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3654B -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3654B
CN114633654B CN202210474303.1A CN202210474303A CN114633654B CN 114633654 B CN114633654 B CN 114633654B CN 202210474303 A CN202210474303 A CN 202210474303A CN 114633654 B CN114633654 B CN 114633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ed
charging
contactor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43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3654A (zh
Inventor
陈明亮
王晓玉
曹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43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3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3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3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3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3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若待充电电池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获取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输出充电电流;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该控制方法能够使用直流充电桩实现对待充电电池的预加热,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减少了电池寿命衰减。

Description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预加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资源匮乏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我国大力发展着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众所周知,目前电动车上配置的电池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很低时(如,-10℃~-20℃),充电桩无法直接对电池充电。因为电池在低温充电时,电池的可充电电流很小(在更低的温度下,电池被禁止充电,即可充电电流为0),如果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实际充电电流偏大(是指大于电池的可充电电流),就会造成充电过流,会引发电池负极析锂,使得电池寿命衰减,析锂严重时锂枝晶会刺破隔膜引发热失控,带来安全风险。因此,期待能够实现直流充电桩先对低温下的电池进行纯加热的过程(即电池预加热),待电池升温至预设温度阈值后,其可充电电流变大,再进行边充电边加热的过程,加热完成后最后再进行只充电的过程。
然而,直流充电桩遵循直流充电国标GB/T27930-2015协议,协议规范制定时没有考虑电池纯加热时的工况,协议规范里的监测机制导致直流充电桩不能够实现纯加热的工作模式。在电池上电的过程中,直流充电桩需要检测快充接触器之间存在高压,也就是上电的过程中,需要电池必须在高压回路中,只有电池在高压回路中,充电桩才会输出新能源汽车请求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时序,而电池一直在高压回路中,就无法对其进行纯加热的过程。
综上,如何使用直流充电桩对电池进行预加热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无法使用直流充电桩对电池进行预加热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
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所述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所述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
获取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桩按照所述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在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所述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所述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所述加热器为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待充电电池是否加热完成;
若加热完成,则闭合所述目标接触器,使所述待充电电池再次处于高压回路,并执行后续充电流程。
进一步的,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包括: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需要进行预加热;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不需要进行预加热,进而执行直流充电流程。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待充电电池是否加热完成,包括: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加热完成,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未加热完成,并继续使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充电电流为所述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所述加热器为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在加热完成后,在闭合所述目标接触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桩按照所述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不输出充电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包括以下任一种:PTC、加热膜;
所述目标接触器包括以下任一个: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
控制单元,用于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所述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所述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
获取和发送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桩按照所述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接触器断开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所述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所述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所述加热器为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机器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机器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获取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中,能够使用直流充电桩实现对待充电电池的预加热,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减少了电池寿命衰减,缓解了现有技术无法使用直流充电桩对电池进行预加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电动车上配置的电池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电池温度很低时,其可充电电流很小,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后,其可充电电流为0,若将可充电电流为0的电池接入直流充电桩,使直流充电桩先为其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进行充电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只有在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后(即检测快充接触器之间存在高压后),充电桩才会开始输出电流,且无法保证输出的该电流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加热器使用,使得加热器为电池进行加热,必定有一部分电流还是会给电池进行充电(因为电池在高压回路中,难以避免完全不接受电流),但是电池的可充电电流为0,显然,这样充电会给电池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影响电池寿命,所以,如何使用直流充电桩对电池进行预加热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中,能够使用直流充电桩实现对待充电电池的预加热,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减少了电池寿命衰减。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BMS,也可以应用于整车控制器,本发明实施例对其执行主体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进行待充电电池的充电前,直流充电桩会向待充电新能源汽车(或者说是BMS、又或者是整车控制器)发起唤醒信号,待充电新能源汽车唤醒后,直流充电桩会向待充电新能源汽车发送充电桩辨识报文(CRM),待充电新能源汽车收到充电桩辨识报文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上电自检,完成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若不需要进行预加热,则执行正常的普通直流充电流程;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待充电新能源汽车会向直流充电桩发送BMS和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辨识报文(BRM),如此,就完成了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握手辨识工作。
步骤S104,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
图2中示出了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的示意图,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包含的接触器有: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预充接触器、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
上述控制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具体可以为:先闭合预充接触器,然后再闭合主负接触器,进而判断预充电容电压是否大于95%的待充电电池的总电压,如果大于,则闭合主正接触器,断开预充接触器,再闭合快充负接触器、快充正接触器,如此,使得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之后,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BRO),等待直流充电桩进行待充电电池高压回路的检测,直流充电桩检测到待充电电池已处于高压回路中后,直流充电桩会向待充电新能源汽车发送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CRO)。
步骤S106,获取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具体的,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获取到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后,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第一BCL),该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中包含有:电压参量、电流参量和模式参量,例如,电压:待充电电池电压+2V(直流充电桩的电压比待充电电池的电压大,这样,直流充电桩才能输出充电电流,因为二者相等时,直流充电桩是无法输出电流的);电流:10A;模式:恒压,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参量的具体值不进行限制。
直流充电桩收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发送的第一电池充电需求后,就会按照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步骤S108,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具体的,也就是在直流充电桩开始输出充电电流后,就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即使待充电电池从高压回路中脱离出来,这样,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就不会对待充电电池产生任何影响,而是全部用来给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其它高压设备进行供电,此时,打开其它高压设备中的加热器,这样,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就会全部给加热器进行供电,从而就实现了加热器为充电电池进行加热的效果(这里存在热回路,与图2中的电回路不同,所以未在图2中示出,这里也涉及热管理计算,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理计算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也就是实现了直流充电桩对待充电电池的预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获取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中,能够使用直流充电桩实现对待充电电池的预加热,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减少了电池寿命衰减,缓解了现有技术无法使用直流充电桩对电池进行预加热的技术问题。
上述内容对本发明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下面对其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1)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加热完成;
具体的,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加热完成;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未加热完成,并继续使直流充电桩输出充电电流为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直至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温度。
上述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10℃,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不进行具体限制,对于不同的待充电电池,上述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不同。
(2)若加热完成,则闭合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再次处于高压回路,并执行后续充电流程。
具体的,后续充电流程即为传统方案中的充电流程,包括:边充电边加热的过程和只充电的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具体包括:
1)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需要进行预加热;
上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20℃,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第一预设温度不进行具体限制,对于不同的待充电电池,上述第一预设温度的大小不同。
也就是说,起初判断待充电电池的温度是否不大于-20℃,如果不大于-20℃就需要进行预加热,进行上述步骤S104至步骤S108的过程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执行完后,再判断加热后的待充电电池的温度是否不小于-10℃(热管理都有回弹余量,比如大于-20℃可以正常充电,但不会正好就加热到-20℃,以加热到-10℃、15℃),如果不小于-10℃,说明加热完成,执行后续的充电流程(边充电边加热和只充电的过程);如果小于-10℃,继续加热,直至不小于-10℃后,再进行后续的充电流程;
而当起初判断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大于-20℃时,就不再进行预加热了,也就是说,此时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是特别低,可以直接进行边充电边加热和只充电的过程。
2)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不需要进行预加热,进而执行直流充电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闭合目标接触器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不输出充电电流。
具体的,在对待充电电池加热完成后,就需要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也就是需要闭合之前断开的目标接触器,而在闭合目标接触器之前,考虑到直流充电桩还在输出第一电池充电需求对应的充电电流,直接闭合目标接触器由于充电电流的存在容易出现拉弧,所以,在闭合目标接触器之前,待充电新能源汽车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二电池充电需求(第二BCL),该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中也包含有:电压参量、电流参量和模式参量,例如,电压:待充电电池电压(直流充电桩的电压与待充电电池的电压相等,这样,直流充电桩就无法输出电流了);电流:0A;模式:恒压,直流充电桩在接收到第二电池充电需求后,就会按照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不输出充电电流,之后,在闭合目标接触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
上述预设电流阈值可以为2A(本发明实施例对该值不进行具体限制),上述过程说明,只有在真正确定得到直流充电桩开始输出充电电流后,才会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这样,后续直流充电桩才会一直输出电流。若直流充电桩还没有输出充电电流,就断开目标接触器,直流充电桩会检测到待充电电池未在高压回路中,后续也一直不会输出电流,就无法实现预加热和充电的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加热器包括以下任一种:PTC、加热膜;
目标接触器包括以下任一个: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
本发明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当前市面上的直流充电桩上进行电池预加热(只加热不充电,电池不在高压回路中,不会有低温充电风险),已完成实车批量验证,保证电池安全,减少电池寿命衰减。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该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判断单元10、控制单元20、获取和发送单元30和接触器断开单元40,其中:
判断单元,用于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
控制单元,用于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
获取和发送单元,用于获取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接触器断开单元,用于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获取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在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接触器中的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中,能够使用直流充电桩实现对待充电电池的预加热,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减少了电池寿命衰减,缓解了现有技术无法使用直流充电桩对电池进行预加热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该装置还用于: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加热完成;若加热完成,则闭合目标接触器,使待充电电池再次处于高压回路,并执行后续充电流程。
可选地,判断单元还用于: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需要进行预加热;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不需要进行预加热,进而执行直流充电流程。
可选地,该装置还用于: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加热完成,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待充电电池未加热完成,并继续使直流充电桩输出充电电流为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器为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可选地,该装置还用于:向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以使直流充电桩按照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不输出充电电流。
可选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
可选地,加热器包括以下任一种:PTC、加热膜;目标接触器包括以下任一个: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总线,所述存储器6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6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601与所述存储器602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上述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确定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602和处理器601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器6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确定方法。
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对应于上述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确定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再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车辆标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
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所述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所述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其中,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包括: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正极分别与主正接触器、预充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分别与加热器、快充正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快充正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桩的一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另一端与快充负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快充负接触器的另一端与主负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控制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包括:先闭合预充接触器,然后再闭合主负接触器,进而判断预充电容电压是否大于95%的待充电电池的总电压,如果大于,则闭合主正接触器,断开预充接触器,再闭合快充负接触器、快充正接触器,如此,使得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
获取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桩按照所述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在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所述接触器中的主正接触器或主负接触器,使所述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所述加热器为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待充电电池是否加热完成;
若加热完成,则闭合目标接触器,使所述待充电电池再次处于高压回路,并执行后续充电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包括: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需要进行预加热;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不需要进行预加热,进而执行直流充电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待充电电池是否加热完成,包括: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加热完成,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未加热完成,并继续使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充电电流为所述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所述加热器为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完成后,在闭合所述目标接触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桩按照所述第二电池充电需求不输出充电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以下任一种:PTC、加热膜。
7.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直流充电桩与待充电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握手辨识工作时,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否需要进行预加热;
控制单元,用于若需要进行预加热,则在所述充电握手辨识工作完成后,控制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使所述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其中,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包括:所述待充电电池的正极分别与主正接触器、预充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分别与加热器、快充正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快充正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充电桩的一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另一端与快充负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快充负接触器的另一端与主负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控制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回路中的接触器执行开关动作包括:先闭合预充接触器,然后再闭合主负接触器,进而判断预充电容电压是否大于95%的待充电电池的总电压,如果大于,则闭合主正接触器,断开预充接触器,再闭合快充负接触器、快充正接触器,如此,使得待充电电池处于高压回路中;
获取和发送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的充电桩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并向所述直流充电桩发送第一电池充电需求,以使所述直流充电桩按照所述第一电池充电需求输出充电电流;
接触器断开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下,断开所述接触器中的主正接触器或主负接触器,使所述待充电电池断开高压回路,并使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为所述待充电新能源汽车的加热器进行供电,以实现所述加热器为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直流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运行指令,所述机器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机器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74303.1A 2022-04-29 2022-04-29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633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303.1A CN114633654B (zh) 2022-04-29 2022-04-29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303.1A CN114633654B (zh) 2022-04-29 2022-04-29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3654A CN114633654A (zh) 2022-06-17
CN114633654B true CN114633654B (zh) 2024-03-08

Family

ID=8195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4303.1A Active CN114633654B (zh) 2022-04-29 2022-04-29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36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5444A (zh) * 2012-12-06 2014-06-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加热***及电动汽车
CN105356007A (zh) * 2014-08-22 2016-02-2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池组预加热的方法和***
CN109878372A (zh) * 2019-02-14 2019-06-14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低温充电的控制方法及***
CN111384472A (zh) * 2018-12-28 2020-07-07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适用于直流快充桩的动力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
CN212033175U (zh) * 2020-06-19 2020-11-27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包
CN113752888A (zh) * 2020-06-04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处理方法和装置、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0683B4 (de) * 2010-05-15 2021-03-1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Batteriepuls-Erwärmungsbetriebs einer Traktionsbatterie eines Hybridfahrzeuges
CN103419664B (zh) * 2012-05-22 2015-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及电池加热方法
US10272758B2 (en) * 2016-11-02 2019-04-30 Proterra Inc. Battery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1029667B (zh) * 2019-11-08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动汽车和车载***
US20220113750A1 (en) * 2020-09-14 2022-04-14 Omnitek Partner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Self-Heating Of Batteries at Low Temperatur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5444A (zh) * 2012-12-06 2014-06-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加热***及电动汽车
CN105356007A (zh) * 2014-08-22 2016-02-2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池组预加热的方法和***
CN111384472A (zh) * 2018-12-28 2020-07-07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适用于直流快充桩的动力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
CN109878372A (zh) * 2019-02-14 2019-06-14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低温充电的控制方法及***
CN113752888A (zh) * 2020-06-04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处理方法和装置、车辆
CN212033175U (zh) * 2020-06-19 2020-11-27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3654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3822B1 (ko) 친환경 차량의 릴레이 융착 검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6967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加热***及加热方法
CN112297950A (zh) 一种充放电人机交互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EP2672606A1 (en) Charging-control device and charging-control method
CN109969040A (zh) 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加热控制方法及***
CN112659978B (zh) 动力电池的充电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介质、设备、车辆
CN105308825A (zh) 用于dc-ac逆变器的预充电和电压供应***
CN110994735B (zh) 充放电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32510B (zh) 动力电池高压断电保护***、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532176A (zh) 充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817396B1 (ko) 배터리 잔존수명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81377B (zh) 充电识别方法及装置
KR101628564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배터리 soc 리셋 방법
CN111301220A (zh) 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及***
CN110931918A (zh) 电池包装置及电池包装置预热方法
CN113968169A (zh) 一种电池控制电路、方法、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33654B (zh) 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预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3122210U (zh) 控制开关的检测装置和***
CN109326851B (zh) 预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250160A (zh) 充电的方法和功率转换设备
CN111497672B (zh) 一种车辆充电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142015A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及其低温充电控制策略
CN1135479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温快充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7681694A (zh) 快充保护装置、车辆及快充保护控制方法
CN113581011B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