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3833B -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3833B
CN114413833B CN202111634422.0A CN202111634422A CN114413833B CN 114413833 B CN114413833 B CN 114413833B CN 202111634422 A CN202111634422 A CN 202111634422A CN 114413833 B CN114413833 B CN 114413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leveling
point
settlement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44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3833A (zh
Inventor
陈尚云
黄梅琳
贾春华
马如坤
柏金川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shui Chengkanyun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shui Chengkanyun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shui Chengkanyun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shui Chengkanyun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44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3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3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3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3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3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包括在监测区域内设置n个沉降监测点;在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监测站点;在监测区域***设置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准备水准仪进行监测,在监测站点上使用水准仪获取对应位置上水准尺读数,计算得到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沉降参数;将水准仪中记录的沉降参数导出后生成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沉降参数,累积沉降参数、沉降速率和监测误差。本发明的沉降监测方法,通过两个水准尺布置在已知工作基点以及以沉降监测点靠前的两点作为后视点,靠前一站作为中间监测点进行检测计算得到沉降参数,消除了包括零点误差在内的观测误差,减少了监测站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沉降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基坑或者建筑的沉降监测是必要的监测项目之一,现有技术中的沉降监测是通过水准仪和水准尺配合完成的。
现有技术中使用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测的方法是:1、预先在沉降区域***设置至少一个已知工作基点,在沉降区域内设置多个沉降监测点,已知工作基点是不会发生沉降的位置,沉降监测点上埋设有固定装置,其主要用于固定水准尺,即预先埋设好固定装置后,能够快速安装拆卸水准尺,加快监测效率。
2、在已知工作基点和沉降监测点上设置两个水准尺,在监测站点上用同一个水准仪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则可以计算出沉降监测点是否有发生沉降。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包括水准尺的零点差在内的诸多观测误差,其中零点差即由于两个水准尺的使用情况、磨损情况以及计量精度的问题产生零点误差。虽然理论上所有水准尺的零点应当是统一的,但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实际上使用过程中的每个水准尺的零点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样将会导致两个水准尺分别安装在不同监测点时其零点不一致,将会出现水准仪的零点误差。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在每个沉降监测点之间设置一个临时监测点,在临时监测点上布置一个水准尺,在监测过程中通过临时监测点的水准尺参数来消除水准测量误差,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额外增加临时监测点,无疑大大增加了监测所需的测站点数和时间,效率非常低。
若在监测过程中只使用一个水准尺,即先将水准尺放置在后视监测点上,然后再将其放在前视监测点上,则不符合监测规范。监测规范中要求在对两点进行沉降监测时,需要进行双点监测,即同一个监测站点上需要同时对两个监测点进行监测,获取水准尺的读数,这是由于此时能够尽可能的消除仪器调试带来的误差以及水准器气泡居中误差等误差。
此外,由于监测的需要,往往会在监测区域内设置数量众多的沉降监测点,例如每间隔20m左右设置一个沉降监测点,在监测区域可能形成上百个沉降监测点,现有技术中的监测方法所需要的监测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监测时需要消除水准测量误差以及提高监测效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能够消除水准测量误差,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作业时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监测区域内设置n个沉降监测点,并根据监测顺序对所有沉降监测点进行编号,在监测时按照编号进行依次检测;沉降监测点的编号依次为第一沉降监测点、第二沉降监测点至第n沉降监测点;在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监测站点,每个沉降监测点对应布置至少一个监测站点;
步骤(2)在监测区域***设置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已知工作基点所在位置不发生沉降,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分别为第一已知工作基点和第二已知工作基点;其中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与第一沉降监测点相邻,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与第n沉降监测点相邻;
步骤(3)准备水准仪进行监测,水准仪配置有两个水准尺,两个水准尺分别为水准尺M和水准尺N;
步骤(4)在沉降监测点和已知工作基点***设置监测站点,在监测站点上使用水准仪获取对应位置上水准尺M和水准尺N的读数,计算得到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沉降参数;
其中,第一沉降监测点和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11)将两个水准尺交替放置在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一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1M1;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1N1
(A12)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一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二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2M2和C2N2
(A1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N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二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三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第一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二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N相对于水准尺M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3M3和C3N3
(A14)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一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1M1-前视C1N1)+(后视C2N2-前视C2M2)=C1M1-C2M2+C2N2-C1N1
(A15)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2N2-前视C2M2)+(后视C3M3-前视C3N3)=C2N2-C3N3+C3M3-C2M2
其中,第三沉降监测点至第n-1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程差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具体步骤为:
(Ax1)确定当前沉降监测点的序号x,当前计算的观测高程差为第x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程差;
(Ax2)通过水准仪在第x监测站点上获取第x-2沉降监测点的后视水准尺M的读数,记为CxM0;
(Ax3)获取第x-1沉降监测点的前视水准尺N的读数,记为CxN0;
(Ax4)将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移动至第x沉降监测点,获取第x沉降监测点的水准尺M的前视读数,记为CxM1;
(Ax5)观测高程差为(后视CxM0-前视CxN0)+(后视CxN0-前视CxM1)=CxM0-CxM1。
其中,最后两个沉降监测点第n-1沉降监测点和第n沉降监测点(假设n为奇数)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n1)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n-1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1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N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1Mn+1;水准尺M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2)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2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2Mn+2;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n沉降监测点上取下,与水准尺N交替放置在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n+3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n+3Mn+3,Cn+3Nn+3
(An4)第n-1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1Nn+1-前视Cn+ 1Mn+1)+(后视Cn+2Mn+2-前视Cn+2Nn+2)=Cn+1Nn+1-Cn+2Nn+2+Cn+2Mn+2-Cn+1Mn+1
(An5)第n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2Mn+2-前视Cn+ 2Nn+2)+(后视Cn+3Nn+3-前视Cn+3Mn+3)=Cn+2Mn+2-Cn+3Mn+3+Cn+3Nn+3-Cn+2Nn+2
同理可知,水准路线中奇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N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偶数个高差之和,偶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M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同样为偶数个高差之和。
步骤(5)将水准仪中记录的观测数据导出后生成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沉降参数,累积沉降参数、沉降速率和监测误差。
本发明优化的方案中,沉降监测点与对应的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一等水准测量时不应大于30m,一等水准测量时不应大于50m。监测区域内按设计要求的密度布置沉降监测点。
本发明优化的方案中,监测中误差m的计算方法为:
m0为测量等级对应的测站中误差,n为某沉降监测点至已知工作基点的加权测站数;
当水准测量的等级为一等时,m0=0.15mm;当水准测量的等级为二等时,m0=0.5mm。
本发明优化的方案中,同一区域沉降监测点的监测需要在同一天内完成所有沉降监测点的监测。
本发明优化的方案中,期间沉降速率的计算方法为期间沉降量与监测期间间隔天数的比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设置两个已知工作基点,通过在已知工作基点上交替布置两个水准尺,既作为前视点也可以作为后视点进而对相邻的首尾的沉降监测点进行监测,对于其他沉降监测点,通过靠前两站作为后视点,靠前一站作为中间监测点,中间监测点既可以作为第一次监测的前视点,也可以作为第二次监测的后视点,进而能够计算出观测高差,这样得到的任意一个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已知工作基点的高差均为偶数个测站高差之和,得到了消除水准测量误差的目的。
2、本发明在监测过程中不需要额外设置临时监测点,也就不需要在临时监测点上布置相关的固定装置,减少了监测站点,提高了监测效率。
3、本发明的沉降监测方法,通过两个水准尺交替布置在起始已知工作基点上,分别按一站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其余沉降监测点以任意站上点的方式进行监测,则偶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M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同样为偶数个高差之和,则奇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N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偶数个高差之和,这样既符合现行业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的双站上点的要求,又减少了水准测量的站数,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沉降监测点的监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一已知工作基点、第一沉降监测点、第二沉降监测点的监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沉降监测点n个数为偶数时,第n-1沉降监测点、第n沉降监测点和第二个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沉降监测点n个数为奇数时,第n-1沉降监测点、第n沉降监测点和第二个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X沉降监测点,X为偶数时的观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X沉降监测点,X为奇数时的观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监测区域内设置n个沉降监测点,并根据监测顺序对所有沉降监测点进行编号,在监测时按照编号进行依次检测;沉降监测点的编号依次为第一沉降监测点、第二沉降监测点至第n沉降监测点;在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监测站点,每个沉降监测点对应布置至少一个监测站点。
监测区域的形状和面积是不特定的,在布置沉降监测点时,可以先布置已知工作基点,按照已知工作基点为起始位置,依次呈带状布置沉降监测点。在对沉降监测点进行监测时,根据沉降监测点的编号依次进行。
根据水准仪的监测标准和要求,水准仪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符合规范,这样能够保证操作的监测精度,例如监测区域内按设计要求的密度布置沉降监测点,沉降监测点与对应的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小于50m,具体的,一等水准测量时不应大于30m,二等水准测量时不应大于50m。在获取计算任意一个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时,均需要移动水准仪到该沉降监测点对应的监测位置,使得即便在更换沉降监测点时,水准仪也能够与将要监测的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保持规范范围内的间距。
步骤(2)在监测区域***设置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已知工作基点所在位置不发生沉降,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分别为第一已知工作基点和第二已知工作基点;其中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与第一沉降监测点相邻,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与第n沉降监测点相邻。
已知工作基点和沉降监测点是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存在的,其上均安装后固定水准尺的装置,能够快速装卸水准尺,提高监测效率。已知工作基点作为沉降监测的固定起算点使用。
步骤(3)准备水准仪进行监测,水准仪配置有两个水准尺,两个水准尺分别为水准尺M和水准尺N。
步骤(4)在沉降监测点和已知工作基点***设置监测站点,在监测站点上使用水准仪获取对应位置上水准尺M和水准尺N的读数,计算得到每个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
监测站点的设置需要满足监测站点与沉降监测点的距离符合要求即可,监测站点即水准仪的安装固定位置,水准仪安装在监测站点后需要进行调试。
其中,第一沉降监测点和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11)将两个水准尺交替放置在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一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1M1;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1N1
(A12)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一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二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2M2和C2N2
(A1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N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二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三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第一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二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N相对于水准尺M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3M3和C3N3
(A14)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一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1M1-前视C1N1)+(后视C2N2-前视C2M2)=C1M1-C2M2+C2N2-C1N1
(A15)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2N2-前视C2M2)+(后视C3M3-前视C3N3)=C2N2-C3N3+C3M3-C2M2
其中,最后两个沉降监测点第n-1沉降监测点和第n沉降监测点(假设n为奇数)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n1)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n-1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1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N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1Mn+1;水准尺M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2)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2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2Mn+2;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n沉降监测点上取下,与水准尺N交替放置在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n+3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n+3Mn+3,Cn+3Nn+3
(An4)第n-1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1Nn+1-前视Cn+ 1Mn+1)+(后视Cn+2Mn+2-前视Cn+2Nn+2)=Cn+1Nn+1-Cn+2Nn+2+Cn+2Mn+2-Cn+1Mn+1
(An5)第n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2Mn+2-前视Cn+ 2Nn+2)+(后视Cn+3Nn+3-前视Cn+3Mn+3)=Cn+2Mn+2-Cn+3Mn+3+Cn+3Nn+3-Cn+2Nn+2
同理可知,水准路线中奇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N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偶数个高差之和,偶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M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同样为偶数个高差之和。
步骤(5)将水准仪中记录的观测数据导出后生成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期间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累积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监测中误差。期间沉降速率的计算方法为期间沉降量与监测期次间隔天数的比例,监测中误差m的计算方法为:
m0为测量等级对应的测站中误差,n为某沉降监测点至已知工作基点的加权测站数;
当水准测量的等级为一等时,m0=0.15mm;当水准测量的等级为二等时,m0=0.5mm。
监测误差与测量等级和监测次数有关,监测次数与沉降监测点的数量相同。测量等级是根据要求获得的,例如,若当前建筑的沉降监测所需要的的测量等级要求是一等,则m0=0.15mm;此时监测所采用的水准仪的精度也应符合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当测量等级要求是二等时,此时所采用的水准仪的精度则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消除因为天气环境导致的监测误差,沉降监测点的监测需要在同一天内完成所有沉降监测点的监测。
实施例1:对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工程进行沉降监测,已知点为假定高程,监测方法为:
步骤(1)在监测区域内设置100个沉降监测点,在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监测站点,每个沉降监测点对应布置至少一个监测站点。
步骤(2)在监测区域***设置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其中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与第一沉降监测点相邻,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与第100沉降监测点相邻。
步骤(3)准备水准仪进行监测,水准仪配置有两个水准尺,两个水准尺分别为水准尺M和水准尺N;
步骤(4)在沉降监测点和已知工作基点***设置监测站点,在监测站点上使用水准仪获取对应位置上水准尺M和水准尺N的读数,计算得到每个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
其中,第一沉降监测点和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11)将两个水准尺交替放置在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一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1M1;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1N1
(A12)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一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二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2M2和C2N2
(A1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N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二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三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第一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二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N相对于水准尺M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3M3和C3N3
(A14)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一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1M1-前视C1N1)+(后视C2N2-前视C2M2)=C1M1-C2M2+C2N2-C1N1
(A15)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2N2-前视C2M2)+(后视C3M3-前视C3N3)=C2N2-C3N3+C3M3-C2M2
其中,最后两个沉降监测点第n-1沉降监测点和第n沉降监测点(假设n为奇数)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n1)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n-1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1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N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1Mn+1;水准尺M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2)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2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2Mn+2;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n沉降监测点上取下,与水准尺N交替放置在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n+3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n+3Mn+3,Cn+3Nn+3
(An4)第n-1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1Nn+1-前视Cn+ 1Mn+1)+(后视Cn+2Mn+2-前视Cn+2Nn+2)=Cn+1Nn+1-Cn+2Nn+2+Cn+2Mn+2-Cn+1Mn+1
(An5)第n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2Mn+2-前视Cn+ 2Nn+2)+(后视Cn+3Nn+3-前视Cn+3Mn+3)=Cn+2Mn+2-Cn+3Mn+3+Cn+3Nn+3-Cn+2Nn+2
同理可知,水准路线中奇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N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偶数个高差之和,偶数监测站点观测的前视沉降监测点相对于后视水准尺M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同样为偶数个高差之和。
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沉降监测,将监测得到的数据汇总形成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期间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累积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监测中误差。由于沉降监测站点数量太多,且涉及到相关保密要求,因此本发明仅公开部分沉降监测站点的数据,本发明公开的沉降监测点为第4沉降监测站点、第5沉降监测点和第6沉降监测点,实施例1的部分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实施例1的部分监测结果:
实施例2:对某一施工工地进行沉降监测,采用常规方法和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监测,常规方法是在沉降监测点之间设置临时监测点,进而消除水准测量误差。
两种方法均是在沉降监测区域内布置7个沉降监测点,分别为LN1-LN7,其中LB01为已知工作基点,两种方法的监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实施例2的监测结果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常规监测方法的监测站数为16站,新方法的监测站数为11站。从表2中合计可知本发明的方法与常规监测方法比较,监测效率提高31%。一般情况下本发明的监测站数=常规监测法站数/2+2,当常规监测站数为100站,则本发明的方法需要监测的站数为52站,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少监测48站。
本发明的方法是基于对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和误差控制监测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基坑及建筑沉降监测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水准测量沉降监测法。通过案例对常规沉降监测法和本发明的沉降监测法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沉降监测法符合规范要求;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最弱监测点的精度。

Claims (5)

1.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监测区域内设置n个沉降监测点,并根据监测顺序对所有沉降监测点进行编号,在监测时按照编号进行依次观测;沉降监测点的编号依次为第一沉降监测点、第二沉降监测点至第n沉降监测点;在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监测站点,每个沉降监测点对应布置至少一个监测站点;
步骤(2)在监测区域***设置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已知工作基点所在位置不发生沉降,两个已知工作基点分别为第一已知工作基点和第二已知工作基点;其中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与第一沉降监测点相邻,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与第n沉降监测点相邻;
步骤(3)准备水准仪进行监测,水准仪配置有两个水准尺,两个水准尺分别为水准尺M和水准尺N;
步骤(4)在沉降监测点和已知工作基点***设置监测站点,在监测站点上使用水准仪获取对应位置上水准尺M和水准尺N的读数,计算得到每个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
其中,第一沉降监测点和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11)将两个水准尺交替放置在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一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1M1;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1N1
(A12)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一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二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2M2和C2N2
(A1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N从第一已知工作基点上取下,放置在第二沉降监测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三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第一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M的读数和第二沉降监测点上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N相对于水准尺M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3M3和C3N3
(A14)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一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1M1-前视C1N1)+(后视C2N2-前视C2M2)= C1M1- C2M2+ C2N2- C1N1
(A15)第一已知工作基点至第二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2N2-前视C2M2)+(后视C3M3-前视C3N3)= C2N2- C3N3+C3M3- C2M2
其中,最后两个沉降监测点第n-1沉降监测点和第n沉降监测点(假设n为奇数)的观测高差计算方法为:
(An1)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n-1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1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N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1Mn+1;水准尺M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2)将水准尺M放置在第n沉降监测点上,将水准尺N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水准仪设置在第n+2监测站点上获取两个水准尺的读数,此时以水准尺M为后视,后视读数记为Cn+2Mn+2;水准尺N为前视,前视读数为Cn+2Nn+2
(An3)将处于后视位置的水准尺M从第n沉降监测点上取下,与水准尺N交替放置在放置在第二已知工作基点上,使用水准仪在第n+3监测站点上获取此时水准尺M的读数和水准尺N的读数,此时水准尺M相对于水准尺N位于前视位置,记为Cn+3Mn+3,Cn+3Nn+3
(An4)第n-1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1Nn+1- 前视Cn+ 1Mn+1)+(后视Cn+2Mn+2 - 前视Cn+2Nn+2)= Cn+1Nn+1 - Cn+2N n+2 +Cn+2Mn+2 - Cn+1Mn+1
(An5)第n沉降监测点至第二已知工作基点的观测高差为(后视Cn+2Mn+2 - 前视Cn+2Nn+2)+(后视Cn+3Nn+3 - 前视Cn+3Mn+3)= Cn+2Mn+2 - Cn+3Mn+3 + Cn+3Nn+3 - Cn+2N n+2
步骤(5)将水准仪中记录的观测数据导出后生成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每个沉降监测点的期间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累积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监测中误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沉降监测点与对应的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一等水准测量时不应大于30m,一等水准测量时不应大于5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中误差的计算方法为:
;/>为测量等级对应的测站中误差,/>为某沉降监测点至已知工作基点的加权测站数;
当水准测量的等级为一等时,=0.15mm;当水准测量的等级为二等时,/>=0.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区域沉降监测点的监测需要在同一天内完成所有沉降监测点的监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期间沉降速率的计算方法为期间沉降量与监测期次间隔天数的比例。
CN202111634422.0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Active CN114413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422.0A CN11441383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422.0A CN11441383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3833A CN114413833A (zh) 2022-04-29
CN114413833B true CN114413833B (zh) 2023-08-15

Family

ID=8127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4422.0A Active CN11441383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38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5154B1 (ko) * 2006-12-05 2007-10-15 삼부기술 주식회사 경사지에서 수준측량 시 전, 후시의 거리조정을 이용한측량방법
KR100819844B1 (ko) * 2006-10-31 2008-04-07 (주)아세아항측 측지측량에서 영상정보 취득을 이용한 국가수준기준점측량방법
CN102636155A (zh) * 2012-04-28 2012-08-15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准测量精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
CN105865416A (zh) * 2016-05-20 2016-08-17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沉降监测的水准尺悬挂式水准测量方法
CN111721260A (zh) * 2020-06-01 2020-09-29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水准仪i角误差修正的高精度光束法沉降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9844B1 (ko) * 2006-10-31 2008-04-07 (주)아세아항측 측지측량에서 영상정보 취득을 이용한 국가수준기준점측량방법
KR100765154B1 (ko) * 2006-12-05 2007-10-15 삼부기술 주식회사 경사지에서 수준측량 시 전, 후시의 거리조정을 이용한측량방법
CN102636155A (zh) * 2012-04-28 2012-08-15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准测量精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
CN105865416A (zh) * 2016-05-20 2016-08-17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沉降监测的水准尺悬挂式水准测量方法
CN111721260A (zh) * 2020-06-01 2020-09-29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水准仪i角误差修正的高精度光束法沉降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坑沉降监测信息的自动化处理研究;高磊;孙阳阳;濮慧蕾;曾京;王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第S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3833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0960B (zh) 基于gps的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测控方法
CN105758327A (zh) 建筑物变形的三维摄影监测***及方法
CN106092137B (zh) 一种车载三维激光路面检测***的室外校准设备与方法
CN108180881B (zh) 建筑物变形实时测量***
CN107479078A (zh) 铁路测量中大地坐标转换为独立平面坐标的方法及***
CN108413946B (zh) 一种车载全站仪位置参数的测量方法
CN108225286B (zh) 一种移动站车载全站仪位姿估计方法
Kollo et al. Geodetic reconciliation of tide gauge network in Estonia
CN103076009A (zh) 铁路隧道接触网连接点快速放样的方法及自动测量***
CN114413833B (zh) 一种基坑及建筑的沉降监测方法
CN107588737B (zh) 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圆柱齿轮齿距偏差测量方法
JP5556018B2 (ja) 基準墨の位置精度の監視システム、基準墨の位置精度の監視方法
CN112946086A (zh) 一种岩石蠕变破坏微裂纹成核起始时间辨识方法
CN110986815A (zh)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法
CN110984114A (zh) 一种深基坑全周期动态监测方法
CN112257159B (zh) 一种面向bim设计的桥梁工程线路坐标计算方法
JP2020149183A (ja) 機械学習器、劣化推定器及び劣化診断装置
CN109753542B (zh) 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和***
CN115478567A (zh) 上穿地下轨道且邻近周边建筑的隧道明挖施工监测方法
CN109813339B (zh) 一种分段式大气改正的全站仪测距方法及***
CN108362247B (zh) 基坑围护装置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
CN112392490A (zh)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核查方法
WO2020105151A1 (ja) 設備保守点検支援システム及び点検順序決定方法
CN116067607B (zh) 一种风洞用平板自动化校准***
CN113984865B (zh) 一种用于微型空气站的多级校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