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8935A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8935A
CN117098935A CN202280018149.5A CN202280018149A CN117098935A CN 117098935 A CN117098935 A CN 117098935A CN 202280018149 A CN202280018149 A CN 202280018149A CN 117098935 A CN117098935 A CN 117098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pump
pump motor
pressure
relief valve
se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81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垣信
鲤沼琢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98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8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2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involving adjustment of a pump or motor with adjustable output or capaci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2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g. clutches,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53Controlling the travelling speed of vehicles, e.g. adjusting travelling speed according to implement loads, control of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47/0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6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008Control of circuit pressure
    • F16H61/4017Control of high pressure, e.g. avoiding excess pressure by a relief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043Control of a bypass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5Wheel loa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41Articulated frame, i.e. having at least one pivot point between two travelling ge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6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第一可变溢流阀(51A)在第一主管路(37A)的压力为第一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工作油从第一主管路(37A)向第二主管路(37B)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第一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在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为第二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向第一主管路(37A)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第二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通过将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第一压力相对于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第二压力设定得较高,从而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Description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搭载在例如轮式装载机等车辆(作业车辆)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轮式装载机等作业车辆通常不具备缓冲用悬吊***,在行驶时伴随车辆前进方向的旋转而产生大的摇晃(俯仰)等。因此,例如在推土时(排土时),以一定车速行驶中的操作员难以将加速踏板的操作量保持一定,难以进行操作。另外,乘坐舒适性差,存在操作员容易疲劳的可能。
在此,“由作业车辆所具备的铲斗、臂及提升缸等构成的前作业机”和“该前作业机支承的砂土等货物”的合计质量越大,则作用于行驶中的作业车辆的俯仰或反弹越大。因此,在铲斗中满载砂土等行驶的情况等下,尤其存在乘坐舒适性差的倾向。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被称为乘坐控制装置的行驶振动抑制装置的作业车辆。
该乘坐控制装置通过经由控制阀将液压蓄压器连接到向提升缸供给工作油的提升缸液压回路而构成。乘坐控制装置通过打开控制阀能够使工作油在提升缸与液压蓄压器之间流通,使液压蓄压器吸收伴随作业车辆上下移动的提升缸底压变动,从而减轻车身整体的冲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99301号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乘坐控制装置的振动抑制效果受蓄压器容量制约。因此,如果振动大,则蓄压器的容量不足,有可能不能充分抑制振动。另外,如果在乘坐控制装置发挥功能的状态下操作前作业机,则蓄压器的阻尼效果作用于前作业机,也存在前作业机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此外,即使在由于蓄压器的阻尼效果使前作业机停止操作的情况下,前作业机也会稍微移动,因此存在前作业机的定位精度恶化,或者前作业机的操作性降低的可能。因此,优选不使用蓄压器来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振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不使用蓄压器,能够提高抑制行驶中振动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轴,其通过搭载在车辆的原动机进行旋转;输出轴,其向所述车辆的行驶装置输出旋转;以及无级变速机构,该无级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使所述输入轴侧的旋转变速并向所述输出轴侧传递,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备: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侧的第一液压泵马达;第二液压泵马达,其经由一对主管路即第一主管路及第二主管路而与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连接;第一溢流阀,其在所述第一主管路的压力为第一设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工作油从所述第一主管路向所述第二主管路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以及第二溢流阀,其在所述第二主管路的压力为第二设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工作油从所述第二主管路向所述第一主管路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所述第二设定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在它们间经由所述一对主管路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相对于所述第二溢流阀的所述第二设定压力设定得较高,从而使从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传递的动力和从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轴,其通过搭载在车辆的原动机进行旋转;输出轴,其向所述车辆的行驶装置输出旋转;以及无级变速机构,该无级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使所述输入轴侧的旋转变速并向所述输出轴侧传递,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备: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侧第一电动发电机;经由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连接的控制器;以及经由第二电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线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电力,所述第二电线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电力,所述控制器使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向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传送的电力和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向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传送的电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即使不使用蓄压器,也能够提高抑制行驶中振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轮式装载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变速装置(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局部断裂的侧视图。
图3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轮式装载机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车速和输出力矩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特性线图。
图5是表示溢流开始压力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特性线图。
图6是表示加速踏板操作量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特性线图。
图7是表示液压泵马达的倾斜量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特性线图。
图8是相当于图4中的(VIII)部的输出力矩的特性线图。
图9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10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11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12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13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14是与控制器一起表示第六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应用于作为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8表示实施方式。在图1中,轮式装载机1是车辆(作业车辆)的代表例。轮式装载机1构成为铰接式作业车辆,设有左、右前车轮2的前部车身3和设有左、右后车轮4的后部车身5可向左、右方向弯曲地连结。即,前部车身3和后部车身5构成轮式装载机1的车身。在前部车身3和后部车身5之间设置有中心铰链6、转向缸(未图示)。前部车身3和后部车身5通过使转向缸伸长/缩小,从而以中心铰链6为中心向左、右方向弯曲。由此,轮式装载机1能够进行行驶时的操纵。
称为装卸作业机或前作业机的作业装置7可进行俯仰动作地设置在轮式装载机1的前部车身3。作业装置7具有装载机铲斗7A。另一方面,在轮式装载机1的后部车身5设置有内部成为驾驶室的操纵室8、发动机9、液压泵10、作为变速器的变速装置21等。在操纵室8内设置有作为使车辆加速的操作部件的加速踏板8A以及切换车辆的前进、后退、变速档的前进后退切换杆8B(以下称为FNR杆8B)。另外,虽然省略了固示,在操纵室8内设有驾驶席、转向盘、制动踏板、停车制动用开关等。
在加速踏板8A设置有检测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θ的操作量检测器8C。FNR杆8B通过由操作员操作来切换轮式装载机1的前进、后退,并且切换变速档。操作员在使轮式装载机1前进时将FNR杆8B切换到前进位置(F)。操作员在使轮式装载机1后退时将FNR杆8B切换到后退位置(R)。操作员在不使轮式装载机1行驶而继续停止时,或者在行驶中想要停止时,将FNR杆8B切换到空档位置(N)。操作员在切换变速档时使FNR杆8B绕杆轴旋转。
发动机9是轮式装载机1的动力源(原动机)。动力源(原动机)除了可以由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9单独构成之外,例如也可以由发动机和电动机、或者电动机单独构成。液压泵10与发动机9连接。液压泵10是用于使作业装置7动作的液压源。
在前部车身3的下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桥12。在前桥12的两端侧安装有左、右的前车轮2。另一方面,在后部车身5的下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桥13。在后桥13的两端侧安装有左、右的后车轮4。
前桥12经由前传递轴14与变速装置21连接。后桥13经由后传递轴15与变速装置21连接。变速装置21使发动机9的旋转变速(减速)并传递给前传递轴14和后传递轴15。即,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传递到与发动机9结合的变速装置21。
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在由变速装置21调整转速和旋转方向后,从变速装置21的前、后的输出轴23A、23B经由前传递轴14和后传递轴15传递到前桥12和后桥13。即,如图2所示,变速装置21具备与发动机9连接的输入轴22、与前传递轴14连接的前侧的输出轴23A以及与后传递轴15连接的后侧的输出轴23B。变速装置21通过切换变速装置21内的动力传递路径,在输入轴22与输出轴23A、23B之间进行变速以及正转/反转的切换。
接着,除了图1和图2之外,还参照图3至图8对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21进行说明。另外,在图3中,为了避免图变得复杂,将变速装置21的输出轴23简略地表示为向前桥12和后桥13双方传递动力的共同的输出轴23(=输出轴23A、23B)。即,在图3中,省略了例如经由中心差动机构等而将动力分割为前侧的输出轴23A和后侧的输出轴23B的结构。
作为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装置21具备输入轴22、输出轴23以及作为无级变速机构的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另外,变速装置21具备作为空转要件的空转齿轮29、作为有级变速机构(多级式变速机构)的变速机构25、直接连结机构27以及传递轴28。变速装置21还具备控制器43、第一压力检测器46、第二压力检测器47、第三压力检测器48、第一速度检测器44以及第二速度检测器45。
输入轴22由搭载在车辆(轮式装载机1)的原动机(发动机9)旋转。即,在输入轴22连接有发动机9(的驱动轴)。相对于此,输出轴23向车辆的行驶装置(前桥12和/或后桥13)输出旋转。即,发动机9的动力经由变速器即变速装置21从输出轴23输出。输出轴23通过轮式装载机1的前桥12和/或后桥13向前车轮2和/或后车轮4输出旋转。
从输入轴22输入到变速装置21的动力经由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或直接连结机构27传递到空转齿轮29。传递给空转齿轮29的动力通过变速机构25从输出轴23输出。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设置在输入轴22与输出轴23之间。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使输入轴22侧的旋转变速并传递到输出轴23侧。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输入侧与设置有直接连结机构27的输入侧齿轮27A的输入轴22连接。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输出侧与设置有空转齿轮29的传递轴28连接。
变速机构25在输入轴22与输出轴23之间与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及直接连结机构27串联设置。变速机构25也使输入轴22侧的旋转变速并传递到输出轴23侧。在该情况下,变速机构25设置在与空转齿轮29啮合的中间齿轮26与输出轴23之间。即,变速机构25的输入侧与中间齿轮26连接。变速机构25的输出侧与输出轴23连接。变速机构25例如构成为多级的有级变速机构。
变速机构25例如构成为包括多个传递轴、多个齿轮以及多个离合器。在该情况下,变速机构25例如可以构成为变速机构(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该变速机构具备在使轮式装载机1前进时连接的前进离合器25A和在使轮式装载机1后退时连接的后退离合器25B。另外,也可以省略变速机构25。即,也可以不经由变速机构25而直接连结中间齿轮26和输出轴23。
直接连结机构27将输入轴22侧的旋转旁通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而传递到输出轴23侧。即,直接连结机构27不经由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而将输入轴22的旋转直接传递给变速机构25。直接连结机构27具备与输入轴22连接的输入侧齿轮27A、与该输入侧齿轮27A啮合的输出侧齿轮27B、与传递轴28同轴配置的旋转轴27B1、以及直接连结离合器30。输出侧齿轮27B的旋转经由直接连结离合器30传递到传递轴28。在实施方式中,输入侧齿轮27A设置在输入轴22。输出侧齿轮27B设置在与传递轴28同轴配置的旋转轴27B1。直接连结离合器30设置在旋转轴27B1与传递轴28之间。
传递轴28是直接连结机构27的输出轴,并且也是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输出轴。在该情况下,传递轴28配置为与直接连结机构27的旋转轴27B1同轴,并且与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第二旋转轴39同轴。传递轴28经由直接连结离合器30与直接连结机构27的旋转轴27B1连接。在连接有直接连结离合器30时,直接连结机构27的输出侧齿轮27B的旋转传递到传递轴28。传递轴28经由第二离合器40与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第二液压泵马达38连接。当连接有第二离合器40时,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传递到传递轴28。另外,传递轴28经由空转齿轮29与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行星输出齿轮32B连接。
作为空转要件的空转齿轮29设置在传递轴28上。空转齿轮29机械地结合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输出侧以及直接连结机构27的输出侧。空转齿轮29与构成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行星齿轮机构32的行星输出齿轮32B啮合。空转齿轮29与中间齿轮26啮合。空转齿轮29的旋转经由中间齿轮26传递到变速机构25。即,从变速装置21的输入轴22输入的动力经由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或直接连结机构27传递到空转齿轮29。传递给空转齿轮29的动力通过变速机构25从输出轴23输出。
在设置于输入轴22与空转齿轮29之间的直接连结机构27内,设有直接连结离合器30。即,直接连结离合器30设置在直接连结机构27内的输出侧齿轮27B的旋转轴27B1与设置有空转齿轮29的传递轴28之间。直接连结离合器30能够切换为在直接连结机构27(旋转轴27B1)与空转齿轮29(传递轴28)之间进行旋转(转矩、旋转力、动力)传递的“连接状态(连结状态)”和旋转传递被切断的“切断状态(释放状态)”。当直接连结离合器30处于连接状态时,例如,直接连结机构27的输出侧齿轮27B(旋转轴27B1)的旋转经由传递轴28传递到空转齿轮29。当直接连结离合器30处于释放状态时,例如输出侧齿轮27B(旋转轴27B1)的旋转不传递到传递轴28。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指令信号C3)来控制直接连结离合器30的连接/释放。
接着,对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进行说明。
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具备行星齿轮机构32、第一离合器33、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和第二离合器40。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具备第一旋转轴35、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一对主管路37A、37B(第一主管路37A、第二主管路37B)、第二液压泵马达38、第二旋转轴39、可变溢流阀51A、5B(作为第一溢流阀的第一可变溢流阀51A、作为第二溢流阀的第二可变溢流阀51B)以及连接管路42。
行星齿轮机构32与输入轴22(发动机9的驱动轴)侧连接。具体而言,行星齿轮机构32与输入轴22连接。行星齿轮机构32由1级或多级行星齿轮装置(未图示)、行星输出轴32A以及行星输出齿轮32B构成。行星齿轮装置例如具备太阳齿轮、环形齿轮、以及支承与这些太阳齿轮和环形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的齿轮架。例如,输入轴22与太阳齿轮、环形齿轮和齿轮架中的任一部件连接。行星输出轴32A与太阳齿轮、环形齿轮和齿轮架中连接有输入轴22的部件以外的部件连接。行星输出齿轮32B与太阳齿轮、环形齿轮和齿轮架中的剩余部件连接。行星输出轴32A经由第一离合器33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旋转轴35(第一液压泵马达36)连接。行星输出轴32A的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33传递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旋转轴35(第一液压泵马达36)。行星输出齿轮32B与空转齿轮29啮合。行星输出齿轮32B的旋转传递给空转齿轮29。
第一离合器33设置在行星齿轮机构32的输出侧。即,第一离合器33设置在行星齿轮机构32的行星输出轴32A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旋转轴35(第一液压泵马达36)之间。第一离合器33能够切换为在行星齿轮机构32(行星输出轴32A)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液压泵马达36(第一旋转轴35)之间进行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连结状态)”和旋转传递被切断的“切断状态(释放状态)”。当第一离合器33处于连接状态时,例如,行星齿轮机构32的行星输出轴32A的旋转经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旋转轴35传递到第一液压泵马达36。当第一离合器33处于释放状态时,例如行星输出轴32A的旋转不传递到第一旋转轴35。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指令信号C1)来控制第一离合器33的连接/释放。
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旋转轴35相当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输入轴。第一旋转轴35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旋转轴连接,也相当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旋转轴。第一液压泵马达36经由第一离合器33与行星齿轮机构32的输出侧、即行星齿轮机构32的行星输出轴32A连接。
第一液压泵马达36设置在行星齿轮机构32的输出侧、即输入轴22侧。第一液压泵马达36通过旋转驱动第一旋转轴35使压力油在一对主管路37A、37B内流通。第一液压泵马达36例如由可变容量型且斜板式的液压泵马达构成。第一液压泵马达36是在从第一旋转轴35输入动力时作为液压泵发挥功能、在向第一旋转轴35输出动力时作为液压马达发挥功能的液压设备(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第一液压泵马达36具有用于调整泵容量(马达容量)的调节器36A。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指令信号Wp)可变地控制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调节器36A。一对主管路37A、37B连接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一对给排口和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一对给排口。
第二液压泵马达38经由一对主管路37A、37B、即第一主管路37A及第二主管路37B与第一液压泵马达36连接。第二液压泵马达38利用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供给的压力油而旋转。第二液压泵马达38例如由可变容量型且斜板式的液压泵马达构成。第二液压泵马达38是在向第二旋转轴39输出动力时作为液压马达发挥功能、在从第二旋转轴39输入动力时作为液压泵发挥功能的液压设备(液压马达或液压泵)。第二液压泵马达38具有用于调整马达容量(泵容量)的调节器38A。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指令信号WM)可变地控制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调节器38A。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二旋转轴39对应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输出轴。第二旋转轴39与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连接。或者,第二旋转轴39相当于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
第二离合器40设置在第二液压泵马达38与空转齿轮29之间。由此,第二液压泵马达38经由第二离合器40而与空转齿轮29连接。第二离合器40设置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二旋转轴39与设置有空转齿轮29的传递轴28之间。第二离合器40能够切换为在空转齿轮29(传递轴28)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二液压泵马达38(第二旋转轴39)之间进行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连结状态)”和旋转传递被切断的“切断状态(释放状态)”。当第二离合器40处于连接状态时,例如,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二旋转轴39的旋转(=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经由传递轴28传递到空转齿轮29。当第二离合器40处于释放状态时,例如,第二旋转轴39的旋转不传递到传递轴28。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指令信号C2)控制第二离合器40的连接/释放。
在实施方式中,从变速装置21的输入轴22输入的动力可以任意选择是经由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向变速机构25传递动力,还是经由直接连结机构27向变速机构25传递动力。由此,在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动作适合的条件、例如要求高转矩的挖掘时等高负荷的条件下,能够利用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另一方面,在适合由直接连结机构27进行的变速的情况下,例如在作业现场内的长距离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的低负荷时,能够经由直接连结机构27进行动力传递。
在经由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向变速机构25传递动力的情况下,释放直接连结离合器30,连接第一离合器33和第二离合器40。在该情况下,作为动力的流向,有经由行星齿轮机构32及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向变速机构25侧分配动力的情况、以及通过使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转速为0从而不向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传递动力而向变速机构25侧传递动力的情况。
将释放直接连结离合器30、连接第一离合器33及第二离合器40、向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传递动力、向变速机构25侧传递动力的状态称为无级变速状态。将释放直接连结离合器30、连接第一离合器33及第二离合器40、不向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传递动力而向变速机构25侧传递动力的状态称为内部直接连结。在该内部直接连结时,使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倾斜(排出容量)上升到规定以上,使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中立,由此使制动作用作用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使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转速为0。
由此,在内部直接连结的状态下,将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传递给变速机构25。实际上,由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及第二液压泵马达38存在漏油,因此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转速不会为0,但能够将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大多分配给变速机构25。在内部直接连结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离合器40也可以不连接。另一方面,在经由直接连结机构27向变速机构25传递动力的情况下,连接直接连结离合器30,释放第一离合器33及第二离合器40。直接连结离合器30、第一离合器33和第二离合器40可采用湿式多片离合器或同步网眼机构离合器。
在实施方式中,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具备能够变更设定压(溢流设定压、溢流开始压力)的可变溢流阀51A、51B、以及允许压力油的单向流通并阻止压力油的逆向流通的止回阀52、53。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第一主管路37A与第二主管路37B之间通过连接管路42连接。在此,第一液压泵马达36和第二液压泵马达38通过工作油在它们之间经由一对主管路37A、37B流通来传递动力。在使输入轴22侧的旋转变速并向输出轴23侧传递时,第一主管路37A的压力比第二主管路37B高。另外,在使输出轴23侧的旋转变速并向输入轴22侧传递时,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比第一主管路37A高。在连接第一主管路37A和第二主管路37B之间的连接管路42设置有一对止回阀52、53。
一方的止回阀52(以下也称为第一止回阀52)允许压力油从第二主管路37B侧向第一主管路37A侧流通,阻止压力油逆向流通。即,第一止回阀52使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向第一主管路37A的流动为连通状态,并且切断工作油从第一主管路37A向第二主管路37B的流动。另一方的止回阀53(以下也称为第二止回阀53)允许压力油从第一主管路37A侧向第二主管路37B侧流通,阻止压力油逆向流通。即,第二止回阀53使工作油从第一主管路37A向第二主管路37B的流动为连通状态,并且切断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向第一主管路37A的流动。
在连接管路42连接有旁通各个止回阀52、53的旁通管路54、55。第一旁通管路54从连接管路42分支,并且旁通第一止回阀52而与连接管路42连接。第二旁通管路55从连接管路42分支,并且旁通第二止回阀53而与连接管路42连接。可变溢流阀51A、51B设置在旁通管路54、55的中途。
即,第一可变溢流阀51A设置在第一旁通管路54的中途。在第一主管路37A的压力为规定压力(第一压力、第四压力)以下的情况下,第一可变溢流阀51A使工作油从第一主管路37A向第二主管路37B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规定压力(第一压力、第四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第二可变溢流阀51B设置在第二旁通管路55的中途。在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为规定压力(第一压力、第二压力、第三压力)以下的情况下,第二可变溢流阀51B使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向第一主管路37A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规定压力(第一压力、第二压力、第三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可变溢流阀51A、51B由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信号(指令信号WA、WB)而开阀压(溢流压)变化的电动式溢流阀(例如电磁溢流阀)构成。即,可变溢流阀51A、51B的设定压的变更基于来自控制器43的指令信号(指令信号WA、WB)进行。
第一速度检测器44设置在变速装置21的输入轴22。第一速度检测器44是检测输入轴22的转速和旋转方向的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入轴22的转速对应于发动机9的转速(以下称为发动机转速Vin)。第一速度检测器44向控制器43输出与发动机转速Vin对应的检测信号。第二速度检测器45设置在变速装置21的输出轴23。第二速度检测器45是检测输出轴23的转速(以下称为输出转速Vout)和旋转方向的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转速Vout对应于车速。第二速度检测器45向控制器43输出与输出转速Vout和旋转方向对应的检测信号。
第一压力检测器46设置在第一主管路37A。第一压力检测器46是检测第一主管路37A的液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检测器46向控制器43输出与第一主管路37A的液压PA对应的检测信号。第二压力检测器47设置在第二主管路37B。第二压力检测器47是检测第二主管路37B的液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检测器47向控制器43输出与第二主管路37B的液压PB对应的检测信号。
第三压力检测器48设置在直接连结离合器30。第三压力检测器48是检测直接连结离合器30的离合器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检测器48向控制器43输出与直接连结离合器30的离合器压PC对应的检测信号。操作量检测器8C(参照图1)设置在加速踏板8A。操作量检测器8C是检测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θ的操作量检测传感器。操作量检测器8C向控制器43输出与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θ对应的检测信号。
接着,对进行变速装置21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切换控制以及可变溢流阀51A、51B的设定压力变更控制的控制器43进行说明。
控制器43的输入侧与第一速度检测器44、第二速度检测器45、第一压力检测器46、第二压力检测器47、第三压力检测器48以及操作量检测器8C连接。另一方面,控制器43的输出侧与直接连结离合器30、第一离合器33、第二离合器40、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调节器36A、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的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调节器38A以及可变溢流阀51A、51B连接。
控制器43构成为例如包括具备运算电路(CPU)、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变速装置21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切换控制处理的处理程序、用于可变溢流阀51A、51B的设定压力变更控制处理的处理程序等。即,控制器43控制泵容量、马达容量的调整、直接连结离合器30、第一离合器33及第二离合器40的连接/释放以及可变溢流阀51A、51B的设定压力。
控制器43从第一速度检测器44输入发动机转速Vin,从第二速度检测器45输入输出转速Vout,从第一压力检测器46、第二压力检测器47和第三压力检测器48输入液压PA、PB和离合器压PC,从操作量检测器8C输入操作量θ。控制器43基于这些输入来运算对离合器30、33、40指令(离合器指令)、对可变溢流阀51A、51B的指令(溢流压指令)、对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调节器36A的指令(泵指令、马达指令)以及对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调节器38A的指令(马达指令、泵指令)。
控制器43基于运算结果对可变溢流阀51A、51B输出溢流压指令信号WA、WB。在该情况下,输出信号WA到第一可变溢流阀51A,输出信号WB到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另外,控制器43基于运算结果对离合器30、33、40输出ON(连接)/OFF(释放)信号C1、C2、C3。该情况下,向第一离合器33输出信号C1,向第二离合器40输出信号C2,向直接连结离合器30输出信号C3
而且,控制器43基于运算结果对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调节器36A和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调节器38A输出斜板或斜轴的倾斜指令信号Wp、WM。该情况下,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调节器36A输出倾斜指令信号Wp,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调节器38A输出倾斜指令信号WM。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的液压泵马达36、38为可变容量型。液压泵马达36、38通过改变斜板或斜轴的倾角而改变排出容量。液压泵马达36、38可以是单倾转也可以是双倾转。
无论如何,控制器43具有输入部(接收部)、运算部、存储部以及输出部。控制器43进行“第一离合器33连接/释放”、“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调节器36A的动作(倾斜调整)”、“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调节器38A的动作(倾斜调整)”、“第二离合器40的连接/释放”、“直接连结离合器30的连接/释放”以及“可变溢流阀51A、51B的设定压的变更”。这些控制通过控制器43的处理器(运算部)基于保存在控制器43的存储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程序进行运算处理来实现。
但是,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由于乘坐控制装置的振动抑制效果被蓄压器的容量制约,所以有可能不能充分抑制作业车辆的振动。另外,由于蓄压器的阻尼效果,前作业机的动作变得不稳定,存在前作业机的定位精度恶化,或者前作业机的操作性降低的可能。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中,不使用蓄压器来抑制行驶中的振动。该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变速装置21进行行驶中的振动抑制。下面,参照图3至图8对能够抑制行驶中振动的变速装置21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控制器43基于由车载传感器检测出的与轮式装载机1的状态对应的信息,判定轮式装载机1是否在行驶中。作为一个例子,控制器43判定FNR杆8B是否处于F位置或R位置。当FNR杆8B处于F位置或R位置时,控制器43判定轮式装载机1正在行驶。另外,在是否处于行驶中的判定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条件。
控制器43在判定轮式装载机1为停止中的情况下,使变速装置21的振动抑制控制为断开状态。相对于此,控制器43在判定轮式装载机1为行驶中的情况下,使变速装置21的振动抑制控制为接通状态。这样,变速装置21构成为:通过控制器43的控制,能够根据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而切换振动抑制控制断开状态(以下,也称为减振控制断开状态)和振动抑制控制接通状态(以下,也称为减振控制接通状态)。
在“减振控制断开状态”下,可变溢流阀51A、51B的溢流开始压力成为高的状态(例如,第一设定压力P1)。即,在“减振控制断开状态”下,由于可变溢流阀51A、51B的溢流开始压力高,所以旁通管路54、55不成为连通状态。因此,形成能够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动力以及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动力的状态。另外,第一设定压力P1例如可以设定为可由可变溢流阀51A、51B变更的最大的溢流压。
在无级变速状态下向前进方向行驶的情况下(即,将FNR杆8B切换为F时),从“减振控制断开状态”切换为“减振控制接通状态”(图4至图7的时刻t0)。控制器43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为低的状态(例如,第二设定压力P2)。此时,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为第一设定压力P1。从时刻t0开始操作加速踏板8A,开始行驶。另外,第二设定压力P2例如可以设定为可由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变更的最小的溢流压。
操作员通过踩住加速踏板8A直至达到目标车速来使操作量(指令信号θ)上升。此时,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保持第一设定压力P1。由此,动力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如图4及图6所示,车速对应于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而上升。当车速达到操作员的目标车速时(图4至图7的时刻t1),减少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将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保持恒定,以维持车速。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随着轮式装载机1的车速变高而变高。
在以恒定速度行驶中的时刻t1至时刻t2的区间中,说明“减振控制断开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8中虚线所示,变速装置21的输出转矩(以下也称为“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发生变动。即,在无级变速状态的情况下,从车轮2、4输入的“向减少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经由空转齿轮29传递给第二液压泵马达38。此时,从第二离合器40侧观察,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9)的旋转为逆时针旋转,“向减小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施加到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9)上。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排出的工作油(工作液)通过第二主管路37B流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动力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经由行星齿轮机构32被发动机9吸收。由此,在非意图方向(使车速减少的方向)产生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在图8中产生负的输出转矩)。
与此相对,在“减振控制接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设定为比第一设定压力P1低的第二设定压力P2。由此,即使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排出高压的工作油,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也为第二设定压力P2。因此,在“减振控制接通状态”下,与“减振控制断开状态”相比,能够降低“向减少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向发动机9传递的比例。其结果,能够降低制动转矩,能够降低非意图方向(使车速减少的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即,如图8中实线或双点划线所示,与虚线相比,能够降低非意图方向(使车速减少的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负侧的输出转矩)(能够消除负侧的斜线部)。
另外,在时刻t1时,控制器43根据保持恒定的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读取车速,对该车速所需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进行运算处理。在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倾斜角、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角一定的情况下,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由第一主管路37A和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差决定。控制器43降低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例如,第四设定压力P4),调整第一主管路37A的值(压力),以使变速器的输出转矩成为运算处理的结果。由此,第一主管路37A保持在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不会上升至需要以上。
从车轮2、4输入的“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传递给空转齿轮29。此时,从第二离合器40侧观察,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9)的旋转为逆时针旋转,“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施加在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9)。即,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9)被空转齿轮29牵引,“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作用于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9),以使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输出转矩增加。但是,由于使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为第四设定压力P4,所以第一主管路37A和第二主管路37B的差压不上升。因此,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不增加,能够限制意图方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即,如图8中实线或双点划线所示,与虚线相比,能够限制意图方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正侧的输出转矩)(能够消除正侧的斜线部)。
这里,控制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倾斜角或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角也能够控制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但是,通常可变溢流阀51A、51B的响应性比液压泵马达36、38的响应性优异。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优先利用可变溢流阀51A、51B进行控制。
在此,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只要其平均值为运算处理后的输出转矩即可。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计算例如可以基于分别安装在第一主管路37A和第二主管路37B上的压力计(第一压力检测器46、第二压力检测器47)的测量值来进行。此外,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计算也可以基于以与轮式装载机1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水平轴(例如,俯仰轴)为旋转中心的轮式装载机1的旋转角度(俯仰角度)、转速、旋转加速度或旋转加加速度的测量值来进行。换言之,也可以基于轮式装载机1减速时的车身向前倾斜的姿势、加速时的车身向后倾斜的姿势,进行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计算。另外,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计算也可以基于使作为装卸装置的作业装置7移动的液压的压力来进行。
为了使减振效果最大,使第二设定压力P2为最小溢流压(例如0)即可。在该情况下,第二主管路37B和第一主管路37A成为连通状态。即,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被切断。因此,“向减少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不传递给发动机9,不产生发动机制动。由此,能够使非意图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为0。在该情况下,通过在非意图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变为0,能够将第四设定压力P4设定为较低的值。由此,能够增加意图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斜线部的比例。
无论如何,在以“减振控制接通状态”行驶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能够减少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斜线部,能够降低输出转矩的变动。由此,输出转矩的振幅变小,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振动。
另外,如图8所示,控制器43能够设定可变溢流阀51A、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以使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取“减振控制断开状态”和“减振控制接通状态(减振效果最大)”之间的任意值。在从“减振控制断开状态”切换到“减振控制接通状态(减振效果最大)”的情况下,轮式装载机1可能发生冲击。因此,如上所述,通过设置任意值的状态,能够抑制这样的冲击。由此,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
接着,对使轮式装载机1减速并停止的情况、即图4至图7的时刻t2以后进行说明。操作员在时刻t2减少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在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下降到第一操作量(例如0)以下后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0.1至1秒)的情况下,控制器43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从第二设定压力P2逐渐上升到比第二设定压力P2高的第三设定压力P3(P2<P3)。由此,动力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逐渐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该动力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经由行星齿轮机构32被发动机9吸收(发动机制动)。
由此,施加发动机制动,能够使车辆减速。这样,在操作员意欲操作了的情况下,能够使发动机制动器动作。另外,第一操作量例如可以设定为轮式装载机1的加速和减速切换的操作量。第一操作量例如可以设定为车辆的速度越高则越大的关系。另一方面,第三设定压力P3例如可以设定为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发动机制动的溢流压力。在该情况下,第三设定压力P3例如可以设定为比第二设定压力P2高、比第一设定压力P1低的压力(P2<P3<P1)。
另外,通过增大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角,使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为第三设定压力P3以上,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动作。即,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上升(例如,为第三设定压力P3),并且控制第二液压泵马达37的倾斜角,使其大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倾斜角。由此,使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成为高压。然后,通过使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比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例如第三设定压力P3)高,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响应,第二主管路37B在保持溢流开始压力高的同时使第二主管路37B的工作油脱出。由此,产生能量损失(压力损失),使车速减速。这一系列的作用称为CVT制动。
这样,通过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按意图动作,能够产生损失,使车速减速(CVT制动)。在时刻t2以后,由于工作油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流动,所以通过减小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倾斜角、增大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角,使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上升。由此,不仅施加发动机制动,还施加CVT制动,能够使车辆的减速更大。通过活用发动机制动和CVT制动,能够降低辅助制动的负荷。在图4中,在时刻t3的时刻利用辅助制动,使车速为0km/h而停止。
当变为“减振控制接通状态”时,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吸收变速器的输出转矩变动。由此,即使在行驶中基于路面或车辆振动等对作为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1施加外力,也能够降低输出转矩的变动,抑制行驶中的振动。通过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被吸收,动力不向行星齿轮机构32传递,因此能够降低齿轮损失。另外,即使在不像蓄压器那样受容量限制而产生大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转矩变动。因此,能够提高行驶中的乘坐舒适性。另外,由于不是抑制作业装置7而是抑制车辆主体的振动,所以即使在行驶中操作作业装置7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作业装置7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在操作员降低了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的情况下,通过设为“减振控制断开状态”,能够施加发动机制动而减速。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逐渐上升,能够抑制制动转矩急剧上升,能够实现对操作员的负荷小的减速。由此,从这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行驶中的乘坐舒适性。另外,通过并用发动机制动和CVT制动,能够降低辅助制动的负荷。
在变速装置21的动力流向为内部直接连结状态的情况下,也进行与无级变速状态相同的控制。关于内部直接连结状态时的控制,以与无级变速状态的不同为中心进行说明。内部直接连结状态通过使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倾斜(排出容量)上升到规定以上,使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中立,从而使制动作用作用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使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转速为0。以下说明的内部直接连结状态使第二离合器40为释放状态。
在以恒定速度行驶中的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区间内,从车轮2、4输入的“向减少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经由空转齿轮29、行星齿轮机构32传递到第一液压泵马达36。此时,作为行星齿轮机构32的输出轴的行星输出轴32A逆时针旋转,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排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主管路37B、连接管路42、第二可变溢流阀51B流向第一主管路37A。即,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低(例如,第二设定压力P2),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由此,从车轮2、4输入的“向减少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被一部分或全部吸收。其结果,能够抑制“向减少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传递到发动机9,能够降低发动机制动的产生。在进行这样控制时,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转速暂时不是0,能够降低非意图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能够消除负侧的斜线部)。
另外,从车轮2、4输入的“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也经由空转齿轮29、行星齿轮机构32传递到第一液压泵马达36。此时,作为行星齿轮机构32的输出轴的行星输出轴32A顺时针旋转,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排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主管路37A流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控制器43降低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调整第一主管路37A的值(压力),以使变速器的输出转矩成为运算处理的结果。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输入从发动机9输出的动力和从车轮2、4输入的“向增加车速的方向作用的动力”,但第一主管路37A不会成为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以上,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不会增加到需要以上。由此,能够限制意图方向上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能够消除正侧的斜线部)。
这样,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第一压力(第一设定压力P1)相对于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设定得较高(P1>P2)。由此,在实施方式中,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与“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不同。在该情况下,根据实施方式,第一可变溢流阀51B为通过控制器43能够变更设定压力的可变溢流阀。而且,控制器43在车辆行驶中将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设定压设定为小于第一压力(第一设定压力P1)的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从而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之间的动力传递能力相互不同。换言之,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的动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因此,当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超过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时,第二可变溢流阀51B成为溢流状态(连通状态),由此,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流向第一主管路37A。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与第二液压泵马达38之间通过第二主管路37B的动力传递,能够在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更具体地说,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吸收转矩的变动(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变动)。
因此,即使基于以行驶中的路面的凹凸为产生原因的车辆振动等对轮式装载机1施加外力,也能够降低伴随这些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的变动。其结果,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振动,能够提高行驶中的乘坐舒适性。另外,由于在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更具体而言,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吸收转矩变动,所以不像蓄压器那样容量受到限制。因此,即使在产生大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转矩变动。另外,由于在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更具体而言,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内抑制振动,所以即使在行驶中操作了作业装置7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作业装置7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为可由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变更的最小溢流压力。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在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与第二液压泵马达38之间通过第二主管路37B的动力传递能力。即,能够使基于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向第一主管路37A流动的转矩变动的吸收(降低)效果最大。
在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使车辆加速的操作部件的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θ降低到加速与减速切换的第一操作量以下时,控制器43通过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从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变化为比第二压力高的第三压力(第三设定压力P3),使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上升。因此,在操作员降低了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的情况下,能够施加发动机制动来减速。
而且,通过使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溢流开始压力逐渐上升到第三压力(第三设定压力P3),能够抑制制动转矩急剧上升。由此,能够进行对操作员的负荷少的减速,能够提高行驶中的乘坐舒适性。另外,根据需要,通过增大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倾斜角,提高第二主管路37B的压力,通过由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积极地溢流,能够并用发动机制动和CVT制动。由此,能够降低辅助制动的负荷。
另外,作为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θ的阈值的第一操作量,可以设定为车辆的速度越高则越大的关系。在该情况下,仅通过加速踏板8A(一个操作部件)就能够控制牵引力和车速。即,能够仅通过加速踏板8A进行加速及减速。由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变溢流阀51A是通过控制器43能够变更设定压力的可变溢流阀。而且,控制器43在车辆行驶中根据车辆的状态量来变更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设定压力,由此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与“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的比率变化。该情况下,例如在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恒定时,控制器43使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溢流开始压力从第一压力(第一设定压力P1)变化为比第一压力和第三压力(第三设定压力P3)低、比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高的第四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P1,P3>P4>P2)。由此,能够抑制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上升到需要以上。
在此,控制器43根据保持恒定的加速踏板8A的操作量θ,读取车速,对该车速所需的变速器的输出转矩进行运算处理,并且以该输出转矩成为运算处理的结果的方式运算第四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3能够基于用于供车辆行驶的旋转力、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理论排出容积和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理论排出容积,计算第四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另外,控制器43能够基于以与车辆的行进方向正交的轴为旋转中心的车辆的旋转角度、转速、旋转加速度、旋转加加速度的测量值和/或安装在第一主管路37A上的压力测量装置(第一压力检测器46)的测量值,计算第四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另外,控制器43能够基于使作业装置7移动的液压的压力来计算第四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在任一种情况下,控制器43都发送信号,使第一可变溢流阀51A溢流开始压力成为与车辆的状态量对应的第四压力(第四设定压力P4),改变“在车辆行驶中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的比率。由此,能够抑制变速器的输出转矩上升到需要以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使作为第一溢流阀的第一可变溢流阀51A和作为第二溢流阀的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分别为通过控制器43能够变更设定压力的电动式溢流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设定压力固定的设定压固定溢流阀。即,图9表示第一变形例。在第一变形例中,使第一溢流阀为设定压力固定为第一压力(例如第一设定压力P1)的第一固定溢流阀61A,使第二溢流阀为设定压力固定为第二压力(例如第二设定压力P2)的第二固定溢流阀61B。该情况下,第一固定溢流阀61A的第一压力相对于第二固定溢流阀61B的第二压力设定得较高,由此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26的动力传递能力”不同。换言之,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的动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由此,能够降低(吸收)在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与第二液压泵马达38之间通过第二主管路37B的动力传递,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振动。
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使第一溢流阀为设定压力固定为第一压力(例如第一设定压力P1)的第一固定溢流阀61A,使第二溢流阀为通过控制器43能够变更设定压力的第二可变溢流阀51B。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3通过在车辆行驶中将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设定压设定为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之间的动力传递能力互不相同。换言之,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的动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第三变形例那样省略第一溢流阀。在该第三变形例中,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具备设定压力固定为第二压力(例如第二设定压力P2)的第二固定溢流阀61B和一对止回阀52、53。即,在第三变形例中,省略第一溢流阀,具备第一止回阀52,该第一止回阀52使工作油从第二主管路37B向第一主管路37A的流动为连通状态,并且切断工作油从第一主管路37A向第二主管路37B的流动。在该情况下,相对于从第一主管路37A向第二主管路37B的工作油的流动保持切断状态(换言之,相当于设置有溢流开始压力无限大的第一溢流阀的结构),第二固定溢流阀61B设定为第二压力(例如,第二设定压力P2)。由此,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之间的动力传递能力互不相同。换言之,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的动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第四变形例那样,为将图11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第二固定溢流阀61B变更为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3通过在车辆行驶中将第二可变溢流阀51B的设定压设定为第二压力(第二设定压力P2),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的动力传递能力互不相同。换言之,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的动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第五变形例那样,使第一溢流阀为第一可变溢流阀51A,使第二溢流阀为第二固定溢流阀61B。该情况下,控制器43在车辆行驶中(根据车辆状态量)变更第一可变溢流阀51A的设定压力,从而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的动力传递能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动力传递能力”不同(使动力传递能力的比率变化)。换言之,使“从第一液压泵马达36向第二液压泵马达38传递的动力”和“从第二液压泵马达38向第一液压泵马达36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另外,在实施方式以及第一至第五变形例中,以第二液压泵马达38经由第二离合器40与空转齿轮29连接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第六变形例那样,可以为第二液压泵马达38经由第二离合器40连接“与直接连结机构27的输入侧齿轮27A啮合的传递齿轮71”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一离合器33与第二离合器40之间设置“通过用一对主管路37A、37B连接第一液压泵马达36和第二液压泵马达38而构成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七变形例那样,可以为在第一离合器33与第二离合器40之间设置电动无级变速机构81的结构。即,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器可以是液压泵马达,也可以是电动发电机。
在图15所示的第七变形例中,电动无级变速机构81具备设置在输入轴22侧的第一电动发电机82、经由第一电线83与第一电动发电机82连接的控制器84、以及经由第二电线85与控制器84连接的第二电动发电机86。第一电线83在第一电动发电机82与控制器84之间传送电力。第二电线85在第二电动发电机86与控制器84之间传送电力。控制器84在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中将“从第一电动发电机82向第二电动发电机86传送的电力”和“从第二电动发电机86向第一电动发电机82传送的电力”控制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控制器84可构成为例如包括蓄电池(电力存储源)。控制器84例如通过用蓄电池进行受电、放电,将“从第一电动发电机82向第二电动发电机86传送的电力”和“从第二电动发电机86向第一电动发电机82传送的电力”控制为互不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控制器84在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中例如将“从第一电动发电机82向第二电动发电机86传送的电力”设定得比“从第二电动发电机86向第一电动发电机82传送的电力”高。在这样的第七变形例中,通过在第一电动发电机82和第二电动发电机86之间吸收基于转矩的变动的电力,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振动。
另外,上述结构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删除或追加。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以变速装置21具备作为有级变速机构(多级式变速机构)的变速机构25和直接连结机构27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删除(省略)直接连结机构27和/或变速机构25。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变速装置21具备行星齿轮机构32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级变速机构,以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3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删除(省略)行星齿轮机构32。换言之,无级变速机构可以是具备行星齿轮机构32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或电动无级变速机构81)的结构,也可以省略行星齿轮机构32而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34(或电动无级变速机构81)构成。
在实施方式中,以将作为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装置21搭载在作为车辆(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1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作为轮式挖掘机等建筑车辆、升降卡车等搬运车辆、拖拉机等农业车辆等各种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广泛适用。
符号说明
1:轮式装载机(车辆)
8A:加速踏板(操作部件)
9:发动机(原动机)
12:前桥(行驶装置)
13:后桥(行驶装置)
21:变速装置(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22:输入轴
23:输出轴
31: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无级变速机构)
36:第一液压泵马达
37A、37B:主管路
38:第二液压泵马达
43:控制器
51A:第一可变溢流阀(第一溢流阀)
51B:第二可变溢流阀(第二溢流阀)
52:第一止回阀(止回阀)
61A:第一固定溢流阀(第一溢流阀)
61B:第二固定溢流阀(第二溢流阀)
82:第一电动发电机
83:第一电线
84:控制器
85:第二电线
86:第二电动发电机。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轴,其通过搭载在车辆的原动机进行旋转;
输出轴,其向所述车辆的行驶装置输出旋转;以及
无级变速机构,该无级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使所述输入轴侧的旋转变速并向所述输出轴侧传递,
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备:
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侧的第一液压泵马达;
第二液压泵马达,其经由一对主管路即第一主管路及第二主管路而与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连接;
第一溢流阀,其在所述第一主管路的压力为第一设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工作油从所述第一主管路向所述第二主管路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以及
第二溢流阀,其在所述第二主管路的压力为第二设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工作油从所述第二主管路向所述第一主管路的流动为切断状态,在超过所述第二设定压力的情况下为连通状态,
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在它们间经由所述一对主管路连接,
通过将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相对于所述第二溢流阀的所述第二设定压力设定得较高,从而使从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传递的动力和从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溢流阀是设定压力固定为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的固定溢流阀,
所述第二溢流阀是设定压力固定为所述第二设定压力的固定溢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溢流阀是通过控制器能够变更所述第二设定压力的可变溢流阀,
所述控制器通过将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设定压力设定为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的所述第二设定压力,从而使从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传递的动力和从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传递的动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定压力是能够由所述第二溢流阀变更的最小的溢流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车辆加速的操作部件的操作量降低到切换加速和减速的第一操作量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通过使所述第二溢流阀的溢流开始压从所述第二设定压力变化为比所述第二设定压力高的第三设定压力,从而使从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的动力传递能力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第一操作量被设定为所述车辆的速度越高则越大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止回阀来取代所述第一溢流阀,该止回阀使工作油从所述第二主管路向所述第一主管路的流动为连通状态,并且切断工作油从所述第一主管路向所述第二主管路的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溢流阀是通过控制器能够变更所述第一设定压力的可变溢流阀,
所述控制器通过根据所述车辆的状态量来变更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所述第一设定压力,从而使从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的动力传递能力与从所述第二液压泵马达向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的动力传递能力的比率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级变速机构还具备与所述输入轴侧连接的行星齿轮机构,
所述第一液压泵马达设置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侧。
10.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轴,其通过搭载在车辆的原动机进行旋转;
输出轴,其向所述车辆的行驶装置输出旋转;以及
无级变速机构,该无级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使所述输入轴侧的旋转变速并向所述输出轴侧传递,
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备:
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侧第一电动发电机;
经由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连接的控制器;以及
经由第二电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动发电机,
所述第一电线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电力,
所述第二电线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电力,
所述控制器使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向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传送的电力和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向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传送的电力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CN202280018149.5A 2022-03-18 2022-03-18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Pending CN1170989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12643 WO2023175914A1 (ja) 2022-03-18 2022-03-18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8935A true CN11709893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02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8149.5A Pending CN117098935A (zh) 2022-03-18 2022-03-18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286708A1 (zh)
JP (1) JPWO2023175914A1 (zh)
KR (1) KR20230137440A (zh)
CN (1) CN117098935A (zh)
WO (1) WO20231759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5851B2 (ja) * 2003-09-16 2009-09-02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Hst走行駆動装置
JP2008039013A (ja) * 2006-08-03 2008-02-21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09079704A (ja) * 2007-09-26 2009-04-16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容量型流体圧ポンプモータ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6858629B2 (ja) 2017-04-27 2021-04-1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制振制御回路
JP7197433B2 (ja) * 2019-06-11 2022-12-2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制御装置、作業車両、および作業車両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5914A1 (ja) 2023-09-21
JPWO2023175914A1 (zh) 2023-09-21
KR20230137440A (ko) 2023-10-04
EP4286708A1 (en) 2023-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70719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US8777808B2 (en) Working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US9732499B2 (en) Work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JP5427110B2 (ja) 建設機械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1862345B1 (en) Hst traveling system of work machine
JP5171053B2 (ja) 油圧駆動車両の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5996314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およびホイールローダのエンジン制御方法
WO2010109972A1 (ja) 建設車両
WO2014049890A1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KR20180033239A (ko) 작업 차량
JP4606228B2 (ja) 作業機械のhst走行システム
JP5800846B2 (ja) ホイール式作業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CN117098935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7349582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US20230349456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