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4115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4115A
CN115064115A CN202210773811.XA CN202210773811A CN115064115A CN 115064115 A CN115064115 A CN 115064115A CN 202210773811 A CN202210773811 A CN 202210773811A CN 115064115 A CN115064115 A CN 115064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gnal line
reset signal
substrat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38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俊艳
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38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41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996 priority patent/WO20240007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4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4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至少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占用的面积,减小该部分需要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且该方案无需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发光单元上,减小显示面板制备的工艺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器件为了实现窄边框,会通过将栅极驱动电路延伸至显示区,将发光单元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上,压缩像素单元以减小边框。但这种方式仅适用于分辨率较低的显示器件,随着分辨率的上升,无法进一步压缩像素尺寸,导致显示器件的边框仍然较大,且该过程中需要多次换线实现对发光单元的控制,导致工艺复杂,良率较低。且由于显示面板为了降低功耗,会采用LTPO(Low Temperature Poly-Oxide,LTPO)技术,这会进一步增加工艺难度,降低良率。
所以,现有显示器件存在将发光单元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上会导致显示器件的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显示器件存在将发光单元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上会导致显示器件的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有像素发光单元和控制所述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
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区,所述非显示区设有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
其中,所述复位信号线连接至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与像素发光单元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设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绝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层金属层,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任一金属层异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
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半导体层的一侧;
第一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第二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容,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电容包括电容极板,所述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电容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源漏极层和第二源漏极层的金属异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一源漏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和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之间,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和所述第三源漏极层之间;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的第一重合部分,且所述第一重合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源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漏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电容极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包括连接金属,所述复位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连接至连接金属,所述连接金属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并与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电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三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且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源漏极层,所述第四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二源漏极层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四源漏极层,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半导体层之间,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层的第二重合部分,且所述第二重合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第五绝缘层、有源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有源层之间,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五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源漏极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五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设有像素发光单元和控制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区,非显示区设有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其中,复位信号线连接至像素驱动电路,低电位信号线与像素发光单元连接,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设有栅极驱动电路,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区,且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绝缘设置。本申请通过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至少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占用的面积,减小该部分需要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且该方案无需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发光单元上,减小显示面板制备的工艺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前显示器件和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各部件的设置区域的对比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透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透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现有显示器件存在将发光单元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上会导致显示器件的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1包括:
显示区181,所述显示区181设有像素发光单元LED和控制所述像素发光单元LED的像素驱动电路21;
非显示区182,位于所述显示区181***,所述非显示区182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区183,所述非显示区182设有复位信号线171和低电位信号线16;
其中,所述复位信号线171连接至所述像素驱动电路21,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与所述像素发光单元LED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183设有栅极驱动电路22,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183,且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绝缘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至少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占用的面积,减小该部分需要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且该方案无需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发光单元上,减小显示面板制备的工艺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因此,图1中未示出单个子像素的所有元器件,仅示出了部分晶体管、走线以及电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不仅包括两个晶体管,还包括其他元器件;同理,图1示出的栅极驱动电路不仅包括单个晶体管,还包括其他元器件,具体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元器件可以为图2中的电路示出的多个元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截面图中,对低电位信号线以标号16进行标示,在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对低电位信号线以ELVSS进行标示,此处仅为不同图示中不同的标示方式,实际上图1所示的截面图中低电位信号线对应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低电位信号线,同理,其他截面图和电路图中存在不同标示方式的元件也是同一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在栅极驱动电路所处平面的投影是指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在栅极驱动电路中任一金属层所处的平面的投影,以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栅极层的金属为例,则该投影可以为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在栅极层的投影,该投影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区,且与栅极驱动电路绝缘,即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部分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区,与栅极驱动电路的投影存在重叠,即减小了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占用的边框的宽度,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以LED标示像素发光单元,但本申请并不限定像素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像素发光单元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连接走线,所述复位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走线连接至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述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晶体管所处的金属层中的一金属层,通过使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晶体管所处金属层中的一金属层,使得连接走线无需增加金属层,避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连接走线,所述复位信号线通过所述连接走线连接至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述连接走线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所述连接走线与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同一金属层,通过将连接走线与复位信号线设置于同一层,使得在形成连接走线时,无需增加金属层,避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且可以通过刻蚀同时形成连接走线和复位信号线,避免增加工艺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上,所述连接走线穿过所述连接孔。通过将连接孔设置在显示区,且可以设置在像素驱动电路上,连接走线通过与复位信号线采用同一金属层形成,使得可以直接将连接走线通过连接孔连接至像素驱动电路,无需更改连接孔的位置,减小工艺复杂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层金属层,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任一金属层异层设置。通过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任一金属异层设置,则在设置栅极驱动电路区设置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减小边框时,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不会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所处的膜层,从而可以避免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金属产生短路或者干扰。
针对栅极驱动电路中各膜层的空闲空间较小,设置复位信号线或者低电位信号线会导致信号干扰或者短路等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
衬底11;
半导体层141,设置于所述衬底11一侧;
第一金属层143,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141远离所述衬底11的一侧;
第二金属层145,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43远离所述半导体层141的一侧;
第一源漏极层151,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145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143的一侧;
第二源漏极层153,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151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层145的一侧;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包括晶体管和电容,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143a、源极151d和漏极151b,所述电容包括电容极板145a,所述栅极143a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43,所述电容极板145a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145,所述源极151d和所述漏极151b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151,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中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43、第二金属层145、第一源漏极层151和第二源漏极层153的金属异层设置。
以图1示出的显示面板为例,从图1中可以看到,复位信号线171和低电位信号线16与栅极驱动电路22中的任一金属异层设置,则在设置栅极驱动电路区设置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减小边框时,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不会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所处的膜层,从而可以避免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金属产生短路或者干扰。
具体的,从图1可以看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容,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漏极,电容包括电容极板,因此,在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的部分设置在这些元件所处的膜层时,会导致短路或者干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其他膜层,避免复位信号线与低电位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元器件产生干扰,导致信号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限定了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金属异层设置,对于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外的部分,不进行限定,例如从图1可以看到低电位信号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源漏极层的部分。
针对复位信号线或者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中金属所处膜层会导致信号干扰或者短路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源漏极层154、第一平坦化层152和第二平坦化层155,所述第三源漏极层154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153远离所述第一源漏极层151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坦化层152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151和所述第二源漏极层153之间,所述第二平坦化层155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153和所述第三源漏极层154之间;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154的第一重合部分,且所述第一重合部分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通过新增第三源漏极层,使得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可以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不会与栅极驱动电路的金属处于同一膜层,从而避免栅极驱动电路内的金属(例如栅极)与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产生干扰或者短路,导致栅极驱动电路和像素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错误,且通过新增的第三源漏极层形成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可以增大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的宽度,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
具体的,第一重合部分是指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以图1为例,复位信号线的各个部分均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复位信号线的第一重合部分指复位信号线的整体,低电位信号线仅有部分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一重合部分是指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三部分163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
针对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二源漏极层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复位信号线171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154,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通过将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可以减小边框的宽度,且该过程通过过孔将第三源漏极层的金属连接至第二源漏极层以及其他金属层,不会导致制程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具体的,由于复位信号线的宽度较小,因此可以将复位信号线整体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上,从而消除复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源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漏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电容极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在第三源漏极层设置复位信号线时,由于复位信号线的宽度较小,无需占用栅极驱动电路区的所有面积,因此,复位信号线可以与源极、漏极、栅极和电容极板在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从而使得复位信号线处于栅极驱动电路所处区域,无需设置复位信号线对应的边框区域,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具体的,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针对复位信号线设置的第三源漏极层,可能与第二源漏极层的金属之间产生寄生电容的问题,可以使复位信号线与栅极在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由于复位信号线和栅极所处膜层的间距较大,减小寄生电容产生的可能性,避免复位信号线与其他金属之间出现寄生电容对信号产生干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包括连接金属,所述复位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连接至连接金属,所述连接金属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并与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连接。通过使第一源漏极层形成连接金属,使得连接金属可以连接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实现复位信号线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在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时,可以在栅极驱动电路区将复位信号线连接至第二源漏极层,然后将复位信号线通过第二源漏极层的连接金属延伸至显示区,并在显示区与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源漏极进行连接,实现对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信号输入。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复位信号线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VI-G和第二复位信号线VI-ANO,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VI-G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VI-ANO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且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VI-G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VI-ANO中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的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对于具有多个复位信号线的显示面板,可以将各复位信号线均设置于第三源漏极层,使各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减小各复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
针对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一源漏极层和第二源漏极层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低电位信号线设置于第三源漏极层,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通过将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可以使得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且可以通过第三源漏极层减小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从而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针对低电位信号线的宽度较大导致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较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包括第一部分161、第二部分162和第三部分163,所述第一部分161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151,所述第二部分162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153,所述第三部分163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154,所述第二部分162穿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152的过孔与所述第一部分161连接,所述第三部分163穿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155的过孔与所述第二部分162连接,所述第三部分163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且所述第三部分16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61的宽度,所述第三部分16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62的宽度。
通过将低电位信号线设置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可以通过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传输信号至显示区,使低电位信号线正常工作,而第三部分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且第三部分与栅极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则可以减小第三部分占用的边框的宽度,而由于第三部分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处的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区延伸至栅极驱动电路区,第三部分的宽度较大,减小了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且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并联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并联连接,进一步减小了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使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满足驱动要求甚至减小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从而可以减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宽度,减小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
具体的,如图1所示,非显示区182还包括低电位信号线区184,第一部分161和第二部分162设置于低电位信号线区184,第三部分163从低电位信号线区184延伸至栅极驱动电路区183,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
上述实施例分别以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同时将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此时仅需要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绝缘设置即可,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的设置方式可以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将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仍然会导致边框较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源漏极层,所述第四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二源漏极层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四源漏极层,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通过将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四源漏极层,则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三部分可以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的所有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小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而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四源漏极层,也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无需设置复位信号线的设置区域,且设置的低电位信号设置区的宽度较小,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具体的,在将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四源漏极层时,可以分别在第三源漏极层和第二源漏极层设置连接金属,使复位信号线连接到第三源漏极层的连接金属、然后连接到第二源漏极层的连接金属,并通过将连接金属延伸至显示区,与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源漏极连接,实现对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信号输入。
针对新增膜层设置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遮光层12,所述遮光层12设置于所述衬底11与所述半导体层141之间,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16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层12的第二重合部分,且所述第二重合部分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通过将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在至少一个设置在遮光层,则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空间,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且不会与栅极驱动电路的金属处于同一膜层,从而避免栅极驱动电路内的金属(例如栅极)与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产生干扰或者短路,而通过遮光层形成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可以增大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的宽度,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
具体的,第二重合部分是指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以图3为例,复位信号线的各个部分均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复位信号线的第二重合部分指复位信号线的整体;同理,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二重合部分是指低电位信号线处于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信号线171设置于所述遮光层12,且所述复位信号线171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2在所述衬底11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通过将复位信号线设置在遮光层,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且由于无需增加膜层,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具体的,在复位信号线设置在遮光层时,可以使第二源漏极层形成连接金属,并通过连接金属穿过各绝缘层和平坦化层连接至复位信号线,并通过连接金属延伸至显示区,然后连接至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实现对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信号输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第五绝缘层、有源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有源层之间,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五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源漏极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五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
通过将低电位信号线设置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则可以通过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传输信号至显示区,使低电位信号线正常工作,而第四部分设置于遮光层,且第四部分与栅极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则可以减小第四部分占用的边框的宽度,而由于第四部分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处的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区延伸至栅极驱动电路区,第四部分的宽度较大,减小了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使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满足驱动要求甚至减小低电位信号线的阻抗,从而可以减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宽度,减小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且该设置方式无需新增膜层,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具体的,在低电位信号线的第四部分设置于遮光层时,对于遮光层与第一源漏极层之间的间距较大,金属容易在过孔内断裂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膜层进行转接,例如通过第一金属层进行转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以能够实现低电位信号线的正常连接为基准。
上述实施例分别以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遮光层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小边框,可以将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遮光层,此时仅需要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绝缘设置即可,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的设置方式可以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对于新增第三源漏极层时,还可以通过将复位信号线设置在遮光层,将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三部分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或者通过将复位信号线设置在第三源漏极层,将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遮光层,增大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栅极驱动电路区的宽度,进一步减小低电位信号线占用的边框的宽度,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
如图4所示,图4中的(a)为当前显示器件的各部件的设置区域的示意图,图4中的(b)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各部分的设置区域的示意图。从图4中的(a)可以看到,在显示区214外,需要分别设置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区212、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区211和复位信号线设置区213,导致显示器件的边框较大。而本申请通过将低电位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区,如图4中的(b)所示,可以看到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区221和栅极驱动电路区183存在重叠,复位信号线设置区222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区183内,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如图2所示,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一复位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二复位晶体管T7、存储电容Cst、升压电容Cboost、高电位信号线ELVDD、数据线Data、第一扫描线P Scan(n)、第二扫描线P Scan(n-1)、第三扫描线N Scan(n)、第四扫描线N Scan(n-5)和发光控制线EM。
其中,P Scan(n)表示本级扫描线,P Scan(n-1)表示上一级扫描线,且上述扫描线用于控制P型晶体管,N Scan(n)表示本级扫描线,N Scan(n-5)表示上五级扫描线,且这两条扫描线用于控制N型晶体管。
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第一阶段,第一复位晶体管T4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打开,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VI-G输出的复位信号对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复位,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VI-ANO输出的复位信号对像素发光单元LED复位;在第二阶段,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打开,将数据线Data输入的数据信号写入第一晶体管T1栅极;在第三阶段,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打开,驱动像素发光单元LED发光。
本申请实施例以图2中的电路图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采用7T1C(7个晶体管一个电容)电路的显示面板也可以采用本申请的设计。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柔性和阻隔水氧的能力,如图1所示,衬底11包括第一柔性层111、阻挡层112和第二柔性层113,显示面板还包括缓冲层13。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142、第二绝缘层144、第三绝缘层146、第四绝缘层148和第五绝缘层150。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半导体层141包括半导体图案141a。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源极151d包括第一源极部分151a和第二源极部分151c。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有源层147和第三金属层149,其中,半导体层的材料为低温多晶硅,有源层的材料为氧化物。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以LTPO技术为例说明了显示面板的结构,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
具体的,对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透视结构,对第二源漏极层至第三源漏极层的具体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在非显示区,第二源漏极层153形成有源极151d的第二源极部分151c、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二部分162以及连接金属,连接金属与第二源极部分151c和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二部分162绝缘设置,连接金属在图中未示出。第二平坦化层155形成有位于连接金属上的过孔以及位于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二部分162上的过孔,第三源漏极层154形成有复位信号线171和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三部分163,复位信号线穿过第二平坦化层155的过孔与连接金属连接,然后连接金属向显示区延伸,并与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电极连接,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三部分163穿过第二平坦化层155的过孔与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二部分162连接。
具体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平坦化层、像素电极层、发光材料层、像素定义层和公共电极层,第三平坦化层设置于第三源漏极层远离第二平坦化层的一侧,在栅极驱动电路区,像素电极层形成有转接金属,公共电极层穿过像素定义层的过孔连接至转接金属,转接金属穿过第三平坦化层的过孔连接至低电位信号的第三部分。
具体的,图5至图7为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区和低电位信号线区的透视区,图5为显示面板制备完成第二源漏极层后的透视图,图6为显示面板制备完成第二平坦化层后的透视图,图7为显示面板制备完成第三源漏极层后的示意图。
具体的,图5中以标号31表示第二源漏极层制备后,低电位信号线预留连接的位置,以标号32表示第二源漏极层制备后,复位信号线预留的连接位置。图6以标号33表示第二平坦化层制备后,低电位信号线的连接孔的位置,同时,在与图5中复位信号线预留的连接位置的相同位置设置复位信号线的连接孔的位置,图7中以标号34表示低电位信号线的第三部分与低点位信号线的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同时,在与图5中复位信号线预留的连接位置的相同位置将复位信号线与连接金属连接。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设有像素发光单元和控制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区,非显示区设有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其中,复位信号线连接至像素驱动电路,低电位信号线与像素发光单元连接,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设有栅极驱动电路,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区,且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绝缘设置。本申请通过使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区,则至少可以减小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设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区的部分占用的面积,减小该部分需要的边框的宽度,从而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且该方案无需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发光单元上,减小显示面板制备的工艺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有像素发光单元和控制所述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
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区,所述非显示区设有复位信号线和低电位信号线;
其中,所述复位信号线连接至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与像素发光单元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设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绝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层金属层,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任一金属层异层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
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半导体层的一侧;
第一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第二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容,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电容包括电容极板,所述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电容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源漏极层和第二源漏极层的金属异层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一源漏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和所述第二源漏极层之间,所述第二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和所述第三源漏极层之间;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的第一重合部分,且所述第一重合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源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漏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或者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电容极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包括连接金属,所述复位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连接至连接金属,所述连接金属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并与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三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且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源漏极层,所述第四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二源漏极层的一侧,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四源漏极层,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半导体层之间,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低电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层的第二重合部分,且所述第二重合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且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所述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第五绝缘层、有源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有源层之间,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五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源漏极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五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存在重合,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
CN202210773811.XA 2022-07-01 2022-07-0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64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3811.XA CN115064115A (zh) 2022-07-01 2022-07-0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CT/CN2022/115996 WO2024000788A1 (zh) 2022-07-01 2022-08-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3811.XA CN115064115A (zh) 2022-07-01 2022-07-0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4115A true CN115064115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4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3811.XA Pending CN115064115A (zh) 2022-07-01 2022-07-0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4115A (zh)
WO (1) WO20240007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111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507B (zh) * 2014-04-02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7880B (zh) * 2019-03-28 2021-03-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192988A (zh) * 2021-04-23 2021-07-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
CN114284317B (zh) * 2021-12-14 2023-08-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613789B (zh) * 2022-05-11 2022-08-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111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788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465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173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154842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93154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662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102996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4877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6411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01256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55262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2518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43504A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057775A (ko) 터치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4284317A (zh) 显示面板
CN11334591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37653A (zh)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
US2024022462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9699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1065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4044879A1 (zh) 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184425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connected to an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320615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80225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733709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40072087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