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560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5600A
CN115295600A CN202211040956.5A CN202211040956A CN115295600A CN 115295600 A CN115295600 A CN 115295600A CN 202211040956 A CN202211040956 A CN 202211040956A CN 115295600 A CN115295600 A CN 11529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09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文涛
贾易明
邢汝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09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56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金属层、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一光吸收层,金属层设置于衬底一侧,第一电极层设置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金属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像素电极用于驱动发光结构发光,第一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与金属层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金属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增设有第一光吸收层,第一光吸收层能够吸收至少部分入射至金属层中的光线,从而降低反光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其具有的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显示面板内部通常存在有金属材料,在显示面板使用过程,环境光线能够通过显示面板内的金属材料进行反射,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反光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金属层、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一光吸收层,金属层设置于衬底一侧,第一电极层设置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金属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像素电极用于驱动发光结构发光,第一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与金属层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吸收层包括绝缘材料且与像素电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与平坦化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吸收层包括黑色遮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第一光吸收层位于薄膜晶体管背离衬底的一侧,且第一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漏极以及有源结构,源极和漏极电连接于有源结构,栅极、源极以及漏极中的至少一者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一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源极以及漏极中的至少一者位于金属层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发光结构设置于像素结构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为透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的颜色包括淡黄色、白色以及灰色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像素定义层背离衬底一侧且与像素定义层接触的第三光吸收层,第三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发光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以及第二光吸收层,触控层设置于发光层背离衬底的一侧,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第二光吸收层设置于触控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二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触控层背离衬底一侧的光学胶层,第二光吸收层与光学胶层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吸收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与发光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错位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吸收层包括第二光吸收部,第二光吸收部的宽度为W,W满足,3μm≤W≤6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背离衬底一侧的滤光层,滤光层包括具有开口的透光基材以及位于开口内的滤光片,滤光片在衬底的正投影与发光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在衬底的正投影覆盖发光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金属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增设有第一光吸收层,第一光吸收层能够吸收至少部分入射至金属层中的光线,从而降低反光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第一光吸收层的存在不会影响到显示面板中发光结构的发光效果,即不会影响显示面板自身的发光亮度,能够满足显示面板的显示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薄膜晶体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二光吸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衬底;11、金属层;12、第一电极层;121、像素电极;13、第一光吸收层;14、平坦化层;15、薄膜晶体管;151、栅极;152、源极;153、漏极;154、有源结构;
21、像素定义层;22、发光层;221、发光结构;23、第二光吸收层;231、第二光吸收部;24、触控层;241、触控走线;25、封装层;26、第二电极层;27、光学胶层;28、滤光层;281、透光基材;282、滤光片;29、第三光吸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显示面板内会设置有偏光片,用于降低外界光入射到显示面板内的一些金属材料后形成的反射。但偏光片同样也会对显示面板自身发出的光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自身发光效率,不利于显示面板的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金属层11、第一电极层12、发光层22以及第一光吸收层13,金属层11设置于衬底10一侧,第一电极层12设置于金属层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一电极层12包括多个像素电极121,发光层22包括多个发光结构221,像素电极121用于驱动发光结构221发光,第一光吸收层13设置于金属层11与第一电极层12之间,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金属层11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发光层22、金属层11以及第一电极层12均位于衬底10的同一侧,发光层22中的发光结构221为显示面板中用于实现发光功能的主要结构。示例性地,发光层22包括多个发光结构221,多个发光结构221包括用于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结构、用于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结构以及用于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结构。
第一电极层12内包括有多个像素电极121,像素电极121与发光结构221对应设置,用以驱动发光结构221实现发光功能。金属层11位于第一电极层12与衬底10之间,金属层11可以为数据线层、扫描线层以及电源信号线层中的任一层,对于金属层11的具***置以及金属层11所起到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只要满足金属层11位于第一电极层12与衬底10之间,且金属层11内包括有金属材料即可。
由于金属层11内金属材料的存在,在后续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环境光线可以透过显示面板中的部分膜层并照射在金属材料上,金属材料会对环境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出现反光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增设了第一光吸收层13,第一光吸收层13位于金属层11与第一电极层12之间,并且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金属层11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因此入射至金属层11处的光线会先到达第一光吸收层13位置处,而第一光吸收层13能够将入射至该位置处的部分甚至全部环境光线进行吸收,从而减少到达金属层11处的环境光线的数量,进而能够减少显示面板的反光程度。
进一步地说,请参阅图1,起到发光效果的发光结构221会位于第一电极层12背离衬底10的一侧,并且发光结构221的出光侧位于发光结构221背离衬底10的一侧,即发光结构221发出的大部分光线会朝背离衬底10的方向出射离开显示面板,从而显示出对应的图像画面。
由于第一光吸收层13位于金属层11与第一电极层12之间,即位于发光结构221与衬底10之间。因此第一光吸收层13的存在对发光结构221所发出光线的影响较小,换句话说,第一光吸收层13对显示面板的自身发光效率影响较小,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光吸收层13的结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第一光吸收层13可以为滤光结构,能够过滤环境光中部分特定颜色的光线。并且对于第一光吸收层13与像素电极121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同样不作限制。即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可以与像素电极1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也可以不存在有交叠。此外,第一光吸收层13可以为整面连续结构,也可以由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光吸收部共同构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金属层11与第一电极层12之间增设有第一光吸收层13,第一光吸收层13能够吸收至少部分入射至金属层11中的光线,从而降低反光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第一光吸收层13的存在不会影响到显示面板中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果,即不会影响显示面板自身的发光亮度,能够满足显示面板的显示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发光结构221以及第一光吸收层13的位置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换句话说,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也可以两者相错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光吸收层13包括绝缘材料且与像素电极121接触。可选地,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覆盖像素电极1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
第一光吸收层13位于第一电极层12朝向衬底10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电极层12中的像素电极121接触。在此基础上,第一光吸收层13包括有绝缘材料,因此第一光吸收层13能够起到将像素电极121与金属层11内的金属材料绝缘隔开的效果,从而提高显示面板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内会存在有平坦化层14,第一电极层12中的像素电极121会与平坦化层14会直接接触,平坦化层14会为像素电极121提供一个平整表面。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光吸收层13与像素电极121相接触,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光吸收层13取代平坦层,从而去除位于第一电极层12与金属层11之间的平坦化层14。可替代地,也可以将第一光吸收层13与平坦化层14同层设置,或者可以将第一光吸收层13设置在平坦化层14与第一电极层1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14,第一光吸收层13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与平坦化层14之间。
显示面板内存在有平坦化层14,第一光吸收层13图案化形成在平坦化层14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需要在制备平坦化层14之后增加一步工序形成第一光吸收层13,即可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光问题,无需复杂操作,制备简单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吸收层13包括黑色遮光材料。
第一光吸收层13为黑色遮光材料,即第一光吸收层13为黑色不透明材质,第一光吸收层13能够吸收入射至第一光吸收层13中的全部环境光线。可选地,第一光吸收层13为黑矩阵。
这种设计使得第一光吸收层13能够吸收更多环境光线,从而进一步减少入射至金属层11中的环境光线,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5,第一光吸收层13位于薄膜晶体管15背离衬底10的一侧,且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15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薄膜晶体管15是一种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薄膜晶体管15内包括有金属材料,因此入射至显示面板内的部分环境光线能够被薄膜晶体管15所反射,从而出现反光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光吸收层13设置在薄膜晶体管15背离衬底10的一侧,同时将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15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从而使得入射至薄膜晶体管15位置处的至少部分环境光线能够被第一光吸收层13吸收,以减少薄膜晶体管15对环境光线的反射,提高显示效果。可选地,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覆盖薄膜晶体管15在衬底10的正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薄膜晶体管15以及金属层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薄膜晶体管15中的部分结构可以位于金属层11内,或者薄膜晶体管15内的全部结构也可以全部不位于金属层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5包括栅极151、源极152、漏极153以及有源结构154,源极152和漏极153均电连接于有源结构154,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中的至少一者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薄膜晶体管15是一种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主要由导电层和半导体层组成,导电层包括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半导体层包括有源结构154。源极152与漏极153通常同层设置,有源结构154与栅极151之间、以及源极152和栅极151之间通常通过绝缘层相间隔。有源结构154包括有源区、漏区以及位于源区和漏区之间的沟道区,源极152与源区电连接,漏极153与漏区电连接。
对栅极151施加电压后,有源结构154中会形成载流子迁移的沟道。具体地说,薄膜晶体管15工作时,栅极151施加电压并产生电场,电场方向由栅极151指向有源结构154的沟道区表面,并在表面处产生感应电荷。随着栅极151电压增加,沟道区表面将由耗尽层转变为电子积累层,形成反型层。当栅极151电压达到阈值电压时,源区和漏区之间加上电压就会有载流子通过沟道区。
在薄膜晶体管15中,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均为金属导电材料,因此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能够反射进入显示面板内部的环境光线。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中的至少一者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使得入射至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处的至少部分环境光线能够被第一光吸收层13吸收,从而能够减少反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中的至少一者位于金属层1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层11为栅极151、源极152以及漏极153中的至少一者所在膜层。示例性地,栅极151位于金属层11内,可替代地,源极152和漏极153均位于金属层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21,像素定义层21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背离衬底10的一侧,像素定义层21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发光结构221位于像素开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21为透光结构。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光问题,显示面板内部的像素定义层21会设置为黑色遮光结构,通过像素定义层21实现对环境光线的吸收作用。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减少反光问题,但是由于发光结构221位于像素定义层21的像素开口内,因此发光结构221发出的部分光线会照射在像素定义层21的开口侧壁上,并被像素定义层21所吸收,从而导致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率降低。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光吸收层13同样可以对环境光线起到吸收作用,因此无需再将像素定义层21设置为遮光结构。像素定义层21为透光结构,发光结构221照射在像素定义层21中开口侧壁处的光线能够被像素定义层21反射或者折射,并最终出射离开显示面板。这种设计能够在减少反光问题的同时,提高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可选地,像素定义层21的延伸包括淡黄色、白色以及灰色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像素定义层21背离衬底10一侧且与像素定义层21接触的第三光吸收层29,第三光吸收层29在衬底10的正投影位于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外。
与第一光吸收层13相同的是,第三光吸收层29同样能够对环境光线起到吸收作用,第三光吸收层29能够与第一光吸收层13共同配合,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光问题。可选地,第三光吸收层29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第一光吸收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错位分布。
对于第三光吸收层29的结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三光吸收层29的结构材质可以与第一光吸收层13的结构材质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光吸收层13的结构材质不同。示例性地,第三光吸收层29包括黑色遮光材料。
同时第三光吸收层29位于像素定义层21背离衬底10一侧且与像素定义层21接触,即第三光吸收层29位于发光层22背离衬底10一侧且靠近发光结构221的位置处。并且第三光吸收层29在衬底10的正投影位于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外,因此能够尽可能降低第三光吸收层29对于发光结构221发光角度的影响,提高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24以及第二光吸收层23,触控层24设置于发光层22背离衬底10的一侧,触控层24包括触控走线241。第二光吸收层23设置于触控层24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光吸收层2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241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触控走线241层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触控层24位于发光层22背离衬底10的一侧。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内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22背离衬底10一侧的第二电极层26以及设置于第二电极层26背离衬底10一侧的封装层25,第二电极层26中的第二电极与像素电极121共同驱动发光结构221实现发光功能。封装层25用于降低第二电极层26以及发光层22等膜层受到水氧入侵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触控层24位于封装层25背离衬底10的一侧,封装层25能够将触控层24与第二电极层26绝缘隔开,从而降低触控走线241与第二电极发生信号串扰的风险。
除了位于显示面板中的金属层11外,环境光线同样能够通过触控走线241进行反射,从而导致反光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增设了第二光吸收层23,第二光吸收层23位于触控层24背离衬底10的一侧,并且第二光吸收层2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241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因此照射至触控走线241处的至少部分环境光线能够被第二光吸收层23所吸收,从而降低因触控走线241所产生的反光问题。
对于第二光吸收层23的结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二光吸收层23的结构材质可以与第一光吸收层13的结构材质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光吸收层13的结构材质不同。示例性地,第二光吸收层23包括黑色遮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触控层24背离衬底10一侧的光学胶层27,第二光吸收层23与光学胶层27同层设置。
光学胶层27用于实现触控层24与显示面板内的其他膜层结构之间的贴合,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内包括有盖板,盖板位于触控层24背离衬底10的一侧,光学胶层27用于实现触控层24与盖板间的贴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光吸收层23与光学胶层27同层设置,即第二光吸收层23的存在不会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尺寸。从而能够在不增加显示面板使用手感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光吸收层2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错位分布。在图5中,发光结构221以虚线方框的形式示出。
第二光吸收层23位于发光层22背离衬底10的一侧,发光层22中发光结构221所发出的光线会朝背离衬底10的一侧出射离开显示面板。为了降低第二光吸收层23对发光结构221所发出光线的吸收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光吸收层23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错位分布,即从发光结构221处垂直出射的光线不会被第二光吸收层23所吸收,确保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吸收层23包括第二光吸收部231,第二光吸收部231的宽度为W,W满足,3μm≤W≤6μm。示例性地,W为3μm、4μm、5μm以及6μm中的一者。
第二光吸收部231用于遮挡触控走线241,以减少触控走线241对环境光线的反射作用。通常情况下,触控走线241的宽度较小,因此与触控走线241对应的第二光吸收部231的宽度W无需过大。本申请实施例尽可能地降低第二光吸收部231的尺寸,并将第二光吸收部231的宽度W设置为不大于6μm,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光吸收部231对发光结构221所发出光线的影响,提高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率。
此外,若第二光吸收部231的宽度W过小,则第二光吸收部231对触控走线241的遮挡效果不足,从而导致环境光线仍可以通过触控走线241实现反射,不利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将第二光吸收部231的宽度W设置为不小于3μm,从而确保第二光吸收层23对触控走线241的遮挡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22背离衬底10一侧的滤光层28,滤光层28包括具有开口的透光基材281以及位于开口内的滤光片282,滤光片282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滤光层28内包括多个滤光片282,多个滤光片282与多个发光结构221相对应。示例性地,多个滤光片282包括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以及蓝色滤光片,红色滤光片与红色发光结构在衬底10的正投影交叠设置,绿色滤光片与绿色发光结构在衬底10的正投影交叠设置,蓝色滤光片与蓝色发光结构在衬底10的正投影交叠设置。其中,红色滤光片仅允许红色光线透过,并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绿色滤光片仅允许绿色光线透过,并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蓝色滤光片仅允许蓝色光线透过,并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可选地,滤光片282在衬底10的正投影覆盖对应发光结构221在衬底10的正投影。
滤光层28还包括有透光基材281,透光基材281中具有用于限定并容纳滤光片282的多个开口。透光基材281由透光材料制成,因此由发光结构221发出的光线以及环境光线等能够透过透光基材28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滤光片282能够将允许对应发光结构221的光线透过,并对其他颜色的光线进行吸收。从而能够在满足发光结构221的发光效率的同时,对部分环境光线进行吸收。同时由透光基材281入射至显示面板内部的光线能够被第一光吸收层13所吸收,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光问题。
此外,从发光结构221发出的部分光线同样可以通过透光基材281出射离开显示面板,因此能够提高单个发光结构221的发光角度以及发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内容请参照前述对于显示面板有益效果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虽然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其他连接方式的替换等,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金属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
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
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所述像素电极用于驱动所述发光结构发光;
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包括绝缘材料且与所述像素电极接触;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平坦化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包括黑色遮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光吸收层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漏极以及有源结构,所述源极和漏极电连接于所述有源结构,所述栅极、所述源极以及所述漏极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栅极、所述源极以及所述漏极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金属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透光结构;
优选地,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颜色包括淡黄色、白色以及灰色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且与所述像素定义层接触的第三光吸收层,所述第三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外;
优选地,所述第三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错位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
第二光吸收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光学胶层,所述第二光吸收层与所述光学胶层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吸收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错位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吸收层包括第二光吸收部,所述第二光吸收部的宽度为W,W满足,3μm≤W≤6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具有开口的透光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开口内的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滤光片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040956.5A 2022-08-29 2022-08-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95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0956.5A CN115295600A (zh) 2022-08-29 2022-08-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0956.5A CN115295600A (zh) 2022-08-29 2022-08-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600A true CN115295600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0956.5A Pending CN115295600A (zh) 2022-08-29 2022-08-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56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0806A (zh) * 2023-11-21 2023-12-2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0806A (zh) * 2023-11-21 2023-12-2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7270806B (zh) * 2023-11-21 2024-04-16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6343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CN110265470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357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1570471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65142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0112184B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KR101625292B1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CN109148540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70117338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50026883A (ko) 전계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80301519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15065012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US20190019857A1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WO2019176457A1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10028799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529560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868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101545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CN113327971B (zh) 显示面板
JP2019133821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5019074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1952025B1 (ko) 표시 장치
WO2023151127A1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模组
CN117479762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823430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