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3880A - 动态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动态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3880A
CN114483880A CN202111244417.9A CN202111244417A CN114483880A CN 114483880 A CN114483880 A CN 114483880A CN 202111244417 A CN202111244417 A CN 202111244417A CN 114483880 A CN114483880 A CN 114483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mass body
peripheral surface
contact
sli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44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83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3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5Differential gearing distribu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0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for damping of axial or radial, i.e. non-torsional vib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4Elastomeric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14Masses driven by elastic elements
    • F16F15/1435Elastomeric springs, i.e. made of plastic or rubber
    • F16F15/1442Elastomeric springs, i.e. made of plastic or rubber with a single m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16F7/10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on plastics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5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fixed gea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16F2224/025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18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 F16H57/0025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with gearing elements rigidly connected to a shaft, e.g. securing gears or pulleys by specially adapted splines, keys or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减振器,在旋转轴的内部能够使润滑液容易地流动。所述动态减振器(20)具备:质量体(21),其配置在中空状的副轴(92)的内部,沿着副轴(92)的轴心O延伸;以及橡胶(22),其将质量体(21)与副轴(92)连结,所述动态减振器(20)抑制由安装于副轴(92)的反转从动齿轮(91)产生的振动,其特征在于,在副轴(92)的内周面(92a)与质量体(21)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30),流路(30)在配置有橡胶(22)的轴向位置由副轴(92)的内周面(92a)形成。

Description

动态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防止在动力传递装置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壳体,在中空状的副轴的内部配置动态减振器。在该动态减振器中,质量体沿着副轴的轴心延伸,该质量体经由圆筒状的弹性体与副轴的内周部连结。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52208号公报
另外,在动力传递装置中,需要向润滑需要部供给润滑液而对润滑需要部进行润滑。因此,中空状的旋转轴的内部有时被用作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在将润滑液供给到旋转轴的内部的情况下,利用离心力使润滑液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流动。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由于质量体为圆筒状,因此,可以考虑将由质量体的内周面形成的内部空间用作润滑液的流路。然而,由于质量体的内周面位于比旋转轴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与润滑液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流动的情况相比,作用于流路内的润滑液的离心力变小,润滑液的流动性有可能会变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旋转轴的内部能够使润滑液容易地流动的动态减振器。
本发明的动态减振器具备:质量体,所述质量体配置在中空状的旋转轴的内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延伸;以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将所述质量体与所述旋转轴连结,所述动态减振器抑制由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齿轮产生的振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与所述质量体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所述流路在配置有所述弹性体的轴向位置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形成。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的内周面与质量体之间具备供润滑液流动的流路。由于该流路由旋转轴的内周面形成,因此,利用离心力使润滑液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流动并在流路的内部流通。由此,润滑液能够容易地在配置有动态减振器的旋转轴的内部流动。另外,与流路由质量体的内周面形成的情况相比,作用于润滑液的离心力变大,因此,润滑液的流动性提高。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质量体能够以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往复运动的直线运动状态进行振动,所述弹性体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质量体接触,且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平行;以及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不同的位置与所述质量体接触,且不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平行,在所述齿轮以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侧倾倒的方式进行振动的情况下,通过根据该振动而使所述质量体以将所述第一接触面压入的方式进行振动,从而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体,在所述齿轮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振动的情况下,通过根据该振动而使所述质量体成为所述直线运动状态并以将所述第二接触面压入的方式进行振动,从而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体。
根据该结构,无论是在齿轮以从旋转轴的径向向轴向侧倾倒的方式进行振动的情况下,还是在齿轮沿着旋转轴的轴向进行振动的情况下,都能够使压缩应力作用于弹性体。另外,与弹性体与质量体的接触面仅由与旋转轴的轴向平行的面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第二接触面来增大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由此,能够应对齿轮的倾倒所引起的振动和齿轮的轴向振动这双方并发挥减振效果。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体具有遍及轴向整个区域地形成的狭缝部,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狭缝部形成的第一流路。
根据该结构,在弹性体中,由于在形成有第二接触面的轴向位置设置有狭缝部,因此,与未设置狭缝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质量体与第二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由此,与未在弹性体设置狭缝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动态减振器还具备筒状的保持器,所述筒状的保持器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一体地保持所述质量体及所述弹性体,所述流路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保持器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保持器一体地保持质量体和弹性体。而且,将质量体和弹性体组装于保持器时的组装性提高。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具有遍及轴向整个区域地形成的第一狭缝部,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一狭缝部形成的第一流路。
根据该结构,能够形成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的第一流路,并且能够利用第一狭缝部来确保第一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具有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一外周面和不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二外周面,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面形成的第二流路。
根据该结构,能够形成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的第二流路,并且能够利用第二外周面与旋转轴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来确保第二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具有: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以及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狭缝部不同的周向位置,且不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面形成的第二流路,所述弹性体具有第二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对应的位置,并遍及轴向整个区域地形成,所述第一流路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二狭缝部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形成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从而使流路截面积变大,在流路流通的润滑液的流量变多。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质量体具有:槽部,所述槽部设置在外周部中的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及所述第二狭缝部对应的位置,且沿着轴向延伸;以及平面部,所述平面部设置在所述外周部中的与所述槽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对称的位置,所述第一流路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所述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和所述槽部形成,所述第二流路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流路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对称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流路由槽部形成,所以能够增大第一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另外,通过在质量体的外周部,在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心对称的位置配置槽部和平面部,从而能够改善旋转时的质量的不均衡。
在本发明中,在旋转轴的内周面与质量体之间具备供润滑液流动的流路。由于该流路由旋转轴的内周面形成,因此,利用离心力使润滑液沿着旋转轴的内周面流动而在流路的内部流通。由此,能够使润滑液容易地在配置有动态减振器的旋转轴的内部流动。另外,与流路由质量体的内周面形成的情况相比,由于作用于润滑液的离心力变大,因此,润滑液的流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车辆的构架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反转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分解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A-A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6的B-B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润滑液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保持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保持器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动态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分解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动态减振器的分解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动态减振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的车辆的构架图。如图1所示,车辆Ve为具备发动机1、第一电动机2及第二电动机3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各电动机2、3为具有电动机功能和发电功能的电动发电机,经由逆变器与电池电连接。在车辆Ve中,从动力源输出的动力经由动力传递装置4传递到车轮5。
动力传递装置4具备输入轴6、行星齿轮机构7、输出齿轮8、反转齿轮机构9、差动齿轮机构10及驱动轴11。另外,车辆Ve具备收容动力传递装置4所包含的齿轮机构的壳体12。在壳体12的内部收容有第一电动机2、第二电动机3、行星齿轮机构7、输出齿轮8、反转齿轮机构9、差动齿轮机构10。
在与发动机1的曲轴相同的轴线上配置有输入轴6、行星齿轮机构7及第一电动机2。第一电动机2与行星齿轮机构7相邻,在轴向上配置在发动机1的相反侧。该第一电动机2具备转子2a、卷绕有线圈的定子2b及转子轴2c。
行星齿轮机构7为动力分配机构,将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分配到第一电动机2侧和车轮5侧。此时,第一电动机2利用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进行发电。该电力蓄积于电池或者经由逆变器供给到第二电动机3。
该行星齿轮机构7为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作为三个旋转部件,具备太阳轮7S、行星架7C、齿圈7R。第一电动机2的转子轴2c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太阳轮7S连结。输入轴6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行星架7C连结。发动机1经由输入轴6与行星架7C连结。从行星齿轮机构7朝向车轮5侧输出转矩的输出齿轮8与齿圈7R一体化。输出齿轮8是与齿圈7R一体旋转的齿轮,与反转齿轮机构9的反转从动齿轮91啮合。
反转齿轮机构9具有反转从动齿轮91、与输入轴6平行地配置的副轴92及反转驱动齿轮93。反转从动齿轮91和反转驱动齿轮93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副轴92。反转驱动齿轮93与差动齿轮机构10的差动齿圈10a啮合。车轮5经由左右的驱动轴11与差动齿轮机构10连结。
另外,车辆Ve能够对从发动机1向车轮5传递的转矩附加第二电动机3输出的转矩。第二电动机3具备转子3a、卷绕有线圈的定子3b及转子轴3c。
转子轴3c与副轴92平行地配置。在转子轴3c设置有减速齿轮13。减速齿轮13与反转从动齿轮91啮合。
壳体12由壳体构件12a、前盖12b及后盖12c构成。壳体构件12a为收容动力传递装置4的构件。前盖12b为发动机1侧的盖构件,与壳体构件12a螺栓紧固。后盖12c为各电动机2、3侧的盖构件,与壳体构件12a螺栓紧固。
在壳体12的内部,收容各电动机2、3的电动机室和收容包括齿轮机构在内的动力传递装置4的齿轮室被中央支承件16分隔。中央支承件16是将电动机室和齿轮室分隔的隔壁,是与壳体12一体化而成的固定部。在中央支承件16设置有供第一电动机2的转子轴2c插通的贯通孔和供第二电动机3的转子轴3c插通的贯通孔。各转子轴2c、3c经由各贯通孔向电动机室和齿轮室延伸。
在齿轮室内,利用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将副轴92的两端部支承于壳体12。第一轴承14是安装于副轴92的一侧的端部的滚动轴承,外圈安装于中央支承件16。第二轴承15是安装于副轴92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滚动轴承,外圈安装于前盖12b。
另外,如图2所示,反转从动齿轮91与副轴92花键嵌合。该反转从动齿轮91由斜齿轮构成。即,反转从动齿轮91与输出齿轮8的啮合部及反转从动齿轮91与减速齿轮13的啮合部是斜齿轮彼此的啮合部。因此,在反转从动齿轮91中,将通过斜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轴向上的载荷(推力)作为强制力而产生振动。因此,在反转齿轮机构9中,为了抑制由反转从动齿轮91产生的振动经由第一轴承14及第二轴承15向壳体12传递,在副轴92设置有动态减振器20(如图2等所示)。由此,在振动从各轴承14、15向壳体12传递之前,通过利用副轴92进行减振来抑制振动传递,降低来自壳体12的辐射声音。
另外,在壳体12的内部,向动力传递装置4的润滑需要部供给润滑液。例如,向润滑需要部供给由差动齿圈10a刮起的润滑液。作为润滑液,能够使用润滑油。润滑需要部并不限于齿轮,也包括轴承。因此,通过刮起润滑,也向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供给润滑液。该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安装于副轴92的两端部。因此,在反转齿轮机构9中,构成为润滑液能够在副轴92的内部沿轴向流通。由此,对于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而言,润滑了一方的轴承的润滑液能够经由副轴92的内部向另一方的轴承供给。
(减振器)
如图2所示,动态减振器20配置在中空状的副轴92的内部。如图3所示,该动态减振器20具备质量体21、橡胶22及保持器23。
质量体21是根据副轴92的振动而进行振动的棒状的惯性质量体。该质量体21沿着副轴92的轴心O延伸,并经由橡胶22与副轴92的内部连结。并且,质量体21在保持于橡胶22的状态下根据副轴92的振动而进行振动。
橡胶22是与质量体21接触的筒状的构件。动态减振器20使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弹簧,作为弹性体而具备橡胶22。并且,通过使质量体21根据反转从动齿轮91的振动而进行振动,从而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橡胶22。
保持器23是将质量体21和橡胶22一体地保持的筒状的构件。该保持器23安装在副轴92的内部。例如,从图3所示的组装前的状态起,将橡胶22安装在质量体21的外周部。然后,一体化后的橡胶22和质量体21从轴向***到保持器23的内部。在图4及图5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下,将保持器23从轴向的一侧向副轴92的内部***,将保持器23压入到副轴92的内部。通过使保持器23在组装时收缩并在副轴92的内部扩张,从而将其保持于副轴92的内周面92a。此外,在该说明中,将副轴92的轴向简记为轴向,将副轴92的径向简记为径向。
另外,保持器23具有狭缝部231和平坦部232。该狭缝部231和平坦部232均在副轴92的内部形成用于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30。
狭缝部231沿着轴向延伸,遍及保持器23的轴向整个区域地设置。该狭缝部231的宽度形成为恒定。另外,狭缝部231在保持器23中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形成为圆弧面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因此,在从轴向观察保持器23的情况下,保持器23形成为大致C字状。狭缝部231作为用于在组装保持器23时收缩、扩张的开口部发挥功能。
平坦部232是保持器23中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形成为平面的部分。该平坦部232沿着轴向延伸,遍及保持器23的轴向整个区域地设置。另外,如图6所示,平坦部232在相对于轴心O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这两个平坦部232分别设置于从狭缝部231起在周向上为90度的位置。像这样,保持器23具有一个狭缝部231和两个平坦部232。
并且,在将保持器23压入到副轴92的内部时,如图6所示,平坦部232为不与副轴92的内周面92a接触的非接触部。保持器23具有与副轴92的内周面92a接触的第一外周面23a和作为不与副轴92的内周面92a接触的第二外周面的平坦部232的外周面232a。第一外周面23a是形成为圆弧面的接触面。平坦部232的外周面232a是形成为平面的非接触面。
而且,保持器23在径向上配置在副轴92的内周面92a与橡胶22之间。因此,在副轴92的内部,在副轴92的内周面92a与橡胶22之间设置有由狭缝部231和副轴92的内周面92a形成的第一流路31。
而且,在副轴92的内部,在副轴92的内周面92a与保持器23的平坦部232之间设置有形成于平坦部232的外周面232a和副轴92的内周面92a的第二流路32。
第一流路31是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如图6所示,该第一流路31由被副轴92的内周面92a、狭缝部231和橡胶22的第一外周面22c包围的空间构成。即,第一流路31由副轴92的内周面92a与橡胶22在径向上相向地形成的间隙构成。而且,如图7所示,第一流路31在设置有橡胶22的轴向位置沿着副轴92的内周面92a在轴向上延伸。即,第一流路31在比橡胶2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将在保持器23的轴向两端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的方式沿轴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流路31的内部,能够利用离心力使成为膜状的润滑液向副轴92的内周面92a流动。
第二流路32是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如图6所示,该第二流路32由被副轴92的内周面92a和平坦部232的外周面232a包围的空间构成。即,第二流路32由副轴92的内周面92a与平坦部232在径向上相向地形成的间隙构成。而且,如图8所示,第二流路32在设置有橡胶22的轴向位置沿着副轴92的内周面92a在轴向上延伸。即,第二流路32在比平坦部23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将在保持器23的轴向两端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的方式沿轴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流路32的内部,能够利用离心力使成为膜状的润滑液向副轴92的内周面92a流动。
另外,如图6所示,第二流路32在相对于轴心O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这两个第二流路32分别设置于从第一流路31起在周向上为90度的位置。像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30,具有一个第一流路31和两个第二流路32。由此,在反转齿轮机构9中,如图9所示,润滑了第一轴承14的润滑液能够在副轴92的内部在流路30中流通而供给到第二轴承15。
另外,保持器23整体上形成为相同的厚度。另一方面,橡胶22形成为局部不同的厚度。如图6所示,橡胶22的内周面整体上形成为圆弧状,与此相对,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平面状。并且,在橡胶22中,以设置有第一接触面22a的部分比设置有第二接触面22b的部分薄的方式,厚度根据轴向位置而不同。因此,在橡胶22中,在轴向位置相同的位置处的比较中,设置有第二接触面22b的部分的厚度比设置有第一外周面22c的部分的厚度薄。
而且,如图3所示,动态减振器20构成为在质量体21的外周部设置有凹部211,在质量体21沿轴向振动时压缩应力会作用于橡胶22。橡胶22具有内周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21。并且,质量体21的凹部211与橡胶22的凸部221接触。即,质量体21的凹部211和橡胶22的凸部221设置在相互对应的位置。
另外,质量体21具有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凹部211。即,橡胶22具有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凸部221。而且,质量体21在轴向两端侧具有不与橡胶22接触的非接触部212、213。非接触部212为轴向上的另一侧的部位,非接触部213为轴向上的一侧的部位。
由于橡胶22形成为筒状,因此,内周面与质量体21接触,外周面与保持器23接触。作为与质量体21的接触面,橡胶22的内周面具有与轴向平行的第一接触面22a和与轴向不平行的第二接触面22b。橡胶22的外周面具有圆弧状的第一外周面22c和平坦状的第二外周面22d。第一外周面22c包括与保持器23中的平坦部232以外的部分接触的第三接触面和在狭缝部231露出的外周面。第二外周面22d成为与保持器23的平坦部232接触的第四接触面。
如图7及图8所示,作为与橡胶22接触的接触部,质量体21具有与第一接触面22a接触的第一接触部21a和与第二接触面22b接触的第二接触部21b。
第一接触部21a是形成为直径与非接触部212相同的圆柱状的部分。第二接触部21b包含于从第一接触部21a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211。即,凹部211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第二接触部21b和与轴向平行的底面211a。
底面211a是直径比第一接触部21a的外径小的外周面,与橡胶22的凸部221中的内周面221a接触。在底面211a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倾斜方向反转的一对第二接触部21b。即,在一个凹部211中,具有作为设置于轴向一侧的一方的倾斜面的第二接触部21b和作为设置于轴向另一侧的另一方的倾斜面的第二接触部21b。由此,在质量体21沿着轴向前后移动时,第二接触部21b的倾斜面能够将橡胶22压入,能够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橡胶22。
另外,第二接触部21b为相对于径向倾斜的倾斜面即锥形面。第二接触部21b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deg且小于90deg。通过具有被设定为该倾斜角度的第二接触部21b,从而能够增加与橡胶22的接触面,能够提高橡胶22的轴向弹性模量即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总之,通过增加将第二接触部21b的倾斜面投影到沿着径向的平面上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上的弹性模量。
作为与橡胶22接触的接触面,保持器23的内周面具有与第一外周面22c接触的圆弧状的第一内周面23b和与第二外周面22d接触的平坦部232的内周面232b。第一内周面23b是形成有第一外周面23a的部分的内周面。内周面232b是形成保持器23的第二外周面的平面。
在该动态减振器20中,例如,橡胶22与质量体21接合,并且橡胶22与保持器23接合。由此,在质量体21振动时,能够利用保持器23可靠地进行保持。
(反转从动齿轮的共振模式)
对反转从动齿轮91的共振模式进行说明。在反转从动齿轮91中,将通过斜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推力作为强制力而产生倾倒共振和轴向共振。
倾倒共振是指作为大径齿轮的反转从动齿轮91以向轴向侧倾倒的方式进行振动的振动模式(倾倒共振模式)。换言之,轴向共振是指反转从动齿轮91沿轴向振动的振动模式(轴向共振模式)。
像这样,反转从动齿轮91具有倾倒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和轴向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这样的两个共振频率。即,在将与反转从动齿轮91一体旋转的副轴92作为减振对象的情况下,对象的共振频率存在两个。
而且,在反转从动齿轮91中,倾倒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比轴向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低。具体而言,倾倒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为约2.6kHz,轴向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为约3.6kHz。这是因为,由于反转从动齿轮91是大径齿轮,因此,在倾倒共振时成为轮辐部91a的弯曲一次模式,与此相对,在轴向共振时成为二次模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动态减振器20的共振频率与对象的共振频率一致而设为将对象的共振模式抵消的那样的动态减振器20的共振模式,从而发挥应对双方的共振模式的减振效果。即,构成为使动态减振器20的共振频率与倾倒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一致,且使其与轴向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一致。
(动态减振器的共振模式)
动态减振器20能够以作为应对倾倒共振模式的动力吸振器的共振模式的减振器倾斜模式和作为应对轴向共振模式的动力吸振器的共振模式的减振器前后模式进行振动。
减振器倾斜模式是指以质量体21采取相对于轴心O倾斜的姿势的方式振动的共振模式。即,在减振器倾斜模式下,质量体21相对于轴心O摆动。另一方面,减振器前后模式是指质量体21沿着轴心O在轴向上前后移动的共振模式。即,在减振器前后模式下,质量体21沿着轴向往复运动。
并且,在反转从动齿轮91产生倾倒共振的情况下,动态减振器20成为减振器倾斜模式,质量体21成为摆动状态。像这样,通过使动态减振器20沿倾斜方向(相对于轴心O倾斜的方向)共振,从而能够消除反转从动齿轮91的倾倒共振的振动传递。
另外,在反转从动齿轮91产生轴向共振的情况下,动态减振器20成为减振器前后模式,质量体21成为直线运动状态。像这样,通过使动态减振器20沿着轴向共振,从而能够消除反转从动齿轮91的轴向共振的振动传递。
在动态减振器20成为减振器倾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质量体21摆动,从而以第一接触部21a将橡胶22的第一接触面22a压入的方式进行振动,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橡胶22。在动态减振器20成为减振器前后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质量体21直线运动,从而以第二接触部21b将橡胶22的第二接触面22b压入的方式进行振动,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橡胶22。
(动态减振器的共振频率)
使用弹簧常数k和质量m,通过下式(1)来表示动力吸振器的共振频率f。
Figure BDA0003320417860000131
在动态减振器20中,作为动力吸振器的弹簧,设置有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橡胶22。因此,代替上式(1)的弹簧常数k,能够使用橡胶22的弹性模量来表示动态减振器20的共振频率。
橡胶22的弹性模量包括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方向的弹性模量G。并且,使用橡胶22的泊松比ν,通过下式(2)来表示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E与剪切方向的弹性模量G的关系。
G=E/[2(1+ν)]···(2)
关于上式(2),橡胶22的泊松比ν为约0.5。因此,剪切方向的弹性模量G比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E小。
并且,当在动力吸振器中质量m恒定的情况下,基于弹簧常数k来决定共振频率f。即,在动态减振器20中,由于质量体21的质量恒定,因此,基于橡胶22的弹性模量来决定共振频率。
在此,作为比较例,说明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52208号公报)公开的以往构造那样具备圆筒状的质量体和圆筒状的橡胶的动态减振器。在该比较例中,由于橡胶与质量体的接触面仅由与轴向平行的面构成,因此,在反转从动齿轮的轴向共振时,压缩力不会作用于橡胶,仅剪切力作用于橡胶。因此,在比较例的动态减振器中,在应对轴向共振而质量体在轴向上振动时(减振器前后模式),根据剪切方向的弹性模量G来决定共振频率f。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在反转从动齿轮的倾倒共振时,压缩力作用于橡胶。
即,在比较例的动态减振器中,仅剪切力作用于橡胶的情况(减振器前后模式)下的共振频率比压缩力作用于橡胶的情况(减振器倾斜模式)下的共振频率低。具体而言,进行CAE解析的结果是,在该比较例中,减振器前后模式的共振频率为约1.6kHz,减振器倾斜模式的共振频率为约2.6kHz。
与此相对,在减振对象的反转从动齿轮91中,轴向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比倾倒共振模式的共振频率高。具体而言,反转从动齿轮91的共振频率在轴向共振模式的情况下为约3.6kHz,在倾倒共振模式的情况下为约2.6kHz。即,在比较例的动态减振器中,由于共振频率的大小关系与减振对象相反,因此,无法应对减振对象中的两个共振模式这双方。
因此,在动态减振器20中,构成为能够应对反转从动齿轮91中的两个共振模式这双方并发挥减振效果。在动态减振器20中,构成为应对轴向共振模式的减振器前后模式的共振频率比应对倾倒共振模式的减振器倾斜模式的共振频率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副轴92的内部,润滑液通过流路30而沿轴向流动。由于流路30由副轴92的内周面92a形成,因此,在流路30内作用于润滑液的离心力变大,润滑液的流动性提高。由此,润滑液能够容易地流动。其结果是,能够使润滑液通过副轴92的内部并供给到在副轴92的轴向上配置在两端侧的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能够进行各轴承的润滑和冷却。
另外,对于动态减振器20的共振频率而言,减振器前后模式的共振频率比减振器倾斜模式的共振频率高。由此,能够使动态减振器20的共振频率与倾倒共振模式和轴向共振模式这双方的频率相匹配,能够对反转从动齿轮91的倾倒共振和轴向共振这双方进行减振。
另外,在振动从第一轴承14及第二轴承15向壳体12传递之前,通过利用配置于副轴92的内部(轴心部)的动态减振器20进行减振,从而能够抑制振动传递,并降低来自壳体12的辐射声音。
另外,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小型且轻量地构成动态减振器20。由此,能够低成本地抑制振动和噪音。而且,能够简化壳体12的隔音罩,作为单元整体,能够谋求小型化、低成本化。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橡胶22与质量体21接合且橡胶22与保持器23接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也可以是,在质量体21的底面211a设置有朝向周向延伸且遍及周向整个区域地形成的环状的槽部。该环状的槽部是用于在将橡胶22组装于质量体21时确保基于橡胶压缩的避让空间的构造,也可以在沿轴向分离的位置设置多个。
另外,质量体21并不限定于具有与圆柱状的非接触部212相比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凹部211的构造,也可以为代替该凹部而具有与圆柱状的非接触部212相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的构造。即,上述凹凸构造也可以为成为相反关系的形状的质量体21和橡胶22。在该情况下,质量体21代替凹部211而具有凸部,橡胶22代替凸部221而具有凹部。
另外,第一流路31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二流路32的流路截面积的大小关系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与第二流路32相比,第一流路31形成为较小的流路截面积。
另外,狭缝部23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狭缝部231也可以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或者,如图11所示,狭缝部231的狭缝宽度也可以逐渐地变化。在该情况下,狭缝部231形成为以流入侧的开口部变宽且流出侧的开口部变窄的方式使狭缝宽度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窄。由此,容易使润滑液在狭缝部231流动,润滑液的流动性提高。
另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第一流路31和第二流路32设置在相对于轴心O对称的位置。在该变形例中,具有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流路31和第二流路32的构造。即,该变形例的保持器23具有设置于从狭缝部231起在周向上为180度的位置的平坦部232。因此,第二流路32与第一流路31形成在相对于轴心O对称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了保持器23之外,在橡胶22上还设置有狭缝部。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并引用其附图标记。
如图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20具备设置有狭缝部231的保持器23、设置有狭缝部222的橡胶22以及设置有槽部214的质量体21。
橡胶22具有沿着轴向延伸且遍及橡胶22的轴向整个区域地设置的狭缝部222。狭缝部222的宽度形成为恒定。另外,狭缝部222在橡胶22中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形成为圆弧面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因此,在从轴向观察橡胶22的情况下,橡胶22形成为大致C字状。而且,如图14所示,狭缝部222设置在与保持器23的狭缝部231对应的位置。
质量体21具有形成于凹部211的槽部214。槽部214具有从凹部211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沿着轴向延伸。该槽部214的槽宽度形成为恒定。而且,槽部214形成为预定的深度。
另外,槽部214设置在包括设置有第二接触部21b的轴向位置在内的范围。如图13所示,槽部214从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按照第二接触部21b、凹部211的底面211a、第二接触部21b、第一接触部21a、第二接触部21b、凹部211的底面211a、第二接触部21b的顺序延伸。
而且,如图14所示,槽部214设置在与保持器23的狭缝部231对应的位置。即,狭缝部222和槽部214是用于与狭缝部231一起形成第一流路31的部位。因此,狭缝部231、狭缝部222及槽部214被配置成周向位置为相同的位置。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保持器23的狭缝部231为第一狭缝部,橡胶22的狭缝部222为第二狭缝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狭缝部231的径向内侧,通过狭缝部222和槽部214来扩大第一流路31。因此,能够增大第一流路31的流路截面积。例如,狭缝部222的宽度比狭缝部231的宽度窄。槽部214的槽宽度是与狭缝部222的宽度相同的大小。
而且,如图14所示,在质量体21中,在外周部中的设置有槽部214的周向位置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平面部215。即,平面部215与槽部214设置在相对于轴心O对称的位置。
平面部215是用于改善由于在质量体21设置槽部214而引起的质量的不均衡的部位。如图14所示,该平面部215是以使圆弧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成为弦状的方式将外周面形成为平面的部分。该平面部215形成在比底面211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在质量体21中,由于与外周面由底面211a形成为圆弧状的周向范围相比,在设置有平面部215的周向范围内外径变小,因此,质量相应地变轻。
另外,平面部215在轴向上设置在与设置有槽部214的范围相同的范围。因此,平面部215从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按照第二接触部21b、凹部211的底面211a、第二接触部21b、第一接触部21a、第二接触部21b、凹部211的底面211a、第二接触部21b的顺序延伸。
保持器23具有一个狭缝部231和一个平坦部232。平坦部232设置于在周向上与狭缝部231的位置对称的位置。换言之,如图14所示,平坦部232设置在相对于轴心O与狭缝部231对称的位置。并且,狭缝部231是形成第一流路31的部位,平坦部232的外周面232a是形成第二流路32的部位。像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31与第二流路32设置在相对于轴心O对称的位置。
另外,保持器23的平坦部232设置在与设置有质量体21的平面部215的周向位置对应的位置。因此,如图14所示,在保持器23的平坦部23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质量体21的平面部215。而且,平坦部232的内周面232b与橡胶22的外周面中的平面状的第二外周面22d接触。
橡胶22构成为在相同的轴向位置厚度均匀。因此,在外周面由第二外周面22d形成的部分,其内周面相对于周向由平面状的内周面形成。如图14所示,在橡胶22的凸部221与质量体21的凹部211接触的部分,作为与第二外周面22d对应的内周面,凸部221中的平面状的内周面221b与质量体21的平面部215接触。另外,在橡胶22中,由第二外周面22d和平面状的内周面221b形成的部分的厚度与由第一外周面22c和圆弧状的内周面221a形成的部分的厚度为相同的厚度。
另外,橡胶22在将第一接触面22a作为内周面的轴向位置,在与第二外周面22d对应的周向位置具有平面状的内周面22e。同样地,橡胶22在将第二接触面22b作为内周面的轴向位置,在与第二外周面22d对应的周向位置具有平面状的内周面22f。
像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在质量体21设置平面部215,从而能够在动态减振器20旋转时改善质量的不均衡。
另外,在动态减振器20中,通过在轴向位置处于相同位置的部位使橡胶22的厚度均匀地形成,从而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径向)上使各方向的弹簧常数(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相同。由此,径向上的各方向的共振频率恒定。
另外,由于动态减振器20具有平面部215、平坦部232及第二外周面22d,所以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不会成为正圆,因此,能够防止用于形成第一流路31的各部位(槽部214、狭缝部231、狭缝部222)的周向位置偏移。
另外,由于橡胶22具有狭缝部222,所以在形成有第二接触面22b的轴向位置也设置有狭缝部222。因此,与未设置狭缝部22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质量体21与第二接触面22b的接触面积。由此,与未在橡胶22设置狭缝部222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像这样,通过在设置有第二接触面22b的轴向范围设置狭缝部222,从而能够调整减振器前后模式下的弹性模量。即,能够根据第二接触面22b的大小来调整减振器前后模式下的共振频率。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与狭缝部2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槽部214,但在调整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时,也可以不设置槽部214。这是因为,能够利用狭缝部222来调整第二接触面22b的面积,并且质量体21中的与狭缝部222对应的部分原本就不能与橡胶22接触。像这样,在调整轴向振动时的压缩方向的弹性模量时,为了调整第二接触面22b与质量体21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狭缝部222,从而使第二接触面22b的面积变小,因此,不论槽部214的有无,都能使第二接触面22b与质量体21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也可以为虽然设置有狭缝部231和狭缝部222但未在质量体21设置槽部214的构造的动态减振器20。而且,在不具有槽部214的情况下,在质量体21旋转时不会产生质量的不均衡,因此,在质量体21上未设置平面部215。即,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22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狭缝部222的动态减振器20。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保持器23由一个构件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保持器23也可以由两个构件构成。在图15及图16中例示出该变形例的一例。
如图15所示,变形例的保持器23由具有筒状构件被半分割而成的形状的一对构件23A、23B构成。以从图15所示的组装前的状态起将橡胶22的外周部覆盖的方式使一对构件23A、23B一体化。
另外,如图16所示,作为形成第二流路32的部分,保持器23相对于周向具有平坦状的平坦部234。平坦部234在各构件23A、23B中,在被半分割的周向位置设置于周向两侧。因此,第二流路32被设置于一方的构件23A的平坦部234、设置于另一方的构件23B的平坦部234以及副轴92的内周面92a包围。并且,在周向上成为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流路32。
而且,在该变形例中,橡胶22具有狭缝部222和凹部223。凹部223是与质量体21的凹部211接触的部位。凹部223的内周面与凹部211的底面211a接触。由于在该橡胶22中整体形成为均匀的厚度,因此,凹部223的外周面形成为沿着凹部223的内周面的形状。因此,作为与橡胶22的凹部223接触的部分,保持器23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33。凸部233的内周面233a与凹部223的外周面接触。
此外,在图15及图16所示的变形例中,保持器23在与橡胶22的狭缝部222对应的位置不具有狭缝部。因此,该狭缝部222并不是用于形成第一流路31的部位。该变形例的狭缝部222是用于提高将橡胶22安装于质量体21时的组装性的结构。即,通过具有狭缝部222,从而能够在组装时减轻橡胶22与质量体21的摩擦力。
另外,如图15及图1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也可以为作为流路30而仅具有第二流路32的构造的动态减振器20。即,也可以为具有第一流路31和第二流路32中的至少一方的动态减振器20。因此,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能够构成未设置第二流路32的构造的动态减振器20。
附图标记说明
20 动态减振器
21 质量体
21a 第一接触部
21b 第二接触部
22 橡胶
22a 第一接触面
22b 第二接触面
22c 第一外周面
22d 第二外周面
23 保持器
23a 第一外周面
23b 第一内周面
211 凹部
211a 底面
214 槽部
215 平面部
221 凸部
222 狭缝部(第二狭缝部)
231 狭缝部(第一狭缝部)
232 平坦部
232a 外周面
232b 内周面

Claims (8)

1.一种动态减振器,所述动态减振器具备:
质量体,所述质量体配置在中空状的旋转轴的内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延伸;以及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将所述质量体与所述旋转轴连结,
所述动态减振器抑制由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齿轮产生的振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与所述质量体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液流通的流路,
所述流路在配置有所述弹性体的轴向位置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体能够以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往复运动的直线运动状态进行振动,
所述弹性体具有:
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质量体接触,且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平行;以及
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不同的位置与所述质量体接触,且不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平行,
在所述齿轮以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侧倾倒的方式进行振动的情况下,通过根据该振动而使所述质量体以将所述第一接触面压入的方式进行振动,从而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体,
在所述齿轮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振动的情况下,通过根据该振动而使所述质量体成为所述直线运动状态并以将所述第二接触面压入的方式进行振动,从而使压缩应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具有遍及轴向整个区域地形成的狭缝部,
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狭缝部形成的第一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减振器还具备筒状的保持器,所述筒状的保持器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一体地保持所述质量体及所述弹性体,
所述流路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保持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有遍及轴向整个区域地形成的第一狭缝部,
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一狭缝部形成的第一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有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一外周面和不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二外周面,
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面形成的第二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有:
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以及
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狭缝部不同的周向位置,且不与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接触,
所述流路包括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面形成的第二流路,
所述弹性体具有第二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对应的位置,并遍及所述轴向整个区域地形成,
所述第一流路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二狭缝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体具有:
槽部,所述槽部设置在外周部中的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及所述第二狭缝部对应的位置,且沿着所述轴向延伸;以及
平面部,所述平面部设置在所述外周部中的与所述槽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对称的位置,
所述第一流路由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所述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和所述槽部形成,
所述第二流路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流路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对称的位置。
CN202111244417.9A 2020-10-28 2021-10-26 动态减振器 Pending CN1144838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0717 2020-10-28
JP2020180717A JP7327352B2 (ja) 2020-10-28 2020-10-28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3880A true CN114483880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25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4417.9A Pending CN114483880A (zh) 2020-10-28 2021-10-26 动态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4092B2 (zh)
JP (1) JP7327352B2 (zh)
CN (1) CN11448388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9128B2 (ja) * 2020-10-28 2023-10-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5198A (ja) * 1998-05-14 1999-11-26 Mazda Motor Corp 変速機の防振装置
JP2003240052A (ja) * 2002-02-19 2003-08-27 Showa Corp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及び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US20030159899A1 (en) * 2002-02-22 2003-08-28 Kazunobu Haneishi Dynamic damper and propeller shaft
US20110247908A1 (en) * 2010-04-09 2011-10-13 Nok Corporation Dynamic damper for hollow rotating shaft
CN103534111A (zh) * 2011-05-17 2014-01-22 奥迪股份公司 旋转减振器
CN107076253A (zh) * 2014-10-03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防振装置
CN107532677A (zh) * 2015-05-11 2018-0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9386571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摆式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CN109790905A (zh) * 2016-09-09 2019-05-21 爱信艾达工业株式会社 减震装置
CN209925513U (zh) * 2019-03-11 2020-01-10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扭转振动宽频减振降噪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5406A (en) * 1961-07-13 1963-01-29 Gen Motors Corp Propeller shaft damper
FR1404519A (fr) 1964-05-15 1965-07-02 Aquitaine Petrole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stiné à un arbre soumis simultanément à des oscillations longitudinales et angulaires
US3307419A (en) 1965-01-11 1967-03-07 Gen Electric Quiet gear
US4325589A (en) * 1977-01-21 1982-04-20 Carl Hurth Maschinen- Und Zahnradfabrik Gmbh & Co. Support of a machine part which rotates on a bolt or the like
JPS57190924U (zh) * 1981-05-30 1982-12-03
JPS5919770A (ja) * 1982-07-23 1984-02-01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ギヤ装置の潤滑構造
JPH0517488Y2 (zh) * 1984-09-19 1993-05-11
JP3430669B2 (ja) * 1994-05-13 2003-07-2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付ロッド状振動体
US5865429A (en) * 1994-05-18 1999-02-02 Caoutchouc Manufacture Et Plastiques Elastic support including at least two cylindrical sleeves with folds
DE19726293A1 (de) * 1997-06-20 1998-12-24 Contitech Formteile Gmbh Hohle Antriebswelle mit integriertem Schwingungstilger
DE19733478B4 (de) * 1997-08-02 2006-03-23 Daimlerchrysler Ag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eine rohrförmige Gelenkwelle
JP3882903B2 (ja) * 2002-02-22 2007-02-2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及び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JP5382345B2 (ja) * 2009-12-28 2014-01-08 Nok株式会社 中空回転軸用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DE102013112854B4 (de) * 2013-11-21 2016-05-19 Trelleborgvibracoustic Gmbh Drehschwingungstilger
US9927064B2 (en) * 2014-03-10 2018-03-2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Flow-restricting plug and differential drive pinion having the same
JP6324233B2 (ja) * 2014-06-25 2018-05-16 Big Daishowa株式会社 回転体の防振構造
US20170175846A1 (en) 2015-12-17 2017-06-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opshaft liner
US20170241471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mposite vehicle shaft assembly
JP6583307B2 (ja) * 2017-02-21 2019-10-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リクションダンパ
JP7191574B2 (ja) * 2018-07-30 2022-12-19 株式会社Ijtt 歯車構造
JP7178914B2 (ja) * 2019-01-28 2022-11-28 Nok株式会社 防振ブッシュ及び防振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JP7359128B2 (ja) * 2020-10-28 2023-10-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5198A (ja) * 1998-05-14 1999-11-26 Mazda Motor Corp 変速機の防振装置
JP2003240052A (ja) * 2002-02-19 2003-08-27 Showa Corp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及び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US20030159899A1 (en) * 2002-02-22 2003-08-28 Kazunobu Haneishi Dynamic damper and propeller shaft
US20110247908A1 (en) * 2010-04-09 2011-10-13 Nok Corporation Dynamic damper for hollow rotating shaft
CN103534111A (zh) * 2011-05-17 2014-01-22 奥迪股份公司 旋转减振器
CN107076253A (zh) * 2014-10-03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防振装置
CN107532677A (zh) * 2015-05-11 2018-0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9790905A (zh) * 2016-09-09 2019-05-21 爱信艾达工业株式会社 减震装置
CN109386571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摆式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CN209925513U (zh) * 2019-03-11 2020-01-10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扭转振动宽频减振降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44092B2 (en) 2023-05-09
US20220128141A1 (en) 2022-04-28
JP7327352B2 (ja) 2023-08-16
JP2022071649A (ja) 202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4446B (zh) 动力装置
JP3221866B2 (ja) 回転数適応式振動吸収装置
JP5297429B2 (ja) 液圧発生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CN114483923B (zh) 动态减振器
CN114483880A (zh) 动态减振器
JP2016114184A (ja) 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8202596B (zh) 动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25502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6850226B2 (ja) 動力装置
JP2019183871A (ja) 差動装置
JP6669166B2 (ja) 摩擦ローラ式減速機
CN110230663B (zh) 减速装置
WO2020137925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3113348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2009108964A (ja) 二重カップ式減速機
JP2018017277A (ja) プーリユニット
JP2017127150A (ja) 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
JP6587975B2 (ja) 回転部材の支持構造
JP6870169B2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
JPH09273618A (ja) 低騒音ギヤ
US8776636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07228689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駆動方法
JP2003028155A (ja) 軸 受
JP2020100343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216312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