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8909B -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8909B
CN117358909B CN202311682138.XA CN202311682138A CN117358909B CN 117358909 B CN117358909 B CN 117358909B CN 202311682138 A CN202311682138 A CN 202311682138A CN 117358909 B CN117358909 B CN 117358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cooled
position poi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21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58909A (zh
Inventor
齐志坤
王东
任靖辉
钟海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g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g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g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g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821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8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8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8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58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8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6/00Controlling, supervising, not restricted to casting covered by a single main group, e.g.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00Arrangement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temperature or viscosity of the fused m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00Arrangement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temperature or viscosity of the fused mass
    • B22D2/006Arrangement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temperature or viscosity of the fused mass fo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lten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该方法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对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提前调节,保证了冷却斜面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Description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浇铸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一种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浇铸生产工艺中,铁合金或者金属硅的冶炼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浇铸过程是由钢包将液态铁合金或者金属硅浇铸到固定铸铁锭模中,通过空气自然冷却和凝固,然后再转运破碎。该方法通过空气自然冷却降温,不仅需要大量的空间,且冷却速度慢,大大减低生产效率,同时对周围环境也造成热辐射等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文件CN202223075962.2提出了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的模具,使得铁合金液可以在敞口流动中快速降温和成型,但是,在对铁合金液进行冷却的过程中涉及大量动态变量,该技术方案难以保证冷却效果,降低了冷却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对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保证了冷却斜面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凝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并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由此,该方法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对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保证了冷却斜面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包括:获取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第一初速度;基于第一初速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得到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获取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第一初速度,包括: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基于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重量、待冷却液体的密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确定第一初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包括:分别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其中,总重量包括容器中待冷却液体的第一重量和除待冷却液体之外的第二重量,且第二重量为固定值;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的重量差值,得到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第一初速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包括:基于第一初速度、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容器的倾斜角度和冷却斜面的斜面角度,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第二初速度;基于斜面角度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斜面加速度;基于第二初速度、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包括: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确定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基于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冷却斜面的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确定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时,冷却凝固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时,获取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根据实时温度和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实时温度和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包括:在冷却温度大于实时温度时,获取冷却温度与实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并基于第一温度差值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或者保持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不变;在冷却温度小于实时温度时,获取实时温度与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并基于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和/或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与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相同,或者,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与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与相应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直线浇铸成型设备,包括:容器,用于容纳待冷却液体;支架,用于支撑容器;重量传感器,设于支架下方,用于测量容器、待冷却液体和支架的总重量;冷却斜面,冷却斜面包括多个独立振动的冷却子斜面,用于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间隔设于冷却斜面上,用于测量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容器倾斜以使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并建立待冷却液体在所述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以及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以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并在待冷却液流动至各位置点时,根据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线浇铸成型设备,通过容器容纳待冷却液体,通过支架支撑容器,重量传感器设于支架下方,以通过重量传感器测量容器、待冷却液体和支架的总重量,冷却斜面包括多个独立振动的冷却子斜面,通过冷却斜面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多个温度传感器间隔设于冷却斜面上,以测量所述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控制模块控制容器倾斜以使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并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以及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以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并在待冷却液流动至各位置点时,根据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由此,该直线浇铸成型设备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控制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从而实现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并进一步结合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保证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浇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冷却温度的预估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待冷却液体的称重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待冷却液体的速度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待冷却液体的加速度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温度与实时温度对比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线浇铸成型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可包括:
S1,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
S2,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
S3,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
具体地,待冷却液体为需要执行冷却凝固操作的熔液,例如待冷却液体为液态的铁合金和工业硅。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数据集合。
以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应用在如图2所示的浇铸机为例,待冷却液体盛放在容器1内,容器1放置在冷却斜面2的上端,控制容器1倾斜一定角度使内部的待冷却液体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2上,并沿冷却斜面2流动。冷却斜面2布置有冷却液管道,在待冷却液体沿冷却斜面2的流动过程中,冷却液管道内流经的冷却液对待冷却液体的热量进行吸收即进行热交换,从而待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实现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由此,通过冷却液对待冷却液体的热量进行吸收,减少对环境热辐射影响。
在待冷却液体的倾倒过程中,对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2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进行计算,以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2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例如,可基于容器1的倾斜角度、容器1内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各位置点与容器1之间的距离等参数,对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运动至冷却斜面2上的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进行计算,以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2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也可以基于试验提前标定相应参数与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2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映射关系,以表格形式进行存储,其中,相应参数可以包括容器1的倾斜角度、容器1内待冷却液体的重量等,基于表格调用以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2上的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数据库。
以相应参数为容器1内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和容器1的倾斜角度为例,容器1与冷却斜面2的相对位置不变,通过控制容器1的倾斜角度来将内部盛放的待冷却液体倾倒至冷却斜面2上。在待冷却液体的倾倒过程中,通过重量传感器获取容器1内的待冷却液体的重量,通过角度测量传感器获取容器1的倾倒角度,然后根据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和倾倒角度查表确定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2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其中,冷却斜面2上的各位置点可预先标定。例如,如图2所示,冷却斜面2的各位置点分别以位置11、位置12、位置13、……、位置91、位置92和位置93进行表示,对应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分别以tS11、tS12、tS13、tS21……tS11、tS91、tS92、tS93进行表示,以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
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可对冷却斜面2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整,例如,可预先建立到达时间数据库与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的关系表,根据到达时间数据库得到对应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该冷却功率对应的冷却控制参数对各位置点对应的冷却单元进行调节,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2时处于凝固状态,保证冷却效果。其中,该冷却控制参数可以为冷却液流量、冷却液温度等参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控制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继续以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应用在图2所示的浇铸机为例。
首先,根据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进行预估,对应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分别以T11、T12、T13、……、T91、T92、T93进行表示。具体地,可预先建立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之间的映射表格,基于计算得到的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查表确定相应的冷却温度,根据到达时间确定的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可如图3所示。
根据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例如,可预先建立冷却控制参数与冷却温度的关系表,根据确定的冷却温度查表得到对应的冷却控制参数,并以该冷却控制参数对各位置点对应的冷却单元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的提前调节,使得待冷却液流经各位置点时可降温至冷却温度,保证冷却效果。
由此,该实施例在待冷却液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预估操作,可实现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的提前调节,保证了各位置点的冷却效果、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功率以及冷却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基于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液流量或冷却液温度,以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在冷却液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液流量越大,冷却功率越高;冷却液流量越小,冷却功率越低。在冷却液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液温度越低,冷却功率越高;冷却液温度越高,冷却功率越低。其中,冷却液流量可以通过控制流量阀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冷却液温度可基于温控模块进行温度调节,例如加热单元,此处不作限制。
具体地,以通过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液流量来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为例,对应各位置点分别进行流量阀的设置。在执行冷却凝固控制时,首先按照预设阀门开度对各位置点的流量阀进行控制,然后基于预估得到的相应位置点的冷却温度查表确定各位置点的目标阀门开度,并将相应位置点的流量阀开度调节至目标阀门开度,从而调整相应位置点的冷却液流量,以调整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包括:获取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第一初速度;基于第一初速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得到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
具体地,可预先建立容器中的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容器的倾倒角度与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速度的关系表,在待冷却液体的倾倒过程中,基于实时检测获取的容器中的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和容器的倾倒角度,查表确定对应的速度即第一初始速度。
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至各位置点的位移可基于冷却斜面预先设定的位置点的位置进行预先测定并存储,结合第一初速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得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例如:可预先建立第一初速度、位移与到达时间的对应关系表格,基于实时确定的第一初始速度,查表得到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另外也可以基于位移公式进行实时计算,此处不作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第一初速度,包括: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基于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重量、待冷却液体的密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确定第一初速度。
具体地,在容器装满待冷却液体至容器内的待冷却液体倾倒完成的过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结合高速度数据采集分析模块,按照采样时间间隔△t实时获取容器的重量m,按照时间顺序得到重量数据:(m1,t1),(m2,t2),(m3,t3),(m4,t4)…(mn-1,tn-1)、(mn,tn),并保存到数据实时分析数据库中。其中,采样时间t可精确到毫秒级别。
在待冷却液体的倾倒过程中,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获取的重量差值,以得到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以相邻两个采样时间为t1和t2为例,则在t1与t2之间,流出的待冷却液体的重量为m1-m2。通过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t、重量(m1-m2)、待冷却液体的密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计算得到第一初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包括:分别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其中,总重量包括容器中待冷却液体的第一重量和除待冷却液体之外的第二重量,且第二重量为固定值;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的重量差值,得到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
具体地,以图4为例,通过安装在固定底座4上的支架3对容器1进行支撑,通过角度传感器6对容器1的倾斜角度进行实时检测。因为容器1在倾倒过程中始终是运动状态,不方便直接测量重量,并且称重的重心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方便、可靠测量,将称重传感器5安装在固定底座4的底部。
此时,称重传感器5测量的总重量包括:(1)空的容器的重量、(2)容器内待冷却液体的重量、(3)固定底座的重量、(4)支架的重量。其中,(2)为第一重量,(1)、(3)和(4)为第二重量。
在倾倒过程中,除了(2)是实时变化的,(1)、(3)和(4)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获取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的重量差值时,得到的重量差值也仅为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一重量即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差值,由此确定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
该实施例将通过称重传感器5得到的空的容器1的重量、容器1内待冷却液体的重量、固定底座4的重量、支架3的重量之和作为总重量,并将这个总重量和采样时间保存记录在数据实时分析数据库中,以进行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计算,使得检测更加方便、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重量、待冷却液体的密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确定第一初速度,包括:获取重量,与密度、重力加速度、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和截面积的积,的比值,得到第一初速度。
具体地,待冷却液体的第一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1)
其中,为第一初速度,△Q为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体积,A为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t为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确定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2)
其中,△Q为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体积,△m为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ρ为待冷却液体的密度。
将公式(2)代入公式(1)可得第一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3)
其中,为第一初速度,△m为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ρ为待冷却液体的密度,A为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t为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n为采样时间个数,/>为第n个采样时间获取的总重量,/>为第n-1个采样时间获取的总重量,/>为第n个采样时间,/>为第n-1个采样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第一初速度和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包括:基于第一初速度、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容器的倾斜角度和冷却斜面的斜面角度,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第二初速度;基于斜面角度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斜面加速度;基于第二初速度、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具体的,结合图5所示,第一初速度V1的方向与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流出时容器1的倾斜角度α相关,将第一初速度V1结合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流出时容器的倾斜角度α以及冷却斜面2的斜面角度θ,确定待冷却液体沿平行于冷却斜面2方向的第二初速度V2。具体可以基于试验测定,也可以通过建立关系式,基于实时计算获取。
参照图6所示,在待冷却液体的倾倒过程中,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中流出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存在重力加速度g,可根据斜面角度θ将重力加速度g转换得到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2的斜面加速度a。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初速度、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结合位移公式,可计算得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下面对第二初速度的计算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初速度、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容器的倾斜角度和冷却斜面的斜面角度,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第二初速度,包括:获取倾斜角度与斜面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值的余弦值;获取角度差值的余弦值与第一初速度的积,得到第二初速度。
也就是说,通过以下公式将第一初速度换算得到沿冷却斜面的第二初速度:
(4)
其中,V2为第二初速度,V1为第一初速度,α为倾斜角度,θ为斜面角度,为倾斜角度与斜面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值的余弦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斜面角度确定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斜面加速度,包括:获取斜面角度的正弦值与重力加速度的积,得到斜面加速度。
即斜面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5)
其中,a为斜面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斜面角度,为斜面角度的正弦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第二初速度、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包括:基于位移计算公式、第二初速度、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具体地,基于初速度位移公式,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表示:
(6)
其中,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的位移,V2为第二初速度,a为斜面加速度,/>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由此,基于公式(4)计算得到的第二初速度、基于公式(5)计算得到的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相应位置点的位移代入公式(6)计算得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相应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进一步地,基于公式(4)、(5)和(6)可以变形得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相应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计算公式:
(7)
其中,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的到达时间,V1为第一初速度,α为倾斜角度,θ为斜面角度,/>为倾斜角度与斜面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值的余弦值,g为重力加速度,/>为斜面角度的正弦值,/>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的位移。
由此,也可以直接将第一初速度、倾斜角度、斜面角度、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代入公式(7),计算得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另外,也可以末速度位移公式,对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进行表示:
(8)
其中,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的位移,V2为第二初速度,a为斜面加速度,/>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时在冷却斜面的速度。
基于速度计算公式,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时在冷却斜面的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9)
其中,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时在冷却斜面的速度,a为斜面加速度,/>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第i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由此,结合公式(5)、(8)和(9),根据第二初速度、斜面加速度以及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也可以计算得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包括: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确定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基于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冷却斜面的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确定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其中,目标冷却温度为流出冷却斜面时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即待冷却液体的实际温度。
具体地,以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到冷却斜面每个位置点(位置11,位置12,位置13……位置91,位置92,位置93)的到达时间为tS11、tS12、tS13、tS21……tS11、tS91、tS92、tS93,则位置11与位置12之间的冷却时间为tS12-tS11,位置12与位置13之间的冷却时间为tS13-tS12,依次类推,可确定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
根据计算得到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结合冷却斜面的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进行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热量的划分。具体可基于试验预先设定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斜面长度、目标冷却温度与冷却量的对应关系,在应用过程中,基于实际确定的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确定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量,从而预估得到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另外,也可以预先设定冷却时间与冷却量的对应关系,基于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确定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量,并进一步结合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对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量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冷却量可以表示为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每个位置点的冷却液、冷却设备都是一样的情况下,冷却时间越长,说明待冷却液体的流经速度越慢,待冷却液体在该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滞留时间越长,相应位置点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效果越好;而冷却时间越短,说明待冷却液体流经速度越快,待冷却液体在该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滞留时间越短,相应位置点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效果越弱。因此,可以分配给冷却时间较长的位置点以较大的冷却功率,从而提高该相邻位置点之间的冷却量,保证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效果。
由此,通过对冷却斜面上的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的计算,以实现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的预调节,保证冷却凝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时,冷却凝固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时,获取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根据实时温度和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
具体地,冷却斜面对应各位置点(位置11、位置12、位置13、……、位置93)分别设置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各位置点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对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进行测量,分别以T1r1、T1r2、T1r3、……、T9r3进行表示。将实时获取的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T1r1、T1r2、T1r3、……、T9r3与预估得到的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温度T11、T12、T13、……、T93一一对应进行比较,以基于实时温度与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实现快速响应调节,保证冷却效果。例如,在实时温度大于冷却温度时,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在实时温度小于冷却温度时,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待冷却液体沿冷却斜面的运动过程中,基于热交换,待冷却液体会由液体逐渐变为固体,因此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包括且不限于液体状态下的实时温度、固体状态下的实时温度等。
该实施例基于获取的实时温度与预先得到的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如图7所示,以达到动态热平衡,保证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实时温度和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包括:在冷却温度大于实时温度时,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或者保持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不变;在冷却温度小于实时温度时,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和/或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以位置11为例,若冷却温度T11大于实时温度T1r1,则说明位置11的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冷却量充足,可以适当调小位置11的冷却功率,例如降低位置11处的冷却液流量,也可以对位置11的冷却功率不做调整。
若冷却温度T11等于实时温度T1r1,则说明位置11的冷却功率达到预设冷却要求,可保持位置11的冷却功率不变。
若冷却温度T11小于实时温度T1r1,说明位置11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效果不佳,可以适当调大位置11的冷却功率,例如增加位置11的冷却液流量、降低冷却液温度。考虑到待冷却液体的冷却需要时间,且待冷却液体也一直是流动的,所以在对位置11的冷却功率调大的同时,也将位置12的冷却功率调大,以保证位置12的冷却温度T12大于等于实时温度T1r2,从而保证整个冷却过程的可靠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冷却温度T11小于实时温度T1r1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位置11的冷却功率进行调整,仅对位置12的冷却功率进行增大,以进行提前控制。另外,在冷却温度T11小于实时温度T1r1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对位置13、位置14等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冷却效果,具体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策略的设定,此处不作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获取冷却温度与实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基于第一温度差值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具体地,以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液流量来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为例,可以预先建立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调节流量的关系表,基于实时获取的第一温度差值可查表确定相应的第一调节流量,从而将相应位置点处的冷却液流量调小第一调节流量,并按照调小后的冷却液流量继续执行冷却操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温度差值越大,第一调节流量越大;第一温度差值越小,第一调节流量越小。
除上述基于第一温度差值,通过查表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外,也可预先建立第一温度差值与调节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将第一温度差值代入目标函数关系得到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来对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其中,计算结果可以是冷却液流量调节量、冷却液温度调节量等,此处不作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获取实时温度与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基于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具体地,以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液流量来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为例,可以预先建立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调节流量的关系表,基于实时获取的第二温度差值可查表确定相应的第二调节流量,从而将相应位置点处的冷却液流量调大第二调节流量,按照调大后的冷却液流量继续执行冷却操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温度差值越大,第二调节流量越大;第二温度差值越小,第二调节流量越小。
除上述基于第二温度差值,通过查表结果来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外,也可预先建立第二温度差值与调节参数之间的函数式,通过计算结果来对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基于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其中,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与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相同,或者,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与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与相应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
具体地,以位置11处的冷却温度T11小于实时温度T1r1的情况下,对位置12和位置13的冷却功率进行调大为例,首先,获取实时温度T1r1与冷却温度T11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根据第二温度差值对位置12和位置13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
由于在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的运行过程中,随着位移距离的增大,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速度逐渐增快,即流经位置12处的待冷却液体的速度大于流经位置13处的待冷却液体的速度,由此待冷却液体在位置12处的滞留时间大于待冷却液体在位置13处的滞留时间,在冷却设备和冷却控制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位置12相对于位置13可实现更佳的热量吸收效果。因此,为保证冷却效果,可将位置12的冷却功率调节量大于位置13的冷却功率调节量。
该实施例基于待冷却液体的运动规律,结合位置点与出现冷却温度小于实时温度情况的位置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冷却功率调节量的设置,保证了冷却效果。
本申请公开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冷却凝固过程中各个变量的相互平衡控制,同时可以减少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时间,从而缩短整个生产周期,另外,较快的冷却速度也意味着可以更快地完成下一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801,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
S802,计算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重量△m;
S803,计算第一初速度:
S804,计算第二初速度:
S805,计算斜面加速度:
S806,基于公式确定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S807,根据到达时间确定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
S808,根据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冷却斜面的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确定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
S809,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S810,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时,获取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
S811,判断冷却温度是否大于实时温度。若是,执行步骤S812;若否,执行步骤S814。
S812,获取冷却温度与实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
S813,根据第一温度差值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S814,判断冷却温度是否小于实时温度。若是,执行步骤S815;若否,执行步骤S817。
S815,获取实时温度与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S816,基于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S817,保持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不变。
该实施例在待冷却液体的倾倒过程中,首先对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进行计算,并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提前调整,保证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同时基于冷却温度和获取的实时温度对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及时调整,使得冷却功率更高,控制效果更好,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加生产能力: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使待冷却液体迅速冷却并凝固,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增加设备的可用时间。这意味着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提高生产能力。
2、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在工业生产中,设备停机时间是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可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控制可以帮助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通过合适的冷却凝固措施,可以控制待冷却液体的凝固过程,避免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强度、硬度和外观。
4、优化工艺参数: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控制还可以帮助优化工艺参数,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可以调整待冷却液体的凝固速度、晶粒结构和产品性能,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5、减少能源消耗: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可以通过减少加热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能量消耗,降低能源消耗。这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并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由此,该方法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对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保证了冷却斜面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线浇铸成型设备100包括:容器10、支架20、重量传感器30、冷却斜面40、多个温度传感器50和控制模块60。
其中,容器10用于容纳待冷却液体。支架20用于支撑容器10。重量传感器30设于支架20下方,用于测量容器10、待冷却液体和支架20的总重量。冷却斜面40包括多个独立振动的冷却子斜面41,冷却斜面40用于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多个温度传感器50间隔设于冷却斜面40上,多个温度传感器50用于测量冷却斜面40上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控制模块60用于控制容器10倾斜以使待冷却液体从容器10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40上,并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40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40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以及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以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并在待冷却液流动至各位置点时,根据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40时处于凝固状态。
待冷却液体为需要执行冷却凝固操作的熔液,例如待冷却液体为液态的铁合金和工业硅。容器10、支架20、重量传感器30的具体连接可以参照图4所示,其中,图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方式,图4中的容器1对应该直线浇铸成型设备100中的容器10,支架3和固定底座4构成该直线浇铸成型设备100中的支架20。称重传感器5作为该直线浇铸成型设备100中的重量传感器30,具体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线浇铸成型设备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线浇铸成型设备,通过容器容纳待冷却液体,通过支架支撑容器,重量传感器设于支架下方,以通过重量传感器测量容器、待冷却液体和支架的总重量,冷却斜面包括多个独立振动的冷却子斜面,通过冷却斜面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多个温度传感器间隔设于冷却斜面上,以测量所述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控制模块控制容器倾斜以使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并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到达时间数据库为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以及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以在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并在待冷却液流动至各位置点时,根据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待冷却液体离开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由此,该直线浇铸成型设备基于到达时间数据库控制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从而实现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并进一步结合各位置点处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保证对待冷却液体的冷却凝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包括处理器的***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所述到达时间数据库为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所述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
基于所述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
在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所述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待冷却液体离开所述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
其中,所述建立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包括:
获取所述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第一初速度;
基于所述第一初速度和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得到所述待冷却液体在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
所述获取所述待冷却液体从容器中流出时的第一初速度,包括:
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的重量;
基于所述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所述重量、所述待冷却液体的密度和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时的截面积,确定所述第一初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的重量,包括:
分别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其中,所述总重量包括所述容器中待冷却液体的第一重量和除所述待冷却液体之外的第二重量,且所述第二重量为固定值;
获取相邻两个采样时间对应的总重量的重量差值,得到相邻两个采样时间间隔内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初速度和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初速度、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时所述容器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冷却斜面的斜面角度,确定所述待冷却液体在所述冷却斜面的第二初速度;
基于所述斜面角度确定所述待冷却液体在所述冷却斜面的斜面加速度;
基于所述第二初速度、所述斜面加速度以及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位移,确定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到达时间数据库,确定所述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
基于所述待冷却液体在每相邻两个位置点之间的冷却时间、所述冷却斜面的斜面长度以及目标冷却温度,确定所述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时,获取各位置点处所述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
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所述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所述冷却温度对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包括:
在所述冷却温度大于所述实时温度时,获取所述冷却温度与所述实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并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调小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或者保持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不变;
在所述冷却温度小于所述实时温度时,获取所述实时温度与所述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并基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和/或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调大相应位置点之后的至少一个位置点的冷却功率,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与所述相应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相同,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调节量与所述至少一个位置点中各位置点与所述相应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凝固控制方法的直线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用于容纳待冷却液体;
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容器;
重量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架下方,用于测量所述容器、所述待冷却液体和所述支架的总重量;
冷却斜面,所述冷却斜面包括多个独立振动的冷却子斜面,用于对所述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
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间隔设于所述冷却斜面上,用于测量所述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处所述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容器倾斜以使所述待冷却液体从所述容器中流出并流动至所述冷却斜面上,并建立所述待冷却液体在所述冷却斜面上的到达时间数据库,其中,所述到达时间数据库为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所述冷却斜面上各位置点的到达时间的集合,以及基于所述到达时间数据库预先计算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以在所述待冷却液体流动至各位置点之前,基于各位置点的冷却温度调节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以对所述待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并在所述待冷却液流动至各位置点时,根据各位置点处所述待冷却液体的实时温度对所述各位置点的冷却功率进行调节,以使所述待冷却液体离开所述冷却斜面时处于凝固状态。
CN202311682138.XA 2023-12-08 2023-12-08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Active CN117358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2138.XA CN117358909B (zh) 2023-12-08 2023-12-08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2138.XA CN117358909B (zh) 2023-12-08 2023-12-08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8909A CN117358909A (zh) 2024-01-09
CN117358909B true CN117358909B (zh) 2024-03-26

Family

ID=89391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2138.XA Active CN117358909B (zh) 2023-12-08 2023-12-08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89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0482A (zh) * 1996-02-02 1999-03-10 三德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薄状固化合金的制造装置及薄状固化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1474666A (zh) * 2009-01-16 2009-07-08 重庆大学 一种连铸坯凝固过程温度和质量控制冷却方法
CN108500228A (zh) * 2017-02-27 2018-09-0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方法
CN113996773A (zh) * 2021-10-27 2022-02-0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动态多元化连铸冷却在线控制方法与***
CN115971441A (zh) * 2023-01-31 2023-04-18 武汉高智达连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连铸小方坯表面目标温度动态控水方法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0482A (zh) * 1996-02-02 1999-03-10 三德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薄状固化合金的制造装置及薄状固化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1474666A (zh) * 2009-01-16 2009-07-08 重庆大学 一种连铸坯凝固过程温度和质量控制冷却方法
CN108500228A (zh) * 2017-02-27 2018-09-0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方法
CN113996773A (zh) * 2021-10-27 2022-02-0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动态多元化连铸冷却在线控制方法与***
CN115971441A (zh) * 2023-01-31 2023-04-18 武汉高智达连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连铸小方坯表面目标温度动态控水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8909A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4597B1 (ko) 자동주탕 제어방법 및 레이들용 경사이동 제어프로그램이 기억된 기억매체
CN102448640A (zh) 倾斜式自动浇注方法、倾斜控制***、以及存储有倾斜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
US8114338B2 (en) Tilting-type automatic pour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9004492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metal foils
CN104416875B (zh) 具备模盘中心位置调整功能的注塑成型机的合模装置
US5375646A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casting parameters in a diecasting machine
CN117358909B (zh) 冷却凝固控制方法和直线浇铸成型设备
CN113579223A (zh) 一种基于体系热平衡技术的模具温度控制方法
PL149360B1 (en) Apparatus for predicing as-solidified structure of casting alloys in particular cast iron spheroidization degree
JP2001523764A (ja) Cv黒鉛鋳鉄または球状黒鉛鋳鉄の製造プロセス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AU2007301495B2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ercentage of carbon equivalent, carbon and silicon in liquid ferrous metal
JP2000317594A (ja) 溶融金属鋳型内の凝固シェル厚み及びパウダー流入厚み予測方法
JPH07112268A (ja) 自動注湯装置
JP5491206B2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
RU2775264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машины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литья,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машины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литья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тливки
JP2774727B2 (ja) 鋳造設備における自動注湯装置
JPH07227668A (ja) 自動注湯制御方法
CN117773051A (zh) 连铸铸坯定重切割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900424B2 (ja) 鋳型の温度制御方法及び鋳型
JP4383608B2 (ja) 注湯制御方法
AU2020296236A1 (en) Method for balancing a flow of liquid steel into a casting die and continuous flow system for liquid steel
JPH0681660B2 (ja) 連続鋳造プロセス制御装置
KR20210116577A (ko) 연속 주조기의 제어 방법, 연속 주조기의 제어 장치 및, 주편의 제조 방법
JPH02281118A (ja) 連続鋳造装置の加振力計測装置
CN115038531A (zh) 用于适配具有非晶特性的待制造工件的构件描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