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8476B -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8476B
CN116488476B CN202310751004.2A CN202310751004A CN116488476B CN 116488476 B CN116488476 B CN 116488476B CN 202310751004 A CN202310751004 A CN 202310751004A CN 116488476 B CN116488476 B CN 116488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signal
secondary sid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10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88476A (zh
Inventor
张�杰
王叶梅
王健
刘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i Semiconductor Inc
Original Assignee
Lii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i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Lii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7510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8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88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开关电源的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该电源包括主电路、周边电路和检测电路,周边电路用于从副边获取电能并向主电路供电;检测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单元、基准单元和镜像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基于反激式工作电路副边的短路工作状态控制基准单元通过电流,镜像单元复制基准单元的电流并向主电路输出以相应生成控制信号;主电路基于控制信号控制反激式工作电路工作或触发主电路保护。本申请具有实现低压场景下的欠压保护的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开关电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反激式开关电源是一种体积小、功率低的电力电子器件,在家用电器、通信电源、笔记本适配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小巧的尺寸和高效的能量转换特性使其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在家庭中,反激式开关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如电视机、音响***、游戏机等,为这些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传统意义上的输出短路保护是通过检测输出电压低于设计值后,关闭开关信号并进入欠压保护模式。但是,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开关电源在输出很低的情况下(如0.1V)仍能够正常工作,因此传统的欠压保护电路已经不再适用。如果直接利用检测模块对副边电流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进行检测,那么在短路发生时,检测模块所获得的信号会在低电位持续发生震荡,而开关电源本身也适应于低电压工作状态,因此难以对短路状态进行准确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低压场景下的欠压保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
反激式工作电路,用于向原边提供电能并在副边输出电能;
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周边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周边电路用于从副边获取感应电能并向主电路供电;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单元、短接放电单元和输入单元,所述短接放电单元连接输出单元和地线,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基于反激式工作电路副边的工作状态控制短接放电单元通断,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向主电路输出电流或电压以相应生成控制信号;所述主电路基于控制信号控制反激式工作电路工作或触发主电路保护。
可选的,所述反激式工作电路包括原边工作电路和副边输出电路,所述原边工作电路用于通过功率电流,所述副边输出电路基于原边工作电路的间断导通获得电能。
可选的,所述主电路用于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周期地间断导通;所述周边电路用于从副边输出电路周期地且间断地获得感应电能供给并向主电路供电,且在副边断供半周对主电路的供电电压逐渐降低。
可选的,所述主电路在原边工作电路的断电半周检测到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在周边电路的任意一个断供半周内,当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的时刻相对周边电路向主电路的供电降低至低于主电路最低工作电压的工作时刻不早于一个预设时间阈值时,主电路断电且不再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
可选的,所述周边电路包括辅助线圈NA、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三电容C3,辅助线圈NA耦合于副边线圈NS,辅助线圈NA的一端连于地线和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远离地线的一端连于第二电阻R2远离辅助线圈NA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于NA远离地线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于主电路的供电端,第三电容C3的正极连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连于地线,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用于输出反馈检测信号VS。
可选的,所述主电路包括第一触发器DFFR1、第二触发器DFFR2、第三触发器DFFR3、第一与门AND1、第一比较器CMP1、第六电容C6、第三开关管Q3和置位信号输出单元,设定一初始值为低电平的信号为过零计时防抖信号,所述第一与门AND1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的反向信号和置位信号;第一触发器DFFR1的CLK1脚连于第一与门AND1的输出端,第一触发器DFFR1的D1脚连于VDD,第一触发器DFFR1的RB1脚用于输入表征原边工作电路通断状态的信号,第一触发器DFFR1的Q1脚用于输出开关信号SW;第二触发器DFFR2的CLK2脚用于输入开关信号SW的反向信号,第二触发器DFFR2的D2脚连于VDD,第二触发器DFFR2的RB2脚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的反向信号;第三触发器DFFR3的CLK3脚连于第二触发器DFFR2的Q2脚,第三触发器DFFR3的D3脚连于VDD,第三触发器DFFR3的Q3脚的输出信号作为新的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输出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负极和地线,第六电容C6的正极用于获取镜像单元的输出电流,第一比较器CMP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输入参考电压VREF1,反相输入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
所述置位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PWM置位信号,开关信号SW用于控制原边工作电路的通断。
可选的,所述原边工作电路包括原边线圈NP、第二开关管M2和第四电阻R4,原边线圈NP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输入端和外部输入的一个连接端,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输出端和外部输入的另一个连接端,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连于主电路以获取开关信号SW。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和反相器,所述第二比较器CMP2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检测信号VS,反相输入端连于地线,输出端连于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短接放电单元以对短接放电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中,反馈检测信号VS用于表征反激式工作电路的副边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的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所述第二比较器CMP2的同相输入端连于地线,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检测信号VS,输出端连接短接放电单元以对短接放电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中,反馈检测信号VS用于表征反激式工作电路的副边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输出单元向外输出供电电流Ich,所述短接放电单元包括第四开关管Q4,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于开关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于输出单元,输出端连接于地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反激式开关电源适用于非连续模式,在副边输出电路发生短路时,能够检测到短路状态,并将短路状态与非连续模式进行区分,以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在非连续模式下延长中断的时长,从而进入电源保护。相比于现有方案,能够适用于开关电源输出很低的情况。
2、由于在不同实用场景下,对电路状态的要求不同,对于开关电源的低压输出阈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本申请中,采用检测电路对短路状态进行控制,通过检测电路内阻值调节,或电流镜开启个数的调节,或电容充放电控制,从而直接地对充电时长进行调整,有效降低了将该反激式开关电源应用于不同产品中所需适应性调整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拓扑原理图。
图2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电路的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原边工作电路;2、副边输出电路;3、主电路;4、周边电路;5、整流滤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发明构思的彻底理解。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公开的附图中的一些附图以框图形式表示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所公开的原理复杂难懂。为了清晰起见,实际具体实施的并非所有特征都有必要进行描述。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语言已主要被选择用于可读性和指导性目的,并且可能没有被选择为划定或限定本发明的主题,从而诉诸于所必需的权利要求以确定此类发明主题。在本公开中对“一个具体实施”或“具体实施”的提及意指结合该具体实施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具体实施中,并且对“一个具体实施”或“具体实施”的多个提及不应被理解为必然地全部是指同一具体实施。
除非明确限定,否则术语“一个”、“一种”和“该”并非旨在指代单数实体,而是包括其特定示例可以被用于举例说明的一般性类别。因此,术语“一个”或“一种”的使用可以意指至少一个的任意数目,包括“一个”、“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和“一个或不止一个”。术语“或”意指可选项中的任意者以及可选项的任何组合,包括所有可选项,除非可选项被明确指示是相互排斥的。短语“中的至少一者”在与项目列表组合时是指列表中的单个项目或列表中项目的任何组合。所述短语并不要求所列项目的全部,除非明确如此限定。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参照图1,该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反激式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反激式工作电路用于从接通外部电源并通过原副边的转换输出电能,而控制电路用于对原边的通断进行控制,在副边发生短路时中断原边工作,并进入欠压保护。
反激式工作电路包括原边工作电路1和副边输出电路2,原边工作电路用于通过功率电流,副边输出电路基于原边工作电路的间断导通获得电能。
具体的,在某一实施例中,原边工作电路包括原边线圈NP、第二开关管M2和第四电阻R4,原边线圈NP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输入端和外部输入的一个连接端,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输出端和外部输入的另一个连接端,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连于控制电路以获取开关信号SW。当然,原边线圈NP、第二开关管M2和第四电阻R4的排列顺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有所区别,比如以外部输入的两个连接端为正极和负极,则原边线圈NP、第二开关管M2和第四电阻R4可以依次连接于正极到负极,也可以依次连接于负极到正极,或者中间增加其它的电阻等电子元件,但凡能够使得第二开关管M2在接收到开关信号SW后控制该电路的通断,且使得电路在发生通断时原边线圈NP的电流发生变化,且在通路和短路状态下,第四电阻R4两端的电压降发生改变即可。
另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M2能够有所不同,比如第二开关管M2为PMOS管或为NMOS管,但凡具有较低的漏电流且能够对输入控制端的开关信号SW快速响应的开关管均可。作为示例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M2为NMOS管,原边线圈NP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漏极和外部输入的正极,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源极和外部输入的负极,外部输入的负极连于地线,第二开关管M2的栅极连于控制电路以获取开关信号SW。当第二开关管M2接收到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W时,即SW=1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在下文中称之为原边工作电路的导通半周。在导通半周中,第四电阻R4远离地线的一端用于输出工作检测信号CS,且CS=1。当第二开关管M2接收到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W时,即SW=0时,原边工作电路断开,在下文中称之为原边工作电路的断电半周。在断电半周中,第四电阻R4远离地线的一端用于输出工作检测信号CS,且CS=0。
为了减小第二开关管M2快速开关时电流急剧变化产生的对电路元件的不良影响,提高原边工作电路的工作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原边工作电路还包括尖峰脉冲吸收单元,尖峰脉冲吸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四电容C4和第六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于原边线圈NP,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于第四电容C4的负极和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远离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连于原边线圈NP远离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正极连于原边线圈NP远离第六二极管D6的一端。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第四电容C4和第六二极管D6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所不同,但凡第四电容C4能够对原边线圈NP产生的脉冲进行吸收,第一电阻R1能够对原边线圈NP和第四电容C4的放电进行消耗,第六二极管D6在第二开关管M2关断时对原边线圈产生的电流进行单向导通,且在第二开关管M2开启时避免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容C4将原边线圈NP短路即可。
副边输出电路包括副边线圈NS、第七二极管D7和第五电容C5,副边线圈NS耦合于原边线圈NP,副边线圈NS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五电容C5的两端,第七二极管D7位于副边线圈NS与第五电容C5的任一连接线上,第五电容C5的两端作为副边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副边线圈NS耦合于原边线圈NP,当原边线圈NP发生电流变化时,副边线圈NS相应的会产生正向或反向的感应电动势。同样的,在这些实施例中,副边线圈NS、第七二极管D7和第五电容C5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所不同,但凡第七二极管D7能够阻止副边线圈NS的半周输出,且第五电容C5能够在该半周进行输出即可。举个例子,副边线圈NS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于第五电容C5的负极并作为副边输出电路的负极输出端,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正极并作为副边输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原边线圈NP远离正极输入的一端与副边线圈NS连于第五电容C5正极的一端为同名端。
原边工作电路可以直接以直流输入作为外部输入,也可以对交流输入进行处理以间接得到直流输入。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反激式工作电路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5,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构成整流桥。比如,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于火线和零线,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于火线,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于零线,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于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作为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于第二电容C2的负极,并作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
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3、周边电路4和检测电路,主电路用于输出开关信号SW以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周期性地导通和断开,周边电路用于从副边输出电路周期地且间断地获得感应电能供给并向主电路供电,且在断供半周对主电路的供电电压逐渐降低,断供半周的时长可变,且该时长越长,则周边电路对主电路的供电电压越低,直至低于主电路的最低工作电压。通过设定检测电路,能够使得副边输出电压在正常波动范围时,检测电路向主电路输出电流/电压而生成的控制信号能够使得周边电路在断供半周结束时,依然可以向主电路提供足够高的供电电压。换而言之,主电路在原边工作电路的断电半周检测到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在周边电路的任意一个断供半周内,当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的时刻相对周边电路向主电路的供电降低至低于主电路最低工作电压的工作时刻不早于一个预设时间阈值时,主电路断电且不再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号的传递存在延时,该预设时间阈值的设定对应于该延时存在。举个例子,当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时,即通过一系列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原边工作电路将会导通,原边工作电路导通到主电路开始充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而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将会产生耗时,即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和主电路开始充电存在时间差,该时间差即为所述的预设时间阈值。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主电路的实现结构能够有所不同,作为示例的,主电路包括第一触发器DFFR1、第二触发器DFFR2、第三触发器DFFR3、第一与门AND1、第一比较器CMP1、第六电容C6、第三开关管Q3和置位信号输出单元,设定一初始值为低电平的信号为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第一与门AND1用于输入置位信号和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的反向信号。具体的,第一与门AND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于置位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获取PWM置位信号,第一与门AND1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第一非门NOT1接收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
第一触发器DFFR1的CLK1脚连于第一与门AND1的输出端,第一触发器DFFR1的D1脚连于VDD,第一触发器DFFR1的RB1脚用于输入表征原边工作电路通断状态的信号,第一触发器DFFR1的Q1脚用于输出开关信号SW。具体的,第一触发器DFFR1的RB1脚用于输入工作检测信号CS对应数字信号的反向信号,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作检测信号CS本身为模拟信号,需要通过一定的变换和阈值判断的方法使之转化为数字信号,本方案不再做具体限定。另外,在本申请给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触发器DFFR1、第二触发器DFFR2和第三触发器DFFR3均采用同步复位D触发器,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异步复位D触发器,只需相对于本方案在RB脚额外添加反相器即可,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触发器或电子元件,但凡功能实现逻辑与本方案相同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图2中主电路的VDD,通常是由图1中的VCC转化而来,因此VCC的输入欠压时,主电路中的VDD也将会欠压。目前,在电源启动时,一种通用的做法是,为开关电源设计一个高压启动模块,高压启动模块的实现方式有很多,例如,在电源上电的时刻,通过原边线圈给第三电容C3充电,当VCC电压到达主电路的启动电压后,主电路的各个基准才建立。主电路开始工作后,高压启动完成,第三电容C3的供电就由辅助线圈NA提供,高压启动模块断开。
第二触发器DFFR2的CLK2脚用于输入开关信号SW的反向信号,第二触发器DFFR2的D2脚连于VDD,第二触发器DFFR2的RB2脚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的反向信号。具体的,第二触发器DFFR2的CLK2脚通过第二非门NOT2连接于第一触发器DFFR1的Q1脚,第二触发器DFFR2的RB2脚通过第三非门NOT3接收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
第三触发器DFFR3的CLK3脚连于第二触发器DFFR2的Q2脚,第三触发器DFFR3的D3脚连于VDD,第三触发器DFFR3的Q3脚的输出信号作为新的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的反向信号,输入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输出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负极和地线,第六电容C6的正极用于获取充电电流Ich。第一比较器CMP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输入参考电压VREF1,反相输入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另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Q3能够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开关管Q3为PMOS管或为NMOS管,但凡具有较低的漏电流且能够对输入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快速响应的开关管均可。作为示例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Q3为NMOS管,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S_tdmin的反向信号,漏极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源极连于第六电容C6的负极和地线。
周边电路包括辅助线圈NA、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三电容C3,辅助线圈NA耦合于副边线圈NS,辅助线圈NA的一端连于地线和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远离地线的一端连于第二电阻R2远离辅助线圈NA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于NA远离地线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于主电路的供电端,第三电容C3的正极连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连于地线,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用于输出反馈检测信号VS,反馈检测信号VS用于表征副边负载的情况,电容C3获取辅助线圈NA的电能,在原边线圈导通半周时给主电路供电。另外,辅助线圈NA远离地线的一端与原边线圈NP远离正极输入的一端为同名端。
主电路和周边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起始阶段,S_tdmin的初始值为低电平(下文均以0指代低电平,1指代高电平,在该处S_tdmin=0),S_tdmin经过第一非门NOT1输出为1并输入到第一与门AND1的输入端。当置位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置位信号SET_SW转为高,第一与门输出转为高,即此时CLK1=1。由于原边线圈尚未导通,则CS=0,RB1=1。第一触发器DFFR1的输出Q1转为高,即SW=1。此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断电半周结束,原边线圈电流开始上升,导电半周开始。
开关信号SW在输入到第二非门NOT2后,CLK2转为低,即CLK2=0。S_tdmin在输入到第三非门NOT3后,输出转为高,RB2转为高,即RB2=1。因此,第二触发器DFFR2的输出Q2为低,即Q2=CLK3=0。
由于RB2=1,则第三开关管Q3导通,第六电容C6放电,因此第六电容C6远离地线的一端的电平VC6<VREF1,第一比较器CMP1输出高,即RB3=1。由于CLK3没有出现上升沿,因此S_tdmin=0。由于原边工作电路持续导通,即原边线圈NP的通过电流向稳定值持续上升,直到原边工作电路的电流上升至设计值后,则工作检测信号CS转为高,对应的,RB1=0。由于第一触发器DFFR1的特性,则第一触发器DFFR1的输出Q1重置为0,即SW=0,因此原边工作电路断开,导电半周结束,断电半周开始。原边工作电路断开的瞬间,原边线圈NP通过尖峰脉冲吸收单元快速放电,相应的,副边线圈NS产生感应电流并导通,副边线圈NS对第五电容C5充电并向外供电。
相应的,辅助线圈NA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对第三电容C3进行充电,同时对主电路供电。由于SW=0 ,则CLK2转为高,即为向CLK2输入上升沿。此时RB2=1,因此第二触发器DFFR2的输出Q2转为高,即为向CLK3输入上升沿。此时RB3=1,因此第三触发器DFFR3的输出第三开关管Q3转为高,则S_tdmin转为高,即S_tdmin=1。
由于S_tdmin=1,则S_tdmin在经过第三非门NOT3后输出为低,RB2=0,第二触发器DFFR2的输出Q2复位,即Q2=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RB2=0,第三开关管Q3停止导通,Ich开始对第六电容C6充电,充电的过程中,VC6不断上升,以至超过VREF1。当VC6>VREF1时,则RB3=0。因此,在VC6<VREF1时,由于Q2复位,产生下降沿,因此第三触发器DFFR3的输出第三开关管Q3保持原状,依然为高电平,即S_tdmin=1。当Ich对第六电容C6的充电持续一段时间后,VC6>VREF1,则RB3=0,第三触发器DFFR3的输出第三开关管Q3重置,即S_tdmin=0,直至SW=1,完成断电半周。至此,完成一个原始工作电路的导通半周和断电半周,并进入下一个周期,重复上述过程。
综上,S_tdmin为高的时长由第六电容C6的充电时长来决定,而第六电容C6的充电时长取决于Ich的大小,因此,控制Ich的大小可以控制S_tdmin为高的时长,也就是第二开关管M2关断的时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Ich的充电是由检测电路进行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检测电路可以控制Ich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控制Ich的输出与否来控制第六电容C6的充电时长。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单元、短接放电单元和输入单元,短接放电单元连接输出单元和地线,开关控制单元基于反激式工作电路副边的工作状态控制短接放电单元通断,输出单元用于向第六电容C6输出电流或电压以相应生成控制信号,作为示例的,输出单元选用直流输出源,用于输出供电电流Ich。
在某一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和反相器,第二比较器CMP2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检测信号VS,反相输入端连于地线,输出端连于反相器的输入端,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短接放电单元以对短接放电单元进行开关控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第二比较器CMP2的同相输入端连于地线,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检测信号VS,输出端连接短接放电单元以对短接放电单元进行开关控制。
短接放电单元包括第四开关管Q4,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于开关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于输出单元,输出端连接于地线。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四开关管Q4能够有所不同,比如第四开关管Q4为PMOS管或为NMOS管,但凡具有较低的漏电流且能够对输入控制端的开关信号SW快速响应的开关管均可。作为示例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四开关管Q4为NMOS管,Q4的栅极连接于开关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于输出单元,源极连接于地线,当Q4的栅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Q4导通并使得输出单元接地。
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主边工作电路导通时,SW=1,则CLK2=0。由于此时S_tdmin=0,则RB2=1,因此第二触发器DFRR2的Q2脚保持初始值Q2=0。
由于主边工作电路导通,则副边线圈NS以及辅助线圈NA产生负感应电压,VS≤0,则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为低,第四开关管Q4导通,第六电容C6被短路,VC6<VREF1,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为高。
由于S_tdmin=0,则NOT3的输出为1,第三开关管Q3导通。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为高,则RB3=1。又由于CLK3=0,则S_tdmin持续保持低电平,直到原边工作电路持续导通一段时间,使得CS转为电平。
当CS=1时,则RB1=0,第一触发器DFFR1的Q1=SW=0,则原边工作电路断开。由于SW=0,则第二非门NOT2输出为高,CLK2接收上升沿,由于此时S_tdmin尚未改变,依然为低电平,因此第三非门NOT3的输出为高,则CLK3接收上升沿。由于此时第六电容C6尚未充电,因此VC6<VREF1,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为高,则RB3=1,因此,S_tdmin转为高电平,相应的,第三开关管Q3关断;同时,由于SW=0,副边线圈和输出线圈导通,VS大于0,则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为高,第四开关管Q4关断,第六电容C6开开始以Ich电流值进行充电,当VC6大于VREF1,则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为低,RB3=0,S_tdmin复位为低电平,第三非门NOT3的输出为高,Q3导通,第六电容C6放电,待置位信号SET_SW转为高后,SW转为高,如此循环。
当输出短路时,VS信号在0V左右震荡,因此第二比较器的输出在高低电平之间持续震荡,经过NOT4后控制第四开关管Q4高频开启和关断,虽然第三开关管Q3已经关断,但是第四开关管Q4高频开关依然使得第六电容C6不停地充放电,因此VC6不会上升。
因此S_tdmin将一直为高得不到复位,开关信号SW不会转为高,原边线圈NP不再储能,副边线圈NS能量消耗完后,辅助线圈NA不再给VCC和第三电容C3供电,VCC电压下降,当下降到欠压保护点后,主电路停止工作,***发生保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激式工作电路,用于向原边提供电能并在副边输出电能;
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周边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周边电路用于从副边获取感应电能并向主电路供电;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单元、短接放电单元和输入单元,所述短接放电单元连接输出单元和地线,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基于反激式工作电路副边的工作状态控制短接放电单元通断,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向主电路输出电流或电压以相应生成控制信号;所述主电路基于控制信号控制反激式工作电路工作或触发主电路保护;
所述主电路包括第一触发器DFFR1、第二触发器DFFR2、第三触发器DFFR3、第一与门AND1、第一比较器CMP1、第六电容C6、第三开关管Q3和置位信号输出单元,设定一初始值为低电平的信号为过零计时防抖信号,所述第一与门AND1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的反向信号和置位信号;第一触发器DFFR1的CLK1脚连于第一与门AND1的输出端,第一触发器DFFR1的D1脚连于VDD,第一触发器DFFR1的RB1脚用于输入表征原边工作电路通断状态的信号,第一触发器DFFR1的Q1脚用于输出开关信号SW;第二触发器DFFR2的CLK2脚用于输入开关信号SW的反向信号,第二触发器DFFR2的D2脚连于VDD,第二触发器DFFR2的RB2脚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的反向信号;第三触发器DFFR3的CLK3脚连于第二触发器DFFR2的Q2脚,第三触发器DFFR3的D3脚连于VDD,第三触发器DFFR3的Q3脚的输出信号作为新的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用于输入过零计时防抖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输出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负极和地线,第六电容C6的正极用于获取镜像单元的输出电流,第一比较器CMP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输入参考电压VREF1,反相输入端连于第六电容C6的正极;
所述置位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PWM置位信号,开关信号SW用于控制原边工作电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式工作电路包括原边工作电路和副边输出电路,所述原边工作电路用于通过功率电流,所述副边输出电路基于原边工作电路的间断导通获得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用于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周期地间断导通;所述周边电路用于从副边输出电路周期地且间断地获得感应电能供给并向主电路供电,且在副边断供半周对主电路的供电电压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在原边工作电路的断电半周检测到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在周边电路的任意一个断供半周内,当控制信号达到第一阈值的时刻相对周边电路向主电路的供电降低至低于主电路最低工作电压的工作时刻不早于一个预设时间阈值时,主电路断电且不再控制原边工作电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电路包括辅助线圈NA、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三电容C3,辅助线圈NA耦合于副边线圈NS,辅助线圈NA的一端连于地线和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远离地线的一端连于第二电阻R2远离辅助线圈NA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于NA远离地线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于主电路的供电端,第三电容C3的正极连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连于地线,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用于输出反馈检测信号VS。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工作电路包括原边线圈NP、第二开关管M2和第四电阻R4,原边线圈NP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输入端和外部输入的一个连接端,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输出端和外部输入的另一个连接端,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连于主电路以获取开关信号SW。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和反相器,所述第二比较器CMP2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检测信号VS,反相输入端连于地线,输出端连于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短接放电单元以对短接放电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中,反馈检测信号VS用于表征反激式工作电路的副边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所述第二比较器CMP2的同相输入端连于地线,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检测信号VS,输出端连接短接放电单元以对短接放电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中,反馈检测信号VS用于表征反激式工作电路的副边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向外输出供电电流Ich,所述短接放电单元包括第四开关管Q4,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于开关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于输出单元,输出端连接于地线。
CN202310751004.2A 2023-06-25 2023-06-25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Active CN116488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1004.2A CN116488476B (zh) 2023-06-25 2023-06-25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1004.2A CN116488476B (zh) 2023-06-25 2023-06-25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8476A CN116488476A (zh) 2023-07-25
CN116488476B true CN116488476B (zh) 2024-01-23

Family

ID=8721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1004.2A Active CN116488476B (zh) 2023-06-25 2023-06-25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847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266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System General Corp. Synchronous regulation circuit
CN101997423A (zh) * 2010-10-29 2011-03-3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输出短路保护功能的自振荡反激变换器
CN102364859A (zh) * 2011-05-31 2012-02-29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及包含该控制装置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2309527U (zh) * 2011-11-09 2012-07-04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
CN107453628A (zh) * 2016-05-25 2017-12-08 戴洛格半导体公司 用于数据接口充电的短路以及软短路保护
CN107612334A (zh) * 2017-09-11 2018-01-19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边检测电路
CN108173434A (zh) * 2018-01-15 2018-06-15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电路
US10362644B1 (en) * 2017-07-28 2019-07-23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Flyback converter with load condition control circuit
CN213213347U (zh) * 2020-10-30 2021-05-14 苏州力生美半导体有限公司 反激式开关电源谐振emi优化电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266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System General Corp. Synchronous regulation circuit
CN101997423A (zh) * 2010-10-29 2011-03-3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输出短路保护功能的自振荡反激变换器
CN102364859A (zh) * 2011-05-31 2012-02-29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及包含该控制装置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2309527U (zh) * 2011-11-09 2012-07-04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
CN107453628A (zh) * 2016-05-25 2017-12-08 戴洛格半导体公司 用于数据接口充电的短路以及软短路保护
US10362644B1 (en) * 2017-07-28 2019-07-23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Flyback converter with load condition control circuit
CN107612334A (zh) * 2017-09-11 2018-01-19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边检测电路
CN108173434A (zh) * 2018-01-15 2018-06-15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电路
CN213213347U (zh) * 2020-10-30 2021-05-14 苏州力生美半导体有限公司 反激式开关电源谐振emi优化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8476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2062B (zh) 开关控制电路、芯片、适配器及开关控制方法
EP313611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current of inductor of pfc circuit
CN108933529B (zh) 电源控制装置及电源控制***
CN213846230U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US11329569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KR102600908B1 (ko) 컨버터 및 파워 어댑터
CN217445265U (zh) 一种电流极限控制电路
CN115085302A (zh)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6488476B (zh) 基于副边反馈实现电源保护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7508456B (zh)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CN217931786U (zh) 一种相位补偿采样电路
CN114527407B (zh) 电容检测电路、装置及设备
US11831238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16581984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芯片及开关电源
CN116885949A (zh) 具有电源保护功能的超低输出开关电源
CN116885948A (zh)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2467976B (zh)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214205328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软启动电路
CN114759628A (zh) 上电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5263706U (zh)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TW202222022A (zh) 主動箝位返馳式轉換器
CN113206494A (zh) 一种输入电压的检测电路和充电器
CN217134168U (zh) 一种变压器电路及变压器***
CN108880234B (zh) 一种电荷泵
CN217445049U (zh) 上电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