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8451A -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8451A
CN114578451A CN202210206976.9A CN202210206976A CN114578451A CN 114578451 A CN114578451 A CN 114578451A CN 202210206976 A CN202210206976 A CN 202210206976A CN 114578451 A CN114578451 A CN 114578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trigger signal
signal
body induction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69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慧君
包朱强
武建康
刘晓沐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un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un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un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un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69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8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8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适于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适于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从休眠状态唤醒;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上述方案能够避免智能设备误触发的情况出现,且能够降低智能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智能设备应用场景中,为提高电池的续航时间,通常会增加一个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当人体感应检测装置未检测到附近存在人体时,智能电子设备中功耗较大的功能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仅保留低功耗的功能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当检测到附近存在人体时被触发,唤醒其他功耗较大的功能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现有技术中,存在智能设备误触发的情况,且智能设备的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是智能设备存在误触发且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适于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适于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从休眠状态唤醒;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对应的识别距离处于第一识别距离与第二识别距离之间;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对应的识别距离小于第二识别距离;所述第一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距离。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早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早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则确定不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且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包含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
可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且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包含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的预设时间段内,仅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则确定不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包括如下任一种:超声波雷达探测器、被动红外线探测器、微波雷达探测器、主动红外线探测器;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探测单元的类型与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探测单元的类型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探测单元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探测单元的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触发信号以及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为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从休眠状态唤醒。
可选的,所述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包括: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早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包括: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同时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则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检测第一识别区域内的人体,通过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检测第二识别区域内的人体,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第二识别区域。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与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以将智能设备从休眠状态唤醒。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与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可以获知用户的运动趋势,从而可以避免智能设备被误唤醒,进而能够降低智能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人体感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不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检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不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检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人体感应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人体感应检测装置采用电磁波检测方式、被动红外检测方式、主动红外检测方式等实现人体感应检测,其工作原理为检测用户与人体感应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但是,人体感应检测装置无法获知用户是正在靠近人体感应检测装置还是正在远离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用户可能正在远离人体感应检测装置,但是由于距离用户较近,故人体感应检测装置会被触发,导致智能设备被唤醒,功耗较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与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可以获知用户的运动趋势,从而可以避免智能设备被误唤醒,进而能够降低智能设备的功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参照图1,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1、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2以及控制单元103,其中:
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1,适于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2,适于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控制单元103,适于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以及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在接收到唤醒信号后,其中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功能模块被唤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可以大于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也就是说,第一识别区域对应距离人体感应检测装置较远的区域,第二识别区域对应距离人体感应检测装置较近的区域。
换言之,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1能够检测距离较远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2能够检测距离较近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1可以仅检测距离较远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2可以检测距离较近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101也可以既检测距离较远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又检测距离较近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第二人体感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距离较近的区域是否存在人体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区域可以与第二识别区域之间无交集。或者,第一识别区域与第二识别区域存在部分交集,也即二者不存在完全重合的情况。或者,第一识别区域大于第二识别区域,且第二识别区域被第一识别区域所包含。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区域对应的识别距离处于第一识别距离与第二识别距离之间,第二识别区域对应的识别距离小于第二识别距离。第一识别距离大于第二识别距离。
参照图2,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不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检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检测区域的识别距离处于第一识别距离与第二识别距离之间,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检测区域的识别距离小于第二识别距离。
可见,图2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的识别范围较远,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的识别区域较近。也就是说,相较于智能设备所处位置,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能够检测距离智能设备较远处是否存在人体,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能够检测距离智能设备较近处是否存在人体。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区域大于第二识别区域,且第二识别区域被第一识别区域所包含。
针对于图2中的应用场景,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一触发信号早于第二触发信号时,可以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当检测到第二触发信号早于第一触发信号时,无需生成唤醒信号。
以图2为示例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人体感应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当用户从远处走来,逐渐靠近智能设备的过程中,用户先进入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单元接收第一触发信号。
若用户继续靠近智能设备,用户进入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时生成第二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单元接收第二触发信号。
控制单元检测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与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先后顺序。控制单元检测到先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则确定用户的运动趋势为逐渐靠近智能设备,此时,可以判定用户存在使用智能设备的需求。控制单元生成并输出唤醒信号,以唤醒智能设备。
若用户从近处走向远处,逐渐远离智能设备的过程中,用户先进入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时生成第二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单元接收第二触发信号。
若用户继续远离智能设备,用户进入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单元接收第一触发信号。
控制单元检测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与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先后顺序。控制单元检测到先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则确定用户的运动趋势为逐渐远离智能设备,此时,可以判定用户不存在使用智能设备的需求。控制单元无需生成唤醒信号,智能设备仍处于休眠状态。
参照图3,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不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检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的第一识别区域较大,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对应的第二识别区域较小。也就是说,相较于智能设备所处位置,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能够检测距离智能设备较大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能够检测距离智能设备较小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以图3为示例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人体感应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当用户从远处走来,逐渐靠近智能设备的过程中,用户先进入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单元接收第一触发信号。
若用户继续靠近智能设备,用户进入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时生成第二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单元接收第二触发信号。
控制单元检测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与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先后顺序。控制单元检测到先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则确定用户的运动趋势为逐渐靠近智能设备,此时,可以判定用户存在使用智能设备的需求。控制单元生成并输出唤醒信号,以唤醒智能设备。
若用户从近处走向远处,逐渐远离智能设备的过程中,用户先进入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则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以及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均被触发。控制单元能过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以及第一触发信号。
若用户继续远离智能设备,用户进入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此时,由于用户离开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检测区域,故仅有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被触发。控制单元仅能接收第一触发信号。
控制单元检测接收到同时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与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单元确定用户的运动趋势为逐渐远离智能设备,此时,可以判定用户不存在使用智能设备的需求。控制单元无需生成唤醒信号,智能设备仍处于休眠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智能设备外表面,也可以内置于智能设备中。或者,人体感应检测装置中的一部分设置在智能设备外表面,另一部分内置在智能设备中。
例如,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与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之一内置于智能设备中,另一外设于智能设备外表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人体感应检测装置还可以与智能设备相互独立设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例如,人体感应检测装置通过WIFI与智能设备通信。
例如,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设置在智能设备外表面,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内置于智能设备中。
在具体实施中,智能设备可以为智能门锁,也可以为智能家电,或者其他类型的智能电子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可以包括如下任一种:超声波雷达探测器、被动红外线探测器、微波雷达探测器、主动红外线探测器;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可以包括如下任一种:超声波雷达探测器、被动红外线探测器、微波雷达探测器、主动红外线探测器。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类型可以与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类型相同,也可以与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类型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类型与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类型不同,且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功耗低于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的功耗。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选择低功耗的探测器作为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如选择被动红外线探测器作为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时,还可以输出使能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使能信号后,才从睡眠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处于工作状态,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处于睡眠状态。当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接收到使能信号后才从睡眠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故而能够更进一步降低智能设备的功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能信号可以与第一触发信号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触发信号不同。使能信号可以直接发送至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也可以发送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向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转发。
例如,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此时,第一触发信号起到使能信号的功能。
又如,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以及使能信号,并将使能信号发送至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将第一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
参照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人体感应检测方法,以下通过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述的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单元所执行。
步骤S401,获取第一触发信号以及第二触发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信号为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第二触发信号为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
步骤S402,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步骤S401~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对应参照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适于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适于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从休眠状态唤醒;
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对应的识别距离处于第一识别距离与第二识别距离之间;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对应的识别距离小于第二识别距离;所述第一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早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早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则确定不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且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包含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同时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则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的预设时间段内,仅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则确定不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包括如下任一种:超声波雷达探测器、被动红外线探测器、微波雷达探测器、主动红外线探测器;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探测单元的类型与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探测单元的类型不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还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时输出使能信号;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还适于在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后,从睡眠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10.一种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触发信号以及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第一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为第二人体感应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第二识别区域内存在人体移动时生成;所述第一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的识别距离;
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并输出至智能设备;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从休眠状态唤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早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确定生成唤醒信号,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同时检测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则确定生成所述唤醒信号。
CN202210206976.9A 2022-03-03 2022-03-03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578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6976.9A CN114578451A (zh) 2022-03-03 2022-03-03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6976.9A CN114578451A (zh) 2022-03-03 2022-03-03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451A true CN114578451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6976.9A Pending CN114578451A (zh) 2022-03-03 2022-03-03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84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19149B2 (en) Low-power radar
CN111812633B (zh) 检测基于智能设备的雷达***中的参考系变化
EP3966662A1 (en) Reducing a state based on imu and radar
CN107631802B (zh)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78655A (zh) 指纹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13061B (zh)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的通信***
JP2002543646A (ja) 低出力の高周波識別読取装置
WO2021021219A1 (en) Reducing a state based on imu and radar
CN108351715B (zh) 应用于人体触摸的常驻传感器设备
CN110310391B (zh) 触摸唤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558664B2 (en) Passive approach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unidirectional FOB
EP4343727A2 (en) Active reflected wave monitoring
WO2019053220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CONTROL USING ULTRASOUND
CN111325877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235673B (zh) 触摸屏检测方法及触摸屏
CN107358687A (zh) 一种双感应式汽车电动尾门控制***及方法
CN112148105B (zh) 一种门禁***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14510138A (zh) 休眠唤醒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14578451A (zh) 人体感应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375882A (zh) 一种楼宇对讲***的智能识别控制方法
US20200201968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control using ultrasound
CN210466496U (zh) 一种低功耗锁装置及智能锁
WO2022142204A1 (zh) 车锁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821863B (zh) 智能门锁解锁方法及装置
CN217872281U (zh) 一种智能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