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6214A - 连接部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6214A
CN115126214A CN202210315537.1A CN202210315537A CN115126214A CN 115126214 A CN115126214 A CN 115126214A CN 202210315537 A CN202210315537 A CN 202210315537A CN 115126214 A CN115126214 A CN 115126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ongitudinal axis
scaffolding
connection
scaf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5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莱维斯
F·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i Europe
Original Assignee
Peri Europ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i Europe filed Critical Peri Europe
Publication of CN115126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6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22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for scaffold members in end-to-side re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24Couplings involving arrangements covered by more than one of the subgroups E04G7/08, E04G7/12, E04G7/20, E04G7/22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4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04G5/045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for fastening scaffoldings on profiles, e.g. I or H prof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02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osed essentially of members elongated in one dimension only, e.g. poles, lattice masts, with or without end portions of special form, connected together by any means
    • E04G1/04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osed essentially of members elongated in one dimension only, e.g. poles, lattice masts, with or without end portions of special form, connected together by any means the members being exclusively poles, rods, beams, or other members of similar form and simple cross-section
    • E04G1/0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osed essentially of members elongated in one dimension only, e.g. poles, lattice masts, with or without end portions of special form, connected together by any means the members being exclusively poles, rods, beams, or other members of similar form and simple cross-section secured together by bolts or the like penetrating the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07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recting scaffolds, e.g. automatic scaffold erec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2Scaffold feet, e.g. with arrangements for adjus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0Steps or lad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4Rail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6Struts or stiffening rods, e.g. diagonal rods
    • E04G5/165Lintel for scaffo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12Clamps or clips for cross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20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for ends of members only, e.g. for connecting members in end-to-end re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2007/005Adaptors to adapt the connection means of one manufacturer's scaffold system to the one of another manufactur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Non-Reversible Transmi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不同脚手架***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域,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一脚手架***,并且具有沿纵轴线延伸的轴;以及附接区域,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二脚手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附接区域在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至少在其远离所述附接区域的一侧在所述轴中具有在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位于其内部的接纳部。所述附接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相邻的支座,该支座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支座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具有所述附接区域的最长的尺寸。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用连接部件连接不同脚手架***的脚手架节段。

Description

连接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不同脚手架***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域,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一脚手架***,并且具有沿纵轴线延伸的轴;以及附接区域,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二脚手架***,其中,第一连接区域和附接区域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第一连接区域至少在其远离附接区域的一侧在轴中具有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位于其内部的接纳部。附接区域具有与第一连接区域相邻的支座,该支座在基本垂直于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支座在基本垂直于纵轴线的方向上具有附接区域的最长的尺寸。附接区域还具有***区域,该***区域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在支座在纵轴线的方向上背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与支座相邻。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用连接部件连接不同脚手架***的脚手架节段。
背景技术
脚手架在建筑领域被用于各种任务。外墙脚手架用于设计建筑物的外表面,例如为其上漆。外墙脚手架通常由外墙脚手架框架作为主要部件来建造,近来外墙脚手架也由模块化脚手架建造。在土木工程中,支撑(shoring)被用来将各种建筑部件就位并保持其就位。这些建筑部件可以是例如预制混凝土部件、钢支撑件或钢结构。此外,架设建筑物所需的元件(如临时建造件或模板)也可以用支撑(shoring)来定位。最后,脚手架也用于服务或修改区域,例如,在炼油厂等大型加工厂,将工人安全地带到需要检修的部分。一般来说,对脚手架的基本要求是,它们必须易于运输和装配。
对于不同的应用存在不同的脚手架***。这样的脚手架***建造成模块***,并使其有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由标准化的部件组装出各个脚手架形状。然而,这些部件通常只能与同一脚手架***的部件有效结合,并且只有费很大力气才能与另一个脚手架***连接。例如,有来自土木工程的***脚手架作为桥梁的建造辅助工具,该***脚手架非常能够承受负荷,目的是在建造期间临时支撑桥梁的部件。然而,为了让工人在要建造的桥梁上工作,桥梁的施工辅助工具还必须有台阶、栏杆、梯子等。然而,这些元件通常是使用不同的脚手架***创建,如外墙脚手架。在架设桥梁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脚手架***形成的桥梁的组装辅助工具或支撑结构必须与由第二脚手架***形成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表面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设置有接口,使第二脚手架***能够与第一脚手架***连接。在现有技术中,这通常是通过在施工现场制作的单独适用的连接部件来实现的。这种自制的连接部件的缺点在于,它们的承重能力往往不能被正确估计,此外,制作这种连接部件需要大量的工作。这种单独构建的连接部件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在安装这种连接部件时,往往不能维持代表脚手架***基本尺寸的网格。因为连接部件不适合脚手架***的网格,所以脚手架***的模块***的其他部件往往不能按计划与之连接,在架设脚手架时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工作。
国际专利申请WO2019/161825A1公开了一种柱连接转接件,用它可以将第一脚手架***的柱与另一脚手架***的支撑构件连接。所提出的转接件可以经由多个连接元件与支撑构件连接,支撑构件具有多个连接孔。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缺点是,这种转接件只能与具有精确限定的宽度的支撑构件连接。此外,该转接件只允许第二脚手架***在一侧与第一脚手架***连接。如果两侧都需要连接,则需要多个转接件,这导致工作量增加,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转接件不能维持脚手架***的网格尺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解决方案,利用该解决方案可以将至少两个不同的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彼此牢固地连接起来,提供这种连接是为了使至少两个不同的脚手架***的进一步跨越连接点建造而减少调整工作。
这一目标通过一种用于连接不同脚手架***的连接部件来实现的,该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域,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一脚手架***,并且具有沿纵轴线延伸的轴;以及附接区域,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二脚手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附接区域在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至少在其远离所述附接区域的一侧在所述轴中具有在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位于其内部的接纳部,并且其中所述附接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相邻的支座,该支座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支座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具有所述附接区域的最长的尺寸,并且所述附接区域还具有***区域,该***区域在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支座在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的的一侧与所述支座相邻,其中,所述***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口,该***接口具有两个第一邻接表面,这两个邻接表面彼此平行和/或相对于所述纵轴线对称地定向,并且这两个邻接表面在关于所述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区域的外侧上,与所述纵轴线平行定向,并且所述第一***接口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凹口,该紧固凹口穿透整个所述***区域并基本上以直角延伸到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其中,所述支座相对于所述纵轴线在径向的第一方向上比在径向于所述纵轴线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更远地伸出于所述纵轴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所述附接区域的径向于所述纵轴线的最长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脚手架***。为此,该连接部件具有用于连接第一脚手架***的接口和用于连接第二脚手架***的接口。这些接口使连接部件能够快速、方便、牢固地连接到两个脚手架***。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域,该第一连接区域形成了与第一脚手架***的接口。该连接区域具有沿纵轴线延伸的轴。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纵轴线对应于第一脚手架***的组装方向。该纵轴线优选相对于轴线对称地布置。在下文中,该纵轴线可作为描述进一步的元件和这些元件之间关系的几何基础。轴优选设计成圆柱形。然而,轴的其他横截面形状(例如方形横截面)也是可以构想的。作为与第二脚手架***的接口,连接部件包括附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和附接区域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彼此接壤。因此,连接部件与第一脚手架***和第二脚手架***的第一脚手架的接口直接相邻布置。第一连接区域在其轴中,在背离附接区域的端部具有位于其内部中的接纳部。该接纳部沿纵轴线延伸。设置该接纳部是为了当连接部件与第一脚手架***的元件连接时,该元件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接纳部中。这在连接部件和第一脚手架***之间创建了正向锁定,这使得连接部件和第一脚手架***能够容易和牢固地组装。接纳部优选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沿纵轴线线性延伸。因此,接纳部的内部优选设计成圆柱形。接纳部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脚手架***中的接纳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对应,以将同一模块***的多个脚手架元件相互连接。因此,第一脚手架***的各种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连接到连接部件的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接纳部可以沿纵轴线延伸,穿过整个轴或只穿过轴的一部分。附接区域包括支座,该支座直接与第一连接区域相邻布置。该支座在基本垂直于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作为连接部件用作在第二脚手架***的元件上的支座。该支座既作为定位辅助工具,又用于在连接部件和第二脚手架***之间传递力和扭矩。支座垂直于纵轴线延伸是指支座的最长尺寸(即其长度)垂直于纵轴线定向。支座的厚度优选平行于纵轴线定向。支座的宽度垂直于纵轴线和以及支座的长度延展。支座有利的是具有板状的设计。在支座中,附接区域在关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最长尺寸。在其他方向上,例如与纵轴线平行,附接区域的其他元件可以具有比支座最大尺寸更长的尺寸。第一连接区域的轴和支座骤然彼此合并到一起,即,轴的外表面与支座的在第一连接区域的方向上定向的表面成直角。在支座从纵轴线方向上的俯视图中,所述支座优选具有矩形形状,支座的长度大于其宽度。关于其长度,该支座具有附接区域的最长尺寸。这是指该支座伸出超过附接区域的其他部分区域。附接区域的另一个这样的部分区域是***区域,该***区域在支座背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与支座相邻地延伸。***区域旨在被***第二脚手架***的一个元件中或两个元件之间。***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口,该第一***接口的形状使其能够至少部分地与第二脚手架***形成正向锁定。第一***接口包括两个第一邻接表面,这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彼此平行和/或相对于纵轴线对称地布置。邻接表面可以是平坦的或弯曲的。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并布置在其外周。第一邻接表面布置成在相对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与纵轴线有一定距离。在其最长的范围内,邻接表面平行于纵轴线延展。这是指两个邻接表面的最长延伸或尺寸平行于纵轴线定向。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可以固定地布置在附接区域上。可选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相对于纵轴线的位置也是可以调整的。这样,两个第一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调整,从而可以容易地适应不同的第二脚手架***。为了使附接区域与第二脚手架***进行正向锁定连接,***区域还包括紧固凹口,该凹口穿透整个***区域,并且基本上与两个第一邻接表面成直角布置。当连接部件与第二脚手架***连接时,可将销钉元件或铆固元件引入紧固凹口中,销钉元件或铆固元件另外被引入第二脚手架***的接收凹口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连接部件和第二脚手架***之间通过铆固产生正向锁定连接。在两个要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的这种铆固也被用于许多脚手架***中同一模块***的元件之间。这样的连接容易实现,而且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支座在径向于纵轴线的第一方向上比也径向于纵轴线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延展的第二方向更远地伸出超过相邻的***区域。这是指支座在圆周方向的部分区域中比在另一部分区域中可以进一步伸出于纵轴线。因此,支座超过纵轴线伸出可以使得在绕纵轴线的圆周方向上不均等的大。该支座优选在相对于纵轴线的第一径向方向上最远地超过纵轴线伸出,该第一径向方向相当于相对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其垂直于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定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的是,当具有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的第一***接口布置在第二脚手架***的该脚手架元件内时,该支座牢固地靠置在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上。此外,支座超过纵轴线的这种不均匀的伸出意味着在部分区域中,在第一邻接表面之外,支座超过***接口伸出得较少,在那里通常不需要将支座靠置在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上。支座的这种设计意味着连接部件具有最佳的低重量。
此外,支座在径向于纵轴线的第一方向上比在径向于纵轴线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延展的第二方向上更远地伸出于纵轴线,第一方向具有附接区域的径向于所述纵轴线的最长尺寸。在从纵轴线方向的俯视图中,支座因此在圆周方向上的整体伸出程度不一样。这种设计确保了连接部件具有与第二脚手架***最佳整合的形状,并且不会在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脚手架元件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非常容易地连接到两个不同的脚手架***,而且不需要任何单独的调整工作。第一脚手架***可以经由可***的联接容易地连接到第一连接区域中的接纳部。这种借助接纳部的连接基本上与第一脚手架***的不同脚手架元件之间的其他连接相对应。因此,第一连接区域被整合到第一脚手架***中,并与第一脚手架***的模块***中的其他脚手架元件完全兼容。这同样适用于***接口和第二脚手架***:***接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基本上也用于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之间的接口。通过这种方式,***接口或附接区域可以直接整合到第二脚手架***中,而不需要任何调整工作。根据本发明,第一连接区域和紧固区域的布置涵盖了大量的情况,其中两个脚手架***必须相互连接。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可以用作两个脚手架***之间的标准连接。与第二个脚手架***的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紧固凹口,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可***的联接来实现和紧固。这允许快速而安全地架设脚手架节段,该脚手架节段具有第一脚手架***和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因此,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来连接两个脚手架***可以节省组装相关脚手架节段的时间。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第一连接区域和附接区域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对应于第一脚手架***和第二脚手架***的网格。因此,第一脚手架***和第二脚手架***两者可以继续构建在该脚手架***所使用的相关网格中。通过这种方式,两个脚手架***的性能可以在整个连接点得以完全维持。由于结构简单,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坚固,同时自重也很低。这使得它可以容易地运输和附接到脚手架节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定连接部件还具有第二连接区域,该第二连接区域设置为与第一脚手架***连接,并且该第二连接区域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布置在支座的与第一连接区域相对的一侧,第二连接区域具有沿纵轴线延伸的接纳部,接纳部的内部横截面垂直于纵轴线定向,其形状与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在垂直于纵轴线的平面中的内部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包括两个连接区域,这两个连接区域设置为用于与第一脚手架***连接的接口。第二连接区域在纵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一连接区域相对布置。第二连接区域位于支座的关于第一连接区域的相对侧。第二连接区域可以部分在附接区域中延伸,或者在与第一连接区域相对的一侧与附接区域相邻布置。第二连接区域还包括接纳部,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可以***其中。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优选与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设计相同。特别是,接纳部在垂直于纵轴线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区域是相同的。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距离与第一脚手架***的网格尺寸相对应。以此方式,当连接部件安装在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之间时,第一脚手架***的网格被保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可以在附接区域的两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脚手架***和与附接区域联接的第二脚手架***之间的结合点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产生。第二连接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轴,该轴包含接纳部,并且其设计与第一连接区域的轴相同或相似。这样的轴可以由例如圆柱形管的管段形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规定附接区域的***区域还具有第二***接口,该第二***接口具有两个第二邻接表面,这两个第二邻接表面相互平行和/或相对于纵轴线对称定向,并且在相对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在***区域的外侧上并与纵轴线平行定向,并且第二***接口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凹口,该紧固凹口穿透整个***区域并且基本上以直角延伸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并且两个第二邻接表面与两个第一邻接表面成一角度(特别是直角)定向。在本实施例中,附接区域的***区域包括两个不同尺寸的***接口。这两个不同的***接口使得连接部件能够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不同尺寸的脚手架元件。第一***接口设置成用于与第二脚手架***的第一类型的脚手架元件连接,第二***接口设置成用于与第二脚手架***的第二类型的脚手架元件连接。这两个***接口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在形状和尺寸方面的细节上彼此不同。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描述这些细节。两个第二邻接表面在绕纵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相对于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偏移。因此,第二邻接表面与第一邻接表面呈一定角度布置。第二邻接表面的法向也因此与第一邻接表面的法向成一定角度布置。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之间的角度优选为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相对于第二***接口在绕纵轴线的圆周方向上以直角偏移。第一***接口用于将连接区域与第二脚手架***的第一类型的脚手架元件连接。如果连接部件要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第二类型的脚手架元件,则连接部件只需绕纵轴线旋转90°,并使用第二***接口来连接到第二脚手架***。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连接部件的简单旋转,就能够建立与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的第二脚手架***的连接。当连接从第一种类型改为第二种类型时,不需要进行调整工作。因此,连接部件的这一实施例可以经由附接区域直接连接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元件,而不需要额外的工作。因此,第二***接口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连接部件的使用范围。此外,第二***接口还使得附接区域的稳定性增加,从而使连接部件能够接受并承受更高的负荷。两个***接口的形状优选是相对于纵轴线对称的,以便在第二脚手架***的网格和第一脚手架***的网格中使用两个***接口时,连接部件保持完全一体化。由于两个***接口的设计基本相同,对于两个***接口而言,将连接部件连接到第二脚手架***所涉及的工作步骤几乎是相同的,因此,连接部件可以由工作人员容易、安全地进行组装和拆卸。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与纵轴线同轴定位,从而与第一连接区域的轴的接纳部对准,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具有端面孔和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具有端面孔,端面孔和端面孔布置在连接部件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区域彼此同轴布置。因此,这两个连接区域处于共同的作用线上,以便于力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区域刚好布置成连接区域相对于彼此布置在第一脚手架***的竖直柱中。以此方式,连接部件的表现就像第一脚手架***的竖直柱,因此可以特别容易地整合到第一脚手架***。第一脚手架***的元件可以穿过端面孔***连接部件中,端面孔布置在两个接纳部的相对两侧。
宜规定,第二连接区域布置在附接区域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域布置在附接区域的内部或被附接区域包围。这使得两个脚手架***的接口的布置紧凑,连接部件的总长度小。
可选地,规定第二连接区域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在附接区域的与第一连接区域相对的一侧伸出超过附接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域在连接构件关于第一连接区域相对的一侧伸出超过附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布置在附接区域内。第二连接区域的这种伸出允许增加连接部件的总长度,例如,为了使连接部件适应第一脚手架***的较长网格尺寸。此外,如果第二连接区域伸出超过附接区域,则更容易被接近。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规定第二连接区域具有轴,该轴至少在与第一连接区域相对的区域内伸出超过附接区域,接纳部布置在轴中的至少一些区域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域也具有轴,其设计与第一连接区域的轴类似或相同。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可以完全或仅部分布置在轴中。
此外,规定第一连接区域和/或第二连接区域具有至少一个铆固孔,该铆固孔径向于纵轴线延伸,并穿透整个第一连接区域和/或整个第二连接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或两个连接区域中设置有铆固孔,该铆固孔优选布置在轴中。可以将销钉元件或铆固元件引入该铆固孔中,以便将连接部件和第一脚手架***的相邻脚手架元件以正向锁定的方式彼此连接。在许多脚手架***中也使用这样的铆固,以连接脚手架***内相同或不同的脚手架元件。因此,连接区域中的铆固孔形成了连接部件和第一脚手架***之间进一步的连接接口,并增加了元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此外,有利的是,规定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和/或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具有垂直于纵轴线的圆形内部横截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或第二连接区域中的接纳部是圆柱形设计的。该实施例适合具有圆柱形尺寸接口的第一脚手架***。当然,接纳部的横截面也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与第一脚手架***的接口相匹配。
宜规定,第一连接区域和/或第二连接区域至少在某些区域中由管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区域是由管段形成的。除了管段外,连接区域还可以有其他部件。本实施例特别容易制造。
此外,规定该支座沿纵轴线的轴向方向封闭第一连接区域中的接纳部,或至少减小其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支座设计成使得至少部分缩小了内径。支座伸出到接纳部的内部。第一脚手架***的推入接纳部中的脚手架元件因此可以在平行于纵轴线的轴向方向上靠置在支座上。因此,力可以从引入的脚手架元件转移到连接部件。可选地,第一连接区域中的接纳部和可能存在于第二连接区域中的任何接纳部也能够相互过渡,而不会在其内部变窄。在这种另选情况下,支座不伸出到接纳部内部。这使得能够引导元件完全穿过接纳部,并沿纵轴线方向穿过整个连接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力可以经由连接区域的背离支座的端部来支撑和传递。如上所述,也可以提供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这两个连接区域是由共同的、连续的管段共同形成的,该管段的内部没有因支座而变窄。在这种情况下,支座设计成完全位于管段之外,并在其外表面与之牢固连接。
有利地规定,第一连接区域具有连接盘,该连接盘紧固在在轴的外表面上,连接盘相对于纵轴线在径向方向上延伸,连接盘具有至少一个平面连接表面,该连接表面基本上与纵轴线成直角定向,其中连接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凹口,该凹口平行于纵轴线完全穿透连接盘。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盘布置在轴的外侧上,并用于将第一和/或第二连接区域连接到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该连接盘在径向上远离纵轴线延伸。在纵轴线方向的俯视图中,连接盘可以具有圆形、方形、莲座状或其他形状的外部形状。连接盘具有平坦的连接表面,其与纵轴线成直角定向。多个连接凹口优选布置在连接表面中,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的凹口接口可以被引导穿过这些凹口。这种连接盘也用于第一脚手架***的其他脚手架元件上,例如用于竖直柱上。连接凹口的形状可以与相关第一脚手架***的接口相适应。
宜规定,附接区域的支座在关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第一连接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支座至少在支座与第一附接区域连接的地方伸出超过连接区域。这导致了连接区域和支座所属的附接区域之间的突然过渡。然而,此过渡也可以具有倒角或半径,这使得连接区域和附接区域之间的过渡不那么突然,从而减少缺口效应的发生。如果连接区域具有连接盘,这也可以在关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支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区域在关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的内径和/或大于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区域的外周表面在径向上比接纳部的内径更远地伸出于纵轴线。***区域旨在***到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中或两个脚手架元件之间。由于为接收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而设置的接纳部的内径小于***区域的外径,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可以被引导穿过连接部件,从而穿过第二脚手架***的交叉脚手架元件。此实施例特别有利,因为两个脚手架***都可以借助连接部件在其网格中连续地相互连接。以这种方式,两个脚手架***的结合基本上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并且与两个脚手架***各自连续在各自的网格中单独建造一样地稳定。
此外,宜规定,支座由多个部件组成,在一些区域由基本上与纵轴线成直角定向的盖板组成,在一些区域由与平行于纵轴线定向的至少一个***板的部分区域组成,该***板还提供第一邻接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支座包括多个部分区域,这些区域由附接区域的不同但相互连接的部件形成。该支座包括盖板,该盖板在关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区域伸出。至少有一个***板直接与盖板相邻并与之连接,其部分区域属于支座。***板的另一部分区域属于***区域,并提供至少一个第一邻接表面。当连接到第二脚手架***时,***板的属于***区域的部分区域被***到该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中或两个脚手架元件之间。***板的属于支座的区域不***第二脚手架***中,但当连接部件相对于第二脚手架***定位时,可以作为承载表面。
有利的是,规定支座具有平面的第一承载表面,该承载表面基本上与纵轴线成直角定向,并相对于纵轴线在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支座包括第一承载表面,该承载表面布置在支座背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承载表面与纵轴线成直角定向,并在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在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中或两个脚手架元件之间的情况下,第一承载表面旨在靠置在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第一邻接表面靠置在第二脚手架***的内部,并且第一承载表面限定了第二脚手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组装位置或连接位置。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第一承载表面布置在盖板或至少一个***板上。第一承载表面可以布置在盖板的背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也可以布置在***板的背离第一连接区域的表面上。在设置有多个***板(特别是相互平行布置的***板)的情况下,第一承载表面也可以由多个***板的表面组成。
此外,规定第一承载表面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彼此接壤和/或直接相邻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表面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彼此直接相邻布置。特别是,这两个表面彼此成直角布置。这种布置(即它们彼此直接相邻)允许与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特别稳定地连接。第二脚手架***的此脚手架元件通常具有两个表面区域,它们也是彼此相邻的,并且彼此成直角布置。因此,所述的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一邻接表面的设计允许在附接区域和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之间的最佳的正向锁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定设置有两个***板,它们彼此平行地定向并相对于纵轴线对称地布置。在本实施例中,附接区域包括两个***板。这两个***板相对于纵轴线对称地布置。如果第二连接区域的部分区域在附接区域内延展,那么这两个***板可以与之连接或附接。两个***板优选在形状和尺寸方面彼此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规定***板具有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基本上与纵轴线的垂直方向成直角定向,并且具有与安装表面成直角定向并围绕***板的边缘区域,并且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的部分区域布置在边缘区域的相互相对的部分区域上。在本实施例中,***板包括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为平面或弧形。该安装表面垂直于与纵轴线垂直的方向定向。安装表面布置在***板的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向内定向的一侧。安装表面优选被设计成平面的。边缘区域围绕与安装表面相邻的***板。此边缘区域优选是由与安装表面成直角定向的表面形成。此边缘区域的一部分形成了第一邻接表面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邻接表面的一部分由该边缘区域的第一部分区域形成。第二个第一邻接表面的一部分由边缘区域的第二部分区域形成,该区域与边缘区域的第一部分区域相对。
宜规定,第一承载表面布置在与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的部分区域相邻的边缘区域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表面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的部分区域都布置在***板的边缘区域上。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一承载表面是相邻的,优选是相互成直角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定设置有两个***板,两个***板的边缘区域的一部分共同形成第一承载表面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板,这两个***板相对于纵轴线对称地布置,并一起形成第一承载表面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本实施例特别稳定。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的部分区域彼此之间布置有一定距离,这对连接部件和第二脚手架***之间的力和扭矩的传递是有利的。此外,设置有两个***板,这简化了第二***接口与第二邻接表面的布置。为此,下文将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此外,有利地规定,紧固凹口布置在附接区域的与***板不同的部分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紧固凹口不贯穿***板。例如,紧固凹口可以在第三连接区域的布置在附接区域内的部分区域中延展。紧固凹口也可以布置在附接区域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中。在设置有两个***板的情况下,紧固凹口优选设置在两个***板之间并与纵轴线交叉。
宜规定,设置有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紧固凹口。在本实施例中,在纵轴线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紧固凹口,并且这些紧固凹口可同时使用或作为另选选择,用于将连接部件铆固到第二脚手架***的一个或多个脚手架元件。通过设置有多个紧固凹口,连接部件可以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不同尺寸的脚手架元件,而不需要进行调整工作。如果同时使用多个紧固凹口进行铆固,则可以提高连接的负载能力。
此外,宜规定,附接区域的***区域具有第二***接口,其第二邻接表面均布置在***板上,邻接表面由外表面形成,其均与安装表面平行定向。在本实施例中,附接区域包括两个***接口,这两个***接口是可以选择的另选方案,用于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这两个***接口的每一者均具有两个邻接表面。第二***接口的两个第二邻接表面均布置在两个***板中的一者上。这些邻接表面均由代表相应***板的外表面的表面形成。这些外表面与每个***板的相应安装表面平行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板的边缘区域共同形成两个第一邻接表面,并且每个***板的一个外表面单独形成两个第二邻接表面中的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接口的所有邻接表面都巧妙地布置在两个***板上。因此,以这种方式设计的连接部件只由少数几个部件构成,因此建造简单、紧凑,重量轻。尽管如此,该实施例具有两个不同的***接口,这两个***接口可以灵活地连接到第二个脚手架***的不同尺寸的脚手架元件。
宜规定,该支座具有平面的第二承载表面,该承载表面与纵轴线基本成直角定向,并且在相对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两个第二邻接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在支座上分配了自己的第二承载表面。为了在连接部件和第二脚手架***的一个或多个脚手架元件之间的连接中充当支座,第二承载表面在相对于纵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第二邻接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承载表面也可以由两个部分表面形成,这两个部分表面彼此分开布置,并且各自与两个邻接表面中的一者相邻。第二承载表面和两个第二邻接表面优选彼此成直角定向。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二承载表面可以布置在同一平面中,也可以布置在相互平行的不同平面中。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第二承载表面由盖板的表面形成,并且第二承载表面与两个第二邻接表面相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表面是盖板的部分表面,其布置在盖板的背离连接区域的一侧。第二承载表面可以一分为二,由盖板的两个分开的部分表面形成。第二承载表面直接与两个第二邻接表面相邻。第二层组表面优选与第二邻接表面成直角定向。第二承载表面伸出超过两个第二邻接表面程度可以与第一承载表面伸出超过两个第一邻接表面的程度相同。可选地,第二承载表面超过第二邻接表面的伸出也可以设计得与第一邻接表面超过第一邻接表面的伸出不同。
宜规定,紧固凹口穿透至少一个***板。第二***接口也具有紧固凹口,该凹口穿透整个***区域。用于将连接部件紧固和附接到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部件上的销钉元件可以被引入该紧固凹口中。第二***接口的紧固凹口的设计与第一***接口的紧固凹口类似。从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开始,紧固凹口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区域。该紧固凹口穿透至少一个***板。在设置有两个***板的实施例中,紧固凹口优选能穿透两个***板。
有利地规定,使多个紧固凹口设置成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紧固凹口也被设置在第二***接口上或第二***接口中。因此,连接部件也可以使用第二***接口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不同设计的脚手架元件,而不需要进行调整工作。
此外,规定两个第一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与两个第二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两个***接口的尺寸彼此不同,因此连接部件可以经由两个***接口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不同尺寸的脚手架元件。根据连接部件要连接到第二脚手架***的哪个脚手架元件,使用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用于此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用于连接不同脚手架***的脚手架节段实现,该脚手架节段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第一脚手架***的至少一个脚手架元件,其以正向锁定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一连接区域和/或第二连接区域;以及第二脚手架***的至少一个脚手架元件,其以正向锁定方式连接到所述连接部件的附接区域,所述第一脚手架***和所述第二脚手架***彼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在脚手架节段中与第一脚手架***和第二脚手架***连接。第一脚手架***以正向锁定的方式(例如通过***),连接到连接部件的第一连接区域。如果连接部件具有第二连接区域,那么第一脚手架***的另一个脚手架元件也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接区域。第一脚手架***和连接区域之间的正向锁定连接可以通过用销钉元件铆固而得到额外的加强和紧固。然后用销钉元件在连接部件和第一脚手架***之间创建进一步的正向锁定。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还包括第二脚手架***的至少一个脚手架元件,该元件以正向锁定方式连接到连接部件的附接区域。这种连接也可以通过使用紧固凹口铆固而进行加强和紧固。第一脚手架***和第二脚手架***彼此不同,并具有不同的连接接口。在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中,连接部件用作两个不同脚手架***之间的转接件。因为连接部件既具有用于连接第一脚手架***的接口,也具有用于连接第二脚手架***的接口,所以两个脚手架***之间的连接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并且不需要任何调整工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可以简单而快速地被架设和拆除。连接部件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当两个不同的脚手架***被连接时,两个脚手架***的网格被保留在连接点上。因此,脚手架节段被整合到两个脚手架***中,尽管有连接点,但两个脚手架***的优点仍被保留。
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定,第一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由框架脚手架或***脚手架的竖直柱形成,并且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由水平支撑件形成,该水平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平行对准的支撑轨。在脚手架节段的这一实施例中,第一脚手架***的与连接区域连接的脚手架元件是竖直柱。这样的竖直柱用于框架脚手架或***脚手架的脚手架***中。这样的竖直柱通常在脚手架节段中竖直定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脚手架***的脚手架元件由通常水平定向的水平支撑件形成。该水平支撑件设计为容纳负荷,是主要用于土木工程的脚手架***的一部分。例如,这样的水平支撑件可以设置成支撑和定位建筑结构的预制件。在这种情况下,水平支撑件包括两个支撑轨,这两个支撑轨彼此间隔开,并彼此平行延展。这两个支撑轨在多个点处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水平支撑件。两个支撑轨通常具有I型、C型或T型的横截面,这对实现高抗弯强度特别有利。
宜规定,竖直柱***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或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中。第一脚手架***的竖直柱在脚手架节段被***连接区域的接纳部中。该接纳部可以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竖直柱的一端的负形状(negative shape)。可选地,竖直柱可以***到接纳部中,其中插设有转接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规定在竖直柱和第一连接区域的接纳部或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之间布置有转接件,该转接件将竖直柱和连接部件彼此连接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柱和接纳部之间布置有转接件。一方面,该转接件***连接部件的接纳部中,另一方面,***竖直柱的端面中。这样的转接件使得连接部件和竖直柱可以相互连接,这两者都具有中空的凹口作为接口。力可以通过转接件在竖直柱和连接部件之间传递。可选地,力也可以直接在连接部件的连接区域和竖直柱的端面之间传递。在某些区域中,转接件具有连接区域的凹口的负形状,在某些区域,具有竖直柱的端面的内部的负形状。转接件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长度,这就提供了容易地将连接部件的网格尺寸适应于第一脚手架***的额外的可能性。
此外,有利地规定,连接部件的***区域布置在水平支撑件的支撑轨之间,***区域的两个第一邻接表面或两个第二邻接表面承载支撑轨的内表面。在脚手架节段的这一实施例中,***区域至少部分地***水平支撑件的支撑轨之间。支座靠置在支撑轨上。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与水平支撑件的两个支撑轨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以这种方式,在***区域和水平支撑件之间建立了正向锁定。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两个邻接表面靠置在支撑轨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上。当然,在支座表面和支撑轨的内表面之间可以设置小的距离作为游隙,通过这个空间,***区域可以***到两个支撑轨之间。通过将连接部件的附接区域布置在两个支撑轨之间,可以实现连接部件和第二脚手架***之间特别稳定和紧固的连接。该连接位于水平支撑件内,因此不妨碍在水平支撑件外侧的其他元件或部件的附接。此外,水平支撑件内部的这种连接减少了在脚手架节段上工作的人被伸出的脚手架部件伤害的风险。
此外,规定支撑轨具有接收凹口,该接收凹口在垂直于其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穿透支撑轨,连接部件定向到水平支撑件上,使得紧固凹口与支撑轨中的接收凹口对准。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接收凹口安设在水平支撑件的两个支撑轨中的每一者中。该接收凹口完全穿透支撑轨,其形状和尺寸与连接部件的紧固凹口的形状和尺寸基本对应。当将连接部件与水平支撑件连接时,附接区域***两个支撑轨之间,使紧固凹口和接收凹口对准。多个接收凹口优选布置在每个支撑轨中。例如,多个接收凹口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布置。这样就能够在不同的点处将连接部件与水平支撑件连接起来。
此外,有利地规定,设置有铆固元件,该元件被以正向锁定的方式可释放地引入紧固凹口和接收凹口中,并以正向锁定的方式连接水平支撑件和连接部件。在脚手架节段的这一实施例中,设置有铆固元件,用于将连接部件和水平支撑件相互固定。该铆固元件可以是圆柱形的,至少在某些区域是这样的,其尺寸总是可以***紧固凹口和接收凹口中。为了固定连接部件,将其***支撑轨之间,从而使紧固凹口和接收凹口彼此对准。然后将铆固元件***对准的凹口中。这种铆固是在水平支撑件的外侧进行的,因此很容易实施。此外,从水平支撑件外侧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是否已经引入了铆固元件。这对于在人们进入脚手架之前检查脚手架节段的装配是否正确非常有用。
宜规定,铆固元件具有夹持装置,并且夹持装置产生力,用于水平支撑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额外非正向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铆固元件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借助该夹持装置可以改变铆固元件在其径向方向上的外部尺寸。此夹持装置用于在***时紧固铆固元件。铆固元件***水平支撑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中,然后夹持装置被启动。因此,在某些区域,铆固元件的外径增大,使其压在凹口的内壁上。这在部件之间创建了非正向的连接,并防止铆固元件掉出来。可选地,铆固元件也可以具有作用于在轴向方向上的夹持装置,例如,由简单的外螺纹形成,在***状态下,螺母被拧在该外螺纹上。此外,还可以设置有锁销来代替张紧装置,该锁销在引入状态下穿透铆固元件,然后伸出超过铆固元件。以此方式,也就不会使铆固元件意外地从凹口中掉出来。
此外,有利地规定,在支撑轨之间引入至少两个间隔件,这些间隔件将两个支撑轨相对于彼此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支撑件的两个支撑轨借助至少两个间隔件连接。连接部件的第一邻接表面或第二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被选择为略小于由间隔件设定的两个支撑轨之间的内部距离。
此外,有利地规定,连接部件的总长度对应于第一脚手架***的网格尺寸,和/或两个平行的第一邻接表面和/或两个平行的第二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脚手架***的网格尺寸。连接部件沿纵轴线的总长度被设定为使得该长度与第一脚手架***的网格尺寸相对应。此外,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支撑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因此邻接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脚手架***的网格尺寸相对应。
关于连接部件公开的特征、效果和优点也被视为关于脚手架节段公开。反之亦然,关于脚手架节段公开的特征、效果和优点也被视为关于连接部件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两个不同脚手架***的脚手架节段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第二实施例在a)侧视图、b)俯视图和c)立体图中的表示;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脚手架节段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脚手架节段的立体图。
图中相同的元件被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一般来说,关于一个图描述的元件的属性也适用于其他图。诸如上或下之类的方向表示是参照所述图的,并相应地转移到其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两个不同的脚手架***2和3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示意图、立体图。这里示出的脚手架节段100包括:第一脚手架***2,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脚手架***3,其由水平延展的两个水平支撑件31表示。第一脚手架***2是框架脚手架或***脚手架。容易看出,第一脚手架***2具有规则布置的、重复的脚手架元件。第一脚手架***2建造成模块***,从中可以将各种部件或脚手架元件组合成不同形状的脚手架节段。第一脚手架***2具有多个在脚手架节段中重复的网格尺寸。也可以说,脚手架是在网格中构建起来的。这样的网格尺寸例如在图中水平延展的横杆之间延伸,其中六个横杆布置在脚手架节段100的指向左前方的一侧。第一脚手架***2具有进一步的网格尺寸,例如所示脚手架节段100的长度和宽度。在竖直方向上,所示的脚手架节段100中布置有多个竖直柱21。两个水平支撑件31属于第二脚手架***3。第二脚手架***3的这些水平支撑件明显比第一脚手架***2的元件更稳定。通常情况下,第二脚手架***3用来适应更高的负载或跨越更大的距离。在所示的脚手架节段100中,第一脚手架***2和第二脚手架***3借助总共四个连接部件1相互连接。连接部件1在两个脚手架***2和3之间形成结合点。从图1的图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连接部件1整合到两个脚手架***2和3的网格中。这意味着两个脚手架***2和3都可以经由连接部件1形成的连接点在自己的网格中进行进一步构建。因此,两个脚手架***2和3的模块化原则得以保留,这对于快速架设和拆卸以及确保脚手架节段100的承重能力非常有利。关于连接部件1及其与两个脚手架***2和3的连接的细节可以在下面的图示中看到,并据此进行描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1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所示的连接部件1具有在图示中的一个方向上从顶部到底部布置的以下三个主要区域:布置在最顶部的是第一连接区域11;相邻第一连接区域11下方的是附接区域12;同样在附接区域12下方的是第二连接区域13。第一连接区域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口,用于连接到第一脚手架***2。第一连接区域11沿纵轴线LA延伸。第一连接区域11包括轴111,该轴在这里由圆柱形的管段形成。轴111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连接盘15。连接盘15具有在图示中向上定向的平面连接表面151。在此,连接表面151中布置有多个穿透连接盘15的连接凹口152。设置连接盘15是为了与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连接。连接盘15是基于在第一脚手架***2中作为脚手架元件之间的接口使用的。轴111的内部是接纳部1111。接纳部1111在此由轴111的中空内部形成,并沿纵轴线LA延伸穿过整个轴。在此,接纳部1111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可以***接纳部1111中,以与连接部件1创建正向锁定连接。连接盘15和附接区域12之间的轴111中布置有铆固孔14。销钉元件可以穿过此铆固孔14***,然后穿透轴的壁和被引入接纳部1111中的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中的凹口。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可以通过这样的铆固方式在平行于纵轴线LA的方向上固定到连接部件1。第二连接区域13布置在连接部件1的位于图示中底部的一侧。第二连接区域13也用于将连接部件1连接到第一脚手架***2。第二连接区域13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圆柱形的管段形成。在内部,第二连接区域也具有接纳部131,该接纳部可以从下方进入,并布置在轴132中。接纳部131的直径与接纳部1111的直径相同,同样沿纵轴线LA延伸,并定位成与接纳部1111同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能够从共同的、连续的管段产生第一连接区域11和第二连接区域13的一部分。第二连接区域13的壁中也有铆固孔14,该铆固孔与第一连接区域11中的铆固孔14一样,用于连接或紧固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域13的一部分布置在附接区域12内。这使得连接部件1的整体设计紧凑而稳定。附接区域12布置在连接部件1的中心区域,并作为连接到第二脚手架***3的接口。附接区域12在其朝上的一侧具有支座12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支座121由平坦的矩形盖板1211以及两个***板123的部分区域形成。盖板1211直接与第一连接区域11的轴111相邻。盖板1211以其垂直于纵轴线LA的最大表面定向。在从纵轴线LA方向的俯视图中,盖板1211是矩形的,矩形的长边在两个***板123相对于纵轴线LA径向布置的同一方向上延伸。两个***板123的上部分区域也属于支座。每个***板123在俯视图中均是T形的。T的上杆属于支座121。T形***板123的这个杆在图示中指向下的一侧布置有平面,这些平面共同形成此处支座121的第一承载表面121a。当连接部件1与第二脚手架***3连接时,第一承载表面121a靠置在脚手架元件上,并形成用于将连接部件1相对于第二脚手架***3定位的支座。在盖板1211的在图示中指向下的一侧,支座121的第二承载表面121b布置在伸出超过两个***板123的区域中。在与第二脚手架***3连接的情况下,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表面121a或第二承载表面121b均可以安设在第二脚手架***3的脚手架元件上。实际使用两个邻接表面1211或1212中的哪一者,取决于下述的两个***接口1221或1222中的哪一者用于连接。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附接区域12包括两个***接口1221和1222。当连接部件1连接到第二脚手架***3时,这些***接口1221和1222的一部分靠置在该第二脚手架***3的一个或多个脚手架元件上。第一***接口1221在纵轴线LA的两个相对的侧上具有部分区域。这里的第一***接口1221包括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这两个邻接表面彼此平行定向,并在图示中指向右前和左后。这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在此由两个***板123共同形成。如上所述,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板123是T形的。每个***板123均具有沿纵轴线LA的方向径向向内的安装表面123a。每个***板123均经由安装表面123a附接到附接区域12的内部区域。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此内部区域是由管段形成。两个***板123在这里以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到布置在内部的管段。相邻安装表面123a,狭窄的边缘一直绕着***板123延展。此边缘形成了边缘区域123b。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的部分区域布置在此边缘区域123b的部分区域上。换句话说,第一邻接表面中的第一者1221a是由两个***板123的边缘区域123b的指向右方的部分区域共同形成的。第一邻接表面中的第二者1221b是由两个***板123的边缘区域123b的指向左后方的部分区域共同形成的。因此,两个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的部分区域定位在纵轴线LA的两侧,在布置在内部的管段的两侧彼此间隔开。因此,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共同构成了空间分布的邻接表面,当与第二脚手架***3连接时,它们允许在连接部件1和第二脚手架***3之间进行良好的力和扭矩传递。当使用第一***接口1221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时,直接与***板123上的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相邻并接壤布置的第一承载表面121a用来靠置(rest)连接部件1。管段(布置在两个***板123之间)中的两个***板123之间有两个属于第一***接口1221的紧固凹口12211,并且紧固凹口中的一者布置在另一者上方。这两个紧固凹口12211穿透整个***区域122,并可用于正向锁定连接或将连接部件1紧固到第二脚手架***3。附接区域12包括第二***接口1222。该第二***接口1222具有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这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在图示中指向左前方和右后方,并分别布置在***板123的与安装表面123a相对的侧。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之间的距离与这里的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之间的距离不同。由于这些不同的距离,1221和1222中的两个***接口的尺寸不同,因此可以作为连接接口用于连接到第二脚手架***3的不同尺寸的脚手架元件。这里有利的是,两个***接口1221和1222已经操作并偏移90°,并且牢固地布置在连接部件1上。在建造脚手架节段100时,连接部件1可以简单地围绕纵轴线LA旋转,以选择适当的***接口1221或1222进行连接。因此,图示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1可以非常容易地适应第二脚手架***3的不同脚手架元件。同时,图示的具有与管段连接的两个T形***板123的部件布置是非常紧凑和稳定的,作为其结果,连接部件1的高承载能力得以实现。当使用第二***接口1222和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时,与这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相邻的第二承载表面121b用来靠置在第二脚手架***3上。在第二承载表面121b的区域内,支座121在纵轴线LA上的径向方向上比在从其偏移90°的方向上伸出得更远。在从纵轴线LA的方向上的俯视图中,盖板1211的较长的边在第二承载表面121b的部分区域之间。这确保了在第二***接口1222的区域内,第二承载表面121b在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上有足够大的悬空。同时,防止支座121在第一***接口1221和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的区域内不必要地悬空或伸出。从而实现了连接部件1的轻质和纤细的设计。由于支座121在第一***接口1221的区域中对于纵轴线LA的径向伸出较小,附接区域12在待***第二脚手架***3的狭窄网格尺寸中的此方向上足够狭窄,而不会与该第二脚手架***3的元件发生碰撞。第二***接口1222在此包括紧固凹口12211,该紧固凹口在此穿透两个***板123并以直角延伸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座121的盖板1211分别经由焊接点与第一连接区域11和两个***板123连接。第一连接区域11的轴111、布置在***板123之间的附接区域12的内部区域以及第二连接区域13的轴13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共同的、连续的管段形成。这个共同的管段在其内部具有恒定的内部横截面。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1的第二实施例在a)侧视图、b)俯视图和c)立体图中的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部件1的第二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附接区域12的设计。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二实施例的细节请参考图2和相关描述。第一连接区域11与图2中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图3中的第二实施例也具有第二连接区域13,其设计也与图2中的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此外,图3中的第二连接区域13具有多个铆固孔14。附接区域12的***区域122在此也包括两个***接口1221和1222,这两个***接口被设置为可被选择的备选,用于将连接部件1连接到第二脚手架***3的脚手架元件。图示实施例的两个***板123在形状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板123不同。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在这里是弯曲的,并且相对于纵轴线LA对称地布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表面123a也是弯曲的,其结果是,它们以大的表面靠置在形成附接区域12内部的圆柱形管段上。两个***板123借助焊接点与该圆柱形管段连接。在纵轴线LA的俯视图中,第一***接口1221也相对于第二***接口1222偏移90°。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在这里也由两个***板123的边缘区域123b形成。边缘区域123b在这里的某些区域也是弯曲的。第一***接口1221和第二***接口1222两者都具有至少一个完全穿透附接区域12的紧固凹口1221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板123中的每一者均安设有螺纹区域123c。设置该螺纹区域123c是为了方便将铆固元件33***第二***接口1222的紧固凹口12211中。在中间所示的俯视图b)中,螺纹区域123c以半圆形从***板123移除。在侧视图a)和立体图c)中,可以看到这个形状就像紧固凹口12211周围的倒角或***斜面。在从紧固凹口12211方向的俯视图中,螺纹区域123c与紧固凹口12211的中心轴线同轴布置。此外,代表***板123中的切口的螺纹区域123c也可用于与第二脚手架***3的脚手架元件的正向锁定连接。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表面121a和第二承载表面121b两者都布置在支座121的盖板1211上。因此,两个承载表面121a和121b在这里都位于同一平面内。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之间的距离不同。
在以下各图中可以看到脚手架节段100。在图4和图5中的每个脚手架节段100中,安装了图2中的连接部件1的第一实施例;在图6至图9中,安装了图3中的连接部件2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对应于图1中的脚手架节段100的部分区域。大约可以在图示的中心看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1。第一连接区域11与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连接。第二连接区域13也与第一脚手架***2的脚手架元件连接。相比之下,附接区域12与第二脚手架***3的脚手架元件连接。对于图4和图5中被第二脚手架***3的脚手架元件所覆盖的细节,请参考图2和相关描述。
指向上的第一连接区域11经由转接件211与第一脚手架***2的竖直柱21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转接件211包括伸出区域,该伸出区域被引入到第一连接区域11的接纳部1111中。转接件211的肩部靠置在第一连接区域11的上端面上。转接件211另外具有另一个指向上的伸出区域,该伸出区域***到竖直柱21的下端中。在转接件211上面向竖直柱21的一侧也布置有肩部,竖直柱21的端面靠置在该肩部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力在竖直方向上的传递是通过力从竖直柱21经由转接件211的两个肩部传递到连接区域11。可选地,也可以直接在竖直柱21上布置伸出区域,然后将其***接纳部1111中。转接件211的可见高度也允许调整连接部件1的有效总长度,因此连接部件1可以容易适应不同的第一脚手架***2的网格尺寸。竖直柱21也连接到布置在下方的第二连接区域13。在这里,也使用了转接件211进行连接。然而,在第二连接区域13中使用的转接件并不像在第一连接区域11中使用的转接件211那样具有任何肩部。下方***的转接件211既***第二连接区域的接纳部131中,又***竖直柱21的内部中。下部的转接件211使两个部件正好对准,使它们的端面直接靠置在一起。因此,竖直方向上的力在下方直接在部件的端面之间传递。图示中绘制出了小间隙,以使转接件可见。在使用时,这个间隙是看不到的。第二脚手架***3在这里由水平支撑件31表示。第二脚手架***通常包括其他的脚手架元件,这里没有示出。水平支撑件31包括两个支撑轨31a和31b,这两个支撑轨间隔开并相互平行对准。这里的两个支撑轨31a和31b具有C形的横截面,并以C的长边彼此相对的方式相互定向。两个支撑轨31a和31b借助至少两个间隔件34(未示出)相互定位,这些间隔件布置在两个支撑轨31a和31b之间。两个支撑轨31a和31b具有多个凹口,其他元件可以在这些凹口处与水平支撑件31连接。可见的是朝前的接收凹口32,该凹口穿透了两个支撑轨31a和31b,并在这里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经由其第一***接口1221与水平支撑件31连接。为了建立此连接,***区域122***两个支撑轨31a和31b之间,直到第一承载表面121a撞击并靠置在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的顶部上。这种撞击标志着连接部件1相对于水平支撑件31的正确位置。在***状态下,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分别与支撑轨31a和31b之一的向内朝向的壁接触。因此,在连接部件1和水平支撑件31之间具有大的整体承载表面,这允许两个部件之间有良好的力和扭矩传递。在所示位置,连接部件1的紧固凹口12211与水平支撑件31的接收凹口32对准,因此这两个部件可以经由铆固元件33以正向锁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这种铆固元件33在图4中以简化形式示出为圆柱形销。从图4中可以看出,支座121和***区域122在横向方向上没有突出水平支撑件31的任何地方。因此,其他脚手架元件与水平支撑件31的附接不会受到阻碍,并减少了对人的伤害风险。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二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应,并对其进行描述。图5中的第二实施例包括第二脚手架***3的尺寸较大的水平支撑件31,该支撑件与连接部件1连接。该水平支撑件31也包括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然而,这两个支撑轨比图4中的大,而且也以彼此之间较大的距离布置。由于这个原因,连接构件1(也就是图4中的那个连接部件1)在图5中经由第二***接口1222与水平支撑件31连接。因此,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承载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的内向表面。布置在盖板1211底部的第二承载表面121b在这种情况下靠置在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的面向上的表面上。在图5中,第二***接口1222和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相对定位,使得***区域122中的紧固凹口12211与水平支撑件31中的接收凹口32对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铆固元件33来铆固被连接的部件。图4和图5之间的直接比较清楚地表明,连接部件1可以通过简单地围绕其纵轴线旋转90°而连接到两个不同尺寸的水平支撑件31。因此,连接部件1可以灵活地处理,但仍能确保与第二脚手架***3的不同水平支撑件31进行稳定、安全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连接。
图6、7、8和9分别示出了脚手架节段100,这些脚手架节段100各自包括根据图3中单独示出的任何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件1。为了简单起见,在这些脚手架节段100中没有示出第一脚手架***2的连接到第一连接区域11和/或第二连接区域13的连接的脚手架元件。在图6、7、8和9中,示出了附接区域12与水平支撑件31的连接。对于在这些视图中隐藏的、因此没有示出的元件,请参考图3和相关描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侧视图,其中连接部件1经由其第二***接口1222连接到水平支撑件31。这里,水平支撑件31也具有两个支撑轨31a和31b,这两个支撑轨布置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图6中可以看到两个间隔件34,它们一者在另一者上方,将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相互连接并调整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所示状态下,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和1222b靠置在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的壁内侧。此外,支座121的第一承载表面121a靠置在水平支撑件31的顶部。
图7示出了图6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立体图。在此立体图中,可以看出,两个间隔件34相对于连接部件1在纵向方向上偏移。在该立体图中,可以看到多个接收凹口32,这些凹口在水平支撑件3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连接部件1和水平支撑件31可以通过在设置有接收凹口32的任何位置铆固到铆固元件33而连接。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图8对应于图6中的实施例。与图6中的实施例相比,图8中的水平支撑件31的尺寸较小,两个支撑轨31a和31b之间的距离比图6中的小。因此,图8中的连接部件1经由第一***接口1221与水平支撑件31连接。为此,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和1221b靠置在支撑轨31a和31b的相对壁的内侧。支座121的第一承载表面121a靠置在两个支撑轨31a和31b的顶部上。
图9示出了图9的脚手架节段100的立体图。在与图7的直接比较中,这里可以看出,连接部件1只是绕其纵轴线LA旋转了90°,以适应支撑轨31a和31b之间的不同距离。同样在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件1的脚手架节段100的情况下,附接区域12的任何部分都不会在横向方向上伸出超过水平支撑件31。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和水平支撑件31也可以借助于铆固元件33以额外的正向锁定方式彼此连接,其中,铆固元件33被推入紧固凹口12211和与紧固凹口12211对准的接收凹口32中。
附图标记列表
1.连接部件;11.连接区域;111.轴;1111.接纳部;1111a.端面孔;12.附
接区域;121.支座;121a.第一承载表面;121b.第二承载表面;1211.盖板;122.***区域;1221.第一***接口;1221a.邻接表面;1221b.邻接表面;12211.紧固凹口;1222.第二***接口;1222a.邻接表面;1222b.邻接表面;123.***板;123a.安装表面;123b.边缘区域;123c.螺纹区域;13.第二连接区域;131.接纳部;131a.端面孔;132.轴;14.铆固孔;15.连接盘;151.连接表面;152.连接凹口;2.第一脚手架***;21.竖直柱;211.转接件;3.第二脚手架***;31.水平支撑件;31a.支撑轨;31b.支撑轨;32.接收凹口;33.铆固元件;LA.纵轴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连接不同脚手架***(2,3)的连接部件(1),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域(11),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一脚手架***(2),并且具有沿纵轴线(LA)延伸的轴(111);以及
附接区域(12),其设置成用于连接到第二脚手架***(3),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和所述附接区域(12)在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至少在其远离所述附接区域(12)的一侧在所述轴(111)中具有在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延伸的位于其内部的接纳部(1111),
并且其中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相邻的所述附接区域(12)具有支座(121),该支座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支座(121)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具有所述附接区域(12)的最长的尺寸,
并且所述附接区域(12)还具有***区域(122),该***区域在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支座(121)在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的一侧与所述支座(121)相邻,
其中,所述***区域(12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口(1221),该***接口包括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这两个邻接表面彼此平行和/或相对于所述纵轴线(LA)对称地定向,并且在关于所述纵轴线(LA)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区域(122)的外侧上,与所述纵轴线(LA)平行定向,并且所述第一***接口(1221)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凹口(12211),该紧固凹口穿透整个所述***区域(122)并基本上以直角延伸到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
其中,所述支座(121)在径向于所述纵轴线(LA)的第一方向上比在径向于所述纵轴线(LA)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更远地伸出于所述纵轴线(LA),所述第一方向具有所述附接区域(12)的径向于所述纵轴线(LA)的最长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1)还具有第二连接区域(13),该第二连接区域设置为与第一脚手架***(2)连接,并且该第二连接区域(13)在所述纵轴线(LA)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支座(121)的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区域(13)具有沿所述纵轴线(LA)延伸的接纳部(131),所述接纳部(131)的内部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纵轴线(LA)定向,其形状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的所述接纳部(1111)在垂直于所述纵轴线(LA)的平面中的内部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区域(12)的所述***区域(122)还具有第二***接口(1222),该第二***接口具有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这两个第二邻接表面相互平行和/或相对于所述纵轴线(LA)对称定向,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纵轴线(LA)的所述径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区域(122)的外侧上并与所述纵轴线(LA)平行定向,并且所述第二***接口(1222)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凹口(12221),该紧固凹口穿透整个所述***区域(122)的并且基本上以直角延伸到所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并且所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与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成一角度定向。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或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区域(13)具有至少一个铆固孔(14),该铆固孔径向于所述纵轴线(LA)延伸,并穿透整个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和/或整个所述第二连接区域(13)。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区域(12)的所述支座(121)在关于所述纵轴线(LA)的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21)由多个部件组成,在一些区域由基本上与所述纵轴线(LA)成直角定向的盖板(1211)组成,在一些区域通过与所述纵轴线(LA)平行定向的至少一个***板(123)的部分区域组成,所述***板(123)还设置有所述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21)具有平面的第一承载表面(121a),该承载表面基本上与所述纵轴线(LA)成直角定向,并在关于纵轴线(LA)的所述径向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并且所述***板(123)具有安装表面(123a),该安装表面与垂直于所述纵轴线(LA)的的方向基本成直角定向,并具有绕所述***板(123)延展的圆周边缘区域(123b),该边缘区域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123a)定向,并且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的部分区域布置在所述边缘区域(123b)的相对的部分区域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板(123),并且所述两个***板(123)的所述边缘区域(123b)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承载表面(121a)和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表面(121a)和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彼此接壤布置和/或直接相邻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区域(12)的所述***区域(122)具有第二***接口(1222),该第二***接口的所述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各自布置在***板(123)上,所述邻接表面(1222a、1222b)由各自平行于安装表面(123a)定向的外表面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21)具有平面的第二承载表面(121b),该承载表面基本上与所述纵轴线(LA)成直角定向,并在关于纵轴线(LA)的所述径向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所述第二承载表面(121b)由所述盖板(1211)的表面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承载表面(121b)与所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之间的距离不同。
13.一种用于连接不同脚手架***(2,3)的脚手架节段(100),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
-第一脚手架***(2)的至少一个脚手架元件,其以正向锁定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连接部件(1)的第一连接区域(11)和/或第二连接区域(13);
-以及第二脚手架***(3)的至少一个脚手架元件,其以正向锁定方式连接到所述连接部件(1)的附接区域(12),所述第一脚手架***(2)和所述第二脚手架***(3)彼此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脚手架节段(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手架***(2)的所述脚手架元件由框架脚手架或***脚手架的竖直柱(21)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脚手架***(3)的所述脚手架元件由水平支撑件(31)形成,所述水平支撑件(31)包括两个支撑轨(31a,31b),这两个支撑轨间隔开并彼此平行定向,所述竖直柱(21)***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的所述接纳部(1111)或所述第二连接区域(13)的所述接纳部(131),并且所述连接部件(1)的所述***区域(122)布置在所述水平支撑件(31)的所述支撑轨(31a,31b)之间,并且所述***区域(122)的两个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或两个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靠置在所述支撑轨(31a,31b)的内表面上。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手架节段(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1)的总长度对应于所述第一脚手架***(2)的网格尺寸和/或所述两个平行的第一邻接表面(1221a,1221b)和/或所述两个平行的第二邻接表面(1222a,1222b)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所述第二脚手架***(3)的网格尺寸。
CN202210315537.1A 2021-03-26 2022-03-28 连接部件 Pending CN1151262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1101627.2 2021-03-26
DE202021101627.2U DE202021101627U1 (de) 2021-03-26 2021-03-26 Verbindungsbautei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6214A true CN115126214A (zh) 2022-09-30

Family

ID=8022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5537.1A Pending CN115126214A (zh) 2021-03-26 2022-03-28 连接部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5539A1 (zh)
EP (1) EP4063588B1 (zh)
CN (1) CN115126214A (zh)
AU (1) AU2022201435A1 (zh)
BR (1) BR102022005647A2 (zh)
CA (1) CA3150953A1 (zh)
DE (1) DE202021101627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3898A1 (de) * 2018-02-21 2019-08-22 Wilhelm Layher Verwaltungs-Gmbh Stiel-Anschluss-Adapter
DE102021214133A1 (de) 2021-12-10 2023-06-15 Doka Gmbh Gerüstmodul für ein Trag- oder Stützgerü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2365A (ja) * 1983-09-14 1985-04-1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吊足場の建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吊具
AU2015101975A4 (en) 2014-05-19 2019-12-05 Form 700 Pty Ltd A joiner
CN106677505A (zh) 2017-03-22 2017-05-17 成都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一种可调式钢管支撑件及其安装方法
FR3066208B1 (fr) 2017-05-09 2019-06-14 Alphi Dispositif de liaison pour table de coffrage
DE102018103898A1 (de) 2018-02-21 2019-08-22 Wilhelm Layher Verwaltungs-Gmbh Stiel-Anschluss-Adapter
CN108316634A (zh) * 2018-03-28 2018-07-24 天津鼎维固模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铝托梁结构
DE202018106709U1 (de) 2018-11-26 2018-12-06 Peri Gmbh Gerüstknoten
DE102019203959A1 (de) 2019-03-22 2020-09-24 Hünnebeck GmbH Tragwerksystem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Bauwerk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5539A1 (en) 2022-10-13
BR102022005647A2 (pt) 2022-12-13
AU2022201435A1 (en) 2022-10-13
CA3150953A1 (en) 2022-09-26
EP4063588B1 (de) 2024-06-26
EP4063588A1 (de) 2022-09-28
DE202021101627U1 (de)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26214A (zh) 连接部件
AU2011209619B2 (en) Scaffold system and method
US20060010825A1 (en) Multi-story building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thereof
KR200418247Y1 (ko) 건축용 비계
AU2015325071B2 (en) Self-bracing, two-way moment frame precast system for industrial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same
EP0572539A1 (en) Structural connector approximating a cone of elliptical cross-section
US20170241125A1 (en) Orthogonal Framework For Modular Resilient Houses
FI3887616T3 (fi) Telineliitokset
US7516590B2 (en) Modular heavy duty support system
EP1272717B1 (en) Scaffolding
CN215107073U (zh) 脚手架节点和脚手架部段
JP6846098B2 (ja) 梁枠の取付構造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梁枠受け部材及び梁枠渡し部材
CN210105279U (zh) 支架节点及支架
EP1853774B1 (en) A construction element
US8347580B2 (en) Structural member and modular beam system
KR102390999B1 (ko) 선조립 대구경 철근 모듈을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기둥
JP6667273B2 (ja) テンションロッドの取り付け構造
KR102611014B1 (ko) 길이조절모듈, 그를 가지는 철골 구조물, 및 그를 가지는 흙막이 버팀보 구조물
EP4335806A1 (en) Attachment joint for coupling between structural modules of tower cranes
KR102568526B1 (ko) 길이가변브레이스를 이용한 구조물 지지시스템 및 이의 설치방법
JPH06280382A (ja) 組立足場ユニット
EP4079992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two beams
WO2024058728A1 (en) Modular building connection system
ZA200208930B (en) Scaffol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