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6790B -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6790B
CN115286790B CN202210814331.3A CN202210814331A CN115286790B CN 115286790 B CN115286790 B CN 115286790B CN 202210814331 A CN202210814331 A CN 202210814331A CN 115286790 B CN115286790 B CN 115286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dine
phytic acid
aniline
capturing
persulf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43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6790A (zh
Inventor
李兴发
任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8143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6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6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6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08G73/0266Polyanili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moving specified dissolve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20Halogens or halogen compounds
    • B01D2257/202Single element haloge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006Radioactive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2Halogens or hal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Abstract

本发明属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苯胺植酸水溶液和氧化剂混合,发生聚合反应,产物洗涤并干燥后得碘捕获材料;苯胺单体含量为0.001‑1 mol;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0.01:1‑4:1;植酸浓度为0.01‑1 M;聚合反应温度为25‑80℃,反应时间为0.5‑24 h;去离子水洗涤。通过植酸对聚苯胺进行原位掺杂,得到的聚合物对分子碘具有强烈的化学亲和力,从而在含碘废水和气态碘中均对碘单质具有良好的捕获效果,显示出该材料广阔的应用范围。由该方法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去除碘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且使用步骤简单;同时该制备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工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放射性碘(I129)因其半衰期长、流动性高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损害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这种主要来源于乏燃料后处理和事故核泄漏的危险物质,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很容易向世界范围内扩散。此外,许多化工企业、药企面临含碘废水、废气的处理难题。因此,探索有效的碘捕获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尽管一些捕获技术包括银交换沸石、有机胺浸渍活性炭、载银铝硅酸盐气凝胶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捕获放射性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银基捕获材料成本高昂,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潮湿条件下不稳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最近,多孔芳香骨架、多孔有机骨架、多孔氢吩嗪骨架、共轭微孔聚合物、共价有机骨架、共价三嗪骨架以及超交联聚合物等多孔有机聚合物被广泛用于碘捕获,然而这些多孔有机聚合物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复杂且昂贵的前体、繁琐的制备步骤以及使用剧毒的有机溶剂。因此,探索制备环境友好、效果优异的碘捕获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该方法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去除碘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且使用步骤简单;同时该制备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工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碘捕获材料的制备方法,苯胺植酸水溶液和氧化剂的植酸水溶液混合,发生聚合反应,产物洗涤并干燥后得到碘捕获材料;所述苯胺单体的含量为0.001-1 mol;所述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0.01:1-4:1,聚合反应进行的时间为≤24 h。
所述苯胺和氧化剂混合前分别溶于植酸水溶液中;所述植酸水溶液的浓度为0.01-1 M;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盐或过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锰、过硫酸氢钾或过氧单磺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所述苯胺单体的含量为0.001-0.02 mol;所述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1-2:1。
优选,所述苯胺单体的含量为0.004 mol;所述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1。
优选,所述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所述植酸水溶液的浓度为0.1 M。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聚合反应进行的时间为6 h,聚合物通过去离子水洗涤。
利用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
利用所述的碘捕获材料在去除废水中碘和气态碘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为:废水为含碘废水,初始pH值为3-9,含碘废水中分子碘的浓度为100-500 mg/L,处理过程中加入碘捕获材料,碘捕获材料的使用量为0.01-5 g/L,废水处理的温度为15-45℃,处理时间为0.1-24 h。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初始pH值为3-7,含碘废水中分子碘的浓度为200-500mg/L,碘捕获材料的使用量为0.1-0.5 g/L,废水处理的温度为15-25℃,处理时间为0.5-2 h。
本发明所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有着极高的去除效果,在初始pH = 7条件下1 h内去除率达到95%以上。
在本发明中,采用植酸作为聚苯胺捕获材料的掺杂剂。这是因为在聚苯胺合成中,体系的pH值必须是酸性的,虽然从理论上盐酸、硫酸、硝酸或磷酸都可以用来制备聚苯胺,但这些无机酸形成的聚苯胺结构比较紧密,且亲水性较差。植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酸,它的水溶液不仅可以提供较低的pH值,还可以作为交联剂将苯胺分子连接形成聚合物水凝胶。而且,由于聚合物中存在苯环、胺和亚胺官能团,形成大量共轭 π 电子和氢键,与碘单质之间形成强大的化学亲和力,因而具有强大的碘捕获能力,在含碘水溶液中和气相碘蒸气中均对单质碘具有良好的捕获能力。这种通过利用有机物官能团与碘之间的强大的化学亲和力,并将其应用于含碘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潜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利用碘捕获材料代替银交换沸石、载银气凝胶、多孔有机聚合物,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方法可用于含碘有机废水、含碘废气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反应体系能够在室温下反应,装置简单、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具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扫描电镜图(a-b)及元素分布能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在捕获碘及不同物质洗涤后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在捕获碘前后的拉曼光谱图;
图5为不同含量苯胺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6为氧化剂与苯胺在不同摩尔比下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7为不同酸掺杂时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8为不同酸浓度时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9为不同聚合温度时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0为不同聚合时间时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1为不同后处理方式下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不同pH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不同浓度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4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在不同投加量时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5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6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不同阴离子存在下对含碘废水的去除效果图;
图17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对气态碘的捕获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所有在此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和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在此公开引用及他们引用的材料都将以引用的方式被并入。
本领域技术人员意识到的通过常规实验就能了解到的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的等同技术,都将包含在本申请中。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由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
一、碘捕获材料的制备:按照表1中所记载数据将0.364 mL苯胺(0.004 mol)溶于180 mL 0.1 M的植酸溶液中,另外将0.912 g氧化剂过硫酸铵(0.004 mol)溶于20 mL 0.1M的植酸溶液中。将两者混合后在磁力搅拌器上在室温搅拌6小时以引发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收集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后过滤干燥得到碘捕获材料。
表1 碘捕获材料的制备试验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二、碘捕获材料的表征:
(1)碘捕获材料的表面形貌:实施例1制备过程中得到的碘捕获材料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如图1所示,该照片可以看出,新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呈纳米棒形状,长度为100-160 nm,直径为40-50 nm。进一步从材料表面的元素能谱面分布图像可以看出,C、N和P元素均匀分布在聚合物表面。由于制备过程中苯胺单体含有N元素,而植酸分子含有P元素,元素能谱面分布表明植酸掺杂聚苯胺碘捕获材料的成功制备。
(2)碘捕获材料的化学组成: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化学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XPS全谱发现除了C 1s 和 O 1s 的峰外,还检测到明显的N 1s和P 2p峰,这与元素能谱面分布结果一致,表明植酸成功的掺杂进入聚苯胺骨架上。进一步通过分析N和P元素在材料表面的分布占比,发现其与C元素原子比C: N: P为100: 16: 12。
(3)含碘废水处理机理:由于分子碘 (I2) 和碘离子 (I) 在水相中共存,因此含碘废水中的碘被捕获后可能以多碘离子 (I3 和 I5 ) 形式存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碘捕获后的材料表征,结果如图3所示,发现在谱图上发现了明显的I 3d结构双谱带,分别代表I3d 3/2和 I 3d 5/2。对这两个谱带的高分辨谱进一步进行解析,发现其可以分为两个为双峰,其中在630.2 eV和618.8 eV处的双峰与碘单质(I2)完全一致,而另一个双峰则位于更高的结合能位置(619.9 eV),这与应该位于较低结合能位置的I3 和 I5 并不一致,表明被捕获后的碘并没有以I3 和 I5 形式存在,而是主要以I2形式存在,而且由于I2与碘捕获材料之间强烈的化学亲和力,部分I2的I 3d结合能位置向更高方向移动。碘捕获后材料的拉曼光谱支持了这一判断,拉曼光谱图如图4所示,在拉曼谱图上除了1345 cm−1处的D峰和1590 cm−1处的G峰外,在107 cm−1处和164 cm−1处并没有观察到属于 I3 和 I5 的特征峰。这些结果表明,碘捕获材料对水溶液中碘的捕获主要为I2形式。
在传统的聚苯胺合成中,体系的pH值必须是酸性的,因此理论上盐酸、硫酸、硝酸和磷酸都可以用来制备聚苯胺。但这些无机酸形成的聚苯胺结构比较紧密,比表面积很小,而且亲水性较差,不利于水体中碘的捕获。植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酸,它的水溶液不仅可以提供较低的pH值,还可以作为交联剂将苯胺分子连接形成聚合物水凝胶。而且,由于聚合物中存在苯环、胺和亚胺官能团,形成大量共轭 π 电子和氢键,与碘单质之间形成强大的化学亲和力,因而具有强大的碘捕获能力。
因此,当碘捕获后的样品用乙醇洗涤后,溶解在乙醇中的碘量小于捕获量,通过XPS 仍然检测到明显的 I 3d 峰(图 4)。进一步在氨水洗涤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通过XPS 仍然在碘捕获材料上检测到明显的 I 3d 峰,这表明碘单质与碘捕获材料结合非常紧密,强大的亲和力避免了碘被捕获后再次发生解吸,这对于高浓度放射性碘去除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碘捕获后的材料可以整体以废物形式深埋于地下。
三、碘捕获材料在含碘废水中的性能测试:催化降解实验在150 mL碘量瓶中进行,典型反应体系包含所制备的碘捕获材料0.3 g/L,初始碘浓度100-500 mg/L依据实验不同进行选择,溶液体积100 mL,pH = 3-9。反应溶液封口后放置于恒温振荡器中,在25℃下以160 rpm的速度振荡反应。一定时间间隔后,取出上清液通过0.22 μm膜过滤去除碘捕获材料,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时测定过滤液中的碘单质(I2)和碘离子(I)浓度。
、含碘废水处理例1:单体浓度的影响:碘捕获材料选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碘捕获材料以及对比例1-6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对于含碘废水的处理,由于碘捕获材料是由苯胺单体通过氧化聚合而来,因此首先考察了单体对制备碘捕获材料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随着苯胺含量的增加,所得碘捕获材料在pH = 7时对初始碘浓度500 mg/L捕获效率并均较为接近,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只是在苯胺单体含量超过0.01 mol时所得材料的碘捕获效果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在氧化剂浓度一定时,单体浓度不足,所有的单体都会完成聚合,因而此时单体浓度对于所得碘捕获材料的碘捕获效果影响有限。但是过量的单体会造成聚合不完全,聚合物网络结构不完整,不但会影响碘捕获材料的产率,而且会造成碘捕获效果降低。
、含碘废水处理例2:氧化剂浓度的影响:碘捕获材料选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碘捕获材料以及对比例7-14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对于含碘废水的处理,在苯胺聚合过程中,每个单体的聚合都伴随着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的转移。这种类型的聚合需要大量的氧化剂。当每个单体与另一个单体结合并发生反应时,氧化剂就会被消耗掉,因此氧化剂的摩尔浓度应与单体的摩尔浓度接近。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在1.0: 1-2.0: 1之间均取得较高的去除效率。但是过高氧化剂的含量并不能增加聚苯胺的产量,只会将部分聚苯胺从还原态转化为氧化态,因此氧化剂的含量以两者摩尔比为1.0为宜。
、含碘废水处理例3:掺杂酸种类的影响:苯胺的聚合需要在质子酸存在下进行,质子酸在反应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为反应提供质子,并且维持反应所需的pH值,并作为掺杂剂进入到聚苯胺内部使其导电,因此分别考察了无机和有机两种酸性介质。从图7可以看出,当分别使用常见的无机酸如盐酸(HCl)、硝酸(HNO3)、硫酸(H2SO4)、磷酸(H3PO4)以及有机酸植酸时,这些无机酸均具有接近的碘去除效果,而植酸则显示出更高的碘捕获效率。这是因为虽然这些酸都能用来提供酸性,但植酸还可以作为交联剂将苯胺分子连接形成聚合物水凝胶,增加了聚合物亲水性,增大了活性位点与水溶液中碘分子接触机会,从而增强了聚合物的碘捕获能力。
、含碘废水处理例4:酸溶液浓度的影响:从图8可以看出,当植酸的浓度从0增加到0.5 M时,所制备聚合物对碘的捕获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尤其是植酸的浓度为小于0.02 M时,由于植酸的浓度太低,无法为溶液提供足够的酸性,形成的聚合物不完全,因而对碘的捕获效果较差。而植酸浓度在0.02至0.1M时,形成的聚合物对碘的捕获出现突跃,证实了足量的植酸是非常必要的。当植酸的浓度高达0.5 M时,聚合物对碘的捕获效果出现显著下降,这是因为聚合物的活性位点主要在苯胺聚合形成的苯环和氨基官能团上,过量的植酸非但不能增加活性位点,甚至没有参与聚合反应,反而阻碍了苯胺单体的互相接触,抑制了聚合物的形成,减弱了聚合物的碘捕获能力,因此植酸的浓度以0.1 M为宜。
、含碘废水处理例5:聚合温度的影响:聚合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单体分子在溶液中互相连接形成聚合物,因此聚合反应程度和聚合物性质与聚合温度密切相关。当聚合温度从室温(25℃)上升到60℃甚至80℃时,所得聚合物对碘的捕获效率只出现了10%左右的上升,而且60℃与80℃结果相差无几(图9),这表明苯胺分子很容易发生聚合,并不需要较高的聚合温度。进一步从节省能源考虑,选用室温作为植酸掺杂聚合物的制备温度。
、含碘废水处理例6:聚合时间的影响:苯胺分子从液态聚合形成固态,并通过植酸掺杂形成水凝胶聚合物,这需要一定发聚合反应时间。在考虑聚合反应完全甚至聚合物完全成型、冷却、老化的情况下,反应起始时间预置为2 h。进一步延长反应时间,所得聚合物对碘的捕获效率有所增加,当聚合反应时间超过6 h以后,所得聚合物对碘的捕获不再有明向增加(图10),这表明过长的聚合时间对于已经成型的聚合物并不能产生明显的结构改善。
、含碘废水处理例7:后处理的影响:当聚合反应完成后,对生成的聚合物一般都多种洗涤方式,目的主要是去除未反应的单体和其他反应物。当洗涤的物质从水改为氨水和盐酸溶液时,所得聚合物对碘的捕获效率稍微下降(图11),这是因为酸或碱的溶液会改变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使聚合物发生掺杂或者去掺杂,从而影响植酸在聚合物上的掺杂效果,因此该反应采用水洗较为适宜。
、含碘废水处理例8:溶液pH的影响:碘捕获材料选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碘捕获材料进行对于含碘废水的处理,含碘废水初始pH值为3-9条件下进行碘捕获时,发现实施例1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在各个pH下都有较好的捕获效果。结果如图12所示,结果显示:随着 pH 的增加,溶液的中碘的去除率会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在水溶液中碘分子(I2)与碘离子(I)会相互转化共存,当碱性增强的时候,溶液中碘分子易于向碘离子转化,这表明碱性溶液不利于碘的捕获,因此捕获实验应在pH 3-7进行较为适宜。
、含碘废水处理例9:初始碘浓度的影响:选用废水中初始碘浓度为100mg/L-500mg/L,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碘捕获材料进行对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13所示,结果显示:从100 mg/L增加到500 mg/L时,实施例1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在60分钟内可以完成89%的碘去除,且随着碘浓度的增加,碘捕获容量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当浓度在200-500 mg/L之间时,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这表明碘捕获在各种浓度下都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这对于高浓度含碘废水处理是非常有利的。
、含碘废水处理例10:聚合物投加量的影响:随着聚合物投加量从0.1g/L增加到1.0g/L,聚合物对碘的捕获效率也随之增加(图14),这是因为溶液中可与碘作用的总的活性位点随聚合物投加量的增加而随之增多。但是由于单位质量聚合物的碘捕获量随投加量增加而降低,因此综合考虑聚合物投加量以0.3 g/L为宜。
、含碘废水处理例11:溶液温度的影响:当碘溶液的温度从15℃上升到45℃,聚合物对碘的捕获效率没有明显上升,甚至在45℃出现下降(图15)。这是因为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而且碘的熔点较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碘容易从溶液析出并挥发,因此升高温度并不利于溶液中碘的捕获。
、含碘废水处理例12:共存阴离子的影响:由于实际废水中存在许多阴阳离子,尤其是碘单质容易转变为碘离子,因此考察共存阴离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当废水中加入1.0 mmol F、Cl、Br、I、IO3 、CO3 2−、SO4 2−和 PO4 3−阴离子时,其对实施例1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在pH = 7时捕获能力影响各不相同,实验结果如图16所示。结果显示:在卤化物 X (F、Cl、 Br、 I) 的存在下,捕获能力按 F ~ Cl < Br~I的顺序降低。 而在多氧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捕获能力影响顺序为IO3 < CO3 2−,SO4 2− < PO4 3−
13、碘捕获材料在含碘蒸气中的性能测试:鉴于放射性碘泄漏后部分碘通常以气态形式存在,因此进行了气态碘的捕获实验。在80℃和环境压力下,通过重量法在不同时间下间隔测量碘的捕获量。与常规市售活性炭进行同条件比较,结果如图1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碘捕获材料在5小内对蒸气碘具有良好的捕获效果,且捕获速率和捕获量均超过了市售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货号:100566,SSA: 1800m2/g,孔径:2.0-2.2 nm),表明实施例1制备的碘捕获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气态碘捕获材料。从以上性能测试研究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的碘捕获材料对水溶液中的碘和气态碘均具有良好的捕获效果,证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2: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钠,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所述方法。
实施例3: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氢钾,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所述方法。
实施例4: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所述方法。
实施例5:所述氧化剂为过氧乙酸,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所述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碘捕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苯胺植酸水溶液和氧化剂的植酸水溶液混合,发生聚合反应,产物洗涤并干燥后得到碘捕获材料;所述苯胺单体的含量为0.001-1mol;所述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0.01:1-4:1;所述植酸水溶液的中植酸浓度为0.01-1M;所述聚合反应温度为25-80℃;所述聚合反应进行的时间为0.5-24 h;所述洗涤方式为去离子水洗涤;
所述苯胺和氧化剂混合前分别溶于植酸水溶液中;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盐或过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锰、过硫酸氢钾或过氧单磺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碘捕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胺单体的含量为0.004 mol;所述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1;所述植酸水溶液中植酸的浓度为0.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碘捕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碘捕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聚合反应进行的时间为6 h。
5.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碘捕获材料。
6.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碘捕获材料在去除废水中碘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为:废水为含碘废水,初始pH值为3-9,含碘废水中分子碘的浓度为100-500 mg/L,处理过程中加入碘捕获材料,碘捕获材料的使用量为0.01-5 g/L,废水处理的时间为0.1-24 h;处理完成后碘捕获材料水洗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碘捕获材料在去除废水中碘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初始pH值为3-7,含碘废水中分子碘的浓度为200-500 mg/L,碘捕获材料的使用量为0.1-0.5 g/L,废水处理的温度为15-25℃,处理时间为0.5-2 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碘捕获材料在去除废水中碘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碘捕获材料的使用量为0.3 g/L。
9.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碘捕获材料在去除含碘废气中碘的应用。
CN202210814331.3A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286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4331.3A CN115286790B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4331.3A CN115286790B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790A CN115286790A (zh) 2022-11-04
CN115286790B true CN115286790B (zh) 2023-05-23

Family

ID=8382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4331.3A Active CN115286790B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67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739A (ja) * 2005-04-27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静電現像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76665A (zh) * 2008-06-27 2011-05-25 诺瓦提斯公司 有机化合物
CN103100314A (zh) * 2013-01-28 2013-05-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聚苯胺改性中性导电滤膜的方法
CN103539939A (zh) * 2013-09-23 2014-01-2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聚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06824100A (zh) * 2017-03-14 2017-06-13 山西师范大学 一种高效捕获碘的锌‑mof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739A (ja) * 2005-04-27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静電現像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76665A (zh) * 2008-06-27 2011-05-25 诺瓦提斯公司 有机化合物
CN103100314A (zh) * 2013-01-28 2013-05-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聚苯胺改性中性导电滤膜的方法
CN103539939A (zh) * 2013-09-23 2014-01-2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聚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06824100A (zh) * 2017-03-14 2017-06-13 山西师范大学 一种高效捕获碘的锌‑mof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同加工工艺制取菜籽油理化性质的研究;韦东林;魏冰;孟橘;胡小华;李林风;;粮食与食品工业(0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790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m et al. Phyt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nanofibers for enhanced aqueous copper (II) adsorption capability
Li et al. Solvent-and catalyst-free synthesis of an azine-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and the induced tautomerization in the adsorption of U (VI) and Hg (II)
Li et al. Redox Sorption and Recovery of Silver Ions as Silver Nanocrystals on Poly (aniline‐co‐5‐sulfo‐2‐anisidine) Nanosorbents
Belalia et al. Preparation of hybrid material based of PANI with SiO 2 and its adsorption of 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Le et al. Nitrogen-doped graphitized carbon electrodes for biorefractory pollutant removal
Yu et al. A high-flux antibacterial poly (amidoxime)-polyacrylonitrile blend membrane for highly efficient uranium extraction from seawater
Dutta et al. Hollow polyaniline microsphere/MnO2/Fe3O4 nanocomposites in adsorptive removal of toxic dye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Haspulat Taymaz et al.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olyaniline and neutral polyaniline for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and malachite green dyes under UV Light
Zhe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hydrophobic interface on natural biomaterials for higher efficient and reversible radioactive iodine adsorption in water
Zheng et al. Kapok fiber structure-oriented polyallylthiourea: Efficient adsorptive reduction for Au (III)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
Morsi et al. Polyaniline nanotubes: mercury and competative heavy metals uptake
Ali et al. Efficient Enrichment of Eu 3+, Tb 3+, La 3+ and Sm 3+ on a Double Core Shell Nano Composite Based Silica
CN115286790B (zh) 一种碘捕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Xu et al. Construction of dual-carbon-confined metal sulfide nanocrystals via bio-mimetic reactors enabling superior Fenton-like catalysis
CN113042011B (zh) 一种含氟共轭微孔聚合物的应用
Yu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yrrole/H-Beta zeolite nanocomposites
Zhou et al. Preparation of Fe3O4@ SiO2@ MnO2 microspheres as an adsorbent for Th (IV)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CN115715980B (zh) Mn3O4/CNTs类芬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21744A (zh) 海藻酸钠-类酞菁光敏剂、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13926B (zh)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74964B (zh) 一种阳离子型无孔大环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kl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ly modified cellulose for remed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Jiang et al. High‐performance reactive silver‐ion adsorption and reductive performance of poly (N‐methylaniline)
Ye et al. Photo-Fenton catalytic anti-fouling membranes for efficient eli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and organic contaminants
US10183280B1 (en) Photocatalyst for removing hydroxypropyl guar gum in flow-back fluid of fracturing flui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