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5623A - 热调节*** - Google Patents

热调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5623A
CN117295623A CN202280035208.XA CN202280035208A CN117295623A CN 117295623 A CN117295623 A CN 117295623A CN 202280035208 A CN202280035208 A CN 202280035208A CN 117295623 A CN117295623 A CN 117295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hanger
circuit
heat
fluid
refrigerant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52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亚希亚
B·尼古拉斯
S·卡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7295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5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60H1/00921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does not change and there is an extra subcondenser, e.g. in an air 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8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 B60H1/3228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secondary circuits, e.g. at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3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auxiliary or multiple systems, e.g.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by involving auxiliary coo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3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air-conditioner or an eng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07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 liq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2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 secondary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49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dditional heating/cooling sources, e.g. second evapor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调节***(100),该热调节***包括:‑传热液体回路(1),‑制冷剂流体回路(6),该制冷剂流体回路依次包括:‑‑压缩装置(7),‑‑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和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共同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上和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上,‑‑第一膨胀装置(10),‑‑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该第三双流体交换器共同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上和传热液体回路(1)的次级环路(3)上,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被构造成使得离开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传热液体返回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而不经过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并且该第一支路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F2)进行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12),其中,第二支路(5)将第一支路(4)连接到主环路(2)并且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F2)进行交换的第三热交换器(13)。

Description

热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调节***领域。这些***可以显著地装备机动车辆。例如,在电动车辆的情况下,这样的***使得可以例如对车辆的各个零件(比如汽车内部或电能存储电池)进行热调控。热量交换主要通过制冷剂流体在多个热交换器内的压缩和膨胀来管理。
背景技术
当前的热调节***使用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环路和用于与制冷剂流体交换热量的传热流体的环路。这样的***因此被称为间接式的。专利EP2933586 B1是这方面的一个示例。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环路被形成为使得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双流体交换器中的传热液体,然后经过设置在汽车内部的热交换器(也称为蒸发器)。这种热交换器使得可以冷却汽车内部。汽车内部显著地被散热器加热,该散热器将来自传热液体的热量消散到被送到汽车内部的空气流中。
各种热交换器常规地分布在车辆中的不同位置。一些交换器设置在车辆的内部。其他交换器设置在发动机罩下、靠近车辆的前端。热调节***的各种部件通过用于制冷剂流体和传热流体的循环的管线连接。所有部件的集成可能是困难的。此外,当组装车辆时,必须一次一个地安装每个部件。一旦完成安装,必须填充制冷剂流体回路,然后必须检查回路的密封性和组件的正确操作。因此,安装和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因此,需要如下的热调节***:这些热调节***可以更容易地集成并且可以以准备好操作的已经测试过的模块的形式供应。此外,具有能够使所使用的部件更加标准化的热调节***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调节***,该热调节***具有:
-传热液体回路,该传热液体回路具有:
主循环环路、次级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制冷剂流体回路,该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用于制冷剂流体循环的主环路,该主环路在制冷剂流体的循环方向上依次具有以下项:
--压缩装置,
--第一双流体交换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两者上,以便实现制冷剂流体与在主环路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二双流体交换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两者上,以便实现制冷剂流体与在主环路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一膨胀装置,
--第三双流体交换器,该第三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和传热液体回路的次级环路两者上,以便实现制冷剂流体与在次级环路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其中,传热液体回路的第一支路将设置在主环路上的第一连接点连接到设置在主环路上的第二连接点,第一支路被构造成使得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的出口处的传热液体返回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的入口,而不经过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第一支路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交换热量的第二热交换器,
并且其中,传热液体回路的第二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在第一支路上的第三连接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四连接点,
第二旁路支路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交换热量的第三热交换器。
为热调节***提出的结构(在制冷剂流体的循环方向上具有串联的两个双流体交换器,每个双流体交换器耦合到可以吸收或消散第二空气流中的热量的热交换器)实现了使得可以根据操作条件优化热力学性能的多个操作模式。所提出的结构对于制冷剂流体循环管线特别简单,这使得可以获得使用较小量的制冷剂流体的紧凑型制冷剂流体回路。
以下段落中列出的特征可以彼此独立地实施,或者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组合来实施。
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交换热量。
热调节***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热调节***。
第一空气流是机动车辆内部内的空气流。
第二空气流是车辆内部外的空气流。
第三热交换器在第二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
第三双流体交换器被构造成热耦合到机动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
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被构造成与在用于传热液体的次级环路中循环的传热液体交换热量。
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包括车辆的牵引电机。
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是用于控制车辆的牵引电机的电子模块。
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和传热液体回路的次级环路被构造成连通。
传热液体回路的次级环路流体连接到传热液体回路的第一支路。
传热液体回路具有第三支路,该第三支路将设置在第一连接点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在第一支路上的第五连接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一元件的下游在次级环路上的第六连接点。
传热液体回路具有第四支路,该第四支路将设置在第一元件的上游在次级环路上的第七连接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三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在第一支路上的第八连接点。
制冷剂流体回路具有第一旁路支路,该第一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第三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一接合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压缩装置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二接合点,第一旁路支路具有第四双流体交换器,该第四双流体交换器被构造成热耦合到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
第四双流体交换器被构造成与在辅助环路中循环的传热液体交换热量。
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设置在用于传热液体的辅助环路上。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被构造成与辅助环路中的传热液体交换热量。
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是电能存储电池。
第一旁路支路具有第二膨胀装置,该第二膨胀装置设置在第四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
第一接合点设置在第一膨胀装置的上游在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上。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压缩装置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第二接合点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设置在第二接合点的下游和压缩装置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
制冷剂流体回路具有第二旁路支路,该第二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第一接合点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三接合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第二接合点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四接合点,该第二旁路支路依次具有以下项:第三膨胀装置和第四热交换器,该第四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交换热量。
第四热交换器在第二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的上游。
制冷剂流体回路具有第三旁路支路,该第三旁路支路将设置在压缩装置的下游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五接合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五接合点的下游在主环路上的第六接合点,第三旁路支路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交换热量的第五热交换器。
第五热交换器在第二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
制冷剂流体回路具有第四旁路支路,该第四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四接合点的下游和压缩装置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七接合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五接合点的下游和第五热交换器的上游在第三旁路支路上的第八接合点。
制冷剂流体回路具有第五旁路支路,该第五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三接合点的下游和第三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九接合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五热交换器的下游和第六接合点的上游在第三旁路支路上的第十接合点,并且第五旁路支路具有第四膨胀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包括设置在第一膨胀装置的上游的第六热交换器,该第六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交换热量。
第六热交换器在制冷剂流体的行进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
根据热调节***的另一实施例,制冷剂流体回路具有第六旁路支路,该第六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在主环路上的第十一接合点连接到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在主环路上的第十二接合点,并且其中,第六旁路支路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交换热量的第六热交换器。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设置在第五接合点与第六接合点之间的第一截止阀。
第三旁路支路具有设置在第五接合点与第八接合点之间的第二截止阀。
第四旁路支路具有第三截止阀。
第三旁路支路具有第一止回阀,该第一止回阀被构造成阻止制冷剂流体从第六接合点循环到第十接合点。
第五旁路支路具有第二止回阀,该第二止回阀被构造成阻止制冷剂流体从第十接合点循环到第九接合点。
用于传热液体的主环路具有第一传热液体循环泵。
第一传热液体循环泵设置在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
第一循环泵被构造成将传热液体从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循环到第一连接点。
用于传热液体的次级环路具有第二传热液体循环泵。
第二传热液体循环泵设置在第七连接点与第六连接点之间在次级环路上。
第二传热液体循环泵被构造成将传热液体从第七连接点循环到第六连接点。
用于传热液体的循环的主环路具有设置主环路和第一支路两者上的第一三通阀。
用于传热液体的循环的次级环路具有设置在次级环路和第三支路两者上的第二三通阀。
热调节***具有限定接纳容积的外壳,并且制冷剂流体回路的主环路在外壳内部。
外壳限定了相对于制冷剂流体密封的容积。
外壳限定了封闭的容积,该封闭的容积并入制冷剂流体回路。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第一旁路支路在外壳内部。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第二旁路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一部分,外壳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入口/出口,第一部分连接第三接合点和第九入口/出口。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第二旁路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二部分,外壳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入口/出口,第二部分连接第四接合点和第二入口/出口。
第三膨胀装置在外壳内部。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第三旁路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三部分,外壳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三入口/出口,第三部分连接第五接合点和第三入口/出口。
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第三旁路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四部分,外壳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四入口/出口,第四部分连接第六接合点和第四入口/出口。
第四旁路支路在外壳内部。
第五旁路支路在外壳内部。
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五部分,外壳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五入口/出口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六入口/出口,第五部分连接第五入口/出口和第六入口/出口,并且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设置在第五部分上。
第一传热液体循环泵在外壳内部。
传热液体回路的第一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六部分,外壳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七入口/出口,第六部分连接第七入口/出口和第二连接点。
第二连接点设置在外壳内部。
传热液体回路的第二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七部分,接纳外壳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八入口/出口,并且第七部分连接第八入口/出口和第四连接点。
传热液体回路的次级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八部分,外壳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九入口/出口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入口/出口,第八部分连接第九入口/出口和第十入口/出口,并且第三双流体交换器设置在第八部分上。
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九部分,外壳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一入口/出口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二入口/出口,第九部分连接第十一入口/出口和第十二入口/出口。
传热液体回路的主环路具有被构造成加热传热液体的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装置设置在外壳外部。
电加热装置在外壳内部。
传热液体回路的辅助环路具有在外壳内部的第十部分,外壳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三入口/出口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四入口/出口,第十部分连接第十三入口/出口和第十四入口/出口,以及第四双流体交换器设置在第十部分上。
主环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具有设置在第十双流体交换器的下游和第一接合点的上游的第一热交换部段,以及设置在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的下游和压缩装置的上游的第二热交换部段,该内部热交换器被构造成实现第一热交换部段中的制冷剂流体与第二热交换部段中的制冷剂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被称为冷却模式的模式下操作如上所述的热调节***的方法,其中,
-制冷剂流体在压缩装置(在该压缩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高压)中循环,并且相继地在第五热交换器(在该第五热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二空气流)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在第三膨胀装置(在该第三膨胀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低压)中、以及在第四热交换器(在该第四热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从第一空气流吸收热量)中循环,低压制冷剂流体返回到压缩装置,
-传热液体相继地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和在第二热交换器中循环,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二空气流,
并且该传热液体分成在第一支路中循环的第一流和在第二支路中循环的第二流,
第一流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与主环路相遇,以及第二流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的上游与主环路相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被称为加热模式的模式下操作如上所述的热调节***的方法,其中,
-制冷剂流体在压缩装置(在该压缩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高压)中循环,并且相继地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中、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中、在第四膨胀装置(在该第四膨胀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低压)中、以及在第五热交换器中(在该第五热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从第二空气流吸收热量)中循环,低压制冷剂流体返回到压缩装置,
-传热液体相继地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以及在第一热交换器(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一空气流)中循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被称为并行除湿模式的模式下操作如上所述的热调节***的方法,其中,
-制冷剂流体在压缩装置(在该压缩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高压)中循环,并且相继地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中、以及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并且该制冷剂流体分成第一流和第二流)中循环,
第一流在第四膨胀装置中和在第五热交换器中循环,在该第四膨胀装置中,该第一流被带到低压,在该第五热交换器中,该第一流从第二空气流吸收热量,
第二流在第三膨胀装置中和在第四热交换器中循环,在该第三膨胀装置中,该第二流被带到低压,在该第四热交换器中,该第二流从第一空气流吸收热量,
低压制冷剂流体的第一流和低压制冷剂流体的第二流在到达压缩装置之前彼此相遇,
-传热液体相继地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以及在第一热交换器(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一空气流)中循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研究附图,另外的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被称为冷却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的图6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被称为加热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的图6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被称为并行除湿模式的第三操作模式的图6的热调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更阅读附图更容易,各种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示出。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一些元件或参数可以被索引,换句话说,例如被指定为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或者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等。此索引的目的是在相似但不相同的元件或参数之间进行区分。此索引并不暗示一个元件或参数相对于另一元件或参数的优先级。可以互换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
在下面的描述中,表述“第一元件在第二元件的上游”是指相对于流体的循环或行进方向,第一元件被放置在第二元件之前。类似地,术语“第一元件在第二元件的下游”是指相对于所讨论的流体的循环或行进方向,第一元件被放置在第二元件之后。在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情况下,表述“第一元件在第二元件的上游”是指制冷剂流体相继地行进通过第一元件,然后通过第二元件,而不经过压缩装置。换句话说,制冷剂流体离开压缩装置,可能地经过一个或多个元件,然后经过第一元件,然后经过第二元件,然后返回到压缩装置,可能已经经过其他元件。
当指定子***具有给定元件时,这并不排除该子***中其他元件的存在。
所使用的膨胀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电子膨胀装置、恒温膨胀装置或校准孔口。在电子膨胀装置的情况下,制冷剂流体可以经过的通路截面可以在关闭位置与最大打开位置之间连续调控。为此,***的控制单元管理电机,该电机移动可移动的关闭器件,从而控制制冷剂流体可用的通路截面。
压缩装置7可以是电压缩机,即,其可移动零件由电机驱动的压缩机。压缩装置7具有用于低压制冷剂流体的吸入侧(也称为压缩装置的入口7a)以及用于高压制冷剂流体的输送侧(也称为压缩装置7的出口7b)。压缩机7的内部可移动零件将制冷剂流体从低压侧上的入口传送到高压侧上的出口。在一个或多个膨胀构件中膨胀之后,制冷剂流体返回到压缩机7的入口7a,并再次开始新的热力循环。
每个接合点允许制冷剂流体进入在该接合点处相遇的回路部分中的一个回路部分或另一回路部分。通过改变存在于接合到接合点的支路中的每一个上的截止阀或膨胀装置的打开或关闭,制冷剂流体在该点处相遇的回路部分之间进行分配。换句话说,每个接合点是用于改变到达该接合点的制冷剂流体的方向的手段。
因此,截止阀和止回阀使得可以将制冷剂流体选择性地引导到制冷剂回路的各个支路中,以便提供不同的操作模式,如将在下面描述的那样。
制冷剂流体回路1所使用的制冷剂流体在这种情况下是化学流体,比如R1234yf。可以使用其他制冷剂流体,比如R134a或R290。
图1示出了热调节***100的第一实施例,该热调节***具有:
-传热液体回路1,该传热流体回路具有:
主循环环路2、次级环路3、第一支路4和第二支路5,
-制冷剂流体回路6,该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用于制冷剂流体的循环的主环路A,该主环路在制冷剂流体的循环方向上依次具有以下项:
--压缩装置7,
--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和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两者上,以便实现制冷剂流体与在主环路2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和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两者上,以便实现制冷剂流体与在主环路2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一膨胀装置10,
--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该第三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和传热液体回路1的次级环路3两者上,以便实现制冷剂流体与在次级环路3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将设置在主环路2上的第一连接点41连接到设置在主环路2上的第二连接点42,第一支路4被构造成使得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出口处的传热液体返回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入口8a,而不经过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第一支路4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F2交换热量的第二热交换器12,
并且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二支路5将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12的下游在第一支路4上的第三连接点43连接到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上游在主环路2上的第四连接点44,
第二支路5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F2交换热量的第三热交换器13。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具有第一热交换器11,该第一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
在所展示的示例中,热调节***100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热调节***。第一空气流F1是机动车辆内部内的空气流。第二空气流F2是车辆的内部外的空气流。
内部空气流被理解为是指旨在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部的空气流。这种内部空气流可以在HVAC(暖通空调)设备中循环。这种设备没有在各种图中示出。
外部空气流是不旨在用于车辆的内部的空气流。换句话说,这种空气流保持在车辆外部。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激活发动机风扇(未示出),以便增加外部空气流De的流率;类似地,如果需要的话,也未示出的其它发动机风扇设置在加热设备中,以便增加内部空气流的流率。
也未示出的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息,这些传感器尤其测量回路的各点处的制冷剂流体的特性。电子单元还接收由车辆的乘用者要求的设定点,比如汽车内部内期望的温度。设定点也可以来自其他电子***,例如在电动车辆的情况下来自控制电池的***。电子控制单元实施用于管理各种致动器的控制律,以便控制热管理***100。
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是主环路2的旁路支路。类似地,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二支路5是第一支路4的旁路支路。
第三热交换器13在第二空气流F2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12的上游。结果,第三热交换器13接收没有与另一热交换器进行交换热量的空气流。
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被构造成热耦合到机动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25。
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25被构造成与在用于传热液体的次级环路3中循环的传热液体交换热量。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25包括车辆的牵引电机。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25可以包括用于控制车辆的电力牵引电机的电子模块。
次级环路3使得可以热调控电池25,以便将其保持在最佳操作温度范围内。类似地,这使得可以热调控用于控制电机的电子模块。
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和传热液体回路1的次级环路3被构造成连通。换句话说,主环路2和次级环路3可以流体连接。
传热液体回路1的次级环路3流体连接到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因此,传热液体回路1具有第三支路18,该第三支路将设置在第一连接点41与第二热交换器12之间在第一支路4上的第五连接点45连接到设置在第一元件25的下游在次级环路3上的第六连接点46。
传热液体回路1具有第四支路19,该第四支路将设置在第一元件25的上游在次级环路3上的第七连接点47连接到设置在第三连接点43与第二连接点42之间在第一支路4上的第八连接点48。第三支路18是旁路支路。第四支路19是旁路支路。第三支路18和第四支路19确保主环路2与次级环路3之间的流体连通。
如图1所示,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一旁路支路B,该第一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和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一接合点31连接到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压缩装置7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二接合点32,第一旁路支路B具有第四双流体交换器20,该第四双流体交换器被构造成热耦合到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26。
第四双流体交换器20被构造成与在辅助环路17中循环的传热液体交换热量。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26设置在用于传热液体的辅助环路17上。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26被构造成与辅助环路17中的传热液体交换热量。在这种情况下,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26是电能存储电池。电池26可以供应车辆的驱动器所需的能量。辅助环路17与传热流体回路1的剩余部分隔离。
第一旁路支路B具有第二膨胀装置22,该第二膨胀装置设置在第四双流体交换器20的上游。结果,由第二膨胀装置22膨胀的制冷剂流体可以在第四双流体交换器20中蒸发,并且因此从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26吸收热量,以便冷却该第二元件。
第一接合点31设置在第一膨胀装置10的上游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上。
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具有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压缩装置7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21。
在所示的示例中,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具有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第二接合点32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21。换句话说,在第一旁路支路B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返回到积聚器21下游的主环路A,并因此不进入积聚器21。
根据未示出的变型,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具有设置在第二接合点32的下游和压缩装置7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21。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旁路支路B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返回到积聚器21上游的主环路A,并因此经过积聚器21。
根据图2中展示的第二实施例,制冷剂流体回路6还具有第二旁路支路C,该第二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和第一接合点31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三接合点33连接到设置在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第二接合点32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四接合点34,第二旁路支路C依次具有以下项:第三膨胀装置23和第四热交换器14,该第四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换句话说,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制冷剂流体回路6包括附加旁路支路。
第四热交换器14在第一空气流F1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13的上游。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热交换器14和第三热交换器13设置在车辆的暖通空调设备中。
根据特别在图5中展示的第三实施例,制冷剂流体回路6还具有第三旁路支路D,该第三旁路支路将设置在压缩装置7的下游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五接合点35连接到设置在第五接合点35的下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六接合点36,第三旁路支路D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F2交换热量的第五热交换器15。第五热交换器15在第二空气流F2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12的下游。
在图5的实施例中,制冷剂流体回路6还具有第四旁路支路E,该第四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四接合点34的下游和压缩装置7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七接合点37连接到设置在第五接合点35的下游和第五热交换器15的上游在第三旁路支路D上的第八接合点38。
制冷剂流体回路6还具有第五旁路支路F,该第五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三接合点33的下游和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九接合点39连接到设置在第五热交换器15的下游和第六接合点36的上游在第三旁路支路D上的第十接合点40,并且第五旁路支路F具有第四膨胀装置24。
为了简化说明性图,第四接合点34被示出为与第七接合点37重合。类似地,第九接合点39被示出为与第一接合点31重合。这些接合点当然可以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沿着电路部分偏移。
根据图3中展示的一个实施例,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包括设置在第一膨胀装置10的上游的第六热交换器76,第六热交换器76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由于第六热交换器76使得可以直接与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所以第一空气流F1可以比由第一热交换器11提供加热时更快地被加热。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六热交换器76在制冷剂流体的行进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上游。为了清楚起见,在图3中,空气流F1以两个分离的箭头F1的形式示出。应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箭头涉及同一个空气流。第六热交换器76在空气流F1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四热交换器14的下游。
根据图4中展示的实施例,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六旁路支路G,该第六旁路支路将设置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上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十一接合点59连接到设置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在主环路A上的第十二接合点60,并且其中,第六旁路支路G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的第六热交换器76。第十二接合点60在第一膨胀装置10的上游。换句话说,第六旁路支路G是用于绕过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支路。
在这个变型中,第六热交换器76被添加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第六热交换器76也可以被添加到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结构和被添加到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结构。没有示出这两个变型。
制冷剂流体回路6包括用于阻止或允许制冷剂流体在回路6的各个部分中循环的多个截止阀。
因此,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具有设置在第五接合点35与第六接合点36之间的第一截止阀51。第三旁路支路D具有设置在第五接合点35与第八接合点38之间的第二截止阀52。第四旁路支路E具有第三截止阀53。
截止阀51、52、53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选择性地阻止或允许制冷剂流体在其上设置了截止阀的循环支路中循环。因此,第二截止阀52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制冷剂流体进入第三旁路支路D中。第三截止阀53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制冷剂流体进入第四旁路支路E。
第三旁路支路D具有第一止回阀55,该第一止回阀被构造成阻止制冷剂流体从第六接合点36循环到第十接合点40。第五旁路支路F具有第二止回阀56,该第二止回阀被构造成阻止制冷剂流体从第十接合点40循环到第九接合点39。
传热流体回路1具有用于使传热液体在回路1的各个部分中循环的多个泵。
因此,用于传热液体的主环路2具有第一传热液体循环泵71。第一传热液体循环泵71设置在第一连接点41与第二连接点42之间。第一循环泵71被构造成将传热液体从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循环到第一连接点41。符号71a表示第一泵71的入口,以及符号71b表示第一泵71的出口。
用于传热液体的次级环路3具有第二传热液体循环泵72。第二传热液体循环泵72设置在第七连接点47与第六连接点46之间在次级环路3上。第二传热液体循环泵72被构造成将传热液体从第七连接点47循环到第六连接点46。符号72a表示第二泵72的入口,以及符号72b表示第二泵72的出口。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传热液体回路1的各个支路或环路之间的连接包含三通阀。三通阀被理解为是指如下阀:在这些阀中,可移动的关闭器件使得可以使一个入口/出口端口与另外两个入口/出口端口中的一个或另一个连通、或者使三个入口/出口端口连通。
用于传热液体循环的主环路2具有设置在主环路2和第一支路4两者上的第一三通阀57。在所展示的示例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点41形成第一三通阀57的一部分。第一三通阀57的第一端口57a和第二端口57b设置在主环路2上。第一三通阀57的第三端口57c设置在第一支路4上。第一三通阀57使得可以使用于传热液体2的循环的主环路2与第一支路4连通。
用于传热液体的循环的次级环路3具有设置在次级环路3和第三支路18两者上的第二三通阀58。在这种情况下,第六连接点46形成第二三通阀58的一部分。第二三通阀58的第一端口58a和第二端口58b设置在次级环路3上。第二三通阀58的第三端口58c设置在第三支路18上。第二三通阀58使得可以使次级环路3和第一支路4经由第三支路18连通,这确保了这两者之间的流体连接。
根据未示出的变型,第二三通阀58的第三端口58c直接连接到第三支路4。那么,第三支路18不存在。换句话说,第五连接点45和第六连接点46于是重合,并形成第二三通阀58的一部分。
以同样的方式,根据未示出的变型,不存在第四支路19。在这种情况下,第七连接点47和第八连接点48重合。次级环路3和第一支路4直接连接。
根据特别在图1和图7中展示的实施例,热调节***100具有限定接纳容积的外壳50,并且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在外壳50内部。
外壳50限定了封闭的容积,该封闭的容积并入制冷剂流体回路6。外壳50限定了相对于制冷剂流体密封的容积。
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一旁路支路B在外壳50内部。换句话说,在其中制冷剂流体回路6仅具有主环路A和第一旁路支路B的实施例和实施例变型中,全部制冷剂流体回路6在外壳50内部。这是图1的示例中的场景。
因此,可以将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所有部件组合在同一模块的内部。因此,制冷剂流体回路6可以在被交付之前完全组装和测试。因此,制冷剂流体回路6在交付时可能已经被填充并准备好操作。因此,用于将它安装在车辆上的操作更快更容易,因为一些安装是在交付之前完成的。
根据其中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与第一空气流F1或第二空气流F2执行交换的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的其他实施例,外壳50包括朝向外部的入口/出口。换句话说,在这种场景下,只有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一部分在外壳50中。这是图7的示例中的场景。外壳50使得可以将主要部件一起组合在同一模块中。根据所期望的构型,模块外部的热交换器容易地连接到该模块。可以使用标准模块,并且各种选项可以容易且快速地连接。促进了安装并且安装比单独地组装各个元件时更快。同一标准模块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
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二旁路支路C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一部分C1,外壳50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入口/出口81,第一部分C1连接第三接合点33和第九入口/出口81。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二旁路支路C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二部分C2,并且外壳50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入口/出口82,第二部分C2连接第四接合点34和第二入口/出口82。
第三膨胀装置23在外壳50内部。
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三旁路支路D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三部分D1,并且外壳50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三入口/出口83,第三部分D1连接第五接合点35和第三入口/出口83。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三旁路支路D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四部分D2,并且外壳50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四入口/出口84,第四部分D2连接第六接合点36和第四入口/出口84。
第四旁路支路E在外壳50内部。第五旁路支路F在外壳50内部。第一截止阀51、第二截止阀52和第三截止阀53在外壳50内部。第一止回阀55和第二止回阀56在外壳50内部。压缩装置7在外壳50内部。
传热液体回路1也可以部分地结合在前述模块中。
因此,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五部分65,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五入口/出口85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六入口/出口86,第五部分65连接第五入口/出口85和第六入口/出口86,并且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设置在第五部分65上。应当理解,根据操作条件,由术语入口/出口表示的元件可以是用于传热液体进入外壳50的入口、或者是传热液体离开外壳50的出口。
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六部分66,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七入口/出口87,第六部分66连接第七入口/出口87和第二连接点42。
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二支路5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七部分67,接纳外壳1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八入口/出口88,并且第七部分67连接第八入口/出口88和第四连接点44。
传热液体回路1的次级环路3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八部分68,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九入口/出口89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入口/出口90,第八部分68连接第九入口/出口89和第十入口/出口90,并且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设置在第八部分68上。
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九部分69,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一入口/出口91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二入口/出口92,第九部分69连接第十一入口/出口91和第十二入口/出口92。
第一传热液体循环泵71在外壳50内部。第二连接点42设置在外壳50内部。
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具有被构造成加热传热液体的电加热装置27。电加热装置27补充对由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和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提供的传热液体的加热。电加热器27的激活使得可以显著减少热调节***的响应时间。
根据未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电加热装置27设置在外壳50外部。
在图1和图6中示意性示出的示例中,电加热装置27在外壳50内部。电加热装置27设置在第九部分69上。
传热液体回路1的辅助环路17具有在外壳50内部的第十部分70,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三入口/出口93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十四入口/出口94,第十部分70a连接第十三入口/出口91和第十四入口/出口94,并且第四双流体交换器20设置在第十部分70上。
设置在传热液体回路1上的每个入口/出口使得可以将外壳50内部的回路部分接合到设置在外壳50外部的回路部分。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接合。附图中没有详细示出这些接合。类似地,设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上的每个入口/出口使得可以将外壳50内部的回路部分接合到设置在外壳50外部的回路部分。
根据图6中展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型,主环路A包括内部热交换器28,内部热交换器28具有设置在第十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和第一接合点31的上游的第一热交换部段29,以及设置在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21的下游和压缩装置7的上游的第二热交换部段30,内部热交换器28被构造成实现在第一热交换部段29中的制冷剂流体与第二热交换部段30中的制冷剂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根据第四实施例,内部热交换器28设置在外壳50内部。
外壳50已经在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文中和在图6中的第四实施例的上下文中示出。外壳50当然也可以用于图2、图3和图4中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和变型。
前面描述的热调节***100可以根据多种操作模式操作,也就是说实施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这些中的一些将在下面描述,并在图7至图9中展示。在这些图中,制冷剂流体或传热液体在其中循环的回路部分以粗线示出。制冷剂流体不在其中循环的部分以虚线示出。类似地,传热液体不在其中循环的部分也以虚线示出。
根据用于在被称为冷却模式的模式(该模式在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下操作如上所述的热调节***的方法:
-制冷剂流体在压缩装置7(在该压缩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高压)中循环,并且相继地在第五热交换器15(在该第五热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二空气流F2)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中、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中、在第三膨胀装置23(在该第三膨胀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低压)中、以及在第四热交换器14(在该第四热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从第一空气流F1吸收热量)中循环,低压制冷剂流体返回到压缩装置7,
-传热液体相继地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中和在第二热交换器12中循环,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二空气流F2,
并且该传热液体分成在第一支路4中循环的第一流和在第二支路5中循环的第二流,
第一流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上游与主环路2相遇,以及第二流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上游与主环路2相遇。
在这种操作模式下,第五热交换器15作为冷凝器操作,并将来自压缩机7的出口处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流体的热量消散到第二空气流F2中。根据操作条件,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完成冷凝或过冷制冷剂流体。耦合到接收最冷的第一空气流F1的第三热交换器13的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过冷制冷剂流体。因此,过冷的制冷剂流体在第三膨胀装置23中的膨胀确保了经过第四热交换器14的第一空气流F1的特别有效的冷却。如果存在的话,内部热交换器28进一步增加所交换的热量的量,并且因此增加第一空气流F1的冷却程度。一旦传热液体已经经过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它就经过第二热交换器12并将热量消散到第二空气流F2中。离开第二热交换器12的传热液体的一些流保留在第一支路4中,并在第二连接点42处在两个双流体交换器8、9之间加入主环路2。传热液体的剩余部分流沿着第二支路5经过,经过第三热交换器13,并且返回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上游的主环路2。因此,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接收处于比由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接收的传热液体的温度更低的温度的传热液体。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在第三连接点43处,在第一支路4中剩余的流和进入第二支路5的流之间的分配是根据第三连接点43与第二连接点42之间在第一支路中的相对压降、以及包括点43与点44之间的第二支路5和主环路2在点44与点42之间的部分的回路部分中的相对压降来完成的。实际上,第一支路4中的流大于第二支路5中的流。因此,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接收低温传热液体,这使得可以确保制冷剂流体的非常有效的过冷。结果,冷却第一空气流F1的能力被最大化。
在制冷剂流体回路6上,第一截止阀51和第三截止阀53关闭,并且第二截止阀52打开。第一膨胀装置10、第二膨胀装置22和第四膨胀装置24处于关闭位置,并阻止制冷剂流体通过。在传热液体回路1上,三通阀57将离开泵71的传热液体引导朝向第一支路4,并阻止传热液体循环朝向第一热交换器11。
根据用于在被称为加热模式的模式(该模式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下操作如上所述的热调节***的方法:
-制冷剂流体在压缩装置7(在该压缩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高压)中循环,并且相继地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中、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中、在第四膨胀装置24(在该第四膨胀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低压)中、以及在第五热交换器15(在该第五热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从第二空气流F2吸收热量)中循环,低压制冷剂流体返回到压缩装置7,
-传热液体相继地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以及在第一热交换器11(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一空气流F1)中循环。
在这种操作模式下,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作为冷凝器操作,并将来自高压高温制冷剂流体的热量消散到主环路2中的传热液体中。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完成冷凝,并也将热量消散到传热液体中。传热液体在第一热交换器11中循环,这因此加热第一空气流F1。可以激活附加加热装置27以便增加传热液体的温度。三通阀57阻止制冷剂流体在第一支路4中循环,并且因此也阻止制冷剂流体在第二支路5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第四膨胀装置24中的膨胀将制冷剂液体带到低压,并且制冷剂液体在其经过第五热交换器15时通过从第二空气流F2吸取热量而蒸发。低压制冷剂流体然后沿着第四旁路支路E经过,并在积聚装置21的上游加入主环路A。为了实现这种制冷剂流体循环模式,第二截止阀52关闭。第一截止阀51和第三截止阀53打开。
根据用于在被称为并行除湿模式的模式(该模式在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下操作如上所述的热调节***的方法:
-制冷剂流体在压缩装置7(在该压缩装置中,该制冷剂流体被带到高压)中循环,并且相继地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中、以及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该制冷剂流体将热量释放给传热液体,并且该制冷剂流体分成第一流和第二流)中循环,
第一流在第四膨胀装置24中和在第五热交换器15中循环,在该第四膨胀装置中,该第一流被带到低压,在该第五热交换器中,该第一流从第二空气流F2吸收热量,
第二流在第三膨胀装置23中和在第四热交换器14中循环,在该第三膨胀装置中,该第二流被带到低压,在该第四热交换器中,该第二流从第一空气流F1吸收热量,
低压制冷剂流体的第一流和低压制冷剂流体的第二流在到达压缩装置7之前彼此相遇,
-传热液体相继地在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在该第二双流体交换器中,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在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在该第一双流体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从制冷剂流体接收热量)中、以及在第一热交换器11(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该传热液体将热量释放给第一空气流F1)中循环。
这种操作模式与前一种操作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离开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制冷剂流体的流中的一部分在第二旁路支路C中循环,并在第三膨胀装置23中膨胀后经过第四热交换器14。因此,第一空气流F1在其经过第四热交换器14时被冷却,并且在其随后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1时被重新加热。第一空气流F1因此被除湿。经过第五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流体的流和经过第四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流体的流之间的分配在第四膨胀装置24和第三膨胀装置23的有效部段的位置中完成。
许多其他操作模式是可能的。特别地,与传热液体在次级环路3中的循环相关联的第一膨胀装置10的打开的程度使得可以确保第一元件25的冷却。类似地,第二膨胀装置22的打开的程度使得可以确保第二元件26的冷却。制冷剂流体的这些循环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添加到已经描述的操作模式。

Claims (15)

1.一种热调节***(100),所述热调节***具有:
-传热液体回路(1),所述传热液体回路具有:
主循环环路(2)、次级环路(3)、第一支路(4)和第二支路(5),
-制冷剂流体回路(6),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用于制冷剂流体的循环的主环路(A),所述主环路在所述制冷剂流体的循环方向上依次具有以下项:
--压缩装置(7),
--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所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和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两者上,以便实现所述制冷剂流体与在所述主环路(2)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和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两者上,以便实现所述制冷剂流体与在所述主环路(2)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一膨胀装置(10),
--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布置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和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次级环路(3)两者上,以便实现所述制冷剂流体与在所述次级环路(3)中的传热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其中,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将设置在所述主环路(2)上的第一连接点(41)连接到设置在所述主环路(2)上的第二连接点(42),所述第一支路(4)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出口处的传热液体返回到所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入口(8a)而不经过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所述第一支路(4)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空气流(F2)交换热量的第二热交换器(12),
并且其中,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二支路(5)将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的下游在所述第一支路(4)上的第三连接点(43)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2)上的第四连接点(44),
第二支路(5)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空气流(F2)交换热量的第三热交换器(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具有第一热交换器(11),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流(F1)是机动车辆的内部内的空气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空气流(F2)是所述车辆的内部外的空气流。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第三热交换器(13)在所述第二空气流(F2)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的上游。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被构造成热耦合到机动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一元件(25)。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一旁路支路(B),所述第一旁路支路将设置在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和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一接合点(31)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所述压缩装置(7)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二接合点(32),所述第一旁路支路(B)具有第四双流体交换器(20),所述第四双流体交换器被构造成热耦合到所述车辆的电动力传动系的第二元件(26)。
7.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所述第二接合点(32)的上游的制冷剂流体积聚装置(21)。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二旁路支路(C),所述第二旁路支路将设置在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和所述第一接合点(31)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三接合点(33)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下游和所述第二接合点(32)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四接合点(34),所述第二旁路支路(C)依次具有以下项:第三膨胀装置(23)和第四热交换器(14),所述第四热交换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
9.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三旁路支路(D),所述第三旁路支路将设置在所述压缩装置(7)的下游和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五接合点(35)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五接合点(35)的下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六接合点(36),所述第三旁路支路(D)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空气流(F2)交换热量的第五热交换器(15)。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或如权利要求9结合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四旁路支路(E),所述第四旁路支路将设置在所述第四接合点(34)的下游和所述压缩装置(7)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七接合点(37)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五接合点(35)的下游和所述第五热交换器(15)的上游在所述第三旁路支路(D)上的第八接合点(38),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五旁路支路(F),所述第五旁路支路将设置在所述第三接合点(33)的下游和所述第三双流体交换器(16)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九接合点(39)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五热交换器(15)的下游和所述第六接合点(36)的上游在所述第三旁路支路(D)上的第十接合点(40),并且其中,所述第五旁路支路(F)具有第四膨胀装置(24)。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10)上游的第六热交换器(76),所述第六热交换器(76)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具有第六旁路支路(G),所述第六旁路支路将设置在所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的上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十一接合点(59)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的下游在所述主环路(A)上的第十二接合点(60),并且其中,所述第六旁路支路(G)包括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空气流(F1)交换热量的第六热交换器(76)。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结合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调节***(100),所述热调节***具有限定接纳容积的外壳(50),
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主环路(A)在所述外壳(50)内部,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一旁路支路(B)在所述外壳(50)内部。
14.如前一权利要求结合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二旁路支路(C)具有在所述外壳(50)内部的第一部分(C1),其中,所述外壳(50)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入口/出口(81),所述第一部分(C1)连接所述第三接合点(33)和所述第九入口/出口(81),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6)的第二旁路支路(C)具有在所述外壳(50)内部的第二部分(C2),其中,所述外壳(50)具有用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入口/出口(82),所述第二部分(C2)连接所述第四接合点(34)和所述第二入口/出口(82)。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热调节***,其中,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主环路(2)具有在所述外壳(50)内部的第五部分(65),其中,所述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五入口/出口(85)和用于传热液体的第六入口/出口(86),所述第五部分(65)连接所述第五入口/出口(85)和所述第六入口/出口(86),其中,所述第一双流体交换器(8)和所述第二双流体交换器(9)设置在所述第五部分(65)上,其中,所述传热液体回路(1)的第一支路(4)具有在所述外壳(50)内部的第六部分(66),并且其中,所述外壳(50)具有用于传热液体的第七入口/出口(87),所述第六部分(66)连接所述第七入口/出口(87)和所述第二连接点(42)。
CN202280035208.XA 2021-03-15 2022-03-15 热调节*** Pending CN1172956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102564A FR3120684B1 (fr) 2021-03-15 2021-03-15 Systèm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FRFR2102564 2021-03-15
PCT/EP2022/056596 WO2022194808A1 (fr) 2021-03-15 2022-03-15 Systèm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5623A true CN117295623A (zh) 2023-12-26

Family

ID=7553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5208.XA Pending CN117295623A (zh) 2021-03-15 2022-03-15 热调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81847A1 (zh)
EP (1) EP4308393A1 (zh)
CN (1) CN117295623A (zh)
FR (1) FR3120684B1 (zh)
WO (1) WO2022194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39758A1 (fr) * 2022-09-21 2024-03-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èm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0746B8 (en) * 2009-04-13 2016-04-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KR101325903B1 (ko) * 2011-10-10 2013-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 연동 급탕장치
FR3020129B1 (fr) 2014-04-16 2019-03-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ircuit de fluide frigorigene
CN209274301U (zh) * 2018-08-02 2019-08-20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
DE102018218264A1 (de) * 2018-10-25 2020-04-30 Audi Ag Kälte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20684B1 (fr) 2023-02-24
EP4308393A1 (fr) 2024-01-24
FR3120684A1 (fr) 2022-09-16
US20240181847A1 (en) 2024-06-06
WO2022194808A1 (fr)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046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CN112074425B (zh) 车用热管理***
KR101443000B1 (ko) 차량용 에어컨디셔닝 장치 및 차량의 에어컨디셔닝 방법
US6928831B2 (en) Combined cooling plant/heat pump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dehumidifying a motor vehicle interior
EP3800076B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10215450B2 (e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or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battery,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ame
WO2011087001A1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10466309B (zh) 车辆的冷却和加热***
US11338646B2 (en)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the coolant in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13454407B (zh) 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的装置
JP2013536118A (ja) 冷暖房装置及び冷暖房装置用の冷暖房モジュール
CN111788080A (zh) 热调节回路
JP659032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2313098A (zh) 车辆热处理***
CN115516257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热调节***
CN107791781B (zh) 汽车空调***
KR102644748B1 (ko) 차량용 냉난방 시스템
CN117295623A (zh) 热调节***
US10697681B2 (en) Heat pump system with multi-way-position valve
CN111683829B (zh) 制冷剂流体回路
KR20200055196A (ko) 차량용 냉난방 시스템
JP5819433B2 (ja) 電磁弁を備え、ヒートポンプとして動作する空調ループ
US20240100909A1 (en) Thermal conditioning system
KR20200060632A (ko) 차량용 냉난방 시스템
CN113424000A (zh) 用于电或混合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