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3648A - 保险杠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3648A
CN114423648A CN202080065943.6A CN202080065943A CN114423648A CN 114423648 A CN114423648 A CN 114423648A CN 202080065943 A CN202080065943 A CN 202080065943A CN 114423648 A CN114423648 A CN 114423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umper
panel portion
hole
pedestri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59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3648B (zh
Inventor
增岛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23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3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3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3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保险杠(S)具有外侧部(1),其具有:外侧板部(11),被设置于车辆的外侧;上面板部(12),从外侧板部(11)的上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具有第一孔(121);以及下面板部(13),从外侧板部(11)的下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宽度比第一孔(121)的宽度小的第二孔(131)。

Description

保险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保险杠。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上,为了缓和碰撞时的冲击而设置有保险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1-192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车辆碰撞行人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问题:来自保险杠的冲击集中地碰到行人的一些部位,因此对行人造成的冲击变大。
因此,本公开是鉴于这些方面而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险杠,其减小对与车辆碰撞的行人造成的影响。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案中,提供一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具有外侧部,所述外侧部具有:外侧板部,被设置于车辆的外侧;上面板部,从所述外侧板部的上端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延伸,具有第一孔;以及下面板部,从所述外侧板部的下端向所述内侧延伸,具有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宽度比所述第一孔的宽度小的第二孔。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上面板部对于施加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耐力小于所述下面板部对于相同大小的施加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耐力。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宽方向相同。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上面板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孔,所述下面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孔相同个数的多个所述第二孔。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多个第一孔各自的中心位置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二孔各自的中心位置一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保险杠中,获得能够减小对与车辆碰撞的行人造成的影响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被设置于车辆的状态。
图2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的构件被分离的状态。
图3示出构成以往的保险杠的构件被分离的状态。
图4是内侧部的脆弱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5示出加强构件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保险杠S的周边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S被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图。
车辆例如是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保险杠S是在车辆与外部的物体碰撞时,用于通过缓和冲击来保护车身、乘车人员、以及外部的物体的构件。保险杠S被设置于车辆的前方。
为了形成预定角度的接近角(approach angle),保险杠S的前表面以保险杠S的前表面的下端位于比保险杠S的前表面的上端更靠后方的状态,具有弯曲的区域。接近角是车辆的车身前端的最下部与车辆的前轮的外周的切线、和地面之间的角度。
示出图1所示的保险杠S被设置于车辆的前方的例子,但保险杠S也可以被设置于车辆的后方。在保险杠S被设置于车辆的后方的情况下,形成有预定角度的离开角(departure angle)。离开角是连接从车辆的后轮中心向后方突出的车辆的部分的最下部与车辆的后轮的后侧接地面的连接线、和地面之间的角度。
[保险杠S的结构]
图2是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S的构件被分离的状态的图。
保险杠S具有外侧部1、内侧部2、及加强构件3。外侧部1是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构件。具体而言,外侧部1是在被设置于车辆的前方的保险杠S中,被设置于最前方侧的构件。外侧部1比内侧部2及加强构件3更容易变形。外侧部1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
内侧部2是在比外侧部1更靠车辆的内侧,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构件。车辆的内侧是更靠近车辆的中心的一侧。具体而言,内侧部2是在比外侧部1更靠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构件。
内侧部2具有脆弱区域21。脆弱区域21是比内侧部2中的其他区域更容易变形的区域,例如是形成为比其他区域更薄的区域,或者形成有开口的区域。内侧部2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
加强构件3被设置在外侧部1和内侧部2之间。具体而言,加强构件3被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部1与内侧部2之间。加强构件3具有突出部31。突出部31是在比脆弱区域21更靠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部2延伸的部位。
保险杠S通过具有这样的内侧部2及加强构件3,从而在行人碰撞保险杠S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附近的情况下,突出部31将比内侧部2的脆弱区域21更靠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向后方推压,因此脆弱区域21变形。保险杠S通过脆弱区域21变形,从而保险杠S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附近容易向后方弯曲。因此,在行人碰撞保险杠S的时刻车辆向前方前进的期间,保险杠S以接触于行人的状态向斜前方移动。其结果,行人容易一边向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旋转,一边向车辆的外侧倾倒。
此外,通过外侧部1被向车辆的内侧推压,从而突出部31的前端接触于比内侧部2的外侧部1侧的面中的脆弱区域21更靠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具体而言,通过外侧部1被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按压,从而突出部31的内侧部2侧的端部接触于比内侧部2的前表面中的脆弱区域21更靠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
因此,在保险杠S碰撞行人的情况下,突出部31的前端接触于比内侧部2的外侧部1侧的面中的脆弱区域21更靠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突出部31的前端将内侧部2的比脆弱区域21更靠车辆的外侧的区域向后方推压,因此能够使脆弱区域21变形。其结果,保险杠S的外侧的区域以向后方弯曲的方式变形。
保险杠S中,作为加强构件3具有第一加强构件3a、及第二加强构件3b。第一加强构件3a是被设置在外侧部1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一端与内侧部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与该一端同侧的一端之间的加强构件。具体而言,第一加强构件3a是被设置在外侧部1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左端与内侧部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左端之间的加强构件。
第二加强构件3b是被设置在外侧部1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另一端与内侧部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与该另一端同侧的另一端之间的加强构件。具体而言,第二加强构件3b是被设置在外侧部1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右端与内侧部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右端之间的加强构件。
内侧部2中,作为脆弱区域21,具有第一脆弱区域21a及第二脆弱区域21b。第一脆弱区域21a是位于比第一加强构件3a更靠车辆的内侧的脆弱区域。具体而言,第一脆弱区域21a是位于比第一加强构件3a更靠车辆的后方的脆弱区域。第二脆弱区域21b是位于比第二加强构件3b更靠车辆的内侧的脆弱区域。具体而言,第二脆弱区域21b是位于比第二加强构件3b更靠车辆的后方的脆弱区域。
这样,保险杠S通过在车辆的两侧具有加强构件3及脆弱区域21,从而在行人碰撞外侧部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通过以外侧部1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变形,能够减小对行人造成的冲击。
[外侧部1的结构]
外侧部1具有外侧板部11、上面板部12、及下面板部13。外侧板部11是被设置于车辆的外侧的部位。上面板部12是从外侧板部11的上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面板部12是从外侧板部11的上端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部位。上面板部12具有第一孔121。
下面板部13是从外侧板部11的下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面板部13是从外侧板部11的下端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部位。下面板部13具有第二孔131。第二孔131的宽度,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小于第一孔121的宽度。
外侧部1在下面板部13的前端位于比上面板部12的前端靠后方的状态下,向前方突出并弯曲。
图3是示出构成以往的保险杠的构件被分离的状态的图。
以往的保险杠也通过与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S同样地形成有接近角,从而以下面板部93的前端比上面板部92的前端位于更后方的方式,外侧部9的前表面以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弯曲。在以往的保险杠中,具有在上面板部92及下面板部93没有分别形成保险杠S具有的那样形状的孔的外侧部9,若行人从前方碰撞到以往的保险杠,则在行人的与上面板部92的前端接触的部位,来自保险杠的冲击集中地碰撞。其结果,在以往的保险杠中,对行人造成的冲击变大。
与此不同,保险杠S由于具有形成有如前所述的形状的第一孔121及第二孔131的外侧部1,所以在行人从前方碰撞保险杠S的外侧部1的情况下,通过外侧部1由行人向后方推压,从而上面板部12的前端比下面板部13的前端更容易向后方移动。
因此,行人碰撞保险杠S时,保险杠S以上面板部12的前端先于下面板部13的前端而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变形,因此外侧部1的前表面以相对于车辆的高度方向接***行的状态向后方移动而容易压垮。其结果,在保险杠S中,相比于以往的保险杠,行人接触于保险杠S前表面的较广的区域,因此来自保险杠S的冲击容易碰撞行人的较广的部位。因此,在保险杠S中,能够减小对碰撞到车辆的行人造成的影响。
在外侧部1中,上面板部12对于施加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耐力,小于下面板部13的对于相同大小的施加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耐力。因此,保险杠S由于具有这样的具有上面板部12及下面板部13的外侧部1,所以在行人碰撞车辆的保险杠S的情况下,上面板部12的前端比下面板部13的前端更容易向后方移动。其结果,如前所述,相比于以往的保险杠,保险杠S能够减小对碰撞保险杠S的行人造成的影响。
如图2所示,第一孔121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与第一孔121同样地,第二孔131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保险杠S通过在外侧部1形成有这样形状的第一孔121及第二孔131,从而容易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均等地向后方压垮。因此,相比于以往的保险杠,保险杠S能够减小对与保险杠S碰撞的行人造成的影响。
如图2所示,上面板部12具有多个第一孔121。下面板部13具有与第一孔121相同个数的多个第二孔131。在上面板部12上,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孔121,但第一孔12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孔121的数量是任意的。在下面板部13上,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孔131,但第二孔13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第二孔131的数量是任意的。
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多个第一孔121各自的中心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孔131各自的中心位置是一致的。在保险杠S中,通过在外侧部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孔121及第二孔131,从而上面板部12的前端与下面板部13的前端容易均等地向后方移动。
[内侧部2的结构]
图4是内侧部2中的脆弱区域21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加强构件3的结构的图。
内侧部2具有例如截面为コ字形状的区域。内侧部2具有外侧板部22、上面板部23、下面板部24、第一凹部25、及第二凹部26。外侧板部22是被设置在外侧部1侧的部位。上面板部23是从外侧板部22的上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的部位。具体而言,上面板部23是从外侧板部22的上端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延伸的部位。
下面板部24是从外侧板部22的下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的部位。具体而言,下面板部24是从外侧板部22的下端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延伸的部位。
第一凹部25是形成在上面板部23的与外侧板部22连接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的凹部。具体而言,第一凹部25是形成在上面板部23的后端的凹部。
第二凹部26是形成在下面板部24的与外侧板部22连接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的凹部。具体而言,第二凹部26是形成在下面板部24的后端的凹部。
脆弱区域21是具有第一凹部25及第二凹部26的区域。保险杠S通过具有这样的内侧部2,从而不增加部件个数,就简单地设置脆弱区域21。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保险杠S被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保险杠S也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后方。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S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S具有外侧部1,该外侧部1具有:外侧板部11,被设置于车辆的外侧;上面板部12,从外侧板部11的上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具有第一孔121;以及下面板部13,从外侧板部11的下端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宽度比第一孔121的宽度更小的第二孔131。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S由于具有形成有这样的形状的第一孔121及第二孔131的外侧部1,所以在行人从前方碰撞保险杠S的外侧部1的情况下,通过行人向后方推压外侧部1,从而上面板部12的前端比下面板部13的前端更容易向后方移动。
因此,行人碰撞保险杠S时,保险杠S会以上面板部12的前端先于下面板部13的前端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变形,因此外侧部1的前表面容易以相对于车辆的高度方向接***行的状态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压垮。其结果,在保险杠S中,相比于以往的保险杠,由于行人接触于保险杠S前表面的较广区域,所以来自保险杠S的冲击会碰到行人的较广的部位。因此,在保险杠S中,能够减小对与车辆碰撞的行人造成的影响。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公开,但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范围,在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装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能够以任意单位功能性地或物理性地拆分、整合而构成。另外,通过多个实施方式的任意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时具有原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2019年9月20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9-171105),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至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保险杠在减少对于与车辆碰撞的行人造成的影响的方面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S…保险杠
1…外侧部
11…外侧板部
12…上面板部
121…第一孔
13…下面板部
131…第二孔
2…内侧部
21…脆弱区域
21a…第一脆弱区域
21b…第二脆弱区域
22…外侧板部
23…上面板部
24…下面板部
25…第一凹部
26…第二凹部
3…加强构件
3a…第一加强构件
3b…第二加强构件
31…突出部
9…外侧部
91…外侧板部
92…上面板部
93…下面板部。

Claims (5)

1.一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侧部,所述外侧部具有:外侧板部,被设置于车辆的外侧;上面板部,从所述外侧板部的上端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延伸,具有第一孔;以及下面板部,从所述外侧板部的下端向所述内侧延伸,具有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宽度比所述第一孔的宽度小的第二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面板部对于施加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耐力小于所述下面板部对于相同大小的施加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耐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宽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面板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孔,
所述下面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孔相同个数的多个所述第二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多个第一孔各自的中心位置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二孔各自的中心位置一致。
CN202080065943.6A 2019-09-20 2020-09-18 保险杠 Active CN114423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1105A JP7156223B2 (ja) 2019-09-20 2019-09-20 バンパー
JP2019-171105 2019-09-20
PCT/JP2020/035421 WO2021054434A1 (ja) 2019-09-20 2020-09-18 バンパ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3648A true CN114423648A (zh) 2022-04-29
CN114423648B CN114423648B (zh) 2023-07-21

Family

ID=7487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5943.6A Active CN114423648B (zh) 2019-09-20 2020-09-18 保险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56223B2 (zh)
CN (1) CN114423648B (zh)
WO (1) WO20210544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59827B2 (ja) * 2021-03-22 2024-04-02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0559A (ja) * 1988-01-26 1989-07-31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ンパ
JPH0220457A (ja) * 1988-07-08 1990-01-24 Suzuki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バンパの構造
KR20110023347A (ko) * 2009-08-31 2011-03-08 르노삼성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범퍼 페시아
JP2013233898A (ja) * 2012-05-10 2013-11-2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6078542A (ja) * 2014-10-14 2016-05-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9077270A (ja) * 2017-10-23 2019-05-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バン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1851U (zh) * 1979-03-14 1980-09-18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0559A (ja) * 1988-01-26 1989-07-31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ンパ
JPH0220457A (ja) * 1988-07-08 1990-01-24 Suzuki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バンパの構造
KR20110023347A (ko) * 2009-08-31 2011-03-08 르노삼성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범퍼 페시아
JP2013233898A (ja) * 2012-05-10 2013-11-2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6078542A (ja) * 2014-10-14 2016-05-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9077270A (ja) * 2017-10-23 2019-05-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バンパ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6152A (ja) 2021-03-25
JP7156223B2 (ja) 2022-10-19
WO2021054434A1 (ja) 2021-03-25
CN114423648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3790B2 (en) Structure of instrument panel area of vehicle
KR101854061B1 (ko) 보행자 충돌 검지 센서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범퍼 구조
JP4407755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EP0921051B1 (en)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frame
EP3461692B1 (en) Sensor protector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CN1304222C (zh) 车辆保险杠结构
JP6285977B2 (ja) 車両用バンパ
US10807548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EP2106355B1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US20180257597A1 (en) Impact absorber
JP2007176447A (ja)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
CN114423648B (zh) 保险杠
CN101857002B (zh) 汽车的车室侧壁结构
CN108725589A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13544019B (zh) 保险杠
JP2006219031A (ja) カウルルーバ
US6129384A (en) Bolt-on part, especially a bumper of a motor vehicle
US11318997B2 (en) Hood structure
CN114604070A (zh) 车辆
JP4774804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CN102378714A (zh) 车身结构体
JP7303086B2 (ja) 衝撃吸収構造
US20230111971A1 (en) Hood inner panel and vehicle hood
CN110001561A (zh) 用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组件支撑结构
US11208148B2 (en) Node integrated deflector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