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5290A - 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5290A
CN116635290A CN202080108131.5A CN202080108131A CN116635290A CN 116635290 A CN116635290 A CN 116635290A CN 202080108131 A CN202080108131 A CN 202080108131A CN 116635290 A CN116635290 A CN 116635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support
support assembly
side frame
s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81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勇太
宫地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635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5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1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detachable or rotatably-mounted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that are adjustable, attachable or detach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006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dismoun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支承组件(40),用于婴儿车(10)并对座椅(70)进行支承。座椅支承组件(40)具有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的座部支承体(42)。座部支承体(4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的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件(60)。

Description

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婴儿车用的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背景技术
具有座椅支承组件与座椅支承组件上的缓冲座椅的婴儿车正在普及。座椅支承组件具有从下方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的座部支承体和从后方与婴幼儿的背部相对的背部支承体。在专利文献1(JP2014-73701A)所示的婴儿车中,座部支承体及背部支承体具有三边框。该三边框具有将一对侧部及一对侧部的端部间连结的连结部。座部支承体的三边框向后方开口,背部支承体的三边框向下方开口。通常,为了防止缓冲座椅从座椅支承组件脱落,座部支承体及背部支承体具有张设于三边框的基座。该基座无法卸下地安装于三边框,并维持在张紧状态。
缓冲座椅可卸下地被保持于座椅支承组件,能够从座椅支承组件卸下而进行洗涤。另一方面,基座无法卸下地安装于三边框,并维持在张紧状态。即,无法从婴儿车上卸下以广范围张设的作为布制品的基座而对其进行洗涤。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是考虑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减小无法从婴儿车卸下的布制品的量。
本发明的座椅支承组件
是用于婴儿车并对座椅进行支承的座椅支承组件,其具备:
座部支承体,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
所述座部支承体具有:一对侧方框架元件,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连结部件,架设于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而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婴儿车具备:
主体框架;
座椅支承组件,被所述主体框架支承;
座椅,被所述座椅支承组件支承,
所述座椅支承组件具有:座部支承体,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背部支承体,相对于所述座部支承体可摆动,
所述座椅具有:座椅座部,由所述座部支承体支承;座椅背部,与所述座椅座部连接,所述座椅背部包含向下方开口而***述背部支承体的容纳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无法从婴儿车卸下的布制品的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图,也是示出婴儿车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婴儿车以拆下一部分的构成元件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能够用于图1的婴儿车的座椅支承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座椅支承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将图4的座椅支承组件以拆下一部分的构成元件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8示出图1的婴儿车的一部分的构成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9是示出能够用于图1的婴儿车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婴儿车的局部后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婴儿车的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一具体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在图1~图4中示出了婴儿车或婴儿车主体的一具体例的整体构成。此外,图4~图8示出了座椅支承组件的整体或一部分。图9及图10主要示出了座椅70。另外,一部分的附图所示的构成有时也在其它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具有婴儿车主体15、被婴儿车主体15支承的座椅70。婴儿车主体15具有对座椅70进行支承的座椅支承组件40、对座椅支承组件40进行支承的主体框架20。座椅70成为乘坐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就座或横卧的部位。座椅70能够从座椅支承组件40拆下而进行洗涤。在以下说明的婴儿车10中,作为用于对卫生层面进行改善的设计,减小了无法从婴儿车10卸下而进行洗涤的布制品的量。
以下,依次对婴儿车10的各构成元件进行说明。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图示的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5整体性地具有以位于横向方向中心且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面为中心而呈大致对称的构成。
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相对于婴儿车及其构成元件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用语表示以乘坐在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以及其构成元件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更具体地,“前后方向”是指连结图1及图2中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且相当于图3中纸面的左右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是指乘坐的婴幼儿所朝向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纸面的左下侧以及图3中的纸面的左侧为前侧。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与婴儿车的行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行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竖直方向。另外,“横向方向”是指宽度方向,且为垂直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个的方向。宽度方向(横向方向)的“内侧”或“内方”指示宽度方向的接近婴儿车的中心一侧,宽度方向(横向方向)的“外侧”或“外方”指示宽度方向的远离婴儿车的中心的一侧。进而,与座椅支承组件等相关联地使用的“背面侧”是指与乘坐婴儿车的婴幼儿相对一侧的相反侧。因此,“背面侧”通常成为后侧或下侧。
首先,对婴儿车主体15进行说明。图示的婴儿车主体15构成为可折叠。如上所述,婴儿车主体15包含主体框架20及座椅支承组件40,但首先不对主体框架20及座椅支承组件40进行明确区分,针对使婴儿车主体15构成为可折叠的各构成元件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婴儿车主体15具有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前腿21与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后腿23。婴儿车主体15还具有分别配置在左右的第1连杆L1、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前腿21、后腿23及第1~第4连杆L1~L4作为使婴儿车主体15构成为可折叠及可展开的连杆而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前腿21在其下端部分将前轮22保持为可旋转。前轮22构成脚轮,可旋转且可回转。后腿23在其下端部分将后轮24保持为可旋转。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而构成前腿21及后腿23。
如图2所示,前腿21的上端部分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第1连杆L1的前方部分连接。后腿23的上端部分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第1连杆L1的前方部分连接。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成形物而构成第1连杆L1。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连杆L1能够作为扶把发挥功能。
根据图3可理解第2连杆L2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第1连杆L1的后端部分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连杆L2构成为握把30的一部分。握把30整体上具有U字状的形状。握把30具有一对轴部31与将一对轴部31连结的连结部32。各轴部31构成第2连杆L2。连结部32将一对轴部31的上端部分连结。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而构成握把30。
如图2及图3所示,第3连杆L3与配置于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后腿23可转动地连接。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或者树脂成形物而构成第3连杆L3。在图示的例子中,第3连杆L3在其下端部分与后腿23的中间部分可转动地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第4连杆L4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前腿21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第4连杆L4在其前端部分可转动地与前腿21的中间部分连接。详细情况如后所述,第4连杆L4构成座椅支承组件的一部分。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侧(左侧或右侧)的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使用同一轴部件35(参照图3)相互可转动地连接。该轴部件35贯通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根据该构成,第2连杆L2、第3连杆L3及第4连杆L4能够以与轴部件35的中心轴线一致的轴线为中心相互转动。
如图2所示,婴儿车主体15具有连结一对前腿21间的前方连结件26、与连结一对后腿23间的后方连结件27作为在横向方向延伸的构成元件。前方连结件26作为脚踏发挥功能。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或树脂成形物而构成前方连结件26及后方连结件27。此外,在一对第1连杆L1之间可卸下地设置有具有挠性的保护部件28。
具有以上的构成的婴儿车主体15能够通过使各构成部件相对转动而折叠。具体而言,将构成第2连杆L2的握把30暂时向后上方提起然后向下方下压,由此使第3连杆L3相对于后腿23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操作,第1连杆L1及第4连杆L4相对于第2连杆L2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样的操作,在侧视观察下握把30与前腿21在维持大致平行的关系的同时相互靠近,握把30的位置降低。如上所述,能够将婴儿车主体15折叠。在折叠后的状态下,能够将沿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将婴儿车主体15从折叠状态展开只要执行与上述折叠操作相反的步骤即可。
以上所说明的婴儿车主体15的构成中,侧方框架元件50包含在座椅支承组件40中,其它构成包含在主体框架20中。
接着,对座椅支承组件4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图3所示,座椅支承组件40具有座部支承体42及背部支承体44。座部支承体42与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臀部相对。背部支承体44与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脊背相对。
首先,参照图4~图7,对座椅支承组件40的座部支承体42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图4中,有时也省略图4~图7所示的座椅支承组件40的一部分或全部。
图4及图5分别为示出座椅支承组件40的立体图及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如图4~图6所示,座部支承体42包含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连结部件60及片材状部件65作为主要的构成元件。另外,在图7的立体图中,从与图4相同的方向示出去除片材状部件65的状态的座椅支承组件40。
如图2所示,侧方框架元件50如上所述构成第4连杆L4。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各侧方框架元件50沿前后方向延伸。侧方框架元件50在其前端部分与前腿21的中间部分可转动地连接。此外,侧方框架元件50在其后端部分与第2连杆L2的下端部分及第3连杆L3的上端部分可转动地连接。
如图4所示,侧方框架元件5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框架件51、固定于侧框架件51的前端部分的前端部件52、固定于侧框架件51的后端部分的后端部件53。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构成侧框架件51。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成形物构成前端部件52及后端部件53。如图4清晰所示,在前端部件52设置有轴承孔52a,该轴承孔52a供用于将侧方框架元件50与前腿21可转动地连结的轴(未图示)通过。此外,在前端部件52设置有供连结部件60通过的贯通孔52b。在后端部件53形成有供轴部件35通过的轴承孔(未图示)。
接着,连结部件60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连结部件60张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之间,从下方支承座椅70及婴幼儿。连结部件60优选具有柔软性,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弹性。根据这样的连结部件60,能够轻柔地支承婴幼儿,能够提高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性。
如图5所示,连结部件60是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部件。并且,相对于侧方框架元件5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L,连结部件6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W非常短。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连结部件60构成为带状的部件。但是,并不限于该例,连结部件60也可以构成为可被称为绳的宽度W非常小的部件。作为连结部件60,能够使用将布缝合而制作的布带、布绳、天然皮革制或合成皮革制的带状部件或绳状部件、树脂制的带状部件或绳状部件等。
多个连结部件60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而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如图5清晰所示,在图示的座椅支承组件40中,三个连结部件60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而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但是,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也可以在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之间架设两个连结部件60,还可以架设四个以上的连结部件60。在使用多个连结部件60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各连结部件60的配置而变更物理特性和构成。例如,也可以使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后方的连结部件60的强度大于其他连结部件60的强度。也可以使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后方的连结部件60的宽度W宽于其他连结部件60的宽度。此外,也可以使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前方的连结部件60的伸长率大于其他连结部件60的伸长率。
另外,也可以将前后方向的连结部件60所配置(占据)的长度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侧方框架元件50的长度L的比例设为50%以下,进而也可以设为30%以下。“前后方向的连结部件60所配置的长度”在设置有多个连结部件60的情况下为多个连结部件6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W的合计。在该比例小的情况下,不仅由于使用材料的减少而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并且从卫生层面的观点出发也是优选的。连结部件60由于应当维持在张紧状态,因此设想为无法从侧方框架元件50卸下。无法卸下的连结部件60的清洗和清扫费事且较为困难。因此,优选尽量缩短前后方向的连结部件60所配置的长度。
从这一点出发,优选多个连结部件60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而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根据该具体例,通过沿前后方向分散地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60,能够有效且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即,能够稳定地支承婴幼儿,并且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婴儿车的卫生层面。
并且,如图1所示,婴儿车10具有用于将婴幼儿固定在座椅70上的座席带11。座席带11具有通过婴幼儿的裆部的裆部带11A、通过婴幼儿的腰部而与裆部带11A可装卸的腰带11B、通过婴幼儿的肩部而与裆部带11A可装卸的肩带11C。如图4及图7清晰所示,在图示的座部支承体42中,在一个连结部件60上安装有裆部带11A。具体而言,在裆部带11A的基端部分,例如通过缝制等形成筒状部,连结部件60通过裆部带11A的筒状部分。
从使座席带11有效地发挥功能的观点出发,裆部带11A优选从座部中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心稍靠前方的位置延伸而出。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座部中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心略向前方偏移的位置,设置有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的第2连结部件60B。结果为,在图示的例子中,裆部带11A安装于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及位于前后方向的最后方的第3连结部件60C以外的连结部件。根据这样的例子,能够通过连结部件60稳定地保持裆部带11A,并且能够使座席带11有效地发挥功能。
如图5所示,座部支承体42在比安装有裆部带11A的第2连结部件60B更靠近前后方向的前方处具有位于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通过该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的腿部。特别是根据具有柔软性的第1连结部件60A,能够轻柔地支承腿部,能够提高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性。
此外,如图5所示,座部支承体42在比安装有裆部带11A的第2连结部件60B更靠近前后方向的后方处具有位于最后方的第3连结部件60C。通常的婴儿车的座面在比裆部带的延伸出的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主要承接婴幼儿的体重。因此,能够通过该第3连结部件60C稳定地支承婴幼儿。特别是根据高强度的第3连结部件60C,能够增加对婴幼儿的支承的稳定性,提高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性。
如图6所示,连结部件60在其两端部分安装于对应侧的侧方框架元件50。各连结部件60在其端部分在对应侧的侧方框架元件50的上方、宽度方向外方及下方依次延伸,从而安装于该侧方框架元件50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换言之,连结部件60的一端安装于侧方框架元件50(侧框架件5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接着,与侧方框架元件50(侧框架件51)的上下方向下侧的面、侧方框架元件50(侧框架件51)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侧方框架元件50(侧框架件51)的上下方向上侧的面依次接触,然后进一步向宽度方向内方延伸而出。根据该具体例,能够将连结部件60更牢固地安装于侧方框架元件50。此外,由于能够确保连结部件60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轻柔地支承婴幼儿,例如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婴儿车10的行走面的冲击等。进而,由于从侧方框架元件50的宽度方向内侧安装连结部件60,因此安装部位不显眼,能够改善婴儿车10的美观。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使用铆钉等固定件63将连结部件60无法装卸地固定于侧方框架元件50。如图5所示,第2连结部件60B及第3连结部件60C围绕侧方框架元件50的侧框架件51的周围而安装于侧框架件51。即,第2连结部件60B及第3连结部件60C在其端部分,在对应侧的侧方框架元件50的侧框架件51的上侧、宽度方向外侧及下侧依次延伸,从而安装于该侧框架件5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
如图5及图7所示,第1连结部件60A安装于前端部件52。但是,在安装有第1连结部件60A的位置处,在前端部件52内存在侧框架件51。此外,在前端部件52中的成为侧框架件5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52b。第1连结部件60A通过贯通孔52b,从侧方框架元件50的宽度方向外侧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通过利用贯通孔52b,能够在具有复杂形状的前端部件52上稳定地安装第1连结部件60A。
接着,对片材状部件(sheet-like member)65进行说明。片材状部件65是形成为片材状或板状的树脂制的部件。如图4~图6所示,片材状部件65由连结部件60支承。并且,如图8所示,座椅70配置在片材状部件65上,由片材状部件65从下方支承。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65优选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通过调整树脂材料或厚度等,能够对片材状部件65赋予柔软性。作为一例,片材状部件65的厚度能够设为0.5mm以上2mm以下,进而能够设为0.8mm以上1.5mm以下。作为用于片材状部件65的树脂材料,可例示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如上所述,根据设置有由连结部件60支承的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65的座部支承体42,连结部件60经由片材状部件65以宽广的面积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因此,通过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的片材状部件65及连结部件60,能以更均匀的力稳定地支承婴幼儿。此外,由于连结部件60经由片材状部件65支承婴幼儿,因此能够降低连结部件60的数量和向前后方向的宽度W,从而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量。另外,与布等相比,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65防污性优异,能够在保持安装于婴儿车10的状态下充分地清洗及清扫。例如,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65通过干擦或湿擦,能够容易地去除污垢。即,通过设置片材状部件65,能够稳定地支承婴幼儿而改善乘坐舒适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婴儿车的卫生层面。
如图5所示,片材状部件65的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侧方框架元件50的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同样地,片材状部件65的沿宽度方向的长度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的宽度方向外侧面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大致相同。即,图示的片材状部件65在俯视观察下扩展至座部支承体42的大致整个区域。
优选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位于在图5所示的俯视观察下与片材状部件65至少部分重叠的位置。根据该构成,片材状部件65被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从下方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片材状部件65的宽度方向外侧部分以下垂的方式挠曲。由此,能够经由片材状部件65更稳定地支承婴幼儿。此外,由于通过片材状部件65实现的支承状态稳定,因此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数量或向前后方向的宽度W,从而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面积。
在图示的例子中,片材状部件65设置有供连结部件60通过的孔65a。连结部件60通过片材状部件65的孔65a,由此片材状部件65由连结部件60保持。根据这样的保持方法,片材状部件65能够相对于连结部件60稍许相对移动。通过这样的游隙,能够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等,能够提高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性。
尤其是,如图5及图6所示,片材状部件65设置有供一个连结部件60通过的四个孔65a。在图示的例子中,三个连结部件60在前后方向分开地配置。因此,相对于各连结部件60设置四个孔,合计12个孔65a设置在片材状部件65上。各连结部件60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及中央部分从下方支承片材状部件65。根据该构成,片材状部件65由连结部件60从下方支承,由此能够抑制在宽度方向外侧部分下垂或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向下方凹陷。由此,连结部件60能够经由片材状部件65更稳定地支承婴幼儿。此外,由于通过片材状部件65实现的支承状态稳定,因此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数量或向前后方向的宽度W,从而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面积。
如上所述,在第2连结部件60B安装有裆部带11A。裆部带11A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在片材状部件65的与裆部带11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带孔65b。裆部带11A通过带孔65b,从片材状部件65的下方向上方延伸。
另外,仅如图6所示,片材状部件65的端面也可以被包覆件67覆盖。包覆件67可以以覆盖片材状部件65的侧端面、前端面及后端面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遍及片材状部件65的整周地覆盖端面的方式设置。作为一例,包覆件67能够由布构成。通过设置包覆件67,能够提高美观,并且操作性优异。
在此,如图7清晰所示,作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部件,座部支承体42还具有前框架件55及中间框架件57。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或树脂成形物构成前框架件55及中间框架件57。这样的前框架件55及中间框架件57位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之间,将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的向宽度方向分开的分开间隔维持为一定以上。由此,能够将连结部件60维持为张紧的状态,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婴幼儿。
如图7所示,前框架件55及中间框架件57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侧方框架元件50、连结部件60及座椅70的每一个的下方。如图5所示,前框架件5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侧方框架元件50的前端的后方。前框架件5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侧框架件51的前端的后方。前框架件5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1连结部件60A的前端的后方。前框架件5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片材状部件65的前端的后方。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的前框架件55难以与乘坐在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腿部接触。
接着,对背部支承体44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背部支承体44相对于座部支承体42可转动。背部支承体44通过相对于座部支承体42摆动而能够进行斜躺。如图4所示,背部支承体44包含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一对背侧框架部45、与将一对背侧框架部45连结的背连结框架部46。在图示的例子中,背连结框架部46连接于背侧框架部45的与座部支承体42分开的一侧的端部。背部支承体44构成为三边框。
作为具体的构成,背连结框架部46具有形成为带棱角的U字状的背框架件47、固定于背框架件47的两端部分的连接端部件48。如图4清晰所示,在连接端部件48设置有供轴部件35通过的轴承孔48a。轴部件35通过连接端部件48的轴承孔48a与侧方框架元件50的后端部件53的未图示的轴承孔,由此背部支承体44与座部支承体42可摆动地连接。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制管构成背框架件47。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成形物构成连接端部件48。
另外,如图8所示,座椅支承组件40还具有将片材状部件65及中间框架件57连结的连接机构68。通过设置连接机构68,能够使片材状部件65在座部支承体42中的位置稳定。连接机构68也可以是片材状的部件、带状的部件、绳状的部件。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机构68构成为布状的部件,将两边缘部缝制于片材状部件65的后缘部。中间框架件57通过将两边缘部缝制于片材状部件65的连接机构68内。
接着,主要参照图8~图10,对座椅(seat)70进行说明。在此,图8是将座椅70与座椅支承组件40一起示出的侧剖视图,图9是示出座椅70的立体图,图10是从后方示出安装于婴儿车10的座椅70的图。另外,在图1~图7中,有时也省略图8~图10所示的座椅70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9清晰所示,座椅70具有座椅座部71及座椅背部72。座椅座部71由座椅支承组件40的座部支承体42支承。在座椅座部71设置有用于供裆部带11A通过的带通孔71a(参照图1)。座椅背部72从后方连接于座椅座部71。座椅背部72由座椅支承组件40的背部支承体44支承。座椅70成为婴幼儿就座或横卧的部分。
如图9所示,座椅70具有设置在座椅座部71的前缘部分的第1安装机构75a与设置在座椅座部71的两侧缘部分的第2安装机构75b。通过第1安装机构75a及第2安装机构75b,座椅座部71可卸下地安装于座部支承体42。
第1安装机构75a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而设置有一对。如图8所示,第1安装机构75a将座椅座部71的前缘部分与前框架件55连结。座椅座部71的向座部支承体42的前方延伸出的部分在座部支承体42的前端折回。即,座椅座部71在安装于座部支承体42的状态下,从前方覆盖座部支承体42。
第1安装机构75a例如可以构成为一个或两个带状的部件或绳状的部件。通过打结或者粘扣带或纽扣等连结件,对固定于座椅座部71的一个带状或绳状的部件因在前框架件55处的折回而成为前后的两个部分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将座椅座部71的前端部分安装于座部支承体42。或者,对于固定在座椅座部71的两个带状或绳状的部件,在其间配置前框架件55而打结或者通过粘扣带或纽扣等连结件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将座椅座部71的前端部分安装于座部支承体42。
根据图9能够理解,第2安装机构75b将座椅座部71的侧缘部分连结于侧方框架元件50。第2安装机构75b的具体构成也可以与第1安装机构75a相同。
如图8及图10所示,座椅背部72具有座椅背部主体72A、从背面侧覆盖座椅背部主体72A的罩布状件72B。座椅背部主体72A与婴幼儿的后背或头部接触。罩布状件72B在与座椅背部主体72A之间形成容纳背部支承体44的容纳部RP。罩布状件72B在两侧方缘部分及上缘部分缝制于座椅背部主体72A。结果为,如图8所示,容纳部RP朝向座部支承体42侧开口。即,容纳部RP朝向下方开口。
座椅座部71及座椅背部72的座椅背部主体72A成为与婴幼儿接触的部分。因此,座椅座部71及座椅背部主体72A优选具有缓冲性。例如,座椅座部71及座椅背部主体72A也可以包含:表层、在周缘部与表层缝合的衬里、容纳在表层及衬里之间的棉、海绵、树脂等。另一方面,罩布状件72B不要求缓冲性。罩布状件72B也可以使用布料或网布构成。在图10所示的罩布状件72B中,在接近开口的下方区域使用网布,在远离开口的上方区域使用网目细密的布。根据图10所示的罩布状件72B,能够通过下方开口将背部支承体44容易地***至座椅背部72的容纳部RP内,并且,通过将背部支承体44***至容纳部RP的深处,能够通过背部支承体44稳定地保持座椅背部72。
如图9所示,座椅70还具有一对座椅侧部73。座椅侧部73从两侧方连接于座椅座部71及座椅背部72。座椅侧部73也可以与座椅座部71及座椅背部72同样地构成为具有缓冲性。此外,座椅侧部73也可以由布等构成而不具有缓冲性。另外,在图8及图10中省略座椅侧部73的图示。
如图1所示,座椅侧部73可卸下地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的主体框架20。根据该具体例,能够通过主体框架20及座椅支承组件40稳定地保持座椅70。
作为具体的构成,如图9所示,各座椅侧部73在远离座椅背部72的一侧的侧缘部分具有第3安装机构75c及第4安装机构75d。第3安装机构75c例如与上述第1安装机构75a与第2安装机构75b同样地构成,安装于主体框架20。第4安装机构75d具有与第3安装机构75c不同的构成,安装于主体框架20。第4安装机构75d例如能够构成为能与安装在主体框架20的固定件固定的纽扣等固定件。座椅侧部73通过具有种类不同的安装机构75c、75d,能够更加稳定地将座椅70安装于主体框架20。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座椅侧部73相对于主体框架20的第2连杆L2可拆卸。
并且,如图10及图3等所示,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5)还具有斜躺部件37。斜躺部件37与主体框架20连接,从背面侧支承座椅支承组件40的背部支承体44。斜躺部件37通过连接于主体框架20并且位于背部支承体44的背面侧,从背面侧支承背部支承体44。
如图10清晰所示,斜躺部件37安装在主体框架20中的位于座椅支承组件40(背部支承体44)的两侧方的一对的部分。一对部分之间的斜躺部件37的长度可变。如图3所示,通过变更斜躺部件37的长度,能够变更背部支承体44相对于座部支承体42的倾斜角度。即,能够使背部支承体44斜躺。
在图示的例子中,斜躺部件37在其两端安装于第2连杆L2。作为具体的构成,斜躺部件37具有绳状或带状的细长的第1斜躺部件37A及第2斜躺部件37B、调整件37C。第1斜躺部件37A在其一端固定于一方的第2连杆L2。第1斜躺部件37A从一方的第2连杆L2延伸出。第2斜躺部件37B在其一端固定于另一方的第2连杆L2。第2斜躺部件37B从另一方的第2连杆L2延伸出。调整件37C也可以如夹子那样可固定在第1斜躺部件37A及第2斜躺部件37B的任意位置。或者,调整件37C也可以固定在第1斜躺部件37A的另一端,进而可固定在第2斜躺部件37B的任意位置。
背部支承体44的斜躺角度由从第1斜躺部件37A的一端到调整件37C为止的长度、和从第2斜躺部件37B的一端到调整件37C为止的长度的合计长度决定。若该合计长度变长,则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背部支承体44成为放倒(躺下)的状态。在此,在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一对第2连杆L2之间的斜躺部件37的长度被设定为最长的长度。即,图3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成为背部支承体44的最大程度放倒的位置。
另外,能够从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按压背部支承体44而将其立起。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第2连杆L2之间的斜躺部件37的最长长度,成为斜躺部件37无法越过通过用手按压等而拉起的背部支承体44的长度。由此,斜躺部件37不会意外地越出至背部支承体44的前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背部支承体44不被斜躺部件37从背面侧支承而向后方放倒的情况。即,根据该构成,能够使极其简单的构成的背部支承体44进行斜躺,并且能够通过斜躺部件37稳定地进行支承。
如图10所示,背部支承体44具有用于引导第1斜躺部件37A及第2斜躺部件37B的引导机构76。引导机构76在与罩布状件72B之间形成斜躺部件37的通过路径。图示的引导机构76的一端被缝制于罩布状件72B,其另一端相对于罩布状件72B可装卸。在将座椅背部72从背部支承体44装卸时,将引导机构76的另一端从罩布状件72B装卸,将斜躺部件37相对于座椅背部72安装、卸下。
接着,对由以上那样的构成所构成的婴儿车10的使用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使婴幼儿就坐或横卧于婴儿车10的座椅70上的状态下,使用者握住握把30,使婴儿车10行走。座椅70的座椅座部71由座椅支承组件40的座部支承体42支承,座椅70的座椅背部72由座椅支承组件40的背部支承体44稳定地支承。此外,通过使用第1~第4安装机构75a~75d,能够通过座椅支承组件40及主体框架20稳定地保持座椅70。由此,不会使座椅70上的婴幼儿感觉到过度的晃动或振动,能够给婴幼儿带来优异的乘坐舒适性。
但是,在现有的婴儿车中,作为支承座椅的座椅座部的座部支承体,例如使用将金属制管弯折而制作的三边框。在这样的以往的婴儿车中,由三边框构成的座部支承体通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具有刚性的框架件从下方支承座椅。因此,即使座椅具有再多的缓冲性,婴幼儿也能够感知到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框架件与腿部抵接。如此,框架件抵接婴幼儿的大腿等腿部会使婴儿车的乘坐舒适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的座椅支承组件40中,从下方支承座椅70的连结部件60由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支承。连结部件60例如由布、皮革、树脂等构成,比侧方框架元件50更具有柔软性且比侧方框架元件50更容易变形。由于设置有该连结部件60,因此无需在与现有的婴儿车相同的位置、即在与侧方框架元件50相同的高度设置前框架件55。因此,能够避免高刚性的框架件与婴幼儿的腿部抵接,能够改善乘坐舒适性。
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5所示,在前端部件52的位于在前后方向上与侧框架件51重叠的区域的部分安装有第1连结部件60A。即,在图示的例子中,侧框架件51也位于前端部件52中的安装有第1连结部件60A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所处的区域中。进一步换言之,在前端部件52中的前后方向上覆盖侧框架件51的部分安装有第1连结部件60A。根据该具体例,第1连结部件60A配置在前方,能够使用该第1连结部件60A从下方轻柔而稳定地支承婴幼儿的腿部。此外,在使用铆钉等固定件将该第1连结部件60A固定于侧方框架元件50时,能够将前端部件52与侧框架件51的前端部分对应地固定。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部支承体42具有连结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的前框架件55。但是,该前框架件5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的前端的后方。根据该具体例,通过设置高刚性的前框架件55,能够维持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在宽度方向的间隔。由此,能够将连结部件60维持为张紧的状态,能够经由座椅70更稳定地支承婴幼儿。并且,由于前框架件55位于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的前端的后方,因此能够避免前框架件55与婴幼儿的腿部抵接,从而能够改善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性。
同样地,在图示的例子中,前框架件55位于侧方框架元件50的下方且位于侧方框架元件50的前端的后方。前框架件55位于片材状部件65的下方且位于片材状部件65的前端的后方。根据该具体例,能够将前框架件55配置在安装于侧方框架元件50的连结部件60和由连结部件60支承的片材状部件65的下方且后方。因此,能够避免前框架件55与婴幼儿的腿部抵接,从而能够改善婴儿车的乘坐舒适性。
此外,还设想随着婴儿车10的使用,座椅70变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座椅70从婴儿车主体15卸下,对座椅70进行清洗、清扫。具体而言,首先,通过解除第1~第4安装机构75a~75d,解除座椅支承组件40及主体框架20对座椅70的保持。接着,将座椅支承组件40的背部支承体44从座椅背部72的容纳部RP抽出。如上所述,能够极其简单地从婴儿车主体15卸下座椅70。
在此,在现有的婴儿车中,如已作为背景技术说明的那样,无法从婴儿车主体上卸下以广范围张设的作为布制品的基座而对其进行洗涤。该基座以广范围张设于构成座部支承体的三边框及构成背部支承体的三边框。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连结部件60,从下方支承座椅70。即使不将连结部件60设置在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之间的整个区域,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在现有的婴儿车中,基座扩展至前后方向的三边框的大致整个区域。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前后方向的连结部件60所配置(占据)的长度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侧方框架元件50的长度L(参照图5)的比例设为50%以下,进而还能够设为设为30%以下。这样,能够减小无法从婴儿车10卸下并进行洗涤的布制品的量。因此,能够改善婴儿车10的卫生层面。此外,还能够由布制品以外的材料例如比布制品防污性更优异的树脂或皮革等构成连结部件60,能够大幅提升婴儿车10的卫生层面。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连结部件60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地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根据该具体例,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60,能够有效且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即,能够稳定地支承婴幼儿,并且能够减小连结部件60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婴儿车10的卫生层面。
进而,在图示的例子中,座部支承体42还具有裆部带11A,所述裆部带11A安装在多个连结部件60中的位于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以外的连结部件60。根据该具体例,在裆部带11A的位置之前配置有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通过该最前方的第1连结部件60A,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的腿部。特别是根据具有柔软性的第1连结部件60A,能够轻柔地支承腿部。此外,也能够稳定地避免前框架件55与腿部抵接。由此,能够大幅地改善婴儿车10的乘坐舒适性。此外,能够通过连结部件60稳定地保持裆部带11A。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座椅背部72包含收容背部支承体44的容纳部RP,容纳部RP向下方开口。因此,通过预先使容纳部RP的大小不会相对于背部支承体44的大小过大,能够利用背部支承体44稳定地保持座椅背部72。因此,背部支承体44即使是不具有以往的基座的结构、即简单的三边框这样的框架结构,座椅背部72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在背部支承体44上。此外,即使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幼儿倚靠在座椅背部72,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座椅背部72在其中央部较大地挠曲。即,即使将背部支承体44设为简单的三边框那样的框架结构,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由此,能够大幅地减小无法从婴儿车10卸下并进行洗涤的布制品的量,能够大幅地改善婴儿车的卫生层面。
另外,在图示的婴儿车10中,座椅70载置在由连结部件60保持的片材状部件65上。该片材状部件65是树脂制,与布制品相比具有优异的防污性,能够通过在保持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的状态下进行擦拭等,充分地进行清洗、清扫。
将清洗、清扫后的座椅70再次安装于主体框架20。首先,将背部支承体44自其上缘***至向容纳部RP的下方开放的开口,将背部支承体44配置在容纳部RP内。接下来,使用第1~第4安装机构75a~75d,将座椅座部71安装于座部支承体42,将座椅侧部73安装于主体框架20。如此,能够极其简单地将座椅70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
在以上所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婴儿车10的支承座椅70的座椅支承组件40具有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的座部支承体42。座部支承体4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的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件60。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通过架设于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件60从下方支承座椅70。即使不将连结部件60设置在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之间的整个区域,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由此,能够减小无法从婴儿车10卸下并进行洗涤的布制品的量。因此,能够改善婴儿车10的卫生层面。
此外,在现有的婴儿车中,构成座部支承体的三边框由金属制的管构成。在现有的婴儿车中,金属制管与婴幼儿的大腿等腿部抵接,因此使婴儿车的乘坐舒适性变差。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下方支承座椅70的连结部件60由一对侧方框架元件50支承,能够通过该连结部件60支承婴幼儿的腿部。因此,能够将前框架件55配置在比连结部件60低的位置,避免前框架件55与婴幼儿的腿部抵接。结果为,能够改善婴儿车的乘坐舒适性。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具有主体框架20、被主体框架20支承的座椅支承组件40、被座椅支承组件40支承的座椅70。座椅支承组件40具有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的座部支承体42、相对于座部支承体42可摆动的背部支承体44。座椅70具有由座部支承体42支承的座椅座部71、与座椅座部71连接的座椅背部72。座椅背部72包含向下方开口而收容背部支承体44的容纳部RP。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背部支承体44即使是不具有以往的基座的结构、即三边框这样的框架结构,座椅背部72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背部支承体44上。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上的婴幼儿。由此,能够大幅地减小无法从婴儿车10卸下并进行洗涤的布制品的量,能够改善婴儿车10的卫生层面。
虽然参照具体例对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具体例并不旨在限定一实施方式。上述的一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具体例实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追加等。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及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于与上述的具体例同样地构成的部分,使用与对于上述的具体例中的对应的部分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的具体例中,座椅支承组件40具有由连结部件60支承的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65。但是,通过适当调整连结部件60的数量、位置、宽度W,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70。因此,也可以从座椅支承组件40中省略片材状部件65。
此外,在上述的具体例中,第2连杆L2由握把30的一部分构成。但是,如图11所示,主体框架20也可以进一步具有与第2连杆L2可转动地连接的握把30。在背面推动位置配置有握把30的情况下,操作者(监护人)从婴幼儿的背面侧握住握把30来操纵婴儿车10。此时,婴幼儿能够在婴儿车10的行走中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而享受景色。
附图标记说明
10婴儿车
11座席带
11A裆部带
15婴儿车主体
20主体框架
30握把
37斜躺部件
40座椅支承组件
42座部支承体
44背部支承体
50侧方框架元件
51侧框架件
52前端部件
55前框架件
60连结部件
60A第1连结部件
60B第2连结部件
60C第3连结部件
65片材状部件
65a孔
70座椅
71座椅座部
72座椅背部
73座椅侧部
RP容纳部
L1第1连杆
L2第2连杆
L3第3连杆。

Claims (16)

1.一种座椅支承组件,其为用于婴儿车并对座椅进行支承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部支承体,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
所述座部支承体具有:一对侧方框架元件,在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连结部件,架设于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而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连结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而架设于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体还具有裆部带,所述裆部带安装在所述多个连结部件中的位于最前方的连结部件以外的连结部件。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三个以上的连结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而架设于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
所述座部支承体还具有裆部带,所述裆部带安装在位于最前方的连结部件及位于最后方的连结部件以外的连结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体还具有由所述连结部件支承的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状部件设置有供一个连结部件通过的四个孔,
所述连结部件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及中央部分从下方支承所述片材状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位于在俯视观察下与所述片材状部件至少部分重叠的位置,从下方支承所述片材状部件。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在其端部分在所述侧方框架元件的上侧、宽度方向外侧及下侧依次延伸,从而安装于该侧方框架元件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面。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侧方框架元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框架件、固定于所述侧框架件的前端部分的前端部件,
在所述前端部件中的位于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侧框架件重叠的区域的部分安装有所述连结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体还具有连结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的前框架件,
多个连结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开而架设于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
所述前框架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最前方的连结部件的前端的后方。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体还具有连结所述一对侧方框架元件的前框架件,
所述前框架件位于所述侧方框架元件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侧方框架元件的前端的后方。
12.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承组件;
主体框架,支承所述座椅支承组件;
座椅,被所述座椅支承组件支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承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座部支承体可转动的背部支承体,
所述座椅具有:座椅座部,由所述座部支承体支承;座椅背部,与所述座椅座部连接,所述座椅背部包含向下方开口而***述背部支承体的容纳部。
14.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框架;
座椅支承组件,被所述主体框架支承;
座椅,被所述座椅支承组件支承,
所述座椅支承组件具有:座部支承体,与婴幼儿的臀部相对;背部支承体,相对于所述座部支承体可摆动,
所述座椅具有:座椅座部,由所述座部支承体支承;座椅背部,与所述座椅座部连接,所述座椅背部包含向下方开口而***述背部支承体的容纳部。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具有与所述座椅背部的两侧方连接的一对座椅侧部,
各座椅侧部可卸下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
16.如权利要求13~15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斜躺部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中的位于所述座椅支承组件的两侧方的一对的部分,从背面侧支承所述背部支承体,
通过变更所述一对的部分之间的所述斜躺部件的长度,能够使所述背部支承体斜躺,
所述一对的部分之间的所述斜躺部件的最长长度为所述斜躺部件无法越过所述背部支承体而伸出至所述背部支承体的前方的长度。
CN202080108131.5A 2020-12-24 2020-12-24 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Pending CN1166352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8606 WO2022137474A1 (ja) 2020-12-24 2020-12-24 シート支持ユニット及び乳母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5290A true CN116635290A (zh) 2023-08-22

Family

ID=79239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8131.5A Pending CN116635290A (zh) 2020-12-24 2020-12-24 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87422B1 (zh)
KR (1) KR20230124062A (zh)
CN (1) CN116635290A (zh)
TW (1) TWI795915B (zh)
WO (1) WO2022137474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6419A (en) * 1994-08-19 1997-10-14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Seat for baby carriage
CN1433918A (zh) * 2002-01-15 2003-08-06 康貝株式会社 带倾斜装置的婴儿车
CN1754735A (zh) * 2004-09-28 2006-04-05 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童车及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JP200709899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EP1795424A2 (de) * 2005-12-08 2007-06-13 Udo Beger Umwandelbarer Sitz-Liegeeinsatz für Kinder- oder Puppenwagen
CN201816623U (zh) * 2010-10-08 2011-05-0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靠背调整限位机构及婴儿车
CN104097678A (zh) * 2013-04-04 2014-10-15 康贝株式会社 座椅支承单元及婴儿车
CN104843044A (zh) * 2014-02-13 2015-08-19 多雷尔法国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婴儿车及相应婴儿车的睡篮
JP2016088257A (ja) * 2014-11-04 2016-05-23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JP2016193653A (ja) * 2015-03-31 2016-11-17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用のシート、乳母車及びシート規制具
CN110329337A (zh) * 2019-08-13 2019-10-15 佘娟 一种基于重力平衡的防摔婴儿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267U (ja) * 1984-07-16 1986-02-13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乳母車の座席延長部材
JP2014073701A (ja) 2012-10-02 2014-04-24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Kk 乳母車の車体フレーム、乳母車の車体フレーム用パイプ、およびパイプ接続構造
JP6957045B2 (ja) * 2019-05-31 2021-11-02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6419A (en) * 1994-08-19 1997-10-14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Seat for baby carriage
CN1433918A (zh) * 2002-01-15 2003-08-06 康貝株式会社 带倾斜装置的婴儿车
CN1754735A (zh) * 2004-09-28 2006-04-05 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童车及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JP200709899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EP1795424A2 (de) * 2005-12-08 2007-06-13 Udo Beger Umwandelbarer Sitz-Liegeeinsatz für Kinder- oder Puppenwagen
CN201816623U (zh) * 2010-10-08 2011-05-0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靠背调整限位机构及婴儿车
CN104097678A (zh) * 2013-04-04 2014-10-15 康贝株式会社 座椅支承单元及婴儿车
CN104843044A (zh) * 2014-02-13 2015-08-19 多雷尔法国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婴儿车及相应婴儿车的睡篮
JP2016088257A (ja) * 2014-11-04 2016-05-23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JP2016193653A (ja) * 2015-03-31 2016-11-17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用のシート、乳母車及びシート規制具
CN110329337A (zh) * 2019-08-13 2019-10-15 佘娟 一种基于重力平衡的防摔婴儿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7422B1 (ja) 2022-01-05
KR20230124062A (ko) 2023-08-24
TW202225003A (zh) 2022-07-01
WO2022137474A1 (ja) 2022-06-30
JPWO2022137474A1 (zh) 2022-06-30
TWI795915B (zh) 2023-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5035B2 (ja) ベビーカー
CN109552394B (zh) 婴儿车
JP4299016B2 (ja) 折畳式乳母車
JP6654460B2 (ja) ベビーカー
JP2004114982A (ja) 乳母車
CN116635290A (zh) 座椅支承组件及婴儿车
JPH10291480A (ja) ベビーカー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TWI547402B (zh) Baby carriage
KR20150070118A (ko) 유모차
JP6957023B2 (ja) 幌及び幌を備えた育児器具
KR20130095699A (ko) 유모차
JP6630859B2 (ja) ベビーカーおよびフロントガード部材
JP7094573B2 (ja) 乳幼児サポート及び育児器具
CN113212532A (zh) 婴儿车
TWI642578B (zh) Baby carriage
JP6758905B2 (ja) 乳母車
TW202348481A (zh) 嬰兒車
JP4325302B2 (ja) 脱着可能な車椅子の背もたれ部又は座部及びベルト
TWI841120B (zh) 嬰兒車
JP4159868B2 (ja) ハンモック型ベビーカー
KR101224934B1 (ko) 육아 기구 및 육아 기구용 시트
JP2004058986A (ja) 折り畳み式乳母車
JP6109639B2 (ja) 乳母車
JP4180386B2 (ja) ハンモック型ベビーカー
JP2024097645A (ja) ベビーカ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99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