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4380B - 离心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4380B
CN114514380B CN202080066092.7A CN202080066092A CN114514380B CN 114514380 B CN114514380 B CN 114514380B CN 202080066092 A CN202080066092 A CN 202080066092A CN 114514380 B CN114514380 B CN 114514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e member
throttle
rotation axis
axis direction
opp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60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4380A (zh
Inventor
崎坂亮太
藤原隆
米村淳
马场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1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4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4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4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04D29/462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6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adjusting flow cross-section, otherwise than by using adjustable stator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2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geometry within the pumps, e.g. by adjustin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2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driving means being assisted by a power recovery turb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083Sealing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1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uction 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1Inl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离心压缩机具备在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双方位于突出位置的情况下在周向上互相分离且在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一部分互相对置的对置部(第一对置部(211b)、第二对置部(221b))。

Description

离心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压缩机。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10月1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189119号的优先权的利益,请将其内容并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在增压器设有离心压缩机。离心压缩机具备压缩机壳体和压缩机叶轮。在压缩机壳体形成有吸气流路。压缩机叶轮配置于吸气流路。
以往,在离心压缩机具备对比压缩机叶轮靠上游侧的吸气流路进行节流的节流装置。专利文献1的节流装置具备多个节流部件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使多个节流部件沿压缩机叶轮的径向驱动。多个节流部件当向径向内侧驱动时,在压缩机叶轮的周向上互相抵接而成为环状的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3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多个节流部件抵接的情况下,有时即使多个节流部件的压缩机叶轮的周向上的一端侧抵接,另一端侧因节流部件的尺寸公差而产生间隙。若产生间隙,则空气通过多个节流部件的间隙泄漏。若空气泄漏,则压缩机叶轮的周围的压力变得不均匀。若压力变得不均匀,则存在压缩机叶轮振动(叶片振动)或产生异响的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多个节流部件之间的空气的泄漏的离心压缩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离心压缩机具备:压缩机壳体,其形成有吸气流路;压缩机叶轮,其配置于吸气流路;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其具有配置于比压缩机叶轮靠吸气流路的上游侧的主体,且能够移动到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吸气流路内的突出位置;抵接部,其设于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各自的主体的一端侧,且在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双方位于突出位置的情况下,在压缩机叶轮的周向上互相抵接;以及对置部,其设于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各自的主体的另一端侧,在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双方位于突出位置的情况下,在周向上互相分离,而且在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一部分互相对置。
也可以是,第一节流部件的对置部具有第一台阶部,该第一台阶部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从压缩机叶轮分离的一侧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突起部,第二节流部件的对置部具有第二台阶部,该第二台阶部在旋转轴方向上的接近压缩机叶轮的一侧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突起部。
也可以是,第一节流部件的对置部具有第一锥形部,该第一锥形部包括与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交叉的第一锥形面,第二节流部件的对置部具有第二锥形部,该第二锥形部包括与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交叉的第二锥形面。
也可以是,第一节流部件的对置部具有突出至比第二节流部件的主体靠旋转轴方向的被覆部。
也可以是,具备设于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的抵接部的至少一方的弹性部件。
也可以是,在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的对置部设有互相对置的对置面,在对置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沿压缩机叶轮的径向延伸的突起或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多个节流部件之间的空气的泄漏的离心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虚线部分的提取图。
图3是构成连杆机构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的V向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一图。
图7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二图。
图8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三图。
图9是图2的两点划线部分的提取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锥形部的作用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四变形例的连杆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便于理解的例示,除非有特别的说明,否则并不限定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图1是增压器TC的概略剖视图。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T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包括轴承壳体2、涡轮壳体4以及压缩机壳体100。涡轮壳体4通过紧固螺栓3连结于轴承壳体2的左侧。压缩机壳体100通过紧固螺栓5连结于轴承壳体2的右侧。
轴承壳体2形成有容纳孔2a。容纳孔2a沿增压器TC的左右方向贯通。在容纳孔2a配置有轴承6。图1中,作为轴承6的一例,表示全浮式轴承。但是,轴承6也可以是半浮式轴承、滚动轴承等其它径向轴承。在容纳孔2a配置有轴7的一部分。轴7由轴承6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轴7的左端部设有涡轮叶轮8。涡轮叶轮8旋转自如地容纳于涡轮壳体4内。在轴7的右端部设有压缩机叶轮9。压缩机叶轮9旋转自如地容纳于压缩机壳体100内。
在压缩机壳体100形成有吸气口10。吸气口10在增压器TC的右侧开口。吸气口10连接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在轴承壳体2与压缩机壳体100之间形成有扩散器流路11。扩散器流路11将空气升压。扩散器流路11从轴7(压缩机叶轮9)的径向(以下,简称为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形成为环状。扩散器流路11在径向的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9与吸气口10连通。
在压缩机壳体100形成有压缩机涡旋流路12。压缩机涡旋流路12形成为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12例如位于比压缩机叶轮9靠径向的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12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及扩散器流路11连通。当压缩机叶轮9旋转时,从吸气口10向压缩机壳体100内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流通于压缩机叶轮9的叶片间的过程中被加压加速。进行了加压加速的空气在扩散器流路11及压缩机涡旋流路12升压。进行了升压的空气从未图示的吐出口流出,被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
这样,增压器TC具备离心压缩机C(压缩机)。离心压缩机C包括压缩机壳体100、压缩机叶轮9、压缩机涡旋流路12以及后述的连杆机构200。
在涡轮壳体4形成有排气口13。排气口13在增压器TC的左侧开口。排气口13连接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另外,在涡轮壳体4形成有连通流路14和涡轮涡旋流路15。涡轮涡旋流路15位于比涡轮叶轮8靠径向的外侧。连通流路14位于涡轮叶轮8与涡轮涡旋流路15之间。
涡轮涡旋流路15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向气体流入口导入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连通流路14使涡轮涡旋流路15和排气口13连通。从气体流入口引导至涡轮涡旋流路15的废气经由连通流路14及涡轮叶轮8的叶片间被引导至排气口13。引导至排气口13的废气在其流通过程中使涡轮叶轮8旋转。
涡轮叶轮8的旋转力经由轴7传递到压缩机叶轮9。如上述地,空气被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力升压,并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
图2是图1的虚线部分的提取图。如图2所示,压缩机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部件110和第二壳体部件120。第一壳体部件110位于比第二壳体部件120靠图2中的右侧(从轴承壳体2分离的一侧)。第一壳体部件110与第二壳体部件120连接。
第一壳体部件110为大致圆筒形状。第一壳体部件110具有小径部110a、中径部110b以及大径部110c。小径部110a配置于距离第二壳体部件120最远的位置。大径部110c配置于距离第二壳体部件120最近的位置。中径部110b位于小径部110a与大径部110c之间。小径部110a的外径比中径部110b小。中径部110b的外径比大径部110c小。但是,第一壳体部件110也可以不具有小径部110a、中径部110b、大径部110c。例如,第一壳体部件110也可以外径在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轴方向(以下简称为旋转轴方向、轴向)上大致恒定。
在第一壳体部件110形成有贯通孔111。第一壳体部件110在与第二壳体部件120接近(连接)的一侧具有端面112。第一壳体部件110在从第二壳体部件120分离的一侧具有端面113。在端面113形成有吸气口10。贯通孔111沿旋转轴方向从端面112延伸到端面113。也就是,贯通孔111将第一壳体部件110在旋转轴方向上贯通。贯通孔111将小径部110a、中径部110b、大径部110c沿旋转轴方向贯通。贯通孔111在端面113与吸气口10连接。
贯通孔111具有平行部111a和缩径部111b。平行部111a位于比缩径部111b靠端面113侧。平行部111a的内径遍及旋转轴方向大致恒定。缩径部111b位于比平行部111a靠端面112侧。缩径部111b与平行部111a连续。缩径部111b与平行部111a连续的部位的内径与平行部111a的内径大致相等。缩径部111b的内径越从平行部111a分离(越靠近端面112)变得越小。
在端面112形成有切口部112a。切口部112a从端面112向端面113侧凹陷。切口部112a形成于端面112的外周部。切口部112a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为例如大致环状。
在端面112形成有容纳槽112b。容纳槽112b位于切口部112a与贯通孔111之间。容纳槽112b从端面112向端面113侧凹陷。容纳槽112b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为例如大致环状。容纳槽112b在径向内侧与贯通孔111连通。
容纳槽112b中的端面113侧的壁面112c形成有轴承孔112d。轴承孔112d从壁面112c朝向端面113侧沿旋转轴方向延伸。轴承孔112d在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方向(以下,简称为旋转方向、周向)上分离地设有两个。两个轴承孔112d在旋转方向上配置于偏离180度的位置。
在第二壳体部件120形成有贯通孔121。第二壳体部件120在与第一壳体部件110接近(连接)的一侧具有端面122。另外,第二壳体部件120在从第一壳体部件110分离的一侧(与轴承壳体2连接的一侧)具有端面123。贯通孔121沿旋转轴方向从端面122延伸到端面123。也就是,贯通孔121将第二壳体部件120在旋转轴方向上贯通。
贯通孔121中的端面122侧的端部的内径与贯通孔111中的端面112侧的端部的内径大致相等。在贯通孔121的内壁形成有套筒部121a。套筒部121a相对于压缩机叶轮9从径向外侧对置。套筒部121a的内径越接近端面123变得越大。套筒部121a中的端面123侧的端部与扩散器流路11连通。
在端面122形成有容纳槽122a。容纳槽122a从端面122向端面123侧凹陷。容纳槽122a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为例如大致环状。在容纳槽122a***有大径部110c。在容纳槽122a中的端面123侧的壁面122b抵接有第一壳体部件110的端面112。
由第一壳体部件110的贯通孔111和第二壳体部件120的贯通孔121形成了吸气流路130。这样,在压缩机壳体100形成有吸气流路130。吸气流路130连通吸气口10和扩散器流路11。压缩机叶轮9设于吸气流路130。吸气流路130(贯通孔111、121)的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例如为以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形。但是,吸气流路13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
在第一壳体部件110的切口部112a配置有未图示的密封件。通过密封件,流通于第一壳体部件110与第二壳体部件120的间隙的空气的流量被抑制。但是,切口部112a及密封件的结构不是必须的。
图3是构成连杆机构200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中仅示出了压缩机壳体100中的第一壳体部件110。如图3所示,连杆机构200具有压缩机壳体100、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连结部件230、杆240。连杆机构200在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比压缩机叶轮9靠吸气流路130的吸气口10侧(以下,称为上游侧)。
第一节流部件210配置于容纳槽112b。具体而言,第一节流部件210在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容纳槽112b的壁面112c与容纳槽122a的壁面122b(参照图2)之间。第一节流部件210具有主体B1。主体B1具有弯曲部211和臂部212。
弯曲部211为大致半圆弧形状。弯曲部211在压缩机叶轮9的周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抵接部211a,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抵接部211a具有与径向及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抵接面。但是,第一抵接部211a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径向及旋转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也可以具有曲面、台阶面。对于第一对置部211b的详情,后面进行叙述。
在弯曲部211中的第一对置部211b侧设有臂部212。臂部212从弯曲部211的外周面211c向径向外侧延伸。臂部212沿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接近第二节流部件220的一侧)延伸。
第二节流部件220配置于容纳槽112b。具体而言,第一节流部件210在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容纳槽112b的壁面112c与容纳槽122a的壁面122b(参照图2)之间。第二节流部件220具有主体B2。主体B2具有弯曲部221和臂部222。
弯曲部221为大致半圆弧形状。弯曲部221在压缩机叶轮9的周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二抵接部221a,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二对置部221b。第二抵接部221a具有与径向及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抵接面。但是,第二抵接部221a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径向及旋转轴向倾斜的倾斜面,也可以具有曲面或台阶面。第二抵接部221a在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互相接近时与第一抵接部211a抵接。关于第二对置部221b的详细情况,后面进行叙述。
在弯曲部221中的第二抵接部221a侧设有臂部222。臂部222从弯曲部221的外周面221c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臂部222沿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第一节流部件210侧)延伸。
弯曲部211与弯曲部221隔着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中心(吸气流路130)对置。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抵接部221a在周向上对置。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在周向上对置。
连结部件230位于比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靠吸气口10侧。连结部件230为大致圆弧形状。连结部件230在压缩机叶轮9的周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一轴承孔231,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二轴承孔232。第一轴承孔231及第二轴承孔232在连结部件230中的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侧的端面233开口。第一轴承孔231及第二轴承孔232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在此,第一轴承孔231及第二轴承孔232由非贯通的孔构成。但是,第一轴承孔231及第二轴承孔232也可以将连结部件230沿旋转轴方向贯通。
连结部件230在第一轴承孔231与第二轴承孔232之间形成有杆连接部234。杆连接部234形成于连结部件230中的与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相反的一侧的端面235。杆连接部234从端面235沿旋转轴方向突出。杆连接部234例如为大致圆柱形状。
杆240为大致圆柱形状。杆240在一端部形成有平面部241,在另一端部形成有连结部243。平面部241沿大致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延伸。轴承孔242在平面部241开口。轴承孔242沿旋转轴方向延伸。连结部243具有连结孔243a。在连结部243(连结孔243a)连结有后述的驱动器。轴承孔242例如也可以是垂直于旋转轴方向及杆240的轴向的方向(后述的图6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杆240的轴向的长度长的长孔。
杆240在平面部241与连结部243之间具有杆大径部244和连个杆小径部245。杆大径部244配置于两个杆小径部245之间。两个杆小径部245中的平面部241侧的杆小径部245连接杆大径部244和平面部241。两个杆小径部245中的连结部243侧的杆小径部245连接杆大径部244和连结部243。杆大径部244的外径比两个杆小径部245的外径大。
在第一壳体部件110形成有插通孔114。插通孔114的一端114a在第一壳体部件110的外部开口。插通孔114例如沿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延伸。插通孔114位于比贯通孔111(吸气流路130)靠径向的外侧。在插通孔114插通有杆240的平面部241侧。杆大径部244***通孔114的内壁面导向。杆240的插通孔114的中心轴向(杆240的中心轴向)以外的移动被限制。
在第一壳体部件110形成有容纳孔115。容纳孔115在容纳槽112b的壁面112c开口。容纳孔115从壁面112c向吸气口10侧凹陷。容纳孔115位于比插通孔114靠从吸气口10分离的一侧。容纳孔115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圆弧形状。容纳孔115比连结部件230在周向上延长得更长。
在第一壳体部件110形成有连通孔116。连通孔116使插通孔114和容纳孔115连通。连通孔116形成于容纳孔115中的周向的大致中间部分。连通孔116例如为大致平行于插通孔114的延伸方向地延伸的长孔。连通孔116的长边方向(延伸方向)的宽度比短边方向的宽度大。插通孔114的短边方向(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比连结部件230的杆连接部234的外径大。
连结部件230容纳于容纳孔115。容纳孔115比连结部件230周向的长度更长,且径向的宽度更大。因此,连结部件230在容纳孔115的内部被容许在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上的移动。
杆连接部234从连通孔116插通于插通孔114。在插通孔114插通有杆240的平面部241。平面部241的轴承孔242与连通孔116对置。杆连接部234插通(连接)于轴承孔242。杆连接部234轴支承于轴承孔242。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如图4中虚线所示地,第一节流部件210具有连结轴部213及旋转轴部214。连结轴部213及旋转轴部214从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吸气口10侧(容纳槽112b的壁面112c侧)的端面沿旋转轴方向突出。连结轴部213及旋转轴部214向图4中的纸面进深侧延伸。旋转轴部214与连结轴部213平行地延伸。连结轴部213及旋转轴部214为大致圆柱形状。
连结轴部213的外径比连结部件230的第一轴承孔231的内径小。连结轴部213插通于第一轴承孔231。连结轴部213轴支承于第一轴承孔231。旋转轴部214的外径比第一壳体部件110的轴承孔112d的内径小。旋转轴部214插通于两个轴承孔112d中的接近杆240的一侧的轴承孔112d。旋转轴部214轴支承于轴承孔112d(参照图2)。
第二节流部件220具有连结轴部223及旋转轴部224。连结轴部223及旋转轴部224从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吸气口10侧(容纳槽112b的壁面112c侧)的端面沿旋转轴方向突出。连结轴部223及旋转轴部224向图4中的纸面进深侧延伸。旋转轴部224与连结轴部223平行地延伸。连结轴部223及旋转轴部224为大致圆柱形状。
连结轴部223的外径比连结部件230的第二轴承孔232的内径小。连结轴部223插通于第二轴承孔232。连结轴部223轴支承于第二轴承孔232。旋转轴部224的外径比第一壳体部件110的轴承孔112d的内径小。旋转轴部224插通于两个轴承孔112d中的从杆240分离的侧的轴承孔112d。旋转轴部224轴支承于轴承孔112d(参照图2)。
这样,连杆机构200由四节连杆机构构成。四个连杆(节)为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第一壳体部件110、连结部件230。连杆机构200由四节连杆机构构成,因此为呆链,为一自由度,容易控制。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对置部211b及第二对置部221b的V向视图。图5中示出了从径向内侧观察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221b的状态。如图5所示,第一对置部211b具有第一突起部211d和第一凹陷部211e。第一突起部211d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比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节流部件21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小(薄)。
第一突起部211d配置于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在旋转轴方向上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5中、下侧)。第一凹陷部211e配置于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在旋转轴方向上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5中、上侧)。由第一突起部211d和第一凹陷部211e形成第一台阶部D1。
第二对置部221b具有第二突起部221d和第二凹陷部221e。第二突起部221d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比第二对置部221b(第二节流部件22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小(薄)。第二突起部221d配置于第二节流部件220中在旋转轴方向上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5中、上侧)。第二凹陷部221e配置于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在旋转轴方向上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5中、下侧)。由第二突起部221d和第二凹陷部221e形成第二台阶部D2。
如图5所示,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节流部件210)与第二对置部221b(第二节流部件220)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也就是,第一节流部件210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与第二节流部件220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第一节流部件210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的面与第二节流部件220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的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
第一突起部211d在周向上与第二凹陷部221e对置。第一突起部211d在周向上从第二凹陷部221e分离。第二突起部221d在周向上与第一凹陷部211e对置。第二突起部221d在周向上从第一凹陷部211e分离。也就是,第一突起部211d与第二凹陷部221e为非接触。第二突起部221d与第一凹陷部211e为非接触。
第一突起部211d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比第二凹陷部221e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小。第二突起部221d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比第一凹陷部211e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小。第一突起部211d配置于与第二突起部221d在旋转轴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第一突起部211d与第二突起部221d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211d在旋转轴方向上从第二突起部221d分离。也就是,第一突起部211d在旋转轴方向上与第二突起部221d为非接触。但是,第一突起部211d也可以在旋转轴方向上与第二突起部221d接触。
这样,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第二对置部221b至少在轴向上分离。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对置。
图6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200的动作的第一图。图7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200的动作的第二图。图8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200的动作的第三图。以下的图6、图7、图8中示出了从吸气口10侧观察到的连杆机构200的图。如图6所示,在杆240的连结部243连结有驱动器250的驱动轴251的一端部。
第一节流部件210在径向内侧具有突出部215(参照图2、图4)。突出部215向吸气流路130内突出。换言之,第一节流部件210能够移动至使主体B1的至少一部分向吸气流路130内突出的突出位置。另外,第二节流部件220在径向内侧具有突出部225(参照图2、图4)。突出部225向吸气流路130内突出。换言之,第二节流部件220能够移动至使主体B2的至少一部分向吸气流路130内突出的突出位置。将此时的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的位置称为节流位置或突出位置。
在图6所示的节流位置,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第二抵接部221a彼此在周向上抵接。也就是,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双方位于突出位置时,第一抵接部211a及第二抵接部221a彼此在周向上抵接。
此时,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第二对置部221b彼此在周向上不抵接。也就是,在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双方位于突出位置时,第一对置部211b及第二对置部221b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在周向上以非接触状态对置。在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双方位于突出位置时,第一对置部211b及第二对置部221b彼此一部分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在旋转轴方向上以非接触状态对置。
在节流位置,由突出部215和突出部225形成了环状孔260。环状孔260的内径比吸气流路130中的突出部215、225突出的部位的内径小。环状孔260的内径例如比吸气流路130的任意的部位的内径小。
驱动器250沿与旋转轴向交叉的方向(图6、图7、图8中、上下方向)直线驱动杆240。图7及图8是表示使杆240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上侧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就相对于图6所示的状态的杆240的移动量而言,比图8的配置比图7的配置大。
如图7及图8所示,当杆240移动时,连结部件230经由杆连接部234向图7、图8中的上侧移动。此时,连结部件230被允许以杆连接部234为旋转中心旋转。另外,相对于杆连接部234的外径,在杆240的轴承孔242的内径具有稍微的游隙。因此,连结部件230稍微被允许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的移动。
如上述地,连杆机构200为四节连杆机构。连结部件230、第一节流部件210以及第二节流部件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110具有一自由度的活动。具体而言,连结部件230在上述的允许范围内一边绕图7、图8中的逆时针稍微旋转,一边在左右方向少稍微摆动。
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旋转轴部214轴支承于第一壳体部件110。旋转轴部214的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第一节流部件210中的连结轴部213轴支承于连结部件230。在连结部件230的移动的允许范围内,连结轴部213设置成可沿垂直于旋转轴向的面方向移动。其结果,随着连结部件230的移动,第一节流部件210以旋转轴部214为旋转中心,绕图7、图8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同样地,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旋转轴部224轴支承于第一壳体部件110。旋转轴部224的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第二节流部件220中的连结轴部223轴支承于连结部件230。在连结部件230的移动的允许范围内,连结轴部223设置成可沿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面方向移动。其结果,随着连结部件230的移动,第二节流部件220以旋转轴部224为旋转中心绕图7、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按照图7、图8的顺序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突出部215、225移动到比节流位置靠径向的外侧(退避位置)。
在退避位置,第一抵接部211a从第二抵接部221a分离。另外,第一对置部211b从第二对置部221b分离。因此,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在旋转轴方向上不对置。也就是,第一突起部211d(参照图5)与第二突起部221d(参照图5)在旋转轴方向上不对置。
在退避位置,例如,突出部215、225与吸气流路130的内壁面齐平,或者位于比吸气流路130的内壁面靠径向的外侧。从退避位置向节流位置移动时,按照图8、图7、图6的顺序,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彼此接近并抵接。这样,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根据以旋转轴部214、224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切换节流位置和退避位置。
这样,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可以进行节流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根据连杆机构200,能够简化改变吸气流路130的流路截面积(有效截面积)的构造。
然而,现有的连杆机构在缩小吸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时,使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彼此在周向上接近(抵接)。此时,第一节流部件与第二节流部件有时即使周向上的一端侧抵接,另一端侧也会因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的尺寸公差而不抵接,产生间隙。
当产生间隙时,空气通过第一节流部件与第二节流部件的间隙而泄漏。当空气泄漏式,压缩机叶轮的周围的压力变得不均匀。当压力变得不均匀时,存在压缩机叶轮振动(叶片振动),或者产生异响的担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部件210具有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一对置部211b。第二节流部件220具有第二抵接部221a和第二对置部221b。第一抵接部211a在周向上与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第一对置部211b在周向上从第二对置部221b分离(即,形成有间隙)。
在此,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221b彼此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对置。因此,难以流通于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降低第一节流部件210与第二节流部件220之间的空气的泄漏。
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221b在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时彼此分离(也就是,未抵接)。因此,连杆机构200能够使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必定抵接。也就是,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在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221b抵接前抵接。
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作为决定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的位置的定位部发挥功能。通过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能够使由突出部215、225形成的圆(环状孔260)接近正圆。
由突出部215、225形成的圆(环状孔260)越接近正圆,流通于吸气流路130的空气(吸气)的流越难以紊乱。另外,通过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能够降低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抵接部221a之间的空气泄漏。
由于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221b彼此未抵接,因此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221b之间的磨损降低。从而,连杆机构200能够提高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的工作性。
如图5所示,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节流部件210)与第二对置部221b(第二节流部件220)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当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时,在旋转轴方向上,能够缩小容纳槽112b的壁面112c(参照图2)及容纳槽122a的壁面112c(参照图2)与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之间的间隙。由此,通过容纳槽112b与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之间的间隙的空气的流量降低。其结果,流通于吸气流路130的空气的流难以紊乱。
如图6、图7、图8所示,连结部件230与连结轴部213连接,经由连结轴部213使第一节流部件210移动(旋转)。连结轴部213越接近旋转轴部214,连结部件230越能够以小的移动量使第一节流部件210大幅移动(旋转)。
连结轴部213配置于杆连接部234与旋转轴部214之间,且配置于比杆连接部234与旋转轴部214之间的中间点靠接近旋转轴部214的一侧。由此,相比连结轴部213配置于比杆连接部234与旋转轴部214之间的中间点靠从旋转轴部214分离的一侧的情况,连结部件230能够以小的移动量使第一节流部件210大幅移动。由于能够缩小连结部件230的移动量,因此能够将驱动器250小型化。
同样地,连结部件230与连结轴部223连接,经由连结轴部223使第二节流部件220移动(旋转)。连结轴部223越接近旋转轴部224,连结部件230越能够以小的移动量使第二节流部件220大幅移动(旋转)。
连结轴部223配置于杆连接部234与旋转轴部224之间,且配置于比杆连接部234与旋转轴部224之间的中间点靠接近旋转轴部224的一侧。由此,相比连结轴部223配置于比杆连接部234与旋转轴部224之间的中间点靠从旋转轴部224分离的一侧的情况,连结部件230能够以小的移动量使第二节流部件220大幅移动。由于能够缩小连结部件230的移动量,因此能够将驱动器250小型化。
如图6、图7、图8所示,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中心O位于旋转轴部214与旋转轴部224的中间。因此,突出部215和突出部225按照以旋转中心O为中心点对称的轨迹移动。另外,连结轴部213与旋转轴部214的距离和连结轴部223与旋转轴部224的距离大致相等。因此,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的旋转角度大致相等。突出部215、225为不管处于什么旋转角度,均以旋转中心O为中心点对称的配置。即,向吸气流路130的突出量彼此相等。由此,吸气的流难以紊乱。
图9是图2的两点划线部分的提取图。如图9所示,突出部215具有与压缩机叶轮9的对置面215a。突出部215在与对置面215a相反的一侧形成有面向吸气口10的上游面215b。上游面215b在径向的内侧的端部形成有锥形部215c。锥形部215c越朝向径向的内侧,相对于对置面215a的距离越短。锥形部215c越朝向径向的内侧,越从吸气口10分离。锥形部215c的包含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轴的截面的形状(以下,简称为截面形状)如图9所示地弯曲。但是,锥形部215c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直线形状。
在此,在突出部215的对置面215a也形成有锥形部215d。但是,锥形部215d不是必须的结构。锥形部215c也可以延伸到对置面215a。另外,在此对突出部215的锥形部215c进行了详述,但在突出部225也形成有锥形部225c(参照图2)。
图10是用于说明锥形部215c、225c的作用的图。图10中,横轴为离心压缩机C的流量特性,表示越靠右侧,流量越大。纵轴是离心压缩机C的压力特性,表示越靠上侧,压缩比越大。图10中实线的示例表示突出部215、225向吸气流路130未突出的状态(退避位置)。图10中虚线的示例表示突出部215、225位于节流位置且在突出部215、225形成有锥形部215c、225c的情况。图10中点划线的示例表示突出部215、225位于节流位置且在突出部215、225未形成有锥形部215c、225c的比较例。
如图10所示,通过使突出部215、225向节流位置移动,小流量侧的工作区域扩大。在大流量侧,如实线的示例那样,使突出部215、225向吸气流路130不突出能够使压缩比更高。因此,在大流量侧,突出部215、225向吸气流路130内未突出。
设为,从大流量侧向小流量侧过度,例如,由未图示的传感器取得的压力特性等数据满足规定条件。未图示的控制部(例如,ECU)控制驱动器250,使突出部215、225向节流位置移动。此时,在突出部215、225移动前后,相对于相同的流量特性的压力特性背离的情况下,吸气中的压力变动变大。因此,对于实线的示例,优选在虚线的示例重合的流量特性的范围使突出部215、225向节流位置移动。
点划线的示例相对于实线的示例重合的区域小。另一方面,虚线的示例相对于实线的示例重合的区域大。即,通过在突出部215、225形成锥形部215c、225c,容易进行抑制吸气中的压力变动的控制。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311b和第二对置部321b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增压器TC实质上相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一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A包括第一节流部件210A和第二节流部件220A。
第一变形例的第一节流部件210A仅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的第一对置部211b变更成第一对置部311b的点不同,其它部分相同。第二节流部件220A仅在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节流部件220的第二对置部221b变更成第二对置部321b的点不同,其它部分相同。
第一节流部件210A具备弯曲部211(参照图3)。弯曲部211在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抵接部211a(图11中未图示),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对置部311b。第二节流部件220A具备弯曲部221(参照图3)。弯曲部221在一端侧形成有第二抵接部221a(图11中未图示),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二对置部321b。图11中示出了从径向内侧观察第一对置部311b和第二对置部321b的状态。
如图11所示,第一对置部311b具有第一锥形部T1。第一锥形部T1的厚度在周向上变化。具体而言,第一锥形部T1越从弯曲部211的第一抵接部211a沿周向分离,厚度越小(薄)。
第一锥形部T1的在旋转轴方向上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11中下侧)比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11中上侧)在周向上长。第一锥形部T1具有与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交叉的第一锥形面311c。第一锥形面311c以越靠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侧(图11中下侧),越成为接近第二节流部件220A的侧(图11中、左侧)的朝向倾斜。
第二对置部321b具有第二锥形部T2。第二锥形部T2的厚度在周向上变化。具体而言,第二锥形部T2越从弯曲部221的第二抵接部221a沿周向分离,厚度越小(薄)。
第二锥形部T2的在旋转轴向上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11中上侧)比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11中下侧)在周向上长。第二锥形部T2具有与旋转轴向及周向交叉的第二锥形面321c。第二锥形面321c以越靠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11中、上侧)越成为接近第一节流部件210A的一侧(图11中、右侧)的朝向倾斜。第二锥形面321c与第一锥形面311c平行。但是,第二锥形面321c也可以与第一锥形面311c不平行。
如图11所示,第一对置部311b(第一节流部件210A)配置于与第二对置部321b(第二节流部件220A)大致相同的平面上。也就是,第一节流部件210A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配置于与第二节流部件220A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第一节流部件210A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侧的面配置于与第二节流部件220A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第一锥形部T1(第一锥形面311c)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与第二锥形部T2(第二锥形面321c)对置。第一锥形部T1(第一锥形面311c)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从第二锥形部T2(第二锥形面321c)分离。也就是,第一锥形部T1(第一锥形面311c)与第二锥形部T2(第二锥形面321c)为非接触。
这样,第一节流部件210A中的第一对置部311b与第二节流部件220A中的第二对置部321b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分离。第一对置部311b与第二对置部321b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对置。
根据第一变形例,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另外,第一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311b及第二对置部321b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台阶部D1及第二台阶部D2而具有第一锥形部T1及第二锥形部T2。由此,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能够提高第一节流部件210A及第二节流部件220A的强度。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能够容易制造第一节流部件210A及第二节流部件220A。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421b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增压器TC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二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B包括第一节流部件210和第二节流部件220B。
第二变形例的第一节流部件21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相同。另外,第二节流部件220B仅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节流部件220的第二对置部221b变更成第二对置部421b的点不同,其它部分相同。
第二节流部件220B具备弯曲部221。弯曲部221在一端侧形成有第二抵接部221a(图12中未图示),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二对置部421b。在图12中示出了从径向内侧观察第一对置部211b和第二对置部421b的状态。
第二对置部421b具有第二突起部421d和第二凹陷部221e。第二突起部421d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比第二对置部421b(第二节流部件220B)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小(薄)。第二突起部421d配置于第二节流部件220B中的旋转轴方向上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12中、上侧)。第二凹陷部221e配置于第二节流部件220B中的旋转轴方向上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12中、下侧)。由第二突起部421d和第二凹陷部221e形成第二台阶部D2。
如图12所示,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节流部件210)配置于与第二对置部421b(第二节流部件220B)大致相同的平面上。也就是,第一节流部件210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配置于与第二节流部件220B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第一节流部件210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的面配置于与第二节流部件220B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第一突起部211d在周向上从第二凹陷部221e分离。第二突起部421d在周向上从第一凹陷部211e分离。第一突起部211d与第二突起部421d配置于在旋转轴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第一突起部211d与第二突起部421d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第二变形例中,第一突起部211d在旋转轴方向上从第二突起部421d分离。也就是,第一突起部211d在旋转轴方向上与第二突起部421d为非接触。但是,第一突起部211d也可以在旋转轴方向上与第二突起部421d接触。
第二变形例中,第二对置部421b(第二突起部421d)在与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突起部211d)对置的第二对置面F2形成有多个槽421e及多个突起421f。多个槽421e及多个突起421f分别沿径向延伸。
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对置部211b(第一突起部211d)在与第二对置部421b(第二突起部421d)对置的第一对置面F1形成有多个槽421e及多个突起421f。也可以在第一对置面F1与第二对置面F2双方形成有多个突起421f及多个槽421e。也就是,也可以在第一对置面F1及第二对置面F2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多个槽421e及多个突起421f。也可以是,在第一对置面F1及第二对置面F2仅形成有多个突起421f及多个槽421e中的任一方。也可以是,在第一对置面F1及第二对置面F2形成有单一(一个)的突起421f或槽421e。
根据第二变形例,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另外,第二变形例的第二对置部421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对置部221b不同,在第二对置面F2具有多个槽421e及多个突起421f(所谓的迷宫构造)。由此,第二变形例的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B能够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进一步降低第一节流部件210与第二节流部件220B之间的空气的泄漏。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511b和第二对置部521b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增压器TC实质上相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三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C包括第一节流部件210C和第二节流部件220C。
第三变形例的第一节流部件210C仅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的第一对置部211b变更为第一对置部511b的点不同,其它部分相同。第二节流部件220C仅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节流部件220的第二对置部221b变更成第二对置部521b的点不同,其它部分相同。
第一节流部件210C具备弯曲部211。弯曲部211在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抵接部211a(未图示),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对置部511b。第二节流部件220C具备弯曲部221。弯曲部221在一端侧形成有第二抵接部221a(未图示),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二对置部521b。图13中示出了从径向内侧观察第一对置部511b和第二对置部521b的状态。
如图13所示,第一对置部211b具有被覆部511c。被覆部511c沿旋转轴方向突出。具体而言,被覆部511c具有朝向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13中、上侧)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1d和从第一延伸部511d朝向接近第二节流部件220C的一侧(图13中、左侧)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11e。
这样,被覆部511c在节流位置向比第二节流部件220C(的主体B2)接近压缩机叶轮9一的侧突出。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被覆部511c在节流位置向比第二节流部件220C(的主体B2)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13中、下侧)突出。具体而言,第一延伸部511d朝向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另外,也可以是,被覆部511c向比第二节流部件220C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和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双方突出。也就是,被覆部511c也可以向比第二节流部件220C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及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的至少任一方突出。
第二对置部521b在周向上具有恒定的厚度。第二对置部521b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与弯曲部221(第二节流部件220C)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等。
如图13所示,被覆部511c(第二延伸部511e)与第二对置部521b(第二节流部件220C)在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此外,除了被覆部511c的第一节流部件210C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图13中、上侧)的面配置于与第二节流部件220的接近压缩机叶轮9的一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第一节流部件210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图13中、下侧)的面配置于与第二节流部件220的从压缩机叶轮9分离的一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被覆部511c(第一延伸部511d)在周向上与第二对置部521b对置。被覆部511c(第一延伸部511d)在周向上从第二对置部521b分离。也就是,被覆部511c(第一延伸部511d)与第二对置部521b为非接触。
被覆部511c(第二延伸部511e)与第二对置部521b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这样,被覆部511c(第二延伸部511e)将第二对置部521b在旋转轴方向上被覆。在第三变形例中,被覆部511c(第二延伸部511e)在旋转轴向上从第二对置部521b分离。也就是,被覆部511c(第二延伸部511e)在旋转轴方向上与第二对置部521b为非接触。但是,被覆部511c(第二延伸部511e)也可以在旋转轴方向上与第二对置部521b接触。
这样,第一节流部件210C的第一对置部511b与第二节流部件220C的第二对置部521b至少在周向上分离。第一对置部511b与第二对置部521b在旋转轴方向及周向上对置。
根据第三变形例,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另外,第三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511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对置部211b不同,未形成第一凹陷部211e而具有被覆部511c。由此,第三变形例的第一节流部件210C能够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提高强度。
图14是用于说明第四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D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增压器TC实质上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图14中示出了从吸气口10侧观察到的连杆机构200D的图。
第四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D仅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200的第一节流部件210与第二节流部件220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600的点不同,其它部分相同。
如图14所示,连杆机构200D在第一节流部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节流部件220的第二抵接部221a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600。弹性部件600配置于第一抵接部211a中的与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的抵接面。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弹性部件600配置于第二抵接部221a中的与第一抵接部211a抵接的抵接面。弹性部件600也以配置于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双方。也就是,弹性部件600只要配置于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的至少一方的抵接面即可。弹性部件600例如为橡胶部件。
根据第四变形例,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另外,第四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D具有弹性部件600。弹性部件600能够缓和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碰撞)时的冲击。其结果,弹性部件600能够降低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抵接部221a的磨损。弹性部件600能够缩小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21a抵接(碰撞)时产生的噪音(碰撞音)。
弹性部件600能够提高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抵接部221a的紧贴性。从而,第四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D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节流部件210及第二节流部件220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一抵接部211a)与第二节流部件220(第二抵接部221a)之间的空气的泄漏。
此外,第四变形例的弹性部件600能够应用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A、第二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B、第三变形例的连杆机构200C。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公开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应当了解,它们也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离心压缩机C装入增压器T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离心压缩机C也可以装入增压器TC以外的装置,也可以为单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连杆机构200具备两个节流部件(第一节流部件210、第二节流部件22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连杆机构200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节流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连杆机构200由四节连杆机构构成的情况进行来说明。但是,连杆机构200也可以不由四节连杆机构构成。例如,连杆机构200也可以由五节连杆机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中心O位于旋转轴部214与旋转轴部224的中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压缩机叶轮9的旋转中心O也可以从旋转轴部214与旋转轴部224的中间偏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突出部215、225形成有锥形部215c、225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锥形部215c、225c不是必须的结构。
在上述第二变形例中对在第一对置部211b与第二对置部421b的对置面设置迷宫构造(即,多个槽421e及多个突起421f)的例进行了说明。该迷宫构造也可以设于第一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311b与第二对置部321b的对置面(第一锥形面311c、第二锥形面321c)。另外,迷宫构造也可以设于第三变形例的第一对置部511b与第二对置部521b的对置面。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离心压缩机。
符号说明
9—压缩机叶轮,100—压缩机壳体,130—吸气流路,210—第一节流部件,211a—第一抵接部,211b—第一对置部,220—第二节流部件,221a—第二抵接部,221b—第二对置部,211d—第一突起部,221d—第二突起部,311b—第一对置部,321b—第二对置部,311c—第一锥形面,321c—第二锥形面,421b—第二对置部,421e—多个槽,421f—多个突起,511b—第一对置部,511c—被覆部,521b—第二对置部,600—弹性部件,B1—主体,B2—主体,C—离心压缩机,D1—第一台阶部,D2—第二台阶部,T1—第一锥形部,T2—第二锥形部。

Claims (6)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壳体,其形成有吸气流路;
压缩机叶轮,其配置于上述吸气流路;
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其具有配置于比上述压缩机叶轮靠上述吸气流路的上游侧的主体,且能够移动到使上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上述吸气流路内的突出位置;
抵接部,其设于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各自的上述主体的一端侧,且在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双方位于上述突出位置的情况下,在上述压缩机叶轮的周向上互相抵接;以及
对置部,其设于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各自的上述主体的另一端侧,在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双方位于上述突出位置的情况下,在上述周向上互相分离,而且在上述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一部分互相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节流部件的上述对置部具有第一台阶部,该第一台阶部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的从上述压缩机叶轮分离的一侧包括沿上述周向延伸的第一突起部,
上述第二节流部件的上述对置部具有第二台阶部,该第二台阶部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的接近上述压缩机叶轮的一侧包括沿上述周向延伸的第二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节流部件的上述对置部具有第一锥形部,该第一锥形部包括与上述旋转轴方向及上述周向交叉的第一锥形面,
上述第二节流部件的上述对置部具有第二锥形部,该第二锥形部包括与上述旋转轴方向及上述周向交叉的第二锥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节流部件的上述对置部具有突出至比上述第二节流部件的上述主体靠上述旋转轴方向的被覆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于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的上述抵接部的至少一方的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的上述对置部设有互相对置的对置面,在上述对置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沿上述压缩机叶轮的径向延伸的突起或槽。
CN202080066092.7A 2019-10-16 2020-08-26 离心压缩机 Active CN114514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9119 2019-10-16
JP2019189119 2019-10-16
PCT/JP2020/032198 WO2021075157A1 (ja) 2019-10-16 2020-08-26 遠心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4380A CN114514380A (zh) 2022-05-17
CN114514380B true CN114514380B (zh) 2024-03-01

Family

ID=75537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6092.7A Active CN114514380B (zh) 2019-10-16 2020-08-26 离心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4093B2 (zh)
JP (1) JP7243849B2 (zh)
CN (1) CN114514380B (zh)
DE (1) DE112020004976T5 (zh)
WO (1) WO2021075157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2786A (en) * 1970-11-02 1972-06-27 Carrier Corp Capacity control mechanism for centrifugal gas compressors
JPH08232887A (ja) * 1994-12-28 1996-09-10 Ebara Corp 可変案内羽根付きポンプ
JP2006002650A (ja) * 2004-06-17 2006-01-05 Toyota Motor Corp 入口ベーンとバイパス制御弁とを連動させた遠心圧縮機
CN103649550A (zh) * 2011-07-13 2014-03-19 株式会社Ihi 涡轮压缩机
CN104832437A (zh) * 2015-05-28 2015-08-12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级离心压缩机
CN105593527A (zh) * 2013-10-02 2016-05-18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压缩机入口的压缩机
CN107304709A (zh) * 2016-04-19 2017-10-3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可调Trim的离心式压气机
JP2018059482A (ja) * 2016-10-07 2018-04-1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遠心圧縮機、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CN108474391A (zh) * 2016-02-12 2018-08-31 株式会社Ihi 离心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9944B1 (en) 1994-12-28 2002-05-29 Ebara Corporation Turbomachinery having a variable angle flow guiding device
US7568503B2 (en) * 2005-08-10 2009-08-04 Came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ressor throttling valve assembly
JP2009167938A (ja) 2008-01-17 2009-07-30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用ターボ過給機
US20150041695A1 (en) 2013-08-07 2015-02-12 Kyle P. Daniels Shutter valve
JP6413858B2 (ja) 2015-03-17 2018-10-3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遠心圧縮機のインペラトリム比可変機構
US10393009B2 (en) * 2016-04-19 2019-08-27 Garrett Transportation I Inc. Adjustable-trim centrifugal compressor for a turbocharger
JP2019173892A (ja) 2018-03-29 2019-10-1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調節装置及び流量調節システム
JP7115901B2 (ja) 2018-04-27 2022-08-09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デフロス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2786A (en) * 1970-11-02 1972-06-27 Carrier Corp Capacity control mechanism for centrifugal gas compressors
JPH08232887A (ja) * 1994-12-28 1996-09-10 Ebara Corp 可変案内羽根付きポンプ
JP2006002650A (ja) * 2004-06-17 2006-01-05 Toyota Motor Corp 入口ベーンとバイパス制御弁とを連動させた遠心圧縮機
CN103649550A (zh) * 2011-07-13 2014-03-19 株式会社Ihi 涡轮压缩机
CN105593527A (zh) * 2013-10-02 2016-05-18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压缩机入口的压缩机
CN104832437A (zh) * 2015-05-28 2015-08-12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级离心压缩机
CN108474391A (zh) * 2016-02-12 2018-08-31 株式会社Ihi 离心压缩机
CN107304709A (zh) * 2016-04-19 2017-10-3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可调Trim的离心式压气机
JP2018059482A (ja) * 2016-10-07 2018-04-1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遠心圧縮機、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5157A1 (ja) 2021-04-22
DE112020004976T5 (de) 2022-07-07
US11754093B2 (en) 2023-09-12
JP7243849B2 (ja) 2023-03-22
US20220120289A1 (en) 2022-04-21
CN114514380A (zh) 2022-05-17
JPWO2021075157A1 (zh)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4667B (zh) 离心压缩机及增压器
US8118543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having switchable two passages
EP2503158B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turbocharger
US9903379B2 (en) Variable nozzle unit and variable geometry system turbocharger
CN114514380B (zh) 离心压缩机
CN113614344B (zh)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WO2018088363A1 (ja) 可変ノズルユニットおよび過給機
CN113557354B (zh)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CN114391065A (zh) 离心压缩机
CN115485467A (zh) 增压器
WO2021171772A1 (ja) 遠心圧縮機
WO2024053144A1 (ja) 遠心圧縮機
JP7485020B2 (ja) 遠心圧縮機
CN112384686B (zh) 增压器
CN113994101B (zh) 离心压缩机
CN113728167B (zh) 离心压缩机和增压器
WO2022259625A1 (ja) 遠心圧縮機および過給機
CN117280124A (zh) 离心压缩机以及增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