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411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4112A
CN114424112A CN202080059640.3A CN202080059640A CN114424112A CN 114424112 A CN114424112 A CN 114424112A CN 202080059640 A CN202080059640 A CN 202080059640A CN 114424112 A CN114424112 A CN 114424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display device
light sources
guid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96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苟正祎
川上久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424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41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所述发光模块具备: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点;第二光源,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点为同一颜色的第二发光点;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发光点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和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发光点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相等。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各种具备对于光呈现散射性或者透明性的光调制元件的照明装置。在一个例子中,光调制元件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作为光调制层。光调制元件配置于导光板的背后,使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的光散射。
从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出射的光分别一边扩散一边在导光板的内部传播。在导光板中的发光元件的附近的区域中,存在来自各发光元件的光不相互充分地混合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光的明暗被目视确认为条纹状的不均的隐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2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57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所述发光模块具备: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点;第二光源,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点为同一颜色的第二发光点;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发光点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和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发光点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相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所述发光模块具备:第一光源,具有第一红色发光点、第一绿色发光点以及第一蓝色发光点;第二光源,具有第二红色发光点、第二绿色发光点以及第二蓝色发光点;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绿色发光点与所述第二绿色发光点的中心相比于所述第一红色发光点与所述第二红色发光点的中心和所述第一蓝色发光点与所述第二蓝色发光点的中心,更接近于所述接触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所述发光模块具备:第一光源,具有发光点;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接触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发光点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发光模块100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光源111以及112的第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光源111以及112各自的发光面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从光源111以及112出射的光的传播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光源111以及112的第二构成例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3所示的光源110的第三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光源110的发光面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光源110的第四构成例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导光体120的扩散特性的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其他导光体120的扩散特性的图。
图16是包含发光模块100的显示装置DSP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保持发明的主旨而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另外,为了使附图说明更明确,有与实际的方式相比示意性地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只是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与各图中,对关于已出现过的图叙述过的要素发挥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观察由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规定的X-Y平面称作俯视。
显示装置DSP包括: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下,简称为液晶层LC)的显示面板PNL、布线基板1、IC芯片2、及发光模块100。
显示面板PNL具备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液晶层LC以及密封件SE。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在俯视时重叠。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利用密封件SE粘接。液晶层LC保持于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由密封件SE密封。
如图1中放大而示意地表示那样,液晶层LC包含聚合物31与液晶分子32。在一个例子中,聚合物31是液晶性聚合物。聚合物31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筋(日语:筋)状,沿第二方向Y排列。液晶分子32分散于聚合物31的间隙,以其长轴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被取向。聚合物31以及液晶分子32分别具有光学各向异性或者折射率各向异性。聚合物31对于电场的响应性比液晶分子32对于电场的响应性低。
在一个例子中,聚合物31的取向方向无论有无电场都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液晶分子32的取向方向在对液晶层LC施加了阈值以上较高的电压的状态下根据电场而变化。在液晶层LC未被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聚合物31以及液晶分子32各自的光轴相互平行,入射到液晶层LC的光在液晶层LC内几乎不散射地透过(透明状态)。在液晶层LC被施加了电压的状态下,聚合物31以及液晶分子32各自的光轴相互交叉,入射到液晶层LC的光在液晶层LC内散射(散射状态)。
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A与包围显示部DA的框状的非显示部NDA。密封件SE位于非显示部NDA。显示部DA具备沿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以矩阵状排列的像素PX。
如图1中放大所示,各像素PX具备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液晶层LC等。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电连接。扫描线G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像素PX的各个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信号线S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像素PX的各个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共用电极CE对于多个像素电极PE共同地设置。液晶层LC(特别是,液晶分子32)通过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电容CS例如形成于与共用电极CE相同电位的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PE相同电位的电极之间。
虽然之后进行说明,但扫描线G、信号线S、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极PE设于第一基板SUB1,共用电极CE设于第二基板SUB2。在第一基板SUB1中,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与布线基板1或者IC芯片2电连接。
布线基板1以及IC芯片2安装于第一基板SUB1的延伸部Ex。延伸部Ex相当于第一基板SUB1中的不与第二基板SUB2重叠的部分。布线基板1例如是能够弯折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IC芯片2例如内置有输出图像显示所需的信号的显示器驱动器等。另外,IC芯片2也可以安装于布线基板1。
关于发光模块100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但发光模块100沿显示面板PNL的侧面(或者端部)设置,朝向该侧面发光。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PNL的侧面可以是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中的某一个基板的侧面,也可以是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这两个基板的侧面。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发光模块100在俯视时与延伸部Ex重叠,第二基板SUB2的侧面E21相当于显示面板PNL的侧面。即,发光模块100沿侧面E21设置。另外,发光模块100也可以沿显示面板PNL的其他侧面设置,例如也可以沿侧面E21的相反侧的侧面E11设置,也可以沿其他侧面E12或者E13设置。侧面E11至E13包含第一基板SUB1的侧面与第二基板SUB2的侧面。在该情况下,发光模块100可以朝向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中的某一个基板的侧面发光,也可以朝向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这两个基板的侧面发光。
发光模块100可以沿显示面板PNL的短边设置,也可以沿显示面板PNL的长边设置。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侧面E11以及E21是沿显示面板PNL的短边形成的侧面,侧面E12以及E13是沿显示面板PNL的长边形成的侧面。但是,在发光模块100沿侧面E12或者E13设置的情况下,液晶层LC的聚合物31形成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筋状,并且液晶分子32以其长轴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式被取向。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第一基板SUB1具备透明基板10、绝缘膜11以及12、电容电极13、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取向膜AL1。透明基板10具备主面(外表面)10A和主面10A的相反侧的主面(内表面)10B。开关元件SW设于主面10B侧。绝缘膜11设于主面10B,覆盖开关元件SW。另外,图1所示的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设于透明基板10与绝缘膜11之间,但这里省略了图示。电容电极13设于绝缘膜11以及12之间。像素电极PE在绝缘膜12与取向膜AL1之间按照每个像素PX被设置。即,电容电极13设于透明基板10与像素电极PE之间。像素电极PE经由电容电极13的开口部OP而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隔着绝缘膜12而与电容电极13重叠,形成了像素PX的电容CS。取向膜AL1覆盖像素电极PE。取向膜AL1与液晶层LC相接。
第二基板SUB2具备透明基板20、共用电极CE以及取向膜AL2。透明基板20具备主面(内表面)20A和主面20A的相反侧的主面(外表面)20B。透明基板20的主面20A与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相对。共用电极CE设于主面20A。取向膜AL2覆盖共用电极CE。取向膜AL2与液晶层LC相接。另外,在第二基板SUB2中,也可以在开关元件SW、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遮光层。另外,也可以在透明基板20与共用电极CE之间、或者共用电极CE与取向膜AL2之间设有透明的绝缘膜。共用电极CE遍及多个像素PX而配置,在第三方向Z上与多个像素电极PE对置。另外,共用电极CE与电容电极13电连接,与电容电极13为相同电位。
液晶层LC位于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
透明基板10以及20例如是玻璃基板,但也可以是塑料基板等绝缘基板。绝缘膜11例如包含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等透明的无机绝缘膜以及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的有机绝缘膜。绝缘膜12是硅氮化物等透明的无机绝缘膜。电容电极13、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是由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取向膜AL1以及AL2是具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取向限制力的水平取向膜。在一个例子中,取向膜AL1以及AL2沿第一方向X被取向处理。另外,取向处理可以是摩擦处理,也可以是光取向处理。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发光模块100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发光模块100具备布线基板101、粘接层102、多个光源110以及多个导光体(棱镜透镜)120。另外,图3示出了发光模块100具备四个导光体121至124的例子,但导光体的个数不限于图示的例子。另外,图3示出了三个光源与各导光体相面对的例子,但光源的个数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作为多个光源110,包含光源111至114。多个光源111在第二方向Y上与导光体121相面对。同样,多个光源112与导光体122相面对,多个光源113与导光体123相面对,多个光源114与导光体124相面对。
多个光源111至114沿第一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电连接于布线基板101。光源111至114基本上具有相同的规格,例如是出射白色光的白色光源。作为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的例子,可列举出内置有红色发光芯片、绿色发光芯片以及蓝色发光芯片的发光元件、内置有蓝色发光芯片以及黄色荧光体的发光元件等。各色的发光芯片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发光芯片如被称作点光源那样呈点状发光。发光芯片的存在可以在发光时被识别为以点状发光的发光点。
多个导光体121至124例如为树脂制,分别形成为透明的棒状,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导光体121至124沿第一方向X排列,相邻的2个导光体以各自的端部接触的状态配置。即,导光体121以及122形成了接触部C12,导光体122以及123形成了接触部C23,导光体123以及124形成了接触部C34。导光体121至124分别利用粘接层102而粘接于布线基板101。另外,在接触部C12、C23以及C34中未夹设有粘接剂。即,导光体121以及122未粘接,导光体122以及123未粘接,导光体123以及124未粘接。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光源111以及112的第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在图4中,导光体121以及122用虚线表示,显示面板PNL用单点划线表示。光源111在由第一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Z规定的X-Z平面上具有由框体F1包围的发光面EM1。光源111在发光面EM1上具有红色发光点R1、绿色发光点G1以及蓝色发光点B1。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红色发光点R1、绿色发光点G1以及蓝色发光点B1配置为在X-Z平面上与三角形的顶点对应,但也可以沿第一方向X配置于同一直线上。光源112也与光源111相同地构成,光源112在由框体F2包围的发光面EM2上具有红色发光点R2、绿色发光点G2以及蓝色发光点B2。
导光体121设于光源111与显示面板PNL的侧面E21之间。导光体122设于光源112与侧面E21之间。接触部C12位于光源111与光源112之间。
在光源111中,从红色发光点R1出射的红色光、从绿色发光点G1出射的绿色光以及从蓝色发光点B1出射的蓝色光入射到导光体121。入射到导光体121的光在导光体121中适当地扩散,并入射到显示面板PNL。对于从光源112出射的光也同样经由导光体122入射到显示面板PNL。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光源111以及112各自的发光面的主视图。在图5中,导光体121以及122用虚线表示。这里,对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光源111以及112与接触部C12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光源111以及112中,着眼于同一颜色的发光点。接触部C12与绿色发光点G1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距离DG1,和接触部C12与绿色发光点G2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距离DG2大致同等(DG1≈DG2)。即,接触部C12位于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绿色发光点G1以及G2的中心CG附近。这里的中心相当于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同一颜色的发光点的中间点、或者距同一颜色的发光点等距离的位置。另外,以下所述的距离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相当于沿着第一方向X的距离。
接触部C12与红色发光点R1的距离DR1比接触部C12与红色发光点R2的距离DR2小(DR1<DR2)。另外,距离DR1比距离DG1小,距离DR2比距离DG2大。
接触部C12与蓝色发光点B1的距离DB1比接触部C12与蓝色发光点B2的距离DB2小(DB1<DB2)。另外,距离DB1比距离DR1小,距离DB2比距离DR2大。
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红色发光点R1以及R2的中心CR比中心CG偏向光源112侧。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蓝色发光点B1以及B2的中心CB比中心CR偏向光源112侧。即,中心CG比中心CR以及CB接近接触部C12。中心CG与接触部C12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偏离量期望的是0.5mm以下,进而更期望的是0.2mm以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中心CB距接触部C12最远,但也可以有中心CR距接触部C12最远的情况。
图6是表示从光源111以及112出射的光的传播的情形的俯视图。从相邻的光源111分别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体121,在导光体121中适当混合,并在扩散之后入射到显示面板PNL,到达显示部DA。从光源112分别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体122,在导光体121中适当混合,并在扩散之后入射到显示面板PNL,到达显示部DA。
关于从隔着接触部C12相邻的光源111以及112分别出射的光,在接触部C12存在空气层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来自光源111的出射光中的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越过接触部C12而入射到导光体122的情况,也可能存在来自光源112的出射光中的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越过接触部C12而入射到导光体121的情况。来自光源111的出射光中的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被接触部C12全反射,在导光体121中一边扩散一边入射到显示面板PNL。同样,来自光源112的出射光中的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被接触部C12全反射,在导光体122中一边扩散一边入射到显示面板PNL。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中适用的发光模块100具备多个导光体120。显示面板PNL的入光部(图1所示的侧面E21等)越长,越需要配置更多的光源110。导光体120设于入光部与光源110之间,对导光体120要求使来自光源110的光适当扩散等功能。在光源110的个数多的情况下,需要长尺寸的导光体120。另一方面,长尺寸的导光体120容易产生翘曲等变形,有无法充分发挥所要求的功能的隐患。出于抑制翘曲等观点,在扩大导光体120的宽度的情况下,从光源110到入光部的导光距离变长,有导致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隐患。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较为有效的是准备多个具有不产生翘曲的程度的长度的导光体120且设于光源110与入光部之间。此时,若在相邻的导光体120之间产生间隙(空气层),则在间隙中光不会充分地扩散,来自光源110的光难以到达显示部DA的希望的区域。例如在图6中,在显示部DA中,来自光源110的光难以到达沿第二方向Y而与接触部C12在同一直线上的区域DAC,存在亮度的差异被目视确认为暗线的隐患。因此,相邻的导光体120以几乎不产生间隙的方式相互接触地配置。
红、绿、蓝之中,人眼的相对可见度最高的颜色是绿色。绿色光的亮度与红色光以及蓝色光各自的亮度相比,有助于显示的比例较高。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C12位于距绿色发光点G1以及G2大致等距离的位置。因此,即使来自绿色发光点G1的绿色光以及来自绿色发光点G2的绿色光分别在接触部C12被反射,夹着接触部C12的两侧的绿色光的亮度也大致同等。因此,难以目视确认沿着接触部C12的亮度差。因而,在显示部DA中,可抑制由光的明暗所引起的条纹状的显示不均,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
图7是表示光源111以及112的第二构成例的主视图。在图7中,导光体121以及122用虚线表示。图7所示的第二构成例与图5所示的第一构成例比较,在光源111仅具有蓝色发光点B1作为发光点、光源112仅具有蓝色发光点B2作为发光点这一点上不同。即,第二构成例相当于光源111以及112是内置有蓝色发光芯片以及黄色荧光体的发光元件的情况。关于这种发光元件,来自蓝色发光芯片(或者蓝色发光点)的蓝色光激发黄色荧光体,出射白色光。
这里,对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光源111以及112与接触部C1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接触部C12与蓝色发光点B1的距离DB1和接触部C12与蓝色发光点B2的距离DB2大致同等(DB1≈DB2)。即,接触部C12位于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蓝色发光点B1以及B2的中心CB附近。
根据这种第二构成例,即使来自蓝色发光点B1的出射光以及来自蓝色发光点B2的出射光分别在接触部C12被反射,夹着接触部C12的两侧的蓝色光(或者白色光)的亮度也大致同等。因此,在第二构成例中,也可获得与上述的第一构成例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关于发光模块100中的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一边参照图8以及图9一边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各例所述的光源111至114的发光点都是同一颜色的发光点。例如在设想上述的第一构成例的情况下,光源111至114的各发光点的颜色都是绿色。另外,在设想上述的第二构成例的情况下,光源111至114的各发光点的颜色都是蓝色。
图8是表示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如上述那样,接触部C12位于距光源111的发光点以及光源112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D1≈2)。同样,接触部C23位于距光源112的发光点以及光源113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D2≈D3)。同样,接触部C34位于距光源113的发光点以及光源114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D3≈D4)。
与导光体121相面对的多个光源111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1排列。与导光体122相面对的多个光源112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2排列。与导光体123相面对的多个光源113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3排列。与导光体124相面对的多个光源114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4排列。间距P1至P4都相等。另外,间距P1至P4分别相当于距离D1以及D2之和、或者距离D2以及D3之和、或者距离D3以及D4之和。
发光模块100中的所有光源111至114以等间距排列,导光体121至124分别沿第一方向X具有相同的长度L1至L4的情况下,各接触部不一定位于距相邻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导光体121的长度L1与导光体122的长度L2不同(L1≠L2)。即,一方面将所有光源111至114以等间距排列、另一方面将长度不同的多个导光体适当组合,从而如上述的第一构成例以及第二构成例那样,各接触部距相邻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地配置。根据如此构成的发光模块100,可获得上述的效果。
图9是表示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其他例的俯视图。接触部C12位于距光源111的发光点以及光源112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D1≈D21)。同样,接触部C23位于距光源112的发光点以及光源113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D22≈D31)。同样,接触部C34位于距光源113的发光点以及光源114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的位置(D32≈D4)。另外,距离D21以及D22不一定相等,有距离D21与距离D22不同的情况。另外,距离D31以及D32不一定相等,有距离D31与距离D32不同的情况。
导光体121至124分别沿第一方向X具有相同的长度L1至L4(L1=L2=L3=L4)。
多个光源111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1排列。多个光源112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2排列。多个光源113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3排列。多个光源114沿第一方向X以相同的间距P4排列。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间距P1与间距P2不同。另外,间距P4与间距P3不同。一个例子中,间距P1比间距P2大,间距P2与间距P3同等,间距P3比间距P4大(P1>P2=P3>P4)。
如此,一方面所有的导光体121至124具有同等长度,另一方面将以不同的间距排列的光源111至114适当组合,由此如上述的第一构成例以及第二构成例那样,各接触部距相邻的发光点大致等距离地配置。根据如此构成的发光模块100,可获得上述的效果。
图10是表示图3所示的光源110的第三构成例的立体图。在图10中,导光体121以及122用虚线表示,显示面板PNL用单点划线表示。光源110在X-Z平面上具有由框体F0包围的发光面EM0。光源110在发光面EM0上具有红色发光点R0、绿色发光点G0以及蓝色发光点B0。
导光体121设于光源110与显示面板PNL的侧面E21之间。导光体122设于光源110与侧面E21之间。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光源110的发光面的主视图。在图11中,导光体121以及122用虚线表示。这里,对光源110与接触部C1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接触部C12在第二方向Y上与绿色发光点G0重叠。即,接触部C12位于绿色发光点G0的正前面。换言之,如图10所示,接触部C12沿第二方向Y延伸,绿色发光点G0与接触部C12位于同一直线上。红色发光点R0以及蓝色发光点B0都不与接触部C12重叠,在第一方向X上偏离接触部C12。
根据这种第三构成例,来自绿色发光点G0的绿色光分别入射到导光体121以及122,在导光体121以及122中适当地扩散之后向显示面板PNL入射,到达显示部DA。另外,即使入射到导光体121的绿色光以及入射到导光体122的绿色光分别在接触部C12被反射,夹着接触部C12的两侧的绿色光的亮度也大致同等。因此,难以目视确认到沿着接触部C12的亮度差。因而,在第三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构成例相同的效果。
图12是表示光源110的第四构成例的主视图。在图12中,导光体121以及122用虚线表示。图12所示的第四构成例相比于图11所示的第三构成例,在光源110作为发光点而仅具有蓝色发光点B0这一点不同。若着眼于光源110与接触部C12的位置关系,则接触部C12在第二方向Y上与蓝色发光点B0重叠。即,接触部C12位于蓝色发光点B0的正前面。
即使在这种第四构成例中也可获得与第三构成例相同的效果。
图13是表示光源的间距与导光体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如上述那样,导光体121与导光体122的接触部C12在第二方向Y上与光源110的发光点重叠。同样,接触部C23以及接触部C34分别在第二方向Y上与光源110的发光点重叠。为了实现这种关系,可以如参照图8说明那样应用不同长度的导光体,也可以如参照图9说明那样应用以不同的间距排列的光源。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导光体120的扩散特性的图。图14所示的导光体120具有相邻的光源110之间的区域的亮度比与各光源110重叠的区域的亮度高的扩散特性。换言之,导光体120在X-Y平面内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在将这种导光体120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如上述的第一构成例以及第二构成例那样,各接触部位于距相邻的发光点等距离的位置。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其他导光体120的扩散特性的图。图15所示的导光体120具有与各光源110重叠的区域的亮度比相邻的光源110之间的区域的亮度高的扩散特性。换言之,图15所示的导光体120的扩散能力比图14所示的导光体120的扩散能力低。在将这种导光体120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如上述的第三构成例以及第四构成例那样,各接触部与发光点重叠。
接下来,对发光模块100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16是包含发光模块100的显示装置DSP的剖面图。另外,对于显示面板PNL,仅简化主要部分而图示。
显示面板PNL还具备透明基板30。透明基板30具备主面(内表面)30A和主面30A的相反侧的主面(外表面)30B。主面30A与主面20B相面对。粘接层AD将透明基板20与透明基板30粘接。透明基板30例如为玻璃基板,但也可以是塑料基板等绝缘基板。透明基板30具有与透明基板10以及20同等的折射率。粘接层AD具有与透明基板20以及30的各个同等的折射率。另外,这里的“同等”不限于折射率差为零的情况,而是包含折射率差为0.03以下的情况。
透明基板20具有侧面20C,透明基板30具有侧面30C。图1等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侧面E21包含侧面20C以及30C。侧面30C位于侧面20C的正上方。
在发光模块100中,光源110在第三方向Z上设于第一基板SUB1与布线基板101之间。导光体120在第二方向Y上设于光源110与侧面20C之间以及光源110与侧面30C之间。导光体120利用粘接层102粘接于布线基板101,并且利用粘接层103粘接于第一基板SUB1。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16,一边对从光源110出射的光L1进行说明。
光源110朝向导光体120出射光L1。从光源110出射的光L1沿表示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朝向传播,通过导光体120,从侧面20C入射到透明基板20,并且从侧面30C入射到透明基板30。入射到透明基板20以及30的光L1一边重复反射一边在显示面板PNL的内部传播。入射到未被施加电压的液晶层LC的光L1几乎不散射地透过液晶层LC。另外,入射到被施加了电压的液晶层LC的光L1在液晶层LC散射。显示装置DSP能够从主面10A侧观察,并且也能够从主面30B侧观察。另外,无论从主面10A侧观察到显示装置DSP的情况下,还是从主面30B侧观察到显示装置DSP的情况下,都能够经由显示装置DSP观察显示装置DSP的背景。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
另外,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DSP…显示装置PNL…显示面板LC…高分子分散液晶层
100…发光模块101…布线基板
110(111~114)…光源120(121~124)…导光体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
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
第一光源,具有第一发光点;
第二光源,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点为同一颜色的第二发光点;
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
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
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发光点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和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发光点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发光点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点的颜色为绿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发光点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点的颜色为蓝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二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一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光源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的间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光源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的间距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二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一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模块还具备:
布线基板,与所述第一光源电连接;以及
粘接层,将所述布线基板与所述第一导光体粘接,并且将所述布线基板与所述第二导光体粘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
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
第一光源,具有第一红色发光点、第一绿色发光点以及第一蓝色发光点;
第二光源,具有第二红色发光点、第二绿色发光点以及第二蓝色发光点;
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
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
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
所述第一绿色发光点与所述第二绿色发光点的中心,相比于所述第一红色发光点与所述第二红色发光点的中心以及所述第一蓝色发光点与所述第二蓝色发光点的中心,更接近于所述接触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二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一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光源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的间距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光源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的间距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二导光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光源相面对,
所述第一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导光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
14.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具备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以及
发光模块,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
所述发光模块具备:
第一光源,具有发光点;
第一导光体,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以及
第二导光体,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光体接触的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侧面之间,
所述第一导光体以及所述第二导光体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接触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发光点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点的颜色为绿色。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点的颜色为蓝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模块还具备:
布线基板,与所述第一光源电连接;以及
粘接层,将所述布线基板与所述第一导光体粘接,并且将所述布线基板与所述第二导光体粘接。
CN202080059640.3A 2019-08-23 2020-06-0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4241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2740 2019-08-23
JP2019152740A JP7374660B2 (ja) 2019-08-23 2019-08-23 表示装置
PCT/JP2020/022073 WO2021039007A1 (ja) 2019-08-23 2020-06-04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4112A true CN114424112A (zh) 2022-04-29

Family

ID=7467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9640.3A Pending CN114424112A (zh) 2019-08-23 2020-06-0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619843B2 (zh)
JP (1) JP7374660B2 (zh)
CN (1) CN114424112A (zh)
WO (1) WO2021039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72617A (ja) 2021-05-06 2022-11-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2022186251A (ja) 2021-06-04 2022-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22186253A (ja) 2021-06-04 2022-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23130164A (ja) 2022-03-07 2023-09-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23167367A (ja) * 2022-05-12 2023-11-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23179933A (ja) * 2022-06-08 2023-12-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5553A (ja) * 1998-09-29 2000-04-11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8287892A (ja) * 2007-05-15 2008-11-27 Hitachi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該照明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25102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eungnam Univers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10149201A1 (en) * 2009-10-16 2011-06-23 Karlton David Powell Lightguide illuminator embedded display
US20130002982A1 (en) * 2011-07-01 2013-01-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5629577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2017167527A (ja) * 2016-03-15 2017-09-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7215510A (ja) * 2016-06-01 2017-12-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3593B2 (ja) 2008-10-07 2013-08-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976320B2 (en) * 2012-06-13 2015-03-1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manufacture method for such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6057338A (ja) 2014-09-05 2016-04-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光源装置
WO2016204083A1 (ja) * 2015-06-19 2016-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EP3354963A4 (en) * 2015-09-24 2018-09-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5553A (ja) * 1998-09-29 2000-04-11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8287892A (ja) * 2007-05-15 2008-11-27 Hitachi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該照明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25102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eungnam Univers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10149201A1 (en) * 2009-10-16 2011-06-23 Karlton David Powell Lightguide illuminator embedded display
US20130002982A1 (en) * 2011-07-01 2013-01-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ghting device
JP2017167527A (ja) * 2016-03-15 2017-09-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629577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2017215510A (ja) * 2016-06-01 2017-12-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71222A1 (en) 2022-06-02
WO2021039007A1 (ja) 2021-03-04
JP7374660B2 (ja) 2023-11-07
US11619843B2 (en) 2023-04-04
US11886066B2 (en) 2024-01-30
US20230204999A1 (en) 2023-06-29
JP2021033043A (ja)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74660B2 (ja) 表示装置
US12001048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4699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988865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181784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213253A1 (ja) 表示装置
US10976482B2 (en) Display device,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11679519B (zh) 显示装置
US11988915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614668B2 (en) Display device
JP7326558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