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7830A -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7830A
CN115667830A CN202080101390.5A CN202080101390A CN115667830A CN 115667830 A CN115667830 A CN 115667830A CN 202080101390 A CN202080101390 A CN 202080101390A CN 115667830 A CN115667830 A CN 115667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heat exchanger
header
spacer
transf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3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田敦
前田刚志
八柳晓
石桥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67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7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 F28F1/1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e.g. formed by extru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 F28F1/2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the means being attachable to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 F28F1/2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第一集管,其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集管,其设置于与第一集管对置的位置,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传热部件,它们从第一集管朝向第二集管延伸,且沿着第一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传热部件具有:多个传热管,它们从第一集管朝向第二集管延伸,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以及延伸部,其设置于传热管,促进传热管的传热性,延伸部具有:基部,其从传热管向在多个传热管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以及间隔部,其从基部向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相邻的传热部件抵接。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已知一种在传热管的排列方向上未设置翅片的无翅片热交换器。无翅片热交换器由于没有翅片,因此在传热管的排列方向上没有保持传热管的约束力。因此,传热管容易因热应力及组装误差而弯曲。由此,相邻的传热管彼此的间距难以均匀化。在相邻的传热管中,若存在间距局部狭窄的部分,则通风阻力因空气的偏流而增加,容易发生因尘埃引起的堵塞及因结霜时的霜引起的堵塞。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其在相邻的传热管之间设置有沿着制冷剂流路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梳齿状的辅助部件。由此,专利文献1欲使相邻的传热管彼此的间距保持均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2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热交换器虽然欲将相邻的传热管彼此的间距保持均匀,但由于没有翅片,因此传热管的传热性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在使传热管彼此的间距均匀化的同时提高传热管的传热性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第一集管,其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集管,其设置于与第一集管对置的位置,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传热部件,它们从第一集管朝向第二集管延伸,且沿着第一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传热部件具有:多个传热管,它们从第一集管朝向第二集管延伸,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以及延伸部,其设置于传热管,促进传热管的传热性,延伸部具有:基部,其从传热管向在多个传热管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以及间隔部,其从基部向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相邻的传热部件抵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传热部件,该传热部件具有传热管和延伸部,延伸部具有从基部向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相邻的传热部件抵接的间隔部。由于间隔部与相邻的传热部件抵接,因此能够使传热管彼此的间距均匀化。此外,延伸部具有从传热管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基部,因此提高传热管的传热性。这样,热交换器能够使传热管彼此的间距均匀化,并且提高传热管的传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第三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将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将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第一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3的第一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3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将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将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管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适当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但这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这些用语并不限定本发明。作为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举出“上”、“下”、“右”、“左”、“前”或“后”等。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回路图。制冷循环装置1例如是调整室内的空气的空调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室外机2和室内机3。在室外机2设置有例如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热交换器8、室外送风机9以及膨胀部10。在室内机3设置有例如室内热交换器11和室内送风机12。
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热交换器8、膨胀部10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1通过制冷剂配管5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4。压缩机6吸入低温且低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成为高温且高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并排出。流路切换装置7是切换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4中流动的方向的装置,例如为四通阀。热交换器8例如是在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热交换器8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送风机9是向热交换器8输送室外空气的设备。
膨胀部10是使制冷剂减压而膨胀的减压阀或膨胀阀。膨胀部10例如是调整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11例如是在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室内热交换器1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送风机12是向室内热交换器11输送室内空气的设备。另外,制冷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防冻液。
(运转模式、制冷运转)
接着,对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中,被吸入压缩机6的制冷剂被压缩机6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8,在热交换器8中与由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而液化。
冷凝后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在膨胀部10中膨胀及减压,从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然后,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在与由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而气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在室内实施制冷。蒸发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而被吸入压缩机6。
(运转模式、制热运转)
接着,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被吸入压缩机6的制冷剂被压缩机6压缩而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1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在与由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而液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加热,在室内实施制热。
冷凝后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在膨胀部10中膨胀及减压,从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然后,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8,在热交换器8中,在与由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而气化。蒸发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而被吸入压缩机6。
(热交换器8)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8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8具备第一集管20、第二集管30以及传热部件40。在图2以后的附图中,将第一集管20以及第二集管30延伸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空气流动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重力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重力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但也可以定义为第一方向,还可以定义为第二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例了热交换器8被应用于设置于室外机2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于设置于室内机3的室内热交换器11。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8能够用作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而发挥作用的装置。
(第一集管20)
第一集管20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状的部件,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第一集管20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另外,第一集管20不限于长方体状,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第一集管20将从制冷剂配管5流入的制冷剂向传热部件40的传热管50分配,并且使从传热管50流出的制冷剂集合而向制冷剂配管5流出。
(第二集管30)
第二集管30是设置于与第一集管20对置的位置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状的部件,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第二集管30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另外,第二集管30不限于长方体状,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第二集管30将从制冷剂配管5流入的制冷剂向传热部件40的传热管50分配,并且使从传热管50流出的制冷剂集合而向制冷剂配管5流出。
(传热部件40)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8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传热部件40是传递热量的部件,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从第一集管20朝向第二集管30延伸,沿着第一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传热部件40设置有多个,并具有传热管50和延伸部60。
(传热管50)
传热管50是在内部形成有多个流路51的扁平管。传热管50也可以是圆管。传热管50是从第一集管20朝向第二集管30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部件。在多个流路51中流动有从第一集管20或第二集管30流入的制冷剂。传热管50例如为铝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金属。
(延伸部60)
延伸部60设置于传热管50,促进传热管50的传热性。延伸部60从传热管50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的顶点沿着第二方向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即,延伸部60在1个传热管50上设置有2个。在图2中,1个延伸部60的第二方向的长度比传热管50的第二方向的长度短一些,但延伸部60的长度可以与传热管50的长度相同,也可以比传热管50的长度长。延伸部60例如为铝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金属。此外,延伸部60也可以与传热管50一体地通过挤出成型而设置。而且,延伸部60也可以在与传热管50分体成型后,与传热管50接合。延伸部60具有基部61和间隔部62。
(基部61)
基部61是从传热管50向在多个传热管50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基部61占据延伸部60的大半,承担大部分促进传热管50的传热性的功能。
(间隔部62)
间隔部62是从基部61向第一方向延伸的部件。间隔部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弯折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1中,间隔部62设置于基部61的第三方向的上端部,与第一集管20相邻。另外,间隔部62可以设置于基部61的第三方向的下端部,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的位置。如图4所示,间隔部62的基端与传热管50连接,间隔部62弯曲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间隔部62的末端弯曲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传热管50的两端部的一对间隔部62的末端分别以彼此相向的方式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在此,间隔部62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被设定为相邻的传热管50彼此的距离、即间距。
间隔部62与相邻的传热部件40抵接。在本实施方式1中,间隔部62与传热部件40中的传热管50抵接。
(制造方法)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8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接着,对间隔部6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间隔部62是对基部61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即,间隔部62是将在第二方向上形成有切口63的基部61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1,具备具有传热管50和延伸部60的传热部件40,延伸部60具有从基部61向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相邻的传热部件40抵接的间隔部62。由于间隔部62与相邻的传热部件40抵接,因此能够使传热管50彼此的间距均匀化。此外,延伸部60具有从传热管50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基部61,因此提高传热管50的传热性。这样,热交换器8能够使传热管50彼此的间距均匀化,并且提高传热管50的传热性。而且,在间隔部62设置于基部61的第三方向的中央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传热管50彼此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的偏差。热交换器8能够使传热管50彼此的间距均匀化,因此能够抑制空气的偏流,抑制室外送风机9的动力增加。
此外,间隔部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弯折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由此,间隔部62与传热部件40并非线接触而是面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确保传热管50彼此的间距。而且,间隔部62与传热管50抵接。这样,间隔部62能够通过与刚性高的传热管50抵接,稳定地确保传热管50彼此的间距。
以往,公开了在相邻的传热管之间设置有沿着制冷剂流路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梳齿状的辅助部件的热交换器。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有与传热管分体的辅助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增加。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组装辅助部件的工序,因此制造工序增加。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将传热管50与延伸部60一体地成型。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削减制造工序。
(第一变形例)
图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6所示,传热管50沿着第二方向设置有多个。在第一变形例中,示例了传热管50设置有2个的情况,但传热管50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延伸部60的基部61设置在一个(附图左侧)传热管50的一端侧(附图左侧)、另一个(附图右侧)传热管50的另一端侧(附图右侧)、以及一个传热管50与另一个传热管50之间这三处。另外,基部61可以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2个,还可以设置4个以上。在第一变形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第二变形例)
图7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2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40。在第二变形例中,如图7所示,间隔部262与相邻的延伸部60抵接。在第二变形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第三变形例)
图8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第三变形例的热交换器3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40。在第三变形例中,如图8所示,间隔部362形成为向第一方向延伸之后折回的压花形状(日文:エンボス形状)。具体而言,间隔部362的基端与传热管50连接,间隔部362垂直地弯曲而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地弯曲而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然后,间隔部362垂直地弯曲而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垂直地弯曲而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这样,间隔部362具有突出部362a,突出部362a与相邻的延伸部60抵接。这样,突出部362a而非间隔部362的末端与延伸部60抵接,由此提高间隔部362的刚性。
实施方式2
图9是示出将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4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40。本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408的间隔部462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间隔部4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弯折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间隔部462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俯视视图中形成为面状。
(制造方法)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408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接着,对间隔部46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间隔部462是对基部61在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即,间隔部462是将在第三方向上形成有切口63的基部61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由此,如图9所示,间隔部462在俯视视图中形成为面状。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示例了间隔部462设置于基部61的上端及下端这两方的情况,但也可以设置于任意一方,还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2,间隔部462是将在第三方向上形成有切口63的基部61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由此,在热交换器408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能够接受从传热管50流下的凝结水。因此,能够抑制凝结水被阻碍从热交换器408排出。
实施方式3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508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508的间隔部562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和2不同。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和2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和2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间隔部5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切起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并且,间隔部562是对基部61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间隔部562设置在基部61的第三方向的上部,但也可以设置在下部,还可以设置在中央部。
图12是示出将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5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40。如图12所示,间隔部562设置于基部61的除缘部之外的位置,因此,在俯视视图中,间隔部562设置于基部61与基部61之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3,间隔部5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切起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因此,用作间隔部562的面积减少,因此能够使基部61较多地残留。因此,能够维持延伸部60整体的有效的传热面积。
(第一变形例)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第一变形例的热交换器608的侧视图。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13所示,间隔部662是对基部61在传热管50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间隔部662设置在基部61的第三方向的上部,但也可以设置在下部,还可以设置在中央部。
图1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3的第一变形例的热交换器6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40。如图14所示,间隔部662设置于基部61的除缘部之外的位置,因此,在俯视视图中,间隔部662设置于基部61与基部61之间。
根据第一变形例,间隔部6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切起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因此,用作间隔部662的面积减少,因此能够使基部61较多地残留。因此,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能够维持延伸部60整体的有效的传热面积。此外,间隔部662是将在第三方向上形成有切口63的基部61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由此,能够接受从传热管50流下的凝结水。因此,能够抑制凝结水被阻碍从热交换器608排出。
(第二变形例)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708的侧视图。在第二变形例中,如图15所示,间隔部762形成为对基部61开设孔64而形成的内缘翻边形状(日文:バーリング形状)。间隔部762设置在基部61的第三方向的上部,但也可以设置在下部,还可以设置在中央部。
图1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3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7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相邻的2个传热部件40。如图16所示,间隔部762设置于基部61的除缘部之外的位置,因此,在俯视视图中,间隔部762设置于基部61与基部61之间。
根据第二变形例,间隔部762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切起并向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因此,用作间隔部762的面积减少,因此能够使基部61较多地残留。因此,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能够维持延伸部60整体的有效的传热面积。
实施方式4
图17是示出将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8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808的间隔部862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3不同。在本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1~3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3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7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1个传热部件40。如图17所示,间隔部862设置有2个,且设置于关于传热管50的中心成点对称的位置,是对基部61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即,传热管50的一端侧的间隔部862朝向一个相邻的传热部件40延伸,传热管50的另一端侧的间隔部862朝向另一个相邻的传热部件40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4,间隔部862设置有2个,且设置于关于传热管50的中心成点对称的位置。因此,在热交换器808的组装工序时,当排列传热管50时,即使传热管50的正反颠倒,间隔部862的形状也是共通的。因此,当排列热交换器808时,不需要使多个传热管50的朝向一致。因此,传热管50的排列工序被简化。另外,间隔部862可以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弯曲而成的,也可以是将基部61的一部分切起而成的。
(变形例)
图18是示出将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908的第一集管20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8示出了排列有多个的传热部件40中的1个传热部件40。在变形例中,如图18所示,间隔部962设置有2个,且设置于关于传热管50的中心成点对称的位置,是对基部61在传热管50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
根据变形例,间隔部962设置有2个,且设置于关于传热管50的中心成点对称的位置。因此,在热交换器908的组装工序时,当排列传热管50时,即使传热管50的正反颠倒,间隔部962的形状也是共通的。因此,当排列热交换器908时,不需要使多个传热管50的朝向一致。因此,传热管50的排列工序被简化。此外,间隔部962是将在第三方向上形成有切口63的基部61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由此,能够接受从传热管50流下的凝结水。因此,能够抑制凝结水被阻碍从热交换器908排出。
实施方式5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1008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1008与实施方式1~4的区别点在于,间隔部1062与第一集管20及第二集管30抵接。在本实施方式5中,对与实施方式1~4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4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间隔部1062与第一集管20及第二集管30抵接,是对基部61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具体而言,设置于基部61的上端部的间隔部1062与第一集管20抵接,设置于基部61的下端部的间隔部1062与第二集管30抵接。在本实施方式5中,示例了间隔部1062与第一集管20及第二集管30抵接的情况,但间隔部1062也可以与第一集管20和第二集管30中的任意一方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5,间隔部1062与第一集管20或第二集管30抵接。传热管50的两端部从间隔部1062突出的长度是传热管50在第三方向上的***量S的长度。即,间隔部1062在传热管50被***第一集管20或第二集管30时,承担确认第三方向上的***量S的长度的引导功能。此外,由于间隔部1062配置于基部6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妨碍空气流动的情况。
(变形例)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108的主视图。在变形例中,如图20所示,间隔部1162与第一集管20及第二集管30抵接。而且,间隔部1162是对基部61在传热管50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63,且将基部61的与切口63对应的部分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
根据变形例,间隔部1162与第一集管20或第二集管30抵接。传热管50的两端部从间隔部1162突出的长度是传热管50在第三方向上的***量S的长度。即,间隔部1162在传热管50被***第一集管20或第二集管30时,承担确认第三方向上的***量S的长度的引导功能。此外,由于间隔部1162配置于基部6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妨碍空气流动的情况。而且,间隔部1162是将在第三方向上形成有切口63的基部61向第一方向弯折而成的。由此,能够接受从传热管50流下的凝结水。因此,能够抑制凝结水被阻碍从热交换器1108排出。
实施方式6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器1208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器1208与实施方式1~5的区别点在于,间隔部1262沿着第三方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6中,对与实施方式1~5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5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间隔部1262设置有多个,且沿着传热管50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等间隔地配置。此外,间隔部1262是对基部61在传热管50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6,由于稍微妨碍空气流动的间隔部1262沿着第三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因此在整个第三方向上,能够使压力损失均匀。因此,在整个第三方向上,能够抑制空气的偏流。因此,能够抑制室外送风机9的动力增加。
(变形例)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308的主视图。在变形例中,如图22所示,间隔部1362设置有多个,且在传热管50的下风侧的数量比在传热管50的上风侧的数量多。此外,间隔部1362是对基部61在传热管50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63而成的。在变形例中,示例了在传热管50的上风侧设置有2个间隔部1362、且在传热管50的下风侧设置有4个间隔部1362的情况,但间隔部1362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省略传热管50的上风侧的间隔部1362。
根据变形例,间隔部1362设置有多个,且在传热管50的下风侧的数量比在传热管50的上风侧的数量多。在热交换器1308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与传热管50的下风侧相比,下风侧结霜的可能性高。在变形例中,间隔部1362设置有多个,且在传热管50的下风侧的数量比在传热管50的上风侧的数量多,因此能够削减在间隔部1362上层叠霜的总量。
标号说明
1:制冷循环装置;2:室外机;3:室内机;4:制冷剂回路;5:制冷剂配管;6:压缩机;7:流路切换装置;8:热交换器;9:室外送风机;10:膨胀部;11:室内热交换器;12:室内送风机;20:第一集管;30:第二集管;40:传热部件;50:传热管;51:流路;60:延伸部;61:基部;62:间隔部;63:切口;64:孔;108:热交换器;208:热交换器;262:间隔部;308:热交换器;362:间隔部;362a:突出部;408:热交换器;462:间隔部;508:热交换器;562:间隔部;608:热交换器;662:间隔部;708:热交换器;762:间隔部;808:热交换器;862:间隔部;908:热交换器;962:间隔部;1008:热交换器;1062:间隔部;1108:热交换器;1162:间隔部;1208:热交换器;1262:间隔部;1308:热交换器;1362:间隔部。

Claims (17)

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
第一集管,其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二集管,其设置于与所述第一集管对置的位置,对制冷剂进行收集和分配,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多个传热部件,它们从所述第一集管朝向所述第二集管延伸,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
所述传热部件具有:
多个传热管,它们从所述第一集管朝向所述第二集管延伸,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以及
延伸部,其设置于所述传热管,促进所述传热管的传热性,
所述延伸部具有:
基部,其从所述传热管向在多个所述传热管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以及
间隔部,其从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相邻的所述传热部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是将所述基部的一部分弯折并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是对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切口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是对所述基部在所述传热管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是将所述基部的一部分切起并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是对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切口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是对所述基部在所述传热管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形成切口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形成为对所述基部开设孔而形成的内缘翻边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设置有多个,
所述间隔部设置于关于所述传热管的中心成点对称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与所述传热管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与所述延伸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与所述第一集管或所述第二集管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设置有多个,
所述间隔部沿着所述传热管延伸的方向、即第三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设置有多个,
所述间隔部在所述传热管的下风侧的数量比在所述传热管的上风侧的数量多。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间隔部形成为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之后折回的压花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传热管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多个。
17.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发挥作用。
CN202080101390.5A 2020-06-01 2020-06-01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56678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1578 WO2021245734A1 (ja) 2020-06-01 2020-06-01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7830A true CN115667830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83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390.5A Pending CN115667830A (zh) 2020-06-01 2020-06-01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5747A1 (zh)
EP (1) EP4160112A4 (zh)
JP (1) JP7353489B2 (zh)
CN (1) CN115667830A (zh)
WO (1) WO20212457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62945U (zh) * 1977-05-30 1978-12-20
JPS5628586U (zh) * 1980-03-12 1981-03-17
JPH04198691A (ja) * 1990-11-29 1992-07-20 Toshiba Corp 熱交換器
JPH066966U (ja) * 1992-06-30 1994-01-28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放熱用フィン
JP2000018504A (ja) * 1998-06-29 2000-01-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スライドスペーサ及び配管整列装置
JP4451981B2 (ja) * 2000-11-21 2010-04-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チューブ及び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JP3883880B2 (ja) * 2002-02-22 2007-02-2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05299971A (ja) * 2004-04-08 200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84078A (ja) * 2004-09-15 2006-03-30 Daikin Ind Ltd 細径多管式熱交換器の細径伝熱管ユニット
US20130206376A1 (en) * 2012-02-14 2013-08-15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equipped with heat exchanger, or heat energy recovery device
CN104285118A (zh) * 2012-04-26 2015-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以及空调机
WO2013160959A1 (ja) * 2012-04-27 2013-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50094954A (ko) * 2014-02-12 2015-08-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JP2016075450A (ja) * 2014-10-09 2016-05-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16080325A (ja) * 2014-10-22 2016-05-1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18162953A (ja) 2017-03-27 2018-10-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WO2020012549A1 (ja) * 2018-07-10 2021-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595112A (zh) * 2019-10-30 2019-1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45734A1 (zh) 2021-12-09
EP4160112A4 (en) 2023-07-26
JP7353489B2 (ja) 2023-09-29
WO2021245734A1 (ja) 2021-12-09
EP4160112A1 (en) 2023-04-05
US20230175747A1 (en)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8973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EP327959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0612425B (zh) 热交换器
EP358798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6734002B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292510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0741216B (zh) 热交换器、制冷循环装置及空调机
CN116134282B (zh) 热交换器
JP2019158215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熱交換器
EP3789697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5667830A (zh)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11512099A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3544458B (zh) 气体集管、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3544457A (zh) 螺旋桨式风扇
JP2008082619A (ja) 熱交換器
CN218270316U (zh) 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JP7496832B2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24089927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032155A1 (ja)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WO2023170834A1 (ja) 熱交換器及び該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221519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220196345A1 (en) Heat exchang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220373264A1 (e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1322683A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1263862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