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5594A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5594A
CN116635594A CN202180085273.9A CN202180085273A CN116635594A CN 116635594 A CN116635594 A CN 116635594A CN 202180085273 A CN202180085273 A CN 202180085273A CN 116635594 A CN116635594 A CN 116635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oil tank
surface portion
hydraulic oi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52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原训
寺岛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35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5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E02F3/325Backhoes of the miniature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9/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83Tanks, e.g. oil tank, urea tank, fuel tan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62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E02F9/207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type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electric motors or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40Working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2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48Vibration dampers, e.g. dual mass fly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61Arrangements of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achines, e.g. invert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21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 E02F9/2225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using pressure-compens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24Hybrid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在具备控制电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结构中,关于电气设备的布局能够得到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高效地配置电气设备。挖掘作业机具备:电动马达(12);工作油箱(30),收容工作油;液压泵(41),用于由电动马达(12)驱动来向致动器供给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以及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工作油箱(30)设置于从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分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例如控制电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挖掘作业机等工程机械中,有具备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式的工程机械。在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中,具备控制电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
作为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例如有如下的挖掘作业机:具备下部行驶体、和搭载为可相对于下部行驶体回转的上部回转体,在上部回转体搭载有电动马达。在这种工程机械中,从减小上部回转体的回转半径的观点等,要求紧凑的结构,所以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布局变得重要。
关于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中的电气设备的布局,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关于在混合动力挖掘机中设置控制器及蓄电器的技术,该混合动力挖掘机具备以发动机为驱动源进行驱动的发电电动机、包括逆变器在内的控制器、以及蓄电器。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混合动力挖掘机中,在构成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的左侧配置驾驶室,在回转框架的右侧设置燃料及工作油各自的箱。而且,控制器及蓄电器储存于阶梯状地形成的设备壳体内,该设备壳体设置于箱的前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233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储存控制器等电气设备的设备壳体形成为阶梯状,所以电气设备的配置位置的制约变大。另外,在将储存有电气设备的设备壳体设置于箱的前方的结构中,在回转框架上位置容易被制约。
特别是,欲在比较小型的挖掘作业机中采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的情况下,难以在回转框架上确保电气设备的设置空间。因此,在回转框架上适当地配置电气设备容易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工程机械:在具备控制电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结构中,关于电气设备的布局能够得到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高效地配置电气设备。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具备:原动机;工作油箱,收容工作油;液压泵,用于由上述原动机驱动来向致动器供给上述工作油箱内的工作油;以及电气设备,相对于上述工作油箱设置于从上述工作油箱的侧表面分离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原动机是通过从外部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上述电气设备是控制向上述电动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电气设备以支承于对上述工作油箱进行支承的底座的状态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具备用于将空气引入上述工作油箱的收容空间内的风扇,上述电气设备设置于开口部与上述风扇之间,上述开口部形成于形成上述收容空间的外装盖部的上述工作油箱前下方的部位,使上述收容空间与外部连通。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具备驾驶部,上述驾驶部在设置于地板部后侧的座椅安装座上设置有驾驶座椅,上述风扇配置于机体的左右一侧的缘部,上述工作油箱配置于上述风扇的前方,上述原动机配置于上述机体的后部,在上述地板部与覆盖上述工作油箱的盖部之间,设置有覆盖上述电气设备的盖。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底座在支承上述工作油箱的支承面部的背侧形成空间部,具备以支承于上述支承面部的背侧的状态设置的第二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电气设备设置于从上述支承面部的背表面分离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构成为:在上述工程机械的基础上,具备设置于上述第二电气设备的下方的第三电气设备。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控制电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结构中,关于电气设备的布局能够得到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高效地配置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左前方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结构的设置形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结构的设置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油箱及逆变器装置的支承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油箱及逆变器装置的支承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的支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部回转体的一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部回转体的一部分结构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器及转换器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器的配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器及转换器的配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器及转换器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油箱及泄放构造的背面侧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油箱及泄放构造的底面侧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油箱的泄放构造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具备控制电动马达的逆变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结构中,通过对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进行研究,使电气设备的布局的自由度提升,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地配置电气设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将回转作业车型的挖掘作业机(挖掘机)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并不局限于挖掘作业机,例如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推土机、起重作业机、紧凑型履带式装载机、滑移装载机、轮式装载机等其他工程机械。
使用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挖掘作业机1具备:作为能够自行的行驶车体的行驶装置2;和作为安装于行驶装置2的作业部的挖掘装置3。
行驶装置2是构成挖掘作业机1的主机的部分,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部5、5;作为支承左右行驶部5、5的基座的履带架6;以及设置于履带架6上的回转框架7。
行驶部5具有如下结构:在支承于构成履带架6的规定框架部分的多个链轮等旋转体卷绕履带。行驶部5在其后端部具有驱动轮亦即驱动链轮5a作为旋转体。履带架6具有:中央框架部6a,位于左右行驶部5、5间的中央部;和侧框架部6b,设置于中央框架部6a的左右两侧。
回转框架7构成为俯视呈大致圆形状,通过设置于履带架6上侧的回转支承部6c,设置为绕上下方向的轴线向左右任意方向都能够相对于履带架6回转。另外,回转框架7构成为能够在左右行驶部5、5的左右宽度内、即左侧行驶部5的左外侧缘端与右侧行驶部5的右侧缘端之间的宽度内回转。由此,能够进行挖掘作业机1的小回转作业。
在回转框架7上设置有具有平面状的地板部8的驾驶部10。地板部8在回转框架7上设置于前半部的左侧部分。在驾驶部10的右侧设置有箱部9。对于驾驶部10,地板部8的左侧是操作人员的乘降口。另外,在回转框架7上的后部,设置有原动机亦即电动马达12作为驱动源。
驾驶部10用于驾驶/操作行驶装置2及挖掘装置3。在回转框架7上,为驾驶部10设置有顶棚13。顶棚13具有:左右一对后支柱部13a、13a,竖立设置于原动机部的上方;左右一对前支柱部13b、13b,竖立设置于地板部8的前端部;以及顶棚顶部13c,设置于前后支柱部间。顶棚顶部13c从上方覆盖驾驶部10。
在驾驶部10中,在地板部8的后侧设置有座椅安装座亦即驾驶座椅支承台14,在驾驶座椅支承台14上设置有驾驶座椅15。在驾驶座椅15的前方,以从地板部8朝向上方延伸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左右一对行驶杆16。在地板部8上的行驶杆16的左右两侧,配设有作业用的多个操作踏板17。另外,在驾驶部10中,在驾驶座椅15的周围设置有用于操作挖掘装置3等的作业部的作业操作杆、具有开关等各种操作部的操作面板部等。
挖掘作业机1具备包括履带架6及支承于其左右两侧的行驶部5、5在内的结构作为下部行驶体20A,并且具备上部回转体20B作为搭载为可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0A回转的机体。上部回转体20B构成为包括:回转框架7,是构成机体的框架;和驾驶部10,设置于回转框架7上。
另外,在设置于驾驶部10右侧的箱部9,设置有收容工作油的工作油箱30(参照图4)。工作油箱30设置于回转框架7的右侧前部。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向构成挖掘装置3的液压缸等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液压缸等供给。
工作油箱30由右盖部31覆盖。右盖部31是覆盖工作油箱30及设置于工作油箱30后侧的散热器61的盖部,形成构成上部回转体20B外装的外装盖部的右侧部分。上部回转体20B的外装盖部包括:后盖部32,形成外装盖部的后侧部分;左盖部33,形成外装盖部的左侧部分;前下盖部34,覆盖上部回转体20B的前下侧部分;以及左前盖部35,设置于地板部8的左端下侧。后盖部32的左右一侧由铰链部支承为能够转动。左盖部33覆盖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左侧。此外,在后盖部32的下侧设置有配重142。
挖掘装置3是设置于行驶装置2前侧的前作业装置。在回转框架7前端的左右中央部,朝向前方突出设置有支承挖掘装置3的支承托架18。构成挖掘装置3的基端部的动臂支承托架19以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转动轴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托架18。挖掘装置3设置为通过摆动用液压缸20(参照图9)相对于回转框架7左右摆动,该摆动用液压缸20在动臂支承托架19右侧设置于动臂支承托架19与回转框架7之间。
摆动用液压缸20设置于动臂支承托架19与回转框架7之间。摆动用液压缸20使后侧的底侧轴支承于回转框架7的底板部80上,并且使前侧的杆侧轴支承于动臂支承托架19。
挖掘装置3具有:动臂21,具有侧面观察时屈曲为回旋镖状的形状,构成挖掘装置3的基部侧的部分;斗杆22,与动臂21的前端侧连结;以及铲斗23,安装于斗杆22的前端部。挖掘装置3具有:动臂缸26,使动臂21转动动作;斗杆缸27,使斗杆22转动动作;以及作业工具缸28,使铲斗23转动动作。这些缸均是液压缸。
铲斗23作为作业用的配件,经由配件装卸装置29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斗杆22的前端部。在挖掘装置3中,根据作业内容安装抓斗、破碎机等其他装置来替代铲斗23。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挖掘作业机1中,通过由就座于驾驶座椅15的操作人员适当操作行驶杆16、作业操作杆等,来进行所希望的动作及作业。具体而言,例如通过行驶杆16的操作,来进行行驶装置2的前后直行行驶、左右转弯行驶。另外,通过作业操作杆的操作,来进行借助挖掘装置3的挖掘作业等。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是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2的电动式的工程机械。如图3所示,电动马达12是用于驱动液压泵41的泵驱动用马达。电动马达12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接受交流电的供给而进行驱动。液压泵41用于由电动马达12驱动而将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经由控制阀42向致动器43供给。
致动器43是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各种液压致动器的通称。致动器43例如是动臂缸26、斗杆缸27、作业工具缸28、摆动用液压缸20、回转用的液压缸等。
控制阀42控制压力油向作为致动器43的各液压致动器的流动。控制阀42构成为包括与各液压致动器对应的多个方向切换阀,通过方向切换阀的动作控制等,来控制通过液压泵41的驱动而从工作油箱30内供给的压力油的量和供给目的地。通过压力油向致动器43的供给控制,来进行挖掘装置3的动作、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动作等。
如图4所示,电动马达12在回转框架7的后下部,以驱动轴的轴向为左右方向横向设置。在电动马达12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泵41。液压泵41使其旋转轴经由联接器而与电动马达12的驱动轴连结,随着电动马达12的驱动轴的旋转而进行驱动,送出工作油。控制阀42在上部回转体20B设置于回转框架7上的规定位置(例如回转框架7的前部左侧的位置)。
另外,挖掘作业机1具有左右一对行驶用液压马达44、44(参照图1、图2)。行驶用液压马达44通过接受来自控制阀42的压力油的供给而进行驱动,在各行驶部5中设置为在安装于履带架6的侧框架部6b等规定部位的状态下使驱动链轮5a旋转驱动。左右行驶用液压马达44、44通过分别驱动行驶部5而进行行驶装置2的前后直行行驶、左右转弯行驶。
如图3所示,作为直接或间接地与电动马达12电连接的结构,挖掘作业机1具备:供电器46,用于从外部向电动马达12供给电力;电池单元47,是用于向电动马达12供给电力的电池;以及逆变器装置48,控制电动马达12。
如图3所示,供电器46通过外部电力供给用的电力供给线51来与外部电源亦即商用电源49电连接。即,供电器46通过电力供给线51获取来自外部电源亦即商用电源49的电力。电力供给线51由电缆等构成。另外,供电器46与电池单元47及逆变器装置48分别电连接。
供电器46具有:将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直流电压)向逆变器装置48输出的功能;将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向电池单元47输出的功能;以及使来自电池单元47的直流电向逆变器装置48输出的功能。供电器46构成为通过模式切换来切换所发挥的功能。供电器46控制已供给的电的电流和电压的值。
例如作为通过设置于驾驶部10的模式切换开关的操作而切换的模式,挖掘作业机1具有以下三种供电模式。即,挖掘作业机1具有:电池供电模式,向电动马达12的供电仅由电池单元47进行;外部供电模式,向电动马达12的供电由供电器46从外部的商用电源49进行;以及蓄电模式,由供电器46向电池单元47蓄电来自外部的商用电源49的电力。
外部供电模式包括进行经由供电器46的来自商用电源49的供电对电池单元47的充电、以及从电池单元47向电动马达12的供电这两者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情况。即,电动马达12在电池供电模式下通过来自电池单元47的供电进行驱动,在外部供电模式下通过来自商用电源49的供电进行驱动,并且根据情况从电池单元47接受驱动用的电力的供给。
电池单元47是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电源。电池单元47是将多个电池模块单元化而成的结构。电池模块由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构成。电池单元47向逆变器装置48供给直流电流。
如图4及图5所示,电池单元47在回转框架7的后部设置于电动马达12上方的位置。此外,为了方便,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电池单元47。
电池单元47具有长方体状的电池主体部70,在回转框架7的后部设置为电池主体部70位于电动马达12的上方。电池单元47设置为将电池主体部70的前后左右的面朝向上部回转体20B的前后左右。
电池单元47经由规定支承部件支承于构成回转框架7的底板部80上。底板部80是形成回转框架7的底面部的部分,由水平状地配置的板状的框架部件等构成。底板部80具有平坦的上表面80a。在底板部80形成有多个开口部80b。
从底板部80的左侧部到前部设置有用于设置地板部8的地板部框架89。地板部框架89包括与底板部80平行状地设置的水平框架部89a。以架设于底板部80的前缘部与水平框架部89a的前缘部之间的形态,设置有前下盖部34。
在底板部80上设置有左右一对纵板88,该左右一对纵板88配置为从设置于回转框架7前侧的左右中央部的支承托架18的后侧沿着大致前后方向。纵板88固定设置于底板部80,构成回转框架7的一部分。
右侧纵板88在后侧延伸配置到回转框架7的后端部,划分出电动马达12和散热器61的设置场所。左侧纵板88在后侧延伸配置到电动马达12的前侧附近,在左侧纵板88的左侧配置有控制阀42。左右纵板88使前侧部分从前下盖部34向前方延伸突出,形成支承托架18的左右侧面部。
如图5所示,电池单元47由防振支承电池单元47下侧的左右下侧防振支承部81、和防振支承电池单元47上侧的左右上侧防振支承部82支承于回转框架7的底板部80。下侧防振支承部81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前端部,上侧防振支承部82设置于电池单元47的后端部。
下侧防振支承部81相对于底板部80设置于在上表面80a上设置的门状的支承腿部85上。上侧防振支承部82相对于底板部80设置于构成为大致门状的门型框架部110。门型框架部110构成为包括:左右一对撑条部111,竖立设置于底板部80上;和横架框架部112,架设于左右撑条部111之间。
在底板部80上的电池主体部70下侧的空间横置地配置有电动马达12及液压泵41。经由联接器相互连结的电动马达12及液压泵41(以下称为“马达/泵单元”。)由多个防振支承部140防振支承于回转框架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防振支承部140设置于马达/泵单元的前侧左右两处、和马达/泵单元的后侧左右两处共四处。
在防振支承部140中,从马达/泵单元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支承于在回转框架7的底板部80上设置的规定支承部。防振支承部140构成为包括:弹性部,由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和固定部,用于将从马达/泵单元延伸突出的支承撑条固定于回转框架7侧的规定支承部。
逆变器装置48是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向电动马达12供给的电力的装置。逆变器装置48通过控制对电动马达12输出的电力,来控制电动马达12的输出。具体而言,逆变器装置48将从电池单元47供给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另外,逆变器装置48使经由供电器46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成为规定电压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
具体而言,逆变器装置48具有:逆变电路,从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运算控制部,控制该逆变电路;整流电路,将经由供电器46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升压,向逆变电路输出。运算控制部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逆变器装置48在外部供电模式中,通过整流电路将经由供电器46从商用电源49供给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向逆变电路输出,用逆变电路生成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另一方面,逆变器装置48在电池供电模式中,用逆变电路接受从电池单元47供给的直流电的输入,用逆变电路生成交流电并向电动马达12供给。
另外,如图4所示,挖掘作业机1具备散热器61作为冷却***,该散热器61冷却向电动马达12、逆变器装置48、供电器46等供给的冷却水。散热器61是用于冷却各种装置设备的热交换器,冷却在规定冷却流路循环的冷却水。对散热器61设置有电动风扇62。在散热器61形成有供空气通过的连通部,通过来自电动风扇62的送风而空气通过连通部,从而冷却冷却水。
如图4所示,散热器61具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外形,竖立设置于回转框架7的后部右侧。散热器61与工作油箱30的后侧邻接配置。散热器61以沿着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状的回转框架7的外形的方式,以相对于前后方向使后侧位于左右内侧的朝向呈倾斜状地设置。电动风扇62在散热器61内侧的侧面部61a以覆盖侧面部61a的大部分的方式与散热器61一体地设置。电动风扇62通过从商用电源49或电池单元47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此外,从商用电源49或电池单元47供给的电力通过DC/DC转换器(后述的转换器230)电压被降压,然后向电动风扇62等供给。
使用图6至图10对逆变器装置48的配置结构及安装构造进行说明。逆变器装置48设置于在回转框架7的右侧前部设置的工作油箱30的左右内侧(左侧)、即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中心侧。逆变器装置48具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外形,以与左侧面部30a平行状的姿势设置为使板面方向为铅垂状并沿着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
工作油箱30设置于作为设置于底板部80上的底座的箱支承台150上。箱支承台150在底板部80上以固定状态设置。
工作油箱30的箱主体部130具有纵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竖立设置于箱支承台150上。箱主体部130具有如下的形状:在俯视时以左右方向为短边方向,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并且在正面观察时以左右方向为短边方向,以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
作为纵面部,箱主体部130具有:左侧面部30a,沿着前后方向;前表面部30b,沿着左右方向;右前倾斜面部30c,构成右侧侧面部的前部;后表面部30d,是前表面部30b的相反侧的面部;以及右后倾斜面部30e,是后表面部30d与右前倾斜面部30c之间的面部且构成右侧侧面部的后部(参照图15)。箱主体部130使右前倾斜面部30c向从后侧到前侧从左右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倾斜,使右后倾斜面部30e向从后侧到前侧从左右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倾斜。关于右侧侧面部,箱主体部130通过右前倾斜面部30c及右后倾斜面部30e构成以右侧为凸侧的屈曲形状,以使在俯视时不从回转框架7所沿着的圆弧状的外形凸出。
另外,作为上表面部,箱主体部130具有水平状的后上表面部30f和前倾斜面部30g。前倾斜面部30g是前低的倾斜面部。另外,箱主体部130具有水平状的底面部30h。在后上表面部30f设置有供油口125。
箱支承台150由屈曲形成为规定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具有支承面部151、外侧面部152、下固定面部153以及内侧面部154。支承面部151是构成箱支承台150的上表面部的水平状的面部,在俯视时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外形。支承面部151的上表面是支承工作油箱30等的支承面151a。箱支承台150倾斜状地设置为在俯视时与回转框架7所沿着的圆弧状的外形对齐并将前侧朝向左右内侧(左侧)。
外侧面部152是从支承面部151的右缘部朝向下方屈曲形成的铅垂状的面部。下固定面部153是从外侧面部152的下端部向左右内侧屈曲形成的水平状的面部。内侧面部154是从支承面部151的左缘部朝向下方屈曲形成的铅垂状的面部。下固定面部153与支承面部151相比是宽度狭窄的部分,内侧面部154与外侧面部152相比缩短了从支承面部151向下侧的延伸突出长度。
如图6所示,箱支承台150使下固定面部153以沿着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的状态固定于底板部80。下固定面部153在前后两处固定部通过固定螺栓155固定于底板部80(参照图6)。固定螺栓155从下侧贯通底板部80及下固定面部153,螺插于下固定面部153上设置的螺母部156。在下固定面部153形成有用于使固定螺栓155贯通的孔部153a(参照图8)。
另外,箱支承台150以使内侧面部154的下部沿着左右纵板88中的右侧纵板88R的右侧的状态,使内侧面部154固定于纵板88R。内侧面部154在前后两处固定部通过固定螺栓157固定于纵板88R(参照图6)。固定螺栓157从左侧贯通纵板88R及内侧面部154,螺插于内侧面部154的右侧设置的螺母部158。在内侧面部154形成有用于使固定螺栓157贯通的孔部154a。
这样,箱支承台150相对于底板部80及纵板88R分别固定,以架设于它们之间的形态设置。箱支承台150在底板部80上形成有使前后两侧开放的空间部159。在空间部159的前后两侧,通过门状的箱支承台150、水平状的底板部80、以及底板部80上垂直状地设置的纵板88R而构成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
工作油箱30通过固定螺栓160在多个部位相对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固定。工作油箱30具有固定设置于箱主体部130的底面部30h的板状的固定板部161,通过固定螺栓160使固定板部161固定于支承面部151。
固定螺栓160从上侧贯通固定板部161的端部及支承面部151,螺插于在支承面部151的下侧设置的螺母部162。工作油箱30通过使固定板部161夹设于箱主体部130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之间,而以在箱主体部130的底面部30h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151a之间隔开固定板部161的板厚的量的间隙的状态,支承固定于支承面部151。在支承面部151在四处形成有用于使固定螺栓160贯通的孔部151f(参照图12)。
逆变器装置48以固定于安装支承框架170的状态,分别防振支承于工作油箱30及箱支承台150。即,逆变器装置48与安装支承框架170一起构成一体的被支承体50(参照图8),该被支承体50分别防振支承于工作油箱30及箱支承台150。
安装支承框架170有屈曲形成为规定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安装支承框架170具有:铅垂状的支撑板部171,接受逆变器装置48的安装;水平状的上侧支承面部172,设置于支撑板部171的上侧;以及水平状的下侧支承面部173,设置于支撑板部171的下侧。
支撑板部171是根据逆变器装置48的左侧面观察时的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尺寸而具有与逆变器装置48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矩形板状的部分。相对于支撑板部171,逆变器装置48以覆盖支撑板部171的内侧(左侧)的板面亦即左侧面171a的大致整体的状态,通过固定螺栓175在四角固定。固定螺栓175贯通在逆变器装置48的外壳的四角形成的凸缘部48a及支撑板部171,螺插于在支撑板部171外侧(右侧)的板面亦即右侧面171b设置的螺母部176。
上侧支承面部172是从支撑板部171的上缘部朝向左方屈曲形成的水平状的面部。下侧支承面部173是从支撑板部171的下缘部朝向左方屈曲形成的水平状的面部。
包括逆变器装置48的被支承体50通过防振部件亦即防振橡胶180分别防振支承于工作油箱30及箱支承台150。防振橡胶180的支承部相对于上侧支承面部172及下侧支承面部173的每一个设置于前后两处。
对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工作油箱30的支承部进行说明。上侧支承面部172经由上支承撑条182支承于在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设置的上侧安装座183。上支承撑条182是长条状的角部件,具有供防振橡胶180夹设的支承面部182a、和成为相对于上侧安装座183的固定部分的固定面部182b,通过这些面部构成大致“L”字状的横剖面形状。
上侧安装座183设置为相对于平坦的左侧面部30a突出的部分。上侧安装座183是通过以开放侧为左侧面部30a侧利用焊接等将呈大致“U”字状的横剖面形状的长条状的U字钢部件固定于左侧面部30a而设置的。上侧安装座183使其长边方向沿着左侧面部30a的上缘部,设置于左侧面部30a的上端部。
上侧安装座183与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一起形成使前后两端侧开放的大致四棱柱状的中空部184。上侧安装座183将与左侧面部30a成为平行状的侧面部作为构成铅垂状的支承面的支承面部183a。支承面部183a相对于左侧面部30a隔开上侧安装座183的上下表面部的宽度尺寸的量的间隔。
防振橡胶180由天然橡胶、丁晴橡胶这样的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如图8所示,防振橡胶180具有以规定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体形状,具有贯通其中心轴部的孔部180a。另外,防振橡胶180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突缘状的扩径部180b,在扩径部180b的上侧具有外周槽180c。
在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工作油箱30支承部、即上侧支承部,防振橡胶180夹设于安装支承框架170的上侧支承面部172与上支承撑条182之间。防振橡胶180以使从上侧支承面部172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圆柱状的支承轴185***于孔部180a的状态支承于上侧支承面部172。另外,防振橡胶180以使形成于支承面部182a的圆形状的贯通孔部182c的内周缘部嵌合于外周槽180c的状态卡合于上支承撑条182。
分别安装于上侧支承面部172及上支承撑条182的防振橡胶180使比外周槽180c靠下侧的部分夹持于上侧支承面部172与上支承撑条182的支承面部182a之间。另外,防振橡胶180使比外周槽180c靠上侧的部分从贯通孔部182c向支承面部182a的上侧突出。此外,防振橡胶180通过弹性变形使其上部从下侧贯通于贯通孔部182c。
上支承撑条182以使固定面部182b与上侧安装座183的支承面部183a对齐的状态,通过固定螺栓186在前后两处固定于上侧安装座183。固定螺栓186贯通固定面部182b及支承面部183a,螺插于在支承面部183a的背侧设置的螺母部187。在固定面部182b及支承面部183a分别形成有用于使固定螺栓186贯通的孔部182d、183d。
对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部进行说明。下侧支承面部173经由防振橡胶180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的支承面151a上设置的下侧安装座191。下侧安装座191与各防振橡胶180对应地设置于前后两处。
下侧安装座191设置为相对于平坦的支承面151a突出的部分。下侧安装座191是通过以开放侧为支承面151a侧利用焊接等将呈大致“U”字状的横剖面形状的U字钢部件固定于支承面151a而设置的。下侧安装座191在支承面151a上的工作油箱30左侧的部位,设置为使前后的开口侧的朝向与支承面部151的前后的开口侧的朝向一致。
下侧安装座191与支承面部151的支承面151a一起形成使前后两端侧开放的中空部192。下侧安装座191将与支承面151a成为平行状的上表面部作为构成水平状的支承面的支承面部191a。支承面部191a相对于支承面151a隔开下侧安装座191的左右面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量的间隔。
在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部、即下侧支承部,防振橡胶180夹设于安装支承框架170的下侧支承面部173与下侧安装座191之间。防振橡胶180以使从支承面部191a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圆柱状的支承轴195***于孔部180a的状态支承于下侧安装座191。另外,防振橡胶180以使形成于下侧支承面部173的圆形状的贯通孔部173a的内周缘部嵌合于外周槽180c的状态卡合于下侧支承面部173。
相对于下侧安装座191及下侧支承面部173的每一个安装的防振橡胶180使比外周槽180c靠下侧的部分夹持于下侧安装座191与下侧支承面部173之间。另外,防振橡胶180使比外周槽180c靠上侧的部分从贯通孔部173a向下侧支承面部173的上侧突出。此外,防振橡胶180通过弹性变形使其上部从下侧贯通于贯通孔部173a。
如以上那样,逆变器装置48经由安装支承框架170在上侧两处、下侧两处共四处,通过使用了防振橡胶180的防振支承部190防振支承于工作油箱30及箱支承台150。上侧两处防振支承部190A、190B分别设置于逆变器装置48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及靠近后端的位置。同样地,下侧两处防振支承部190C、190D分别设置于逆变器装置48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及靠近后端的位置。位于前侧的上下防振支承部190A、190C彼此及位于后侧的上下防振支承部190B、190D彼此分别在前后方向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另外,支承逆变器装置48的安装支承框架170以覆盖左侧面部30a的除了上侧缘部及前侧缘部之外的大部分的方式设置于工作油箱30。另外,逆变器装置48以支承于对工作油箱30进行支承的箱支承台150的状态设置。
如以上那样在四点被防振支承的逆变器装置48是相对于工作油箱30设置于从工作油箱30的侧表面亦即工作油箱30分离的位置的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装置48使安装支承框架170的支撑板部171夹设于逆变器装置48与工作油箱30之间,支撑板部171从工作油箱30的侧表面分离。
支撑板部171是相对于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平行状的面部。而且,安装支承框架170以在支撑板部171与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之间隔有间隙的状态设置。即,在支撑板部171的右侧面171b与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之间存在尺寸S1的间隙196(参照图6)。间隙196是均为沿着前后方向的铅垂状的面且在左右方向对置的右侧面171b与左侧面部30a之间的空间部。
这样,逆变器装置48在与工作油箱30的左侧面部30a之间隔着间隙196夹设有支撑板部171。此外,关于支撑板部171与逆变器装置48之间,间隙的有无并不限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具备附属设置于散热器61的左侧的电动风扇62作为用于向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197内引入空气的风扇。收容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197是构成在驾驶部10右方设置的箱部9的外装盖部的右盖部31的内部空间(参照图10)。此外,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图9中的A-A位置的向视剖面的图。
另外,在形成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197的外装盖部的工作油箱30前下方的部位,形成有使收容空间197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198。开口部198形成于外装盖部中覆盖上部回转体20B的前下侧部分的前下盖部34。开口部198设置于从驾驶座椅支承台14延伸配置到上部回转体20B的前端的地板部8的下方的位置,形成于上部回转体20B的前端。
如图9所示,开口部198在前下盖部34形成于支承挖掘装置3的支承托架18的右侧。开口部198由切口状的开口34a、底板部80、支承托架18的右侧侧壁18a形成为正面观察时构成大致矩形状的开口,该开口34a形成为与用于在前下盖部34的左右中央部使支承托架18向前方突出的开口部分连续。此外,摆动用液压缸20配置于由箱支承台150形成的空间部159内,从开口部198向前方延伸突出。
在这样的结构中,逆变器装置48设置于开口部198与电动风扇62之间。如图4及图10所示,在底板部80上的右侧缘部,工作油箱30及散热器61以前后排列的状态竖立设置为在俯视时收纳于回转框架7所沿着的圆弧状的外形的范围内。特别是,散热器61在底板部80的后部倾斜状地设置为俯视时从前侧到后侧从左右方向的外侧(右侧)朝向内侧(左侧)。
而且,以沿着工作油箱30的内侧(左侧)的侧表面的方式设置有逆变器装置48,以沿着散热器61的内侧(左侧)的侧表面的方式设置有电动风扇62。另一方面,在工作油箱30的前下方形成有开口部198。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前后方向从前侧到后侧依次配置有开口部198、逆变器装置48以及电动风扇6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具备在设置于地板部8后侧的驾驶座椅支承台14上设置有驾驶座椅15的驾驶部10。驾驶座椅支承台14具有:水平状的上表面部14a,支承驾驶座椅15;和前表面部14b,从地板部8的后缘部垂直状地立起。
在这样的结构中,电动风扇62配置于驾驶座椅支承台14右侧方的位置且上部回转体20B的右侧缘部。另外,工作油箱30与电动风扇62的前方邻接配置。另外,电动马达12配置于驾驶座椅支承台14下方的位置且上部回转体20B的后部。而且,在地板部8与覆盖工作油箱30的盖部亦即右盖部31之间,设置有覆盖逆变器装置48的盖亦即内侧盖199。
如图2、图9以及图10所示,内侧盖199在右盖部31的左侧面部构成朝向左方台阶状地突出的盖部分。内侧盖199具有:内侧面部199a,是左侧的面部;平坦的上表面部199b;以及弯曲前表面部199c,形成于上表面部199b的前侧。
内侧盖199在左侧面观察时在上侧及前侧位于右盖部31的外形范围内。即,内侧盖199设置为在左侧面观察时不从右盖部31的外形线在上侧及前侧的每一个凸出。内侧盖199使上表面部199b位于比右盖部31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使弯曲前表面部199c位于比右盖部31的侧面观察时的外形线靠内侧(后下侧)的位置。
内侧面部199a是沿着前后方向的铅垂状的面部,从水平状的地板部8的右缘部立起。另外,内侧面部199a关于其前下侧的部分,设置为与驾驶座椅支承台14的前表面部14b一起在平面剖面观察时呈直角状。
上表面部199b在前后方向设置于内侧盖199的后部。弯曲前表面部199c是与上表面部199b的前侧连续的面部,且是弯曲为前低的面部。弯曲前表面部199c的下端到达地板部8。上表面部199b及弯曲前表面部199c形成使左右方向的尺寸大致恒定的一系列的面部,在内侧盖199构成从右盖部31的左侧面部向左方的突出宽度。
内侧盖199的内部空间是相对于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197在左侧连续的空间部分,支承于安装支承框架170的逆变器装置48的大致整***于内侧盖199的内部(参照图9)。工作油箱30在左右方向位于内侧盖199的包覆部分的右方的收容空间197内。另外,在内侧盖199的内部,散热器61及电动风扇62位于逆变器装置48的后方(参照图10)。
如以上那样,在驾驶部10中在就座于驾驶座椅15的操作人员的脚边的右方,设置有包覆逆变器装置48的内侧盖199作为从地板部8立起的盖部分。
使用图11至图14对供电器46的配置结构及安装构造进行说明。供电器46配置于工作油箱30的下方,以支承于对工作油箱30进行支承的箱支承台150的状态设置。
箱支承台150在支承工作油箱30的支承面部151的背侧形成空间部159,供电器46以支承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的背侧的状态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器46是以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的背侧的状态设置的第二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
供电器46具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外形,以与支承面部151平行状的姿势支承为使板面方向为水平状,沿着支承面部151的背面亦即下表面151b。供电器46具有与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状的支承面部151大致相同的大小,以使大致矩形状的俯视外形与支承面部151的俯视外形对齐的状态设置。供电器46使前后缘部相对于支承面部151的前后端面151c、151d凸出(参照图12)。
供电器46在其前后两侧由支撑板200(200A、200B)支承于支承面部151。支撑板200防振支承于支承面部151,供电器46经由支撑板200防振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由前侧支撑板200A形成的支承部、和由后侧支撑板200B形成的支承部构成为在前后大致对称,具有相互同样的支承构造。
支撑板200由屈曲形成为规定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构成。支撑板200是具有大致曲柄状的横剖面形状的长条状的支承部件,以使长边方向沿着支承面部151的前侧或后侧的缘部的状态设置,相对于支承面部151及供电器46的每一个固定。
支撑板200具有上水平面部201、纵面部202以及下水平面部203作为构成大致曲柄状的横剖面形状的面部。上水平面部201及下水平面部203是相互平行的水平状的面部,上水平面部201的前缘部和下水平面部203的后缘部由铅垂状的纵面部202相连。
支撑板200以将上水平面部201重叠于支承面部151的前后缘部的上侧的状态,由防振部件亦即防振橡胶210防振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由防振橡胶210形成的支承部相对于前后支撑板200的每一个设置于支撑板20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这两处。
防振橡胶210由天然橡胶、丁晴橡胶这样的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如图11所示,防振橡胶210具有以规定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体形状,具有贯通其中心轴部的孔部210a。另外,防振橡胶210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外周槽210b。此外,在图11中,将由点划线包围的用局部剖面示出的由防振橡胶210形成的支承部分的部分抽出并放大表示。
防振橡胶210夹设于支承面部151与支撑板200的上水平面部201之间。防振橡胶210以使形成于上水平面部201的圆形状的贯通孔部201a的内周缘部嵌合于外周槽210b的状态,以贯通状态安装于上水平面部201。防振橡胶210使比外周槽210b靠上侧的部分向上水平面部201的上表面上突出,使比外周槽210b靠下侧的部分向上水平面部201的下表面的下侧突出。
在防振橡胶210与支承面部151之间夹设有垫圈211。垫圈211具有筒部、和形成于筒部的下端侧的突缘部,使筒部插嵌于防振橡胶210的孔部210a,并且使突缘部夹持于防振橡胶210的下表面与支承面部151的支承面151a之间。即,防振橡胶210的比外周槽210b靠下侧的部分夹持于上水平面部201的下表面与垫圈211的突缘部的上表面之间。
在插嵌于防振橡胶210的孔部210a的垫圈211的筒部,从上侧***有安装螺栓212。安装螺栓212贯通防振橡胶210、垫圈211、以及形成于支承面部151的孔部151e,螺插于在支承面部151的下表面151b设置的螺母部213。在安装螺栓212的头部与防振橡胶210之间夹装有垫片214。这样,支撑板200相对于支承面部151的由防振橡胶210形成的支承部由安装螺栓212紧固支承于支承面部151。
供电器46相对于弹性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的前后支撑板200固定并支承。前侧支撑板200A从前侧覆盖支承面部151前侧的端面151c的大部分,并且使下水平面部203位于比支承面部151靠下方的前侧。另外,后侧支撑板200B从后侧覆盖支承面部151后侧的端面151d的大部分,并且使下水平面部203位于比支承面部151靠下方的后侧。
支撑板200的下水平面部203从上侧通过固定螺栓215相对于在供电器46中在俯视时从支承面部151向前后凸出的部分紧固固定。在供电器46的外壳,在前后端部设置有形成了向上侧开口的螺纹孔的突起部46a作为供固定螺栓215螺插的部分。
固定螺栓215的固定部设置于下水平面部20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和中间部这三处。在下水平面部203与突起部46a的开口端面之间夹装有圆筒状的隔离物216。固定螺栓215从上侧贯通下水平面部203及隔离物216并螺插于突起部46a。
如以上那样,供电器46以经由前后支撑板200在前侧两处、后侧两处共四处由使用了防振橡胶210的防振支承部220防振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的状态,位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的下方。供电器46的右侧面部大部分由箱支承台150的外侧面部152覆盖,供电器46的左侧面部大部分由箱支承台150的内侧面部154覆盖。
如以上那样在四点被防振支承的供电器46设置于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的下表面151b分离的位置。具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外形的供电器46具有平坦状的上表面部46b,以相对于支承面部151成为平行状的姿势支承于支承面部151的下方。而且,供电器46以在与支承面部151之间隔有间隙的状态设置。
即,在供电器46的上表面部46b与支承面部151的下表面151b之间存在尺寸S2的间隙225(参照图11)。间隙225是均为水平状的面且在上下方向对置的支承面部151的下表面151b及供电器46的上表面部46b之间的空间部。
这样,供电器46在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之间支承于隔着间隙225的位置。间隙225的尺寸S2的大小例如通过支撑板200的纵面部20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等调整。
另外,在箱支承台150下侧的空间部159,在供电器46的下方设置有转换器230。即,挖掘作业机1具备转换器230作为设置于第二电气设备亦即供电器46的下方的第三电气设备。
转换器230是控制直流电的电压并将直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DC/DC转换器,具有用于进行电压的变换、稳定化等的功能。转换器230与供电器46、逆变器装置48的控制部进行信号的交换来间接地控制向电动马达12输送的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器230接受从供电器46供给的直流电或者从电池单元47供给的直流电,使这些直流电的电压降压来生成低电压。由转换器230变换了的直流电输入至逆变器装置48,由逆变器装置48控制的交流电向电动马达12供给。此外,转换器230也可以具有使来自供电器46的电力向用于向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综合控制部供给电力的低电压电池供给的功能。
使用图11至图14对转换器230的配置结构及安装构造进行说明。转换器230在供电器46的下方设置于底板部80上。
转换器230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将长边方向朝向前后地设置。转换器230使其俯视外形比供电器46小,转换器230整体设置于由供电器46从上方覆盖的位置。另外,关于转换器230的右侧面部,其大致整体由箱支承台150的外侧面部152覆盖,关于转换器230的左侧面部,前上侧部分由箱支承台150的内侧面部154覆盖(参照图13)。
转换器230经由支承座板240支承于底板部80上。支承座板240防振支承于底板部80,转换器230经由支承座板240防振支承于底板部80。
支承座板240由屈曲形成为规定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在底板部80上形成台状的部分。支承座板240以接受转换器230的安装的水平状的装置安装面部241为基部,在装置安装面部241的前后两侧具有与装置安装面部241一起构成大致曲柄状的剖面形状的纵面部242及下支承面部243。
装置安装面部241是根据转换器230的俯视时的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尺寸而具有与转换器230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矩形板状的部分。转换器230以覆盖装置安装面部241的上表面241a的大致整体的状态,通过固定螺栓245相对于装置安装面部241在四角固定。固定螺栓245贯通形成于转换器230的外壳的四角的凸缘部230a及装置安装面部241,螺插于在装置安装面部241的下表面241b设置的螺母部246。
下支承面部243是与装置安装面部241平行的水平状的面部,装置安装面部241的前侧或后侧的缘部和下支承面部243的后侧或前侧的缘部由铅垂状的纵面部242相连。支承座板240构成为在前后大致对称,在侧面观察时具有扁平的大致帽形状(参照图13)。
支承座板240以将前后下支承面部243从上侧相对于底板部80重叠的状态,由防振橡胶210防振支承于底板部80。由防振橡胶210形成的支承部相对于前后下支承面部243的每一个设置于下支承面部24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这两处。
在支承座板240的支承部,防振橡胶210夹设于下支承面部243与底板部80之间。防振橡胶210以使形成于下支承面部243的圆形状的贯通孔部的内周缘部嵌合于外周槽210b的状态,安装于下支承面部243。防振橡胶210使比外周槽210b靠上侧的部分向下支承面部243的上表面上突出,使比外周槽210b靠下侧的部分向下支承面部243的下表面的下侧突出。
在防振橡胶210与底板部80之间夹设有使筒部插嵌于防振橡胶210的孔部210a的垫圈211。垫圈211使突缘部夹持于防振橡胶210的下表面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之间。即,防振橡胶210的比外周槽210b靠下侧的部分夹持于下支承面部243的下表面与垫圈211的突缘部的上表面之间。
在插嵌于防振橡胶210的孔部210a的垫圈211的筒部,从上侧***有安装螺栓247。安装螺栓247贯通防振橡胶210及垫圈211,螺插于底板部80等。在安装螺栓247的头部与防振橡胶210之间夹装有垫片248。这样,支承座板240相对于底板部80的由防振橡胶210形成的支承部由安装螺栓247紧固支承于底板部80。
如以上那样,转换器230经由支承座板240在前侧两处、后侧两处共四处由使用了防振橡胶210的防振支承部250防振支承于底板部80。在这样的支承状态下,转换器230位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的下方且底板部80上。
如以上那样在四点被防振支承的转换器230设置于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分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器230使支承座板240夹设于转换器230与底板部80之间,装置安装面部241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分离。
装置安装面部241是相对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平行状的面部。而且,支承座板240以在装置安装面部241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之间隔有间隙的状态设置。即,在装置安装面部241的下表面241b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之间存在间隙249。间隙249是均为水平状的面且在上下方向对置的下表面241b及上表面80a之间的空间部。
这样,转换器230在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之间隔着间隙249夹设有装置安装面部241。间隙229的大小例如通过支承座板240的纵面部24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等调整。此外,关于装置安装面部241与转换器230之间,间隙的有无并不限定。
根据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在具备控制电动马达12的逆变器装置48等电气设备的结构中,关于电气设备的布局能够得到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高效地配置电气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设置于回转框架7的工作油箱30,设置于从左侧面部30a分离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上部回转体20B中的外装盖部内,能够在狭小的空间配置逆变器装置48,因此能够将外装盖部内空出的空间用作其他设备的配置空间。由此,能够使设计自由度提升。即,能够有效地利用外装盖部内的空间,能够使配设于外装盖部内的设备的布局自由度提升,所以能够进行与工程机械的种类等相应的最佳的设计。
另外,逆变器装置48相对于工作油箱30设置于在与左侧面部30a之间隔有间隙196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的热影响逆变器装置48,能够有效地利用工作油箱30附近的空间。即,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与外部空气相比是高温的,所以本来难以在成为热的产生源的工作油箱30的周围配置精密的电气设备,但空气层亦即间隙196成为隔热层,能够抑制从工作油箱30向逆变器装置48直接地传递热。
另外,相反,因为存在间隙196,所以能够截断动作中发热的逆变器装置48的热影响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油温度。这样,通过设置间隙196,能够抑制工作油箱30与逆变器装置48之间的热传递。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作油箱30与逆变器装置48之间夹设有安装支承框架170的支撑板部171,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工作油箱30与逆变器装置48之间的热传递。
另外,通过采用逆变器装置48作为配置于工作油箱30侧方的电气设备,而纵向地配置具有比较扁平的外形的逆变器装置48,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工作油箱30侧方的空间。
另外,逆变器装置48以支承于箱支承台150的状态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现有的结构,间接地将逆变器装置48支承于底板部80,因此能够抑制回转框架7的振动直接地影响逆变器装置48,能够安全地设置逆变器装置48。特别是,逆变器装置48经由安装支承框架170由四处防振支承部190支承,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机体的振动影响逆变器装置48。
另外,逆变器装置48设置于开口部198与电动风扇62之间,该开口部198形成于在外装盖部中成为工作油箱30前下方的位置的上部回转体20B的前端。根据这样的结构,伴随电动风扇62的动作,能够向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197、驾驶座椅支承台14内部的空间等外装盖部内引入外部空气,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外装盖部内的环境气温度。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通过电动风扇62的吸引作用,从开口部198向外装盖部内获取外部空气(参照箭头A1)。获取至外装盖部内的空气形成通过箱支承台150的上方并朝向后方的流动,通过散热器61向外装盖部之外排出。另外,外部空气也从形成于底板部80的开口部80b获取至外装盖部内。
这样从开口部198等获取的空气通过工作油箱30与逆变器装置48之间的间隙196等,从而不会在逆变器装置48周围滞留地形成顺畅的流动。由此,能够抑制外装盖部的内部空间的温度过度上升,能够保持电气设备的良好的动作状态。
此外,在将电动风扇62设置于散热器61的外侧(右侧)的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与本实施方式相反的空气的流动。即,通过电动风扇62从机体的后部向外装盖部内的空间获取外部空气,从机体前侧的开口部198排出。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外装盖部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的过度上升,能够将内部的环境气温度保持为适当的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油箱30配置于在上部回转体20B的右侧缘部配置的电动风扇62的前方,电动马达12配置于上部回转体20B的后部,在地板部8与右盖部31之间设置有覆盖逆变器装置48的内侧盖199。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如挖掘作业机1这样的比较小型的后方小回转型的挖掘机这样外装盖部的内部空间狭小而难以形成高效的空气的流路的结构中,也能够在逆变器装置48周围不被其他设备阻碍地容易地形成空气的流路。由此,能够将外装盖部的内部空间的环境气温度保持为适当的温度。
另外,挖掘作业机1将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的背侧(下侧)的空间作为电气设备的第一设置部,具备供电器46作为设置于第一设置部的电气设备。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外装盖部内的空间,能够使配设于外装盖部内的设备的布局自由度提升,所以能够进行与工程机械的种类等相应的最佳的设计。
另外,挖掘作业机1在箱支承台150下侧的空间部159具备第一设置部下方的转换器230的设置部作为第二设置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装盖部内的空间,能够使其他设备的布局自由度提升。
另外,供电器46相对于载置工作油箱30的支承面部151设置于隔有间隙225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的热影响供电器46。即,空气层亦即间隙225成为隔热层,能够抑制来自工作油箱30的热向供电器46传递。
另外,相反地,因为存在间隙225,所以能够截断动作中发热的供电器46的热影响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油温度。这样,通过设置间隙225,能够抑制工作油箱30与供电器46之间的热传递。另外,间隙225及箱支承台150下侧的空间部159成为从开口部198获取的空气的通道,所以能够抑制在供电器46的周围热积聚。
另外,关于转换器230,也设置于供电器46的下方,所以相对于工作油箱30处于比供电器46更分离的位置,能够抑制热对工作油箱30的影响。另外,转换器230下侧的间隙249及箱支承台150下侧的空间部159成为从开口部198获取的空气的通道,所以能够抑制在转换器230周围热积聚。
另外,供电器46由四处防振支承部220防振支承于箱支承台15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回转框架7的振动直接地影响逆变器装置48,能够安全地设置供电器46。另外,转换器230由四处防振支承部250防振支承于底板部80。由此,能够抑制回转框架7的振动影响转换器230。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48、供电器46以及转换器230的布局结构,例如,在与取代电动马达12而具备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式的工程机械的关系中,能够不变更回转框架7的框架构造、回转框架7中的其他设备的布局等,通过将现有的发动机式的工程机械的上部回转体的结构保持原样或者加以一些变更而使用。即,在具备电动马达12的电动式的结构和发动机式的结构中,能够共用上部回转体的基本结构。由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使用图6、图15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所具备的工作油箱30及工作油箱30的泄放构造进行说明。
例如在挖掘作业机1等工程机械中设置有工作油箱,该工作油箱收容向构成挖掘装置的液压缸等液压致动器供给的工作油。工作油箱内的工作油经由液压泵、控制阀等向液压致动器供给。
例如,日本专利第3952994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工程机械的上部回转体中,在借助配置于比工作油箱靠下方的部位的软管等的返回配管分支设置泄放管,在泄放管的出口设置开闭机构,在由开闭机构开放了泄放管的出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返回配管排出工作油箱内的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工作油箱内的工作油通过返回配管将其引导到泄放管的出口,通过泄放管排出。
然而,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作为机体的上部回转体的中心侧配设返回配管及泄放管,所以配管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存在泄放作业(排油作业)变得繁琐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关于工作油箱30的泄放构造,提供一种能够使配管结构简单,提升泄放作业的作业性的结构。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工作油箱30中,在右后倾斜面部30e的下部经由吸入凸缘260连接有吸入管261。吸入凸缘260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凸缘部263,四角由螺栓262相对于箱主体部130固定;和连接管部264,从凸缘部263突出设置。在连接管部264连通连接有吸入管261的一端侧。
吸入管261的一端侧以使连接管部264***的状态由软管带265固定于连接管部264。吸入管261从吸入凸缘260朝向后斜下方向左侧延伸,并且在底板部80的后缘部朝向左方延伸突出,与位于电动马达12左侧的液压泵41连接。
如图6及图15所示,工作油箱30在回转框架7的底板部80上设置于在右前侧缘部设置的箱支承台150上。工作油箱30具有泄放口270。
泄放口270由设置于工作油箱30的底面部30h的安装口275、和安装于安装口275的连接器276构成。安装口275在由板状的部件形成并形成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的底面部30h,形成为贯通底面部30h的圆形状的孔部。安装口275是使工作油箱30的收容空间面向下侧开口的部分。
连接器276由通过内周面形成贯通孔的圆筒状的金属制的部件构成,利用焊接等相对于底面部30h的下表面30k固定。连接器276设置为成为工作油的流路的贯通孔与安装口275连通。连接器276的流路的内径和安装口275的孔径大致相同,连接器276的外径比安装口275的孔径大。
泄放口270配置于工作油箱30外周侧的缘部,突出设置于底面部30h的下侧。底面部30h在俯视时通过沿着箱主体部130的左侧面部30a、前表面部30b、右前倾斜面部30c、右后倾斜面部30e以及后表面部30d各面部的边部呈大致五角形状(参照图8、图15)。另外,底面部30h使与前表面部30b、右前倾斜面部30c、右后倾斜面部30e以及后表面部30d各面部对应的缘部稍微突出为突缘状。
泄放口270在工作油箱30的底面部30h设置于由右前倾斜面部30c所对应的边部和右后倾斜面部30e所对应的边部所成的角部271附近部分的下侧。即,泄放口270位于由右前倾斜面部30c及右后倾斜面部30e形成的棱线部30j的下端部的下方。
工作油箱30使底面部30h右侧的缘部成为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相对于外侧面部152突出为帽檐形的突出缘部272。如图15所示,突出缘部272是底面部30h中从外侧面部152的外侧面152a向底板部80的外周侧(图15中为右侧)凸出的部分。在图15中,用尺寸B1示出底面部30h中从外侧面部152的外侧面152a凸出的部分的尺寸。另外,箱主体部130的侧面部分中从外侧面部152的外侧面152a凸出的部分包括构成棱线部30j的角部的下部。
这样,工作油箱30使箱主体部130中的底板部80外周侧的部位的一部分从箱支承台150外周侧的缘部突出。在工作油箱30外周侧的缘部亦即底面部30h外侧的突出缘部272包括泄放口270的配设部位。即,泄放口270配置于成为工作油箱30外周侧的缘部的突出缘部272的外周侧的缘部与成为箱支承台150外周侧的缘部的外侧面部152之间。
另外,工作油箱30使底面部30h右侧的缘部相对于底板部80外周侧的缘部向外侧突出。如图15及图16所示,底板部80使构成其外周侧的缘部的外周面80c相对于箱支承台150的外侧面部152位于外周侧(图15中为右侧)。
而且,箱主体部130的底面部30h的突出缘部272使其外周侧的部分从底板部80的外周面80c向外侧凸出。在图15中,用尺寸B2示出底面部30h中从底板部80的外周面80c向外侧凸出的部分的尺寸。这样,工作油箱30使箱主体部130中的底板部80外周侧的部位的一部分从底板部80外周侧的缘部突出。
如图6所示,工作油箱30的箱主体部130在正面观察时通过左侧面部30a、底面部30h、棱线部30j以及后上表面部30f呈梯形形状。位于箱主体部130的左右内侧的左侧面部30a是铅垂状的面部,在正面观察时与底面部30h一起呈直角状。箱主体部130的棱线部30j倾斜为从上侧到下侧从左右内侧朝向外侧,在正面观察时与底面部30h一起呈锐角状。
关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如图6所示,这样正面观察时呈梯形形状的箱主体部130的后上表面部30f的宽度尺寸X1和底面部30h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X2相互不同。关于左右内侧(图6中的右侧)的缘端,后上表面部30f及底面部30h使左右方向的位置相互大致相同。另外,关于这些面部的左右外侧(图6中的左侧)的缘端,底面部30h位于比后上表面部30f靠左右外侧的位置。由此,底面部30h的宽度尺寸X2比后上表面部30f的宽度尺寸X1长。
这样,箱主体部130使由后上表面部30f形成的上端面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和由底面部30h形成的下端面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相互不同。箱主体部130通过其左右外侧的侧面部的倾斜,使下端面部的宽度尺寸比上端面部的宽度尺寸长。而且,如图15所示,在箱主体部130的下端面部中比上端面部向左右外侧突出的部分的下侧,设置有泄放口270。
另外,在工作油箱30中,能够使构成工作油的收容空间的底表面的底面部30h的上表面成为从左右内侧到左右外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底面部30h的上表面亦即收容空间的底表面278是从左右内侧到左右外侧缓缓地下降的倾斜面。这里,关于底表面278的倾斜,左右内侧是沿着圆形状的外形的底板部80的回转中心侧,左右外侧是底板部80的径向外侧。
这样使工作油箱30的底表面278成为倾斜面的结构的情况下,由板状的部件形成的底面部30h是整体上沿着底表面278的倾斜而倾斜的倾斜面部。这样,工作油箱30的底表面278能够倾斜为朝向底板部80外周侧的缘部下降。
在泄放口270连通连接有泄放软管280的一侧端部亦即基端部。泄放软管280的基端部经由上侧管接头281而与泄放口270连接。
上侧管接头281是呈直线状的管状的部件,且在中间部具有螺母形状部。上侧管接头281以使一端侧亦即上侧的部分从下侧相对于构成泄放口270的连接器276***的状态安装于连接器276。上侧管接头281通过螺插、压入等相对于连接器276固定。上侧管接头281使上侧的开口端面位于安装口275的正下方。
上侧管接头281以使另一端侧亦即下侧的部分***于泄放软管280的基端部的状态安装于泄放软管280。泄放软管280的基端部以使上侧管接头281的下侧部分***的状态由软管带282固定于上侧管接头281。
泄放软管280从泄放口270向下方延伸突出,经由泄放插头283固定于构成箱支承台150的侧壁部的外侧面部152。泄放插头283由通过内周面形成贯通孔的圆筒状的金属制的部件构成。泄放插头283以使成为工作油的流路的贯通孔的贯通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朝向,经由固定板部284安装于外侧面部152下侧的缘部即外侧面部15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泄放插头283在前后方向设置于相对于泄放口270稍微向前侧偏移的位置。
固定板部284通过利用焊接等将长方形状的板状的部件固定于构成泄放插头283的筒状部件而设置。固定板部284使长边方向成为横向固定于泄放插头283的外周面部,由贯通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固定螺栓285固定于外侧面部152。这样,接受泄放软管280的下端部的连接的泄放插头283经由固定板部284固定于箱支承台150的外侧面部152。
在泄放插头283连通连接有泄放软管280的另一侧端部亦即下端部。泄放软管280的下端部经由下侧管接头286而与泄放插头283连通连接。
下侧管接头286是呈直线状的管状的部件,使一端侧亦即上侧的部分以从下侧相对于泄放软管280的下端部***的状态安装于泄放软管280。泄放软管280的下端部以使下侧管接头286上侧的部分***的状态由软管带287等固定于下侧管接头286。
下侧管接头286以使另一端侧的端部亦即下端部从上侧相对于泄放插头283***的状态安装于泄放插头283。下侧管接头286通过螺插、压入等相对于泄放插头283固定。下侧管接头286使下侧的开口部在泄放插头283的孔部内开口。
通过以上那样的泄放软管280的连接结构,泄放软管280从位于外侧面部152的上缘部附近的连接器276到设置于相对于连接器276稍微向前方偏移的位置即外侧面部152的下部的泄放插头283,沿着外侧面部152的外侧面152a大致上下方向地配置。
在泄放插头283下侧的开口部安装有泄放螺栓290。在泄放插头283的孔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部,泄放螺栓290从下侧相对于泄放插头283的孔部螺插。泄放插头283下侧的开口部是工作油的排出口。泄放插头283在上下方向使下侧的开口端面位于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附近。
在以上那样的泄放构造中,通过从泄放插头283取下泄放螺栓290,来进行泄放作业。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利用重力从泄放口270通过上侧管接头281、泄放软管280以及下侧管接头286,向泄放插头283的孔部内流入,从泄放插头283的孔部朝向下方流出。泄放作业后,泄放螺栓290螺插于泄放插头283,封堵泄放插头283下侧的开口部。
在底板部80的外周缘部,在泄放插头283下方的部位形成有切口部80d。如图17所示,切口部80d是相对于底板部80的外周面80c所沿着的圆周形状切口为大致半圆状的形态的凹部。通过切口部80d,泄放螺栓290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位于比底板部80的上表面80a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7所示,切口部80d在底面观察时相对于具有圆周状的外形的泄放插头283及泄放螺栓290具有沿着大致同心圆的圆弧形状。切口部80d所沿着的圆弧形状的半径是泄放插头283的外形所沿着的圆周形状的半径的大致2倍。在底面观察时,泄放插头283设置为使内侧(图17中的下侧)的大致1/3的部分位于底板部80的外周面80c所沿着的圆弧形状的内侧。此外,在图17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底板部80的外周面80c所沿着的圆弧形状。
如图9及图15所示,如以上那样构成设置于工作油箱30外侧的缘部的下方的泄放构造的泄放口270由形成外装盖部的右侧部分的右盖部31覆盖。右盖部31具有:上表面盖部31a,是构成其上表面部的盖部分且前低地弯曲;侧面盖部31b,构成右盖部31右侧的侧面部;以及下缘盖部31c,设置于侧面盖部31b的下侧并构成右盖部31的下缘部(参照图9)。
侧面盖部31b使其后缘部与后盖部32及配重142各自右侧的缘部对接(参照图15)。下缘盖部31c在上下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长度,是沿着底板部80的圆弧形状弯曲的盖部分。
泄放口270由右盖部31的侧面盖部31b包覆。另外,除位于泄放口270下侧的泄放软管280的下端部之外的大部分由侧面盖部31b包覆。另外,泄放软管280的下端部、泄放插头283以及泄放螺栓290由右盖部31的下缘盖部31c包覆。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泄放构造,关于工作油箱30的泄放构造,能够使配管结构简单,提升泄放作业的作业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泄放构造在工作油箱30的外周侧缘部设置有泄放口27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回转框架7中的外周部配管泄放管,因此不需要将泄放管向上部回转体20B的回转中心侧配置,能够使配管结构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泄放口270由形成于工作油箱30的底面部30h的安装口275、和安装于安装口275的连接器276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泄放口270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工作油箱30配置于箱支承台150上,工作油箱30的一部分从箱支承台150的外周侧缘部突出。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工作油箱30从箱支承台150的突出部分,而能够容易地设置泄放口270。
另外,泄放口270设置于工作油箱30的外周侧缘部与箱支承台150的外周侧缘部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箱支承台150外周侧的空间。
另外,工作油箱30关于箱主体部130具有使下表面部的尺寸比上表面部的尺寸在外周侧大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相对于箱主体部130的上表面部向外周侧伸出的下表面部的下侧设置泄放口270,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工作油箱30下侧的空间。
另外,工作油箱30使箱主体部130的底表面278倾斜为从左右内侧到左右外侧下降。根据这样的结构,工作油箱30的底表面278朝向泄放口270的配置部位向下倾斜。由此,能够容易向泄放口270侧引导工作油箱30内的工作油,能够高效地进行泄放作业。
另外,与泄放口270连接的泄放软管280以经由泄放插头283等固定于箱支承台150的外侧面部152的外侧的状态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箱支承台150外周侧的空间,通过简单的结构配置支承泄放软管280。
另外,接受泄放软管280的连接并且接受泄放螺栓290的安装的泄放插头283固定于箱支承台150的外侧面部152的外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成为工作油的排出口的泄放插头283设置于箱支承台150的外周侧,因此能够得到对泄放插头283的良好的连接性,能够提升泄放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工作油箱30使一部分从支承箱支承台150的底板部80的外周侧缘部突出。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工作油箱30从底板部80的突出部分设置泄放口270,而能够使从泄放口270向下方延伸突出的泄放用的流路位于底板部80的外周缘部,能够得到对泄放插头283的良好的连接性。
另外,底板部80在外周缘部中在与泄放插头283的配置对应的部位具有切口部80d。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泄放插头283、泄放螺栓290与底板部80干涉,能够抑制泄放插头283向外周侧伸出,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另外,能够确保用于对安装于泄放插头283的泄放螺栓290进行装卸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泄放螺栓290的装卸作业。
另外,泄放口270由右盖部31包覆。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右盖部31保护泄放口270以及与泄放口270连接的泄放软管280等泄放用的流路构造。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即使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当然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本公开所记载的效果仅是例示而不是限定性的,另外也可以有其他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工作油箱30侧方的电气设备(第一电气设备)是逆变器装置48,配置于箱支承台150的支承面部151背侧的第二电气设备是供电器46,配置于供电器46下方的第三电气设备是转换器230,但这些电气设备及其配置位置并不特别限定。
关于逆变器装置48、供电器46以及转换器230的配置,也可以是适当地更换了这些电气设备的配置位置的结构。因此,关于配置于箱支承台150下侧的空间部159的第二电气设备及第三电气设备,能够适当选择逆变器装置48、供电器46以及转换器230中的任意两个电气设备。另外,也可以采用除逆变器装置48、供电器46以及转换器230以外的电气设备作为第一电气设备、第二电气设备以及第三电气设备。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挖掘作业机1是具备电动马达12作为原动机的电动式的工程机械,但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也可以是具备内燃机亦即发动机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式的工程机械。
另外,上部回转体20B中的驾驶部10的配置结构、电动马达12、液压泵41、工作油箱30、散热器61、电动风扇62等装置设备的配置结构等也可以是使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左右反转而成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挖掘作业机(工程机械);7…回转框架(框架);8…地板部;10…驾驶部;12…电动马达(原动机);14…驾驶座椅支承台(座椅安装座);15…驾驶座椅;20B…上部回转体(机体);30…工作油箱;30a…左侧面部;31…右盖部;34…前下盖部;41…液压泵;43…致动器;46…供电器(第二电气设备);48…逆变器装置(电气设备);62…电动风扇(风扇);80…底板部;150…箱支承台(底座);151…支承面部;152…外侧面部;159…空间部;196…间隙;197…收容空间;198…开口部;199…内侧盖;225…间隙;230…转换器(第三电气设备);270…泄放口;280…泄放软管;283…泄放插头;290…泄放螺栓。

Claims (8)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原动机;
工作油箱,收容工作油;
液压泵,用于由所述原动机驱动来向致动器供给所述工作油箱内的工作油;以及
电气设备,相对于所述工作油箱设置于从所述工作油箱的侧表面分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动机是通过从外部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
所述电气设备是控制向所述电动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设备以支承于对所述工作油箱进行支承的底座的状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工作油箱的收容空间内的风扇,
所述电气设备设置于开口部与所述风扇之间,所述开口部形成于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外装盖部的所述工作油箱前下方的部位,使所述收容空间与外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驾驶部,所述驾驶部在设置于地板部后侧的座椅安装座上设置有驾驶座椅,
所述风扇配置于机体的左右一侧的缘部,
所述工作油箱配置于所述风扇的前方,
所述原动机配置于所述机体的后部,
在所述地板部与覆盖所述工作油箱的盖部之间,设置有覆盖所述电气设备的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在支承所述工作油箱的支承面部的背侧形成空间部,具备以支承于所述支承面部的背侧的状态设置的第二电气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气设备设置于从所述支承面部的背表面分离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气设备的下方的第三电气设备。
CN202180085273.9A 2020-12-18 2021-11-30 工程机械 Pending CN1166355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0452 2020-12-18
JP2020210452A JP7436353B2 (ja) 2020-12-18 2020-12-18 建設機械
PCT/JP2021/043731 WO2022130956A1 (ja) 2020-12-18 2021-11-30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5594A true CN116635594A (zh) 2023-08-22

Family

ID=8205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5273.9A Pending CN116635594A (zh) 2020-12-18 2021-11-30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7014A1 (zh)
EP (1) EP4265852A1 (zh)
JP (2) JP7436353B2 (zh)
KR (1) KR20230118840A (zh)
CN (1) CN116635594A (zh)
WO (1) WO20221309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11410A (ja) * 2022-07-14 2024-01-25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4972B2 (ja) * 2002-10-18 2009-03-04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JP3952994B2 (ja) 2003-06-13 2007-08-01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07032477A (ja) * 2005-07-28 2007-02-08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車両
JP5054851B2 (ja) * 2010-02-22 2012-10-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5790016B2 (ja) 2011-02-18 2015-10-0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
US20150368874A1 (en) * 2014-06-20 2015-12-24 Caterpillar Inc. Machine electric drive system
JP6356002B2 (ja) * 2014-07-28 2018-07-1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JP2017071246A (ja) * 2015-10-05 2017-04-13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JP6786348B2 (ja) * 2016-10-26 2020-11-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6910943B2 (ja) * 2017-12-27 2021-07-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30956A1 (ja) 2022-06-23
JP2024032825A (ja) 2024-03-12
KR20230118840A (ko) 2023-08-14
JP7436353B2 (ja) 2024-02-21
US20230417014A1 (en) 2023-12-28
EP4265852A1 (en) 2023-10-25
JP2022097078A (ja)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7055B2 (en) Electric work vehicle and base thereof
US9156341B2 (en) Electric work vehicle and battery holding structure thereof
JP7149213B2 (ja) 作業車両
US9611624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US10214876B2 (en) Work machine
CN111194370B (zh) 电动式建筑机械
US10184227B2 (en) Work machine
JP2024032825A (ja) 建設機械
JP2008019616A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CN111194371B (zh) 电动式建筑机械
US20230417015A1 (e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P4063570A1 (en) Swiveling working machine
JP7201637B2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US20230227106A1 (en) Electric tractor
JP2016169482A (ja) 建設機械
WO2021192165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2015132054A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建設機械
WO2023145246A1 (ja) バッテリ装置及び作業機械
KR20240010429A (ko) 전기 작업 기계
JP2024012017A (ja) 電動式作業機械
JP2023012660A (ja) 建設機械
JP2024072868A (ja) 電動トラクタ
JP2002160546A (ja) 車両用発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