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4664A -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4664A
CN117414664A CN202311607033.8A CN202311607033A CN117414664A CN 117414664 A CN117414664 A CN 117414664A CN 202311607033 A CN202311607033 A CN 202311607033A CN 117414664 A CN117414664 A CN 117414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overflow
pipe
liquid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70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14664B (zh
Inventor
李小川
魏涛
付大勇
朱霖玲
高婧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to CN2023116070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4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4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4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14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4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4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7/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1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B01D46/00 and B01D47/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可使含尘气体与水两相发生稳定的卷吸混合效果,具体包括风机、进气口、排气口、排污管、进流管、气液混合腔、导流板、溢流管,溢流管包括溢流内管、溢流外管、溢流口,溢流外管和溢流内管以外管套内管设置,保持液面稳定,最后通过溢流口发生溢流现象,本发明通过调控液位、稳定液位、限制气液卷吸空间,极大程度的限制了气液卷吸空间,压缩了粉尘逃逸空间,设置导流板的位置及角度的设置,能够形成卷吸效果,同时设置脱水板及过滤装置,保证了排出低湿度的洁净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尘与水之间进行充分的物理混合的装置,具体为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可使含尘气体与水两相发生稳定的卷吸混合效果,使得水能够与含尘气体中的粉尘充分接触,从而强化水对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的净化效果,最终输出洁净的空气。该装置适用于对含有煤尘、烟尘、化学品粉尘、粮仓扬尘、高浓度粉尘等有害烟气的净化。
背景技术
气液卷吸混合是有害烟气与水混合而最终实现空气净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处理高浓度、高湿度、高温及含有煤尘、烟尘、粮仓扬尘、高浓度粉尘等的废气。是矿业、冶金、烟草、粮储、化工等有害烟气高排放行业的净化常用策略。气液卷吸物理混合的方式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分散的散烧装置的烟气后处理。
通过风机制造强烈的气流并冲击液面,在气液混合腔内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等水的捕集体,从而在气液混合腔内形成气相与液相的实质性混合,这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气液接触混合方式。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没有高效的控制气相与液相的流动性,使得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激发水过程中具有明显间歇性和阵发性,在气液混合腔内的捕集体与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之间形成了较大的无效接触空间,从而降低了气液充分混合的效果,为气流中的有害物质的逃逸提供了空间,导致最终的净化效果不理想,此外,目前的设备运行时还存在气液混合腔内液位不平衡、最终排出的洁净空气中含湿度较大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207805274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存在上述问题,在气液混合时液相阵列中会形成没有液相的含尘气流逃逸空间,部分含尘气体没有和液相接触,导致含尘气体无法进行有效的净化,见附图9,是通过高倍摄像机对之前设备进行拍摄的图片,气液混合是有大量的空隙,气体与液体无法充分接触。
逃逸空间越小,粉尘净化效果越好,现有的同原理除尘器没有注意到这方面,也没有开展逃逸空间的调控技术研究。本发明通过调控液位、稳定液位、限制气液卷吸空间,极大程度的限制了气液卷吸空间,压缩了粉尘逃逸空间,设置导流板的位置及角度的设置,能够形成卷吸效果,同时设置脱水板及过滤装置,保证了排出低湿度的洁净空气,与CN207805274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相比,技术更加先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气液卷吸物理混合方式达到除尘目的的装置,发明了稳定水激发的方法、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方法、保持气液混合腔内液位平衡的方法、保证最终排出低湿度的洁净空气的方法,使气液混合更为充分,有效改善净化效果。经实验得出该装置相比于现有设备具有的优势特点:高浓度粉尘的全尘净化效率达到98%以上,净化高浓度含尘气体,适应性强等特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具体包括风机、进气口、排气口、排污管、进流管、气液混合腔、导流板、溢流管,导流板分为竖直导流板和腔内导流板,竖直导流板位于气液混合腔与进气口之间,竖直安装在机箱内部,竖直导流板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板垂直于进气口设置,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腔内导流板安装在气液混合腔内,第一块腔内导流板与气液混合腔内部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第二块腔内导流板与气液混合腔内部液面呈15~20度角设置,当设备启动时,含尘气体从进气口进入,,竖直导流板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从而引导气体按照35~40度角切向激发液面,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四种形式的捕集体,并将激发的水以卷吸的形式携带进入气液混合腔内,当气流从进气口进入气液混合腔后,充分混合之后的气流经过第一块腔内导流板,第一块腔内导流板与液面呈50~60度角,从而引导进入气液混合腔内雾气以卷吸的形式向上流动,溢流管包括溢流内管、溢流外管,溢流口,溢流外管和溢流内管以外管套内管设置,外管与内管之间连通,外管分为两部分,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内管长于外管,且内管上端延伸进入气液混合腔,上端外管位于气液混合腔内,内管上端与气液混合腔内的上端外管连接,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留有间隙,内管下端与下端外管留有间隙,溢流内管与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相通,形成一个连通器结构,溢流内管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且不超过上端外管的顶部和下端外管的底部,调控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的间隙,从而控制气液混合腔内的水位高度,此外,上端外管的底部设置开孔,当气液混合腔内的液相进入溢流管时是先通过上端外管底部的开孔进入,然后再经过上端外管,上端外管的顶部和下端外管底部是密封的,液相通过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之间的间隙,并进入溢流内管,液相沿着溢流内管顺势进入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的间隙,并进入下端外管,最后通过溢流口发生溢流现象。
上端外管的作用:装置在进行除尘过程中,气液混合腔内部的液相通过小孔平缓的进入上端外管,并在上端外管内形成一定的液位,装置运行时因为气液混合腔内部的液相不断波动,所以上端外管内的液位也是在上下浮动的,最终控制液位变化范围的上限不会高于内管上端的高度,如果没有上端外管,液相会直接从内管上端进入,并最终从溢流口流出,导致液位连续下降至标准范围的下限以下,使得气液混合腔内部液位变化失衡,进而影响除尘的效果。
下端外管的作用:当气液混合腔内部液位过高,则液相通过小孔先进入上端外管,并通过内管顶部与上端外管顶部之间的间隙,然后依次经过内管、下端外管与内管底部之间的间隙、下端外管、溢流口,最终发生溢流现象。发生溢流现象导致气液混合腔内部液位降低至标准范围内,下端外管与大气相连通,并且能够承载溢流口以下与下端外管底部以上之间的液位,由于装置在运行时,机体内部处于负压的状态,机体内部与外部气压不平衡,如果没有下端外管,由于机体内部为负压,液相无法从内管正常向下流出,将导致从内管流出水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气液混合腔内的液压稳定性,而设置了下端外管,使得内管底部进行液封处理,通过下端外管的液位平衡溢流口的大气压与内管之间的压差。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还包括水泵、电动球阀,电动球阀控制进流管的进水量,电动球阀开启后,将源源不断的向气液混合腔内通入水,水泵与排污管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还包括带孔板,带孔板设置于气液混合腔下部,竖直导流板下方,由于孔板小孔的限制,为液相在气液混合腔内流动提供阻力,使气流切向冲击水液面形成捕集体时液面保持相对稳定,设备一段时间后,气液混合腔内液体将变得浑浊,此时气液混合腔内为灰尘与水相融合的混合物,混合物在设备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会经过带孔板的小孔,最终连续的混合物以及大于孔板孔径的混合流体团在孔板的限制下,将会被分离成若干个捕集体,从而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最终达到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效果。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的气液混合腔设置两块水平设置的腔内导流板和V型脱水板,当湿度较大的气流通过V型脱水板时,使得气流中的水分由于惯性被滞留在V型脱水板上,进一步的,V型脱水板设置两个,一块水平设置的 V型脱水板、一块竖直设置的V型脱水板。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还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排气口连接,过滤装置的四周设置钢丝网板,过滤装置内部设置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引导气流沿着折板斜度顺利通过过滤装置中的钢丝网板,由于过滤装置的折板设置一定的坡度,使得高速气流中的水雾因为自身惯性,被甩在折板上,并随着气流通过四周设置的钢丝网板,过滤装置中的钢丝网板起到过滤的作用,具体原理如下:当气相中截留的细小液滴通过钢丝网板的丝网时,液滴撞击丝网并吸附在上面。在液滴反复吸附后,微小的液滴聚集并凝聚成大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滴沿着编织的丝网交叉处向下移动,不断将气体中截留的液滴一起吸附,最终液滴流向过滤装置的底部,并从底部的管道排出装置以外,在吸收过程中由于整个钢丝网板内部充满了被吸附的液滴,增强了钢丝网板的吸附能力,使得正常工作时,过滤装置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细小的液滴和灰尘也能被有效吸附去除,最终排出低湿度的洁净空气。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还包括液位管、红外测位仪,红外测位仪安装在液位管上方,红外测位仪包含一个传感器,液位管内部设置一个浮子,浮子用于配合传感器测出液位,该浮子直径略小于液位管径,可随液位管内液位的变化而上下浮动,通过红外测位仪测量浮子的高度,从而确定和控制气液混合腔液体的高度,红外测位仪测量的水位数据传导给计算机,通过控制***设置的水位及参数,通过电动球阀控制进流管的进水量,从而将气液混合腔内的液位控制在设置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还包括机体侧门,可以通过机体侧门肉眼观察气液混合腔内部液位情况。
一种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除尘的方法,具体如下,关闭机体侧门,打开电动球阀,向气液混合腔内部通入液相,当达到液位标准范围下限时,启动风机,通过电脑设置为标准液位点,当红外测位仪测得的液位低于标准液位时,则自动启动电动球阀,向气液混合腔内部注水,当液位某一时刻超过标准液位点的上限时,则发生溢流现象,关闭电动球阀,使液位降低至标准液位;含尘气体先从进气口进入,在顺着竖直导流板冲击水面,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四种形式的捕集体,之后再依次通过一块与气液混合腔内部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15~2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两块水平设置的腔内导流板、一块水平设置的 V型脱水板、一块竖直设置的 V型脱水板,气液充分接触后的洁净气体最终从排气口排出;通过测量从排气口排出气体的含尘量及风速,通过调整溢流内管在溢流外管内上下位移,调整气液混合腔内的水位高度,控制含尘气体在进入气液混合腔内时的管路阻力大小,当从排气口排出气体的含尘量及风速达到理想状态时,停止调整溢流内管的位置,调节溢流管可控制除尘腔内的液相高度,以达到精准调控除尘器内气液混合比例的目的,减少液相空隙,提高除尘效率。含尘气体中的颗粒灰尘将被水带走并留在气液混合腔内形成浑浊液体,此时的浑浊液体在关闭风机后,将通过水泵和结构5排污管排出气液混合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设置了特殊结构的溢流管,溢流管体积小,能根据除尘环境需求调节液位高低,调节除尘管路的压力,使得气液混合腔不受液位大幅波动影响,本发明解决了设备运行时存在气液混合腔内液位不平衡、最终排出的洁净空气中含湿度较大的问题。通过一定的结构参数的设定,发明了稳定净化液激发的方法、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方法、溢流管保持气液混合腔内液位平衡,当气相中截留的细小液滴通过钢丝网板的丝网时,液滴撞击丝网并吸附在上面。在液滴反复吸附后,微小的液滴聚集并凝聚成大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滴沿着编织的丝网交叉处向下移动,不断将气体中截留的液滴一起吸附,液滴流向过滤装置的底部,通过上述结构,最终排出低湿度洁净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置整体图;
图2为装置剖面图;
图3为溢流管整体图;
图4为溢流管剖面图;
图5为带孔板;
图6为过滤装置;
图7为过滤装置剖面图;
图8为气流在设备内部流程图
图9 之前专利中存在。
图中,1:风机,2:进气口,3:排气口,4:红外测位仪,5:排污管,6:液位管,7:溢流管,8:水泵,9:溢流口,10:电动球阀,11:进流管,12:机体侧门,13:过滤装置,14:气液混合腔,15腔内导流板,16:溢流内管,17:溢流外管,18:带孔板,19:钢丝网板,20:V型脱水板,21:竖直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红外测位仪4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液位管6正上方,通过螺栓固定的液位管6内部设置一个红色浮子,该浮子直径略小于液位管径,可随液位管内液位的变化而上下浮动,风机通过螺栓固定机体顶部,水泵同理固定在机体左侧方,水泵与排污管通过焊接连接,在当开启红外测位仪4时,仪器射出的红外线将射向红色浮子上表面,并反射回来,从而测出机箱内部的液位,机体侧门12上面有两个阀门,并且机体侧门与机箱通过铰链连接,关闭机体侧门12上面的两个阀门,进流管11连接电动球阀10,将电动球阀10开启,此时将源源不断的向气液混合腔14内通入水,水作为液相,水并不是将整个机箱注满,此时可以通过机体侧门12肉眼观察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位情况,溢流管7也将发生作用,溢流管7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气液混合腔14相连通,形成一个连通器的结构,它将平衡气液混合腔14内部的液位,防止气液混合腔14内出现液位过高的情况,通过图8可知,竖直导流板2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机箱内壁,在机箱内部距离进气口2大约30cm的垂直距离处设置竖直导流板21,竖直导流板21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板垂直于进气口2设置,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当设备启动时,有利于引导从进气口2进入的含尘气体切向激发液面,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四种形式的捕集体,此外当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后,并经过上述两部分导流板,进入气液混合腔14,充分混合之后的气流将依次经过: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15~2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两块水平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一块水平设置的 V型脱水板20、一块竖直设置的 V型脱水板20, V型脱水板20通过焊接与设备内壁和导流板相连接,当湿度较大的气流通过V型脱水20时,由于V型的设计,使得气流中的水分由于惯性被滞留在V型脱水板20上。
溢流管7的具体原理是:当开启风机1,使得设备内部形成负压,含尘气流通过上述竖直导流板21,由于竖直导流板21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引导含尘气流按照这个角度切向激发液面时,将会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四种形式的捕集体,此时设备的气液混合腔14中,气流将会依次经过垂直于进气口2设置的竖直导流板21上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的下部分板,并切向冲击液面,从而连续激发动态捕集体。
为了保持气液混合腔内部液位平衡,而不会被动态捕集体干扰,将在气液混合腔14下方设置溢流管7,设备刚开始运行时,由于捕集体的出现,导致溢流口9产生溢流现象,一段时间的溢流之后,气液混合腔14内部的液位会下降,溢流管7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气液混合腔14相连接,溢流外管17和溢流内管16以外管套内管,外管分为两部分,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内管长于外管,且内管上端延伸进入气液混合腔14,上端外管位于气液混合腔14内,内管上端与气液混合腔14内的上端外管进行连接,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留有管长间隙,内管下端与下端外管留有管长间隙,通过溢流内管16使得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相连通,在此处将形成一个连通器结构,此外,上端外管的底部进行开孔,开四个孔,孔的直径为1cm,孔径的大小设置是为了使得进入溢流管内的水流速度较为平缓,溢流管的液位变化较为平缓,从而组成一个整体溢流管7,当气液混合腔内的液相进入溢流管7时是先通过上端外管底部的四个小孔进入,然后再经过上端外管,上端外管的顶部和下端外管底部是密封的,液相通过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之间的间隙,并进入溢流内管,液相沿着溢流内管顺势进入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的间隙,并进入下端溢流外管,最后通过溢流口9发生溢流现象。气液混合腔内部的液位高于上端外管底部的小孔,则通过上端外管底部的小孔进入的液相会在上端外管内形成一定的液位,如果该液位高于溢流内管的上端,则液相通过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之间的间隙,并进入溢流内管,液相沿着溢流内管顺势进入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的间隙,并进入下端溢流外管,如果该液位没有高于溢流内管的上端,则不会进入下端溢流外管,当液相进入下端溢流外管之后,会在下端溢流外管内形成一定的液位,倘若该液位高于溢流口,则发生溢流作用,否则将不会发生溢流作用,最终控制的液位将达到的效果是:液相进入下端溢流外管之后,会在下端溢流外管内形成一定的液位,且该液位不会高于溢流口9,设备运行时,当溢流内管16、上端溢流外管充满液体,且下端溢流外管内也存在一定液位的液体时,此时的液位会因为捕集体的连续产生而发生上下波动,刚开始,波动导致下端溢流外管液位不断变化,液位变化的上限会超过溢流口9发生溢流作用,一段时间后液位降低,此时波动导致下端溢流外管内液位变化的上限将小于等于溢流口的高度,此时不会发生溢流作用,产生四种形式的捕集体导致液位不平衡,从而导致进入溢流内管16的液相不稳定,但当溢流内管16、上端溢流外管充满时,此时由于连通器的作用,液位波动只会间接影响下端溢流外管的液位不稳定,当液相从溢流口9发生溢流时,则表示液位到达标准值附近了,此时停止继续注入水,通过调频器启动风机1,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风速,进而影响除尘效果,将风机1调节到一定风速时,进气口2将不断吸入含尘气体,通过上述竖直导流板21随之进入机箱内部,气液混合腔14内盛装水,并通过风机1形成负压环境,风机1的作用相当于起到抽风机的作用并将含尘气体沿着竖直导流板21吸入气液混合腔14,竖直导流板21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板垂直于进气口2设置,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经过上述竖直导流板21将引导气流以35~40度角切向冲击液面形成四种形式的捕集体,被刚进入设备的含尘气流激发的水将会在竖直导流板21下部分板的作用下,一部分附着在竖直导流板21上下部分板上,一部分存在于气流当中并经过下一块导流板,另一部分由于水自身的重力加上第一块腔内导流板15与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下落,而一块腔内导流板15将引导含尘气流向与液面呈50~60度角的方向吹,而产生的捕集体将会与含尘气流充分接触,并形成一个卷吸的效果,形成的混合物将以卷吸的形式重新回流到气液混合腔14,最终达到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效果。
溢流管7的溢流内管16能够在溢流外管17内可以相互移动,可以使用如下方案,溢流内管16上端和溢流内管16下端分别与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并且根据现场条件可通过扭动内管使得内管产生上下位移的变化,当顺时针扭动时,内管竖直向上产生位移,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顶部之间的间隙减小,内管下端与下端外管底部之间的间隙增大,反之则竖直向下产生位移,内管上端与上端外管顶部之间的间隙增大,内管下端与下端外管底部之间的间隙减小。
带孔板18,通过焊接在机箱内部,设置在竖直导流板下方,使用时不应超过水面,为水液面在气液混合腔内流动提供阻力,使气流切向冲击水液面形成捕集体时液面保持相对稳定,含尘气流冲击水面,水被激发也会产生四种形式的捕集体,另外,设备一段时间后,气液混合腔将变得浑浊,此时气液混合腔内为灰尘与水相融合的混合物,此时的混合物在被含尘气流激发时,也会产生四种形式的捕集体,而混合物被激发时产生的捕集体也具有捕尘作用,灰尘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在气液混合腔内连续流动,利用位于气液混合腔14上方的带孔板18的小孔,混合物在设备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会经过带孔板的小孔,最终连续的混合物以及大于孔板孔径的混合流体团在孔板的限制下,将会被分离成若干个捕集体,从而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最终达到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效果,当气相与液相充分接触后,含尘气体中的尘土将被水带走并留在气液混合腔14内形成浑浊液体,此时的浑浊液体最终将通过排污管5排出机箱外。
通过气液混合腔14后洁净气体最终从排气口3排出,此时,如果直接排出,气体含湿度较高或者可能残留极少量杂质,所以在排气口3设置一个过滤装置13,如图6、图7分别是过滤装置13的整体图和剖面图,由图可知:过滤装置13整体与排气口3通过螺栓连接,过滤装置13由若干块折板拼接而成,且过滤装置13内部设置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引导气流沿着折板顺利通过过滤装置中的钢丝网板19,钢丝网板19通过固定条和螺栓进行固定,过滤装置13中的钢丝网板19起到过滤的作用,具体原理如下:当气相中截留的细小液滴通过钢丝网板19的丝网时,液滴撞击丝网并吸附在上面,在液滴反复吸附后,微小的液滴聚集并凝聚成大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滴沿着编织的丝网交叉处向下移动,不断将气体中截留的液滴一起吸附,,液滴流向过滤装置13的底部,并从底部的管道排出装置以外,在吸收过程中由于整个钢丝网板19内部充满了被吸附的液滴,增强了钢丝网板19的吸附能力,使得正常工作时,过滤装置13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细小的液滴和灰尘也能被有效吸附去除,最终排出低湿度的洁净空气。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方法,使得除尘效果更好。
稳定水激发的方法:利用气液混合腔14下方的溢流管7平衡装置运行时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相的液位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从而使液位相对稳定,利用了竖直导流板21下方的带孔板18,由于孔板小孔的限制,为液相在气液混合腔内流动提供阻力,使气流切向冲击水液面形成捕集体时液面保持相对稳定。
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方法:将风机1调节到一定风速时,进气口2将不断吸入含尘气体,随之进入机箱内部。气液混合腔14内盛装水,并通过风机1形成负压环境,带动含尘气体进入气液混合腔14,竖直导流板21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板垂直于进气口2设置,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当设备启动时,有利于引导从进气口2进入的含尘气体呈35~40度角切向激发液面,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四种形式的捕集体,此外当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后,并经过上述两部分导流板,进入气液混合腔14,充分混合之后的气流将依次经过: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15~2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而腔内导流板15将引导含尘气按照上述角度流动,而产生的捕集体将会与含尘气流充分接触,并形成一个卷吸的效果,形成的混合物将以卷吸的形式重新回流到气液混合腔14,最终达到强化气液卷吸混合的效果。
保持气液混合腔内液位平衡的方法:为了保持气液混合腔内部液位平衡,而不会被动态捕集体干扰,将在气液混合腔下方设置溢流管7,当设备运行时,液位会因为波动上下浮动,但由于溢流管的作用,受波动影响的液位上限不会超过溢流口9。
保证最终排出低湿度洁净空气的方法:相对洁净的气体最终从排气口3排出,此时的气体含湿度较高或者可能残留极少量杂质,所以利用排气口3加装的过滤装置13,最终排出低湿度的洁净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包括风机(1)、进气口(2)、排气口(3)、排污管(5)、进流管(11)、气液混合腔(14)、溢流管(7)、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导流板分为竖直导流板(21)和腔内导流板(15),竖直导流板(21)位于气液混合腔(14)与进气口(2)之间,竖直安装在机箱内部,竖直导流板(21)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板垂直于进气口设置,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角度设置,溢流管(7)包括溢流内管(16)、溢流外管(17),溢流口(9),溢流外管(17)和溢流内管(16)以外管套内管设置,外管与内管之间连通,溢流外管(17)分为两部分,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溢流内管(16)长于溢流外管(17),溢流内管(16)上端延伸进入气液混合腔(14)内,上端外管位于气液混合腔(14)内,溢流内管(16)上端与气液混合腔内的上端外管连接,溢流内管(16)上端与上端外管留有间隙,溢流内管(16)下端与下端外管留有间隙,溢流内管(16)与上端外管和下端外管相通,形成一个连通器结构,溢流内管(16)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且不超过上端外管的顶部和下端外管的底部,上端外管的底部设置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导流板(21)下部分板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35~40度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内导流板(15)有多个,安装在气液混合腔(14)内,第一块腔内导流板(15)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第二块腔内导流板(15)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15~20度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8)、电动球阀(10),水泵(8)和排污管(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板(18),带孔板(18)设置于气液混合腔(14)下部,竖直导流板(21)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混合腔(14)设置两块水平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和V型脱水板(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V型脱水板(20)设置两个,一块水平设置的 V型脱水板(20)、一块竖直设置的V型脱水板(2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个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13),过滤装置(13)与排气口(3)连接,过滤装置(13)的四周设置钢丝网板(19),过滤装置(13)内部设置一定的坡度。
9.根据权利要求8任一个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管(6)、红外测位仪(4)、机体侧门(12)。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卷吸除尘装置进行除尘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关闭机体侧门,打开电动球阀(10),关闭水泵,向气液混合腔(14)内部通入液相,当达到液位标准范围下限时,启动风机(1);
b、通过计算机设置标准液位范围,当红外测位仪(4)测得的液位低于标准液位下限时,则自动启动电动球阀(10),向气液混合腔(14)内部注水,当液位某一时刻超过标准液位的上限时,则发生溢流现象,关闭电动球阀(10),使液位降低至标准液位;
c、含尘气体先从进气口(2)进入,在顺着竖直导流板(21)冲击水面,形成液浪、液幕、液泡、液滴四种形式的捕集体,之后再依次通过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50~6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一块与气液混合腔14内部液面呈15~20度角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两块水平设置的腔内导流板(15)、一块水平设置的 V型脱水板(20)、一块竖直设置的V型脱水板(20),气液充分接触后的洁净气体最终从排气口(3)排出;
d、通过测量从排气口(3)排出气体的含尘量及风速,通过调整溢流内管(16)在溢流外管(17)竖直方向上位置,调整气液混合腔(14)内的水位高度,通过水量变化控制含尘气体在进入气液混合腔(14)内时的管路阻力大小,当从排气口(3)排出气体的含尘量及风速达到理想状态时,停止调整溢流内管(16)的位置;
e、含尘气体中的粉尘将被水带走并留在气液混合腔(14)内形成浑浊液体,此时的浑浊液体将通过水泵(8)和排污管(5)排出气液混合腔(14)。
CN202311607033.8A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Active CN117414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7033.8A CN117414664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7033.8A CN117414664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4664A true CN117414664A (zh) 2024-01-19
CN117414664B CN117414664B (zh) 2024-06-18

Family

ID=8952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7033.8A Active CN117414664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466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6101A (en) * 1962-04-30 1966-10-19 Badische Maschinenfabrik A G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ust separator for wet de-dusting of gases
GB1221815A (en) * 1968-05-02 1971-02-10 Appbau Rothemuehle Brand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t-type dust precipitators for purifying gases
JP2000061236A (ja) * 1998-08-17 2000-02-29 Kimura Hamono Hanbai Kk 湿式集塵装置
JP2008161783A (ja) * 2006-12-27 2008-07-17 Horkos Corp 湿式集塵機
JP2017080644A (ja) * 2015-10-22 2017-05-18 有限会社ファミーユ 気体浄化装置及び該気体浄化装置の運転方法
KR101765189B1 (ko) * 2017-01-13 2017-08-04 그란프리메로(주) 악취가스 탈취장치
KR20170135304A (ko) * 2016-05-31 2017-12-08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효율 다단 와류형 습식 스크러버
CN209612516U (zh) * 2019-01-24 2019-11-12 常州市武进信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
JP2020040012A (ja) * 2018-09-10 2020-03-19 株式会社Azuma 液切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湿式集塵機
CN215742626U (zh) * 2021-08-20 2022-02-08 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混流管湿式冲激式除尘净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6101A (en) * 1962-04-30 1966-10-19 Badische Maschinenfabrik A G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ust separator for wet de-dusting of gases
GB1221815A (en) * 1968-05-02 1971-02-10 Appbau Rothemuehle Brand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t-type dust precipitators for purifying gases
JP2000061236A (ja) * 1998-08-17 2000-02-29 Kimura Hamono Hanbai Kk 湿式集塵装置
JP2008161783A (ja) * 2006-12-27 2008-07-17 Horkos Corp 湿式集塵機
JP2017080644A (ja) * 2015-10-22 2017-05-18 有限会社ファミーユ 気体浄化装置及び該気体浄化装置の運転方法
KR20170135304A (ko) * 2016-05-31 2017-12-08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효율 다단 와류형 습식 스크러버
KR101765189B1 (ko) * 2017-01-13 2017-08-04 그란프리메로(주) 악취가스 탈취장치
JP2020040012A (ja) * 2018-09-10 2020-03-19 株式会社Azuma 液切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湿式集塵機
CN209612516U (zh) * 2019-01-24 2019-11-12 常州市武进信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
CN215742626U (zh) * 2021-08-20 2022-02-08 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混流管湿式冲激式除尘净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4664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414664B (zh) 一种气液卷吸除尘装置和除尘方法
CN106110824B (zh) 一种提高使用寿命的袋式除尘器及其除尘方法
JP3349158B2 (ja) 湿式ガス処理装置
CN210544132U (zh) 基于旋风喷淋的油烟净化***
CN208852687U (zh) 一种二氧化硫气体吸收装置
US5633481A (en) Exhaust pipe construction
CN215352481U (zh)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气液分离***
KR102524592B1 (ko) 포집 성능이 향상된 먼지 포집기
CN109513330A (zh) 一种卧式烟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CN210251537U (zh) 一种高效冷却除雾装置
JPH07294398A (ja) インピンジャー
CN208943752U (zh) 一种水力除尘装置
CN206304524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滤清器
CN208356477U (zh) 一种脱汞设备
CN113384972B (zh) 自动平衡液位、定点移取的气体净化分离装置
CN1097670C (zh) 喷冒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219688793U (zh) 金属粉末投料装置
CN104028072B (zh) 利用折返气旋式多级烟气净化设备进行烟气净化的方法
CN213627936U (zh) 防腐蚀有机气体活性炭吸收抽真空机组
CN215197635U (zh) 用于离心机输出液的动能缓冲罐
CN112107926A (zh) 一种粉尘颗粒的过滤及吹扫方法
CN117959837B (zh) 一种油烟净化过滤装置以及油烟净化过滤***
CN212236649U (zh) 一种压缩空气除水装置
CN117531352B (zh) 一种汞捕捉吸收装置及方法
CN117065459B (zh) 一种汽水分离罐的导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