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3176A -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3176A
CN115083176A CN202210749950.9A CN202210749950A CN115083176A CN 115083176 A CN115083176 A CN 115083176A CN 202210749950 A CN202210749950 A CN 202210749950A CN 115083176 A CN115083176 A CN 115083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s
lane
task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99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3176B (zh
Inventor
凡俊生
郭满
王中麒
章立辉
王亦兵
熊满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2107499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3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3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在纯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基于车联网控制中心获取网联自动车群及其路段初始状态信息,多线并行控制不同转向车辆的机动直到所有车辆完成各阶段任务达到目标串联排列状态,基于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各任务前后所有控制间隔的用时长度,及所有车辆在各控制间隔内的运行轨迹,融合所有控制间隔内的车辆轨迹形成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目标状态的网联自动车群完整运行轨迹,从而最大化利用交叉口车道资源,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在纯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多线并行控制各网联自动车完成各阶段任务直至形成串联排列,得到的车辆全过程运动轨迹可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规划,属于智慧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智慧交通领域,汽车作为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是交通***当中的核心环节;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推进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对于解决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网联自动驾驶车辆融合车联网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可实现车与其他智能体的交换共享,为交通出行者和管理者带来巨大方便。
在现有交通出行规则下,在交叉口处排队的车辆只能利用各自转向车道通过交叉口,即不同转向车辆并联排列;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型的交叉口管控模式如串联排列被提出,并被验证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但是由于人工驾驶车辆的随机性,此种模式实现较为困难。网联自动车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等功能,通过精准控制车辆轨迹可以有效减少超速、闯红灯、酒驾等违法行为;在未来网联自动车逐步应用的趋势下,通过车联网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联合支持,新型交叉口管控模式的实现具备了很大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本发明对纯网联自动车流环境下的车辆轨迹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纯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基于车联网控制中心获取网联自动车群及其路段初始状态信息,多线并行控制不同转向车辆的机动直到所有车辆完成各阶段任务达到目标串联排列状态,基于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各任务前后所有控制间隔的用时长度,及所有车辆在各控制间隔内的运行轨迹,融合所有控制间隔内的车辆轨迹形成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目标状态的网联自动车群完整运行轨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针对三车道及以上路段,车联网控制中心实时沟通路段上网联自动车,确定当前网联自动车群作为控制目标,获取道路信息及车辆初始状态,包括车道与车辆总数、各车辆转向与位置分布,确定网联自动车群初始分布状态与目标分布状态;在初始分布状态下,所有车辆横向对齐,纵向保持间距D0,不同转向对应车辆用车A、车B和车C分别表示;目标分布状态是指同一转向车辆占据所有车道,不同转向车辆前后分离;
S2根据获取的道路信息及车辆初始状态确定各转向分离专用道,其中每个转向至少具有一条转向分离专用道;
S3界定虚拟预留行R0及各转向子队列的数目;所述虚拟预留行R0是完成不同转向车辆换道至对应车道后,在当前状态第一行前增加空行为车A和车B预留行驶空间;所述转向子队列是由目标分布状态下各车道中同一转向的车辆构成的队列;
S4确定各阶段控制任务,包括:
任务1:依据各转向子队列的数目确定每个车道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纵向分离以确保所有车A能换道至LA分离专用道,所有车B能换道至LB分离专用道,所有车C能换道至LC分离专用道;
任务2:不同转向车辆协同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并划分各转向子队列;所有车辆完成协同换道后在当前行前增加R0行虚拟预留行;
任务3:所有车A沿LA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第一排所有车A子队列头车到达第一行,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
任务4:完成所有车A的车道调度;
任务5:所有满足以右侧车道为目标换道车道的车B子队列和已在目标车道的车B子队列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第一排所有车B子队列头车位于第(RA+1)行,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
任务6:循环运行1)-2)至任务5中所有满足条件的车B子队列换道至目标车道且从第(RA+1)行起紧密排列:1)LB分离专用道当前最前排车B子队列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2)LB分离专用道剩下满足任务5条件的车B子队列车B同时前进相同距离至最前排车B子队列头车位于第(RA+1)行;
任务7:每一排位于LB分离专用道上的车B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B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除任务5中满足条件的车B子队列外的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
任务8:对于任务7中所有同一排车B子队列,当其中一排对齐行及其后方的该排车B子队列对应换道目标车道上没有其他转向车辆时,该排车B子队列即可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B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RA+1)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
任务9:第一排车C子队列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各队列头车位于第(RA+RB+1)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任务10:每一排位于LC分离专用道上的车C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C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除任务9中车C子队列外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任务11:对于任务10中所有同一排车C子队列,当其中一排对齐行及其后方的该排车C子队列对应换道目标车道上没有其他转向车辆时,该排车C子队列即可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C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RA+RB+1)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S5并行控制各任务进行直至达到目标分布状态;
S6完成所有任务融合形成全过程轨迹。
进一步地,所述S2确定各转向分离专用道的方法为:基于车道数和车辆数确定不同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其中,路段车道数为NL,车A、车B和车C的车辆数分别为NA、NB和NC,车A、车B和车C从左到右依此选择NLA、NLB和NLC条车道作为分离专用道,NLA、NLB和NLC的确定方法如下:1)若NL\3=0,NLA=NLB=NLB=NL/3,NL\3表示取余数;2)若NL\3=1,首先令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35
然后确定i,其中,车辆数最大的转向i=1,其他转向i=0,若多个转向车辆数一样大,则按车A、车B和车C先后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高的转向i=1,其他转向i=0;3)若NL\3=2,首先令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34
然后确定i,其中,车辆数最小的转向i=0,其他转向i=1;若多个转向车辆数一样小,则按车C、车B和车A先后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高的转向i=0,其他转向i=1,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31
表示向下取整。
进一步地,所述S3中,虚拟预留行的计算过程为:分别计算在目标分布状态下,车A、车B、车C占据全部车道所需要的行数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33
表示向上取整,从前至后逐个遍历当前状态寻找第一个车C所在行L1,则需要增加的空行数为R0=RA+RB-L1+1,若R0<0,则无需增加虚拟预留行。对于各转向车辆,在各自分离专用道上从前到后从右到左确定各排各转向子队列Ai、Bi和Ci包含车辆,其中i代表从右到左各车道,i=1,...,NL;同一排子队列应尽可能占据对应分离专用道左侧车道。
进一步地,所述S5并行控制各任务进行的方法为:任务1、任务2按顺序执行,任务3、任务4按顺序执行,任务5、任务6按顺序执行,任务7、任务8按顺序执行,任务10、任务11按顺序执行,任务2执行完后,任务3、任务5、任务7、任务9与任务10并行执行,若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后方车辆与前方车辆相遇,则后方车辆紧密跟随前方车辆直至完成任务。
进一步地,所述S6完成所有任务融合形成全过程轨迹的方法为:
记录各车辆的实时位置坐标,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各任务完成需要时间及行驶轨迹,汇总形成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完整的网联自动车群运行轨迹;达到串联排列所需总时间T=t1+t2+max{t3+t4,t5+t6,t7+t8,t9,t10+t11},其中t1,t2,t3,t4,t5,t6,t7,t8,t9,t10,t11分别表示各任务的完成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S4任务1中,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纵向分离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S411确定分离过程需遵循的原则:1)若同一行中不同转向车辆已位于对应前进车道或可同时换道至对应前进车道,则无需纵向分离;2)在纵向分离过程中三种转向车辆前进优先级从高到低为车A、车B、车C;3)若转向相同,在不阻碍换道的情况下,左侧车辆的前进优先级大于右侧车辆的前进优先级;
S412从后往前逐个遍历所有行,每一行中优先级高的转向车辆前进直至每一行中所有车辆不相互阻碍其换道至对应前进车道,车辆每前进一行,当前车辆所在行前的所有车辆需前进一行;统计所有车辆的前进步数,然后同时移动以实现纵向分离;
S413当遍历完所有行后,对于各转向车辆,统计当前状态下换道后分离专用道各车道对应的换道车辆数,若一车道当前状态下换道后对应的换道车辆数少于对应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重复运行步骤1)-2),直到所有车道上的换道车辆数等于对应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1)从前到后遍历每一行,对于各转向车辆,标记转向车辆数目与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数量相等的行为特征行;2)特征行最右侧车辆及其前方所有车辆前进一行。
进一步地,所述S4任务2中,换道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S421对于各转向车辆,将转向车辆数目与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数目相等的行标记为NS1,剩余自由换道车辆所在行标记为NS2,其中,剩余自由换道车辆是分离专用道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扣除NS1后的车辆;
S422对于各转向车辆,NS1所在行车辆协同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从后往前遍历NS2所在行,NS2所在行自由换道车辆优先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左侧车道直到该车道车辆满足子队列划分;统计所有车辆的换道目标车道,然后同时移动以实现协同换道。
进一步地,所述S4任务4中,车A的调度包括以下步骤:
S441分离专用道LA上首排车A子队列的所有车A同时向右换道至边缘车道或与其他车辆紧密排列;
S442在S441完成更换一个车道后分离专用道LA剩余所有车A子队列即可同时前进直至第一行起紧密排列;
S443重复S441和S442直至所有车A子队列都位于第(RA+1)行前。
进一步地,所述并行控制过程中的车辆运动学模型如下:
车辆的运动包括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对于横向运动车辆换道单车横向更换一车道的时间固定为Tc;车辆纵向运动为车辆前进过程,包括匀速保持状态和加速前进状态;匀速保持状态指:所有车辆的初始纵向速度为V0,在横向换道状态或无加速前进状态时的车辆纵向速度都为V0。加速前进状态指:车辆前进以实现对齐或紧密排列等目标时,初始纵向速度和结束纵向速度都为V0,假设所有自动车同质,其最大速度为Vmax,且加减速时一直保持最大纵向加速度为amax和最大纵向减速度-amax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路段上不同转向网联自动车进行多任务并行控制,可以使网联自动车群达到串联排列状态,从而最大化利用交叉口车道资源,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网联自动车群分布状态
图2多任务并行控制网络图
图3网联自动车群分布状态变化过程
图4网联自动车群完整运行轨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网联自动车群初始分布状态与目标分布状态
针对三车道及以上路段,车联网控制中心实时沟通路段上网联自动车,确定当前网联自动车群作为控制目标,获取道路信息及车辆初始状态,包括车道与车辆总数、各车辆转向与位置分布等。在初始分布状态下,所有车辆横向对齐即成行排列,纵向保持间距D0,网联自动车群分布状态标记了所有车辆在路段上的相对位置,从前到后遍历各分布状态即从当前状态第一行遍历至当前状态最后一行,不同转向对应车辆可用车A、车B和车C分别表示,其实际代表转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左转、直行、右转三种;初始分布状态即车联网中心获取的按照上述排列分布的网联自动车群状态;目标分布状态即串联状态指同一转向车辆占据所有车道,不同转向车辆前后分离。
以一四车道路段为例,网联自动车群初始分布状态如图1所示,字母A、B、C分别表示转向车1、转向车2、转向车3,其代表转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空位表示没有车辆占据。目标分布状态即串联状态指同一转向车辆占据所有车道,不同转向车辆前后分离,即目标状态为转向车1、转向车2和转向车3的串联排列,如图1目标分布状态中车A、车B和车C的串联排列。
μ2确定各转向分离专用道
分离专用道用于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的分离,在分离完成后不同转向车辆均可占据,其中每个转向至少具有一条转向分离专用道。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于车道数和车辆数确定不同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具体地,路段车道数为NL,车A、车B和车C的车辆数分别为NA、NB和NC,车A、车B和车C从左到右依此选择NLA、NLB和NLC条车道作为分离专用道,标记为LA、LB和LC,NLA、NLB和NLC的确定方法如下:
1)若NL\3=0,NLA=NLB=NLB=NL/3;其中,NL\3表示取余数,/是除号;
2)若NL\3=1,首先令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64
然后确定i,其中,车辆数最大的转向i=1,其他转向i=0,若多个转向车辆数一样大,则按车A、车B和车C先后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高的转向i=1,其他转向i=0;
3)若NL\3=2,首先令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61
然后确定i,其中,车辆数最小的转向i=0,其他转向i=1;若多个转向车辆数一样小,则按车C、车B和车A先后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高的转向i=0,其他转向i=1。
S3界定虚拟预留行及各转向子队列数目
虚拟预留行是在完成不同转向车辆换道至对应车道后,在当前状态第一行前增加空行为车A和车B预留行驶空间,其中增加行数计算过程为:分别计算车A、车B、车C占据全部车道所需要的行数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63
表示向上取整,从前至后逐个遍历当前状态寻找第一个车C所在行L1,则需要增加的空行数为R0=RA+RB-L1+1,若R0<0,则无需增加虚拟预留行。
所述转向子队列是由目标分布状态中各车道中同一转向的车辆构成;如图1所示,车A子队列A1是指目标分布状态中位于车道1的车A队列,包含2辆。同一排子队列应尽可能占据对应分离专用道左侧车道;子队列Ai、Bi和Ci代表最后需换道至车道i的车A子队列、车B子队列和车C子队列,其对应转向车辆数目分别为Ain、Bin和Cin,其确定方法相同,以Ain为例:计算NA\NL=R,令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65
其中,当i=1,...,R时j=1,当i=R+1,...,NL时j=0;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071
表示向上取整。依次确定各转向车辆子队列Ai、Bi和Ci包含车辆数目,其中i=1,...,NL
S4确定各阶段控制任务
任务1:依据各转向子队列的数目确定每个车道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对于各分离专用道,在各自分离专用道上从右到左从前到后(右前-左前-右后-左后)确定各排各转向子队列Ai、Bi和Ci,并依据步骤S3确定的各转向子队列数目统计各车道的车辆数目即为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如图3所示,状态③是每个车道协同换道后的状态。然后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纵向分离以确保所有车A能换道至LA分离专用道,所有车B能换道至LB分离专用道,所有车C能换道至LC分离专用道;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任务包括以下步骤:
S411确定分离过程需遵循的原则:1)若同一行中不同转向车辆已位于对应前进车道或可同时换道至对应前进车道,则无需纵向分离;2)在纵向分离过程中三种转向车辆前进优先级从高到低为车A、车B、车C;3)若转向相同,在不阻碍换道的情况下,左侧车辆的前进优先级大于右侧车辆的前进优先级;
S412从后往前逐个遍历所有行,每一行中优先级高的转向车辆前进直至每一行中所有车辆不相互阻碍其换道至对应前进车道,车辆每前进一行,当前车辆所在行前的所有车辆需前进一行;统计所有车辆的前进步数,然后同时移动以实现纵向分离;
S413当遍历完所有行后,对于各转向车辆,统计当前状态下换道后分离专用道各车道对应的换道车辆数,若一车道当前状态下换道后对应的换道车辆数少于对应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重复运行步骤1)-2),直到所有车道上的换道车辆数等于对应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1)从前到后遍历每一行,对于各转向车辆,标记转向车辆数目与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数量相等的行为特征行;2)特征行最右侧车及其前方所有车辆前进一行。
任务2:不同转向车辆协同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并划分各转向子队列;其中,对于各转向车辆,在各自分离专用道上从右到左从前到后(右前-左前-右后-左后)确定各排各转向子队列Ai、Bi和Ci包含的车辆,其中i代表从右到左各车道,i=1,...,NL;所有车辆完成协同换道后在当前行前增加R0行虚拟预留行;其中,换道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S421对于各转向车辆,将转向车辆数目与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数目相等的行标记为NS1,剩余自由换道车辆所在行标记为NS2,其中,剩余自由换道车辆是分离专用道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扣除NS1后的车辆;
S422对于各转向车辆,NS1所在行车辆协同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从后往前遍历NS2所在行,NS2所在行自由换道车辆优先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左侧车道直到该车道车辆满足子队列划分;统计所有车辆的换道目标车道,然后同时移动以实现协同换道。
任务3:所有车A沿LA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第一排所有车A子队列头车到达第一行,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
任务4:完成所有车A的车道调度;车A的调度包括以下步骤:
S441分离专用道LA上首排车A子队列的所有车A同时向右换道至边缘车道或与其他车辆紧密排列;
S442在S441完成更换一个车道后分离专用道LA剩余所有车A子队列即可同时前进直至第一行起紧密排列;
S443重复S441和S442直至所有车A子队列都位于第(RA+1)行前。
任务5:所有满足以右侧车道为目标换道车道的车B子队列和已在目标车道的车B子队列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
任务6:循环运行1)-2)至任务5中所有满足条件的车B子队列换道至目标车道且从第(RA+1)行起紧密排列:1)LB分离专用道当前最前排车B子队列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2)LB分离专用道剩下满足任务5条件的车B子队列车B同时前进相同距离至最前排车B子队列头车位于第(RA+1)行;
任务7:每一排位于LB分离专用道上的车B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B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除任务5中满足条件的车B子队列外的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其中,分离专用道各车道均将各子队列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划分为第一排子队列,第二排子队列...,顺序相同的为同一排,如图3状态③中所示,其中第一排位于LB分离专用道上的车B子队列包括B1、B2
任务8:对于任务7中所有同一排车B子队列,当其中一排对齐行及其后方的该排车B子队列对应换道目标车道上没有其他转向车辆时,该排车B子队列即可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B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RA+1)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
任务9:第一排车C子队列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各队列头车位于第(RA+RB+1)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任务10:每一排位于LC分离专用道上的车C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C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除任务9中车C子队列外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任务11:对于任务10中所有同一排车C子队列,当其中一排对齐行及其后方的该排车C子队列对应换道目标车道上没有其他转向车辆时,该排车C子队列即可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C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RA+RB+1)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S5并行控制各任务进行直至达到目标分布状态
网联自动车群初始分布状态界定为状态①,②-⑦为中间状态,目标分布状态界定为状态⑧;
其中任务1、任务2按顺序执行,任务3、任务4按顺序执行,任务5、任务6按顺序执行,任务7、任务8按顺序执行,任务10、任务11按顺序执行,任务2执行完后,任务3、任务5、任务7、任务9、任务10并行执行,多任务并行控制网络图如图2所示,由于部分任务同时进行,若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后方车辆与前方车辆相遇,则后方车辆紧密跟随前方车辆直至完成任务。
S6完成所有任务融合形成全过程轨迹
记录各车辆的实时位置坐标,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各任务完成需要时间及行驶轨迹,汇总形成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完整的网联自动车群运行轨迹;达到串联排列所需总时间T=t1+t2+max{t3+t4,t5+t6,t7+t8,t9,t10+t11}。其中t1,t2,t3,t4,t5,t6,t7,t8,t9,t10,t11分别表示各任务的完成时间。
其中,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如下:
车辆的运动包括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对于横向运动车辆换道,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单车横向更换一车道的时间固定为Tc
车辆纵向运动为车辆前进过程,包括匀速保持状态和加速前进状态;匀速保持状态指:所有车辆的初始纵向速度为V0,在横向换道状态或无加速前进状态时的车辆的纵向速度都为V0。加速前进状态指:车辆前进以实现对齐或紧密排列等目标时,初始纵向速度和结束纵向速度都为V0,假设所有自动车同质,其最大速度为Vmax,且加减速时一直保持最大纵向加速度为amax和最大纵向减速度-amax
则对于一网联自动车纵向前进过程,根据位置坐标计算实际运动距离为D,其可能经历两类加减速过程:1)若D较小,车辆尚未到达最大速度Vmax便开始减速,直到恢复V0;2)若D较大,车辆在到达最大速度Vmax后以最大速度Vmax匀速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减速,直到恢复V0;计算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时间TD,计算方法如下式:
Figure BDA0003717938500000101
下面以一四车道路段为例,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网络图控制网联自动车群达到串联排列,具体步骤如下:
S1确定网联自动车群初始分布状态与目标分布状态
车联网控制中心确定当前网联自动车群作为控制目标,获取道路信息及车辆初始状态,包括车道与车辆总数、各车辆转向与位置分布等,如图3状态①所示。字母A、B、C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右转,所有车辆横向对齐,纵向保持间距D0=12m。目标分布状态如图3状态⑧所示:所有左转车在所有直行车和右转车的前方,所有直行车在所有右转车的前方,且各自紧密排列。
S2确定各转向分离专用道
路段车道数为NL=4,车A、车B和车C的车辆数分别为NA=6、NB=9和NC=5;计算NLA=1、NLB=2和NLC=1,车A、车B和车C从左到右依此选择NLA、NLB和NLC条车道作为分离专用道,标记为LA、LB和LC
S3界定虚拟预留行及各转向子队列数目
计算RA=2,RB=3,RC=2,L1=1,则R0=5,计算A1=2,A2=2,A3=1,A4=1,B1=3,B2=2,B3=2,B4=2,C1=2,C2=1,C3=1,C4=1,确定各转向车辆子队列;
S4-S6确定各阶段控制任务,并行控制各任务进行直至达到目标分布状态,计算各任务所需时间形成全过程轨迹:
将初始分布状态最后一辆车所在位置记为纵向原点,将路段最左侧车道边缘记为横向原点。车道宽度设为3.5m,假设车辆行驶在各车道中线,其横向位置分别为1.75m,5.25m,8.75m,12.25m。记录各车辆任务前后坐标;
本例中各项参数设置如下:初始速度V0=2m/s,路段最大速度Vmax=20m/s,最大加速度为3m/s2,最大减速度为-3m/s2,换道时间Tc=2s。
各任务运行过程如下:
任务1: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纵向分离,分离后状态如图3状态②所示,此过程车辆最远相对前进距离D=7D0,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可得t1=10.58s;
任务2:不同转向车辆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且划分各转向子队列,完成换道后在当前行前增加5行空行,任务2完成后状态如图3状态③所示,其中加黑车辆为各子队列头车,车辆最多更换三次车道,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可得t2=3*TC=6s;
任务3:所有车A沿LA前进车道同时前进至第一排车A子队列头车到达第一行,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此过程车辆最远相对前进距离D=9D0,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可得t3=12s;
任务4:完成所有车A的车道调度:1)A1子队列的所有车A同时向右更换3个车道;2)在1)完成更换1个车道后分离专用道LA剩余所有车A子队列同时前进直至第一行起紧密排列;3)A2子队列的所有车A同时向右更换2个车道;4)在3)完成更换一个车道后分离专用道LA剩余所有车A子队列同时前进直至第一行起紧密排列;5)A3子队列的所有车A同时向右更换1个车道;6)在5)完成后剩余所有车A子队列同时前进直至第一行起紧密排列;此过程车辆三次前进分别为2D0、2D0、D0,同时需耗费3次更换1次车道的时间,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可得t4=5.66×2+4+2×3=21.32s;
任务5:所有满足以右侧车道为目标换道车道的车B子队列和已在目标车道的车B子队列(B1、B2)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各子队列头车位于第3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此过程车辆最远相对前进距离D=10D0,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可得t5=12.67s;
任务6:第一排车B子队列的所有车B同时向右更换1个车道,计算可得t6=2s;
任务7:每一排位于LB分离专用道上的车B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B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即B3的头车位置),B3、B4的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此过程车辆最远相对前进距离D=4D0,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可得t7=8s;
任务8:最左侧车A超越B4队列需耗时t81=5.66s,然后B3,B4子队列同时更换一个车道,耗时t82=2s,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B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3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需前进D2=9D0,耗时t83=12s,则t8=t81+t82+t83=19.66s;;
任务9:第一排车C子队列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各队列头车位于第6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由于C1队列两辆车已分别位于第6、7行,则t9=0s;
任务10:除第一排车C子队列外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由于C2,C3,C4队列仅有一辆车且已位于要求位置,则t10=0s;
任务11:对于C4队列,左侧车B超越其头车所在行需耗时tc41=8s,然后C4队列同时向左更换3个车道,耗时tc42=6s,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C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6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需前进8D0,耗时tc43=11.31s,则tc4=tc41+tc42+tc43=25.31s;对于C3队列,左侧B3,B4队列完成紧密排列和换道耗时tc31=8+2=10s,然后左侧车B超越其头车所在行需耗时tc32=4s,然后C3队列同时向左更换2个车道,耗时tc33=4s,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C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6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需前进6D0,耗时tc34=9.80s,则tc4=tc31+tc32+tc33+tc34=27.8s;对于C2队列,左侧B3,B4队列完成紧密排列和换道耗时tc21=8+2=10s,然后左侧车B超越其头车所在行需耗时tc22=5.66s,然后C2队列同时向左更换1个车道,耗时tc23=2s,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C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6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需前进4D0,耗时tc24=8s,则tc2=tc21+tc22+tc23+tc24=25.66s;则任务11完成最大时间t11=max{tc2,tc3,tc4}=27.8s;
达到串联排列所需总时间T=10.58+6+{12+21.32,12.67+2,8+19.66,0,0+27.8}=49.9s,最大到达距离X=16D0+T*V0=291.8m,
记录各车辆任务前后的相对位置坐标,汇总形成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完整的网联自动车群运行轨迹,如图4所示,其中t为累计消耗时间,纵向位置x对应着车辆的前进方向,横向位置y对应着车辆的换道方向。每一条连续曲线代表图3中的某一网联自动车从初始时刻到完成目标排列的行驶轨迹,图4包含图3中所有网联自动车的全程运行轨迹。
本发明未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针对三车道及以上路段,车联网控制中心实时沟通路段上网联自动车,确定当前网联自动车群作为控制目标,获取道路信息及车辆初始状态,包括车道与车辆总数、各车辆转向与位置分布,确定网联自动车群初始分布状态与目标分布状态;在初始分布状态下,所有车辆横向对齐,纵向保持间距D0,不同转向对应车辆用车A、车B和车C分别表示;目标分布状态是指同一转向车辆占据所有车道,不同转向车辆前后分离;
S2根据获取的道路信息及车辆初始状态确定各转向分离专用道,其中每个转向至少具有一条转向分离专用道;
S3界定虚拟预留行R0及各转向子队列的数目;所述虚拟预留行R0是完成不同转向车辆换道至对应车道后,在当前状态第一行前增加空行为车A和车B预留行驶空间;所述转向子队列是由目标分布状态下各车道中同一转向的车辆构成的队列;
S4确定各阶段控制任务,包括:
任务1:依据各转向子队列的数目确定每个车道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纵向分离以确保所有车A能换道至LA分离专用道,所有车B能换道至LB分离专用道,所有车C能换道至LC分离专用道;
任务2:不同转向车辆协同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并划分各转向子队列;所有车辆完成协同换道后在当前行前增加R0行虚拟预留行;
任务3:所有车A沿LA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第一排所有车A子队列头车到达第一行,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
任务4:完成所有车A的车道调度;
任务5:所有满足以右侧车道为目标换道车道的车B子队列和已在目标车道的车B子队列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第一排所有车B子队列头车位于第(RA+1)行,不同排紧密排列,同一排子队列头车对齐,且各子队列车A紧密排列;
任务6:循环运行1)-2)至任务5中所有满足条件的车B子队列换道至目标车道且从第(RA+1)行起紧密排列:1)LB分离专用道当前最前排车B子队列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2)LB分离专用道剩下满足任务5条件的车B子队列车B同时前进相同距离至最前排车B子队列头车位于第(RA+1)行;
任务7:每一排位于LB分离专用道上的车B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B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除任务5中满足条件的车B子队列外的所有车B沿LB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
任务8:对于任务7中所有同一排车B子队列,当其中一排对齐行及其后方的该排车B子队列对应换道目标车道上没有其他转向车辆时,该排车B子队列即可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B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RA+1)行,且各子队列车B紧密排列;
任务9:第一排车C子队列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各队列头车位于第(RA+RB+1)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任务10:每一排位于LC分离专用道上的车C子队列中位于最前方的车C所在行标记为该排的对齐行,除任务9中车C子队列外的所有车C沿LC分离专用道同时前进至同一排子队列头车行驶至该排的对齐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任务11:对于任务10中所有同一排车C子队列,当其中一排对齐行及其后方的该排车C子队列对应换道目标车道上没有其他转向车辆时,该排车C子队列即可同时换道至目标车道,换道完成后的子队列所有车C沿当前车道同时前进至头车位于第(RA+RB+1)行,且各子队列车C紧密排列;
S5并行控制各任务进行直至达到目标分布状态;
S6完成所有任务融合形成全过程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确定各转向分离专用道的方法为:基于车道数和车辆数确定不同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其中,路段车道数为NL,车A、车B和车C的车辆数分别为NA、NB和NC,车A、车B和车C从左到右依此选择NLA、NLB和NLC条车道作为分离专用道,NLA、NLB和NLC的确定方法如下:1)若NL\3=0,NLA=NLB=NLB=NL/3,NL\3表示取余数;2)若NL\3=1,首先令
Figure FDA0003717938490000021
然后确定i,其中,车辆数最大的转向i=1,其他转向i=0,若多个转向车辆数一样大,则按车A、车B和车C先后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高的转向i=1,其他转向i=0;3)若NL\3=2,首先令
Figure FDA0003717938490000022
然后确定i,其中,车辆数最小的转向i=0,其他转向i=1;若多个转向车辆数一样小,则按车C、车B和车A先后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高的转向i=0,其他转向i=1;
Figure FDA0003717938490000023
表示向下取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虚拟预留行的计算过程为:分别计算在目标分布状态下,车A、车B、车C占据全部车道所需要的行数
Figure FDA000371793849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3717938490000025
表示向上取整,从前至后逐个遍历当前状态寻找第一个车C所在行L1,则需要增加的空行数为R0=RA+RB-L1+1,若R0<0,则无需增加虚拟预留行;对于各转向车辆,在各自分离专用道上从右到左从前到后(右前-左前-右后-左后)确定各排各转向子队列Ai、Bi和Ci包含的车辆,其中i代表从右到左各车道,i=1,...,NL;同一排子队列应尽可能占据对应分离专用道左侧车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并行控制各任务进行的方法为:任务1、任务2按顺序执行,任务3、任务4按顺序执行,任务5、任务6按顺序执行,任务7、任务8按顺序执行,任务10、任务11按顺序执行,任务2执行完后,任务3、任务5、任务7、任务9与任务10并行执行,若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后方车辆与前方车辆相遇,则后方车辆紧密跟随前方车辆直至完成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完成所有任务融合形成全过程轨迹的方法为:
记录各车辆的实时位置坐标,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计算各任务完成需要时间及行驶轨迹,汇总形成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完整的网联自动车群运行轨迹;达到串联排列所需总时间T=t1+t2+max{t3+t4,t5+t6,t7+t8,t9,t10+t11},其中t1,t2,t3,t4,t5,t6,t7,t8,t9,t10,t11分别表示各任务的完成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任务1中,不同转向车辆之间纵向分离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S411确定分离过程需遵循的原则:1)若同一行中不同转向车辆已位于对应前进车道或可同时换道至对应前进车道,则无需纵向分离;2)在纵向分离过程中三种转向车辆前进优先级从高到低为车A、车B、车C;3)若转向相同,在不阻碍换道的情况下,左侧车辆的前进优先级大于右侧车辆的前进优先级;
S412从后往前逐个遍历所有行,每一行中优先级高的转向车辆前进直至每一行中所有车辆不相互阻碍其换道至对应前进车道,车辆每前进一行,当前车辆所在行前的所有车辆需前进一行;统计所有车辆的前进步数,然后同时移动以实现纵向分离;
S413当遍历完所有行后,对于各转向车辆,统计当前状态下换道后分离专用道各车道对应的换道车辆数,若一车道当前状态下换道后对应的换道车辆数少于对应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重复运行步骤1)-2),直到所有车道上的换道车辆数等于对应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1)从前到后遍历每一行,对于各转向车辆,标记转向车辆数目与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数量相等的行为特征行;2)特征行最右侧车辆及其前方所有车辆前进一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任务2中,换道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S421对于各转向车辆,将转向车辆数目与转向车辆分离专用道数目相等的行标记为NS1,剩余自由换道车辆所在行标记为NS2,其中,剩余自由换道车辆是分离专用道协同换道后的应有车辆数扣除NS1后的车辆;
S422对于各转向车辆,NS1所在行车辆协同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从后往前遍历NS2所在行,NS2所在行自由换道车辆优先换道至对应分离专用道左侧车道直到该车道车辆满足子队列划分;统计所有车辆的换道目标车道,然后同时移动以实现协同换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任务4中,车A的调度包括以下步骤:
S441分离专用道LA上首排车A子队列的所有车A同时向右换道至边缘车道或与其他车辆紧密排列;
S442在S441完成更换一个车道后分离专用道LA剩余所有车A子队列即可同时前进直至第一行起紧密排列;
S443重复S441和S442直至所有车A子队列都位于第(RA+1)行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控制过程中的车辆运动学模型如下:
车辆的运动包括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对于横向运动车辆换道单车横向更换一车道的时间固定为Tc;车辆纵向运动为车辆前进过程,包括匀速保持状态和加速前进状态;匀速保持状态指:所有车辆的初始纵向速度为V0,在横向换道状态或无加速前进状态时的车辆纵向速度都为V0。加速前进状态指:车辆前进以实现对齐或紧密排列等目标时,初始纵向速度和结束纵向速度都为V0,假设所有自动车同质,其最大速度为Vmax,且加减速时一直保持最大纵向加速度为amax和最大纵向减速度-amax
CN202210749950.9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Active CN115083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950.9A CN115083176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950.9A CN115083176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3176A true CN115083176A (zh) 2022-09-20
CN115083176B CN115083176B (zh) 2024-05-10

Family

ID=8325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9950.9A Active CN115083176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317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06191A1 (ru) * 1987-01-16 1988-06-30 Криворож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Украи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оектного И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Металлургавтомати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щиты тележек обжиговой машины от перегрева
EP1501935A2 (en) * 2002-04-22 2005-02-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Low-cost production of peptides
CN10501536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赵志刚 机动车、道路、房屋及田地、船舶的统筹方法及产品
CN110199332A (zh) * 2016-12-30 2019-09-03 邦迪克斯商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v”形宽队编队
JP2020154578A (ja) * 2019-03-19 2020-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運転車両走行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運転車両
CN111967669A (zh) * 2020-08-18 2020-11-20 吉林大学 一种串联交叉口预信号停车线后进口车道渠化方法
CN113257007A (zh) * 2021-05-06 2021-08-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叉口共享自动驾驶车道的信号控制方法及***
CN113570905A (zh) * 2021-07-06 2021-10-29 浙江大学 一种交叉口处控制网联自动车群排列的空间分布演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06191A1 (ru) * 1987-01-16 1988-06-30 Криворож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Украи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оектного И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Металлургавтомати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щиты тележек обжиговой машины от перегрева
EP1501935A2 (en) * 2002-04-22 2005-02-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Low-cost production of peptides
CN10501536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赵志刚 机动车、道路、房屋及田地、船舶的统筹方法及产品
CN110199332A (zh) * 2016-12-30 2019-09-03 邦迪克斯商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v”形宽队编队
JP2020154578A (ja) * 2019-03-19 2020-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運転車両走行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運転車両
CN111967669A (zh) * 2020-08-18 2020-11-20 吉林大学 一种串联交叉口预信号停车线后进口车道渠化方法
CN113257007A (zh) * 2021-05-06 2021-08-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叉口共享自动驾驶车道的信号控制方法及***
CN113570905A (zh) * 2021-07-06 2021-10-29 浙江大学 一种交叉口处控制网联自动车群排列的空间分布演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满,梅振宇,章立辉: "自动车轨迹优化以实现分转向车流串联交叉口控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 54, no. 2, 6 January 2020 (2020-01-06), pages 27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3176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0707B (zh) 一种实现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队组队与分离的方法
CN112373472B (zh) 一种自动驾驶交叉口车辆进入时刻与行驶轨迹控制方法
CN108877256B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交叉口附近分散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
CN114613179B (zh) 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混行交叉口集聚通行方法及其控制***
CN110910646B (zh) 用于交叉口的无人驾驶公交车辆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14664078A (zh)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道路合流区协作汇入控制方法
CN112258864B (zh) 基于顺序选择的自动驾驶车辆路口调度方法及***
CN106781435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非信控交叉路口车辆编队通行方法
CN112233413A (zh) 一种面向智能网联车辆的多车道时空轨迹优化方法
CN112201070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车高速公路瓶颈路段行为决策方法
CN116740945B (zh) 混行环境下快速路合流区多车协同编组交汇方法及***
CN113312752A (zh) 一种主路优先控制交叉***通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3257007A (zh) 交叉口共享自动驾驶车道的信号控制方法及***
CN116895163A (zh) 基于信号灯主动通信的多车协同控制方法和***
CN111899509A (zh) 一种基于车路信息耦合的智能网联汽车状态向量计算方法
CN114999152A (zh) 面向混合车流的匝道合流边缘云管控方法
CN115083176A (zh) 一种基于多任务并行控制的网联自动车群串联排列实现方法
CN113570905A (zh) 一种交叉口处控制网联自动车群排列的空间分布演化方法
CN106887148B (zh) 一种引导车辆行驶的方法及装置
CN115994332A (zh) 联合时空信息的智能驾驶多步长时行为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5083177B (zh) 一种三车道及以上道路实现智能车辆串联排列的控制方法
CN114187771A (zh) 基于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公交车驾驶控制方法及***
CN117496689B (zh) 混行交通环境下连续信号交叉口车队协同控制方法及***
Speidel et al. Graph-based motion planning for automated vehicles using multi-model branching and admissible heuristics
CN117912264A (zh) 网联交通环境下路段交通流优化组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