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6656A -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6656A
CN116136656A CN202211068302.3A CN202211068302A CN116136656A CN 116136656 A CN116136656 A CN 116136656A CN 202211068302 A CN202211068302 A CN 202211068302A CN 116136656 A CN116136656 A CN 116136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el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83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浦聡哉
落合诚
林圣悟
井上沙耶香
渡辺裕祐
新宫剣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052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7500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136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6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充电构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且对使用所述显影剂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图像承载体、潜像形成构件、显影构件、中间转印体、1次转印部件及2次转印部件,其中,具备刷子作为与中间转印体及2次转印部件靠近地设置的色调剂去除构件,将具备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刷子的前端力设为Fb(IBT)且将具备在2次转印部件上的刷子的前端力设为Fb(BT)时,满足Fb(IBT)>Fb(BT)的关系。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体,其中,与在清洁刮刀按压滑接于弹性层的按压滑接点处,清洁刮刀的接触面相对于与弹性层的母线垂直的垂直线所成的角度θ相比,通过按压滑接使弹性层弹性变形而从按压滑接点向弹性层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形成的立起形状相对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α更大。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定影带,其具有耐热性树脂制的基层、配置于基层上的耐热性的弹性材料制的中间层及配置于中间层上的氟树脂制的表层,其中,在表层的表面上配置有周期性地形成的复数个凸部,复数个凸部满足式(1)0.3≤a≤5.0及式(2)1.5≤b/a≤5.0。式(1)中,a为相邻的两个凸部的顶点间距离(μm),b为顶点的高度(μm)。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915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4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0707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或超过0.25的图像形成装置或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感光体;
充电构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且对使用所述显影剂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2>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动摩擦系数μ为0.11以上且0.20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环形带具有导电性弹性层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层。
<4>根据<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为3.4μm以下。
<5>根据<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为0.1μm以上且2.6μm以下。
<6>根据<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关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Ry为3.4μm以下且比Ry/Sm为0.08以下。
<7>根据<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氯丁橡胶及环氧氯丙烷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和炭黑。
<8>根据<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含氟树脂粒子。
<9>根据<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中所述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为80%以上。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清洁刮刀具有:弹性部件,由氨基甲酸酯树脂形成;及四面体非晶碳层,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件的表面的与所述环形带接触的接触部。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构件具备:
中间转印体;
一次转印构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及
二次转印构件,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对置的所述环形带,且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12>一种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其具备:
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13>根据<12>所述的转印单元,其为二次转印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1>、<3>、<7>或<11>,可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或超过0.25的图像形成装置或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2>,可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1或超过0.20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4>,可提供与环形带的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超过3.4μm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5>,可提供与环形带的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超过2.6μm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6>,可提供与关于环形带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Ry超过3.4μm或比Ry/Sm超过0.08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8>,可提供与在环形带的表面层中不含有含氟树脂粒子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9>,可提供与在环形带的表面层的表面中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小于80%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10>,可提供与清洁刮刀在与环形带的接触部不具有四面体非晶碳层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12>或<13>,可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或超过0.25的转印单元或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的转印单元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转印单元。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说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环形带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环形带架设在辊部件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清洁刮刀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符号说明
50-环形带,52-基材层,54-表面层,60-带单元,62-驱动辊,64-支撑辊,70-清洁刮刀,71-长边,72-表面层。
1Y、1M、1C、1K-感光体,2Y、2M、2C、2K-充电辊(带电构件的一例),3-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构件的一例),3Y、3M、3C、3K-激光光线,4Y、4M、4C、4K-显影装置(显影构件的一例),5Y、5M、5C、5K-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构件的一例),6Y、6M、6C、6K-感光体清洁装置,8Y、8M、8C、8K-色调剂盒,10Y、10M、10C、10K-图像形成单元,20-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的一例),22-驱动辊,24-支撑辊,60-带单元,50-环形带,62-驱动辊,64-支撑辊,70-清洁刮刀,28-定影装置(定影构件的一例),30-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P-记录纸(记录媒体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说明及实施例例示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以一个数值范围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被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也可以被替换为实施例所示的值。
在本发明中,“工序”一词不仅包含独立的工序,即使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可实现该工序的目的,则也包含于本术语中。
在本发明中,当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该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结构。并且,各图中的部件的大小是概念性的大小,部件之间的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各成分可以包含复数种对应的物质。在本发明中,当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时,组合物中存在复数种对应于各成分的物质时,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指存在于组合物中的该复数种物质的合计量。
<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感光体;
充电构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且对使用所述显影剂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环形带为二次转印带或中间转印带,例如适合于二次转印带。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认为其机制如下。
若色调剂积蓄在构成转印构件的环形带上,则因环形带与清洁刮刀的接触而色调剂被压碎,从而发生色调剂固着于环形带表面(所谓的成膜(filming))。然后,若继续形成图像,则环形带会用色调剂污染记录媒体。在二次转印带上发生了色调剂的成膜的情况下,记录媒体的背面(与形成有图像的面相反的面)被污染,在中间转印带上发生了色调剂的成膜的情况下,记录媒体的表面(形成有图像的面)被污染。
在上述情况下,若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则带表面的残余色调剂的基于刮刀的刮取力不足而发生清洁不良。从该观点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例如优选0.11以上,更优选0.12以上,进一步优选0.14以上。
并且,若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超过0.25,则带表面与刮刀的接触面压变得过大,刮刀磨损,刮刀寿命变短。从该观点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25以下,例如优选0.22以下,更优选0.20以下,进一步优选0.18以下。
另一方面,若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则色调剂对带表面的非静电附着力变得过大,难以去除色调剂。从该观点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例如优选为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19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更优选为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16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但是,从抑制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色调剂污染的观点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带的外周面例如优选为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在风压小于5kPa的风力下不会飞散的外周面(换言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为5kPa以上的风力的外周面)。
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的测定方法如下。
切开环形带,以外周面朝上的方式放置于摩擦力测定装置的工作台上。使清洁刮刀以与环形带的宽度方向平行且与环形带成30度角度的方式与环形带的外周面接触。对环形带与清洁刮刀的接触部施加荷载3.5gf/mm(在环形带宽度方向上每1mm中为3.5gf)。使环形带沿进入到清洁刮刀的下方的方向以速度100mm/s从环形带的一端附近移动到另一端附近。在摩擦力测定装置的工作台上的环形带的移动方向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形带的旋转方向一致。使环形带移动并测定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力,求出动摩擦系数μ。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进行测定。图1是表示上述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例如能够利用环形带外周面的材料或清洁刮刀表面的材料来控制。
不带电色调剂从环形带外周面飞散的风压的测定方法如下。
不带电色调剂是指平均带电量(μC/g)的绝对值为5.0以下的色调剂。不带电色调剂例如通过使色调剂经过除电装置来制备(若为负带电性色调剂,则施加正电荷。)。色调剂的平均带电量例如通过用E-SPART分析仪(Hosokawa Micron)测定1000个色调剂来确认。
制备不带电色调剂的色调剂例如是粘结树脂为聚酯树脂、外添剂为二氧化硅粒子、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以上且5.8μm以下的色调剂。
切取环形带的一部分或切开环形带,以外周面朝上的方式放置于水平的工作台上。将不带电色调剂0.040g均匀地放置于环形带表面的30mm见方内。从前端直径(内径)3mm的喷嘴对环形带表面向垂直方向喷吹空气。喷嘴前端与环形带表面的距离为3mm。一边目视观察环形带表面,一边阶段性地增强风压,并确定在环形带表面观察不到色调剂时(即,所有色调剂完成飞散时)的喷嘴前端的风压(kPa)。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进行测定。
测定部位为环形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在周向上等间隔的4个部位,将4个部位的风压中的最大值设为不带电色调剂从环形带外周面飞散的风压。
不带电色调剂从环形带外周面飞散的风压例如能够利用环形带外周面的材料或环形带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来控制。
以下,依次对环形带、清洁刮刀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环形带]
图2是表示环形带的实施方式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中图示的环形带50具有基材层52和表面层54。表面层54为构成环形带50的外周面的层。在环形带50的内周面例如可以设置有保护层(未图示)。
图3是表示环形带架设在复数个辊部件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带单元60具备环形带50、驱动辊62及支撑辊64,具有环形带50以施加了张力的状态架设在驱动辊62及支撑辊64上的形态(以下,也称为“张紧”。)。驱动辊62通过连接于驱动辊62的驱动部(未图示)的动力而旋转。环形带50及支撑辊64从动于驱动辊62的旋转而旋转。
带单元60作为转印构件的一部分编入到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而使用。带单元60构成二次转印带单元或中间转印带单元。带单元60例如适合于二次转印带单元。在带单元60中张紧环形带50的辊部件的根数并不限于两根,也可以为3根以上。
接着,对环形带的层结构及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基材层
基材层例如优选为在高分子材料中含有导电性粒子的薄膜或薄片。
作为高分子材料,可以举出橡胶及树脂。高分子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橡胶,例如可以举出氯丁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硅酮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NBR)、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橡胶(EPDM)、天然橡胶、它们的混合橡胶。
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聚苯砜、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缩醛、聚碳酸酯、聚酯、它们的混合树脂。
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科琴黑、油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等炭黑;铝、镍等金属粒子;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钇等金属氧化物粒子等。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优选炭黑。导电性粒子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导电性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例如优选1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5nm以上且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9nm以上且25nm以下。
基材层可以含有除导电性粒子以外的导电剂。作为导电剂,例如可以举出钛酸钾、氯化钾、高氯酸钠、高氯酸锂等离子导电性物质;聚苯胺、聚醚、聚吡咯、聚砜、聚乙炔等离子导电性高分子等。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基材层例如优选为含有橡胶及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弹性层,更优选为含有氯丁橡胶及环氧氯丙烷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和炭黑的导电性弹性层。
基材层中所包含的导电性粒子及导电剂的总含量例如优选将环形带的体积电阻率作为基准来设定。环形带的体积电阻率例如优选为1.0×104Ω·cm以上且1.0×1012Ω·c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体积电阻率(Ω·cm)的测定如下进行。
测定环境为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将试样在测定环境中放置24小时以上,以进行调温调湿。电阻测定仪为微电流计(Advantest公司制造的R8430A),探针为UR探针(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施加电压为1kV,施加时间为5秒钟,荷载为lkgf。测定点为在环形带的周向上等间隔的6点,在环形带的宽度方向***部及两端部的3点,合计18点。对18点的测定值进行算术平均。
当基材层含有炭黑时,炭黑的含量例如相对于高分子材料100质量份,优选5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
基材层可以包含抗氧化剂、交联剂、阻燃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填料等添加剂。
从环形带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基材层的平均厚度例如优选50μm以上,更优选7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100μm以上,从环形带的柔软性及耐弯曲性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1000μm以下,更优选7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500μm以下。
表面层
表面层例如优选为含有高分子材料的薄膜或薄片。
作为高分子材料,可以举出关于基材层描述的前述的橡胶及树脂。
表面层例如优选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含氟树脂粒子。
氨基甲酸酯树脂(也称为聚氨酯或氨基甲酸酯橡胶。)通常使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聚合而合成。例如,氨基甲酸酯树脂优选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
作为含氟树脂粒子,例如优选由四氟乙烯树脂、氯三氟乙烯树脂、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二氯二氟乙烯树脂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构成的粒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这些之中,作为含氟树脂粒子,例如优选四氟乙烯树脂粒子。
含氟树脂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例如优选10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5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80nm以上且200nm以下。
表面层的表面(即,具有表面层的环形带的外周面)中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例如优选为80%以上。若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为80%以上,则色调剂不易残留于环形带的外周面,其结果,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从该观点考虑,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例如更优选85%以上,进一步优选90%以上。
从环形带上的记录媒体的传送性的观点考虑,表面层的表面中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例如优选为95%以下。
表面层的表面中的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由下述方法求出。
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层的表面(即,具有表面层的环形带的外周面)而得到SEM图像。拍摄部位为环形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在周向上等间隔的4个部位。在SEM图像中设定100μm见方的区域,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在区域内实施二值化处理,将明部作为含氟树脂粒子。算出在100μm见方中所占的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进而,对4个部位的面积比例进行算术平均。
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例如优选为3.4μm以下。若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为3.4μm以下,则色调剂不易残留于环形带的外周面,其结果,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从该观点考虑,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例如更优选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2.6μm以下。
从环形带上的记录媒体的传送性的观点考虑,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例如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0.9μm以上。
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例如,SURFCOM(Tokyo Seimitsu Co.,Ltd.)),按照JISB0601:1994的标准测定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测定方向:环形带的宽度方向、测定长度:2.5mm、测定速度:0.6mm/s、截止值:0.80mm、截止滤波器:高斯滤波器。切取环形带的一部分或切开环形带,以外周面朝上的方式放置于水平的工作台上,并测定表面粗糙度。测定部位为环形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在周向上等间隔的4个部位,对4个部位的最大高度Ry进行算术平均。
表面层可以包含抗氧化剂、交联剂、阻燃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填料等添加剂。
从环形带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表面层的平均厚度例如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1μm以上,从环形带的柔软性及耐弯曲性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50μm以下,更优选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下。
保护层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形带可以在基材层的内周面具备保护层,例如优选在基材层的内周面具备保护层。设置于基材层的内周面的保护层构成环形带的内周面。
保护层例如优选为含有高分子材料的薄膜或薄片。作为高分子材料及其他材料,可以举出关于表面层描述的材料。形成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与形成表面层的材料相同。
从环形带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保护层的平均厚度例如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1μm以上,从环形带的柔软性及耐弯曲性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50μm以下,更优选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下。
环形带的实施方式例
作为环形带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可以举出具有导电性弹性层和设置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层的方式。导电性弹性层及表面层的具体方式及优选方式如前所述。
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例如优选为4.8μm以下。用清洁刮刀滑擦环形带时剪切应力施加于表面层与导电性弹性层的边界,其结果,若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为4.8μm以下,剪切应力在表面层的内周面不易局部集中。而且,由于在表面层的内周面不易发生剪切应力的局部集中,因此不易产生以表面层的内周面为起点的龟裂(裂纹)。因此,环形带的外周面不易***糙,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从该观点考虑,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例如优选4.8μm以下,更优选4.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3.4μm以下,进一步优选3.2μm以下。
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的下限值例如为1.0μm以上、2.0μm以上、3.0μm以上。
关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例如优选比Ry/Sm为0.12以下。在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层时,在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微细的凸部处,表面层经常局部变薄,其结果,若比Ry/Sm为0.12以下,则不易发生表面层的局部薄层化。其结果,环形带的外周面不易***糙,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从该观点考虑,比Ry/Sm例如优选0.12以下,更优选0.10以下,进一步优选0.08以下。
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中的凹凸的平均间隔Sm的值例如为25μm以上且50μm以下、30μm以上且45μm以下、35μm以上且40μm以下。
从上述观点考虑,关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例如优选Ry为4.8μm以下且比Ry/Sm为0.12以下,更优选Ry为4.2μm以下且比Ry/Sm为0.10以下,进一步优选Ry为3.4μm以下且比Ry/Sm为0.08以下,进一步优选Ry为3.2μm以下且比Ry/Sm为0.08以下。
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例如,SURFCOM(Tokyo Seimitsu Co.,Ltd.)),按照JISB0601:1994的标准测定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及凹凸的平均间隔Sm。测定方向:环形带的宽度方向、测定长度:2.5mm、测定速度:0.6mm/s、截止值:0.80mm、截止滤波器:高斯滤波器。切取环形带的一部分或切开环形带,剥掉表面层而使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露出,放置于水平的工作台上,测定表面粗糙度。测定部位为环形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在周向上等间隔的4个部位,对4个部位的Ry(单位:μm)及sm(单位:μm)分别进行算术平均,由Ry的平均值和Sm的平均值算出比Ry/Sm。
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及凹凸的平均间隔Sm例如能够利用导电性弹性层所含有的导电性粒子的粒径、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研磨加工来控制。
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作为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准备将成为基材层的管状部件并在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形成表面层的制造方法。
管状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为使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粒子的组合物熔融,将其从模具以带状挤出并使其固化的挤出成型;使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粒子的组合物熔融,将其放入带状的模具中并使其固化的注射成型;将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前体或单体和导电性粒子的组合物涂布于芯体并使其固化的涂布成型等。
表面层的形成方法例如为将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含氟树脂粒子的液态组合物涂布于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并使其固化;将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前体或单体和含氟树脂粒子的液态组合物涂布于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并使其固化等。为了使液态组合物固化,可以根据成分的种类进行干燥、加热、电子束照射或紫外线照射。
此外,以在管状部件的内周面形成保护层为目的,可以对管状部件的内周面实施与表面层的形成方法相同的工序。
[清洁刮刀]
图4是表示清洁刮刀的实施方式例的概略立体图。图4中图示的清洁刮刀70为板状的部件。清洁刮刀70例如经由金属制的轴连接于色调剂回收容器及壳体。
清洁刮刀70例如优选将氨基甲酸酯树脂(也称为聚氨酯或氨基甲酸酯橡胶。)、聚酰亚胺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丙烯橡胶、丁二烯橡胶等弹性部件作为基材。
作为清洁刮刀70的基材,例如优选氨基甲酸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通常使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聚合而合成。氨基甲酸酯树脂例如优选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
在清洁刮刀70中,长边71及其周边区域为与环形带接触的接触部。表面层72为存在于与环形带接触的接触部的表面的层,在清洁刮刀70中以覆盖长边71及其周边区域的方式设置,并保护与环形带接触的接触部。
表面层72例如为四面体非晶碳层、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从将环形带与清洁刮刀70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抑制为较低的观点考虑,表面层72例如优选为四面体非晶碳层。
清洁刮刀70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mm以上且7mm以下。
表面层72的层厚例如优选0.05μm以上且0.3μm以下,更优选0.1μm以上且0.2μm以下。
作为表面层72的实施方式例的四面体非晶碳层能够通过化学蒸镀(CVD:chemical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蒸镀(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而形成于弹性部件的表面。具体而言,四面体非晶碳层能够通过微波等离子体CVD、直流等离子体CVD、高频等离子体CVD、磁场等离子体CVD、离子束溅射法、离子束蒸镀法、反应等离子体溅射法、不平衡磁控溅射法等来形成。作为在这些蒸镀法中使用的原料气体,可以举出甲烷、乙烷、丙烷、乙烯、苯、乙炔等烃气体;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烷等卤代烃;甲醇、乙醇等醇类;丙酮、二苯酮等酮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这些含碳气体中混合N2、H2、O2、H2O、Ar等所得的气体等。在上述蒸镀法之中,例如优选通过作为使用电弧等离子体源的离子束蒸镀法的过滤阴极真空电弧(FCVA: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形成四面体非晶碳层。
当表面层72为四面体非晶碳层时,清洁刮刀70可以具有除四面体非晶碳层以外的层。例如,可以在弹性部件与四面体非晶碳层之间以提高四面体非晶碳层的定影性为目的而具有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清洁刮刀70对环形带的接触压例如优选0.5gf/mm以上且5.0gf/mm以下。清洁刮刀70对环形带的接触宽度(沿环形带的旋转方向的接触长度)例如优选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清洁刮刀70对环形带的接触角例如优选5°以上且30°以下。
接着,参考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图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其他部分则省略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在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构件具备中间转印体、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一次转印构件及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二次转印构件,二次转印构件具有本发明的环形带,本发明的环形带与中间转印体对置。
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基于分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图像的电子照相法的第1至第4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图像形成构件)。这些图像形成单元(以下,有时简称为“单元”)10Y、10M、10C、10K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预先规定的距离而并排设置。这些单元10Y、10M、10C、10K可以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处理盒。
在各单元10Y、10M、10C、10K的上方通过各单元而延伸设置有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的一例)20。中间转印带20卷绕设置于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及支撑辊24,并沿从第1单元10Y朝向第4单元10K的方向行走。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等向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对支撑辊24施力,从而张力施加于卷绕在两者上的中间转印带20。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与驱动辊22对置地具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30。
容纳于色调剂盒8Y、8M、8C、8K中的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调剂供给到各单元10Y、10M、10C、10K的显影装置(显影构件的一例)4Y、4M、4C、4K的每一个。
第1至第4单元10Y、10M、10C、10K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动作,因此,在此以配设于中间转印带行走方向的上游侧的形成黄色图像的第1单元10Y为代表进行说明。
第1单元10Y具有感光体1Y。在感光体1Y的周围依次配置有:使感光体1Y的表面带电至预先规定的电位的充电辊(充电构件的一例)2Y;利用基于分色的图像信号的激光光线3Y,对已带电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图像的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构件的一例)3;向静电图像供给已带电的色调剂而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显影构件的一例)4Y;将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构件的一例)5Y;及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1Y的表面的色调剂的感光体清洁装置6Y。
一次转印辊5Y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并设置于与感光体1Y对置的位置。在各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Y、5M、5C、5K上分别连接有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图示)。
带单元60为具备环形带50的带单元。带单元60具备环形带50、驱动辊62及支撑辊64。带单元60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0的外侧,并设置于与支撑辊24对置的位置。在带单元60上连接有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图示)。
在带单元60的附近设置有环形带50的清洁构件。清洁构件例如具有清洁刮刀70、容纳所回收的色调剂的容器(未图示)及壳体(未图示)。清洁刮刀70与环形带50的外周面接触,并去除残留于环形带50的外周面的色调剂。
带单元60与清洁刮刀70组合而构成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单元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
以下,对在第1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进行动作之前,利用充电辊2Y使感光体1Y的表面带电至600V至800V的电位。
感光体1Y是在导电性(例如,2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10-6Ωcm以下)的基体上层叠感光层而形成的。该感光层通常为高电阻(一般树脂的电阻),但具有照射激光光线时被激光光线照射的部分的比电阻发生变化的性质。因此,按照从未图示的控制部发送过来的黄色用图像数据,从曝光装置3向已带电的感光体1Y的表面照射激光光线3Y。由此,黄色图像图案的静电图像形成于感光体1Y的表面。
静电图像是指通过带电而形成于感光体1Y的表面的图像,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所谓的负潜像:因激光光线3Y,感光层的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下降,感光体1Y的表面的带电电荷流过,而未被激光光线3Y照射的部分的电荷则残留。
随着感光体1Y的行走,形成于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旋转至预先规定的显影位置。然后,在该显影位置处,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通过显影装置4Y被显影并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
在显影装置4Y内例如容纳有至少包含黄色色调剂和载体的静电图像显影剂。黄色色调剂通过在显影装置4Y的内部被搅拌而摩擦带电,从而具有与在感光体1Y上带电的带电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并保持于显影剂辊(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例)上。然后,感光体1Y的表面在显影装置4Y中通过,从而黄色色调剂静电地附着于感光体1Y表面上的已除电的潜像部,从而潜像由黄色色调剂显影。形成了黄色色调剂图像的感光体1Y继续以预先规定的速度行走,显影于感光体1Y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预先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若感光体1Y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位置,则一次转印偏压施加于一次转印辊5Y,从感光体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色调剂图像,从而感光体1Y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为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极性,在第1单元10Y中,由控制部(未图示)例如控制为+10μA。
施加于第2单元10M之后的一次转印辊5M、5C、5K的一次转印偏压也遵照第1单元来进行控制。
如此,在第1单元10Y中转印了黄色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通过第2至第4单元10M、10C、10K依次被传送,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被多重转印。
通过第1至第4单元而多重转印了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由中间转印带20、支撑辊24及带单元60构成的二次转印部。另一方面,记录纸(记录媒体的一例)P经由供给机构在预先规定的时刻供给到带单元60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间隙,二次转印偏压施加于支撑辊24。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为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同极性的()极性,从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色调剂图像,从而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此时的二次转印偏压根据由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电阻检测构件(未图示)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并且被电压控制。
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之后的带单元60继续行走,环形带50与清洁刮刀70接触。残留于环形带50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被清洁刮刀70刮取并回收。
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送入定影装置(定影构件的一例)28中的一对定影辊的压接部(夹压部),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P上,从而形成定影图像。朝向排出部搬出完成了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P,并结束一连串的彩色图像形成动作。
作为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例如可以举出电子照相法的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普通纸。作为记录媒体,除了记录纸P以外,还可以举出OHP片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例示实施例而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合成、处理、制造等在室温(25℃±3℃)下进行。
在以下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环形带用作二次转印带。
<二次转印带(环形带)的制作>
[带A]
基材层(导电性弹性层)的制作
混合在氯丁橡胶中含有炭黑的导电橡胶材料和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用混炼挤出机挤出成型,并进行热风干燥,得到了直径(外径)为40mm且平均厚度为450μm的管状体。将管状体切割为长度355mm,将其作为基材A。
表面层的形成
在含有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的氨基甲酸酯树脂(BONDERITE T862A,Henkel Japan Ltd.)中添加固化剂(LOCTITE WH-1,Henkel JapanLtd.)1质量%,用水稀释而制备成PTFE量成为10质量%的溶液,将其作为涂布液。
一边使基材A的中心轴成为水平方向而使基材A旋转,一边在基材A的外周面喷洒了涂布液。接着,进行温度150℃且35分钟的热风干燥而形成了表面层。表面层的平均厚度设为7μm。
接着,在基材A的内周面也喷洒相同的涂布液,同样进行热风干燥而形成了保护层。保护层的平均厚度设为5μm。将其作为带A。
[带B]
以与带A的制作相同的方式,但将涂布液的PTFE量变更为18质量%而制作出带B。
[带C]
以与带A的制作相同的方式,但将涂布液的PTFE量变更为3质量%而制作出带C。
[带D]
以与带A的制作相同的方式,但将基材A变更为下述基材D而制作出带D。
基材D
将在热塑性聚氨酯中含有炭黑的导电材料用混炼挤出机挤出成型并进行热风干燥而得到了管状体。切割管状体而作为基材D。基材D的尺寸与基材A的尺寸相同。
[带E]
以与带A的制作相同的方式,但将含有PTFE的氨基甲酸酯树脂(BONDERITE T862A,Henkel Japan Ltd.)变更为不含有PTFE的氨基甲酸酯树脂(T845C,Henkel Japan Ltd.)而制作出带E。
[带F]
将图像形成装置Iridesse Digital Press(Fuji Xerox Co.,Ltd.制造)的2次转印带作为带F。
[带G]
以与带A的制作相同的方式,但将用研磨膜(lapping film)#4000(3M Company制造)研磨了基材A的外周面的物品用作基材而制作出带G。
<清洁刮刀的制作>
[清洁刮刀A]
弹性部件的制作
将第一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CCEL205,平均分子量529,羟基值212KOHmg/g)和第二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作,PLACCEL240,平均分子量4155,羟基值27KOHmg/g)用作多元醇成分的软链段材料。将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Actflow UMB-2005B)用作硬链段材料。以质量比80:20的比例混合了软链段材料与硬链段材料。
对软链段材料与硬链段材料的混合物100份加入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6.26份,并在温度70℃的氮环境下使其反应3小时。接着,进一步加入异氰酸酯化合物34.3份,并在温度70℃的氮环境下使其反应3小时而得到了预聚物。接着,将预聚物升温至100℃,并在减压下脱泡了1小时。接着,对预聚物100份加入1,4丁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质量比60:40)7.14份,充分混合3分钟,以防止气泡进入。将该混合物注入到清洁刮刀模具中而得到了弹性部件。
异氰酸酯含浸
将弹性部件在将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0质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20质量份所得的溶液中浸渍15分钟,并从溶液中取出。擦拭弹性部件表面的溶液之后,在100℃下加热1小时而在弹性部件的表层形成了交联层。切割弹性部件,观察了剖面,其结果,在表层能够确认到与内部不同颜色的层,观察到表层已成为交联层。
将其作为清洁刮刀A。将清洁刮刀A粘接于SUS制支撑部件上。
[清洁刮刀B]
弹性部件的制作
准备了与清洁刮刀A中的弹性部件相同的弹性部件。
四面体非晶碳层的形成
通过真空蒸镀法,在弹性部件中的与二次转印带的接触部首先形成了金属氧化物层(具体而言为氧化钛层)作为粘接层。
接着,使用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的FCVA装置,通过FCVA进行了四面体非晶涂层,在该FCVA中,通过石墨的真空电弧放电产生碳等离子体,从其中提取并堆积离子化的碳。成膜温度设为40℃以上且80℃以下,成膜速度设为1.5nm/秒。
将其作为清洁刮刀B。将清洁刮刀B粘接于SUS制支撑部件上。
<实施例1~7及比较例1>
将二次转印带与清洁刮刀以表1中所记载的组合进行组合而制作二次转印单元,并将其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DocuColor-7171P(Fuji Xerox Co.,Ltd.)的改造机中。在二次转印带的端部安装记录媒体传送用引导件,并将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调整为恒定。将清洁刮刀的接触压调整为恒定。
<图像形成装置的性能评价>
[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
制作出从二次转印带剥掉表面层而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露出的试样。使用SURFCOM1400G(Tokyo Seimitsu Co.,Ltd.),按照JIS B0601:1994的标准并利用已叙述的测定方法测定表面粗糙度,并求出了最大高度Ry、凹凸的平均间隔Sm及比Ry/Sm。将其值示于表1。
[表面层的表面中的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
切取二次转印带的一部分作为试样,利用已叙述的测定方法求出了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将其值示于表1。
[二次转印带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
使用SURFCOM 1400G(Tokyo Seimitsu Co.,Ltd.),按照JIS B0601:1994的标准并利用已叙述的测定方法测定表面粗糙度,并求出了最大高度Ry。将其值示于表1。
[不带电色调剂从二次转印带外周面飞散的风压]
对DocuColor-7171P的黑色色调剂(Fuji Xerox Co.,Ltd.制造)施加+9kV进行除电而制备出不带电色调剂。使用该不带电色调剂,利用已叙述的测定方法测定了不带电色调剂从带外周面飞散的风压。将其值示于表1。
[二次转印带与清洁刮刀的接触部的动摩擦系数μ]
使用HEIDON TriboGear TYPE14(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利用已叙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动摩擦力,并求出了动摩擦系数μ。将其值示于表1。
[记录媒体的背面的污染]
在A4尺寸的普通纸上输出了1万张图像密度5%的CMYK彩色图像。接着,使1张A3尺寸的普通纸通过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目视及放大镜观察A3尺寸的普通纸的背面,如下述那样分类了污染。将其结果示于表1。
G1:通过目视及放大镜观察不到污染。
G2:虽然通过目视观察不到,但存在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污染。
G3:存在可通过目视观察到的污染。
Figure BDA0003826780390000161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感光体;
充电构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且对使用所述显影剂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动摩擦系数μ为0.11以上且0.2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环形带具有导电性弹性层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为3.4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为0.1μm以上且2.6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关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Ry为3.4μm以下且比Ry/Sm为0.08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氯丁橡胶及环氧氯丙烷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和炭黑。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含氟树脂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中所述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为8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清洁刮刀具有:弹性部件,由氨基甲酸酯树脂形成;及四面体非晶碳层,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件的表面的与所述环形带接触的接触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构件具备:
中间转印体;
一次转印构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及
二次转印构件,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对置的所述环形带,且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12.一种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其具备:
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单元,其为二次转印单元。
CN202211068302.3A 2021-11-18 2022-09-01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Pending CN1161366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8152 2021-11-18
JP2021-188152 2021-11-18
JP2022-005222 2022-01-17
JP2022005222A JP2023075000A (ja) 2021-11-18 2022-01-17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6656A true CN116136656A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2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8302.3A Pending CN116136656A (zh) 2021-11-18 2022-09-01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2734A1 (zh)
CN (1) CN1161366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53701A1 (en) * 2022-08-05 2024-02-15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Belt cleaning blade, photoreceptor cleaning bla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device, and clean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2086A (ja) * 1998-12-08 2000-06-23 Toshiba Corp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
KR20120038491A (ko) * 2009-08-04 2012-04-23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중간 전사 벨트
JP2015187625A (ja) * 2014-03-26 2015-10-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転写ベルト、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120025A1 (en) * 2018-10-29 2023-0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2734A1 (en) 2023-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8158B2 (en) Electro-conductive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39769B2 (ja) 現像ローラ、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903995B2 (en) Clea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KR100840597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클리닝 방법
CN110780560B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处理盒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N111722497B (zh) 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7715737B2 (en) Charge roll with axial end portions in contact with clean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61366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EP2028558A1 (en) Conductu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onductive member
US1148722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capable of maintaining a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JP20230750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ユニット
JP4396149B2 (ja) ポリイミド製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145718A (ja) 清掃体、清掃装置、帯電装置、組立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4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722507A (zh) 清洁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0254704B1 (en) Charging device, unit 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20230242358A1 (en) Endless belt,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2115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754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7784555A (zh) 记录媒体传送转印带、带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4048180A (ja) 無端ベルト、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7761986A (zh) 环形带、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295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32402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077312A (ja) ベルト部材、ベルト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