具备第一挂件15和第二挂件16。
第一挂件15具备挂件筒形部15a和钩挂部15b。第一挂件15的挂件筒形部15a穿过棒部件11的棒部分。钩挂部15b设置于挂件筒形部15a的外周侧。钩挂部15b具有供钩等钩挂的孔。
第一挂件15在挂件筒形部15a处以能够沿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棒部件11。第一挂件15在挂件筒形部15a处被设置为能够以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为轴进行旋转。
起重装置13的曳引体13b经由第一挂件15悬吊于棒部件11。具体而言,曳引体13b悬吊于钩挂部15b。曳引体13b被设置成能够经由钩挂部15b以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为轴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
第二挂件16具备与第一挂件15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挂件16具备挂件筒形部16a和钩挂部16b。第二挂件16的数量根据带12的数量来确定。
带12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挂件16的钩挂部16b。带12经由第二挂件16安装于棒部件11。
一对固定部件10在设置于扶手4的状态下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一对固定部件10在沿着移动路径2观察上侧时,由配置于右侧的右侧固定部件10R和配置于左侧的左侧固定部件10L构成。
接着,使用图3和图4对一对固定部件10进行说明。
图3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在图3和图4中示出一对固定部件10中的右侧固定部件10R。
右侧固定部件10R具备筒形部17、接触面部18和引导部19。
筒形部17形成为能够使棒部件11的外周侧通过内部的筒状。筒形部17通过紧固固定螺钉而将棒部件11固定于内部。
接触面部18是平面状的板。在接触面部18的上表面设置有筒形部17。接触面部18的下表面具有橡胶片。接触面部18在下表面的橡胶片处与扶手4的上表面接触。
引导部19从接触面部18的侧方呈圆弧状地延伸。引导部19形成为具有与扶手4的侧方弯曲部的曲面相同形状的曲面。引导部19在内表面具有橡胶片。引导部19在内表面的橡胶片处与扶手4的侧方弯曲部接触。
接着,使用图5对第一挂件15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挂件的图。
如图5所示,第一挂件15设置于棒部件11的外周侧。第一挂件15具有固定螺钉20。第一挂件15通过紧固固定螺钉20而能够相对于棒部件11固定。
接着,使用图6对作业台14进行说明。
图6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作业台14具备主板21。
主板21形成为板状。例如,主板21的长边的长度比梯级6在移动路径2的方向上的长度长。主板21具有载置面21a和朝向与载置面21a相反的方向的设置面21b。
主板21放置在载置梯级6b的上表面。在该状态下,载置面21a朝向上方。设置面21b与载置梯级6b的上表面接触。主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从载置梯级6b伸出。具体而言,主板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比载置梯级6b的开口部8侧的端部向开口部8侧突出。主板2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比载置梯级6b的与开口部8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与开口部8相反一侧突出。
接着,使用图7和图8说明作业台14的结构。
图7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侧视图。图8是从设置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图。
如图7的(A)所示,作业台14还具备两个第一突出体22、两个第二突出体23、两个腿24、一对第一框体25、一对第二框体26和一对支承棒27。在图7的(B)中示出了腿24的侧面。
图7的(A)表示两个第一突出体22中的一方。两个第一突出体22分别在主板21的设置面21b的一端部从设置面21b垂直地延伸。
图7的(A)表示两个第二突出体23中的一方。两个第二突出体23分别在主板21的设置面21b的另一端部从设置面21b垂直地延伸。
两个腿24分别具备相同的结构。图7的(A)表示两个腿24中的一方。腿24被设置为能够在轴向上伸缩。在腿24的轴向的一端设置有板状的安装部24a。腿24的轴向的一端经由安装部24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二突出体23的朝向与设置面21b相同的方向的面。在腿24的轴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轴向垂直的橡胶板。
一对第一框体25分别形成为方棒状。一对第一框体25分别设置于主板21的载置面21a。具体而言,一对第一框体25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
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形成为方棒状。图7的(A)表示一对第二框体26中的一方。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从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一方配置到另一方。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一对第一框体25的与载置面21a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在与载置面21a之间形成间隙。
一对支承棒27形成为方棒状。一对支承棒27配置在一对第一框体25之间。
如图8所示,在设置面21b的一侧的端部,两个第一突出体22分别设置于设置面21b的中央部的两侧。在设置面21b的另一侧的端部,两个第二突出体23分别设置于设置面21b的中央部的两侧。
作业台14还具备把手槽28、载置片29以及两个腿安装部件30。
把手槽28在第一突出体22与第二突出体23之间设置于设置面21b。
例如,载置片29是片状的海绵橡胶。载置片29在第一突出体22与第二突出体23之间粘贴于设置面21b。载置片29以不覆盖把手槽28的方式设置。
两个腿安装部件30分别是与图8中未图示的两个腿24对应的装卸台。两个腿安装部件30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突出体23。腿安装部件30具备接受部30a。
接受部30a设置于对应的第二突出体23的与设置面21b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接受部30a在内部具有空间。接受部30a被设置为能够将图8中未图示的腿24的安装部24a收纳于内部的空间。
接着,使用图9和图10对第一框体25、第二框体26和支承棒27进行说明。
图9是从载置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载置面的主要部分的图。
如图9所示,在载置面21a,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一方固定于主板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一方的端部对齐主板21的与长边垂直的短边。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另一方被固定在从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一方离开第二框体26的长边的长度的位置。
在一对第一框体25分别设置有多个调整孔25a。多个调整孔25a在第一框体25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规定的数量。例如,在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一方设置有六个调整孔25a。在该情况下,六个调整孔25a中的三个调整孔25a设置于该第一框体25的一端部。6个调整孔25a中的另外三个调整孔25a设置于该第一框体25的另一端部。
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以在向载置面21a投影的投影面中与一对第一框体25分别垂直的方式配置。一对第二框体26各自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一对第一框体25。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经由对应的调整孔25a通过螺栓固定于一对第一框体25。一对第二框体26的间隔根据固定于哪个调整孔25a而变化。
一对支承棒27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设置。例如,一对支承棒27分别与一对第一框体25并行地设置。
图10表示设置于一对第一框体25中的一方的多个调整孔25a的一部分。多个调整孔25a的间隔根据从图10中未图示的驱动单元7取出的部件的大小来确定。一对第二框体26分别固定于哪个调整孔25a是根据该部件的大小来确定的。
接着,使用图11至图13说明腿24。
图11是朝向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主要部分的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腿部被拆下的状态的图。
如图11所示,两个腿安装部件30分别还具备固定部30b。
固定部30b设置于对应的第二突出体23的朝向主板21的长边方向的外侧的面。固定部30b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弹簧。固定部30b具有突出部30c。突出部30c被设置为能够在向接受部30a的方向突出的突出位置与收纳于固定部30b的内部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例如,突出部30c通过设置于固定部30b的内部的弹簧的弹性力而保持于突出位置。图11表示存在于突出位置的突出部30c。在突出部30c存在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固定部30b将收纳于接受部30a的安装部24a固定于接受部30a的内部。
图12表示腿24的安装部24a收纳于接受部30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突出部30c被保持在突出位置。
作业人员通过施加抵抗固定部30b的弹簧的力,使突出部30c从突出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在突出部30c存在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将安装部24a从接受部30a的内部拆下。
图13表示从腿安装部件30拆下的两个腿24。例如,腿24在从腿安装部件30拆下的状态下被运输及保管。
接着,使用图14至图18,对设置悬吊工具9的工序中的初始阶段的工序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安装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挂件的工序的图。图15是表示安装有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挂件的棒部件的图。图16是表示安装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固定部件的工序的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右侧固定部件的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左侧固定部件的图。
在设置悬吊工具9的第一设置工序中,首先,作业人员进行使第一挂件15、第二挂件16以及一对固定部件10分别穿过棒部件11的工序。
如图14所示,在第一挂件15中,挂件筒形部15a穿过棒部件11。虽然在图14中未图示,但在第二挂件16中,挂件筒形部16a穿过棒部件11。
图15表示一个第一挂件15和两个第二挂件16。在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挂件15配置于2个第二挂件16之间。
图16表示将固定部件10穿过棒部件11的工序。在第二挂件16和图16中未图示的第一挂件15穿过棒部件11之后,将固定部件10穿过棒部件。此时,在一对固定部件10的各个固定部件10中,筒形部17穿过棒部件11。图17表示穿过棒部件11的右侧固定部件10R。图18表示穿过棒部件11的左侧固定部件10L。
接着,使用图19至图26,对将悬吊工具9设置于自动扶梯1的工序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棒部件固定于扶手的状态的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1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带的状态的图。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带的另一端侧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带的一端侧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4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状态的图。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如图19所示,一对固定部件10在穿过棒部件11之后,分别安装于一对扶手4。此时,棒部件11的位置被调整为作为吊起目标的部件的铅垂上方的位置。
图20表示安装于扶手4的右侧固定部件10R。右侧固定部件10R在穿过棒部件11的状态下从侧方安装于扶手4。右侧固定部件10R在安装于扶手4的状态下紧固固定螺钉。
虽未图示,但左侧固定部件10L与右侧固定部件10R同样地安装于扶手4。左侧固定部件10L在安装于扶手4的状态下紧固固定螺钉。
之后,如图21所示,棒部件11通过两个带12从中央部在右侧和左侧紧固于梯级轴5。此时,一对固定部件10通过带12的张力而分别被按压于一对扶手4。因此,固定部件10与扶手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
图22表示右侧的带12与梯级轴5的安装部分。带12的另一端卷绕于梯级轴5。图23表示右侧的带12与棒部件11的安装部分。例如,带12的一端经由S字钩安装于第二挂件16的钩挂部16b。在该状态下,通过拉拽带12的端部12a,在带1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产生张力。
之后,如图24所示,作业人员进行将起重装置13安装于第一挂件15的作业。例如,曳引体13b经由钩而悬吊于第一挂件15的钩挂部15b。链条体13a悬吊于曳引体13b的下方。如图25和图26所示,起重装置13经由第一挂件15被安装成在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自如。
接着,使用图27说明作业台14的设置状态。
图27是设置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27所示,作业台14的主板21设置于载置梯级6b。在主板21中,载置片29与载置梯级6b的上表面接触。第一突出体22位于比载置梯级6b靠开口部8侧的位置。第二突出体23在比载置梯级6b靠与开口部8相反一侧的位置突出。即,第二突出体23相对于第一突出体22在隔着载置梯级6b的上表面的相反侧突出。
在作业台14设置于载置梯级6b的状态下,主板21被第一突出体22及第二突出体23限制相对于载置梯级6b向开口部方向的移动。
腿24的下侧的端部放置于比载置梯级6b靠下侧一级的梯级6的上表面。此时,腿2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被确定为腿24能够支承主板21的第二突出体23侧的载荷的长度。
接着,使用图28至图30,对基于悬吊工具9的吊起工序和移动工序进行说明。
图2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吊起的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9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图。图30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的起重装置的图。
图28表示驱动单元7的盘式制动器7a。在吊起工序中,在盘式制动器7a上安装吊环螺栓。在图28中未图示的曳引体13b存在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链条体13a的起重机挂在该吊环螺栓上。
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吊起工序中,使曳引体13b在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此时,被曳引体13b吊起的盘式制动器7a追随链条体13a而在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盘式制动器7a通过在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而移动到能够吊起的位置。
之后,链条体13a和曳引体13b将盘式制动器7a吊起到比图30中未图示的载置梯级6b高的位置。
之后,进行移动工序。在移动工序中,作业人员使用钩棒等将盘式制动器7a向自动扶梯1的斜面下侧、即载置梯级6b侧拉拽。作业人员使盘式制动器7a移动到设置于载置梯级6b的图30中未图示的作业台14的上方。链条体13a的下端与盘式制动器7a一起移动到作业台14的上方。此时,链条体13a将曳引体13b向自动扶梯1的斜面下侧拉拽。在该情况下,曳引体13b以棒部件11为轴从第一位置旋转移动至第二位置。
接着,使用图31说明载置工序。
图31是表示放置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上的驱动单元的部件的图。
在移动工序之后,进行载置工序。在载置工序中,作业人员在将盘式制动器7a保持在作业台14的上方的状态下,操作起重装置13而使盘式制动器7a下降。具体而言,此时,作业人员进行使起重装置13的起重机部分伸长的操作。
之后,如图31所示,将盘式制动器7a载置于作业台14之上。此时,将盘式制动器7a载置于由一对第一框体25和一对第二框体26形成的四方框的内部。
另外,在盘式制动器7a载置于作业台14时,可能从盘式制动器7a对作业台14产生朝向开口部8的力。在图31中未图示的第二突出体23钩挂于载置梯级6b,由此抑制作业台14因该力而向开口部8的方向移动。
虽未图示,但之后也可以进行盘式制动器7a的修补作业。此时,为了使盘式制动器7a稳定,也可以通过绑扎带固定梯级轴5和盘式制动器7a。具体而言,将挂在梯级轴5上的绑扎带穿过由第二框体26、一对第一框体25和载置面21a形成的空间而固定于盘式制动器7a。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悬吊工具9具备一对固定部件10、棒部件11、带12、第一挂件15以及起重装置13。起重装置13具备链条体13a和曳引体13b。曳引体13b被设置为能够以棒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为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悬吊工具9能够将部件安全地载置到载置梯级6b之上。另外,悬吊工具9由简易的部件构成。因此,悬吊工具9能够容易地进行搬运以及设置。其结果是,悬吊工具9能够将部件载置于载置梯级6b,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另外,作业人员能够在自动扶梯1的移动路径2中进行部件的更换作业。
另外,作业台14具备主板21、第一突出体22以及第二突出体23。在作业台14设置于载置梯级6b的状态下,第一突出体22和第二突出体23从主板21向下侧突出。特别是在将自动扶梯1的部件载置于作业台14时,在部件上产生从起重装置13向开口部8拉拽的力。此时,对作业台14施加有从该部件向开口部8的方向的摩擦力。第二突出体23抑制作业台14向开口部8的方向移动。即,作业台14被稳定地设置于载置梯级6b。因此,能够将自动扶梯的部件安全地载置于作业台14。另外,由于部件被载置于作业台14,因此能够抑制梯级因部件而破损。
另外,作业台14具备腿24。在主板21的载置面6a中从载置梯级6b向与开口部8相反的一侧突出的部分施加了下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腿24支承该载荷。因此,在施加了该载荷的情况下,腿24能够抑制主板21以主板21与载置梯级6b的开口部8相反侧的端部相接的接点为支点旋转。其结果是,能够将作业台14以稳定的状态设置于载置梯级6b。
另外,腿24能够在从第二突出体23延伸的方向上伸缩。因此,腿24可以根据梯级与梯级之间的高度来设置。
另外,腿24被设置为能够从第二突出体23拆卸。在搬运作业台14时、保管作业台14时等拆下腿24。因此,能够容易地搬运作业台14。另外,能够削减保管作业台14的空间。
另外,作业台14具备一对第一框体25和一对第二框体26。载置于作业台14的部件的侧方被一对第一框体25及一对第二框体26中的至少一个支承。因此,作业台14能够抑制所载置的部件翻倒。其结果是,能够将部件以稳定的状态载置于作业台14。
另外,一对第二框体26被设置为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能够通过多个调整孔25a来调整。因此,能够根据部件来调整一对第二框体26的间隔。
另外,一对第二框体26以与载置面21a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设置。例如,在进行载置于作业台14的部件的修补作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间隙将该部件与梯级轴5紧固。其结果是,能够安全地进行修补作业。另外,能够省略将部件搬运至自动扶梯的下层部分的作业。
另外,自动扶梯的部件更换方法包括第一设置工序、第二设置工序、吊起工序、移动工序和载置工序。因此,能够使用悬吊工具9将部件载置于载置梯级6b。另外,能够容易地设置悬吊工具9。
此外,在部件更换方法中的载置工序之后,也可以进行使载置于作业台14的部件下降到自动扶梯1所卡挂的下层的作业。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下层进行针对该部件的部件更换作业等。
此外,在所搬运的自动扶梯1的部件为圆柱形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一对支承棒27分别与该部件的圆周接触的方式将该部件载置于作业台14。在该情况下,支承棒27抑制该部件滚动着移动。
此外,所搬运的自动扶梯1的部件不限于盘式制动器7a。例如,悬吊工具9也可以搬运驱动单元7的马达。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作业台14之上进行马达的带轮的更换作业。
工业上的可用性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悬吊工具9、作业台14以及部件更换方法能够用于自动扶梯1的维护作业。
标号说明
1:自动扶梯、2:移动路径、3:栏杆、4:扶手、5:梯级轴、6a:载置面、7:驱动单元、7a:盘式制动器、8:开口部、9:工具、10:固定部件、10L:左侧固定部件、10R:右侧固定部件、11:棒部件、12:带、12a:端部、13:起重装置、13a:链条体、13b:曳引体、14:作业台、15:第一挂件、15a:挂件筒形部、15b:钩挂部、16:第二挂件、16a:挂件筒形部、16b:钩挂部、17:筒形部、18:接触面部、19:引导部、20:固定螺钉、21:主板、21a:载置面、21b:设置面、22:第一突出体、23:第二突出体、24:腿、24a:安装部、25:第一框体、25a:调整孔、26:第二框体、27:棒、28:把手槽、29:载置片、30:腿安装部件、30a:接受部、30b:固定部、30c:突出部。

Claims (6)

1.一种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具备:
主板,其形成为具有设置面的板状,在自动扶梯的多个梯级中的上方梯级被拆下的状态下,所述主板被放置成,所述设置面接触所述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所述上方梯级相邻的载置梯级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从所述载置梯级分别伸出;
第一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中从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
第二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的与所述上方梯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以及
腿,其从所述第二突出体向下方延伸,该腿的与所述第二突出体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支承于所述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所述载置梯级相邻的梯级的上表面,
所述腿能够从所述第二突出体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中,
所述腿能够在从所述第二突出体延伸的方向上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中,
所述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具备:
一对第一框体,它们形成为棒状,在朝向与所述设置面相反的方向的载置面中相互平行地设置;以及
一对第二框体,它们形成为棒状,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中的一方到另一方相互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的与所述设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4.一种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具备:
主板,其形成为具有设置面的板状,在自动扶梯的多个梯级中的上方梯级被拆下的状态下,所述主板被放置成,所述设置面接触所述多个梯级中的在下侧与所述上方梯级相邻的载置梯级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从所述载置梯级分别伸出;
第一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中从所述上方梯级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
第二突出体,其在所述主板的所述设置面的与所述上方梯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
一对第一框体,它们形成为棒状,在朝向与所述设置面相反的方向的载置面中相互平行地设置;以及
一对第二框体,它们形成为棒状,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中的一方到另一方相互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的与所述设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中,
所述一对第二框体各自在所述一对第一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是能够调整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扶梯的作业台,其中,
所述一对第二框体中的一方以在与所述主板的所述载置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对第一框体中的各个第一框体。
CN202180100180.9A 2021-07-05 2021-07-05 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Active CN117580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5333 WO2023281591A1 (ja) 2021-07-05 2021-07-05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作業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0795A CN117580795A (zh) 2024-02-20
CN117580795B true CN117580795B (zh) 2024-07-09

Family

ID=8480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0180.9A Active CN117580795B (zh) 2021-07-05 2021-07-05 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39995B2 (zh)
KR (1) KR102658021B1 (zh)
CN (1) CN117580795B (zh)
WO (1) WO202328159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7591A (zh) * 2017-02-08 2018-08-28 海罗-工厂鲁道夫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将梯子或梯凳安放在楼梯上的装置
CN111042507A (zh) * 2019-12-17 2020-04-21 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9752Y2 (ja) * 1979-08-31 1983-06-29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階段足場兼用脚立
JPH11147684A (ja) * 1997-11-17 1999-06-0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スカレータの足場装置
DE102008047427A1 (de) 2008-09-15 2010-04-15 Bähr, Albert, Dipl.-I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est-Flüssig-Trennung von Stoffgemischen und Suspensionen
JP6953993B2 (ja) * 2017-10-19 2021-10-2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作業用足場装置および作業用足場設置方法
JP7292106B2 (ja) * 2019-05-24 2023-06-16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載置台
JP6819724B2 (ja) * 2019-05-28 2021-01-2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部品運搬工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部品運搬方法
CN213418433U (zh) * 2020-06-16 2021-06-11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7591A (zh) * 2017-02-08 2018-08-28 海罗-工厂鲁道夫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将梯子或梯凳安放在楼梯上的装置
CN111042507A (zh) * 2019-12-17 2020-04-21 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281591A1 (zh) 2023-01-12
KR102658021B1 (ko) 2024-04-17
JP7439995B2 (ja) 2024-02-28
CN117580795A (zh) 2024-02-20
KR20240017971A (ko) 2024-02-08
WO2023281591A1 (ja)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8777B2 (en) Rope lifting tool and a rope lifting arrangement
CN117580795B (zh) 自动扶梯的作业台
CN117580796A (zh) 自动扶梯的悬吊工具
WO2020035930A1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揚程延長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用のロープおろし治具
JP2007210703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据付装置および据付工法
JP6646893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レール保持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の保持方法
JP6960890B2 (ja) 上架治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巻上機の上架方法
JP2000103589A (ja) 門形揚重装置
JP2004059216A (ja) エレベータの点検時のかご位置保持構造
JP7164001B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手摺の保持具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手摺の駆動シーブの設置方法
CN111232807B (zh) 电梯用品起重装置
JP6909178B2 (ja) ロープ案内装置及びロープ交換方法
WO2023032641A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保守用具
CN117295676A (zh) 搬运工具以及搬运工具的设置方法
JP2000351569A (ja) 保守作業用足場装置
JP7202809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機械式駐車設備の組立方法
JP2006193257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把持装置およびその把持装置の据え付け方法
JP2024099218A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フレームの交換方法
JP2000169061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室構成部材の交換工事方法及び同補助具
JP2949408B2 (ja) 昇降ガイドポスト付吊り具の落下防止装置
JP2023097927A (ja) パネル搬送装置及びパネル設置方法
JP3914597B2 (ja) 照明器具等の昇降装置
JP2008001432A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ケーブル支持装置
JP3217202B2 (ja) 小型エレベータの鉄塔構造
JPH1121073A (ja) 斜行エレベータの据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