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5600A - 电梯门的地坎 - Google Patents

电梯门的地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5600A
CN116495600A CN202210388874.3A CN202210388874A CN116495600A CN 116495600 A CN116495600 A CN 116495600A CN 202210388874 A CN202210388874 A CN 202210388874A CN 116495600 A CN116495600 A CN 11649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l
car
door
land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88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冈宏纪
谷岛诚
饭田真司
弓野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9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5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1Details of door sill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的地坎,能够降低电梯动作时的轿厢地坎与层站地坎接近时产生的噪音。本公开的电梯门的地坎是对设置于电梯的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的电梯门的地坎,其具备:主体部,其沿着门装置的开闭方向延伸,并具有使设置于门装置的下部的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门装置的开闭的槽;以及引导部,其从主体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向远离门装置的方向遍及门装置的开闭行程地延伸,使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门装置的开闭,从铅垂方向观察电梯门的地坎时的主体部和引导部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主体部延伸至引导部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电梯门的地坎时的主体部的截面积。

Description

电梯门的地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梯门的地坎。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的层站(以下,简称为层站)、电梯的轿厢(以下,简称为轿厢)设置有门装置,通过该门装置对层站、轿厢的乘降口进行开闭。
关于这样的门装置,例如,对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的地坎设置于层站以及轿厢(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5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为了防止携带物品向井道内落下而在层站地坎与轿厢地坎之间具备封闭板,但为了降低在轿厢的下降过程中因该封闭板受到较大风压而产生的较大的风噪声、碰撞声,在封闭板设置有通风孔。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中,当电梯动作时的轿厢通过层站时,层站地坎与轿厢地坎接近,空气在层站地坎与轿厢地坎之间的流通面积变小,因此,其结果是存在空气紊乱而产生的噪音无法降低的问题。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的地坎,能够降低电梯动作时的层站地坎和轿厢地坎接近时产生的噪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电梯门的地坎是对设置于电梯的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的电梯门的地坎,具备:主体部,其沿着门装置的开闭方向延伸,并具有使设置于门装置的下部的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门装置的开闭的槽;以及引导部,其从主体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向远离门装置的方向遍及门装置的开闭行程地延伸,使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门装置的开闭,从铅垂方向观察电梯门的地坎时的主体部和引导部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主体部延伸至引导部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电梯门的地坎时的主体部的截面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电梯门的地坎,能够降低电梯动作时的层站地坎与轿厢地坎接近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侧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门的周边的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门的周边的图。
图6是沿着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地坎的俯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地坎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地坎和层站地坎的俯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轿厢处于停止状态的轿厢地坎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轿厢处于上升状态的轿厢地坎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轿厢处于下降状态的轿厢地坎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标号说明
1:轿厢;2:上梁;3:下梁;4:立柱;5:绳索;6:对重;7:轿厢门;8:轿厢门装置;9:层站门;10:层站门装置;11:吊架板;12:吊架辊;13:吊架壳体;14:门轨道;15:轿厢地坎;16:轿厢地坎主体部;16A:轿厢地坎主体;17:轿厢地坎引导部;17A:轿厢地坎引导件;19:门靴;20:槽;21:挡板;22:层站地坎;23:层站地坎主体部;23A:层站地坎主体;24:层站地坎引导部;24A:层站地坎引导件;26:倾斜板;27:旋转轴;28:施力体;29:卡定部件;100:电梯门的地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层站门及轿厢门开闭的方向称为开闭方向或左右方向,将乘客乘降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轿厢升降的方向称为铅垂方向或上下方向。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地坎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设置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地坎的电梯的一部分的主视图。此外,图2是示出设置实施方式1的电梯门的地坎的电梯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1、2所示,伴随着电梯的动作而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1为长方体形状,在轿厢1的周围设置有支承轿厢1的上梁2、下梁3、左右一对立柱4。在上梁2固定有用于悬吊轿厢1的绳索5。绳索5能够利用曳引机(未图示)进行卷绕。即,通过利用曳引机卷绕绳索5,使轿厢1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固定于轿厢1的绳索5的另一端固定于对重6。对重6经由曳引机、绳轮而由绳索5悬吊,并配置在轿厢1的后表面。对重6向与轿厢1的升降动作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动作。
图3是示出轿厢门装置8的图。在轿厢1的层站侧设置有在使用者乘降时对轿厢门7进行开闭的轿厢门装置8。此外,如图5所示,在层站的井道侧设置有在使用者乘降时对层站门9进行开闭的层站门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梯门是指包括轿厢门7和层站门9的门。此外,电梯门的地坎100对设置于电梯的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包括轿厢门7的地坎和层站门9的地坎。
此外,图3是示出从层站侧观察轿厢门装置8时的轿厢门周边的图。图3的轿厢门装置8具备两扇轿厢门7。轿厢门7是各轿厢门7分别向左右开闭的双开门。
如图3所示,轿厢门7的上部与吊架板11A连接。在吊架板11A设置有吊架辊12A。吊架辊12A装备于吊架壳体13A。吊架壳体13A具备门轨道14A,吊架辊12A能够沿着门轨道14A左右动作。
在轿厢门装置8的下部设置有构成电梯门的地坎100的轿厢地坎15。轿厢地坎15对轿厢门装置8的轿厢门7的开闭进行引导。轿厢地坎15由轿厢地坎主体部16和轿厢地坎引导部17构成。轿厢地坎主体部16例如可以通过对金属块原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或挤压成型来制作,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方法来制作。
轿厢地坎主体部16构成电梯门的地坎100的主体部。轿厢地坎主体部16沿着轿厢门装置8的开闭方向延伸。在轿厢门装置8的下部设置有作为滑动部件的门靴19,在轿厢门7开闭时,门靴19在轿厢地坎主体部16滑动。门靴19例如设置在轿厢门装置8的下端部。轿厢地坎主体部16具备使门靴19滑动来引导轿厢门装置8的开闭的槽20。可以说通过门靴19沿着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槽20移动来确定轿厢门7的滑动方向。此外,在轿厢1的层站侧下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落下的挡板21。
轿厢地坎引导部17构成电梯门的地坎100的引导部。轿厢地坎引导部17设置在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两端。另外,轿厢地坎引导部17只要设置在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至少一个端部即可。
轿厢地坎引导部17向远离轿厢门装置8的方向遍及轿厢门装置8的开闭行程而延伸。利用轿厢地坎引导部17确定轿厢门7的滑动方向。而且,轿厢地坎引导部17使门靴19滑动来引导轿厢门装置8的开闭。
与轿厢门7在开闭时被轿厢地坎主体部16引导的情况同样地,轿厢门7在开闭时被轿厢地坎引导部17引导。另外,在轿厢门7为一扇的情况下,即,在轿厢门7为单开的轿厢门装置8的情况下,轿厢地坎引导部17设置于轿厢地坎15的一个端部。轿厢门7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左右各具有两扇或超过两扇的轿厢门7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
图4是图3的A-A处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轿厢地坎引导部17由轿厢地坎引导件17A构成。轿厢地坎15的一个端部的轿厢地坎引导部17由两个轿厢地坎引导件17A构成。从铅垂方向观察轿厢地坎15时,轿厢地坎引导件17A的截面为L字形状。
轿厢地坎主体部16由轿厢地坎主体16A构成。轿厢地坎引导件17A具备固定于轿厢地坎主体16A的固定部和引导轿厢门7的导向部。导向部从固定部沿着轿厢门装置8的开闭方向向远离轿厢门7的方向延伸。轿厢地坎引导件17A通过利用螺栓B(在后面的图中省略)将固定部紧固于轿厢地坎主体部16而被固定于轿厢地坎主体16A。轿厢地坎引导件17A只要具备固定于轿厢地坎主体16A的固定部和引导轿厢门7的导向部即可,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不是L字形状。另外,将轿厢地坎引导件17A固定于轿厢地坎主体16A的方法只要不是在轿厢门7开闭时妨碍轿厢门7的引导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
轿厢地坎引导件17A例如能够通过弯折金属板来制作。由此,能够由一个部件构成轿厢地坎引导件17A的固定部和导向部。若轿厢地坎引导件17A的截面为L字形状,则容易通过弯折金属板来制作,因此为优选。此外,轿厢地坎引导件17A以在前后方向上夹着门靴19的方式设置有两片。此外,轿厢地坎引导件17A在轿厢地坎主体16A的两端部分别各设置有两个。
如图4所示,轿厢地坎引导部17被构成为,从铅垂方向观察轿厢地坎15时,在井道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空气的流通通道。即,轿厢地坎引导部17被构成为,从铅垂方向观察轿厢地坎15时的轿厢地坎主体部16和轿厢地坎引导部17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轿厢地坎主体部16延伸至轿厢地坎引导部17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轿厢地坎15时的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截面积。
通过这样构成轿厢地坎引导部17,扩大了空气在轿厢地坎引导部17周边的流通面积。当电梯动作时,轿厢地坎15与层站地坎22接近,由此空气紊乱而产生噪音,但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的轿厢地坎引导部17,空气在轿厢地坎引导部17周边的流通面积扩大,因此能够降低轿厢地坎15与层站地坎22接近时的空气紊乱所引起的噪音。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轿厢1内的静音性。
另外,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全长在轿厢门7的横宽范围延伸。由此,能够实现支持使用者的乘降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将全长设为轿厢门7的横宽而减少使用的材料,此外,制作变得容易,因此能够降低制作成本。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全长只要在轿厢门7的大致横宽范围延伸即可,当然不需要严格地与轿厢门装置8的横宽范围相等。
接着,使用图5和图6对层站门9的地坎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从层站侧观察层站门装置10时的层站门周边的图。如图5所示,层站门9的上部与吊架板11B连接。在吊架板11B设置有吊架辊12B。吊架辊12B装备于吊架壳体13B。吊架壳体13B具备门轨道14B,吊架辊12B能够沿着门轨道14B左右动作。
在层站门装置10的下部设置有构成电梯门的地坎100的层站地坎22。层站地坎22对层站门装置10的层站门9的开闭进行引导。层站地坎22由层站地坎主体部23和层站地坎引导部24构成。层站地坎主体部23例如可以通过对金属块原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或挤压成型来制作,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方法来制作。
层站地坎主体部23沿着层站门装置10的开闭方向延伸。在层站门装置10的下部设置有作为滑动部件的门靴19,在层站门9开闭时门靴19在层站地坎主体部23滑动。门靴19例如设置于层站门装置10的下端部。层站地坎主体部23具备使门靴19滑动来引导层站门装置10的开闭的槽20。可以说,通过门靴19沿着层站地坎主体部23的槽20移动来确定层站门9的滑动方向。
层站地坎主体部23的全长在层站门9的大致横宽范围延伸。由此,能够实现支持使用者的乘降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将全长设为层站门9的横宽的程度来使制作容易,能够减少使用的材料,因此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层站地坎引导部24构成电梯门的地坎的引导部。层站地坎引导部24设置在层站地坎主体部23的两端。另外,层站地坎引导部24只要设置于层站地坎主体部23的至少一个端部即可。
层站地坎引导部24在水平方向上向远离层站门装置10的方向遍及层站门装置10的开闭行程地延伸。由层站地坎引导部24确定层站门9的滑动方向。而且,层站地坎引导部24使门靴19滑动来对层站门装置10的开闭进行引导。
与轿厢门7在开闭时被轿厢地坎主体部16引导的情况同样地,层站门9在开闭时被层站地坎引导部24引导。另外,在层站门9为一扇的情况下,即,在层站门9为单开的层站门装置10的情况下,层站地坎引导部24设置于层站地坎22的一个端部。层站门9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左右各具有两扇或超过两扇的层站门9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如此。
图6是图5的A-A处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层站地坎引导部24由层站地坎引导件24A构成。层站地坎22的一个端部的层站地坎引导部24由两个层站地坎引导件24A构成。从铅垂方向观察层站地坎22时,层站地坎引导件24A的截面为L字形状。
与层站门9在开闭时被层站地坎主体部23引导的情况同样地,层站门9在开闭时被层站地坎引导件24A引导。另外,在层站门9为一扇的情况下,即,在层站门9为单开的层站门装置10的情况下,层站地坎引导件24A设置于层站地坎22的一个端部。层站门9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左右各具有两扇或超过两扇的层站门9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如此。
层站地坎主体部23由层站地坎主体23A构成。层站地坎引导件24A具备固定于层站地坎主体23A的固定部和引导层站门9的导向部。导向部从固定部沿着层站门装置10的开闭方向向远离层站门9的方向延伸。层站地坎引导件24A通过利用例如螺栓(未图示)将固定部紧固于层站地坎主体23A而被固定于层站地坎主体23A。层站地坎引导件24A只要具备固定于层站地坎主体23A的固定部和引导层站门9的导向部即可,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不是L字形状。另外,将层站地坎引导件24A固定于层站地坎主体23A的方法只要不是在层站门9开闭时妨碍层站门9的引导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6所示,层站地坎引导部24A被构成为,从铅垂方向观察层站地坎22时,在井道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空气的流通通道。即,层站地坎引导部24被构成为,从铅垂方向观察层站地坎22时的层站地坎主体部23和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层站地坎主体部23延伸至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层站地坎22时的层站地坎主体部23的截面积。
通过这样构成层站地坎引导部24,空气在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周边的流通面积扩大。当电梯动作时,轿厢地坎15与层站地坎22接近,由此空气紊乱而产生噪音,但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层站地坎引导部24,空气在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周边的流通面积扩大,因此能够降低轿厢地坎15与层站地坎22接近时的空气紊乱所引起的噪音。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轿厢内的静音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轿厢地坎引导部17以及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电梯门的地坎进行了说明,但轿厢地坎引导部17和层站地坎引导部24只要将任意一方设置于电梯门的地坎100即可,这样能够降低轿厢地坎15与层站地坎22接近时的空气紊乱所引起的噪音。此外,通过仅在轿厢将轿厢地坎引导部17设置于电梯门的地坎,与仅在层站设置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成本降低轿厢地坎15与层站地坎22接近时的空气紊乱所引起的噪音。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通过设置轿厢地坎引导部17和层站地坎引导部24,当然能够进一步提高轿厢内的静音性。
另外,轿厢地坎引导部17以及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结构是截面为L字形状的引导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扩大轿厢地坎引导部17以及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周边的空气的流通面积,则能够采用各种形状。此外,通过在各引导部的引导件具备肋,能够提高对作用于引导部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载荷的强度。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电梯门的地坎100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地坎15的俯视图的一部分的图。此外,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地坎15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说明。实施方式2的轿厢地坎15在轿厢地坎引导部17具备倾斜板26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
如图7所示,轿厢地坎15由轿厢地坎主体部16和轿厢地坎引导部17构成。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轿厢地坎引导部17具备多个倾斜板26。多个倾斜板26设置在两个轿厢地坎引导件17A之间。
如图8所示,多个倾斜板26在从层站侧观察轿厢门装置时向远离轿厢门7的方向倾斜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倾斜板26,能够在轿厢1下降时将轿厢地坎周边的空气流动沿着倾斜板26向远离轿厢的方向引导,能够降低轿厢1下降时流动的空气与轿厢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声。此外,通过设置倾斜板26,能够提高轿厢地坎引导部17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轿厢地坎15因作用于轿厢地坎15的上下方向的载荷而变形。
倾斜板26以倾斜板26的上端部不与门靴19干涉的方式设置成位于比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槽20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另外,不需要设置多个倾斜板26,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倾斜板26,就能够将轿厢1下降时的轿厢地坎15周边的空气流动沿着倾斜板26向远离轿厢1的方向引导。此外,并不一定需要使倾斜板26的上端部位于比轿厢地坎主体部16的槽20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仅在比轿厢门7开闭时的行程宽度靠外侧的位置设置倾斜板26即可。
倾斜板26能够设置成连接两个轿厢地坎引导件17A。倾斜板26例如能够通过焊接将金属板设置于两个轿厢地坎引导件17A。此外,倾斜板26也可以通过在由一个部件形成的轿厢地坎引导件17A上设置切口并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轿厢地坎引导部17的部件个数,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图9是示出轿厢地坎15和层站地坎22的俯视图的一部分的图。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轿厢地坎15同样的倾斜板26也设置于层站地坎22的层站地坎引导部24。设置于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倾斜板26能够应用与上述的层站地坎引导部24的倾斜板26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这样,通过在层站地坎引导部24也设置倾斜板26,能够向远离轿厢1的方向引导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与轿厢1碰撞而引起的碰撞声。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的电梯门的地坎100进行说明。图10至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轿厢地坎15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适当地省略说明。实施方式3的轿厢地坎15在轿厢地坎引导部17所具备的倾斜板26具有旋转轴27,并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轴27旋转这一点上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
图10是示出轿厢1处于停止状态的轿厢地坎15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1是示出轿厢1处于上升状态的轿厢地坎15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2是示出轿厢1处于下降状态的轿厢地坎15的主视图的一部分的图。此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轿厢1动作时的空气流动(气流)的方向。在轿厢地坎引导部17设置有多个倾斜板26。倾斜板26在上端部具备旋转轴27。即,多个倾斜板26在各自的上端部具备旋转轴27。
如图10所示,倾斜板26被构成为,在轿厢1停止时成为向与轿厢门7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姿势。倾斜板26例如能够构成为通过弹簧、磁铁等施力体28而成为在轿厢1停止时倾斜的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体28具备弹簧。倾斜板26通过弹簧的弹性力维持倾斜的姿势。
如图11所示,倾斜板26在轿厢1上升时因空气从上方流向下方而受到风压。由此,倾斜板26以旋转轴27为轴而向纸面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倾斜板26连接的弹簧(未图示)伸长,倾斜板26在相对于水平方向为90度的铅垂姿势的位置停止。倾斜板26在轿厢1上升时由于从空气受到的风力与弹簧的弹性力平衡而保持铅垂姿势。由此,在轿厢1上升时,倾斜板26向下方引导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在倾斜板26倾斜的情况下产生的朝向轿厢的空气流动,能够降低因空气与轿厢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声。另外,轿厢地坎引导部17也可以还具备卡定倾斜板26的卡定部件29。这样,倾斜板26能够在成为铅垂姿势的位置卡定由从空气受到的风力引起的旋转。卡定部件29例如可以由金属部件构成。
如图12所示,倾斜板26在轿厢1下降时保持向轿厢地坎15的端部侧倾斜的姿势。由此,在轿厢1下降时,能够将轿厢地坎15周边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倾斜板26向远离轿厢的方向引导,能够降低空气朝向轿厢1的方向与轿厢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声。
轿厢地坎引导部17具备卡定倾斜板26的旋转动作的卡定部件29。在轿厢1下降时,倾斜板26因从下方流向上方的空气而受到风压从而以旋转轴27为轴进行旋转,但能够通过设置于轿厢地坎引导部17的卡定部件29来卡定倾斜板26的旋转。即,能够通过调整卡定部件29的位置,来调整倾斜板26的通过旋转动作而倾斜的角度。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朝向轿厢1的方向的空气与轿厢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声。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电梯门的地坎100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所说明的方式,而是表示本公开的内容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电梯门的地坎100也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例如适当地进行组合等。

Claims (7)

1.一种电梯门的地坎,其对设置于电梯的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具备:
主体部,其沿着所述门装置的开闭方向延伸,并具有使设置于所述门装置的下部的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所述门装置的开闭的槽;以及
引导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向远离所述门装置的方向遍及所述门装置的开闭行程地延伸,使所述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所述门装置的开闭,
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电梯门的地坎时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引导部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所述主体部延伸至所述引导部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电梯门的地坎时的所述主体部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地坎,其中,
所述主体部沿着所述门装置的开闭方向而在所述门装置的横宽范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门的地坎,其中,
所述引导部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和导向部,其从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门装置的开闭方向延伸,
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电梯门的地坎时,所述引导部的截面成L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的地坎,其中,
所述电梯门的地坎具备:轿厢地坎,其对设置于轿厢的轿厢门装置的轿厢门进行引导;以及层站地坎,其对设置于层站的层站门装置的层站门进行引导,
所述轿厢地坎具备:轿厢地坎主体部,其对所述轿厢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以及轿厢地坎引导部,其从所述轿厢地坎主体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向远离所述轿厢门装置的方向遍及所述轿厢门装置的开闭行程地延伸,对所述轿厢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
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轿厢地坎时的所述轿厢地坎主体部和所述轿厢地坎引导部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所述轿厢地坎主体部延伸至所述轿厢地坎引导部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轿厢地坎时的所述轿厢地坎主体部的截面积,
所述层站地坎具备:层站地坎主体部,其对所述层站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以及层站地坎引导部,其从所述层站地坎主体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向远离所述层站门装置的方向遍及所述层站门装置的开闭行程地延伸,对所述层站门装置的开闭进行引导,
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层站地坎时的所述层站地坎主体部和所述层站地坎引导部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使所述层站地坎主体部延伸至所述层站地坎引导部的端部的情况下的从铅垂方向观察所述层站地坎时的所述层站地坎主体部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门的地坎,其中,
所述轿厢地坎引导部具备倾斜板,从层站侧观察所述门装置时,该倾斜板向远离所述轿厢门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门的地坎,其中,
所述轿厢地坎引导部具备多个所述倾斜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门的地坎,其中,
所述倾斜板具备旋转轴,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轴旋转,
在所述轿厢处于停止状态及下降状态的情况下,从层站侧观察所述门装置时,所述倾斜板成为向远离所述轿厢门的方向倾斜的姿势,
在所述轿厢处于上升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倾斜板因在所述轿厢地坎引导部的周边流动的空气而受到风压,从而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向远离所述轿厢门的方向旋转。
CN202210388874.3A 2022-01-19 2022-04-14 电梯门的地坎 Pending CN1164956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6264 2022-01-19
JP2022006264A JP7231072B1 (ja) 2022-01-19 2022-01-19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の敷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5600A true CN116495600A (zh) 2023-07-28

Family

ID=85380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8874.3A Pending CN116495600A (zh) 2022-01-19 2022-04-14 电梯门的地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31072B1 (zh)
CN (1) CN11649560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5783B2 (ja) * 1996-09-19 1999-03-31 伊豫鉄工株式会社 ロール部材用パレット
JP2011105334A (ja) * 2009-11-16 2011-06-02 Kyoritsu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Co Ltd 巻回ロール体用のパレット
JP6933892B2 (ja) * 2016-11-08 2021-09-08 株式会社日立物流 パレット
JP2019064730A (ja) * 2017-10-04 2019-04-25 Ykk Ap株式会社 荷物輸送用パレ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1072B1 (ja) 2023-03-01
JP2023105438A (ja) 202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4502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US7293631B2 (en)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JP6920111B2 (ja) エレベータ
EP2014597A1 (en) Elevator device
EA014743B1 (ru) Лифт с канатоведущим шкивом без противовеса
EP3429953A1 (en) Elevator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an elevator system
JP425552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WO2018138896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US6026937A (en) Elevator cab
KR101487117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엘리베이터칸
JPWO200302062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2056773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10786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6495600A (zh) 电梯门的地坎
EP3380425B1 (en) Machine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vator system
JP2016056004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2337522B1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상부 지지 조립체
JP6758539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JP5077014B2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JP201414485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84121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ドア駆動装置
EP3154893B1 (en) Elevator system
JP6726409B2 (ja) エレベータ
WO2012035599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0689229B2 (en) Elevator system suspension member termin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