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24A - 薄板粘合设备、薄板粘合方法、粘合后的薄板以及薄板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板粘合设备、薄板粘合方法、粘合后的薄板以及薄板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24A
CN1171324A CN97114725.6A CN97114725A CN1171324A CN 1171324 A CN1171324 A CN 1171324A CN 97114725 A CN97114725 A CN 97114725A CN 1171324 A CN1171324 A CN 1171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plate
bonding
adhesive surface
dry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47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垣典男
藤江照男
平岩贤市
永井正则
山本喜一
鹤田松永
筒井干夫
冈田胜仁
山内章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1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1/00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 B27D1/10Butting blanks of veneer; Joining same along edges;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edges, e.g. cut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10T156/1066Cutting to shape joining edge surface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12Indefinite or running length work
    • Y10T156/1715Means joining indefinite length work edge to edge
    • Y10T156/172Means applying fluid adhesive to work ed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10T156/1749All articles from single source onl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Veneer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e Of Plywood (AREA)

Abstract

即使使用了会导致干燥后薄板异常的原木也不会在生产中有问题的用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设备与方法。所述设备包括: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将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粘合剂涂到至少一个粘合面上;调节装置,它用于将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以及,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

Description

薄板粘合设备、薄板粘合方法、 粘合后的薄板以及薄板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生产诸如胶合板、LVL和LVB之类板状材料的用于粘合薄板的设备和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到薄板粘合装置和薄板粘合方法,它们在从原木上切割下来的薄板干燥之后以及在从原木上切割下来的薄板干燥之前即该薄板是所谓未干燥的(以下称为“未干燥薄板”)使用了一薄板车床或类似装置。
通常,在生产诸如胶合板、LVL和LVB之类的板状材料时,首先要使得用薄板车床或类似装置从原料木材上切割下来的未干燥薄板干燥,然后,粘合干燥后的薄板(以下称为“干燥薄板”)以提供粘合后的薄板(以下称为“粘合后的薄板”),从而生产出上述板状材料。
在上述通常的薄板粘合方法中,当使未干燥的薄板干燥时,某些原料木材会出现扭曲,异常和弯曲(以下一般地仅称为“异常”),因此,因下列原因而不能使用这些原木。
首先,薄板的异常会例如导致不正常地传输薄板,从而会引起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此外,异常还会导致在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以前不能精确地对薄板的粘合面进行切削,这就会使薄板之间有间隙或重叠。
再有,由于薄板异常,所以,粘合后的表面例如会彼此分离,从而导致低质量的粘合薄板。
除以上所述之外,即使可以用上述薄板来生产粘合薄板,但因薄板异常,所以,由异常的粘合薄板制成的产品本身也有异常,这就会降低产品的价值。
因此,目前只使用干燥后不会导致薄板异常的上等原木。但是,这些上等原木是昂贵的,并且,要采伐森林以用作这些上等原木,所以,存在着这些上等原木资源有限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使用干燥后会导致薄板异常的原木也不会在生产过程中有问题的用于粘合薄板的设备和方法。
另外,在使用通常的薄板粘合机来生产粘合薄板的情况下,在处理第一张供给所述薄板粘合机的薄板时,存在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供给薄板粘合机的薄板是第一张薄板时,不存在有必须要粘合到该第一张薄板上的前一张薄板,所以,对第一粘合操作来说,要用手工操作将对应于前一张薄板的薄板设置到粘合位置处。
还有,当粘合后的薄板的厚度和宽度发生变化时,应以上述同样的方式准备在发生所述变化后加以提供的与第一薄板相对应的薄板。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没有事先提供对应于第一薄板的薄板也能将薄板传送至要将该薄板粘合到后续薄板上的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用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包括: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将要粘合的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粘合剂涂敷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一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成对准一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因此,先前薄板涂了粘合剂的表面侧与后续薄板涂了粘合剂的后侧会彼此相平齐;以及,一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
此外,本发明用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未干燥薄板粘合设备包括: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将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一干燥装置,它用于使切削后的粘合面干燥;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热凝性粘合剂涂敷到干燥后的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一后续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因此,先前未干燥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表面侧与后续未干燥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后侧会彼此相平齐;以及,一加压装置,它用于加热调节后的粘合面并使它们彼此加压。
另外,本发明用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包括:一薄板填加装置,它用于在夹住要粘合的薄板的同时将该薄板填加至下一个过程;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之后将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一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的同时以及在薄板填加装置松开对薄板的夹持之后独立地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薄板,上述薄板传输装置在夹住所述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粘合剂涂敷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因此,先前薄板涂有粘合剂的表面侧与后续薄板涂有粘合剂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一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以及,一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夹住一串粘合后的薄板并用于将所述成串粘合后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部分,以便在加压装置松开了对上述成串粘合后薄板的夹持之后准备粘合到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上。
此外,本发明用于将未干燥的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包括:一薄板填加装置,它用于在夹住所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的同时将该薄板供给下一个过程中的干燥装置;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未干燥薄板之后将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一干燥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未干燥薄板时独立地夹住该未干燥的薄板并使切削后的粘合面干燥;一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在未干燥薄板至少被干燥装置夹住时以及在薄板填加装置和干燥装置松开了对该未干燥薄板的夹持之后独立地夹住所说的薄板,上述薄板传输装置在夹住未干燥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热凝性粘合剂涂敷到干燥后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因此,先前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表面侧与后续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后侧会彼此相平齐;一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以及,一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夹住一串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并且用于将所述成串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部分,以便在加压装置松开了对上述成串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的夹持之后准备粘合到后续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上。
再有,本发明通过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而形成的粘合后薄板的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沿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并且,在调节了粘合面从而使得一个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之后,粘合所说的薄板。
在本发明的粘合后薄板中,所述对称的形状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表面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粘合后薄板中,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后面。
再有,本发明通过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而形成的粘合后薄板的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部分,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垂直于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并且,在调节了粘合面从而使得一个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之后,粘合所说的薄板。
而且,本发明通过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而形成的粘合后薄板的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对角线的交叉点是对称的,并且,在调节了粘合面从而使得一个所要粘合的薄板的表面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之后,粘合所说的薄板。
在本发明粘合后的薄板中,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在本发明的上述粘合后的薄板中,所要粘合的薄板可以是未干燥的薄板。
此外,本发明用权利要求3所述薄板粘合设备在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的情况下将薄板的两端切削成粘合面;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时以及在松开了薄板填加装置对薄板的夹持之后,用薄板传输装置独立地夹往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薄板,所述薄板传输装置在夹住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在将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时,用加压装置对所述前端粘合面的一部分进行加压;释放薄板传输装置对薄板的夹持,并且,在后退了一段预定距离以后,薄板传输装置再次夹住薄板;用薄板传输装置将上述前端粘合面传输至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当加压装置松开了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能够夹住所说的前端粘合面;以及,在夹住薄板的同时用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将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以便在薄板传输装置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夹住所述薄板之后松开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于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
在上述传输的方法中,该方法还可包括下列步骤:用粘合剂涂敷装置将粘合剂仅涂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后端粘合面上。
本发明用权利要求4所述薄板粘合设备在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未干燥薄板的情况下将该薄板的两端切削成粘合面;在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上述未干燥薄板的同时用干燥装置独立地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未干燥薄板;在至少用干燥装置夹住未干燥薄板的同时用薄板传输装置独立地夹住该未干燥薄板;在松开了薄板填加装置和干燥装置对未干燥薄板的夹持之后,于夹住该未干燥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在将上述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时,用加压装置对该前端粘合面的一部分加压;释放薄板传输装置对未干燥薄板的夹持,并且,在后退了一段预定距离以后,薄板传输装置再次夹住未干燥薄板;用薄板传输装置将上述前端粘合面传输至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当加压装置松开了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能够夹住所说的前端粘合面;以及,在夹住未干燥薄板的同时用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将该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以便在薄板传输装置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夹住所述未干燥薄板之后松开了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于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
此外,在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中,该方法还可包括下列步骤:用粘合剂涂敷装置将热凝性粘合剂仅涂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后端粘合面上。
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各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将粘合剂涂敷到所述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调节所述粘合面从而使所要粘合的薄板的表面侧与所要粘合的另一个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以及,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以便将所述薄板彼此粘合起来。
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上述方法中,所要粘合的薄板可以是未干燥的薄板。
另外,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各个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使粘合面干燥并将热凝性粘合剂涂到干燥后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调节各个未干燥的薄板的粘合面,从而使所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的表面侧与所要粘合的另一个未干燥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以及,对调节后的粘合面加热并使它们彼此加压,以便将未干燥的薄板彼此粘合在一起。
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上述方法中,切削各薄板的两端部分,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沿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
另外,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中,所述对称的形状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后面。
再有,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中,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部分,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垂直于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
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上述方法中,切削所要粘合的薄板的两端部分,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对角线的交叉点是对称的。
在本发明将薄板粘合起来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利用所述的本发明,即使所要粘合的薄板出现异常,薄板的异常会彼此抵消,这就会使粘合后的薄板没有异常。
另外,即使在彼此粘合之后对干燥前没有异常但干燥后会产生异常的未干燥薄板进行干燥,各薄板上产生的异常也会彼此抵消,这就会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使粘合后的薄板没有异常。
还有,利用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干燥了粘合面之后,将热凝性粘合剂涂到粘合面上,调节所述两个粘合面以便加热和加压,所以,与在未使粘合面干燥的条件下将未干燥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可提供有显著改进的可操作性和效率。
另外,利用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切削方法是可选的,以便根据切削后薄板本身的特征以及薄板异常的状态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从而使粘合后的薄板有提高了的粘合精度。
此外,利用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即使事先未准备对应于所要填加的第一薄板的薄板,也可以自动地将填加给所述设备的第一薄板传输至粘合位置以便粘合于后续的薄板。
本发明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说明中会变得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薄板粘合设备的概略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薄板粘合设备的概略正剖图;
图3a和3b是用于说明薄板填加装置和粘合面切削装置的正视图及平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将薄板从薄板填加装置传递给干燥装置的正剖图;
图5a和5b是说明用干燥装置对粘合面进行干燥的过程的概略正剖图和概略侧剖图;
图6是用于从干燥装置传输薄板的薄板传输装置的概略正剖图;
图7是用于说明将薄板从干燥装置传递给薄板传输装置的概略正剖图;
图8a和8b是用于将粘合剂涂到薄板粘合面上的粘合剂涂敷装置的概略正剖图以及局部概略平面图;
图9是薄板传输装置及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传输薄板方法的正视图;
图11至22薄板传输装置、调节装置、加压装置、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标准切割装置及类似装置的概略侧剖图;
图23是另一个薄板粘合装置的概略平面图;
图24是沿图23中B-B线的薄板粘合装置的概略正剖图;
图25a至25e是两端已按多种形状切削成粘合面的薄板的透视图;
图26a至26e是显示图25中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过程的透视图;以及
图28a和28b是显示调节薄板的状态的透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说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设备与方法。图1是用于进行上述说明的概略平面图,图2将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显示为概略平剖图。
以省略、简化***中装置或装置的尺寸有所改变的方式示出了以后的附图,以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
标号1是用于将未干燥薄板3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
薄板粘合设备1包括:
一薄板填加装置5,它用于在夹住未干燥薄板3的同时将该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后一过程中的以下将予以说明的干燥装置;
一粘合面切削装置7,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5夹住未干燥薄板3时切削未干燥薄板3平行于未干燥薄板3传输方向的两端部分;
干燥装置9,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5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未干燥薄板3时于夹住未干燥薄板3的同时使未干燥薄板3的切削后粘合面干燥;
一薄板传输装置11,它用于在干燥装置9夹住未干燥薄板3时夹住该未干燥薄板3并且用于在释放了干燥装置9对未干燥薄板3的夹持之后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后一过程中的以下将予以说明的加压装置;
一粘合剂涂敷装置13,它用于在薄板传输装置11夹住至少一个干燥了的薄板粘合面时将热凝性粘合剂涂到该粘合面上;
一粘合面调节装置,它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将一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即:先前未干燥薄板的表面侧与后续未干燥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
加压装置17,它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粘合起来;
一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它用于夹住加压装置17所粘合的未干燥薄板3(未示出)并且用于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加压装置17的粘合位置,以便在释放了加压装置17对未干燥薄板3的夹持之后将未干燥薄板3的后粘合面粘合至后续薄板的前粘合面;以及
一标准切割装置21,它用于将粘合后薄板切割成预定长度。
图3是用于说明薄板填加装置5和粘合面切削装置7的平面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就沿未干燥薄板3的纤维方向粘合该未干燥薄板3的情况即就所谓纵向粘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薄板填加装置5的基体5a上配备有一夹持表面台5j以及一薄板支承板5c,该支承板可通过缸体5b垂直移动。此外,基体5a通过位移轴承5e(以下仅称为“轴承”)支承在轨道座5d(以下称为“轨道”)上,而且,基体5a还可通过传动带5h沿轨道5d移动,而传动带5h则通过可接收来自电机5f的驱力的传动轮5g连接于并固定于基体5a。
因此,在以手工或自动方式***的未干燥薄板3对接于支承盘5i并定位于该支承盘之后,薄板支承板5c就会通过缸体5b而升高,从而将未干燥薄板3压向夹持表面台5j,这就会将未干燥薄板3支承并固定到夹持表面台5j上。
正如从附图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夹持表面台5j与未干燥薄板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那个表面被限定成传输的基平面,并且,该基平面的位置在传输未干燥薄板3时成为传输的基线(在附图中称为“基线”)。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薄板粘合设备1中,沿所述传输基线传输未干燥薄板3及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3。
在按上述方式支承并固定未干燥薄板3时,薄板填加装置5开始沿轨道座5d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粘合面切削装置7。
粘合面切削装置7配备有电机7b以及因电机7b而旋转的圆锯7a。粘合面切削装置7安装成朝轨道座5d的两端向内倾斜,如图所示,因此,圆锯7a会将未干燥薄板3平行于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方向的两端端面切削成具有斜面形状的粘合面(以下仅称为“斜面形粘合面”)。
将圆锯7a运转方向设定成圆锯7a的刀刃(未示出)尖端从未干燥薄板3的下表面到上表面切割未干燥薄板3的方向。所以,在将薄板填加装置5所支承和固定的未干燥薄板3以线性方式填加至粘合面切削装置7时,就开始在两侧切削未干燥薄板3,并且,进一步填加未干燥薄板3会完全形成斜面状表面。
按下述方式切削在上述时刻所切削的斜面形表面即:未干燥薄板3的上表面成为斜面的顶端部分。
图4是用于说明将未干燥薄板3从薄板填加装置5传递至干燥装置9的平剖图。
干燥装置9配备有:一下部加热板9a和一上部加热板9b,它们用于分别从上侧和下侧挤压斜面形粘合面,同时加热该粘合面以便干燥;一下部缸体,它用于以垂直移动的方式驱动下部加热板9a;一上部缸体9d,它用于以垂直移动的方式驱动上部加热板9b;加强部件9e,它们用于将加热板和缸体彼此连接起来并用于防止在挤压粘合面时出现的加热板异常。尽管未作显示,但加热板9a和9b配备有管道,以便用蒸气从这些管道向各个加热板提供热源。
经由薄板填加装置5将已切削出粘合面的未干燥薄板3传输给干燥装置9,这时,下部加热板9a和上部加热板9b位于远离未干燥薄板3的传输基线的位置处。上述结构的目的是即使所传输的未干燥薄板3上有异常,也能阻止未干燥薄板3与各加热板彼此相接触。
然后,在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到上部与下部加热板之间以后,首先驱动所有的下部缸体9c以便提升下部加热板9a。然后,下部加热板9a在与未干燥薄板3的下表面相接触时停止运动。这是因为,将下部加热板9a的垂直尺寸确定成能在下部缸体最大限度地升起时与未干燥薄板3的下表面相接触。结果,在未干燥薄板3的厚度发生变化或斜面形粘合面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下部加热板9a的形状也应有所改变以适应上述变化。
然后,驱动除中心缸体以外的所有上部缸体9d以使上部加热板9b下降。然后,上部加热板9b在到达未干燥薄板3的上表面时停止运动以便对粘合面加压和加热。这是因为,上部加热板的压力小于下部加热板的压力,因此,不可能在下部缸体升至其最高高度时挤压不处于工作状态的下部加热板9a。
这时,用薄板填加装置5继续支承和固定住未干燥薄板3。
然后,薄板填加装置5的缸体5b的下降会支承并固定住未干燥薄板3且释放薄板支承板。这时,即使释放了对未干燥薄板3的支承与固定以及薄板填加装置5,干燥装置9也会继续挤压未干燥薄板3,因此,不会丢失在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下一个过程之后对精确处理未干燥薄板3来说是重要的信息,也即不会丢失有关未干燥薄板3相对作为传输基线的轨道座的位置信息(以下称“薄板定位信息”)。
然后,在驱动位于中心处的上部缸体9d时,当上部缸体下降至最低高度时,未干燥薄板3开始下降并停止运动。这是因为,事先设置成中心上部缸体9d的运动能使上部加热板9b的压力大于下部加热板9a的压力。结果,正如以下参照图5所述那样,未干燥薄板3的上表面定位在比传输基线低的一级上。
如上所述,即使未干燥薄板3上存在有异常,在薄板填加装置5返回至原始位置以备***下一个未干燥薄板3时,使未干燥薄板3相对传输基线下降一级会因夹持表面台5j和薄板支承板5c接触于未干燥薄板3而防止失去所说的定位信息。
图5是说明用干燥装置9对粘合表面进行干燥的概略正剖图和概略侧剖图。正如从所述概略侧剖图中所看到的那样,未干燥薄板3与各加热板的接触面均设计成未干燥薄板3与上部加热板9b之间的接触面是平面,而未干燥薄板3与下部加压板9a之间的接触面则是与斜面形粘合面相对应的斜面。
另外,尽管未附有附图,但是,为了在对粘合面加压时确保用各加热板对斜面形粘合表面加压和加热,下部加热板9a形成有一倾斜表面,该表面可在加热板之间形成一小的间隙(约0.5mm)。
用蒸气将下部加热板9a和上部加热板9b设置为160℃至170℃。此外,将对斜面形粘合面加压和加热时的缸体压力设置成7个大气压至8个大气压。然后,在上述状态下干燥粘合面以便在约12秒之后获得预定的干燥状态。
其次,图6是薄板传输装置11的概略正剖图,薄板传输装置11用于从干燥装置9传输粘合面已完全干燥了的未干燥薄板3,图7是用于将未干燥薄板3从干燥装置9传输至薄板传输装置11的概略正剖图。
首先,薄板传输装置11在干燥装置9夹住未干燥薄板3的同时夹住未干燥薄板3并且配备有调节装置15,以便在干燥装置9松开了对未干燥薄板3的夹持之后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下一个过程中的加压装置。
薄板传输装置11的基体11a上配备有一夹持表面台11j以及一薄板支承板11 c,该支承板可通过缸体11b而垂直移动。此外,与薄板填加装置5相似,该填加装置的基体11a通过轴承11e支承在轨道11d上,而且,尽管省略了附图,但基体11a可通过一传动带而沿轨道11d移动,所述传动带则通过接收来自电机的驱力的传动轮而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基体上。
在调节装置15中,薄板支承板11c,缸体11b,夹持表面台11j以及类似装置均通过连接轴15b与调节装置15的主体15a相连。
此外,连接轴15b接收来自调节装置15的驱力并设置在主体15a上并可绕连接轴15b的旋转轴线15d旋转至任意位置。结果,连接轴15b的旋转可使得薄板支承板11c,缸体11b以及夹持表面台11j同时旋转至任意位置。
在这方面,将旋转轴15d的高度设定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旋转轴作为传输的基线可相对夹持表面台11j的高度下降薄板最大厚度的一半。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彼此粘到一起的未干燥薄板的厚度设置成3mm至6mm。所以,将旋转中心线15d的高度设置在比传输基平面低3mm即薄板最大厚度6mm的一半的位置处。以下将说明为什么按上述方式确定旋转中心线15d高度的原因。
以下参照图7说明将未干燥薄板3从干燥装置9传递至薄板传输装置的方法。这种传递方法基本上是按与参照图4所述方法相反的方式进行的。
在比传输基线低一级的位置处,下部加热板9a和上部加热板9b对未干燥薄板3加压和加热,因此,其中使缸体11b下降从而使得薄板支承板11c下降的薄板传输装置11(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会在不与未干燥薄板3接触的情况下继续前进。
在薄板传输装置11前进至所述传递位置并停止于该位置之后,首先,由干燥装置9的上部中心缸体9d进行挤压以便使上部缸体9d升高。因此,对下部加热板9a的压力会大于对上部加热板9b的压力,因此,下部缸体9c会升高至最高位置并停止于该位置。所以,未干燥薄板3会停止在这样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处,未干燥薄板3会与夹持表面台11j相接触。
然后,薄板传输装置11的缸体11b进行操作以使薄板支承板11c升高,从而将未干燥薄板3挤压至夹持表面台11j并位于该夹持表面台上。
此后,干燥装置9的所有下部缸体9c都下降,并且,其余所有上部缸体9d均上升以便释放未干燥薄板3被上部和下部加热板所加压和加热的状态。这时,即使取消了未干燥薄板3和干燥装置9的支承,也能在进行上述释放之前实现薄板传输装置11的挤压和支承,这就能在不丢失薄板定位信息的情况下传递未干燥薄板3。
图8是粘合剂涂敷装置13的概略平剖面和局部概略平面图,粘合剂涂敷装置13用于将粘合剂涂敷到未干燥薄板3的斜面形粘合面上。
首先,粘合剂涂敷装置13包括:粘合剂涂敷辊13a;热凝性粘合剂13b(以下称“粘合剂”);用于存放粘合剂13b的容器13c;用于调节粘合剂13b数量的调节板;以及,用于使粘合剂涂敷辊旋转的电机13e。
粘合剂涂敷辊13a安装成能够将热凝性粘合剂13b涂到未干燥薄板3的斜面形粘合面上,并且,粘合剂涂敷辊13a与上述斜面形粘合面相接触的外缘表面的形状对应于该斜面形粘合面的倾斜率。粘合剂涂敷辊13a受电机13e的驱动而旋转,以便将粘合剂涂到未干燥薄板3的斜面形粘合面上。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粘合剂涂敷辊13a的外缘表面上形成有沿粘合剂涂敷辊13a旋转方向的适当数量的通道。因此,不仅能改进热凝性粘合剂13b对粘合剂涂敷辊13a的粘着性,而且能稳定地将热凝性粘合剂13b涂到斜面性粘合面上。
通过使调节板13d移动以便在调节板13d与粘合剂涂敷辊13a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并通过调节该间隙,可以将粘合剂13b调整成对准斜面形粘合面。所以,除穿过上述空隙的一定数量的粘合剂外,可以刮去大量粘合于粘合剂涂敷辊13a外缘上的粘合剂13b。
尽管在图中未作显示,一用于将电机13e固定并夹持在其上的安装座与所述缸体相连,因此,每个电机13e均能沿垂直于未干燥薄板3传输方向的方向移动,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将安装座控制成能分别在粘合剂涂敷位置与回缩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粘合剂涂敷位置处,各个粘合剂涂敷辊13a均与斜面形粘合面相接触,而在所述回缩位置处,粘合剂涂敷辊13a不与斜面形粘合面相接触。所以,在需要把热凝性粘合剂13b涂到未干燥薄板3两端处的斜面形粘合面上或涂到该斜面形粘合面中的一个上时,可适当地控制粘合剂涂敷辊13a以移至涂敷位置。
然后,从干燥装置9传递至薄板传输装置11的未干燥薄板3会因薄板传输装置11的运动而从干燥装置9中抽出。此后,在传输过程中未干燥薄板3穿过粘合剂涂敷辊13时,斜面形粘合面会与粘合剂涂敷辊13a相接触,这就能将热凝性粘合剂13b涂到斜面形粘合面上。
然后,至于粘合剂涂敷辊13a的旋转方向和速度,旋转的方向与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方向相同,而速度则设置成低于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速度。也就是说,在旋转速度比所述传输速度快的情况下,热凝性粘合剂13b仅聚集在未干燥薄板3与粘合剂涂敷辊13a之间,因此,很难将热凝性粘合剂13b涂到粘合面上。此外,在旋转速度与传输速度同步的情况下,与旋转速度较快的情况相比,可改善涂敷的状态。但是,涂到斜面形粘合面上的粘合剂13b的数量是不稳定的。
图9和图10是调节装置15的正视图以及薄板传输装置11的正视图,调节装置15用于按下述方式将一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一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即: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表面侧与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内表面彼此相平齐,而薄板传输装置11则用于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加压装置17,以便通过加压和加热来粘合调节后的粘合面。
在本实施例中,图9是用于说明先前未干燥薄板3未停在加压装置17处的情况即传输要粘合的第一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的图。此外,图9还说明了相对第一未干燥薄板3来传输奇数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
图10是用于说明先前未干燥薄板3停在加压装置17的情况即相对要粘合的第一未干燥薄板3传输第二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以及相对第一未干燥薄板3传输偶数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的图。
正如从图1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样,薄板传输装置11在轨道座5d和轨道11d上传输未干燥薄板3,然后,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方向转换成垂直于先前传输方向的方向,也就是说,转换成调节粘合面的方向,并且,未干燥薄板3被传输至加压装置17。
结果,热凝性粘合剂13b涂到了未干燥薄板3上,而未干燥薄板3则在由接收来自电机11r驱力的通过传动带11q,传动轮11p于轨道座5d上传输的同时从干燥装置9传递至薄板传输装置11,所述传动带11q接收连接并固定于基体11a,然后,在薄板传输装置11传递至轨道11d之后,薄板传输装置11停止于预定位置并将其传输方向改变成垂直于未干燥薄板3传输方向的方向,而且,薄板传输装置11连同轨道11d一道传输至加压装置17。
进行上述操作以便将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
在图9中,标号11f为用于将薄板传输装置11沿垂直于轨道11d的方向移至加压装置17的缸体,该缸体11f与用于支承轨道11d的轨道座11i相连,并且,轨道座11i通过轴承11h安装在轨道11g上。
在这方面,标号11k和11m是沿未干燥薄板3粘合方向即垂直于轨道11d方向用于薄板传输装置11的定位止动件。通常,缸体11f推挤轨道座11i,因此,轨道11g的支承件11h会对接于止动件11k。
以下说明止动件11m的功能与效果。
图11至图22是薄板传输装置11、调节装置15、加压装置17、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标准切割装置以及类似装置的概略侧剖图。
上述附图也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次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加压装置17之后将未干燥薄板3粘合起来的运动的概略侧剖图。
在图11中,标号17f、17g是安装在加压装置17上的下部薄板支承板及上部薄板支承板,并且,在对所填加的未干燥薄板3进行加压和加热之前,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对未干燥薄板3加压并支承着该薄板。结果,在可靠地将粘合剂存贮起来之前,可以根据所述薄板定位信息来粘合未干燥薄板3。
此外,在释放了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所进行的加压和加热时,即使各加热板与未干燥薄板3因溢流到粘合面上的粘合剂而彼此粘合在一起,也会在上部及下部支承板17f、17g挤压和支承未干燥薄板3与粘合面相邻的那部分的状态下释放上部和下部加热板17a和17b所施加的压力,在释放所说的粘合时,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不会移动,这就会在不丢失薄板定位信息的情况下使上部和下部加热板离开未干燥薄板3。
标号17h是用于使下部薄板支承板17f垂直移动的缸体,标号17i表示用于使上部薄板支承板17g垂直移动的缸体。此外,为了调准未干燥薄板的传输基线,在缸体17h延伸至其最大长度的状态下将上部薄板支承板17g的高度设置成与传输基线的高度相一致。
为此,事先将下部薄板支承板17f的压力设置成小于上部薄板支承板17g的压力。
标号19是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加压装置17内的粘合位置(以下称为“粘合位置”),以便在未干燥薄板3如上所述那样进行粘合的后端粘合面与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之间进行粘合。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通过轴承19f安装在轨道19e上并可通过传动齿条19g沿轨道19e移动,而齿条19g则可接收来自电机(未示出)以及未示出的齿轨的驱力。
标号19a、19b是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以及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它们安装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以便挤压并支承粘合后未干燥薄板3。所以,会在将粘合后薄板3的薄板定位信息可靠地存贮起来的状态下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粘合位置,以便将后端粘合面粘合于前端粘合面。
标号19c是用于使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垂直移动的缸体,标号19d表示用于使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垂直移动的缸体。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调准未干燥薄板的基线,在缸体19d延伸至其最大长度的状态下将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的高度设置成传输基线的高度。
结果,事先将下部粘合薄板支承板19a的压力设置成小于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的压力。
以下说明用于将粘合后未干燥薄板切割成预定长度的标准切割装置21。标准切割装置21安装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并且以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的运动相同步的方式在轨道19e上移动。
此外,标准切割装置21通过轴承21f安装于轨道21e并且通过接收来自电机(未示出)的驱力的填加装置(未示出)而沿轨道21e移动,所述轨道21e沿垂直于粘合未干燥薄板3传输方向的方向设置。
标号21a是圆锯,它用于将粘合后薄板切割成预定的长度并且因电机21b而旋转。在与轴承21f相连的安装板21g上安装有缸体21c,它用于使圆锯21a绕支点21d垂直旋转。然后,只有在未干燥薄板3被切割成预定长度时,缸体21c使圆锯21a下降以便将所述薄板切割成预定长度。标号21h是碎屑收集盖,它用于通过碎屑收集器(未显示)收集切割操作时所产生的碎屑。标号21i和21j是导向板,它们用于将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引导到下一过程中的叠放装置(未示出)。
以下参照图11至图22说明用薄板粘合设备1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以及粘合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
首先,图11中所示的未干燥薄板3是要加以粘合的第一张薄板。所以,没有未干燥薄板传输给加压装置17以等待粘合操作。
当第一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图9所示位置(以下称“粘合等待位置”)时,如图12所示,缸体11f进行操作以便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给加压装置17,然后,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会夹住未干燥薄板3与前端粘合面相邻的那部分。这时,为了能调节未干燥薄板3的传输基线,可在缸体17d极度延伸的状态下使上部加热板17b的高度与传输基线相重合。
因此,将所述缸体和类似装置的压力设置成使下部加热板17a的压力小于上部加热板17b的压力。
如图13所示,在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在与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相邻的部分处夹住未干燥薄板的状态下使薄板传输装置11的缸体11b操作,以使薄板支承板11c下降,从而释放对未干燥薄板3的支承和固定。
然后,为了将后端粘合面传输至下部加热板17a与上部加热板17b之间的粘合位置,首先,缸体11f操作从而使薄板传输装置11返回至等待位置,以便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但是,如果薄板传输装置11完全返回至用于进行粘合的等待位置,那么,该位置不允许夹住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因此,定位止动件11m会因一缸体(未示出)而升起并停留在上述位置,并且,轴承11h对接于定位止动件且停在该处,从而使薄板传输装置11停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可夹住未干燥薄板3与后端粘合面相邻的那部分。
然后,在缸体11b的操作使薄板支承板11c夹住未干燥薄板3与后端粘合面相邻的那部分时,缸体11f的操作会使薄板传输装置11再次开始向加压装置传输未干燥薄板3。
此后,仅用定位止动件11m将第一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粘合位置。在其它情况下,定位止动件11m由缸体11f所推挤,从而使定位止动件11k对接于承轴11h,并且,可以获得用于进行粘合的等待位置,在该位置处,轨道座5d和轨道11d成一条直线。
未干燥薄板3如前所述那样传输并如图14所示那样被加压装置17的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所夹住,而且,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的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夹住了未干燥薄板3与前端粘合面相邻的那部分。
结果,可将业已获得的薄板定位信息存贮起来。
此后,尽管图中未作说明,但释放了用薄板传输装置11和加压装置17对未干燥薄板3所作的固定和支承。
然后,如图15所示,按下列方式传输前端粘合面部分被固定和支承的未干燥薄板3即:通过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的运动而将所述薄板的后端粘合面调节至粘合位置。此后,薄板传输装置11返回至用于进行粘合的等待位置,以准备下一个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3。
如图16所示,用加压装置17的下部薄板支承板17f和上部薄板支承板17g固定并支承传输至粘合位置的未干燥薄板3,以便粘合于后续的未干燥薄板3。
调节装置15按下列方式翻转由薄板传输装置11所传输的后续未干燥薄板3即: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表面侧与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后侧彼此相平齐,然后,将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用于进行粘合的等待位置。正如已参照图6所说明的那样,在调节装置15中,薄板支承板11c、缸体11b、夹持表面台以及类似的装置通过连接轴15b连接于调节装置15的主体15a,而连接轴15b则可因电机15c的驱力而绕连接轴15b的旋转轴线15d旋转至任意位置,因此,连接轴15b的旋转会使未干燥薄板3旋转至任意位置。
所以,在切削了所述粘合面之后,至少一个粘合面上涂有粘合剂的未干燥薄板3在到达用于进行粘合的等待位置之前因调节装置15而翻转。
将旋转轴线15d设置在比传输基线低的3mm的位置,即设置在所要粘合的最大厚度的一半处。所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未干燥薄板的厚度在3mm至6mm之间,因此,在厚度为6mm的情况下,当未干燥薄板3以使先前未干燥薄板的表面侧与后续未干燥薄板3彼此相平齐的方式翻转时,就会使各个粘合面具有相同的高度。
在未干燥薄板有3mm厚的情况下,由于旋转轴线15d的直径设置为3mm,所以,如果后续薄板翻转,则该薄板的高度会因薄板厚度而低于先前的未干燥薄板3。但是,如果在进行了调节之后粘合未干燥薄板,则不会出现诸如粘合面偏移的问题。
如果将传输基线与旋转轴线15d之间的距离设置成短于3mm,即设置成短于所要粘合的薄板的最大厚度的一半,例如设置成2mm,那么,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在将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有6mm厚度的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时,所述粘合面会在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到达调节位置之前彼此相对接,因此,如果斜面形粘合面破裂或在上述状态下粘合该粘合面,则可能出现诸如在粘合面上形成层叠部分之类的问题。
图17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例如,当以表面朝上的方式传输由薄板填加装置5所传输的所有未干燥薄板3时,所要粘合的第一未干燥薄板3的上表面必然是所说的表面侧,而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上表面则必然是所说的后侧。
在未干燥薄板3翻转之后调节该薄板,因此,以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表面侧与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后侧彼此相平齐的方式调节未干燥薄板3。
图18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之后,由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对所述粘合面加压和加热。尽管图中未作说明,但将蒸气管设置成通往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通过该蒸气管用蒸气将热源提供给各加热板,将所述加热板的温度设置于160℃至170℃之间。
此外,在对斜面粘合面加压和加热时缸体的压力在7个大气压至8个大气压之间,并且,在处理诸如日本红松之类的软质材料时,所述压力下降至4个大气压至5个大气压,以防止因材料的变形而导致的低生产率。
然后,在上述状态下,对粘合面加压和加热约15秒。
涂在粘合面上的粘合剂会因薄板与该粘合面相邻的表面的热传导而硬化,因此,对15秒这么短的时间来说,不可能完全使粘合面中心部分处的粘合剂硬化。但是,能使粘合面表面附近的粘合剂充分地硬化。所以,即使粘合面中心部分的粘合剂未完全硬化,也可以在下一个过程中处理按上述方式粘合的未干燥薄板时,确保足以防止移动粘合面的强度。
在开始对粘合面加压和加热时,薄板传输装置11会释放对一未干燥薄板的固定和支承。然后,薄板传输装置11再次使翻转后的调节装置15旋转以使之返回至原始位置,并且,薄板传输装置11移向干燥装置9,以便传输以后要粘合的后续未干燥薄板。
图19示出了这样的状态:通过加热和加压粘合的未干燥薄板3(以下称为“一串粘合后的薄板”)传输至粘合位置,以备将薄板的后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
在完成了对粘合面的加压和加热时,首先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撤消加压和加热状态,然后,撤消下部薄板支承板17f和上部薄板支承板17g的施加的固定和支承。
即使溢出粘合面的粘合剂如前所述那样使加热板和未干燥薄板彼此粘到一起,但因为在防止丢失薄板定位信息的同时粘合操作较容易进行,所以可实施上述操作。
然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将成串的粘合后薄板30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粘合位置,以便调节成对准后续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
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支承着成串未干燥薄板30,因此,会继续保持传输时的薄板定位信息。
另一方面,薄板传输装置11相对于干燥装置9传输后续未干燥薄板3并等待于用于粘合的等待位置。
未干燥薄板3是相对首先要粘合的薄板的第三个薄板。所以,调节装置15不使未干燥薄板3旋转。
图20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后续第三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和先前成串粘合后薄板30的后端粘合面之后,下部加热板17a和上部加热板17b挤压并加热粘合面。
图21示出了这样的状态:为了相对首先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3即奇数未干燥薄板(以下称“奇数未干燥薄板”)传输成串粘合后薄板30的后端粘合面以便粘合于第四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暂时取消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施加的固定和支承,然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按未干燥薄板3的宽度移向加压装置17,并且,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会再次固定并支承未干燥薄板3。
尽管图中未作说明,后续奇数未干燥薄板会如前所述那样因调节装置15而翻转并停留在该装置上。
图22示出了这样的状态:由于成串粘合后薄板30需要有预定长度,所以,用标准切割装置21将成串粘合后薄板切割成预定长度。
当交替调节并粘合其中未干燥薄板表面侧和未干燥薄板后侧的成串粘合后薄板30需要预定长度时,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的运动会停止,以便停止传输成串粘合后薄板30。
在取消了下部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19b对成串未干燥薄板30的加压和支承之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会移动,以便将圆锯21a传输至与用于切割的预定长度相对应的位置处。
在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再次挤压和支承成串粘合后薄板30之后,缸体21c操作以使成串粘合后薄板30下降至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圆锯21a可切割所述薄板,并且,尽管图中未示出,在接收来自电机的驱力的传输装置使导轨21e沿垂直于未干燥薄板3传输方向的方向移动时,将未干燥薄板3切割成预定长度。
在完成了所述切割时,缸体21c操作以使圆锯21a上升,从而将圆锯21a移至一预定位置,以便完成所述标准切割操作。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主要就将未干燥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设备和方法进行了说明。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干燥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其它设备与方法。
图23是用于进行上述说明的概略平面图,图24作为概略平剖图示出了沿B-B线的剖面图。
标号1′是用于将薄板3′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在这一实施例中,薄板3′并不局限于干燥薄板。
通过指出薄板粘合设备1′与参照图1至22所述的薄板粘合设备1之间的不同来说明薄板粘合设备1′。
首先,薄板粘合设备1′未配备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干燥装置9相对应的装置。这是因为,要粘合的薄板3′已经干燥,因此,当然不需要去干燥由粘合面切削装置7所切削出的粘合面。
结果,在用粘合面切削装置7切削要粘合的薄板3′的两端部分之后,用粘合剂涂敷装置13将粘合剂涂到切削后粘合面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然后,用调节装置15按下列方式将一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一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即:先前薄板3′带有粘合剂的表面侧与后续薄板3′带有粘合剂的后侧彼此相平齐,然后,通过低温加压,冷压和热压将薄板3′彼此粘到一起。
这一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是作为热凝性粘合剂的尿素树脂,蜜胺尿素树脂、酚醛塑料、间苯二酚树脂以及作为热塑粘合剂的热融粘合剂。
在薄板3′是未干燥薄板的情况下,通常用干燥装置9使切削后粘合面干燥。但是,即使粘合面未干燥,也可以通过将作为温度可调型粘合剂的聚氨基甲酸酯粘合剂或水-乙烯-尿烷粘合剂选为下一过程中粘合剂涂敷装置13所用的粘合剂来将未干燥薄板粘合起来,所说的粘合剂可因与未干燥薄板中的水份相互作用而硬化。
利用上述粘合剂,可通过冷压或热压而将未干燥薄板粘合起来。
此外,作为用未干燥薄板中所含水份来进行粘合的方法,诸如聚乙烯基乙醇之类的粉状粘合剂粘合于未干燥薄板的粘合面,并且,对粘合面加热和加压以进行粘合。
在上述薄板粘合设备1中,薄板传输装置11独立地夹住未干燥薄板3,同时,干燥装置9也夹住未干燥薄板3。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前所述,不存在与干燥装置9相对应的装置。所以,在薄板填加装置5′夹住薄板3′时,薄板传输装置11′和调节装置15会独立地夹住薄板3′。
因此,为了确保用上述装置同时夹住薄板3′的空间,应改变图3所示薄板支承板5c和夹持表面台5j以及图6所示薄板支承板11c和夹持表面台11j的形状与结构。
以上说明了薄板粘合设备1′和薄板粘合设备1之间的差别,这两种设备的其它装置和结构是相同的。
以下参照图25至2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涉及到所粘合的薄板的两端部分处粘合面的形状以及用具有上述形状的切削粘合面粘合薄板的方法。图25(a)至25(e)是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薄板的透视图,图26(a)至26(e)是显示薄板粘合状态的侧视图。
在这方面,将圆锯用作切削出粘合面的装置的方法如前所述。但是,也可以用斜面切割器、铣刀,也可以用适用于粘合面形状的一组圆锯去切削所述的粘合面。
在图25(a)、25(b)、26(a)和26(b)所示的薄板中,按下述方式切削该薄板的两端部分即:端面的形状对称于沿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该直线穿过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端面(图中阴影部分)的平行侧边的中心,也就是说,所述端面的形状对称于对称轴a。
具体地说,在如图所示的斜面形粘合面的情况下,可以与薄板厚度无关的方式切削薄板,并且,在所要粘合的薄板中产生异常的情况下,该异常对调节过程没有影响,从而能形成精确切削的粘合面。
为了调节薄板的粘合面以使得所要粘合的薄板的表面侧与所要粘合的另一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例如,利用上述装置使每隔一个薄板均沿图26a中箭头所示方向d翻转。另外,每隔一个薄板均沿垂直于薄板粘合方向例如沿图26(a)中箭头所示用于进行调节的方向e翻转。以下省略了用于此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
所以,可以用两种方法调节薄板。
在图25(c)和26(c)所示的薄板中,按下述方式切削该薄板的两端部分即:端面的形状对称于垂直于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该直线穿过将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的中心,也就是说,如图所示,所述端面的形状对称于对称轴b。
由于在使用较厚薄板时能容易地切削所述端面,所以,具有上述形状的粘合面是有效的。
例如,如图26(c)所示,当粘合面彼此***并接合时,粘合面不易彼此脱离,从而形成了稳定和坚固的粘合面。
为了调节薄板的粘合面,不可能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调节方法,在所述的两种方法中,所有其它的薄板均沿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d翻转。也就是说,例如,在如图所示那样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形成有一凹陷部分时,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在翻转之后应具有用于适当粘合的凸出部分,以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
因此,在调节过程中,仅就上述粘合面而言,每隔一个薄板都沿垂直于薄板粘合方向的方向例如沿图26(c)中箭头所示方向e翻转。
在图25(d)、25(e)、26(d)和26(e)所示的薄板中,按下列方式切削该薄板的粘合面即:该薄板的两端部分的端面对称于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端面的对角线交叉点,也就是对称于对称中心c。
具体地说,在具有图25d所示形状的粘合面的情况下,这是有效的,因为,在使用较厚的薄板时,能很容易地进行切削。
在粘合面被切削成具有较宽表面时,这是有效的,因为,粘合强度会因较宽的粘合面积而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调节方法,在所说的两种方法中,每隔一个薄板均沿箭头所示旋转方向e翻转。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以上相同的原因,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的形状与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的形状彼此不一致,这就会阻止它们之间的适当粘合。
因此,仅就这些薄板而言,每隔一个薄板均沿箭头所示用于进行调节的旋转方向d翻转。
在这方面,在用上述调节装置调节具有按上述方式切削出来的粘合面的薄板然后粘合该薄板时,除了薄板自身的特性以外,还可获得以下功能和效果。
在说明上述功能与效果之前,先说明木材的特性。
首先,就锯开的木材而言,当未干燥的扁平纹理板干燥时,周知因为扁平纹理板的表面侧的收缩率大于该板后侧的收缩率,所以,该板会以其表面侧凹陷的方式弯曲(以下称为“朝表面侧弯曲”)。
就薄板而言,当在用薄板车床或类似装置从原木上切割下来时薄板的后侧上产生裂纹时,即使薄板未被干燥,该薄板也偶尔会向外侧弯曲。
但是,在用一突条钢按增加了的压力切削薄板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薄板,可生产出后侧上不带车床细裂纹的薄板,这种薄板往往会向其后侧弯曲。
此外,所切割的较厚薄板经常表现出有弯曲的可能,并且,当原木的直径较小时,切割出的薄板的弯曲程度更为显著。
在对上述未干燥薄板进行干燥时,弯曲的程度会更严重。
例如,在用加热板即用所谓的加压干燥器进行所说的干燥时,薄板干燥后变得扁平。但是,此后薄板会随时间推移而恢复成具有原始弯曲的形状。
以下参照图27和28说明与薄板上述特性相配合的本发明功能和效果。
图27是用于说明粘合薄板过程的透视图,仅示出了一个薄板以便于理解。
图28是显示彼此调节薄板的状态的透视图。
首先,图27中所示的薄板是图25(a)和26(a)中示出的薄板,并且,该薄板配备有一粘合面,此粘合面切削成一等腰梯形,其底边与薄板的表面侧相重合,并且,该梯形的形状与所述的对称形状相一致。
如前所述,按下述方式调节所要粘合的薄板即:每隔一个薄板均逐一翻转,在本实施例中,偶数薄板是翻转的。
结果,第一、第三薄板以及由薄板填加装置(未示出)填加的后续奇数薄板在它们的传输方向转换至垂直于薄板传输方向的方向即薄板粘合方向的方向之后进行传输。
另一方面,第二薄板及以后的偶数薄板在它们的传输方向转换至垂直于薄板传输方向的方向之后进行传输。但是,这些薄板沿箭头d所示方向旋转并且事先翻转以便调节成对准先前的薄板。
图28a和28b示出了粘合面在调节后的状态。
图28a示出了这样的状态:调节了图27所示的薄板,图28b示出了图25b和26b所示的薄板即带有粘合面的薄板的状态,所述粘合面切削成等腰梯形,其底边与薄板的表面侧相重合,并且,该梯形的形状与所述对称的形状相同。
正如从图28a和28b中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每个薄板均向后侧弯曲。所以,该薄板是高质量的薄板,其后侧上如前所述那样没有裂纹。
因此,在按一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的方式调节具有上述弯曲的薄板之后,即在调节薄板以使弯曲的方向翻转之后,对薄板进行加压,然后,薄板的弯曲彼此抵销,这就可提供能够获得没有异常的扁平粘合后薄板这样的功能和效果。
这方面,正如从图28a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如图所示那样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情况下,粘合面与薄板两端相邻的部分彼此相接触,但是,粘合面位于薄板中心附近的部分彼此不接触,这就会形成一个空间。另一方面,在图28b中,与图28a提供的所示薄板相似,薄板朝后侧弯曲。但是,粘合面与薄板中心相邻的部分彼此相接触,粘合面位于薄板两端附近的部分彼此不接触,并且,一薄板的两端部分相对另一薄板的表面是升高的。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所有的薄板都易于由下一过程中的加压装置17所挤压,同时彼此紧密切相接触。
相反,在取消了加压装置17对粘合表面的加压时,使薄板粘合面恢复至粘合前状态即图28a和28b所示状态的力会保持在薄板上,因此,薄板间不良粘合状态会使得其粘合面彼此部分地分离。
具体地说,如图28b所示,当粘合面与薄板两端部分相邻的那部分相对另一薄板的表面在粘合前是升高的时,就易于出现所说的分离。另一方面,就图28a而言,一旦挤压了所述薄板,就不太有可能出现薄板的分离。也就是说,对所述薄板来说,从位于粘合面中心附近的部分开始不易分离。
所以,在所要粘合的薄板没有位于后侧上的裂纹并朝后侧弯曲的情况下,由于粘合面不易于彼此分离,所以,最好在将薄板粘合面切削成等腰梯形之后调节这些薄板,所述梯形的底边与薄板的表面侧相重合,并且,该梯形的形状与所述对称形状相一致。
总之,如果以之间无分离的方式将粘合面粘合起来,可在粘合之后取得有关薄板异常的相同效果。[实例]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加以补充,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例。
在这些实例中,沿薄板纤维方向将具有约两尺(约60cm)狭窄宽度的未干燥薄板彼此粘合起来,即沿纹理方向进行粘合。
首先,在将狭窄的未干燥薄板彼此粘合起来时,如前所述,各未干燥薄板的异常会彼此抵消,所以,前述方法的待征在于,作为成品的所有粘合后薄板干燥之后均无异常。
此外,例如,利用狭窄的未干燥薄板,即使因原木的主干显著弯曲而无法切割出宽薄板,也能将原木切成圆片以获得短原木,用薄板车床或类似装置切割各个短原木,以获得狭窄的未干燥薄板,这就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不能够使用的弯曲原木。
在未干燥薄板的表面侧上翻时,用图3所示的薄板填加装置5传输所述薄板。这是因为,用薄板车床或类似装置切割出的未干燥薄板通常以表面侧向上翻的方式叠放,可从顶部将薄板照原样填加给薄板填加装置5。
当薄板支承板5c升高时,将插进薄板填加装置5的未干燥薄板3挤压至夹持表面台5j,在所要粘合的薄板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如果薄板支承板5c是一刚性体,则未干燥薄板与薄板支承板5c之间的局部接触允许挤压和支承所要粘合的薄板,例如,在切削粘合面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因未干燥薄板的平移而精确地切削出所说的粘合面。
可将一弹性体安装于薄板支承板5c,以通过该弹性体支承未干燥薄板,这就能使薄板支承板5c均匀地挤压并支承未干燥薄板,从而防止了上述问题。
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薄板支承板5c本身可分成多个部分,以通过薄板支承板5c的各个部分挤压并支承不均匀的薄板,从而防止了上述问题。
此外,利用薄板填加装置5,与业已使用的通常传输方法例如仅用传动带或辊传输未干燥薄板的方法不同,传输用于支承和固定未干燥薄板的薄板填加装置5本身以便传输所说的薄板,因此,会在不丢失未干燥薄板3相对导轨座5d的薄板定位信息的情况下传输未干燥薄板。
因此,在通常的方法中,传动带的磨损,传动带的伸长,所述传动辊与未干燥薄板之间的滑动以及类似的情况均会使稳定的薄板传输难以进行,因此,薄板定位信息易于丢失。
以下所述的薄板传输装置11还具有与以上所述相同的特性即:未干燥薄板3相对导轨的薄板定位信息不会丢失。
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薄板填加装置5,在所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是单张薄板的情况下,很自然,即使填加了带有局部裂纹的未干燥薄板、完全***成某些片的未干燥薄板、叠置不规则薄板之后的具有标准长度的未干燥薄板、由沿垂直于薄板纤维方向的方向粘合起来的不规则薄板形成的未干燥薄板即所谓由横向粘合而形成的未干燥薄板,也可以牢固地支承并传输所说的薄板。
以下参照图3说明粘合面切削装置7。在这一实例中,用圆锯7切割粘合面。
首先,将未干燥薄板3连同薄板填加装置5一道传输至圆锯7a,未干燥薄板3穿过圆锯7a,从而将该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斜面形粘合面。
这方面,圆锯7a安装成相对水平面倾斜30,因此,切割和切削出的粘合面的厚度与一倾斜的斜面的长度之比为1比2。
此外,为了将粘合面切削成具有图25a所示的形状,将圆锯7a旋转的方向设置成圆锯的刀尖从未干燥薄板3的后侧进入并从该薄板的表面侧穿出的方向,所以,上述刀尖会在不形成车床细裂纹的情况下从所述表面侧露出,这就会防止形成粘合面上的缺口,从而形成精确切削的粘合面。
这方面,在对粘合面进行上述切削时,未干燥薄板与干燥薄板有很大差别。所以,以下说明这种差别。
也就是说,在有相当大异常的情况下,依照所述异常的程度,当在薄板干燥之后产生所述异常时,即使薄板支承板5c升高以将薄板压向夹持表面台5j,也不易于消除所说的异常。
所以,在有异常的薄板变扁平之前,切削有不平表面的薄板,因此,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不能精确地切削出所述薄板的粘合面。
具体地说,在由薄板支承板5c进行加压和支承时,带有异常的较薄干燥薄板会在异常部分处折断,这就会降低粘合精度。
干燥薄板有上述问题。所以,必须要使用无异常的原木即使用昂贵的原木。
从这种观点来看,当在干燥之前切削薄板时,薄板不会有异常,而且,可以在薄板不易折断的状态下切削所述薄板,从而形成精确的粘合面。
另外,粘合面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斜面形的粘合面,而是可以使用图25和26所示的形状。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可以使用对抵接头。
就上述对抵接头而言,与斜面形粘合面不同,挤压时很容易在粘合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粘合面彼此接触之后进行挤压,以防因产生上述间隙而降低粘合强度。
为了提高生产率,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粘合面切削装置7和干燥装置9相靠近。因此,当干燥装置9对先前未干燥薄板的粘合面进行干燥时,后续未干燥薄板会非常接近干燥装置9,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在用圆锯切削粘合面时,薄板的传输会停止。但是,即时在切削过程中停止所说的传输,未干燥薄板的水份也会阻止圆锯和未干燥薄板的温度有显著增加,从而,不会看到粘合面上的烧焦现象及其它问题。
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在粘合面切削装置7中,圆锯7a可根据粘合后未干燥薄板的宽度自由地移动。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圆锯的倾斜度也可以改变。
以下参照图5说明干燥装置9。
稀释涂到高含水量的未干燥薄板上的粘合剂,从而,其粘度会减小。所以,粘合剂会过度地渗透过未干燥薄板,结果,粘合剂会不足或延迟粘合剂的硬化。
所以,当粘合面彼此粘合时,首先由干燥装置9干燥粘合面,并且,将热凝性粘合剂涂到粘合面上以粘合所述的粘合面,然后,将未干燥薄板粘合起来。
结果,如果满足诸如粘合面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以及所涂敷的粘合剂的量和粘度之类的条件,就可将未干燥薄板粘合起来。
图5所示的干燥装置9配备有一对上部和下部加热板,也即扁平的上部加热板9b和带有倾斜面的下部加热板9a,所述倾斜面对应于斜面形粘合面的形状,通过加热板的加压和加热来干燥所述粘合面。
此外,就图25所示的粘合面的某些形状而言,不可能通过加热板从上侧和下侧加压和加热来干燥所述粘合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从侧面加压和加热来进行所说的干燥操作。
尽管图中未作显示,但存在有诸如用直接火焰燃烧器加热、引入热空气以及高频加热之类的其它干燥方法。
在如前所述那样干燥了粘合面之后,当在下一个过程中的加压装置17内对粘合面进行加压和加热时,由于木材有低的传热率,所以,热量难以传递至粘合面的中心部分。但是,粘合面的事先干燥允许这时其余的热量促使粘合面中心部分处的粘合剂硬化。
以下参照图6和图7说明薄板传输装置11。
如图所示,薄板传输装置11传输至干燥装置9,以便在干燥装置9对未干燥薄板3加压和加热时传输该薄板3。然后,在薄板传输装置11夹住未干燥薄板3之后,干燥装置9停止对未干燥薄板3加压和加热,因此,未干燥薄板3会在没有薄板定位信息的情况下传输至下一个过程。
以下说明粘合剂涂敷装置13。如前所述,粘合剂涂敷装置13的粘合剂涂敷辊13的外缘表面的速度设置成略低于传输未干燥薄板3的速度。结果,未干燥薄板3会磨去粘合于粘合剂涂敷辊的外缘表面上的热凝性粘合剂,所以,可以稳定地保持涂到粘合面上的粘合剂的量。
在粘合面的某些形状中,不可能用粘合剂涂敷辊13来涂敷粘合剂,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喷布式涂敷装置。
以下参照图16至19说明用调节装置15调节未干燥薄板3的方法。
如上所述,调节装置15以能使偶数未干燥薄板3绕连接轴15b的旋转轴线15d旋转至任意位置的方式构成,所以,如图16所示,未干燥薄板3顺时针(未显示)旋转180°,也即翻转,如图17所示,缸体11f使薄板传输装置11向右移动,以使未干燥薄板3的前端粘合面对接于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以便进行调节。
如图18所示,加压装置17将按上述方式调节的未干燥薄板3彼此粘合起来。
至于其它调节方法,尽管图中未作显示,当偶数未干燥薄板3翻转时,未干燥薄板3会顺时针旋转略微超过180°,然后,缸体11使薄板传输装置11向右移动,以便进行调节。
更具体地说,首先,未干燥薄板3除180°以外顺时针过度旋转α角。在这一实施例中,角α设置成5°。
然后,即使过度旋转的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所述前端粘合面也不会与该后端粘合面相接触。所以,这时,未干燥薄板3逆时针(返回方向)旋转α角,这就会以前端粘合面能盖住后端粘合面的方式调节未干燥薄板3。
就奇数未干燥薄板3而言,未干燥薄板3逆时针旋转α角,在这种倾斜的姿态下,未干燥薄板3传输至先前未干燥薄板3的后端粘合面。在这种情况下,与偶数未干燥薄板3相似,前端粘合面不与后端粘合面相接触,因此,未干燥薄板3顺时针(返回方向)旋转α角,这就会以前端粘合面能盖住后端粘合面的方式调节未干燥薄板3。
如图18所示,加压装置17将按上述方式调节的未干燥薄板3彼此粘合起来。
以下说明加压装置17。
在粘合面彼此调准之后,加压装置17对粘合面加压和加热。木材有较差的传热率,所以,与这一实施例相似,当根据未干燥薄板的厚度从该薄板的表面加热时,热量不易传递至粘合面的中心部分,所以,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使涂在粘合面上的热凝性粘合剂完全硬化。
从生产率的角度看,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粘合面的加热和加压,甚至在全部粘合面完全硬化之前,按在将粘合后未干燥薄板传输至下一过程时不存在问题的程度来使粘合后未干燥薄板硬化是足够的。所以,当未干燥薄板的粘合面的表面硬化时,就停止进行加热和加压。
然后,通过在下一过程中增加一薄板干燥步骤而使粘合面尚未干燥的中心部分完全硬化。
根据在下一个过程中作用于未干燥薄板粘合面的外力的大小来确定加热和加压的时间。
也就是说,例如,下一过程中安装有辊式干燥器或类似装置,传输过程中,所说的辊会将过量的力作用于粘合后未干燥薄板的粘合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热和加压的时间必须设定得较长以增加粘合面的强度。另外,当下一过程中安装有加热板式干燥装置时,就不会有相对过量的力作用于所说的粘合面。所以,足以支承向干燥装置进行传输的粘合强度足够用了,因此,可以缩短加热和加压的时间。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加压装置17的上部和下部加热板具有扁平的表面。但是,也可以使用凸出形的加热板,以便对粘合面集中地加压和加热。
以下说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当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将成串粘合后薄板30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17的粘合位置以便调节对准后续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时,在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固定并支承住粘合面之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会移动,如图21所示。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略去了具体的说明,但如图21所示,当固定并支承住粘合面时,通过提供一热源而同时再次对粘合面加热和加压,从而,会使在前一过程中尚未硬化的粘合剂再度硬化并增加粘合面的粘合强度,而所说的热源则用于下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a和上部粘合后薄板支承板19b以便将它们用作受热体。
结果,即使如前所述那样在前一过程中进一步缩短了加热和加压时间,也可以在后续过程中再次对粘合面加热和加压,以便粘合剂硬化,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以下说明标准切割装置21。在这一实施例中,标准切割装置21安装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因此,即使成组的粘合后薄板停止运动,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19也会移至标准切割位置,以便以标准的方式切割适当位置处的粘合后薄板。
所以,不必仅仅因为作标准的切割而停止传输成串的未干燥薄板30,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如上所述,尽管以补充的方式说明了前述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沿所述纹理来粘合未干燥薄板,本发明适用于跨纹理来粘合未干燥薄板以及粘合干燥的薄板。
就跨纹理进行粘合而言,沿粘合后薄板的纤维的方向所产生的异常会彼此抵消,结果,与沿纹理进行粘合相似,粘合后薄板上不易产生异常。
所以,在沿纹理粘合和跨纹理粘合过程中,所获得的将表面侧与后侧粘合起来的粘合后薄板串会成为整个都无异常的成品。
[本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首先,在要粘合的各个薄板的两端部分被切削成粘合面以后,将粘合剂涂到粘合面上,然后,以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的方式调节薄板,此后,对粘合面加压,因此,如果要粘合的各薄板有异常,则薄板的异常会彼此抵消,因而粘合后的薄板不易有异常。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在与要粘合的薄板的干燥无关的情况下取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当把未干燥薄板彼此粘合起来时,将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并使粘合面干燥,而且,将热凝性粘合剂涂到粘合面上,然后,以一个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的方式对粘合面加热和加压,与使用湿度可调式粘合剂或类似粘合剂的通常粘合方法相比,能够显著地提高可操作性、生产率和粘合强度。
具体地说,利用本发明,薄板填加装置曾夹住的薄板总是在传给下一个装置时由下一个装置独立地夹住,同时,先一过程中的装置也夹持该薄板,所以,可在不丢失前一过程中薄板定位信息的情况下将薄板传输至下一个过程,这就能在上述每个过程中都进行精确的处理,从而形成高质量的粘合后薄板。
此外,利用本发明,与通常的方法不同,不必事先准备与所要填加的第一薄板相应的薄板并使该薄板等待,填加给所述设备的第一薄板会自动地传输至粘合位置,以备粘合于后续薄板。
结果,在需要改变要粘合的薄板的尺寸、厚度和种类时,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地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提高了产量并增加了生产率。
再有,利用本发明,可根据要粘合的薄板的粘合方向、材料、厚度及异常程度来选择切削各薄板的方法,这就会提高粘合精度和粘合强度。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将要粘合的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
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粘合剂涂敷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
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一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成对准一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使先前薄板涂了粘合剂的表面与后续薄板涂了粘合剂的后侧会彼此相平齐;以及,
一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
2.一种用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未干燥薄板粘合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将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
一干燥装置,它用于使切削后的粘合面干燥;
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热凝性粘合剂涂敷到干燥后的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
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一后续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使先前未干燥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表面与后续未干燥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后侧会彼此相平齐;以及,
一加压装置,它用于加热调节后的粘合面并使它们彼此加压。
3.一种用于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薄板填加装置,它用于在夹住要粘合的薄板的同时将该薄板填加至下一个过程;
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之后将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
一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的同时以及在薄板填加装置松开对薄板的夹持之后独立地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薄板,上述薄板传输装置在夹住所述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
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粘合剂涂敷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
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使先前薄板涂有粘合剂的表面侧与后续薄板涂有粘合剂的后侧彼此相平齐;
一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以及,
一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夹住一串粘合后的薄板并用于将所述成串粘合后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部分,以便在加压装置松开了对上述成串粘合后薄板的夹持之后准备粘合到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上。
4.一种用于将未干燥的薄板彼此粘合起来的薄板粘合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薄板填加装置,它用于在夹住所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的同时将该薄板供给下一个过程中的干燥装置;
一粘合面切削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未干燥薄板之后将未干燥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
一干燥装置,它用于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未干燥薄板时独立地夹住该未干燥的薄板并使切削后的粘合面干燥;
一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在未干燥薄板至少被干燥装置夹住时以及在薄板填加装置和干燥装置松开了对该未干燥薄板的夹持之后独立地夹住所说的薄板,上述薄板传输装置在夹住未干燥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
一粘合剂涂敷装置,它用于将热凝性粘合剂涂敷到干燥后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
一调节装置,它用于将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调节成对准先前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使先前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表面与后续薄板涂有热凝性粘合剂的后侧会彼此相平齐;
一加压装置,它用于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以及,
一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它用于夹住一串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并且用于将所述成串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部分,以便在加压装置松开了对上述成串粘合后的未干燥薄板的夹持之后准备粘合到后续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上。
5.通过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而形成的粘合后薄板,其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沿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并且,在调节了粘合面从而使得一个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之后,粘合所说的薄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后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形状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后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后侧。
8.通过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而成的粘合后薄板,其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部分,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垂直于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将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的中心,并且,在调节了粘合面从而使得一个要粘合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之后,粘合所说的薄板。
9.通过将薄板彼此粘合起来而成的粘合后薄板,其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部分,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对角线的交叉点是对称的,并且,在调节了粘合面从而使得一个所要粘合的薄板的表面侧与另一个要粘合的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之后,粘合所说的薄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合后的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11.如权利要求5至10之一所述的粘合后的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要粘合的薄板是未干燥的薄板。
12.一种用权利要求3所述薄板粘合设备在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所述薄板的情况下将薄板的两端切削成粘合面;
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薄板时以及在松开了薄板填加装置对薄板的夹持之后,用薄板传输装置独立地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薄板,所述薄板传输装置在夹住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
在将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时,用加压装置对所述前端粘合面的一部分进行加压;
释放薄板传输装置对薄板的夹持,并且,在后退了一段预定距离以后,薄板传输装置再次夹住薄板;
用薄板传输装置将上述前端粘合面传输至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当加压装置松开了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能够夹住所说的前端粘合面;以及,
在夹住薄板的同时用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将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以便在薄板传输装置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夹住所述薄板之后松开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于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
13.在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该方法还可包括下列步骤:用粘合剂涂敷装置将粘合剂仅涂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后端粘合面上。
14.一种用权利要求4所述薄板粘合设备在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未干燥薄板的情况下将该薄板的两端切削成粘合面;
在用薄板填加装置夹住上述未干燥薄板的同时用干燥装置独立地夹住两端已被切削成粘合面的未干燥薄板;
在至少用干燥装置夹住未干燥薄板的同时用薄板传输装置独立地夹住该未干燥薄板;
在松开了薄板填加装置和干燥装置对未干燥薄板的夹持之后,于夹住该未干燥薄板的同时传输该薄板;
在将上述未干燥薄板的前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时,用加压装置对该前端粘合面的一部分加压;
释放薄板传输装置对未干燥薄板的夹持,并且,在后退了一段预定距离以后,薄板传输装置再次夹住未干燥薄板;
用薄板传输装置将上述前端粘合面传输至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当加压装置松开了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能够夹住所说的前端粘合面;以及,
在夹住未干燥薄板的同时用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将该未干燥薄板的后端粘合面传输至加压装置的粘合位置,以便在薄板传输装置于粘合后薄板传输装置夹住所述未干燥薄板之后松开了对薄板的夹持时粘合于后续薄板的前端粘合面。
15.沿粘合薄板方向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进行胶合时传输第一薄板的方法,该方法还可包括下列步骤:用粘合剂涂敷装置将热凝性粘合剂仅涂到切削后的粘合面中的后端粘合面上。
16.一种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各薄板的两端部分切削成粘合面;
将粘合剂涂敷到所述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
调节所述粘合面从而使所要粘合的薄板的表面侧与所要粘合的另一个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以及,
使调节后的粘合面彼此加压以便将所述薄板彼此粘合起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要粘合的薄板是未干燥的薄板。
18.一种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各个未干燥薄板的两端切削成粘合面;
使粘合面干燥并将热凝性粘合剂涂到干燥后粘合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面上;
调节各个未干燥的薄板的粘合面,从而使所要粘合的未干燥薄板的表面侧与所要粘合的另一个未干燥薄板的后侧彼此相平齐;以及,
对调节后的粘合面加热并使它们彼此加压,以便将未干燥的薄板彼此粘合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之一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削各薄板的两端,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沿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形状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表面上。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形状是等腰梯形,其底边位于薄板的后面。
22.如权利要求16至18之一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各薄板的两端,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垂直于薄板厚度方向的直线是对称的,所说的直线穿过将平行于粘合薄板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平行侧边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的中心。
23.如权利要求16至18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削所要粘合的薄板的两端,从而使端面的形状相对平行于薄板粘合方向的那个端面的对角线的交叉点是对称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将薄板粘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CN97114725.6A 1996-07-18 1997-07-17 薄板粘合设备、薄板粘合方法、粘合后的薄板以及薄板的传输方法 Pending CN11713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09006A JPH1034604A (ja) 1996-07-18 1996-07-18 単板接合装置及び単板の接合方法並びに接合単板及び単板搬送方法
JP209006/96 1996-07-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24A true CN1171324A (zh) 1998-01-28

Family

ID=1656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4725.6A Pending CN1171324A (zh) 1996-07-18 1997-07-17 薄板粘合设备、薄板粘合方法、粘合后的薄板以及薄板的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089297A (zh)
EP (1) EP0819507A3 (zh)
JP (1) JPH1034604A (zh)
KR (1) KR100237516B1 (zh)
CN (1) CN1171324A (zh)
CA (1) CA2210284C (zh)
ID (1) ID17604A (zh)
NZ (1) NZ328335A (zh)
TW (1) TW3490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900A (zh) * 2013-07-04 2013-10-09 浙江华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薄板组坯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74430C (en) * 2001-07-06 2012-11-06 Prolam, Societe En Commandite Wood flooring for use in making trailer and container floor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JP3871974B2 (ja) * 2001-12-17 2007-01-24 株式会社名南製作所 ベニヤ単板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装置
BE1016054A4 (nl) * 2004-05-19 2006-02-07 Spoelders Ludy Houtfineer.
DE102004025431B4 (de) * 2004-05-24 2014-04-10 Heinrich Kuper Gmbh & Co. Kg Furnierzusammensetzmaschine
JP4994644B2 (ja) * 2005-11-15 2012-08-08 株式会社名南製作所 単板への接着剤塗布方法
US20070193179A1 (en) * 2006-01-27 2007-08-23 Prolam, Societe En Commandite Wooden laminated floor product to improve strength, water protection and fatigue resistance
US7926524B2 (en) * 2006-10-02 2011-04-19 Prolam, Societe En Commandite Utilization of coloration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of “hit or miss” defects when using scanner equipment and an automated saw to remove defects in wood pieces
DE102013113109A1 (de) 2013-11-27 2015-06-11 Guido Schulte Fußbodendiele
DE102013113130B4 (de) 2013-11-27 2022-01-27 Välinge Innovation AB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ußbodendiele
US10988941B2 (en) 2014-01-10 2021-04-27 Valinge Innovation Ab Method of producing a veneered element
US11313123B2 (en) 2015-06-16 2022-04-26 Valinge Innovation Ab Method of forming a building panel or surface element and such a building panel and surface element
CN105583918B (zh) * 2016-03-11 2019-06-14 广东吉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无限接长机
CN105599070A (zh) * 2016-03-11 2016-05-25 鹤山市吉鼎机械有限公司 板材无限接长机构
UA127004C2 (uk) 2016-04-25 2023-03-08 Велінге Інновейшн Аб Облицьований шпоном елемент і спосіб виготовлення такого облицьованого шпоном елемента
CA3085982A1 (en) 2018-01-11 2019-07-18 Valinge Innovation Ab A method to produce a veneered element and a veneered element
CA3085983A1 (en) * 2018-01-11 2019-07-18 Valinge Innovation Ab A method to produce a veneered element and a veneered element
EP3908459A4 (en) 2019-01-09 2022-10-05 Välinge Innovation AB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VENEER ELEMENT AND A VENEER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27A (en) * 1860-06-05 bement
US3324766A (en) * 1962-09-18 1967-06-13 Robert E Miller Lens collimating device
US3445313A (en) * 1965-08-23 1969-05-20 Simpson Timber Co Wood veneer joining and handling apparatus
US3461932A (en) * 1967-07-31 1969-08-19 Potlatch Forests In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continuous veneer strip
JPS51110004A (en) * 1975-02-20 1976-09-29 Meinan Machinery Works Tanpanno setsugohoho oyobi sochi
CA997661A (en) * 1975-03-13 1976-09-28 Her Majesty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The Dep 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Method of joining bodies of green lumber by finger joints
JPS5251005A (en) * 1975-10-22 1977-04-23 Ota Masayuki Method of horizontally jointing veneers
US4678393A (en) * 1983-10-21 1987-07-07 George Mink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US4615759A (en) * 1984-06-25 1986-10-07 Masayuki Ota Apparatus for placing veneer pieces in edge-abutting relationship
JPH0525841Y2 (zh) * 1987-07-15 1993-06-30
US4931113A (en) * 1989-03-09 1990-06-05 Tecton Laminates Corp. Veneer edge joind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945652A (en) * 1989-04-18 1990-08-07 Forintek Canada Corporation Controlled steam drying of veneer sheets
NZ260406A (en) * 1990-12-21 1995-11-27 Nz Secretary Forestry Joining pieces of wood using a formaldehyde-based adhesive and a cure-promoter
JPH0741602B2 (ja) * 1992-10-13 1995-05-10 南機械株式会社 薄板切削接合装置
JPH06134703A (ja) * 1992-10-28 1994-05-17 Meinan Mach Works Inc ベニヤ単板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装置
DE9413041U1 (de) * 1994-08-12 1994-11-10 Polykarp Schnell GmbH & Co. KG., 72364 Obernheim Streifenförmiger Umleimer
JPH08252805A (ja) * 1995-03-15 1996-10-01 Meinan Mach Works Inc 単板の加工方法
US5755068A (en) * 1995-11-17 1998-05-26 Ormiston; Fred I. Veneer panels and method of mak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900A (zh) * 2013-07-04 2013-10-09 浙江华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薄板组坯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210284A1 (en) 1998-01-18
NZ328335A (en) 1998-07-28
ID17604A (id) 1998-01-15
TW349048B (en) 1999-01-01
JPH1034604A (ja) 1998-02-10
KR100237516B1 (ko) 2000-01-15
EP0819507A3 (en) 1998-07-29
CA2210284C (en) 2002-02-05
EP0819507A2 (en) 1998-01-21
US6089297A (en) 2000-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324A (zh) 薄板粘合设备、薄板粘合方法、粘合后的薄板以及薄板的传输方法
CN1198327C (zh) 半导体衬底夹具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212462C (zh) 地板和锁定***
CN1308560C (zh) 板壁板条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008C (zh) 压层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805C (zh) 光纤阵列
CN1503711A (zh) 摩擦搅动接合方法、用于制造接合的贴靠元件的方法,以及摩擦搅动接合装置
CN1323786C (zh) 铲形钻头及其由连续坯材的制造方法和其中的锻造装置
CN1234111C (zh) 装配磁头臂组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258446C (zh) 一种结构体
CN1669379A (zh) 零件***头装置、零件***装置以及零件***方法
CN1296213C (zh) Led印刷头及led印刷头的制造方法
CN101065215A (zh) 单元生产方法以及单元生产设备
CN1547638A (zh) 带有密封装置的地板用板
CN1198119A (zh) 机械工具用可移动栏体组件
CN101041172A (zh) 铆接组装件、组装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677776A (zh) 光拾取装置、可用于该装置的半导体激光装置和外壳
CN1967805A (zh) 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基板切分方法
CN1037587C (zh) 接合钢坯的热连轧方法
CN1254154A (zh) 浮起式磁头的冠顶形成方法及冠顶形成装置
CN1222026C (zh) 凸起形成装置和方法
CN1764535A (zh) 从收获树木中获取有价值提取物及相关的层压制品和工艺
CN1320353A (zh) 陶瓷加热器
CN1255911C (zh) 端子安装方法和装置
CN1643422A (zh) 利用套圈的光收发模块、光收发模块的连接装置及光收发模块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