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7837B -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 Google Patents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7837B
CN115157837B CN202210953886.6A CN202210953886A CN115157837B CN 115157837 B CN115157837 B CN 115157837B CN 202210953886 A CN202210953886 A CN 202210953886A CN 115157837 B CN115157837 B CN 115157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late
roller
ink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38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7837A (zh
Inventor
刘柏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y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y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y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y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38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7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7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7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7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7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41F7/02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for offs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包括机座、版筒、胶布筒、压印滚筒、伺服电机驱动装置、自动装版***、伺服驱动水墨平衡***、串墨装置、自动供墨传墨***和靠版装置,胶布筒通过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安装于机座内,版筒通过斜拉版装置安装于机座内,自动装版***包括安装于版筒***的板头夹和板尾夹、分别用于驱动板头夹和板尾夹打开或闭合的第一、的第二传动机构、用于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或第二传动机构工作的驱动组件、用于压住装载于版筒***的PS版的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以及安装于该机座内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贴靠版筒或离开版筒的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

Description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S版轮转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为了满足大批量印刷的要求,印刷机也在不断的被改进,目前印刷效率较高且速度较快的印刷机就是PS 版轮转机,相比于传统的印刷机而言,PS版轮转机具有更好的水墨平衡能力,和更精确的调控能力,因此PS版轮转机在印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更换印刷产品时,一般都需要对版筒(即装PS版的滚筒)更换新PS版,然而,PS版的更换方式均为手动更换,其劳动强度大,并且严重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操作起来不够方便,且效率不高。
例如,专利号为CN201820419183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轮转机的间歇式印刷滚筒,其包括外滚筒和内滚筒,在外滚筒及内滚筒的外周上绕卷包裹有印刷版(即PS版),即在印刷滚筒(即版筒)的外周上绕卷包裹有印刷版,并且在印刷版设置有固定片,印刷版上的固定片一侧设有与外滚筒,另一侧与内滚筒相互配合,并且外滚筒及内滚筒分别设有和固定片配合的固定装置,其能够对固定片的两侧进行固定安装,实现固定片位置的稳固,最终将印刷版绕卷包裹于印刷滚筒***。所述锁固装置包括若干个抵紧螺钉,所述抵紧螺钉位于内滚筒上远离印刷版的一侧,在进一步,印刷版使通过人工绕卷包裹于印刷滚筒***,并通过抵紧螺钉配合固定片紧固,其劳动强度大,操作起来不够方便,且效率不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包括有机座、安装于机座内并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版筒、胶布筒和压印滚筒以及用于驱动该版筒、胶布筒和压印滚筒同步转动的伺服电机驱动装置、用于对版筒自动装载PS版的自动装版***、安装于该机座内并置于版筒外侧的伺服驱动水墨平衡***、安装于该伺服驱动水墨平衡***上端的串墨装置、与串墨装置适配的自动供墨传墨***和靠版装置,该胶布筒通过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以可调节偏移量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该版筒通过斜拉版装置安装于机座内,所述自动装版***包括:安装于版筒***的板头夹和板尾夹、用于驱动该板头夹打开或闭合的第一传动机构、用于驱动该板尾夹打开或闭合的第二传动机构、安装机座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或第二传动机构工作的驱动组件、用于压住装载于版筒***的PS版的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以及安装于该机座内并用于驱动该第一滚动体贴靠版筒或离开版筒的第一驱动模组和安装于该机座内并用于驱动该第二滚动体贴靠版筒或离开版筒的第二驱动模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头夹包括有固定于版筒***的第一底座以及活动安装于该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夹板和多个设置于第一底座与第一夹板后端之间的弹簧元件,该第一夹板前端在弹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底座打开;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有穿设于该第一底座与第一夹板后端之间并用于驱使第一夹板克服弹簧元件的弹力相对第一底座闭合的第一凸轮轴、安装于第一凸轮轴末端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安装于该第二传动齿轮外侧并与第二传动齿轮连动的第一摆动块,该第一摆动块端部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于机座内侧的第一滑槽座、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滑槽座内并用于推动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驱使该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条、穿设于该第一滑槽座内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条伸出或缩回第一滑槽座的第一驱动轴、驱动该第一驱动轴旋转的第一齿条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齿条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其中,该第一驱动条上端设置有多个连续分布的第一凸齿,该第一驱动轴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该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凸齿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伺服驱动水墨平衡***包括设置于机座内的水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置于水斗内的带水辊、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与带水辊接触的计量辊、通过第一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的靠版水辊和串水辊、通过第二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可与靠版水辊接触以对靠版水辊传墨的传墨桥辊、设置于该串水辊下方的废水盘,该串水辊位于靠版水辊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且与靠版水辊接触,所述串水辊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的直径;靠版水辊位于计量辊一侧并可与计量辊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伺服驱动水墨平衡***还包括有用于驱动该带水辊、计量辊、靠版水辊旋转的伺服驱动装置,其中,该带水辊、计量辊的转速相同,并与靠版水辊的转速不同;所述废水盘包括有固定于机座内的主盘体以及沿主盘体右上方倾斜延伸的接水子盘,该主盘体置于该水斗、计量辊下方用于盛装水斗、计量辊溢出或滴下的废水;所述接水子盘倾斜延伸至串水辊下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串墨装置包括:多根安装于机座上并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以及安装于机座上并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啮合以连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与过度齿轮或一个第一齿轮啮合,使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依次连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有通过第一轴承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侧面的第一驱动轴、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通过第二轴承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侧面的第三摆杆,该第一摆杆一端连接第一串墨辊的端部,该第一摆杆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摆动;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串墨辊和第三串墨辊的端部;所述第三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串墨辊和第四串墨辊的端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两侧的第一偏心轴套和第二偏心轴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偏心轴套的第一偏心轴孔内的第一偏心轴承和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偏心轴套的第二偏心轴孔内的第二偏心轴承、用于驱动该第一偏心轴承和第一偏心轴承同步偏转的离合压驱动机构以及分别设置于机座两侧并分别用于驱动该第一偏心轴套和第二偏心轴套转动的第一手动调节模组和第二手动调节模组,所述胶布筒两端分别穿设固定于第一偏心轴承和第二偏心轴承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供墨传墨***包括安装于机座内侧的墨斗、与墨斗对接的墨斗辊和用于与墨斗辊接触以实现传墨的传墨棍以及用于驱动该墨斗辊转动的连杆驱动机构和用于调节供墨量的油墨量调节装置,其中,该墨斗辊端部与摆动连接块一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连接,所述油墨量调节装置包括有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位移调节座、滑动调节座和滑动体,该位移调节座安装于该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上并可由水平位移调节机构调节水平位移;该滑动调节座一端与位移调节座形成可旋转连接,该滑动调节座另一端与连杆驱动机构的连杆形成可旋转连接;所述滑动体置于滑动调节座的水平滑行槽内,且该摆动连接块的另一端通过轴体与滑动体连接,通过调节滑动体在水平滑行槽内的位置来调节摆动连接块的摆动幅度,进而调节墨斗辊的转速。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靠版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机座两内侧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多根设置于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之间并由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驱动以实现调节位置的靠版辊以及同时驱动该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工作的动力机构,该靠版辊分布于版筒的***,并由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驱动所有靠版辊远离或靠近版筒以调整靠版辊与版筒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拉版装置包括:包括安装于机座两侧并可调节角度的第三偏心轴套和第四偏心轴套、设置于第三偏心轴套中第一偏心孔位内的第三偏心轴承、设置于第四偏心轴套中第二偏心孔位内的调心轴承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三偏心轴承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中第一偏心孔位内转动的斜拉机构,版筒一端穿设于调心轴承内,版筒另一端穿设于第三偏心轴承内,并通过斜拉机构驱使该第三偏心轴承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的第一偏心孔位内转动以驱使版筒一端以调心轴承为支点摆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偏心轴承包括:第三外圈体,其具有第三偏心孔位;滚针轴承,其固定穿设于第三偏心孔位内,所述版筒端部镶嵌固定该滚针轴承的内孔中;所述第三偏心轴套外部***成型有向外凸出的挡板,该挡板设置有弧形调节孔,且挡板内侧贴合机座侧面,螺丝穿过该挡板弧形调节孔后与机座侧面螺旋固定,松开螺丝后可相对机座侧面旋转第三偏心轴套;所述第四偏心轴套的结构与第三偏心轴套的结构相同,且该第四偏心轴套与机座的装配结构也和第三偏心轴套与机座的装配结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将PS版整片贴装于版筒***的目的,其基本无需人工操作,其劳动强度小,并且无需拆卸版筒,还能够快速将PS版整片贴装于版筒***,效率极高,以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该PS版装载在版筒***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将PS版压在版筒***,并形成滚动接触,以此保证PS版与版筒***时刻紧贴,保证PS版与版筒之间无间隙或间隙很小,以此保证PS版稳定压在版筒***,提高后期版筒配合PS版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自动装版***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的装配图;
图5是本发明中自动装版***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板头夹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中自动供墨传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自动供墨传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串墨装置与机座的装配图;
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一串墨辊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伺服驱动水墨平衡***与机座的装配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伺服驱动水墨平衡***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中伺服驱动水墨平衡***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与胶布筒的装配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与胶布筒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图17是本发明中第一偏心轴套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中靠版装置与机座的装配图;
图19是本发明中靠版装置与机座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图20是本发明中靠版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中斜拉版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中第三偏心轴套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中斜拉机构与第三偏心轴承及检测模组的装配图;
图24是本发明中斜拉机构与第三偏心轴承及检测模组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为一种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包括有机座1、安装于机座1内并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版筒101、胶布筒102和压印滚筒103以及用于驱动该版筒101、胶布筒102和压印滚筒103同步转动的伺服电机驱动装置8、用于对版筒101自动装载PS版的自动装版***6、安装于该机座1内并置于版筒101外侧的伺服驱动水墨平衡***5、安装于该伺服驱动水墨平衡***5上端的串墨装置2、与串墨装置2适配的自动供墨传墨***7和靠版装置4,该胶布筒102通过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3以可调节偏移量的方式安装于机座 1内,该版筒101通过斜拉版装置9安装于机座1内。工作时,自动供墨传墨***7实现自动供墨,并将油墨传送至串墨装置2,由串墨装置2实现匀墨,再将均匀的油墨传送靠版装置4,并由靠版装置4传递到版筒101,以此同时,该伺服驱动水墨平衡***5实现对版筒 101进行水墨平衡,保证印刷质量。
结合图3-6所示,所述自动装版***6用于对版筒101自动装载PS版,具体而言,所述自动装版***6包括:安装于机座1中的版筒101、安装于版筒101***的板头夹61和板尾夹62、用于驱动该板头夹61打开或闭合的第一传动机构63、用于驱动该板尾夹62打开或闭合的第二传动机构64、安装机座1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63或第二传动机构 64工作的驱动组件65、用于压住装载于版筒101***的PS版的第一滚动体660和第二滚动体670以及安装于该机座1内并用于驱动该第一滚动体660贴靠版筒101或离开版筒101 的第一驱动模组66和安装于该机座1内并用于驱动该第二滚动体670贴靠版筒101或离开版筒101的第二驱动模组67。需要对版筒101安装PS版时,该驱动组件65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63或第二传动机构64工作,以驱使板头夹61和板尾夹62均处于打开状态,当PS 版被传送至版筒101***,该PS版的尾部先***到打开状态的板尾夹62,此时,版筒101 旋转,同时由驱动组件65驱动第二传动机构64工作,从而配合第二传动机构64驱动该板尾夹62闭合,此时该第一驱动模组66和第二驱动模组67分别驱动该第一滚动体660和第二滚动体670分别贴靠版筒101,以此通过第一滚动体660和第二滚动体670将PS版压住装载于版筒101***,直至该PS版的头部先***到打开状态的板头夹61,再由驱动组件65 驱动第一传动机构63工作,从而配合第一传动机构63驱动该板头夹61闭合,以此将PS 版整片贴装于版筒101***,从而实现自动将PS版整片贴装于版筒101***的目的,其基本无需人工操作,其劳动强度小,并且无需拆卸版筒101,还能够快速将PS版整片贴装于版筒101***,效率极高,以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该PS版装载在版筒101***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滚动体660和第二滚动体670将PS版压在版筒101***,并形成滚动接触,以此保证PS版与版筒101***时刻紧贴,保证PS版与版筒101之间无间隙或间隙很小,以此保证PS版稳定压在版筒101***,提高后期版筒101配合PS版的印刷质量。
所述版筒101***设置有一凹位,所述板头夹61和板尾夹62均安装该凹位中,且该板头夹61和板尾夹62分别用于夹持住PS版的头部和尾部,且PS版贴装在版筒101***非凹位的位置,以此保证PS版稳定安装于版筒101***。
以下对板头夹61的具体结构做具体说明。
所述板头夹61包括有固定于版筒101***的第一底座611以及活动安装于该第一底座 611上的第一夹板612和多个设置于第一底座611与第一夹板612后端之间的弹簧元件613,其中,该第一夹板612通过若干螺栓6121安装于第一底座611上,且该第一夹板612下端面与第一底座611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以致该第一夹板612可在第一底座611上方活动,而弹簧元件613设置于第一底座611与第一夹板612后端之间,以致使该第一夹板612前端在弹簧元件613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底座611打开。
其中,所述弹簧元件613为呈V字形的弹片,其可更加稳定地安装于第一底座611与第一夹板612后端之间,并且可为第一底座611与第一夹板612提供足够的弹力。所述板尾夹62的结构可以选择与板头夹61相同。
以下对第一传动机构63的具体结构做具体说明。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63包括有穿设于该第一底座611与第一夹板612后端之间并用于驱使第一夹板612克服弹簧元件613的弹力相对第一底座611闭合的第一凸轮轴631、安装于第一凸轮轴631末端的第一传动齿轮632、与第一传动齿轮632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633以及安装于该第二传动齿轮633外侧并与第二传动齿轮633连动的第一摆动块634,该第一摆动块634端部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柱体635和第二柱体636。该第一柱体635和第二柱体636用于与所述驱动组件65的第一驱动条652配合工作,当第一驱动条652端部伸出并推动该第一柱体635或第二柱体636,以此驱使该第一摆动块634转动,该第一摆动块634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传动齿轮633同步且同速转动,依次驱动第一传动齿轮632转动,最后带动第一凸轮轴631转动,且该第一凸轮轴631转动的时候驱使该第一夹板612克服弹簧元件 613的弹力相对第一底座611闭合,或者驱使第一夹板612相对第一底座611打开。该第一传动机构63的结构极为简单,并且结构紧凑,并且能够稳定的驱使第一夹板612相对第一底座611闭合或打开。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凸轮轴631的截面呈D字形,即该第一凸轮轴631具有圆弧面以及与圆弧面连接的平面,当平面与板头夹61的第一夹板612接触时,该第一凸轮轴631则不会对第一夹板612形成支撑,此时,该第一夹板612前端在弹簧元件613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底座611打开。当第一凸轮轴631旋转后,由第一凸轮轴631的圆弧面与板头夹61的第一夹板612接触时,该第一凸轮轴631则对第一夹板612形成支撑,此时,该第一夹板 612前端克服弹簧元件613的弹力以压缩弹簧元件613以相对第一底座611闭合,以实现夹紧功能。同时,该第一凸轮轴631也会被定位于第一底座611与第一夹板612;当第一凸轮轴631再次旋转时,该第一凸轮轴631的平面与板头夹61的第一夹板612接触时,该第一凸轮轴631则不会对第一夹板612形成支撑,由弹簧元件613的弹力驱使第一夹板612前端相对第一底座611打开。
以下对驱动组件65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组件65包括固定于机座1内侧的第一滑槽座651、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滑槽座651内并用于推动第一柱体635/ 第二柱体636以驱使该第二传动齿轮633转动的第一驱动条652、穿设于该第一滑槽座651 内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条652伸出或缩回第一滑槽座651的第一驱动轴653、驱动该第一驱动轴653旋转的第一齿条654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齿条654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655,其中,该第一驱动条652上端设置有多个连续分布的第一凸齿601,该第一驱动轴653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602,该第一驱动齿轮602与第一凸齿601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65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603,所述第一齿条654与第二驱动齿轮603啮合。工作时,该第一驱动气缸655驱动该第一齿条654向上/向下移动,此时会驱使该第二驱动齿轮603旋转,从而驱使该第一驱动轴653及其末端安装的第一驱动齿轮602转动,该第一驱动齿轮602 在转动的时候会驱使该第一驱动条652相对第一滑槽座651伸出或缩回,当该第一驱动条 652伸出于该第一滑槽座651外并推动该第一柱体635或第二柱体636,以此驱使该第一摆动块634转动,该装配结构的结构紧凑,并可采用第一驱动气缸655驱动,其制作成本更低。
为了保证第一齿条654安装更加稳定,还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机座1外侧还设置有可旋转的限位轮604,该限位轮604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该限位轮604与第二驱动齿轮603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第一齿条654穿设于该间隔内,且该第一齿条654的无齿面与限位轮604接触,以此在第一驱动气缸655驱动第一齿条654上下移动时,由于该第一齿条654的无齿面与限位轮604接触,以此实现对第一齿条654的限位,从而保证第一齿条654能够实现稳定上下滑。
所述第一驱动模组66包括有穿设于机座1内并可旋转的第一驱动轴体661、固定于该第一驱动轴体661端部的第一摆块662、用于驱动该第一摆块662摆动的第二驱动气缸663、安装于该第一驱动轴体661上并位于该版筒101旁侧的第一摆架66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摆架664前端的第一转轴665;所述第一滚动体660套设于该第一转轴665***,并可旋转。该第一驱动模组66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所述第二驱动模组67包括有安装于机座1内的第一架体671、若干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架体671前端的摆动板672、连接于第一架体671与摆动板672之间并用于驱动该摆动板672摆动的第三驱动气缸673,该摆动板672前端设置有第二转轴674;所述第二滚动体670套设于该第二转轴674***,并可旋转。该第二驱动模组67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该第二驱动模组67与第一驱动模组66交错安装,其装配结构更加紧凑。
结合图7-8所示,所述自动供墨传墨***7包括墨斗71、墨斗辊72、传墨棍73、连杆驱动机构74、油墨量调节装置75和摆动连接块76。该传墨棍73用于与串墨装置2接触,其中,该墨斗71安装于机座1内侧,该墨斗辊72与墨斗71对接,并用于将墨斗71内的油墨传递到传墨棍73,该传墨棍73与墨斗辊72接触以实现传墨,连杆驱动机构74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驱动该墨斗辊72转动,以此将墨斗71内的油墨传递到传墨棍73,该墨斗辊 72端部与摆动连接块76一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761连接,油墨量调节装置75用于调节供墨量。
以下对油墨量调节装置75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所述油墨量调节装置75包括有水平位移调节机构751、位移调节座752、滑动调节座753和滑动体754,该位移调节座752安装于该水平位移调节机构751上并可由水平位移调节机构751调节水平位移;该滑动调节座753一端与位移调节座752形成可旋转连接,该滑动调节座753另一端与连杆驱动机构 74的连杆741形成可旋转连接;所述滑动体754置于滑动调节座753的水平滑行槽701内,且该摆动连接块76的另一端通过轴体与滑动体754连接,通过调节滑动体754在水平滑行槽701内的位置来调节摆动连接块76的摆动幅度,进而调节墨斗辊72的转速,以此实现调节油墨量。具体而言,该油墨量调节装置75在工作时,由水平位移调节机构751驱动位移调节座752水平移动,以此驱使该滑动体754于滑动调节座753的水平滑行槽701内滑动,进而实现调节滑动体754在水平滑行槽701内的位置,由于滑动调节座753另一端与连杆驱动机构74的连杆741形成可旋转连接,且该摆动连接块76的另一端通过轴体与滑动体754 连接,以此使摆动连接块76的另一端与滑动调节座753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化,以致在连杆驱动机构74的连杆741驱动滑动调节座753上下摆动时,该摆动连接块76的摆动幅度会发生变化,此时,该墨斗辊72的转速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实现调节墨斗与墨斗辊之间的供墨油墨量的目的。更具体而言,该由于滑动体754在水平滑行槽701内滑动,使滑动调节座 753可相当于摆动连接块76在长度方向的延伸结构,当滑动体754在水平滑行槽701内向连杆741的方向移动时,则相当于摆动连接块76的长度增大,即摆臂增长,此时由于连杆 741驱动的幅度是固定的,以致该摆动连接块76上下摆动的幅度变小,墨斗辊72的转速变慢,从而减小供墨油墨量;当滑动体754在水平滑行槽701内向连杆741的反方向移动时,则相当于摆动连接块76的长度缩短,即摆臂缩短,此时由于连杆741驱动的幅度是固定的,以致该摆动连接块76上下摆动的幅度变大,墨斗辊72的转速变快,从而增大供墨油墨量;以上操作均由机械自动化操作完成,其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操作起来即方便,并且可实现增大供墨油墨量或减小供墨油墨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所述水平位移调节机构751包括有固定于机座1外侧的第一安装架7511、水平穿设于第一安装架7511内的水平导向杆7512和与水平导向杆7512平行分布的螺杆7513以及套设于螺杆7513上的螺纹套和安装于螺杆7513端部并用于驱动该螺杆7513旋转的驱动件7514;所述位移调节座752固定于螺纹套***,且该位移调节座752还套设于该水平导向杆7512 ***,该水平导向杆7512起到对位移调节座752进行稳定导向的作用。水平位移调节机构 751在工作时,该驱动件7514驱动该螺杆7513旋转,该螺杆7513旋转在旋转时会驱使螺杆7513上的螺纹套水平移动,进而驱使位移调节座752在水平导向杆7512上稳定的移动。
所述驱动件7514为设于螺杆7513端部的操作手柄,其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成本低。或者是,驱动件7514为设于螺杆7513端部的电机驱动模组,其自动化高,并且能够精确驱使该螺杆7513转动以精确调节位移调节座752的相对位置。
所述滑动体754为矩形滑块,该矩形滑块四个角部均设置有圆倒角,其能够更好的装入到滑动调节座753的水平滑行槽701,且该矩形滑块稳定的定位于水平滑行槽701,以实现稳定的滑动。
另外,所述油墨量调节装置75还包括有手动调节模组755,通过该手动调节模组755 驱使墨斗辊72旋转以增加墨斗辊的转速。具体而言,该连杆驱动机构74驱动该墨斗辊72 转动,此时,通过手动调节模组755可加速墨斗辊的转速,以此达到增加供墨油墨量的目的。
具体而言,所述手动调节模组755包括有通过第二单向轴承7551套设于墨斗辊72上的轴套座7552以及固定于轴套座7552上的调节操作杆7553。
由于第二单向轴承7551的存在,使该轴套座7552与墨斗辊72仅在一个方向可同步转动,而在另一个方向可相对不干涉旋转,即调节操作杆7553仅能单向驱动该墨斗辊72沿一个方向转动。当需要增大墨斗与墨斗辊之间的供墨油墨量时,工作人员手动握住调节操作杆,并正向拉动调节操作杆以驱使墨斗辊正向旋转,然后反向推动调节操作杆,此时,该轴套座与墨斗辊不干涉而相对旋转,最后再正向拉动调节操作杆以驱使墨斗辊正向旋转,以此重复可加快墨斗辊的旋转速度,从而实现增大墨斗与墨斗辊之间的供墨油墨量。
所述传墨棍73通过摆动装置77安装于机座1内侧,并可由该摆动装置77驱使传墨棍 73靠近或远离墨斗辊72。
结合图9-11所示,所述串墨装置2包括:多根安装于机座1上并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以及安装于机座1上并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25,该串墨辊在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同时会不断与匀墨辊25接触,以此实现将油墨层捻匀、压薄,油墨层变得更加均匀,保证后期的印刷质量。
为了实现全部匀墨辊25同步旋转,于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201,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201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202啮合以连动,并且与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26,该第一驱动机构26的驱动齿轮261与过度齿轮202或一个第一齿轮201啮合,当第一驱动机构26的驱动齿轮261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201直接驱动全部的匀墨辊25 同步旋转或者是通过过度齿轮202配合第一齿轮201驱动全部的匀墨辊25同步旋转,即使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依次连动。
为了实现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27。
具体而言,第一传动机构27包括有通过第一轴承座271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 侧面的第一驱动轴272、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272上的第一摆杆273和第二摆杆274、通过第二轴承座27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的第三摆杆275,该第一摆杆273一端连接第一串墨辊21的端部,该第一摆杆273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6并由第一驱动机构26驱动以实现摆动;所述第二摆杆274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串墨辊22和第三串墨辊23的端部;所述第三摆杆275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串墨辊23和第四串墨辊24的端部。工作时,第一驱动机构26驱动第一摆杆273实现摆动,以此驱使该第一串墨辊21伸出,与此同时,该第一摆杆273在实现摆动的同时会驱动第一驱动轴272旋转,以此驱动该第二摆杆274中部摆动,以此驱动该第二串墨辊22缩回,同时驱动该第三串墨辊23伸出,该第三串墨辊23伸出的同时会驱动该第三摆杆275摆动,以此驱使第四串墨辊24缩回,以此实现驱动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即该第一串墨辊21、第三串墨辊23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二串墨辊22、第四串墨辊24处于缩回状态,反之,该第一串墨辊21、第三串墨辊23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二串墨辊22、第四串墨辊 24处于伸出状态。综上所述,所述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通过自身的第一齿轮配合过度齿轮啮合以实现同步轴向旋转,并且通过第一传动机构27驱动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且该第一传动机构27结构简单,零件少,且其安装紧凑而无需占用较多的空间,且该第一传动机构27中的第一摆杆273被第一驱动机构26驱动以实现摆动后,第二摆杆 274和第三摆杆275也会同步摆动,以此驱使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 23、第四串墨辊24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其传动稳定,保证匀墨质量,令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套211、第二驱动套221、第三驱动套231、第四驱动套241,该第一驱动套211、第二驱动套221、第三驱动套231、第四驱动套241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212、第二槽体222、第三槽体232、第四槽体242;所述第一摆杆273一端伸入该第一槽体212 中,以此在第一摆杆273摆动过程中,该第一摆杆273一端会直接驱使该第一驱动套211 在轴向移动,而实现驱使该第一串墨辊21在轴向移动(即缩回和伸出);所述第二摆杆274 两端分别伸入该第二槽体222和第三槽体232中,所述第三摆杆275两端分别伸入该第三槽体232和第四槽体242中,其中,该第二摆杆274端部和第三摆杆275端部同时伸入该第三槽体232的不同位置,也就是说,该第一摆杆273、第二摆杆274和第三摆杆275在摆动时,能够分别通过第一驱动套211、第二驱动套221、第三驱动套231、第四驱动套241分别驱使该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进行轴向移动(即缩回和伸出)。
为防止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第三串墨辊23、第四串墨辊24在旋转的过程中,对第一摆杆273、第二摆杆274和第三摆杆275的端部造成影响,做出了以下设计:所述第一摆杆273一端安装有第一滚轮203,该第一滚轮203伸入该第一槽体212中,以致使第一驱动套211在旋转过程中,该第一滚轮203也在第一槽体212中滚动,以此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少摩擦力,降低磨损,保证寿命;所述第二摆杆274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205,该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205分布伸入该第二槽体222和第三槽体232中,所述第三摆杆27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滚轮206和第五滚轮207,该第四滚轮206和第五滚轮207 分别伸入该第三槽体232和第四槽体242中。综上所述,该第一驱动套211、第二驱动套221、第三驱动套231、第四驱动套241均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滚轮203在第一槽体212中滚动,第二滚轮在第二槽体222中滚动,第三滚轮205和第四滚轮206均在第三槽体232中滚动,第五滚轮207在第四槽体242中滚动,以此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少摩擦力,降低磨损,保证寿命。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6的凸轮262连接有一连杆263,该连杆263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摆杆273的另一端,以致该凸轮262在旋转过程中,会拉动连杆263上下移动,以此驱动该第一摆杆273进行摆动。
所述第一串墨辊21***套设有第一铜套213,该第一铜套213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上;该第一串墨辊21与第一铜套213可同步周向旋转,并且该第一串墨辊21可相对第一铜套213在轴向滑动,以此使第一串墨辊21实现在轴向旋转的同时,能够在轴向滑动,以此配合匀墨辊进行串墨,使油墨变得更加均匀。
所述第一铜套213内壁成型有若干轴向分布的滑槽208;所述第一串墨辊21***设置有若干轴向分布的凸筋209,该凸筋209嵌入该滑槽208中,以此保证第一串墨辊21可相对第一铜套213在轴向滑动,并且使第一铜套213和第一串墨辊21能够同步进行周向旋转。
所述第二串墨辊22与机座1的装配结构、第三串墨辊23与机座1的装配结构、第四串墨辊24与机座1的装配结构均和所述第一串墨辊21与机座1的装配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第一串墨辊21、第二串墨辊2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三串墨辊23位于第二串墨辊22上方,该第四串墨辊24位于第三串墨辊23的上方。
见图12-14所示,所述伺服驱动水墨平衡***5包括水斗51、带水辊52、第一调整装置53、计量辊54、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第二调整装置5、传墨桥辊58、废水盘59和伺服驱动装置50。
其中,所述水斗51设置于机座1内,带水辊5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置于水斗51内,该带水辊52用于带起该水斗51内的水,并将水传递给计量辊54,该计量辊5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与带水辊52接触,该计量辊54用于将带水辊52上传递的水转移到靠版水辊55。所述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通过第一调整装置53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该串水辊56位于靠版水辊55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54且与靠版水辊55接触,所述串水辊56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55的直径;靠版水辊55位于计量辊 54一侧并可与计量辊54接触。所述传墨桥辊58通过第二调整装置57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可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对靠版水辊55传墨;所述废水盘59设置于该串水辊56下方,通过该废水盘59用于盛接废水,防止废水飞溅或滴下至其它机构或零件。也就是说,本发明增设有计量辊54,该计量辊54设置于靠版水辊55与带水辊52之间,该计量辊54用于将带水辊52上传递的水转移到靠版水辊55,且该计量辊54可实现调节水的作用,具有耐油墨缠绕、供水稳定、耐湿水的特性,以此实现稳定、精确地将水转移到靠版水辊55;传墨桥辊58通过第二调整装置57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并可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对靠版水辊55传墨,以此实现稳定、精确地将墨转移到靠版水辊 55,以便实现从精准的水墨平衡,并且保证后期的印刷质量。另外,本发明增设了串水辊56,该串水辊56位于靠版水辊55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54且与靠版水辊55接触,以致靠版水辊55将水墨传递版筒(即安装PS版的滚筒)后,该串水辊56则将余下的废弃水墨转移至废水盘59,且所述串水辊56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55的直径,以致可使用尺寸较小的废水盘59,以此减少体积,降低占用空间,以便其它机构或零件的安装及位置的设计,使本发明结构更加紧凑。
以下对废水盘59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废水盘59包括有固定于机座1内的主盘体591以及沿主盘体591右上方倾斜延伸的接水子盘592,该主盘体591置于该水斗51、计量辊54下方用于盛装水斗51、计量辊54溢出或滴下的废水;所述接水子盘592倾斜延伸至串水辊56下方,以盛装串水辊56转移处理的废水(即废弃水墨),该废水盘59的形状设计更加便于安装,可更好的减小本发明的体积,并且便于其它机构或零件的安装及位置的设计。所述主盘体591下端还设置有废水出水管593,该废水出水管593末端设置有出水接口594,该出水接口594***设置有用于与管体张紧固定的凸环。
所述水斗51下端还设置有进水管511,该进水管511末端设置有进水接口512,该进水接口512***设置有用于与管体张紧固定的凸环。
所述伺服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该带水辊52、计量辊54、靠版水辊55旋转的,其中,该带水辊52、计量辊54的转速相同,并与靠版水辊55的转速不同。
具体而言,所述伺服驱动装置50包括有伺服电机501、与伺服电机501配合的减速机 502、连接于减速机502与带水辊52之间的第一齿轮模组503、分别设置于带水辊52和计量辊54上并相互啮合且尺寸相同的第一传动齿轮504和第二传动齿轮505。所述伺服驱动装置50采用伺服电机501作为动力源驱动带水辊52、计量辊54同步同速旋转,其精度更高,运行更加稳定。
所述靠版水辊55使靠PS版轮转机其它机构驱动。
所述第一调整装置53包括:中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机座1内侧的L形摆块531 以及用于驱动该L形摆块531摆动的第一调整气缸532,该第一调整气缸532的缸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侧,该第一调整气缸532的活塞杆通过转动连接件533连接于L形摆块531一端,所述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安装于L形摆块531另一端,且该串水辊 56位于L形摆块531另一端的末端。工作时,该第一调整气缸532驱动该L形摆块531摆动,该L形摆块531摆动的同时会驱使该靠版水辊55和串水辊56同时向外移动,使靠版水辊55离开计量辊54,以便计量辊54等零件的维修保养。另外,由于第一调整气缸532的缸体和活塞杆均为可旋转连接,以此保证第一调整装置53能够驱动该L形摆块531实现稳定转动/摆动。
所述第二调整装置57包括:弧形摆块571以及用于驱动该弧形摆块571摆动的第二调整气缸572,该弧形摆块571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侧,该弧形摆块571另一端与第二调整气缸57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传墨桥辊58安装于弧形摆块571上。工作时,该第二调整气缸572驱动该弧形摆块571摆动,该弧形摆块571摆动的同时会驱使该传墨桥辊58向外移动,使传墨桥辊58离开靠版水辊55,以便靠版水辊55等零件的维修保养。
见图15-17所示,所述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3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驱动胶布筒 102相对版筒101偏移以实现离合压。
所述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3包括安装于机座1两侧的第一偏心轴套31和第二偏心轴套3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偏心轴套31的第一偏心轴孔311内的第一偏心轴承 33和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偏心轴套32的第二偏心轴孔321内的第二偏心轴承34、用于驱动该第一偏心轴承33和第一偏心轴承33同步偏转的离合压驱动机构35以及分别设置于机座1两侧并分别用于驱动该第一偏心轴套31和第二偏心轴套32转动的第一手动调节模组36和第二手动调节模组37,胶布筒102两端分别穿设固定于第一偏心轴承33和第二偏心轴承34中。本发明采用第一偏心轴套31和第一偏心轴承33两个偏心件作为一个模组安装于该胶布筒102一端,再采用第二偏心轴套32和第二偏心轴承34两个偏心件作为一个模组安装于该胶布筒102另一端,并且采用离合压驱动机构35驱动该第一偏心轴承33 和第一偏心轴承33同步偏转,以此驱使胶布筒102相对版筒101偏移以实现离合压,同时此结构可大大增强本发明的承载能力,使胶布筒102稳定安装于机座1上,还能够提高精度,且磨损少,以保证使用寿命;另外,还采用第一手动调节模组36和第二手动调节模组37分别驱动第一偏心轴套31和第二偏心轴套32转动,以此在离合压驱动机构35工作的条件下实现微调胶布筒102偏移量,同时能够锁定第一偏心轴套31和第二偏心轴套32以防止第一偏心轴套31和第二偏心轴套32转动,以保证后期由离合压驱动机构35驱动该第一偏心轴承33和第一偏心轴承33同步偏转以此驱使胶布筒102偏移以实现离合压,以此实现调节调胶布筒102偏移量,且更好控制,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令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第一偏心轴承33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偏心轴套31的第一偏心轴孔311 内,以致该第一偏心轴承33整体相对该第一偏心轴套31转动时,会发生偏心转动,以形成偏移量。
所述第二偏心轴承3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偏心轴套32的第二偏心轴孔321 内,以致该第二偏心轴承34整体相对该第二偏心轴套32转动时,会发生偏心转动,以形成偏移量。
以下对所述第一偏心轴承33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偏心轴承33包括有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的第一外圈体331、第一中圈体332和第一内圈体334。其中,所述第一外圈体331具有第一圆形轴孔3311;所述第一中圈体332安装于第一圆形轴孔3311内,该第一中圈体332***与第一圆形轴孔3311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滚动体333,该第一中圈体332与第一外圈体331为同心转动,不会发生偏移。所述第一中圈体332内部具有第三偏心轴孔3321;所述第一内圈体334安装于第三偏心轴孔3321内,该第一内圈体334***与第三偏心轴孔3321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滚动体335,该第一内圈体334在相对第一中圈体332内部的第三偏心轴孔3321旋转,以此实现第一内圈体334相对第一中圈体332进行偏心旋转,以具有偏移量;且该第一内圈体334内部具有第二圆形轴孔3341,所述胶布筒102端部穿设固定于该第二圆形轴孔3341内,使胶布筒102 与第一偏心轴承33形成固定装配。其中,所述第一中圈体332与离合压驱动机构35连接,以致该离合压驱动机构35驱使该第一中圈体332偏心旋转,以便驱动该胶布筒102相对另一个滚筒分离或靠拢,以实现离合压。
所述第一滚动体333和第二滚动体335为滚针或钢珠。所述第二偏心轴承34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偏心轴承33的结构相同,实现的目的和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对所述离合压驱动机构35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离合压驱动机构35包括有:与第一偏心轴承33中的第一中圈体332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块351、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的第一转角块352、铰接连接于第一连接块351上端与第一转角块352上端之间的第一连杆353、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并位于第一转角块352下方的第二转角块354、铰接连接于第二转角块354上端与第一转角块352下端之间的第二连杆35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并用于驱动该第二转角块354摆动的第一气缸356、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另一侧面的第三转角块357、穿设于该机座1中并连接第一转角块352和第三转角块357的同步连杆358、与第二偏心轴承34中的第二中圈体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块359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块359与第三转角块357之间的第三连杆350。离合压驱动机构35工作时,由第一气缸356驱动该第二转角块354摆动,该第二转角块354摆动后通过第二连杆355拉动第一转角块352摆动,而该第一转角块352在摆动的同时会通过第一连杆353拉动第一连接块351旋转,以致该第一连接块351可驱使第一偏心轴承33中的第一中圈体332转动,以此同时,该第二转角块354 摆动的同时会通过同步连杆358驱使第三转角块357同步旋转,第三转角块357通过第三连杆350拉动第二连接块359转动,以此驱动该第二偏心轴承34中的第二中圈体转,最终驱使该胶布筒102实现偏转,使该胶布筒102相对另一个滚筒分离或靠拢,以实现离合压。
所述机座1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块381,该第一安装块381上螺旋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第一调节螺丝382,该第一调节螺丝382上端固定有第一调节垫块383,所述第一调节垫块 383置于第二转角块354下端并用于防止第二转角块354过度向下转动。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可螺旋第一调节螺丝382以驱使该第一调节垫块383上升或下降,以此调节第一调节垫块383的高度,当第二转角块354旋转到预定的位置后,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垫块383的高度,使第一调节垫块383置于第二转角块354下端并用于防止第二转角块354继续转动的目的,使整个离合压驱动机构35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所述第一手动调节模组36包括有固定于该第一偏心轴套31下端的第一涡轮齿块361、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机座1侧面并与该第一涡轮齿块361下端的齿部啮合的第一蜗杆362以及设置于第一蜗杆362端部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蜗杆362旋转的第一调节手柄363。工作时,通过手部驱使该第一调节手柄363旋转以驱动该第一蜗杆362转动,通过第一涡轮齿块361下端的齿部驱使第一偏心轴套31转动,以此达到调节的目的。同时,通过第一涡轮齿块361与第一蜗杆362实现自锁,避免第一偏心轴套31意外转动。
所述第二手动调节模组37的结构与第一手动调节模组36的结构相同,实现的功能及达到的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见图18-20所示,所述靠版装置4设置于机座1内,并置于版筒101的***。
所述靠版装置4包括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图未示)、多根靠版辊105及动力机构43,其中,该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分别设置于机座1两内侧,多根靠版辊105均分布于版筒101的***,且多根靠版辊105均设置于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之间,且该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控制靠版辊105实现调节靠版辊105 的相对位置;所述动力机构43用于同时驱动该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工作;本发明工作时,由动力机构43同时驱动该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工作,再由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控制靠版辊105实现调节靠版辊105的相对位置,以此同步驱动所有靠版辊105远离或靠近版筒101。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所有靠版辊105同步远离或靠近版筒101,无需技能与经验高超的技术人员操作,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并能够保证调整的准确程度,且调节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对第一调节机构4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1包括多个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侧的偏心旋转座411、设于机座1内侧并用于粗调偏心旋转座411旋转角度并对偏心旋转座411形成弹性支撑定位的粗调模组412、通过偏心轴413以可偏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偏心旋转座411上的轴承座414、安装于偏心旋转座411上并用于微调轴承座414旋转角度并对轴承座414形成支撑定位的微调模组415、固定于轴承座414内的轴承(图未示)及用于同时驱动所有偏心旋转座411克服粗调模组412提供的弹性支撑力以摆动的摆动臂417,摆动臂417与动力机构43中的第一驱动凸轮432接触;所述靠版辊105端部穿设固定于轴承内。所述摆动臂417中部通过第三轴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内侧。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1中偏心旋转座411、粗调模组412、轴承座414、微调模组415、轴承的数量为四个,并一一对配安装;所述摆动臂417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1在工作时,动力机构43中的第一驱动凸轮432在转动时,驱动摆动臂417进行摆动,该摆动臂417在摆动过程中会同时驱动所有偏心旋转座411克服粗调模组412提供的弹性支撑力以向上摆动,以此驱使所有靠版辊105远离版筒101;当动力机构43中的第一驱动凸轮432在反方向转动时,该第一驱动凸轮432不再顶起摆动臂417,摆动臂417不再受到向上的力,粗调模组412为偏心旋转座411提供的弹性支撑力驱使该偏心旋转座411复位,以此驱使所有靠版辊105靠近版筒101。
所述偏心旋转座411具有弧形接触面4111;所述摆动臂417上端具有圆弧段4171,该圆弧段4171上设置有多个与偏心旋转座411一一对应的第一驱动轴承4172,该第一驱动轴承4172外圆突出于圆弧段4171侧面外并与偏心旋转座411的弧形接触面4111接触。当摆动臂417向上摆动后,该摆动臂417通过第一驱动轴承4172顶起偏心旋转座411的弧形接触面4111,由于二者时间形成滚动摩擦,其磨损小,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摆动臂417下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轴承4173,该第二驱动轴承4173与第一驱动凸轮 432接触接触,第一驱动凸轮432顶起第二驱动轴承4173时,二者时间形成滚动摩擦,其磨损小,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其中,该第一驱动凸轮432外表面包括有相互连接的圆弧驱动面4321和定位平面4322。当圆弧驱动面4321与第二驱动轴承4173接触时,该第一驱动凸轮432则顶起第二驱动轴承4173,以形成向上的力;当定位平面4322与第二驱动轴承4173接触时,该第一驱动凸轮432不再顶起第二驱动轴承4173,没有向上的力,此时,粗调模组412为偏心旋转座411提供的弹性支撑力驱使该偏心旋转座411复位,以此驱使所有靠版辊105靠近版筒101。当需要调节靠版辊105与版筒101之间的间隙时,可采用粗调和微调两种方式实现。具体而言,需要粗调时,通过微调模组415粗调偏心旋转座411旋转角度,以此驱使安装于偏心旋转座411上的轴承座414的相对角度,以此达到粗调靠版辊105与版筒101之间间隙的目的;当需要微调时,通过微调模组415微调轴承座414旋转角度,以此达到微调靠版辊105与版筒101之间间隙的目的。
具体而言,所述粗调模组412包括有固定于机座1内侧的第一支撑座4121、以可滑动的方式穿过该第一支撑座4121并与偏心旋转座411外侧铰接的拉杆4122、套设于该拉杆4122***并提供弹性支撑力的弹簧4123以及螺旋安装于该拉杆4122后端的第一螺母4124。工作时,旋入第一螺母4124以向上拉动拉杆4122,以此压缩弹簧,并驱动偏心旋转座411 向上偏心转动(逆时针转动),以此调节偏心旋转座411的角度;或者是,旋出第一螺母4124,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拉杆4122向下顶出,以驱动偏心旋转座411向下偏心转动(顺时针转动),以此调节偏心旋转座411的角度,从而粗调轴承座414的相对角度,以此达到粗调靠版辊105与版筒101之间间隙的目的。
所述微调模组415包括有固定于偏心旋转座411上的第二支撑座4151、穿设于第二支撑座4151中并可旋转的微调螺杆415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轴承座414外侧的螺孔座4153,微调螺杆4152的光杆穿设于第二支撑座4151中并可旋转;该螺孔座4153具有内螺孔,该微调螺杆4152末端的螺纹段螺旋穿过该内螺孔;所述螺孔座4153设置于轴承座414 外侧。工作时,拧动微调螺杆4152顺时针旋转,该微调螺杆4152不断旋入该螺孔座4153 的内螺孔,以此拉动该螺孔座4153摆动,即可驱使该轴承座414偏心转动,或者是,拧动微调螺杆4152逆时针旋转,该微调螺杆4152不断旋出该螺孔座4153的内螺孔,以此推动该螺孔座4153摆动,即可驱使该轴承座414偏心转动,以此实现微调靠版辊105与版筒101 之间间隙的目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1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也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对动力机构4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动力机构43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穿设于机座1中的同步驱动杆431、固定于同步驱动杆431两端并分别用于驱动该第一调节机构41 和第二调节机构工作的第一驱动凸轮432和第二驱动凸轮以及驱动该同步驱动杆431旋转的动力件433。其中同步驱动杆43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于机座1两侧,以致可实现稳定转动。所述动力机构43工作时,由动力件433驱动该同步驱动杆431旋转,并且该同步驱动杆431带动第一驱动凸轮432和第二驱动凸轮以驱使该第一调节机构41和第二调节机构工作,其结构简单。
再进一步而言,所述动力件433包括第一摆块4331以及动力气缸4332,该第一摆块4331 一端固定于同步驱动杆431末端,该动力气缸4332的缸体通过第一轴体4333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侧面,该动力气缸4332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枢接头4334与第一摆块4331另一端铰接。工作时,该动力气缸4332通过拉动/推动第一摆块4331以同步驱动杆431作为支点摆动,而同步驱动杆43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于机座1两侧,且该第一摆块4331一端与同步驱动杆431末端固定连接,以致使该第一摆块4331在摆动时能够驱使该同步驱动杆431转动。
见图21-24所示,所述斜拉版装置9包括:包括安装于机座1两侧并可调节角度的第三偏心轴套91和第四偏心轴套92、设置于第三偏心轴套91中第一偏心孔位910内的第三偏心轴承93、设置于第四偏心轴套92中第二偏心孔位921内的调心轴承94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三偏心轴承93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91中第一偏心孔位910内转动的斜拉机构95,版筒 101一端穿设于调心轴承94内,使版筒101可相对调心轴承94在径向任意位置摆动,版筒 101另一端穿设于第三偏心轴承93内,使版筒101另一端能够通过第三偏心轴承93相对机座1实现偏移,也就是说,斜拉版装置9通过斜拉机构95驱使该第三偏心轴承93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91的第一偏心孔位910内转动以驱使版筒101一端以调心轴承94为支点摆动,以此实现自动斜拉版筒101的目的,其无需人工操作,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省时省力,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保证斜拉版的精准度,另外,斜拉版装置9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再者,斜拉版装置9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三偏心轴套91和第四偏心轴套92的角度,以调整调心轴承94和第三偏心轴承93的偏移量,以此实现微调版筒101 的斜拉位置,以保证后期斜拉版筒101更精准。
所述调心轴承为现有技术产品,其内圈可相对外圈轴向摆动。
以下对斜拉机构95的具体结构做说明:所述斜拉机构95包括有斜拉气缸951、与斜拉气缸951的活塞杆9511铰接的第一连动块952以及固定于该第一连动块952末端的第一连接环953,该斜拉气缸951的缸体9512通过第一转动体954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 侧面;所述第一连接环953与第三偏心轴承93的第三外圈体931固定连接。工作时,由于斜拉气缸951通过活塞杆9511上下活动以驱使第一连动块952上下活动,且该斜拉气缸951 能够相对机座1转动,且活塞杆9511与第一连动块952也可相互转动,以致通过第一连动块952驱使第一连接环953实现转动,从而驱使第三偏心轴承93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91 的第一偏心孔位910内转动,且该第三偏心轴承93自带偏移功能,以驱使版筒101一端以调心轴承94为支点摆动,以此实现自动斜拉版筒101的目的。
具体而言,所述活塞杆9511下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块955,所述第一连动块952设置有安装孔9521以及位于内壁的第一孔位9522;所述第一转动块955置于第一连动块952的安装孔9521内,并且该第一转动块955两侧成型的轴体9551嵌入所述第一连动块952的第一孔位9522中以形成可转动连接,使活塞杆9511下端与第一连动块952铰接。
所述第三偏心轴承93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三偏心轴承93包括:第三外圈体931,其具有第三偏心孔位9311;滚针轴承932,其固定穿设于第三偏心孔位9311内,所述版筒101端部镶嵌固定该滚针轴承932的内孔9321中,以致使该第三偏心轴承93能够通过第三偏心孔位9311实现旋转偏移的功能。具体而言,当斜拉机构95驱使该第三偏心轴承93在第三偏心轴套91的第一偏心孔位910内转动一定角度后,且该滚针轴承932固定于第三偏心孔位9311内,其相对第三外圈体931即实现了偏心,以致该滚针轴承932的转动时即可相对第三外圈体931实现偏心转动。
所述机座1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连动块952移动位置的检测模组96,通过该检测模组96检测第一连动块952实际移动位置,以此便于后期调节第三偏心轴承93在第三偏心轴套91的第一偏心孔位910转动的角度。具体而言,所述检测模组96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机座1侧面的第一安装架961、安装于第一安装架961一侧并相互配合的第一感应器962和第二感应器963、以及安装于第一连动块952上的感应片964,该感应片964置于第一感应器 962和第二感应器963之间。
所述第三偏心轴套91外部***成型有向外凸出的挡板911,该挡板911设置有弧形调节孔912,且挡板911内侧贴合机座1侧面,螺丝913穿过该挡板911弧形调节孔912后与机座1侧面螺旋固定,松开螺丝913后可相对机座1侧面旋转第三偏心轴套91,以便于调节第三偏心轴套91的旋转角度,且其结构简单,调节操作方便。
所述第四偏心轴套92的结构与第三偏心轴套91的结构相同,且该第四偏心轴套92与机座1的装配结构也和第三偏心轴套91与机座1的装配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6)

1.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包括有机座、安装于机座内并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版筒、胶布筒和压印滚筒以及用于驱动该版筒、胶布筒和压印滚筒同步转动的伺服电机驱动装置、用于对版筒自动装载PS版的自动装版***、安装于该机座内并置于版筒外侧的伺服驱动水墨平衡***、安装于该伺服驱动水墨平衡***上端的串墨装置、与串墨装置适配的自动供墨传墨***和靠版装置,该胶布筒通过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以可调节偏移量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该版筒通过斜拉版装置安装于机座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装版***包括:安装于版筒***的板头夹和板尾夹、用于驱动该板头夹打开或闭合的第一传动机构、用于驱动该板尾夹打开或闭合的第二传动机构、安装机座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或第二传动机构工作的驱动组件、用于压住装载于版筒***的PS版的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以及安装于该机座内并用于驱动该第一滚动体贴靠版筒或离开版筒的第一驱动模组和安装于该机座内并用于驱动该第二滚动体贴靠版筒或离开版筒的第二驱动模组;
所述板头夹包括有固定于版筒***的第一底座以及活动安装于该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夹板和多个设置于第一底座与第一夹板后端之间的弹簧元件,该第一夹板前端在弹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底座打开;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有穿设于该第一底座与第一夹板后端之间并用于驱使第一夹板克服弹簧元件的弹力相对第一底座闭合的第一凸轮轴、安装于第一凸轮轴末端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安装于该第二传动齿轮外侧并与第二传动齿轮连动的第一摆动块,该第一摆动块端部两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于机座内侧的第一滑槽座、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滑槽座内并用于推动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驱使该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条、穿设于该第一滑槽座内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条伸出或缩回第一滑槽座的第一驱动轴、驱动该第一驱动轴旋转的第一齿条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齿条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其中,该第一驱动条上端设置有多个连续分布的第一凸齿,该第一驱动轴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该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凸齿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
所述伺服驱动水墨平衡***包括设置于机座内的水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置于水斗内的带水辊、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与带水辊接触的计量辊、通过第一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的靠版水辊和串水辊、通过第二调整装置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内并可与靠版水辊接触以对靠版水辊传墨的传墨桥辊、设置于该串水辊下方的废水盘,该串水辊位于靠版水辊左/右下方并靠近计量辊且与靠版水辊接触,所述串水辊的直径小于靠版水辊的直径;靠版水辊位于计量辊一侧并可与计量辊接触;
所述串墨装置包括:多根安装于机座上并可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的串墨辊以及安装于机座上并置于相邻两根串墨辊之间的匀墨辊,每根串墨辊端部均设置有第一齿轮,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均通过过度齿轮啮合以连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与过度齿轮或一个第一齿轮啮合,使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依次连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四串墨辊相互错开进行轴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有通过第一轴承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侧面的第一驱动轴、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通过第二轴承座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侧面的第三摆杆,该第一摆杆一端连接第一串墨辊的端部,该第一摆杆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摆动;所述第二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串墨辊和第三串墨辊的端部;所述第三摆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串墨辊和第四串墨辊的端部;
所述斜拉版装置包括:包括安装于机座两侧并可调节角度的第三偏心轴套和第四偏心轴套、设置于第三偏心轴套中第一偏心孔位内的第三偏心轴承、设置于第四偏心轴套中第二偏心孔位内的调心轴承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三偏心轴承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中第一偏心孔位内转动的斜拉机构,版筒一端穿设于调心轴承内,版筒另一端穿设于第三偏心轴承内,并通过斜拉机构驱使该第三偏心轴承整体在第三偏心轴套的第一偏心孔位内转动以驱使版筒一端以调心轴承为支点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水墨平衡***还包括有用于驱动该带水辊、计量辊、靠版水辊旋转的伺服驱动装置,其中,该带水辊、计量辊的转速相同,并与靠版水辊的转速不同;所述废水盘包括有固定于机座内的主盘体以及沿主盘体右上方倾斜延伸的接水子盘,该主盘体置于该水斗、计量辊下方用于盛装水斗、计量辊溢出或滴下的废水;所述接水子盘倾斜延伸至串水辊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承模组离合压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两侧的第一偏心轴套和第二偏心轴套、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偏心轴套的第一偏心轴孔内的第一偏心轴承和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偏心轴套的第二偏心轴孔内的第二偏心轴承、用于驱动该第一偏心轴承和第一偏心轴承同步偏转的离合压驱动机构以及分别设置于机座两侧并分别用于驱动该第一偏心轴套和第二偏心轴套转动的第一手动调节模组和第二手动调节模组,所述胶布筒两端分别穿设固定于第一偏心轴承和第二偏心轴承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墨传墨***包括安装于机座内侧的墨斗、与墨斗对接的墨斗辊和用于与墨斗辊接触以实现传墨的传墨棍以及用于驱动该墨斗辊转动的连杆驱动机构和用于调节供墨量的油墨量调节装置,其中,该墨斗辊端部与摆动连接块一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连接,所述油墨量调节装置包括有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位移调节座、滑动调节座和滑动体,该位移调节座安装于该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上并可由水平位移调节机构调节水平位移;该滑动调节座一端与位移调节座形成可旋转连接,该滑动调节座另一端与连杆驱动机构的连杆形成可旋转连接;所述滑动体置于滑动调节座的水平滑行槽内,且该摆动连接块的另一端通过轴体与滑动体连接,通过调节滑动体在水平滑行槽内的位置来调节摆动连接块的摆动幅度,进而调节墨斗辊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靠版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机座两内侧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多根设置于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之间并由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驱动以实现调节位置的靠版辊以及同时驱动该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工作的动力机构,该靠版辊分布于版筒的***,并由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同步驱动所有靠版辊远离或靠近版筒以调整靠版辊与版筒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心轴承包括:第三外圈体,其具有第三偏心孔位;滚针轴承,其固定穿设于第三偏心孔位内,所述版筒端部镶嵌固定该滚针轴承的内孔中;所述第三偏心轴套外部***成型有向外凸出的挡板,该挡板设置有弧形调节孔,且挡板内侧贴合机座侧面,螺丝穿过该挡板弧形调节孔后与机座侧面螺旋固定,松开螺丝后可相对机座侧面旋转第三偏心轴套;所述第四偏心轴套的结构与第三偏心轴套的结构相同,且该第四偏心轴套与机座的装配结构也和第三偏心轴套与机座的装配结构相同。
CN202210953886.6A 2022-08-10 2022-08-10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Active CN115157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3886.6A CN115157837B (zh) 2022-08-10 2022-08-10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3886.6A CN115157837B (zh) 2022-08-10 2022-08-10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7837A CN115157837A (zh) 2022-10-11
CN115157837B true CN115157837B (zh) 2023-08-18

Family

ID=8347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3886.6A Active CN115157837B (zh) 2022-08-10 2022-08-10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783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0903A (en) * 1953-03-24 1956-06-20 Timson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otary printing machines
GB1071821A (en) * 1964-07-10 1967-06-14 Planeta Veb Druckmasch Werke A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inking rollers in printing machines
CN2830068Y (zh) * 2005-08-12 2006-10-25 潍坊永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平版胶印机水墨装置
CN101973156A (zh) * 2006-05-23 2011-02-1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CN201900776U (zh) * 2010-11-17 2011-07-20 东莞市中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CN110497693A (zh) * 2018-05-16 2019-11-26 景德镇市中景印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换滚筒式轮转胶印机的靠版辊水墨压力调整机构及方法
CN111070887A (zh) * 2019-12-23 2020-04-28 高斯图文印刷***(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商业轮转胶印机的墨路***的排列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0903A (en) * 1953-03-24 1956-06-20 Timson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otary printing machines
GB1071821A (en) * 1964-07-10 1967-06-14 Planeta Veb Druckmasch Werke A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inking rollers in printing machines
CN2830068Y (zh) * 2005-08-12 2006-10-25 潍坊永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平版胶印机水墨装置
CN101973156A (zh) * 2006-05-23 2011-02-1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CN201900776U (zh) * 2010-11-17 2011-07-20 东莞市中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CN110497693A (zh) * 2018-05-16 2019-11-26 景德镇市中景印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换滚筒式轮转胶印机的靠版辊水墨压力调整机构及方法
CN111070887A (zh) * 2019-12-23 2020-04-28 高斯图文印刷***(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商业轮转胶印机的墨路***的排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7837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1560A (zh) 一种带间歇式胶辊调节机构的印刷机
CN115157837B (zh) 高效自动化ps版轮转机
CN111906599A (zh) 一种卫浴配件金属管接头制造工艺
CN114323986B (zh) 一种穿墙套管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4083357U (zh) 一种带有上胶结构的复合机
CN201046434Y (zh) 间隙可方便调整的辊式筛分机
CN208930909U (zh) 一种可换滚筒全轮转印刷机的调压及合压装置
CN217900666U (zh) 一种大齿轮齿圈跳动值的检测装置
CN201250029Y (zh) 带料卷同步压送整平装置之构造
CN1915540B (zh) 间隙可方便调整的辊式筛分机
CN115957941A (zh) 一种自适应供油的家具板材表面涂油机
CN213772331U (zh) 一种新型旋压式摇臂顶头夹紧装置
CN213595470U (zh) 可变径转筒装置
CN201249558Y (zh) 壁纸圆网印刷机的圆网座调整装置
CN211136531U (zh) 一种全自动无心磨送料架
CN217917185U (zh) Ps版轮转机伺服驱动水墨平衡***
CN201721115U (zh) 一种胶印机用对角调整装置
CN208265471U (zh) 一种纺纱机匀速送线装置
CN200974351Y (zh) 卫星式柔版印刷机的纵横向对版装置
CN106671573A (zh) 卫星式柔版印刷机的纵横向对版装置
CN221199477U (zh) 一种点胶质量检测装置
CN201201355Y (zh) 印刷机滚筒气动离合压机构
CN221388729U (zh) 一种制钉机的送丝夹持机构
CN2320412Y (zh) 一种印刷机的湿润***调整装置
CN216265678U (zh) 一种托辊压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