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3822A -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3822A
CN114513822A CN202210053239.XA CN202210053239A CN114513822A CN 114513822 A CN114513822 A CN 114513822A CN 202210053239 A CN202210053239 A CN 202210053239A CN 114513822 A CN114513822 A CN 114513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ssage
network device
link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32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3822B (zh
Inventor
徐海博
纳坦·爱德华·坦尼
邝奕如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323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3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3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3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3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3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上述方案可实现由中继终端触发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可以更加灵活的适应中继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终端与网络设备(如基站)之间的连接模式可以有如下两种:
连接模式一:终端直接与网络设备连接,进行数据通信。该方式可以称为直连通信模式。在这种通信模式中,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可称为直连链路;
连接模式二:终端通过其他终端与网络设备连接,进行数据通信。该方式可以称为非直连通信模式。此时,前者可以称为远端终端,例如远端终端(remoteuser equipment,remote UE),后者可以称为中继终端,例如中继终端(relayuser equipment,relay UE)。在这种通信模式中,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可称为非直连链路。
如图1A-1B所示,远端终端可以在上述两种连接模式或者通信链路间进行转换。例如,如图1A所示,当UE与基站间的链路质量比较差时,UE可以选择通过一个附近的relay UE与基站进行连接。这时需要进行直连通信方式到非直连通信方式的转换。再例如,如图1B所示,当remote UE连接的relay UE移动后,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的连接可能无法再维持。此时,需要进行非直连通信方式到直连通信方式的转换。
针对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目前3GPP讨论的路径转换的基本流程如下:
1.当remote UE触发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后,remote UE发送一条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给基站。该RRC消息可以为路径转换请求消息或者测量报告,该RRC消息通过relay UE发送给基站。
2.基站收到remote UE发送的所述RRC消息后,通过relay UE发送一条RRC连接重配消息给remote UE,所述RRC连接重配消息用于命令remote UE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3.Remote UE完成RRC连接重配后,通过直连路径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给基站。
但是,目前已经讨论的这种路径转换方法适用的场景有限,不利于拓展至更多中继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可实现由中继终端触发远端设备的链路转换,可以更加灵活的适应中继场景。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侧,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者,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然后,第一终端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所述请求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来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二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后,第一终端自己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这里,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不同。第一终端是中继通信中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是中继通信中的第二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下述几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所述链路由第一网络设备触发释放。
具体的,在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二终端的链路转换进行配置(即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触发第一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第二终端触发释放。
具体的,在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链路转换的配置信息(即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触发第一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终端请求释放短距离通信链路(即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后,当第一终端保持短距离链路的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第一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侧,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释放
具体的,所述请求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来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二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后,第一终端自己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不同。然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第二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二消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可以为第二终端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侧,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并根据第二消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这里,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不同。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二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实施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通过第一终端请求第一网络设备触发第二终端执行路径转换,并且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对路径转换进行配置,可实现由第一终端及时有效的触发路径转换过程。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侧,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四消息可用于指示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然后,第一终端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这里,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不同。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释放链路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下述几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第一网络设备触发释放。
具体的,在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二终端的链路转换进行配置(即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消息)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触发第一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第二终端触发释放。
具体的,在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链路转换的配置信息(即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之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触发第一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终端通知释放短距离通信链路(即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后,当第一终端保持短距离链路的时间超过指定时间阈值时,第一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关于该指定时间阈值的选取,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作限制。
另外,可选的,第一终端还可以在通知短距离链路的释放之后,直接执行短距离链路的释放,无需触发条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侧,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四消息,并根据第四消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这里,第四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四消息可以用于指示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不同。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用于请求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然后,第二终端可以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用于配置第二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为第二终端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还可以在接收到第四消息后,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述第二终端还可以接入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标识。其中,终端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C-RNTI,或者终端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的C-RNTI和第二终端的本地标识。可选的,终端设备标识可以携带在第四消息中。可选的,终端设备标识由第一终端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前发送给第二终端。
实施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通过第一终端直接通知第二终端执行路径转换,并且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对路径转换进行配置,可实现由第一终端快速的触发路径转换过程。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终端,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二终端,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第一终端,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为上述第十方面中的第二终端,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十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十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网络设备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终端)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二方面描述的资源分配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三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第四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五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收发器,其中: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五方面描述的路径转换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五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者第五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终端可以上述第六方面描述的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上述第八方面描述的终端,网络设备可以是上述第七方面描述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第一终端也可以上述第十一方面描述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是上述第十三方面描述的终端,网络设备可以是上述第十二方面描述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第一终端也可以上述第九方面描述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是上述第十方面描述的终端。
可选的,第一终端也可以上述第十四方面描述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是上述第十五方面描述的终端。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四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执行指令。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第五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五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含运行第五方面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或者第五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执行指令。
附图说明
图1A-1B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中继***中的两种路径转换场景;
图2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无线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中继终端、远端终端、网络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发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也可以是未来演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R)***,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等。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100可包括:网络设备101,远端终端105,以及中继设备103。一个中继设备103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远端终端105。其中:
网络设备101可以为基站,基站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终端功能的基站进行通信(比如宏基站与微基站,如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基站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新空口(NR)***中的基站gNB。另外,基站也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 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远端终端105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10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远端终端105可以是智能穿戴设备、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等等。
中继设备103(又称为中继节点)可以包含两个物理层实体。其中,一个实体用于和其下属用户(即接入到中继设备103的远端终端105)通信。另一个实体具有用户功能(即终端功能),用于网络设备101通信。具体实现中,中继设备103可以是中继终端。中继设备103还可以是中继收发节点(TRP),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中继收发器、中继代理等通信实体。
在无线通信***100中,侧行链路(sidelink)是指中继设备103与远端终端105之间的短距离链路,包括上行(Uplink,UL)或下行(Downlink,DL)侧行链路。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是指网络设备101与中继设备103之间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Uplink,UL)或下行(Downlink,DL)回传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103与远端终端105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在无线通信***100中,网络设备101和远端终端105之间的中继设备103可用于对网络设备101和远端终端105之间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具体的,在下行传输时,中继设备103负责对网络设备101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最终传输该无线信号至远端终端105。在上行传输时,中继设备103负责对远端终端105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最终传输该无线信号至网络设备101。
在一些可能场景中,中继设备103需要主动触发远端终端105进行路径转换,即将远端终端105从通过中继设备103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例如,当中继设备103需要发起电路域(CircuitSwitch,CS)的呼叫时,中继设备103需要执行电路域回退(CircuitSwitchFallback,CSFB),接入2G或3G网络。当中继设备103接入2G或3G网络后,将无法再继续为远端终端105提供中继服务。再例如,当中继设备103的电量不足时,中继设备103可能也无法再为远端终端105提供中继服务。不限于这些示例描述的场景,在其他场景中,中继设备103也需要主动触发远端终端105进行路径转换。
需要说明的,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200。终端200可以实施成本申请涉及的远端终端(如图2中的远端终端105),也可以实施成本申请涉及的中继设备(如图2中的中继设备103)。如图3所示,终端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处理器201、存储器202、通信接口203、接收器205、发射器206、耦合器207、天线208、用户接口202,以及输入输出模块(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210、按键输入模块211以及显示器212等)。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2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203可用于终端2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其他终端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通信接口203可以是长期演进(LTE)(4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终端2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203,例如局域接入网(Local Access Network,LAN)接口。
发射器206可用于对终端处理器2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接收器205可用于对天线208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206和接收器205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终端200中,发射器206和接收器205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2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207用于将天线208接收到的移动通信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205。
当终端200实施成中继设备时,终端200可配置有两套收发装置,其中,一套收发装置用于远端终端(如图2中的远端终端105)接入到终端200的链路,另一套收发装置用于终端200接入网络设备(如图2中的网络设备101)的链路。具体的,这两套收发装置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收发特性,例如这两套收发装置各自对应的天线端口具备或不具备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特性。
除了图3所示的发射器206和接收器205,终端200还可包括其他通信部件,例如GPS模块、蓝牙(Bluetooth)模块、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等。不限于上述表述的无线通信信号,终端200还可以支持其他无线通信信号,例如卫星信号、短波信号等等。不限于无线通信,终端2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网络接口(如LAN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
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可用于实现终端200和用户/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可主要包括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210、按键输入模块211以及显示器212等。具体的,所述输入输出模块还可包括:摄像头、触摸屏以及传感器等等。其中,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用户接口209与终端处理器201进行通信。
存储器202与终端处理器2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2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202可以存储操作***(下述简称***),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存储器2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202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转换方法在终端200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转换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后续实施例。
终端处理器2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终端处理器2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21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在终端20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终端200可以是图5示出的无线通信***100中的终端103,可实施为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等等。
需要说明的,图3所示的终端2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终端2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300。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发射器305、接收器306、耦合器307和天线308。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304或者其他式连接,图4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303可用于网络设备3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通信接口303通信接口203可以是长期演进(LTE)(4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网络设备3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303来支持有线通信,例如一个网络设备300与其他网络设备300之间的回程链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
发射器305可用于对网络设备处理器3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接收器306可用于对天线308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305和接收器306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网络设备300中,发射器305和接收器306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3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307可用于将移动通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306。
存储器302与网络设备处理器3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3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302可以存储操作***(下述简称***),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存储器3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网络设备处理器301可用于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的用户提供小区切换控制等。具体的,网络设备处理器301可包括:管理/通信模块(Administration Module/Communication Module,AM/CM)(用于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的中心)、基本模块(Basic Module,BM)(用于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码变换及子复用单元(Transcoder andSubMultiplexer,TCSM)(用于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处理器3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网络设备处理器3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3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转换方法在网络设备30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网络设备300可以是图5示出的无线通信***100中的基站101,可实施为基站收发台,无线收发器,一个基本服务集(BSS),一个扩展服务集(ESS),NodeB,eNodeB,接入点或TRP等等。
需要说明的,图4所示的网络设备3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基于前面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通信***100、终端200及网络设备300,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径转换方法。
本申请涉及的主要发明原理可包括:在中继通信中,如果中继设备无法再为远端终端提供中继服务,中继设备可以触发将远端终端从通过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网络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并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这样便于中继设备根据自身状况及时的、快速的触发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甚至可以实现在侧行链路不中断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实现所述路径转换,从而确保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不中断。
中继设备无法再为远端终端提供中继服务的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示例描述的场景:例如,当中继设备103需要发起电路域(CS)的呼叫时,中继设备103需要执行电路域回退(CSFB),接入2G或3G网络。当中继设备103接入2G或3G网络后,将无法再继续为远端终端105提供中继服务。再例如,当中继设备103的电量不足时,中继设备103可能也无法再为远端终端105提供中继服务。
关于中继设备(下面简称Relay)如何触发远端终端(下面简称Remote)的路径转换,本申请主要提供了下述两个方案:
方案一:Relay请求网络设备触发Remote执行路径转换,网络设备对路径转换进行配置。
方案二:Relay直接通知Remote执行路径转换。
在上述方案一中,Relay可以在Remote切换到直连路径后再释放短距离链路,可实现Remote在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转换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在上述方案二中,Relay直接通知Remote执行路径切换,可以减少Relay释放短距离链路所需的时间。后续会通过实施例描述上述两个方案,这里先不展开。
本申请中,Relay可以称为第一终端,Remote可以称为第二终端。不限于中继终端,本申请中,Relay还可以是中继微基站、中继收发器等。
首先,结合图5-7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一。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展开:
S1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101,中继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将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或用于请求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间的短距离链路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请求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来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二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后,第一终端自己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第一消息可以为RRC消息。可选的,第一消息中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102,网络设备向中继终端连接的远端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所述第二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消息(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
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远端终端转换到直连路径后接入的小区的标识。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或者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能够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或者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小区全球唯一的小区标识(cell globalidentity,CGI)。
上述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配置信息可以为远端终端在所述小区发起随机接入时的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随机接入的前导配置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是否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中继终端的连接。
上述第一时间值可以为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如果超出该时间后,则可以认为远端终端接入小区失败。
S103,远端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执行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并且,远端终端还可以启动第一计时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时间值,用于限制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最长时间。如果在第一计时器超时时远端终端仍未接入小区,则可以认为小区接入失败。若该情况发生,远端终端需要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本实施例中,远端终端可以通过下述三种方式执行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
方式一:无论第二消息中是否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过程中,远端终端可以继续保持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即可以继续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完成下行同步后,远端终端可以断开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停止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转到与网络设备通过直连路径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方式二:无论第二消息中是否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后,远端终端即可断开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停止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之后,远端终端可以开始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
方式三:如果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且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远端终端在与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和中继终端的连接,则远端终端可以按照方式一进行路径转换。反之,远端终端可以按照方式二进行路径转换。
可以理解的,采用方式一,能够保证远端终端在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转换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S104,远端终端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并在接入成功后,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S105,网络设备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具体的,第三消息的具体实现可包括:
实现方式一:第三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一条RRC消息。
实现方式二:第三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RRC连接重配消息可以包含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实现方式三:第三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消息。第三消息可以用于配置中继终端释放所有的侧行链路承载,从而隐式的配置中继终端释放前述短距离链路。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在下面两种场景中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即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第一种触发场景:网络设备确定中继终端下的所有远端终端都已经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
这里,确定远端终端已经成功接收到第二消息的条件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1)网络设备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消息的HARQ ACK或者RLC ACK;
(2)网络设备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
(3)网络设备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第二种触发场景:网络设备确定远端终端接入小区失败。
这里,确定远端终端接入小区失败的判断条件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在上述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时间值所限制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S106,中继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后,可以释放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可以理解的,在图5实施例中,中继终端(通过第一消息)请求网络设备触发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进行配置(如第二消息中的小区标识、随机接入配置等)在图5实施例中,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释放由网络设备(通过第三消息)触发。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展开:
S2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201,中继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将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或用于请求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间的短距离链路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请求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来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二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后,第一终端自己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第一消息可以为RRC消息。可选的,第一消息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202,网络设备向中继终端连接的远端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二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
其中:
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远端终端转换到直连路径后接入的小区的标识。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或者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能够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或者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小区全球唯一的小区标识(cell globalidentity,CGI)。
上述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配置信息可以为远端终端在所述小区发起随机接入时的资源配置信息,可包括随机接入的前导配置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是否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中继终端的连接。
上述第一时间值可以为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如果超出该时间后,则可以认为远端终端接入小区失败。
S203,远端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执行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并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远端终端还可以启动第一计时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时间值,用于限制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最长时间。如果在第一计时器计时结束时远端终端仍未接入小区,则可以认为小区接入失败。若该情况发生,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本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即发送第三消息)和远端终端执行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的时间顺序,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无论第二消息中是否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过程中,远端终端可以继续保持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即可以继续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完成下行同步后,远端终端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停止通过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转到直连路径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方式二:无论第二消息中是否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后,远端终端即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触发断开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停止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之后,远端终端可以开始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
方式三:如果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且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远端终端在与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和中继终端的连接,则远端终端可以按照方式一进行路径转换。反之,远端终端可以按照方式二进行路径转换。
可以理解的,采用方式一,能够保证远端终端在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转换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S204,远端终端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
S205,中继终端在接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S206,远端终端在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并在小区接入完成后,向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可以理解的,在图6实施例中,中继终端(通过第一消息)请求网络设备触发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进行配置(如第二消息中的小区标识、随机接入配置等)。在图6实施例中,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释放由远端终端(通过第三消息)触发。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展开:
S3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301,中继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将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或用于请求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间的短距离链路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请求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来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二种:第一终端发第一消息给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后,第一终端自己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第一消息可以为RRC消息。可选的,第一消息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302,网络设备向中继终端连接的远端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二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关于第二消息中的各项内容的具体定义和解释,可参考图5或图6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303,中继终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可以启动第一计时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时间值,用于指示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时间。一旦第一计时器超时时,中继终端即可释放短距离链路。
S304,远端终端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
步骤303和步骤304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S305,当第一计时器超时时,中继终端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S306,远端终端在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并在小区接入完成后,向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具体的,S306可以发生在S305之前,S306也可以发生在S305之后,这两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具体可取决于远端终端执行小区同步需要的时间以及第一时间值的大小,这里不作限制。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远端终端在执行路径转换的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可以适当将第一时间值设置成较大的值,以便远端终端能够在第一计时器超时之前便成功接入小区并完成RRC重配置过程。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可以理解的,在图7实施例中,中继终端(通过第一消息)请求网络设备触发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进行配置(如第二消息中的小区标识、随机接入配置等)。在图7实施例中,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释放由中继终端自己(通过第一计时器)触发。
其次,结合图8-11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二。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展开:
S4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401,中继终端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可用于通知中继终端将要释放短距离链路,从而指示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实现为但不限于PC5信令。可选的,第四消息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402,远端终端在接收到第四消息之后,触发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S403,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可用于请求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
可选的,第五消息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进一步,第五消息可还可以包含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链路质量。
S404,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六消息,第六消息可用于配置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六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第六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这里,第六消息相当于图5-7实施例中的第二消息,关于第六消息中的各项内容的具体定义和解释,可参考图5-7实施例中第二消息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S405,远端终端在接收到第六消息后,可以执行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并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这里,第七消息相当于图6实施例中的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在收到第七消息后,远端终端还可以启动第一计时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时间值,用于限制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最长时间。如果在第一计时器计时结束时远端终端仍未接入小区,则可以认为小区接入失败。若该情况发生,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本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即发送第七消息)和远端终端执行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的时间顺序,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无论第六消息中是否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过程中,远端终端可以继续保持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即可以继续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在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完成下行同步后,远端终端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停止通过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转到直连路径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方式二:无论第六消息中是否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收到所述第二消息后,远端终端即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触发断开与中继终端的连接,停止通过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之后,远端终端可以开始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
方式三:如果所述第六消息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且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远端终端在与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和中继终端的连接,则远端终端可以按照方式一进行路径转换。反之,远端终端可以按照方式二进行路径转换。
可以理解的,采用方式一,能够保证远端终端在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转换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
S406,远端终端与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
S407,中继终端在接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第七消息之后,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S408,远端终端在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并在小区接入完成后,向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
可以理解的,在图8实施例中,中继终端(通过第四消息)通知远端终端执行路径转换。远端终端(通过第五消息)请求网络设备配置(第六消息)路径转换。在图8实施例中,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释放由远端终端(通过第七消息)触发。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9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所在的小区,远端终端侧没有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RNTI)。下面展开:
S5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501,中继终端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可用于通知远端终端中继终端将要释放短距离链路,从而指示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实现为但不限于PC5信令。所述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中继终端的C-RNTI,远端终端的本地标识(local ID),中继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继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这里,中继终端的C-RNTI和远端终端的local ID可用于标识远端终端在网络侧的临时身份。
可选的,第四消息还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502,中继终端可以在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之后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S503,远端终端在接收到第四消息之后,触发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与第四消息中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并触发随机接入过程。
在收到第四消息后,远端终端还可以启动第一计时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的值可以由中继设备通过第四消息通知,也可以为预定义的值,用于限制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最长时间。如果在第一计时器计时结束时远端终端仍未接入小区,则可以认为小区接入失败。若该情况发生,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S504-S505,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执行随机接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即,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S506,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的消息3(MSG 3),该消息3可包括:中继终端的C-RNTI,远端终端的本地标识(local ID)。具体的,该消息3可以是RRC消息或者MAC层控制实体(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
S507,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返回随机接入的消息4(MSG4)。该消息4可包括与远端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的消息3中相同的内容。该消息4可以是RRC消息或者MAC CE。
S508,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之前进行直连路径的RRC连接重配过程。
可以理解的,在图9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所在的小区,远端终端没有C-RNTI。中继终端(通过第四消息)通知远端终端执行路径转换,并配置(如relay的C-RNTI和remote的localID、cell ID、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在图9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在向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之后便释放短距离链路,无需触发条件。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0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所在的小区,远端终端侧具有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RNTI)。远端终端的C-RNTI可以在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时,由网络设备通过中继终端发送给远端终端,或者由远端终端在直连路径时直接从网络设备获得。下面展开:
S6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601,中继终端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可用于通知中继终端将要释放短距离链路,从而指示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实现为但不限于PC5信令。所述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中继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配置信息,中继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可选的,第四消息还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第四消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602,中继终端在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之后,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S603,远端终端在接收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四消息之后,触发从非直连路径到直连路径的转换,与第四消息中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
在收到第四消息后,远端终端还可以启动第一计时器,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的值可以由中继设备通过第四消息通知,也可以为预定义的值,用于限制远端终端接入上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最长时间。如果在第一计时器计时结束时远端终端仍未接入小区,则可以认为小区接入失败。若该情况发生,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S604,远端终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S605,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直连路径的RRC连接重配过程。
可以理解的,在图10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所在的小区,远端终端具有C-RNTI。中继终端(通过第四消息)通知远端终端执行路径转换,并配置(如cell ID、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在图10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在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之后便释放短距离链路,无需触发条件。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1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所在的小区,远端终端侧具有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RNTI)。远端终端的C-RNTI可以在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时,由网络设备通过中继终端发送给远端终端,或者由远端终端在直连路径时直接从网络设备获得。下面展开:
S700,中继终端的上层触发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除了侧行链路技术,中继设备与远端终端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距离链路,例如WLAN或蓝牙等链路中的任意一种。
S701,中继终端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可用于通知中继终端将要释放短距离链路,从而指示远端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实现为但不限于PC5信令。可选的,第四消息可以包含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例如:中继终端需要做电路域回落(CSFB),或者中继终端的电量不足等。示例仅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第四消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原因,这里不作限制。
S702,中继终端在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之后,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
这里,释放短距离链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继终端释放与所有远端终端间的侧行链路承载,包括释放所有侧行链路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逻辑信道;
(2)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3)释放物理层(PHY)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4)释放所有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S703,远端终端在接收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四消息之后,远端终端发起RRC重建过程。
一种可能的特殊情况是,远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的情况下,中继终端已经断开与远端终端的链路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远端终端检测不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时,远端终端认为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失败,远端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S704,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直连路径的RRC连接重配过程。
可以理解的,在图11实施例中,中继终端(通过第四消息)仅通知远端终端执行路径转换,不对路径转换进行配置。远端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之后,便触发重新建立RRC连接,并基于重建的RRC连接(直连路径)进行RRC重配。
在上述方案一的各个实施例(图5-7实施例)中,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下述几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网络设备触发释放,可参考图5。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的链路转换进行配置(即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网络设备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远端终端触发释放,可参考图6。
具体的,在远端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链路转换的配置信息(即远端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远端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中继终端请求释放短距离通信链路(即中继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后,当中继终端保持短距离链路的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可参考图7。
本申请中,上述方案一中的几种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实现方式也可以适用上述方案二的各个实施例。
在上述方案二的各个实施例(图8-11实施例)中,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下述几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网络设备触发释放。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的链路转换进行配置(即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六消息)之后,网络设备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由远端终端触发释放,图8已示出。
具体的,在远端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链路转换的配置信息(即远端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之后,远端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七消息,触发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中继终端通知释放短距离通信链路(即向远端终端发送第四消息)后,当中继终端保持短距离链路的时间超过指定时间阈值时,中继终端释放短距离链路。关于该指定时间阈值的选取,中继终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作限制。
另外,在上述方案二中,中继终端还可以在通知短距离链路的释放之后,直接执行短距离链路的释放,无需触发条件,具体可参考图9-11实施例。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路径转换方法还可以适用小区切换场景。在小区切换场景下,远端终端还可以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中继终端连接的网络设备(可称为第一网络设备)不同的另一网络设备(可称为第二网络设备)。
下面以上述图5实施例和图8实施例为例,说明小区切换场景下的路径转换方法。
基于图5实施例,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场景下的一种路径转换方法。
与图5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12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间需要执行切换准备过程,可参考S102’。另外,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的时间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
(1)第一网络发送第二消息后。
(2)第一网络设备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消息的HARQ ACK或者RLC ACK.
基于图8实施例,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场景下的另一种路径转换方法。
与图8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13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间需要执行切换准备过程,可参考S404’。
从图12和图13的示例可以看出,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图5-11实施例,小区切换场景下的路径转换方法还需要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间的小区切换准备过程。
参见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及网络设备。无线通信***10可包括:第一终端400、第二终端500和第一网络设备600。可选的,无线通信***10还可包括:第二网络设备700。其中,第一终端400或第二终端500可以为图3实施例中的终端200,第一网络设备600或第二网络设备700可以为图4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300,无线通信***10可以是图2描述的无线通信***100。本申请中,无线通信***10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路径转换方案。下面分别描述。
在方案一中,第一终端400请求网络设备600触发第二终端500执行路径转换,网络设备600对路径转换进行配置。可选的,第二终端500还可以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终端400连接的第一网络设备600不同的另一网络设备,即第二网络设备700。下面分别描述第一终端400、第二终端500、第一网络设备600和第二网络设备700的实现:
如图14所示,第一终端400可包括:处理单元401和通信单元403。其中:
通信单元403可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600发送第一消息。
这里,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500从通过第一终端400与第一网络设备600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600或第二网络设备700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释放第一终端400与第二终端500之间的链路。
处理单元401可用于释放第一终端400与第二终端500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处理单元401可用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释放第一终端400与第二终端500之间的链路:
(1)处理单元401可用于在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释放链路。
这里,第三消息可以是在第一网络设备600向第二终端500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由第一网络设备600或者第二终端500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400释放链路。
其中,第二消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用于配置第二终端500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500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400的连接。第一时间值可以为第二终端500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2)处理单元401可用于当通信单元403在发送第一消息之后保持链路的时间长度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释放链路。
如图14所示,第一网络设备600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60 1和第二通信单元60 3。其中:
通信单元601可用于接收第一终端400发送的第一消息。
这里,第一消息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500从通过第一终端400与第一网络设备600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600或第二网络设备700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释放第一终端400与第二终端500之间的链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600与第二网络设备700不同。
通信单元601还可用于向第二终端500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第二终端500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二消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500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400的连接。第一时间值可以为第二终端500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如图14所示,第二终端500可包括:处理单元501和通信单元503。其中:
通信单元503可用于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600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配置第二终端500从通过第一终端400与第一网络设备600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600或第二网络设备700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
处理单元501可用于根据第二消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二消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500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400的连接。第一时间值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500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可以理解的,在方案一中,第一终端400、第二终端500、第一网络设备600和第二网络设备700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7实施例或图12实施例,以及其他方案二相关的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方案二中,第一终端400直接通知第二终端500执行路径转换。可选的,第二终端500还可以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终端400连接的第一网络设备600不同的另一网络设备,即第二网络设备700。下面分别描述第一终端400、第二终端500、第一网络设备600和第二网络设备700的实现:
如图14所示,第一终端400可包括:处理单元401和通信单元403。其中:
通信单元403可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
这里,第四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四消息可用于指示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处理单元401可用于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处理单元401可用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释放第一终端400与第二终端500之间的链路:
(1)处理单元401可用于在接收到第七消息之后,释放链路。
这里,第七消息可以是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消息之后由第一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释放链路。
其中,第六消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用于配置第二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2)处理单元401可用于当第一终端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后保持链路的时间长度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放链路。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
如图14所示,第二终端500可包括:处理单元501和通信单元503。其中:
通信单元503可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四消息。
其中,第四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第四消息可以用于指示释放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处理单元501可用于根据第四消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
具体的,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503还可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请求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并且,通信单元503还可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
这里,第六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用于配置第二终端从非直连路径转换到直连路径。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是否在与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可以为第二终端接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可选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503还可用于接收到第四消息后,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可选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503还可用于第二终端接入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标识。其中,终端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C-RNTI,或者可以为第一终端的C-RNTI和第二终端的本地标识。具体的,终端设备标识可以携带在第四消息中。或者终端设备标识可以由第一终端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前发送给第二终端。
可以理解的,在方案二中,第一终端400、第二终端500、第一网络设备600和第二网络设备700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8-11实施例或图13实施例,以及其他方案二相关的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中继通信中,如果中继设备无法再为远端终端提供中继服务,中继设备可以触发将远端终端从通过中继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网络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并释放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链路。这样便于中继设备根据自身状况及时的、快速的触发远端终端的路径转换,甚至可以实现在侧行链路不中断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实现所述路径转换,从而确保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不中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其中,所述小区标识为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或者能够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小区全球唯一的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释放所述链路;所述第三消息是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
或者,
当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保持所述链路的时间长度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二终端间的所有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和逻辑信道;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并执行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或者,
若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消息后,开启第一计时器,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值;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超时时所述第二终端未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二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6.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其中,所述小区标识为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或者能够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小区全球唯一的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释放所述链路;所述第三消息是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之后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
或者,
当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保持所述链路的时间长度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二终端间的所有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和逻辑信道;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并执行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或者,
若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消息后,开启第一计时器,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值;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超时时所述第二终端未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二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11.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所述第四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小区标识为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或者能够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小区全球唯一的小区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四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四消息后,执行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四消息后,开启第一计时器,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值;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超时时所述第二终端未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二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七消息之后,释放所述链路;所述第七消息是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消息之后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
其中,所述第六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或者,
当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后保持所述链路的时间长度超过第一时间长度时,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链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与所述第二终端间的所有侧行链路无线承载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和逻辑信道;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侧行链路相关的配置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侧行链路的资源池和资源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用于请求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所述第一时间值为所述第二终端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六消息后,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并执行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下行同步过程以及随机接入过程;或者,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六消息后,若所述第六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六消息后,开启第一计时器,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值;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超时时所述第二终端未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二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后,所述第二终端触发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过程。
20.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服务小区;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标识;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的C-RNTI,或者为所述第一终端的C-RNTI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本地标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标识携带在所述第四消息中,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标识由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四消息之前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一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二终端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时间值;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与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进行下行同步后再断开与所述第一终端的连接;第一时间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接入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其中,所述小区标识为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或者能够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小区全球唯一的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24.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一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非直连路径转换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直连路径;或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所述第四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或者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四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四消息,从所述非直连路径转换到所述直连路径;
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
CN202210053239.XA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Active CN114513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3239.XA CN11451382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3239.XA CN11451382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CN201780093715.8A CN111034334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PCT/CN2017/097022 WO2019028811A1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715.8A Division CN111034334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3822A true CN114513822A (zh) 2022-05-17
CN114513822B CN114513822B (zh) 2024-05-03

Family

ID=6527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715.8A Active CN111034334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CN202210053239.XA Active CN114513822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715.8A Active CN111034334B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9025B2 (zh)
EP (1) EP3637940A4 (zh)
CN (2) CN111034334B (zh)
WO (1) WO201902881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817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83080A1 (zh) * 2022-10-17 2024-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1443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Lg Electronics Inc. Deactivation of configured grant and initiation of connection request upon detection of sidelink failure
US11800579B2 (en) * 2019-05-07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ablishment of millimeter wave relay links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with base station coordination
US11825330B2 (en) 2020-03-13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689957B2 (en) * 2020-03-13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sidelink relay service
CN111818600B (zh) * 2020-07-08 2023-02-21 河南软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7030A (zh) * 2020-08-25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82434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间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124573A1 (en) * 2020-10-20 2022-04-21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from sidelink relay failure
CN114585045A (zh) * 2020-12-02 2022-06-0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JP2024510071A (ja) * 2021-02-05 2024-03-0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状態遷移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CN115150904B (zh) * 2021-03-30 2024-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243337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366885A (zh) * 2021-05-07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远端终端设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7063607A (zh) * 2021-08-03 2023-1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83216A4 (en) * 2021-09-24 2023-11-29 Apple Inc. MULTI-PATH OPERATION IN A USER EQUIPMENT-TO-NETWORK (UE-TO-NW) SIDELINK RELAY
WO2023046073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50187A1 (en) * 2021-09-29 2023-04-06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N116847478A (zh) * 2022-03-24 2023-10-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847389A (zh) * 2022-03-24 2023-10-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84257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184405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202512A1 (zh) * 2022-04-21 2023-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216242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配置方法和终端
WO2024036573A1 (en) * 2022-08-18 2024-02-22 Mediatek Inc. Method of path addition and removal to support multipath configuration
WO2024060298A1 (en) * 2022-09-29 2024-03-28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th case
WO2024096679A1 (en) * 2022-11-03 2024-05-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93104A1 (en) * 2023-03-27 2024-05-10 Lenovo (Beijing)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ulti-path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2447A1 (en) * 2013-07-02 2015-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default path and direct pa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84449A (zh) * 2013-07-08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释放方法和装置
CN105684549A (zh) * 2013-11-05 2016-06-15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中继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17014716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WO2017074012A1 (ko) * 2015-10-26 2017-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의 직접 통신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072A (zh) 2008-10-07 2011-08-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4185708A1 (en) 2013-05-14 2014-1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p session continuit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84321B (zh) 2013-07-08 2018-09-2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用户设备
JP6471690B2 (ja) 2013-07-18 2019-0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CN106134281B (zh) * 2014-03-10 2020-03-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邻近服务的方法及用户装置
CA2982813C (en) * 2015-04-07 2024-02-13 Blackberry Limited Switching between network based and relay based operation for mission critical voice call
WO2016169015A1 (zh) 2015-04-23 2016-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和直接通信之间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EP3297324B1 (en) * 2015-05-14 2020-03-04 ZTE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EP3121974B1 (en) * 2015-07-24 2019-11-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prose relay ue activation
CN106470382A (zh) 2015-08-14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验证方法、配置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EP3142453B1 (en) * 2015-09-08 2018-05-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radio bearer release by a relay ue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399835A4 (en) * 2016-03-30 2019-04-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EQUIPMENT
EP3525546A4 (en) * 2016-10-05 2020-06-03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FOR CONNECTING TO A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8068358A1 (zh) 2016-10-12 2018-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9417695B (zh) 2017-01-1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2447A1 (en) * 2013-07-02 2015-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default path and direct pa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84449A (zh) * 2013-07-08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释放方法和装置
CN105684549A (zh) * 2013-11-05 2016-06-15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中继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17014716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WO2017074012A1 (ko) * 2015-10-26 2017-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의 직접 통신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817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83080A1 (zh) * 2022-10-17 2024-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19025B2 (en) 2022-08-16
WO2019028811A1 (zh) 2019-02-14
EP3637940A1 (en) 2020-04-15
US20210144606A1 (en) 2021-05-13
CN111034334A (zh) 2020-04-17
CN114513822B (zh) 2024-05-03
CN111034334B (zh) 2022-01-14
EP3637940A4 (en)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4334B (zh)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
WO202115583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ath switch based service continuity for ue-to-network relay
KR102084024B1 (ko) 시그널링 최적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RU2602981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боя в лин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7666691B (zh) 一种终端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WO2018006253A1 (zh)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
EP3416430A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mobility between long-term evolution network and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
JPWO2018128020A1 (ja)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並びにこれらの方法
CN108184249B (zh)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CN109756941B (zh) 处理演进分组***承载文本的装置及方法
TWI679915B (zh) 處理雙連結中次要節點改變的裝置及方法
US20160021693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base stations, a gateway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341081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15018304A1 (zh) 一种配置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US91732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cell parameters of relay node
CN116250282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91218A (zh) 多sim用户装备的rrc状态与基站的同步
CN110100476B (zh)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设备、网络设备
CN110651523A (zh) 无线通信***、用户装置、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409729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82690A1 (zh) 群组切换的方法、装置和***
US2012025245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276830A1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2250064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71080A1 (ja) 基地局、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