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4709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4709A
CN116544709A CN202310063892.9A CN202310063892A CN116544709A CN 116544709 A CN116544709 A CN 116544709A CN 202310063892 A CN202310063892 A CN 202310063892A CN 116544709 A CN116544709 A CN 116544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portions
wall
short
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38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雄太
弘中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44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4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确保嵌合时的牢固性。插座连接器(30)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的壳体(31)和对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50)。壳体具有底壁(32)、一对短壁(33)、一对长壁(34)和岛状的突壁(35)。各加强件具有沿着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51)、从外板部以覆盖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53)、沿着一对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61)、从一对侧板部以覆盖一对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63)、和使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一对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66)。一对角保护部(71)从外板部伸出,短壁与一对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36)的上表面由一对角保护部覆盖。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等的电连接器,公知有在树脂制的壳体埋设加强件来提高牢固性的电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壳体具有俯视为长方形的底壁、从底壁的四边立起的一对短壁以及一对长壁、和设置于一对短壁以及一对长壁的内侧的岛状的突壁。在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埋设有加强件,利用各加强件来加强短壁以及长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从而确保电连接器的牢固性。
该加强件通过将冲裁成规定形状的1片金属板折弯而形成。在壳体的短壁设置有成为加强件的基体的外板部,上板部从外板部的上缘以覆盖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在壳体的一对长壁埋设有与外板部的两侧缘相连的一对侧板部,一对上板部从一对侧板部的上缘以覆盖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利用加强件的各上板部部分地覆盖短壁以及长壁的上表面,利用加强件保护树脂制的短壁以及长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445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连接器中,短壁和一对长壁通过各上板部从上方被覆盖,但短壁与一对长壁之间的壳体的角部未被上板部覆盖。因此,若在连接器的嵌合时错位,则壳体的角部有可能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连接器的嵌合时确保较高的牢固性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的俯视下为长方形的壳体、和对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其中,上述壳体具有俯视下为长方形的底壁、立起设置于上述底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短壁、立起设置于上述底壁的短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长壁、和由上述一对短壁和上述一对长壁围起的岛状的突壁,上述各加强件具有沿着上述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从上述外板部以覆盖上述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沿着上述一对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从上述一对侧板部以覆盖上述一对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和使上述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上述一对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一对角保护部从上述外板部以及上述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上述短壁与上述一对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的上表面由上述一对角保护部来覆盖,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壳体的短壁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伸出的短壁保护部覆盖,壳体的一对长壁的上表面被从一对侧板部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覆盖。壳体的角部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以及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的一对角保护部覆盖。因此,即使是使外板部与一对侧板部相连的一对连接部不从壳体的角部的上表面露出的结构,也能够利用一对角保护部来保护壳体的角部。即使在连接器的嵌合时连接器彼此干涉,也能够保护壳体的短壁、长壁、角部免受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负荷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错位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0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错位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变形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30、90...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31、91...壳体;32、92...底壁;33、93...短壁;34、94...长壁;35、95...突壁;36、96...角部;41、101...信号端子;50、110、131...加强件;51、111、132...外板部;52、112...外板安装部;53、113...短壁保护部;55、114...内板部;56、115...底板部;57、116...突壁保护部;61、121、133...侧板部;62、122...侧板安装部;63、119...长壁保护部;65...腿部;66、126...连接部;71、127、134...角保护部;73、128...狭缝;74、129...断裂面;123...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用双点划线表示插头连接器侧的电路基板。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电路基板侧作为下方,将其相反侧作为上方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对象侧的电连接器)20以及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30是将电路基板11、12彼此电连接的所谓B to B(Board to Board)连接器。在一方的电路基板11的表面(在图1中为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焊盘(未图示),在各安装焊盘固定有插头连接器20。同样,在另一方的电路基板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焊盘(安装面)15、16,在各安装焊盘15、16固定有插座连接器30。此外,电路基板11、12由印刷电路基板、柔性基板等构成。
在插头连接器20的树脂制的壳体21形成有矩形环状的嵌合部22,在插座连接器30的树脂制的壳体31形成有容纳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的矩形环状的收容空间37。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进入插座连接器30的收容空间37,在嵌合部22的外表面露出的插头连接器20的各信号端子23与收容空间37内的插座连接器30的各信号端子41接触。由此,电路基板11、12彼此经由插头连接器20以及插座连接器30电连接。
在这样的电路基板11、12彼此进行连接时,由于插头连接器20被一方的电路基板11遮挡,所以难以使插头连接器20与另一方的电路基板12上的插座连接器30对位。若在插头连接器20相对于插座连接器30错位的状态下,插头连接器20被压入插座连接器30,则嵌合方向Z的负荷作用于插座连接器30的壳体31而有可能损伤。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轻型化,要求缩小连接器尺寸,存在小型连接器在误装配时容易破损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30的壳体31,在树脂制的壳体31的长边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加强件50。加强件50的短壁保护部53从壳体31的短壁33的上表面露出,加强件50的一对长壁保护部63从壳体31的一对长壁34的上表面露出,一对角保护部71从壳体31的一对角部36的上表面露出。利用短壁保护部53、一对长壁保护部63、一对角保护部71来保护壳体31的短壁33、长壁34、角部36,由此确保了插座连接器30的牢固性。
参照图2~图4对插座连接器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端部的立体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加强件的立体图。此外,图3中的(A)是从外侧观察插座连接器的端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3中的(B)是从内侧观察插座连接器的端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中的(A)是从外侧观察加强件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中的(B)是从内侧观察加强件而得到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30通过对树脂制的壳体31埋设多个信号端子41和一对加强件50而形成。壳体31具有俯视为长方形的底壁32、立起设置于底壁32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的一对短壁33、立起设置于底壁32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的一对长壁34、以及由一对短壁33和一对长壁34围起的岛状的突壁35。在壳体31形成有通过一对短壁33、一对长壁34、岛状的突壁35来容纳插头连接器20的矩形环状的嵌合部22(参照图1)的矩形环状的收容空间37。
多个信号端子41以及一对加强件50通过嵌入成形而与壳体31一体化。在该情况下,通过在配设有多个信号端子41以及一对加强件50的模具中填充熔融树脂来成形插座连接器30。因此,多个信号端子41以及一对加强件50不从壳体31分离,但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中示出多个信号端子41以及一对加强件50从壳体31分离的状态。此外,也可以通过将多个信号端子41以及一对加强件50压入壳体31来成形插座连接器30。
在壳体31的一对长壁34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41。信号端子41通过将金属片折弯而形成。信号端子41具有沿着长壁34的外表面的U字板状的端子弯曲部42、从端子弯曲部42的一端朝向突壁35伸出的触点弹簧43、和从端子弯曲部42的另一端向长壁34的外侧突出的端子安装部44。触点弹簧43以立起的状态收容在将突壁35的外表面切去而成的收容槽38,利用收容槽38的内侧的空间允许触点弹簧43在板厚方向(壳体31的短边方向Y)上的挠曲。
端子安装部44与端子弯曲部42之间的部分被埋设在长壁34的内部(参照图1)。因此,在对插座连接器30的端子安装部44进行锡焊时,长壁34的外侧面阻止熔融焊锡沿着端子安装部44的表面前进。即,熔融焊锡被润湿性小的绝缘性的树脂阻挡,从而防止焊锡在端子安装部44的表面传播而上升、即所谓的焊锡上升。通过信号端子41的端子安装部44被锡焊在电路基板12(参照图1)的安装焊盘16,从而将插座连接器30与电路基板12的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在壳体31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侧设置有一对加强件50。加强件50通过将冲裁为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折弯而形成。在加强件50形成有短壁保护部53、一对长壁保护部63、一对角保护部71、突壁保护部57。利用短壁保护部53保护短壁33的上表面,利用一对长壁保护部63保护一对长壁34的长边方向X的端部上表面。另外,利用一对角保护部71保护一对角部36的上表面,利用突壁保护部57保护岛状的突壁35的长边方向X的端部上表面。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31的短壁33设置有成为加强件50的基体的外板部51。外板部51在短壁33的内部沿着外侧面在壳体31的短边方向Y上延伸。短壁保护部53从外板部51的上缘以覆盖短壁33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短壁保护部53弯曲成在剖面观察下呈倒U字状,利用短壁保护部53的顶面保护短壁33免受插头连接器20(参照图1)的干涉。内板部55从短壁保护部53沿着短壁33的内侧面伸出,利用短壁保护部53和内板部55形成有嵌合插头连接器20时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的引导部。
底板部56从内板部55的下缘沿着底壁32的底面伸出,并且突壁保护部57从底板部56以覆盖突壁35的端部的方式伸出。突壁保护部57在突壁35的上表面分支成T字状,利用突壁保护部57的顶面保护突壁35免受插头连接器20的干涉。突壁保护部57的枝部59a与底板部56相连,突壁保护部57的一对枝部59b、59c隔着突壁35e而对置。通过将一对枝部59b、59c的前端埋设于底壁32,能够提高针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Z的负荷的强度,从而能够抑制突壁保护部57的下沉。
在壳体31的一对长壁34设置有加强件50的一对侧板部61。一对侧板部61在一对长壁34的内部沿着外侧面在壳体31的长边方向X上延伸。一对长壁保护部63从一对侧板部61的上缘以覆盖一对长壁34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各长壁保护部63弯曲成在剖面观察下呈倒U字状,利用各长壁保护部63的顶面保护长壁34免受插头连接器20的干涉。腿部65从各长壁保护部63沿着长壁34的内侧面伸出,利用长壁保护部63和腿部65形成有嵌合插头连接器20时的短边方向Y的两端的引导部。
外板部51的下缘朝外屈曲而形成有一对外板安装部52,一对侧板部61的下缘朝外屈曲而形成有一对侧板安装部62。一对外板安装部52以及一对侧板安装部62被锡焊于安装焊盘15(参照图1)。短壁保护部53与一对外板安装部52之间的部分被埋设在短壁33的内部,一对长壁保护部63与一对侧板安装部62之间的部分被埋设在一对长壁34的内部。因此,在对一对外板安装部52以及一对侧板安装部62进行锡焊时,利用树脂制的短壁33以及一对长壁34阻挡熔融焊锡,从而防止焊锡上升。
另外,外板部51的两侧缘与一对侧板部61的侧缘经由一对连接部66连结。一对连接部66设置于短壁33与一对长壁34之间的一对角部36的内部,一对连接部66未从一对角部36的上表面露出。因此,为了保护壳体31的角部36,一对角保护部71从外板部51的上缘以覆盖一对角部36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一对角保护部71倾斜地横穿壳体31的角部36,利用一对角保护部71的顶面保护壳体31的角部36免受插头连接器20的干涉。
更详细而言,角保护部71从连接部66的一侧的外板部51的端部上缘朝向连接部66的另一侧的侧板部61的端部上缘伸出。角保护部71的前端以空开微小缝隙方式从侧板部61的端部上缘离开,长壁34的树脂以填充该缝隙的方式填入(尤其参照图5中的(C))。通过将角保护部71的前端埋设于长壁34,能够提高针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Z的负荷的强度,从而能够抑制角保护部71的下沉。这样,利用从外板部51的上缘以围绕连接部66的方式伸出的角保护部71保护壳体31的角部36。
另外,在一对角保护部71与短壁保护部53之间形成有狭缝73,并且短壁33的树脂以填充该狭缝73的方式填入。由于一对角保护部71和短壁保护部53隔着狭缝73分离,所以短壁保护部53的形状不会受到角保护部71的形状的影响。无需在壳体31的长边方向X上使角保护部71的顶面的宽度和短壁保护部53的顶面的宽度一致,能够使短壁保护部53与内板部55之间的折回位置P靠向壳体31的长边方向X的外侧。因此,能够使短壁33变薄,从而实现插座连接器30的小型化。
在俯视观察下,一对角保护部71的顶面被倾斜地切去,该对角保护部71的断裂面74在壳体31的内表面露出。为了通过嵌入成形覆盖断裂面74,则需要规定的树脂厚度,但通过使断裂面74露出,则无需规定的树脂厚度而容易进行嵌入成形。此外,在连接器进行嵌合时,短壁保护部53以及长壁保护部63与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相碰而被引导到收容空间37。因此,即使角保护部71的断裂面74在壳体31的内表面露出,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也难以碰到断裂面74。
参照图5及图6对连接器的嵌合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的说明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错位状态的说明图。此外,图5中的(A)及图6中的(A)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中的(B)及图6中的(B)是沿着A-A线切断了插座连接器而成的剖视图,图5中的(C)及图6中的(C)是沿着B-B线切断了插座连接器而成的剖视图。这里,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地记载了插头连接器。
如图5中的(A)及图5中的(B)所示,插头连接器20位于插座连接器30的上方。若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30高精度地对位,则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位于插座连接器30的收容空间37的正上方。在该状态下,若插头连接器20从嵌合方向Z接近插座连接器30,则插头连接器20的矩形环状的嵌合部22进入插座连接器30的收容空间37,并且插座连接器30的岛状的突壁35进入嵌合部22的内侧。
此时,通过短壁保护部53以及内板部55在长边方向X上引导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通过一对长壁保护部63以及一对腿部65(参照图3中的(A))在短边方向Y上引导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因此,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与插座连接器30的收容空间37顺畅地嵌合。由于插座连接器30与插头连接器20不干涉,所以嵌合方向Z的负荷也不作用于角保护部71(参照图5中的(C))。在该情况下,虽然一对角保护部71的断裂面74在壳体31的内表面露出,但嵌合部22不会被断裂面74切削。
另一方面,如图6中的(A)及(B)所示,在插头连接器20相对于插座连接器30错位的情况下,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从插座连接器30的收容空间37偏离。在该状态下,若插头连接器20从嵌合方向Z接近插座连接器30,则插头连接器20的嵌合部22与插座连接器30的加强件50抵接。此时,利用加强件50的短壁保护部53保护壳体31的短壁33,利用加强件50的长壁保护部63保护壳体31的长壁34。
另外,如图6中的(C)所示,壳体31的短壁33与长壁34之间的角部36也被加强件50的角保护部71保护。如上所述,由于树脂也进入角保护部71的前端与侧板部61的上缘的间隙,所以能够抑制角保护部71的前端侧的下沉。这样,通过短壁保护部53、长壁保护部63、角保护部71整体上提高了壳体31针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Z的负荷的强度。即使插座连接器30与插头连接器20干涉,也能够防止插座连接器30的壳体31破损。
如以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壳体31的短壁33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51伸出的短壁保护部53覆盖,壳体31的一对长壁34的上表面被从一对侧板部61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63覆盖。壳体31的角部36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51伸出的一对角保护部71覆盖。因此,即使是形成为将外板部51与一对侧板部61相连的一对连接部66不从壳体31的角部36的上表面露出的结构,也能够利用一对角保护部71保护壳体31的角部36。即使在连接器的嵌合时连接器彼此干涉,也能够保护壳体31的短壁33、长壁34、角部36免受连接器的嵌合方向Z的负荷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插座连接器30的牢固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端部的立体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加强件的立体图。此外,图8中的(A)是从外侧观察插座连接器的端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8中的(B)是从内侧观察插座连接器的端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9中的(A)是从外侧观察加强件而得到的立体图,图9中的(B)是从内侧观察加强件而得到的立体图。针对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地记载了插头连接器。
如图7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91中,一对长壁94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侧高一层。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加强件110中,以覆盖一对长壁94的下层侧的方式形成有一对端子部123。然而,因一对长壁94的两端侧高一层,一对长壁94的下层侧的一对端子部123难以作为短边方向Y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加强件110中,除覆盖一对长壁94的下层侧的一对端子部123之外,还以覆盖一对长壁94的上层侧的方式形成有一对长壁保护部119。
在壳体91形成有利用底壁92、一对短壁93、一对长壁94、岛状的突壁95来容纳插头连接器80的矩形环状的嵌合部82的收容空间98。在壳体91的长边方向X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子101,在壳体91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侧设置有一对加强件110。为了在连接器进行嵌合时抑制插头连接器80的裙边部83与一对长壁94发生干涉,一对长壁94的上表面形成为台阶状,以使得长边方向X的中间部分的多个信号端子101的高度低于长边方向X的两端侧的加强件110的高度。
在信号端子101形成有沿着长壁94的外表面的U字板状的端子弯曲部102、从端子弯曲部102的一端朝向突壁95伸出的触点弹簧103、和从端子弯曲部102的另一端向长壁94的外侧突出的端子安装部104。触点弹簧103以立起的状态收容在将突壁95的外表面切去而成的收容槽99,通过收容槽99的内侧的空间来允许触点弹簧103在板厚方向(壳体91的短边方向Y)上的挠曲。端子安装部104被锡焊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插座连接器90与电路基板的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壳体91的短壁93,沿着外侧面设置有外板部111,短壁保护部113从外板部111的上缘以覆盖短壁93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内板部114从短壁保护部113沿着短壁93的内侧面伸出,利用短壁保护部113和内板部114形成有长边方向X的两端的引导部。底板部115从内板部114的下缘沿着底壁92的底面伸出,并且突壁保护部116从底板部115以覆盖突壁95的端部的方式伸出。突壁保护部116分支为枝部117a-117c,一对枝部117b、117c的前端被埋设于底壁92。
在壳体91的一对长壁94,沿着外侧面设置有一对侧板部121,一对长壁保护部119以及一对端子部123从一对侧板部121的上缘伸出。一对长壁保护部119覆盖一对长壁94的上层侧的上表面,一对端子部123覆盖一对长壁94的下层侧的上表面。长壁保护部119弯曲成在剖面观察下呈倒U字状,利用长壁保护部119的弯曲形状形成有短边方向Y的两端的引导部。这样,即使一对长壁94的上表面形成为台阶状,也能够使一对长壁保护部119作为短边方向Y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一对端子部123从一对侧板部121的上缘朝向突壁95伸出,在一对端子部123的前端侧形成有一对触点弹簧125。一对触点弹簧125以立起的状态收容于将突壁95的外表面切去而成的收容槽99,并且通过收容槽99的内侧的空间来允许触点弹簧125在板厚方向(壳体91的短边方向Y)上的挠曲。另外,外板部111的下缘朝外屈曲而形成有一对外板安装部112,一对侧板部121的下缘朝外屈曲而形成有一对侧板安装部122以及一对端子安装部124。
短壁保护部113与一对外板安装部112之间的部分被埋设于短壁93的内部,一对长壁保护部119与一对侧板安装部122之间的部分、以及一对端子部123与一对端子安装部124被埋设于一对长壁94的内部。因此,在锡焊一对外板安装部112、一对侧板安装部122、一对端子安装部124时,通过树脂制的短壁93以及一对长壁94阻挡熔融焊锡,从而防止焊锡上升。通过锡焊将插头连接器80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电连接,加强件110对壳体91进行加强。并且也作为插座连接器90的电源端子而发挥功能。
外板部111的两侧缘与一对侧板部121的侧缘经由一对连接部126连结。一对角保护部127从外板部111的上缘以覆盖壳体91的一对角部96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角保护部127的前端以空开微小缝隙的方式从侧板部121的端部上缘离开,并且长壁94的树脂以填充该缝隙的方式进入(特别参照图10中的(C))。一对角保护部127与短壁保护部113隔着狭缝128分离,从而抑制了短壁保护部113的形状受到角保护部127的形状的影响。另外,一对角保护部127的断裂面129在壳体91的内表面露出,从而容易进行嵌入成形。
参照图10及图11对连接器的嵌合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的说明图。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错位状态的说明图。此外,图10中的(A)及图11中的(A)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0中的(B)及图11中的(B)是沿着C-C线切断插座连接器而成的剖视图,图10中的(C)及图11中的(C)是沿着D-D线切断插座连接器而成的剖视图。这里,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地记载了插头连接器。
如图10中的(A)及(B)所示,插头连接器80定位在插座连接器90的上方。在插座连接器90的一对长壁94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侧,通过使长壁94的上表面高一层而形成有一对肩部97。在插头连接器80,与长壁94对置地形成有裙边部83。裙边部83的角部被切去以避开插座连接器90的一对肩部97。若插头连接器80高精度地与插座连接器90对位,则插头连接器80的嵌合部82定位在插座连接器90的收容空间98的正上方。
在该状态下,若插头连接器80从嵌合方向Z接近插座连接器90,则插头连接器80的矩形环状的嵌合部82进入插座连接器90的收容空间98,插座连接器90的岛状的突壁95进入嵌合部82的内侧。此时,利用短壁保护部113以及内板部114在长边方向X上引导插头连接器80的嵌合部82,利用一对长壁保护部119在短边方向Y上引导插头连接器80的嵌合部82。因此,插头连接器80的嵌合部82顺畅地与插座连接器90的收容空间98嵌合。
另外,插座连接器90的肩部97避开插头连接器80的裙边部83,肩部97与插头连接器80的电路基板86接触。通过插座连接器90的肩部97与电路基板86相碰,抑制了插座连接器90的长壁94与插头连接器80的裙边部83的干涉。即,在被端子部123覆盖的长壁94的下层侧的上表面与插头连接器80的裙边部83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此外,插头连接器80的裙边部83抑制焊锡上升。
另一方面,如图11中的(A)~(C)所示,在插头连接器80相对于插座连接器90错位的情况下,插头连接器80的嵌合部82从插座连接器90的收容空间98偏离。在该状态下,若插头连接器80从嵌合方向Z接近插座连接器90,则插头连接器80的嵌合部82与插座连接器90的加强件110抵接。此时,利用加强件110的短壁保护部113、长壁保护部119、角保护部127保护了插座连接器90的壳体91免受插头连接器80的干涉。
如以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连接器的嵌合时连接器彼此干涉,也能够提高插座连接器90的牢固性。另外,插座连接器90也不会使插头连接器80的裙边部83损伤。
此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的加强件50、110中,一对角保护部71、127从外板部51、111伸出,但一对角保护部71、127也可以从一对侧板部61、121伸出。例如,也可以如图12的变形例所示那样,在加强件131中,一对角保护部134从一对侧板部133朝向外板部132伸出。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在连接器的嵌合时提高插座连接器的牢固性。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一对角保护部从外板部的端部上缘朝向一对侧板部的端部上缘伸出,但一对角保护部从外板部或一对侧板部以覆盖壳体的一对角部的方式伸出即可。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在外板部与一对角保护部之间形成有狭缝,但也可以在外板部与一对角保护部之间不形成狭缝。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在加强件形成有底板部以及突壁保护部,但在突壁具有足够强度等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加强件形成底板部以及突壁保护部。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一对角保护部的断裂面在壳体的内表面露出,但一对角保护部的断裂面也可以埋于壳体。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外板部沿着短壁的外侧面,但外板部在短壁内在厚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沿着短壁的外侧面即可。同样地,侧板部沿着长壁的外侧面,但侧板部在长壁内在厚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沿着长壁的外侧面即可。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插座连接器30、90)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41、101)的俯视为长方形的壳体(31、91)、和对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50、110),其中,壳体具有俯视为长方形的底壁(32、92)、立起设置于底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短壁(33、93)、立起设置于底壁的短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长壁(34、94)、和由一对短壁和一对长壁围起的岛状的突壁(35、95),各加强件具有沿着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51、111)、从外板部以覆盖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53、113)、沿着一对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61、121)、从一对侧板部以覆盖一对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63、119)、以及将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一对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66、126),一对角保护部(71、127)从外板部以及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短壁与一对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36、96)的上表面由一对角保护部覆盖。根据该结构,壳体的短壁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伸出的短壁保护部覆盖,壳体的一对长壁的上表面被从一对侧板部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覆盖。壳体的角部的上表面被从外板部以及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的一对角保护部覆盖。因此,即使是将外板部与一对侧板部相连的一对连接部不从壳体的角部的上表面露出的结构,也能够利用一对角保护部来保护壳体的角部。即使在连接器的嵌合时连接器彼此干涉,也能够保护壳体的短壁、长壁、角部免受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负荷,从而提高电连接器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一对角保护部从外板部以覆盖一对角部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在短壁保护部与一对角保护部之间形成有狭缝(73、128)。根据该结构,由于一对角保护部和短壁保护部隔着狭缝而分离,所以短壁保护部的形状不会受到角保护部的形状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一对角保护部从外板部以及一对侧板部中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伸出,一对角保护部的前端被埋设于壳体。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一对角保护部的前端埋设于壳体,能够提高针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负荷的强度,能够抑制一对角保护部的下沉,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护壳体的角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一对角保护部的断裂面(74、129)在壳体的内表面露出。根据该结构,由于无需通过树脂覆盖一对角保护部的断裂面,所以能够容易进行嵌入成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加强件具有从短壁保护部沿着短壁的内侧面伸出的内板部(55、114)、从内板部沿着底壁的底面伸出的底板部(56、115)、和从底板部以覆盖突壁的方式伸出的突壁保护部(57、116)。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短壁保护部和内板部形成在嵌合对象侧的电连接器时位于长边方向的引导部。另外,能够利用突壁保护部保护壳体的突壁。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在外板部形成有固定于安装面的外板安装部(52、112),在一对侧板部形成有固定于安装面的一对侧板安装部(62、122),短壁保护部与外板安装部之间的部分被埋设于短壁的内部,一对长壁保护部与一对侧板安装部之间的部分被埋设于一对长壁的内部。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焊锡将外板安装部以及一对侧板安装部固定于安装面时,能够利用短壁以及一对长壁来防止焊锡在各安装部的表面传递而上升的所谓焊锡上升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加强件具有从一对长壁保护部沿着一对长壁的内侧面伸出的一对腿部(65)。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一对长壁保护部和一对腿部来形成嵌合对象侧的电连接器时在短边方向上的引导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加强件具有从一对侧板部朝向突壁伸出的一对端子部(123)。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加强件作为端子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多个信号端子设置于一对长壁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分,一对长壁的上表面以使多个信号端子的高度低于加强件的高度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根据该结构,一对长壁的上层侧的上表面与固定有对象侧的电连接器的安装面接触,能够抑制一对长壁的下层侧的上表面与对象侧的电连接器的裙边部的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一对长壁保护部覆盖一对长壁的上层侧的上表面(肩部97),一对端子部覆盖一对长壁的下层侧的上表面。根据该结构,即使一对长壁的上表面形成为台阶状,也能够使一对长壁保护部作为短边方向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此外,虽然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在整体上或部分地进行组合。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思想的主旨的范围,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置换、变形。并且,如果能够根据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利用其它方法来实现技术思想,也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施。因此,权利要求的范围覆盖可包含在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具备:排列有多个信号端子、且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呈长方形的壳体;以及对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件,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呈长方形的底壁、立起设置于所述底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短壁、立起设置于所述底壁的短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长壁、和由一对所述短壁和一对所述长壁围起的岛状的突壁,
各所述加强件具有沿着所述短壁的外侧面的外板部、从所述外板部以覆盖所述短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短壁保护部、沿着一对所述长壁的外侧面的一对侧板部、从一对所述侧板部以覆盖一对所述长壁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的一对长壁保护部、和使所述外板部的两侧缘与一对所述侧板部的侧缘相连的一对连接部,
一对角保护部从所述外板部以及一对所述侧板部中的任一方伸出,所述短壁与一对所述长壁之间的一对角部的上表面由一对所述角保护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角保护部从所述外板部以覆盖一对所述角部的上表面的方式伸出,
在所述短壁保护部与一对所述角保护部之间形成有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角保护部从所述外板部以及一对所述侧板部中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伸出,
一对所述角保护部的前端埋设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角保护部的断裂面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具有从所述短壁保护部沿着所述短壁的内侧面伸出的内板部、从所述内板部沿着所述底壁的底面伸出的底板部、和从所述底板部以覆盖所述突壁的方式伸出的突壁保护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板部形成有固定于安装面的外板安装部,在一对所述侧板部形成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一对侧板安装部,
所述短壁保护部与所述外板安装部之间的部分埋设于所述短壁的内部,一对所述长壁保护部与一对所述侧板安装部之间的部分埋设于一对所述长壁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具有从一对所述长壁保护部沿着一对所述长壁的内侧面伸出的一对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具有从一对所述侧板部朝向所述突壁伸出的一对端子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一对所述长壁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分,
一对所述长壁的上表面以使多个所述信号端子的高度低于所述加强件的高度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长壁保护部覆盖一对所述长壁的上层侧的上表面,一对所述端子部覆盖一对所述长壁的下层侧的上表面。
CN202310063892.9A 2022-02-01 2023-01-30 电连接器 Pending CN1165447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4301A JP2023112484A (ja) 2022-02-01 2022-02-01 電気コネクタ
JP2022-014301 2022-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4709A true CN116544709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3892.9A Pending CN116544709A (zh) 2022-02-01 2023-01-3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6375A1 (zh)
JP (1) JP2023112484A (zh)
KR (1) KR20230117666A (zh)
CN (1) CN11654470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84459A (ja) 2019-05-08 2020-1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17666A (ko) 2023-08-08
US20230246375A1 (en) 2023-08-03
JP2023112484A (ja) 202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591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0756466B2 (en) Connector
JP7103454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106410456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106410457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108281852B (zh) 带遮挡屏蔽板的连接器
CN107069265B (zh) 带引导零件的电连接器
CN10942818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82108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2027802B2 (en) Connector
CN116544709A (zh) 电连接器
CN217468872U (zh)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2448209B (zh) 屏蔽连接器
EP1505694A2 (en) Surface mounting connector
CN219371469U (zh) 板对板插头
US20240113477A1 (en) Connector
KR102330375B1 (ko) 보호소자가 구비된 커넥터
JP7129462B2 (ja)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KR20240070396A (ko) 커넥터
KR20240066967A (ko) 플러그 커넥터
KR20240066966A (ko) 플러그 커넥터
KR20240066968A (ko) 커넥터
KR20240066969A (ko) 커넥터
KR20220137503A (ko)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용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KR101528316B1 (ko) 실장 강도가 향상된 리셉터클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