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4168A - 跨骑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4168A
CN114514168A CN201980100700.9A CN201980100700A CN114514168A CN 114514168 A CN114514168 A CN 114514168A CN 201980100700 A CN201980100700 A CN 201980100700A CN 114514168 A CN114514168 A CN 114514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se
straddle
battery
vehicle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0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4168B (zh
Inventor
伊藤龙
松冈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14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4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4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4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1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more than one arm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more than one arm on each fork leg for front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跨骑式车辆(10),其具有驱动电机(18)、电池(36)和电池壳体(28),其中,电池壳体(28)收容电池(36)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跨骑式车辆(10)具有转舵机构(20)和立起部(30),其中,转舵机构(20)构成为包括将前叉(6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头管(68)和与头管(68)连接的前悬架(72);立起部(30)与电池壳体(28)形成为一体,该立起部(30)从电池壳体(28)的长度方向的前端(28a)向上方立起,支承转舵机构(20),电池壳体(28)与立起部(30)一起构成车身框架(16)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跨骑式车辆,其具有产生驱动力的驱动电机和向驱动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第2013/000731号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式二轮摩托车,其具有产生驱动力的驱动电机、向驱动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和收容电池的电池壳体。在这种二轮摩托车中,电池壳体用作车身框架的一部分。电池壳体以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在车辆下部。
发明内容
如国际公开第2013/000731号中所公开的二轮摩托车那样,当较重的电池被配置在车辆下部的较宽区域中时,难以提高车辆的运动性能。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运动性能的跨骑式车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骑式车辆,其具有驱动电机、电池和电池壳体,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产生驱动力;所述电池向所述驱动电机供给电力;所述电池壳体***述电池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
所述跨骑式车辆具有转舵机构和立起部,其中,
所述转舵机构构成为包括将前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头管和与所述头管连接的前悬架;
所述立起部与所述电池壳体形成为一体,从所述电池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向上方立起,支承所述转舵机构,
所述电池壳体与所述立起部一起构成车身框架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辆的运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跨骑式车辆的右侧面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拆下车座结构体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的右侧面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拆下车座结构体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的右侧面的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车座框架及其上侧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前悬架机构及其周边结构的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驱动电机和摆臂的正面的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图1的VII-VII的剖面的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从右侧观察的强度部件的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从右侧观察的车座结构体的落座面的剖面的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从右后方观察的展开状态的后座踏板(pillion step)及其周边结构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从右后方观察的容纳状态的后座踏板及其周边结构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从右上后方观察的操舵部的上部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右侧的把手周边的上表面的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图13的XIV-XIV的剖面的图。
图15是示意性表示右侧的把手周边的正面的图。
图16是示意性表示风挡(windshield)及其支承结构的剖面的图。
图17是周边显示装置的方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在转向角度为零的状态下直立的跨骑式车辆为基准来定义上下、前后和左右。具体而言,将重力的方向设为下方,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上方。另外,将沿着车长方向从后向前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另外,将沿着车宽方向从右向左的方向设为左方,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右方。
[1.跨骑式车辆10的整体结构]
图1~图3所示的跨骑式车辆10(以下,称为车辆10。)是电动式的二轮摩托车。车辆10具有:车身框架16,其作为车辆10的骨架;驱动电机18,其作为驱动源;前悬架机构20,其对前轮12进行悬架;操舵部22;后悬架机构24,其对后轮14进行悬架;车座结构体26(图1)。
[2.车身框架16]
车身框架16构成为包括电池壳体28、立起部30(图2)、枢轴板32、车座框架34(图3)。车身框架16的各部件由铝、钛、铁、镁等重量较轻且刚性高的金属或CFRP(Carbon FibreReinforced Plastics,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形成。
电池壳体28作为主框架发挥功能。电池壳体28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较长。在俯视观察时,电池壳体28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前端28a)朝向前方,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后端28b)朝向后方。电池壳体28以使前端28a位于比后端28b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配置。位于电池壳体28的上表面侧的上部比位于电池壳体28的下表面侧的下部在车宽方向上较宽。在电池壳体28的上部收容有电池36,在电池壳体28的下部收容有电力控制部38。
电池36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电力控制部38将DC/DC转换器等电路和ECU等控制器单元化,也被称为PCU(Power Control Unit,动力控制单元)。电力控制部38的电路通过配线而与电池36和驱动电机18连接。电力控制部38的控制器控制从电池36和驱动电机18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供给的电力。即,电力控制部38在动力运行时控制从电池36向驱动电机18供给的电力,在再生时控制从驱动电机18向电池36供给的电力。
在电池壳体28的前端28a的左右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下臂连接部40。此外,图1和图2仅表示右侧的下臂连接部40。下臂连接部40将前悬架机构20(转舵机构)的下臂部8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在电池壳体28的下表面安装有沿车宽方向扩展的踏板42。踏板42被配置在比电力控制部38靠下的位置,在仰视观察时覆盖电力控制部38。踏板42是驾驶员在乘车中放置脚的部件。踏板42也作为保护电池壳体28的部件发挥功能。
立起部30与电池壳体28形成为一体。立起部30从电池壳体28的前端28a稍前倾地立起,向斜上方延伸。在立起部30的上部前端的左右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上臂连接部44。此外,图2仅表示右侧的上臂连接部44。上臂连接部44将前悬架机构20(转舵机构)的上臂部8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枢轴板32在车辆10的右侧和左侧各设置一个。此外,图1和图3仅表示右侧的枢轴板32。枢轴板32是板状的部件。枢轴板32的上部和下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枢轴板32的中间部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枢轴板32被配置在比电池壳体28靠后的位置。枢轴板32的前端的上部通过螺栓等被固定在电池壳体28的后端28b的上部。枢轴板32的前端的下部通过螺栓等被固定在电池壳体28的后端28b的下部。左右的枢轴板32将后述的摆臂10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在枢轴板32上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踏板48。踏板48与踏板42同样是驾驶员在乘车中放置脚的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轴板32被左右分割,但枢轴板32也可以左右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枢轴板32具有:一组第一部位,其在车宽方向的外侧沿上下方向延伸;和第二部位,其在驱动电机18上方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一组的第一部位通过第二部位彼此连接。
如图3所示,车座框架34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较长。在俯视观察时,车座框架3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前端34a)朝向前方,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后端34b)朝向后方。车座框架34以使前端34a位于比后端34b靠下的位置的方式倾斜配置。在车座框架34的前端34a的左右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一组固定部50。固定部50被固定在电池壳体28的上表面。在车座框架34上,从前端34a向后端34b形成有滑动机构54。如图4所示,滑动机构54具有引导部56(板状部)和移动部58。引导部56形成为板状。移动部58被配置在比引导部56靠上方的位置,且通过引导部56以可沿车座框架34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在一组固定部50上安装有一组后座踏板(pillion step)136。关于后座踏板136,会在下述[7]进行说明。
[3.前悬架机构20]
如图5所示,前悬架机构20构成为包括前叉66、头管68、摆臂70和前悬架72。前悬架机构20的基本结构及动作例如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122632号所示的机构的结构及动作相同。
前叉66具有轴部74和两个腿部76。轴部74为直线形状,从下方贯插于头管68。两个腿部76在轴部74的下部分成两股,分别向下方延伸。两个腿部76的下端支承前轮12的车轴12a。
头管68是筒状的部件,将***内部的轴部74以轴部74的轴线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在头管68的前端的上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上臂连接部78。在头管68的后端的下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下臂连接部80。在头管68上安装有覆盖前轮12的一部分的前挡泥板82。
摆臂70通过车身框架16(立起部30、电池壳体28)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另一方面,将头管68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摆臂70具有彼此分离的上臂部84和下臂部86。
上臂部84是位于摆臂70的上部的臂部件。上臂部84从立起部30的上部前端经由头管68的左右位置延伸到头管68的上部前端。上臂部84的后端84b通过立起部30的左右的上臂连结部44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另外,上臂部84的前端84a将头管68的上臂连接部78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下臂部86是位于摆臂70的下部的臂部件。下臂部86从电池壳体28的前端28a延伸到头管68的下部后端。下臂部86的后端86b通过电池壳体28的左右的下臂连结部40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另一方面,下臂部86的前端86a将头管68的下臂连接部80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下臂部86在前端86a与后端86b之间具有悬架支承部86c。
前悬架72以向后倾斜的姿势被配置在立起部30和下臂部86之间。前悬架72的上端通过立起部30的上部的支承部(未图示)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该支承部比立起部30的左右前端向后方凹进。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前悬架72的上端和立起部30在侧视观察时彼此重叠。前悬架72的下端通过下臂部86的悬架支承部86c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
[4.操舵部22]
如图2所示,操舵部22构成为包括车把支承部90、转动部92、车把94和连杆部96。
车把支承部90被固定在立起部30的上端。车把支承部90与立起部30同样而稍前倾,朝向立起部30延伸的方向、即斜上方延伸。在车把支承部90的上端形成有孔(未图示),转动部92被贯插于该孔。转动部92通过手柄支承部9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位于比车把支承部90靠上侧的位置的转动部92上固定有车把94,在位于比车把支承部90靠下侧的位置的转动部92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有连杆部96。
车把94是杆式车把(bar handle),其中央部被固定在转动部92上。连杆部96由上连杆98和下连杆100构成。上连杆98的上端通过转动部92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下连杆100的下端通过前叉66的轴部74(图5)的上端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上连杆98的下端与下连杆100的上端以彼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连接。上连杆98的下端被配置在比上连杆98的上端靠前的位置,下连杆100的上端被配置在比下连杆100的下端靠前方的位置。转动部92的旋转轴和前叉66的轴部74的旋转轴被配置在大致同一直线上。
在车把94的周边设置有各种零部件。关于车把94的周边的零部件,会在下述[8]中进行说明。
[5.后悬架机构24]
如图1和图3所示,后悬架机构24构成为包括摆臂102和后悬架104。
摆臂102是从左侧支承后轮14的车轴14a的悬臂式摆臂。如图6所示,摆臂102具有:右前部106,其位于车辆10的右前侧;和左前部108,其位于车辆10的左前侧。在右前部106与左前部108之间配置有驱动电机18。在比右前部106靠右的位置配置有右侧的枢轴板32,在比左前部108靠左的位置配置有左侧的枢轴板32。右前部106通过右侧的枢轴板32能够以枢轴46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左前部108通过左侧的枢轴板32能够以枢轴46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右前部106以也能够相对于驱动电机18摆动的方式被连接于驱动电机18。枢轴46被配置在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109的轴线上。
此外,驱动电机18和后轮14通过带、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被连接。摆臂102也作为收容动力传递机构的壳体来使用。在摆臂102上安装有覆盖后轮14的一部分的后挡泥板110。
后悬架104以向前倾斜的姿势被配置在比车座框架34的滑动机构54靠下方的位置。后悬架104以其轴线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且与电池壳体28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后悬架104的一端通过车座框架3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后悬架104的另一端通过摆臂10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
[6.车座结构体26]
车座结构体26以从上方覆盖立起部30、电池壳体28和车座框架34的方式配置。如图7所示,车座结构体26构成为包括:一组侧表面部112,其位于左部和右部;和上表面部114,其位于上部且形成落座面。一组侧表面部112和上表面部114形成为一体。车座结构体26是从车辆10的内侧朝向外侧层叠有车座底板116、强度部件118、表皮部件120的多层结构。
车座底板116被配置在多层结构的最下层。车座底板116由树脂形成。在配置于上表面部114的车座底板116的内表面侧形成朝下方突出的凸部122。
强度部件118被配置在车座底板116与表皮部件120之间的中间层。强度部件118是重量轻且具有刚性的部件,例如CFRP。强度部件118形成沿着车座底板116排列的骨架。例如,如图8所示,强度部件118具有三角形的骨架沿着车座底板116排列的桁架结构。
表皮部件120被配置在多层结构的最上层。表皮部件120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弹性部件),例如是硅橡胶。如图7所示,位于上表面部114的表皮部件120的厚度比位于侧表面部112的表皮部件120的厚度厚。并且,如图9所示,位于上表面部114中的跨点(hip point)处的表皮部件120的厚度大于位于除跨点之外的位置处的表皮部件120的厚度。
将车座底板116的内表面侧的空间,具体而言,将被一组侧表面部112夹持而且位于比上表面部114靠下的位置的空间称为中空部124。在中空部124中配置有车座连接部60。车座连接部60纵贯中空部124而连接上表面部114和车座框架34(图3)。即,车座连接部60的上端62a被固定于车座底板116的凸部122,车座连接部60的下端62b被固定于移动部58,其中移动部58被设置于车座框架34的滑动机构54。通过这样的结构,车座结构体26能够沿着车座框架34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在车座结构体26的上部前端安装有向前方延伸的整流罩(cowl)190。整流罩190在比前挡泥板82靠上方的位置被设置在与前挡泥板82分离的位置。整流罩190的一部分覆盖电池壳体28的上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行驶风通过整流罩190与前挡泥板82之间而被导入到电池壳体28。电池壳体28被行驶风冷却。另外,在由电池壳体28、立起部30、车座结构体26和整流罩190包围的空间内,即,在位于比电池壳体28靠上方、比立起部30靠后方、且位于车座结构体26的下方的空间内形成有能够收纳物品的收纳部126。
[7.后座踏板136]
如图10、图11所示,在车座框架34上形成的左右的固定部50上形成有支承后座踏板136的左右的踏板支承部130。踏板支承部130在俯视观察时在后悬架104的左侧的位置和右侧的位置各配置有一个。此外,在左右的固定部50之间,在板状的引导部56(图7)的下方形成有凹部132,该凹部132用于容纳不使用时的后座踏板136(图10)。
在一组踏板支承部130之间设置有一组后座踏板136。右侧的后座踏板136被安装在右侧的踏板支承部130的车宽方向内侧,即左侧。左侧的后座踏板136被安装在左侧的踏板支承部130的车宽方向内侧,即右侧。
后座踏板136具有脚托部138和臂部140。脚托部138是供同乘者放置脚的部件。臂部140是介于脚托部138与踏板支承部130之间而连接脚托部138与踏板支承部130的部件。并且,臂部140具有基端侧臂部142和顶端侧臂部144。
基端侧臂部142通过踏板支承部13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将基端侧臂部142与踏板支承部130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作第一关节部146。在第一关节部146中,基端侧臂部142以第一转动轴148为中心转动。第一转动轴148与车宽方向大致平行。因此,后座踏板136以第一转动轴148为中心沿前后方向转动。
顶端侧臂部144通过基端侧臂部14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将顶端侧臂部144和基端侧臂部142的连接部分称为第三关节部154。在第三关节部154中,顶端侧臂部144以第三转动轴156为中心转动。第三转动轴156与车宽方向大致垂直。因此,顶端侧臂部144以第三转动轴156为中心,沿左右方向即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以及从车宽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转动。
脚托部138通过顶端侧臂部144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将脚踏部138与顶端侧臂部144的连接部分称为第二关节部150。在第二关节部150中,脚托部138以第二转动轴152为中心转动。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即,当基端侧臂部142被配置在转动范围中的后侧且顶端侧臂部144被配置在转动范围中的车宽方向外侧(右侧)时,右侧的后座踏板136的第二转动轴152从左斜后侧向右斜前侧延伸。因此,右脚的脚托部138以第二转动轴152为中心在车宽方向内侧的容纳位置与车宽方向外侧(右侧)的展开位置之间转动。左侧的后座踏板136与右侧的后座踏板136左右相反。
通过这样的结构,后座踏板136的状态在容纳状态(图11)与展开状态(图10)之间变化,其中,容纳状态是被容纳在比车座框架3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两端靠车宽方向内侧即凹部132的状态,展开状态是向比车座框架3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两端靠车宽方向外侧展开的状态。当同乘者乘车时,使后座踏板136从容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
如图3所示,在后座踏板136的展开状态下,第一关节部146和第一转动轴148(图10)被配置在比枢轴46靠前的位置。另外,第二关节部150被配置在比枢轴46靠后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不在臂部140上设置第三关节部154。例如,臂部140可以以第一转动轴148为中心沿前后方向转动,脚托部138可以以第二转轴152为中心向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以及从车宽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转动。
[8.车把94的周边的结构]
如图12所示,在车把94的右部和左部分别设置有把手160、制动杆162、指关节防护件(knuckle guard)164、周边显示部166和摄像头168。右部的结构和左部的结构左右对称。以下,以图12为中心,适当使用图13~图17来说明车把94的右部的周边的结构。
把手160被设置在车把94的轴线上的位置且位于车把9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在把手16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安装有防护用撑条172。防护用撑条172从把手160向前方延伸,并支承指关节防护件164。指关节防护件164在比把手160靠前的位置与把手160分离配置。例如,如图14、图15所示,指关节防护件164具有:防护件上端部164a,其位于指关节防护件164的上端;防护件下端部164b,其位于指关节防护件164的下端;和凸状部164c,其在侧视观察时从比防护件上端部164a和防护件下端部164b向前侧突出。此外,指关节防护件164和防护用撑条172可以分体形成,也可以一体形成。
在把手16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安装有摄像头168。摄像头168嵌入到防护用撑条172自身中,或者嵌入到比防护用撑条172靠车宽方向内侧的把手160或车把94中。即,摄像头168被配置在比防护用撑条17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从侧方与车把94接触,也能够通过防护用撑条172的端部保护摄像头168。摄像头168的镜头以光轴朝向车辆10的右后方的状态露出到外部。摄像头168拍摄比车把94靠后侧的车辆10的周边环境。
在车把94中的比把手160靠车宽方向内侧的部分安装有制动杆保持件163。制动杆保持件163支承制动杆162。在制动杆保持件163上安装有与防护用撑条172分体形成的显示部用撑条174。制动杆保持件163和显示部用撑条174可以形成为一体。显示部用撑条174从制动杆保持件163向前方延伸,用于支承周边显示部166。
周边显示部166是显示由摄像头168拍摄的周边环境的影像的装置。周边显示部166具有:屏幕173,其显示影像;显示上端部166a,其位于周边显示部166的上端;和显示下端部166b,其位于周边显示部166的下端部。周边显示部166位于比指关节防护件164靠后的位置,且在比把手160靠前的位置以使显示上端部166a位于比显示下端部166b靠前且靠上的方式前倾配置。显示部用撑条174以周边显示部166的前倾角度能够改变的方式将周边显示部166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如图15(以及图14)所示那样,在正面观察时,指关节防护件164与周边显示部166彼此重叠。并且,指关节防护件164的凸状部164c与周边显示部166的显示上端部166a彼此重叠。
如图13所示,在俯视观察时,指关节防护件164的防护件上端部164a与周边显示部166的屏幕173重叠。即,周边显示部166的屏幕173的上侧被指关节防护件164覆盖。
也可以是改变周边显示部166的配置的结构。例如,周边显示部166也可以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方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显示部用撑条174。或者,显示部用撑条174也可以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方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制动杆保持件163。
如图2所示,在转动部92上安装有风挡用撑条169。如图16所示,风挡用撑条169具有:第一撑条169a,其从转动部92向前方延伸;和第二撑条169b,其从第一撑条169a分支而向上方延伸。第一撑条169a被安装于板材171a且用于支承风挡171,其中,板材171a被预先固定于风挡171。第二撑条169b支承车辆信息显示部170。
车辆信息显示部170是显示行驶速度、电池36的剩余量、行驶距离等车辆信息的装置。如图12、图14所示,车辆信息显示部170位于比风挡171靠后方的位置,并被配置在左右的周边显示部166之间。在侧视观察时,车辆信息显示部170的屏幕176和左右的周边显示部166的屏幕173彼此重叠。即,车辆信息显示部170的屏幕176和周边显示部166的屏幕173被配置在相同高度范围内。
与周边显示部166同样,也可以改变车辆信息显示部170的前倾角度或配置。例如,车辆信息显示部170也可以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方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风挡用撑条169。
在为周边显示部166的前倾角度及配置与车辆信息显示部170的前倾角度及配置不能改变的结构的情况下,车辆信息显示部170的屏幕176与左右的周边显示部166的屏幕173既可以分别朝向驾驶席配置,也可以彼此平行配置。
此外,周边显示部166除了显示由摄像头168拍摄的周边环境的影像之外,还可以显示其他影像。使用图17说明其一例。
车辆10具有显示控制部182、切换开关184、第一摄像头186、第二摄像头188和周边显示部166作为周边显示装置180。显示控制部182具有CPU等处理器。切换开关184是由驾驶员操作的人机界面,被安装于车把94。第一摄像头186是摄像头168。第二摄像头188被设置于车座结构体26的后端,拍摄比车辆10靠后侧的车辆10的周边环境。
显示控制部182根据从切换开关184输出的切换信号,使由第一摄像头186拍摄的周边环境的影像和由第二摄像头188拍摄的周边环境的影像中的任一个显示在周边显示部166上。
或者,显示控制部182也可以将由第一摄像头186拍摄的周边环境的影像和由第二摄像头188拍摄的周边环境的影像合成,并将合成后的影像显示在周边显示部166上。在这种情况下,与仅具有第一摄像头186的情况和仅具有第二摄像头188的情况相比,能够显示扩大了视角的影像。
[9.从实施方式获得的技术思想]
以下记载能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掌握的技术思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跨骑式车辆10,其具有驱动电机18、电池36和电池壳体28,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8产生驱动力;所述电池36向所述驱动电机18供给电力,所述电池壳体28***述电池36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
所述跨骑式车辆10具有转舵机构(前悬架机构20)和立起部30,其中,
所述转舵机构构成为包括将前叉6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头管68和与所述头管68连接的前悬架72;
所述立起部30与所述电池壳体28形成为一体,从所述电池壳体28的长度方向的前端28a向上方立起,支承所述转舵机构(前悬架机构20),
所述电池壳体28与所述立起部30一起构成车身框架16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立起部30使车辆10的重心最佳化。即,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立起部30,能够将电池壳体28的前端28a的支承位置配置在车辆10的上部,并且将电池36的一部分配置在比电池壳体28的前端28a的支承位置靠下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车辆10的运动性能。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电池壳体28和立起部30构成车身框架16的一部分,因此,在电池壳体28和立起部30的位置不需要框架部件。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所述电池壳体28以长度方向的前端28a位于比后端28b靠上方的方式倾斜配置。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所述转舵机构(前悬架机构20)具有摆臂70,该摆臂70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16和所述立起部30,并且将所述头管68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所述摆臂70包括彼此分离的上臂部84和下臂部86。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摆臂70将转舵机构(前悬架机构20)与车身框架16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将前轮12和后轮14接地状态下的前轮12的后方的空间向前方缩小,从而能够相应地增大电池壳体28。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电池36的容量。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所述上臂部84通过所述立起部3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将所述头管68的上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所述下臂部86通过所述电池壳体2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将所述头管68的下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施加在电池壳体28的前端28a的支承位置上的载荷适当。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跨骑式车辆10具有摆臂102和枢轴板32,其中,
所述摆臂102支承后轮14;
所述枢轴板32被固定在所述电池壳体28的后端28b,构成所述车身框架16的一部分,并将所述摆臂102以枢轴46为中心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电池壳体28将头管68和枢轴板32直线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10的运动性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所述枢轴46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109的轴线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驱动电机18相对于电池36不位移,因此,与电池36及驱动电机18连接的配线的配置变得简便。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跨骑式车辆10具有电力控制部38,该电力控制部38被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28,并且被配置于比所述电池36靠下方的位置,对从所述电池36和所述驱动电机18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电力控制部38被收容于电池壳体28,因此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的基础上保护电力控制部38。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电池36和电力控制部38彼此接近地设置,因此能够缩短与电池36及电力控制部38连接的配线。因此,能够使车辆10轻量化,另外,能够降低车辆10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具有整流罩190,该整流罩19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所述电池壳体28靠上方的位置,
在由所述电池壳体28、所述立起部30和所述整流罩190包围的空间内形成有可收纳物品的收纳部126。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
所述立起部30在侧视观察时与所述前悬架72的一端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转舵机构(前悬架机构20)紧凑。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9)

1.一种跨骑式车辆(10),其具有驱动电机(18)、电池(36)和电池壳体(28),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8)产生驱动力;所述电池(36)向所述驱动电机(18)供给电力;所述电池壳体(28)***述电池(36)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
该跨骑式车辆(10)的特征在于,
具有转舵机构(20)和立起部(30),其中,
所述转舵机构(20)构成为包括将前叉(6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头管(68)和与所述头管(68)连接的前悬架(72),
所述立起部(30)与所述电池壳体(28)形成为一体,所述立起部(30)从所述电池壳体(28)的长度方向的前端(28a)向上方立起,支承所述转舵机构(20),
所述电池壳体(28)与所述立起部(30)一起构成车身框架(16)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28)以长度方向的前端(28a)位于比后端(28b)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舵机构(20)具有摆臂(70),该摆臂(70)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16)和所述立起部(30),并且将所述头管(68)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所述摆臂(70)具有彼此分离的上臂部(84)和下臂部(8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臂部(84)通过所述立起部(3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将所述头管(68)的上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所述下臂部(86)通过所述电池壳体(2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将所述头管(68)的下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具有摆臂(102)和枢轴板(32),其中,
所述摆臂(102)支承后轮(14),
所述枢轴板(32)被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28)的后端(28b),构成所述车身框架(16)的一部分,且将所述摆臂(102)以枢轴(46)为中心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46)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109)的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力控制部(38),该电力控制部(38)被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28),并且被配置于比所述电池(36)靠下方的位置,对从所述电池(36)和所述驱动电机(18)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具有整流罩(190),该整流罩(19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所述电池壳体(28)靠上方的位置,
在由所述电池壳体(28)、所述立起部(30)和所述整流罩(190)包围的空间内形成有能够收纳物品的收纳部(126)。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起部(30)在侧视观察时与所述前悬架(72)的一端重叠。
CN201980100700.9A 2019-09-24 2019-09-24 跨骑式车辆 Active CN114514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7171 WO2021059320A1 (ja) 2019-09-24 2019-09-24 鞍乗り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4168A true CN114514168A (zh) 2022-05-17
CN114514168B CN114514168B (zh) 2024-03-29

Family

ID=7516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0700.9A Active CN114514168B (zh) 2019-09-24 2019-09-24 跨骑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22108B2 (zh)
CN (1) CN114514168B (zh)
WO (1) WO20210593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1068361U (zh) * 2021-09-29 2024-06-04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骑式电动摩托车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1338A (en) * 1980-10-09 1983-12-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an upper fork assembly of a motorcycle
CN201006735Y (zh) * 2007-01-29 2008-01-1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跨骑式摩托车大货架
JP2009269457A (ja) * 2008-05-07 2009-11-19 Xueyi Chen 前輪懸架装置
CN102161361A (zh) * 2010-02-23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US9327586B2 (en) * 2013-11-06 2016-05-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TWI574875B (zh) * 2014-03-31 2017-03-21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騎型車輛的轉向構造
JP2017065405A (ja) * 2015-09-29 2017-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7074314A (zh) * 2014-09-26 2017-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踏板
CN109689486A (zh) * 2016-09-09 2019-04-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
CN109774833A (zh) * 2017-11-15 2019-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993B2 (ja) * 1990-10-11 1999-1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付き二輪車の駆動装置
GB201101879D0 (en) * 2011-02-03 2011-03-23 Agility Global Ltd Electric motorcycle
JP6251931B2 (ja) * 2015-03-30 2017-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輪支持フレーム構造
JP2017047764A (ja) * 2015-09-01 2017-03-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1338A (en) * 1980-10-09 1983-12-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an upper fork assembly of a motorcycle
CN201006735Y (zh) * 2007-01-29 2008-01-1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跨骑式摩托车大货架
JP2009269457A (ja) * 2008-05-07 2009-11-19 Xueyi Chen 前輪懸架装置
CN102161361A (zh) * 2010-02-23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US9327586B2 (en) * 2013-11-06 2016-05-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TWI574875B (zh) * 2014-03-31 2017-03-21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騎型車輛的轉向構造
CN107074314A (zh) * 2014-09-26 2017-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踏板
JP2017065405A (ja) * 2015-09-29 2017-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9689486A (zh) * 2016-09-09 2019-04-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
CN109774833A (zh) * 2017-11-15 2019-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2108B2 (ja) 2023-02-14
CN114514168B (zh) 2024-03-29
WO2021059320A1 (ja) 2021-04-01
JPWO2021059320A1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040465A (ja) 電動自転車
US20050236203A1 (en) Motorcycle for adjustable riding postures
JP4151773B2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フォーク構造
JP5253951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9051869A (ja) 自転車及びステム組立体
EP2868557B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CN114514168B (zh) 跨骑式车辆
JP6265433B2 (ja) バッテリを備えた鞍乗り型車両
JP2017065314A (ja) 鞍乗型車両の操舵装置
JP709858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99401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00942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2048071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7420699B2 (ja) 車両
CN116981615A (zh) 车辆
CN100436240C (zh) 自动二轮车的结构
JP5162402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05028991A (ja) 立ち乗り式小型電動車両
JP3937288B2 (ja) 単座小型電動四輪車の前部構成
JP3956721B2 (ja) 小型電動車両
WO2023119476A1 (ja) 前2輪リーン車両
JP7399993B2 (ja) 自転車用両脚スタンドおよび自転車
WO2021240901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4197890A1 (en) Traveling vehicle
CN214189970U (zh) 用于电动三轮摩车的一体联动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