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9718A - 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9718A
CN115209718A CN202210381528.2A CN202210381528A CN115209718A CN 115209718 A CN115209718 A CN 115209718A CN 202210381528 A CN202210381528 A CN 202210381528A CN 115209718 A CN115209718 A CN 115209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correction
axial direction
pair
arranged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15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翔子
石桥慎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09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3Feeding of components with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of the terminal lea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对引线的间隔进行矫正。引线矫正夹具具备:第1矫正部,具有沿着第1轴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通过将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第1矫正部来矫正第1轴向的引线的间隔;第2矫正部,具有沿着第2轴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通过将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第2矫正部来矫正第2轴向的引线的间隔。

Description

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部件安装装置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引线矫正夹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21553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引线矫正夹具适于对设置于引线部件的一对引线的间隔进行矫正。通过对一对引线的间隔进行矫正,将引线适当地***到基板的开口。通过将引线适当地***到基板的开口,能够抑制安装不良的发生。有时在引线部件呈矩阵状配置引线。期望在引线呈矩阵状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引线的间隔进行矫正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引线的间隔进行矫正。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引线矫正夹具,具备:第1矫正部,具有沿着第1轴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通过将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第1矫正部来矫正第1轴向的引线的间隔;第2矫正部,具有沿着第2轴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通过将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第2矫正部来矫正第2轴向的引线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引线的间隔进行矫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安装头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以及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矫正夹具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矫正夹具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矫正夹具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的图像数据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的引线***到基板的开口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主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主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立体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侧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的矫正方法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线矫正夹具;2:倾斜面;2A:倾斜面;2B:倾斜面;3:第1矫正部;4:倾斜面;4A:倾斜面;4B:倾斜面;5:第2矫正部;6:底座部;7:凸部(第1凸部);8:凸部(第2凸部);9:底座部;10:凸部组;10A:第1凸部组;10B:第2凸部组;11:凸部;12A:可动部件(第1可动部件);12B:可动部件(第1可动部件);13:可动部件(第2可动部件);14A:弹性部件(第1弹性部件);14B:弹性部件(第1弹性部件);15A:引导部件(第1引导部件);15B:引导部件(第1引导部件);16A:引导孔;16B:引导孔;17:弹性部件(第2弹性部件);18:引导部件(第2引导部件);19:引导孔;20:照明装置;21:壳体;22:发光元件;23:发光元件;24:开口;25:开口;30:检测装置;31:光学***;32:图像传感器;40:控制装置;41:驱动控制部;42:拍摄控制部;43:图像处理部;44:判定部;45:矫正指示部;50:吸嘴;100:部件安装装置;101:基座框架;102:供料器收纳器;103:基板输送装置;106:安装头;107:安装头移动装置;108:X轴导轨;109:Y轴导轨;110:X驱动装置;111:Y驱动装置;112:吸嘴移动装置;113:Z驱动装置;114:θZ驱动装置;200:供料器;AX:光轴;C:引线部件;Cb:主体;Cl:引线;P:基板;PK:开口;PJa:供给位置;PJb:安装位置;TL:圆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另外,也有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中,设定三维直角坐标系,参照三维直角坐标系对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将与规定面内的X轴(第1轴)平行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第1轴向)。将在规定面内平行于与X轴正交的Y轴(第2轴)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第2轴向)。将平行于与X轴以及Y轴分别正交的Z轴(第3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第3轴向)。将以X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者倾斜方向设为θX方向。将以Y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者倾斜方向设为θY方向。将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者倾斜方向设为θZ方向。规定面是XY平面。Z轴与规定面正交。在实施方式中,规定面与水平面平行。Z轴方向是上下方向。Z轴方向一侧(第3轴向一侧)是下方侧。Z轴方向另一侧(第3轴向另一侧)是上方侧。另外,规定面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部件安装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装置100的立体图。部件安装装置100将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部件安装装置100具备基座框架101、供料器收纳器102、基板输送装置103、安装头106、安装头移动装置107、吸嘴移动装置112、照明装置20、检测装置30、引线矫正夹具1以及控制装置40。
基座框架101分别支承供料器收纳器102、基板输送装置103、安装头106、安装头移动装置107、照明装置20、检测装置30以及引线矫正夹具1。
供料器收纳器102支承供料器200。供料器200设置于供料器收纳器102。供料器200向供给位置PJa供给引线部件C。供给位置PJa是实施向安装头106供给引线部件C的供给处理的位置。
基板输送装置103向安装位置PJb输送基板P。安装位置PJb是实施将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的安装处理的位置。
安装头106具有保持引线部件C的吸嘴50。安装头106将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安装头106将吸嘴50支承为能够分别沿着Z轴方向以及θZ方向移动。
安装头移动装置107使安装头106在包括供给位置PJa以及安装位置PJb的XY平面内移动。安装头移动装置107具有:X轴导轨108,沿着X轴方向引导安装头106;Y轴导轨109,沿着Y轴方向引导X轴导轨108;X驱动装置110,产生用于使安装头106沿着X轴方向移动的动力;Y驱动装置111,产生用于使安装头106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动力。
[安装头]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安装头106的图。安装头106具有可拆装地保持引线部件C的吸嘴50。吸嘴50是吸附保持引线部件C的吸附吸嘴。另外,吸嘴50也可以是夹持保持引线部件C的把持吸嘴。
吸嘴移动装置112设置于安装头106。吸嘴移动装置112使吸嘴50分别沿着Z轴方向以及θZ方向移动。吸嘴移动装置112包括使吸嘴50沿着Z轴方向移动的Z驱动装置113、以及使吸嘴50沿着θZ方向移动(旋转)的θZ驱动装置114。
吸嘴50能够通过安装头移动装置107以及设置于安装头106的吸嘴移动装置112沿着X轴、Y轴、Z轴以及θZ这4个方向移动。另外,吸嘴50也可以能够沿着X轴、Y轴、Z轴、θX、θY以及θZ这6个方向移动。
安装头106能够在XY平面内移动,以分别将吸嘴50配置在供给位置PJa以及安装位置PJb。吸嘴50在供给位置PJa保持从供料器200供给的引线部件C。在引线部件C由吸嘴50保持之后,安装头106向安装位置PJb移动。吸嘴50在安装位置PJb将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
[部件]
图3以及图4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C的侧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C的俯视图。图3是从-Y侧观察引线部件C的图。图4是从-X侧观察引线部件C的图。图5是从-Z侧观察引线部件C的图。
引线部件C是***型电子部件。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引线部件C具有主体Cb、以及从主体Cb突出的多个引线Cl。
主体Cb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外壳部件。在主体Cb的内部空间配置有例如线圈。引线Cl是金属制的突起物。引线Cl例如与配置在主体Cb的内部空间的线圈连接。引线Cl从主体Cb的下表面向下方侧突出。
引线Cl在主体Cb的下表面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引线Cl在X轴方向上配置至少2条,在Y轴方向上配置至少2条。在实施方式中,引线Cl在X轴方向上配置2条,在Y轴方向上配置5条。即,引线Cl在主体Cb设置有10条。另外,在X轴方向上配置的引线Cl的条数可以不是2条,可以是3条以上的任意多条。在Y轴方向上配置的引线Cl的条数可以不是5条,可以是2条以上4条以下,也可以是6条以上的任意多条。
吸嘴50保持主体Cb。在实施方式中,吸嘴50吸附保持主体Cb的上表面。安装头106以通过吸嘴50保持主体Cb的状态,将引线部件C的引线Cl***到设置于基板P的表面的开口中。引线部件C通过引线Cl***到基板P的开口而安装于基板P。
[照明装置以及检测装置]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0以及检测装置30的立体图。
照明装置20用照明光照亮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照明装置20配置在比检测装置30靠上方的位置。照明装置20从下方照亮引线部件C。照明装置20具有壳体21、设置于壳体21的上部的发光元件22以及设置于壳体21的下部的发光元件23。
在XY平面内,壳体21的外形是正方形。在壳体2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24。在壳体21的下部设置有开口25。发光元件22在壳体21的上部以包围开口24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23在壳体21的下部以包围开口25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22以及发光元件23分别射出照明光。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被从发光元件22和发光元件23中的至少一方射出的照明光照亮。
检测装置30在引线部件C由吸嘴50保持的状态下检测引线Cl的位置。检测装置30检测XY平面内的引线Cl的前端部(下端部)的位置。通过检测XY平面内的引线Cl的位置,检测在XY平面内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间隔。检测装置30在引线部件C由吸嘴50保持的状态下检测引线Cl的间隔。检测装置30对在X轴方向上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检测。检测装置30对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检测。
在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30是拍摄装置。检测装置30具有光学***31、以及接收通过光学***31后的光的图像传感器32。光学***31的光轴AX与Z轴平行。图像传感器32包括CCD(Couple Charg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检测装置30拍摄引线部件C而取得引线部件C的图像数据。
检测装置30支承于基座框架101。检测装置30配置在比壳体21靠下方侧的位置。检测装置30从下方侧拍摄由吸嘴50保持且被照明装置20照亮的引线部件C。
在通过检测装置30拍摄引线部件C时,控制装置40控制Z驱动装置113,使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经由开口24向壳体21的内部空间移动。控制装置40控制照明装置20从发光元件22和发光元件23中的至少一方射出照明光。由此,配置在壳体21的内部空间的引线部件C被照明光照亮。检测装置30经由开口25从下方侧拍摄由吸嘴50保持且被照明装置20照亮的引线部件C。
[引线矫正夹具]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矫正夹具1的立体图。引线矫正夹具1对引线部件C的引线Cl的位置进行矫正。引线矫正夹具1对XY平面内的引线Cl的前端部的位置进行矫正。引线矫正夹具1对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前端部的间隔进行矫正。引线矫正夹具1对在X轴方向上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引线矫正夹具1对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
引线矫正夹具1具备:第1矫正部3,具有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2;以及第2矫正部5,具有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4。
第1矫正部3通过将引线部件C的引线Cl按压于倾斜面2来对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第2矫正部5通过将引线部件C的引线Cl按压于倾斜面4来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
第1矫正部3包括底座部6、在底座部6的上表面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一对凸部7(第1凸部)以及在底座部6的上表面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一对凸部8(第2凸部)。凸部7从底座部6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凸部8从底座部6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实施方式中,一对凸部7配置在比一对凸部8靠-X侧的位置。
第2矫正部5包括底座部9以及配置在底座部6的上表面的凸部组10。凸部组10具有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11。凸部组10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一对。在实施方式中,凸部组10包括第1凸部组10A、以及配置在比第1凸部组10A靠+X侧的第2凸部组10B。
另外,引线矫正夹具1具备:可动部件12A(第1可动部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凸部7之间;可动部件12B(第1可动部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凸部8之间;可动部件13(第2可动部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凸部组10之间。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矫正夹具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矫正夹具1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图8相当于从图7所示的引线矫正夹具1中除去可动部件12A、可动部件12B和可动部件13后的图。图9相当于将图8的一部分放大的剖视立体图。
第1矫正部3具有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2。第1矫正部3的倾斜面2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至少一对,以便被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一对引线Cl分别同时按压。
在实施方式中,第1矫正部3的倾斜面2包括朝向下方侧接近的第1组倾斜面2A、以及朝向下方侧分离的第2组倾斜面2B。
第1矫正部3包括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一对凸部7(第1凸部)、以及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一对凸部8(第2凸部)。
第1组倾斜面2A包括一对凸部7各自的内侧面。凸部7具有朝向+X侧的侧面和朝向-X侧的侧面。所谓的凸部7的内侧面是指一对凸部7的相互对置的侧面。即,所谓凸部7的内侧面是指在一对凸部7之间形成的凹部的内表面。
第2组倾斜面2B包括一对凸部8各自的外侧面。凸部8具有朝向+X侧的侧面和朝向-X侧的侧面。所谓凸部8的外侧面是指一对凸部8的相互不对置的侧面。即,所谓凸部8的外侧面是指不与在一对凸部8之间形成的凹部面对的外表面。
第1矫正部3的倾斜面2(2A、2B)沿着Y轴方向延伸,以便被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引线Cl分别同时按压。
如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引线Cl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5条。第1矫正部3的倾斜面2(2A、2B)沿着Y轴方向延伸,以便被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5条引线Cl分别同时按压。即,Y轴方向上的倾斜面2(2A、2B)的长度比5条引线Cl中最靠+Y侧配置的引线Cl与最靠-Y侧配置的引线Cl之间的距离长。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5条引线Cl能够同时与1个倾斜面2对置。
第2矫正部5具有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4。第2矫正部5的倾斜面4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至少3个,以便被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引线Cl分别同时按压。
在实施方式中,第2矫正部5的倾斜面4包括朝向下方侧接近的第3组倾斜面4A、以及朝向下方侧分离的第4组倾斜面4B。
第3组倾斜面4A和第4组倾斜面4B沿着Y轴方向配置。
第3组倾斜面4A和第4组倾斜面4B中的至少一方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第3组倾斜面4A和第4组倾斜面4B的双方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多个。第3组倾斜面4A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4个(4组)。第4组倾斜面4B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3个(3组)。
第2矫正部5包括具有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11的凸部组10。
第3组的2个倾斜面4A中的一方的倾斜面4A包括1个凸部11的一方的侧面(+Y侧的侧面)。第3组的2个倾斜面4A中的另一方的倾斜面4B包括1个凸部11的另一方的侧面(-Y侧的侧面)。
第3组倾斜面4A包括相互对置的一对凸部11各自的内侧面。凸部11具有朝向+Y侧的侧面和朝向-Y侧的侧面。所谓凸部11的内侧面是指一对凸部11的相互对置的侧面。即,所谓凸部11的内侧面是指在一对凸部11之间形成的凹部的内表面。
第4组倾斜面4B包括1个凸部11的两侧的外侧面。如上所述,凸部11具有朝向+Y侧的侧面和朝向-Y侧的侧面。所谓凸部11的外侧面是指1个凸部11的不相互对置的两侧的侧面。
这样,凸部11的侧面作为第3组倾斜面4A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第4组倾斜面4B发挥功能。
凸部组10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一对,以便被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一对引线Cl分别同时按压。
如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引线Cl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2条。第2矫正部5的凸部组10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2个,以便被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2条引线Cl分别同时按压。在实施方式中,凸部组10包括第1凸部组10A、以及配置在比第1凸部组10A靠+X侧的第2凸部组10B。在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2条引线Cl中的+X侧的引线Cl与第1凸部组10A对置的状态下,-X侧的引线Cl能够与第2凸部组10B对置。
可动部件12A(第1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倾斜面2A之间。在实施方式中,引线矫正夹具1具备:弹性部件14A(第1弹性部件),产生使可动部件12A向上方侧移动的弹力;以及引导部件15A(第1引导部件),沿着Z轴方向引导可动部件12A。
可动部件12A在Y轴方向上较长。可动部件12A能够在一对凸部7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可动部件12A的+Y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凸部7靠+Y侧的位置。可动部件12A的-Y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凸部7靠-Y侧的位置。
弹性部件14A分别支承可动部件12A的+侧的端部以及-Y侧的端部。弹性部件14A产生弹力以使得可动部件12A在一对凸部7之间向上方侧移动。
引导部件15A分别配置在比凸部7靠+Y侧以及-Y侧的位置。引导部件15A具有引导孔16A,可动部件12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该引导孔16A中。引导孔16A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可动部件12A被引导孔16A沿着上下方向引导。
可动部件12B(第1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倾斜面2B之间。在实施方式中,引线矫正夹具1具备:弹性部件14B(第1弹性部件),产生使可动部件12B向上方侧移动的弹力;引导部件15B(第1引导部件),沿着Z轴方向引导可动部件12B。
可动部件12B在Y轴方向上较长。可动部件12B能够在一对凸部8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可动部件12B的+Y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凸部8靠+Y侧的位置。可动部件12B的-Y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凸部8靠-Y侧的位置。
弹性部件14B分别支承可动部件12B的+侧的端部以及-Y侧的端部。弹性部件14B产生弹力,以使得可动部件12B在一对凸部8之间向上方侧移动。
引导部件15B分别配置在比凸部8靠+Y侧以及-Y侧的位置。引导部件15B具有引导孔16B,可动部件12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该引导孔16B中。引导孔16B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可动部件12B被引导孔16B沿着上下方向引导。
可动部件13(第2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凸部组10之间。在实施方式中,引线矫正夹具1具备:弹性部件17(第2弹性部件),产生使可动部件13向上方侧移动的弹力;以及引导部件18(第2引导部件),沿着Z轴方向引导可动部件13。
可动部件13在Y轴方向上较长。可动部件13能够在一对凸部组10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可动部件13的+Y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凸部组10靠+Y侧的位置。可动部件13的-Y侧的端部配置在比凸部组10靠-Y侧的位置。
弹性部件17分别支承可动部件13的+Y侧的端部以及-Y侧的端部。弹性部件17产生弹力,以使得可动部件13在一对凸部组10之间向上方侧移动。
引导部件18分别配置在比凸部组10靠+Y侧以及-Y侧的位置。引导部件18具有引导孔19,可动部件1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该引导孔19中。引导孔19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可动部件13被引导孔19沿着上下方向引导。
[控制装置]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的功能框图。控制装置40包括计算机***。控制装置40具有:运算处理装置,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那样的处理器;存储装置,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那样的易失性存储器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
基板输送装置103、安装头移动装置107、吸嘴移动装置112、照明装置20以及检测装置30分别与控制装置40连接。基板输送装置103、安装头移动装置107、吸嘴移动装置112、照明装置20以及检测装置30分别被控制装置40控制。
控制装置40具有驱动控制部41、拍摄控制部42、图像处理部43、判定部44以及矫正指示部45。
驱动控制部41输出控制基板输送装置103的控制命令。驱动控制部41输出控制安装头移动装置107的控制命令。驱动控制部41输出控制吸嘴移动装置112的控制命令。
拍摄控制部42输出控制照明装置20的控制命令。拍摄控制部42输出控制检测装置30的控制命令。拍摄控制部42分别向照明装置20以及检测装置30输出控制命令,以便在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被照明装置20照亮的状态下通过检测装置30拍摄该引线部件C。
图像处理部43基于由检测装置30取得的引线Cl的图像数据计算多个引线Cl各自的位置。另外,图像处理部43基于引线Cl的位置计算邻接的一对引线Cl的间隔。
判定部44判定由图像处理部43计算出的引线Cl的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另外,判定部44基于引线Cl的位置判定引线Cl的间隔相对于目标间隔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矫正指示部45在判定为引线Cl的间隔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输出矫正指示,以便通过引线矫正夹具1矫正引线Cl的间隔。
即,矫正指示部45基于检测装置30的检测数据,为了通过引线矫正夹具1矫正引线Cl的间隔而输出矫正指示,以便将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的引线Cl按压于第1矫正部3和第2矫正部5中的至少一方。矫正指示部45基于检测装置30的检测数据控制将引线部件C按压于第1矫正部3和第2矫正部5中的至少一方时的吸嘴50的Z轴方向的移动量。
在将引线部件C的引线Cl按压于第1矫正部3和第2矫正部5中的至少一方之后,驱动控制部41控制安装头106,以便将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
[矫正方法]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流程图。驱动控制部41使安装头106向供给位置PJa移动。驱动控制部41在供给位置PJa处通过吸嘴50保持引线部件C(步骤S1)。
驱动控制部41使吸嘴50向检测装置30的上方侧移动。拍摄控制部42通过检测装置30拍摄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步骤S2)。
图像处理部43从检测装置30取得引线部件C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43计算XY平面内的多个引线Cl各自的位置(步骤S3)。
判定部44判定多个引线Cl各自的位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步骤S4)。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C的图像数据的图。如图12所示,设定表示引线Cl的位置的允许范围的圆圈TL。圆圈TL的中心表示引线Cl的目标位置。在引线Cl的前端部配置在圆圈TL的内侧的情况下,判定部44判定为多个引线Cl各自的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在允许范围内。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引线Clx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在允许范围内。另外,引线Cly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在允许范围内。
当在步骤S4中判定为引线Cl的位置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4:“是”),驱动控制部41使安装头106移动,将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步骤S5)。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部件C的引线Cl***到基板P的开口PK的状态的图。通过保持有主体Cb的吸嘴50一边在XY平面内移动一边向下方侧移动,从而将引线Cl***到基板P的开口PK中。在将引线Cl***到基板P的开口PK中之后,释放吸嘴50对引线部件C的保持。由此,将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
当在步骤S4中判定为引线Cl的位置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4:“否”),矫正指示部45输出矫正指示,以便通过引线矫正夹具1矫正引线Cl(步骤S6)。
驱动控制部41基于矫正指示使安装头106移动,以使得由吸嘴50保持的引线部件C配置在引线矫正夹具1的上方。
矫正指示部45基于不在允许范围内的引线Cl的位置,决定引线矫正夹具1的多个倾斜面(2A、2B、4)中用于引线Cl的矫正的倾斜面(步骤S7)。
例如,在要缩窄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的情况下,矫正指示部45决定使用第1矫正部3的倾斜面2A。在要扩宽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的情况下,矫正指示部45决定使用第1矫正部3的倾斜面2B。在要调整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的情况下,矫正指示部45决定使用第2矫正部5的倾斜面4。
矫正指示部45决定将引线Cl按压于倾斜面时的压入量(步骤S8)。
压入量是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的Z轴方向上的移动量(下降量)。压入量按照每个要使用的倾斜面(2A、2B、4)预先设定。压入量也可以按照每个引线部件C设定。
另外,矫正指示部45也可以基于不在允许范围内的引线Cl的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量决定将引线Cl按压于倾斜面时的压入量。在由图像处理部43计算出的引线Cl的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量大的情况下,压入量可以设定为大的值。在由图像处理部43计算出的引线Cl的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量小的情况下,压入量可以设定为小的值。
驱动控制部41开始将引线Cl按压于倾斜面的矫正处理(步骤S9)。
矫正处理包括在引线Cl的前端部与倾斜面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下降的处理。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立体图。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主视图。图14以及图15表示将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缩窄时的动作。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要缩窄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的情况下,使用第1矫正部3的一对倾斜面2A。驱动控制部41在一对引线Cl的前端部与一对倾斜面2A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下降。驱动控制部41使吸嘴50下降在步骤S8中决定的压入量。在一对引线Cl的前端部与一对倾斜面2A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下降,从而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被缩窄。
如图15所示,引线部件C以主体Cb的下表面与可动部件12A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降。可动部件12A被弹性部件14A支承。因此,当引线部件C下降时,弹性部件14A被压缩,可动部件12A与引线部件C一起下降。
在引线部件C下降而引线Cl的间隔被缩窄之后,驱动控制部41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上升。可动部件12A被弹性部件14A支承。因此,当引线部件C上升时,可动部件12A通过弹性部件14A的弹力而上升。
在使吸嘴50上升时,有可能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2A的现象。如果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2A的现象,则引线部件C有可能无法顺畅地上升。在实施方式中,当吸嘴50上升时,可动部件12A通过弹性部件14A的弹力而上升,以将引线部件C抬起。由此,即便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2A的现象,引线部件C也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4A的弹力而顺畅地上升。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主视图。图16表示要扩宽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时的动作。
如图16所示,在要扩宽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的情况下,使用第1矫正部3的一对倾斜面2B。驱动控制部41在一对引线Cl的前端部与一对倾斜面2B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下降。驱动控制部41使吸嘴50下降在步骤S8中决定的压入量。通过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以一对引线Cl的前端部与一对倾斜面2B接触的状态下降,从而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被扩宽。
如图16所示,引线部件C以主体Cb的下表面与可动部件12B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降。可动部件12B被弹性部件14B支承。因此,当引线部件C下降时,弹性部件14B被压缩,可动部件12B与引线部件C一起下降。
在引线部件C下降而引线Cl的间隔被扩宽之后,驱动控制部41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上升。可动部件12B被弹性部件14B支承。因此,当引线部件C上升时,可动部件12B通过弹性部件14B的弹力而上升。
在使吸嘴50上升时,有可能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2B的现象。在实施方式中,在吸嘴50上升时,可动部件12B通过弹性部件14B的弹力而上升,以将引线部件C抬起。由此,即便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2B的现象,引线部件C也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4B的弹力而顺畅地上升。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立体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侧视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引线Cl的矫正方法的主视图。图17、图18以及图19表示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时的动作。
如图17、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的情况下,使用第2矫正部5的倾斜面4(4A、4B)。驱动控制部41在配置在-X侧的多个引线Cl的前端部与第1凸部组10A的倾斜面4(4A、4B)接触、配置在+X侧的多个引线Cl的前端部与第2凸部组10B的倾斜面4(4A、4B)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下降。驱动控制部41使吸嘴50下降在步骤S8中决定的压入量。通过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以多个引线Cl的前端部与多个倾斜面4(4A、4B)接触的状态下降,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
例如,通过引线部件C以一对引线Cl与一对倾斜面4A接触的状态下降,从而一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被缩窄。通过引线部件C以一对引线Cl与一对倾斜面4B接触的状态下降,从而一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被扩宽。
如图19所示,引线部件C以主体Cb的下表面与可动部件13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降。可动部件13被弹性部件17支承。因此,当引线部件C下降时,弹性部件17被压缩,可动部件13与引线部件C一起下降。
在引线部件C下降而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被矫正之后,驱动控制部41使保持有引线部件C的吸嘴50上升。可动部件13被弹性部件17支承。因此,当引线部件C上升时,可动部件13通过弹性部件17的弹力上升。
在使吸嘴50上升时,有可能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4(4A、4B)的现象。在实施方式中,在吸嘴50上升时,可动部件13通过弹性部件17的弹力而上升,以将引线部件C抬起。由此,即便发生引线Cl的至少一部分勾挂于倾斜面4(4A、4B)的现象,引线部件C也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7的弹力而顺畅地上升。
在实施方式中,对1个引线部件C实施2次将引线部件C按压于倾斜面4的按压动作。如上所述,通过引线部件C以一对引线Cl与一对倾斜面4A接触的状态下降,从而一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被缩窄。通过引线部件C以一对引线Cl与一对倾斜面4B接触的状态下降,从而一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被扩宽。因此,在实施了第1次按压动作之后,引线部件C上升,引线部件C错开Y轴方向上的引线Cl的间距的量,然后实施第2次按压动作。
在矫正处理结束之后,矫正指示部45为了确认是否准确地实施了引线Cl的矫正,而通过检测装置30实施引线部件C的拍摄(步骤S10)。
图像处理部43基于在步骤S10中取得的图像数据计算引线Cl的位置(步骤S11)。
判定部44判定引线Cl的位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即,判定部44判定是否准确地实施了引线Cl的矫正(步骤S12)。
当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引线Cl的位置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2:“是”),实施引线部件C的安装处理(步骤S5)。
当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引线Cl的位置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2:“否”),判定部44判定是否实施矫正处理的重试(步骤S13)。
当在步骤S13中判定为要实施矫正处理的重试的情况下(步骤S13:“是”),从步骤S6起实施步骤S12的处理。
在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矫正处理的重试次数。在例如重试次数是3次的情况下,在重试次数的范围内,反复进行从步骤S6到步骤S12的处理,直至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引线Cl的位置在允许范围内为止。
即便重试次数超过3次,在步骤S12中也未判定为引线Cl的位置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2:“否”),在步骤S13中判定为不实施矫正处理的重试(步骤S13:“否”)。
废弃引线Cl的位置未被矫正到允许范围内的引线部件C(步骤S14)。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引线矫正夹具1具备对引线Cl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的第1矫正部3、以及对引线Cl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进行矫正的第2矫正部5。因此,即便在引线Cl呈矩阵状配置在引线部件C的情况下,也能够矫正引线Cl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的各自的间隔。在实施方式中,引线Cl沿着X轴方向配置有2条,沿着Y轴方向配置有5条。即,在实施方式中,引线部件C是所谓的2列多行引线类型。在将2列多行引线类型的引线部件C安装于基板P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引线矫正夹具1适当地矫正引线Cl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的各自的间隔。

Claims (17)

1.一种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矫正部,具有沿着第1轴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通过将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所述第1矫正部来矫正所述第1轴向的引线的间隔;
第2矫正部,具有沿着第2轴向配置的多个倾斜面,通过将所述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所述第2矫正部来矫正所述第2轴向的引线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矫正部的倾斜面沿着所述第1轴向至少配置有一对,以便被沿着所述第1轴向配置的一对引线分别同时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矫正部的倾斜面包括朝向第3轴向一侧接近的第1组倾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轴向一侧分离的第2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矫正部包括沿着所述第1轴向配置的一对第1凸部、以及沿着所述第1轴向配置的一对第2凸部,
所述第1组倾斜面包括一对所述第1凸部各自的内侧面,
所述第2组倾斜面包括一对所述第2凸部各自的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矫正夹具具备:
第1可动部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第1矫正部和/或所述第2矫正部的一对所述倾斜面之间;以及
第1弹性部件,产生使所述第1可动部件向第3轴向另一侧移动的弹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矫正夹具具备第1引导部件,该第1引导部件沿着第3轴向引导所述第1可动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矫正部的倾斜面沿着所述第2轴向延伸,以便被沿着所述第2轴向配置的多个引线分别同时按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矫正部的倾斜面沿着所述第2轴向至少配置有3个,以便被沿着所述第2轴向配置的多个引线分别同时按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矫正部的倾斜面包括朝向第3轴向一侧接近的第3组倾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轴向一侧分离的第4组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组倾斜面和所述第4组倾斜面沿着所述第2轴向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组倾斜面和所述第4组倾斜面中的至少一方沿着所述第2轴向配置有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矫正部包括具有沿着所述第2轴向配置的多个凸部的凸部组,
所述第3组倾斜面包括一对凸部各自的相互对置的内侧面,
所述第4组倾斜面包括1个凸部的两侧的外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组沿着所述第1轴向配置有一对,以便被沿着所述第1轴向配置的一对引线分别同时按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矫正夹具具备:
第2可动部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对所述凸部组之间;以及
第2弹性部件,产生使所述第2可动部件向第3轴向另一侧移动的弹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矫正夹具具备第2引导部件,该第2引导部件沿着第3轴向引导所述第2可动部件。
16.一种部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矫正夹具;
安装头,具有保持所述引线部件的吸嘴;
检测装置,在所述引线部件保持于所述吸嘴的状态下,检测引线的间隔;
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将由所述吸嘴保持的所述引线部件的引线按压于所述第1矫正部和所述第2矫正部中的至少一方之后,将所述引线部件安装于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部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对将所述引线部件按压于所述第1矫正部和所述第2矫正部中的至少一方时的所述吸嘴的移动量进行控制。
CN202210381528.2A 2021-04-13 2022-04-12 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Pending CN1152097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7815A JP2022162809A (ja) 2021-04-13 2021-04-13 リード矯正治具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21-067815 2021-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718A true CN115209718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4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1528.2A Pending CN115209718A (zh) 2021-04-13 2022-04-12 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2809A (zh)
CN (1) CN1152097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3516B (zh) * 2023-06-28 2023-08-25 弘润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管脚检查矫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2809A (ja)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54431B2 (ja) 実装機の部品吸着状態検出装置
CN107409489B (zh) 元件安装机
US20070218737A1 (en) Printed-Board Supporting Apparatus
CN107926154B (zh) 元件安装装置
EP1911338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er and mounting method
CN115209718A (zh) 引线矫正夹具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US7058216B2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lead coplanarity,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system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JP460767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吸着ノズルの部品吸着位置確認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CN109661863B (zh) 识别装置
KR20170140402A (ko) 부품 실장장치
JP2016146454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基板支持部材の並べ替え方法
CN110710343B (zh) 元件安装装置
JPH0563396A (ja) 電子部品挿入方法及び装置
KR100447310B1 (ko) 실장기 및 그 부품 장착 방법
CN110431932B (zh) 元件安装机和吸嘴高度控制方法
CN110651538B (zh) 作业机及运算方法
CN110024507B (zh) 作业机
JP4704218B2 (ja) 部品認識方法、同装置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CN114554830A (zh)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JP4860936B2 (ja) 表面実装機
JP6059813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CN109257922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JP2021009951A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部品実装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8370663B (zh) 具备信息处理装置和元件把持用具的***、具备信息处理装置和安装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
JP2000312100A (ja) 表面実装機の部品認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