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1520A -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1520A
CN115971520A CN202211448896.0A CN202211448896A CN115971520A CN 115971520 A CN115971520 A CN 115971520A CN 202211448896 A CN202211448896 A CN 202211448896A CN 115971520 A CN115971520 A CN 115971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face
chip
equal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88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永鑫
林伟鑫
张硕
周远谋
袁文浩
王杰伟
黎子健
颜志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olden Egret Special Allo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olden Egret Special Allo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olden Egret Special Allo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olden Egret Special Allo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88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1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1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1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切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该切削刀片包括基体部以及连接于基体部的切削部;切削部包括前刀面、连接前刀面的后刀面以及用于连接前刀面与后刀面的两个侧后刀面;前刀面与后刀面的交线处形成切削刃;前刀面上设有容屑槽,容屑槽靠近切削刃方向上设有中央前角面,中央前角面与水平面形成正向前角,且中央前角面的宽度小于切削刃的宽度;前刀面于其与后刀面的相交位置上设有负倒棱面,负倒棱面包括由中央前角面延伸至切削刃所形成的窄负前角面以及由窄负前角面向侧后刀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展宽负前角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速进给切断切槽加工的切削刀片,该切削刀片可实现在高速进给工况下的稳定和高效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切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背景技术
切削刀片作为工业中常用的切削工具,切断切槽操作是切削刀片常见的操作,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汽车及小零件等行业零部件的加工中。在高速进给切断切槽工况下,由于切削刀片需保持较高进给***旋转的工件当中进行切削加工,对于此种类型的加工,为保证加工后工件的表面光洁度,避免出现刮痕及振纹,其对切削刀片的刃口强度、卷屑、断屑、排屑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切断加工时,切削刀片深入工件内部,切削热较难排出,这种情况在高速进给工况下更加突出,高切削温度可改变工件材料的性能、影响切削刀片上积屑瘤的产生和消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对切削刀片的寿命及加工稳定性影响较大。
目前,市面上各厂家针对径向切断切槽加工难点均是采用直线刃口或者弧形刃口结合各自的断屑槽型进行应对,其侧重点在保证刃口的强度及卷屑效果;但是,对于高速进给的加工情况下,切屑厚度较厚,切削力较大,切削热产生更多,传统的切断切槽刀片难以满足高速进给的加工情况下刃口的强度、散热及卷屑等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方案的不足:现有切削刀片进行高速进给切断切槽加工时,其存在刃口的强度不足、散热慢等缺陷,尤其是在高速进给的工况下,现有切削刀片难以满足刃口的强度、散热及卷屑等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方案的不足,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削刀片,该切削刀片包括基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基体部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前刀面、连接所述前刀面的后刀面以及用于连接前刀面与后刀面的两个侧后刀面;其中,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后刀面的交线处形成切削刃;所述前刀面上设有容屑槽,所述容屑槽靠近切削刃方向上设有中央前角面,所述中央前角面与水平面形成正向前角,且所述中央前角面的宽度小于所述切削刃的宽度;所述前刀面于其与后刀面的相交位置上设有负倒棱面,所述负倒棱面包括由所述中央前角面延伸至所述切削刃所形成的窄负前角面以及由所述窄负前角面向所述侧后刀面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展宽负前角面,所述切削刃包括由所述窄负前角面与所述后刀面相接形成的前窄子刃以及由所述展宽负前角面展宽负前角面与所述后刀面相接形成的前宽子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展宽负前角面的长度L2与所述切削刃的宽度Wc的关系式为L2=WC/10+λ,所述λ大于或等于0.1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窄子刃的宽度Wz大于或等于0.3WC且小于或等于0.8WC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窄负前角面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0.18mm;和/或,所述展宽负前角面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倒棱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ε,所述ε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5°;和/或,所述中央前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δ,所述δ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3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屑槽靠近所述侧后刀面的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卷屑斜面;所述第一卷屑斜面分别与所述中央前角面和所述展宽负前角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卷屑斜面沿着所述前刀面至所述容屑槽底部的方向使所述容屑槽的宽度逐渐变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屑槽靠近所述侧后刀面的方向上还设有第二卷屑斜面和连接臂;所述第二卷屑斜面和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卷屑斜面,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二卷屑斜面和所述容屑槽底部的反屑面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刀面于其与所述侧后刀面的相交位置上设有侧边加强臂;所述侧边加强臂与所述第二卷屑斜面连接,所述侧边加强臂的一侧与所述展宽负前角面连接,所述侧边加强臂的另一侧朝所述基体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侧边加强臂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卷屑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所述第二卷屑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大于或等于所述α,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反屑面之间的夹角为γ,180°-2γ的值小于所述α;所述α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160°;所述β大于或等于160°且小于或等于170°;所述γ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基于上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切削刀片至少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切削刀片利用刀尖位置处的负倒棱面的窄负前角面和展宽负前角面,来使切削刀片的切削刃处形成前窄子刃和前宽子刃,在切削刀片切削过程中,该结构会因为切削刃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的接触长度发生变化,进而对切削流型产生一个向内挤压的压力,进而使得切屑卷曲,提高切削刀片的卷屑效果;同时,由于负倒棱面的展宽负前角面和窄负前角面的存在,一方面能够使前窄子刃和前宽子刃与工件为面刃受力,降低切削刃单位面积上的受力,有效提高切削刀片在高速进给条件下的刀尖强度,又能够使切削刃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窄负前角面和呈正向前角的中央前角面能够显著提高切削刃中部位置处的前窄子刃的锋利程度,在高速度进给的工况下,可以有效减少切削阻力,从而提高切削刀片的切削效率。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刀具,包括刀体和如上述的切削刀片,切削刀片安装于刀体上。
基于上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刀具至少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刀具通过将上述的切削刀片安装在刀体上,利用刀体转动来带动切削刀片的切削,本申请的刀具具有上述切削刀片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下面描述中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若无特别指明,皆是图示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沿DD方向的投影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沿DB方向的投影视图;
图7为图5中切削部位E处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8为图5中切削部位E处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9为图5中沿B-B剖线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5中沿C-C剖线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沿DR方向投影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模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装夹在刀体上加工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切削刀片             20加工工件             30刀体
100切削部              200基体部
210刀片上定位表面      220刀片下定位表面      230刀片侧支撑表面
110前刀面              120前支撑表面          130侧面
140容屑槽              150切削刃              111负倒棱面
112侧边加强臂          1111窄负前角面         1112展宽负前角面
131侧后刀面            132侧边子刃            133刀尖圆弧
141中央前角面          142第一卷屑斜面        143第二卷屑斜面
144连接臂              145反屑面              121后刀面
151前窄子刃            152前宽子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设计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应进一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这些术语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理解,除本申请中明确如此定义之外。
请参考图1-3,以切削刀片10的其中一端的切削部100(图1中圆圈圈出的切削部100)为例,本文中定义切削刀片1向加工工件20移动的方向为切削方向Dc,即其中一端的切削部100朝向该切削部100的后刀面121的方向;与切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向后方向DB,Dc与DB方向相反;并规定切削部100左侧方向为DL,且右侧方向为DR;规定切削刀片10沿刀片下定位表面220指向刀片上定位表面210的方向为向上方向DU,DU的反方向为向下方向DD
如图2-4所示,该切削部100的前刀面110则位于切削部100的上表面(即沿DU方向的最外表面),且后刀面121位于切削部100的前表面(即沿Dc方向的最外表面)。在刀具技术领域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会将与切削刃150两侧相邻的两个面称为前刀面110和后刀面121,此为本领域常规叫法,此处不再累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上述将切削方向定义为切削刀片10的切削部100向加工工件20移动的方向,本文对切削刀片10各个方向的界定,以切削方向为基准,其他方向定义仅为方便人们理解而根据实施例附图所标识,文中“向上”、“向下”、“左”、“右”等用语仅为根据当前图示描述所用,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和限定;众所周知,该切削刀片10也可以上下颠倒性使用,而颠倒使用后则上下左右方向的描述会发生变化。
目前,面对切断切槽加工难点,市面上各厂家均是采用直线刃口或者弧形刃口结合各自的断屑槽型进行应对,其侧重点在保证刃口的强度及卷屑效果;但是,对于高速进给的加工情况下,切屑厚度较厚,切削力较大,切削热产生更多。现有的传统切削刀片难以满足高速进给的加工情况下刃口的强度、散热及卷屑等要求。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对高速进给的切削刀片10,以满足此类工况的加工需求:
本申请提供如图14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刀具,其包括刀体30以及用于切削加工工件20的切削刀片10,切削刀片10安装于刀体30上。其中,刀具通过将切削刀片10安装在刀体30上,利用刀体30转动来带动切削刀片10的切削。
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中的切削刀片10进行改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图1-3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切削刀片10,切削刀片10包括基体部200以及连接于基体部200的切削部100;其中,如图1-3、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基体部200包括刀片上定位表面210、刀片下定位表面220、连接刀片上定位表面210和刀片下定位表面220的两个刀片侧支撑表面230,切削部100连接于基体部200的端部。切削部100包括前刀面110、连接前刀面110的后刀面121以及用于连接前刀面110与后刀面121的两个侧后刀面131;其中,前刀面110与后刀面121的交线处形成切削刃150;前刀面110上设有容屑槽140。
为解决上述传统切削刀片存在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创造性地对切削部100进行改进设计:请参考图3和图4,在容屑槽140靠近切削刃150方向上设中央前角面141,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形成正向前角,其中,中央前角面141的宽度小于切削刃150的宽度;前刀面110于其与后刀面121的相交位置上设有负倒棱面111,负倒棱面111包括由中央前角面141延伸至切削刃150所形成的窄负前角面1111以及由窄负前角面1111向侧后刀面131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切削刃150包括由窄负前角面1111与后刀面121相接形成的前窄子刃151以及由展宽负前角面1112展宽负前角面1112与后刀面121相接形成的前宽子刃152。
当本实施例的切削刀片10安装至刀具的刀体30上使用时,切削部100沿切削方向Dc对加工工件20进行加工,具体作用过程和原理如下:
如图2-4、图11-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10的刀尖部位,即切削刃150位置为一特殊的负倒棱面111,,负倒棱面111的中部和与水平面成正向前角的中央前角面141连接,以使负倒棱面111呈现为中部是一窄小的窄负前角面1111,同时窄负前角面1111向侧后刀面131方向延伸展宽形成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从而使得切削刀片10的切削刃150处形成前窄子刃151和前宽子刃152;一方面,在切削刀片10切削过程中,该结构会因为切削刃150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的接触长度发生变化,进而对切削流型产生一个向内挤压的压力,进而使得切屑卷曲,提高切削刀片10的卷屑效果。
并且,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形成正向前角,通过刃口的挤压和负倒棱面111与中央前角面141形成的特殊成屑结构,中央前角面141与上述前窄子刃151和前宽子刃152配合,产生的切屑往中间卷屑,并顺势依次进入中央前角面141和容屑槽140,从而提升切削刀片10的卷屑、排屑效果。
同时,由于负倒棱面111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和窄负前角面1111的存在,不仅使切削刃150由直线刃受力变为面刃受力,降低切削刃150单位面积上的受力,有效提高切削刀片10在高速进给条件下的刀尖强度,而且能够使切削刃150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
另一方面,窄负前角面1111朝向后方向DB延伸并与中央前角面141连接,且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形成正向前角;窄负前角面1111和中央前角面141二者形成了一比侧边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更为锋利的刃口结构,提高切削刃150中部位置处的前窄子刃151的锋利程度,在高进给工况下,可有效减少切削力,提高刃口切削强度,提升切削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窄负前角面1111和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窄和宽为相对的,即窄负前角面1111在DB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展宽负前角面1112。
可选地,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长度L2与切削刃150的宽度Wc的关系式为L2=WC/10+λ,λ大于或等于0.1mm,λ的理论上限值为切削刃150的宽度WC。具体应用中,可以将λ的值设定在0.1mm至0.3mm之间。
如此设计,控制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长度L2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可以确保切削刀片10的切削刃150部位具有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切削刀片10在合理的加工进给范围内实现稳定的合理卷屑;对于上述各项参数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上述公式根据实际需求及加工目标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窄负前角面1111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0.18mm;示例性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本文中,以切削方向Dc或DB所在直线方向作为测定长度的方向,以DR或DL所在直线方向作为测定宽度的方向。
其中,本文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长度L2的定义为:以切削方向Dc或DB所在直线方向作为测定长度的方向,展宽负前角面1112按DD方向投影时,展宽负前角面1112靠近后刀面121一侧的侧边(即前宽子刃152)与展宽负前角面1112靠近前刀面110一侧的侧边(即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靠近前刀面110一侧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为展宽负前角面1112与侧边加强臂112的交线)之间的距离。
窄负前角面1111的长度L1的定义为:窄负前角面1111靠近后刀面121一侧的侧边(即前窄子刃151)与窄负前角面1111靠近中央前角面141一侧的侧边(即窄负前角面1111与中央前角面141的交线)之间的距离。
切削刃150的宽度Wc的定义为:以DR或DL所在直线方向作为测定其宽度的方向,切削刃150按DD方向投影时,切削刃150的最外侧两个端点的距离(又可描述为是负倒棱面111最外两侧的距离)。
可选地,前窄子刃151的宽度Wz大于或等于0.3WC且小于或等于0.8WC
由于窄负前角面1111和中央前角面141,二者形成了一比侧边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更为锋利的刃口结构,从而能够在高进给工况下,有效减少切削力,提高切削强度,提升切削的效率。设置前窄子刃151的宽度Wz大于或等于0.3WC且小于或等于0.8WC,能够进一步保障具有足够长的上述更锋利的刃口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切削刀片10在高进给工况下的刃口切削强度和效率。对于上述各项参数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上述公式根据实际需求及加工目标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其中,前窄子刃151的宽度Wz的定义为:以DR或DL所在直线方向作为测定其宽度的方向,前窄子刃151按DD方向投影时,前窄子刃151的两个端点的距离(即窄负前角面1111最外两侧边的距离,又可以称为窄负前角面1111与中央前角面141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根据前窄子刃151的宽度Wz和前宽子刃152的宽度定义可知:切削刃150的宽度WC等于前窄子刃151的宽度Wz与两个前宽子刃152的宽度之和,前宽子刃152的宽度可根据前窄子刃151Wz获得。
可选地,如图12-13所示,负倒棱面1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ε,ε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5°。可选地,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δ,δ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30°。
负倒棱面111的窄负前角面1111和展宽负前角面1112在切削刃150处形成前窄子刃151和前宽子刃152,在切削时,该结构会因为切削刃150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的接触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切屑卷曲。另外,通过刃口的挤压和负倒棱面111与中央前角面141形成的特殊成屑结构,有利于提升切削刀片10的卷屑、排屑效果。负倒棱面111与水平面的夹角ε如上范围设置,可以进一步促进切屑卷曲,保障切削刀片10具有更好的卷屑效果。
在切削时,由于负倒棱面111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和窄负前角面1111的存在,有效提高切削刀片10在高速进给条件下的刀尖强度,而且能够使切削刃150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并且窄负前角面1111和中央前角面141二者形成了一比侧边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更为锋利的刃口结构,提高前窄子刃151的锋利程度。负倒棱面111与水平面的夹角ε和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的夹角δ采用如上范围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切削刃150在高进给工况下的刀尖强度和散热效果,提高刃口切削强度,提升切削的效率。
可选地,容屑槽140靠近侧后刀面131的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卷屑斜面142;第一卷屑斜面142分别与中央前角面141和展宽负前角面1112连接,且第一卷屑斜面142沿着前刀面110至容屑槽140底部的方向使容屑槽140的宽度逐渐变小。
如图3-4、图7、图9所示,实施例所示切削刀片10在切削加工时,通过刃口的挤压和负倒棱面111与中央前角面141形成的特殊成屑结构作用,产生的切屑往中间卷屑,其切屑顺势进入第一卷屑斜面142及中央前刀面110,设计该第一卷屑斜面142可对切屑进行进一步的卷曲,避免切屑刮伤加工工件20表面,同时,使切屑顺利沿着中央前角面141向后进入容屑槽140,从而提升切削刀片10的卷屑、包屑、断屑及排屑效果。
可选地,容屑槽140靠近侧后刀面131的方向上还设有第二卷屑斜面143和连接臂144;第二卷屑斜面143和连接臂144连接于第一卷屑斜面142,连接臂144位于第二卷屑斜面143和容屑槽140底部的反屑面145之间。可选地,如图9-10所示,两个第一卷屑斜面142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第二卷屑斜面143之间的夹角为β,β大于或等于α,连接臂144与反屑面145之间的夹角为γ,180°-2γ小于α。示例性地,α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160°;β大于或等于160°且小于或等于170°;γ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如图3-4、图7、图10所示,切屑通过第一卷屑斜面142后进入第二卷屑斜面143和连接臂144所在部位,第二卷屑斜面143和连接臂144连接于第一卷屑斜面142,连接臂144位于第二卷屑斜面143和容屑槽140底部的反屑面145之间;采用如此结构设计,促使卷屑进一步往中间卷曲;另外,连接臂144与反屑面145之间的夹角为γ,进一步地,设置180°-2γ<α,使进入其中的卷屑进一步往中间卷曲。
同时,为了避免切屑在切削过程中往侧边偏移,保持切屑在容屑槽140中部卷曲,在侧边加强臂112与连接臂144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卷屑斜面143进行连接,设计该卷屑面之间的夹角β>α,主要起到调整偏正卷屑的作用,从而提高切削刀片10加工的工件的表面质量。综上,采用第一卷屑斜面142、第二卷屑斜面143和连接臂144配合的结构设计,有效提升切削刀片10的卷屑、包屑、断屑及排屑效果,提高切削刀片10加工的工件的表面质量。
可选地,前刀面110于其与侧后刀面131的相交位置上设有侧边加强臂112;侧边加强臂112与第二卷屑斜面143连接,侧边加强臂112的一侧与展宽负前角面1112连接,侧边加强臂112的另一侧朝基体部200的方向延伸,且侧边加强臂112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结构。
如图3-4、图7所示,切削部100的左右两侧边设有侧边加强臂112,侧边加强臂112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结构,即其朝向下方向DD凹陷形成弧形面结构;如此结构设计的侧边加强臂112可有效提升切削刀片10的侧边强度,避免在高速进给的切断切槽工况下,出现侧边崩缺,提高刀片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侧边加强臂112向内凹陷形成C形曲面结构,从DR投影方向上来看呈一C形卷曲。
可选地,如图8所示,侧边加强臂112的宽度为侧臂宽WB,侧臂宽WB与切削刃150的宽度Wc的关系式为KCB=WC/WB,其中,KCB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30。
侧臂宽WB采用如上范围设置,可以保障侧臂宽WB足够宽,以进一步有效提升切削刀片10的侧边强度。对于上述各项参数WB、KCB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上述公式根据实际需求及加工目标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其中,如图3-4、图8所示,侧臂宽WB的定义为:以DR或DL所在直线方向作为测定其宽度的方向,侧边加强臂112按DD方向投影时,侧边加强臂112靠近侧后刀面131一侧的侧边(即侧边子刃132)与侧边加强臂112靠近第二卷屑斜面143一侧的侧边(即侧边加强臂112与第二卷屑斜面143的交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反屑面145为向切削部100内部凹陷的曲面结构,即反屑面145为向DD方向凹陷的曲面结构;
如图3所示,切屑在最后通过预设在容屑槽140后部的反屑面145形成盘状、C形或者6形切屑。其中,通过对反屑面145的不同曲率设计,可影响切削时切屑的卷曲度,影响切屑的断屑效果,从而得到想要的切屑形状;对于上述反屑面145曲率参数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及加工目标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可选地,切削部100还包括位于前刀面110底部的前支撑表面120;前支撑表面120沿后刀面121底部向下延伸,即朝DD方向延伸;其中,后刀面121为从负倒棱面111沿着向下方向和向内方向延伸的斜面,即其沿着向下方向DD和向后方向DB延伸。
可选地,切削部100还包括位于侧后刀面131底部的侧面130;侧面130沿侧后刀面131底部向下延伸,即朝DD方向延伸;其中,侧后刀面131为从侧边加强臂112沿着向下方向且向内方向延伸的斜面,即位于左侧的侧面130沿着向下方向DD和向右方向DR延伸,位于右侧的侧面130沿着向下方向DD和向右方向DL延伸。
可选地,侧面130与负倒棱面111的交线处形成侧边子刃132,前宽子刃152与侧边子刃132的相交角采用圆弧过渡形成刀尖圆弧133。示例性地,刀尖圆弧133的圆弧半径R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0.4mm。
对于基体部200:
基体部200包括刀片上定位表面210、刀片下定位表面220、连接刀片上定位表面210和刀片下定位表面220的两个刀片侧支撑表面230。
对于刀具:
如图2实施例所示的刀具,其包括刀体30以及用于切削加工工件20的切削刀片10,切削刀片10安装于刀体30上。可选地,刀体30设有装夹部,切削刀片10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将切削刀片10装夹定位在刀体30上的装夹部上。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应用时,刀体30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装夹部,每一装夹部所安装的切削刀片10可以是相同类型和结构的,也可以不相同。
本申请的刀具具有上述切削刀片10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削刀片10在其中部位置沿DL-DR垂直于纸面的平面对称,基体部200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切削部100;该实施例所示切削刀片10只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申请的切削部100亦可不沿着基体部200中线对称,同时也不限于设置两个切削部100。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及其附图所展示的切削刀片仅为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基体部200采用类长方体的“一”字形结构,且将切削部100设置于基体部200两端部;根据上述设计构思,基于上述切削部100的结构和使用过程,基体部20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设计,并可在相应的不同结构的基体部200上调整切削部100的设置数量,例如,基体部200采用“十”字形结构或“L”形结构等结构,并在基体部200的端部设置切削部10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实施例所示方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切削刀片10可以采用硬质合金基体,并且可选地,还可以在切削刀片10表面涂覆各种功能或装饰性涂层等以提升切削刀片10的性能。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本申请的每个实施例或技术方案可以仅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而不必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或者背景技术中列出的全部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一个权利要求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不应当作为对于该权利要求的限制。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切削部、基体部、负倒棱面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申请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申请精神相违背的;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切削刀片,包括基体部(200)以及连接于所述基体部(200)的切削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100)包括前刀面(110)、连接所述前刀面(110)的后刀面(12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刀面(110)与所述后刀面(121)的两个侧后刀面(131);
其中,所述前刀面(110)与所述后刀面(121)的交线处形成切削刃(150);所述前刀面(110)上设有容屑槽(140),所述容屑槽(140)靠近所述切削刃(150)方向上设有中央前角面(141),所述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形成正向前角,且所述中央前角面(141)的宽度小于所述切削刃(150)宽度;
所述前刀面(110)于其与所述后刀面(121)的相交位置上设有负倒棱面(111),所述负倒棱面(111)包括由所述中央前角面(141)延伸至所述切削刃(150)所形成的窄负前角面(1111)以及由所述窄负前角面(1111)向所述侧后刀面(131)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展宽负前角面(1112),所述切削刃(150)包括由所述窄负前角面(1111)与所述后刀面(121)相接形成的前窄子刃(151)以及由所述展宽负前角面(1112)展宽负前角面与所述后刀面(121)相接形成的前宽子刃(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长度L2与所述切削刃(150)的宽度Wc的关系式为L2=WC/10+λ,所述λ大于或等于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窄子刃(151)的宽度Wz大于或等于0.3WC且小于或等于0.8W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窄负前角面(1111)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0.18mm;
和/或,所述展宽负前角面(1112)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倒棱面(1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ε,所述ε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5°;
和/或,所述中央前角面(1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δ,所述δ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屑槽(140)靠近所述侧后刀面(131)的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卷屑斜面(142);
所述第一卷屑斜面(142)分别与所述中央前角面(141)和所述展宽负前角面(1112)连接,且所述第一卷屑斜面(142)沿着所述前刀面(110)至所述容屑槽(140)底部的方向使所述容屑槽(140)的宽度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屑槽(140)靠近所述侧后刀面(131)的方向上还设有第二卷屑斜面(143)和连接臂(144);
所述第二卷屑斜面和所述连接臂(144)连接于所述第一卷屑斜面(142),所述连接臂(144)位于所述第二卷屑斜面(143)和所述容屑槽(140)底部的反屑面(14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110)于其与所述侧后刀面(131)的相交位置上设有侧边加强臂(112);
所述侧边加强臂(112)与所述第二卷屑斜面(143)连接,所述侧边加强臂(112)的一侧与所述展宽负前角面(1112)连接,所述侧边加强臂(112)的另一侧朝所述基体部(200)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侧边加强臂(112)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卷屑斜面(142)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所述第二卷屑斜面(143)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大于或等于所述α,所述连接臂(144)与所述反屑面(145)之间的夹角为γ,180°-2γ的值小于所述α;
所述α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160°;所述β大于或等于160°且小于或等于170°;所述γ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10.一种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3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片(10),所述切削刀片(10)安装于所述刀体(30)上。
CN202211448896.0A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Pending CN115971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8896.0A CN115971520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8896.0A CN115971520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1520A true CN115971520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7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8896.0A Pending CN115971520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15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5348A (zh) * 2023-12-14 2024-01-19 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增强断屑能力的斜角切削刀片和切削刀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5348A (zh) * 2023-12-14 2024-01-19 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增强断屑能力的斜角切削刀片和切削刀具
CN117415348B (zh) * 2023-12-14 2024-03-15 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增强断屑能力的斜角切削刀片和切削刀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0301B2 (ja) フライス用刃先交換式回転工具に用いるインサート
US5454670A (en) Throw-away insert and face milling cutter
JP3803549B2 (ja) 溝加工用の切削インサート
GB2355219A (en) A spade drill
JP2008006579A (ja) 正面フライスインサート
JP5779830B2 (ja) 縦型刃先交換式切削インサートと隅削りフライスカッタ
JPH11333616A (ja) 割り出し可能なエンドミル用インサ―ト
JP2007516844A (ja) 高速送りの正面削り用切削インサート
CN110449649B (zh) 变前角铣削刀片
JP2012006145A (ja) 旋削インサート
JP4520045B2 (ja) 旋削加工用の切削インサート
CN115971520A (zh) 一种切削刀片及刀具
JP2008200831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JP5056215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CN211727541U (zh) 可转位车刀片
CN210305893U (zh) 一种钻孔断屑刀片
JP2513911B2 (ja) 穴ぐりバイトのインサ―トチップ
JPH1086014A (ja) フライス用ブレーカ付き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2001269810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GB2339713A (en) A cutting insert
CN117644221B (zh) 一种切削稳定的切削刀片和切削刀具
CN111545840B (zh) 切削刀片
CN109014255B (zh) 一种用于加工淬火金属材料的刀具
WO2021073007A1 (zh) 一种具有疏导排屑结构的可转位车刀
WO2021036113A1 (zh) 一种刀头结构及切削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