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1362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1362B
CN114361362B CN202111659794.9A CN202111659794A CN114361362B CN 114361362 B CN114361362 B CN 114361362B CN 202111659794 A CN202111659794 A CN 202111659794A CN 114361362 B CN114361362 B CN 114361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on
light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refr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97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1362A (zh
Inventor
柴慧平
郭嘉民
韩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97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增加折光结构,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利用光线由高折射率材料进入低折射率材料发生全反射改变光路传播方向的原理,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在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的上方,改变光路的传播方向,起到减弱甚至消除遮光结构上方黑区的显示效果,综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如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存在金属走线遮挡发光区域的问题,造成金属走线上方视觉黑区,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增加折光结构,将发光元件发出的部分光线经折光结构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的上方,弥补遮光结构上方的光线,起到减弱遮光结构上方黑区的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所述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的折光结构;所述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所述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折光结构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三投影,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平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的增加折光结构,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利用光线由高折射率材料进行低折射率材料发生全反射改变光路传播方向的原理,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在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的上方,弥补遮光结构上方的光线,起到减弱遮光结构上方黑区的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沿CC’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5中虚框P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以及多个发光元件11;位于发光元件11远离衬底10一侧的遮光结构12,遮光结构12可以包括非透光的金属走线,例如触控架桥、触控走线等。由于遮光结构12存在遮挡发光元件的出射光线的问题,如图2和图3中阴影区所示,导致人眼在观察遮光结构12所在区域时存在黑区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元件远离衬底一侧的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一投影,发光元件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位于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的折光结构;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第一折光结构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三投影,沿第一方向,第三投影位于第一投影的至少一侧;第一方向与衬底所在的平面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增加折光结构,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利用光线由高折射率材料进入低折射率材料发生全反射改变光路传播方向的原理,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在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的上方,改变光路的传播方向,起到减弱甚至消除遮光结构上方黑区的显示效果,综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沿BB’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沿CC’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4中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14所示,该显示面板200包括衬底20以及位于衬底20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30;位于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的遮光结构40;遮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一投影,发光元件3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位于发光元件30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40所在膜层之间的折光结构50;折光结构50包括第一折光结构51和第二折光结构52,第二折光结构5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51的折射率;第一折光结构5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三投影,沿第一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第三投影位于第一投影的至少一侧;第一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与衬底20所在的平面平行。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即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具体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结构可以位于显示结构的出光侧,例如触控结构独立于显示结构,即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显示结构制备完成后再制备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独立的衬底;或者触控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之上,触控结构可以位于显示结构的封装层之上,封装层可以作为触控结构的衬底。本发明实施例对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设置形式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结合图5-图14所示,显示面板的衬底20可以为玻璃或硅片等刚性材料,也可为超薄玻璃、金属箔或高分子塑料材料等柔性材料,柔性或者刚性衬底20可以阻挡氧和湿气,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衬底20向显示面板内部扩散。可选的,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依次位于衬底20一侧的缓冲层60和驱动电路层70,缓冲层60可以覆盖衬底20的整个上表面,驱动电路层70可以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700,用于驱动发光元件30发光显示。在衬底20的一侧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0,发光元件30包括有机发光显示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Micro 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下面以发光元件3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例,发光元件30包括阳极31、发光材料32和阴极32,阳极31和阴极33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和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发光材料32包括低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示例性的,以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顶栅型的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的驱动电路层结构说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层70的结构包括位于衬底20上的有源层71;位于有源层71上的栅极绝缘层72;位于栅极绝缘层72上的栅极73;位于栅极73上的第一层间绝缘层741,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74之上的电容层75,位于电容层75之上的第二层间绝缘层742,其中,层间绝缘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层绝缘形成;位于第二层间绝缘层742上的源电极76和漏电极77,其中,源电极76和漏电极77分别通过接触孔电连接(或结合)到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位于薄膜晶体管700的源电极76和漏电极77上的钝化层78;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79,具有平坦化作用,薄膜晶体管700的漏电极77与发光元件30的阳极31通过过孔的方式电连接,通常漏电极77和阳极31之间还包括金属层771和绝缘层772,保证过孔连接电流信号传输,实现驱动发光元件30发光。
在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存在遮光结构40,遮光结构40包括发光元件30上层的金属连接线,相邻触控电极之间的触控架桥,或者触控走线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遮光结构40,指的是发光元件30上层的金属连接线4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元件3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重叠区域的金属连接线,即图4中的虚线中所示的遮挡发光元件30的光线区域40。
显示面板的制备中,由于遮光结构40的数量较多,难以避免的存在遮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第一投影)与发光元件3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第二投影)部分交叠,结合图4-图6所示;或者遮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第一投影)与发光元件3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第二投影)完全交叠,结合图4、图7-图14所示,这两种结构使得在观察显示面板时,视觉上存在黑区,对应遮光结构40所在的位置,从而影响显示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元件30和遮光结构40之间增加折光结构50,折光结构50包括第一折光结构51和第二折光结构52,第一折光结构51和第二折光结构52均采用透明材料(即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包括有机材料或者无机材料,如有机玻璃材料,通过合理选择材料的折射率,设置第一折光结构51的折射率小于1.5,优选的,折射率为1.4,例如,透明玻璃、Na2SiO3、CaSiO3、SiO2或者Na2O·CaO·6SiO2;第二折光结构52的折射率大于1.6,优选的,折射率为1.8,例如,含ZrO纳米颗粒的ink(水性油墨)材料,使其满足全反射改变光路的条件。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折光结构51和第二折光结构52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制,在透光的条件下,满足第二折光结构5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51的折射率即可。
进一步设置第一折光结构51与遮光结构40的位置,使其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沿图4中X方向所示至少位于遮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一侧,利用光线由高折射率材料进入低折射率材料发生全反射改变光路传播方向的原理,使得发光元件3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第二折光结构52入射到第一折光结构51交界面时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弥补遮光区域40对光线的遮挡,起到减弱甚至消除遮光结构40上方黑区的显示效果,从而综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在第一折光结构51交界面的光线不仅仅是全反射光线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还包括在第一折光结构51交界面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散射光线等均可以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只是全反射光线的光路改变更可控和更集中,对于改善遮光区域40上方的暗区更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主要通过设置折光结构50对全反射光线的光路进行调整,以达到减弱甚至消除遮光结构40上方黑区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其他膜层,如位于衬底20一侧的像素限定层21,用于限定发光区域,可以防止或降低像素间的颜色混合,其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酰胺、丙烯酸树脂、并环丁烯和酚醛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位于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的第二平坦化层22,具有平坦化作用,其材料包括苯并环丁烯或丙烯酸的有机材料或者包括氮化硅的无机材料,可以为单层、双层或多层结构;位于遮光结构40远离发光元件30发光一侧的封装盖板23,可以用于显示面板20进行封装保护,例如可以为玻璃盖板,防止水氧对显示面板造成腐蚀,还有一些其他膜层共同作用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这里不做一一展开描述。
其中,图5和图6中X1方向与BB’处截面平行,图7和图14中X2方向与CC’处截面平行;图5-图14中Y方向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图7-图14中仅仅示出了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的光学膜层结构,发光元件30靠近衬底20一侧的光学膜层结构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这里不再做一一列举展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通过在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的增加折光结构,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利用光线由高折射率材料进行低折射率材料发生全反射改变光路传播方向的原理,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在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的上方,弥补遮光结构上方的光线,起到减弱遮光结构上方黑区的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可选的,第三投影围绕第一投影连续分布。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第一折光结构51包括连续围绕折光结构40的一体结构设置或者是多个结构的组合,设置第一折光结构5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连续分布围绕折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可以将遮光结构40四周的光线经第一折光结构51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起到全面改变遮光结构40四周光线的传播方向,减小遮光结构40上方的显示黑区的作用。
可选的,第三投影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投影,多个子投影围绕第一投影间隔分布。
示例性的,设置第一折光结构5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投影,例如,可以是2个子投影围绕遮光结构40(如图4所示),或者4个子投影围绕遮光结构40,或者其他数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设置多个子投影围绕折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间隔分布,一方面可以改变遮光结构40周围光线的传播方向,减小遮光结构40上方的显示黑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灵活调整第一折光结构51的位置,减小第一折光结构51对发光元件30的遮挡,保证发光区域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5-图13所示,可选的,第二折光结构52至少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
示例性的,第二折光结构52可以完全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结合图5-图11所示,采用完全包覆的设置制备简单,第二折光结构52的表面平整,利于上层膜层的制备;或者第二折光结构52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结合图12-图13所示,采用包覆侧壁的设置既满足光线在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同时又可以控制折光结构50的厚度,减小折光结构50对发光元件30出射的显示光线的衰减,提高光线的出光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7和图8所示,可选的,第一折光结构51位于第二折光结构52靠近衬底20的一侧,第二折光结构52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
示例性的,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如图中Y方向所示),第二折光结构52具有一定的厚度,设置第一折光结构51位于第二折光结构52靠近衬底20的一侧,且采用第二折光结构52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第二折光结构52的表面平整,利于上层膜层的制备。当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穿过多个显示面板的膜层在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可以弥补遮光结构40对光线的遮挡,起到减小显示黑区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可选的,第二折光结构52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折光层521和第二折光层522,第二折光层522位于第一折光层521远离衬底20的一侧;第一折光结构51位于第一折光层521结构远离衬底20的一侧,且第二折光层522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
示例性的,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在显示面板的膜层制备时,可以在衬底20的一侧先制备高折射率的第一折光层521,在第一折光层521远离衬底20的一侧制备低折射率的第一折光结构51,在采用整层填充方式制备第二折光层522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第一折光层521和第二折光层522材料相同,且具有一定的流平填充性。将第一折光结构51靠近遮光结构40设置,可以更好的将遮光结构40周围的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经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弥补遮光结构40对光线的遮挡,进一步起到减小显示黑区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4-图6所示,第一折光结构51包括第一折光棱镜511和第二折光棱镜512,沿第一方向(如图中X方向所示),第一折光结构51和第二折光结构52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第一投影的不同侧;第二折光结构52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三折光层523和第四折光层524,第四折光层524位于第三折光层523远离衬底20的一侧;第一折光棱镜511位于第三折光层523靠近衬底20的一侧,第三折光层523包覆第一折光棱镜511;第二折光棱镜512位于第三折光层523结构远离衬底20的一侧,且第四折光层524包覆第二折光棱镜512的侧壁。
示例性的,结合图4-图6所示,存在遮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元件3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为了提高第一折光结构51的对光线的折光效果,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设置第一折光棱镜511和第二折光棱镜512。具体的,在显示面板膜层制备的制备时,可以在衬底20的一侧先制备低折射率的第一折光棱镜511,在第一折光棱镜511上方填充高折射率的第三折光层523,起到包覆第一折光棱镜511和平坦化的作用,进一步在第三折光层523的远离衬底20的一侧制备低折射率的第二折光棱镜512,再采用整层填充方式制备第四折光层524包覆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其中,第三折光层523和第四折光层524材料相同且具有一定的流平填充性。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的多个膜层分别在第一光棱镜511和第二折光棱镜512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遮光结构40周围光线向其上方偏转,弥补遮光结构40对光线的遮挡,起到减小显示黑区的作用。
图16是图5中虚框P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4-图6和图16所示,可选的,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Y方向所示),第一折光棱镜511的厚度均为H1,第二折光棱镜512的厚度均为H2,第三折光层523和第四折光层524的厚度之和为H3;第一折光棱镜511与遮光结构40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折光棱镜512与遮光结构40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1.5μm≤H1≤2.5μm,1.5μm≤H2≤2.5μm,25μm≤H3≤35μm,10μm≤L1≤15μm,1.5μm≤L2≤2.5μm。
具体的,结合图4-图6所示,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Y方向所示),根据遮光结构40与发光元件30的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重叠面积和位置关系,通过合理设置H1、H2、H3、L1、L2的数值,例如,设置第三折光层523和第四折光层524的厚度之和H3为30μm,第一折光棱镜511和第二折光棱镜512的厚度为2μm,第一折光棱镜511与遮光结构40之间的距离L1为10μm~15μm,第二折光棱镜512与遮光结构40之间的距离L2为2μm,可以满足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①经第一折光棱镜511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②经第二折光棱镜512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弥补遮光结构40对光线的遮挡,起到减小显示黑区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结合图5-图6和图16所示,可选的,第一折光棱镜511包括靠近遮光结构40一侧的第一侧壁S1;第二折光棱镜512包括靠近遮光结构40一侧的第二侧壁S2;第一侧壁S1所在平面和衬底20所在平面之间的朝向遮光结构40的最大夹角为θ,其中,90°<θ≤120°;第二侧壁S2和衬底20所在平面之间的朝向遮光结构40的最大夹角为γ,其中,30°≤γ<90°。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5-图6和图16所示,第一折光棱镜511包括靠近遮光结构40一侧的第一侧壁S1,第二折光棱镜512包括靠近遮光结构40一侧的第二侧壁S2,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示例性的,图5和图6以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为曲面为例,第一侧壁S1为曲面时,以第一侧壁S1曲面上的各点做切线,各切线与衬底2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朝向遮光结构40的夹角最大值为θ,该夹角为第一侧壁S1的坡度角,满足90°<θ≤120°;同理,以第二侧壁S2曲面上的各点做切线,各切线与衬底2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朝向遮光结构40的夹角最大值为γ,该夹角为第二侧壁S2的坡度角,满足30°≤γ<9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其他剖面图7-图14中,第一折光棱镜511靠近遮光结构40一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折光棱镜512靠近遮光结构40一侧的第二侧壁呈直线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坡度角指的是无论形成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为平面或者曲面,侧壁的切平面与衬底20所在平面之间的朝向遮光结构40的最大夹角为坡度角。通过合理设置H1、H2、H3、L1、L2以及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的坡度角,可使由于遮光结构40遮挡引起的黑区面积减小,减小范围可达70%以上,有效改善遮光结构40可见的问题。
进一步的,结构图5-图14所示,沿图中Y方向所示,通过合理调整第一折光结构51的厚度、第二折光结构52的厚度、第一折光结构51与遮光结构40的距离以及第一折光结构51的坡度角参数,可以调整发光元件30出射的光线经第一折光结构51的侧壁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弥补遮光结构40对光线的遮挡,减小遮光结构40上方的视觉黑区,综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7所示,第一折光结构51包括折光棱镜513,第二折光结构52整层设置。
示例性的,结构图7所示,设置第一折光结构51包括折光棱镜513,第二折光结构52的折射率大于折光棱镜513,满足光线在折光棱镜513与第二折光结构52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第二折光结构52采用整层设置,可以有效简化第二折光结构52的制备工艺,其表面平整,利于上方膜层制备。
可选的,结合图13所示,考虑到折光结构50过厚会对发光元件30的出光效率产生影响,第二折光结构52也可以分开设置,仅覆盖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满足光线在第一折光结构51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即可,第二折光结构52的厚度和尺寸范围并不做具体的限制。
可选的,第一投影位于第二投影内。
示例性的,存在遮光结构4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发光元件30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遮光结构40对发光元件30存在较大遮挡,影响显示效果,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在遮光结构40和发光元件30之间设置环形围绕遮光结构40的折光结构50,如图15所示,或者间隔围绕遮光结40的折光结构50,结合图4-图14所示,利用光线在折光结构50发生全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的原理,减小遮光结构40的显示黑区问题。
可选的,显示面板200包括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的触控结构80,触控结构80包括金属触控架桥81,遮光结构40包括金属触控架桥81。
具体的,结合图4-图15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和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的触控结构80,触控结构80,触控结构80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金属触控架桥81,触控电极包括透明导电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金属触控架桥81包括Ti/Al/Ti金属材料,金属触控架桥81用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电连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功能。触控电极之间的触控架桥位于发光元件30的出光侧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触控架桥遮挡发光区域,存在视觉黑区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结合上述实施例,在触控架桥与发光元件30的重叠区域四周设置折光结构50,将重叠区域四周的光线传播方向调整到重叠区域上方,减弱触控架桥可见的黑区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4-图13所示,可选的,触控结构80还包括触控基板82;折光结构50位于触控基板82靠近衬底20的一侧,或者,折光结构50位于触控基板82远离衬底20的一侧。
具体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80还包括触控基板82,例如玻璃基板,在制备触控结构80的触控基板82之前,在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的一侧制备折光结构50,使得折光结构50位于触控基板82靠近衬底20的一侧,结合图6、图7、图9和图12所示;或者,在制备完触控结构80的触控基板82之后,在触控基板82远离发光元件30的一侧,制备折光结构50,结合图5、图8、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4所示,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30远离衬底20一侧的薄膜封装层90,薄膜层装层90包括无机层91、有机层92和无机层93,触控结构80的触控基板82复用薄膜封装层90,即将折光结构50制备在薄膜封装层90远离衬底2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折光结构的具***置不做限制,只要保证折光结构50位于遮光结构40和发光元件30之间,且发光元件3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折光结构50全反射后到达遮光结构40的上方,可以减小遮光结构40上方的显示黑区,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即可。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该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200。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对显示面板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下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图17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工控设备、医用显示屏、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所在膜层与所述遮光结构所在膜层之间的折光结构;所述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结构和第二折光结构,所述第二折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光结构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折光结构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为第三投影,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平行;
所述第三投影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投影,多个所述子投影围绕所述第一投影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投影围绕所述第一投影连续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光结构至少包覆所述第一折光结构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折光结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光结构包覆所述第一折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光结构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折光层和第二折光层,所述第二折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一折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折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折光层包覆所述第一折光结构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光结构包括第一折光棱镜和第二折光棱镜,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折光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光结构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的不同侧;
所述第二折光结构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三折光层和第四折光层,所述第四折光层位于所述第三折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一折光棱镜位于所述第三折光层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折光层包覆所述第一折光棱镜;所述第二折光棱镜位于所述第三折光层结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第四折光层包覆所述第二折光棱镜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折光棱镜的厚度均为H1,所述第二折光棱镜的厚度均为H2,所述第三折光层和第四折光层的厚度之和为H3;所述第一折光棱镜与所述遮光结构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折光棱镜与所述遮光结构之间的距离为L2
其中,1.5μm≤H1≤2.5μm,1.5μm≤H2≤2.5μm,25μm≤H3≤35μm,10μm≤L1≤15μm,1.5μm≤L2≤2.5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光棱镜包括靠近所述遮光结构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折光棱镜包括靠近所述遮光结构一侧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在平面和所述衬底所在平面之间的朝向所述遮光结构的最大夹角为θ,其中,90°<θ≤120°;
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衬底所在平面之间的朝向所述遮光结构的最大夹角为γ,其中,30°≤γ<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光结构包括折光棱镜,所述第二折光结构整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金属触控架桥,所述遮光结构包括所述金属触控架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触控基板;
所述折光结构位于所述触控基板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或者,所述折光结构位于所述触控基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
CN202111659794.9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61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794.9A CN114361362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794.9A CN114361362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62A CN114361362A (zh) 2022-04-15
CN114361362B true CN114361362B (zh) 2023-12-15

Family

ID=8110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9794.9A Active CN114361362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136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6873A (zh) * 2019-04-26 2019-09-1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415A (zh) * 2019-03-19 2020-09-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186024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873152U (zh) * 2020-09-25 2021-04-0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52618A (ko) * 2019-10-29 2021-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178472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456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3555405A (zh) * 2021-07-21 2021-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725385A (zh) * 2021-09-01 2021-11-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81815A (ja) * 2016-11-16 2018-05-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415A (zh) * 2019-03-19 2020-09-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246873A (zh) * 2019-04-26 2019-09-1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52618A (ko) * 2019-10-29 2021-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2873152U (zh) * 2020-09-25 2021-04-0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86024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472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456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3555405A (zh) * 2021-07-21 2021-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725385A (zh) * 2021-09-01 2021-11-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62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5271B2 (en) Display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US10243173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00243802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90085191A (ko) 표시 장치
TW202026723A (zh) 顯示裝置
WO2020211206A1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KR102668620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3013199A (zh) 包括用于摄像头的透视区域的显示装置
KR20210026591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20200138557A (ko) 표시 장치
CN11246705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200117101A (ko) 표시 장치
CN112909042A (zh) 包括阻挡图案的显示装置
CN114582929A (zh) 显示装置
US11069660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210115104A (ko) 표시 장치
CN1143613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085997A (ko) 터치센서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KR20220041803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658429B1 (ko)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한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20230121182A (ko) 표시 장치
CN115241228A (zh) 显示装置
KR20220097681A (ko) 표시장치
KR20210019617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72852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